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中国措施

2024-05-01

特朗普对中国措施(精选6篇)

篇1:特朗普对中国措施

2016年11月9日(美国时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击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当选第58届(第45任)美国总统。时隔8年之后,共和党再度入主白宫。

特朗普“新政”分析

贸易 基建

特朗普

支持贸易协定,但不支持为签署贸易协定而签贸易协定,反对TPP,曾扬言若当选将退出WTO 5000亿美元,为具体说明操作方式

个人所得税:税率级距维持0%、12%、25%和33%;企业所得税:主张取消遗产税以及将企业所得税由35%降为15%,对于适用较高个人所得税的自由业及非法人小企业,承诺一律适用企业所得税15%。根据税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TPC)估计特朗普的税改计划将使未来十年内国家税收将削减9.5万亿美元

主张基础设施应使用美国制造商品,对于损害美国制造业的不公平外国竞争者(尤其是中国),将采取更严厉的贸易手段。税改

制造业

财政政策上,特朗普的财政政策主要分z为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收入方面,特朗普表态要实行自里根执政期以来最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包括将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从39.6%降低到25%,限制公司所得税不高于15%,一次性遣返企业海外资产所得税等等。财政支出政策方面,特朗普和希拉里类似,都是提出要大力增加财政支出,尤其是增加基建方面的投资。综合的效果可能是财政扩张力度要高于当前奥巴马政府的状态。

劳动力市场和移民政策上,特朗普的限制非法移民和趋紧的移民政策,会使得美国劳工市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升美国国内薪资水平,同时使得失业率进一步下降。

贸易政策上,特朗普很可能采取提高进口关税和稳定出口关税的贸易政策组合,来保护美国国内企业。同事特朗普反对TPP和反北美贸易协定,这可能对全球贸易市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特朗普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通过国会批准,具体实施的可能性并不高,因为从长期来讲,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经济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新政”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大选结果主要通过贸易和汇率方式传导至中国。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同比增长0.6%;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第四大进口来源地,而中国已超过加拿大成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

若特朗普如期兑现对中国关税的竞选承诺,考虑到中美强势的双边贸易规模,中国有空间采取反制措施,而中美双边贸易保护壁垒的强化

将对中美两国经济均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带来中国托底经济增长的压力。不过,09年之后中国对国内需求依赖显著强于净出口,外部冲击内部经济的可控性将加强中美贸易博弈的谈判筹码;总体上,中美维护共同利益的诉求更甚于潜在冲突,特朗普对中国贸易政策完全兑现概率偏低。

汇率方面,特朗普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指责中国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以获取贸易优势。但美国财政部近期拒绝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认为中国近期设法支撑人民币汇率是为防止人民币迅速贬值损害全球经济;自1988年以来,美国财政部需对主要贸易伙伴进行定期评估,看对方是否出于获得不公平贸易优势的目的而操纵本币汇率。假若特朗普胜选,由此带来的美国政经的强烈不确定性,将使人民币渐进性贬值的已有路径面临不确定性,临界点之外,阶段性升值概率高于墨西哥式失控性贬值概率。

未来经济趋势

特朗普改革偏向和力度、理性评估改革风险的能力,均与传统的美国政治和经济评判框架有相悖之处,由此可能带来短期资本市场风险偏好的显著下降,即风险资产下行避险资产上行,其中债券和汇率波动率

大概率骤升,对于中国而言,特朗普当选利多国债和人民币,中性股市,利空商品;但紧随而来的可能是12月美联储加息预期的显著弱化,对风险资产有托底效果,预计短暂恐慌情绪宣泄后,资本市场风险偏好或仍将回归现有的逻辑体系。

中长期而言,特朗普财政、贸易和军事收缩等方面的核心主张,均将受制于国会,而特朗普在共和党内的低支持率不足以支撑其政策主张获得国会认可,理论上特朗普的极端竞选言论付诸于实践的可能性偏低。特朗普胜选对资本市场最大风险在于可能突破传统利益平衡的“不确定性”,以及特朗普政治信号所隐含的“旧有利益分配格局的拐点风险和反向调整压力”,由此可能带来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货币政策宽松极致化的拐点,全球央行宽松底线将重建或被动抬高。

篇2:特朗普对中国措施

摘要

2016年美国大选结束后,几乎全世界的媒体都认为这是一个无法预测的黑天鹅事件。一个没有任何从政经历的商人,竟然当上了世界第一大国的总统。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美国是一个民主的国家,特朗普的许多主张,其实是美国低收入人群、蓝领工人等“沉默的大多数”的真实诉求。本文在探讨特朗普当选历程之余,还简要介绍了美国退出TPP的决定,特朗普的移民政策,特朗普当选后台湾局势的发展等。

关键词:特朗普;美国;中国;TPP;政策

2016年美国大选是一件全球关注的事情。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国,总统职位的变化对世界形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投票的结果也超出了几乎所有主流媒体和民意调查的想象。一直被认为没有什么当选希望的唐纳德·约翰·特朗普以较大优势击败希拉里,成功当选为美国第45任总统。研究特朗普上台后的对中国的政策,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一、特朗普及其当选历程简介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1946年6月14日出生于纽约,他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是一名企业家,名下的企业经营范围涉及房地产、赌场、娱乐界等。他还曾担任美国真人秀《名人学徒》等电视节目的主持人。特朗普的父亲开设了一间房地产公司,特朗普青年时期在父亲的公司工作,后来开始经营自己的事业。据2016年9月29日《福布斯》发布的美国富豪榜排名,特朗普排121位,估值净资产为45亿美元。当然,这个结论遭到了特朗普的强烈批评。因为他一直坚称自己的净资产有100亿美元。他认为《福布斯》杂志在统计时故意缩减了他的财富。

大多数中国人对特朗普的印象主要都是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期间形成的。然而通过查找资料发现,特朗普一直以来都是媒体上的活跃分子。在1988年,特朗普参加了奥普拉主持的一个节目。奥普拉询问他愿不愿意参选总统,特朗普回应:“只有在国家有危险的时候,我才会出来选总统。”在现在看来,特朗普可谓是成功兑现了自己三十年前的承诺。特朗普曾试图获得共和党2012年总统选举的提名,但后来又中途退出。2015年6月,特朗普正式宣布参加美国竞选,提出要让美国再次强大起来。2016年7月,在击败了多名共和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者之后,特朗普正式获得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2016年11月9日,美国总统大选计票显示,特朗普获得了306张选举人票,远超希拉里的232票,也达到了所获票数必须超过270张选举人票的获胜标准,赢得大选。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特朗普正式赢得大选之前,不论美国还是其他国家几乎所有媒体的报道都倾向于希拉里这一边。例如纽约时报、时代周刊、CNN、NBS、ABC、CBS等国外媒体,南方系、环球日报等主流国内媒体,Facebook、百度贴吧、微博等社交平台,纷纷认为希拉里将会赢得本次大选。当然,美国以外的其他媒体有一定程度上都是跟风美国本土的报道的。而美国媒体的报道和预测,与真正的选举结果截然相反,这不得不说美国的媒体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民众,忽略的“沉默的大多数”的诉求。

二、特朗普对华政策简介

(一)退出TPP 严格来说,退出TPP并不是对中国的直接政策。但TPP又被称为“经济北约”,美国宣布退出TPP,无疑减轻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压力。TP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简称。TPP的前身是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签订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这个协议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贸易区。2009年11月,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澳大利亚和秘鲁也同意加入。美国从此开始主导TPP的谈判。之后,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陆续加入TPP。只有国家的立法部门决定通过TPP之后,该国才算正式承认TPP。直到2016年,因为美国内部存在较大的分歧,美国两党的总统候选人均反对TPP,奥巴马仍然未能在任期内把TPP推行落实。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在上任首日,就宣布美国将退出TPP。1月23日,特朗普正式签署行政命令,标志美国正式退出TPP。

TPP的协议条款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的自由贸易协定。例如它涉及到相互取消近万种商品的关税、技术贸易壁垒、绿色增长等领域。TPP在美国的主导下,实质上就是用来削弱中国的贸易优势的。中国每年对美国都有千亿级别的贸易顺差。即使美国能够自己印发在全球通行的美元,也无法长期面对这样的劣势。奥巴马和民主党不打算采用直接封杀中国贸易的方式,而是制造一个贸易协定,精心挑选一些国家加入,限制中国贸易的发展。

特朗普的经济政策跟奥巴马不同,承诺将工作带回美国国内,是他竞选时的一个重要承诺。实现这个承诺的做法之一,就是给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添加障碍,迫使面向美国销售产品的企业更多地把生产放到美国。奥巴马为了限制中国,宁可给其他国家开放市场。但特朗普则对一切抢夺美国本土工作的政策加以阻拦。特朗普宣布退出TPP,实际上也顺应了美国国内的要求,兑现了竞选时有关这一方面的承诺。但退出TPP后,美国下一步的经济政策如何发展,是接下来的关注重点。

(二)对其他国家的移民政策

特朗普的移民政策虽然不会对中国产生直接影响,但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在2013年,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就已经达到了23.5万人。美国的移民政策或签证制度发生变动,都会影响到这群人在美国的生活。特朗普上台后,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会更困难吗?他们会选择回到中国吗?对于第一个问题,有部分留学生认为是更困难了。并且对自己在美国的留学和就业持悲观心态。在美国两党的大选中,华人其实是倾向于共和党的。因为共和党的对手民主党,历来对华人存在着偏见。所以,在某些州,华人甚至自己出钱雇飞机拉了支持特朗普的标语。

华盛顿邮报2016年11月3日报道了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的一个演讲。在演讲中,特朗普表示,美国应该接收大量的移民,但这应该建立在打分的基础上。特朗普认为,移民必须合法地进来,并且应该有一个打分的系统参与到移民进入的程序当中。可以预见的是,在美国就读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合法途径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即使要参与打分系统的公平竞争,中国等亚裔留学生并不会在与非法移民的比较中处于劣势。当前,恰恰是非法移民转正和政治庇护成为最大的移民途径。新的移民政策实施,无疑有利于具有美国教育经历,有合法身份的人。

但是,特朗普对移民政策的收缩,无疑是有目共睹的。禁穆令、在墨西哥边境建墙,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在特朗普接下来的执政日子中,会不会进一步改变移民政策,是否导致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发展,都是一个未知的问题。

(三)对台湾的政策

2017年2月8日晚,特朗普致信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祝愿中国人民元宵节快乐。2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习近平主席表达了对特朗普总统祝福的感谢,电话中特朗普表示,很高兴和习主席通电话,并且提到美国政府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关于特朗普为何不在春节当天前后祝贺中国人民新年快乐,而选择在元宵节前发来贺电,各方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特朗普不按近来的世界各国元首惯例,没有在春节前后给中国人民百年,是对华人的不尊重。但笔者更认同这样的一个观点:特朗普完全没有意识到应该在春节给华人拜年。因为特朗普本来是一名实干派的商人,之前没有从政经历,作为一名政治素人,习惯于我行我素,没有意识到有一些外交上的礼节作为一名政治家是必须要执行的。如果说没有在春节拜年是要释放一种政治信号的话,那么在元宵节也应该一以贯之,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拜年。

元宵通话中,特朗普提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也体现了当选之后他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同时也表明了美国政界的大部分人士对台湾问题还是清醒的。在竞选总统时,特朗普也说过一些挑衅中国政府的话语。这有可能是树立政治强人形象的需要。但现在他已经具备了美国总统的身份,在公共场合说出的话是要负责任的。相信台湾地区将会维持目前的局势情况,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出现局部战争甚至全面战争的可能性非常小。

三、总结

特朗普作为一名商人、年已七十,拥有富甲一方的财富,从来没有从政经验。本来他可以继续过富豪的日子,即使美国政局混乱,也可以在海外大笔购置房产,为自己和子女留下后路,没有人会刻意找他麻烦。他却执意参加16年的大选,高呼被媒体唾弃的口号,宁可树立政敌,顶着重重压力最终赢得大选。从这个角度看,颇有几分美国开国贵族为平民而战的精神。中美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这样一个美国总统,对中国会有怎样的政策,确实值得研究者们深入地探索。

参考文献

篇3:特朗普当选对中国经济的挑战

一、“使美国再次强大”与“美国优先”的真实含义

在整个竞选过程中,“使美国再次强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和“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无疑是特朗普最重要的两个竞选口号。毫不夸张地讲,正是这两个竞选口号才使得这个被奥巴马总统称为“最不够格”的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最终赢得了大选。因为他喊出了广大美国劳工阶层,尤其是白人劳工阶层的心声并使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团结在他周围,由于这两个口号肯定会成为特朗普执政的核心指导思想,因此,我们有必要搞清楚包含在其中的真实含义。

(一)“使美国再次强大”——矛头直指中国

尽管世人皆知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具有超强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但是为什么特朗普却大声疾呼“使美国再次强大”并成为其竞选活动中绝对第一重要的口号呢?答案就隐藏在下面的三个问题之中。

第一,什么让特朗普认为美国不再是最强大国家?

首先需指出的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更准确的含义应该是“Make America Greatest Again”,即“使美国再次最强大”,因为特朗普坚信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令特朗普忧心忡忡的是美国正在失去昔日荣光——国内基础设施破败,制造业及其附属服务业工作机会大量流失,以至于“在过去7年,有超过1 400万美国人离开劳动力市场,劳动参与度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每5个家庭之中就有一个家庭没有一个家庭成员获得就业机会;小时工资和周薪甚至低于1973年水平”。1总之,特朗普强烈地意识到美国正面临着失去世界最强国家地位的危险,因此呼吁“美国人民团结一致为一个目标奋斗就能够恢复这一地位而使美国继续作为自由、力量和繁荣的世界灯塔”。2

第二,什么原因导致了美国不再强大呢?

在特朗普看来,美国之所以变得不再那么强大主要是源于克林顿总统以来历届政府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是:1.美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中国参入WTO等国际贸易谈判中让步太多,未能充分保护本国制造业,以至于“自由贸易”导致美国制造业空心化;[3]2.放任以墨西哥人为主的大量非法移民(估计实际数量在1800~2000万)进入美国,争夺了美国人的就业机会并拉低了美国人的工资水平;3.在世界,尤其是伊斯兰世界推广“民主”意识形态而错误地发动了多次消耗巨大的战争,并为盟国承担了太多国防支出(比如,北约23国仅5国国防开支达到约定的2%,而美国承担了北约组织70%以上的国防开支),从而导致国内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投资不足。

第三,到底是哪些国家导致了美国不再强大呢?

这个国家不是俄罗斯,因为俄罗斯无论是制造业还是高科技领域都没有能力争夺美国的就业机会,而且综合国力上根本不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尽管欧洲盟友对俄罗斯充满忧虑。

这个国家不是来自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国,因为它们谁也没有实力和意愿挑战美国的地位。只需要通过重新谈判,迫使盟友们承担更多国防费用。

这个国家也不是墨西哥。虽然墨西哥在制造业和非法移民上对美国造成了很大伤害,但墨西哥毕竟国力有限,因此通过“修墙”、遣送非法移民和重新谈判北美贸易协定(NAFTA)就能够扭转不利局面。事实上,在特朗普当选之后不久,加拿大和墨西哥就立刻主动表态愿意对北美贸易协定展开重新谈判。

那么,这个导致美国经济最受伤而变得不那么强大的国家就是中国!

首先,正是中国吸走了美国的制造业资本而把美国从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上挤了下去。更重要的是,中国体量巨大,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势头很猛,最有可能在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上赶超美国而使美国变得不再是“最强大的国家”。这就意味着,以“使美国再次强大”为己任的特朗普上任之后必然将美国政府的任务聚焦于:如何使制造业资本流出中国并流向美国?如何抑制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

(二)“美国优先”——特朗普执政的最基本哲学

在特朗普整个竞选活动中,“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是与“使美国再次强大”同等重要的。事实上,对于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来说,这一口号更加重要,因为这是其最基本的执政哲学。虽然这被美国精英阶层和国际盟友广泛诟病为美国“孤立主义”的回潮而引发巨大担忧,但却在美国普通选民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因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可能更应该被解读为:美国首先应该以是否符合美国经济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理想作为判断敌友和指导政策制定的首要标准。这其实很类似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邓小平思想。

当然,“美国优先”并不是说作为特朗普不推崇美国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意识形态,而是在作为商人的他看来,经济利益才是美国人民最重要的东西,是美国强大的真正基础。换句话说,特朗普认为那些直接把维护和推广西方民主价值观作为美国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愚蠢的,因为这使得美国在国际交往中经常迷失了方向,而使美国经济利益受损。比如,为了在中东地区推广西式民主制度,美国错误地发动了耗资巨大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为了维护共同的价值观而容忍盟国在国防开支上搭便车;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在各种国际贸易谈判中(比如TPP)加入了太多意识形态因素而导致自己让步太多。这些都严重拖累了美国经济并侵蚀了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正是这个原因,特朗普反复抨击和嘲讽竞选对手希拉里虽然有几十年的治国理政经验但却都是一些“糟糕经验”(bad experience)。总之,尽管历任美国总统都以维护和增进美国经济利益为己任,但至少二战以来还没有哪位总统像特朗普这样旗帜鲜明地公开鼓吹以“美国优先”作为其基本的执政哲学。因此,我们不应怀疑特朗普政府将比之前任何一届政府都更明确、更坚定地调动各种政治、经济、军事资源来保护和增进美国经济利益,甚至将其作为第一目标。就美国而言,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对于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却很可能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前面所言,“使美国再次强大”的潜台词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才使得美国不再最强大”,因此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执政之后,必然将比以往任何一届美国政府都更加专注于采取各种措施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实施打击。

二、特朗普:一个超级挑战者

国内很多著名学者非常乐观地认为,虽然特朗普上台之后一段时间内中美之间可能会面临一些波折,但最终会向中国妥协,因为这是自1981年里根总统以来的历史经验。然而,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至少与里根之后的历任美国总统相比,特朗普可能是最足智多谋、作风最彪悍且敢于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国总统。对于所有对手来说,特朗普都必将是一个超级挑战者。

第一,极具爱国主义情怀并敢于担当。特朗普这样描述自己的参选动机,即“特朗普先生之所以加入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就是因为他对国家的发展方向深表犹豫”[4],因此感到自己不能再袖手旁观并大声疾呼“使美国再次强大”。特朗普在2015年6月16日宣布参选美国总统时已年满69岁,享受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如果他不是拥有超级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敢于担当,他就不可能自掏竞选经费,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这场异常漫长艰辛且注定要相互揭底抹黑的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之中。

第二,非凡的胆识和战略洞察力。这一点不仅体现在他的整个商业经历之中,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他的整个竞选过程中。作为一个毫无政治经验的局外人,至始至终都遭到几乎所有的美国主流媒体、社会精英,甚至共和党内部大佬们的一致强力打压,但特朗普却过关斩将并最终赢得大选。这主要归功于特朗普洞察到了美国的政治经济已经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广大劳工阶层的利益受损却被精英阶层忽视,同时外来移民的快速增加已威胁到了白人在美国的绝对主导地位。由此,他不顾一切地打破美国诸多的“政治正确”禁忌,通过大声疾呼“使美国再次强大”和“美国优先”而赢得了美国沉默的大多数选民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竞选过程中特朗普就是他自己最大的军师——几乎所有重要时点上的所有重要决策都是他自己的主意![5]

第三,高超的战术技巧和运营能力。在整个竞选活动中,他经常打出一些非常规的,甚至令其竞选团队都感到震惊不已而坚决反对的牌,但事后证明大多数牌对于稳定和扩大自己的选民基础产生了积极作用。[6]他巧妙地利用一些争议性话题而使自己成为媒体追逐的明星而扩大了自己在选民中的认知度。他还把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媒体利用得淋漓尽致。在选举过程中,特朗普两次更换竞选经理,甚至有媒体惊呼“团队混乱罕见”,7但实际情况是作为商界大佬,他有一个精干而高效的竞选团队。结果就出现了这样惊人的一幕:希拉里的竞选团队800多人,特朗普仅130人;希拉里竞选广告支出2.114亿美元,特朗普仅0.74亿美元;希拉里赢得每张选票的成本是21.63美元,特朗普仅13.29美元。[8]

第四,极富挑战精神且意志坚定。凡是观看过那场著名的特朗普与世界摔角娱乐(WWE)总裁文斯·马克马洪(Vince Mc Mahon)的“输者被剃头”竞赛视频的人,都会对特朗普敢于挑战的精神和彪悍的战斗作风印象深刻。当然,在这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的这一性格特征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他面对社会精英、主流媒体、竞争对手,甚至和共党内部建制派的一致打压,但他却越战越勇。即便在一些民调显示其落后希拉里10个百分点而被普遍认为即将惨败时,他也绝不言败,反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选战之中。这使得那些坚决抵制和反对他政治主张的人也不得不表示佩服。

第五,为达目的可不择手段。虽然商人喜欢与合作伙伴“讲交换,讲合作,讲平等,讲共赢”,但千万也不要忘了商场如战场。商人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敢于不择手段地打击竞争对手,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如果被赋予了发动战争的权力和手段。事实上,特朗普很可能就是这样一个为了自身利益而敢于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虽然在美国竞选活动中,对手之间相互抹黑在所难免,但人们还是不得不惊呼这场有特朗普参与的大选至少是二战以来美国最怪异、低俗的大选。特朗普攻击竞选对手的很多言语和策略被视为“无底线”而被批评为破坏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形象。正因如此,很多共和党内的初选对手在败选之后始终不肯与他和解;在最后两场电视辩论中两个竞选对手竟然没有礼仪性地握手;奥巴马甚至在大选之后仍然坚持认为特朗普最不具备担任美国总统的品格。

总之,特朗普具有非常卓越的战略眼光、战术技巧、极具挑战精神且战斗作风彪悍。在“美国优先”的执政理念下,特朗普很可能会更有效地利用美国现有的超级大国地位,采取各种非常规手段改变各种游戏规则,促进资本,尤其是制造业资本回流美国,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经济增长,从而重塑美国国内和国际的政治经济格局。因此,不能排除特朗普真的会成为美国人心目中又一个伟大总统的可能性。可是对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却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特朗普可能对中国经济形成巨大挑战

我们必须意识到,中美之间的竞争在本质上就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且,正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使中美经济之间更多地呈现出竞争性,并被特朗普视为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最大威胁。因此,恰恰是特朗普的这种精明的商人性质和对重建美国制造业的渴望和专注,将使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对外贸易保护主义+对内新自由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挑战

面对制造业空心化和劳工阶层大量失业的现实,特朗普对美国经济开出的药方可以总结为:对外搞贸易保护主义,对内搞新自由主义。不少学者以美国劳动力成本及其生产成本高为由而不看好特朗普为美国开出的药方,甚至以里根总统为例证——里根当初大力推行减税和去管制政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可美国制造业恰恰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外流的。[9]且不说保护主义在历史上就是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成长为发达国家的利器[10],更无需说正是里根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塑造了美国之后几十年的经济辉煌,我们在此仅仅需要指出:对于当前中美两国制造业成本的认知很可能已过时而脱离现实!

我们知道,中国自1997年以来实际工资增长率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而实际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平均值仅为2.5%左右,甚至近年来已出现停止增长的迹象(见图1)1[11]。然而,同时期的美国却出现了另一幅景象,即:虽然劳动工资增长停滞甚至下降,但是制造业的实际劳动生产率增长非常显著(见图2)。与此同时,中国逐年加大了对进口石油天然气的依赖;美国却因页岩气革命而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并使得以页岩气为主的美国能源价格大大低于国际市场上传统石油天然气的价格。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就是:中国制造业相对于美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遭到了严重侵蚀!波士顿咨询公司对全球25个主要出口经济体的制造业综合成本的研究成果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见图3)。

注:本图由中国人民大学张杰教授提供。

资料来源:James Joyner:“What Happened to the Wage and Productivity Link?”(http://www.outsidethe-beltway.com/what-happened-to-the-wage-)

波士顿咨询公司以工人小时工资、劳动生产率、能源成本、汇率等四个因素来测算各国的制造业综合成本。他们的研究发现:若将美国制造业的综合平均成本设为100,那么从2004年到2014年世界其他24个主要出口经济体的制造业综合成本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中国制造业综合平均成本指数在2014年已快速上升到96,与美国相比仅有4个点的优势。一位浙江老板2014年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投资办厂的经历更是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若将美国的相关成本视为1,则中国的土地成本为9,产房建设成本为4,配件成本3.2,银行借款成本为2.4,物流成本为2,电力/天然气成本为2以上,蒸汽成本为1.1……中国的优势仅仅是人工成本0.4。12考虑到:中国的劳动工资仍然在快速增加;中国的劳动保护和环保措施正在不断加强;中国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暴涨所引发的工业用地价格和物业价格上涨等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制造业相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很可能已进一步收窄,哪怕近两年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有所贬值。

资料来源:《波士顿咨询:全球制造业成本的变化令人吃惊!》(http://cj.sina.com.cn/article/detail/1790671321/97620?column=china&ch=9)

与上述事实相关的另一事实是:中国的劳动力密集产业已在全球失去竞争优势而正在艰难地进行产业升级;同时,美国的再工业化也绝不可能是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正在或者已经从之前的产业互补关系转变为产业竞争关系。在这些资本和技术相对更密集的行业中,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工资优势将变得不再那么重要;相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能力和工人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大大上升。具有更好法制和人文环境的美国恰恰在这些方面比我们更有优势。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预测:

1. 几乎可以肯定特朗普将会对中国采取多种贸易保护措施。特朗普不仅在竞选过程中反复宣称将对中国产品征收高达45%的高额关税,并在10月22日发表葛底斯堡演说时明确宣布“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列为《特朗普与美国选民的契约》的重要内容。[13]诚然,特朗普不太可能在2017年1月20日之后真的对中国采取如此极端的贸易保护措施,因为这会挑起贸易大战而两败俱伤。[14]可问题在于:在中国制造业对美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已基本丧失殆尽的现实情况下,美国只需采取比较轻微的保护措施就很可能对中国形成非常有效的打击。对于一个视中国为头号竞争对手、敌视现有国际贸易规则、作风彪悍且不按常理出牌的美国新总统特朗普,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他不会这么干呢?

2. 特朗普在美国国内推行减税和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措施将对中国制造业形成更加巨大的挑战,何况这些措施还不违反任何国际贸易协定。具体而言,特朗普的国内经济政策包括这样一些主要内容:第一,将美国的商业税率从35%减少到15%;第二,大量取消增加企业负担的各种政府管制;第三,废除奥巴马医疗法案,因为该法案不仅增加了家庭负担而且还大幅增加了企业负担;[15]第四,减轻奥巴马和克林顿对能源基建项目所采取的限制,甚至退出巴黎气候协定。[16]在特朗普看来,各种气候协定都是中国限制美国能源产业和制造业发展的阴谋。特朗普希望通过上述新自由主义改革实现两个目标:第一,普遍性地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第二,进一步拓展包括页岩气在内的本土能源产业,保证美国的能源独立并为美国制造业创造能源成本优势。

虽然我们并不认为特朗普的这些国内新自由主义计划都能实现,但其中相当部分很有可能变成美国法律,因为特朗普所属的共和党已经控制了参众两院。对中国而言,这将意味着大量制造业资本从中国流向美国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神话。因为:(1)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2013年中国的企业总税率[=(税费+强制缴费)/利润]高达67.8%,而美国为43.9%;(2)中国已进入到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阶段,大量远距离进口石油天然气在所难免,所以特朗普的减税、放松管制和大力发展页岩气等措施无疑会进一步削弱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甚至还有可能使美国获得成本优势。这就很可能引发制造业大规模从中国流向美国。

(二)地缘政治的巨大挑战

很多人将特朗普的当选解读为孤立主义在美国的重新兴起,从而会减少对中国地缘政治上的围堵。然而,可能大家很快就会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美国将“更聪明地”利用现有的超级大国地位、撬动地缘政治力量来围堵中国,为中国制造不稳定因素,促使资本流出中国而流向美国,因为投资者最避讳的就是不稳定。注意,虽然奥巴马和希拉里都强调“巧实力”,但在特朗普看来,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中国还不够强硬,策略上也不够聪明,仅有一些“糟糕经验”而已。

我们知道,奥巴马还是有很强的人文主义情怀的,因而在全球气候问题上有求于中国的合作。与之不同,特朗普敌视巴黎气候大会,视之为中国约束美国能源和制造业发展的阴谋,因此他似乎还没有想出在哪些国际事务上必须寻求中国合作。结果,轻意识形态而重经济利益的特朗普很有可能对中国单刀直入,在地缘政治上对中国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

1. 美国很可能与俄罗斯迅速和好。

在整个竞选活动中,特朗普频频表达对俄罗斯总统普金的敬佩之情并因此招来美国各方面的批评和非议,比如希拉里阵营就宣称普京在背后干扰美国选举。不过,除了特朗普是“大嘴”的因素之外,一个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一方面,在特朗普看来,国力已弱的俄罗斯并不能对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挑战,尤其俄罗斯还没有能力损害美国的经济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最大邻国的俄罗斯却有可能是美国围堵中国的一个潜在的重要帮手,因为俄罗斯骨子里也不喜欢过于强大的中国。因此,奥巴马政府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和对欧洲盟友不必要的承诺导致美国与俄罗斯对抗,这是非常愚蠢的政策,因为这导致俄罗斯倒向中国,以至于两个大国形成了某种反美的同盟关系。

我们应该还记得:共和党总统尼克松抛开意识形态偏见、顶住国内压力而在1971年7月派基辛格秘密访华,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联合中国围堵美国当时最大的对手苏联。历史很可能重演,只不过是角色发生了变化,即:共和党总统特朗普选择与俄罗斯和解,以便可以集中力量来围堵美国当前最大的挑战者中国。事实上,特朗普对俄罗斯这一角色的看重已体现在这样一个微妙的细节之中,即:虽然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在特朗普当选之后都与他通话表示祝贺,但只有11月14日特朗普与普京的通话活动被“候任总统特朗普”的网站及时报道而且是以“Readout”形式加以报道(图4)。该新闻稿简洁但热情洋溢,其中最后一段话这样写道:“候任总统特朗普告诉普京总统,他非常期待与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建立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关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直到16日特朗普为了回应纽约时报等媒体质疑,才将他与中国主席习近平等其他国家领导人的通话活动以列表的形式加以通报。

对美国来说,抛开意识形态偏见,与俄罗斯和解的好处是巨大的。

首先,这不仅有利于美国从欧洲脱身,而且还能够与俄罗斯合作,尽快解决中东的恐怖主义势力。这既可节约军费还可将更多的军力集中到亚太地区。更重要的是,未来一旦美国与中国发生冲突,至少可以保证俄罗斯保持中立。事实上,一旦美国和俄罗斯真的和解了,欧洲也应该很快与俄罗斯和解,日本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到时,俄罗斯的经济应该得到很大改善,对中国的依赖自然就会弱化。对俄罗斯而言,一个过于强大的中国绝不是件好事,因此它是有可能默许甚至支持美国对中国的围堵活动的。

2.“重返亚洲”只会加强而不会弱化。

确实,特朗普会不出意外地在上任之后正式放弃奥巴马力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因为特朗普觉得TPP承载了太多的地缘政治因素而使美国在经济上让步太大。然而,这绝对不能被解读为“特朗普毙了TPP,日本哭了中国笑了”。在特朗普看来,即便废除了TPP,那些面临中国强大挑战的日韩等国也还必须依赖美国,继续做美国的坚实盟友。

对于台湾地区,尽管特朗普未必喜欢蔡英文,但是他也绝对不可能抛弃这个制约中国的重要棋子。不喜欢“政治正确”且作风强硬的商人总统特朗普可能并不会太多顾及中国的抗议而坚持向台湾地区大卖武器因为这样做既赚了大把美元还能为中国制造麻烦。

对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新加坡、越南、菲律宾)和印度等国,美国只可能更加努力地加强与他们的关系,以便美国在南海强化军事力量,为中国制造不稳定。事实上,这些国家也视中国为潜在的最大威胁,因此他们很有可能与美国相互呼应,参与围堵中国的活动。

总之,在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基本丧失的现实情形下,精明而作风彪悍的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很可能会强化对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地缘政治围堵,因为这会使得中国面临严重不稳定的外部环境而促使厌恶不稳定风险的资本流出中国而流向美国。

四、总结

篇4:特朗普上台对中国的挑战

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他的政治、经济主张与奥巴马可谓截然相反。他强调促进美国国内发展,强调美国本土安全,强调军力建设。他竞选时期提出的施政方针未来会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何种影响呢?

特朗普的新式孤立主义

特朗普对美收缩的主张,有点类似于原先美国的孤立主义。但是这种孤立主义是强化美国本土安全,并且高举大棒的新式孤立主义。在其与希拉里选情进入决战期的10月下旬,他在葛底斯堡发布的入主白宫之后的100天行动计划的演说中,他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新式孤立主义的主张。由于本文写作目的在于探讨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调整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所以我只选择相关的主张进行评述。

特朗普放言,他上任后,除了军队、公共安全、公共健康部门外,其他部门都要削减开支。他要恢复美国国家安全法案,减少美国对于别的国家的协防之处,增加军事投入,重建美国的军力。结合他发表的要将美国军队建设成“谁都不敢惹的军队”的豪言,在他任期之内,美国增长军费是必然的事情。特朗普这种降低美国在外防务的经费、加强美国国内防务和美国军力建设的主张,很有可能进一步拉大与中国的军事差距。

他所关注的焦点在于美国国内,而非奥巴马政府关注的亚太地区,这意味着他从军事层面否定了奥巴马的重返亚太的战略。如果这不是他的竞选口号,而真正的实施的话,美国在海外驻军的规模必定缩小,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尤其是韩国和日本军事力量必将缩小,特朗普新政府将淡化对日本和韩国的保护。特朗普要求美国的海外驻军国家承担更多的经费,否则他将以撤军进行威胁。

特朗普放弃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战略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美国将退出TPP。此举可以解释为他彻底地在经济层面反转了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战略,美国主导的TPP被特朗普新政府抛弃,可见重返亚太战略在特朗普的施政框架之下,已经被根本否定。将此举与特朗普在军事方面强化本土安全的表态相联系,可见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战略将被特朗普全面终止,美国可谓回归新式孤立主义。

在军事层面带给中国的挑战

在军事层面,特朗普的表态,对中国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两个方面:

第一,特朗普竞选的最主要的口号是要促进本国工业的复兴,促进国内就业,所以必然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所以对于中国的出口会有巨大的打击。中国的出口直接关系到中国实体经济的繁荣,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就业。中国的经济是中国军费的来源,如果经济下滑,军费的支出必然大受影响。特朗普上台,影响中国经济,进而影响中国军费开支。这是对中国军事最大的影响之一。

第二,特朗普倾向于让日本自己保护自己的,倾向于在军事上松绑日本。他对日本没有好感,将日本称之为免费搭车的国家。对日松绑对中国最不利的,就是允许日本越过核门槛,日本拥有四十多吨钚,以日本的技术水平,短期内突破核门槛是很简单的事情。如果日本拥有核武器,将大规模减小中国对日的战略优势。让一直对华强硬,且毫不悔改的安倍当局,拥有核武器,对于中国绝非好事,将对中国构成巨大的战略挑战。

第三,特朗普将韩国看成一个经济发达的工业国家,认为美国每年在韩国巨大的军事投入是没有那么必要的,搞那么多的演习,徒耗美国军费的做法对美国得不偿失。他很可能缩小或者撤回驻韩美军,也让韩国独立自主。面对朝鲜挑战的,技术先进的韩国短期内突破核门槛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从此,朝鲜半岛局势将变得更加复杂,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威胁中国经济安全

笔者认为,特朗普新政对于中国的安全威胁,更大的是在经济层面。他在百日新政的讲演中明确提出:他要让自己任内的财政部长将中国标记为汇率操纵国,并且要让美国商业部和美国贸易代表团来裁定所有对美国工人不公正的非正当的国际贸易举措,引导美国工人利用美国的国际法来终止这些不正当贸易。

这一点可以理解为主要是针对中国所说的,结合特朗普振兴美国工业,加大开发美国本土能源,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打击离岸公司的主张,可以想见,中国在未来,将面临美国在工业产品上的激烈竞争,特朗普为保护本国工业的,促进本国工业的,必然会高筑贸易壁垒,对当今世界工厂的中国产品课以重税,打击中国的出口,促进美国的出口。这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威胁,将更为巨大。具体的逻辑链条如下:

(1)特朗普上台为刺激美国经济,促进就业,必然会加大美国对外出口。(2)为更好地赢得出口优势,美元货币贬值是必然的结果——也许特朗普还会主动地实施货币贬值政策。(3)美元贬值将对人民币形成巨大压力,中国为了保证出口,保证国内实体经济存活下去,必然同步实施货币贬值政策。

中国目前实体经济疲软,央行已多次降息降准,客观造成通货膨胀的现实,保证出口优势。双方为了赢得出口优势实施的货币贬值,将导致人民币对美元形成旷日持久的汇率保卫战。这将是一场场极为艰巨的战役。中国如果在中美汇率大战上败北,经济增速已经下降中国、实体经济疲软的中国,在经济上的安全形势将极为严峻。特朗普的表态,在经济层面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威胁远大于军事层面。经济安全,同样是国家最重要的安全领域。

特朗普带给中国挑战的战略逻辑之中,也存在着中国的机遇。基于特朗普的本土强化战略,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机遇期可能再度到来。美国对内收缩国力,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压力将大为减小。中国借助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很好地扩展国家的影响;也可能利用这个机遇,为解决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赢得时间。如果中国真的面对一个采取新式孤立主义的美国总统,只有强大自身,才可以抓住特朗普调整美国战略的机遇,与狼共舞,巨龙方能崛起。

(本文作者为资深军事评论员)

篇5:特朗普对中国措施

2016年美国大选诱发了美国政治和社会意识的全面冲突,在冷战后四分之一个世纪的微妙时刻,不仅将整个美国媒体界和知识界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争论,而且潜入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重新召回普通美国人的政治意识。这场撕裂性的争论也将中国舆论场裹挟其中,同时涌现了一个未经主流媒体和知识精英剪裁的活跃话语主体——中国青年知识群体,他们以这一代人特有的文化语言、表达方式和价值体系,介入到这场全球公共讨论,其中又以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的讨论最为显眼。

截至12月初,知乎话题“唐纳德·特朗普”下有四万余名关注者,六千余个问题,一千个精华答案。这些问题和答案又通过点赞、关注等知乎人际传播机制,扩散至整个网络社区。而若我们将精华答案按点赞数进行排序,会发现前100个最高票回答中有78个明确表达了对特朗普的支持,而明确反对特朗普的高票答案只有两个。

与传统的意见领袖形成机制不同,知乎的高票回答是通过普通用户的点赞形成的,所以这100个高票回答反映不仅是100个知乎大V的主流观点,还可近似视为所有关注该话题知乎用户的普遍态度,前者与后者同构的社会政治意识通过点赞勾连在了一起。当美国大学校园内的师生联合起来阻击特朗普竞选之路,在中国的知乎上却形成了一股占据压倒性优势的“特朗普粉”热潮。有论者试图去解释这种吊诡的错位,将“特朗普粉”描述为一群英语能力堪忧,受到“被污染信息”蒙蔽的青年学生。这种似是而非的污名化当然给了我们简便解释的快感,但实质上以价值判断取代了知识判断,使得这个问题变得不可讨论,不可理解。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尝试去理解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又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谈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和我们这个时代。知乎上“唐纳德·约翰·特朗普”话题精华页面 一、一群被蒙蔽的无知青年学生?

为了探究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引领了这场“错位”的风潮,我们对这些前100个最高票答案的答主进行人口学信息的统计,并发出了访谈邀约,最后有24个答主接受了访谈。(从A~Z编号)

与有些人“被蒙蔽的青年学生”的预设形象大相径庭的是,这个群体具有相当强的国际知识精英属性。在公开了居住地状况的答主(55人)中,有过海外居住经历的答主要超过一半;即使是没有海外居住经历的答主,其居住地绝大部分都在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公开了教育经历的答主(39人)中,有过海外教育经历的答主是只受过本土教育的答主的三倍,其中不乏哈佛、哥伦比亚、牛津等名校,相当一部分答主还具有硕士乃至博士学历。而在行业方面,咨询、投资、贸易、互联网、科技、文化传媒等第三产业从业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不少人还是属于管理层或者创业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大部分人没有公开自己的居住地、教育经历和行业,所以上述统计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从我们进行的对24位答主的访谈时获知的信息来看,答主们的精英性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国外教育经历、硕博士学历、高端职位几乎是每个受访者的标配,这种集中的分布情况,即便在知乎,也是鲜见的。而正是这些国际性、知识性、精英性的高票答主,引领了知乎特朗普讨论的主流风向。而在我们的访谈中,当被问及“中国人为何对特朗普产生那么大的兴趣?如何看待知乎上的特朗普粉热潮?” 这些答主往往会将自身与“大众”“微博微信上的营销号”“国内媒体”做一个区隔,认为“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关心”“中国的媒体可能看热闹的比较多”(S,男,26岁,波士顿法律博士)。同时,他们还强调自己会直接上Facebook、Youtube、Quora、Twitter等国外网站,并有能力直接观看美国电视节目。“有语言优势,看外网不费力”(B,男,29岁,南京英语博士)。于是,参与特朗普讨论中展现出的知识和视野,包括外语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社会分析能力,成为这批受访者进行自我身份确认的一种手段。二、一场戏谑的后现代政治狂欢? 特朗普在互联网中被戏称为“川普”,这个词在中文里的另一层含义是“四川普通话”,带有很强的诙谐意味。我们可以假设,知乎特朗普讨论中的意见领袖,大都是没有投票权的美国大选的“旁观者”,不容易感染美国同龄人的政治恐慌情绪,而形成一种隔岸观火的轻松心态。这种心态直接作用于这场公共讨论的形式和风格,使其带有游戏、戏谑、反讽的后现代成分,具有明显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被当成了一档大型真人秀节目,为后现代的反讽提供了绝佳的解读空间,特朗普和希拉里的电视辩论截图被拼接,成了在中国社交网络上的“情歌对唱”。而特朗普的葛底斯堡演讲稿,在知乎上也被改写成中国古代奏章形式的《议百日新政疏》……量产段子的知乎,与弹幕视频网站B站上的“鬼畜视频”、以及各类恶搞图片和表情包等一道,构成了一种初具雏形的“特朗普粉”亚文化。这些娱乐性的内容降低了严肃政治议题的门槛,增强了传播力,并被转载到微博、微信等更加大众化的社交媒体上,进一步将更多的青年群体吸引到这场政治讨论中。

但这是否意味着,这场讨论只是一场政治娱乐化的狂欢?但通过对回答文本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一判断其实并不适用于知乎的特朗普讨论,表面的调侃戏谑之下的内核仍然严肃的政治讨论。上述“葛底斯堡演讲”问题下的回答下得到点赞数最高的答案,在演讲发表当日对特朗普的讲稿迅速而准确的翻译且标注重点,并以真诚的、高度认同的语气表示:“全世界都在见证这个历史时刻,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可以透过七旬老人特朗普的视角看世界看美国,也能对比一下中国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篇演讲对于我们,也非常有意义。”而其他高票回答也大都是以一种相对严肃的口吻进行评述。特朗普的“葛底斯堡演讲”设计,在这些中国青年身上真实地唤起了参与历史的崇高感以及对宏大英雄主义叙事的向往。

而在我们的访谈中,当被问及“为何关注特朗普?最喜欢或反感特朗普什么言论、特质或政策”的时候,绝大部分答主忽略了娱乐因素而直接切入并准确叙述特朗普某项的具体政策,并没有一个人将特朗普现象解读为纯粹的政治娱乐狂欢。

实际上,调笑和戏谑基本不是他们上知乎的主要原因。他们主要是为了准确而迅捷的信息。“很频繁上知乎,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也有阴谋论和谣言……美籍华裔和留美学生提供了信息,希拉里支持者那边的我也看,双方的互相辟谣还是很有帮助。”(U,男,34岁,美国金融硕士)“知乎对我的判断最大的意义在于,和美国本土的信息同步速度快,效率高、讨论和分析比较充分,比一手新闻提供更多信息。”(B,男,29岁,南京英语博士)

然而,为何这些自认为最接近美国“一手信息”的知乎用户,是特朗普在中国影响最大的支持者?这里我们仍然需要回到“特朗普”这个译名。“特朗普”在修辞上赋予了这一政治人物某种“中国性”,提示我们必须回到中国经验中理解知乎特朗普粉。三、一场反精英统治的抵抗运动?

我们曾以为,这批知乎用户之所以对特朗普产生强烈的认同,是因为具有和美国底层白人民众同构的社会情绪,对当前社会结构产生了不满,由此形成强烈的反建制精英意识。然而在访谈中,我们发现事实比我们预料的要更为复杂。当我们发现这群知乎用户的国际知识精英属性后,上面的这个假设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动摇。而在访谈中,他们大多表示,对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还算满意,没有强烈的阶级上升愿望,也没有所谓的“相对剥夺感”。他们普遍认识到国内具有明显的城乡分裂、贫富差距问题,但是大多认为这种问题只能通过继续发展经济来解决,而非通过改善二次分配来解决。

这些知乎用户对于“结果平等”没有强烈的追求,而是比较认可“机会平等”,倡导自由竞争。对于精英主导政治的现象,也并没有多少批判的言辞,反而觉得政治由精英主导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构:“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始终都是精英治国的,看历史就知道了。”(G,男,加拿大移民)而在回答文本中屡屡被提及的“反精英”,其实并不是笼统的反对精英治国,而是反对正在执政的美国民主党职业政客,以及为之保驾护航的资本家和主流媒体。他们也并不认为特朗普是反精英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大亨,其反精英的表象,更多只是一种选举策略,而不必当真。所以在这里,反精英只是一个表象,或者说是一个面目模糊的概括。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们所反对的精英,是以希拉里和民主党为代表一套话语体系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秩序安排。“特朗普并不是反精英政治,而是反自由主义精英政治,经济自由主义和意识形态自由主义,造成的跨国大资本家与政治精英的结合。”(H,男,互联网从业者)所以这里的“反精英”是有着明确群体指向的,是有着具体的政策诉求的,而不是被外界笼统概况的“反建制精英”。

四、两个国家与两种政治正确

反政治正确是知乎高票回答最被频繁提及的关键词。特朗普反政治正确的话语,为受众制造了“戳破谎言”的快感。但知乎用户对“反政治正确”的认同,并非对特朗普各类言论的全盘接受,而只是对其中的某些议题的选择性亲和,这就需要在在特朗普各种反政治正确的议题中筛选出受到知乎特朗普粉认可的部分。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特朗普的一些歧视性、刺激性言论一般不被认可,如侮辱女性。而反政治正确的受访者,实际上有着两个层次的关切,换而言之,存在两类政治正确: 第一类,“言论压制”的政治正确。主要发生在舆论话语层面上,它被视为“一套政治生活话语,全方位侵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把一切日常行为政治化”(B,男,29岁,南京英语博士在读),一种“普遍的语言堕落”(T,男,45岁,哈尔滨企业管理者)在主流话语中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应的极度敏感的言论审查机制,披着自由主义和多元文化的外衣,实质上却构筑着一种“一元价值观”(H,男,34岁,北京互联网从业人员)并将大量社会关注和资源消耗在毫无意义的概念和话语之争中。

第二类,“资源分配”的政治正确。主要发生在社会政策层面上,指的是对相对弱势或少数的群体在政策上的倾斜,而这些福利政策实际上构成了是对多数人的变相歧视,并且这种政治正确政策正在“伤害主体族裔和主体文化,损害国家利益和经济发展”(I,男,24岁,苏州英语翻译硕士在读),甚至直接纵容了暴力,对社会产生严峻的威胁。但这两类政治正确并非截然分开,“资源分配”的政治正确依赖于“言论压制”才得以实施,而“言论压制”的审查机制需要依托于“资源分配”的社会基础。

我们试图将这些答主反政治正确与中国现实勾连起来考虑,询问他们“今天中国是否存在类似的政治正确”,对该问题普遍的答案是:虽然“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正确”(I,男,24岁,苏州英语翻译硕士在读),但是“政治正确(在中美)完全不是一个语境”(G,男,加拿大移民)。在改革开放的近40年,无论在官方话语还是集体记忆中,“打破大锅饭”,引入竞争,倡导个人自负其责,激发社会活力,这种有着强烈新自由主义色彩的政策和思潮,虽然有其问题,但是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的逐渐改善,以及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知乎青年知识群体,大多是这场社会竞争中的“优胜者”,在观念上服膺自由竞争的价值,反对过度的“二次分配”和福利制度,并不难理解。尤其是民主党主导下的资源分配,事实上是以亚裔尤其是华裔的利益来换取非洲裔、拉美裔群体的支持时,这批国际知识精英尤其感到这种政治正确的虚伪性。此外,特朗普的“反政治正确”也频繁与“实干精神”和“爱国主义”发生联系,对应于希拉里式“说了不做”,映射出这批用户对中国工业化建设和实用主义发展经验的强烈认可。

五、主流媒体危机与另类公共领域

在这次美国大选中,无论是身处美国还是中国的受访者都观察到了美国主流媒体倾向性报道,包括CNN、纽约时报、MSNBC在内的主流媒体们纷纷为希拉里站台,对特朗普进行全方位的攻击,其中最典型的CNN甚至被戏称为Clinton News Network(克林顿新闻网)。而在其进行的多次民调中,特朗普的获胜几率一直远远低于希拉里。而最后大选结果显示,主流媒体呈现的“舆论”和美国真实民意发生巨大的错位。

在此次总统大选中,美国主流媒体仍是重要的信息源,但其提供的信息和意见,却在知乎上遭到了反向的解读,换而言之,主流媒体对希拉里的明显偏向,在知乎上成为批判主流媒体的素材,许多回答细致地分析了媒体报道中的偏见,而这些分析则强化了其对处于话语弱势方的特朗普的支持。有答主直言:“我认为未来美国主流媒体如果仍这样的话,会越来越边缘化,网络媒体、社交媒体会占据越来越大的话语权。”(H,男,北京互联网从业者)

当被问及“大选结果预测失误是否会影响其对美国主流媒体的信任”时,几乎所有的答主都表示:在此次大选之前,他们早已丧失了对美国主流媒体的信任。大多数答主认为这些美国主流媒体本身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代言人,因而不具有真正的公信力。知乎这批青年对美国媒体的不信任,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从2008年就已经发酵。而美国主流媒体不被信任的情况相对应的是,中国主流媒体在知乎中的相对缺位。基于对自身能力和判断的自信,这批具有国际知识精英属性的用户对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持一种轻视的态度:“中国主流媒体,恐怕懂得还没有我们多吧。”(H,男,北京互联网从业者)由此,虽然中国主流媒体,乃至包括网媒在内的中文媒体连篇累牍报道美国大选,但知乎特朗普讨论一般并不将其视作严肃可靠的信源,中文媒体在知乎特朗普讨论中处于一种相对缺位的状态。

由此,对于知乎青年知识群体,中美的主流媒体既无法提供迅捷可靠的信息,又无法提供公开论辩的平台,这暗示了传统媒体承担的公共领域职能的式微。随着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尤其是社交网络的高歌猛进,传统主流媒体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从表面上看是受众注意力的分散,而在深层次上,则是传统主流媒体越来越脱离公共领域,失去了引领思潮、左右舆论的影响力,在越来越主动搜寻信息、探讨问题、表达观点的互联网用户面前无力招架。

而在这次总统大选中,知乎异军突起了。知乎在整个美国大选期间一直保持着对相关话题及时的跟进,并产生与中美主流媒体都截然不同的政治观点。知乎并无成型的盈利模式,运营者和用户在越来越被传统政治经济力量收编的互联网场域中,保持开放性、平等性和批判性的讨论。而在这样的讨论环境中形成的判断,一方面会有意识地与传统主流媒体成型的框架和话语保持距离以及批判的立场,另一方面也对自身判断的独立性和合理性抱有高度的自信。

所以在这场讨论中,传统主流媒体在知乎青年知识群体中,不再扮演公共领域的角色,而成为被拆解的对象,被拆解后的素材被重新组装,架构一个另类公共领域——知乎。知乎是这种全球性和地方性辩证的交汇点。它已经初步具备了全球知识生产的能力,这种生产有两个坚固的堡垒作为后援:作为知识生产枢纽的高等教育和作为知识传播渠道的互联网。同时,它又是立足于中国经验,汇聚了中国青年群体中最具知识基础和批判性的力量,并对微博、微信等更加大众化的社交媒体产生辐射性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知乎映照了当代中国在加入全球化进程中的自我认知。而作为一个另类公共领域,它如何在未来可能的商业化中维持公共领域的性质,这些我们将留待以后观察。

篇6:特朗普对中国措施

“割地求和”

综合:环球时报 补壹刀等。中美贸易战鼓声隆隆,中国全社会为之牵动。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大多数国人都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政府不希望打贸易战,但面对美方嚣张进攻时不退不躲坚决予以回击的态度高度认同并且支持。团结是当下中美贸易关系紧张以及整个中美关系更加不确定时中国社会相当突出的表现。

然而不同意见永远存在,中国这么大的社会,舆论场上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这两天也有一些对中国做出强硬回击姿态看不惯的人发声,摆出一些“中国怎么做都是错”的理由,给有关贸易战的舆论平添了一些复杂度。

那些声音主要表达的是:中国没理,回击美国是错上加错;中国经济上没有美国强大,根本打不过;打贸易战不利于中国老百姓;就整体上说,贸易战是中国“不韬光养晦”惹出来的。

另外互联网上还流传一些段子,类似于美国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让它砸呗;美国已经站在悬崖边了,喊什么“悬崖勒马”,让它自己往下跳呗,云云。我们想说,无论前面看似正儿八经的言论,还是后面纯粹发泄情绪的段子,都不是针对当前中国该怎样行动的严肃争论。从本质上说,它们就是一个大社会主流意见之外必然存在一些不同声音甚至对台戏的反映。这些声音的出现不代表中国社会围绕中美贸易争端真的“分裂”了。仗还没打,就有人要割地求和在一些人看来,这还真是个问题。仗还未打,就有人要割地求和,这一幕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曾反复上演。贸易战当前,马光远先生只是发表了一点感慨,清华大学的孙立平教授,则将这一类观点做了系统性的阐述。

孙立平的文章《贸易战:只说三点看法》,到刀哥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微信公众号上显示的阅读量已经超过10万+。孙立平对中美贸易战的三条看法是:

贸易战是美国战略思维发生变化的产物,而国内的不明智的言行起了触发的作用。中国打不起,没法打。

对企业的影响,让步后对外开放的影响大于贸易战本身。关于中国为什么打不起,孙立平着重作了解释。

“在资源方面,美国自然资源的禀赋可以使得其在闭关锁国的条件下也能发展相当一段时间,而我们的资源严重依赖外部市场;最尖端的技术大多掌握在美国手里,而我们要严重依赖美国的技术;我们的外汇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没有这些外汇,必需的粮食、石油和芯片等都无法进口;美国有众多的盟友,离开中国,虽然经济也会受沉重打击,但仍有广大的市场,而我们则没有这样的条件。”

所以,“如果贸易战打到极端,对于美国经济来说至多是重创的问题,而对我们来说则是生存问题。”

所以,“这次的贸易战会以妥协让步的方式来解决。当然,中国做出的让步会更大,或者主要是中国的让步。” 说实话,如果不是孙立平的文章题目标着贸易战,文章里写着中美,刀哥要觉得自己穿越了。如果把时间段拉大,你会发现历史上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早不反思,晚不反思,偏偏总选在国家民族面临强大外部压力的关头反思。比如北宋宣和年间,有个叫李邺的人,时年金兵大军压境,宋庭派他去作使者。李邺到那一接触,吓得肝胆俱裂,回来就在朝堂上反思:宋朝绝对打不起,没法打。

关于宋朝为什么打不起,李邺着重作了解释。

“(金兵)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影视剧中的金兵 所以,“贼强我弱,以济和议。”

因为李邺的官职是给事中,时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六如给事。

你能发现,从六如给事到孙立平教授,他们共享的逻辑是,极端夸大对方的优势,极度渲染斗争后无法避免的消极结局,对己方的优势或者无知或者故意不说,推倒出一个结论——赶紧割地求和。

说说宋朝吧,在中国历史上,宋是有名积贫积弱的王朝,问题是已处于末年的北宋面对金兵铁骑,真的连一战的必要性、一胜的可能性都没有了么。

从大面上比较,据现代学者研究。就人力来说,发动攻宋战争之初,金朝辖区估计不过100多万户,以一户五口计算,大约仅五六百万口而已。而宋徽宗时期是宋代人口最多的时期,全国总户数超过2000万,总人口突破一亿。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东京城

就物力来说,女真贵族进入中原之初,对农业的重要性毫无认识,以致土地荒芜,生产凋蔽。金军南下中原,兵粮兵饷主要靠抢,不时陷入粮草不继的困境。而北宋到徽宗时,号称“中外靖绥,年谷登稔”,“天下赋入之数悉倍于前”,“六分之财,兵占其五”,“供军之资,十居七八。”北宋经济对战争的支撑能力是金朝所无法相比的。

从战场形势上比较,当时,宋军有百万之众,在第一次东京保卫战中外围参与勤王的兵力有20万。而金朝全国也只有20万兵力,参与攻宋的兵力12万,攻到东京城底下的只有8万人。

这8万人面对的是一座怎样的东京城呢?东京城经过北宋数代皇帝的加固,建有三道城墙,外城有壕沟十余丈,城门十二座,大多修筑了以往只有边防城市才配备的三重瓮城。城门全部用铁浇筑。东京城防图

史书说“此祖宗无以有也”,连祖宗都没修过。瓮城示意图 除此之外,皇城城墙外包砖,墙上建角楼,高数十丈,这也是项连祖宗都没修过的创举。

你看,北宋这些巨大的优势都不在李邺冷静的反思里,他那只剩下“中国如累卵”。

问题是,当时不但李邺这个五品小官是这么看的,李邦彦、白时中、唐恪这些宰相级的也是这么看的。他们不断陷入与朝廷主战派的嘴仗,渲染金军的残暴,鼓吹割地投降,打击排挤主战派力量,消解北宋军民抵抗金兵的决心。在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后,被主战派大臣李纲和爱国军民揍的一鼻子灰的金朝转变策略,连哄带吓虚张声势地框宋庭,宋庭果然就上了钩。李纲相

在保卫战中参与勤王的宋军,一部分被遣送复员回西北,一部分参加太原解围战而遭到损失,一部分在黄河南岸溃散,还有一部分被唐恪以经济上的理由遣散。

在保卫战中成功阻挡金兵的李纲被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贬谪。

有神机营的士兵敢擅自向金兵开炮竟然被斩首示众。这样,到了金军汹汹再来的时候,东京城外再也见不到漫天勤王的旗帜了。

所以,不是东京城三道城墙挡不住金兵,是北宋自毁长城。

再说回贸易战。全中国都不想打贸易战,因为“闲的”而想与美国“打贸易战玩玩”的人极少极少,是一支可以忽略不计的力量。

美国要悍然发动贸易战,中国实施贸易报复,这是国际贸易最基本的逻辑。全世界10个贸易专家,至少有9个会预期中国这样做。特朗普政府有些狂妄,寄希望于吓唬住中国,中国则展示我们不可能被吓倒,这就是当前中美之间的情形。少数学者讲中国可能受到的损失,包括中国的某些劣势,无论中国政府还是在贸易问题上支持政府的公众实际上都很清楚,也不避讳。但我方也另有让华盛顿忌惮的优势,关于后一点那些人故意不说。

贸易战的规律是,贸易战发动方的目的往往在于压对方让步,获取更多好处,而不是真的血拼到底,只要己方的损失小于对方就算“赢了”。中国的目标就是要让华盛顿明白,它与中国打贸易战,美方的损失一定会同样很大,而且中方承受损失的能力要比美方高得多。现在我们用警告和布阵让对方明白,如果不够就用真打让对方明白。关于这样做的近乎常识的必要性,发出反对声音的人也故意回避了。

中国老百姓中会有部分人担心贸易战影响自己的生活,但大多数人很容易搞明白,这种影响是特朗普政府强加给我们的,即使届时影响真的显现,大家理解共度时艰的必要性也不难做到。反倒是有少数“明白人”是无论如何也“想不通”的,他们就是要装得“数他们清醒”,他们知道自己的观点边缘,但他们一直寄希望于这么大的中国,边缘也很大,能占住边缘也是有利可图的。

如果仔细看,决不难发现,每次唱反调的总是那些人,他们是中国内部的“逢中必反”者。

不要指望将这样的声音从我们的社会中“删了”,它们的存在就是规律的一部分,从宏观意义上说,它们是主流的“寄生虫”。重要的是主流不能被它们搅了,尤其是当面对外部压力最需要中国强大团结的时候,不要让外部力量通过它们而误判中国的软弱。团结起来抵御外敌,秉持一个中国人的基本立场,坚决支持国家的行动,愿中华崛起!为在30或50年后看到祖国更加焕然一新的面貌时,能挺直腰板说一声,“祖国的崛起我真的参与了!

上一篇:装饰材料工艺学下一篇:1地方金融办监管职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