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研中心工作计划

2024-04-12

编研中心工作计划(共8篇)

篇1:编研中心工作计划

编研中心是校园使者团的一个重要部门,是一个具有双重职能的部门,它不仅是使者团与外界沟通的平台,更是团内工作的得力助手。编研中心本着热忱、真诚服务的精神,协助团内开展工作,对外积极调研,以下是编研中心在2011年上半学年的工作计划:

一、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接受同学们对我部的意见,在第一时间开展联系、调研工作,为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作到事无巨细,一丝不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第一时间了解周围环境的最新动态;了解同学们内心世界的想法。

二、维护广大同学的利益,我部门将本着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做好同学与学校之间的桥梁作用。积极把同学们的想法和意见反馈给学校,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在校本科生的信息。

三、联系广大同学,开展广泛的调研活动,真正了解同学们在各个方面的困难,并及时将结果反映到有关负责人,把工作落到实处;让实际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四、我们建议可以请专业教师来为团内成员做培训,因为在对外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团内成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团内的内部建设。

五、面对当今中国大学生的心理现状,我们计划通过各个部门的合作搞一期关于大学生心理方面的讲座。邀请专业的老师为我们解答心中的疑问,解开心中的枷锁。

六、本部门这学期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承办属于大学生校园使者团自己的电子书籍,在网络平台上展现我们团的风采和雄厚的实力。

七、我部打算在以后可以增加一种渠道来了解广大同学的最新动态和需求,即定期向全校同学征稿,让他们把最近遇到的感到困惑的事情写出来,我部加以整理,发到我们使者团自己的博客上,通过网络来解决一些共性问题,同时还可以邀请专业老师来给予指导,第一时间解决同学们的困惑。

上述是我部门这学期的工作计划,也会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开展工作,在本学期期末争取有好的成绩和收获。

篇2:编研中心工作计划

一、档案编研工作含义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馆(室)根据社会利用的需要,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究和编纂的工作。主要包括编纂公布史料,汇编现行机关档案文集,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专门著作。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档案馆(室)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档案馆(室)编研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一是汇编档案文献,编纂和公布档案史料;

 二是熟悉与研究档案内容,编写档案参考资料;

 三是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文章和著作

 档案编研工作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为主要目的。

 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实质是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加工和编排的过程。 编研工作在档案业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种手段,工作的主要物质对象是档案文件。在选题、选材上应以馆(室)藏档案为对象,否则编研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质量

编研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论内部发行或公开出版的档案史料、参考资料都应内容丰富、观点正确、符合历史本来面目,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学术价值。质量要求:

(1)政治上的正确性。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来指导编研工作。选题和选材应从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2)史料上的真实性。尊重历史,维护历史的本来面貌。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就是通过编研工作正确地反映历史,保持本来面目,不溢美、不隐恶,不能用现在的观点加以修改和补充。使史实失真。

(3)内容上的充实。要求内容丰富、材料充足,有骨有肉。

(4)体例上的系统性。把档案材料按照内在的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内容条理系统、上下贯通、合乎逻辑,不能前后重复。体例统一、结构严谨。

三、常见的档案编研成果及其编制方法:

档案编研成果作为档案参考资料,是根据一定题目,对有关档案内容进行研究,综合编写的系统材料。他改变了档案原来的面貌,具有问题集中、内容准确、根据性强的特点。常见的有大事记、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集、会议简介等。

1、大事记:

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记述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一种档案参考材料。大事记可以从纵的方面了解一个单位各时期的大事及其发展过程的梗概。给查找档案史料提供线索。可以检验档案室收集是否齐全。 结构:

大事记一般由题名、正文组成。正文是大事记的核心部分,它又包括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两部分。此外,根据大事记的编写目的、对象、篇幅长短、年限长短等情况,还可以设置前言(或编辑说明)、目录、概况、附录(包括注释、材料出处、图表等)。

 编写要求:

(1)观点正确,用材真实。大事记内容广泛涉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物、事件,正反两个方面材料,在分析人、物、事时,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容不实根据不详者,一般不予采用。(2)大事突出,要时不漏,小事不要。要立足于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主要职能活动。大事指影响较大,涉及范围广,事后影响较久或性质重要的事件。大事、要事的标准,要根据所编大事记的题目来定。

(3)以时为序、逐条排列。任何事件都在一定时间里发生,因此每一件大事必须写明年、月、日,对时间不详或不准的要考证准确后,再按序编排。

(4)系统条理,简明扼要。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时一条,不要数时一条,但事与事之间应前后照应,给人以条理清晰之感。记述大事提纲

领,文字简明切忌冗长,但必须把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数据、发展经过、因果关系等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一般不加评论。

(5)选材范围要恰当,既要总揽全局,又不能大小事一起罗列。机关单位大事记的选材范围主要是:

1、本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

2、本机关领导参加的重要活动;

3、本机关重要的决定、决议、规划、部署以及发布的重要文件;

4、本机关机构的设置、撤销、体制的调整、职能和隶属关系的变化;

5、本机关党政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奖惩;

6、本机关完成的重大任务或科研成果;

7、上级领导对本机关的重要指示和检查活动;

8、本机关及管辖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

9、本机关参加的外事活动;

10、本机关主办或协办的重要活动;

11、本机关及所辖范围内的知名人物、英雄模范的主要事迹及其活动情况;

12、本机关集体或个人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

13、本机关干部职工受重大党政纪律处分与刑事处分;

14、报刊、电台、电视台关于本机关情况的重要报道;

15、其他重要事件。大事记

×××人民政府××年9月份大事记

9月8日 市委、市政府庆祝第×届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召开,有关领导××、×××、×××、×××出席。

9月9日 ×××市长向全市教师发出公开慰问信。

9月13日 第十届市运动会召开。

9月28日 ×××国家×××领导人来访。9月30日 市政府召开新闻监督座谈会,主要议题是研究部署新闻系统加大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的舆论监督作用。

 2、组织沿革:

系统记述一个机构、地区、行业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隶属关系、职能与管理体制等基本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组织沿革具有现实参考和历史凭证作用。对于开展整理、鉴定、利用等工作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社会发展,行政区划、建制沿革、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人事任免经常发生变化,形成大量档案材料,分散在不同、全宗中,而编制组织沿革,就能较好地解决利用问题。

组织沿革的主要用途是:

(一)便于各级领导人员和有关部门查考、研究本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变化的历史情况,指导当前工作;

(二)为研究各种机构的发展史、政治制度史、编修地方史志积累系统的史料;

(三)在档案工作方面,可为编写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以及全宗指南中的立档单位沿革简介提供系统的材料,对于档案人员熟悉立档单位情况,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提供利用工作,都有积极的作用。

(1)组织沿革内容:

 地区历史概况、行政区域、建制变更;机构名称演变、建立撤消或合并的时间、原因、隶属关系、性质任务和职权范围;领导人员的任免;人员编制;编制的扩大与缩小;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办公地址迁移等。(2)组织沿革五大要素:

    一是单位性质和主要职能; 二是隶属关系; 三是人员编制;

四是内部机构设置;

 五是领导成员的组成及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情况。

(3)组织沿革体例:

体例是指材料内容的结构、表达形式及材料编排的层次和顺序。组织沿革的体例大致有四种:

 第一种是编年法。即按年代顺序,逐年编列出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和主要领导成员。这种体例的表述包含年代——系列(包括组织机构和领导成员)两个层次,适用于组织系统经常变化的单位。但是,一般单位的机构、人员在正常情况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每一年都编列出单位内部所有机构和主要领导成员,会造成内容重复。

第二种是系列法。即以单位内部的组织机构为主线,对每一个机构及其领导成员的沿袭变化,按时序进行系列编写。一个单位有多少机构,就相应地设多少个系列。这种体例能清楚地反映一个单位的整个组织体系和每一个机构及其主要领导成员沿袭变化的历史线索,适用于组织系统比较稳定的单位。但是绝对稳定的单位是不存在的,当组织系统发生重大变革时,用系统法就很难处理。

第三种是阶段法。即根据单位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把单位的历史分为若干自然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采用以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为主线的方法进行编写。这种体例包括阶段——系列两个层次。阶段法体例保留了编年法以时为序的原则和适应多变的优点,兼取了系列法以系列为主线,脉络清楚的长处,而避免了它们的缺点。

 阶段法的优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 ⑴内容比较完整,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成员以及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诸方面可以得到全面反映;

 ⑵形式比较灵活,不论单位大小都可以根据自身重大变革的环节,自然地划分出单位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

 ⑶整个单位在各个阶段的组织体系一目了然;

 ⑷通过划分阶段,单位各方面的沿袭和变革的历史线索清晰可辨。

我将重点介绍阶段法的编写方法

 第四种是问题法。即通过对单位自身组织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深入系统的研究,抓住主要特点,结合读者了解和查考的实际需要,把单位自身各方面的沿革情况分别列为一个个问题,然后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记述。简言之,这种方法就是以问题作为安排组织沿革正文结构的基本线索和首要依据。问题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问题设置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采用问题法,首先要明确列出问题,而问题的确定,则要根据每一个单位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读者利用的需要,有的放矢。在具体编写时,对每一个问题的结构安排和记述形式也可以灵活处理。较简单的问题,可用单层结构,直述其事;复杂的问题,则可采用复式结构,在大问题下再设小问题,或者再分若干阶段,或者再设若干系列,最后才分别具体记述。

(4)阶段法组织沿革的结构、形式及有关问题的处理

1、结构

阶段法体例的组织沿革由总题名、总序、目录、正文、附录五个部分组成。

下面按编写程序逐一介绍:

⑴总题名。包括标题、起止时间、编者。

如:

×××局组织沿革

××年×月——××年×月

×××局档案室编

总题名可置于封面、也可不用封面而置于全文之首。

 ⑵总序。置于第一页,目录之前:如不设目录,也可置于总题名之下,正文之前。要说明编写目的、体例、材料来源,本单位的性质和主要职能及历史沿革概况(概述几个阶段)。

 ⑶目录。置于总序之后、正文之前。每一阶段单位名称加起止年月为一条目。如有图示、表格,条目上应注明附图、附表或单设图、表条目。单位时间短、阶段少的也可不设目录。

 ⑷正文。按阶段先后编排。每阶段内容及顺序是:

 阶段名称。置于每一阶段之首,写出该阶段单位全称,注明起止时间。

 小序。置于阶段名称之下,说明该阶段本单位起止的背景、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人员编制及其他有关问题。

 组织系统。置于每一阶段小序之下,按工作性质、重要程度依次编列机关在这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并分别写明起止时间、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及其变化情况。 领导成员。置于每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之下,按职务高低编列其领导成员。同等职务的,以任职先后为序排列,并分别注明每个人的任期。⑸附录。有关图表、照片等,可作为正文的补充,附于有关内容之后或整个沿革之后。

2、形式:

 阶段法组织沿革的表达形式有三种:文字叙述、图示和表示。 ⑴文字叙述。分阶段,按顺序编写,各阶段均应反映出五个要素的内容。 ⑵组织系统图。分阶段在组织机构为主线绘制系统图,一个阶段一个图。

 ⑶组织系统表。分阶段列表,以五大要素为纵栏标题,各机构名称为横向标题,一个阶段制一表。

一般情况下主要采取文字叙述的形式,有些机关也可采用图示或表示形式。为了增强参考资料的直观效果,可以文字叙述为主,以图示和表示为辅,三种形式结合使用。即机关性质和主要职能用文字表述,其他要素可用图、表表示。在采用图示的表示形式时,应按机关的不同阶段分别绘制。图表可分别插入各阶段文字叙述之后,也可集中附在全文之末。总之,组织沿革可以采用文字叙述或图表的形式,也可以图文并用。在编写中宜文则文,宜表则表。通常对历史沿革、主要职能任务用文字叙述,机构、人员变化用图表,这样既能减少篇幅,又条理清楚,便于查阅。

3、关于同一阶段内机构和领导人员变化的处理

在编写组织沿革时经常会遇到同一阶段内出现机构的撤、设、分、并和领导人员发生变化。对此应采取以下办法加以处理:

 ⑴续补加注。对于新设机构,可跟在原有机构后面,注明起止日期,如同一机构领导人发生变化,应按任职先后排列,注明任期。 ⑵撤减加注。如内设机构撤销,可在该机构起止时间后注明其撤销后的归属。 ⑶分设和合并加注。如有一个内设机构分为多个机构或由多个机构合为一个机构,应先列出原来机构,注明何时分设或合并,然后排上新的机构。 ⑷更名加注。如内部机构名称发生变化,应采用新名称,并注明原名及更名日期,再注明起止年月。(5)组织沿革的续编工作

历史总是在发展,当我们编写了过去的组织沿革后,机构、人员、体制又会有新的变化,因此,对许多机构(单位)来说,都有一个组织沿革的续编问题。

组织沿革的续编有两种方法:

1、逐年续编。即把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领导成员情况逐年加以整理、编印,其编写方法基本与编年法相似。有的单位则采取每年编年鉴的做法,把编写组织沿革作为年鉴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分阶段续编。一些机构不大复杂,但比较稳定的单位,没必要每年都续编组织沿革,可以按一定阶段进行续编。阶段的划分仍以机构人员的自然变化为准。

3、全宗介绍

 全宗介绍又称全宗指南,就是以某一全宗为对象范围,以文章叙述的形式,介绍和揭示档案馆(室)所保存的各立档单位及其档案的内容和成分等情况的一种报道性材料。由封页、正文、备注三部分组织。其结构形式如下:

封页

包括全宗介绍名称、时间、全宗号。

正文

a、全宗构成者沿革

b、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c、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备注

 全宗构成者沿革简介

1、全宗构成者的名称

2、时间:全宗构成者沿革应结合时间撰写,和下列内容有关的时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1)全宗构成者成立、合并、改组、更名和撤销时间。

(2)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重要部门的调整、增设、合并、更名、撤销时间。(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变更时间。

(4)其他所有反映全宗构成者重要活动的时间。

3、主要职能

4、隶属关系:

(1)全宗构成者和其上级主管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2)全宗构成者和其重要的直属下级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如有变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

5、全宗构成者负责人名录:全宗构成者正副职负责人姓名、职务、任期时间。

6、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其各历史阶段演变情况。(1)全宗构成者内部以及机构的名称。

(2)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正职负责任的姓名、职务、任期时间。(3)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的主要职能。

(4)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中重要部门的增设、调整、扩大、合并、撤销情况及内部一级机构在各历史阶段的变化情况。

7、其他

(1)涉及全宗构成者的重大事件和对全宗构成者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活动。(2)全宗构成者改组和撤销的原因。

8、个人全宗:个人全宗构成者主要介绍其姓名、别名、生卒年月日、籍贯、职务、职称、主要业绩、荣誉称号及简历。

三、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

1、档案的数量及保管期限; 

2、档案的完整程度;

3、档案的利用价值及鉴定情况; 

4、检索工具的配置情况; 

5、档案的整理情况。

四、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方式:按组织机构介绍;按问题介绍;以其他体系分类的档案全宗,应根据该全宗分类的特点结合问题介绍。

2、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一般方法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一般应使用综合概括的方法介绍。介绍内容包括:  A、反映全宗构成者基本职能和主要活动方面的档案。

 B、反映全宗构成者每个阶段中心工作或特殊工作所形成的档案。 C、馆藏年代久远和特殊载体的档案。

(2)需要专门说明的档案按下列方法介绍:

 A、指明该档案文件的名称、责任者和文件形成的时间。 B、列出该档案文件的检索要素。 C、对其档案文件内容单独介绍。

(3)一般性文件介绍不使用引文,特殊性文件介绍如需使用引文应符合下列条件和原则:  A、引文有助阐述文件的内容实质。

 B、引用原文时不详细转述文件中叙述的事实和事件。

(4)和全宗构成者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上级文件不作介绍,必要时只作简要交待。 《基础数字汇集》是以数量特征反映一个地区(机构、行业)基本情况的档案参考材料。它不是各种统计表的简单合订,而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档案资料中选取有关的统计数字汇编而成。它是掌握情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制定计划作为综合分析的依据和参考。但是,这些数字分散在各种统计表、总结报告、计划等文件中,利用不方便,经过加工整理方便利用。要注意目的性、真实性、对应性、可比性。

 《基础数字汇集》形式:文字叙述、图示、表示三种。

▲文字叙述:类似总结报告中的基本数据分项介绍部分。她由标题、前言、数列、说明四部分组成。标题,即汇集的名称,概括所反映的内容。

前言,概括所反映的主题及主要方面,涉及的空间范围和起止时间,统计的依据和完整情况。

数列,包括一是统计对象,即数列标题;二是时间和空间范围;三是统计指标,即统计对象所含的各个方面;四是统计数值。

▲图示法:主要利用坐标图形反映、标示统计数字。

▲表示法:及利用统计计表格登录、标示统计数字。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形式。它由总标题、横向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总标题是表的名称,横行标题是横行数列组的标题,代表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是统计指标的名称,写在表的上方指标数值列在各横行与纵栏的交叉处,任何一个数值的内容均由横行标题与纵栏标题所限定。

 基础数字汇集的结构

 基础数字汇集一般由题名、序言、正文(表格)等组成。

 基础数字汇集的题名构成:单位或地区的名称﹢数据汇编的内容或专题﹢基础数据汇编三部分组成。如:《南开区华苑街道基础数字汇编》、《南开区华苑街道计划生育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 序言:主要介绍编写该数字汇编的目的、作用、主要内容、时间跨度和数据分析等情况。序言应放在正文的前面。 正文(表格):基础数字汇集的正文大多采用表格式或示意图方式,可以将每年的数据汇成一表,逐年续表。也可以将各年的数据汇成一表,以便比照。 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写要求

 1.选择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制内容,应反映本单位主要工作,根据领导、主要科室和重点工作的需求来编制,应具有使用价值。 如:《十八里店乡社员宅基地审批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 2.基础数据一般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起止年代尽可能长远。 3.数字要准确可靠,不能估算。

 4.表式清晰、图形准确、规范、示意性能好。

篇3:高校档案编研工作

一、坚持以服务全局为中心

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主要目标, 为全局服务、为师生服务也是高校档案工作的职责, 只有适应服务对象需求, 高校档案工作才会产生实效, 其服务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 以新的理念引导编研工作, 贯穿专业性、专题性、多层次和开放性与适应超前性的档案编研新理念, 是当前高校档案馆 (室) 编研工作的转变重点。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工作, 所以编研工作要围绕教学工作这个重点开展, 例如本科教学评估和专业评估工作, 这是每所学校必须经历的一项检查评估工作, 评估内容与考核指标条目多, 需要大量的档案材料作为评估工作的支撑材料和作为评估体系各项指标的主要评估检查材料, 所以需要有针对性地编辑这方面的资料。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意识, 通过在探索创新,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上积极创新, 找准编研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树立服务全局意识, 最大限度地服从与服务学校的中心工作。同时在开展编研工作中解决好编与研的关系, 在服务学校中心、服务全局的工作目标下, 编研工作的对象要扩展, 要面向整个学校的各项工作, 并依靠高校档案馆 (室) 藏资源, 制定编辑计划和标准, 丰富编研工作的选题择材, 使之编有素材, 研有对象, 编中有研, 以研促编, 编辑出结合实际, 具有特色, 集知识性、可读性和原始性于一体的高质量编研成果, 呈现专业性、知识性、个性化的特点, 以满足学校各项工作的需求, 达到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全局、服务师生的目的。

二、始终以服务需求为导向

为学校领导服务, 为师生服务是高校档案工作的职责和工作目标。面向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服务学校中心工作, 服务教学, 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特点,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只有适应学校各方面需求, 档案编研成果的开发只有联系实际才有实效, 其服务的能力才能相应提高。以需求为导向就是根据学校各项工作需要, 整合多种信息资源, 扩大服务范围, 以利用实现档案价值。编研工作只有坚持以服务为导向, 与时俱进, 随时了解学校各项工作需求情况, 善于捕捉档案编研与学校需求的结合点, 才能开发出为学校各项工作提供“适销对路”的档案编研材料。在进行档案编研选题中, 全方位反映学校各项工作需求信息, 扩展编研工作思路, 在原有编研成果基础上有所创新, 丰富编研的选题素材, 扩展编研工作对象。

编研人员要了解馆 (室) 藏档案信息内容, 掌握历史背景和专业知识, 具备写作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运用科学技术, 使档案编研工作在查找、加工等环节更加快捷、准确, 编研内容更加丰富, 编纂形式更加多样, 从而使档案工作效率更高, 信息传递速度加快, 服务效能增强。在进行档案资料编研工作中, 要打破单纯利用文书档案的状况, 善于从各门类档案中, 各种载体形成的档案中, 以及相关资料中提取开展编研工作的信息材料, 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出新的编研成果, 编制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技术性、专业性资料汇编, 直接为学校领导、为学校师生、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应通过广泛的、经常性的调研活动, 来确定编研思路, 制定具有高校特色的编研计划, 实行科学管理规范编研。编研意识要趋向创新, 在编研选题、编研形式、编研传播途径上, 突出为领导决策和制定计划提供依据的作用, 其编研方式要多样化。加强与校内各部门的联系, 编研成果要联系实际, 在相关部门、相关业务上选择编研题目, 在个别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难度的研究性项目中, 邀请相关部门参与工作, 成立课题组, 合作编出“精品”成果。在选题方面要趋向多元化, 以满足不同利用者的不同口味, 既有传统的编研选题, 又有根据学校中心工作, 视角新颖的编研选题模式, 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发挥档案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要注意编研精品的打造与提炼, 以“精”为主, 突出内容新颖, 信息更替快捷, 专题设置灵活的特点, 规范档案编研工作流程和任务, 用编研典型示范成果推动编研材料的开发, 用激励政策推动编研项目创新和提高。

三、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

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是服务科学发展, 服务利用者的过程, 档案管理的业绩最终体现在服务质量上。在高校档案工作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就是要为档案编研工作者创造和提供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让他们保持愉快的心情, 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校档案信息资源。

高校档案工作在夯实发展基础, 增强发展能力,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的同时, 通过构建档案编研工作和提供利用的高效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服务功能, 着力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 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育人机制、竞争机制, 充分发挥档案编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编研能力, 开创编研工作的新局面。加强高校档案馆 (室) 藏信息的对外宣传, 变封闭的信息为交流开放的信息, 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对高校档案工作内容、程序、效果的管理, 全面实现高素质队伍的建设, 切实将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做好、做深、做细、做实, 并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 实现高效能的管理运行, 达到高质量的服务水平, 让学校领导和利用者满意。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也是对高校档案工作本质的要求。高校档案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 贯穿于编研工作的全过程, 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切从学校工作发展、学校师生的根本利益出发, 满足学校各项工作和广大师生对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文化的需要, 促进高校档案工作和档案人员的全面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贯穿“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的同时, 应由粗放管理方式向精细管理转变, 服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增强服务意识, 增强超前意识,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增强全局意识, 变单一服务为全面服务。强化服务内涵, 变粗放服务为细致服务。对利用者推行人性化服务, 通过热情的服务态度, 让利用者满意, 为利用者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查询环境。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熟悉馆 (室) 藏档案资源, 为利用者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快捷的综合信息服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四、以提高编研质量, 丰富馆藏为工作目标

在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化建设进程中, 加快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提高档案馆 (室) 服务能力, 已成为高校档案工作的内在需求和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档案编研工作与信息资源的建设, 提高档案信息存储能力, 是加快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高校档案馆 (室) 服务能力的基础, 所以在加强高校档案工作建设的同时, 必须坚持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编研工作并举, 以建设保障档案编研资料的开发。

篇4:编研中心工作计划

一、档案编研工作要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

河北省地名区划档案资料馆始建于2000年,建馆之初主要忙于地名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编研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2002年后编研工作才逐步走上正轨。先后编纂出版了《河北省志·地名志》、《河北行政区划变更大典》、《河北民政机构沿革》、《学问地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河北部分)》、《河北政区聚落地名由来大典》以及《河北省地名工作大事记(1978-2011)》等资料,几年来,河北省地名区划档案资料馆编研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变化过程。归纳一下,我认为有几个特点:一是编研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要我编”变为“我要编”。我馆开始编的几本书都是上面交下的任务,或是厅机关有关处室找上门来要求合作编书出版。后来我们也编印了一些专题文件汇编和参考资料,主要是为了档案馆的定级、达标和考评所做的准备工作。现在不一样了,在年初制定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时,总要根据厅党组和民政事业的中心工作,根据今年的重大活动和我们的馆藏实际,安排好编研任务。现在我馆的编研工作基本上分两条线运作:一条线紧贴厅党组和民政事业的中心工作,开发多种“短平快”产品,直接为全省民政事业发展服务。一条线以开发地名文化和信息资源为主,重点编好民政文化建设和区划地名资料这一长线产品,为研究民政文化和区划地名工作的专家学者服务。二是编研选题从“短平快”到啃“大块头”。以前因我馆人手紧张、经费拮据,编研选题的主攻方向就是文件汇编和参考资料两大类。近几年来,我馆连续编印了几本大型工具书,特别是《河北行政区划变更大典》、《河北民政机构沿革》和《河北政区聚落地名由来大典》三部大型史料工具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并被中央档案馆、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权威机构收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具有民政特色的编研资料的潜在优势,也为以后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三是编研成果由重编轻研到编纂与研究有机结合。这里所说的“研究”,已经突破了编纂过程的研究,而是深入到编研成果内容中去,对编纂对象——档案史料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地方史研究论文。编研结合,不仅出了档案史料编纂成果,还出了一批史学研究成果,更培养了档案编研人才。

二、要进一步提高档案编研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编研工作是人们的一种主观能动性活动。因此,档案编研人员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是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另外,档案编研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特点要求档案编研人员除了具备系统扎实的档案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熟悉和掌握档案管理、档案编研专业知识,了解档案管理政策导向,熟悉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掌握充分的编研素材,选准编研题目,才能编写出有实用价值和参考意义的编研成果。同时,编研人员还要加强对文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断丰富编研工作的素材,适应编研工作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编研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要重点加强档案编研成果的推广和利用工作

档案编研成果的推广利用是档案工作为民政各项事业服务的重要途径,是民政档案工作自我完善的主要内容。编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最佳的效益,才能体现出其自身的价值。可以说,编研工作人员从选题选材到将材料进行加工成编研成果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将编研成果推广传递给有需要的单位和个人。因此,我们可将档案编研成果制作成电子书或光盘,除在本系统、本单位下发外,甚至可以将编研成果介绍给本系统以外的部门或单位,充分发挥档案编研成果的服务和利用价值。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采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推广档案编研成果,实现主动服务,使民政档案的编研成果能更好地为民生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总之,档案编研工作是对人类精神财富的升华和再创造,是一项功在当今,利于后世的伟业。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勤奋学习,勇于探索,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努力开发更多适应民政工作需要的档案编研课题,让民政系统档案编研工作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

篇5:关于档案编研工作

在档案工作的起始阶段,人们没有实践经验,难以确定、区分资料的价值,面对众多的档案材料,总觉的“存之无用,弃之可惜”,这是很正常的。一个单位的档案积累了数十年之后,面对成千上万的档案史料又会出现“存时嫌多,用时嫌少”的局面,

资料

我局在文献编研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现,过去有些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既未留下文字记载,也未留下照片资料,仅凭一些老同志的回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的说法不一,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还有一些重要的依据、协议查无下落,为今后土地、资产的处理留下后患。这些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求我们档案工作人员在接收档案时,必须认真细致地对每个单位的案卷按照职责范围、上下级关系进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还要将社会上和个人手中散存的重要文献、资料收回,并妥善保管,绝不能因现在的疏忽而愧于后人。

(二)编制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为编研工作提供利用创造条件。

编制检索工具与开发利用工作的关系极大。搞档案文献编研,也需要摸清库存,了解家底,全面地掌握档案情况。在档案数量不断增多、类型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多种形式档案检索工具,不仅查找效率低,而且常常查不准,查不全,甚至有的档案找不出来。所以,应该象周恩来同志教导我们档案工作人员时指出的那样:“不仅要整理保管好文件,更重要的是熟悉业务,多做些索引、目录,使利用查找方便”。

(三)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优势,积极开展档案加工利用。

档案人员比较熟悉本单位库存档案的情况,要注意发挥这种优势,挖掘档案信息,搞好档案文献编研,为利用着提供系统的史料。过去档案工作侧重于对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对利用档案进行研究却不多。实际上,在这方面档案工作人员是近水楼台,得天独厚。他们开展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不但是档案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科学研究的一支生力军。通过对档案文献的编研工作,还可以摸清档案的保管情况、改进管理,提出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四)积极采用现代技术,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以电子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办公技术,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尽管现在预言告别纸和笔还为时过早,但档案工作将是受到影响最为显著的行业之一。现在相当数量的档案部门的工作仍停留在“锥子、剪子、线绳子”阶段,由此产生的存量大,效率低,检索困难等问题会越来越突出。目前,人们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是多方面的而且一次利用档案数量扩大,时效性、专题性、准确性要求提高,依靠传统的手工检索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如采用计算机编目检索技术、计算机尖端技术。以及相应的服务方式,必将大大减轻档案管理人员的劳动,提高效率。只有档案工作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档案利用方式、方法与社会利用之间矛盾,更好地使其转化为生产力以服务于社会发展。

篇6:浅谈档案的编研工作

档案馆(室)编研工作是以馆(室)藏档案为主要对象,满足社会利用档案为主要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汇编和出版档案史料,编制参考资料,并参加编史修志以及撰写文章和著作,为国家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服务的一项工作。

档案的编研工作,与专门的学术研究有所区别,后者注重著书立说,向社会上提供学术成果,而前者则是以编研工作为手段,充分发挥档案史料基地的优势。一方面,侧重研究分析,整理汇编和公布史料,配合编史修志等研究活动,协同查选档案材料,主动地提供利用,满足各行各业利用档案的需要;另一方面,对已经出版的历史著作进行史实印证,研究一定的历史问题,撰写历史著作和文章,参加编史修志等活动。

编研工作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编”,即编纂;二是“研”,即研究。所谓编研工作,就是按照一定的题目,通过对大量档案材料的研究,从中选出对国家政治、经济建设和科学、历史研究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价值的文件材料,进行编纂加工,用各种形式把档案编纂成书,提供给党政领导和科研部门利用。这里对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特点、作用、编研工作中编与研的关 系,以及编研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对编研工作有一个比较完整、全面、正确的认识。

一. 编研工作的内容、性质、特点及作用

(一)编研工作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编纂、编写、研究三个方面,具体说:

1. 编辑出版各种档案史料和汇编档案文件。根据一定的题目,按照一定的体例,把分散的档案文件编辑起来,使之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能够反映该专题历史状况的档案集合体。这种形式除了对档案原件个别文字或形式方面作必要的加工以外,不做任何内容上的改动,是供人研究使用的史料书、资料书。要求按档案文件的原件进行编纂,而不是编写。要忠实于历史文件,而不是阐述编者的观点,编者观点可以在编纂加工中体现,但必须与原文严格区别开来,这是编研工作的基本要求。

2. 编写就是在熟悉和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取材于馆(室)藏档案资料,经过研究编写的各种专题参考资料。根据对有关档案进行分析、综合,编写出能够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某一时期或某一现象历史过程的参考资料。

3. 研究就是进行档案学研究和历史研究。主要是通过前两个方面和其他工作,进行学术研究活动,把研究成果写成文章,为将来撰写各种 专著奠定基础。

(二)从编研工作的三个内容可以看出,编研工作是利用工作的一种形式,是通过一系列工作环节,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为历史研究服务、为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服务,所以利用工作的根本性质也就是编研工作的根本性质:服务性。除这一特性外,编研工作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主动性。编研工作是一种利用工作,它不是根据读者的具体需要直接查阅档案,而是根据对利用动向的了解,汇编档案史料和编写参考资料,以满足社会利用的需要,它是一种带有预测性的利用工作,其中包括档案工作者的主动因素,这种主动性是由社会利用要求决定的。为避免无效劳动,在编研之前,要进行广泛细致地调查,要熟悉业务,对利用要求具有敏感性,不能随心所欲地编写,从而保证编研的质量。这里的主动性是指编研工作中,包含档案工作者的主动服务,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而编研工作的内容最终由利用要求决定,所以编研工作的主动性又是相对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档案工作者的主动性与利用要求的联系。

2.科学性。编研工作不是按利用者的要求零散地提供一份或几份档案文件的借阅工作,它是按照一定的题目,经过对大量材料的选择,形 成一个基本能够反映该专题的比较全面的整体。这个整体的效果远远超过各单份材料利用效果的简单相加,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可以互相印证、补充,往往能起到独份档案文件起不到的作用。编研工作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对所提供档案的内容、形式、文字都进行必要的审慎地考订、印证,保证真实可靠。

3.广泛性。编研的成果是以出版发行的方式提供利用,能够适应社会广大读者的利用要求,可以发生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编研工作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档案馆工作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1.采用出版发行的方式提供利用,可以解决一定时期内对某一专题集中利用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利用档案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单一的查阅工作已经难以胜任,于是编研工作以其独特的服务方式与查阅工作一起更充分地满足了利用者的要求。这种方式的优越性,为实现档案价值创造了更为广阔的途径,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

2.编研工作能够促进档案馆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是前提,编研工作又对基础工作起着促进其发展与提高的作用。在编研中可以及时地发现档案馆在收集档案方面的不足,从而促进馆藏档案的收集与丰富,基础工作是编研工作必不可 少的重要条件。开展编研工作又能推动和检验基础工作,二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档案保管上说,编研工作的成品出版发行,广泛流传,还可以减少对档案原件的磨损,又将档案副本分藏多处,提供了应付意外事件的能力,这些都促进了档案的基础工作和整个社会的档案工作。

3.编研工作有利于培养人才,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编研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对档案材料有一定研究等,这些都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能够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对做好档案工作起了较好作用。

二. 编研工作中“编”与“研”的关系 在编研工作中,编与研的关系,体现在每项具体工作中,都是各有侧重、紧密结合的。在工作安排上以编为主,实际在所有编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研究,研是编的前提,因为每一部史料编纂或参考资料的编写,都必须在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需要对所编题目有关的历史、人物、问题进行研究和考证,以科学地、真实地反映史实;对材料的加工编排,需要进行认真地研究和考证,正确处理文字、标记、格式等方面的技术问题,等等。离开研究是编不了的,也无法保证编的质量。同时,我们的研究 工作,特别是对历史问题的研究,也需要在编的基础上进行。因此,编和研的关系,虽然在各项具体工作中由于档案材料和题目的不同,各有程度上的繁简和深浅之分。但总的来看,二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

三. 编研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在编研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选题,是档案史料编辑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环节,必须根据客观需要和档案材料的具体情况,以为社会各方面建设服务为目标确定题目。

2. 选材,一个专题收集到的档案材料很多,根据汇编质量的要求,要有选择,应按从严的原则,选择真实可靠、重要的能说明问题的档案材料。

3. 档案材料的编纂加工。一方面是外形处理,如格式、标记等,二是正文转达,如开头语、标点等。要注意保持历史原貌,不篡改文件内容。成果不经档案馆同意批准,不能公布出版。

篇7:征集编研展览一体化工作综述

——余杭区档案局打造档案文化建设新机制综述

高建华

摘 要:征集丰富了资源,丰富的资源支撑和促进了编研和展览工作,编研成果形成档案文化品牌,档案展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些工作又深化了档案宣传工作。这样,“征、编、展、宣”形成一体化并形成了长效的档案文化建设新机制。关键词:征集 编研 展览 档案文化 新机制

新时期的余杭档案工作肩负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光荣使命,认真贯彻《浙江省档案局关于大力开展档案文化建设的意见》(浙档发[2011]32号,以下简称《意见》),设立征集编研科,切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为打造与文化名区相匹配的档案强区做出贡献。

1、以征集促编研

1.1、征集老照片并出版《余杭记忆—百年余杭旧影集》

2010年,区档案局(馆)联合各部门共同主办了名为“余杭记忆”的老照片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热情参与,共征集到各类老照片600余幅。通过鉴选,编辑出版《余杭记忆—百年余杭旧影集》。《余杭记忆—百年余杭旧影集》共收录1911年—1995年间形成的,反映余杭辖区内人、事、物、景的老照片277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向社会征集到的照片资料和馆藏档案中选出精粹,集中展示了余杭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保留下来的经典图像,为社会公众了解余杭近现代的发展变迁提供了光影查阅平台,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画册。画册自出版发行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在延续余杭记忆、繁荣城市文化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彰显了档案的文化属性。该书荣获杭州市档案局优秀编研成果一等奖、省档案局优秀编研成果二等奖。区档案局积累了征集、编研、展览一体化的经验,为进一步做好档案编研工作,加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探索出一条好的路子。

1.2、征集珍档并出版《余杭珍档荟萃》

近年来,余杭区档案局(馆)加强珍档征集并深入挖掘馆藏特色档案,形成了规模化珍档资源体系。在此基础上,2012年7月开始整理编辑《余杭珍档荟萃》,该书已于2013年10月完成印刷并分发至各镇街和区直单位。《余杭珍档荟萃》展现了区档案馆馆藏珍品,客观简明地介绍了余杭的发展历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珍贵的历史档案介绍给读者,较好 1

地发挥了档案的凭证和借鉴作用,是档案馆与社会大众沟通的桥梁,使读者能从中了解余杭档案文化的丰富多彩。

《余杭珍档荟萃》共分“明清拾遗”、“民国旧踪”、“烽火岁月”、“历史新篇”、“珍贵手稿”、“外事纪念”六个部分,入册的档案是根据内容重要、价值珍贵、载体特殊的原则从区档案馆特藏库遴选出来的珍品。本书以档案图片为主,辅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大致勾勒了余杭数百年的历史轮廓,对外界了解余杭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读者切身感受到余杭历史文化积淀的厚重。

1.3、出版《卓氏人物(塘栖卓氏明清档案解读)》

2013年6月,老同志卓介庚(现受聘于区档案馆)撰稿、余杭区档案局(馆)内部出版了《卓氏人物(塘栖卓氏明清档案解读)》。塘栖卓氏的史料原由老干部卓介庚同志收集珍藏,内容非常丰富,史料价值较高。因古文艰涩难董,人们不易阅读,本书作者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塘栖卓氏在明清期间的情况,对这些史料加以通俗的解释,让有兴趣了解塘栖卓氏家史的普通读者也能顺利阅读。当然,卓氏先辈留下的许多古籍,经过翻译,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很难确切地解读出来,其动人的韵味也不容易表达,所以本书也将原文同时照录,请各位有识之士鉴别。本书也是作者在详细阅读塘栖卓氏史料后写下的心得笔记。

2、完成余杭方言建档工作

方言语音建档是“余杭记忆”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自2013年8月开展以来,通过前期的广泛宣传,全区人民积极响应,各界人士争当语音“发音人”,区档案局通过各镇街的推荐,确定12名“发音人”,然后通过走访测评,最终选出6名来自塘栖、临平、老余杭、瓶窑、乔司等地的最地道、最老派、最正宗的余杭方言语音“发音人”。通过对这些地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由此衍生的说唱、语音故事、戏曲等整理建档,使余杭方言得到系统有效的记录与传承,对于研究历史资料、考证民俗风情、调查方言特色等都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此项工作于2013年12月结束。

3、做好珍贵档案受赠工作或征集地方文献 3.1、接受谭均华先生捐赠

2011年2月,杭州市剧协主席、余杭区文化名人、中国曹禺戏剧奖、省市“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谭均华先生前来余杭区档案馆了解其早年捐赠的手稿、剧作、证书、声像资料等特载档案的保管情况。保管利用科工作人员向他详细介绍了馆库设施的配备情况,并陪同参观了档案库房与珍品陈列展厅。谭均华先生在亲自查看了其捐赠的档案后对档案馆的工作表示十分满意,并再次向区档案馆捐赠了他近期编著的《洪楩传》、《永恒的瞬间——见证余杭平山农场五十年》等作品,同时他表示今后还将把手稿、作品等珍贵资料捐赠至区档案馆永久保管。

3.2、接受退休干部陈孝生先生赠送家谱

2011年2月,陈孝生先生向区档案馆赠送家谱。余杭区人大退休干部陈孝生先生向余杭区档案馆赠送了他亲自修编的《禹航免涵陈氏族源》、《禹航免涵陈氏宗谱》、《余杭黄湖陈氏家谱》和《余杭范氏家谱》。这些家谱系陈先生历时多年,查考家史,收集史料,亲自整理编订,并出资万元,印刷后送藏有关各方。

陈孝生先生系禹航免涵老四房后代,退休后正逢“国运昌则修志,家族兴则修谱”的大好时光。为了增加对家史的了解、加强族人间的联系、培养亲情、继承中华传统美德,陈先生怀着一种“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代子孙”的责任感,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续修家谱的担子。在取得老一辈族人的支持下,他开始了艰难的搜集家史资料的工作,不辞劳苦,四处走访家族老人,奔波于各地图书馆。从清光绪十六年(1890)《禹航免涵陈氏族源》中获得了最为宝贵、翔实的家史基础资料,经过数年的搜集、整理,编撰出多部族谱。

这也是余杭区档案馆首次收集到的家谱,对于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提升档案馆文化品位、增强档案馆服务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我馆将不断拓宽档案资料征集视野,积极开展家谱的收集工作,将散失在社会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收集进馆。

3.3、征集到文革时期余杭的老照片

2011年7月,区档案馆从杭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章胜贤先生手中征集到文革时期余杭的老照片20幅。这些照片拍摄时间为1966年前后,主要内容有:余杭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余杭县职工代表会议、师生赴京参观学习归来欢迎会、农村生活学习场景及文革时期余杭先进人物。

这些照片生动描绘了文革时期的余杭文化背景,真实再现了当时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了馆藏。

3.4、曹人望捐赠塘栖水北明清古街全景照

2011年12月,塘栖人曹人望先生带来了他于2008年5月拍摄的塘栖水北明清古街全景照,该照片为多张照片拼接而成,全面、真实、清晰地再现了塘栖水北明清古街全景。自2008年6月起,塘栖运河综保对老街进行改造,此照片拍摄于改造前,为我们保留了老街改造前的历史原貌影像。曹先生表示当时拍摄这一照片是站在塘栖五金批发公司七楼顶上取景的,该大楼已于2010年拆除,故现已无法再站在这样一个至高点进行全景拍摄,此乃该照片的珍贵之处。

3.5、孙祝山先生捐赠了数件实物档案资料

2012年3月,余杭原人大副主任孙祝山先生向区档案馆捐赠了数件具有史料价值的实物档案资料。

孙祝山先生于1944年入伍,曾参加过孟良崮、淮海、渡江三大战役以及鲁南、江苏七战七捷等十余次著名战役。此次,孙祝山先生将珍藏数十年的实物捐赠于区档案馆永久收藏,其中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佩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1948年战时前线的临时党员证、1956年临平镇人民委员会向其颁发的《聘请书》、1957年军人转业证明书

及杭县兵役局的补充信、1958年临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余杭县第五届、六届、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证、余杭县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到通知书等在内的十余件物品。这些物品保存完好,时代气息浓厚,进馆收藏后进一步丰富、充实了馆藏实物资料,为今后的爱国主义教育展览提供了宝贵素材。

3.6、征集到《刘氏联修族谱》、《镇氏宗谱》

刘武平先生向我馆捐赠《兴邑庙背西隅山下刘氏三修族谱》(卷一至卷六)仿真件、《刘氏联修族谱》(上、下册)仿真,共52册。镇征越先生向我馆捐赠《镇氏宗谱》上下卷,共51册。这也是余杭区档案馆从民间收集到的家谱,对于丰富馆藏、优化馆藏结、提升档案馆文化品位、增强档案馆服务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我馆将不断拓宽档案资料征集视野,积极开展家谱的收集工作,将散失在社会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收集进馆。

3.7、积极征集余杭地方文献

本局多方收集反映余杭地方特色文献资料。2010年以来,区档案馆有关工作人员访求到一批本区地方文献,有《余杭遗韵》、《余杭风俗志》、《余杭民间文化大观》、《余杭古桥》以及《文化塘栖》丛书、《径山史话》丛书、《老余杭文化》丛书等100余卷(册)以及反映各地历史与现实情况的刊物如临平山、塘栖、三白潭、窑山等100余期,为百姓了解余杭历史、品味旧物、传承风俗礼仪、浸润运河文化、禅茶文化等方面充实了内容、夯实了基础。

4、做好固定展览有关工作

固定展区主要通过收藏的历史档案展示余杭的历史文化,共分三个展区,一楼展区展示的是建国六十年余杭的辉煌成就,二楼展区为余杭五千年悠久历史,三楼展区为馆藏珍品陈列。举办余杭历史档案图展,旨在传播余杭优秀文化,继承深厚历史遗产,既为建设余杭品质之城提高文化品位,又为青少年和社会各界提供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图展所展示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将为推进“美丽之洲、品质之城”建设激发人们更大的热情。

5、做好专题展览工作

专题展览又称临时展览,是指档案部门根据党和国家,以及地区、系统的中心工作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利用重大纪念日配合重大活动按照一定的专题举办的短期展览。

5.1、2011年举办了“余杭记忆”老照片专题展览

集中展示了余杭在近百年的发展进程中保留下来的经典图像,反映了余杭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的发展,为社会公众了解余杭近代的发展变迁提供了平台,吸引了众多百姓前来参观,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5.2、开展“劳模风采”专题展

为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2012年11月,余杭区总工会、余杭区档案局联合举办了余杭区2006—2010年市级以上劳动模范风采展,展出“十一五”期间我区50位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再现余杭先进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铭记他们对余杭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做出的贡献,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共同谱写幸福和谐余杭的新篇章。

2012年11月15日下午,区档案馆接待了一批参观“劳模风采”专题展的队伍——48位来自塘栖镇的退休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此次,区总工会组织退休劳模参观劳模风采展,让余杭老一代职工体会到脚踏实地、不怕艰苦、尽心尽责、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劳模精神历久弥新,新老劳模都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荣誉转化为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余杭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退休劳模们回忆往昔、展望未来,一致表示,我们喜看余杭的巨大变化,深受鼓舞,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5.3、举办余杭商贸“老字号”历史文化展

为更好地了解余杭传统商贸发展历史,深入挖掘“老字号”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文化内蕴,倡导诚信经营,弘扬商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区档案局(馆)与浙江省老字号协会塘栖会馆联合举办“余杭商贸老字号历史文化展”。该展览选取了28家传统商贸企业,其中5家为已荣获“浙江老字号”的企业,23家知名老店,这些企业年代悠久、现存资料丰富以及准备申请省市级老字号企业,重点展出历史图片、实物及相关工艺道具流程,老字号创始人有关情况介绍,老字号背后文化故事挖掘等内容。“余杭商贸老字号历史文化展”从2013年11月1日开始到2014年4月结束。

总之,征集丰富了资源,资源的丰富支撑和促进了编研和展览工作,编研成果形成档案文化品牌,档案展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与此同时,这些活动又深化了档案宣传工作。这样,“征、编、展、宣”形成一体化,互相依存、共同提高。相信:余杭区档案文化建设新机制必将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作者简介:

篇8:浅谈档案编研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对编研工作的认识

档案事业作为时代文献信息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发展至今已进入档案信息管理和档案信息服务的新阶段。所以, 无论是档案学理论的研究, 还是档案工作的实践, 都必须将注意力转移到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为社会利用服务上来。这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宗旨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 也是档案学理论发展的现实基础。尽管现时人们也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和搞档案利用工作, 但对于适应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有效服务于经济建设, 体现高层次信息资源开发的编研工作, 却没有放到应有的突出位置。这从目前编研工作所处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这就是认识上的不足。在工作实践中, 人们往往是把抓基础、搞开放服务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 而对编研工作则是缺少研究和投入。如果我们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形成角度来分析, 那么人们更习惯于服务型、宣传型、教育型和编纂型的开发, 而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具有潜在优势的智能型、编研型和技术型的开发。当然我们也并不否认服务型等基础开发的重要性, 但如果我们不能以智能型开发为重点, 以技术型开发为手段, 那么我们的档案服务工作亦只能是一直停留于低水平的工作局面而不能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进一步开拓思路, 加大编研工作的力度

编研工作水准的高低, 不仅关系到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 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档案事业的自身发展。从目前编研工作的状况看, 单一的馆藏资源, 陈旧的编研题材, 过长的编研周期, 单薄的编研力量, 编研工作实在是难以承担起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体任务。那么如何开拓思路, 加大力度呢?

第一, 编研工作要从单一型的低层次开发逐步向多元化的高水平发展。要改善编研工作的条件, 敢于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手段, 及时、有效地实施开发, 缩短加工时间与传递时差, 提高利用的时效性。

第二, 编研工作的对象要扩展。应该包括区域范围内全部档案馆 (室) 的馆 (室) 藏, 一改以往“闭馆自守”的局面, 要走出档案馆, 面向整个社会各个领域, 依靠馆 (室) 网络, 丰富编研工作的选题择材, 使之编有素材, 研有对象。特别是档案室的编研工作应该是档案馆编研工作的补充和延伸, 以整体效应来反映地区编研工作的水准。

第三, 编研工作要打破单一利用文书档案的状况。要善于从各种门类的档案中, 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中以及相关资料中提及开展编研工作的信息材料;要努力实行档案资料一体化管理, 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探索新的途径。当前还特别要通过对科技档案中隐含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的信息开发, 编制出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技术资料汇编, 直接为各项经济建设服务。

第四, 编研工作应该坚持以地方特色为主。要通过广泛的、经常性的调研活动来确定编研工作的思路, 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编研工作总体规划。

最后, 编研工作的主体应该是一个群体。少数编研工作者是难以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工作热流的。

三、进一步提高编研工作的科学性

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 档案工作的领域在拓宽, 业务建设中的各个环节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并做出相应的反映和调整。所以, 我们在研究编研工作发展的同时, 还务必要求对编研工作做出统筹规划, 实行科学管理。具体规划设想如下:

1、将档案馆编研工作的选题内容分成三大类:一是续编类, 比如基础情况汇编、档案馆指南等。二是新编类, 比如实事项目汇编和重点工程介绍等。三是开发类, 即注意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通过计算机管理档案信息, 形成信息加工的机读编研材料。

2、实行对各级档案室编研工作的分类管理。在原有编研工作的基础上, 要将编研工作的重点放到编制具有本单位工作特色的档案信息材料上去。将定期组织编研材料展评会、交流会, 努力在基层档案室形成加强编研工作的势头。编研材料必须达到3至5种, 严格考核标准, 以编研工作促进档案业务和利用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另外对一些部门, 将举办编研工作培训班, 以实际操作的角度出发, 增强档案干部运用编研手段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 掌握编研工作的基本知识。

编研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研究性很强的工作, 是由若干工作内容组成的系统工作。这项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展工作的组织措施和编研人员的素质。由此可见, 实现编研工作的规划, 还得依靠科学管理。要善于总结我国史料编纂组织工作的经验, 要引进现代管理的方法, 运用“目标管理”的原理, 开展编研工作。在编研中, 要注意运用图表的形式来体现编研工作实行目标管理的意图。局 (馆) 领导按照规划要求, 在拟订年度编研工作计划前, 召开编研工作会, 在明确任务后, 将考核机制引入编研工作, 并逐个将编研任务下达给馆员及业务骨干, 明确选题范围、规定编制时间, 既将编研工作作为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 又将其作为提高档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 加强档案编研工作, 确立编研工作的中心地位, 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我们能真正把握好最高层次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 那么编研工作将展示出广阔的新天地和发展前景, 编研工作人员也将大有可为。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档案编研在档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着重阐述了档案编研工作目前的不足之处及发展方面, 并根据本单位档案管理现状,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上一篇:朱立新——劳动模范先进事迹下一篇:打仗的儿童故事早教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