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作文550字

2024-05-16

一分钟作文550字(共11篇)

篇1:一分钟作文550字

一分钟的启示四年级作文550字

一分钟,微不足道的一分钟,太短了,世界上那么多时间,还在乎这一分钟,我坐在座位上,想了想,一分钟,还不够发会儿呆,不够回忆一件事情呢?我才不在乎那一分钟呢!

可是,通过今天做了两个实验后就觉得一分钟很珍贵。

第一个实验,拿出一张纸,老师看着时间,我们抄课文,看看一分钟,我们能抄几个字,非常快,一分钟过去了,我才写了二十一个字,三十分钟就能写八百一十个字啊!第二个实验,老师看时间,我们读课文我一分钟读了三百多个字,那么半个小时就可以读一千多个字,那么一个小时就可以读一万多个字呀!啊,我终于明白了,原来一分钟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啊!再想想,心灵手巧的妈妈三十分钟就可以编上几个漂亮而又精致的`中国结;勤奋学习的弟弟可以半个小时之内完成几十道数学题;干活勤奋的爸爸三十分钟可以挣几百元…。 总之,一分钟或三十分钟做了多少事,向雷锋活着的时候,一分钟干了多少好事,半个小时救了多少人,再想大地震一分钟可以夺走多少生命,半个小时可以毁坏多少甜蜜而又幸福的家园呀!还想,如果晚一分钟把生了病的病人送到医院,那就是一条命,如果早一分钟把病人送回医院,那就可以救活多少人啊!朋友们,再好好想想吧!

一分钟,可以干多少好事,半个小时,又可以干多少好事,同学们,珍惜时间吧,珍惜时间里的一分一秒,珍惜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篇2:一分钟作文550字

铃铃铃一声清脆的铃声打破了英语课上的宁静.

原本趴在桌子上的A总算把头抬了起来,把英语书一盖,从抽屉里默默地拿出一部iPhone5s,玩起了酷跑

这时,B走过来,用手揉了揉刚睡醒那朦胧的`眼睛,看到A在玩酷跑,立马来了精神,拍着A的肩膀说道:快,使用技能,跑,走啊,哇你技术这么烂A一脸不屑。

B一把抢过手机,我帮你说着,心安理得地玩了起来

再看看无奈的A前面,一位长发及腰,一手拿着镜一手拿着梳子,不停地梳着刘海的C。

C的同桌D看了C一眼,摆出一副教育人的姿态,别梳了,已经很美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多看点书,都快考试了,时间就是生命啊,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去多复习复习

C不耐烦地用双手堵住了耳朵,知道了,知道了。

说完,往外看了看那火辣辣的太阳,随后从包里掏出一瓶防晒霜,又开始臭美起来

D见状,也不再继续说她的长篇大论了,而是默默地站起来,手里拿着一本题海,走向了办公室

再看看C旁边的E和F,不用问,一看就知道她们两又聚在在讨论着她们的追星战果

只见E手里捧着韩国某明星的写真,激动地对F说道:我昨天去排了3个时的队才买到这个写真,啊!好激动!!等了半个月终于等到了!!!

F不紧不慢的拿出欧美某明星的专辑,大方地一甩,拿去,昨天网上刚到的货,我有两张,这张给你。

E突然兴奋的站了起来,两只手抓着F的肩膀,迟迟没有放手,好像比中了六合、彩还高兴。

篇3:一分钟作文550字

在2008年的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赛中有这样一道考核选手综合素质的题目:一分钟命题作文,选手必须围绕给出的某一个命题在一分钟内完成口头作文,在这个比赛环节中我们看到余秋雨先生的精彩点评,评论优秀的选手如何紧扣文题有新意的有深度地展开作文,也评点了有缺陷的文章如何脱离命题,这个考核虽然简短,但是我们却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选手的作文水平和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急智等。看到这个比赛项目,我受到很大启发,像这样有着多种功能又十分方便的学习训练方式完全可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使用,后来我在这个想法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深深感受到“一分钟命题作文”大有妙用。

一、“一分钟命题作文”的基本做法

审题难,对于一些难度大的题目,学习程度低的学生常常难以把握命题的要求,而“一分钟命题作文”就像一个阶梯,写好大作文做准备,而且平时教学操作中十分便宜,可行性强。基本步骤参考如下:

(1)教师准备好命题,三个左右任学生选择。

(2)可以提前一天或十分钟告诉学生题目。

(3)提醒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围绕题目展开叙述,注意点题,符合一分钟时间限制,写出新意,写出深度等。

(4)学生准备阶段。

(5)用推举或抽签的方式让学生上台进行脱稿“一分钟命题作文”演讲。也用分组PK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等。

(6)师生点评讨论每一篇文章。

(7)总结或归纳。

基本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动,原则就是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写作能力。

二、上“一分钟命题作文”课难在哪里,亮点在哪里

作为一节口头作文课当然学生要当堂作文,教师要即时评讲,上一节这样的口头作文课,对教师来说省去了课后的改作文之苦,但也并不意味着上好这样一节课就很轻松很容易,它也有着潜在的难度,当然,如果这个难度处理好,就会在课堂中呈现出很多亮点。

1、点评很重要。点评要及时。学生口头作文完后,教师须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这个点评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口头作文与普通的堂上作文很大的区别就是作文的学生能够马上得到老师的分析,及时的点评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效率更高。传统的堂上作文,学生写作完成作文,常常要等到下一节作文课才能评讲,学生往往会对这篇文章失去热情,甚至是遗忘,对老师的评奖也很难有深刻的认识,收效很低,而一分钟口头作文则改善了这样的弊端。

点评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当然要评讲,但是,一分钟口头作文本身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和提升思维的活跃程度,如果在作文评讲时成了“一言堂”,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往往受到遏制,应此在作文点评环节,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在作文点评的形式上要关注学生自身的对文章的评价能力。在评讲作文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有教师评价式、同学评价式、对手互评式、自评式;讨论评价式、评分评价式等。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学习的互动中能锻炼自己的文章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方向是关键。像这种讲究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的课程,教师常常会认为只有在尖子班、重点班,才能上出“像样子”的课来,如果是差生,作答的文章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点评的。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一个重点班上课的确会出现很多好文章,通过演讲、点评和讨论,同学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在他人身上也可以获得很多启发,这样的课可以上得很精彩,应该说在这样的班级上一节成功的课难度不大,但是如果你面对的是普通班,同样可以上得很精彩。如果你的学生在口头作文时做的文章不好,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自己基本想法的基础上如何把这篇文章经修改后转为成功的文章,这样的教学才更能体现教师的功底和能力,而这样的修改文章训练给学生的学习写作启发也是很大的。在修改文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学生的各种不同的想法,课堂气氛活跃,精彩纷呈。引导过程中可以以教师指导或师生讨论的方式进行。例如我让学生做过的一个题目“一个人的精彩”,这个学生上台回答内容很简短,就说了自己很喜欢写日记,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他往往会用写日记的方式来排解,感觉就是自己喜欢写日记然后就没有了。于是我引导学生像这篇文章应该接下来写自己在如何日记里建立了一个平衡的、丰富的、多彩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写着自己成长的印记,这个世界是一面镜子,是一本书,是一个首歌,他属于我一个人,在日记的世界里,我咀嚼人生百味,我感受一个人的精彩。这样一来,这篇文章就完整了、点明题意了,写出深度了。这位学生听完我的点评指导后,说自己终于明白原来文章是这样构思的,原来模糊的想法一下子清晰了,很有收获,同时也明白了自已的想法并不是无用,经过修改也可以成为好文章,受到很大的鼓舞。

3、发现亮点是智慧。在教师的点评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文章的亮点,这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也是需要的,但是口头作文的点评要求教师在学生演讲完自己的作文后就要做出分析评价,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分析能力和反应能力,这比普通的作文批改要有更多的智慧。

例如,在一次的训练中,有一位学生用“第一次上台”为题目做口头作文,他就是讲了篮球赛输了的事。他的主要内容是:昨天是我们班的篮球赛,那是我第一次上场,可我实在是太没用了,身为队长的我没有带好球也没有传好球,整个人也失魂落魄似的,我第一次上台班级的比赛就输了,我感到十分难过和自责,可是后来,同学们没有责怪我的鲁莽,而是安慰我鼓励我,我得到了关怀和问候,第一次上台,我面临的是失败的打击,但却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阳光温暖,第一次上台如此难忘,感谢大家!这位学生在演讲这篇文章时可以看到是一篇即兴作文,他讲这篇文章时自己已经哽咽落泪了,而听完演讲后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看来同学们被他深深感动了,感动之余还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被打动,掌声背后有什么启示?于是我对这篇文章做了点评:1.这篇文章十分扣题,“第一次上台”首先作者对上台的理解是多元化的,上台可以是讲台,可以是舞台,可以是一次新的场合,而作者的解释是篮球赛,这是符合题意的,而且很灵活,很聪明;2.文章很有真情实感,作者是用自己的真情来作文,所以也能打动读者;3.文章很深刻,“第一次上台”本是件失败的事,却因为集体对我的帮助和关心,使这个不愉快的第一次变成了幸福的第一次,表现出团结精神和力量是人间美好的情感。

后来又有一个学生写篮球赛输了的事。命题是“我终于笑了”,这位学生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上周的篮球赛结束了,我们班输了,我们全班都沉浸在失败的沮丧中,但这两天,同学们在失败渐渐振作起来,大家都说,我们不会轻易被打败,等期末考完试我们再挑战过,我听了,心里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我生活在一个团结、向上、永不言败的集体中,我为这个集体感到骄傲自豪,我终于笑了。乍一听篮球赛,大家以为是老生常谈,实际上这篇文章很有新意,于是我点评说:这篇文章也谈到了篮球赛输了的事,但却在“老调”中挖掘了新的意义,那就是我看到一个处于劣势的集体如何振作,如何不断争取永不言弃,我为这样的集体感到骄傲,我被这样的精神感动,所以原本沉浸在失落中的我终于笑了。作者很突出题目的要求,就是“终于”二字,有转折意味,也表明了事件有特殊意义,在这个问题上,作者理解得很透彻,因此文章很切题。

三、“一分钟命题作文”的其他妙用

“一分钟命题作文”并不是仅仅用在作文教学,同样也可以用在阅读教学中。在阅读课教学中,通过关键词提炼法,要求学生围绕关键词展开对文章的分析或理解。

例如我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我就用“一分钟命题作文”的形式展开探究性学习。在准备阶段,我给学生三个题目:孔乙己是个______人、孤独者、游戏国里的看客,学生任选一个展开一分钟口头作文。之所以定这个题目是原因的。“孔乙己是个______人”这个题目是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分析和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小说文本有认真和多元的阅读,例如一分钟作文里就有各种答案,有的说孔乙己是麻木、不觉醒的人,他是热衷功名利禄的人,他是穷困潦倒,但又好吃懒做的人,他是个死要面子,而且又自欺欺人的人等等,其中就有不少是针锋相对的想法,但不管是怎样的说法,关键是紧扣文本和自圆其说。鲁迅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孤独者》的文章,再看鲁迅的作品、鲁迅作品中的人物以及鲁迅本人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孤独”情愫在鲁迅作品的意义,因此我定的第二个开放性议题是“孤独者”,在这个题目的作文,学生有很深刻的解释,有的说鲁迅是孤独者,孔乙己是孤独者等等,每一个不同的解释都仿佛看到学生在探测鲁迅作品的本质和窥视自己的灵魂。第三个题目是“游戏国里的看客”,“看客”是鲁迅作品不可缺少的一个角色,对“看客”的讨论可以深入理解鲁迅创作的深沉目的。

用“一分钟命题作文”形式开展阅读课教学中关键是命题的确定,在这点上,普通的口头作文就没有这样讲究,而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好的命题可以贯穿作品,这个题目就像一把钥匙,学生拿着这把钥匙就可以打开一道道神秘之门,进入作品的精神世界。

篇4:课间十分钟三年级作文550字

“当当当,当当当”下课了!当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安静的校园一下子沸腾起来了!

操场上真热闹呀!有的同学在翩翩起舞;有的同学在放声歌唱;有的同学在玩有趣的捉迷藏;还有的同学在跳大绳、踢足球、拍皮球、打篮球……

再往这边看,我正在和同学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我是凶猛“老鹰”,张煊泰是胖乎乎的“鸡妈妈”,吴文浩、王子其、高世杰、冯晨阳是淘气又可爱的“小鸡”。

游戏开始了!“老鹰”张开宽大的翅膀猛地扑向“小鸡”,“小鸡”们一阵尖叫,四处躲藏,惊恐不安的.找妈妈,“鸡妈妈”赶紧冲过来保护她的孩子们。只见“鸡妈妈”护着小鸡,一会向左跑,一会向右躲,看得我这只老鹰眼花缭乱,怎样才能抓住“小鸡呢”?“老鹰”仔细观察,发现吴文浩“小鸡”在东张西望,远离了“鸡妈妈”,一点都不警惕呢。我暗暗偷笑。趁他不注意,“老鹰”一个箭步冲上去一把抓住他,他惊声尖叫,我十分得意的抓着“战利品”哈哈大笑。吴文浩“小鸡”皱着眉头,不服气的说“要是我知道你在我背后,我早就躲开了,被抓住,真倒霉。”又该他当“老鹰”了,这只老鹰有点不灵活,我们小鸡在鸡妈妈的保护下,一次又一次的躲过了“老鹰”的爪子!就这样,我们轮流当老鹰,玩得真开心!

篇5:一分钟作文300字

第一轮实验开始了,我们先测写字速度。我们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听“开始”,我们就像离弦之箭一样飞快的在纸上“唰・唰”的写着。写着写着,我感到手臂渐渐无力,只听一声“30秒”,我就向旁边一看,他原来才写了十几个字。只写了一会儿,就听见计秒的人一声“停”了。我下意识的向周围环视,发现他们都在甩手或者直叫“哎哟”。这一分钟过得真快!

第二轮实验又开始了。这回比的是毅力,看你一分钟能做“金鸡独立”这个动作坚持一分钟,并且不能动。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的手臂也越来越无力了。就在这时,我动了一下,老师发现了,便说:“你被淘汰了。”我感觉等了好久,终于把“停”字给等出来了。我真的很遗憾,因为我被淘汰了。这一分钟可真慢呀!

篇6:一分钟作文300字

在小学的时候,迟到要受惩罚的,每年夏天的时候,我一般都是六点四十分。从家里走,七点二十分之前就到学校了。离长胡老爷爷打铃还有一段时间呢,那时间像我蜗牛爬的一样。慢啊!慢,时间慢慢的流失,天也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眨眼的功夫,夏天过去了,秋天也消失了,冬天来临了。冬天时间过的真快啊!在冬天的时候,我都提前十到十五分钟走。如果,不提前走就会迟到了,也就会受惩罚了。

有一天,我睡过头了,看了看时间,已经六点二十了。我连忙收拾一下了,再看了一下时间,现在已经是六点四十了。我想在夏天的时间,六点四十从家出发,时间足足有余了。而现在和夏天的时间应该够了,当我走到学校大门口的时候,铃声叮咚、叮咚的响起来了。我心里想,这次我死定了,又要受惩罚了。我加快步筏,拼命的向教室跑去,跑到第二排教学楼的时候。我估计叮咚、叮咚的铃要停了,可是没有停。那也许是长胡老爷爷拉过了,我一边跑,一边嘴里唠叨着,这个铃声不能停,我终于跑到了班级,满头大汗的。当我缓了一口气,坐下来的时,那叮咚、叮咚的铃声消失了。我看了看墙上的钟,那铃声大约延长了一分钟。我心里想,也许那长胡老爷爷与我有缘分,不想让我迟到受惩罚罢了。

篇7:一分钟作文550字

2000年~2016年,考研英语(一)大作文连续考的都是图画作文,想要有意外基本是不可能的,考研大作文涉及的主题贴近社会生活,针砭时弊。在这给大家引用一下《京华时报》记者对原考研英语命题组组长、北京大学英语系王继辉教授的专访片段,以便大家对考研写作命题有个总体认识。

首先,针对作文命题的规律,王教授这样说:“考研英语的作文题目通常以一幅图画或一个图表给出。在话题选择上,命题人不会刻意贴近社会热点话题,基本会选择大家相对熟悉的话题,消除因背景知识不同带来的差异,以确保考试的公平。”

其次,针对包含大作文的考研英语主观题阅卷,王教授作了如此的介绍:“考研英语主观题阅卷人的主体是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师,阅卷工作一般在考后20天左右开始。近几年基本采用试卷扫描后在电脑上评阅的方式,即一份试卷随机由两名阅卷人分别评判并给出成绩,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如果两名阅卷人所给分数差距过大,则由仲裁人进一步斟酌决定。作文正式阅卷前,阅卷组会从试题中随机抽取样例进行试评,根据‘评分原则’确定各档次作文的基本特征,所有阅卷人达成共识后,阅卷工作才真正开始。考研英语作文的评判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主要是看考生写作时是否覆盖了题目中提示的全部要点,形式则主要针对英语表达本身。考生要想得高分,必须坚守‘减少错误’和‘增加亮点’两大原则。”

由此可知,写作要拿到理想的分数,简单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切题,写到要点;二是别一写句子就犯低级错误,也别写来写去都是简单句。话不多说,先给考生看一下真题到底长什么样。下面就是2013年考研英语(一)大作文真题的图画。

那么,图画作文整体应该怎么写呢? 从历年真题的Directions部分,考生可以看出来,图画作文的写作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描述图画(description);二是解释含义(intended meaning),即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三是发表观点(comment),指出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利弊以及改进的建议等。每个方面可写成一个段落。本文就先来介绍描述图画的段落如何写。

简单而言,考研大作文的图画描述段落包含“一个引入句型”+“具体描述”,“具体描述”一般写清楚图片中的人在做什么事就好。引入句型的基本意思就是“如图所示……”, 其实这个意思的各种句型考官都看滥了,所以大家不必纠结此句,简单明了地写就行。下面笔者列出可参考的三个句型。

① As is 副词 depicted in the 形容词 cartoon, +句子

例:As is vividly depicted in the thought-provoking cartoon, …

② The 形容词 drawing 副词 portrays a scene in which +句子

例:The compelling drawing graphically portrays a scene in which …

③ In the center of the 形容词 picture 动作1 +主体+ who 动作2 ... (此为地点倒装句)

例:In the center of the enlightening picture stands a football player who is going to shoot the ball.

这些都是可接受的版本,笔者认为它们没有孰优孰劣之分,考生只要在用词方面新颖一点就不错了。考生不要在这里写一些“又长又臭的模板句”,例如: 啊!多么有趣的图啊!/这张图初看很有趣,含义很深刻!/最近网络上的一张图片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些句子除了给评卷人留下凑字数的感觉外没有多大意义。

写完引入句之后,考生就要开始“具体描述”了。描述的内容是什么呢?对于绝大部分图画,考生都可以围绕“谁(主体)做了(动作)什么事”来写。比如,对于2013年的考研写作真题,考生可以这样描述:“一群毕业生(主体)站在(动作)四个不同的选择面前,在思考(动作)自己该如何选择。”在具体描述的时候有几个注意点,务必引起考生重视。

1

图画中某个主体做的动作不止一个,出现多个动作时该如何处理其他与图片主题相关的元素如何处理

一幅图画不仅能够反映出“谁在做什么事”,而且能够反映出人物的表情、心理,图片中某个元素或事情甚至还有象征寓意。对于这些元素和内容,考生可以作为补充来写,并非必须要写。仍以2013年真题为例,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描述人物表情(表情可以结合图片人物状况想象创作)

A large group of graduates with bewildered expressions on their faces are standing in front of four different paths …

·推断人物心理

It is obvious (It seems that) they have not thought about what to do after graduation before.

nlc202309081257

·图片下方的文字描述/标题

In addition, there is a caption under the picture which reads “Graduates standing at the crossroads.”

通过上述介绍的写作方法,考生就可以很顺利地把图画作文第一段写出来了。现在笔者列出2013年考研英语(一)大作文真题第一段的范文,供考生参考。

As is depicted in the picture, a group of graduates with bewildered expressions on their faces are standing in front of four different paths, namely hunting for a job, continuing to study for a master’s degree, seeking further study abroad, and starting one’s own business. What arouses our attention is that they do not seem so sure about their future plans and have no idea about which one to choose. In addition, there is a caption under the picture which reads “Graduates standing at the crossroads.”

图画中出现多个动作时,考生就需要考虑如何连接不同的动作。如果考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就不要为了句式多样化而使用自己不懂的语法,可以老实地使用and、but、so等并列连词连接几个动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however、therefore、then等词是副词,考生使用这些副词连接分句时,不能在写完第一个分句后用逗号断开,而应该使用分号或句号断句。对于2013年考研英语(一)大作文的图画,考生可以这样写。

As is depicted in the picture, a group of graduates are standing at the crossroads (站在岔路口) and are confused about what they should do after graduation.

基础较好的考生可以用从句来获得更高的分数。因为一个简单句里有且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使用并列连词连接动词或句子的情况除外),所以,当考生要表达多个动作时,其可以用主句表达一个动作,而其他的动作用从句来表达。在写从句时,考生切记,从句也是句子,因此考生写的从句不要没有主语和动词。从句中比较常用到的是定语从句,下面仍以2013年真题为例。

As is depicted in the picture, a group of graduates (who are standing in front of four different paths, namely hunting for a job, continuing to study for a master’s degree, seeking further study abroad, and starting one’s own business) are confused about what they should do after graduation.

在这个句子中,are confused about是主句的谓语动词,are standing是括号中的定语从句的谓语动词。

想要获得写作高分的考生也要学会熟练运用非谓语动词。对于图画描述而言,考生首要掌握的就是分词作伴随状语的用法。简单来说,考生写句子时,在保留一个句子的谓语动词的同时,可以把伴随发生的动作用分词形式表达:若动作是句子的主语主动发出的,动词变为现在分词;若动作是句子的主语承受的,则变为过去分词。比如针对2013年的图画,考生可以用非谓语动词描述。

Standing in front of four different paths, namely hunting for a job, continuing to study for a master’s degree, seeking further study abroad, and starting one’s own business, a group of graduates are really confused about what they should do after graduation.

2

如何在“不同的可写点之间”加上一定的过渡性连接

这么多年来,考研作文的图画一般都有两个甚至更多点可写,可否在不同的可写点之间加上一定的过渡性连接句呢?仍以上述2013年真题为例。

第一段的可写点可以列出至少两个:一个是“如图所示,一群毕业生正站在四条不同的路面前(四条路分别是……)”;另一个是“他们感觉很困惑,不知道该选哪一条”。在这两个可写点中,我们可以用类似“What arouses our attention is”(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等过渡表达来连接两个可写点,请看下面的例句。

As is depicted in the picture, a group of graduates are standing in front of four different paths, namely hunting for a job, continuing to study for a master’s degree, seeking further study abroad, and starting one’s own business. What arouses our attention is that they seem quite confused about what they should do after graduation.

nlc202309081257

因此,在写具体描述内容时,考生完全可以用一些比较好用的句型来进行过渡连接。除了上面提及的句型之外,笔者再列举两个,供考生参考。

其他与图片主题相关的元素如何处理

一幅图画不仅能够反映出“谁在做什么事”,而且能够反映出人物的表情、心理,图片中某个元素或事情甚至还有象征寓意。对于这些元素和内容,考生可以作为补充来写,并非必须要写。仍以2013年真题为例,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描述人物表情(表情可以结合图片人物状况想象创作)

A large group of graduates with bewildered expressions on their faces are standing in front of four different paths …

推断人物心理

It is obvious (It seems that) they have not thought about what to do after graduation before.

图片下方的文字描述/标题

In addition, there is a caption under the picture which reads “Graduates standing at the crossroads.”

通过上述介绍的写作方法,考生就可以很顺利地把图画作文第一段写出来了。现在笔者列出2013年考研英语(一)大作文真题第一段的范文,供考生参考。

As is depicted in the picture, a group of graduates with bewildered expressions on their faces are standing in front of four different paths, namely hunting for a job, continuing to study for a master’s degree, seeking further study abroad, and starting one’s own business. What arouses our attention is that they do not seem so sure about their future plans and have no idea about which one to choose. In addition, there is a caption under the picture which reads “Graduates standing at the crossroads.”

篇8:一分钟作文300字

今天我体验了一分钟的长与短

首先我用一分钟来写字,我觉得那一分钟很长,但是我一数我竟然写了71个字,这么说我十分钟写一篇作文完全是没有问题的,可我平时怎么半天也写不出了呢?

接下来我用一分钟做俯卧撑,天啊!这一分钟怎么这么漫长?我差一点就坚持不住了。

该是放松的时刻了,我惬意的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手里拿着遥控器我想就一分钟,我看什么节目呢? 可还没等我做好准备一分钟就溜走了。

一分钟就一根橡皮筋,有的人可以把它拉得很长很长,有的人去让它任意流失。

篇9:最后一分钟作文500字

最后一分钟的时候,我会深深拉着你的手,陪你一直想与我走的那条路:永恒。

最后一分钟的时候,我会对你说:“其实我爱你,就是因为我爱你,所以一直不回答你,只想陪着你。”那个时候你也别哭,因为这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每天都有许多灾难;你也别怕,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克服恐惧的;你也别留恋,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对你温柔过。

最后一分钟的`时候,你别离开我太远了,我怕寻找你的时候天就塌下来了,还没来得及为你撑起时,就说再见了;你也别离我太近了,我会害怕看见你信任我而我却无能为力。

最后一分钟的时候,我会对你说“sorry,保护不了你。”你的笑容将被我永远记住,你的眼泪我也会帮你擦。如果说有来生的话,我来找你,不认识我了没关系,我会默默在你身边,我不会去喝那碗装满所有人眼泪的“孟婆汤”,你要相信,我会在你身边的。

最后一分钟的时候,我会将你藏在身后,让我一个人独自面对那可怕的灾难。我会轻轻的对你说:“傻瓜,再大的困难我都挺过来了,它又算的上什么。”你轻轻的搂着我,贴在我背上说:“傻瓜。”

篇10:最后一分钟作文600字

绿草如茵的球场上,球员们奋力拼搏着,十分钟的5V5小型足球赛已经进入尾声,机械屏上的比分仍然是0:0,留给双方球员的时间不多了,只有稍纵即逝的一分钟。

我方球员个个精疲力尽、大汗淋漓,每个人都经过剧烈的跑动,已经快坚持不住了,速度也有所下降。我方中锋带球跑过中场,将球送到了前锋,也就是我的脚下,比赛时间正一点一点流失,现在还剩下三十秒。我一个华丽的转身,晃过对方后卫,再接近禁区,这一系列动作耗掉了十秒,目前时间只有短短的二十秒了。我单枪匹马闯入对方禁区,即将与决定我进球的关键人物――守门员展开殊死一战。已经做好了射门准备的我用右脚背使出全力,朝足球踢去。不料,脚一滑,踢中了足球底部,这球肯定会打偏。我懊恼不已,可现在懊恼又有什么用呢!踢出去的球就像泼出去的水,怎么可能收回来呢?!不出我所料,足球“哐当”一声打在了门柱上,弹了过来。那时我已耗尽全身所有气力,已经无力再去追赶那颗球了,时间不断缩短,只有九秒了!

我方中锋像一位孤胆英雄,不顾一切地朝球跑去,当他追上足球时,时间只有五秒了!顾不得多想,球还未落地,他就一脚凌空抽射,足球在空中形成了一股锋利的气流,划出了一条绝美的弧线,高速旋转的足球从我头顶飞过,我听到了“嗖――”的一声――球速之快,力量之大!似一枚拥有巨大杀伤力的导弹,又似一颗拥有巨大破坏力的彗星,朝球门猛撞过去。守门员猝不及防,球就已经飞入了球门中。

篇11:一分钟 一世界

光影变幻,只有一分钟。

似水流年,只有一分钟。

但影像的一分钟,不尽然是关乎时间。

用一分钟来衡量影像的长度,太长,转瞬间就会有许多灰飞烟灭;太短,每一秒都写不尽难熬的等待。

影像一分钟,生出一世界。

“城市一分钟”

“城市一分钟”是“一分钟”基金会和荷兰Doc 24/VPRO(荷兰公共广播机构的数码纪录片频道),荷兰艺术、设计和建筑基金会,荷兰中国艺术基金会和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共同策划的一个项目。

“城市一分钟”的拍摄主题为“城市肖像”。 每个城市被分成24个“一分钟的肖像”,每个肖像代表着一天中的每个小时段,每部影片部是艺术家对他所生活或居住过的城市的个人印象。

这些视频作品除了在网站www.cityoneminutes.org和数字电视上播映以外,将会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展映。同时所有提交作品都将参加2009年“一分钟”基金会的影像竞赛单元。

在cityoneminutes.org,你可以看到超过100个城市中的每个小时段的所见所闻。艺术家们在全球各地拍摄下他们对那些城市生活的个人印象。在这个网站上你可以用时间和地点等多种搜索方式进行浏览。例如:按照北京24小时的生活或探索每个城市的早上5点至6点之间的生活等等。

从中,你会发现这个城市的白昼竟然与黑夜有着如此的迥异。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瞬息万变。一位艺术家将呈现城市9点至10点间的一分钟,完全有别于另一位艺术家带来的10点至11点的一分钟。以此类推。24个一分钟,24小时里的城市肖像。

北航“一分钟”

五月,“一分钟”工作坊来到北京,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合作,展开了为期十天的“发现生活”的拍摄训练。

工作坊主持人:马琦·雅克(Maartje Jaquet)和达里奥·巴迪克(Dario Bardio)。参加者为北航师生、电影学院学生20余人。最后有11人完成了作品。

作为北航新媒体艺术学院的老师,我怀着巨大的好奇参加了这次工作坊,并记下了这份“工作坊”的日记。

5月16日周六工作坊第一天

关键词:Kill your darlings

内容:本次工作坊创作主题、创作方法介绍。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和相互认识后,工作坊主持人马琦和达里奥介绍项目:

1项目主题:城市肖像。本次工作坊最终要选取24部关于北京的一分钟影像作品,分别拍摄城市的不同时段,代表城市的一天24小时。

2一分钟作品长度要求拍摄者必须精简和选择,达里奥称之为“killyour darlinss”(直译为:杀死你的“心肝宝贝儿”。对拍摄者来说,素材就是他们的“心肝宝贝儿”)。

3强调拍摄者关注城市外部特征和早晚变化,确定个人拍摄地点,最喜欢的时间段,明确何为个人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城市现象和景观。

4强调关注城市的声音。观众能从纯粹的声音中得到什么信息?哪些声音来自于哪些特定的地点?

5反复强调统一最后作品的视频参数设置、压缩格式、画面比例等硬性格式。

6展示了马琦和达里奥的一分钟影像作品。

马琦和达里奥向大家介绍他们各自完全不同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马琦倾向于发现和等待生活中的细节之处和精彩之处。平凡的生活经过她的眼睛细节迥然不同,非常精彩。达里奥倾向于表现历史和时间、空间的流逝和运动。他借助特效软件表现同一地点建筑在不同时间和历史时期的转变,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北欧古典肖像画中人物面部、衣饰的转变。

据说当这两位一同外出游览时,一个是四下游走、拍摄和捕捉生活的种种细节。一个不耐烦的等待,因为他早已拍完了他感兴趣的建筑和素材,需要回家做大量后期特效工作。

家庭作业:下堂课每人带能代表自己性格特色的作品,做两分钟的展示,作品的意义广泛,也可以是自己做的蛋糕美食。

5月17日周日工作坊第二天

关键词:各显神通

内容:各自展示作品。

5月18日周一工作坊第三天

关键词:上传、反思

内容:未展示完的同学继续展示自己的作品。

晚上马琦花了点时间,教会了我用flickr网站在上面上传自己的作品,并给我看了她在上面的一些作品。我非常感动,原来她初到北京两三天时间,已经拍了北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精彩细节,摄影和视频作品都已经呈现在她的空间里。我在学校里每天觉得乏善可陈的生活,在她的观察中表现出让我几乎不敢相认的面貌。

家庭作业:请各位想想自己对北京感兴趣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段?

5月19日周二工作坊第四天

关键词:地图、北京、感受

内容:讨论拍摄主题。

大家随机分成小组,分别讨论自己对北京的什么地方感兴趣,对什么时间段感兴趣。然后各个小组选一个代表陈述,达里奥根据大家的陈述在北京地图上标明具体的地点。

最后在各小组提交讨论意见时,很多人提到对雍和宫感兴趣。因此马琦和达里奥决定带领所有的工作坊成员集体去雍和宫拍摄,顺便交流一下基础的拍摄技巧。上午的工作坊结束后我问马琦,拍摄是以个体为单位还是小组为单位进行。她说当然以个体为单位进行,但是因为摄像机数量的原因,可能需要两个人合用一台摄像机,有的拍摄可能是在晚上进行,所以更需要考虑作者的安全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出行好一点,这更使我体会到马琦的细致。

5月20日周三工作坊第五天

关键词:短、平、快

内容:学习拍摄知识。

因为很多同学以前没有用摄像机实拍过,也没上过专业的拍摄课程。马琦和达里奥给大家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摄像机,摄像机的推拉摇移,不同的机位各有什么含义等拍摄基础技巧和知识。

每天中午,和马琦一起午餐的时候,发现她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部不放过,喝的菊花茶,吃的中国菜,饭馆的椅套,饭馆工作人员的午餐……她统统都要拍下来,而且反复拍。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吃得非常慢,吃完了还要坐在那儿喝半天茶。通常我们吃完了,餐厅里其他的客人都走光了。

5月21日周四工作坊第六天

关键词:疯狂、拍摄

内容:达里奥带队去雍和宫拍摄。

路上,达里奥比较详细地跟我讲解了他们带来的索尼高清摄像机怎么用。这是我第一次用高清摄像机拍摄。

到了雍和宫,大家一阵瞎拍,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拍,不太明确要怎么拍。我浮光掠影地拍了些,忽然明白在草场地为什么很多的纪录片会

被老吴(吴文光)痛骂一顿。因为这些作者在拍摄时真的不太明确自己要拍什么,所以镜头总在不确定的胡乱晃动中。我想我在雍和宫的大多数素材属于这种状态。

从雍和宫出来,一行人又转到后海,在后海及周边所剩无几的胡同里转悠。大家拍了很多后海特有的

景象:绵延不绝的人力观光三轮车,后海的酒吧、咖啡馆,胡同的大杂院里密密麻麻的电表,各家不一的信箱,胡同里形形色色的小门脸等等。

在后海附近的一个街区花园里,看到了很多下棋、打牌的闲散的老人。他们给了我提示,回家后,我静下心来一想,感觉自己今天在雍和宫和后海的拍摄状态像一个猎奇的外国游客。这些景象不是我最迫切关注的生存状态和话题。我决定明天就我自己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生活范围开始拍摄。

5月22日周五工作坊第七天

关键词:平静、平静、平静

内容:大家开始分头前往各自拍摄地点。

马琦和赵佩去了雍和宫拍摄。

达里奥自己坐地铁外出拍摄。早上六点起来,我按照昨天的设想,到我家附近的元大都遗址公园附近拍摄早市和公园里晨练的老人。偶尔走进公园,部能看到公园里很多非常开心的老人,一旦走出公园来到大街上,看到的就是阴沉着脸或面无表情匆匆赶路的行人。我想通过拍摄发现公园里老人们心情开朗愉快的原因。

老人们的晨练项目太丰富了,但后来我循着抑扬顿挫的胡琴声,在一个凉亭遇着一个拉二胡的老人,他正在指点一位年过半百的徒弟唱戏。我被琴声吸引,在那儿拍了足足两个小时,端着摄像机一动不动像个石头,被琴声和老人的专注感动了。

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想起昨天在雍和宫看到的川流不息的上香礼佛的游人,每个人都闭目默祷,祈求宁静和幸福,但是我看到在他们脸上写着疲倦和匆忙。今天拍摄的老人们,尤其是这位拉二胡的八旬老人,我在他脸上看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仿佛浑身发着光。

5月23日周六工作坊第八天

关键词:剪刀手

内容:继续拍摄。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后期剪辑。

我现在已经有了好几个小时的硬盘摄像机素材和四五盘录像带的素材。除了参加这个工作坊,我在学院里还有一些教学任务。一直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一遍我的素材。晚上和马琦、达里奥一起吃饭时。我说起手头庞大的素材,达里奥笑晕了过去。他说这样的素材长度对一分钟影像来说太长了。我叹了一口气,是啊,我有这么多darlings需要kill。马琦说她的一分钟影像作品,一般素材部不会超过五分钟。在以后的拍摄中,我开始强迫自己面对拍摄对象积累情绪一直到自己感到不得不拍时,才开始拍摄。在拍摄过程中避免把自己当成摄像机三脚架,随时提醒自己结束拍摄。培养主动开始和主动结束拍摄,对我是一大进步。

5月24日周日工作坊第九天

关键词:技术、特效

内容:依旧分头拍摄、剪辑。

大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在把素材往电脑输入的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结果把带子抹掉了;有的被拍摄对象拒绝了;有的面临素材不够;有的想做特效,面临技术问题;有的想在视频素材上画动画,需要不停地劳作。在最后两天想解决这些问题,貌似不可能,但最后大家都完成得很好。

马琦被我拍摄的公园里的老人吸引,她晚上也去了元大都城墙遗址公园。她给我看她拍摄的素材:一群老人在夜色中歌唱。她说她和老人们一起唱,这是她在中国拍的最美妙的东西,她要带回去给她妈妈看。

5月25日周一工作坊第十天

关键词:效率

内容:后期剪辑过程。马琦和达里奥针对每个人的设想和进展给出建议。

继续剪辑。与Afte r Effects、Finel Cut软件展开较量,大量的时间花在无用功上。但已经对拍摄上瘾,饭后习惯性的拿起摄像机四处溜达。往日几乎熟视无睹的生活因为拍摄而新鲜起来,细节被放大,眼睛似乎变成了摄像机的镜头。

在拍摄时更加注意构成、角度和素材的起止时间等自己以往一窍不通的拍摄入门知识(我以前因为从DV开始拍摄,根本体会不到专业摄影师对胶片的珍惜与尊重。以前看到想拍的东西常常把DV在拍摄对象前面随便一放就OK。拍摄时间也从不考虑)。

上午马琦还教了我Final Cut Pro软件的基本用法(她说的时候我好像明白了,自己用起来还是一团糟)。

在做过剪辑后,尤其是在自己初学软件,头疼剪辑的情况下,反过来促使我更关心拍摄素材的质量了,尽量争取一条就过,减少剪辑。因为明天就要提交作品了,大家都在抓紧时间做后期,或者补拍一些场景。晚上部在工作室忙到12点以后,有人想熬夜,被我劝走了。谢谢公园里的老人们,教会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5月26日周二工作坊第十一天

关键词:奥斯卡

内容:上午提交作品,下午集中对外展示。

上午10点,大家陆续把作品交给马琦和达里奥。

在提交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很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反复强调不能使用配乐,因为配乐牵涉到版权问题。二是他们很注意作品的最后“提纯”。比如马琦在看李岩提交的一分钟作品时,里面分为几个段落:日出、街景、地铁里困倦的白领。她建议李岩把一分钟的内容全部聚焦在地铁里上班族困倦的表情上,然后把片名改为《北京,你早》,背景时间在标题中交代了,内容变得单纯有力。(我非常喜欢李岩,这位医学专业的义务翻译不但在工作坊拍摄了自己的作品,还怀着巨大的求知心在几天内学了Flash、3DMAX、Photoshop等好几个软件,虽然部是基础知识,但是精神可嘉,超过所有的年轻人)中午,马琦和达里奥开始为大家的作品加上统一的结尾字幕,把作品按一天24小时的顺序排列起来。据说这些作品将用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荷兰馆的展示。

下午的展示时间到了,在学院多媒体放映大厅里,坐满了本院师生。放映开始了,我的作品《夜》:睡在马车上的夫妇,因为拍摄时间是午夜12点,被放在序列的第一部。在大家的24部作品里(也包括马琦和达里奥的作品),呈现出北京截然不同的24分钟。

作品展示完毕后,每一位工作坊成员上台领取荣誉证书,达里奥用了一大堆溢美之词精确地赞扬了每一位参加者,现场气氛完全是奥斯卡颁奖典礼。

真是难以置信,十天可以出这么多作品,我们日常的生活中要是每天部像这十天这样有效率多好。我还有很多素材等待剪辑,我还要继续拍摄,我学会了两个剪辑软件(尽管是基本功能)

上一篇:人事管理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