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片段回忆诗歌

2024-04-23

我的片段回忆诗歌(精选7篇)

篇1:我的片段回忆诗歌

三十年风雨如歌,

三十年岁月打磨

磨掉的是稚嫩的青涩

成就的是辉煌的超卓

//

三十年的多少花开花落

三十年的多少绿柳婆娑

孤旅的征程匆匆的行色

期盼与同学开怀的诉说

//

无论你在天涯海角

都会风雨兼程来会合那是念着纯真的寒窗如昨

那是想倾听三十年来的凯歌

//

话不尽的事间百态的传说

道不完的社会的冷暖凉热

别人会关心你飞的多高多远

同学会关心你飞的多苦多难

//

多少次滚滚热流涌心窝

同学的鼓舞将在心中铭刻

自强不息那是不变的执着

开拓进取那是亘古的本色

//

林荫下爽朗的笑声

这是相聚开心的写照

大坝上真情的话语

那是肺腑之言的忠告

//

采撷一片绿叶吧

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

捧一手库中的甜水吧

饮下这重逢的喜悦

//

挽住一缕清风吧

颂扬这三十年的笑语欢歌

扯一片天边的彩云吧

舞出这三十年的风华美色

//

宽宽的会场点缀的色彩斑斓

恰似三十年蕴藏的秀色壮阔

长长的车队如同美妙的音符

演奏三十年沉淀的业绩磅礴

//

我们没有辜负家乡父老的嘱托

我们无论怎样超越还是我们的本色

我们没有愧对当年英明的抉择

我们奋力地完成我们的使命

//

我们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

那是积压了的考生整整十届

那是五百七十六万人的竞争与卓绝

这个光环在我们脸上映射

篇2:我的片段回忆诗歌

阅读课文《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1—3题。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朴素的阶级意识”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是如何体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谈谈“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劳动人民自发的同情本阶级和仇恨剥削阶级的思想感情(也可用课文原句回答)

2.祖父坚持劳动——祖母分派工作——全家各行其是——相处和睦

篇3:我的片段回忆诗歌

[教学片段]

师:课文中哪个词描写了“父亲”留给亲人的最后一个动作?想一想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个动作的?

生1:“望了望”这个词描写了“父亲”留给亲人的最后一个动作。

生2:“父亲”在说完“是的, 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 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这番话的时候, 做了“望了望”这个动作。

(师生共同朗读“父亲”的这番话。)

生3:是在“我”机智勇敢地抢在父亲前头说出我是父亲最大的孩子的情况下, 父亲“望了望”我们。

生4:父亲是在“我”的“多嘴”激怒了法官, 法官怒气冲冲, 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的情况下, “望了望”我们的。

(朗读相关语句, 读出法官的“怒”与“狠”。)

生5:父亲是在我们即将被押下法庭的时候“望了望”我们的。

生6:父亲是在与亲人见最后一面的最后时刻“望了望”我们的。

师:同学们会联系上下文读书, 真不错!让我们放眼整篇课文, 进一步透过“望了望”这个动作, 去仔细体会藏在父亲内心深处的那份深厚的情感。

师:“望了望”这一动作背后, 是一位深沉的父亲和丈夫。我们来讨论交流:透过这“望了望”,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生:我看到了一个慈爱的父亲, 他不忍心丢下年幼的孩子。所以, 忍不住“又望了望我们”。

师:多么独具慧眼的见解啊!从这一点看, 他还是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生:他还是一位有责任心的父亲。他更不忍心把抚养三个孩子的重担压在妻子一个人的身上。

师:你真是学习中的有心人, 连李大钊有几个孩子都被你读出来了。不过根据表达的需要, 作者李星华没有把她的家庭成员一一写出来, 确切地说, 李大钊有五个孩子, 他被捕时其他三个孩子因不在场而幸免牢狱之灾, 李大钊被害时大儿子葆华18岁, 大女儿星华16岁。

师:是啊, 往后抚养三个幼子的重担就全落在妻子那单薄的肩头上了, 这个比李大钊大5岁多的乡下女人质朴厚道, 深明大义, 长年默默地为他分担了不少苦累忧愁, 献出了最深沉、最伟大的爱。眼下她将面临的艰辛就可想而知了……作为丈夫的李大钊怎么忍心把一切都丢给她一人扛呢?此时此刻, 李大钊要传递的是———

生:自责、愧疚、感激、深爱、牵挂、眷恋……

师:让我们以朗读的方式, 来为李大钊传递深藏在他内心的复杂感情。

(学生训练有感情地朗读。)

师:作为父亲与丈夫, 李大钊是有责任感的, 是深爱着他的家人的, 他理当为自己的家庭挑起那份责任。可是, 李大钊仅仅是一位父亲, 一位丈夫吗?

生:不是。

师:他还是———

生1:一名共产党员。

生2:一名党的地下工作者。

生3:一名领导北京地下党工作的革命者。

师:说得不错!李大钊还是党的领导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父亲对母亲说的话里读出来的。

师:你很善于揣摩人物的语言。生:我知道。我是查阅资料知道的。师:勤查资料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方法。

师:作为一位革命者, 作为党的领导人, 李大钊最后这一望又望出了什么呢? (要求学生先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请各小组推举的代表在班上发言。

生:李大钊这最后一望, 望出了一个革命者对亲人的嘱托。

师:他想嘱托些什么呢?

生:他想嘱托妻子教育好孩子, 让他们长大后像他们的父亲一样为革命工作。

师:他希望革命后继有人。

生:这一望, 还望出了一个革命前辈看到革命后继有人的那份自豪。

师:说话是要讲依据的。能说说你的依据吗?

生:在父亲的影响下, “我”变得勇敢机智, 在凶神恶煞的法官面前, 我敢于站出来掩护哥哥, 抢着说自己是父亲最大的孩子。这说明“我”变得坚强起来了, 革命后继有人了。

师:革命的后代成长起来了。铁铮铮的事实, 确实令人信服!其他同学还有要说的吗?

生1:这一望, 还望出了一个革命前辈看到革命后继有人的那份欣慰。

生2:望出了一个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所寄予的厚望。

师:革命前辈对革命后代所寄予的厚望是什么呢?

生1:是勇敢、是坚强。

生2:是在敌人面前的沉着冷静, 不慌不忙。

生3:是沿着革命的道路走向胜利, 去享受革命成功的快乐和幸福。

师:本文作者李星华已经去世, 如果李大钊和李星华在地下有知, 他们一定会为遇到你们这样的知音而获得安慰。我要替他们谢谢你们!迎接红旗招展的崭新时代是李大钊梦寐以求的渴望, 虽然他没能看到这一天, 但是他坚信这一天必然到来。他相信他的后代们会迎来这一天, 珍惜这一天。他这一望还有别的意思吗?

生:他这一望, 还望出了一个革命前辈对亲人的安慰和鼓励。

师:很有见解, 能说得更明白些吗?

生:父亲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他觉得自己参加革命是正确的, 哪怕为革命献身也是光荣的。他要安慰家人别为他难过, 也要鼓励家人坚强地面对一切。

师:多么深刻的理解, 多么了不起的李大钊。他对自己选择革命的道路无怨无悔, 他坚信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为了革命, 哪怕献出宝贵的生命, 也在所不惜。在绞刑架下, 他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 (师生齐声慷慨激昂地读)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 必将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师:这深情的一望, 还望出了什么?

生1:这深情的一望, 还望出了一个革命者坚定的革命信念。

生2:这一望, 还望出了一个革命者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生:望出了一个革命者忠于革命、舍家为国的———

师:谁来帮帮他? (学生纷纷补充:气概、品质、情怀、高风亮节……)

师:同学们的理解越来越有深度了。此时此刻, 李大钊百感交集, 将千言万语融入最后这“望了望”里面。他的女儿李星华用如此朴实自然的语言抒写了内心深处的那份最真挚的情感———对生身慈父、对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先驱者的深切怀念。好一个“望了望”, 它因承载了一位父亲的深情和一位革命先驱者的高尚而显得深沉, 甚至神秘, 读来意味深长……

[教学反思]

本教学片段的成功之处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 深入研读教材, 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十六年前的回忆》以父亲和革命者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来写李大钊, 体现他是慈祥的父亲, 也是杰出的革命者。作为领袖人物他生命价值的体现应侧重于一个革命者的层面。因此, 我把教学的重点指向引导学生体会一个革命者的高贵品质。 (2) 体现“双主”地位。就体现教师教的主导地位而言, 我抓住聚焦李大钊情感的动作“望了望”这个点, 从父亲与革命者两个层面设计了两个有层次的话题, 由浅入深, 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对话和探究, 把学习的关注点辐射到整篇文章, 甚至延伸到课外, 收到牵一词而动全篇的效果。教学中, 我密切关注学情, 不失时机地点拨、引导、评价、小结, 甚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就体现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而言, 我尊重学生的个性, 倾听他们的见解, 欣赏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灵性, 用包含赞美之意的语言激励他们。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我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营造集思广益的学习氛围, 让他们你一言我一语, 把问题探究得更加深入。 (3) 读、悟、写、说、诵结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我引导学生写一写李大钊作为一个革命者, 他最后的“望了望”有什么深刻含义。接着, 让学生充分地说, 深入了解李大钊, 在学生入情入境, 沉浸在对李大钊的敬仰与怀念中的时候, 我让学生动情地诵读。整个课堂张合自如, 进展有序。

篇4:我的诗歌回忆录

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是《唐诗三百首》。我对李白的喜爱是从小养成的,别人会背的第一首诗歌是《鹅》,而我会背的是《静夜思》。一直觉得小时候背古诗,不知道韵味何在,只顾着急于求成,硬生生塞进脑袋。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开始同他“与尔同销万古愁”。后来常翻《李白集校注》,更是深深爱上他的剑客风骨,“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希望成为一个“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人,活得如《侠客行》般诗情画意。还有就是我对“诗鬼”李贺的回忆,最初读的是《雁门太守行》,没有什么实在感受。真真感受到他的奇峻险怪的还是《苦昼短》:“飞光飞光,劝尔一壶酒。”想知道他的“斩龙足,嚼龙肉”是何滋味,与他感受时间飞逝的波澜起伏。

说岔了,若要按从小上口的“年代诗”,应从头说起,既然写到了这儿,就先表达我对唐代风骨的无限敬仰。再看看书架上,《诗经》依偎在《唐诗三百首》的边上,显得娇俏可爱。木心先生对《诗经》的评价极高,现在我觉得,无论是潇洒沉郁还是婉约秀丽,都及不上《诗经》四个音节朗朗上口的调子,有淳朴的民风,有娇嗔的美人……可惜那时没有CD,没能将美丽的曲调保存下来。想起小时候,站在香樟树下摇头晃脑的,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念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那是真正接近诗的精髓的,反而越年长越不能寻其真味了。

再看魏晋,最著名当属陶潜,他的情调属小资,约等于当下的小清新。但我最爱的还是“竹林七贤”,他们性情有趣,尤其是嵇康这位男神,诗篇显尽阳刚之气。谈起魏晋和两宋,都有股清新的味道,喜欢柳永,读了很多李清照,喜欢抄写“三苏”的文章练习软笔,也觉得自己婉约温柔了起来。

中国的诗歌,这块只属于华夏子孙的瑰宝,它最珍贵的,就是它简约而又不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在诗歌中,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向往和景仰,体会不一样的壮志豪情,或忧郁神伤或幸福温暖。渐渐地你会发现,诗歌是那么的可爱,像白居易诗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去饮一杯吧,烤一烤诗的小火炉,闻一闻诗的清香。

指导教师 黄冰华

木心,本名孙璞。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画家,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其学生陈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著有《素履之往》《云雀叫了一整天》《文学回忆录》等。《文学回忆录(上下册)》,由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五年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

(编辑/张金余)

篇5:回忆我的教书生涯诗歌

用一支柳条削成的教鞭

放牧着

乡村孩子的梦想

一块经年油黑的土地

种植着叫做知识的庄稼

不拘农时,年年丰收

喂饱了乡村孩子理想的`鸽子

我在秋风中被雁鸣

涂满一身清瘦

总是给那些孩子

插上飞翔的翅膀

而那方小小的讲台

那么短的路程

篇6:回忆片段散文

早上坐在公车上,脑子里出现了一些零碎的片段

在军训总结大会上,坐在我隔壁的一个娇小的女同学哭了起来,本来盘坐在队伍前面中间位置的教官轻轻地移动过来,用身躯挡住了她。轻声问:怎么了?同学哭腔着说:脚麻。当时穿的鞋子几乎都大一号,教官说:轻轻的动一下脚指头,没人看到的。对了,开总结大会是盘坐着而且是不能随便动的。

当时,看到同学哭,看到教官过来劝说。脑子里只出现了几个字眼:娇气、晕倒……

现在想想,同学的模样我已想不起,只记得教官的动作、神情、及他说过的话。他用身躯来挡住同学,为了不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是怕被发现了,集体受罚。呵呵,我的脑子里这时出现了另一种想法,还是被校长说他管教无方,自己没面子。

想想,教官的名字,我已想不起来。被死人头知道肯定又该说我没良心了。

记得,军训结束前的一个晚上,教官和我们开个道别的会议,同学们唱了这么一首歌《明天会更好》。男女同学,包括我们的班主任波哥都哭了。一个一个轮流着跟教官拥抱,哭着说感谢之类的话语。我盘坐在第二排,低着头,眼泪流不出来。该和我教官拥抱的`时候,我说:教官,谢谢你。会议散的时候,我想猪头肯定也哭得凶,就站在台阶上等她。猪头见到我,马上又哭了起来。

一行人,眼睛红肿地回到宿舍接着流泪。记得那时和我一起没流泪的还有一个杨同学。着着同学们流着泪,我出门,穿上大了一号的鞋,到楼上去找余小姐,说:我暂时不能回宿舍,她们都在哭,都在用着象猜疑的眼神看着我,冷血?心是石头做的?

记得那天半夜,死人头还躺在床上哭着。我摸黑走过去问:你想到什么了?都哭这么久了,也该停了,明天还得早起呢。后来我模模糊糊就睡着了,死人头到底哭到什么时候,我就不清楚了。第二天,开完总结大会,终于是离别的时候了。一群同学,都在找教官。猪头也拉着我的手在找。一问之下,才知道,女同学们都给教官写了信,都想交到教官手上。同学们再次用那种不解的眼神看着我,问:我就不信你没写,就不信你冷血到这种地步。我说没写还真的没人信了,苦笑无言。

篇7:悼念回忆类散文片段

孤单人影,小步的行走在堆积了满地黄叶的小道上,周遭那些沧桑的故事,堆成了满地的桑田,不知不觉,便走到了岁末。

一生很久,挨过多少个春夏,哭过多少个秋冬,那些挥之不去的,总是萦绕在脑海,又如一张张黑白的素描,临摹在眼眸上。四季的反复交替,让人生变得了漫长,拖沓,昨日的记忆反反复复的叠加,那些哭过的泪水,化作精美的塑模,精心的把他们包藏后,我们便厌倦了这无止境的漫长,开始寻觅一处安静,一处荒凉,从新垦荒自己。

望一望这暗夜的星空,浩瀚渺茫,即使我们的家园,在这之上也只是一粒陌上的尘埃。何况我们自觉漫长的一生,也如流星划过那般短暂。宇宙岁月无穷,人终有尽时,宇宙观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却也如此冷漠无情,人不经世事风霜,却总处处留情。或许人之所以为人,便是因为多了一份情感,当凝望夜空,流星划过,是否为这短暂的光景而伤感,是否为自己的境遇而蹙眉。人生若不能如流星划过般光芒四射,哪怕留下一些值得留念,也不枉此生。

我匆匆的来到这世上,又匆匆的成长,来不及回味初长成时那些趣事,便又匆匆的老去,我急忙匆匆的.找来两幅画,希望我这匆匆的人生,不至于匆匆的被人淡忘。我很喜欢这两幅画,一幅是黎明旭日上升的画面,一幅是追逐夕阳的画面。我希望我的一生能够这样,不祈求活在你的面前,只希冀活在你的心底。

当感觉到日子过得有些漫长,有些煎熬,我便问自己,我这是怎么了,是在虚度光阴么,在这闲置的余生里,我到底欠缺了些什么,自己想要些什么。当置身与思考的时候,时间便会快速的流逝,任凭我如何努力的去抓住它逃窜的尾巴。置放在手中的细沙,立直的拳头无论你如何紧握都是徒劳,细沙在你肉眼可见中淘气的滑落,却无能为力。我只是想,往前的路上,脚步的印子能够更深刻些,能够遂了昨晚许于划过上空的那道光阴的意愿。

昨天,我们还在促膝而谈,今天,我却与他生死相忘,阴阳两隔。我没有为他感到不值,只是为他念了几句他生平平淡无奇的悼词,他想过,抛下一些过往,从新耕耘前方的荒凉。那些昨晚信誓旦旦的誓言,还残留在那洗碗盆里未曾洗净的杯中,我能闻道它已飘弥在空中,郭煌那些圣迹,那些从未改变过的信仰,正要为我们打磨一场世俗的相遇。

上一篇:大学生个人实习心得感想下一篇:镇易地扶贫移民项目工程实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