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景》参考答案

2024-04-24

《心中有景》参考答案(通用8篇)

篇1:《心中有景》参考答案

1.看到落叶满地想到即使人学得再好,总难免有死亡的一天,于是忧愁。

2.“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长成了夏天的叶”。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心中对未来充满憧憬,充满希望,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5.让自己的生命充实,富有生机,有意义,有价值。)

篇2:《心中有景》参考答案

南山下有一座庙,庙前有一株古榕树。

一日清晨,一个小和尚起来洒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

忧至极处,便丢下笤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

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事如此忧愁?”

小徒弟满腹疑惑地诉说:“师父,你日夜劝导我们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学得再好,人难免有死亡的一天。到那时候,所谓的我,所谓的道,不正如着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一样,被一堆黄土所埋没吗?”

老和尚听后,指着古榕树对小和尚说:“徒儿,不必为此忧虑。其实,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

“那我怎么没有看见呢?”

“那是因为你心中无景,所以看不见花开。”

面对落叶凋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这需要有一颗不朽的春心,一颗乐观的心。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幸在你不备的时候打击你,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而整日忧心忡忡,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不仅可以化解烦恼与不幸,而且每天都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1.徒儿为何愁容满面?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答: 。

2.老和尚虽年事已高,但他乐观地面对生活,从对他的语言描写中可以找到答案,试找出来。

答: 。

3.文中老和尚说的“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长成了夏天的叶”一句话能使你联想到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

答: 。

4.“心中有景”有何含义?请谈谈你的感悟。

答: 。

5.“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结合语境,谈谈对“鲜活”一词的理解。

答: 。

篇3:《心中有景》参考答案

一、三道高考试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考题1 (2002全国理综卷第26题)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kg的运动员, 从离水平网面3.2m高处自由下落, 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2s.若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 求此力的大小. (g=10m/s2)

命题专家的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参考答案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解答, 而考生几乎都是根据动量定理列式求解.

考题2 (2003年全国理综 (新课程卷) 卷25题) 如图1所示, 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 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 磁感应强度B=0.50T的匀强磁场与导轨所在平面垂直, 导轨的电阻很小, 可忽略不计.导轨间的距离l=0.20m.两根质量均为m=0.10kg的平行金属杆甲、乙可在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 滑动过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 每根金属杆的电阻为R=0.50Ω.在t=0时刻, 两杆都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与导轨平行、大小为0.20N的恒力F作用于金属杆甲上, 使金属杆在导轨上滑动.经过t=5.0s, 金属杆甲的加速度为a=1.37m/s2, 问此时两金属杆的速度各为多少?

命题专家的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求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这一步, 参考答案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采用微元法求, 绝大多数考生是按照导体切割磁感线的公式直接写出, 正确的为E=Blv甲+Blv乙, 错误的为E=Blv甲-Blv乙, 只有个别考生和专家的参考答案一致.

考题3 (2008年全国理综卷Ⅰ第24题) 图2中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均为m, 滑块可在水平放置的光滑固定导轨上自由滑动, 小球与滑块上的悬点O由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 轻绳长为l.开始时, 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 小球和滑块均静止.现将小球由静止释放, 当小球到达最低点时, 滑块刚好被一表面涂有粘住物质的固定挡板粘住, 在极短的时间内速度减为零, 小球继续向左摆动, 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求:

(1) 从滑块与挡板接触到速度刚好变为零的过程中, 挡板阻力对滑块的冲量;

(2) 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 绳的拉力对小球做功的大小.

命题专家的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第 (1) 问的参考答案是:在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过程对系统列一机械能守恒方程, 又在小球由最低点向左摆动到最高点对小球列一机械能守恒方程, 联立这两个方程解出 (设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时滑块和小球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1、v2) .

考生答案是多样的, 其中有一种主流的解法是:在小球第一次到达最低点过程对系统根据能量守恒列一方程和根据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列一方程联立解出

二、解读高考试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

1. 折射出专家与中学教师在把握考纲上的差异

2002年理综物理考纲中关于动量定理增加了一个说明:不要求应用动量定理进行定量分析.命题专家把握了考纲, 考题1是在以往的动量定理应用的典型题目基础上, 特意将变化的外力设定为恒力, 变成了一道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问题但千篇一律的考生答案表明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将该题定位为动量定理应用题.也就是说中学教师没有注意或并不在意考纲的这一变化, 教学中依然扎扎实实、一如既往地落实动量定理的应用教学.从2003年起的考纲又删掉了关于动量定理的这一说明, 所以在考题2、考题3中都有动量定理的应用.

考题2中求感应电动势这一步, 参考答案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采用微元法, 而没有用两个电动势差的方法, 原因之一是2003年考纲中增加了“不要求解含有电流和电动势方向相反的电路和电桥的问题”的说明.如果用两个电动势的差就涉及到反电动势, 有超纲之嫌.原因二是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程度的引领.

考题3是能量守恒定位而非动量守恒立意.考纲对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有一说明: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 (注:从2001年~2008年理综高考大纲的物理部分中都有这一说明) .小球由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的过程, 小球、滑块以及绳子组成的系统动量是二维的、不守恒的, 如果将动量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 则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 动量守恒的应用属于二维情况, 超出了考纲的要求.显然命题专家把握考纲, 增设了小球从最低点到右侧最高处过程, 使该题由必须应用动量守恒解决的陈题变成了不需要动量守恒定律也能解决的新题.考生的主流解法采用了动量守恒, 表明在中学实际教学中对某一方向动量守恒的应用问题仍然普遍没有放弃, 对大纲的要求不屑一顾.有的教师认为[1]:“如果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该题, 题目中‘小球继续向左摆动, 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就是一个多余的条件.如果按照参考答案, 也没有体现出对动量守恒定律这一重要知识点的考查, 应该是试卷的一个遗憾, 如果把试题最后一句话删除, 那么就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这种认识也是中学教师较为普遍的共识, 实则没有把握考纲, 不明白专家的命题意图.专家命题是在把握大纲的基础上以能力立意进行命题的, 因此试题就要出其不意, 推陈创新, 在知识点上不追求全面覆盖.2008年全国理综卷第24题虽然能按“超纲”的思路解答, 但作为中学教师千万不要误读命题专家的真意, 希望每一个中学教师都能对照考纲的要求, 看到该高考题虽然源于“超纲”的题, 但已然由命题专家的神来之笔“小球继续向左摆动, 当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60°时小球达到最高点.”而脱胎换骨.事实上, 神来之笔被我们中学教师误为“多余条件”[1][2]、“给考生带来了困扰”[2], 能量守恒定位被歪曲成动量守恒立意[3].即使这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未出现过要求考生必须应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才能解决的试题, 但应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才能解决的题一直被奉为宝典题型之一.这些题实际上早已超纲.如例1就是中学物理复习资料中常见的题型, 中学师生奉为宝典题型.

例1长为L的轻绳, 一端用质量为m1的环套在水平光滑的固定横杆AB上, 另一端连接一质量为m2的小球, 开始时, 提取小球并使绳子绷紧转到与横杆平行的位置 (如图3) 然后同时释放环和小球, 当小球自由摆动到最低点时, 小球受到绳子的弹力多大?

2. 暴露了中学教师与专家对知识点理解上的差距

考题1参考答案应用牛顿定律解答, 对于广大中学教师而言, 既出乎意外, 又在情理之中.专家的创新激活了教师们的灵感, 公开发表的关于该题多种解法的文章中提出了应用动能定理的解法.笔者认为考题1应用动能定理解答是牵强附会, 于理不通.为了避免超纲, 专家的创新之笔“把在这段时间内网对运动员的作用力当作恒力处理”将应用动量定理解答的题变成了恒力情形的牛顿定律应用问题, 但为什么专家没有定位在动能定理?因为该考题中运动员不是一个质点, 而是一个系统, 有内力做功, 而网的弹力做功为零, 所以应用动能定理列出的方程中是不涉及网的力, 即使是将过程分为下降和上升两个时间段列方程, 因为上升和下降过程, 网的弹力做正功和负功, 代数和为零而相消, 也不可能解出网的弹力.而牛顿第二定律无论对系统或是质点应用时内力是不必考虑的.由质点组的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来的质心运动定理表明:“将全部质量与外力平移到质心上, 合成总质量m与合外力外F外, 质心就与一个在力F外作用下质量为m的质点作相同的运动.这就是说, 在动力学上质心也是整个质点组的代表点.整个质点组可以是个不能发生形变的刚体, 也可以是可变形的柔体, 可以旋转, 也可以爆炸, 质心运动定理都成立.对于质心的运动来说, 系统的内力永远不起作用”[4].而系统动能定理必须考虑内力的功, 运动员与网相互作用过程内力总功为正, 如果应用动能定理, 运动员是不能简化为质点的.动量定理无论对系统或质点都只考虑外力, 不需要考虑内力.因此命题专家为规避超纲之嫌选择了牛顿定律解答, 不是随机的选择, 而是唯一的选择.顺便提一下, 人教版中学物理教材早些版本中, 对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文字表述中都有“合外力”, 而在近年的版本中都改为“合力”.笔者认为, 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表述中应强调“外”字, 而在动能定理中则应规避“外”字.

考题2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在求电动势上的差异暴露了什么?在不少物理高考复习资料中、高三复习教学中着重强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公式用来求平均电动势, 而切割磁感线导体的电动势公式, 如果速度是平均速度, 公式求的就是平均电动势速度, 如果是瞬时速度, 公式求的是瞬时电动势.对这两个公式的联系与区别根本不提.老师们认为讲两个公式的联系与区别对解题没有什么用, 反而是讲得多了, 学生在做题时更容易用错公式.考生根本不知道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普遍规律, 切割磁感线公式是特殊结论, 连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也可求瞬时感应电动势的想法都没有, 怎么会按参考答案的解法做呢!只有学过物理竞赛教程的学生中的个别考生才和参考答案一致.

关于考题3, 如果说中学教师是重视考纲的, 那就应该注意到考纲对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定理说明: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既然注意了这一说明, 为什么在教学中对类似本文前面提到的例1题型仍津津乐道, 对考题3的定位与命题专家相左呢?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不理解什么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一维的情况, 什么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二维的情况, 另一种就是担心万一高考题超纲.笔者宁愿相信是后种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

三、对新课程高考命题和复习的建议

1. 对命题专家的建议

(1) 继续坚持高考命题不超纲

命题专家一定要把握考纲命题, 一旦高考题出现超纲, 造成不良后果至少有两点, 其一, 教学不再遵守大纲, 必然会在大纲之外“深挖洞, 广积粮”.其二, 导致对新课程改革的不信任, 进而产生对新课改的抵触.

(2) 大纲调整要慎之再慎

中学教师总担心高考题超纲, 所以凡大纲调整是从易到难、从无到有, 他们迅速响应, 教学立即落实, 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凡大纲调整是从难到易、从有到无, 则迟迟不敢兑现, 以不变应万变.如2002年理综物理考纲中关于动量定理增加了一个说明:不要求应用动量定理进行定量分析.事实表明在教学中没有响应, 之后的大纲又将这一说明删掉, 着实让中学老师庆幸“以不变应万变”是多么英明.这样的大纲调整实在是失败之举.又如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只限于一维的情况”的说明, 尽管从2001年~2008年理综高考大纲的物理部分中都有这一说明, 则一直无人理睬.

(3) 切实了解教学实际

一方面, 参考答案与考生答案的突出差异折射出专家与中学教师在把握考纲上的差异, 暴露了中学教师与专家对知识点理解上的差距,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专家对教学实际了解的差距.客观地讲, 本文所选的三道高考题都是很好的题, 是命题专家创新思维、把握考纲、对知识驾轻就熟高屋建瓴、突出能力立意的结晶.从高考题对中学教学所起的引领、纠偏等功能上看, 也很具价值.唯独和教学实际状况距离太大, 因此在强大的升学压力和名亡实存的应试理念作用下对教学实际产生了一些后遗症.比如新课程改革, 在中学教师看来, 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内容多而课时少.教师感觉内容多, 更多的是潜意识中积累了很多很多高考的题型包袱, 哪个都不敢扔.即使考纲规定扔掉的也不敢该出手就出手, 为什么不敢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效应在作怪.如考题1, 考生不是用动量定理解答出来了吗?之后, 考纲不是又要求动量定理的定量应用吗?又如考题2, 在很多中学师生看来, 还是用两个导体电动势差好理解, 干吗非用微元法?再如考题3, 不是有很多师生都认为这是应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的综合题, 教师有这样的认识, 就不可能轻易将前面列举的例1舍弃.所以建议浙江省命题专家在2009年高考理综试题命制时, 要切实了解教学实际, 类似考题1、考题2、考题3的试题仍以不出为好.

2. 对高考复习的建议

(1) 把握考纲, 抛弃包袱

通过总结八年的理综高考物理试题可以说, 没有出现超纲题, 就本文列举的三道考题而言, 可见命题专家特别重视把握考纲, 所以我们一线老师尽可相信命题专家, 准确把握考纲, 抛弃包袱.

(2) 理解到位, 掌握分寸

一定要切实把考纲的要求理解到位, 把考纲规定的知识点理解到位, 这是教学到位的前提和基础.事实上, 如前文提到中学教师与命题专家对知识点的理解上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体现在教学分寸的掌握上要么不足, 要么过头.

3. 创新思维, 纲外引进

考题1和考题3共同的命题特征是“创新思维, 纲外引进”, 就是把超纲的陈题通过创新思维改造成不超纲的新题.所以我们对“超纲”部分不能简单地全盘抛弃, 而是“扬弃”.比如新课程将动量内容全部删掉, 但那些涉及动量观点的综合题型中仍然有很多值得保留的东西, 从内容上尚有能的观点、力和运动的观点的定理定律, 从题型的情景、构思等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应用或借鉴之处.

以上三点建议, 仅就笔者针对本文三道高考题的感悟, 难免浅陋之处, 恳请谅解.

参考文献

[1]王德立.对2008年一道高考理综试题的商榷[J].物理教师, 2008 (8) :29.

[2]郭振勇.“θ=60°”条件是多余的吗——解读2008年全国理综卷第24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8 (9) :28.

[3]姚向龙.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力学试题特点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8 (9) :35.

篇4: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赚万贯钱,做万人迷。

★上帝肯定会原谅我的,因为那是他的职业。

★我要努力实现梦想,以弥补小时候吹过的牛。

★小孩跌倒时,如果左右一瞥,没有大人在身边,竟便不哭,干脆自己爬起来算了—有人呵护你的痛楚,就更疼。没有人,你欠矜贵,但坚强争气。

★奇怪,最美妙的东西总是拥有最难看的脸色—如大闸蟹。

★数十年过去了,只如夜间一声叹息。

★为什么很多人爱向陌生人求问,报上的信箱又經常爆棚?因为不相识的人可以“不识相”,给你直言批判。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

★一山不容二虎,但也不容一羊一虎。

★我不下地狱,谁爱下谁下。

★从我遇见你的那天起,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接近你。

★明智者四海为家—地球是他的壁炉,蓝天是他的客厅。

★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你是我那时仅存的希望,是我黑暗中的英雄梦想。

★人生—只有两分半钟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的爱。

★每天早上醒来,你钱包的最大资产是24小时。

★我的绝望犹如浩渺的海洋,无边无际;我的希望好似微弱的星光,永志不灭。

★任何人都可能变得很可怕,只要他尝试过什么是嫉妒。

★幸福是奇迹,如果不是奇迹的话,它就是一个阳光下温暖的梦,像个温暖的坑,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

★虽然我并不能为你指明前路,却可以一起走过这黑暗。

★不管,时过境迁,光华斑驳,人生不过是,一人一太阳,一影一月亮。

★初恋无限好,只是挂得早。

篇5:心中有景作文

感觉不到春花灿烂夏叶繁茂,亦感觉不到秋风清爽冬雪茫茫,只是觉得一切都应该是如此的,所以一切都应该地发生了。心灵无法深层次地接触,所以什么都一带而过了。

学是无关痛痒地惊叹少些作家与探索家,绝妙的笔生出了花,勇敢的心发现了山与海。那是他们心中的景,心中的光明。曾十分努力地用华丽的词藻堆砌一幅美丽怡人的风景,也曾格外努力地应绚丽的色彩涂抹一幅动人心魄的壮景,但一一失败了。因为没有亲身体验,因为心里根本就没有景,没有那一道光明。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起先以为这是一个谎言,以时间跨越来讲,春与秋冬的主宰时段一样长短,冬日为何会短?纯粹是心理上的安慰。但万物都支持这一观点,最先是草冒出嫩芽再有树枝抽出新叶,不顾仍肆虐的北风,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了:因为春天就要来了。

人的眼睛能看的远?心不同于眼睛,心能看到深处的光明,不管是什么样的凄凉正呈现在眼前,只要心看到它成长的一面,动人的一面,凄凉也会成为奉献,成为永恒。这就是心的力量,心里有了景,一切皆是景。

过去的消极伴随着时间的风尘,时起时伏,最终尘封于记忆。把束缚自己的封印解开,也许会得到想要的希望。不管是落叶,还是枯枝,它们都曾灿烂,以后必定还会灿烂。

自然不会因人而异,但人可以顺应自然,所以人心中总存在着春天。光明不会因人而生,但人可以获得光明,所以人心中总装着希望。

篇6:心中有景作文

翻开历史长册,我渴望寻找到自己所想要的答案。我苦苦追寻着,思索着,收获了丰厚的战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年,力士为他脱靴,贵妃为他磨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毅然而决绝地离开黑暗的官场,这一切为后世的正气文人所传颂,这是何等的辉煌!李白的言行告诉了我答案:心中有景指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巍然正气以及无悔的行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曾几何时,一位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的文人来到江边,风轻轻地吹拂着他的发丝,掠过他那粗糙的脸庞,但吹不去他内心深沉的忧思。面对着江水,他的表情沉重到极点,他的内心也消沉到极点,面对灭亡的国家,他对国家对人民像一团熊熊的烈火的爱在现实中已经找不到依托,他对这社会已无任何留恋。于是,他用尽自己最后一丝力气,抱着石头沉入了冰冷的江底。屈原用他的生命向我阐述了答案:心中之景是心中有一颗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的心,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绝不后悔!

“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他通过老渔民桑提亚戈与鲨鱼搏斗、与大海搏斗的故事告诉人们这一个真理。他经历过多次战争,受伤过,深深了解了战争的可怕性,但都挺了过来。作为作家的他,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他也与命运顽强搏斗过,却从不认输。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海明威这一“硬汉”形象诠释了又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心中有景应该指心中拥有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趟过历史的河流,放眼中外,我终于明白了。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心中有景有着异常丰富的内涵。

篇7:心中有景景更胜

天下风景名胜不在于去否.而在于心里想过没有。

去泰山不知其高,去华山不知其松,去桂林不明甲天下是何意。去过好比没有去。为什么?当问他时他会煞有其事地说,泰山我去过了,没什么,山不是很高,一股作气上去了。华山我去过了,没什么,松树跟屋后山上的差不多。桂林我去过,没什么,山也是山,水还是那样,比我们汉水小多了。

不用再问了,再问一定会说,不就是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吗?有什么呀!

心中有景景更胜。纵不知历史,横不识人间沧桑,更不知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的内涵。何处有景,何处是景都不知晓,谈何景谈何胜景?站在黄鹤楼上只会说,长江好长。站在篷莱阁上只会说,海水好清。登上长城一定说,长城好长。

什么原因?心中无景。

人有志则心中有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为大志者的湘江之景。'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志者的陋室之景。'坐潭上,竹树环合,参差披拂,蒙络摇缀'。是古仁人所求幽然独怆之景。

上述之景,实为佳景吗?绝非如此。湘江的橘子洲头,陋室四周的杂草,还有那个小石潭,只不过是个小地方而已,与人们常说的浏览胜地相比相距甚远。然而作者有志,则心中就有了无与伦比的胜景。

人有情则心中有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苏大师有思兄之情,才有美妙的月色之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范仲淹古仁人之情,才会有如此磅礴的气慨。“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饱含了陶渊明归隐田园之情。苏轼把月亮描绘得倚人恋人,范仲淹把洞庭湖写得气象万千,陶渊明几株稀疏小苗。在作者笔下何不是胜景幽地。

人有文化则心中有景。泰山不算高无疑不错,但如你知道“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更不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怀,收齐鲁于眼底的气势。一定不再说她不高了。华山的松单从松树而言,着实和别的松没有什么二样。但如你知道这松是从古缝长出来的,而就其根是何形,则茎则是何形时,一定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会联想到它有一种不屈的精神,你就不会轻描淡写地说它,不就是几棵怪怪的松树吗?

篇8:心中有景1000字优秀

拾起一片落叶,从它清晰的脉络中,我看到了它沧桑的容颜,不需过多的言语,便可知道它那执着的生命力凝集在大自然中,散发着迷人的味道--那是生机盎然的味道。微微风吹起,飞舞在天地之间,仿佛世界变得如此渺小,俯看--便是整个大地。泥土,便是它再生的彼岸,忘了有多久,它缓缓飘落,乘着风,承载着千年的梦想,延续着千年的志向,朝着枝头进发。无数次爬上枝头,无数次历经风霜雨雪,无数次探求生命的真谛。那是个永远也无法终结的梦。这一次,即将又是一个充满希冀的春天。绿叶,在枝头跳起的华尔兹,便是它的重生。

人生就仿佛是一片叶子,一个人默默成长,一个人默默行走,又一个人默默离开,孤单的是背影,寂寞的是心灵。不过,我们总是在追寻着一些东西,或许是失去了的,或许是从未拥有过的,那一切是存在于内心的景致,我们追寻着,追寻着,直到某天遇到了,其实,蓦然间发现,真正的需要,并未找到,人生一直处于寻觅之中,兜兜转转,最终仍要回到原点。但一路上的风景在变,心也在变,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经过时间的洗礼,我们变得更成熟,追逐着遥远的梦。不需要过多的留恋,也不必感伤未来时间的有限,周而复始,心中那片景永远属于自己那片景,就是人生的永恒。

忘了过去,因为我们要展望未来,憧憬未来,因为我们要寻找梦想,为了梦想,我们心中的景永远旋转着,每一次离开都只为新的出发,每一次出发都只为新的征途上有景而倍感欣喜。

心中有景,生命永不凋零;

心中有景,生命万古长青;

上一篇:优秀服务人员5能力下一篇:沙包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