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唧唧表达了什么

2024-05-21

木兰诗唧唧表达了什么(共2篇)

篇1:木兰诗唧唧表达了什么

《木兰诗》中“唧唧”的意思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杀敌的经典形象,被世人千古传颂。不过,在大家熟知的中学语文课本《木兰诗》里,有一处全天下语文教师都教错了的地方,这就是关于“‘唧唧’是什么声音”,所有的教材都声明“唧唧”是织布机的声音,但这个错误一直持续至今。

《木兰诗》的一开头是这样说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那么,请问各位,“唧唧”是什么声音?

按过去在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绝大多数人都会立刻回答:“唧唧是织布机的声音。”为什么呢?因为课本的标准答案是这样写的。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真正的答案,作者其实已经写在接下来的两句里: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作者清楚地说出,这时只听见叹息的声音,因此“唧唧”是叹息声。事实上,将“唧唧”当作织布机的声音,这样的解释除了中学课本外,在古籍中似乎找不到任何例证。因此不管你认为“唧唧”听起来多么像织布机的声音,这都是一种没有根据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不愿面对这样的答案吗?历史学讲求“孤证不立”,我们可以举出更多的例证来证明这一点。

“唧唧”一词,也出现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前句是“已叹息”,后句是“重唧唧”,可见白居易也以“唧唧”为叹息声。试想,如果“唧唧”是织布机的声音,难道白居易是先听了琵琶乐声后叹了口气,然后听了女子讲话后就开始当场织布吗?

当然,或许各位不服气,《琵琶行》是唐朝的诗,《木兰诗》是南北朝的作品,两者可以这样互证吗?

说得有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唧唧”在南北朝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意思。

1.南朝梁施荣泰《王昭君》诗:“唧唧抚心叹。”

2.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树出云,咸皆唧唧。”

3.北魏《元举墓志铭》:“履朝独步,伦华非匹。一见唧唧,宋朝更生。”

这些都是唐前文字,所有的“唧唧”都是指叹息之意,可以证明当时人确以“唧唧”为叹息声。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会,是因为古时的语音和今日有很大的差别。而在古代,织布机也不是发出“唧唧”声,而是“札札”声。《古诗十九首》有“札札弄机杼”,白居易《缭绫──念女工之劳也》有“丝细缲多女手疼,札札千声不盈尺”,都足以为证。

吕世浩教授特别指出,以上的讨论并不是在考验大家的`语文水平,而是想点出一个可怕的事实:明明问题的答案就在下面两句,明明作者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为什么我们过去却毫不质疑课本的答案,完全放弃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在吕世浩教授看来,读书,是为了做知识的主人,不是为了做知识的奴仆。即使你读了再多的书,记得再多的标准答案,得到了再好的成绩,如果这一切要拿你宝贵的思辨能力去交换,都是不值得的,这就是吕世浩《秦始皇:穿越现实与历史的思辨之旅》纠错花木兰带给我们的启示。

篇2:也谈《木兰诗》中的“唧唧”之音

《木兰诗》开头是:“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那“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有人认为是织布机的声音, 对于这个观点笔者却不敢苟同。诗中的“唧唧复唧唧”的“唧唧”应当是叹息之音, 而不应该理解为织布机的声音。

一、从“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一句来看, 没有听到木兰织布之声, 只听到她的叹息声。那前一句的“唧唧”就不好理解为织布机的声音。

二、在古代诗文中“唧唧”表叹息声很常见。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四月初八日, 京师士女多至河间寺, 观其廊庑绮丽, 无不叹息, 以为蓬莱仙室, 亦不是过。入其后园, 见沟渎蹇产石磴礁硗, 朱荷出池, 绿萍浮水, 飞梁跨阁, 高树出云, 咸皆唧唧。”前面说“无不叹息”, 后面说“咸皆唧唧”, 前后呼应, 显然唧唧就是叹息。唐朝储光曦《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想见明膏煎, 中夜起唧唧。”孟郊《吊卢殷》:“唧唧复唧唧, 千古一月色。新新复新新, 千古一花春。”白居易《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五弦弹》:“座中有一远方士, 唧唧咨咨声不已。”元稹《长庆历》:“年年岂无叹, 此何唧唧。”张祜《捉搦歌》:“门上关, 墙上棘, 窗中女子声唧唧。”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二引郑厚说:“夫笑而呵呵, 谈而唧唧, 出口天籁。”从这些用例中, 我们可以看出“唧唧”能够表示叹息声, 而且用例还不在少数。

三、“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中的“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想或者思考, 而应理解为忧、悲、哀、愁之意, 何所思就是哀什么、愁什么。因为“思”字古有忧、悲、哀、愁之意。《诗经·大序》:“亡国之音哀以思, 其民困。”《文选》卷一九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 李善注云:“思, 悲也。”《淮南子·缪称》:“春女思, 秋士悲。”思、悲对文, 则思即悲。《文选》卷一八成公绥《啸赋》:“情既思而能反, 心虽哀而不伤。”思、哀对文, 则思即是哀。陈子昂《宿空舲清树村浦》:“客思浩方乱, 洲浦寂无喧。”思一作愁。张说《南中别陈七李十》:“画鹢愁南海, 离驹思北风。”愁、思对文, 表明思有愁的意思。李白《天马歌》:“愿逢田子方, 恻然为我悲。”悲一作思。李群玉《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春灯含思静相伴, 雨夜滴愁更向深。”思、愁对文, 表明思有愁的意思。所以“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表明父母已经观察到女儿的哀、愁。而父母的察觉很大一方面来自其叹息声——“唧唧”。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木兰诗唧唧表达了什么】相关文章:

木兰诗的体裁是什么04-16

木兰诗以兔为喻为什么04-21

唧唧歪歪商城商业化分析报告04-08

概括木兰诗04-26

木兰诗课文05-20

《木兰诗》续写05-27

《木兰诗》赏析05-13

新木兰诗原文04-22

木兰诗诵读设计05-09

《木兰诗》的故事05-11

上一篇:积极分子100字自我鉴定下一篇:与书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