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则成功人士经典创业励志故事

2024-04-29

三则成功人士经典创业励志故事(精选13篇)

篇1:三则成功人士经典创业励志故事

众所周知,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马克·扎克伯格作为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克·扎克伯格是如何走上创业之路的呢?他又是如何把Facebook创办成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故事吧!

12岁那年,当其他小伙伴还沉浸在游戏当中时,克·扎克伯格就已搭建了一个家庭网络;上高中时,当同学都想着如何交女朋友时,扎克伯格却设计出了一款具有人工智能的音乐播放器;20岁时,作为哈佛大学的一名学生,他创建了名为Thefacebook.com的网站,走上了创业之路。

,2月1日Faceboo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205月18日, 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将正式上市。Facebook将其IPO的售股规模上调至大约4.21亿股。按照每股38美元计算,Facebook将超过谷歌,成为硅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IPO。持有公司28.4%股份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身家将达到近300亿美元,马克·扎克伯格成为新一代的科技创始人之一。如今的Facebook已经成长为拥有超过10多亿注册用户的社交网络。

成功源于自信

的秋天,19岁的扎克伯格像好友亚当·德安杰罗吐露了打算创建社交网站的想法,扎克伯格告诉德安杰罗,有一些哈佛高年级的同学希望他建立一个“交友网站”或者“类似Facebook一样”的网站,扎克伯格希望能获得德安杰罗的帮助。德安杰罗后来成为了Facebook的第一任首席技术长。

事实上,尽管此时扎克伯格有意创建一个网站,但对于网站未来的把握以及内容,他都不是很确定,而德安杰罗则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成类似于 Friendster(Friendster创立早于Facebook,曾风靡一时,后被迫转型)一样的网络社区,并被扎克伯格采纳。

扎克伯格称,自己讨厌为他人做“绿叶”,正如自己不愿在别人手下干活一样,“等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网站,就说,‘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吧……否则就等以后我再帮你。’”显然,扎克伯格对自己很有信心。

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个同学,达斯汀·莫斯科威茨、克里斯·休斯以及爱德华多·萨维林(Saverin)创立了Facebook,起初只针对哈佛学生,之后马克·扎克伯格将之推广到了美国其他大学。

据扎克伯格透露,前三个月Facebook每月运营开支只需要85美元,用于租赁电脑,206月,扎克伯格将Facebook搬至硅谷小镇帕洛阿尔托市。当年年底,由于Facebook注册用户越来越多,扎克伯格选择了退学,专注网站业务,据称当时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0万。

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扎克伯格曾称,Facebook的使命不是盈利,而是推动世界更加开放。“这不是钱的问题,对于我和我的同事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创建了一个开放的信息流。”

Facebook惹上窃取知识产权官司。年1月底,Businessinsider披露了一份时间为年7月26日的聊天记录,当时刚创立不久的Facebook惹上了官司,扎克伯格早期的商业伙伴起诉Facebook窃取知识产权,要求赔偿10万美元。扎克伯格在与一密友的聊天中称,自己不会支付官司费,“等那些来收购我们的公司去付吧。”扎克伯格当时还表示,这会促使用户使用Wirehog(扎克伯格同期创立了文件分享网站,随后选择了关闭)。

被谷歌收购的传闻。

随着MySpace被新闻集团收购,出现了Facebook会被一家大型媒体网站收购的消息。Facebook的创始人Zuckerberg否认这些传闻。他已拒绝9亿7500万美元左右的收购价格,不知还有谁愿意出高于这个的价格收购Facebook。分析师Steve Rosenbush猜测是维亚康姆(Viacom)。209月,Facebook和Yahoo开始进行关于收购的认真谈判,价格约10亿美元。同年10月,随着Google以16亿美元收购YouTube,有传闻说Google开价23亿美元欲从Yahoo手中抢购Facebook。

在运营过程中,扎克伯格也不确定Facebook能够长久下去,但正是由于他的决断与自信,才成就了今天的Facebook,这也是创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篇2:三则成功人士经典创业励志故事

金店算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不知底细的人,老板是绝对不敢滥用的。周家曾与郑家交往甚深,懂事的阿彤自小就给周家留下良好的印象,赶上“周大福”金铺正好缺可靠的伙计,便接纳了小阿彤。

郑裕彤从杂役干起,每天扫地、擦灰尘、洗厕所、倒痰盂等里里外外的清洁工作,等一切准备停当后,他再和姗姗来迟的大伙计们一起开店门做生意。懂事的小阿彤一个心眼想着不辜负老板的“不弃之恩”,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

“周大福”金铺因入行较晚,因此店面在当时名气不大。入店后不久,阿彤的勤劳和在工作中体现的智慧逐渐被周至元所赏识。此后仅半年时间,周至元就提升郑裕彤正式在金行当学徒了。

当时,由于广州、香港沦陷,不少金铺迁移澳门,金铺几乎随处可见,竞争十分激烈。郑裕彤似乎天生便是为黄金珠宝而生,他对做珠宝生意极有兴致,很快就掌握了坐店营销的要领并痴迷似的钻进了行当。

后来郑裕彤才知道,父母亲与同在广州绸缎庄做过伙计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难之交,情同手足。周、郑之妻又同时有喜,于是两家“指腹为婚”约定了亲家。天公作美,周家生了女儿,郑家生了男儿,恰好成了天生一对。到“周大福”金铺学徒时,父亲担心儿子以“郎婿”自居,而不求上进,没有告诉他这件事。

三年后,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郑裕彤果真与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结为连理。那年夫妇俩同是18岁,其后50余年直至今日,夫妻俩始终相敬如宾。

1946年,21岁的郑裕彤到香港设立了“周大福分行”。他跑遍了全港各家金银珠宝行,集各家之所长用于领导分行的经营,使分行生意十分看好。但郑裕彤并不满足,他清醒地认为:“在商场上‘守业’就等于‘败业’,要在不断创新中前进才能图谋发展”。因此,他又一改原有的资本结构模式,邀集同事,组建“周大福珠宝金行有限公司”,这也是香港金饰珠宝业最早的有限公司机构。

当时在香港,金铺比比皆是,竞争十分激烈。那时,黄金成色一律为九九金,而郑裕彤却大胆投入资金,首创制造了九九九九金,率先开创了金饰制造的新工艺,同时也领导了消费领域的新潮流,此项壮举为“周大福”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郑裕彤锐意进取,不断开拓新市场,短短几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

当郑裕彤将“周大福”推上一个新台阶后,他又开始向新的领域进军了。

把目光转向钻石业

郑裕彤具有极强的驾驭市场的能力。在香港,郑裕彤享有“珠宝大王”的美称,而这还不仅仅指他的金饰,更有后来使他进入世界珠宝之林的钻石业。

按照国际上的规定,持有“戴比尔斯”牌照,方可批购钻石,而全世界也不过只有500张这种牌照。一些业内人士称:“要从戴比尔斯购到钻石,简直比从天上摘星星还难”。

郑裕彤并未因此而退却,他绞尽脑汁,顿生主意,他决定在南非买下了一间持有“戴比尔斯”牌照的公司。不但使他顺利拥有“戴比尔斯”牌照,并且到70年代,郑裕彤已成为香港最大的钻石进口商,每年的钻石入口量约占全港的30%。

篇3:小朋友翻译的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蚯蚓数年辛劳,终于攒钱开了一家面馆,经营挂面啊、方便面啊、龙须面啊、机切面等等,生意还算红火。这天,小店又坐得满满当当,可蚯蚓在面板前发愁。别人问:“你咋不给顾客煮面啊?”

蚯蚓哭:“呜呜,他们都要吃手擀面。”

笑歪歪:

1、成功不一定是给有准备的人,它更青睐那些有心理准备的人。

2、对于未来来说,你现在做的事可能毫无意义,但不这么做,你的未来就有可能毫无意义。

你幸运地搞砸了一件事

小时候有一次过年,我被哥哥派去买摔炮(轻轻一摔就会响)。我买了满满一口袋回家。到家后哥哥问:“炮呢,买好了吗?”

我骄傲地使劲一拍口袋:“都在!”然后,就听见“啪……啪……”

笑歪歪:

1、有时候,搞砸一件事比做成一件事概率更低,你却幸运地做到了,所以你更要感谢命运,因为它赋予了你和电影一样离奇、戏剧性的生活。

2、从小我们就应该培养知人善用的好习惯;很多责任并不是来自于当事人;领导不是那么容易当的。

小朋友翻译的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一个小朋友问一位富翁:“先生你为啥那么有钱呢?”富翁说:“小的时候我跟你一样什么也没有,爸爸给我一个苹果,于是我就把那个苹果卖了,用赚到的钱再买两个苹果,然后再卖了买四个苹果。”小朋友若有所思,说:“先生我好像懂了。”

富翁先生说:“你懂什么啊,后来我爸爸去世了,我继承了他所有的遗产。”

笑歪歪:

1、不要把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太当真,它很有可能是上面这个小朋友翻译的。

2、不懂装懂的好处是,可以迅速地暴露你的智商和制造笑点。

你喜欢被叫成“那个比较笨的”吗

村子里一个多月没下雨了,小鸡和好朋友蘑菇去参加祈祷求雨。

村长看到小鸡,说:“小鸡虽然来的最晚,但它是最有信心的,只有它是带着伞来的!”

笑歪歪:

1、选择和自己条件相仿的人做朋友绝对是一个正确之举,除非你喜欢被叫成“那个比较笨的”或者“那个比较丑的”人。

2、有人被重视就有人被忽略,这其实谈不上谁更荣耀,比如被忽略也就是把雨伞,可如果被重视成祭天的一只鸡呢?

喜欢你的人有可能没有这么个人

在饭店吃饭,大厅里可以点歌。我正吃着,听见音响那里传来了主持人甜美的声音:“下面是张小强为大家点的歌曲,他祝愿大家万事如意!”

主持人停顿了5秒钟,接着说:“歌曲的名字是《可惜不是你》。”

笑歪歪:

1、你喜欢的人未必喜欢你,而喜欢你的人又有可能没有这么个人。

2、过年过节那些给你发送祝福的,不一定是你真正的朋友,也可能是电信商。

生活中充满着误解

火锅城为了招揽生意,在广告牌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自助火锅,每位30元,身高1米以下的儿童免费。”幼儿园的阿姨看后无比激动,她怀揣30元钱,领着班上的50名小朋友来到了火锅城。

笑歪歪:

1、生活中充满着误解,大多数的矛盾就源于此,消除误解是解决矛盾的实质、根本。

2、做自我介绍和做广告差不多,别夸张,但也别低调的让人有利可图。

篇4: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

创业时刻:1982年四兄弟开始从事养殖业

第一桶金:鹌鹑养殖

创业20多年的磨练对于我来说,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潜质!假如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还能够从头再来。——刘永好

出生于四川新津一个贫苦家庭的刘永好,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因此其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开车。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样自己就能够衣食无忧虑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结束后,刘永好又进入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成为老师。此时,他的大哥刘永言已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成都906厂计算机所工作;二哥刘永行从成都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到了县教育局工作;三哥陈育新(刘永美,因过继到陈家而改名)从四川农业学院毕业后在县农业局当农技员。

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四兄弟开始不安分起来。1980年春节,刘永行为了让哭闹着要吃肉的四岁儿子能够在过年时吃上一点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短短几天里他竟然赚了300元,相当于他当时10个月的工资!

四兄弟一商量,就想办一家电子工厂,并很快生产出音响样品。刘永好拿着音响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他们出技术和管理,生产队出钱。没有想到的是,此事上报到公社之后,公社书记一句“群众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经过激烈的讨论,三天三夜的家庭会议做出决定:辞去公职干个体。他们就想,搞自己以前做过的音响投资大,而且还有很多条条框框;而搞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自己也熟悉。创业目标定下了,资金还没着落,四兄弟想到向银行贷款1,000元,但结果是当头一盆冷水。

他们只好典当了手表、自开车等值钱的家当,筹集了1,000块钱,开始养鸡、养鹌鹑。“当时真的是一分一分挣钱,看着鹌鹑下了一个蛋,就意味着赚了一分钱。”刘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当时骑车载着鹌鹑蛋被一只狗追赶,之后摔倒在地,200只鹌鹑蛋全摔碎了,他当时掉下了眼泪,不是正因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篇5: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当时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曾茂朝的妻子,计算所研究员胡锡兰就在1985年的夏天从自家楼上看到了一个难忘的场景:烈日炎炎下,柳传志和李勤(现任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等人正在人拉肩扛,将一堆微机从大院门口搬进来,柳传志满头大汗,衣服湿透,而李勤把裤子卷到了大腿上,气喘吁吁。回想当日情景,柳传志后来表示,“我们第一桶金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赚的。”

篇6:创业成功人士励志故事

他只读了两年成人会计专业,毕业后父母为他安排了一份在秦皇岛税务局的工作,可他不顾父母的劝阻,执意闯荡北京。那一年,他21岁,还不知道何为“写字楼”的他却想进入北京的写字楼工作。这谈何容易!

不进写字楼就不进吧!中关村有人要他去给电脑拧螺丝。他想,这个自己能行。可他只做到第六天就被老板炒了。事后他还挺天真地说,我以为老板会理解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在北京的难处。原来他因囊中羞涩,住在偏僻郊区,连续5天都是12点才赶到公司。

那就重新开始吧!

他很快就又在国贸附近找了份给电脑清理灰尘与病毒的工作。虽说工作不怎么样,可为他提供了许多机会。很快,一家新加坡在北京的公司让他做网管,工资虽说一般,但工作的性质却让他能拿到数倍于工资的回扣,顶级的外企更是让他进一步领略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写字楼”。

他手中有钱了,可以买很时髦的电子产品,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场所去消费。可有一件事却让他心中很不是滋味,这就是,与同是月收入一万多元的公司副总们相比,自己的眼界、交际圈只不过是一个网管。

他要进IBM。半年后,也就是24岁时,他与北大、清华最优秀的毕业生一同竞争,居然胜出。也就是说,他花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可以与清华、北大最好的学生一争高下了,熟悉他的人说他从社会这所大学毕业了。

在IBM这个强手如林的地方,要想成功,在某项业务上必须出类拔萃。他却另辟蹊径,要去翻译资料。这个在高考时英语只考了十几分的人开始学英语,就这样,他竟然将IBM的AIX操作系统手册翻译了出来,这也是当时国内有关AIX操作系统最早的中文资料。这让他获得了全球优秀员工奖,试用期一过,他即飞往夏威夷度假,这在内地是第一人。

由此,他对重新开始也似乎上了瘾。

第二年,他转行去做销售员。一段时间,他的销售业绩也不错,然而他并不满足,他把眼光盯向了IBM全球最年轻的副总叶成辉。他可是销售行业少有的精英翘楚。

为了观察叶成辉,他在公司睡地板,一连五天不曾离去,仔细观察让他发现,与叶成辉相比,自己在三个方面差距巨大。一是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表明自己的目的,二是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对方的需求,三是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按重要性排序处理。

于是,他对症下药,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必须在三秒钟、二十个字内说清楚;与人沟通之前,必须在三句话内说出对方最关心的话题,并为此次对话目的服务;他还让自己必须只做那些缺了他不可的事情。

很快,他的销售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经手的全是千万甚至过亿的销售项目。短短几年过去,不仅是他,他所带领的团队也创造了连续多年不败的销售神话。

就在人们羡慕不已时,他辞职了。他说,我想自己创业!不久,他的策划公司就挂牌了。,横空出世的股票明星胡立阳,就是通过他一手运作策划的。在对胡立阳的策划一举获得成功后,他又把目标瞄准了自己。当时职场小说正风起云涌,如《输赢》《圈子圈套》《杜拉拉升职记》等。他决定将自己多年在销售上的摸爬滚打、成败得失,推销出去。

8个月后,他的小说出笼了。

这本名为《做单》的小说出版后,一周内就高居了网络销售排行榜首位;一个月内位居各大书城销售排行榜首位;三个月后以百万签约卖出影视版权。

他就是1976年出生于北方一个小城市的胡震生。

篇7:关于创业成功人士励志故事

他们与平常的90后夫妻无异,喜欢在朋友圈里晒家里的两个孩子,也喜欢各种旅行。他们还是网络创业者,坚持在淘宝上卖法式鹅肝,并且销量在整个淘宝网里独霸鳌头———去年的销售额超过300万元,今年预计在400万元左右(约占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夫妻俩有条不紊地经营着养鹅场以及线上线下的店铺,在其他90后上班族休息的节假日里,他们常常要忙到凌晨一两点钟。

缘起

客户一句话让他开拓一片新天地

鲁华芳是萧山人,高先锋是慈溪人。两人大学时读的都是市场营销,因此认识,继而发展成了恋人。鲁华芳一口流利的慈溪方言,她腼腆地说:“嫁到慈溪后,与先生共同经营法国朗德鹅的事业,学会慈溪方言是必要的,虽然最初对我来说,这也是个门槛。”

起初,两人只是单纯在线下推销法式鹅肝,偶然间遇到的一位客户,成了他们进入电商领域的催化剂。

年初,一位宁波客户在年货展销会上看到他们的产品,表达了购买意愿,并问他们是否有网店。这句话为高先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当年3月份,高先锋就在淘宝上开了一家鹅肝专卖店。

鲁华芳听到这里,突然俏皮地打趣道:“你好像没跟我说过这个事情噢,我一直以为是你自己想到的。”

初涉电商,夫妻俩做过许多疯狂的事情。鲁华芳透露:“当时生意处于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雇一个客服不太划算,包产品的工作就由我去做。”当时,她第一胎已经怀孕四五个月了,孕期反应十分剧烈,常常是一边频频起身去吐,一边还要忙着工作。直到后来,饭也吃不下,只是一个劲地吐,吐出来的是酸水、胆汁,甚至是血。说到这里,她顿了一下,略带惭愧地补了一句:“现在想想,感觉蛮对不起大儿子的。”

越来越多的成交记录带给两人信心,高先锋与鲁华芳开始思考更多的商业模式,将法式鹅肝的市场被彻底打开。

产品

从整块营销到私人定制

在谈到电商上销售的鹅肝产品时,鲁华芳总是严肃地反复强调:“我所认为的电商一定要有实体作支撑。比如我们,就有一个养鹅场在支撑。”

为此,她还特意带人到养鹅场参观。在绕过一条幽静的小走廊后,喧闹的鹅鸣声传入耳中。鲁华芳指着鹅群介绍:“我们会把小鹅、中鹅和大鹅分开,这里是大鹅的养殖地。一般把鹅养到4~5个月后,就可以取肝了。”在实体的坚强支撑下,他们向客户提供的都是当天取的新鲜鹅肝。

由于鹅肝的烹饪具有相当的门槛,夫妻俩决定拓展市场———销售烹饪好的产品。鲁华芳一边不好意思地笑着,一边分享最初的“小傻事”。“当时我们卖的都是一整块鹅肝,居然真的会有人来买。”

后来,越来越多的顾客反映说,一整块鹅肝吃起来不方便,也不易储存。“于是,我和先锋就想出了给鹅肝分片包装的办法,将其分成若干块,每块都用密封袋装好,消费者可以随吃随拆。”这种细致贴心的服务,自然受到了顾客的好评。

顾客的要求远不止这些,于是,夫妻俩根据顾客的不同要求,对鹅肝进行差别化烹饪,甚至连酱汁都分了好几种。高先锋认真地说:“只要顾客在购买时提出要求,我们都能为他完成定制服务。”

营销

o2o“双行道”带动销售量

说到营销方式,夫妻俩谈兴更浓,甚至还夹杂着讨论和争论。

高先锋说,他们的经营模式也分线上线下,线上是网店,线下则是农场、实体店和厨师配送公司。夫妻俩一致认为,用单纯的o2o模式来形容他们的销售方式是不准确的,用“双o2o模式”才更加贴切。

所谓“双o2o模式”,是指一方面顾客可以在实体店中看到鹅肝后,再通过线上来购买,价格自然更便宜;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顾客在网上下单后,希望能够到实体店验货、取走。这种模式能增强顾客对他们的信任,自然也会带动销量一路向上。

“对于营销模式,我们也从未停止学习。”说这句话的时候,鲁华芳的双眸泛着光。在慈溪市团市委举办的“首届青年创业大赛”上斩获金奖后,他们一直在参加各种创业比赛。最疯狂的是,鲁华芳又怀孕了,她竟然挺着大肚子去参加慈溪市和美杯青年电商创业大赛。

几次下来,鲁华芳被戏称为电商“鹅娘”,她总谦虚地说“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我们全家人的功劳”,这也成为了她的口头禅。

鲁华芳坦言,热衷参加各种比赛,主要是在与其他选手交流过程中,可以收获更多的灵感与想法,而不是做一只井底之蛙在方寸之间自鸣得意。

传播

一片鹅肝的小“心机”

在事业做得正红火的时候,去年,夫妻俩发现一些劣质鹅肝产品混入市场,想要复制他们的模式来盈利。“发现这个现象着实让我们大吃一惊,劣质产品会令消费者对法式鹅肝的印象变差,甚至会让整个市场都被做坏。”鲁华芳说。

两人突然意识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于是,他们让自己的所有产品都穿上了朗德康特有的包装以及产品二维码。

鲁华芳还发现,最好的传播介质其实正是产品本身。“1斤重的鹅肝通常可以被分为40~50片,搬到餐桌上一定能让每一位客人吃到。那么每一片鹅肝都能辐射到一个顾客,吸引他去询问这片鹅肝的来源。”鲁华芳展示了网店二维码,“这个时候,只要扫一扫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找到我们。”

据说,曾经有一位代办酒席的厨师向他们反馈,有几位外地来的客人吃到鹅肝后,立刻就被“征服”了,找人询问可以从哪里买到。这件小事,让两人开心了好久。

服务

“肯吃亏”的售后服务原则

“在互联网时代,执拗着不肯吃亏可能会‘逼’走一大部分回头客。”这是两个人信奉的圭臬。

“消费者收到破损的鹅肝可以无条件进行退换,造成的损失由公司承担。”鲁华芳反复强调,做好售前服务不稀奇,做好售后服务才是令企业名声远扬的最佳方式。

篇8: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电影

《中国合伙人》讲述了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白手起家创办“新梦想”英语培训学校的故事,影片借鉴了不少新东方外语培训学校的故事,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人物原型便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影片很多剧情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新东方”三位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的真实故事。

影片的彩蛋是放了一堆成功人士的照片,除了俞敏洪、徐小平、王强,还有张朝阳、王石、杨澜,甚至还有老干妈。

感悟:生活从来都不是如富二代般顺遂的,我们活在艰辛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你不努力一把,你永远不知道你所能到达的高度在哪里。

篇9:成功人士创业背后的励志故事

——周华:创业从不断“归零”开始

从中国到美国,又从北京到悉尼,在周华的发展轨迹里,他喜欢用“从自行车到宾利”来形容自己取得的成绩。从最初怀揣4000澳元只身来到澳大利亚到现在成功建立起自己的财富王国——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在不断追求与奋斗中,周华的交通工具已经从那辆旧自行车变成了一辆崭新的宾利汽车

如今,周华已经在悉尼成功创立了自己的地产投资品牌,经历了6年多的高速发展,亚太集团总共向数千名投资者推荐了价值数十亿澳元的房产。即使在去年全球经济衰退、地产投资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亚太集团仍然创造了数亿澳元的业绩。他的成功经历不仅是希望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打拼自己事业的准移民群体的榜样,也为如何投资海外市场、如何参与海外竞争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984年,两个大学生在北京大学32楼232宿舍畅谈“愿望”。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另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保时捷轿车”。

25年过去了。12月,这两个同学在北京大学相聚,他们现在拥有的财富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当初的“愿望”。想要“永久牌自行车”的是俞敏洪,他如今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想要“保时捷轿车”的是周华,他如今是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总裁。

靠自己本事做事

1991年,周华毅然放弃了前程似锦的外交官生涯,怀揣4000澳元,带着梦想在澳大利亚开始创业。当时,他只有一个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白手起家,达到事业上的成功。

上大学前,周华自称是一个“很简单,但不服输,靠自己本事做事的人”。他强迫自己把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做得很好。在北大读书期间,他要求自己每天早上5点起床练习英语口语。四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由不敢张嘴说英语变成班上英语口语最好的学生之一。

1991年,周华与妻子何小叶怀揣着4000澳元移民澳大利亚。

刚到澳大利亚,周华去面试过好几份工作,但都因没有“当地经验”而失败。后来,他申请到为一家比萨饼店送外卖的工作,另外,他还“带着极大的热情”负责关店门和擦洗地板。晚上送比萨饼,白天去挨家挨户敲门卖货,他至少每天要敲200户人家的门。

“几个月前我还是一个在外交场合被称为‘阁下’的人,现在却在大街上挨户敲门贩货。”“我曾是外交官,可现在什么也不是了,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周华坚信:“不管被拒绝多少次,永远去敲下一道门。”

思维改变了,人生就改变了。从1991年以后接下来的7年,周华做过保险生意,做过各种小买卖,生活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这种生活并不是他所想要的。于是他一次次地选择放弃,他始终认为,如果你在合理的时间内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就该考虑要么在做事方式上、要么在渠道上有所改变,但永远不能放弃你的梦想。

“把每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

,曾经一起做过保险的同事的经历启发了周华,他的这位朋友因做房地产生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拥有了25套商品房。3年之后,那位朋友凭借出售这些房产而一跃成为百万富翁。朋友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周华,他意识到“以前的路走错了”,于是他又放弃了已经有所成就的翻译公司,开始从事房地产投资经营。

他首先应聘到未来集团去做一名普通员工,几年风雨之后,周华做到了年入200万澳元以上的职位。然而,他再一次在别人的惊异中离开,入主澳帝集团,并在10月成立澳帝集团悉尼分部。经过几年的努力,澳帝的销售额达到15亿澳元。

7月,周华放弃了澳帝集团旗下所有其他公司的股份,成为澳帝悉尼公司的完全和唯一的股东,同时将公司更名为亚太集团,8月15日亚太集团墨尔本分部成立,9月15日亚太集团阿德雷德分部成立。亚太集团在几年里,向数千名投资者推荐了价值数十亿澳元的房产。

外表文质彬彬、温和稳重的周华其实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冒险家,他人生中的一次次归零和关键时刻的果断抉择也清清楚楚地凸显出他的野心勃勃和冒险精神。

“我对当时做出放弃一切、从零开始的决定感到自豪,并对祖国以及第二故乡——澳大利亚充满感激和热爱。”周华回忆起当时的选择时这样说,“很小的时候,我就养成了一种极强烈的自信,而且永不言败。这种近乎天成的自信,加上敢做他人不愿做之事的勇气,使我在人生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得以建立起了自己的财富王国。而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在中国成长过程中学到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澳洲社会为我们提供的这种可能性。”

“如果我们把每一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那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有意思得多。”在周华的发展道路上,梦想一直都是远方的灯塔,坚定清晰地指引着他。经过7年的打拼,他并没有因为小有成就而满足。

周华对于梦想和成功的执著是他成功的关键,他始终理智而清醒,不会因为小有成就而停止追求的脚步,甚至不惜舍弃巨大成就,选择归零,重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周华在不断刷新创业的“履历”。善于梦想的周华也为他的亚太集团设立了一连串的“梦想”,其中“亚太梦想”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慈善回馈社会,帮助普通人成功和致富。

“人生最大的风险是不冒任何风险”

“很多人回避风险,而成功人士则会分析风险。”周华说,善于分析风险并拥有驾驭风险的能力使他在创业路上稳步前进。

月14日,寒风刺骨。为了听周华的励志报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阳光报告厅座无虚席。周华诚恳地对大学生们说:“不论从事哪个行业,干什么工作,只要你是出类拔萃的,顶尖的,社会都会向你致敬。”“目标一旦设定,你若是认真的,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只要是你能想到而又坚信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将来如何挣钱是困扰他们的重要问题。“要挣多少钱,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如果你自己不定,别人就要给你决定了。”周华说。

周华意识到,传统教育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对年轻人在领导风范、目标设定、人际交流、赚钱与投资方面的培养还略有不足。为青年人提供创业教育,成为周华的另一个目标,他希望带领更多的中国青年成为企业家,为更多的同胞提供创业机会。

如今,俞敏洪和周华在大学时代的愿望早已“提前超额”实现。俞敏洪拥有的资产早已不知道可以买多少辆自行车,而周华也开着崭新的宾利,在悉尼大街上行驶。年相聚,他们又开始谈论新的“梦想”——创办一个成功学院,俞敏洪负责培训语言,周华负责教授成功的方法。

展望“波音737时代”

周华是一个永不止步的人,他总是在想,“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虽然他早已达到初来澳洲创业时岁入百万的梦想,他的财富王国亚太集团的事业也稳步发展,但他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把亚太集团建成为价值10亿澳元甚至百亿澳元的跨国企业。

这是一个大胆的宣言,但周华却不惮于将这样大胆的宣言公之于众,在他看来,10亿澳元只是100个百万元。“我早已在玩百万元、千万元的生意游戏了,只需把1000个百万元聚敛起来并留住就可以了。”

篇10:成功人士创业奋斗励志的故事

他叫杨小华,原来的身份是建筑小工,每天在工地挥汗如雨,工资寒碜;仅仅三年,他改写自己的人生,每天西装革履,日进斗金,资产上百万。站在金字塔的塔峰,杨小华靠的不过是观念的转变:从普通工人变成新鲜的“看房参谋”,提供新的服务,从而一炮打响,并且事业仍在发展壮大。

杨小华出生于湖南衡阳县界牌镇,,父亲退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顶替补员到县里某建筑工程公司,做了个小小的泥工。难道一辈子搅灰拌泥?杨小华不乐意,偷偷报名参加了衡阳市电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学习,想拿到施工员资格证书,做名衣领干净的技术人员。

后来公司发生财务危机,连续八个月拖欠工资,杨小华不仅无力支付学费,到19春节,甚至连一挂喜庆的鞭炮都买不起。过完那个紧巴的新年,杨小华恨恨地想:干脆南下广东打工,挣得多点儿!正月初八,杨小华就来到了东莞某施工队,在东城区一个大楼盘做泥工。

刚去,杨小华就后悔了。由于工地采用了新工艺,只在小地方做过“大师傅”的杨小华,井底之蛙一样不知所措,因此进度总是上不去,还影响其他师傅做事。他在一片怨言声中被换了下来,做修修补补的计时工,一个月只拿两三百元工资,刚好就够吃饭。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养家糊口,杨小华扛着一根扁担做普工,挑泥浆,搬水泥,什么脏活儿累活儿样样都抢着干,争取多挣一毛两块的。

年8月的一天中午,杨小华正在工地保安室休息,看见一对年轻的夫妇走过来,想请一位师傅修补一下房屋。那男人笑嘻嘻地递给杨小华一根烟:“我姓王,买的房子就在这个小区内,事也不多,一个小时就能搞掂。”

原来这是一套简单装修的新房。王先生说:“其实不是修补。上午我们看中了这套住房,户型、朝向没得说,可心里就是不踏实,对房子建筑质量不太放心。您是基建队的师傅,我们想请您作个参谋。”陪人看房子,这对有着泥工实践的杨小华来说,简直小菜一碟。

杨小华一边在房子里转悠,一边头头是道地说开了:重点要检查门窗、地板、顶棚、厨厕。一听一看:听门窗开关时有无异响;坐厕下水是否顺畅,冲厕水箱有无漏水声;看地板、墙壁和顶棚是否有水渍,有无明显的倾斜、弯曲、起浪、隆起或凹陷的地方……这对购房的夫妇听得心服口服。

杨小华仔细地“听”“看”之后,又用水平尺和吊线检验墙体的平整度和地板的坡度,检查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杨小华肯定地点点头:“房子没什么问题,你们放心住吧。”王先生喜笑颜开:“这一下塌实了。您是专业人士埃”说完,他从兜里抽出钱包,数了五张老人头,送到杨小华跟前:“给!看房的咨询费!”

自己在工地忙活一个月,也就挣这么多!杨小华不敢去接,连连摆手。王先生笑了:“这是你该得的!买套房子几十万,如果有质量问题,500元钱可解决不了埃”陪人看房也能生财,大大出乎杨小华的意料!一次偶然机会,成为改变杨小华命运的起点。

日子还是照常过,天上不会老掉馅饼。但杨小华没有料到的是,一个星期后,王先生又来了,陪他的同事来看房,照样请杨小华担当看房参谋。看完房后,王先生劝杨小华:“你不如离开工程队,买部手机,专门从事看房工作!”这可没谱。谁干这种事情啊?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如何找业务?别人怎么相信自己?

王先生看他一脸怀疑,又笑了:“我给你讲个故事,法国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媒体大亨,跻身于法国50名大富翁之列。他去世,将自己的遗嘱刊登在当地报纸上,说:我也曾是穷人,知道‘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人,将得到100万法郎的奖赏。几乎有两万人争先恐后地寄来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五花八门。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技能……但没有人答对。一年后,他的律师公开了答案。”

王先生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杨小华被震住了。王先生说:“你不缺技术,不缺机会,就是缺少这种野心。所有买房子的都想请个内行当参谋,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套住房,还会在乎这点儿看房费?500元买个质量保证,买个踏实。”是啊,自己为什么如此胆小呢?放手一搏,说不定明天就是艳阳天!

1999年国庆节黄金周期间,正是楼市最火爆的时候,杨小华点点积蓄,狠狠心,花500元买了一部二手手机,再花200元印制了20盒名片,又向工程队请了一周的假,开始探点儿。报纸广告说哪家楼盘开盘了,交楼了,不管多远,他一大早就出发,踩着一辆自行车穿梭于各大楼盘的售楼处,一天顾不上吃顾不上喝,守在新楼盘外围,给客户推销看房服务,派发名片。

这些天和购房者聊天,杨小华发现购房人有严重的盲从心理。他们往往无法获得购房决策所必需的完整信息,而盲从于开发商的宣传,盲从于邻居、亲友。商品房从规划征地到销售成功,涉及100多个质量验收标准和300多个法律法规,作为购房人根本就不可能完全了解,仅仅是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一锤子买卖,吃亏的还是购房者。留意各类媒体,杨小华还发现在全国各地消费者投诉中,商品房投诉量名列前几位,居高不下,都是因为建筑行业太专业,而地产市场还不规范等等……这里就存在商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个星期过去,杨小华的名片派出了近千张,可是没有接到一单业务。腰酸背疼地躺在床上,杨小华自己安慰自己:肯定有市场的!只要坚持下去!

为了让购房人更信任自己,杨小华开始系统地学习。白天他还是在工地上挑砖担瓦,晚上就去电大认真上夜课。近半年时间的学习,9月,杨小华顺利拿下了工民建筑专业毕业证书,同时,半工半读的杨小华深得基建队老板的赏识,被委以重任,成为项目负责人,工作也日益繁重。

不,当然不能为此放弃那块巨大的蛋糕,一定要将看房进行到底!只有做没人做过的事,才会大有“钱”途。杨小华干脆辞去工程队项目负责人的职务,在其他建筑工人不解和惋惜的目光中,做了一位全职的看房参谋。

野心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杨小华决心机智地打开市场东莞某大型楼盘第四期地产项目动土不久,杨小华以购房者的名义深入施工工地,察看施工质量,从基础槽开挖,到项目封顶,每一道工序都没有落下。

209月,该地产项目公开发售,趁着看房的机会,杨小华对身边几位准业主说:“我建议你们别买A号楼,虽然A号楼户型、朝向和景观都不错,但经过一个雨季,墙垛就会有裂缝。”这几位准业主都不信,笑笑哄哄的:哪有替楼盘算命的?杨小华递张名片上去,准业主们都不肯接。杨小华不气不恼:“要相信科学。如果明年春季房子果真如我所言,5月1日,我们还在老地方见。”

业主们这才服了,趁着还没收楼的关键时刻,都纷纷请杨小华去看房,杨小华说:“可以,不过每套住房要收取元看房咨询费!”贵是贵点儿,可是对于几十万的一套住房,值得!花点儿小钱可能就一劳永逸,业主当然愿意。

5月,杨小华在这个楼盘一连看了50多套住房,都看出了问题。问题较严重的,劝业主退房,存在问题但不影响使用的,杨小华便提供解决方案。由于杨小华的介入,引起数十户业主退房,同时也导致了这家开发商的高层“大换血”,这在当时东莞的房地产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次杨小华赚了10万元,名声大噪,同时也使“看房参谋”成为街头的热门话题,市民渐渐接受了“购房一定要请专家把关”的观点。500块钱可以干什么,业务开始应接不暇,杨小华成了“看房参谋”的代名词。不满足“散兵游勇”,他找到当时服务过的工程队,请施工员和技术骨干兼职。凡是兼职的员工,通过业务的多少提取报酬,以壮大这支“看房参谋”的队伍。到了5月,杨小华手下的“看房参谋”已经有了50人之多,其中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的31人。

国庆期间又是楼市的旺季,杨小华准备大干一场,他仔细分析了东莞楼盘的布局,渐渐摸清了东莞的豪宅、水岸楼盘、白领公寓的位置和价位,然后再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杨小华把有相同需求的客户集中起来,组成“看房联盟”,众多购房者在一起也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杨小华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新的麻烦也层出不穷。看房参谋私下跑单,甚至自立门户,使杨小华的业务量大减。根本不需要什么投资、仅靠技术和智慧获取利润的新鲜行业,一定会有人“追尾”。杨小华曾经为此苦恼过,但慢慢又定下脚步,有了更大的野心。

在推出“看房联盟”的时候,杨小华和售楼人员直接沟通,了解到商品房的销售价格由成本费用、期间费用、税金等等组成,其中期间费用和利润有很大弹性空间,开发商能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但购房者并不清楚其中奥妙。

杨小华想,如果把“看房联盟”升级为“集体购房联盟”,用大业务去和开发商谈判,会取得更低的价位;另外,自己具有专业知识,能对公共设施的计算、相关管线的设计、营建成本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也能让开发商不得不让价。

于是,杨小华代表购房者,和售楼经理斗智斗勇,屡战屡胜。同时,杨小华也坚持自己的立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开发商主动邀请杨小华带客户去看房,并支付车马费,让他按购房成交量提取报酬,但都被杨小华拒绝。生存之本、发展之本都是购房者,陪客户看房才是他的正经职责,他代表的是客户立常也有一些开发商畏惧杨小华“挑刺”,所以专程找他加盟,每月付2万元聘请他为质量监督员……杨小华都婉言拒绝。

既而,杨小华又和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和环保检测部门联系,互通有无,共享业务资源,增加了看房参谋的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和环境检测等功能,从客户看房、签订购房合同到装饰后房屋的环境质量检测和整改,进行一站式服务。

“看房参谋”替人看房,又替人免费谈判,让购房人省心不少,增加了看房附加值,老客户带来了许多新客户,如今杨小华在当地已经赫赫有名,顺利赚到第一桶金,引导事业朝更大的空间发展。

篇11:三则成功人士经典创业励志故事

“三本《史玉柱传》都是假的”

采访当天,身穿红色t恤和白色运动裤的史玉柱醒目、惹眼,看上去非常的干净利落。他说红与白是自己酷爱的两个颜色。

“其实没有多少人深入采访过我,真正了解我。很多报道都是通过摘编别人的报道出来的。”史玉柱的开场白同他身上的颜色一样简单直白。

不过,正是这种直白和鲜明的个性,使他常常遭受误解。在他的商业成功案例被一段又一段地搬上各大商学院mba教材、甚至被奉为商战经典案例的同时,外界对其个人的评价却或多或少地带上了阴暗隐晦的色彩。

“为何有人这样看我?因为我曾经是失败者,而且失败得轰轰烈烈,当年是中国个人负债最多的‘首负’。在一些媒体印象中,提到失败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史玉柱坦然调侃、自我剖析,“这可能就是中国文化。硅谷是容忍失败的,而且投资人对失败次数比较多的人更信任,觉得你有经受失败的经历后才能避免失败。相比之下,国内环境对失败者还不够宽容”。

但面对种种非议,史玉柱几乎从不作任何解释。“我确实不太重视企业宣传和个人品牌形象塑造,我最关注的是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和研究,对非消费者的人和看法一直都比较迟钝。”

有意思的是,他的这一作派被媒体误解为“孤独者”。比如有人对他如此描述:“史玉柱是寂寞的,他基本没有朋友,很少与外界接触。闲暇时,与之相伴的是历史书。他习惯凌晨入睡,无聊的时候就用网络游戏消解孤独。”

这令史玉柱觉得好笑。“说我是‘孤独者’,是因为我很少在公众面前出现,很少出现在与政府官员的会面上,我不喜欢、也不会去应酬。做网游《征途》时,一天有15小时泡在网上,但那并非是无聊消遣,而是充当玩家挑毛病,让《征途》尽可能地完善”。

“往往真正了解我的人是不说话的,最有资格说话的是我的消费者;爱批评我的人都不是玩家和专家,甚至没有玩过网络游戏,或者从未吃过脑白金。”他说。

最令他感觉哭笑不得的是,世面上已经流传了三本《史玉柱传》,而没有一本是采访他写出来的,甚至其中有一个作者拿着书向他的一个朋友自我推荐。这一次,史玉柱真的恼怒了。

“我准备起诉这个人”,他说。

“我没有蔑视规则,只是创造规则”

在中国商界,史玉柱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篇12: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经历

王煜,80后,江苏化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以下是王煜自述的创业故事:做化石科普产业领军者

我是一个80后,来自湖南,园林设计专业硕士毕业后,来到淮阴工学院任教。在学校支持下,我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承接一些园林和室内设计项目。但3年下来,我们也发现,公司正在逐渐变成一个普通的装潢公司。经过思考,我们决定重新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创意、有文化特色的设计服务。例如为老子山镇龟山村提供设计服务,把老旧石头房子,改造成民宿酒店,重塑乡村美景。

公司业务逐渐稳定后,不甘平凡的我开始第二次创业。在青商大讲堂上,我学到了新的创业思路。这一次,是基于自己小时候的一个爱好。我从小喜欢古生物化石,我加入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专门科普网站——化石网担任版主、管理员,为来自全球各地的13万化石爱好者提供志愿服务。,作为中国唯一的一个提名的网站,从5000多个网站中脱颖而出,勇夺“世界信息峰会大奖”。

,我成立了江苏化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平台——知石网。我们的口号是:知石,知世界。在20龙虾节上,我们通过化石的例证,撰写《小龙虾的前世今生》,一周时间就取得6万多的点击量。目前,知石网开发了多种满足公众需求的体验产品,例如和各类亲子机构合作,组织地质旅行、化石挖掘等。目前,已经有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多家机构争相联系我们。

上周,我们代表淮安参加了苏州文化创意博览会,我们以化石为切入点,惊艳亮相。拿下最高的奖项——最佳主题奖,得到省文化厅马宁副厅长的高度评价。我们也将代表江苏省参加5月11号的深圳文创博览会,目前,化石文化建成了300平方的展厅,接待公众免费参观,并获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淮安市首批众创空间。上个月,我们又刚刚拿下了江苏省版权示范单位。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经历(二):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始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

“三只松鼠要成为一个有危机感的企业,不能活在外界对我们的表扬和赞美中。”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这么说,同样也是这么做的。,章燎原带领三只松鼠在淘宝天猫商城上线65天后就成为中国坚果类电商食品的第一名;一年多后,三只松鼠单月销售超过1.6亿元,双十一当天甚至创造了1.02亿销售新纪录;年,三只松鼠仅用45天便实现销售额7.3亿元。

短短3年,三只松鼠从成立时仅有100万注册资金,发展到现在拥有1600名员工,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章燎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1、“萌萌哒”的三只松鼠

“主人,松鼠家夏果都赠送您开果器呢。”7月27日下午,在芜湖市弋江区的安徽三只松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排排客服人员整齐的端坐在大厅服务区,熟练地敲击着键盘,通过在线商城与顾客进行交流。

这种听起来有点“肉麻”的称谓,正是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的首创。在章燎原看来,与传统的坚果销售方式不同,新一代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有着特殊需求。“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大众需求不再追求功能性的满足,同时还要需要寻求情感寄托。”

为此,三只松鼠从品牌名称到整个服务链条,都在营造一种“萌萌哒”的氛围。当顾客打开包裹时,不仅会看到物有所值的商品,还会获得额外惊喜,比如湿巾、果壳袋,等等。“这些看似很小的玩意儿,却能让用户感受到来自三只松鼠的关心和关怀。” 章燎原说。

“每一个CEO都应该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的工作职责首先是了解用户,了解消费者对包装、品牌名称以及产品品质的感受,迎合新生代群体的情感寄托。” 章燎原说,购物其实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客服在与顾客的交流过程中,会被想象成松鼠,对话很快乐。

有人说三只松鼠卖萌无底线,喊“主人”很肉麻,对此,章燎原认为,喊什么称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顾客能够在购物过程中享受快乐,就像淘宝客服最初喊“亲”,第一次听也很肉麻,后来大家渐渐就习以为常了。“我给客服的使命不是卖东西,而是在聊天,聊得用户爽就可以了,不以成交商品为目的。” 始终把

2、用户放在第一位

消费者能够及时反馈产品信息,也是三只松鼠能够取胜的重要原因。据统计,目前,三只松鼠每天会接到两万多个订单,其中有一半消费者会选择在线对商品进行评价。通过在线评价,消费者可以实时对产品提出不同意见,最终促使产品品质和服务获得持续改进。

此外,作为电子商务企业,三只松鼠直接面向用户,缩短了企业生产到用户之间的距离,使产品新鲜度保持得更好,因而更受欢迎。而通过互联网销售方式,中间环节被压缩,产品价格自然降低,从而使产品更具竞争力。

“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的销售方式恰恰解决了传统产业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又注重在情感方面迎合新兴消费群体,始终把用户放在第一位,考虑用户的感受,这些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章燎原表示。 三只松鼠要成为有危机感的企业

“百亿松鼠,三年起航”,这是章燎原为三只松鼠规划的愿景,同时也提醒章燎原和他的团队:3年中,三只松鼠虽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在百亿元的目标销售额面前,仅仅是开始。

“三只松鼠要成为一个有危机感的企业”,章燎原反复强调,三只松鼠之所以能成功,原因是比别人更早进入电子商务行业,更早吃到红利,并非是自己有多牛。

章燎原说:“3年前,传统企业还没有去研究电子商务的时候,我们认真研究了;第一代做电子商务的人,还没有搞懂传统产业链是怎么回事,而我们恰恰是做传统产业链出身的,所以,我们比别人更快进入市场。”

“今天的成功不代表以后一定会成功”章燎原认为,电子商务企业在未来会成几何倍增加,“这是一个好时代又是一个坏时代,好时代是创业零成本,人人都可以创业,但竞争却是全国性的。”

3、为何会落户安徽芜湖

作为一家知名电商企业,三只松鼠为何会落地安徽芜湖?章燎原表示,当初没有把北上广作为首选地点,除了自己是安徽人,存在情感上的因素外,安徽对待农业、企业的态度以及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工作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另外,安徽经济发展状况跟企业相关情况比较匹配,“去北上广,比你大的企业太多了,而芜湖是安徽招商引资环境以及政府服务意识是最强的,更看重产业的发展空间以及我本人,并为我们提供一个免费办公场所,快速办好企业所需的一系列证件。” 章燎原说。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章燎原表示,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出路,政府应该为创业公司提供初期资金帮扶,做好关怀和服务工作,重点关注成长性企业发展。“过去的招商方式是先造泥,筑巢引凤,但是有巢没凤就不能叫巢。”他希望,政府在电子商务法规的制定方面不能太滞后,简化创业者资金帮扶上的申请流程。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经历(三):李一航电子垃圾创业:3元闯深圳,从捡垃圾到年赚400万

他的父亲在深圳街头卖甘蔗,母亲沿街乞讨。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他却偏偏不去,后来流落街头,靠捡垃圾为生。从捡垃圾到收破烂,最后他竟年赚400万,他是怎么做到的?

讲述李一航电子垃圾废品收购的励志创业故事:3元闯深圳,从捡垃圾为生到年赚400万!

1、母亲寄来学费,他却放弃读大学

1984年6月1日,李一航出身在河南一个农村家庭。父亲以苦力养家,母亲早年残废不能行走。

20的一天,父母托堂叔捎来了学费。打开沉甸甸的包裹,全部是新旧不一的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堂叔告诉他父母在深圳乞讨赚钱,他一听就哭了。

高考发榜,李一航被河南一所高校录取。但想到辛苦赚钱的父母,他决定,不读大学,到深圳赚钱。

2、3元闯深圳,连吃面都不够

还完学校同学的302元债务,加上160元的车票钱,李一航将仅有的3元积蓄藏在了底裤里,就这样出发了。

初到深圳,川流不息的人群、奔驰而过的车子、生硬难懂的粤语,让他感到窒息,路在何方?

好不容易凭口音找到一家老乡的面馆,叫了一碗面狼吞虎咽地吃完。才发现自己吃了人生中最贵的一碗面:5元钱。吃完面后,他等了很久,主动帮老板收碗。老板看他提着一个袋子,应该是刚从农村出来,就没有收钱。倔强的李一航把3元钱压在碗底,说声谢谢后离开了。

走出面馆的李一航,身无分文,反而让他释然了。于是,他开始睡大街,宝安区的流塘天桥成了他第一个“正式”住所。

3、捡垃圾为生,碰到母亲在乞讨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白天捡垃圾,晚上在天桥上的修表摊成为他的第一个职业,一天20多元的收入解决了饭票的问题,却因交不起管理费又被城管赶跑了。

有一天,他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母亲,此时的母亲跪在地上,向路人乞讨。父亲在削甘蔗,旁边摆着一个菠萝罐。他大脑一片空白,泪水模糊了双眼!

虽然近在咫尺,但他没有勇气上前相认。他发誓要赚大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一次,他拾到一个摔成两半的手机。他狠下心花了几块钱去网吧查到华强北有回收手机的,于是他便步行20多公里来到华强北,没想到这个坏手机竟然卖了300多元钱,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赚钱的机会。于是回收坏手机也成为了李一航的第二个职业、第一个创业项目。

1月,他把租了一间房,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为了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他拼了命的干活。最多的时候,他一个人就搬6吨货。

4、90万买了一堆电子垃圾,净赚40多万

20一天,他听到一家电子厂倒闭的消息,这家电子厂正在拍卖一批废旧手机物料,这让他大为兴奋。在外面他听到里面已经叫到90万了,他一推开门就说:90万,我要了,我们公司要了!

那时的他别说90万,连9万都没见过。那么他哪里来的钱买这批货呢?他想到了以前收购电子垃圾的一个名叫潘云贵的人,之前说过一句“以后遇到大生意,可以给我打电话”,于是他就给拍卖的人说,我给我们老板打电话。

90万买一堆垃圾,潘云贵接到电话很忐忑,心里很没底。李一航拍着胸脯对潘说:“如果要亏钱,我给你打工,这一辈子我都不收费用。我把合同给你签好字。”

这个承诺给了潘一个定心丸,他决定拿出90万买下这批货。短短3天,李一航就给了潘一个惊喜,他把所有的货全卖出去了,卖成130多万,净赚40多万,他怎么做到的呢?

他知道这批货是全新的待料,而不是废品,是完全可以使用。于是他3天内找对应的相同厂家,生产同类产品的对口厂家进行对口销售。

潘给了他10万元钱,然而他却没有要,他让潘帮他注册一个电子产品回收公司,这让潘很意外。潘云贵觉得这个小伙很不错,除了帮他注册公司,还给了他5000元。

拿着5000元钱,他开了个宾馆。他把钱撒得满床满地都是。他没冲过淋浴,便开着淋浴在宾馆冲了2个小时,一直到睡着。

5、反向思维,赚得人生中的400万

在潘的帮助下,他的电子产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年底,他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00万。

就在一切顺风顺水的时候,他的父母前后双双去世!失去了父母,失去了主心骨,李一航的世界塌下了一片天,仿佛被抽空了灵魂。他流着泪说:“也许,我应该(初中)毕了业就出去打工,哪怕干苦力赚钱,都应该让他们生活得好一点。创业时间太久,父母也等不到那个时候”。

父母去世后,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然而,他却干了一件所有人都不理解的事——砸手机,拆开卖钱,还录成视频,发给卖旧手机的电子厂。原来,整体手机卖得更贵,而拆开后更便宜。

但是李一航有自己的想法:市场上,很多废旧的手机往往被翻新后重新流入市场。然而,电子厂最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方面翻新后的手机占领了低端市场,会影响他们的销售量。同时,对电子厂的手机品牌也会有损害。

抓住这个特点,李一航把砸废旧手机拍成视频,虽然回收价较低,但他却赢得了电子厂的信任,拿到很多废旧手机。

篇13: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电视剧

70年代,广州青年梁淑贞、林必成、张越美和谭蓉下乡当知青。梁淑贞受辱,谭蓉甘心卖身,张越美冒险逃港投奔在港的父母,只有林必成在_后才回城。

80年代,张越美与父亲回大陆投资,要在她下乡的地方兴建电风扇厂。在管理工厂的人选上,她拒绝了谭蓉而选中了林必成,使谭蓉怀恨在心。与此同时,全哥和麦坚搞得乡镇企业也十分兴旺发展起来。他们还聘请了自学成才的梁淑贞当上工程师。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使得林必成和梁淑贞的婚姻破裂。张越美和林必成结成了夫妻。而谭蓉为独占张家财产,与张、林二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明争暗夺。

上一篇:一斛珠一场输美文下一篇:猴年春节拜年祝福语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