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记叙文作文

2024-04-16

老师记叙文作文(共12篇)

篇1:老师记叙文作文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为我们这些祖国的花骨朵,能绚丽绽放而日夜操劳……瞧,不经意间,累白了他们的黑发。

为了我们,老师们没有白天,也没有黑夜。他们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方案,他们要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节课,他们要不厌其烦地批改每一份作业。这些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脑力,老师却一直在默默地承受着,付出着……他们不求回报,只求我们能汲取知识的养分,茁壮成长。

作为学生,我们不应该表达一下感激吗?最起码,要学会尊敬老师,尊重他们的劳动。除了班主任外,他给我们留下了最深的印记。

他,四十岁左右,身高“五尺”开外,膀大腰粗。黝黑的面庞上,一双浓眉大眼,炯炯有神,绽放光芒。他发际线上扬得十分抢眼,鼻直口阔,稳健持重。课堂上,他精词妙句,接连不断,听得我们笑声朗朗,情不自禁地鼓掌。他对我们的爱,如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

八年级上学期的一天,他身染风寒,面色憔悴,却依然忍着病痛,来给我们上课。我们班个别同学自由散漫惯了,上课胡乱搭话。最终让他中止了语文课堂,哑着声音,给我们改上了一节思想教育课。那一刻,教室里安静极了……现在想来,那惹事的同学肯定追悔莫及。那天中午,他顾不上吃饭,也没有回家,而是留在办公室批阅我们的作文。那天晚上,他甚至还为我们熬夜编制了作文报《七彩风铃》。见过这么敬业的老师吗?

他和蔼可亲,从不骂人(除了一些特殊情况)。他的课堂充满了笑声,让我们没有一点压力与乏味。虽然他是8班的班主任,但是他也关心我们7班的每一个学生。他仔细又耐心,发现我们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也会找我们真诚谈心,指出问题,让我们改正。

他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黄老师。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教会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这种无私、伟大的爱,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促使我们奋发图强,追求理想,最终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生难忘。为了我们,麻烦您了,老师!

篇2:老师记叙文作文

她长得很漂亮,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魅力,一种灵气。乌黑的头发弯弯曲曲的,像海藻一样披在肩上,有神的眼睛水汪汪的,好像闪着灵光。能说会道的嘴巴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有时真让我们分不清她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别看她上课很严肃,下课了,她就摇身一变,成为我们的好朋友。真可谓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觉得她就像一个魔法师,人见人爱。

在她身上,发生的事情,就更让人觉得她有魔力了。刚学英语时,我并不是很喜欢英语,但是孙老师总能把英语课上的特别的精彩,一会领我们唱英文歌,一会领我们玩英语接龙,一会让我们来演英语短剧,总之花样百出,让我们每次英语课上的都意犹未尽。

一次,班里的同学腿磕破了,间操铃叮铃铃得响了起来,我扶着同她慢慢走下楼梯,突然,我身后传来了温柔的声音,原来是孙老师来了,她问清了情况,让我扶着我的同学回到班里去休息,孙老师还拿来碘酒仔细的给她清理好伤口,贴上创可贴,并且嘱咐她伤口不要碰水,走路要小心等。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还有一次,我们发现孙老师上课嗓子有些哑,因为快到期末,孙老师一直在给我们讲课,讲卷子等,接连几天,孙老师的嗓子一天比一天严重,都快说不出话来了。看着嗓子基本说不出话来的孙老师,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股暖流慢慢地涌遍了我的全身,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一种令我终难忘的爱。

正如李商隐《无题》里所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人说:老师是海上巍然屹立的灯塔,在你迷茫时给你带来光明,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精心修剪着每一个枝枝杈杈,而我觉得,老师是一个巨人,永远用双手托起我们每一个学生。

篇3:老师记叙文作文

作家苏叔阳的《我的老师》一文,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典型的记人记叙文。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与记叙文的写作辅导紧密联系起来。

一、描绘景物,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且看文章第二段: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一切景语皆情语”。此段景物描写健康、明朗,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段美景呢?意在表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自然景色很美!写这一景色更是为了烘托出刘老师春天般生命的活力,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

再看文章第八段开头: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

介绍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这不是闲笔,它告诉读者,放风筝是人们舒展身心、展示生命活力的一种方式。自然引出了刘老师。

二、剪裁精当,使文章主题深刻

在记叙文写作中,学生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选材角度雷同,不懂得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该详写,什么该略写。常常出现该详写的略写了,该略写的详写了等现象,导致文章不知所云,游离中心。究其因,是学生不懂得紧扣中心巧妙选材、剪裁。

《我的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示范。本文从两个角度选材来凸显具有立体感的刘老师形象:腿残的刘老师上课和课下放风筝场景。

围绕上课的情景选取了老师笑谈残腿、旋转上课、激情上课、课堂提问四件事,其中,“课堂提问”这件事较为详写,为什么呢?因为刘老师不喜欢考试,喜欢课堂提问,这就是他最主要的教学特点。刘老师陶醉其中、亲切和蔼、热情鼓励以及期待的目光,深深地留在学生心中。最为详写是刘老师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这是因为作为老师都有共性,而刘老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他腿残且喜欢风筝。他喜欢做风筝,“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屁帘儿’,也有长可丈余的蜈蚣,而最妙的便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组成的一架风筝。”腿不方便的刘老师更喜欢放风筝,真乃一“风筝明星”也。作者就是想通过写刘老师放风筝表明其并不因身体残疾而对人生悲观,突出其顽强乐观,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特点。可以说,他对生命的执着和顽强把自己铸成了一座校园丰碑,永远矗立在学生们的心中。

三、细节传神,尽显人格魅力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描写的目的是要达到生动形象,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能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所以,写记叙文就要善于化抽象为具象。《我的老师》堪称细节描写的典范之作。特别是详写的“课堂提问”和“放风筝”两处均运用了传神的细节描写。

四、叙议结合,鲜明地表现主题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美,是记叙文的上乘。但并不排斥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融入抒情议论,从而“画龙点睛”,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记叙描写犹如“画龙”,抒情议论则是“点睛”。记叙文中以“认识深刻”为支撑的议论用得精当巧妙,是可以妙笔生花的。

《我的老师》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点睛”之笔。如,在他“追风筝”这个片段之后的议论: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强壮和力量。详写“放风筝的情景”之后总的议论: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这一议论既升华了作者感情,又点明了文章主旨。

五、自然过渡,使文章浑然一体

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同样,文章也需要各个段落相互照应,自然链接,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

《我的老师》一文在第一个角度“上课的情景”写完之后,用了“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的放风筝。”这个段落过渡,使全文浑然一体,文脉贯通。

篇4:《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记叙艺术

一.记叙文要在结构布局上找路子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布局结构就必须考虑到人物的肖像、性格、身份、心理、语言等,适时地加以反映。《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的结构布局遵循了好多方面的游戏规则,值得我们初学写作的人借鉴。

1.显而易见的总体形式美。元代学者乔吉在论述散曲的结构时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本文开头简洁,结尾有力,中间内容充实、丰富,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与乔吉的理论很契合,使文章显得浑圆缜密。

2.奇峰对插的主体对称美。本文的主体部分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侧重写徐老师的貌丑性凶,第二层侧重写徐老师的敬业爱生,前后两层的叙述是对称的,这种对称使作品结构布局匀称,对读者产生一种对称感,从而得到一种美感享受。

3.贯通自然的伏笔照应美。“照应”亦称“呼应”,指作品中出现在首尾、前后不同地方的有关内容之间的照顾与回应。呼应能使作品结构更加周严缜密,浑然一体,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本文采用了多种方法的照应。

(1)题文照应。文章第一句话“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就照应了文章的题目“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2)首尾照应。文章开头,总写不能忘记国文老师的原因:用“印象最深”、“受益”“最多”来概括“我”不能忘记这位国文先生的原因。结尾写“我”对徐先生的深深怀念。结尾“将近五十年了”与开头“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响应,突出了相隔时间之久,将近半个世纪没有见面,但先生的音容笑貌竟记得如此清晰;作者又从空间的间隔上写自己的怀念,“听说他已早归道山”,阴阳两隔,更添惆怅之情,足见“印象”、怀想之深。“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又与正文的第一层相呼应。文末的“怅惘敬慕”可谓点睛之笔,“怅惘”是因为一直“未能与先生一通音讯”且先生已不在人世,“敬慕”是因为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此又与正文的第二层内容照应。

(3)伏笔照应。伏笔,就是上文为下文而预先作的提示或暗示。照应,就是在下文适当的地方与前文照应。首尾的伏笔照应上文已作了论述,下面谈一谈本文主体部分的伏笔照应。文章第二段首先交待徐老师的“凶”,再通过外貌表现“凶”,第三段交待了他迫于“自卫”的骂人习惯,进一步写“凶”,重点写自己一次挨骂的经过,处处呼应、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徐老师“凶狠”的性格特点。主体部分第二层先总写自己受益最多,接下来的几段分别从几个具体方面的叙述来与之响应。

4.过河架桥的衔接过渡美。过渡,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衔接,由前一种意思自然地引出后一种意思,使人感到中间没有间断或跳跃。它的任务是把文章前后的段落、层次连接起来,文气流畅,转折自然,使人有一种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本文第七段“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这句话就将文章主体前后两部分连贯起来。

5.灵活多样的段落展开美。这里所说的“段”就是文章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本文大部分的段落都是围绕某一中心进行阐述,总分总,分总,总分等多种形式交替出现,富于变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古人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就是说,行兵布阵打仗,要根据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安排部署兵力,而不能按教条去做;流动的水只是顺着地势随意流淌,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同样的道理,文章的布局结构也是千变万化的,也要根据材料、立意、形势等实际作出安排。但“原型启发”对初学者来说作用很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不愧是习作者学习结构布局的样本。

二.记叙文要在写好过程上下功夫

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的记叙文,都离不开事。对事件,则必须将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及事件中的人物关系写清楚。《我的一位国文老师》对“过程”的交待可谓清清楚楚。

一般对于尊者长者的回忆常常总会规避一些缺点和不足,而梁实秋对国文先生徐锦澄的描写与交代,却可以用“大不敬”来形容。从作者的思路来看,也许这样写,更能反映出他对这位徐老师的认识过程。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老师或朋友,最初接触,感受到的可能是他们的缺点,可是日子长了,他们的这些缺点却在我们心目中逐渐淡化了,取而代之的倒是他们的另一方面的优秀品质和黄金般的心。作者正是沿着这样的认识过程自然而然地写下去的。

主体部分的两层次组材也是按照一定“过程”来组材的。第一层先写徐老师的外貌,再写徐老师的习惯,重点叙述自己一次挨骂的经过,符合与人的相识规律。第二层写徐老师的教学过程也是按一定次序写的:先写选编教材,再写读课文、改作文、教作文,步步深入。

不仅如此,这篇文章几乎每一段都按一定的过程写,比如,第十一段,写徐先生教作文技巧,就是按:教用字的技巧;起承转合的技巧;说理的技巧。由易到难,顺序井然。

应该说,梁实秋先生的文章很讲究内在的联系,可谓气脉贯通,精气神十足。

三.记叙文要在表现技巧上求变化

1.多样的刻画人物手段

梁实秋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他抓住了徐老师的特征,对徐老师的肖像、语言和行为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刻画,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貌古怪: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袍子上“油渍斑谰”。动作语言与众不同:“鼻孔里藏着两筒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一次酒后去上课,把梁实秋无故痛骂了两个小时,说:“你是个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这些描写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凡是读过这些文字的人,谁会记不住呢?

2.多变的衬托表现手法

俗话说:“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因为红花在绿叶的衬托下会显得愈发的美丽娇艳,否则,就算光秃秃的枝桠上长满了红花,也难显其美。衬托的表现方法很多。根据性质来分,可分为正衬和反衬;根据对象来分,可分为以物衬物,以物衬人和以人衬人等等。

(1)反衬

从文章的开头,我们不难看出作者是要褒扬自己的国文老师,可从文章的第二小节开始,却连用四个小节,写老师可怕的绰号、怪异的相貌、狰狞的凶笑、不良的习惯……但这些看似贬损的描写并无恶意,作者实际上是在通过这些富有个性特征的描写来突出国文老师的有趣和可爱,同时也与下文写老师的认真、敬业、爱生形成了表和里的反向衬托,外在的丑正衬托了内在的美。达到了欲扬先抑、似贬实褒的效果。

再比如:在学生不想上国文课的情况下,别的老师授课不过是“奉行故事,乐得敷敷衍衍”,而徐老师却是“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2)正衬

以我受益最多,进步大,作文技巧“至今受用”,衬托了徐老师教学能力强、水平高。

四.记叙文要在真情真意上引共鸣

记叙文无论是以记人为主,还是以叙事为主,都是为了写情写意。无论你是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技巧,目的是传情达意。《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虽然徐老师的形态特征,让人过目难忘,但是,作者表达的是对老师的“佩服——真心佩服——感恩——怀念”的思想感情。

不仅如此,梁实秋先生还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了每一位读者。人生体验多种多样、无限丰富,一个文学文本触动了一点人生体验,就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心弦的长久回响。我想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感触是不会相同的,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老师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即使是同一个人,读不同的遍数也会产生异样的情愫。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多遍,教了好多遍,我也有许多想法,但是做一位让学生敬佩的老师,始终没变,也始终是我的追求。好的记叙文给人的启发就是多,就是大!

这样的文章对于那些苦于寻找写作方略,作文时又不免胡编乱造的学生而言,真真是样本!

篇5:老师记叙文作文

老师,您还记得那次数学考试吗?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上午,第二节数学考试。虽然我的数学成绩不错,但我平时往往粗心大意。当我如行云流水般做完前面的数学题后,后面的一道几何题使我傻了眼,因为这时我才发现我忘记带直尺了。我翻遍了书包也没有发现直尺的影子。这时,听着教室外面校工的提醒:“还有最后十五分钟!”我的心提到了喉咙眼,又紧张又着急。这时,我扭头一看,后面的韩清明同学的课桌上放着一把崭新的尺子,我想向她借过来用用,于是我就试探着小声问她:“能不能把你的尺子借给我用用?”但正在做题的韩清莹同学似乎并没有听见。于是,我就又一次征求她的意见,但这次的声音比上次提高了一些,这时我突然听到您的一声断喝:“王艺,你在干啥?”我抬头看见您严厉的面孔,刚想辩解:“我……”我刚张口,谁知您大发雷霆:“咋?考场作弊还挺有理?”接着就是暴风骤雨般的严厉的批评。老师,听着您犀利的话语,泪水顺着我的面颊流了下来。老师,您知道,我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儿,我不仅不爱作弊,甚至也看不惯考场作弊的同学,我怎么会也去作弊呢?再说,您调查清楚了吗?我当时真的是向同学借一把尺子,您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就这么严厉的批评我呢?于是,我再也止不住伤心、愧疚的泪水,我的这道数学题也因此被我撂下没做,这次考试成绩可想而知。

考试结束了,我和韩清明同学一起来到您的办公室,想向您说明当时的真实情况。当时您正在整理卷子,您见了我们就没有好气:“去去去!没见我正在忙着吗?”我们只好悻悻的离去。老师,您知道吗?整个上午我都无心学习。老师,我也知道,您是一个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好老师,可您这时怎么这样武断呢?

篇6:老师记叙文作文

“大腕”老师之一:数学老师。

我们的数学老师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是比班主任还要负责。我们班一天只有六节课,却被她改为七节课,最后一节课嘛,不是考数学卷子,就是讲数学题。况且,数学老师的课一般都占总课数的五分之三!老师都以“爱拖堂”著称,同学们的命就苦了。“哎……”还有大家最爱的体育课也被她霸占了,整天在教室里做数学题,做得我的头都大了。老师经常让我们做数学题,也蛮好的嘛,大家的数学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大腕”老师之二:语文老师。

虽说语文老师是班主任,但是个典型的幽默老师。有一天,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从书包里拿出语文课本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正当我入神时,语文老师快速走进教室,假装生气地吼道:“你们,是谁昨天晚上偷了我的菜?”全班同学愣了几秒种后哄堂大笑。他继续说道:“真是的,昨天我的菜被我的学生偷了,真是倒霉透了。谁偷我的菜我就以牙还牙,就偷他的菜!你们可要注意咯。”“哈哈哈!”教室里又充满了欢乐的笑声。你们说,我们的语文老师算是“大腕”老师吗?

“大腕”老师之三:英语老师。

咱班的英语老师可没法形容,请大家看看他的故事吧。“叮――”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蜂窝般地冲进教室,以最快的速度拿出英语书摆在课桌上。什么,你问我为什么?那还不是讨人喜爱欢的英语老师来啦。英语老师轻轻走进教室,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牛奶’这个词。”说着,他便在黑板上写上了“牛奶”的英文。接着,英语老师问:“同学们,你们喝过牛奶吗?”“喝过。”同学们齐声回答。有的同学甚至把早餐未喝的牛奶拿了出来。“好喝吗?”“好喝!”“下面请同学们讲讲喝牛奶的感受。”“我来,我来!”大家纷纷举起了手……就这样,这一节课的三十分钟都是在对话中度过的,只有离下课还剩几分钟时,老师才教大家念单词。老师啊,这就是所谓的“趣味学习法”?不过这样也挺好的,可以让大家好好轻松轻松啦。

篇7:高中作文记叙文写老师

那天下午是班级合唱比赛,我是伴奏,给一班和二班伴奏。我心里很紧张,因为先给我们班伴奏,真怕我关键时刻掉链子,给咱们班丢分儿。我不断给自己打气:评委不评钢琴分儿的。

开始弹了,本来还挺顺的,您还给我照了相,我心里很高兴,安下心弹完了第一首曲子。可能是心里太紧张了吧,我拿琴谱弹第二首曲子时手哆哆嗦嗦的,手背红一块白一块,这是我紧张时的反应。弹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琴谱飘飘悠悠地落到了钢琴上,挡住了我的手,我没法弹了,颤抖地把琴谱又放到了钢琴上,又有一张琴谱直接落到了地上。怎么办呢?曲子也没背下来,我慌了,没办法,只得跟着感觉弹,中间还空弹了一部分,整首曲子还断断续续的,一点都不好。同学们走过我身边时都埋怨我:“咱们班的不了第一了,都怪你!”“弹的什么呀!”……我的脸火辣辣的,怪什么呢,只能怪我自己。

终于下场了,有的老师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我坐在最后一排,心里像有只小鹿似的砰砰乱跳,愧疚、后悔、自责……都怪我!让全校师生看了笑话,我忍不住哭了。这时——您——敬爱的__,走到我身边,温柔地说:“没关系,徐佳玥,这肯定不是你故意的,别哭了,评委不看钢琴弹的好不好,失败乃成功之母,下次努力!”说完您就走开了,我心里充满了感激。

回班后,我始终低着头不敢看同学们,不敢看您。您先总结了比赛,然后说:“今天徐佳玥没弹好,那是因为太紧张了,就中间那一段没弹的部分,我开始还以为是老师特意安排的呢,即使没弹也没关系,恰好体现了咱们班轻唱的本事,对吧!”底下传来一片附和的声音。“这件事呢,徐佳玥很自责,没事的,明年还有比赛呢,这点儿小事算什么呢!”我听了,心里虽然也清楚您那只是安慰我,但那一番真诚的话把我感动了,我没弹好,您不但没说我,还用如此委婉的话来鼓励我。这回,我心里暖洋洋的,感觉心里的一块冰被击破了——那是用爱筑起的围墙把冰击破了。虽然还有些难过,但我望向您,您给了我一个微笑,顿时,我心里有了一股春天的味道。

篇8:体验式作文教学之高中记叙文写作

一、记叙文写作现状

据了解, 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是以记叙文教学为主, 照理说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应已初步成形, 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无需再从头开始引导。因此, 高中语文老师在这一能力点的训练上自然就有所放松。两次作文训练后, 我发现学生的素材还是停留在初中甚至是小学时所接触的人、事、物上。也许我在本文中要提到的体 验式作文在小学和初中实行得还挺好, 学生啃啃老本还行, 但是雷同的素材, 写多了学生自己也没有感觉, 抒写的时候不会产生新的独特的感悟, 而阅卷老师也定会产生审美疲劳。

或许是我们高中作文教学的重大失误, 没能延续小学和初中的良好的写作教学训练, 才会出现学生叹气锁眉的痛苦状态或是不动脑筋地去写些较为幼稚的文章, 如“回忆小学时或幼儿园时与好朋友之间的小矛盾”;再如“假期中自己偷着打游戏被老妈发现的情形”;再如“儿时与伙伴一起钓鱼虾”等等, 假设学生在描述此类事情时语言精彩, 情节跌荡, 倒也是挺有生活趣味的, 只是事与愿违, 情况实属不理想。看到这样的情形, 教师不得不认真反思, 到底该给学生怎样的训练, 才会让这种写作状态有所改观?

二、根本问题所在

我手写我心, 面对一个作文题, 有太多的生活细节要去抒写, 有太多的感悟要与大家一起分享, 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生命力。一位教师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也常跟学生说这样的话, 每天精彩的生活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而学生回应我的却是, 他们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样的, 就是家、教室、食堂的三点一线, 他们每天眼中的风景当然都是一样的, 无精彩可言。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有生活体验, 但无思索。

散文大家余秋雨说过这样一句话:“感性体验”与“理性思辨”完美的结合, 是散文写作的最高境界。而我们学生面对的常常就是有体验但不感性, 过于理性而不思索。他们不会在简单平实的人与事, 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中挖掘出细微的感情。而有的学生的情感细腻, 对生活有很强烈的感知, 即有“感性体验”, 但可惜他们没有个性化思索并形成文字的习惯, 因此很多绝好的素材就从他们的指间溜走了。

三、体验式作文教学对策初探

屠格涅夫说:“弹旧调不管弹得多么热情, 总有一点学生练习本的味道。即使愚笨也好, 但必须是你自己的!要有自己的气息, 自己固有的气息, 这一点最重要!”这无非想说明自己的东西才是独特的, 才具有他人不可匹敌的思想性。就算我们没有直接的生活体验, 在处理一个间接的“体验”时, 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形成文字, 相信也会诞生闪烁着思想光芒的个性化文章。

(一) 重视每一次活动

体验式作文, 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受益, 在活动中学会表达。让其学会体验生活, 感悟人生、认识社会, 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笔者所在的学校组织很多活动, 比如3月爱心节让学生们做一件对父母特别是母亲有意义的事情并写随笔。有很多学生写了自己洗衣服, 做一顿丰盛的晚餐, 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妈妈买她最爱吃的糖果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作文的绝佳素材, 每次活动后, 总会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习作诞生。

(二) 深究每一篇阅读

对于体验, 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家路遥有独到的理解: “所谓写最熟悉的生活、最熟悉的人物, 也就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体验。这种体验, 是一种非常长远的积累。它不是仅仅对生活外在形式的体验, 而是情绪、感情的体验, 一种最细微的心理上的体验, 而这些东西是你作品中最重要的, 也是最感动人的地方。”写作是一种生活, 是显现生命价值的一种需要。有情不抒不快, 有感不发不畅, 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正是人性最本真的“原生态”, 写作就应把这种“本真”的东西展示出来。

笔者把一些好的文章介绍给学生阅读, 如《清明》《窗外人生》《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等, 好的文章, 不仅用来阅读还可以进行作文教学, 学生可以很快理清文章思路, 从而试着去模仿。

(三) 捕捉生活小镜头

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 就是以激发情感和抒发生活体验为基础, 通过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 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融入感受生活、体验自主创作, 让作文回归生活, 成为学生生命体验的激情表达。在教学必修三专题三时, 让学生们搜集一组家庭的新老照片, 以“昨天和今天”为题, 写一写照片上的故事, 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全班分组交流。

每次课前分享学生作文时, 都有学生表达遗憾之情, 问我, 老师能不能让我重新再做一遍来分享?老师我没交, 下次做了交行不行?笔者为同学们的作文不断地鼓掌, 因为我看到的是一种绽放的独特的姿态, 也许语言不是特别精美, 但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个体, 所以平淡的文字就变得有味起来。

(四) 摘评随笔

若只是自己写, 没有与人交流, 估计写的欲望就不会很高, 但如果能与教师或同学一起分享阅读, 分享思考, 他就不再孤单。摘闪着思想光芒的语句, 摘美如月光下流水的文字, 或评论, 或感悟, 或联想, 或仿写。有的学生不太会写, 多摘录自己喜欢的文句, 多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是能提高一些分析问题的能力。每周都有字数要求, 让学生养成写的习惯之后, 就可以没有字数的限制。

篇9:初中记叙文作文教学初探

关键词:记叙文;创设意境;情感;评讲;互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较原语文教学大纲相比,它以鲜明的理念、明晰的目標、全新的框架和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中比不缺少的组成部分。面对社会发展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必须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及方法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那么,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教师的教法至关重要。唯有教学得法,才能提高效益,少走弯路。叶圣陶曾讲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是与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的提高紧密联系相关的。下面,就有关记叙文的教法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对“写作有一定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只要对一事物有兴趣,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去追求,就不会产生厌烦和排斥。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记叙文的作文兴趣呢?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他们感到有东西可写。要明确告诉学生“写记叙文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指导学生把“想”和“说”、“说”和“写”结合起来。然后,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对学生的作文要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灌输。尤其在评语中教师应以热情和爱护的态度去激励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二、创设意境

记叙文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去感染学生情趣、创设意境,渲染气氛。所谓意境,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语言或教学视频创设一种情景把学生带到饱含情感的意境之中,让他们的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从而和我们所要传播的知识相呼应。创设一个好的意境,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带到你所创造的那个特定的环境中去,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沉思和联想,开拓学生思路的作用。例如我在课堂上经常准备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小文章,读给学生听,这些文章或者文采优美;或者哲理深刻;或者让人觉得有趣味;或着力渲染文化氛围;或用一段音乐、一段导语去渲染气氛,陶冶学生情趣,从而进入作文教学。

三、引发情感

《初中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记叙文的教学中,我认为可采用以下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情感:

第一、先设题让学生围绕题目酝酿情感后再动笔。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要求学生根据学校的环境风貌写一篇记叙文《美在此处》。学生一见到题目觉得很模糊,于是启发引导他们,设身处景。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校园内的风貌景物,然后讨论:(1)哪些景物在你的心目中印象最深?(2)你在这些景物中,难道没有感情吗?(3)当你有一天离开学校时,哪些景物会是你留意,并在你的心目中引发联想,使你由景及事?老师的设题引发犹如一枚石头投入心湖,学生感情的涟漪就此激荡开来,笔下的语言也便像淙淙泉水那样流淌出来。

第二、先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生活感受,引发情感。如在写《我的妈妈》这篇作文之前,让学生说母亲的二三事。其中一名平时很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谈到他母亲在他上网夜不归宿的时候,怎样在家门口等他,甚至于在家门口睡着了;当他第二天回家时,妈妈因受凉病倒了。他讲得声泪俱下,学生们都被深深感染了。接着,好多学生都激动地讲起了母爱的感人事迹,一股柔情爱意抚慰着学生,也开启着学生语言的闸门,随之一篇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便形成了。

四、注重评讲

要想把一篇记叙文写好,教师的评讲也尤为重要。上课时,我们要有的放矢地评讲学生写作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特别是学生的思路上,语言上,结构上,选材内容上等方面的问题。现以《难忘的一件事》学生的作文为例说明:一同学说:“我说的是上学期的一件事。坐在我前面的是两个女同学,我发现他们有时背靠我的桌子的边缘。有一次,我偷偷地把钢笔水涂在上面,结果那两个女同学的衣服浸湿了一滩墨迹。”我问道:“对最后那句话,你再说一遍,看有无语病?”他还没有回答出来,另一位女同学就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不对,应该说那两个女同学的衣服被印上了一滩墨迹,少了个‘被’字,‘浸湿’用得不恰当,应改为‘印上’。”我说:“很好,这名同学改对了,今后大家写作,要注意斟词酌句,看这些词用得准不准,好不好,句子顺不顺,要善于发现错误,及时改正。”针对她说的这件事,我想到了学生作文中那些选材上千篇一律的问题,就对同学们讲:“由上一同学所说的这件事,我想到了平时大家作文中常出现的雷同作文:一是老大娘摔倒我去扶起,二是帮老大爷推车,三是我病了老师去给我补课,还是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四是老师带病上课、备课、批改作业等,五是我们之间有了矛盾,事后他真诚帮助我,矛盾解决了等等。”我一说这些内容,同学们都笑了。我又对学生讲:“作文时切忌东搬西抄,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从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衣食住行多方面考虑,不要千篇一律。”又如《我爱我家》作文中,我念一学生的作文:“我的爸爸是个懒猪,我妈妈很勤劳,我很爱笑。”学生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我问:“你们笑什么呢?”一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这只是写他家人如何如何,根本没有写出他为何爱家。中心意思不明确。”我说:“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千万不能弄错,否则就文不对题了。”

上述例子,通过当堂评讲,解决了学生遣词造句和掌握记叙文的要素问题。启发学生写自身经历的事情,提醒学生注意选材时不要千篇一律。指出如何使自己写的文章中心明确,文题统一。这样,很多学生作文常易出现的问题在未写前就解决了,既拓开了学生思路、锻炼了学生能力,又减轻了老师评改作文时的负担。

五、尝试互改

叶圣陶先生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认为在记叙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互相修改,重点改错字,标点和自己能看出的语病、结构及其他问题。学生在修改过程中,往往是尽自己最大能力发挥自己最高水平去修改,这样,既促进了别人,又督促了自己,两三名同学互改的问题加在一块,数量是可观的。就错别字而言,一次作文两人合起来,就可以消灭一部分,那么两篇、三篇……写得多,改得多,错别字也就销声匿迹了,其它问题也如此。

篇10:老师记叙文作文

张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大概40多岁的样子,个子不高,穿着朴素,脸上总带着慈祥的笑容,给人的第一感觉非常亲切。

但一到了课堂上,张老师给我们的感受却是严肃认真。她上课我们几乎不走思,原因之一是她的课讲得深入浅出,步步紧扣,稍一走神就会跟不上;其二呢,是她对我们太好了,感觉不好好听她的课就 是从心里对不住她。她讲课从不带课本,讲授起来很是自然、准确、流畅,一气呵成。一节内容讲罢,留作业时,豪不含糊地说出作业的页码和题号,刚开始让我们惊叹不已。她讲课从来不带教具。数 学课,常做图,但她上课从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什么的,但画起图来,线是笔直,圆是正圆,整个图形,一步到位,不描不涂。看来此深功非一日之功啊!

当时她教我们两个班,每个班是50个人。每天她都留一定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而且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前交。这样一天她看整整100本作业,且全批全改。不对的地方,有用红笔标记出来。评语绝非敷 衍,而是根据每个同学的情况具体作评。另外她评作业采用五分制。即完全准确切书写工整清楚的方能得5分,其他依次类推。这样便激发了我们认真完成作业的兴趣,每当做作业时,都比着劲写好、做 好;每当发作业时,内心又渴望自己能得到一个不可多得的满分!如果那样,本皮上就会有一个红色三角形的标志呢。

张老师不仅上课严谨,批改作业认真,她还让我们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不仅仅是学数学。比如,用草纸,她让我们折成小方块,然后按部就班地按顺序演算,既清楚又便于检查。她教我们做题要触 类旁通,举一反三,能走捷径就走捷径,即采用好方法。在她的辛勤教育下,我们两个班的数学成绩一直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与她的经验丰富、方法得当、认真负责是绝然分不开的。

课下张老师对待我们象妈妈一样,有病了关心你,有事了帮助你。有些小事至今我还记在脑海里。

大学毕业后,去和同学看过她几次。那时她已经退休了。现在她搬到北京的女儿家去了,已多年不见。

但她——我最尊敬的老师依然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

尊敬老师,是我们学生主要学习的第一件大事,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这句话可以告诉我们,中国人对老师的位置是看的那么重。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

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之前我不知道这篇故事说的是什么意思,后来我上学后,才明白其中的道理。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去体会、学习。

尊师,并不是在教师节那几天对老师尊敬,而是无时无刻地对老师产生一种由心而发的尊敬。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尊敬老师。尊敬老师,就要用实际行动,平时对老师有礼貌,上课时不搞小动作,认真听课,把老师的教训时时刻刻记在心中。尊敬老师,不论其贵贱贫富,这就是这句话的含义。

篇11:老师的背影中小学作文记叙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对老师的高度概括。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你就像那春蚕一样,把你的一生知识智慧,毫无保留地教授给我们。老师你又像一支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我们在老师的教导和培育下,学习和掌握了很多深奥的科学知识,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祖国的发展和强大做出了我们应尽的职责,这就是老师无私奉献的伟大功绩。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无不思念曾经教过我的所有老师,是谁把雨露撒满大地?是谁把幼苗辛勤培育?是这些辛勤的老师,教育我们学习文化知识,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道理,才使我们这个不懂事的小毛孩,成长为国家有用的人。我们要感谢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老师把我们培育成长大的,在这大喜的日子里,我们真心祝福全天下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你们永远是我们最尊敬的人,你们永远是我们最爱戴的人。

看着一个个老师的背影,使我感慨万千,有的还是那样挺拔充满着活力,走起路来雄纠纠、气昂昂的。但大多已是满头银发,到了花甲之年,那站在五尺讲台前高大挺拔的身影,如今已微微有点弯曲,那双富有智慧和灵感的眼睛,如今已有点老眼昏花,岁月在无情地摧残着老师的身心,我们也无法替代老师受到年轮的袭扰。

篇12:老师记叙文作文

只安静了三秒钟,就开始有些“终极爹爹”按捺不住了,他们把老师要他们做的事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还不时在台下做些小动作。有些“小鸟”也敞开了他们“嘹亮的歌喉”,为“终极爹爹”们伴奏。我心想:是只鸟都比他们“唱”的好听。

这时,“班将军姜三水”走上班级的“表演舞台”,她清了清嗓子,发出了她自己觉得分贝超大的王牌狮吼功:“大家安静!在老师回来之前,不说废话的合作组分数加一!”就在全班犹豫是继续“唱”还是为小组争光时,“终极爹爹”的典型代表——王嘉诚起来发言了:“废话的定义是什么?”全班哄堂大笑,姜淼顿时语塞,舌头像打了结似的,再也发不出狮吼功了。她忸怩地笑笑,脸上红云一片,突然,她舌头的结像被人解开了似的:“嗯……嗯……就是……就是不让第三者听见!”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们班那群“狗仔队”立刻对姜大将军进行了“夹击”。“第三者!?哈哈哈,中队长你早熟还催我们谈恋爱啊!”姜大将军因为实力悬殊“突围”不出去了,此刻脸更红了,不好意思地跑到了座位上。

此时,班里沸腾了。一阵敲门声响起,大家以光速赶快坐好——看漫画书的,把书慌忙塞进位洞,听音乐的,把耳机“野蛮”地扯下来,放入“回收站”。这时我们看到一个中年女人进来了,原来只是个清洁工阿姨,她说了声:“你好。”就走了。全班都愣在那里,许久之后,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

张睿此时像个“不动产”,正在专心致志地在语文书上忙这忙那,正当我想表扬他是个“三好学生”时,他举起自己的语文书,示意让我看,我一看呆了——他把语文书第七课的聂将军画成了猪头!

鲍文宇嚷着要去接水,而姜大将军却从根本上无视了她。无奈之下,鲍文宇只好“体积化为鲍鱼”溜走了。姜大将军有失颜面,她害怕“敌军”太猛,自己招架不住,便使出了必杀技——呔!看我的超级锁门术!姜大将军一阵窃笑,“敌军”开始“开火”了!只见,鲍文宇在门外攻击“门BOSS”,可她“等级”实在太弱,败下阵来。一会后,她突然喊叫:“老师来了!老师来了!”姜大将军一听,慌张的把门拉开,可迎来的却只有鲍文宇。等姜大将军反应过来已经晚了,鲍文宇早已“化身鲍鱼”,“呲溜”一声钻到位子上。为了确定军情,全班齐呼:“王老师呢?”“在四楼校长室。”同学们大笑……我为了展示自己的幽默才能,说了句:“王老师可能在校长室罚站呢!”“啊哈哈哈……”周围也笑成一片……

就在事发不久,一个身穿粉红色衣服的人一闪而过,我背后冒出的不是虚汗,而是冷汗……

上一篇:辰溪县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专项检查总结下一篇:健脑安神胶囊说明书及相关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