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区西芹栽培技术

2024-05-14

沈阳地区西芹栽培技术(精选8篇)

篇1:沈阳地区西芹栽培技术

高寒地区西芹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高寒地区西芹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菜农提供参考.

作 者:朱得启  作者单位:青海省乐都县雨润镇蔬菜站,青海乐都,8107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4) 分类号:S636.3 关键词:无公害   西芹   高产   栽培技术   高寒地区  

 

篇2:沈阳地区西芹栽培技术

中华稻蝗在沈阳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于~对中华稻蝗在沈阳地区的发生规律及预防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草覆盖率越高蝗虫落卵率越多,种池埂豆可减少蝗虫落卵量,有利于控制蝗虫的发生;3龄前进行药剂防治效果最佳,并要做到统防统治.

作 者:曾艳君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沈阳,110101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4) 分类号:S435.112.+4 关键词:中华稻蝗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辽宁沈阳  

篇3:高寒地区西芹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生长势强, 叶、柄淡绿色, 叶柄肥大、宽厚, 合抱紧凑, 质地脆嫩, 纤维极少, 抗病性及适应性强的品种, 如美国加洲王、文图拉、四季西芹等。

2 育苗

2. l播种时间

乐都地区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开始播种育苗, 9月中旬定植, 12月底上市。

2.2 种子处理及催芽

在播种前5~7d, 进行浸种催芽。把经过精选的种子用15~20℃的清水浸泡24h, 然后轻轻地揉搓种子, 并不断地换水清洗几遍, 拌上种子体积5倍的细沙, 放在清洁的瓦盆中, 或清洗后直接用布包好, 放在15~20℃见光的地方催芽, 每天翻动1~2次。用沙子拌种后, 若发现沙子表面见干时应补充少量水分;用布包种, 每天要用清水投洗1次, 洗掉种子上的黏液。高温季节催芽, 可将种子包置于水缸边或地窖中, 或吊在井内距水面30~60cm处。

2.3 苗床准备

播前3~5d将苗床翻耕晒好, 施足底肥, 整细压平, 施腐熟过筛农家肥15t/hm2, 磷酸二铵250kg/hm2, 并用70%甲基托布津50kg/hm2或50%多菌灵100kg/hm2进行士壤消毒, 耙平后压实, 浇足底水, 待水分下渗后即可播种。

2.4 播种育苗

可以条播也可以撒播, 用种量为50kg/hm2。播种宜采取湿播法, 将出芽的种子连同细沙均匀地撒在畦面上, 再盖1cm厚细沙或营养土 (用筛过的农家肥和田土各50%混匀) , 覆土要薄。播种后喷洒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75%百菌清1 000倍液, 然后覆盖地膜。

2.5 苗期管理

播种后至出苗, 应采取遮荫措施, 既避免阳光直射, 又可防止雨水冲刷。在播种后出苗前, 用喷壶浇水。保持畦面湿润。出苗后至幼苗长出2~3片真叶前, 因根系数量还很少, 每隔2~3d应浇1次水, 使畦面经常保持见干见湿状态。浇水时间以早晚为宜。当芹菜长到5~6片叶时, 根系比较发达, 应适当控制水分, 防止徒长, 并注意防止蚜虫危害。在芹菜苗期一般不追肥, 结合间苗进行除草。

3 定植

3.1 整地施肥

定植前5~7d, 应及时清除田间残株及杂草, 施腐熟农家肥75~90m3/hm2、麻渣1 500kg/hm2、磷酸二铵225~300kg/hm2, 混合施入翻耕耙平后作畦, 畦宽1.0~1.5m, 后待定植。

3.2 定植

当幼苗5~6片真叶、苗龄45d左右时定植, 定植前1~2d浇透水, 切块起苗移栽, 少伤根。选晴天无风天气定植, 按行距30cm开浅沟, 再按株距20~25cm挖穴栽苗, 定植后浇水。

4 田间管理

4.1 扣棚前管理

温室秋冬茬芹菜定植以后, 气温较高, 光照充足, 土壤蒸发量也较大。在定植后2~3d, 应再浇2次缓苗水, 同时把土淤住的苗子扒出扶起, 促进缓苗和新根发生。当芹菜心叶发绿时, 表明缓苗已经结束, 要适当控水, 并进行细致松土, 保墒蹲苗7~10d。当心叶大部分展开时, 要结束蹲苗。以后保持土壤见干见湿的状态, 一般4~6d浇1次水, 灌水后要及时松土保墒。当植株长到33~35cm高时, 应增大浇水量, 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追施麻渣1 500~3 000kg/hm2, 也可随水追施尿素150kg/hm2或硫酸钾225kg/hm2。11月上旬浇1次冻水, 以后土壤不干可不浇水。

4.2 扣棚后管理

4.2.1 温度管理。

扣棚初期, 光照充足, 气温较高, 要注意及时通风, 昼温控制在18~22℃, 夜温13~15℃, 促进地上部及地下部同时迅速生长, 防止芹菜黄叶和徒长。当外界温度下降, 出现寒潮时, 应逐渐减少通风量。当气温降至15℃时, 要及时关闭风口, 降到6~8℃时, 夜间要加盖草帘。

4.2.2 肥水管理。

芹菜扣棚后, 进入旺盛生长阶段, 应加强肥水管理, 促进其生长。在内层叶开始旺盛生长时, 应追施速效氮肥, 施尿素150kg/hm2左右。如土壤表面中午发白, 夜晚又不返潮时, 说明土壤缺水;地上部生长缓慢, 叶色变深, 中午出现萎蔫状, 则干旱比较严重。因此, 要经常注意观察土壤表面变化和地上部叶片颜色的变化。尤其是定植后的2个月内, 是芹菜营养生长的盛期, 出现干旱要及时浇水, 使土壤始终保持湿润, 以保证根系正常吸水, 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

5 病虫害防治

芹菜病害主要有斑枯病、叶斑病, 虫害主要有斑潜蝇、蚜虫。 (1) 斑枯病。出苗后, 喷洒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 或l∶0.5∶100倍液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初期, 每次喷5%百菌清粉尘15kg/hm2、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7~10d喷1次, 连续防治2~3次。 (2) 叶斑病。发病初期, 可喷75%百菌清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30%绿得保胶乳剂800倍液, 7~10d喷1次, 连续喷3次, 采收前10~15d停止用药。 (3) 斑潜蝇。可选用40%绿菜宝乳油1 000~1 500倍液, 或1.8%爱福丁乳油200倍液防治。 (4) 蚜虫。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 或5%蚜虫净乳油3 000倍液防治。

6 采收

篇4:西芹无公害周年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根据栽培季节,选择适宜品种

应根据栽培季节选用适宜品种,冬春季栽培应选择耐寒力强、不易抽薹的品种,如意大利冬芹、高优它、FS西芹三号、特级嫩脆西芹等;夏季栽培应选择耐热、耐湿能力强的品种,如意大利夏芹、热抗王西芹等;秋季栽培应选择株型紧凑、发棵力强、抗病的品种,如美国皇冠西芹、荷兰西芹、自由女神西芹、加州黄嫩西芹、圣地亚哥西芹等。一般每亩用种量100克左右。

二、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1. 育苗场地选择 西芹喜冷凉,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较为严格,育苗场地应选地势平坦、光照充足、通风良好、不易积水的地方,并应与生产田隔离,育苗设施必须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等。

2. 播种期 西芹苗龄不宜过长,要求在30天左右时移栽,进行周年生产时,可参考附表中列出的茬口安排时间。

3. 育苗方法 西芹露地播种的幼苗长势弱,而且容易出现大量死苗现象,因此采取先育苗、后移栽的方式。最好采用无土基质进行穴盘育苗,育苗盘以72孔盘为好,可将草炭和珍珠岩以4∶1的比例混合均匀,每立方米加入150克多菌灵粉剂,加水搅拌消毒。

4. 浸种与催芽 西芹种子皮厚,播前应进行处理。一般用48~55℃热水浸种12~14小时,捞出控水后平铺在平板上再用湿纱布包好,放置于18~20℃处催芽,催芽期间应每天于见光处翻种2~3次。夏季也可用0.1%赤霉素溶液浸种5~12小时代替低温浸种催芽。若温度高于30℃,可将种子吊在水井内离水面20~50厘米处进行催芽。

5. 播种 催芽的种子70%以上露白即可播种,用镊子夹住种芽均匀地点播于72孔的穴盘中,覆盖1层0.2~0.7厘米厚的细蛭石,再在穴盘面加盖地膜和黑色遮阳网保持基质水分。

6. 播种后管理 发芽至出苗期间须保持温度在15~20℃之间,当80%的幼苗顶土时,及时撤去地膜,以防烧苗。幼苗出齐后,要保持育苗穴盘基质湿润,但切忌浇水过多或苗床积水,以免造成成片死苗或黄苗。夏秋育苗时要适当用双层遮阳网遮阴,并对叶面喷水。冬茬育苗后期要注意保温。西芹幼苗期较弱,生长慢,应尽量增加光照,如遇连阴雨天气,可采用植物生长灯进行补光。当幼苗长出第一片真叶时应及时追施速效肥。苗期还要注意防治蚜虫及猝倒病。在4~6片叶时适当控水,有弱苗的可叶面喷施适量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三、适时定植

1. 大棚搭建 宜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蔬菜且无污染源的地块。长江流域采用双层大棚,跨度5.5~6.5米,高1.6~2米,用钢管作大棚骨架,寒冷地区宜用日光温室,双层棚膜宜选用聚乙烯防尘无滴复合膜。每亩钢架需200根钢管,再加上内层棚架需钢管或青竹70根左右,双层双膜大棚总投资3500~5800元。

2. 整地施基肥 前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间残株及杂草,并进行深翻晒垡。西芹需肥量大,要重施基肥,每亩用腐熟鸡粪3000千克,饼肥100~150千克,生物肥40~50千克,磷酸二铵20~30千克,钙镁磷肥50~60千克,硫酸钾15~25千克等均匀撒施于地面,然后用旋耕机打细土壤,耕后整平并做成高畦,畦面宽1.8米左右,畦高30~45厘米,并挖好沟渠,注意排水。同时在定植前,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毫升,或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100~150毫升,对水60~80千克搅拌均匀后喷雾畦面并覆盖黑色地膜,可起到良好的防止杂草生长作用。

3. 移栽定植 定植前1~2天浇起苗水,并用百菌清600倍液喷雾杀菌。栽苗时应避开阳光过强的中午,随起随栽。定植株行距为40厘米×30厘米,每穴栽1株,每亩3000~5000株,栽植深度以土不埋生长点(心叶)为度,定植后及时浇透定根水,并喷1次药预防斑潜蝇和蚜虫等害虫。若栽植后遇到晴天高温烈日,应及时用透光率50%的黑色遮阳网进行遮阴。

四、加强田间管理

1. 水肥管理 西芹属浅根系,耐旱性差,整个生长季节均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在定植后立心前,以及叶柄膨大期更应注意及时补充土壤水分,但浇水量不能过大,否则易滋生病虫害。

西芹植株高大粗壮,生长期较长,需肥量大,定植成活后要勤施轻施提苗肥,每亩施硝酸铵15~20千克或尿素20~30千克。在叶丛生长盛期应及时追肥,每亩追施芹菜专用商品复混有机肥80~100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硝酸钙10~20千克、硼砂1~2千克,开沟施入后覆土并浇水。同时在全生育期,应有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可根据植株长势,每隔7~10天叶面交替喷施6000倍的复硝酚钠、2000倍的硒肥、0.1%尿素和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此外,还应在收获前30天、20天各叶面喷施1次0.05%~0.10%的赤霉素水溶液。收获前15天停止追肥,以确保西芹的安全食用品质。

2. 温、湿度管理 西芹喜冷凉环境,不耐高温。定植后将棚温控制在22℃以内,温度过高时应采用四面通风。夏季种植西芹一定要用遮阳网覆盖防暑降温,冬季保护地应多层覆盖保温。浇水后要及时加大通风量,降低空气湿度。雨水较多时,应注意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苗,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冬茬如遇持续阴雨天气,应在中午前后揭开棚膜通风排湿。

3. 中耕除草 在西芹生长季节,一般结合除草进行5~8次中耕,增强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根系生长,每次中耕松土时要注意浅层松土,防止伤及根系。第一次在定植成活后,结合检查定植苗成活情况进行补苗;第二次在定植苗旺盛生长期,结合追肥灌水进行中耕除草;第三次应在立心期前,结合追肥覆土进行;第四次在茎叶膨大期,结合掰老叶、追肥进行;此后,在叶柄膨大盛期应根据田间杂草情况经常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保证植株生长。

4. 培土与除蘖 生长中后期植株较大,应及时合理地进行培土壅根,加固植株基部,防止倒伏,以保持植株中后期的产量和质量。在培土前还应及时摘除无效分蘖苗和黄化叶、老化叶,以促进叶柄生长。培土应结合中耕、除草、施肥进行。

五、病虫害无公害防治

西芹的主要病害有斑枯病、灰霉病、叶斑病、斑点病、白粉病、根结线虫病等;主要虫害是蚜虫、潜叶蝇、白粉虱、烟蓟马等。

斑枯病、叶斑病和斑点病可用33%异菌脲(芹菜叶斑净)800倍液防治。灰霉病可选用65%甲硫·乙霉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防治,发病重时可喷施灰霉一喷绝300倍液,连喷2~3次。白粉病可在发病初期用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乙嘧酚悬浮剂800~1000倍液,或杜邦福星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10天1次,连喷2~3次。根结线虫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也可淋施4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等防治。

蚜虫和烟蓟马为害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也可用15%蚜虱一次净熏杀。潜叶蝇可用20%斑潜净1000~2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为害初期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六、采收

一般在定植后70天左右,单株重达1千克以上时即可采收。收获过迟,叶柄易空心。春季栽培的植株,亩产量4500~7500千克;夏季栽培的植株,由于高温障碍,亩产量仅有2500~3500千克;秋季适宜西芹生长,单株重量达2千克,每亩产量达到7500~10000千克;冬季进行保护地栽培的植株,亩产量9000千克左右。收割时,切去主根及须根,并去掉老、黄、脚叶及病叶,然后装箱上市。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东台市三仓镇强西七组52号 邮编:224235)

篇5:西芹种植的技术

一、种子的处理

把种子放在阳光下晒24小时,然后用冷水浸泡48小时。

二、育苗

用发酵好的粪肥和园田土按1:3比例配制营养土,每立方米营养土拌8克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育苗床铺入营养土8厘米厚即可,按10克种子1.5~2米2茵床即可。苗床浇足底水,有坑洼处用细土填平,保持平整,种子滤干用10倍的细沙拌匀备用,先在苗床上撒一层细土,把种子分4次播下,用细土拌适量多菌灵做药土,撒完种子后,先撒上1/3的药土,再加盖土0.5厘米厚,并用智帚轻扫床面达到盖土厚度均匀,再把余下的2/3药土撒于其上。用木板轻拍床面,防止出苗戴帽。床面上加盖地膜或草帘保湿,当种子50%出土时,及时揭掉地膜等覆盖物,挠透水,以保全苗。

三、移苗

当幼苗长到3片真叶时,大约30天,及时移入营养钵内(营养土配制和苗床土相同)。每亩定植6000~7000株,移苗后2~3天浇透缓苗水。三叶一心时按2000棵茵0.5千克磷酸二钱兑水稀释浇苗肥,然后再浇清水洗净。

四、定植

定植前每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棚砂5千克,拌匀撒于地表,深翻把平。采取垄栽或睦栽,垄栽垄宽85~90厘米,垄高15~20厘米,双行定植;旺栽哇宽1.2米,栽三行。株行距25厘米X40厘米。定植要在阳光较弱时进行,深度以埋过根茎为宜。定植完大水浇透,促进缓苗扎根,2~3天不通风。

五、定植后管理

(一)温光管理2~3天后心叶生长,可通风降温,白天18~20℃,夜间10~15℃,不能低于0℃。春季栽培,随着气温升高以控温为主;秋季栽培,随着气温降低以提温为主。在光照较强、时间较长时,用遮阳网每天遮阳3~4小时。

(二)肥水管理定植后10天左右上大水,并随水追肥。每亩施复合肥30千克。立心后,加大肥水供应。7~10天一次肥水,逐渐加大施肥量,同时由氮磷肥多转为氮抨肥多。植株肥大期要保证充足供水,切忌忽干忽温。

(三)植株调整植株由倾斜转为直立生长后,把外围老帮权及时打掉,同时把定植时围在根部的土扒开。在采收前20天,可用细绳在植株底部上15厘米处捆绑正株。

六、常见病虫害

篇6:沈阳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 选用优良品种, 发挥品种优势

选用优质高产耐密品种, 如良玉88、沈玉21、沈玉29、沈玉31等, 形成合理的群体结构, 发挥品种优势, 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

2 精细整地, 改良土壤

播前精细整地, 施足底肥, 保证墒情;4月下旬至5月上旬降雨前后喷免深耕4.5 L/hm2, 改善土壤结构, 促进根系生长。

3 根据当地条件, 科学确定播期

4 月中旬前后起完垄压实保墒, 视土壤墒情和温度适期

播种, 一般在4月15日至5月5日5~10 cm土层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开犁播种, 5月1—5日出苗, 使苗期处在低温状态下, 促进根系下扎, 控制地上部旺长, 防止后期倒伏。

4 机械化播种, 合理密植

推广全程机械化作业, 提高播种质量, 保证下籽均匀, 深浅一致[1]。一般采用吸气式精量播种机单粒半距播种, 垄距58 cm, 株距14~15 cm, 播深3~5 cm, 播种12.0万~13.5万株/hm2, 播后覆土厚度均匀。定苗后留6万株/hm2左右。

5 适时补苗、间苗和定苗, 保证稀密均匀

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看苗情, 对缺苗断垄的地方补苗, 补苗方法:一是补播种, 即浸种催芽后播种;二是移苗补栽。2种方法都要在三叶期前完成。

幼苗密度过大时, 为防止相互间争肥水, 在玉米三至四叶期进行间苗。采取间小留大、间密留稀、间病留健、间弱留强的原则, 保证留下的玉米植株均匀一致, 群体结构合理, 一般在五至六叶期完成[2]。定苗后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决定是否蹲苗。蹲苗应遵循“蹲晚不蹲早、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湿不蹲干”的原则。

6 平衡配方施肥, 及时灌水化控

施肥的总体原则:测土配方施肥, 增施农肥, 提高地力, 以调节和解决农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 一般高肥地宜“前轻中重后控”, 低肥地宜“前重后轻”。另外, 根据作物的特点和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营养需求, 遵循施肥规律, 有针对性地补充农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保证大量元素、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实现各种养分的平衡供应, 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不仅减少肥料用量,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而且提高农作物产量, 改善农产品质量, 达到节本增收的目的。

具体施肥方法如下:播种时施用种肥, 一般施用二铵、钾肥各150~225 kg/hm2, 禁用复合肥作种肥, 以防止苗期旺长。起垄前施鸡粪30 t/hm2, 在玉米雌穗小穗至小花分化期 (6月20—30日) 追施尿素525 kg/hm2、钾肥112.5 kg/hm2, 趟垄覆土。玉米进入雌穗、小穗、小花分化期及乳熟期, 如天旱要及时浇水1~2次。在玉米可见叶7~11片、株高50~70 cm时喷施金得乐、玉黄金等矮化剂, 控制基部节间徒长, 促进根系下扎, 降低株高, 壮秆防倒。

7 及时去雄授粉

在玉米刚抽雄, 即顶叶抽出1/3或1/2时, 为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在散粉前, 隔株或隔行及时将雄穗拔除, 全田去雄1/2。玉米盛花期, 如出现连续2 d以上阴天、大风、雨水多及高温等, 可通过人工辅助授粉[3], 即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 把采集的新鲜花粉除去颖壳, 用毛笔蘸取少量花粉授到雌穗的花丝上, 或者把花粉装在小竹筒里, 用2~3层丝袜或纱布封住竹筒口, 轻轻拍打花粉筒, 使花粉均匀洒落在花丝上。

8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玉米病虫害可通过轮作换茬、选用抗性品种、增施钾肥等提高玉米的抗病力进行预防[4]。当病虫害发生时, 可采取药剂防治, 具体措施如下: (1) 粗缩病。苗期防治飞虱, 减少感病几率。 (2) 地下害虫。防治蝼蛄等地下害虫, 可用含三唑类和辛硫磷杀菌剂复合种衣剂包衣、乐果等诱杀。发生玉米螟危害时, 重点防治一、二代螟, 实行统防统治, 在大喇叭口期投放辛硫磷颗粒剂。黏虫用300~450 m L/hm2菊酯类农药防治, 或用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雾。

对于玉米田的杂草, 可选用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 在播后苗前进行喷洒防除杂草;后期田间的大草可通过人工拔除。

9 适时晚收

适当晚收5~7 d, 待玉米苞叶变白, 上口松开, 籽粒基部黑层出现, 乳线消失时收获, 此时玉米充分成熟, 粒重和品质最佳。

参考文献

[1]何艳霞.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 2009 (1) :23.

[2]张士奇, 徐梅生, 余元虎, 等.夏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2) :222, 228.

[3]高友峰, 范铁山.夏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措施[J].河南农业, 1999 (6) :13.

篇7:沈阳地区西芹栽培技术

1 荆芥 (Nepeta cataria)

1.1 形态特征

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草本, 原产我国。叶椭圆形至卵形, 叶缘具齿, 花淡紫色, 花期5~9月。叶具芳香。

1.2 关键繁育技术

1.2.1 组培繁殖

以带芽茎段为外植体, 用0.1%氯化汞消毒2分钟, 最佳初代培养基:M S+“I A A”0.5毫克/升+“6-BA”0.25毫克/升;最佳继代培养基:M S+“I A A”1.0毫克/升+“6-B A”0.25毫克/升;最佳生根培养基:1/2M S+“N A A”0.5毫克/升;最佳移栽基质:草炭∶珍珠岩=1∶1, 移栽成活率96%。

1.2.2 扦插繁殖

取粗细均匀的插穗, 用刀斜切长约5厘米后摘去下部叶片, 留上部未展开叶和两片完全展开叶, 在萘乙酸100毫克/升溶液中速蘸, 然后插入消过毒的河沙中, 外罩聚乙烯薄膜以保持空气湿度, 扦插后定期喷水。生根周期为8~10天, 生根率100%。

1.3 应用前景

荆芥喜光, 喜干燥, 繁殖容易, 病虫害少, 花期长, 能较快地形成景观, 适合作绿化隔离带及高速公路两侧绿化植物材料, 也可布置花境及作地被栽植。

2 兴安百里香 (T h y m u s dahuricus)

2.1 形态特征

唇形科百里香属小灌木, 分布于我国东北北部及内蒙古东部。茎多数, 密生, 匍匐, 花枝直立或斜生, 密被白色长柔毛, 叶具短柄, 叶片狭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 边缘具微齿或全缘, 两面无毛, 具腺点。轮伞花序密集成头状, 苞片披针形, 具长缘毛, 花萼外密被白色长毛及腺点, 花冠粉紫色, 内外均被毛, 明显超出花萼, 二唇形。全株具香味。

2.2 关键繁育技术

以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 用0.1%氯化汞消毒7分钟;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M S+“6-B A”0.25毫克/升+“I A A”1.0毫克/升;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M S+“6-B A”0.5毫克/升+“I A A”0.5毫克/升;继代增殖培养基:M S+“I B A”0.5毫克/升;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IBA”0.5毫克/升, 生根率达99%。

2.3 应用前景

兴安百里香耐干旱, 耐践踏, 管理粗放, 香味浓郁, 其所含的芳香油挥发性较强, 能驱虫防蚊、抗菌防腐, 可以用作观赏地被, 也可用于芳香疗养功能地被和护坡地被等。

3 狭叶薰衣草 (Lavandula angustifolia)

3.1 形态特征

唇形科薰衣草属灌木。原产于地中海地区的西部。叶长2~6厘米, 宽0.4~0.6厘米。花粉紫色, 穗状花序, 着生在枝条顶端。除了作为观赏植物外, 花和叶具有强烈的香味。

3.2 关键繁育技术

以茎尖为外植体, 0.1%氯化汞消毒2分钟。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M S+“2, 4-D”0.1毫克/升+“6-B A”1.0毫克/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MS+“2, 4-D”0.05毫克/升+“6-BA”0.5毫克/升, 继代培养4次;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MS+“6-BA”2.0毫克/升;继代增殖培养基:M S+“6-BA”0.5毫克/升;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I BA”0.5毫克/升。

3.3 应用前景

狭叶薰衣草的香气尤为宜人, 喜冷凉全日照的环境, 花期长, 大面积种植常形成一片紫色的花海美景, 可布置在草坪过渡带及花境、花丛等环境, 是目前非常受欢迎的芳香植物。

4 月季 (Rosa hybrida)

4.1 形态特征

蔷薇科蔷薇属常绿或落叶灌木, 全国广泛栽培。被刺, 羽状复叶;花托坛状, 花形花色丰富, 复瓣至重瓣, 淡香至芳香。花朵香型植物。

4.2 关键繁育技术

取当年生长健壮的枝条, 剪去叶和刺, 切成1~1.5厘米小段, 每段至少含1个腋芽, 放在流水下冲洗5小时。用0.1%氯化汞消毒8分钟。最佳初代培养基:M S+“N A A”0.1毫克/升+“6-B A”1.0毫克/升;最佳继代培养基:MS+“NAA”0.1毫克/升+“6-B A”2.0毫克/升;最佳生根培养基:M S+“6-B A”0.1毫克/升+“N A A”1.0毫克/升;试管苗移栽炼苗2~3天, 洗掉培养基移栽在消过毒的沙床上, 移栽成活率90%以上。

4.3 应用前景

月季花色丰富, 花型秀美, 可布置成月季园, 可种于花坛、花境、花架中, 还可盆栽观赏。

5 铃兰 (Convallaria majalis)

5.1 形态特征

百合科铃兰属多年生草本,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林区有野生, 生于半阴坡林下。叶通常2~3片簇生, 基部稍抱茎;总状花序, 小花6~10朵, 钟形, 乳白色, 下垂。

5.2 关键繁育技术

秋季将带芽根状茎切段栽植, 覆土, 栽植前土地需进行深耕, 并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入冬前覆盖草帘防寒, 第二年春季即可开花。

5.3 应用前景

植株矮小, 花似铃铛, 极富野趣, 可作花境、草坪、林缘的地被花卉, 或栽植在房屋北面、树荫下, 观赏芳香雅致的花朵。

6 芳香园林植物应用配置要点

6.1 坚持合理的配置原则

在充分了解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基础上, 进行合理的应用配置, 以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6.2 保证品种选择安全性

有些芳香园林植物本身分泌的挥发性物质能引起过敏等不适症状, 或者本身不具毒性, 但与某些品种配置在一起会促进有害物质的释放, 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选择适宜的种类。

6.3 合理应用于不同环境

篇8:沈阳地区西芹栽培技术

1 合理安排茬口

大拱棚西芹头茬1月初日光温室或其他保暖设施育苗, 苗龄50~60 d, 2月底至3月初定植于大拱棚内, 5月中旬采收上市。二茬西芹3月初拱棚或阳畦育苗, 5月下旬移栽, 6—8月拱棚内用遮阳网遮荫, 8月中旬采收上市。8月下旬种植小叶菜, 9月下旬至10月初采收上市。

2 头茬西芹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大拱棚西芹主要选择优质 (质地脆嫩) 、抗病、高产的品种, 可以选用美国文图拉、法国皇后、法国皇帝、嫩脆、百利等品种。高温季节西芹要采取低温催芽法。先用5 mg/L赤霉素液浸泡8~12 h, 然后放在15℃温度下催芽。待60%左右的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2.2 培育壮苗

园土、腐熟有机肥按1∶1充分混匀, 100 kg营养土加入30~50 g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并充分混匀。将配制好的营养土均匀铺在苗床上, 厚度10 cm。苗床用福尔马林30~50m L/m2, 对水3 L喷洒床土, 用塑料薄膜闷盖3 d后揭膜, 待气味散尽播种。根据茬口安排选择播种期。种植1 hm2用苗床750 m2, 苗床播种量1 g/m2。冬季育苗时气温、地温均要达到15℃以上。将种子均匀撒在畦面上, 覆土0.5 cm厚, 用草帘覆盖畦面, 保持土壤湿润。播种至齐苗保持土壤和空气湿度。齐苗后视墒情勤浇水, 但水过多影响根系的发育, 定植前1周控制浇水[1,2]。当苗高5 cm左右、3~4片真叶时分苗1次, 行株距7 cm×3 cm;苗高10 cm左右、6~7片真叶时再分苗1次, 行株距10 cm×8 cm。壮苗标准:苗龄50~60 d, 苗高20 cm左右, 侧根和须根多。

2.3 定植

定植前2周整地, 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5~120 t/hm2、磷酸二铵1 500 kg/hm2、硼砂15~30 kg/hm2、钾肥15~30 kg/hm2, 耕翻25 cm拌匀, 整平后做畦。畦宽1.5 m, 长度不限, 整平踏实。10 cm土温稳定达到10℃时定植。起苗时从主根下4 cm左右处铲断, 并进行大小苗分级。开沟分级定植, 使其生长整齐。深度以埋住根茎为度, 一般1.0~1.5 cm, 但不可埋心。一般行距18 cm, 株距13 cm, 保苗45万株/hm2, 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

2.4 田间管理

定植后至新叶生长需10~15 d的缓苗期, 此期间要勤浇小水, 调节好温湿度。秋冬时地温保持14~16℃, 白天气温15~20℃, 夜晚气温不低于7℃;越夏时用遮阳网遮荫以降温。采取测土配方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 合理控制化肥用量, 定植35 d后, 需大水大肥, 即1次肥水, 1次清水;或2次肥水, 1次清水。施尿素150~225 kg/hm2、钾肥105~120 kg/hm2, 每7~10 d喷1次0.3%磷酸二氢钾或1%过磷酸钙浸出液。缓苗期后适当控水蹲苗, 蹲苗期间要见干见湿, 中耕松土1~2次, 蹲苗期以15~20 d为宜。可在采收前30、15 d各喷1次50~100 mg/L赤霉素液, 以提高产量[3,4]。

2.5 病虫草害防治

叶斑病、斑枯病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 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阴天可用百菌清烟雾剂熏蒸防治。灰霉病可用多菌灵或代森锰锌800倍液防治, 隔7d左右喷1次, 连续施用2~3次。蚜虫可用抗蚜威1 000倍液, 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防治。杂草可在播种后2~3 d内用25%除草醚可湿性粉剂1 g/m2对水80~100 g均匀喷雾床面防除。

2.6 及时采收

采收标准依栽培方式和市场需求而定, 一般定植后80~100 d、株高达70~80 cm时即可采收, 收获时以最外叶片未枯黄、叶片未焦萎前采收为宜。西芹生长期温度过高易发生病害, 应及时收获, 收获期不宜太长, 一般为10~15 d。

3 二茬西芹栽培技术

第1茬西芹收获后, 撤去棚膜, 清洗晾干备用, 移栽二茬西芹, 合理密植。其他管理同第1茬。

4 小叶菜栽培技术

当二茬西芹达到上市标准后及时采收上市, 采收后深翻西芹茬, 自然晒垡2~3 d后及时播种小叶菜。8月下旬, 在早霜来临之前, 适时早扣膜, 如加盖草苫、废旧棚膜或加温御寒, 同时做好放风工作, 小秋叶菜只要能上市应及时采收。

摘要:介绍了西吉县西芹-西芹-秋延后小叶菜设施栽培模式, 并介绍了该模式下西芹、小叶菜的栽培技术, 以期为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西芹,小叶菜,设施栽培,宁夏西吉

参考文献

[1]年士政.塑料大棚西芹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 2008 (12) :30.

[2]姚伟.大棚西芹高产的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 2009 (10) :34.

[3]陈龙泉, 刘裕岭.西芹冬春大棚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09 (1) :36-37.

上一篇:具有哲理的话语下一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