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赏析

2024-04-09

名著阅读赏析(通用8篇)

篇1:名著阅读赏析

中外名著综合阅读赏析

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卷诗。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3.“花果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的内容。

4.“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这幅对联写的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内容。

5.“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涉及到《三国演义》中的两个人物是、。

6.《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足智多谋,家喻户晓。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

[7.请说出《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8.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______。作品是《》。

9.《水浒传》中,有两位打虎英雄,在沂岭杀四虎的是; 在景阳岗打虎的是。

10.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中各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英雄,他们使用同一兵器,出自于同一宗室,他们的名字是、。

11.请写出《水浒传》中最典型的反面人物。

12.《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

13.鲁达在打死郑屠后,逃到五台山出家,法名为。

14.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中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题目。(1)________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2)________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15.“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16.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__;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事。

17.“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籍贯)的(作家)写的《》(篇名)

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_______》的开篇词。

19.鲁迅先生为追怀往事写下了十篇散文,书名为《》,除了课本中学过的,你还能举出两篇吗?、20.写出鲁滨逊在荒岛救人的一个故事名称(自拟)(6个字以内)。

21.“18世纪,一个水手和船长在航行中发生冲突,被遗弃在荒岛上,他在与人世隔绝的环境中,独自生活了多年---”此事触发了国作家的创作灵感,从而写出了《鲁滨逊漂流记》。

22.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这部名著是。

24.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几部文学作品中,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作介绍,不少于150个字。

25.《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_________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_(国名)。(威海市)26.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出自__________,在这里指代___________。(威海市)

27.下面对联分别出自哪部章回体小说?请写出来。(1)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2)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3)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元春归省庆元宵。28.填人名,补足歇后语。(1)(______)借东风——巧用天时(2)(_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3)(______)进曹营——一言不发(4)(______)上梁山——官逼民反(5)(______)打宋江——过后赔礼

(6)(_____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9.“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名)之口。

30.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你的讲述:

31.对对联。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

32.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作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33.你在阅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34.他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向往冒险,他在一座无人的岛上过了长达28年的原始人生活,收到一个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后又因帮助了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国家。他的名字叫(),这部作品是《》。

35.他是一个小庄园主的儿子,从小就喜欢旅游。他旅游过“小人国”和“大人国”,经历一番历险,最后终于回到了英国。他的名字是(),这部作品是《》。

36.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这部作品叫《》,与人力车夫相关的两位女性的名字是()和()。

37.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跃马挥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自然环境顽强斗争;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之后,克服困难从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他的那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成为一代人的座右铭。他叫(),这部作品是《》。"

38.作者从高尔基父亲逝世开始,到母亲逝世为止,恰是作者5岁到7岁的童年生活阶段。书中充满了残酷恐怖的生活故事。这部作品叫《》,与《》和《》合称“自传体三部曲”。

39.“墙角的花,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出自世纪老人冰心的《》。

40.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作家和社交活动家。20世纪初,为名人作传,三部英雄传记是《》、《》、《》。

41.虎妞是()的长篇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42.古诗文中的“乐府双璧”是指《》和《》。

43.《水浒传》塑造了()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一开始逆来顺受,后来怒而反抗,被逼上梁山的英雄是();见义勇为,性格最粗犷豪爽的是()。

44.指出下列《三国演义》中故事的主人公?指出下列《水浒传》故事的主人公?

A.三英战吕布A.拳打镇关西B.辕门射戟B.在闹五台山C.煮酒论英雄C.倒拔垂杨柳D.千里走单骑D.风雪山神庙E.单骑救主E.智取生辰纲F.舌战群儒F.怒杀阎婆惜.草船借箭G.醉打蒋门神.单刀赴会H.血溅鸳鸯楼I.水淹七军I.三打祝家庄J.刮骨疗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

45.根据诗句判断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①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

②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第三部分:积累、名联、名言警句

1、写鬼写人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作家()著作()

2、唐代论诗人,李杜已远,惟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座旧祠堂。诗人()著作()

3、上联:欧阳修与民同乐 下联:()

4、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m对联中提到的人物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

5、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对联中提到的人物是()他的事迹妇孺皆知,比如:()()()

6、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下联中提到的是我国()代著名的()主义大诗人(),请将代表他风格的诗歌写出三句来()、()、()。

7、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人物()草堂是指()

8、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词客是指()()()。四大家是指()()()()。

9、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人物()出自他作品的名句()

10、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幅对联赞扬的(),作品《》。其中“后主”是指()。

1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此联是写()朝(),联中化用了他的《》中的名句()。

1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可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此联是写(),联中提到了他的作品是《》、《》。

中外名著综合阅读赏析参考答案

1.《红楼梦》2.《三国演义》3.《西游记》4.《水浒传》5.刘备、曹操6.吴用7.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等。8.曹雪芹,《红楼梦》9.李逵武松10.关羽、关胜11.高俅12.贾宝玉13.鲁智深14.1)林教头(2)曹操15.红楼梦,16.赤壁之战、失街亭,17.福建长乐冰心繁星18.三国演义19.《朝花夕拾》;《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孝图》《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20.“智救星期五”、“智救落难船长”21.英国笛福22.水浒传23.我来到了英国,听到了斯威夫特在叙述格列佛多次航海中的种种奇遇,俄罗斯,高尔基叙述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24.略25.绳技或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慧骃国26.《水浒》假货.(1)《三国演义》(2)《西游记》(3)《红楼梦》28.(1)孔明(2)刘备(3)徐庶

(4)宋江(5)李逵(6)猪八戒29.曹操30略。31(1)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32略。33如:写读书笔记,即将读书的独特感受及时记入笔记;通过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方式与同学之间交流;尝试对名著进行再创作。

34、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35、格列佛、《格列佛游记》。

36、《骆驼祥子》、虎妞、小福子。

37、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8、《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9、《繁星春水》。40《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41、老舍、《骆驼祥子》。42《木兰诗》、《孔雀东南飞》。43.108、林冲、李逵44.指出下列《三国演义》中故事的主人公?指出下列《水浒传》故事的主人公?三英战吕布 刘、关、张;拳打镇关西鲁达;辕门射戟吕布;大闹五台山鲁达;.煮酒论英雄曹操;倒拔垂杨柳鲁达;千里走单骑关羽;风雪山神庙林冲;单骑救主赵云;智取生辰纲吴用;舌战群儒诸葛亮;怒杀阎婆惜宋江;草船借箭诸葛亮;醉打蒋门神武松;单刀赴会关羽;血溅鸳鸯楼武松;水淹七军关羽;三打祝家庄宋江;刮骨疗毒关羽;擒孟获诸葛亮 挥泪斩马谡诸葛亮 ;温酒斩华雄关羽45.沙僧、贾宝玉第三部分答案

1、蒲松龄、《聊斋志异》。

2、白居易、《新乐府》。

3、范仲淹替君分忧。(意思对即可)

4、“落雁”王昭君。

5、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火烧赤壁。

6、唐、浪漫、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杜甫、成都草堂。

8、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9、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李清照、《漱玉词》、“南唐后主”李煜。

11、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鲁迅、《呐喊》、《彷徨》。

篇2:名著阅读赏析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赶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走出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及至它听到点老鼠的响动啊,它又多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拉倒!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力避单调。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连半个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它倔强得很!

是,猫的确是倔强。看吧,大马戏团里什么狮子、老虎、大象、狗熊、甚至于笨驴,都能表演一些玩艺儿,可是谁见过耍猫呢?(昨天才听说:苏联的某马戏团里确有耍猫的,我当然还没亲眼见过。)

这种小动物确是古怪。不管你多么善待它,它也不肯跟着你上街去逛逛。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它的嘴往往被蜂儿或蝎子螫的肿起来。

赶到猫儿们一讲起恋爱来,那就闹得一条街的人们都不能安睡。它们的叫声是那么尖锐刺耳,使人觉得世界上若是没有猫啊,一定会更平静一些。

可是,及至女猫生下两三个棉花团似的小猫啊,你又不恨它了。它是那么尽责地看护儿女,连上房兜兜风也不肯去了。

郎猫可不那么负责,它丝毫不关心儿女。它或睡大觉,或上屋去乱叫,有机会就和邻居们打一架,身上的毛儿滚成了毡,满脸横七竖八都是伤痕,看起来实在不大体面。好在它没有照镜子的习惯,依然昂首阔步,大喊大叫,它匆忙地吃两口东西,就又去挑战开打。有时候,它两天两夜不回家,可是当你以为它可能已经远走高飞了,它却瘸着腿大败而归,直入厨房要东西吃。

过了满月的小猫们真是可爱,腿脚还不甚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上没结没完。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即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

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不肯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呀。可是,你也爱花。这个矛盾就不易处理。

现在,还有新的问题呢:老鼠已差不多都被消灭了,猫还有什么用处呢?而且,猫既吃不着老鼠,就会想办法去偷捉鸡雏或小鸭什么的开开斋。这难道不是问题么?

在我的朋友里颇有些位爱猫的。不知他们注意到这些问题没有?记得二十年前在重庆住着的时候,那里的猫很珍贵,须花钱去买。在当时,那里的老鼠是那么猖狂,小猫反倒须放在笼子里养着,以免被老鼠吃掉。据说,目前在重庆已很不容易见到老鼠。那么,那里的猫呢?是不是已经不放在笼子里,还是根本不养猫了呢?这须打听一下,以备参考。

也记得三十年前,在一艘法国轮船上,我吃过一次猫肉。事前,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肉,因为不识法文,看不懂菜单。猫肉并不难吃,虽不甚香美,可也没什么怪味道。是不是该把猫都送往法国轮船上去呢?我很难作出决定。

猫的地位的确降低了,而且发生了些小问题。可是,我并不为猫的命运多耽什么心思。想想看吧,要不是灭鼠运动得到了很大的成功,消除了巨害,猫的威风怎会减少了呢?两相比较,灭鼠比爱猫更重要的多,不是吗?我想,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天,一切都机械化了,不是连驴马也会有点问题吗?可是,谁能因耽忧驴马没有事作而放弃了机械化呢?

赏析:

《猫》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猫的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分为两部分:

先讲猫的性格古怪,从三方面加以具体说明。

第一方面写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写“老实”时,写它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写它“贪玩”时,用“任凭”一词,把出走的猫贪玩不听召唤,贪玩的本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写它“尽职”时,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能做到“闭息凝视”地一连呆“几个钟头”(说明很耐心),不把老鼠等出来誓不罢休,表现了猫的决心之大。

第二方面写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温柔可亲”是温和柔顺,令人喜欢的意思,这是猫高兴时的表现,它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第三方面写猫既胆小又勇猛。

说猫的性格古怪,上文所述,是因为一些互相矛盾的表现集于猫的一身。如果将上面的各种表现单独来看,任何一种也构不成古怪。但如果把老实和贪玩,贪玩和尽职等这样一组一组截然相反、互相矛盾的表现统一在猫的一身,就使猫的性格变得不同一般,令人捉摸不定了,因而显出了它的古怪。

再写刚出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这一段从小猫什么东西都玩;玩起来不怕摔跟头,也不怕撞疼;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三方面写小猫的淘气。并通过“你见了决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写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和朝气,表达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篇3:名著阅读赏析

文学名著具有典范性、权威性, 是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是最有价值、最完美、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阅读英语文学名著,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 对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然而, 现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一到第八模块中只有“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和“Pygmalion”两篇课文涉及文学名著, 且均以剧本的形式出现, 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文学名著的机会少之又少, 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这不符合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因此,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尝试开展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 弥补教材的不足。

二、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课堂实践

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进行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是很有讲究的。如果全部采用课外泛读, 久而久之, 会失去目的性, 难以让学生有所收获;而全部采用课堂精读, 又太占用时间。鉴于时间和学生英语水平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笔者尝试每月开设一节文学欣赏课。课前先将名著的节选印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找出生词、难词和好句, 并尝试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课堂上, 主要帮学生理清文学名著的基本要素, 用5W1H问题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和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 同时组织课堂讨论,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寻找作品中的难点和欣赏优美的句子,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下面, 以“The Adventures oTom Sawyer”为例, 介绍文学名著的课堂阅读教学。

1.确定材料

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无数文学名著, 如何选择适应高中生阅读的素材是一个难题。我们可以选择与时俱进、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热门话题, 力求文本真实、有趣、信息量大、科技含量高。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 可以遵循以上原则选择文学名著素材。

笔者选取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的第二章。该部分内容讲述了主人公Tom因逃学被Polly罚刷围墙, 在他想通过跟伙伴交换任务失败后, 利用自己的聪明机智成功地让其他伙伴不仅帮他刷墙, 还要给他东西来赢得刷墙的机会。这个风趣幽默的故事背后, 作者揭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工作就是一个人有义务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玩是一个人没有义务非做不可的事情。”

笔者选择该文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 该文本具有品读的可能性, 其优美的语言能吸引学生, 文本的内涵可以让学生去反复地品读和思考。

其次, 该文本具有趣味性。汤姆的性格和做法, 对许多想要叛逆、想要独立、想要与众不同的高中学生来说, 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再者, 学生对该文本不陌生但了解不多。“The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对于很多学生来说, 这个题目并不陌生, 然而学生对其中的具体情节、作者的写作风格、文章的表达方式并不了解。

此外, 该文本并没有完全脱离现有教材。学生在必修三学习了“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后, 对马克·吐温及其写作风格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 教材中的“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是以剧本形式出现, 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是对故事情节的把握, 但对该作品中语言的魅力、作者幽默的写作风格所见不多。故学生有必要通过阅读具体的文学作品, 真正感受马克·吐温的思想及其语言的魅力。所以, 该文本也是对现有教材的补充。

2.课前准备

课前, 笔者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本。

(1) 文学名著的阅读仅在课堂的40分钟内完成是不可能的。因此, 笔者在综合考虑文本的长度和语言的难度后, 让学生提前熟悉文本。期间, 学生主要通过查词典、标生词、找好句等方式来大致理解文本,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词典使用应有一定的要求, 利于词汇量的积累。

(2) 经常询问阅读进度, 及时给予指导。这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学生也能在教师的提点中, 重拾阅读的兴趣和信心, 一步步地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这个过程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容忍度”, 对文本的理解也能不断清晰, 逐渐明确。

3.教学设计

Step 1 Music enjoyment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歌曲“Buffalo Gals”, 这是小说中Tom平时哼的歌曲, 表达了孩子玩耍时的欢快心情。这样的设计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为文本的理解做了铺垫。

Step 2 Introduction of Mark Twain (5mins)

【设计意图】此处直接导入“Today we’ll learn apassage written by Mark Twain. How much do youknow about him?”学生已经学过“The Million PoundBank Note”, 很容易回答出来。这样的设计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接着, 教师用简单的PPT呈现“Mark Twain was the found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同时展示他的其他小说。

Step 3 Passage reading and comprehending (15mins)

Question 1. How many paragraphs are there?

Question 2. How many people are mentioned?Who are they?

Question 3. 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Question 4. What did Tom do then?

Question 5. How did the story develop?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很长, 内容有很多, 如何抓重点是关键。因此, 笔者用Question 1来帮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元素是备课设问的主要方面, 如用Question 2帮助学生找到文中的人物, 并说出人物间的关系, 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小说的大致内容。其他问题均围绕小说的基本要素 (character, settings, plot) 展开, 如Question3—5。故事发生的时间一目了然, 而地点要进行一定的归纳,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寻找信息以及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的关键问题是Question 5, 通过阅读可以发现文本中有一条阅读主线, 一开始Tom感觉整个世界hollow, 因为所有伙伴都在玩, 而他却要刷墙, 到最后Tom感觉“not hollow”, 中间有一个转折点, 教师需要给出简洁明了的指令, 引导学生找到关键句子“At this dark and hopeless momenan inspiration burst upon him! Nothing less thangreat, magnificent inspiration.”在提问环节, 教师的问题应类型多样, 且层次明晰, 从what到how再到why, 逐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Step 4 Discussion and appreciation (10mins)

Discuss in group of 4. Find out the difficult pointsand beautiful and interesting sentences.

【设计意图】讨论和欣赏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文本大致内容的基础上, 关注具体的细节信息, 再次理清文本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同时交流各自对于好句的欣赏和理解, 培养文学的鉴赏能力, 积累写作素材, 如:“Tom’s mouth watered fothe apple, but he stuck to his work.”及“Work consistof whatever a body is obliged to do, and play consistof whatever a body is not obliged to do.”通过讨论和分享, 学生能明白“工作就是一个人有义务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玩是一个人没有义务非做不可的事情”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分享环节, 将课堂预设的内容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渗透, 在学生的突破困难句中渗透, 在学生分享后的评价中渗透, 来体现课堂的灵活性和生成感。

Step 5 Appreciating and further comprehending (8-9mins)

Watch a movie clip.

【设计意图】该环节主要是利用音像和影视等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文本, 使学生经阅读在头脑中描绘的人物及场景等与电影进行交流, 从而使整个情景在互补和重建过程中留下痕迹, 在视觉和听觉上再次触动学生。电影一开始的“Out of the heart of Mark Twain into the heartsof the world” (马克·吐温献给世界的礼物) 文字就给学生一个很强的震撼力, 由Tommy Kelly演绎的活泼机智、充满童趣的Tom不时给学生带来欢声。

Step 6 Homework (1min)

Write a passage with the subtitle“after reading . . ”, expressing your feelings in about 100 words.

【设计意图】虽然这节课是教学的尝试, 但既然学生在课堂上有感而发, 有感而言, 课后应该有感就写。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另一方面增加学生练笔的机会,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三、实践反思

在高中阶段有选择地让学生接触英语文学名著, 能开阔学生视野, 帮助其形成跨文化意识,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谨慎选择作品、精读文本、搜集辅助材料、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和环节, 尤其需要明确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定位, 如此, 在高中阶段通过文学名著的阅读促进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将不再难以付诸行动。

1.文学名著的选择要与已学课文相联系

在介绍马克·吐温及其作品时, 很多学生说出了“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这能帮助学生回忆马克·吐温夸张、讽刺的写作手法, 为文本的阅读提供可深度挖掘和赏析的窗口。选择与已学课文相联系的文学名著, 有利于在纵向上加深, 在横向上拓展, 并能降低学生对于文本的恐惧感和反抗, 从而减少感情过滤[1], 即学生在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时, 因为情感问题, 没有打开输入的通道, 这将影响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输入。

2.教师要精读文本

要想准备好一节名著阅读欣赏课, 没有一定的静心、精心、细心阅读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常言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因此, 在备课前教师要仔细阅读文本, 力求做到熟悉文本并透彻地理解。教师无须做太多的PPT, 而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文本阅读和解读中。

3.尽量准备由原著改编的电影

在完成阅读教学后让学生欣赏由原著改变的电影,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 还可以对比文本与电影, 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4.一定要有欣赏和讨论环节

欣赏和讨论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上升到一定的层次。例如, 有的学生说第一段很美, 描写了村庄的魅力、幽静和充满吸引力, 并将文本中的三个词“charming, reposeful and inviting”进行了解读;有学生认为第21段到35段Tom和BenRogers的对话很精彩, 反映了Tom的机智;还有学生认为有的词用得很有意思, 如“If he hadn’t runout of whitewash, he would have bankrupted everyboy in the village”中bankrupt的使用体现了马克·吐温的写作特色, 充满幽默。

5.要明确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定位

文学名著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为学生开启一扇窗户, 展现优美的风景, 让学生自由地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中, 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文学名著的美好世界。教师的行动就像某天无意撒下的一粒种子, 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刻绽放出魅力的嫩芽, 开花, 甚至结果。因此, 教师心中要有一个信念, 拥有一个愿景, 每天做一点, 坚持下去, 定会有收获。

四、结束语

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决定他未来的发展空间。因此, 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enjoy reading。文学名著的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热爱阅读, 品读人生, 进而超越阅读, 享受人生, 使之终身受益。与此同时, 文学名著的课堂教学也给了每个教师学习的机会, 教学相长, 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 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学积淀也会逐步深厚, 这是一举多得的事。□◢

参考文献

篇4: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比较赏析

一、人物形象比较赏析中的辨异、求同、求异存同

辨异、求同思维活动不一样,前者侧重于通过发现人物个性而认识其独有特征,后者侧重于通过发现共性而认识其共同本质。更多的时候,同与异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同中有异,异中存同。

抓住人物鲜明的对比。如鲁提辖嫉恶如仇,为萍水相逢的金氏父女挺身而出,镇关西则强抢民女、欺诈金钱、无恶不作。莫泊桑经典名著《我的叔叔于勒》中,小若瑟夫善良纯朴,对叔叔怀有同情和怜悯,与他的父母菲利普夫妇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寄托了作者对下一代人、对树立社会人与人新的情感关系的希望。通过比较父子两代人,学生不难对西方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有更深的认识。

现实生活中,人的性格是多面的、复杂的,人与人之间并不存在鲜明的对比,而只是存在参差的比较。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同样眼里只有金钱的菲利普夫妇之间存在细微的区别,夫人比丈夫更富于心计而冷酷无情,面对穷苦潦倒的于勒,丝毫不念亲情,反倒是回想起往日于勒的牵累,她对于勒潜藏着多年的仇恨,一下子无可抑制地暴怒起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进行这一类参差的比较,去深刻体会人物内心细腻而微妙的情感世界。

二、注重纵向、横向比较,从不同侧面赏析人物

横向比较,就是把反映特定时代背景、地域空间的作品放在一起去探求其异同的教学方法。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和《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他们都是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迂腐至极,都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对社会的摆布同样软弱无力,同时也都有善良的品性。但他们又不尽相同,范进逆来顺受,对丈人恭顺、诺诺连声。我问学生,假如换了孔乙己,面对丈人趾高气扬的施舍,孔乙己会像范进一样千恩万谢吗?这样一比较,两人的性格差异立显。此外,孔乙己一到店就招到人们的百般嘲讽,我们可以比较文中的“我”与旁人有何异同,引导学生将“我”和其他人进行参差的比较,能深刻领会社会风气对一个少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体会孔乙己因为卑微的社会地位导致的悲哀人生。

即使同一个人物,他的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场景中,人物会表现出性格的不同层面。纵向比较,就是把人物活动的不同场景放在一起来探求人物性格,它以时间先后为出发点进行比较,纵向深入,品读人物内心不同侧面。例如分析鲁提辖这一人物形象,他面对无恶不作的镇关西,怒从心生,每一拳都打得又准又猛,三拳就把镇关西打死了,充分体现出嫉恶如仇的性格。其后到东京大相寺,在菜园里智斗想捉弄他的众泼皮,却没有大打出手,而是显示了宽宏、豪爽的气概。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片段,品味鲁提辖性格的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宋江,是争议颇多的一个人物形象,作为封建社会不得志的文人,他满腔抱负却无处施展。他疏财仗义、孝亲敬友,性格有温柔敦厚的一面。他孝忠皇帝,又有思想正统的一面。他暗中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他聚众为寇,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他在高俅面前毕恭毕敬,不顾众人反对接受招安,祈求进入仕途光耀宗祖,祸及梁山好汉几乎命丧战场。宋江充满矛盾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到底是怎样的人呢?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这样的纵向比较,呈现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三、文本阅读与影视欣赏,综合艺术手段的比较赏析

名著阅读以文本阅读为根本,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体会和品味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进行比较赏析,品味不同表现手法的独特效果。比如我们可以将《范进中举》与契诃夫的《变色龙》相比较进行赏析,学生更容易理解对比和讽刺手法的表现效果。

影视作品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文本阅读相比,影视作品更具直观形象的特性,富有吸引力,学生从影视作品中可以借鉴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有效地促进名著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完全可以将影视艺术中的诸多方法和手段移用于名著阅读教学之中。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观看电视剧中相关片段,提出问题:课文里极其详尽地描写三拳打在哪里,打成怎样,并用哪三个新奇的比喻突出镇关西受到的重创?而电视剧中又是怎样突出镇关西受创之重的?学生通过细心品味,不难发现文本的描写更加具备宽广度,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的角度摹写了三个独特形象的比喻,那三拳写得细致入微,打得痛快淋漓,看得连声叫好。影视剧则难以表现味觉,为了增强表现的张力,电视剧里设计了一个巧妙的镜头:镇关西瘫倒在地,勉力睁眼看着鲁提辖一步一步走近,眼前一片血光,一切都在晃动。通过文本与影视作品的比较,学生能真切地领会文学与影视作品同中存异的艺术手段。

许多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影视艺术手法的所在,比如电影艺术中最为独到的“蒙太奇”手法,按照一定的构思把不同时空的物事进行多视点、多角度的组合,内容凝练、跳跃,富于含蓄的美感,使作品更具独特的艺术特征。此外,影视作品中诸如环境的渲染、气氛的营造、人物内心独白、隐喻手段等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其实都与文学艺术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较赏析教学注重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细微区别,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有效降低名著阅读难度,有助于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领悟作品,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细腻可感,突显表现手法的精妙。在比较的过程中,要进行创造性想象,须学会获取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欣赏,坚持这种比较赏析教学方法,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提升名著阅读的综合素养。当然,比较赏析教学法应避免公式化、雷同化,切忌牵强附会。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使这种教学法发挥出它特有的作用。

篇5:名著摘抄加赏析

赏析:剪接手法在这里也得以恰当的运用,表现在老人非常疲倦时,为了使自己增加信心,回想起年轻时与一个力气最大的黑人码头脚夫在一家酒馆里比赛掰手腕胜利的情景。

这种剪接自然妥贴,他有存在的前提:这就是他左手抽筋、右手受伤的情况下,他想起了比赛,很符合老人此时此刻的心理,所以产生了这样的联想是合情合理的。

篇6:名著摘抄加赏析

为了治服那条庞大的.马林鱼,他已经费下了自己近乎所有的力气。

而今,他带着自己捕获的。

赏析:海明威让这个老人具有了一种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

他一次又一次地用他那双伤痕累累的手将粗陋的武器刺进鲨鱼的头颅。

即使最终的结果仍是只剩下那十八英尺的鱼骨架。

篇7:中国古典名著赏析

最先接触《战国策》的时候是在初中,当时是在同学家看到有一本白话文的,出于好奇,借来看了一段时间。但由于当时知识范围和兴趣的有限,我对这本书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到最近,报了中国古典名著赏析后,竟然又可以用文学、历史等多个角度读它,然后我在网上找了原文和介绍看了一下,使我对它又多了解了一些。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现在保存下来的不多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历史文献之一。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依次分国家编写的。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

读《战国策》,我们会发现,众多的游说辨士都具备了两种游说本事,这就是道理游说和道理说辨。前者不辨,以道理说服为主;而后者说辨,以道理辩论为主。其不同点在于:前者的道理推理性极强,而后者的说辨逻辑性极强。其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是以道理为核心,或进行说服;或进行说辨。

比如说《战国策·雍氏之役》中,这是一则相当精彩的谋略案例。谋划和游说的精彩,在于谋划的关联和游说中的辨点都大大出乎意料之外。

案例中,苏代的谋划关联:一是将关联点与事件的大体走势相联系;一是将关联点与人为改变最终结果的判断分析相联系。这两点出乎意料的关联,非苏代莫属。

案例中,苏代的道理说辨:一是将辨点设置在“楚比韩更难”的事实上,故能将“韩不向周征粮征兵”的一般事,辨成是“替韩隐瞒战略企图”的大事;一是将辨点设置在“韩的战略利益上”,故能将“韩以地与周”为观止。

鬼谷子曰:“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斜。此言说的就是:“捭阖的道理,在于利用‘阴阳’性质的话题。当获得‘阳’性质方面的话题机遇时,要凭借高尚的心态方式应对;当获得‘阴’性质方面的话题机遇时,要凭借鄙视的心态方式应对”。的小利,辨成是“韩能获得整个周地”的大利。这两点令人叫绝的辨点,既让人贻笑大方,又让人叹。

由上可见了,当面对周君忧患(‘阴’性质方面)的话题机遇,苏代将周君认为难以办到大事,或小看或轻视为容易办到的小事,这正是苏代的能力和自信所致。

再比如《战国策·秦策三·齐助楚攻秦》中,张仪就完美演绎了一个说客足以扭转乾坤的能力。话说齐国援助楚国打秦国,占领了曲沃。秦王想要讨伐齐国,可是齐楚邦交友善,无从下手。于是张仪自告奋勇前去楚国游说。他对楚王说:我们秦王最敬爱的是您,我们的臣子都想做您的手下,我们最恨的的君王就是齐王,我们的臣子最不想侍奉的就是齐王。可是您怎么能和他这样的人为伍呢?因为齐国太丑恶了,所以我们秦国想要讨伐他,可是贵国却和齐国相交甚欢。所以秦王无法好好听从于您,我们也不能好好侍奉您。如果您能和齐国断交,我会恳请秦王把方圆六百里的土地献给您。这样您不但削弱了齐国,交好了秦国,还增强了自身实力,岂不是一举三得?

张仪看似出了个高招,将楚王说得是心花怒放。可是当楚国与齐国绝交后,张仪却“耍赖”再也没有出现。楚国没得到土地,齐楚两国最终被秦国各各击破了。

其实,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一般地看出《战国策》中的那些策士的说辞,大多都是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或者是暗喻、譬喻等等,他们大多步步为营,层层推进,通过一个又一个看似常理而又十分诡异的小观点,让你不断对其进行认同,小观点聚沙成塔,使得你最终不知不觉的对他的观点表示赞成。

这就是我读完全本书最大的感觉。“诡”!各色人士诡异的性格不说,最令人称道的就是说客们的诡辩了。一则又一则充满逻辑思想而又争锋相对的说辞,一篇又一篇向君王们阐述自我见地的高谈阔论,处处彰显着策士们的睿智以及语势磅礴。

不得不承认,古人的智慧完全不亚于现代人。他们的思想、智慧使我彻底折服,这是《战国策》给我带来的巨大震撼。

篇8:名著阅读赏析

自新一轮课改开始, 初中语文教材内就增设了一项内容, 即名著推荐阅读,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人类文化的优秀文本———文学名著, 以弘扬主流文化, 让学生在阅读中与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展开对话, 促进批判性思考, 获得审美体验, 培养人文素质, 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与之相应, 语文试卷中也开始出现了各种与名著阅读相关考查题。对于这一变革, 语文教师曾为之叫好, 认为现行语文终于开始把学生课外阅读提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阅读经典名著必定会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产生深远的影响。但一两年下来, 我们期盼的名著阅读却没有沿着期盼的方向发展, 而是走入了一个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编织的“怪圈”:学生不读名著, 照考名著阅读题;教师整理归纳, 为不读名著者支招。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由于种种原因, 总有一些学生不能认真地去阅读名著, 走马观花, 甚至根本不看。在现行仍以考查作为评价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手段的情况下, 师生在摸透名著考查题路子的基础上, 就“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了, 因为对于师生来说, 能逮住分数就是最现实的。于是教师为了照顾那些没有读名著的学生, 让他们在名著阅读题上不丢分, 就帮助整理归纳出美其名曰“名著导读”的讲义, 分别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典型情节、阅读感受等几方面阐述, 只要一张8K篇幅正反面的讲义就能囊括初中阶段六部必读名著的考试要点, 学生只要把这张浓缩版的讲义背熟了, 就可以在名著考查中应付自如。这么做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笔者在功利性目的的驱使下, 也曾广泛收集占有资料, 并编成“名著导读”, 以应付原先的名著考查题。在这种情况下, 一些在名著阅读上真正花了精力和时间的学生, 一看到如此短的时间内能出如此高的“效率”, 自然认为“有利可图”, 于是放弃了阅读原著, 而改读“名著导读”。于是乎, 各种“名著导读”类书籍也应运而生, 充斥了市场, 迷惑着师生。在应付考试、稳拿分数的功利性目的驱使下, 越来越多的师生热衷于编“导读”、读“导读”, 致使初中名著阅读日渐走向了“伪”阅读的迷途, 名著推荐阅读的本真目的难以实现。

对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考查, 是为了引导和督促学生真正阅读名著, 亲近文学大师, 陶冶性情, 提升人文素养。为此, 要想改变师生的“伪”阅读现状, 避免师生猜题、押题, 只有改变名著阅读的考查方式。令人欣慰的是, 语文界的有识之士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 首先从名著考查题上作了改革, 由原先的纯知识的浅层次的考查, 向关注名著细节、学生阅读体验和感受等多角度的深层次考查发展过渡。这样, 名著阅读也经历了由“假考”到“真考”的完善过程。

试题采用选择题形式, 既避免了答题时的主观色彩, 又有效拓宽了名著考查的范围, 容量之大几乎可以涉及整部作品, 更关注到了名著阅读的细节。如例1中率众英雄排定座次的是宋江, 而没有林冲, 另外花荣、戴宗的绰号相混;例2中C项对汤姆和哈克两人在墓地目睹印第安人乔杀死鲁滨逊医生的细节陈述显然是错误的;例3中格列佛在飞岛国的历险情节被倒置。这3道题中, 错误显而易见, 但如果没有真正读过名著, 是无论如何也发现不了这些细节上的错误的。这些名著题的变革, 使名著阅读题的得分率大大下降。就我校抽样调查来看, 以前的名著阅读题, 学生的得分率都保持在80%以上, 而名著题“变脸”以后, 以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为例, 名著题的得分率仅为46.9% (不排除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靠猜测得的分) 。但我仍要为名著题的“变脸”叫好, 因为这些名著阅读题体现了“真”考名著阅读的理念, 让那些以教师整理归纳代替自己读书的学生“望题兴叹”, 让真正阅读名著的人获得优势。可以说, 名著题的“变脸”, 在很大程度上唤醒了广大师生的名著“真”阅读。

就我校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名著考查题 (见上例3) 为例。虽然, 第五册语文教材的名著推荐与阅读安排在第二单元以后, 但笔者在开学第一周就集中安排了三节课引导学生了解作品、选读部分精彩片段、观看相关影视选段, 以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 以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在教师的督促下去真正阅读名著。随后, 笔者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章内容, 并写好故事梗概和阅读感受, 这样《格列佛游记》全书四卷39章到10月中旬就能阅读完毕, 期中考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去交流、检测、巩固。在这次考试中, 尽管笔者任教的班级学生整体水平较低, 但名著阅读考查题的得分率却超过了另外一个学生整体水平较好的班级。事实证明, 如此考查名著阅读, 让真正阅读名著的人获得了优势, 更好地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不过, 笔者以为, 以上的做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以期进一步推进和实现名著“真”阅读。

一是阅读时间的安排和保证。“课内外结合, 以课堂带动课外, 以课外为主”, 这是我们在阅读时间上的基本思路。为了保证全体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我们可以采用集中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上阅读时间的保证, 带动了学生在课下的阅读。

二是阅读效果的检测。为了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保证阅读效果, 同时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开卷检测的方式。检测题可涵盖作品的各个方面, 涉及作品的细节, 并根据测试题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的分值, 从5分到20分不等, 学生可根据知识实际的读书情况和理解能力, 选择100分题来答, 所得分数记入平时成绩。

三是阅读氛围的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首先是书籍来源的保证, 目前主要是学生自备书籍, 课间、饭后, 学生能够做到自带书籍, 安静默读,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全年级、全班参与读书活动, 可有效促进心理环境的优化。同时, 很多家长不能认识到名著阅读对培养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认为除课本以外的书都是杂书, 不但不支持孩子阅读, 反而横加阻拦。因此, 我们还要注重与家长沟通, 力求使家长成为良好阅读氛围的促成因素。

四是阅读交流方式的设计。要努力实现多向、多层次的交流, 如:学生与文本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 生生之间的交流。可采用的方式很多, 摘抄、写读书心得、知识竞答、开卷测查、课堂讨论等, 层次高一些的还有撰写评论、专题讲座、网上交流等形式。

上一篇:社会工作行政考试试题下一篇:陕食药监食发[2013]33号 关于举办2013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样品采集工作培训班的通知 - 用于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