副市长在全市经济对外开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2024-05-23

副市长在全市经济对外开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共6篇)

篇1:副市长在全市经济对外开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副市长在全市经济对外开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XX市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的发展战略,按照全省外资外贸工作会议要求,深入分析当前开放工作面临的形势,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完成今年的开放工作目标任务。同时,这次有13个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做了调整,新人新事新岗位,也非常有必要大家在一起,认识一下,交流一下,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刚才,各县市区政府做了汇报,振兴、万荣同志就有关工作作了讲解,希望大家很好的学习,尽快落实到行动上。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分析,增强对开放工作的紧迫感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开放工作高度重视,从年初召开了全市开放工作大会,制定出台了《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对2011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工作实施奖励的办法》,郭华书记亲自带队赴广州举办了中国沧州·广州投资说明会,焦彦龙市长亲自指导举办日商投资项目恳谈会,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带头招商,调动了各个层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今年以来,全市共有22个小团组赴日韩、台湾、香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招商活动,有110个小团组分别赴京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招商,收到了良好的成效。沧东、XX县、南皮经济开发区、任丘雁翎工业区正式升级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沧州高新区被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10家,为加速产业聚集、招商引资搭建了更大平台。1至8月份,全市直接利用外资完成18773万美元,同比增长2.42倍,占全市目标(29000万美元)的64.7%,完成省任务(25000万美元)的75.2%;外贸进出口完成13.34亿美元,占年目标任务的70%,同比增长20.6%;其中出口完成11.51亿美元,同比增长25.5%,进口完成1.8亿美元,同比下降4.8%。引进内资204亿元,同比增长89%,占全年目标任务的83%。

从这些数字看,我们自己与自己相比,有了很大进步。但同省领导的要求,同先进的地市相比,我们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一是开放程度不高。在全国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我市对外开放规模不大、步伐不快、水平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沿海区位、内陆水平”的状况没有根本转变。二是后劲不足。从目前进度看,新批外资合同项目8个,新注册“三资”企业11家,同比分别下降27.3%和30%,在谈大项目偏少,新签约大项目较少,七、八月份外资到位速度大幅减缓,八月份全市入统外资只有550万美元,后劲明显不足。三是完成目标任务不平衡。截止目前,仍有11个县市区未完成均衡进度,有7个县市区完成不到20%。四是外贸进出口增长缓慢。1至8月份,全市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0.6%,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特别是进口,在全省处于倒数位置,与我们港口城市极不相称。面对这些问题和国际市场形势不断变化的不确定因素,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对开放工作的紧迫感,特别是在这次党代会上,郭华书记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全面实施“从大运河走向渤海湾”发展战略。作为我们这些从事开放工作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抓好开放工作作为实施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找出关键,突出重点,强力推进。特别是各县市区新分管开放工作的同志们,要尽快进入角色,掌握情况,熟悉工作,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加快推动工作向纵深开展。

二、抓住重点,努力实现开放工作的新突破

招商引资的规模和质量,是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扩大开放的中心环节。要把扩大开放的实际效果体现在利用外资上,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努力实现开放工作的新突破。

一是抓重点外资项目。围绕“建设一批、洽谈一批、储备一批”三个环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过来谋划、储备、洽谈、签约、建设的外资项目,逐项进行梳理归纳,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对于谋划储备的项目,要围绕本地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和项目库建立工作。重点大项目要报市政府项目库,争取市里的支持和帮助。对于正在洽谈的项目,要专门成立项目推进服务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挂帅,亲自协调,亲自督导,亲自调度。把项目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专人,实施专人负责,跟踪洽谈,力促项目尽快签订合作协议。对于签约的项目,要抓履约,抓开工,抓进度,形成开发建设储备一批、洽谈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和投产达标一批的良性循环。

二是抓重点招商活动。省里会议要求,今后几个月,各市和省级以上开发区至少组织一批小团组招商,新批准的省级开发区至少组织两批小团组开展境外招商活动。各县市区要根据自己的优势特色,积极走出去。市直涉外部门要认真研究,提供信息,制定有实质性的招商活动方案。境外主要瞄准日韩港台,境内南方主要瞄准珠三角,北方主要瞄准京津,搞好有针对性的小团组一对一招商活动。针对日本震后产业转移,开展对日资企业的系列招商活动。针对广东东莞出现新一轮企业关闭、外迁潮,组织赴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的系列招商活动。瞄准京津,充分利用环京津一小时经济圈优势,开展对接央企、国企的招商活动。同时,要加强网络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会展平台。

三是抓开发区建设。按照“布局集中、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原则,依托开发区在体制、机制、服务和区位、资源、产业、配套、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投资吸引力,扩大引资规模。重点抓好开发区规划、建设和队伍。规划一定要注重前瞻性、整体性和规范化,一定要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相衔接,实现产城结合、协调发展。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按照每个省级开发区今年至少投入1亿元的要求,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开发建设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各类资金参与开发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确保达到九通一平的标准,打造良好的招商引资平台。要建立精干的招商队伍,开发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招商引资,要选配懂招商、会招商、能招商的人员充实招商队伍,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在引进资金、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努力使开发区成为推动产业聚集、产业升级的重要基地。

四是抓外资到位入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天一天的算账,一项一项的督导,对外资完成进度做到底数清楚、心中有数、准确无误。要加强统计分析,切实解决外资到位入统中的问题,力促外资多到位、快入统。各级商务、发改、工商、外汇、统计部门,要把外资到位入统作为近期工作的重点,加强督导,反馈信息,做好服务,做到及时入统,应统尽统。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企业增资扩股和企业境外上市,这是外资到位最有效的办法。

五是抓外贸进出口。要强化政策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相关的扶持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积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一系列外贸进出口的政策。要加快出口基地建设,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以专业化工为突破口,加大国家级精细化工出口基地申报和建设力度,力争年内获得批准。依托优势产业和专业园区,确保石油装备、五金机械、皮毛皮革、电线电缆、梨枣等获省出口基地。要引导企业调整出口结构,开拓国际市场,抓住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扶持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转变出口营销观念,适应国际市场变化需求。要围绕管道装备、石油化工、皮毛等主导产业,帮助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对外贸易。要下大力抓好进口,充分发挥黄骅综合大港的优势,对辖区内进出口企业进行全面摸底调研,制定优惠政策,力争在我市注册,取得进出口代码,扩大进出口总量,尽快扭转我市进口落后的被动局面。

六是抓好第二届中国沧州国际塑料展览会暨经贸洽谈会活动。11月4日至6日,第十三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沧州会场举办期间,我市要举办第二届中国沧州国际塑料展览会暨经贸洽谈会,8月23日市政府已经下发了活动方案,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开放活动,是招商引资、扩大对外贸易的良好平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抓住机遇,周密组织,认真筹备,积极参与,办出特色,办出实效。意义不再多讲,主要提几点要求:第一,精心设计。各县市区要按照分配的参展任务,突出特色,高标准布展。第二,广泛邀请客户。按照方案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尽量邀请层次高、实力强的客户参会。第三,搞好对接洽谈。要围绕项目、产品组织相关企业搞好对接洽谈。第四,组织好各项活动。市商务局、发改委做好招商、项目签约工作;沧州开发区做好论坛、接待工作;会展中心做好开幕式及后勤保障工作。第五,认真组织,搞好衔接。市商务局作为这次活动的牵头部门,要成立专门办公室,认真筹备,加强协调,统筹安排,倒排时间,抓好落实,每周通报一次进展情况,及时解决筹备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展览会取得圆满成功。

三、落实责任,确保完成全年开放目标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不变、考核指标不变、奖惩措施不变,年底交账,兑现奖惩。所以,确保完成全年开放目标任务,是一项硬任务、硬指标,没有回旋余地,必须按时完成。一是强化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抓开放指标作为工作的重点,抓在手上,落实到人头。主要领导要亲自掌握、亲自分析,重大招商活动要亲自策划、亲自组织,重大项目洽谈要亲自参加、亲自谈判,重大客户要亲自联系、亲自拜访,重大问题要亲自过问、亲自解决。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一线作战,真正做到亲力亲为,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招商引资新局面。

二是做好服务。要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着力优化政策环境。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引进上,要组建专门的班子,为其提供全程代办各类手续服务。各级商务、发改、工商、外汇、统计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实行“并联审批”、“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做到不推、不拖、不等、不靠,简化程序,及时办理,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三是加强督导。从现在起,由市商务局和发改委共同组成协调督导组,根据实际情况到各县市区进行督导,要深入一线,进驻企业,采取现场办公的方式,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分析,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落实,切实解决项目洽谈、签约、外资到位入统及开工建设中的问题,对进展情况要形成简报,每周一报。

四是严格奖惩。省政府已经下发通知,坚持开放工作月调度、月通报,年底一个个要帐,对超额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列入目标考核。今年,市政府也制定了《全市利用外资和引进内资奖励办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照目标任务,细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终都能拿到奖励。

同志们,对外开放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以决战的姿态,大干一百天,确保完成全年开放目标任务。

篇2:副市长在全市经济对外开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一、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对面临的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

我认为,上半年工作的好形势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业生产形势好于往年。特别是大田作物长势喜人,全市大部分地块的作物呈现苗齐、苗全、苗壮的喜人景象。7月9日副省长王守臣到乾安县和前郭县视察节水灌溉时,认为从全省来看,我市的大田作物长势都是最好的。而且,全市玉米种植面积增加到58.5万公顷,水田面积达到10.5万公顷,双双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春耕期间,各县(区)能够抢抓雨后有利时机,精心组织,全面动员,迅速掀起春耕高潮,而且许多地方在墒情较好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坚持坐水种,这一点特别值得肯定。据统计,XX年全市有90%以上的旱田都是机械化播种,水田有70%以上是机械插秧,足以证明我市的农机规模确实有了较大提升。全市新增新农村建设推进村130个,争取各类项目308个,已经完成投资5亿多元,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为XX年全市农业丰收奠定了基础。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比较顺利。各县(区)相继召开了林改动员大会,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前郭县、扶余县和乾安县上报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通过了市领导小组的审查。各地都积极筹集资金,购买用于林改工作的办公设备和器材,举办了多期林改法律、业务知识培训班,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水利重点工作扎实推进。首先是防汛工作,目前,各县(区)的人力、物资都已经按照要求部署到位。方案已经完善,各项防范措施基本准备到位。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度汛方案也经省水利厅同意,与前郭县达成协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都已全面开工。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县(区)政府正确领导,分管县(区)长狠抓落实,各相关部门不懈努力的结果,成果来之不易,大家一定要倍加珍惜,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和()大意,更不能满足现状,沾沾自喜。特别要对下半年工作面临的不利形势有清醒认识,能够主动地、及时地、深入地查找并发现本地、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从农业来看。一是进入雨季以来,极端天气使长岭、乾安部分地块和农户遭受了风灾和雹灾影响。二是前段时间的持续低温寡照使农作物生长缓慢,而且即将进入植物病虫害的高发期。三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资价格上涨,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从林业来看。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各类矛盾将不可避免的凸显出来,困难更多,难度更大。二是个别县政府主要领导重视不够,推的不快。三是林业部门干部思想中为难情绪较大。从水利来看。一是今后两个月将是降雨最为集中的时段,发生极端强降雨天气将不可避免,极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给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二是农村安全饮水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任务都很重,而且工程资金、质量和后期管理还存在较多问题。从各县(区)来看。有的县(区)在落实省、市政策时执行力不强,或者搞“双重标准”(对本县有利就执行,反之就不执行)。从市直部门来看。有的业务部门对基层工作指导不够,监督不力,甚至放任不管。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影响了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必须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并在下步工作中及时纠正。

(四)严格按省政府确定的时限要求完成林改工作。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区)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并把这项改革真正摆上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位置。要按照副省长王守臣7月13日在全省林改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要求,落实责任,加强领导,扎实做好调查摸底和矛盾排查工作,在抓好试点的同时,认真制定改革方案,并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结合主体改革,深入研究配套改革,从而巩固主体改革成果。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动农民群众。要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及相关法律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消除广大干部群众的疑虑。要充分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把分不分林、怎么分林、分多少林等重大问题的决定权交给群众,真正做到发挥民智、符合民心、体现民意,让人民群众满意。三要抓紧开展林改试点工作。各地要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总体思路,在全面推开林改之前,先行开展试点工作,以保证林改工作稳妥有序。各地选择试点单位必须要有代表性,要通过试点,找出普遍性的问题,总结经验,研究对策,锻炼队伍,为全面铺开林改工作积累经验,提供样板。四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市林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对县级林改工作的督导检查;县级负责检查指导乡、村林改工作。各地要将林改工作纳入农村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乡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林改办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及时答疑解惑,严格把关定向。各级林改办事机构要积极争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开展对林改工作的督导和视察,通过督导、视察,高位推动林改工作。同时,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准确上报统计数据,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对林改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争取在年底前,完成宣传动员、调查摸底、组织实施3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为XX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创造条件。

(五)强化责任,确保我市安全渡汛。一要强化认识,克服侥幸心理。我市江河湖泡众多,几大涝区纵横,防汛工作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进入汛期以来,我市已先后出现风、雨、雹多种自然灾害,给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严峻的形势警醒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现在已经进入“七下八上”(即七月下旬,八月上旬)的防汛关键期,各地、各部门必须绷紧防汛这根弦,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和松懈。二要未雨绸缪,加强预警监测。各县(区)要对本区域内的所有险工险段落实专人巡查管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对重点区域内群众撤()退道路、交通工具、转移地点和生活安置都要有详细的安排。气象部门要特别加强对局部性、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三要全面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储备。总的要求是“宁可防而无患,不可患而无备”。绝不能在物资储备上打小算盘,必须将防汛物资落实到位。还没有开展实战演练的队伍要马上组织,尽快提高防汛抢险队伍的实战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同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联系和协调,及时通报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部队参加抗洪救灾的各项具体措施。四要明确责任,严肃工作纪律。防汛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进一步明确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防汛抗洪救灾责任制。特别是出现灾情、险情、汛情后,市县两级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要马上赶赴现场,指导工作,核查灾情,并及时向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汇报。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的防汛工作由前郭县和哈达山管理局共同完成,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加强指挥调度,有效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对可能发生的汛情和险情要及时沟通信息,商讨对策,确保工程度汛万无一失。

(六)抓紧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要按照省督导检查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要求,将挪用工程款、工程停工和施工质量差等问题作为重点,由市县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马上督促,抓紧整改,并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全力确保工程如期完工。二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绝不能因为质量原因,造成新的隐患,影响整体工程进展。质量方面市水利局要加大检查力度,切实负起责任,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顺利完成建设任务。三要帮助各县做好未列入除险加固计划水库的复核设计工作,争取尽快列入除险加固计划。

(七)保质保量完成安全饮水工程。一要严格施工。所有参加工程建设的施工队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这是基本条件,各地都要严格执行。二要精心选材。工程所用材料必须手续齐全,质量达标。三要科学选址。现在看有的水井在选址上不是很科学、很合理。有的水井周边环境很差,群众使用很不方便,这些问题必须在下步施工中全部杜绝,此项工作由县(区)政府分管领导负责。四要及时管护。对打完的水井要抓紧验收,并保证资料完整,数据准备。出现质量问题,要马上组织人员抢修,同时,对正在使用的水井要定期进行检修。各县(区)政府要负起责任,抓紧建立专项基金,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饮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八)坚定信心,严肃纪律,形成工作合力。一要坚定发展的信心。要利用好机构改革的机会,调动好各级干部的积极性,特别在当前二产遭受冲击的不利形势下,下半年农业战线要努力为保增长做出更大贡献。二要树立发展的决心。在座各位多数都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同志,具有解决矛盾和问题的丰富经验,虽然下半年工作任务比较繁重,但我相信,只要大家紧紧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没有度不过的难关,更没有完不成的工作。三要有敢于负责的责任心。各部门的条块管理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市的大局,绝不能将政府下达的任务部门化,有利的执行,遇到困难就上推。要从政府职能部门的角度出发,谋划全市的发展,特别是当前省管县的财政体制下,虽然市对县管理、要求的少了,但责任和服务的职能不能丢,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继续履行好各部门的职责。四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抓好领导干部自身和部门的廉政建设。特别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廉洁自律,绝不能工程上去了,人下来了。

篇3:副市长在全市经济对外开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科学发展观是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 我们党与时俱进提出的关于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科技事业应紧扣发展有所作为。王鸿举市长在刚刚落幕的市人代会上代表市政府庄严承诺, 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 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 从八个方面来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这八个方面集中起来就是四句话:打造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 力争实现经济规模“六个翻番”;建设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要着力增强“六大功能”, 这是作为中心城市必须具备的功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要着力优化“四大结构”;在2018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对重庆“314”总体部署最核心的就是“增长极”、“经济中心”、“率先小康”。全国在2020年实现总体小康, 我市的目标是在2018年率先实现小康;“1小时经济圈”的区县要提前5年, 在2 0 1 5年实现小康。这里有两个台阶就是人均GDP4000美元和8000美元。要实现这个阶段性目标, 必须发挥科技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科技战线的同志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繁重。

第一, 当代国际国内竞争的实质就是科技进步之争。科技是生产力, 有知识、懂科技的人是第一生产力。进入21世纪, 我国已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 国际间、民族间的竞争从本质上讲就是科技进步的竞争, 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拥有知识和科技水平的人才的竞争, 所以我国把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 作为一个国家发展战略核心, 也是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一个关键, 党的十七大把自主创新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现在的发达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保留了他们的技术和资本优势, 他们的技术就是可以转化的资本。知识产权、技术壁垒问题已成为国际贸易的手段, 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发展中国家有很多弱项, 其中主要一点是创新能力比较弱, 因此我们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文化安全方面都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我经常接触项目谈判, 感到压力最大的是技术问题, 我们引进的是技术、管理和资本, 但在技术要价上, 我们是非常被动的, 长安福特每台车的技术费用加到了8000元;谈908项目, 也就是依维柯、上汽、重汽的合作, 依维柯技术转让费要价6亿元, 最后谈到了2亿元。

第二,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必须强化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小康的内涵作了一些新的补充, 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 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的要求。在十七大报告酝酿产生的过程中, 据测算, 到2020年全国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各项目标, 必须连续40年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世界经济增长一般都在2%-3%, 发展中国家速度都要高一点, 但是连续40年的高增长, 那就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要做到这一点, 一是靠消费拉动, 二是靠科技进步。消费拉动的背后, 本质上也是科技进步, 科技进步可以创造消费, 就像电视机由黑白到彩电, 还有MP3、MP4等, 这些产品升级换代创造了消费。还有, 投资率要达到50%左右, 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要达到50%左右, 缺一个都不可能支撑7%的经济增长率。与此同时, 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又非常突出, 集中到一点就是资源严重不足, 生态环境极端脆弱。这里有几个数据, 中国的耕地18亿亩、人均1.4亩, 重庆人均只有0.8亩,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基本资源, 如何能够使现有耕地实现高产出, 这就需要科技进步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资源总量占世界的12%, 排第3位, 人均排53位, 人均拥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58%;我们的油进口的依存度越来越大, 已经达到30%以上, 同时, 我们的万美元GDP能耗8.4吨油当量, 是世界水平的3.4倍。我们资源不足, 但是消耗又过大, 既要保持经济7%的调整增长, 又要解决资源、环境压力。为此, 国家从战略层面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这就要求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力, 减少能耗, 增加科技含量, 以最少的投入和资源消耗, 去推动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三, 重庆直辖十年打下的基础, 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较好的条件。直辖十年, 我们的GDP年均增长10.2%, 去年突破了4000亿元, 人均GDP突破了2000美元, 财政收入达到了788亿元, 是直辖前的10倍。工业方面, 我们亏损最多的时候达到20多亿元, 到去年我们是盈利200多亿元。这些都为我们现在更加重视创新、重视科技进步创造了条件。直辖十年的基础, 一方面在呼唤通过科技进步来加快重庆未来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基础的、物质的条件。

二、充分肯定科技工作过去五年的成绩, 清醒认识面临的主要问题

过去五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全市科技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最为重要的有以下四点。一是科技水平大幅跃升。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2位。我觉得有5个“40”的概念可以彰显成绩, 展现科技的成就, 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1.2%, 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1%, 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40%, 新产品出口增长41%, 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3.9%。与此同时, 我市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 取得的电喷式天然气发动机、数控高效制齿机床、智能内窥镜系统、垃圾焚烧装备等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 都说明我市科技总的水平是大幅提升的。如垃圾焚烧装备, 重钢在几年时间里, 从研发到制造, 到现在全国领先, 获得了很多订单和总承包单。二是科技创新平台显著夯实。我们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个, 三大科技平台建设得到国务院领导的肯定, 市应用技术研究院、农业科学院和质量计量检测研究院三大“旗舰”研发机构已建立, 服务作用很大, 科技检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作用日益凸现,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这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在西部都是比较好的, 能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质量较高的服务。三是科技进步贡献率明显提升。工业产值中有30%是来自高新技术的新产品, 达到了1200亿元, 还有发明专利、重大科技专项也都为发展提供了潜在贡献。四是科技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委高度重视科技事业, 成立了科技工委, 加强党委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在管理体制上创新了重大专项加基本计划组成的管理体系, 这些都是以开发、研发项目为龙头, 使我们每年都有一些重点抓手, 就好比做重大项目, 每年要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在建一批。《重庆市保护和促进专利条例》、《重庆市科学技术投入条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政策法规的出台, 也为我市科技创新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

肯定成绩是为了增强信心, 更重要的是要向前看, 科技工作要再上一层楼, 就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 要通过不断努力解决科技工作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促进科技事业不断进步。

三、切实推动“重庆创造”, 努力提升“重庆制造”, 打造西部地区自主创新高地

打造西部地区自主创新高地, 是市政府在市人代会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这里面有两个概念, 一个是“重庆创造”, 一个就是“重庆制造”。“重庆创造”就是原生态的, 是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 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重庆制造”有些是原创的, 有些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我们要一手抓重庆创造, 使重庆有更多的自主创新品牌, 有更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另一手依靠技术创新提升重庆制造的产品竞争力。我们的抓手就是王鸿举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讲的四大行动。

一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行动。围绕建设千亿产业链, 千、百亿产业园区和百亿骨干企业发展需求, 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牵引, 推动重点领导技术创新突破, 支撑引领重点产业发展。在信息制造业、应用软件、汽车摩托车关键部件、节能减排、废弃物综合利用、新药创制、生物农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 新启动实施12个千万级重大专项, 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开发一批重大创新产品;在医药生物技术、电网安全等优势特色领域超前部署10个应用基础研究专题, 获取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 抢占技术制高点;以火炬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科技合作计划和新产品计划为引导, 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支撑电子信息等9大新兴产业群发展。

二是提升科技平台行动。注重发挥现有科技平台作用, 推动平台建设布局向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倾斜, 突出平台开放共享, 完善其知识转移、产业服务和科普培训三大功能, 使之成为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和培养聚集人才的示范基地。研究开发平台, 重点推进结构优化、开放示范和上档升级, 在大型骨干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中, 分年度滚动建设100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个开放示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 培育10个国家级科技平台。资源共享平台, 以“一网九库”为重点, 着力完善网络环境和服务体系, 提高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率。成果转化平台,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实施技术转移工程,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成果转化机构, 鼓励企业建设中试、孵化基地, 培育以技术产权交易为重点的科技中介市场, 发展和壮大科技投融资事业。

三是科技富民强县行动。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要求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成果推广应用, 构建具有重庆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促进创新要素向农村扩散,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以科技助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 以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为载体, 围绕特色农产品、农村新能源、信息化等领域, 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推动“一县一业一特色”经济发展;规划建设50个不同类型的新农村科技示范村镇;建立以1000名市区两级科技特派员、50个专家大院、20个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新型科技服务体系。

四是科技服务民生行动。以关注市民衣食住行和健康、环保与安全为重点, 开展重大疾病和流行性疾病防治、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科技攻关, 加强城市交通、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建设、防灾减灾等技术开发与科技示范, 加快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等新技术推广应用, 保障市民公共安全, 提升生活质量。

要做好这些事情, 首先要转变观念, 树立大科技、全覆盖的工作理念。市科委是市政府抓科技事业、科技进步的牵头综合性部门。科技事业绝不仅仅是科技部门的事。科技工作渗透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我们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 要建立在大科技、全覆盖、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有了这样一个理念, 要在工作机制实现四个联动。一是部门联动。因为科技是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那就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能够完成的, 科委只是牵头部门, 就需要我们相关部门合作联动。二是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动。企业是主体, 科研院所就是出科研成果的, 二者联动能够更好地突破关键技术, 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三是城乡联动。既然科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 我们的一、二、三产, 城镇企业和农民、农村都需要科技, 科技要在提高产业竞争力, 提升产品品质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注重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两个体系。四是市、区县 (自治县) 联动。从管理层面上讲, 市和区县 (自治县) 相互支持、相互联动, 市里要更多服务于区县 (自治县) , 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具体讲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创新,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这个城市竞争力最基础、最重要的方面, 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 没有就业就没有民生, 城市竞争力就无从谈起。第一个就是围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电子信息和材料五大产业, 加强创新战略的规划研究, 找准要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和新的课题, 来研发新的成果, 创造新的产品, 提升这些产业在西部, 在中国, 甚至在全球的竞争力。今后, 可以每年分档次, 列出系列自主创新重要项目, 使科技开发能够成为三个梯队, 一是当年突破的项目, 二是推进性的项目, 三是正在孕育、孵化的项目。

(二) 激活创新要素, 发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骨干作用。

创新有两个重要团队, 一个是企业, 另一个就是科研院所。这两个团队的作用都要更好地发挥, 发挥作用就要激活创新要素, 包括热情、机制、资本、管理, 形成一个很好的创新氛围。一是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骨干作用。世界500强、中国500强, 这些都是我们要开放、要发展必须重点瞄准和引进的对象, 这些企业最强的就是技术。要鼓励我市国有企业去嫁接好世界500强、中国500强, 通过合作实现科技进步。二是要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小企业中大都是民营企业, 几大摩托车企业在创新方面都是很有成就的, 让科技平台更好为中小企业服务, 提升他们的积极性。三是要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投入。我市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仅有1.8%, 这个力度不够。科委在这方面也有所规划, 就是在2010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2.5%以上, 力争达到3%, 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关键是要引导企业认识到研发投入的重要性, 自觉加大投入, 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四是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发挥优势学科、重点院所、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的引领作用, 用好高交会、应用技术研究院等高新技术研发交易平台。尤为重要的是推进产学研结合。

(三) 加强对园区和农村的科技服务, 支持区 (县) 域经济发展。

一个抓手是园区, 现在园区经济占工业产值的50%以上, 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加在一起, 占了半壁河山, 集聚度已经有了, 而且区内企业都不是老企业, 都是新型企业, 它的科技含量、人才的层次相对较高, 是我们科技工作主要的支撑点, 我们重大专项计划的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风险投资等都要向园区倾斜。另一个抓手是农村, 要贴近农民, 贴近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 提升种养殖业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从而, 做大做强区 (县) 域经济。

(四) 扩大科技开放与合作, 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

科技的开放是附着在企业和项目的开放上的, 引进更多的科学技术、资本、人才和管理, 基础就是项目。这些年在科技开放与合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下一步是要推动点上合作向面上合作转变, 一般项目合作向重大项目合作的转变。我们科研院所与国内外著名院校跨国、跨地区的合作要进一步扩大和提升, 特别是引进中科院来渝设立机构, 本届政府要有所突破。还有就是我们优势学科、重点产业要走出去, 参与国际国内分工。我们的轨道交通2号线引进日本的高架跨坐式轻轨技术是中国第一条, 我们的垃圾焚烧在全国也是排名第一的, 还有超声聚焦刀等等, 这些技术怎样转化为产业, 怎么样才能走出去, 这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要通过这些工作来提升科技事业开放、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篇4:副市长在全市经济对外开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对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视。李志刚市长亲临大会并将作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引领全市旅游战线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强力推进桂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学习贯彻全国和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于2012年1月12-13日在广州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在大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会议分析了2012年旅游业发展总体形势,明确了今年重点抓的九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作用。二是认真落实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培育旅游消费热点。三是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加大入境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四是坚持不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五是大力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六是加大旅游业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七是扎实抓好旅游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八是加强跟踪督导,大力推动 41号文件全面贯彻落实。九是转变工作方式,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

全区旅游工作会议于2012年2月16日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副主席高雄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陈建军总结了2011年全区的旅游工作,并对2012年的工作重点作了部署。2011年全区旅游业发展得到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国家旅游局专门发了贺电,祝贺去年自治区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接待入境过夜游客突破30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0亿美元。自治区党委郭声琨书记、自治区政府马飚主席为此作了重要批示。郭书记指示,全区旅游行业要“在新的一年里抓住机遇,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符合广西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做大做强我区旅游产业”,马主席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加快打造旅游目的地,加快旅游强区建设步伐,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治区领导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旅游工作中去。桂林旅游对全区旅游贡献很大,入境人数、收入都超过全区总量一半。自治区对我市举办旅游博览会、旅游纪念品展销、旅游标准化建设等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会议明确了今年重点抓的八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将旅游工作全面融入到自治区中心工作中;二是树立大融合、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观念,推进旅游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变;三是千方百计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扩大旅游拉动内需的作用;四是加快构建“两区一带”旅游发展新格局,推进旅游“四区”建设步伐;五是以“天下风景,美在广西”品牌为抓手,继续加大整体旅游形象宣传,深化旅游市场开发;六是坚持不懈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构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的旅游环境;七是全面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信息化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八是大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旅游部门自身建设和廉政建设。

二、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中央和自治区重大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国、全区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把握国内外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旅游兴市”之路,以扩内需、保增长为核心目标,围绕“两改一融合一示范”、全面实施“五大工程”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进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境外、国内市场两手抓,提服务、优环境、育品牌、建精品、保民生、促和谐,走旅游产业化发展之路,稳中求进、好中求快。提升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促进旅游业向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推进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取得新成效。

预期目标:2012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同比增长10%,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5%。

三、2012年全市旅游工作重点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2012年全市尤其是旅游行业要围绕“加快推进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核心,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支持,力争《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得到国家批复。发改、国土、财政、商务、林业、环保、海关等部门要切实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联系,争取相关政策和工作支持。重点做好“一推二抓三融合四建设”四大方面工作,以大融合开发大市场,以大市场打造大产业,以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一推”:全力推进以世界旅游城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

坚持把桂林世界旅游城作为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点和广西旅游改革创新的先行先试区,强力推进桂林世界旅游城这个“一号工程”。要按照“一点三星三区”旅游空间结构,加快桂林世界旅游城各功能区和各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万福休闲旅游区、桃花江旅游度假区、罗山湖体育休闲产业园、国家森林公园、桂林国际旅游商品批发城改扩建、高新七星区甲天下大剧院、雁山愚自乐园地中海俱乐部、桂林·香港3D国际城动漫产业园、桂林国际足球产业园以及中华桂林航天城、平乐漓江小镇、兴安灵渠、龙胜龙脊、恭城山寨-水寨、象山景区中法合作项目、彭祖坪生态旅游景区、瑶族千家洞古镇、桂林印象兰花谷旅游生态休闲度假区、桂林冠岩旅游泽润大酒店项目等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加紧会仙湿地公园前期工作。今后凡是在星级酒店建设、国际酒店品牌引入,其功能区划分、规划、设计等方面市旅游局要介入指导和服务。各(县)区、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快实施旅游总体规划,全市要形成狠抓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力支持和推动以旅游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各项旅游工作。

“二抓”:抓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和深化旅游市场开发。

抓旅游体制创新,就是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整合政府可调控的涉旅资源,统筹市级旅游行政管理职能,形成“旅游产业综合抓”的格局。进一步充实旅游行政部门管理职能,强化旅游规划、旅游产业布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监管等宏观调控职能,构建权责对等、合理、高效运转的旅游管理长效机制。加快成立桂林市旅游行政执法监察支队。旅游部门要提升协调、融合的能力,单打独斗做不成什么事,要主动协调、争取支持、各记其功。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漓江游览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漓江游览经营机制,多部门合作联动,全方位提升漓江景区品质。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探索完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旅游景区发展机制。

抓深化旅游市场开发,就是要强化营销、创新业态。

——深化旅游市场开发。要通过自己发力和善于借助外力等方式创新营销手段,提高营销效果,不断巩固和拓展原有市场,大力开发新市场,努力快速扩大高端市场份额。积极争取和支持开辟新航线。加强市场广告宣传和客源地旅游促销力度。加大桂林旅游形象宣传特别是产品宣传。建立旅游客源地桂林旅游营销中心。拓展旅游新市场,促进旅游市场高效益有序增长。要加大财政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旅游营销、重大旅游产业化项目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等。同时,深化旅游标准化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巩固扩大阳朔、兴安乐满地旅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漓江游览及各景区景点服务质量标准化管理,加快乡村旅游标准化、品质化建设,逐步实现旅游标准化全覆盖,全面推进桂林市旅游标准化建设。

——创新旅游业态。着力打造提升4条旅游发展轴带,培育自然观光、休闲度假、专项主题三大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水路、公路、自行车三大水陆游线,形成七大旅游品牌。打造一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和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大力发展高尔夫游、自行车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奖励旅游、徒步游及攀岩、科学探险等旅游产品,推动旅游高端化、差异化、精品化发展,着力解决产品结构性供给不足的矛盾。同时,加快旅游产品创新,使游客白天有看的,晚上有玩的,走时有带的。推进以漓江旅游产品多样化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加快开发城市休闲度假等深度体验的新产品。实施旅游纪念品品牌化战略,举办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生产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努力完善旅游纪念品设计、生产、销售体系,支持、打造、开发一批新的旅游纪念品。

“三融合”:推进旅游与信息化的融合、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新城与老城的融合。

——旅游与信息化的融合。市工信委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积极申报“国家旅游信息化试点城市”。加快推进现代旅游电子商务建设。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游客为核心的现代旅游电子商务营销新体系。旅游与金融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力争桂林成为全国首批“旅游刷卡无障碍示范区”城市。全面建设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开启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的融合。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坚持旅游文化互动发展。文化部门要深入挖掘桂林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重点扶持打造《印象·刘三姐》、《山水间》、《夜王城》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演艺旅游产品体系。要以开放的思维思考桂林特色文化,尝试游客参与“百姓大舞台”的新形式,努力把桂林优秀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新亮点。积极推进靖江王府及王陵、甑皮岩、古灵渠、各类博物馆以及秀峰区鲁家村民俗旅游村、高新区创新创意文化旅游园区、雁山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做强做精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桂林世界旅游城独特的文化体系。探索开发体育旅游、休闲养生旅游等特色旅游,推进工业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开发,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继续精心办好第六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第三届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第二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以及县(区)旅游节庆节事活动。

——新城与老城的融合。打造“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按照“疏解老城、提升品质”的指导思想,进一步配套完善市中心区的文化旅游元素和休闲服务设施,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在桂林城打造以象山景区至伏波山景区为轴线,涵盖正阳步行街、王城东巷、西巷、靖江王府等街区、景区的“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同时也是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新载体和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下大力气提升桂林城市中心区的旅游核心竞争力。辖区政府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推进休闲区建设工作。把即将于今年五月推出的“梦幻桂林·数码象山”4D夜景灯光秀、大型玄幻杂技歌舞秀《山水间》、正阳文化旅游步行街、滨江民俗演艺休闲街、桂林文化书市及着手创意策划的王城夜游串成一体,打造成为集现代声光电艺术、杂技歌舞艺术、民间民俗历史以及特色咖啡馆、茶馆、书店、酒吧等不同业态的有机聚集,形成桂林最美城市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加快打造桂林世界旅游城独特的文化体系,充分考虑新区与老城之间的功能、设施及空间结构上的协调建设与互动发展。

“四建设”:加快旅游诚信体系建设、旅游监管体系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旅游法律法规管理标准化工作,营造旅游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旅游企业依法经营的法制环境。完善旅游企业信誉等级评估、重大信息公告及旅游违规、投诉公示制度,依法高效处理每一起投诉,严密监控和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严厉打击强迫消费或者变相强迫消费行为。金融部门要积极推进旅游企业银行征信体系试点工作。培育和打造“诚信桂林”品质旅游形象。

——加强旅游监管体系建设。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促进旅游业监管逐步向旅游市场管理转变。市公安、交通、旅游、物价、文化、工商、卫生、质监等涉旅部门要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提升旅游企业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快旅游市场监管数字化建设。重点强化漓江游览秩序监管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旅游市场管理和旅游突发事件中的指挥、组织和协调作用。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增加旅游咨询服务站网点建设。完善旅游交通通达系统。改造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及功能,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着力加强旅游安全和应急救助体系建设。制定完善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巩固旅游试验区成果。

——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从业人员晋级考核与培训机制,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合桂林旅游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整体提升一线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大力开发旅游紧缺人才。通过举办导游员大赛等方式,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导游员。通过定期举办县区旅游局长、旅游专业人员培训班等方式,统筹和提高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旅游高技能人才队伍、乡村旅游实用人才队伍等五支人才队伍建设。

篇5:副市长在全市经济对外开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播下了“思想”的种子,省“壮腰工程”现场会播下了“政策”的种子,市党代会、市“两会”播下了“战略”的种子。我们该如何耕耘?是广种薄收,还是精耕细作?这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昨天,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今天,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大规模地召开全市经济工作暨投资调度会议,就是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会议精神,动员广大干部集中精力抓早、抓紧、抓实,迅速掀起加快荆州振兴的高潮。刚才,发改、经信、商务部门作了表态发言,八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作了交流。会上,新华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几个方面的意见。

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持续大旱等自然灾害,全市上下克难奋进,主动作为,保持了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盘点去年工作,可谓好戏连台,亮点纷呈。一是经济总量大跨越。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增长13.4%,昂首跨入“千亿元俱乐部”。财政收入74.5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5.9%。固定资产投资773.7亿元,增长3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均突破千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四年超全省平均水平。农业大旱之年大丰收,粮食实现“八连增”。二是战略区位大提升。成功纳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成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大遗址保护区、国家“北煤南运”大通道水铁联运重要节点,荆州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松滋市获批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这六个“金字招牌”,标志着荆州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区域战略。与此同时,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意见》,召开现场会,27家省市单位与荆州签订厅市合作协议,“壮腰工程”成为省“两圈一带”战略的重要工作平台。三是城乡面貌大改观。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省考”和国家园林城市“国考”。荆北新区、沙北新区建设正式启动,中心城区“黑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加快推进,汉宜铁路、荆州火车站竣工。新农村建设试点范围扩大,通村公路、农田水利、安全饮水建设得到加强。四是民生福祉大改善。就业和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新增城镇就业8.5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就业4.9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13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7664元、增长18.8%。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医保、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十二五”开局之年,实现

了来之不易的良好开局。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壮腰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的重要一年。打基础、见成效,关键看今年,关键在行动。综合各方面分析判断,今年经济形势具有更为复杂严峻的一面,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上升,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我市在后发赶超中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争压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把握大势,顺应趋势,发挥优势,谋划好、组织好、落实好,推动荆州科学发展、加快振兴。总体上看,全年经济工作的要点是:把握“一个基调”,突出“五个重点”,强化“四种意识”。

把握“一个基调”,即“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稳中求进”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确定的主基调,“好中求快”是荆州最迫切的需要。“稳中求进”重在“进”,“好中求快”贵在“快”。我们要把“稳中求进”与“好中求快”统一起来,着眼于“稳”,立足于“好”,力争在“进”上有更大作为,在“快”上有更大突破。无论是“稳中求进”,还是“好中求快”,最终都体现在速度上、体现在“增长”上。这里所说的“增长”,具有其

丰富的内涵和含金量:

一是更有“质量”的增长。就是要优化经济结构,做大工业,做强农业,做活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力争16%,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力争30%,确保更多的GDP来自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更多的财政收入来自实

体经济。

二是更有“福利”的增长。就是既要做大财政“蛋糕”,确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力争24%,又要分好财政“蛋糕”,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扩大民生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一半以

上,比重高于往年。

三是更有“动力”的增长。就是要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扩大投资和招商引资,力争规模以上企业新增100家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增长50%以上。

四是更有“持续”的增长。就是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资源开发与节约集约利用并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确保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确保完成主要污

染物总量减排任务。

突出“五个重点”,即要在扩大投资、壮大实体、转型升级、夯实基础和破解瓶颈上取得重大突破。这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都是事关荆州振兴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关键性问题,体现了年前一系列会议精神,特别是体现了市党代会提出“五个壮腰”和市“两会”提出“五兴五强”的重大部署。我们必须多点发力,重点突破,协同推进,为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抓牢第一抓手,在扩大投资上实现重大突破。投资是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是决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荆州发展不够,仍然是投资不够所致,是投资不优所致。必须把投资作为扩内需的重要途径,统筹抓好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以项目大建设带动投资大增

长,以投资大增长拉动消费大需求。

1、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承接产业转移。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是国家对荆州振兴的有力支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国家批复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荆州市全境,辐射带动荆门、仙桃、潜江、天门,要求把这一地区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秀示范区,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先行区,跨区域合作与产业转型发展的综合试验区和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实现这些目标,一是要统筹规划。重点是抓紧编制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以及产业发展、城镇体系、土地利用、岸线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职业教育等专项规划。二是要明确重点。示范区建设,承接是手段,转移是核心,示范是目标。承接转移不是照单全收,要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科学理性地承接转移。注重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性,在跨区合作、承接平台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走出一条科学承接之路。三是要争取政策。荆州作为全省唯

一、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块牌子的含金量很高,既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持,也有转移支付、金融信贷支持,还有用地指标倾斜。要加强对示范区政策的研究,找准政策支持的切入点,将政策用足用活,力争政策效应最大化。这次会议后,各地各有关部门都要立即行动,主动跑部进京,尽快把政策转化为“真

金白银”。

2、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抓好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关系荆州发展的“第一要事”,要大开城门,最大限度地吸引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最大限度地集聚各种发展要素。一是要全员招商。全市所有部门都是招商引资的责任单位,所有公务人员都是招商引资的责任人,大家都要有招商引资的概念、压力、任务、和责任。今年,市、县、镇三级至少要组织200个招商小分队,常驻外地招商。招商人员该调整的调整,一定要保证懂产业政策、懂老板心理、有攻关能力、有一定人脉的人员外出驻点,决不能一年到头忙而无获。要大力开展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集中力量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二是要理性招商。招商引资不但要有热情,更要保持理性。具体讲,要做到“三个结合”。坚持内外结合,不论内资外资,不论内商外商,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坚持大小结合,招大引强的同时,决不能轻视或放弃小项目,小项目只要精心呵护,也可能成长为大企业、大产业;坚持长短结合,既要重视和抓好“短、平、快”项目,更要重视、引进需要持续跟踪的大项目、好项目。鸿忠书记说:“现在凤凰很少,梧桐树很多”。凤凰往哪棵梧桐树上落,这里有环境问题,也有技巧问题。招商就像“谈恋爱”,需要有耐心、凭感情,持续跟进,紧盯不放。三是要强化考核。建立健全县市区党政领导联系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台帐制、重大招商项目挂包责任制、市直单位引资目标管理的考核制。今年除了对全市招商引资考核外,各地对招商专班也要进行考核,严格奖惩兑现,营造以招商论英雄、论成败的氛围。

3、以更大力度和决心推进项目建设。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加快荆州振兴步伐,项目建设是头等大事。要按照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投资并重、国家投资与市场投资并举的思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千亿元。一是项目储备要“抓早抓准”。策划和储备项目,是增强发展后劲的现实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对接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老工业基地改造、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和加快荆州振兴等规划,有针对性地谋划和储备一批关系荆州未来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一批对转型升级起关键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上本子、进笼子”,努力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二是项目争取要“抓紧抓牢”。按照“能快则快、特事特办”的要求,采取项目会审、并行作业等方式,做好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加快项目立项、环评等审批,确保项目争取“行动快、对口准、衔接紧”。在项目争取上,要学习松滋争取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劲头,紧盯目标不懈怠,抓住环节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三是项目建设要“抓深抓实”。今年,我市确定了50个重点项目。对重点项目,要形成“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从项目准备、配套条件的落实和建设管理方面,全程跟踪、全力协调、全面服务,确保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特别是对小天鹅洗衣机、美帆再生铝、丽森木业、钱潮精密件、大和重工、华油科技等重大项目,要倒排工期,重点督办,尽快形成实物工程量。

(二)抓实重要支撑,在发展实体经济上实现重大突破。实体经济是相对于“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而言的经济形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欧美国家经济出问题,就是过度依赖虚拟经济,忽视实体经济所致。实体经济是财富之源,是“经济大厦”的擎天支柱,必须做大做实做强。当前,我市三次产业中,工业短板、农业不强、服务业不活,只有不断发展壮大以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才能推

进“壮腰”、加快振兴。

1、工业要在“提速”上下功夫。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发展实体经济首先要大干工业、快上工业。一是要“抓大”。要实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建设大集群,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农产品加工专项资金,促进要素资源向重点企业、支柱产业汇聚,尽快形成一批产销规模过50亿元、100亿元的企业集团,尽快形成一批千亿元和500亿元产业。二是要“改旧”。抢抓国家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重大机遇,策划项目,积极对接,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和省工业技改资金,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三是要“促新”。新兴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加快荆州振兴的新希望。产业演进规律告诉我们,基础产业、传统产业要继承,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更要重视,更要培育。要着眼未来,抢占先机,突破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弘晟光电、四机特车、711厂、凯迪生物发电、中兴能源等高新技术企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四是要“扩规”。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认真落实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信贷扶持、财税减免政策,努力做多、做大、做活、做强市场主体。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企业家培育问题。企业家是财富的创造者,是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要高度重视“重商”文化,加快引进和培养优秀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鼓励他们更新观念、创新理念、扎根荆州、勇于担责,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理性引导、传递信心、送去温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良好氛围。

2、农业要在“提质”上下功夫。“万业兴于农”。农业是“根”,是“源”,是“首”。要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做到思想不麻痹、政策不减弱、工作不松劲,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一是农业生产要突出“特色绿色”。积极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养模式,发展壮大淡水鱼、双低油菜、优质畜禽、特色蔬菜等四大产业板块和基地。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着力打造“绿色鱼米之乡”。二是产业化经营要“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根本出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关键的还是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抓好“四个一批”工程建设。去年以来,省科技厅积极支持荆州创建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与市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抓紧编制各类专项规划,搭建体制构架,逐步形成太湖农场核心区、中心城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县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一区多园多基地发展格局。三是水利建设要“大干快上”。抢抓新一轮水利改革发展的机遇,着力抓好大型水利建设,加快实施堤防加固、水库除险、灌区配套、泵站改造等工程,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同时,要认识到“小水利大民生”,“小水利大利益”,切实抓好小塘堰、小沟渠、小泵站、小水窖“四小”工程改造以及村级微型渠系改造、田间工程配套建设,疏通排涝灌溉的“毛细血管”,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3、服务业要在“提档”上下功夫。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新型工业化要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文化旅游是我市的一大特色,是荆州潜力之所在,群众期盼之所在,发展希望之所在。现在有部省共建大遗址保护区和沪蓉高铁通车的机遇,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正当其时。如果现在还不抓紧行动,我们将无颜面对全市人民,愧对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实现人文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强市的转变,当务之急是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全面启动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尽快形成一批拿得出去、留得住人的景区景点。同时,借力高铁、对接高铁,加强城市合作,建立旅游联盟,开拓客源市场,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此外,要加快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多层次的商贸、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以

扩大终极消费促进增长。

(三)抓准主攻方向,在转型升级上实现重大突破。转型升级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方向。大量事实证明,转得早就早得益,转得快就多得益;“你今天不调整结构,明天结构将调整你”。要把转型升级当作一项战略性、长期性任务,按照绿色、低碳、可循环、可持续的要求,及早谋划,未雨绸缪,更加注重科技的进步,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和企业转型

升级。

1、要由以量取胜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转型升级的实质就是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现代经济的竞争,已经发展为以品牌为标志的质量竞争。谁拥有众多品牌,谁就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谁就会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在去年的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我讲过“耐克”品牌这个例子。其实绝大多数耐克鞋产自中国沿海地区,美国厂家只管贴牌营销,一双耐克鞋出厂价不到25美元,零售价达到100美元,而中国工厂获取的利润仅1.9美元。国内加工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同样的产品,价格相差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质量和品牌不仅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掌握市场话语权的法宝,更是一座城市的形象。这方面,我们既有一批知名品牌“昙花一现”的惨痛教训,也有一批企业创造名牌的成功经验。福娃率先突破50亿元,靠的就是品牌效应。要加快实施“商标战略”和“质量振兴战略”,鼓励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支持企业争创名牌和质量奖,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坚定不移地走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2、要由粗放投入增长向科技创新型转变。转型升级的方向就是要发展高科技,用科技化带动产业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以要素大投入、规模大扩张为标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支撑一个地方的经济持续增长。只有科技创新,才是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动力。现在,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大多是传统制造链条,核心技术往往难以挪窝,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抓住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根本,加快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的“三体建设”,努力破解产研“两张皮”问题。据了解,长江大学的许多专家教授掌握不少科研成果,由于多种原因难以转化,真正形成产业实体的仅有汉科、荆鹏、明德、创联等几家科技型企业。要大力推动高校进企业、企业进高校“双进”活动,为科技型人才“松绑”,用税收减免、资金扶持政策支持他们创办创新型企业。要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地引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建设,积极发展创新驱动型、绿色低碳型、智能制造型产业,推动“荆州制造”向“荆州创造”转变。

3、要由资源、能源消耗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建设“两型社会”,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资源粗放利用、环境污染问题不解决,不仅抵消经济增长的效益,而且危及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现在,各地蓬勃兴起“工业地产”发展模式,极大地节约集约用地,催生产业集聚、集约发展。这方面,沙市区银湖中小企业城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其它县市区要认真学习借鉴。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淘汰落后产能,关闭污染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努力构建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抓紧平台建设,在夯实基础上实现重大突破。城市、交通、园区是“壮腰工程”的基础和保障。必须坚持不懈建设大城市,构筑大交通,打造大园区,不断夯实荆州振兴的发展基础。

1、夯实城市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是扩大消费的有效举措。据测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3.6倍,一个农民转化为市民,每年将增加1万多元的消费需求,这是潜在的生产力,也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我市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先进城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差距很大。城市怎么建、怎么管?有一句话给了我很多启迪:“城市要有善意,更要有善政”。所谓“善意”,就是城市要有开放的人文环境,包容、宽容、善待外来者,包括现在所说的“新市民”,让新进城的人们有认同感、归属感,不仅身入,而且心入城市这个“大家庭”。所谓“善政”,就是治理城市要有一整套实用、管用、长效的体制机制,不断化解城市“成长的烦恼”,建设健康城市。特别要借鉴株洲城市建设管理经验,注重“传承历史,操作现实,留白未来”。今年的城市建设管理,重点要抓好“一大一小”,即大的方面是片区开发要大手笔、大投入,以新区建设带动城市转型,带动古城人口疏散;小的方面是城市管理要向社区、向背街小巷延伸,让创建成果真正惠及普通市民、惠及千家万户。

2、夯实交通基础。交通是经济的“血脉”,“壮腰”必先“壮交通”。构筑大交通是实现“壮腰工程”的重要保障,对提升资源和产业优势,引领城镇化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作用十分巨大。抓紧实施大交通发展规划,加快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长江中游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加强沙市至公安高速、武汉城市圈环线洪湖段、318国道荆州段改扩建工程、江北高速、潜江至石首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规划建设北煤南运大通道(荆岳铁路)。加快在建项目进度,重点推进江南高速、洪监高速、荆监一级公路(郝穴至容城段)及荆州组合港建设。今年交通建设任务重,计划目标只能超前,不能拖后,努力以交通建设的大提速,推动全市经济社会

发展的大跨越。

3、夯实园区基础。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园区拓展年”,要全力以赴抓扩张、抓配套,掀起新一轮开发区建设高潮。荆州开发区要以晋升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按照30平方公里的规模规划工业新区,力争年内新增10平方公里以上;各县市区要按照20平方公里的规模规划工业新区,力争年内新增5平方公里以上。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个观点:开发区要回归城市,形成“产城互动”、“产城融合”。这个回归不是工业回归中心城区,而是开发区的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理念的回归。如河北省固安工业园区,强调一元化,使产业和人居融合在一起,提出了“公园城市、产业聚集、休闲街区”的规划理念,把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人居环境优化等融入园区建设,被誉为全国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样本”。各开发区要加强园区道路和商业、住宿、公交、生活服务、休闲娱乐等配套建设,让开发区不仅是工厂林立的生产区,更是环境优美的生态区、安居乐业的生活区,让投资者乐意在这里投资,让劳动者乐

意在这里就业。

(五)抓好要素保障,在破解瓶颈上实现重大突破。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力求有效破解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排除障碍。

1、破解“融资难”。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当前,资金短缺是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最大瓶颈。妥善化解这一难题,需要政银企三方积极作为。一是政府要搭好平台。重点搭建银企对接、融资担保、投融资等平台,实现银企信息互通共享,打破中小企业融资的“坚冰”和阻碍民间投资进入的“玻璃门”和“弹簧门”。二是金融机构要跟进创新。一方面要跟进改革步伐,改制搞活,延伸网点;另一方面要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开展库存质押、知识产权质押、订单抵押、分期付款、信用票据等贷款业务,跟进大产业、大交通、大城市建设,有效保障信贷需求。今年,市里要将政府资源与信贷投放增量挂钩,哪家银行新增贷款较多,政府资源就予以倾斜。三是企业要苦练内功。坚持诚信经营,以良好的信誉争取银行的资金支持,并通过上市融资、利用产业合资合作引资等措施,努力缓解资金压力。

2、破解“用地难”。土地是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重要保障。“用地难”不化解,招来的项目就落不了地。化解用地难题,要把握好四个“度”。一是向上争取要有力度。国土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发改、交通、水利、建设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尽最大努力把符合立项条件的项目挤进国家、省里的“笼子”,争取国家、省留用的指标。二是土地置换要有进度。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理,加快编制增减挂钩方案,努力扩大用地增量。三是盘活存量要有广度。扎实开展闲置土地清收和低效利用土地处置,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采取二次招商、项目嫁接、依法转让、等价置换、协商收回、收购储备等方式,建立建设用地退出机制,确保土地有效利用、项目依法用地。四是集约用地要有强度。严格控制项目用地指标管理,对投资强度不达标的不供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不供地,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不供地,有效控制企业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容积率、利用率。

3、破解“招工难”。劳动者是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加快发展、促进振兴,首要的是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化解“招工难”,要出“三招”。第一就是订单培训。积极开展“校企对接”,坚持以需促培、以培供需,推广校企联合办班、订单培训,为本地企业提供“适销对路”的劳动力。第二就是就业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网络建设,建立全市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企业用工信息库,组织农民工、技工、大学生等专场招聘会,促进劳动力与企业有效对接。第三就是提高待遇。督促企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建立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切实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发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行人性化管理,关心员工精神需求,加大安全保护、员工宿舍、娱乐室等投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

强化“四种意识”,即责任意识、争先意识、服务意识、细节意识。今年工作目标任务已定,关键在于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是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中坚力量,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迅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的重大部署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加快荆州振兴的伟大实践上来,把心力集中到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上来。

(一)强化责任意识,要操心。“为官不可以苟且”。各级领导干部决不能当“和平官”、“清闲官”、“享乐官”,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都要牢记自己的责任使命,操心岗位工作,操心荆州发展。一是要勤于思考。加快荆州振兴不会一蹴而就,有许多难题需要我们排解,有许多对策需要我们思考,有许多办法需要我们创新,如果没有一颗操持事业的责任心,荆州振兴将是一句空话。要勤学习、勤思考、勤研究,多学习驾驭经济工作的本领,多研究荆州振兴的举措。前不久,省委常委会就“全民阅读”活动进行了研究部署,荆州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理应走在前列。有关部门要拿出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全民阅读”活动,让学习提升精神区位,让学习提升城市品位,让学习为“壮腰工程”壮行。二是要率先垂范。干部要干事,干事要操心。各级领导干部要理性决策,感性执行,勤于干事,带头干事,把职责之内的事办实、办好。三是要明确责任。把各项工作部署具体化、项目化,层层分解、逐个立项,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人人头上有指标,人人身上有担子,督促广大干部人人操心、人人干事。

(二)强化争先意识,要用心。争先意识是创一流业绩的坚强保证,实现后发赶超,没有争先意识不行。一是干部要争气。人争一口气,树争一张皮。“壮腰工程”的大旗已经高高举起,实现荆州振兴,要靠我们自己。荆州的事,必须荆州人自己干。再好的机遇,再好的蓝图,不争气不行,不实干不行,不用心不行。“干部肯带头,群众有盼头。”只有更多的荆州人心忧荆州、心系荆州,用实际行动爱护荆州、助推荆州,这才是荆州最大的希望。二是工作要争先。工作争先,就是单项工作要争一流,整体工作要走在全省前列。要争当“壮腰工程”的践行者、急先锋,勇于“担责”,主动“担难”,敢于“担险”,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力争各项工作在全省争先进、上位次。三是项目要争取。当前,荆州有国家层面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粮食主产区等政策机遇,有省级层面的“两圈一带”、“壮腰工程”等战略机遇,各地各部门都要超前谋划,积极做好对接工作,确保争得应得的份额。

(三)强化服务意识,要真心。领导就是服务,服务是领导干部的天职。首先要用真心服务企业。企业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细胞,服务企业就是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用真心为企业服好务。既要搞好宏观服务,在政策指导、产业引导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支持,又要抓好微观服务,实行保姆式、贴心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好项目审批和资金、土地、用工等具体问题;既要提供共性服务,解决好企业普遍关注的市场开拓、技术攻关等问题,又要针对企业需求,量身定做服务内容,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一企一策地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既要抓好引进企业的服务,让外来企业引得进、扎下根、发展好,又要抓好本土企业的服务,让本土企业享受到同等的待遇。其次要动真情化解民忧。解民忧是党的群众观念的体现。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身入群众、心入群众,真诚倾听、真情关心,念好“衣食住行、医教保业”“八字经”,尽心尽力为基层群众办实事,为人民谋幸福。点滴之中见真诚,平凡之中见精神,朴实之中见品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去年,我市启动了“治庸问责”行动,但仍然有些干部心思不在工作上,工作不在状态上。今年,我们将把“治庸问责”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新“一条鞭法”,把“治”和“问”的重点放在服务企业和群众上,凡因服务不到位,影响企业发展、引发民怨的人和事,都要重“治”严“问”,取信于民。

(四)强化细节意识,要细心。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荆州,想做大事的人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还少了一些;我们不缺乏雄韬伟略的战略家,但缺少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必须克服心烦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好,积小胜为大胜。一是要精心细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落实全年工作,要从细微处做起。在制定制度时,要尽量把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求考虑进去,建立用制度管人、靠制度制权、按制度办事的机制。在管理方面,要把握每一个环节,细化每一个方案,明确工作责任、时间节点,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二是要精益求精。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一句令人记忆犹新的话:“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现在我们的一些干部对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好上好”,只求“完事”,不求“完美”,这样难成“大器”。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追求完美,做到严格、严谨、严密。三是要精打细算。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制胜的法宝。要爱惜民力,珍惜财力,多算细账,严控支出,真正将有限的财力投向发展急需和民生保障。

同志们,新的征程充满新的挑战,新的起点孕育新的希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的干劲、不甘人后的拼劲、勇往直前的闯劲、百折不挠的韧劲,目标同向,发展同心,工作同力,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

篇6:副市长在全市经济对外开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

――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7月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民营经济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正确估价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理清发展思路,激发创业热情,加大工作力度,优化创业环境,民营经济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民营经济主要指标全面实现翻番增长。上半年,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户,比去年同期增长**%;新增私营企业**家,同比增长**%;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亿元, 同比增长**%;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家,同比增长**%;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亿元,同比增长**%。至6月底,全市引进市外境内资金注册资本额**亿元,同比增长**%,其中注册资本额超千万元的市外民资项目由去年同期的**家增加到今年的**家。全市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达到**亿元,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

(二)民营经济各项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序时目标任务。上半年,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新增私营企业数、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数、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民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引进市外境内民资注册资本额、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八大指标分别完成年计划的73.3%、63.2%、104.7%、60.4%、59.6%、50.7%、58.1%、50.6%,都超过序时进度,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三)民营经济发展规模、运行质态全面提升。1-6月份,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31.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2%,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1.77亿元,同比增长52.5%;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0.84亿元,同比增长41.9%,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6.67亿元,入库税金3.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4.5%、38.4%。一批特色支柱产业集聚效应、规模效应逐步显现。1-6月份,电动工具、海洋经济、精细化工产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22亿元、10.77亿元、24.6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9%、5%、43%。

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之所以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得益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各级重视措施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激励措施。各镇乡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到民营经济工作岗位,加大了组织推进力度,形成了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富民强镇的热潮。吕四港镇党委突出全民创业,狠抓招商引资,上半年全民创业五大指标、引进市外境内资金注册资本额已提前半年完成全年任务,在全市民营经济季度考核中连续两次荣登榜首。惠萍、东海、近海、志良、寅阳等镇组织领导有力,措施实在有效,实现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上半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率列全市前列,部分指标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其中,志良、寅阳在季度考核中,位次分别前移14位、10位。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二)加强宣传氛围浓。年初,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了一大批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进集体、创业典型,上半年又多次专题部署民营经济工作。四月份,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民营经济宣传月”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今日**》、**电台、**电视台在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对全市民营经济各项重大活动、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各级各部门借助民间投资恳谈会、电动工具交易会、海鲜节等重大节会,通过多种形式,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宣传热潮。市民发局借助《**党政数据网》这一公共服务平台,刊发了《**民营经济》这一电子内刊,通过领导讲话、政策速递、排行点评、调研分析、经验交流等栏目,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引导鼓劲,提供服务。多方面、多形式的宣传发动,在全社会积极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大业的浓烈氛围。

(三)部门联动合力强。市各职能部门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高效的服务环境、富商的人文环境上出实招、亮新招,当好创业者的服务员、民营企业的贴心人。发改委、民发局、工商局、统计局、国税局、地税局、科技局、质监局、人行等部门建立了统筹协调的热线联系制度。民发局、地税局联合举办民营经济税收政策解答释疑座谈会,帮助民营企业用好、用足、用活税收优惠政策。国土局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在国家宏观调控、用地指标趋紧的形势下,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调整使用闲置土地,努力化解企业用地矛盾。民发局、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举办了**市第四届金融资本与投资项目对接洽谈会,6家银行向60家企业授信,授信金额达18.26亿元;与26家企业签约,签约金额达11.07亿元,为企业的规模扩张和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四)强化考评招数硬。为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市委、市政府今年继续设立了“光彩事业”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民营经济季度夺杯、村(居)民营经济竞赛活动。并认真研究确定、分解落实全年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进一步修订完善考核评比办法。市民发局切实履行职责,牵头组织市各有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强化督促检查,严格按照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和评比办法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统计结果,实行每月公布、每季点评制度,兑现奖惩,有效调动了各乡镇和园区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全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所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还较大。1~6月份,民营经济八大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的有汇龙、惠丰、志良、吕

四、惠萍、东海等6个乡镇;七个指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的有东元、民主、久隆、天汾、近海、和合等6个乡镇;而少直仅2个指标达到序时进度,有4个指标的完成率低于40%;大兴、北新、新安3个乡镇有3个指标的完成率在40%以下。

1~6月份,对“一区三园”考核的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数、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引进境内市外民资注册资本额这三大指标中,开发区、滨海工业园有两个指标达到序时进度;精细化工园有一个指标达到序时进度;城北工业园三个指标均未达到序时进度。

此外,从**138个乡镇、街道1~5月份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额排名看,我市仅有6个乡镇排名在前50位,还有13个乡镇排名在后50位,这一方面说明我市乡镇在**市的排名总体落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市24个乡镇之间的差距很大。

二是组织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还不大。从纵向比,虽然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横向比,周边县(市)的组织程度高,推进力度大,从第二季度起,海安、通州纷纷超过我们,走到了前头。仅以引进**市外境内民资注册资本额比较,海门、如皋、通州、如东在6月份一个月就达12.42亿元、12.17亿元、8.91亿元、7.27亿元,而我市只有5.63亿元。

三是部分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还不宽。思路决定出路。一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不快,主要还是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没有找准抓住关键处、着力点,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应付,有时甚至弄虚作假。

四是一些干部思想上还有误区。有的同志认为“民营经济是自发经济”,应该顺其自然,无需行政推动;有的认为“民营经济是数字经济”,就是填填数字、统计报表而已;有的认为“高基数难以高增长”,基数大了,再快就难了,等等。思想上的误区,容易产生工作的盲区,也肯定会误导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上述种种问题,直接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引起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

总之,肯定成绩,是为了进一步增强信心,坚定必胜的信念;正视差距,是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民营经济是富民的重点,强市的基础,是县域经济的主线、灵魂和关键。我们一定要有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危机感,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为民造福的责任感,凝心聚力,共谋实招,全力推进全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突出重点,猛攻关键,奋力实现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目标

当前已进入七月下旬,全年一半多的时间已经过去,民营经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六月份,**市再次调整了考核目标,根据**市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市实际,下半年,我市民营经济的各项发展指标为:新增个体工商户6500户,新增私营企业2300家,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14亿元,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900家,新增公司制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额25亿元,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62亿元,引进市外境内资金注册资本额22亿元,实际利用市外境内资金52亿元。全市上下要紧紧瞄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坚持“以‘三名’培育为抓手,以专业市场建设为龙头,以全民创业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关键,以加大投入为根本,以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建设为载体,以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专业村建设为着力点”的总体思路,狠抓关键措施的落实,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企业集群,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市民营经济的跨越发展。

1、突出壮大主体,实现全民创业新突破。创造财富的动力源泉来自人民群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植根于人民群众。要广泛动员千家万户、推进全民创业,努力形成铺天盖地大创业的发展之势。一要扎实推进自主创业。坚持创业不论身份、不拘形式、不拘规模,鼓励群众“先盖厂房后盖住房,先买机器再买家具”,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广泛动员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军转干部和下岗职工积极投身创业大潮。省里出台的《**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已于今年初开始正式施行,希望各镇乡、各部门要认真落实鼓励创业的各项措施,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年内,大中专毕业生创办民营企业要超过20家,下岗、失业和富余人员创办民营企业要超过100家。二要扎实推进带头创业。党员干部、机关干部、村干部与一般群众比,信息渠道宽、社会关系广、管理能力强,创业有着更大的成功率和把握性。因此,各级干部不仅要成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领导者、组织者、服务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带头人,成为全民创业的榜样。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党员、村干部要把带头富、带领富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把坚持“项目兴村”、大力发展村级民营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抓手,年内村干部创业率要超过80%。三要扎实推进帮扶创业。按照年内“帮扶100名初始创业者健康发展,培训100名社会弱势人员掌握创业技能,支持引导100个民营企业实施技改,支持引导100个民营企业实施嫁接”的目标,市民发局、发改委、外经贸局、劳动局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认真落实扶持措施,切实帮助一批初始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加快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2、突出招商引资,实现民资投入新突破。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在积极引导全民创业的同时,下大力气推进招商引资,努力掀起轰轰烈烈大招商的热潮。一要放大优势抓招商。**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江海资源,发展潜力巨大。要把船舶制造业作为江海联动开发的重点予以快速推进,积极引进先进的造船项目、船舶配件项目,使船舶工业成为江海联动开发的先导产业、强势产业。要充分利用滨海工业集中区的土地优势及围海造地工程,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要重点依托我市电动工具、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和产品,积极搞好相关产业的对接和产品配套。要打好“大桥”牌,唱响 “大桥”戏,做足“大桥立项开工在即、融入**一小时经济圈指日可待”这篇大文章,大造舆论声势,吸引更多的市外客商来启投资兴业。二要放宽眼界抓招商。实践证明,招商引资要想取得成功,取得实效,必须创新思路,开阔视野。要坚持内外并举。不仅要调动本地企业创业投资的积极性,更要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外地民营企业、外地能人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来启投资。要坚持一二三产业并举。在重点引进工业项目的同时,充分发挥我市农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强的优势,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特别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的引进;充分利用省、**市大力扶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契机,全力抓好服务业的招商。要坚持大中小并举。不仅瞄准大企业、大财团,也要吸引一批市场前景广、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型企业来启投资。要坚持政府招商与企业招商并举。要充分发挥企业招商的主体作用,调动企业招商的积极性,实现以企引企、以商引商的新突破。三要放强攻势抓招商。节会招商、外出推介活动是掀起招商攻势的重要一环。10月份,市委、市政府将组织举办第四届科技节暨国际经贸洽谈会,有关目标任务马上就要下达,请各镇乡、各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总体任务和工作要求,迅速排出外出招商活动计划,精心组织精干力量,到民资富集的地方、产业集群的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力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落户**,努力掀起夏、秋季招商热潮,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3、突出要素集聚,实现集群发展新突破。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民营经济集群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一要加快区域集群,推进“小企业、大集中”。“二区五园”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共建共用的大平台以及招商引资的主要承载地,各镇乡、园区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民营资本入区进园创业,增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集聚度。各镇乡也要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打造企业集聚发展的平台,要加快特色园区和标准厂房建设,积极开展标准厂房专题招商活动,使已建的标准厂房尽快、充分地利用起来。要进一步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对产出低、污染大的“五小”企业坚决予以关闭,腾出土地给急需用地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二要加快产业集群,推进“小规模、大群体”。要通过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带动,做大已有集群规模,扶持壮大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培育特色产业板块和优势产业板块,特别是要推动船舶修造及配套、电动工具、机械电子、生物医药等富有潜力的特色板块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一批经济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配套能力强的企业联合体。三要加快市场集群,推进“小商品、大市场”。要把区域性专业市场作为民营经济的重要孵化器,按照聚合优势、扩张总量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批特色化、规模化的专业市场,尤其要做大做强天汾科技五金商贸城、吕四水产品批发市场、汇龙城河建材市场等一批重点专业市场。同时,要加快专业村建设,尽快打造一批“一村一业、一地一品”的特色经济专业村。

4、突出“三名”牵动,实现质态提升新突破。今年以来,我市“三名”培育工作不太理想,1~6月份,组织申报中国名牌产品1只,申报**省著名商标4只,新增注册商标仅为100只,与年初确定的目标,差距甚大。为此,下阶段要以争创“三名”为抓手,推动民营企业进行规模扩张、自主创新和品牌经营,努力实现民营企业运行质态大提升。一要大力培育规模企业。牢固树立扶持一个规模企业就是扶持一片产业的观念,积极引导企业做大做强。要大力实施“微小企业扩张工程”,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对可望进入定报企业的微小企业,要加强引导扶持和跟踪服务,加快扩张步伐,全年确保150家、力争200家微小企业进入定报企业行列。要全力培育航母型企业。积极鼓励骨干民营企业进入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等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在要素、服务和政策等方面实行倾斜,推动民营企业迅速做强做大,年内力争新增超亿元企业30家,超5亿元企业8家,超10亿元企业2-3家。二要大力培育名牌产品。按照年初确定的品牌培育目标,各镇乡、园区和市质监、工商等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引导企业树立质量、品牌意识,注重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积累,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要积极为企业申报名牌产品、注册商标提供服务和便利,努力培育更多市场覆盖面广、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三要大力培育企业家队伍。继续开展金、银、铜牌企业家评选活动,发挥优秀民营企业家的示范引导作用。重点组织开展3个“30最”企业家的系列培训活动,通过专题讲座、论坛、沙龙、行业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企业发展战略、国际市场开拓、企业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

三、加强领导,优化环境,不断加大民营经济组织推进力度

实现全市民营经济的加速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提高组织程度,不断加大组织推进的力度。

一要强化宣传发动。全市上下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开宣传攻势,努力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宣传热潮。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在创业创新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宣传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及时报道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活动和动态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成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设立固定的专板、专栏常年宣传,并且要精心策划好“创业万岁”文艺巡回演出、编写百佳创业典型事迹汇编,做到常年报纸有文字、电台有声音、电视有图像。要组织开展万人创业辅导、青年创业模范评比、村干部创业标兵评选、创业型家庭评比等系列化宣传活动。通过典型引路、扩大宣传,激活全民创业的热情。

二要强化行政推动。为了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市政府最近专门成立了市民营经济发展领导组,由孙建华市长担任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领导组成员,全面负责全市民营经济的组织推进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到民发办,与市民发局合署办公,具体从事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各镇乡、“一区三园”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成立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及民发办,由乡镇(园区)党委(工委)书记亲自挂帅,一名班子成员分管负责,并抽调3-5名工作人员专职从事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各行政村(居委会)也要设立专人负责,形成市、镇、村三级组织领导体系。要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要求,逐级传递压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强有力的责任保证体系。要围绕下半年的工作目标,组织开展月度专项竞赛活动,做到每月都要有工作重点和活动主题。

8、9月份,将围绕第四届科技节和“百日夺杯竞赛”的目标任务,重点开展招商引资、新增市外境内民资注册资本到帐专项竞赛活动,各乡镇、园区要紧紧围绕专项活动,落实当月工作重点,确保取得成效。

三要强化督查推进。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加强经常性的督查,以此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一是要加大调研检查力度。市民发办要建立乡镇、园区挂钩联系制度,每个同志都要联系乡镇、园区。要经常性深入基层调查摸底、检查工作,及时掌握民营经济发展概况、成绩、经验和问题。二是要加大点评分析力度。继续实行民营经济工作“月点评、季考核、年表彰”制度,每个月都要开展经济分析,研究对策,公布进度,帮扶后进,并针对问题,采取措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序时进度。三是要加大后进督查力度。在开展整体点评的基础上,我们不仅对先进乡镇实行激励型公示点评,更要对落后的乡镇进行帮助型上门点评、会诊型社会点评,帮助他们尽快摆脱落后的状况。今后,凡完不成民营经济当月任务或在季度考核中退位的乡镇,我们将请其主要领导向民营经济领导组说明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

四要强化协调服务。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要加强协调,解决难题。市民发办要全力以赴,强化协调功能,按期召开工作例会,定期通报各乡镇、园区的发展情况,分析研究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把工作重心放在解决难题上,确保民营经济顺利发展。各乡镇、园区民发办也要切实加大对所在区域内民营企业的跟踪服务力度,为企业协调解决好困难和问题,做到一站式服务、保姆式服务。二是要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各有关部门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要全面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坚决杜绝对民营经济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各执法部门对民营经济要彻底改变“以罚代管”的倾向。三是要整体联动,相互配合。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决策部署,做到整体联动,一盘棋开展工作。市工商局要及时做好注册登记年检等服务工作,并确保在登记核证时对企业注册资本进行预审告知,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大投入、小注册的问题。关于民营企业大投入、小注册问题,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外资企业明确规定注册资金必须不低于总投资的1/3,内资企业注册资金也应与总投资相匹配,至少不能低于20%,请各乡镇、园区对新办企业原则上都必须按这个比例予以操作和把握,同时对现有企业要加强调研分析,对技改投入大、注册资金明显偏低的企业,要及时督促企业增加注册资本。市质监局要积极为企业做好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市科技局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引进高新技术项目,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为企业做好科技成果的申报、鉴定等工作。市统计局要及时做好民营经济统计上报工作,统计上报的资料要做到准确如实反映企业发展的实绩和成果。其他相关部门也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采取扎实措施,提高服务水平,为全市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五要强化考核奖惩。市民营经济领导组办公室要认真抓好季度考核、“光彩事业”杯考核竞赛,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强化村(居)民营经济竞赛考核,认真组织开展“民营经济增量十强村(居)”、“民营经济总量十强村(居)”、“民营经济增幅十强村(居)”、“干部带头创业先进村(居)”评比活动,激励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积极性。在民营经济发展上,我们将严格按照年初确定的考核意见和办法,动真碰硬,严格奖罚,兑现承诺,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上一篇:有关于世界环境日的倡议书下一篇:儿童户外游戏及国外经验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