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智慧

2024-04-16

学习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智慧(共11篇)

篇1:学习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智慧

学习三国演义 中的领导智慧

作为一名领导者,就要有领导的风范,领导者的修养。宽大为怀才配得起上级,与下属一样,以德报德、以怨报怨,以牙还牙,就不是领导的风度,就是缺少领导者的胸怀。一个领导者要有博大的胸怀、雍容的气度,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包括逆耳之言,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搞“五湖四海”。

任何一位成功的领导者都必定是一位成功的用人者。一位领导可以在所有的地方都不如其部下,除了一种本领:用人。任何一位领导者都惟有善于用人,才能服人之心,得人之力,尽人之才。作为领导者,你要经常思考,他们为什么愿意跟随你?这也是史玉柱经常思考的问题,经常成功的原因。

笔者认为:领导者要加强个人的修炼,学会宽容,学会超脱。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但似乎只有卓越领导者才具备这样的智慧。

不宽容,不影响同物打交道。一个科学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只是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同仪器打交道,那么,不宽容无伤大雅。一个车间里的员工,只是同机器打交道,那么,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来,也不妨碍他施展技艺制造出精美的产品。

但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须同人打交道。有人把管理定义为“通过别人做好工作的技能”。一旦同人打交道,宽容的重要性立即就会显示出来。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谓宽容,本质就是容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同性格、不同特长、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组织目标和愿景的旗帜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宽容。

《三国演义》中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曹操是一代奸雄,他很清楚的指导,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何况当时敌强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相反的例子,周瑜虽然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当然周瑜可能是小说家编出来的,但是也从反面说明了胸襟的重要性。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具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

从《三国演义》故事中一些领导者的言谈行为中,我们感知领导的精髓,体悟领导的灵魂,结合现代管理,领导提出愿景,坦诚沟通,承担责任,寻找共识,相互信任,怀抱核心价值观解决纷争与问题,展现人文关怀,创造故事,提出理念,传递信息,鼓舞士气和信心,迈向未来与希望。不断突破,推动革新,培养决策力与执行力,追求领导品质,建立领导人格典范。

领导就是希望的化身,领导是一种英雄之旅,领导者就是攀上阳台,极目四眺,看到远方的愿景,鼓舞追随者落实愿景。学习《三国演义》故事中历史人物的领导管理、处世之道,从中寻找与总结领导与管理的规律和教训,体悟进退应对之道,在困境中运用智慧、勇气、决心找出生存之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做到领导力与历史观的完美结合。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一个企业领导,容人——是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之前的讲座中,我谈到过大局意识的问题,一个企业领导是否具备大局意识是完成领导任务的重要前提。相对于一般员工而言,一个企业领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往往都要想“大事”,做“难事”。

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压力,需要妥善处理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关系;工作上千头万绪,有时还会遇到班子其他成员以及下级干部员工的不同意见,凡此种种,都要求一个领导者要有宽阔的胸怀,要“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不利为有利,只有这样,一个企业领导才能真正成就大事,办成难事。

宽容的领导作风和方式,不仅能调节和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被领导者创造一个最大限度释放其智惫和力量的良好环境,使他们处于积极地创造性地工作状态。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更离不开宽容。

因为宽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伴随物,是实现“目标”的政治基础。容,—不搞压制不宽容的领导者一般有一个通病,就是听不得不同愈见。这种领导者容不得具有真知灼见的人;容不得坚持真理的人,容不得对事业高度负责敢于直言的人。

宽容是一种坚强,而不是软弱。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宽容。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宽容是一种美德。

只有宽容才会团结大多数人与你一齐认知方向,只有妥协才会使坚定不移的正确方向减少对抗,只有如此才能达到你的正确目的。我们的各级干部要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了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篇2:学习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智慧

发布日期:2013-05-1714:03来源:MBA中国网

人生有低谷自然有高潮,低谷时“演戏”是为了等待高潮的到来,为了更好的事业发展。你不觉得曹操是个优秀的“演员”吗?当然,曹操是位好“演员”,刘备更是如此。

《三国演义》一直被中国人视为政治学启蒙读物,其中权谋和韬略,更被很多人奉为行走职场的行动指南。那么,那些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的背后,到底藏着哪些职场智慧?

一、曹操:胆识过人的“外企CEO” 曹操本纪: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即便几百年解读不休,一直到现在,曹操仍然是难以形容的一个人物,曹操的扮演者陈建斌认为,对曹操最好的解读是他自己的文字。新《三国》中的三个领袖人物中,曹操属于魄力型领导,“高干子弟”,以大政治气魄称霸。之所以在三国中,他的地盘最大,最大的原因所在是他会用人,而且这所谓的用字,他处理得相当灵活。他曾下过“招贤令”,只要有一技之长,他就会用,不需要全才。在那个出门靠走的年代里,这个前卫的“招贤令”,跟外企刚打入中国时的招聘启事有何不同?一位在外企工作10年的HR经理LISIR,在看过新版《三国》后感触颇深,“我很小的时候看过《三国演义》,说实话对曹操没什么好印象,可是在外企磨练了这么久后,我觉得曹操身上有很多

外企CEO的特质。”

权谋一:集思广益 虽然《三国演义》给曹操打上了坏人的标签,但是他的过人之处在书中也有体现,他深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道理,所以一遇到大事他就给谋士们开会,集思广益,进而找到问题最佳的解决办法。LISIR说:“在外企,大事小事都得开会,目的只有一个,集思广益,从这方面看,曹操算是外企CEO的祖师爷了。”权谋二:权谋分离 集思广益能为曹操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为了达到最佳效果,曹操采用了权谋分离的办法,即出主意的是一个人,办事的是另外一个人,有时他连自己的敌人都敢用。攻打徐州就是最好的例子,他表面上是在帮助刘备夺回徐州,实则刘备就是他铲除吕布的一个棋子,他的离间计用得十分巧妙。

LISIR说:“权谋分离,这在外企的管理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个新店开业,我们要动用地产、公关、销售等多方关系,每件事都是有关联的,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儿都做完吧,这样做也能保证办事的成果,毕竟在外企是成绩论英雄的。”

权谋三:变无用为我用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的流传千古之举,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何当时刘备、孙权都觉得天子无用,而偏偏挟天子这招被曹操所用呢?今时今日,我们可以说曹操谋略过人,因为这一招为他统一天下找了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正所谓变无用为我用。

LISIR说:“如果放到现代,以曹操的谋略足以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CEO,他想的永远不是眼前,而是更远的将来,为了这个将来,他会使出很多手段,的确这样的领导者,不会像刘备那样被人爱戴,但他缔造的成绩,足以让人称道。”

二、刘备:“国企”的领袖 刘备给儿子刘禅的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英雄不问出处。历史上的许多英雄豪杰起家时,往往都依附于某一个军事集团或政治势力,大多数英雄都有过改换门庭的易主记录。那么,谁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在早前的易中天品三国中,易中天将这顶桂冠给了三国时期曾经十易其主的刘备,他是一位羽翼未丰时韬光养晦、一旦时机成熟便一飞冲天的绝世高手。现在商界盛行的什么“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等招数,都是当年刘备玩剩下的。然而他最高明之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的用人技巧,他不是靠意气或者权术,而是靠性情,他的真性情虽没让他成就霸业,却让他千古流芳。这几天,记者接到很多读者的电话,其中一位国企老板孙先生,就曾向记者感慨说:“如果国企老板能当成刘备这样,那企业定能长足发展了。”

权谋一:以德服人 《三国演义》记载,刘备经常痛哭,婆婆妈妈。事实上,刘备之所以能得民心,在于它能够体恤百姓疾苦。刘备在平原相上最有名的故事是,郡民刘平派刺客去刺杀他,结果刘备折服了刺客,刺客不忍心告诉他实情后离开,正所谓“其得人心如此。”孙经理说:“能让别人死心塌地为你干活,可不是件容易事儿,我就

常遇到手下表面上服从,背地里说坏话的情形,怎么办?我看过很多企业管理方面的书,都没有刘备给我的触动大,那就是用真性情服人。”权谋二:越挫越勇 历史记载,刘备命途多舛,在他47岁之前几乎品尝失败之果,算算他投奔过的人就有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妻室儿女被他人俘虏,就有4次之多,可以想象刘备的前半生流离失所不为过。然而直到他请出诸葛亮,并把之前人生的失败扭转为自己的能量之源后才成就一番事业,千古留名。

孙经理说:“男人的胸襟都是用委屈撑大的,人对于失败有与生俱来的恐惧,而作为一位国企领导者,对上对下都要负责,担子更重,不能遇见失败和错误就撒手不管,应该找到症结并努力解决才是好领导的素质。”

权谋三:破格提拔人才 定军山一战,黄忠临阵斩杀曹魏主将夏侯渊,当时刘备不顾诸葛亮劝阻,提拔黄忠为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齐名。又如刘备在汉中正式称王后,准备回转成都,行前选镇守汉中的主将,大家都以为会用张飞,但结果刘备却将资历、军职都低于张飞的魏延提拔上来,让全军惊讶不已。

孙经理说:“在外界看来国企不如私企灵活,不看实力看关系,如果领导者能够学会破格提拔人才,才能让那些有才能的人觉得有奔头。就像刘备去请诸葛亮,前者47岁,后者不过27岁,前者是左将军官衔,后者一介平民,能够谦卑地去请贤一位晚辈,应学刘备。”

三、孙权:“私企富二代” 陈寿评价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

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

19岁孙权从哥哥孙策手中接管家族基业,成为江东之主,开始长达52年的政治生涯。不同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和刘备的以皇族后裔自居,孙权的家族算是自力更生、自主创业。正因此,孙权更懂得从投资到回报的有效手段,一出手就直达目标,不受太多规矩和人情的羁绊。私企老板杜先生每天守着电视看新《三国》,对于炒得沸沸扬扬人物选得不好、历史不对等他并不关心,他看中的是里面的智谋,“孙权拿到今天就是成功的富二代,我的儿子现在就是富二代,如何能有胆识又有智慧地撑起家族企业,从孙权身上就能学到。”权谋一:少谋也深算 出名要趁早,孙权做到了,和他作对的曹操按资历是他父辈,小小年纪足智多谋,多次和曹操玩心眼:当关羽丢了荆州丢了性命时,孙权想把关羽头颅献给曹操,期待制造假象,把刘备复仇的矛头引向曹操,难怪曹操自叹,自己有25个儿子,若论诗词歌赋,都比孙权强(例如曹植、曹丕),但论忍辱负重、纵横捭阖,都难敌孙权。

杜先生说:“都说老谋深算,但少谋也可深算,现在社会发展快,年轻人比起年长者更容易适应快节奏,但要运用智慧,到关键时刻能想出办法,作为企业领导者更应如此,毕竟听完众多建议后,最后敲定的是你。”

权谋二:“面子”即利益 真正有自信的人对他人是宽容的,对于很多人在乎的面子问题,孙权却看得很淡,在攻击关羽时,为了探军情,他还打算自降级别,与关羽联姻。当他知道东吴与刘备将有大

战时,提前与曹操拉关系,不惜极尽阿谀写信,“上书称臣,称说天命。”他的大臣们都觉得自己的君王太没面子,但为了各方利益,孙权还要讲道理、做工作,安抚大臣们。杜先生说:“无奸不商,虽然有点讽刺的意味,但里面仍有为人处事的大智慧,经营私企可以为了利益把自己的个性抛到一边,更何况有些虚伪的面子问题。丢掉面子不仅是胸怀,更是一个人的强大气场。”

权谋三:人无完人用其长 孙权会拉拢人心,而且他也相信人无完人,他这个领导所做的就是把所有人的长处集合起来为他所用。他对有用的人才如周瑜、鲁肃等敬如兄长,又为了稳定自己的团队,将自己家族和部下结成蜘蛛网似的紧密关系。例如,周瑜是孙策的好朋友,鲁肃和周瑜是好朋友,吕蒙是孙策好友邓当的小舅子,陆逊是孙策的女婿。

篇3:浅析《三国演义》中的用人智慧

首先, 以仁引才, 俘获民心。孟子说过:“唯仁者无敌于天下”。能真正施行仁义, 靠仁义吸引人才, 俘获民心的,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非刘备莫属了。刘备出身汉室宗亲, 当是没有疑问。但是刘备虽然贵为“帝室之胄”, 却还是改变不了卖草鞋为生的命运。可能正是生活在平民百姓之中, 才真正能够体会到仁义的价值, 民心的重要性。

论武功, 即使刘备有再高的武功, 能让多少人心甘情愿为他效命呢, 何况武功拿不出手。刘关张三人之中, 关羽最神勇, 温酒斩华雄, 斩颜良诛文丑, 过五关斩六将, 单刀赴会等等。论战略智谋, 能及诸葛亮之万分之一吗?可是不管诸葛亮还是五虎上将等人对刘备都是死心塌地, 忠肝义胆, 刘备靠的就是他的仁义。他凭借他的仁义首先吸引了张飞和关羽, 与他结义, 与他成了共患难的兄弟。即使他高高在上, 他也仍然拿他们当兄弟。而对于其他有才之人, 也都普施仁义, 以真诚打动人。《三国演义》第36回, 徐庶为救母不得不走, 孙乾密谓玄德曰:“元直天下奇才, 久在新野, 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 必然重用, 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 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 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 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玄德曰:“不可。使人杀其母, 而吾用其子, 不仁也;留之不使去, 以绝其子母之道, 不义也。吾宁死, 不为不仁不义之事。”徐庶被刘备的仁义深深感动, 在走之前, 对刘备说:“纵使曹操相逼, 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并且, 为刘备推荐了“一奇士”----诸葛亮。靠他的仁义, 他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军事领导核心团队。

如果说人才是他扩大团队的关键, 那么民心是他得天下的保障,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三国演义》41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 “却说玄德同行军民十余万, 大小车数千辆, 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却说玄德拥着百姓, 缓缓而行。孔明曰:“追兵不久即至。”在逃命的紧要关头, 众将都劝他“不如暂弃百姓, 先行为上”。玄德泣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 奈何弃之?”百姓闻玄德此言, 莫不伤感。刘备差点没跑了, 但是他坚持不背弃百姓, 最后失去了糜夫人, 孩儿阿斗几乎也折了。后人有诗赞之曰:“临难仁心存百姓, 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 父老犹然忆使君。”

其次, 唯才是举, 海纳百川。在这方面, 曹操表现最为突出。为了实现统一中原的政治野心, 曹操特别注重人才的作用, 他摒弃了仁义道德观念对人才选举的束缚, 大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观念“若必廉士而后可用, 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 唯才是举, 吾得而用之。”这是曹操第一次发布《求贤令》, 对他来说不仁不义的人, 只要有所长, 就是人才, 是人才他就愿意接纳。《求贤令》不仅在当时轰动大江南北, 为其招纳了不少贤士良才, 而且对后世也颇具影响力。其后, 曹操又两度颁布《求贤令》, 创造性地提出了“常格不破, 人才难得”。《三国演义》虽然没有提及《求贤令》, 但它通过对曹操用人事迹的描述, 把曹操的”唯才是举”的用人特点反映得很具体。谋臣有荀彧, 荀攸、郭嘉、程昱、崔琰、毛阶、贾翊;武将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名将及许褚、典韦等猛将。这些谋臣、武将有不少是三国时代的第一流人才。除了前面谈的杰出战略家荀彧外, 郭嘉也是个很了不起的谋士。他为曹操多出奇计, 而每计必中。在第三十三回”郭嘉遗计定辽东”里, 特别谈及他的超人智慧。

用人之长, 就要容人之短。这需要用人者, 有海纳百川之胸襟。对于来自敌营的, 对于跟自己有仇的人才, 只要他们愿意过来效命, 他一样能够不计前嫌, 收而用之, 这样的胸怀在三国之中还真的无人能及。在宛城大战张绣时, 张绣杀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和大将典韦, 可以说曹操和张绣之间有着不共戴天之仇, 可是后来张绣听从谋士贾诩的劝告投降曹操, 曹操尽释个人之怨仇, 将拜于阶下的张绣扶起, 拉着他的手说:“有小过失, 勿记于心。”遂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并与张绣结为儿女亲家。

对于张绣如此, 对于骂了曹操祖宗三代的陈琳, 那曹操就更不放在心上了。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 袁绍征伐曹操的檄文就是叫他拟写的。《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全文收录了这篇檄文:祖父中常侍腾, 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 饕餮放横, 伤化虐民;父嵩, 乞匄携养, 因赃假位, 舆金辇璧, 输货权门, 窃盗鼎司, 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 本无懿德, ……。曹操见了, 毛骨悚然, 出了一身冷汗。后来曹操破破冀州活捉了陈琳, 没有降罪, 问他:你以前为袁绍写撒文, 历数我的罪状也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辱骂我的爷爷和父亲呢?”陈琳说:“箭在弦上, 不得不发耳。”意思是说为袁绍所使, 不得不然。左右劝操杀之, 操怜其才, 乃赦之, 命为从事。

事实就是事实, 实力最能说明问题。我们不论忠奸, 曹操无论是文才还是武略都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他用了19年时间, 扭转了长江以北的战局, 实现了中国大半个版图的统一。

第三, 知人善任, 培养新人。“人才难得”, 这是不少人叹息的话。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韩愈说:“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但是得了人才并不等于就万事俱备了, 还要看怎么用人才, 发挥人才的作用。孙权是这一方面的典范。

孙策在临终时对其弟孙权交代“外事不决问周瑜, 内事不决问张昭”, 说明了周瑜和张昭两人不同作用, 一主内一主外。在赤壁之战中, 以张昭为首的谋士们看到曹操挟百万大军来袭时, 全都慌了手脚, 而孙权清楚投降意味着什么, 在这种“外事”面前, 最终孙权还是听取了周瑜的意见, 与曹操决战, 如果听了张昭的话主降, 那么孙权说不定早就没命了。正是由于孙权将适合的人放在了适合的位置上, 让下属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东吴政事一直处理得井井有条, 多次以弱胜强。

蜀汉可谓人才济济, 但是到最后却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样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的现象, 诸葛亮虽然鞠躬尽瘁, 但是终究也要归天的。在他逝世之后, 接替他的是姜维, 姜虽然能征善战, 是一个文武具备的将才, 为支撑蜀汉天下而费尽心血, 但由于当时的蜀、魏力量对比已经十分悬殊, 无力回天, 蜀国成为三国中最早灭亡的一个国家。而孙权极具发展眼光, 他十分重视启用和培养年轻骨干作为继承东吴基业的接班人。周瑜当上水军都督时只有二十多岁, 三十四岁就被提升为三军大都督。周瑜临死时推荐了鲁肃, 鲁肃又推荐了吕蒙, 之后阏泽又极力举荐陆逊, 陆逊比当年周瑜任水军都督时还年轻, 尽管众将不服, 孙权还是力排众议, 封陆逊为大都督, 令掌六郡八十州并荆楚诸路军马。东吴人才在实践中得到了培养, 个个都可担当重任。

如果只顾及当前形势, 而忽略长远发展, 不注重人才的培养, 那么国家的兴衰成败可知矣。得人才者得天下, 人才竞争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这主要取决于领导者能否吸引人才, 能否知人善任, 能否使国家人才辈出, 后继有人。《三国演义》中的用人智慧值得我们借鉴一番。

参考文献

[1]罗贯中, 《三国演义》, 湖南, 岳麓书社出版, 2001年9月

[2]朱海风, 李慧军;论《三国演义》中的王者之道[J];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03期;17-21

篇4:《三国演义》中的六大领导艺术

常碰到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人员感叹没有好的管理书目可读,当下可能确实没有太多的好书,却殊不知中国的古典著作中蕴藏了多少宝藏。拿《三国演义》来说,虽然是一部文学著作,但却蕴涵了太多的管理哲学与领导艺术,其中最值得企业领导人借鉴的六大领导艺术如下:

一、感情投资,长线收益

《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说道:长坂坡一役,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仓惶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当赵云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从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这个刘备摔子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无独有偶。曹操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却不像刘备摔子般为人熟知。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反,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才得以保全性命,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后,曹操设祭祭奠典韦,“哭而奠之”,并对诸军将士说,“吾折长子、爱侄,俱无深痛;独号泣典韦也”,结果,“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过于亲子”。

试想在这样的企业领导人手下做事,谁能不卖命呢?我们今天的领导人也要学习刘备曹操式的感情投资,这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长线收益。

二、团队纪律,高于一切

当诸葛亮与司马懿对战街亭时,马谡自告奋勇要出兵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有担心,但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并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须立刻回报,有事要与王平商量,马谡一一答应。可是军队到了街亭,马谡执意扎兵在山上,完全不听王平的建议,而且没有遵守约定将安营的阵图送回本部。等到司马懿派兵进攻街亭,围兵在山下切断粮食及水的供应,使得马谡兵败如山倒,重要据点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维持军纪而挥泪斩马谡,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

团队纪律高于一切,当别的事情与团队纪律发生抵触时,一定要以团队纪律为矛盾的主要出发点。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做的非常好,今天的企业领导人必须学习诸葛亮的这种做法,必要时刻也必须挥泪斩自己公司的“马谡”,这样企业才能长治久安。

三、信任下属,事不躬亲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孔明一生事必躬亲,积劳成疾,卒于军中,终年54岁,虽业绩彪炳,却始终未能为蜀国培养出一些像样的人才,最后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国家大业后继无人的结局。

当企业还在发展阶段时,领导人尚可事必躬亲;但是当企业越做越大时,领导人的事必躬亲就成问题了。到了后来,诸葛亮是越来越操劳,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诸如任免一个县官这样的芝麻小事,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日理万机、“夙兴夜寐”。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网罗一批能干之人,然后放手让这些人去干,自己切忌不可事必躬亲。

四、严格自律,以身作则

一次战争途中,正值麦熟,曹操发号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当时,曹操之马却被一斑鸠惊入麦中,踏坏了一大块麦田。操立刻唤来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并掣剑欲自刎,郭嘉极力劝住曹操,操便割发以代首,于是三军悚然。古人是不会轻言割发的,因为当时观念认为头发受之于天地和父母,神圣之至,若发与体相离,则意味着身首异处或弃尘缘而去。

曹操“割发代首”,展现了领导者的自律,落实法制,再次验证“以身作则,为人典范”的领导主题。

违法必究,将能有效地行使权力而实施对团体的管理,这是形成领导威望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领导自己犯的错误,更应该赏罚分明。群雄逐鹿,曹魏一统,个中缘由,可以管窥豹。

五、胸襟豁达,宽容心态

曹操击败袁绍以后,原谅营中和袁绍暗通款曲之人:“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

这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展现的豁达与胸襟。曹操是一代枭雄,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果要清算和袁绍有来往的人,恐怕自己的手下有一半都保不住。何况当时敌强我弱,有些人不一定是勾结袁绍,可能只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相反的例子,周瑜虽然很能干,但心胸狭窄,诸葛亮三次用计,便把他气死了。当然周瑜可能是小说家编出来的,但是也从反面说明了胸襟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人也必须具备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一定要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努力具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眼光、强烈的国际意识和为大局服务的全局意识。

六、慧眼识人,任人唯贤

曹操收许褚时,“操下帐叱退军士,亲解其缚,急取衣衣之……”曹操如此礼遇,许褚感恩戴德,“遂招引宗族数百人俱降。”曹操的爱才是真诚的,明知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仍厚待之,结果损兵折将,放虎归山。赏识深入敌阵的赵云,便下令不准伤害,以致于赵云杀出千军万马。对于归附之将,曹操皆容纳之,甚至于连张绣再度来降,曹操都能做到不计前嫌,反抚慰对方握着对方手说:“有小过失,勿记于心。”

尤其对待投降过来的人,曹操能够不计前嫌,与自己原班人马一视同仁,量才防守而用,仁者用其仁,智者采其智,武者任其勇,任天下之力,事天下之归心,所以天下三分。

任何一个群体都是由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人员组成,作为最高指挥官,曹操善于从言谈举止交游等侧面对属僚予以了解,用其长防其短,使人各尽其才,能够在特定的背景下特殊环境里或者在某一场具有特色的战役中发挥出其特别的作用。善用人者首先善识人,而曹操目光如炬,群雄并起,鱼龙混杂中,曹操却能独指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操更能在孙权初露头角时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察已洞入之能实乃石破天惊。

篇5:《周易》与领导智慧学习心得

学习陈树文教授“《周易》与领导智慧”感触颇深,陈教授的讲解对于提升我们管理干部领导艺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以及带动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学习心得简要总结如下:

《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部智慧之书。陈教授概括的“元”、“亨”、“利”、“贞”,“刚”、“柔”、“密”、“大”,“位”、“时”、“中”、“应”十二个字,其中的领导智慧和管理理念是与我们魏桥创业的企业精神相符合的,是与我们的实际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的。

《周易》开宗明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融合着“刚”的智慧。“刚”是坚硬,是强劲,是生生不息的拼搏发展。我们公司从小到大,实现了奇迹般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靠的是公司领导的英明决策,靠的是全体干部职工长期形成的“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这种不怕苦、不畏难,拼搏进取的精神正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是我们的魏桥创业的光荣传统。对于管理干部来说,我们要传承并发扬“拼搏进取”的精神,发扬我们一贯的艰苦奋斗的作风,体现我们挑战极限、勇争一流的精神,率先垂范,坚守职责,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

企业持续成长赖以支持的产品在于它的高技术含量,企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离不开自主创新,离不开管理 创新与技术创新,这里就体现着《周易》中“元”的领导智慧,也吻合与我们企业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我们要把创新作为不断发展的灵魂,在生产管理方面敢于标新立异,立足各生产单位实际情况,实现速度、规模和技术、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的相统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效益。

创新就要积极适应产品结构调整,要加大高支高密品种、高附加值品种的试纺、试织力度,提高攻关能力;要不断加大对各生产品种工艺优选力度,积极探索先进的操作方法,不断推动技术优化,从而促进产品产质量的稳定提高。我们要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要效益,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实现最好的生产效益。

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完善发展战略”,实现和谐发展,建设和谐企业,这里体现着《周易》“利”的领导智慧,利者,和也,和谐,与我们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相吻合。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单位,就要积极利用丰富凝练的企业文化,积极利用企业发展的大好局面,大力搞好文化宣传工作,来鼓舞职工、引导职工,增强职工文明意识和城市居民意识;要加强班组管理,积极发挥广大职工的创新潜力,使广大职工参与到管理中来,提高工作能动性和工作主动性,推动各项管理工作不断进步。

在《周易》中“密”者,几也,“密”就是事物的征兆,微密细致,见微之著知密,就是要抓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来完善管理制度,注重细节管理,在质量管理方面落实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在质量控制上“预防为主”,防微杜渐,落实“两个不准”、“三不放过”之原则,加强工序质量控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作为大企业制度的规范与完善至关重要,我们要用切合实际、突出实效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来规范生产管理工作,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做到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来适应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深入挖掘潜力。

在《周易》中的“时”,含义非常丰富,一方面是时间的把握一方面是时机的把握,在时间的把握上,体现着我们公司“快速高效”的企业精神,在时机的把握上,体现着我们“强抓机遇,快速发展”的战略思想。这也是我们企业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识时之义,知时之行,观时之变,用时之机。作为生产部门来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我们一定要把握市场时机,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高交货速度和对新产品的交货速度,面对今后的发展和竞争,始终保持高度的自觉自发性,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发扬“快速高效、勇争一流”的企业精神,实事求是、抓住机遇,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篇6:静修中的领导智慧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在《沉思录》一书中,马可。奥勒留认为:退隐江湖,不如退隐心灵,他这样讲:

“人们寻求隐退自身,他们隐居于乡村茅屋,山林海滨;你也倾向于渴望这些事情。但这完全是凡夫俗子的一个标记,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你要退入自身你都可以这样做。因为一个人退到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退入自己的心灵更为宁静和更少苦恼,特别是当他在心里有这种思想的时候,通过考虑它们,他马上进入了完全的宁静。我坚持认为:宁静不过是心灵的井然有序。那么你不断地使自己做这种隐退吧。”

奥勒留淡泊名利,隐退自身,使自己的心灵宁静。这也是斯多葛学派哲人的共同特点。所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面壁开悟。其实,身退不退,位退不退没关系,关键是让心退隐。给自己自由思考的时间,让自己静下来,好多事就看清楚了。

当今社会的一大流行病,就是人心浮躁。何谓浮躁?浮者,无根也;躁者,不静也。你看这浮躁无处不在:事业上浮躁,超女超男,一夜成名被狂热追捧;生意上浮躁,投机取巧,偷菜比种菜更为人们乐道;学习上浮躁,不求甚解,崇尚快餐文化;性情上就更浮躁,易喜、易悲、易烦、易怒。我们怎么了?

“浮躁”这个字眼,现在越发流行。浮躁的心态不是好的征兆,它只能带给你缥缈的人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不是好的作为,它只能让你拥有随波逐流的生活。唯有忠实勤奋的付出,才能带给你实实在在的回报。中国都不高兴了,我们更不可以浮躁。

我们常常坐卧不宁;我们常常心不在焉;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我们常常计较自己做得太多,得到的太少;我们常常感到身心疲惫„„浮躁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没有耐心,是朝三暮四,是浅尝辄止,是患得患失,是焦虑不安,是急于求成„„无论是为人,还是做事,如果沾染了浮躁,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陷入盲区,导致新问题的发生。所以,我们要学会满足,学会踏实做事,学会不浮躁,让自己的身心都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真正静下来感受自己的心跳,静静地聆听来自遥远世界的天籁之音,去触摸我们灵魂深处的宁静„„

不愿孤独地埋头做事,怀有侥幸心理。盼着买张彩票,就能天上掉馅饼的美事;盼着参加选美、选秀,一夜之间“成为名人”;盼着上了互联网,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盼着嫁个有钱人,少走些弯路,得到个“现货”这一切的背后是什么?是什么使得我们不能正确定位自己?是浮躁!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个浮躁的年代,大家都浮躁地活着,忙着各种自以为重要的事,忙到忘掉忙的目的。说世界浮躁的人自己也浮躁着,说自己浮躁的人好像也不打算改变浮躁,因为让浮躁存在的理由遍地都是,而宁静,找不到滋生的土壤。浮躁的你,浮躁的我,干着不同的浮躁的事情。

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发展的社会转型期,人们产生浮躁心理是难免的。但是,目前国人普遍存在着浮躁心态,这不得不引起重视,让人不由得想查一查到底引起浮躁的原因是什么?

二十年前,著名作家贾平凹通过他的小说《浮躁》指出现代人浮躁的原因,是主体意识的高昂和自身素质的低下。由于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人们的思想、行为便表现出极度的浮躁来。

而二十年后的今天,“浮躁”是社会快速变化的一种反映。换句话说,这正是由于我们国家正在快速转型所带来的主观反映。如今,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物质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心态和处世态度本应该继承古人所倡导的沉稳,然而,不少人似乎少了耐心,多了急躁;少了冷静,多了盲目;少了脚踏实地,多了急于求成。莫非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必然会助长浮躁之风吗?

心理学家认为:浮躁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病态社会心理,它与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励精图治、公平竞争是相对立的。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人随波逐流、盲目行动,是与我们的意识形态混乱以及体制上的不完善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是硬道理”的方针政策也是不错的,在全国人民逐渐富裕起来的同时,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政策引导下,尤其是在所有制体制不合理、不完善的情况下,一部分国人通过合法的或者不合法的手段真正的迅速富了起来,贫富差别急剧拉大,过去的平衡打破了,贫富之间的矛盾就产生了。看到过去的流氓地痞都成了气候;看到为数众多的贪官污吏过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看到那些没有道德缺乏诚信之徒却活的扬眉吐气,很多国人心理难以平衡了,浮躁的心理也就难免的产生了。影视作品里,我们看到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家住豪宅,出门坐宝马的成功人士,却很少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在报纸刊物上,也是极力宣传捏造那些成功人氏的创业经历,把成功创业看作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好像我们的国家遍地是黄金,人人都能够成为富豪,而完全不顾大多数老百姓是永远成不了富豪这个事实;在新闻媒体的统计数字上,由于他们的极力扩大,更是让普通老百姓摸不着头脑了。什么国人人均存款超过几万,什么农民的年收入几千,什么大学生的平均年薪几万,博士生平均年薪十几万等等。这种对成功、对财富的扩大漫天宣传着,致使那些本来安于现状的国民普遍产生了攀比心理。攀比的结果,使他们感到活的窝囊,活的苦恼,于是他们就一味在浮躁的心理下想挣扎,想奋斗。但奋斗的结果,又会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成功呢?

盗墓、盗版书籍、假烟、假酒、劣质奶粉、过期药品:“洞庭湖老鼠卖到广东开鼠宴”,“北京的包子是用纸做皮”这些新闻无处不在,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活与健康。看了这些,你还敢轻意的浮躁,盲目的攀比吗?小心搬起石头砸的是自己的脚。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个浮躁的时代,还有几人能真正静下心来去静静的读马克思的《百年孤独》?还有几人能静下心来与爱人一起静静的听一曲肖邦的小夜曲?还有几人在为一句山盟海誓的爱情誓言而苦苦等待?还有几人会停下来静静欣赏一下路边新开的小花,新种的小树。悠闲、自在、宁静,都已经在破碎的时光里与我们擦肩而过了。“静心读书”“静心学习”“静心工作”,成了我们这个浮躁时代最大的奢侈品。

人有动物性,这种动物性的特征就在于“动”,他需要激情,他需要奔跑;但是别忘了,人还有佛性,他需要宁静,他需要思考。笔者认为,对于一个群体中的领导人来说,拼搏是一个进取之术,静修是进取之道。但是,寻道太难了。于是,许多人来归去来兮,隐退江湖。但是心灵还是得不到那份宁静。

宋代的名臣范仲淹就尝试啊,但也不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先生的回答很经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这说白了,就是一辈了不乐,因为天下之忧是现实,天下之乐是理想。

篇7:学习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智慧

方向

目的纲领

路径人民幸福,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主题

执政思路

执政目标

执政理念针对脱离群众的危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贯彻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硬在()。

精神

能力

纯洁

作风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

执政思路

执政理念

执政目标

执政主题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就是()。中国精神

奋斗精神

民族精神

革命精神实现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目标

执政思路

执政主题

执政理念克服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面临“四大危险”的发展软肋,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重要()。

切入点

指导思想

方法

原则习近平“打铁论”中打铁的主体是()。

全体党员

共产党人和带领的广大群众

全国人民

所有国家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目标

执政思路

执政主题

执政理念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学得更加深入、领会得更加透彻、贯彻得更加自觉。”(第三次

第二次

第一次

第四次中国“经济第二”,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雄厚的()。

精神基础

政治基础

社会基础

物质基础凝聚共识、赢得认同、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是实现中国梦的()。

精神实质

最终目标

物质基础

组织保证政治领域反对“四风”是治标,()是治本。寻求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正确把握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

推进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处理中国和世界关系时,强调和谐世界、和平道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是()。

内方

包容

锐气

外圆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

执政方略

执政思路

执政形象

执政思想发展是硬道理、公平正义也是硬道理,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

执政思路

执政思想

执政形象

执政方略外圆内方,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

执政思路

执政方略

执政思想

执政形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框架中推进()。

路线创新、实践创新

组织创新、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组织创新、路线创新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和()。

创新精神

中国力量

核心价值体系

执政基础总书记形象的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

“维生素”

“钙”

支撑

篇8:《三国演义》中的领导艺术

著, 也以其生动而富有智慧的管理艺术, 被国内外管理学者和企业界高度重视, 由于其内涵丰富, 许多专家和企业家都对其作了深入的研究。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董事长松下幸之助就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松下成功, 功在三国”。可见, 《三国演义》中蕴含的谋略和思想方法是十分丰富的。

感情管理赢得人心

中国有一句名言: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一个组织中, 要大得人心不外乎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而以感情投资更受现代管理者追捧。这在《三国演义》也得到了印证。刘备以“仁义”之名远播天下, 在政治、军事、情感、生活等方面往往善于攻心, 以情驭人, 取得了很大成功。第四十二回说道:长坂坡一役, 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仓皇逃命, 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当赵子龙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 把阿斗交给他时, 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这孺子, 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 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 不能报也!”这个刘备摔子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

无独有偶。曹操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不过这个故事不像刘备摔子般为人熟知。《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道:张绣降而复返, 曹操幸亏典韦死拒寨门, 才得以保全性命, 其长子曹昂、爱侄曹安民也死于乱军之中。脱险后, 曹操设祭祭奠典韦, “哭而奠之”, 并对诸军将士说, “吾折长子、爱侄, 俱无沉痛;独号泣典韦也”, 结果, “众皆感叹主公之爱士, 过于亲子”。刘备的这一做法, 令赵云马上“向地下抱起阿斗, 泣拜”, 并且让赵云感到在刘备的心目中, 他的位置比阿斗更重要, 从而令赵云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 包打天下。曹操的这一做法, 令他的众手下“皆感叹主公之爱士, 过于亲子”。

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情动之后心动, 心动之后理顺。仁爱兵卒, 仁爱部下, 是古代兵战国中的将帅之道。商战如兵战。管理者必须懂得人是世界上最富有感情的群体, “情感投入”是管理者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方式。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生活在温馨友爱的集体环境里, 由于相互之间尊重、理解和容忍, 使人产生愉悦、兴奋和上进的心情, 工作热情和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反之, 其工作热情将大打折扣。管理工作者在“情感投入”的实际操作中, 应抓住一个“心”字, 能与下属互相交心、互相关心、以心换心, 从而达到同心同德、共同一心干事业。“情感投入”是企业管理要素之一。做好情感投入, 营造充满激情的团队能够减少企业员工的流动, 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人说“管理就是严肃的爱”, 要让人才死心塌地地为企业服务, 必须从关心开始。关心人才是全方位的, 必须是管理者想人才之所想, 急人才之所急, 切实解决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困难和细节问题,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是很强的感情投资。人需要尊重, 因为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也需要关爱, 因为人都需要情谊。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企业管理者在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时,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 如果恰如其分地将情感融入其中, 可以大大缩小企业与员工的心理距离。

严明法纪率先垂范

《三国演义》中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是作为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率先垂范执行纪律的经典事例。一次战争途中, 正值麦熟, 操发号令:军中大小将校, 凡过麦田, 但有践踏者, 并皆斩首。然而, 曹操之马却被一斑鸠惊入麦中, 踏坏了一大块麦田。操立刻唤来行军主簿, 拟议自己践麦之罪, 并拔剑欲自刎, 郭嘉极力劝住曹操, 操便割发以代首, 于是三军悚然。古人是不会轻言割发的, 因为当时观念认为发肤受之于天地和父母, 神圣之至, 若发与体相离, 则意味着身首异处或弃尘缘而去。曹操“割发代首”, 展现了领导者以身作则, 执行制度的将帅风范。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无论是企业文化建设, 还是企业的各项制度的落实, 都离不开企业家的垂范。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护靠的是法律与道德, 企业内部秩序的建立靠的是制度和文化。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组织成员的行为准则。企业本身的运行行为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活动行为, 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 企业及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 都必须遵守企业制度的安排。企业制度也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人员, 无论是CEO, 还是一般的普通员工, 其行为都必须遵守体现企业制度要求的各种规则。而在企业文化的构建和企业制度的落实中, 企业家的行为更应受到关注。在成功企业中, 领导垂范成为一种风尚。日本企业家士光敏夫说过:“下级学习的是上级的背影”, 作为企业“精神领袖”的企业家的所作所为, 都是员工效仿的榜样。在流传甚广的海尔砸冰箱的故事中, 是张瑞敏带头向不合格的冰箱砸了第一锤。他的这一锤使“生产不合格产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的质量观念在海尔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 从此“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成了海尔第一理念。在风靡全球的麦当劳快餐公司, 其公司创办人雷克洛克不是把企业宗旨“质量超群、服务优良、清洁卫生、货真价实”提出来就算完事, 而是广泛宣传教育, 认真检查落实。雷克洛克曾说过:“要是我每重述一遍就给我一块砖的话, 我想我已经能用它们在大西洋上架起一座大桥来了”。为了贯彻麦当劳的企业宗旨, 形成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雷克洛克总是热情洋溢地进行宣传、教育、规划、检查、奖励、处罚, 从不歇气, 从不间断。正是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努力, 使麦当劳公司内部树立了一种人人称道的“质量至上”的企业文化。

用人不疑学会授权

事必躬亲, 曾是人们对诸葛亮的赞美之词。“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孔明一生事必躬亲, 积劳成疾, 卒于军中, 终年54岁, 虽业绩彪炳, 却始终未能为蜀国培养出一些像样的人才, 最后落得“蜀中无大将, 廖化做先锋”, 国家大业后继无人的结局。

当企业还在发展阶段时, 领导人尚可事必躬亲;但是当企业越做越大时, 领导人的事必躬亲就有问题了。到了后来, 诸葛亮是越来越操劳, 军中“二十罚以上皆自省览”, 诸如任免一个县官这样的芝麻小事, 诸葛亮也要亲自处理。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日理万机, 以至于积劳成疾。

在现代管理中, 事必躬亲也给大型组织带来一系列的问题。现代企业, 领导工作千头万绪, 极为繁杂, 如果领导干部事无巨细都事必躬亲, 即使有三头六臂, 也会应接不暇。所以领导必须大胆使用人才, 学会正确授权。首先, 正确授权可以减少领导者工作负担, 使领导不被细小事务扰导致身心疲劳, 以便集中精力处理更重要、更大的问题。第二, 正确授权是对下属的一种信任, 事无巨细的领导不仅对领导者本人不利, 还会让下属感到不被信任, 下属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掘。第三, 正确授权会调动下属积极性, 权力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 赋予下属一定的权力是对有权力需要的下属的满足。第四, 正确的授权有利于领导发现人才, 锻炼人才, 培养人才。诸葛亮死后, 蜀国明显人才缺乏, 特别是没人能主持大局, 这与诸葛亮不善授权有关。

企业主管必须克服害怕授权心理。即使是诸葛亮这么聪明的领导人也会害怕授权?一是领导往往自以为高明, 低估了下属的能力, 不信任别人生怕别人把工作搞糟了。诸葛亮恐怕就是因为自己才智过人, 和为了不辜负刘备知遇之恩的心态而缺乏授权的勇气。另一个原因则是怕下属能力比自己强, 将来会夺自己的权, 因而处处压抑下属的首创精神, 导致形成“武大郎开店”的格局, 这也是西方著名行政管理定律———“帕金森定律”之一。所以领导首先必须克服害怕授权的心理。授权要讲究技巧。领导者在授权时必须因时、因事、因人、因地、因境、因条件不同, 而确定授权的方法、权限大小、内容等。如采用目标管理方法, 有利于下属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如果工作重要性较低或较为简单, 可充分授权。若工作重要或较为复杂, 可采用弹性授权的方法。也可根据工作不同, 采用实时授权、制约授权等方法。为保证下属能及时完成任务, 了解下属工作进展情况, 领导必须对被授权者的工作进行检查, 掌握工作进展信息, 或要求被授权者及时进行反馈。

宽严相济奖罚有度

宽与严, 奖与罚, 是管理中的一对矛盾, 优秀的管理者应是宽严相济、奖罚有度。这在三国演义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众所周知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是从严治军的范例。马谡本为诸葛亮的爱将, 由于马谡在立下军令状的前提下, 没有按照诸葛亮的策略行事, 以致误失街亭, 罪当严惩。事后诸葛亮为严肃军纪而挥泪斩马谡, 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但又念旧情, 故承诺为其料理后事, 做到仁至义尽, 使马谡甘心伏法, 众将也心悦诚服。诸葛亮对马谡恩威并施, 因为二者既是等级森严的上下级, 又是情深义重的世交好友。作为上下级, 必须按规矩, 依法采取严治;而作为好友, 又必须讲情义, 施以情治。

“宽”的典型事例是, 曹操在官渡胜利后, 并不追查那些曾经和袁绍暗通的人, 他解释道:“当绍之强, 孤亦不能自保, 况他人乎?” (第三十回) 这样设身处地, 将心比心, 就能理解和体谅别人。“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领导者只有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恢弘气度, 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成就一番事业。

篇9:戏说三国智慧

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

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庞统的经历告诉我们:长得太丑,可能会影响你的应聘效果。

马谡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课学得再牛X,工作时基本用不上。

杨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职场上,总搞得比领导高明,你会死得很惨。

甘宁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不良前科,不影响你考公务员。英雄不问来路。

袁绍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市场自由竞争,国企未必干得过私企。

曹操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在市场上大有作为,必先高举国家政策。

关羽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你是MBA,一时营销失误,可能让你输给一个跨专业的。

夏侯悸的经历告诉我们:自残,的确很有威慑力。碰到这种二球,哥也怕。

蒋干的经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庄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为了套你。

公孙瓒的经历告诉我们:擅泳者必呛水,玩火者必自焚;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大小乔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才有钱又长得帅的男人,一般没法陪你到最后。

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型企业被兼并,高层管理者肯定会关注员工的心理动态。

姜维的经历告诉我们:双学历,有时比考研更具竞争力。

赵云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实力再强,若只想着高薪,结果只有一个:有职业,没事业。

司马家族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张飞的下场告诉我们:要善待员工,若是长期压制奴役,必将得到报复,即使不报复也会导致集体罢工或跳槽。

于吉的经历告诉我们:神鬼可以不信,但不可以不敬。

黄忠的经历告诉我们:年龄并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有实力。千万别小瞧老员工,有时候会干得比年轻人更出色。

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富二代自己没有本事,即使有再牛的职业经理人也难免被兼并的命运。

曹植的经历告诉我们:职场有时没有兄弟,只有利益!

周公瑾的经历告诉我们:遇到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时,要沉得住气,扬长避短。不要把个人的成败输赢盖过了大局的利益!

三顾茅庐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没文凭工作经验并没有关系,主要是会懂得推销自己,自我炒作提高知名度,到时候自然有人提款上门高薪聘请,同时别忘了耍耍大牌,更能提高身价。

孟德的经历告诉我们:企业要做大做强,就是要不断地收购兼并,打压个体工商户!

陈宫的经历告诉我们:老板找好员工难,好员工想找一个好老板值得为他卖命的更难。

魏延的经历告诉我们:跳槽不能太盲目,尤其是被老板的得力助手看不顺眼,这种公司没有发展前途,与其继续做下去不如再次跳槽。

关羽的下场告诉我们:搞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不能看不起别人,尤其是老板的干儿子或小舅子之类的,哪怕自己跟老板是亲兄弟关系也不能歧视老板看中的人。

袁术的经历告诉我们:冒充国企会死得很惨……

张角的事迹告诉我们:农民企业家,不好做啊……

木牛流马告诉我们:先进的机械设备是必须的,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人力资源。

赤兔马的事迹告诉我们:名牌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哪怕是二手的,照样会有人花高价,哪怕是当奢侈品摆在家里,也可以显示出主人家的尊贵富有。

诸葛亮告诉我们:大型企业光靠个人能力是很难突破业绩的,要懂得如何管理、分配、开发下级员工之能量、给予重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团队,以防人才短缺。

孙权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守业比创业更难。

汉献帝的经历告诉我们:当家族企业被亲戚朋友或外姓人参股,而股份大过自己时,最终肯定是要更换董事长的。

阿蒙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企业如果没本事,要跟就跟有本事的头,这样才能成就吴下阿蒙。

曹操请徐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才的恶性竞争是可以不择手段的,哪怕到了自己公司白拿薪水不干活,也不要将他让对手抢了去搞策划,影响自己的企业前途。

诸葛叔侄告诉我们:与其在同一家公司吃同一锅饭,不如各自在一家公司。

王允告诉我们:不管多大型多么有实力的企业,只要存在有私人利益的人员,给予挑拔分化,都是可以把它整垮的。

刘表和刘璋的结局告诉我们:当企业做到小有成就时,忽然有一个自称是亲戚或朋友的要进来合股投资或来打工的,都要戒备以防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会转手送人。

袁氏兄弟企业告诉我们:家族企业更应该和睦、和气、团结,不该搞分裂、解体,否则会导致没落。

孙尚香的下场告诉我们:当自己老公跟自己娘家的企业进行恶性竞争冲突时,不管站在哪边都是很为难的事情。

董卓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分公司做副总,不如在总公司做经理。

马超的经历告诉我们:自己没能力单干时,不如找一个英明的老板跟着他干。

华雄含泪告诉我们:千万别把关公错听成公关,混淆视听,犯低级错误,以致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黄盖告诉我们:挨打也是一门学问,关键在于演技,演得越像,得到的报酬越高,同时还有机会升职。

官渡之战告诉我们:剑拔弩张下的对峙,很可能就是对手在为击败你而在寻找新的思路。警匪战就是很好的例子!

三国的战士告诉我们:没有钱权,永远只是一个棋子,任人摆布宰杀,只有勇于就义才能改变命运。

篇10:学习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智慧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梅敬忠教授认为四大名著中,哪一部是智书?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中国古代最早一部长篇小说是下列哪项?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刘再复在《双典批判》中指出,四大名著中的哪两部书是中国人的“地狱之门”?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梅敬忠教授指出,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统治阶级思想向来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正确 错误

2.梅敬忠教授指出,我们今天看到的最完整,也是最流行的《三国演义》文本是清朝初年由毛宗岗父子的版本,其对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重新加以修订,改变原来本子中很多松散拖沓之处,让全书更加紧促畅达,篇幅也增加到了上百万字。

篇11:看三国经典案例,解企业管理智慧

企业选用人才应根据人才的实际能力进行任用,有多大能力担当相应的职责,相马更要赛马,用人不应拘泥于条条框框而一成不变。现代企业考核员工时不但要将结果指标量化,还要将员工行为细化、规范化。

经典案例 重用敌方降将

曹操唯才是举,表现在其善用对手人才。典型案例是重用原吕布部将张辽、原刘表部将文聘。张辽的经典战役是在合肥以寡敌众,击退孙权十万来犯之兵。而文聘归降曹操后,文聘驻守江夏数十年,威恩并施,名震敌国,使外敌不敢侵犯。

除武将外,曹操也能善用文臣。陈琳原为袁绍的谋士,后来曹操扫平袁绍、俘虏陈琳后,不但没有杀之,反而署为司空军师,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

管理启示 用人应据才而用

企业选用人才应根据人才的实际能力进行任用,有多大能力担当相应的职责,相马更要赛马,用人不应拘泥于条条框框而一成不变。现代企业考核员工时不但要将结果指标量化,还要将员工行为细化、规范化。企业应善用对手人才,即使曾给己方带来严重损失的对手,若能挖过来为自己所用,必将对企业发展贡献出巨大能量。

经典案例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吕蒙起初大字不识几个,孙权以身作则教会他利用“三上”(枕上、马上、厕上)时间学习,效果立竿见影。三国时期,东吴能武不能文的武将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后,发奋读书。一段时间后,都督鲁肃来视察吕蒙的防地。吕蒙就对蜀防备的事情讲得有条有理,还写份建议书给鲁肃,鲁肃很惊讶。吕蒙说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管理启示 成熟企业应是学习型、团结型组织

现代企业要善于建立学习型组织,应用ISD(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模型设计一套实用的培训体系,建立公司考核体系时要适时引进平衡计分卡中“员工学习成长指标”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用人时要考虑团队内部协调一致,不要顾此失彼。

经典案例 三顾茅庐

为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冒着纷纷大雪、经历了三请三顾,刘备第三次前往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两人先是客套一番,刘备下拜先行礼,说:我流落民间的汉室末胄,久闻您如雷贯耳的大名特来拜访。我来了两次,未见到先生,我留了一封书信给您,不知您看到了吗?”言辞之间,卑微之至,其拟用人之诚意溢于言表。

刘备用人之诚,还表现在其请出诸葛亮后,诸多军国大事便放手相委,并往往对其言听计从。而诸葛亮也投桃报李,终其一生可谓是对“蜀汉”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管理启示 选人要用心、诚心

上一篇:悦读的故事下一篇:动员大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