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证件管理办法

2024-05-16

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证件管理办法(共8篇)

篇1: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证件管理办法

山东省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件管理办法

一、判断题

1、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件,是指行政执法机关符合法定条件的工作人员,依照本办法取得主持行政执法听证的资格证明。

答案:正确

2、行政执法听证,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活动中依法组织的听证活动。

答案:错误

3、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件制作工本费,纳入省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答案:正确

4、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件应当载明持证人姓名、工作单位、编号和有效期限等内容。

答案:正确

5、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培训和考试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组织实施。

答案:错误

6、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在主持行政执法听证活动时,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件。

答案:正确

7、对不具备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或者不主动出示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件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拒绝听证。

答案:正确

8、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件应当妥善保管,不得涂改或者转借他人。

答案:正确

9、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申报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件的人员信息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培训考试,经考试合格

2法听证主持人工作

B、证件达到或者超出有效期限

C、涂改或者转借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件 D、不依照法定程序履行听证主持人职责 答案:AB 20、行政执法监督人员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吊销其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件;情节严重的,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涂改或者转借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件 B、阻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参加听证 C、不依照法定程序履行听证主持人职责 D、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答案:ABCD

篇2: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证件管理办法

听证情况通报

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昆明市安宁工商行政管理局对“云南省某干部疗养院涉嫌无照经营副食、日用百货及餐饮服务及销售侵犯商标专用权商品一案”举行公开听证。本次听证会由昆明市安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指定张景荣为该案的听证主持人。

一、听证主持人及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

1、听证主持人:张景荣,昆明市安宁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

2、当事人:云南省某干部疗养院,受云南省某干部疗养院的委托廖某等三人参加听证会。

3、案件调查人:白朝兴,昆明市安宁工商行政管理局温泉工商所执法人员;游建波,昆明市安宁工商行政管理局温泉工商所执法人员;

二、听证的时间、地点;2010年11月16日下午15:00时,在安宁市连然镇6楼会议室举行。

三、听证的简单经过: 听证会于2010年11月16日下午15:00时准时开始,主持人、当事人、案件调查人准时到场,旁听人员为安宁工商局部分干部。宣布了听证会纪律后,主持人询问核实了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的基本情况,根据《听证会组织实施规范》,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双方交换证据,2、案件调查人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依据及行政处罚建议;

3、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进行陈述和申辩; 4、证据质证;

5、双方就争议焦点问题互相辩论; 6、双方作最后陈述。

四、案件事实:

2010年7月27日我局执法人员会同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保护部工作人员对云南省某干部疗养院进行贵州茅台酒专项检查时, 该疗养院大门左侧小商店、“某某园”餐厅正在对外开门营业,其中小商店内货架第二层现场查获标识有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注册商标茅台酒1瓶、空酒瓶2个。在该疗养院疗养二部餐厅查获待售标识有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注册商标茅台酒7瓶,且当事人无法出示营业执照,经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保护部工作人员初步鉴定为涉嫌侵犯其 注册商标专用权,同时,经报请局负责人批准,对该批涉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茅台酒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予以扣留。为查明事实真相,进一步调查取证,于同日经局负责人批准立案,指定执法人员白朝兴、游建波为该案调查人,依法对当事人的上述违法事实进行调查,该案于2010年9月2日调查终结。

经查,当事人未经核准登记办理《营业执照》,擅自对外无照经营副食、日用百货、餐饮服务,且在经营场所销售标识有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注册商标茅台酒8瓶,经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具黔茅鉴0014087号、0014088号鉴定表,鉴定结论为不是该公司生产(包装)。经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出具的正品贵州茅台酒市场指导价证明,8瓶贵州茅台酒非法经营额合计6502元,当事人疗养二部餐厅及医疗部小商店、“某某园”餐厅自2010年1月至查获时营业额合计38000元,利润合计3580元。

案件调查人员认为,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违反了《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四条第一款“下列违法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予以查处:”

(一)项“应当取得而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营业执照,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无照经营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款“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二)项“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的 规定,依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对于无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规模较大、社会危害严重的,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照经营行为危害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没收专门用于从事无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三条 “有本法第五十二条所列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之一,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并可处以罚款。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 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罚款数额为10万元以下。”的规定,我局拟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

由于当事人拒绝签字,采取其他方式无法送达,我局已于2010年10月9日以公告告知方式向当事人送达昆明市安宁工商行政管理局安工商听告字[2010]265号处罚听证告知书,拟对当事人作如下处罚:

1、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经营活动;

2、没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8瓶贵州茅台酒;

3、对无照经营行为处以20000元罚款,没收违法所得3580元;

4、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处以该批酒非法经营额1.5倍的罚款,即罚款9753元,合计罚没款33333元,上缴财政。

五、处理意见和建议:

在听证会的辩论阶段,当事人对其涉嫌无照经营副食、日用百货及餐饮服务及销售侵犯商标专用权商品一案提出二点异议:

1、云南省某干部疗养院属云南省卫生厅主管,从历史现状到现在,一直从事省市政府安排干部疗养工作,有卫生厅颁发的医疗许可证,其餐厅是为方便疗养人员设立提供有偿服务的一个场所,不存在无照经营。

2、对所销售的茅台酒,对检验报告无异议,但对定性有异议,其认为云南省某干部疗养院也是受害者,他们对酒的真伪无法鉴别,不应处罚,而应查处批发商。

通过举行此次听证会,主持人研究后认为:在听证会上,当事人未提供新的证据证明其经营的合法性,听证主持人认为:

1、当事人有历史客观原因,从治疗军转干部到后期的医疗保健,从医疗到提供保健餐饮服务,有一个历史的转变过程,2003年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出台,对无照经营有了明确的界定,虽然餐厅为疗养病人提供了方便,但其对外经营的性质,早在2009年辖区工商执法人员在巡查时,就对其无照经营行为进行了警告,要求办理营业执照,但至今尚未办理营业执照,适用《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规范的范畴。

2、当事人进货无论是内部使用还是对外经营,都应严把进货质量关,尤其是食品,对销售侵权商品行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综上所述,听证主持人认为:云南省某干部疗养院涉嫌无照经营副食、日用百货及餐饮服务一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定性准确、处罚适当。听证主持人同意案件调查人意见,拟对当事人作如下行政处罚:

1、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经营活动。

2、没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8瓶贵州茅台酒。

3、对无照经营行为处以20000元罚款,没收违法所得3580元。

4、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处以该批酒非法经营额1.5倍的罚款,即罚款9753元。

合计罚没款33333元,上缴财政。

听证主持人:张景荣

昆明市安宁工商行政管理局

篇3: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的完善

行政听证主持人的概念在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 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听证主持人是指负责听证活动组织工作的调节和控制, 使听证活动按法定程序合法完成的工作人员。”由此可见, 行政听证主持人是指在对行政行为听证过程中引导听证活动, 使听证活动按法定程序合法完成的工作人员, 在整个听证过程中居于主导、核心的法律地位。

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作为掌控听证运作过程, 指挥举证和质证活动的领导者, 直接关系到行政听证的公正价值的实现。行政听证主持人在行政听证制度结构中处于最高位置, 扮演着主导者的关键性角色, 处于听证的组织、调控者的地位, 因此行政听证主持人的选择、独立性地位、素质及其所拥有的权责会影响到听证会的实际效果, 决定听证会实施的质量和公正性程度。

正如伯纳德·施瓦茨所言, “由公正、超党派的审讯官主持的公正听证是行政裁决程序的精髓”。可见, 听证主持人是行政听证制度的灵魂核心和关键性要素之一。

二、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的立法现状。

我国目前在没有行政程序法典的背景下, 几部单行的行政法律对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的规定却不如人意。我国最先规定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的单行法律是1996年颁布的《行政处罚法》, 我国的《行政处罚法》第24条第4款规定:“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这一规定说明了我国行政听证程序中调查人员和主持人员采用的是内部职能分离制, 初步体现了程序公平和公正, 是我国行政程序立法上的进步, 但是, 《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听证主持人是隶属于该行政机关的, 其主要身份是行政机关的内部成员, 工资、福利、考核、任免、职务升降都受到该行政机关的控制和行政首长影响, 而且任免某次行政听证会的主持人亦由行政机关“指定”, 法律并未明确具体的任用程序, 缺乏严谨。之后我国于2003年颁布的《行政许可法》, 是又一部对行政听政主持人作出规范的单行法律, 遗憾的是, 也仅以短短的一句话来规定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行政机关应当指定审查该行政许可申请的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员为听证主持人,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有权申请回避。”这一规定的进步在于规范了听证主持人的回避制度, 但我们可以看出其规定的仍然过于笼统和简单, 对于听证主持人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回避并没有明确规定, 同时也未能解决行政听证主持人的任免方式、权限及法律责任等诸多问题。从以上二部行政法律的规定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立法机关尚未重视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的价值, 对此尚未出台明确的法律规范, 使得我国行政相对人丧失对行政听证程序的基本信任, 从而未能体现公民参与行政和程序正义的立法价值。

(二) 当前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行政听证主持人选任方式不合理。

目前, 行政听证主持人大多由行政机关首长在本机关内指定, 其产生只是行政机关指定的结果, 显然有失公正性。听证主持人应具有专门的法律专业知识和行政技术知识, 此点如果得不到保障, 那么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裁判的能力就无法保障。不得不说, 因为没有统一的选任条件, 在实践中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混乱。

2. 行政听证主持人的职责与职权不明晰。

我国的《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虽规定了行政处罚听证和许可听证制度, 提出设定听证主持人, 却并未进一步对其职责权限作出明确规定。目前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尚没有任何实体性权力, 这让听证主持人发挥不出自身作用, 也不符合创设听证制度的本来目的, 还容易让大家对听证制度最终失去信心。因而, 听证主持人在听证程序中不仅要控制着听证程序的节奏, 而且还要能根据有关记录和法律作出最终的公正裁判。

3. 行政听证主持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独立性。

只有明确规定行政听证主持人地位独立, 不受干涉地履行职权, 听证主持人才能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全力保持公正、无偏私, 进而作出公正裁判。但是在我国, 因为听证主持人由机关负责人从本机关工作人员中指定, 所以行政听证主持人和调查人员往往同在一个行政机关, 不可避免地会有接触, 迫于各种关系与压力, 最终导致其听命于行政机关。行政听政主持人的任命、晋升和薪金保险又全部由行政机关决定, 也让他们缺乏职业安全感。

4. 行政听证主持人回避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

回避制度是从人的个体性上保障听证主持人独立性的法律程序制度。我国法律对于听证主持人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回避, 只是笼统地用一句话规定“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时适用回避, 至于什么是直接利害关系, 法律未予明确。

5. 缺乏关于行政听证主持人禁止单方面接触的相关规定。

禁止单方面接触制度, 即禁止一方当事人在他方不在场的情况下和听证主持人单方面讨论争议中的案件, 在听政过程中如果存在有当事人和听证主持人的单方面接触, 很容易使人们怀疑听证主持人偏听了当事人的一面之词。然而, 我国法律也缺乏对此的相关规范。

6. 对行政听证主持人的违法行为尚无有效监督体制。

没有监督的权力极其容易被滥用, 从我国目前行政听政的一些实践来看, 行政听证主持人主要有下列违法失职行为:应当回避而不回避;不能给予当事人充分陈述意见或辩论的机会;单纯根据领导的旨意主持听证;制作听证记录时违反客观公正原则, 不依听证的客观结果加以记载等等。对于诸如此类的行为我们缺乏有效的监督, 也没有配套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往往使得听证很容易流于形式。

三、完善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 建立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的选任和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实行的首长指定制, 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的民主法治要求, 我国有必要建立更加科学的行政听证主持人的选任和管理模式。结合我国国情, 借鉴美国的行政法官 (Administrative Law Judge) 制度, 通过考试考核选拔听证主持人, 建立我国的行政听证主持人资格证制度, 进而逐步建立一支具有独立地位的行政听证官队伍, 并对行政听证官确立由一个专门机构来进行管理、集中使用, 做到专业化、职业化。

1. 规范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的选任程序。

严格挑选和任用行政听证主持人, 建立规范的行政听证主持人的录用程序, 形成高素质的职业听证主持人队伍, 为建立我国的职业化听证官制度把好关。

(1) 设立高标准的资格准入条件。对于行政听证主持人的资格准入可以限定较高条件, 在此笔者建议, 可以从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两方面来进行设置。所谓积极条件, 即担任行政听证主持人应该具备的必要条件;而消极条件, 是担任行政听证主持人的排除条件, 即在何种情况下, 一个人不能担任行政听证主持人的情形。一般而言, 听证主持人的积极条件应当包括:第一, 政治思想方面。听证主持人必须选择一些思想觉悟高、办事公道、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当。第二, 一般业务方面。由于听证涉及的问题专业化程度高, 涉及社会领域广, 矛盾比较突出, 所以听证主持人必须选择那些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能公正处理复杂问题的人员充当。第三, 法律业务方面。听证主持人必须选择受过法律专门知识训练、具有较高法律业务素质的人充当, 未经过法律业务训练的人, 是难以担当听证主持人角色的。听证主持人的消极条件主要包括:第一, 思想觉悟低、责任心差的人员不得担任行政听证主持人。第二, 业务素质低, 偏听偏信、思想狭隘的人也是不能充当听证主持人的。第三, 缺少法律专业知识, 不熟悉法律规定, 不懂得证据规则, 未经过法律业务训练的人, 也是难以胜任听证主持人角色的。第四, “本案调查人员”不得担任本案的行政听证主持人。第五, 与处理的行政行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 不得担任本案的行政听证主持人。

(2) 建立专门针对我国的听证主持人资格的考试制度。通过考试确定听证主持人已经是世界通行的办法。对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 组织通过类似于国家司法考试的全国听证主持人考试制度。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考试择优录用, 取得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书, 最后, 针对不同行政机关主持听证的业务技术及管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岗前培训, 持证上岗, 促进听证主持人素质全面提高。

2. 建全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的管理模式。

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一步到位地成立“听证委员会”还比较困难, 面临经济与效率的多重难题, 循序渐进地发展更适合我国国情, 操作起来也会方便顺利得多, 避免纸上谈兵, 注重实际操作效果, 不失为一种务实稳妥的方式。对此, 笔者的具体思路如下:以现有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为依托, 让政府法制机构的公务员担当听证主持人。政府法制机构的公务员多年来从事一部分行政复议工作, 这项工作在许多方面和主持听证工作类同, 让这个机构的公务员担当选任听证主持人的工作, 可能成本最低而效果相对最好;近年来政府法制机构已经配备了一些有丰富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员, 他们也可谓轻车熟路、知情懂行, 而且为听证工作的专门化、职业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用大约一到两年完成上述目标后, 对于符合条件的政府法制机构的公务员之外的人员, 也可以通过考试取得听证主持人资格证书。即可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择优录用, 优秀的社会法律工作者加入行政听证主持人队伍, 授予通过考试并符合条件的参加者以听证主持人资格, 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证明其资格, 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再用三到五年左右的时间, 等条件成熟后, 将通过考试并取得听证主持人资格的人员与其所在的政府法制部门完全脱钩, 成立专门机构对其统一管理, 我们可以考虑建立类似仲裁委员会的独立部门, 可以称之为“听证委员会”。并在听证主持人的任命、工资、任职等方面不受行政机关的控制, 而受听证委员会的监督控制。主持人可以专职、兼职并存, 由听证委员会专门对其统一管理。当行政机关发生听证案件后, 向听证委员会提出选派听证主持人的申请, 听证委员会根据案件的具体要求, 统一选派主持人, 主持人可根据听证委员会指派在不同行政机关服务。

(二) 尽快明确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的权限与职责。

在行政听证主持人的职权和责任方面, 要改变目前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没有实体性权力的现状。因为, 行政听证官裁决对最终行政决定的支配性影响, 使得听证能对行政决策发挥实质性的影响, 避免了听证仅仅成为一种程序上的环节。但赋予听证主持人完全的最终决定权也是不可行的, 行政听证程序只是行政行为整个程序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 美国行政法官的初步决定权的经验可以为吾所鉴, 具体做法是赋予行政听证主持人特定的建议权。对影响范围较广或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行为的听证, 听证主持人有建议权, 即听证主持人依据听证记录作出最初的决定, 行政机关应当尊重听证主持人作出的初步决定, 如没有异议, 即成为正式决定;若有异议, 行政机关应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并重新听证, 才能推翻先前作出的决定。

(三) 保障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的法律独立性。

听证主持人的地位应该是独立超然的, 从而能保证其在听证活动过程中保持中立的地位。独立、超然的法律地位客观上为听证官保持中立创造了条件, 使其能依公正原则认真处理好听证工作中的相关事宜。除了上述的建立我国特色的行政听证主持人选任、管理模式予以保障外, 一些制度的及时跟进也是必不可少的。

1. 行政听证主持人行政干预的排除。

(1) 通过立法对听证主持人的身份保障权予以全面维护。为保障听证官正常独立地行使职权, 排除来自行政机关的直接控制, 需要通过法律建立起听证主持人身份保障制度, 规定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正式的程序不得免职、撤职、调职及强迫退休, 给予听政主持人薪俸的优厚保障。这样, 为其独立地行使职权解除后顾之忧, 就可以避免听政主持人受制于行政机关, 使听政主持人具有相当独立的人格, 从而能够独立行使听政裁决权。此外, 听证主持人行使职权, 立法需规定其职权保障性权利, 即给予听证主持人履行职责所必要的职权和工作条件。

(2) 考虑建立“异地听证”机制。例如, 为了加强听证主持人的独立性, 我国浙江省台州市工商局制定的《听证主持人管理办法》所建立的“异地听证”机制可以借鉴, 全国推广。“异地听证”, 即为了避免听证活动过多受到地方上执法外因素干扰, 对在当地举行听证容易受到较大干扰的案件, 由办案机关所在地以外的同级政府法制机构主持听证活动, 办案机关应当充分尊重听证机关作出的听证结论和建议。

(3) 政府减少对行政听证主持人的行政干预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行政机关应做到简政放权, 变“领导”为“指导”, 将有利于维护听证的独立性, 树立起听证良好的社会公信力。

2. 健全行政听证主持人的回避制度。

当出现与听证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存在个人偏见时, 听证主持人应当回避。相关法律应当明确列举适用回避的情形。笔者认为, 我国主持人的回避制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规制:行政听证主持人不得是直接参与调查或审查行为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是行政听证的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不得是行政听证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亲属;不得是行政听证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代理人;不得是因裁决而可以从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处获得直接利益或遭受损失的人。有利害关系人的应当主动回避, 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有上述利害关系时, 也可以申请其回避。

3. 严格禁止单方面接触制度。

行政听证主持人具有类似法官的独立性质, 负责指挥举证和质证。在听证过程中, 应避免与一方当事人单独接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32条规定, 法官不得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 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 违反此规定的, 要给予其处分, 构成犯罪的, 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因而, 从听证通知书发出之时起至听证决定作出前, 听证主持人不得与调查人、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单方面接触并就案件进行片面沟通和讨论, 不得让他们参与案件的裁决, 听证主持人违反规定的, 应给予相应的处分, 构成犯罪的, 应追究刑事责任。

(四) 设立行政听证主持人的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有权力必然要有监督。听证主持人享有主持听证和作出决定的权力, 其所作出的裁判对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 必须对其实施监督。

1. 加强司法监督。

行政相对人不服听证主持人的决定, 认为该决定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可以依《行政诉讼法》向法院起诉。法院受案后对行政决定的合法性进行审理, 可以依法撤销或变更该处罚和许可决定。

2. 发挥公众的监督力量。

通过传媒报道听证活动的全过程, 使听证处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 促使听证主持人公正行使其决定权。借鉴美国的做法, 对于重要决策的行政听证会, 政府部门会在至少3个以上的大型报纸、2个以上的电视频道上公开会议召开的消息。在听证过程中, 有电视台、广播台等的现场直播。听证结束后, 公众也有权查看听证会的相关记录。听证过程的公开化、透明化, 将使其处于社会全方位的有效监督之下, 既有利于保证当事人的利益, 又有利于听证结果为社会各方所接受。

四、结语

听证主持人在整个行政听证过程中, 处于组织者和调控者的地位, 其权责会直接影响到听证的实际效果, 直接关系到行政听证实施的质量, 如果听证主持人不能公正和独立地指挥整个听证过程, 那么整个行政听证制度也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因此, 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法律规范, 全面完善行政听证主持人的准入机制、管理制度、权责规范和法律监督机制等等一系列制度的建设和健全, 能够让国家的行政听证制度在听证主持人的组织下平等公正地开展与实施, 进而真正发挥行政听证在行政程序中的重要作用, 最终实现看得见的程序正义。

摘要:行政听证主持人对于行政听证的公正、顺利举行, 确保当事人实现权利, 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我国目前在没有行政程序法典的背景下, 几部单行的行政法律对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的规定却不如人意。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 提出了我国听证主持人在选任和管理模式上的设想, 以及在保障听证独立性方面的具体制度, 以期全面完善我国的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 进而真正发挥行政听证在行政程序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行政听证,听证主持人,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 .[美]伯纳德·施瓦茨;徐炳译.行政法[M].北京:群众出版社, 1986:281

[2] .王锡梓.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186

[3] .宋雅芳.行政程序法专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142

[4] .刘伟明.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的重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5

[5] .竺效.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专家主持人制度初探——兼议《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第8条的完善[J].法学评论, 2005, 5

[6] .林敏.我国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6, 1

[7] .孙玮.试论行政听证主持人的选任[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5, 7

篇4: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证件管理办法

【关键词】逮捕听证 听证主持 保障嫌疑人权利

中图分类号:D92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82-01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领域中,逮捕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强制措施,然而因为其具有强制性、羁押性、限制性等性质,故而其在使用过程中天然的会对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现在法学界为了防止逮捕措施滥用而引起侵犯人权的状况,提出了种种预防措施,其中逮捕听证是一项可行性很强的措施。

逮捕听证程序中应具有类似于审判的“等腰三角形”结构。即一方面是侦察机关,另一方是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而对于这中立的一方到底有什么机关来充当,就值得思量了。以我国现有的司法机制来看似乎只有法院或者检察院适合担任这一角色,这也是法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两种主流观点。

赞成由检察院担任逮捕听证裁判角色的学者的理由主要是:检察院本身就具有批捕的权利。所以如果建立逮捕听证制度就由其继续担任中立的一方。然而这种想法如果付诸实施,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检察机关在对自侦案件批捕的时候,由什么部门来监督自己呢?有人提出由检察院的法律监督部门或者由上级检察院乃至外地检察院来担任这种情况下逮捕听证的中立方,但是这种安排明显带有自我监督的嫌疑,也缺乏可操作性。

第二,因为我国刑事诉讼的程序都是先由检察院批捕,再由公安部门侦查完毕后交检察院起诉。这样检察院和公安部门有共同的利益,即希望能够早日对案件侦查结束提起诉讼,而以我国现有的侦查手段等情况来看,公安部门多是将犯罪嫌疑人先予以羁押,通过讯问的方式取得口供,进而获得破案线索。检察院也会因为希望获得更充分的案件情况和材料,而在逮捕问题上更偏向于公安部门。

所以,尽管由检察院在逮捕听证制度中担任中立裁判的呼声比较高,但是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检察院承担这个职责,并不合适。

而由法院来主持听证呢?持此观点的学者看到了外国的逮捕和羁押分离的情况,但是这种做法如果在我国推行,是否会取得如国外一样的好效果呢?不一定,因为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采用这种逮捕羁押制度是植根于他们长期以来较好的司法环境,司法制度,以及人权保护理念的。而在我国法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某法官在审判时完全可能受另一法官在逮捕听证时做出的决定的影响,从而在审判时形成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许有人会说,负责听证程序的法官又不会进入审判程序,对案件审理不会有较大影响。从程序上来说可能确实如此,然而不要忘记了,两个程序的法官是在同一法院工作的,私下里极有可能会就案情进行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防止审判法官不受负责听证的法官的影响。如果是两个不同地区的法官,一个负责逮捕听证另一个负责审判,那么在实际中又不具有可行性。

所以,作者认为由法院负责逮捕听证或许优于由检察院负责,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无法做到较好的保证犯罪嫌疑人在逮捕羁押环节拥有与控方对抗的权利。如果说第一种检察院负责听证可能会使侦查和检察部门联手压制犯罪嫌疑人权利的话,那么由法院负责听证则会危及犯罪嫌疑人在下一阶段审判中的权利。

因此,在这里作者大胆的提出一种方案:即由司法行政部门来负责各地的逮捕听证的仲裁工作。由司法局来负责这项工作就可以避免检察院负责时可能产生的因为侦控部门急于破案而将不该羁押的犯罪嫌疑人予以羁押的情况发生,因为司法局没有侦查和起诉的任务只有监督的任务,可以较好的履行中立裁判的职责,这是它胜于第一种方案的地方。

那么它与由法院负责听证相比呢?我认为它同样可以避免审判法官受逮捕听证法官观点影响的现象的发生,因为负责逮捕听证的仲裁方和后期审判的法院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机关,两者之间很难发生互相交叉从而影响最后的审判的情况。一个来自于司法局,一个来自于法院,不会由于上下级或者同僚的原因而对案件进行沟通,或者资深法官的批捕决定影响年轻法官对案件的审判的情况发生。

可能有人会说司法局是行政部门,参与到案件的过程中可能不太合适,其职权中也没有这一条规定。但是别忘了,司法局本身就具有对于案件以及司法情况进行监督的职责,只是以前被检察院所掩盖而已,现在我们增加一道逮捕听证程序,此程序既不是侦查,也不是起诉,更不是审判,不属于以前的办案程序,当然可以由一个新的部门来予以参加和负责,而且完全可以在司法局的行政部门性质以外,由立法进一步赋予其参与案件的权利,使其具有更大的司法监督职权,得以进入到逮捕听证中去。由此看出司法局对逮捕进行监督听证是完全可行的。

逮捕听证的听证程序参考司法审判过程以及行政法中的听证程序,由司法局主持,首先由希望采取逮捕的控方(检察院或公安部门)陈述其理由;其次,由控方承担举证责任,提交证据证明采取措施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然后,由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就控方提出的证据同控方展开质证,然后双方就逮捕措施的适用及相关证据发表意见并进行辩论;最后,由中立的裁判方做出是否适用逮捕程序的决定。对于控方证据足以证明有必要采取逮捕措施的予以支持,对于不足以证明其必要性的则做出解除拘留或逮捕的决定。双方当事人可对此决定要求复议。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这里只是就我国现行的逮捕制度进一步完善所提出的一项初步建议,是有很多不足和缺失的,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討和补充,但是改革逮捕制度的脚步应该是不能停歇的,因为更完备的更具有人权保障性的逮捕制度是我国法制现代化特别是刑事法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只有真正树立起用法律保障人权的理念建立起更好的制度才能更好的保证公民的权利。

参考文献

[1]刘林呐.对审查逮捕听证制度的几点思考[N],晋中学院学报,2007 -24

[2]闫远东,赵兴杰.建立不捕听证制度的可行性[J],检察实践,2009(2)

[3]张杰.建议设立逮捕听证程序[EB/OL],(2006-05-02)

[4]邓宝能.谈构建审查逮捕听证制度[EB/OL],(2009-4-29)

篇5:行政处罚听证主持大全

《行政处罚法》中设置听证程序,其目的在于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保证行政处罚的合法性与公正性,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为行政机关作出公正的决定提供保障。但能否通过听证达到上述之目的,则是对听证主持人的一个考验。这里笔者根据在听证中的一些感受和观察从听证前、听证中和听证后三个阶段,谈谈听证中主持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试图通过本文能给大家在以后的听证中一些启示。

听证程序是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方合法权益的决定前,由行政主体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方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主体听取意见、接纳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一种行政程序基本法律制度。

一、做好听证前的准备工作,是主持好听证的基础。

熟悉案情,查阅卷宗。熟悉案情是开好听证会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从而做到不打无把握之仗。注意和案件调查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掌握情况,清楚当事人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案件的性质,掌握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案情是否符合听证条件、听证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对案情的了解明晰,是在听证之前要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即做到不打无把握之仗。查阅卷宗就是要查看案件的基本事实是否清楚,查看证据是否确凿充分,程序是否合法,依据法律法规是否正确等,对需要补充调查的,要立即进行补充。查阅完毕后要及时退卷,同时要准备听证提纲,为开好听证会做好准备。

二、听证会上的不走过场、思路清晰、形象公正、控制节奏、调节气氛、找准分歧是主持好听证的重要环节。

1、不走过场。扎扎实实的做好听证工作,发挥行政处罚的事前监督功能。要克服认为当事人要求听证是多事、找麻烦的心理,去糊弄当事人,潦草听证。应认识到听证有利于行政机关全面、客观地查清事实,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从而行政处罚建立在正确、公正、公平、合法和适当的基础上,有利于减少行政争议,提高行政效率,近而提高办案质量,这也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树立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2、思路明晰。思路明晰主要表现在听证的步骤、程序上,听证是有较严格的程序规定的,一般有核实参加人员身份、案情陈述调查、相互质证和辩论、最后陈述等几个步骤组成。这些步骤不得省、不能颠倒,应按顺序依次进行,如核实参加人员身份和宣读听证纪律就不能颠倒。但是有些步骤是重复的,如质证和辩论一般都有几个回合。

3、形象公正。主持人作为本机关的工作人员,对案件的处理中客观上总是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但主持人在听证中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听证的进行,认真客观的听取当事人和调查人员的陈述和申辩,要始终掌握调查人员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决不可形成主持人和调查人员和当事人共同审被告当事人的局面。为保持听证的公正性,主持人最好请综合执法机关具有相对独立的专业人员主持,听证中要始终保持一种中立和公正的形象,不偏不倚,切不可暴露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以取得当事人的信任和认可,保证听证会的顺利进行。

4、控制节奏、应变及时。听证主持人作为主导听证会进行的核心,一定要掌握听证的进程,维持听证会秩序。保持平和、平静的心态,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握好说话的语速、语调,不可过于急躁,要牢牢掌握住场上的主动权。当一方发言时,一般不要轻易打断,但当发言明显脱离主题时,要注意及时纠偏,并集中一下议题,引导听证会按规定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对于听证会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有随机应变的本领,如在听证中发现了新的情况,当事人提出的新的证据,或者有新的事实需要继续调查,听证主持人可以作出中止听证或延期听证的决定,责令调查人员重新调查;遇有听证会当事人的一部分或全部无正当理由而缺席时,主持人可以根据情况决定听证会是否照常举行;遇有当事人有正当理由难以出席时,主持人可以延期听证。未经听证主持人允许中途退场的,按放弃听证权处理,放弃听证的,记入听证会记录;对于当事人不遵守听证会纪律的人,主持人应令其退席,也可以请城管警察对其进行教育或处罚,但听证会应继续进行。

5、调节气氛。听证会总的是要在一种相对严肃和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但因为当事人和调查人员处于矛盾的双方,在进行申辩和质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对立甚至冲突。遇到这种情况,听证主持人要注意根据场上的情况,适时地进行调节。对发言一方过激的言词及不当的辩论及时制止,必要时可以中止其发言,以稳定双方情绪,避免激化矛盾,并有计划地引导其进入下一轮的辩论。

6、找准分歧

。这是听证会的重点。听证中调查人员指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证据、处罚依据等相关内容,当事人也会针对调查人员的指正,提出一些能够证明其行为合法的证据和理由。重点应当查明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充分等;查明调查人员收集的证据是否客观、真实、合法,收集证据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通过当事人的质证和申辩来查明事实,核实证据。在其质证和辩论中找出双双当事人争论的分歧焦点,为写好听证报告作好准备。

三、主持人及时、全面、客观、公正、明确的写好听证报告是听证的关键环节。

1、认可签字。签字认可主要体现在听证笔录上,《行政处罚法》规定“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盖章”,听证笔录作为最后决定的唯一证据,当事人是否认可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记录中可能会出现漏记或错记问题,应允许双双当事人在会后的核实中补充或更正,但不允许更改对方的话语,在双双当事人确认笔录完整无误时,应在笔录上逐页签字或盖章,在其改正的地方要加按手印。

2、听证报告全面、客观、公正、明确。听证结束后,主持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写好听证报告。听证报告应当根据听证查清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对原拟作出的处罚决定及其事实、理由和依据进行复核,然后向本机关负责人提出对听证案件处理的意见。需要注意的是,未在听证会上质证的证据或者经质证无法成立的证据不能作为提出处理建议的依据。听证报告一定要全面、客观,所提建议要具体、明确,为本机关依法公正的处理好案件奠定基础。

篇6:行政执法证件和执法着装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证件和执法统一着装的管理,规范食品药品监督行政执法和制式服装着装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严肃性、权威性、自律性,树立良好执法形象,根据省、州行政执法证件和执法着装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证件包括食品药品监督行政执法证和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

第三条本局政策法规科负责本单位行政执法证件的申领、核发、管理和法制培训考试的组织工作。

第四条行政执法证的持证人员必须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的持证人员必须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工作人员(以下将行政执法证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证的持证人员统称为行政执法人员)。

第五条行政执法人员在外出公务和开展食品药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时,必须随身携带行政执法证,在执法过程中应当出示行政执法证。

第六条行政执法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利用行政执法证进行违法违纪活动,以权谋私;

(二)越权执法;

(三)玩忽职守;

(四)涂改、转借执法证件。

第七条行政执法人员调离本单位,应将相应的证件交回局政策法规科。

行政执法证件遗失,持证人应当写明情况,经政策法规科核实,申请州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补发。

第八条行政执法证按规定每年由本局法制工作人员统一报送州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验证;未经验证的执法证无效。

第九条制式服装的着装人员是指具有本单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在编在岗人员。

第十条制式服装及标志实行统一式样、统一编号;制式服装(包括春秋装、夏装和冬装三类,以及制式帽和制式皮鞋)及其标志(包括帽徽、肩章、臂章、胸牌)不得赠送、转借给执法人员以外的人员。

第十一条下列场合,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穿着制式服装:

(一)行政执法时(执行特殊任务除外);

(二)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监督保障时;

(三)集中参加大型公务活动时;

(四)其他应当统一着装的场合。

第十二条下列场合,行政执法人员不着制式服装:

(一)非公务时间;

(二)外出处理与公务无关的事务时;

(三)女性执法人员怀孕后体型发生显著变化的;

(四)执行特殊任务不宜穿着制式服装的;

(五)其他不需要穿着制式服装的场合。

第十三条行政执法人员着装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应按照规定配套穿着,不同制式服装不得混穿。制式服装与便服不得混穿。制式服装内着非制式服装时,不得外露。

(二)应按照规定佩戴帽徽、肩章、臂章、胸牌等标志。不得佩戴、系挂与执法人员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物品。

(三)应保持制式服装干净整洁。不得歪戴制式帽,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

(四)除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形外,应当穿制式皮鞋或其他黑色皮鞋。

(五)执法人员着装时,应当随身携带行政执法证。第十四条 执法人员着装时,应当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精神饱满,姿态良好。

第十五条执法人员着装时,不得在公共场所以及其他禁止吸烟的场所吸烟,不得饮酒;非因工作需要,不得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

第十六条执法人员辞职或者被辞退、开除公职、刑事处罚的,应收回其行政执法证、制式服装及标志;因涉嫌

违法违纪被立案审查的,不得使用行政执法证和穿着制式服装并佩戴标志。

退休和因工作需要调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将行政执法证和制式服装的标志交回单位。

第十七条行政执法证的使用和制式服装着装风纪由监察室、政策法规科及其分管领导负责监督。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对违反规定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十八条经州局审查认定的委托执法单位的协助执法人员使用委托执法证和穿着制式服装按本办法执行。

篇7:浙江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

按照规定取得国家有关部门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的,可以不参加本省的行政执法资格考试、不领取《浙江省行政执法证》。

第七条下列人员可以免予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直接领取《浙江省行政执法证》:

(一)依法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等有权机关任命,且通过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查和依法行政能力测试的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

(二)按照规定取得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的`行政执法机关在编工作人员;

(三)年满55周岁以上并经本机关商同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组织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合格的行政执法机关在编工作人员。

第八条下列人员不得申领《浙江省行政执法证》:

(一)所在单位不是行政执法机关的;

(二)不在行政执法机关编制内的;

(三)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被开除公职或者辞退的;

(四)其他依法不得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人员。

第九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组织本机关在编工作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并通过行政执法证件管理信息系统办理考试申报以及行政执法证件申领手续。

办理考试申报以及行政执法证件申领手续,应当按照规定如实填写信息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不得弄虚作假。

篇8:行政执法听证主持人证件管理办法

听证主持人回避是控制其公正性的重要措施,回避在理论上分为有因回避和无因回避两种。有因回避又称附理由的回避,是指存在法定理由的情况下,听证主持人才回避;无因回避又称强制回避或不附理由的回避,是指无须任何理由,即可要求听证主持人回避。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第48条第3款规定:“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可见,我国的行政许可听证只规定了有因回避一种情形。

1. 听证主持人制度存在的问题

《行政许可法》的有关条文规定了听证主持人制度中的职能分离原则、回避原则等内容,但对听证主持人的法律地位、任职资格、职权等方面却未作出规定。有部分规章和地方法规在《行政许可法》的基础上,对任职资格、职权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有一定的突破,但诸多规定仍存在着很大差异和冲突。目前,听证主持人制度存在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1)人数不统一。

关于听证主持人的人数,《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不明确,各规章和地方法规也呈现出多种规定:有的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明确规定由1名听证主持人组织听证,如《海关行政许可听证办法》第28条规定:“海关行政许可听证实施部门应当指定一名听证主持人负责组织听证活动……”有的为了突出听证活动的准司法性,要求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听证主持人的人数,如《湖南省实施行政许可听证规定》第7条规定:“听证主持人由1或者2至3人担任。由2人或者3人担任的,应当确定1人为首席听证主持人。”但更多的是与《行政许可法》一样,没有明确的规定。

(2)任职资格。

听证会是否有序进行以及是否有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听证主持人的能力素质。鉴于听证主持人地位的重要性,世界各国行政程序的立法惯例都对听证主持人的任职资格作了明确规定,如在美国要想成为行政法官,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拥有律师资格且有一定行政工作经验;二是通过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考试。而我国《行政许可法》却没有相关的规定,大多数规章和地方法规与《行政许可法》一样,只有少部分规章和地方法规对听证主持人的任职资格作出了规定:如《湖南省实施行政许可听证规定》第7条规定:“听证主持人应当具备必要的行政管理和法律专业知识。”有的虽然对听证主持人应当符合的条件作出具体的列举,但实际上由于条文比较抽象而缺乏具体的管理规定,如《吉林省行政许可听证实施办法》第8条规定:“听证主持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属于听证组织机关工作人员;(2)熟悉听证规定,具有一定组织能力,能够胜任听证主持人工作;(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3)听证主持人缺乏独立性。

学者们普遍认为,听证主持人在法律地位上应具有相对性,如其不能处于比较超脱的地位,势必难以客观公正地评判是非,整个听证将徒具公正的面纱而实为骗人的闹剧[1]。

《行政许可法》及11部地方法规规定听证主持人由“行政机关指定”,9部部门规章规定了听证主持人的任职资格,但对主持人的任用程序皆未提及。实际操作中,听证代表及外界媒体对于听证组织机关如何选任听证主持人是一概不知,行政机关指定听证主持人一事就成了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宜。而且,规定“由非本案的调查人员担任”实质上指定的始终是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担任主持人一职,如“西上六电磁辐射听证会”的主持人是北京环保局法规处处长,而“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听证会”的主持人则是国家环保总局环评司司长,无论是利害关系人还是行政许可听证事项的申请人均对听证主持人的身份产生了不信任甚至抵触情绪。设想一位来自同一行政主体的法制机制,甚至是同属该行政主体内部同一职能(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工作人员担任听证会主持人,他们无独立的行政主体地位,与审查行政许可申请人处于同一行政机关,不能避免单方面接触,而且与组织听证的行政机关是行政隶属关系,福利待遇受行政机关控制,职务升降由行政机关决定,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利益关系,这些都难免广大公众对听证主持人的独立性产生质疑。

要确保听证主持人的独立性地位,还必须赋予听证主持人明确的职权。依据是否对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产生影响可以将听证主持人的职权分为实体性权力和程序性权力。程序性权力是听证主持人享有的支配和控制听证程序的权力,实体性权力是指对当事人实体性的权利义务作出配置或产生影响的权力。我国《行政许可法》并未具体列举听证主持人的职权,只有零星的规定,大部分规章和法规都明确了听证主持人的程序性权力,而对实体性权力———建议权及其效力问题则未触及。

(4)回避规定不完整。

听证主持人的回避制度来源于司法审判,也是避免偏私的需要。我国《行政许可法》规定,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该规定比较笼统,在实践中常常会面临下列问题:

(1)回避事由模糊。何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如何界定?部分规章和法规对回避事由做了列举,但呈多样化,各有特色。

(2)回避程序不完善。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回避的时间,申请回避提出的方式等一系列程序问题也有待于统一规定,便于具体操作。

(3)回避方式单一。回避的方式有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两种,而我国《行政许可法》只规定了申请回避的一种方式。

2. 听证主持人制度的完善

(1)规范听证主持人的人数。

笔者认为,鉴于对公正性与效率的双重考虑,可以采取原则上1人担任听证主持人,行政机关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可以指定1~2名听证员协助听证主持人进行工作。听证员的回避事由与听证主持人完全相同。听证员在听证过程中的工作应当由听证主持人安排。

(2)确立听证主持人的选任制度。

(1)听证主持人的任职资格。

建立一支相对独立、稳定、合格的听证主持人是保证听证有序进行的基础,因此听证主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条件——任职资格。《行政许可法》未有此类规定,地方法规、规章的规定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笔者认为,鉴于听证主持人这一特殊岗位的要求,有必要对听证主持人的任职资格作统一规定,具体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规定:

a.学识条件。听证主持人应具备法律方面的素养和一般的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应具有法律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b.业务条件。听证主持人应具备一定的法制工作经验,一般要求从事法制工作达一定的年限;

c.能力条件。鉴于听证主持人的重要地位,应具备较强的领导和管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能对整个听证会有全局的把握和控制,对妨碍听证会正常进行的情况进行处理,必要时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从而使听证会高效有序地进行;

d.品行条件。听证主持人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并且还应具备认真、仔细、踏实、果断和理性的工作作风。

(2)听证主持人专职化步骤。

由于我国的听证制度发展时间比较短,统一设立专职的听证主持人,并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条件尚不成熟,因此,笔者认为,可分两步逐渐实现听证主持人的专职化:

a.可借鉴国外经验,改变当前多数机关中没有固定听证主持人,只是在具体案件中由行政机关临时指派非本案调查人员的其他工作人员主持听证的做法。具体操作是:在行政许可机关内部设专门机构,独立负责组织行政许可听证的主持工作,其地位和行使行政调查权的机构或人员平等,独立行使各自职权,互不隶属。由于我国大多数行政机关内部设有法制机构,机构内有专门人员负责本机关法制事务及其他事项,为了造成不必要的机构臃肿,可由法制机构来负责组织本机关行政许可听证的主持工作,通过采用资格化考试来录用符合以上四个条件的合格人员担任主持人。录用考试可参照公务员招录考试模式,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和面试内容应针对上述四个方面来设计。而且,对于主持人的成员还要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具体一场许可听证会的主持人不再由行政许可机关指定,而是由法制机构根据一定的程序进行随机抽取,将抽取过程和结果记录在案,并及时公告,若主持人符合回避条件,可再随机抽取。当然,应明确规定最多可抽取的次数,若无特殊情况,一般规定最多可抽取两次,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高效率。

b.建立专职的听证主持人。各地区成立统一的听证主持人员管理机构,由听证机构对听证主持人直接管理,采用听证主持人资格全国统考制度和听证主持人的资格取得制度,听证机构对其任免、工资、晋级等管理都要相对独立于行政管辖和行政级别,听证主持人对听证机构直接负责,服从听证机构直接负责人的领导,并接受其监督。

(3)明确规定听证主持人的职权。

赋予听证主持人明确的职权,是其相对独立地位的表现,也是其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主持人的程序性权力,各国的行政程序法都作了相似的规定,我国可参照国外规定并结合本国国情对听证主持人的程序性权力作出具体的规定,包括:决定听证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核实听证参加人的身份及其权限;主持听证,维持听证秩序;就听证事项询问听证参加人;听取听证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接收并审核有关证据,要求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补充证据;决定听证的延期、中止或终止等程序事项;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的其他职权。

对于听证主持人的实体性权力,各国的规定却存在着很大差异。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听证主持人无决定权和建议权,只有主持听证的程序性权力,在听证笔录上签名,并对听证记录的真实性负责。如《联邦德国行政程序法》第68、69条规定,听证主持人负责对听证秩序的维持,并在听证记录上签名,听证主持人没有建议权,行政机关作决定要综合全面反映行政程序的结果。一种是听证主持人有建议权,以日本为代表。如日本《行政程序法》第24条第3项规定:“主持人于听证终结后,应尽速作成报告书,载明当事人等对不利益处分原因之事实所为之主张,有无理由之意见。并连同第1项之笔录,向行政机关提出。”第26条规定:“行政机关为不利益处分之决定时,应充分参酌记载于第24条第1项笔录内容及同条第3项报告书中主持人之意见。”可见,日本听证主持人有建议权且具有参考的效力。而最典型的是美国,它规定听证主持人有决定权或建议性决定权,并且依据正式程序裁决事项的不同性质,赋予听证主持人不同的权力。

各国对此问题的规定迥然不同,不难发现,凡是具有较强独立性的主持人,法律一般允许其作出行政决定,反之,行政决定由所属的行政机关作出[2]。因此,笔者认为,决定权应属于行政机关首长,这是由行政权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应赋予听证主持人决定建议权,因为主持人参与了听证的全过程,听取了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所有质证及所有证人证言和相关证据,赋予其决定建议权。这样既可减少行政首长的工作量,提高行政效率,也可保障行政许可决定的科学性与公正性。鉴于我国目前听证主持人独立性不足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对于听证主持人是否有建议权及其效力问题也可分两步走:

(1)由于未实行专职主持人制度,听证主持人的素质能力、独立性等方面均受到一定的约束,建议赋予听证主持人建议权,但该建议只是行政许可机关作出的一个参考,没有法律效力。

(2)实行专职主持人制度后,可赋予听证主持人的建议权,并且有法律约束力。若行政机关不予采纳,必须说明理由,当事人认为理由不充分的可以据此提起诉讼。

(4)明确规定“禁止单方面接触”制度。

禁止单方面接触不仅是法律问题,更重要的是道德问题。禁止单方面接触制度,是从具体程序上保障听证主持人独立性的法律制度。单方面接触是指一方当事人在他方不在场的情况下,和听证主持人或对案件有裁决权的人单方面讨论争论中的案件。单方面接触会极大地损害对方当事人的权益,破坏正当程序裁决的基本原则,这样作出的裁决将被法院撤消。

禁止单方面接触是保障听证主持人公正听证而作出的基本要求。在我国,由于听证主持人和许可调查人员同在一个行政机关,难免有单独的接触,从而不可避免产生偏私,不利于听证的公正进行,所以我国非常有必要确立听证主持人的禁止单方面接触制度。

明确我国行政许可法中的单方面接触制度,可以借鉴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的规定,并参照我国《法官法》中禁止单方面接触的做法,明确规定“禁止单方面接触的期间从听证通知书发出之时起至听证决定做出前;禁止单方面接触的范围包括调查人员、申请人及利害关系人;明确规定违反该制度的法律后果。

(5)完善回避制度。

当出现与听证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存在个人偏见时,听证主持人应回避。回避制度和职能分离制度一样,都来源于自然公正原则。职能分离制度是解决主持人偏私问题的基础性的和宏观、抽象的制度;回避制度则是在职能分离基础上,进一步避免在具体案件中出现偏私主持人的微观、具体的措施[4]。这里的利害关系主要指经济上的利害关系,还包括感情利益和精神利益,这种利害关系不限于听证主持人本身的切身利益,还包括其配偶或者直系血亲的利益。借鉴各国关于听证主持人的回避规则,我国听证主持人的回避制度可规定如下:

主持人回避的事由:(1)是行政许可申请的审查人员或其亲属;(2)是行政许可的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或其亲属;(3)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员;(4)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听证的人员。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提出回避的时间:从法律权利的角度看,只要在听证程序结束前,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发现听证主持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都有权提出回避的要求。

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申请回避的方式:规章和地方法规中,有的规定申请回避应采用书面形式,有的则规定申请人、利害关系人采用口头或书面形式申请回避。笔者认为,为避免实践中做法的不统一,法律应明确规定申请回避的方式为书面形式。理由有二:一是要规范申请回避的行为;二是书面申请也是与听证案件有关的一项书面凭证。

听证主持人回避的决定主体,应是选任者。若选任者驳回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并记录在案。

另外,还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除了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主持人回避外,主持人也可以自行要求回避。

摘要:行政听证制度作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基本要素———听证主持人制度具有丰富的法律内涵。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听证主持人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我国听证主持人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行政许可听证,听证主持人,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杨海坤,刘泽林.关于行政听证制度的讨论[N].载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2).

[2]章剑生.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M].法律出版社,2003:120.

[3]伯纳德·施瓦茨.徐炳,译.行政法[M].群众出版社1986:334.

上一篇:中考语文教学计划下一篇:一名患者的家人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