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高一上期期末考试题(2010)--语文

2024-04-15

焦作市高一上期期末考试题(2010)--语文(共7篇)

篇1:焦作市高一上期期末考试题(2010)--语文

成都市2010~2011学上期政治期末调研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商品是现代经济生活的细胞,剖析商品是我们认识现代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窗口。回答1—3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产品更加丰富,各类商品应有尽有。下列对商品认识正确的是()

A.凡是有用物品都是商品B.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D.商品是用来消费的劳动产品

2.观察市场,我们会发现,能够抢占较多市场份额的商品一般具有以下特点()①物美价廉②货真价实③经济实惠④质次价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菜市场上,西红柿、豆角、小白菜这些很普通的蔬菜,经过挑拣、清洗、消毒、保鲜、包装等一系列特殊工序,被送到超市后,价格往往增加不少。其根本原因在于()

A.使用价值量增加

B.商品价值量增加

C.劳动生产率提高

D.产品质量的提高

4.成都某照明光源有限公司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出高质量的绿色节能照明产品,这将导致()

A.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该企业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

B.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该企业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减少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该企业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该企业在同样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减少

鉴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上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2010年12月22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10元和300元。回答5—6题。

5.货币在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

①执行价值尺度职能②现实的货币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④观念中的货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①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②会使其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加

③会使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④会使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0年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国内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回答7—8题。

7.下列对通货膨胀认识正确的是()

①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引发它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它是由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引起的,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

③它表现为经济运行中物价的全面持续上涨,居民的购买力普遍下降 ④它发生时人们储蓄愿望会更加强烈,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和投资信心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8.为应对加剧的通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2.5%提升至2.75%。在不考虑其他条件下,假如老王把10万元人民币于12月26日存入银行,一年期满后他获得的利息应该是()

A.250元B.275元C. 2500元D.2750元 9.读图1回答:当价格运行到a点时,可能出现的经济现象是()

A.企业生产不足B.处于买方市场C.商品价值上升D.处于卖方市场

2010年9月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继续走升,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见图2)。回答11—12题。

10.图中的变化趋势()①表明美元汇率升高②表明美元汇率跌落 ③有利于我国进口商品④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某留学生于9月17日将1万美元兑换成了人民币,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与8月18日相比,同样1万美元兑换的人民币()

A.多了723元B.多了72.3元C.少了723元D.少了72.3元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多姿多彩的。回答12—14题。

12.当前,以住房、汽车、旅游、教育、文化为主导的消费结构升级,为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提供了有利时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是()

①居民消费心理的变化②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③市场流通货币量增加④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加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3.目前,我国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民购买力低下。全国13.2亿人口,7.3亿在农村,但他们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这表明()

A.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B.收入差距过大影响消费水平C.消费取决于未来收入预期D.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14.近年来,“绿色食品”在各地悄然兴起,在北京、上海、长春等很多大城市倡导绿色消费、抵制食物浪费的“绿色饭店”大量出现。倡导绿色消费的主旨是()

A.消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B.大幅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C.优化和改善我国居民消费结构D.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2010世界杯期间,德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水族馆——奥伯豪森,通过操纵一条叫保罗的章鱼,预测了所有德国队参加的比赛结果。此次推广活动使该水族馆一举成名,欲前往参观的游客暴增,奥伯豪森水族馆一时成为本届世界杯的大赢家。回答15—16题。

15.奥伯豪森成功的对生产经营者的启示是()

A.抓住市场机遇制定经营战略 C.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B.降低经营成本拓展市场范围 C.提高产品质量形成品牌效应

16.章鱼保罗毛绒公仔、章鱼哥纸巾抽、世界杯章鱼哥T恤„„随着章鱼保罗猜中南非世界杯比赛胜负而风靡全球,不少商家抓住章鱼这个卖点,推出了玩具、服装、抱枕、纸巾抽等商品,这体现了()

A.消费决定生产对象B.消费制约生产水平C.消费决定生产方式D.消费引导生产发展 17.2010 年9 月4 日,中国企业500 强名单在合肥公布。500 强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共有329 家,占总数的65.8 %,实现营业收入23.4万亿人民币,占全部营业收入总额的84.69%。这表明()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B.国有经济在各个经济领域都占支配地位 C.国有经济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D.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小张、小王和小李共同开办一家公司,从事科技开发。小张以土地使用权折价20万元、小王资本投资20万元、小李以自己的专利技术折价20万元,三人各占公司三分之一股份。回答18—19题。

18.根据上述材料判断,该公司属于()A.股份有限公司B.混合所有制企业C.有限责任公司D.集体所有制企业

19.该公司年终获得纯利润20万元,在提取公司的发展基金后,小张、小王、小李三人按股分红各获得3万元。按股分红属于()

A.按劳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

20.财政部2010年11月24日发布公告,决定发行今年第三十八期记账式附息国债。某人从银行购买了3万元的国债,与股票相比,债券()

A.从性质上看,它是所有权证书B.从风险上看,它的安全性更小C.从偿还上看,它可以还本付息D.从发行上看,它的主体是银行

21.5年前,张某在股市低迷时候购买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一直持有到今年8月才卖出,获得8万元的收益。这一收益的来源是()

①上市公司的利润②商业银行的利息

③证券公司的利润④股票买卖的差价 A.①②B. ②③C.①④D.①③ 22.漫画《享“乐”有条件》中经营者的行为是一种()A.骗税行为B.欠税行为C.抗税行为D.偷税行为

2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中对东盟的平均关税由原来的9.8%下降到0.1%,逐步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这一事实()

A.推动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B.促进了区域内经济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C.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的局面 D.导致了区域内各个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

24.漫画《补》说明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社会建设必须()A.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B.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C.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D.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根据题目设问的具体要求作答,共52分)25.辨析题(8分)

2010年底,我国密集调整税负的动作引发关注:给股市去泡沫,调高印花税;给房地产降温,酝酿房产税、物业税;为了保护环境,出台车船税;加强控烟力度,提高烟草税„„五花八门的税种刺激着人们的敏感神经。为此,甲乙两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甲:“国家征税会加重企业和城乡居民的负担,不利于改善民生”。乙:“国家征税是实现其职能的物质保证,多征才利于改善民生”。请用《经济生活》财政与税收的有关知识,辨析甲乙的观点。

26.简答题(两个小题,共20分)

(1)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财税收入的重要支柱和创造社会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为民间资本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投资环境;

支持民营

企业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简要说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义。

(2)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分配秩序不规范。为此,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收入分配的知识,简要说明我国现阶段应如何实现公平分配。

27.分析说明题(16分)

材料一物价上涨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以下是某媒体登载的几个关于猪肉价格问题的新闻标题:

标题一: 生猪货源不足,活猪价格上扬。

标题二:饲料价格大幅上涨,猪肉价格“水涨船高”。标题三:猪肉价格上涨激发农民养猪热情。

(1)请用《经济生活》的有关价格的知识,说明新闻标题中蕴含的经济观点。(6分)

材料二2010年,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食用油涨、食糖涨、大米涨、水果涨、姜葱蒜翻倍涨„„普通居民生活压力备增。为此,国务院2010年11月20日下发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要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稳定农产品种植面积,保证农副产品供应;主要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时,依法采取临时干预措施;要加强对农产品收购、流通等环节市场交易和价格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领导,保障群众生活。

(2)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有利于平抑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10分)

28.综合探究题(10分)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成都市某校高一(3)班同学以“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对策”为主题开展专题交流讨论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数据分析同学们从网上收集到以下一些信息:

表1:近七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单位:万人)

注: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大约在900万个左右,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万。截至7月1日,201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72.2%。

表2:某市2010人才供需对比

表3:对3000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情况

(1)分析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回答:表

1、表2和表3分别反映了我国就业状况的哪些特点?(4分)

参与讨论同学们就如何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展开了讨论。

材料: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结合上述材料与表格,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从政府和劳动者角度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出三条合理的建议。(6分)

篇2:焦作市高一上期期末考试题(2010)--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

班次:姓名:

一、基础知识(1-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彳亍 chìchù颓圮薄fěi长歌当哭dàng ...pǐ菲..

B、尸骸红fēi租赁博采jī .hái绯..lìn旁稽.

C、创伤chuàng 蕈菌xùn蜷缩juǎn夜缒而出zhuì ....

D、桂棹目chēn愀然qiǎo一椽破屋chuán.zhào瞋...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苍茫长蒿磐石沧海一栗

B、扭怩喝彩蜕变不圣杯勺

C、干禄肄业戮力绿树成荫

D、喋血揩油立扑正襟威坐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B、由于以往的监督不公开或者公开不充分,在遇到苦难时,人大常委会对于一些问题和领域的监督可能浅尝辄止,现在这种全面公开,迫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

必须向纵深推进。

C、经过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D、惟有如此,刘邦才能用萧何约法三章,秋毫无犯,才能顺乎潮流,得乎民心,....

而项羽治军不严,失去民心,四面楚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中国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顺利升空,为今后的载人航天后续工程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

B、专家们普遍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住房问题全部推向市场,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保障他们的居住要求,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C、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D、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和谐”的概念不简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人民的生活也会更加安宁。

①也就是“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个人合一”三个层次,缺一不可②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③如果全世界都能够接受这个概念,我们这个地球村就会安静很多④它既包含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也包含了个人自身的和谐⑤时至今日,我们又提出“和谐”⑥这是我们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一个伟大礼物

A、④②⑤⑥③①B、③④⑤⑥①②

D、⑥⑤③①④②D、④①②⑤⑥③

二、文言文阅读(6—9小题,每题2分,共8分,第10小题翻译7分,共15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 .

B、瞋目视项王瞋目:睁开眼睛 .

C、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 .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

7、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④ 不者,若属且为所虏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头发上指”中的“上”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常以身翼蔽沛公B、此亡秦之续耳 ..

C、拔剑撞而破之D、沛公今事有急..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樊哙有勇有谋的一组是()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②“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⑤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③④B.①④⑤

C.②③⑥D.②⑤⑥

10、翻译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3)大王来何操?(2分)

三、诗词鉴赏(6分)

11、阅读下面诗词,完成后面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是一首__________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_________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景与情的关系是___________.。

四、默写(8分)

12、(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子无良媒。《卫风 氓》

(2)月明星稀,_____。绕树三匝,_______。《短歌行》

(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兰亭集序》

五、现代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

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

就是灵魂的意义。

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束炊烟。

13.文章第二段描绘了乡村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了乡村什么特色?(4分)

14.文章第三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4分)

15、文中两次出现了“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用?(3分)

16.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4分)

六、语言表达与应用

17.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概括“被”字语的内涵,并再举出几个被字词语。(3分)

 被就业:在统计就业率的背景下,××高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

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

 被全勤:××公司员工虽然都有年休假,可不少人想休假公司却不让,于是

在年终表彰时,他们“出全勤”了。

 被捐款:××单位在一项捐款活动中,要求职工“人人参与”且“不得少于

××元”。

 据新华网2月6日报道,“汉语盘点2009”网络征集字词,“被”字名列

榜首。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香港大学2009年颁发的名誉院士的名单中,出现了一位没有接受过教育、来自基层的食堂服务员。这位82岁的婆婆袁苏妹,曾在港大食堂服务44年,担任服务员及厨师。她对住宿生的照顾无微不至,除起居饮食外,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请你为她写一段颁奖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30—50之间,内容切合实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40分)

19、有人说,春花秋月最美,也有人说最美不过夕阳红;

有人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最美,也有人说唯有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最美; 那么,在你心中最美的标准时什么?

篇3: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liào)铐

(fèn)

(zhuó)有成效

纵横(bǎi)阖

B.(jǐ)予

(jiān)

言简意(gāi)

余勇可(gǔ)

C.(dòng)吓

(cì)候

命途多(chuǎn)

诗味(jùn)永

D.(qí)角

(hōng)笑

方兴未(ài)

时乖命(jiǎn)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他(马克思)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_____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2)他们承诺给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_____。

(3)即便是遭了笞刑,卡西莫多也没有认识到副主教克洛德表面上_____,内心却自私阴险。

A.而且权力文质彬彬

B.而且权利道貌岸然

C.但权利道貌岸然

D.但权力文质彬彬

3. 下列对课文内容和文学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后世称为“亚圣”,主张君王应施仁政。《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多才多艺,能诗词。她以自己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为依据创作,自成一家,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因词作风格相似,与辛弃疾并称“二安”。

C.唐初,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 “初唐四杰”。《滕王阁序》是他记述盛会的序文,是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

D.《秋声赋》是欧阳修的名篇,也是宋代文赋的典范。该篇虽然承袭了写秋天肃杀萧条的传统,但却烘托出人事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这一主题,立意新颖。

4. 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请你根据以下内容引出甲乙两方辩题。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具有可辩性,不超过10字。(6分)

两个失败者沮丧地躺在屋子里,同时看到下面的情景:

一个蜘蛛要在天棚的拐角处结网,它向另外一面墙荡过去,在即将接近那面墙壁的那一瞬间,它掉了下来——这是它第七次失败了。

蜘蛛的举动触动了他们。

甲说:可敬的蜘蛛,你怎么那么自信执著!我是人,难道不如一只蜘蛛吗?我要振作起来!

乙说:可怜的蜘蛛,你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爬行的方向,就可以成功。我是人,不是蜘蛛,我要重新选择方向!

(1)甲方辩论题目: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2)乙方辩论题目: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5. “她一言不发地走进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在送水一幕中,爱斯梅拉达并没有说话,请你以爱斯梅拉达的身份对卡西莫多说一句话,字数在10~20之间。(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巴尔扎克葬词(节选)

雨 果

各位先生: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传于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 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著,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中。

站在这里的诸位先生,你们心里不羡慕他吗?

6. 作者说“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天才”一词在演讲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揣摩下面的不同译文,任选一句,说说哪种译法更好及理由。(3分)

(1)A. 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

B. 人民哀悼的,是死了有人才的人;国家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

句好,理由:

(2)A.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

B. 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到目的地,抓住了现代社会肉搏。

句好,理由:

9. 仿照文中画线语句的结构形式,另写一句话。(3分)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雷雨》的多种阐释(节选)

钱理群

曹禺正是在提醒读者、观众要注意他的《雷雨》的诗性特征:他的主体生命的投入,情感、情绪以及对宇宙间、人的命运中一些不可理解的东西,人的生存困境的形而上的思考与探寻……于是,人们穿透过戏剧的情节,人物的性格,注意到了曹禺的意象与观念。

首先是“郁热”。这是戏剧发生的自然背景——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气氛,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雷雨》是一出“夏天的戏剧”。同时,这也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并且显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命感受与体验。

于是,人们发现,《雷雨》里,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情热”——欲望与追求之中。周冲充满着“向着天边飞”的生命冲动,这是一个永远不能实现的追求绝对理想的精神幻梦。繁漪、周萍、四凤则充分表现了人的非理性的情欲的渴求,尤其是作者倾心刻画的繁漪,她更有一点原始的野性,更充分地发展了人的魔性。鲁大海也同样满蓄着反抗的、破坏的、野性的力。_____________但所有人物的所有这一切“情热”(欲望与追求),人在剧中又被一种人所不能把握的强大的力量压抑着,几乎每一个人出场时都嚷着“闷”,繁漪更是高喊“我简直有点喘不过气来”。这象征着生命的“热”力的“郁”结。超常态的欲望与对欲望的超常态的压抑,二者的撞击,就造成了人的巨大的精神痛苦。由此而引发出的,是极端的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的“雷雨式”的性格,近乎疯狂的,白热,短暂的“雷雨式”的感情力量。这是一种自我毁灭。

于是又有了“挣扎”与“残酷”的发现。

在整个第三幕里,四凤始终处于中心位置。这是颇耐寻味的:所有的人都死死地抓住她,借以解救——周冲把四凤看做“引路人”,想仰仗她的帮助,一起走到理想地,因而也是现实中永远得不到的“我们的真世界”里去;鲁妈恳求四凤不要重走自己当年走过的路,以使自己永远地摆脱发生在昨天,今天又重唤起的噩梦;而周萍,他是把四凤作为能够“把他从冲突的苦海中救出来”的“心内的太阳”的,他要借助于流动在四凤身上的青春的热血,灌注于自己的生命的空壳内,使之有力量打开“狭的笼”,离开“这个能引起人的无边噩梦似的老房子”。在这里,无论是周冲,还是鲁妈,周萍,都表现出一种要从现存的不可忍受的生存方式中“挣扎”出来的强烈欲念,然而不但他们自身没有自我挣扎、自我解救的力量,而且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也没有发现任何足以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的外在力量。于是,他们就只有心造出一个充满美和力的幻影,这就是四凤。而这一切绝望的挣扎又反过来给现实的四凤——一个没有文化,多少有些虚荣心的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加以她不可能承受的超负荷的精神压力。前述所有的人的挣扎的努力,在四凤的感觉中都成了一种威逼:周冲逼她一起飞,鲁妈逼她对天发誓,周萍逼她幽会,这都隐含着一种残忍,而且令人恐惧——舞台上那一声声的雷响,正加深着这种恐惧感。这不仅在生理上会造成可怕的后果,而且精神上的压力也已超过了这些善良的男女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于是,他们终于走到了最后——最有理由活着,对于死亡最没有思想准备的四凤与周冲死了,而经历了这一切,最不愿意活着的侍萍与繁漪却偏偏活了下来——这结局是残忍并且令人恐惧的。这样,我们终于把握住了在曲折的情节背后蕴含着的曹禺式的观念:“挣扎”与“残酷”。这在《雷雨•序》里,已有过明确的表述。

这“挣扎”与“残酷”,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悲凉”与“恐惧”,都是曹禺对生命,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审美形态的独特发现。

10. 第一段“曹禺的意象与观念”是指哪些内容?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答: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阐发“郁热”的?(4分)

答: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结合教材,仿照第三段中对“情热”的几个例释,在横线处填上鲁侍萍或周朴园的“情热”表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作者为什么说“这是颇耐寻味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4. 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季氏将有于颛臾

百忧感其心,万劳其形

B.无乃尔是

是寡人之

C.陈力就,不能者止

不欲与廉颇争

D.则将焉用彼

萍水逢,尽是他乡之客

15. 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① 危不持,颠而不扶

② 襟三江带五湖

B.之:① 吾恐季孙

② 乃其一气余烈

C.于:① 而谋动干戈邦内

② 则无望民之多邻国也

D.以:① 何伐为

② 因为长句,歌赠之

16. 孔子不赞成“伐颛臾”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概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仿照示例,从下面的文句任选两条加以评点。(4分)

示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评点:季氏借发兵讨伐颛臾以削弱鲁君实力的“醉翁之意”,一语道破;同时也有力地批驳了冉有的观点。

(1)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任意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选择一个造句。(4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翻译下面的文句。(6分)

(1)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5处)。(5分)

秋 声 无 形 也 却 写 得 形 色 宛 然 读 之 使 人 悄 然 而 悲 肃 然 而 恐 真 可 谓 绘 风 乎 矣(钟惺《山晓阁选宋大家欧阳修庐陵全集》卷一引)

五、(16分)

2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第二联“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请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如何描绘了景物的特点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曾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名句填空。(8分,任选8题)

(1)蜀道之难,_____________。

(2)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4)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5)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

(6)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

(8)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

(9)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六、(60分)

23. 作文。

1830年,法国作家雨果同出版商签订合同,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于是雨果把外出的所有衣服锁进柜子里,把钥匙扔进湖里,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一心写作。文学著作《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写成的。是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当我们难以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前行时,不妨也采取一些斩断退路之举,逼自己全力以赴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请以“不留退路,才有出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 A[B.离间(jiàn)C.隽(juàn)永 D.犄 ( jī )角]

2. C(“但”表转折;“而且”表并列、递进。“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道貌岸然”形容形态庄严,现多讥讽意;“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朴实或文雅有礼貌)

3.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词多婉约;辛弃疾,字幼安,词多豪放,为两派代表人物。并称“二安”,是因号与字,而非风格)

4.(6分)(1)面对挫折要坚持不懈;(2)面对挫折要重新选择。

5.(3分)提示: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以及场合。

6.(4分)① 高度赞誉巴尔扎克,把他看成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大的精神统治者。 ② 照应本段开头一句话。

7.(4分)① “天才”一词包含了“思想家”、“作家”和“诗人”的意义,是对巴尔扎克最好的评价。 ② 更能表现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推崇和景仰。

8.(3分,选出好得1分,理由2分)(1)A句,理由:反复强调巴尔扎克是受国家、人民尊重的天才,更能表现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推崇和景仰。(2)A句,理由:“奔向”强调过程,而“奔到”强调结果;B是病句。

9.(句式1分,内容符合要求1分,语句通顺1分)示例:(1)他的一生是贫穷的,然而也是富足的,他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还多。(2)他的一生是孤独的,然而也是幸福的,他的朋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10.(6分)① “郁热”(或:欲望与追求); ② “挣扎”与“残酷”; ③ “悲凉”与“恐惧”。

11.(4分)① 自然背景:剧本中一再出现的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气氛; ② 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并且显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生命感受与体验。

12.(2分)(即使是侍萍,周朴园)对充满痛苦的初恋的极其复杂的感情反应,正表明了对曾经有过的情爱的难以摆脱。(周、鲁两人任选其一即可,答案必须包含矛盾、复杂的感情反应以及难以摆脱之煎熬两方面1分,另语句衔接通顺1分)

13.(4分)① 他们都表现出要从现存的不可忍受的生存方式中“挣扎”出来的强烈欲念,但自身却没有自我挣扎、解救的力量,也没有发现任何外在力量。 ② 四凤是他们心造的充满美和力的幻影,而这绝望的挣扎又反过来给现实的四凤加以她不可能承受的超负荷的精神压力,这是一种“残酷”。(答案必须包括“挣扎”和“残酷”两方面,意对即可)

14. C(职位、位次。A.古代战争、祭祀为军国大事;事物。 B.指责,责备;过错。D.辅助的人;指代对方)

15. B(助词,的。A.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C.介词,表处所,在;介词,表比较,比。D.介词,“因为,凭”皆可解;连词,表目的,来)

16. ① 先王封国,不可伐; ② 邦域之中,不必伐; ③ 社稷之臣,不当伐。

17.(4分)(1)针对孔子的批评,冉有自我辩解,将责任推给季氏。(2)孔子抓住了要害,用比喻指出是管理者、辅佐者的过失,使冉有、季路难辞其咎。(3)一针见血,指出冉有的说法纯粹是侵略者的强盗逻辑:明明是自己要去侵略、消灭人家,却找借口说是因为人家对自己构成威胁。

18.(4分)“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造句略。

19.(6分,每条2分)(1)所以远方的人不归服,就修整文德教化来使他们臣服。(2)认真地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 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3)关山路远,行步艰难,有谁来可怜走投无路之人?

20. 秋声/无形也/却写得形色宛然/读之使人悄然而悲/肃然而恐/真可谓绘风乎矣

21.(1)(2分)“入”字平中见奇,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壮浪形骸的气势,与江流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寥廓高远的境界;又展现诗人高亢激越,乐观开朗的情怀。(2)(2分)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3)以下两说均可。① 古人说法不正确。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送别诗,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侧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紧扣“送别”的诗题,与开头两句写诗人离蜀远游的诗意遥相呼应。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构思巧妙,言有尽而情无穷。 ② 古人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及“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这首诗并不是什么赠别朋友,而是诗人自己在远离故土之际向家乡告别。(4分,意对即可)

22.(8分,任选8题)(1)难于上青天(2)不尽长江滚滚来(3)同是天涯沦落人(4)此情可待成追忆(5)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6)杨柳岸晓风残月(7)怎一个愁字了得(8)秋水共长天一色(9)望尽天涯路

篇4:焦作市高一上期期末考试题(2010)--语文

高中一年级英语参考答案

听力部分:1-5 BBACC6-10 BACAC11-15 BACAC16-20 BACAB 单项填空:21-25 BACBA26-30 CBDAD31-35 BBADB

完形填空:36-40 ACDAB41-45 BCACB46-50 BADBD51-55CAAAC阅读理解:56-60 BCCBA61-65 CDADA66-70 CBCAD71-75 DBEGC 单词拼写:76.harm77.honest78.calm79.appreciate80.signal

81.replace82.prefer83.reward84.designed85.actually

短文改错:

Dear Mr.Li,I’m glad to tell you I have great progress in my English study since I came into senior high school.foundthanIso

every morning, read English words, listened ∧ English tapes and did a lot of exercises.I alsoto

classmateslearning

Now, I’m improving my English, and I’interested

great

Wish you all the best.Yours,Li Hua

书面表达:

One possible version:

篇5:―上期期末评估试题一年级语文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写出下面音节的.韵母:(5分)

lán(    )  jué (    )  qiú (    )  xiǎo (    ) nǚ (    )

二、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8分)

三、读拼音写笔画和汉字。14分(前四个每空1分,后五个每空2 分)

hén piě    shù 括u    piě diǎn    shù zhé zhé 括u

(     )  (     )  (      )    (       )

zì yóu     nón mín     mǔ qīn     yuè yá     jiě mèi

(     )  (      )  (      )  (     )  (     )

四、填空(15分)

⒈“九”共(    )笔,第二笔是(     );“比”共(    )画,第四笔是(    )。

⒉病人急救,快打电话(      );遇到强盗,快打电话(         );失火报警,快打电话(         )。

⒊(       )月(      )日是元旦,(       )月(      )日是劳动节, (       )月(      )日是儿童节,(        )月(      )日是国庆节。

五、比一比,再组词:(10分)

六、写出意思相反的词:(8分)

关―(      )   东―(     )  去―(    )   多―(     )

黑―(      )   右―(     )  上―(    )   低―(     )

七、把下面的词组成句子。(8分)

⒈在、鸟儿、飞、天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我、上学、一起、他、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照例子,说一说,写一写:(10分)

例:又唱又跳

又____又_____    又____又_____   又______又_____

例: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一边_________  一边__________________

一边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

九、照样子,写句子。(8分)

⒈杨华是汉族人。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⒉小明吃了一个苹果,又吃 了一个梨。

____________又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写一段话。(下雪时,把你看到什么,想什么写出来。)(14分)

下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6:焦作市高一上期期末考试题(2010)--语文

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本试卷共五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占 30分,第二部分古诗词赏析占5分,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占17分。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18分,第五部分写作50分。共计24道题。整个试题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较全面系统地考查学生语文知识。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并进行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积累与运用。学生整体得分还可以,识记的知识还是比较扎实的。这得益于平时的不断默写检查,看来还是蛮有成效的。但基础知识部分得满分的不多,成语题正确率不高;还有古诗文的默写有错字白字情况,如: “老骥伏枥”:的“枥”字有写错的,“窈窕”有写错,因而失分较多。

第8题阅读材料题:

(1)优点:部分学生对所给材料能准确的概括

缺点:很多学生对所给材料有一定的概括,但是概括不是很全面,很多学生答的是“国内一所大学聘某明星作教授”,而没有概括出对“网友对这件事情的热议”。

(2)优点:很多学生就国内这所大学的做法,都有自己的看法。

缺点:对问题的看法理由不够充分,只是蜻蜓点水式的说了一下理由,规定一下字数能否好一些。

第二部分古诗赏析题。

第9题:这个题学生普遍答得好,特别是这个题的前三个空,当然这个题也有部分学生得满分。

第10题:这个题普遍答得不好,得满分的寥寥可数,学生答题的角度很多,看来这个题型还得加强训练。

第11题:部分学生得满分,这是一个识记的题。作者都答上了,“选自和字”有错误。

第三部分文言文对比阅读

第12题加点字的理解百分之七十答得很好,百分之三十的同学“子”字解释不好,13题根据课文填空答得较好,只有小部分的学生2,3小题失误。14题,课外翻译中的“舅”字,大部分答错了。15题,结构的作用几乎没有答对的,主要是学生不知如何答。16题,两个戚两个悲的原因,戚答得好,但第二个悲答得不好,不能深入理解文意。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

17题、学生对于说明方法掌握不好,辨认不清;此外还有书写错误现象,如:“列数字”的“列”学生误写为“例”,说明方法作用学生答不到采分点。18题,内容未读透彻明白,导致从文中提取内容出现偏差。19题,由于答案过长,学生往往提取信息量不全面,失分较多。

课外议论文部分,20题学生的问题主要是论题、论点分不清。很多学生将“引出论题”答成“引出论点”。有些议论文标题是论点,有些则是论题。实际上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而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21题选词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词语的理解不够准确。22题主要考察议论文的逻辑顺序,学生这题打得很好。

23题议论文论证方法与说明文中说明方法混淆不清。

第五部分,写作部分,此次作文采用二选一形式,一篇命题作文,一篇结合材料形式。

优点:优生作文新颖,而且情景设定的好。中心积极向上,语句优美流畅。缺点:中等学生作文中心明确,但选材不典型。

有个别材料分析不够透彻,观点提炼不准确,半记叙半议论,体裁不分明。有的学生摘抄材料内容过多,就事论事,拓展延伸不够。论述部分少,道理阐述不深刻。还有个别的学生变成续写材料了。个别学生卷面不整洁,其他学生没有思路,拼凑材料,字迹不工整。

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

(2)教师对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3)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对今后语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在注重双基的同时,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高,成绩才能迅速提高。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4、强化作文教学。整改措施

1、潜心钻研《课标》与《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重视从《课标》理论探究到操作策略的转变。

2、抓实抓好双基,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彰显语文的工具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书写,保持卷面整洁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走进文本阅读的习惯等。

4、夯实文言基础,以课本文言文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正确理解文言句子意思的能力。

篇7: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伛偻/佝偻 亵渎/买椟还珠 逡巡/怙恶不悛

B. 拗口/执拗 曝光/一曝十寒 叱咤/姹紫嫣红

C. 稽查/稽首 沮丧/含英咀华 痉挛/不胫而走

D. 倾轧/轧钢 呼吁/长吁短叹 田畴/觥筹交错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昨天皇马与巴塞罗那欧冠之战所引发的纷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今晨双方都向欧足联提出投诉,欧足联也宣布要调查皇马主帅穆里尼奥的赛后言论,并将于5月6日召开听证会。

B. 高烧不退的通胀预期下,央行今年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加息一次,央行严控通货膨胀的决心可见一斑。

C. 近日,关于退烧药尼美舒利可能会导致肝损害的报道不绝如缕,国家药监局表示,从目前的不良反应监测来看,未出现异常情况,该药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论证。

D. 美国联邦调查局已对通缉要犯名单上的本·拉登加上“死亡”注记,不过官方对为捉拿本·拉登而悬赏的2500万美元赏金要如何处理一事却讳莫如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从用瘦肉精喂猪、用硫磺熏制漂白食品到在奶制品中加入“皮革水解蛋白粉”,食品安全问题令人防不胜防,而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态势,已是当务之急。

B. 近日,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在推进水价改革过程中严格履行水价调整程序,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尤其要做好低收人家庭的保障工作。

C.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上两座并立的高峰。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是大家知道的。

D. 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将强化政府的责任和加大投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逐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的负担。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外表美只是一种花哨的东西,唯有内心美,才是真正的美,才是我们要提倡的美,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美。《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的克洛德外表非常漂亮,表面上也是一个“好人”,却是蛇蝎心肠,内心非常丑陋,居然采用卑鄙下劣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一点罪恶感都没有。而伽西莫多

这两个人,外表和心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美与丑。

(1)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节选自法国作家

的著名小说《》。(2分)

(2) 请在文中划线部分填上合适的文字,注意内容与上下文相接,语言风格要一致。(4分)

二、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为司空。于时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积年能为变幻。乃变作一书生,欲诣张公。过问墓前华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华表曰:“子之妙解,无为不可。但张公智度,恐难笼络,出必遇辱,殆不得返。非但丧子千岁之质亦当深误老表。”狐不从,乃持刺谒华。

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于是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比复商略三史,探赜百家,谈老、庄之奥区,披风、雅之绝旨,华无不应声屈滞。乃叹曰:“天下岂有此年少!若非鬼魅,则是狐狸。”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此生乃曰:“明公当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言卒,便求退。华已使人防门,不得出。既而又谓华曰:“公门置甲兵栏骑,当是致疑于仆也。将恐天下之人,卷舌而不言;智谋之士,望门而不进。深为明公惜之。”华不应,而使人防御甚严。

时丰城令雷焕,字孔章,博物士也,来访华,华以书生白之。孔章曰:“若疑之,何不呼猎犬试之?”乃命犬以试,竟无惮色。狐曰:“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以犬试我,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华闻益怒曰:“此必真妖也。闻魃魅忌狗,所别者数百年物耳;千年老精,不能复别。惟得千年枯木照之,则形立见。”孔章曰:“千年神木,何由可得?”华曰:“世传燕昭王墓前华表木,已经千年。”乃遣人伐华表。

青衣曰:“老狐不智,不听我言,今日祸已及我,其可逃乎?”乃发声而泣,倏然不见。使乃伐其木,血流,便将木归。燃之以照书生,乃一斑狐。华曰:“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乃烹之。

(节选自干宝《搜神记·卷十八》)

5.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狐不从,乃持刺谒华。 刺:名片

B. 华无不应声屈滞屈滞:迟钝

C. 谈老、庄之奥区,披风、雅之绝旨 披:打开

D. 乃扫榻延留,留人防护 延:邀请

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 华不应,而使人防御甚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 遮莫千试万虑,其能为患乎/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 乃遣人伐华表/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7. 下列选项中,分别表明狐妖才识渊博,心高气傲的一组是(3分)()

A. 子之妙解,无为不可/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

B. 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天下岂有此年少

C. 于是论及文章,辨校声实,华未尝闻/我天生才智,反以为妖

D. 披风、雅之绝旨/老狐不智,不听我言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斑狐因为年深日久而能幻化为人形,不听华表木的劝告坚持要去拜谒张华,结果被张华用燃烧千年枯木的方式识破真身,落得被煮的可悲下场。

B. 斑狐幻化的书生年纪轻轻,风流倜傥,举止从容,顾盼生姿,在张华面前纵谈阔论,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引来张华的嫉妒,便怀疑他不是人是妖。

C. 华表木预言,张华才智气度非凡,难以控制,前去拜谒定会遭受屈辱,还有可能有去无回,跟后面斑狐不但惹火烧身,还殃及华表木形成照应,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严谨。

D. 千年妖狐太过锋芒毕露,不懂得隐藏,行事随心所欲的个性导致了他悲剧性的结局。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 华见其总角风流,洁白如玉,举动容止,顾盼生姿,雅重之。(3分)

答: ②明公当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奈何憎人学问?墨子兼爱,其若是耶?(3分)

答: ③燃之以照书生,乃一斑狐。华曰:“此二物不值我,千年不可复得。”乃烹之。(4分)

答: 三、 古诗词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关键,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 这首词首尾写现实情,中间写昔日景,两片之间有多处照应,请举出三处。(3分)

答: (3) 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李白《蜀道难》)

(2)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3) 时维九月, 。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登滕王阁序》)

(4)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

(李清照《声声慢》)

(5)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五、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飕飕。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纷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皓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球,国色天香。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原文有删节)

12. “牡丹的拒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13. 结合全文,由物及人,简要概括作者要赞美人间的什么品格?(6分)

答: 14. 作者在写“牡丹的拒绝”之前为何要盛赞牡丹的美?(6分)

答: 15.对划线句子“况且洛阳牡丹……而名声大噪”,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古代文人被贬的实例来谈。(7分)

答: 六、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向文化奴隶致敬(节选)

吴静男

印证米开朗基罗“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的事件之一,就是他在西斯廷教堂800平方米天花板上,经过四年完成了《创世纪》的巨型天顶画。在一千多个日子里,站在脚手架上的米开朗琪罗始终保持一个姿势,仰起头颅,举笔上指,以致《创世纪》完成后,有关部位的关节僵硬变形,再也恢复不过来。他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强迫和奴役。

王安忆有一个发现:中国文人的感情本身就是小体积的,我们的感情总是那种一触即发状态的,是即兴的,像我们感情那样细碎,有一些小结构的体裁,就足够对付了。比如,中国古代诗词,讲的是“深哀浅貌,语短情长”,即所谓“空灵”,这种意境具有高级的心智和机巧,使我们认同了这种审美理想,专注于此。然而,这种趣味使那些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痛苦,还有崇高壮美的欢乐,全都温和化,委婉化,并且享受化了。如果米开朗基罗也有中国文人“空灵”的趣味,他的《创世纪》就不必画得那么扎实,减下来的笔触也许让他四个月就能完成创作。他的感觉一定更温和。

逃离或者说背叛,有时又有另一种表达:改变或者说革新,是我们消费时间的一种方式;专注或者说坚持,是我们消费时间的另一种方式。但巨大的制作却要求从始至终对所创作的对象保持“慎终如初”的状态。这是一种很不温和的人生,其中的痛苦和沮丧,很容易让人想起强迫状态下的奴隶。如果不是受到某种强迫,谁都不愿接触这样的人生战斗,也没有信心和技术赢得这样的战争。

所以,像运河、长城、金字塔那样的鸿篇巨制,让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大批奴隶的作品,因为它们也意味着巨大的身体及心灵的冲突,丝毫没有中国文人式的婉约与温和。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壮怀激烈”,也只是强迫下的结果而非自由意志的表达。我们这样晦暗地去揣测那些伟大工程的制作者,实际上是我们的经历与之截然相反,这样就可以文饰我们的婉约与温和式的享受,它是多么光明正大!

然而,那些堪称奇迹的鸿篇巨制是多么地震撼人心,那是一篇篇恒定的专注对转瞬的背叛的胜利宣言,是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境界。让我们仰视它们吧。没有这样的毅力便不可能创世纪!支持米开朗基罗在脚手架上数年如一日去创世纪的,不是一种相同的激情么?在“耐心”逐渐放逐于当代文化词典的今天,还能够像米氏那样消费时间,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让从众的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

(摘自《文汇报》)

16.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按照王安忆的观点,中国文人的感情体积过小,过于即兴,过于细碎,不足以支付对鸿篇巨制的创作所要的感情。

B. 作者认为,人们把运河、长城、金字塔看作是大批奴隶的作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光明正大文饰我们的婉约与温和式的创作态度。

C. 作者在文末点题,对缺乏“耐心”的当代文化创作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对“文化奴隶”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引人深思。

D. 本文开篇提出“强迫和奴役”的话题,接着对比论述其难能可贵,在阐析其“震撼人心”过程中表达出对文化奴隶的敬意。

17. 谈谈你对“没有这样的毅力便不可能创世纪!”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18.作者向“文化奴隶”致敬的原因有哪些。(5分)

答: 七、 作文题(70分)

19. 请以“复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演讲稿。(70分)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人:赵小和)

参考答案

1. B(B项,ào/niù bào/pù zhà/chà;A项,lǚ/lóudú qūn/quān;C项,jī/qǐ jǔ jìnɡ;D项,yà/zhá yù/xū chóu)

2. C(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A项,愈演愈烈:指事情、情况等越来越恶化。B项,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D项,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3. B (A项,“防止”与“态势”搭配不当。C项,结构混乱,后一分句杂糅。去掉“是大家知道的”,或者在“为主”后加冒号和“这”。D项,成分残缺,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后面加“服务”)

4. (1) 雨果 巴黎圣母院(2分)(2)示例:虽然是独眼龙、驼背、还跛脚的丑人,但是他内心却非常美丽善良,他用自己的所有甚至是自己的生命爱着爱斯梅拉达,并愿意为她做一切事情。(4分,句式不要求一致)

5. C (“披”在此处解为“揭示”)

6. B(A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凭借;后一个“以”是连词,因为。 B项的“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却。 C项,前一个“其”是语气词,表反问,难道;后一个“其”是语气词,表揣测,大概。D项,前一个“乃”是连词,于是、就;后一个“乃”是副词,才)

7. C(A项,后一句是张华的感叹;B项,是张华对他杰出才华的赞赏;D项,是华表木的无奈)

8. B(张华并无对斑狐幻化书生的嫉妒)

9. ① 张华看见他年纪轻轻,风流倜傥,肌肤洁白如玉,举动从容不迫,转眼回望风姿横生,所以十分敬重他。(“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此处指他年纪轻,1分。“容止”:动静举止,威仪,1分;“雅”:副词,很,1分)

② 您应该尊重贤能的人才,宽容普通的百姓,嘉奖聪明能干的而同情没有能力的。怎么能忌恨别人有学问呢?墨子普遍地爱天下的人,他像你这样吗?(“贤”、“善”词类活用,1分;“不能”:古今异义,1分; “矜”:嘉奖,1分)

③ 把华表木点燃了来照书生,竟是一只花狐狸。张华说:“这两样东西如果不碰上我,过一千年也不可能被发现。”于是他就把狐狸煮了。(“以”:表目的连词,“来”,1分;“乃”表判断,译为“是”,1分;“值”:遇到,逢着,2分)

10. (1) 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2分)另一方面,领起下文,引出对西湖美景的描写。(1分)(2)别来与长忆;钓鱼竿与钓鱼舟;水云寒与正清秋。(1个要点1分)(3)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2分)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2分)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2分)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2分)

11. (1)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 序属三秋 烟光凝而暮山紫 (4) 如今有谁堪摘 (5)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12. 洛阳的牡丹在天寒情况下未按时绽放。

13. ①不畏强权 ②矢志不移 ③壮烈高贵(意思接近即可)

14. ①使文章波澜起伏,摇曳生姿; ②引出下文,由牡丹的美引出游人去洛阳观赏牡丹; ③在与下文写“牡丹的拒绝”的对比中形成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牡丹的坚守与高贵。

15. ①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要埋怨,而要立足当今,创造条件,战胜困难与挫折,去开辟美好的未来。②唐朝文学家柳宗元被贬至偏远的永州,却写下了“永州八记”及其它散文,这些作品成了文坛上的不朽之作。

16. A

解析:A项中王的观点只是条件之一,另外一个条件是国人专注“空灵”意境。属于片面判断。

17. 米氏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便没有《创世纪》的问世。(2分)我们如果不能恒定地专注创作并忍受其中的痛苦和沮丧,就出不了鸿篇巨制,也不可能创出自己的世纪。(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作为文章多次出现的关键词语,我们在解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多义性。要多角度理解“毅力”和“创世纪”。毅力包含“恒定地专注创作并忍受其中的痛苦和沮丧”,“创世纪”既是特指米氏作品,也是泛指。作答时易忽略泛指。

18. 要点一,文化奴隶的工作态度是专注和“慎终如初”,让人尊敬。要点二, 缺乏“耐心”的当代文化创作中,被艺术强迫浪费时间已经是一奇迹,让人仰视。(要点各2分,结合文章阐述1分)

解析:要求答出文化奴隶致敬的根据,我们只要将阅读材料的整体切分为几个论证方面,选出文化奴隶的积极因素,然后整理要点得出答案。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公元290年~306年)任司空。当时燕昭王墓前有一只花狐狸,因为年深日久而能使自己变化莫测,于是便变成了一个读书人,想去拜访张华。它去问墓前的华表:“凭我的才能相貌,可以去见张司空吗?”华表说:“您善于辩解,当然没有什么不可的。只是张公的才智气度,恐怕难以控制,你去一定会遭受屈辱,可能还会回不来。不但会丢了您修炼千年的体质,也会让我深受其害。”狐狸不听华表的劝告,就拿着自己的名片去拜见张华。

张华看见他年纪轻轻,风流倜傥,肌肤洁白如玉,举动从容不迫,转眼回望风姿横生,所以十分敬重他。于是他就论列起文章的优劣成败,分别评判各个作家的名声和实际,张华还从未听见过这样的评论。等到他再商讨《史记》、《汉书》、《东观汉记》等三部史书,探求诸子百家的精微义理,畅谈《老子》、《庄子》的玄妙之处,揭示《诗经》中《风》、《雅》的非凡意旨,张华无不应对迟钝、甘拜下风。张华于是叹息说:“天底下哪会有这种年轻人!如果不是鬼魅,就一定是狐狸。”于是就打扫了床榻挽留他,并留下人防范他。这书生便说:“您应该尊重贤能的人才,宽容普通的百姓,嘉奖聪明能干的而同情没有能力的。怎么能忌恨别人有学问呢?墨子普遍地爱天下的人,他像你这样吗?”说完,便要求告辞。张华已经派人守住了门,书生没能出去。过了一会儿他又对张华说:“您门口部署了士卒挡道,该是对我有怀疑了吧。我真担心天下的人,将会卷起舌头不再和您说话,足智多谋的贤士,望着您的家门而不敢进来。我深深为您感到可惜。”张华没有理睬他,反而叫人防守得更加严密了。

这时候丰城县县令雷焕,字孔章,是个广闻博见的人,来拜访张华,张华把书生的事告诉了他。雷焕说:“如果你怀疑它是鬼魅或狐狸,为什么不呼猎犬来试探一下呢?”张华就呼猎犬来试探,那老狐狸竟然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狐狸说:“我生来就有这样的才智,你反把我当成妖怪,用狗来试探我,尽管你千方百计来试探我,难道能伤害我呢?”张华听见后更加恼火了,说:“这书生一定是真的妖怪了。听说鬼怪怕狗,但狗能识别的只是修炼了几百年的怪物,至于修炼了千年以上的老精怪,狗就不能再识别了。只有搞到千年的枯木点燃后照它,它的原形才能立即显出来。”雷焕说:“千年的神木,在什么地方能搞到呢?”张华说:“人们传说燕昭王坟前的华表木,已经经历一千年了。”于是张华就派人去砍华表。

上一篇:大班散文诗落叶下一篇:年终对员工感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