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描写人性的名言

2024-05-04

的描写人性的名言(精选8篇)

篇1:的描写人性的名言

1.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心灵,思想。-契诃夫

2. 应该人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而美好。-人性光辉

3. 位置可以增加人的权力,但增加不了权威;位置可以增加人的力量,但增加不了能力;位置可以增加人的金钱,但增加不了素质;位置可以满足功名的渴望,金钱可以满足物质的欲望,但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4.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郁而愈益温厚。

5. 走对了路的原因只有一种,走错的的路的原因确有很多种!-古龙

6. 人生的故事,是用生命来写的!

7. 友情是欢乐培增,使痛苦减半。-培根

8. 没有永恒的生命,但有生命的永恒!-

9. 乳名是自己写的,历史是自己写的!-

10. 快乐是一只离岸的小舟,载着你脱离忧伤的的苦海!-人性光辉

篇2:的描写人性的名言

2. 看来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该太得意的。

3. 说谎最初的动机只不过是保护自己,一个人要说过很多次谎之后,才懂得用谎话来保护自己。

4. 你有钱的时候,寂寞总容易打发的,等你囊空如洗时,你才会发现寂寞就像是你自己的影子一样,用鞭子抽子抽都抽不走。

5. 一个人若是还能挣扎,还能奋斗,还能抵抗,无论遇着什么事都不可怕。但若只能坐在那里等着,那就太可怕了。只有在这种时候,才能看得出一个人的勇气。

6. 聪明人有时的确会自作聪明,弄巧成拙,到头来虽害了别人,但却也害了自己。

7. 不肯学挨打的人,就最好也不要去学打人。你想打人,就得准备挨打。

8. 财富并不一定能使人快乐,但至少总比贫穷好得多。

9. 一个人一定要先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敬他。

10. 人,真是奇怪得很,有时竟宁愿去听信别人的谣言,而不相信真话。

11. 在这种地方,财富在人们眼里本算不了什么,但等你财富真正够多的时候,人们还是会一样肃然起敬的。

12. 无论你是婊子也好,是孙子也好,只要你能吃得起二十两银子一桌的酒席,他们就会像伺候祖宗似的伺候你。开饭铺的人,大多遵守一个原则:有钱的就是大爷。

13. 无论你要找什么,只要肯去找的人,才会找得到。

14. 名气有时就像是包袱,名气越大,包袱越重。

15. 我骗了你,他却骗了我,每个人好像都命中注定要被某一种人骗的。

16. 但世界上的事往往也很奇怪,不想出名的人,反而偏偏会出名。

17. 世人大多宁可看重满口谎话的伪君子,也不肯看重直言无忌的真小人。

18. 道和魔的比例也不一样,道的一尺,可能就是十丈,而魔的一丈,也许只有一寸。

19. 随时找机会让自己笑笑,松弛松弛自己的神经——一个人的神经若是太紧张,遇到了危险的事,就会不知道该怎么应付的。

20. 虎狼只为了生存才杀人,人却可以不为什么就杀人,而且据我所知,人杀死的人,要比虎狼杀死的人多得多了。人类为什么总是喜欢猎杀自己的同类?

21. 若没有悲天悯人的心肠,又怎配做英雄侠士。

22. 一个对人类如此热爱的人,绝不会是坏蛋。

23. 人们对自己买来的东西,总会珍惜些;若是别人送的,就难免要瞧得轻了。

24. 言多必失。占尽上风,抢尽攻势的人,也迟早必有失招的时候。

25. 如果没有听众,不管你是在说话唱戏还是骂人,都是件很累人很无趣的事。

26. 无论多么可怕的人,你只要懂得如何去降伏他,他就是付的奴隶;无论多可怕的力量,你只要懂得如何去利用它,它也会变得属于你。

27. 大多伤感的回忆,不仅能令人老,往往也会令人改变。

28. 运气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个人若是每次都能将机会把握住,他的运气一定永远都很好。

29. 喜欢窥探别人隐秘的人,就必定是好恶的小人。

篇3:的描写人性的名言

在众多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中, 创作于晚年的《第三者》, 字数寥寥, 却是作家本人视为最成功的一部小说。在这篇小说中, 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冷峻, 简约, 以及不动声色的残酷。它是短篇小说的典范, 外表平淡如水, 内里深刻丰富, 与众多煌煌巨著相比丝毫不逊色。博尔赫斯利用三个人物、简约的情节以及简单的环境描写, 展现了兄弟情与男女情的残酷较量, 揭示了旧时城郊平民性格的悲剧性缩影, 诠释了人性的本质。作者对于人性的探索与揭示, 给世人带来了灵魂上的震撼。

在这篇作品中, 我们又见到了让人想起《佩德罗·巴拉莫》、《百年孤独》甚至《恶棍列传》中的拉美印象:健壮好色的男人、被当作牲口的女人、杀与被杀的家常便饭、情绪统治理性的地方文化。这部小说写得很简洁, 也很干脆, 故事非常单纯, 没有博尔赫斯前期作品中那些绕来绕去的东西。在小说中, 尼尔森兄弟与其说是两个人, 不如说是某一个人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本来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相互之间是平衡和谐的关系。然而有一天, 一个第三者闯入了这两部分之间, 使之出现了裂痕, 而且永无修补的可能性。第三者是谁?我想不是胡利娅娜, 而是兄弟俩心中的恶魔。胡利娅娜可视为一种符号, 例如人的某种生命的自然意志, 这种自然意志在某一天以一个叫做胡利娅娜的女人身体出现。或者说她一直潜藏在人的生命内部, 并且在某种情况下就会像病毒发作那样, 使一个人 (或一个整体) 失去和谐性。

博尔赫斯在这里沿用了一个古老的故事逻辑, 即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如果说杀死这个女人才是兄弟俩的情感出路, 那么这样的结局只能更加让人震惊和发人深思。然而作为某种生命意志的符号, 胡利娅娜是消灭不了的。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这样写道:“如今又有一条纽带把他们捆绑在一起:惨遭杀害的女人和把她从记忆中抹去的义务。”尼尔森兄弟的问题如幽灵缠身, 永远存在于他们存活于世上的每一天, 他们永远无法忘记那个惨遭杀害的女人。博尔赫斯没有继续为尼尔森兄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是将它留给了读者。读者能为他们提供解决的办法吗?

在《第三者》这篇小说里, 故事叙述者声称“我认为这个故事是旧时代城郊平民性格的一个悲剧的缩影”。但睿智的博尔赫斯显然不是仅此而已。在介绍尼尔森兄弟时, 博尔赫斯似乎别有用心地首先提到他们家里的那本破旧的《圣经》。兄弟俩家徒四壁, 这是他们家族绝无仅有的一本书, 这连他们教区的神甫也觉得诧异。然而这仿佛暗示着这对兄弟在艰难困窘的生活中, 仍然有一种潜在的精神依托。因此, 他们同甘共苦, 相依为命, 在当地人的眼里兄弟俩简直就是一个人, “你得罪其中一个就会招来两个仇敌”。面对现实, 兄弟俩虽然作过多次选择, 最终都没有选择互相残杀。但他们仍然以另一种悲剧的形式收场, 而这种悲剧性似乎比那种兄弟反目, 拔刀相向, 表现得更加深刻, 更加耐人寻味。

博尔赫斯自己说过, 他写的故事“旨在给人以消遣和感动, 不在醒世劝化”。这话有点半真半假, 他极富智慧和性情的作品充满匪夷所思的幻想, 却也总是直指人心。在这篇小说中, 博尔赫斯触及了一个古老的话题:“嫉妒”。小说中直接出现了“该隐的幽灵”的字样, 提出了一个不是解决方法的方法:既然双方不能共同占有, 又既然不能消灭有权占有的另一方, 那么只能消灭被占有者本身。从这个角度来看, 博尔赫斯的《第三者》乃是对《旧约·列王纪上》第二章第十三节至第二十六节内容的反讽, 他的题注为读者提供了解读的钥匙。小说的主题可以归纳为:《第三者》提出了兄弟情谊与对共同占有物的冲突以及解决冲突的方法。当然, 这种解决冲突的方法并不是根本的方法, 博尔赫斯在小说中将胡利娅娜称作“一个不幸殉难的女人”。殉什么难?殉人类劣根性之难。正如赵德明教授所言:“杀掉了胡利安娜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他俩永远也不能抹掉心头的阴影, 因为胡利娅娜点燃的嫉妒之火永远不会熄灭。”可以说, 人类永远也不能抹掉心头的阴影, 因为人类心头的嫉妒之火永远不会熄灭, 该隐的幽灵将在人类的身边永远徘徊。

中国当代新潮作家中的很多人深受博尔赫斯影响。他们在各自的创作中都留有博尔赫斯的影子。有人曾说:如果你需要看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 那就去读读博尔赫斯的《第三者》, 不要再翻余华那两本砖头一样的《兄弟》。《第三者》这部作品感动人、打动人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呢?是它的意义?是思想性吗?是修辞吗?是对历史意识的穿透吗?是对人性的揭示吗?好像都有关系, 好像又都没有关系。一部《兄弟》, 煌煌五十余万言, 在《兄弟》中, 上部写得非常悲惨, 而下部非常放肆;上部是人性的匮乏, 下部是人性的泛滥。作品中充斥着畅销文学的各种元素:苦难、暴力、爱情、性……写得很煽情很刺激, 顺应了大众阅读心理和情感趋向, 改编成电视剧的话肯定也会很好看。然而面向大众的写作, 使作品失去了冷峻深刻的理性思考, 终难达到《第三者》这样的文学高度与深度。

《第三者》中的兄弟情和男女情间的较量, 这是一种难以解决的麻烦, 假如时间允许, 所有的作家都会让他们的困境拖下去, 但博尔赫斯采取了出人意料的解决方式。叙述需要斩钉截铁的突发性, 短篇要有直指人心的力量才能恒久。《第三者》中, 这两个兄弟最终一起杀死了那个女人。但是, 有谁会为那个可怜女人的命运感到悲哀呢?凭什么女人要被杀死?这个问题, 我想过, 但博尔赫斯不会想。作为一个小说家, 从他的位置来讲, 他是一个转述者, 他的叙述始终是一种转述, 他相信奇迹, 他需要结果, 他让人看出, 他的叙述是一种奇迹的再现, 他写的简洁有力, 绝不拖沓。否则, 奇迹会失去光环。这个奇迹在于结尾, 为了免于不坚固的爱情对坚固的兄弟之情的破坏, 哥哥的选择是彻底摆脱爱情, 守住亲情, 他动手结果了女人的生命。让我们感到震惊的就是这种疯狂和理性, 它如同岩浆喷发, 令人震惊。令人发指的暴行竟然顺理成章, 成为兄弟最好的出路!我想博尔赫斯之所以让暴力也成为他优雅精致的作品中的元素, 是因为最优秀的作家无需回避什么, 因为他从不宣扬什么, 他所关心的只是人的困境, 艰难却又有效的自救方法, 也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细节。沉重的命题永远是我们精神上需要的一缕清风, 我更钟爱一些什么也没说却令人感动、令人难忘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阿根廷]博尔赫斯.博尔赫斯文集:文论自述卷[M].王永年译.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6.

[2]赵德明.20世纪拉丁美洲小说[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3][阿根廷]博尔赫斯.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M].王央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4][阿根廷]博尔赫斯.作家们的作家[M].倪华迪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5.

篇4:《红高粱》战争描写的人性视角

关键词:《红高粱》 战争 人性

传统战争小说通常以惨烈的战争场景震撼人心,让人的记忆停留在血肉横飞的战争记录中。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往往从国家安危、民族大义的高度出发,被塑造成一种高大英勇、不畏牺牲、勇当大任的光辉形象。荣誉的光环笼罩着战场英雄,鲜血与死亡是忠诚与英勇最好的证据。模式化的英雄人物和战争描写充斥着传统的战争文学,莫言的《红高粱》以一种新的视角,站在人性的角度去更好的解读战争,让我们以一种新的方式思考战争,以一种新的视角去观察战争。

《红高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片黑色土地上的红色故事。在墨水河边打死鬼子少将的著名战斗,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大背景。这个背景就像是盛着高粱酒的大酒坛,这片高粱地上的人和事仿如那千千万万的高粱,这人与事的交织仿如那酿成了的高粱酒,这个酒坛装满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这个酒坛承载了那一代人的生存状态,“我奶奶”一生的传奇沉淀在了这个酒坛中,“我爷爷”一生的豪气被这个酒坛记录着,“我”那罗汉大爷的悲惨终结沉入了酒坛深处,“我”家的大黑骡与罗汉大爷相伴着栖息在了酒坛中,“我”的那些乡亲们、同“我爷爷”战斗的那些弟兄们,都一同地在这酒坛中实现了永远的团聚。战争这个大酒坛,让人们彼此的故事有了牵连,让人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酿造香醇来填充它。

莫言一改传统战争描写的宏大叙事模式,不重战争过程和战争结果,而是以战争作为背景和线索,将人的故事作为重点,填充战争的骨架,从“人性”视角入手,去观察战争状态下人的最本真的状态,以及战争对人性的影响,从而引发人们对战争破坏性的深层次思考。就如莫言所说的“小说家写战争,要表现的是战争对人的灵魂扭曲或者人性在战争中的变异”,我们就是要从战争所揭示的人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入手,在战争所造成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之外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一、人性的赤诚状态

罗汉大爷可以算作是“奶奶”家的忠仆,这样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却遭受了世上最残酷的死亡方式。罗汉大爷为了保住“奶奶”家的骡子,惹恼了鬼子,头皮被锋利的刀刃开了口子。骡子被迫牵到工地后,罗汉大爷还不忘叮嘱工人“你珍贵着使唤,这两头骡子,是俺东家的”,罗汉大爷满心都是自己的东家,还有东家珍贵的骡子,一时间他忘了自己头上的钝痛,也不在乎自己的话是否会惹恼鬼子。罗汉大爷遇到了一个绝好的逃跑机会,本已经离开的他却因为东家骡子的一声嘶叫折了回去,就此错过了唯一的一个机会。然而黑骡却认不出遍体鳞伤的罗汉大爷,拒绝离开。本是要救骡子离开的罗汉大爷,不能容忍自家的骡子变成吃里扒外、忘恩负义的混账东西,用铁锹向骡子发泄愤怒。因为骡子错失离开良机的罗汉大爷,最终落得一个被生割活剥的结局。

罗汉大爷是这黑土地上的小老百姓,在“奶奶”家安安稳稳地做着长工。但是他忠于这个家的一切,必要的时候不惜付出血的代价。他为了东家的骡子,不惜再次身陷险境,这个朴实农民用自己的鲜血,在这片黑色的土地上书写绚丽的忠诚。但是面对不识自己、里通外国的黑骡,刘罗汉发自内心深处的愤怒让他忘记了处境,忘记了恐惧,哪怕丢了性命也要处置忘恩负义的叛徒。没有人教导过刘罗汉家国大义,源自他灵魂深处的自觉让他忠于自己的家自己的国。他不为留名千古,只为忠于内心的选择。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人性方显其真面目。战争以检测者的角色,以最严格的标准,检验着生活在东北乡这片土地上的百姓,让他们以最为赤裸的状态呈现自己。

二、人性的本真状态

“我奶奶”为了给惨死的罗汉大爷报仇,邀请冷支队长和余司令来商量。“奶奶”说道:“后日一起把鬼子汽车打了,然后你们就鸡走鸡道,狗走狗道,井水不犯河水。”[1]并毫不含糊地像男子一样,咕咚咕咚地喝了掺着罗汉老爷血的高粱酒。将罗汉大爷视为亲人的“奶奶”张罗报仇一事展现了她直爽、率性、英气的一面。而奶奶自然朴实的语言,流露出她心中的大义:“买卖不成仁义在么,这不是动刀动枪的地方,有本事对着日本人使去。”[2]这是一种自觉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不需要刻意的灌输和提醒,在遭受侵犯时这种意识会主动地觉醒,充斥着每一个普通人的灵魂,这就是在战争状态下观察到的深度灵魂状态。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这就是新式战争小说以战争视角解读人性,从人性角度反思战争的意义所在。

胆小、迟钝的王文义在余司令打鬼子的队伍里就像一个笑话,但是王文义进入游击队的理由却是严肃地直戳人的心窝。王文义的三个儿子被日本人的飞机炸成了碎块,不分左右、胆小怕死的他被妻子送到游击队的队伍里。丧子之痛、血海深仇——这就是王文义当游击队员的原因,纵使他害怕死亡,自己不是當兵的料,也要留在队伍里,见证一个鬼子的死亡,便是对他死去儿子的一份祭奠,这是慰藉他们在天之灵的唯一方式。之后亲眼目睹妻子惨死的王文义,跳出保护屏障,将自己暴露在鬼子的视线中,高喊着“孩子他娘”死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面对妻子的死亡,王文义的心也死了,他心中的爱与恨混杂交织,心痛、绝望与仇恨一齐涌上心头,冲昏了他的理智。在战争与死亡面前,人的心灵与精神状态被赤裸裸地披露,残酷的现实衬托了人性的真实。

在这片高粱地里,杀人越货的那一批人,同时也是精忠报国的那一批人。在战争面前,土匪和英雄的本色,在同一批人身上彰显。“我爷爷”余占鳌司令杀过人抢过亲,实在算不上什么正道人,被称作土匪头子一点儿都不为过,但是官职、地位、好名声都收买不了他。“谁是土匪?谁不是土匪?能打日本就是中国的大英雄”[3],这便是横在“我爷爷”心中的一把尺子。余占鳌强劲有力的话语,揭示了当时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人们不管自己处在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他们不需要任何人来赋予他们任何使命。他们为了自己心中的爱恨情仇在高粱地里穿梭,这样的生命状态,不禁让现在的人汗颜。这种自发的斗志,无形中嘲笑着推脱的不肖子孙。历史车轮的前进,并未必然地带来物种的进化,这是战争揭露的事实为我们引发的又一思考。

三、人性的扭曲状态

孙五在鬼子的威逼下用杀猪刀零割活剥了罗汉大爷,这段惨绝人寰的酷刑在作品中的刻画让人不忍卒读,而孙五却是亲手行刑人。他将作为屠夫的一身本领施展在了自己的同胞身上,在此之后精神错乱,再之后便口歪眼斜,鼻涕口水淋淋漓漓,话也说不清了。在生与死面前,善与恶的抉择就变得分外艰难。我们无法评判孙五在面对死亡时做出的选择,我们只能说他的结局是他得到的应有的报应,而孙五作为战争的牺牲品,也只是一个可怜人,这就是战争造成的人性的扭曲。战争以一种绝对的权威来施展自己的魔爪,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直面死亡,所以难逃魔爪的人其内心在不同程度上都会留下无法抹去的阴影。就如高粱地里弥漫的浓烈的腥甜味,它不仅浸透了人的感官,更是浸透了人的灵魂,它在残忍的岁月里伴随了“我父亲”一生——终其一生,他无法摆脱。

战争带来的伤害从来不只限于肉体,心灵上的伤痕更为刻骨。人性有时便在战争的逼迫下走入歧途,被扭曲的面目全非。

四、人性的丑陋状态

冷支队长满口答应帮罗汉老爷报仇,并向“我爷爷”放出了鬼子汽车路过的情报。“我爷爷”带着那支连瘸带拐、连伤带病不到四十人的队伍埋伏在河堤里。这样的一支队伍,兵力不足、装备简陋,然而士气高亢,战斗顽强。“爷爷”喊一声打,响应者寥寥无几,最后打到了这个地步,每一個死去的人都是铁打的英雄,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钢筑的好汉,他们用生命守卫着脚下的土地,用鲜血染红了挚爱的家园。这场仗打得异常惨烈,队伍里的人死得不剩几个,鬼子也元气大伤,这时冷支队长带的兵才出来收拾残局。冷支队长大模大样,假情假意,面对余司令惨死的兄弟作秀似地鞠了一躬。面对共同的敌人,冷支队长将私心放到第一位,看两方相斗,坐收渔利,而同胞的性命只是他谋权得利的筹码。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正义,冷支队长打着保家救国的旗号,干着残害同胞的行当。在战争中,有些人的本性发生了彻底的变异,人面对流血和死亡可以无动于衷麻木不仁,那些丑陋的真相被无情地揭露,冲击着人的道德和良知。

五、人性的张扬状态

整个故事是在战争的背景下发生的,但战争场景的刻画描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奶奶”和“爷爷”相识相伴的传奇故事穿插在紧张、血腥的情节中,他们为我们还原了一种人性的原始的张扬状态,让我们被这种人在残酷的环境中对于自我、对于爱情、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追求所震撼。“我奶奶”十六岁时被迫嫁给了麻风病人单扁郎,但“奶奶”盼着自己能有一个“识文解字、眉清目秀、知冷知热”的好女婿,不愿自己的一生就这样荒废在这样一个了无生气、毫无希望的家,“奶奶”抱着一颗毋宁死,不苟活的心,“上马金下马银”的日子也动摇不了“奶奶”的坚定决心。在“奶奶”看来,作为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追随自己的心,勇敢地爱,勇敢地活,舒适的生活完全撼动不了“奶奶”坚守的心。所以“奶奶”才能不惧世俗地同“爷爷”在高粱地里相亲相爱,以高粱般火红的热情燃烧自己、释放自己,寻求心灵真正的归属。就如奶奶濒死的质询:“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福,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世界,我的天哪……”[4]这段是奶奶一生情感的释放,奶奶热爱生命,渴望幸福,在追求幸福的路上,她不怕采取离经叛道的方式,只要幸福肯来眷顾,罪与罚的代价也是值得的。在“奶奶”身上,闪耀着追求自我,渴望自由的光芒,在一个旧的时代,她身先士卒地树立了典范,以超越的精神做出“新”的表率。莫言在一次讲座中提到“我想,作为小说家笔下的历史,首先是一部感情的历史。人性很难用经济和政治的方法来分析,只能用感情的方法分析……进行一种人性化的表述”[5]。红高粱这段历史,就是莫言笔下的一部感情的历史,他以一种剥离的方式来写战争中的人,通过人在战争中的表现,来进行对人性层面的深层次的解读。

与“奶奶”相对的便是“我爷爷”,“爷爷”原本是个优秀的轿夫,但自从不小心看到“奶奶”玲珑的小脚后,他心中的情感便泛滥的一发不可收拾,他灵魂深处的野性与狂放由此被唤醒,自此这片黑土地上便多了一个匪气十足的英雄人物。“奶奶”激活了“爷爷”向往新生活的热情,“爷爷”便从杀人越货开始走向了通往新生的路,“爷爷”的命运是由“奶奶”改变的,“奶奶”唤醒了他沉睡着的种种本性,造就了一个出入在枪林弹雨、血雨腥风中的英雄人物,这个英雄在守护自己所爱的人的同时,也让这片红高粱的土地上又多了一个守护者。“爷爷”的感情自遇到“奶奶”才有释放的机会,而他性情的真正面目才得以彰显,并在艰苦的奋斗和艰难的挣扎中延续了下来。

“奶奶”是个知恩图报、有情义的女子,她为了给罗汉大爷报仇牺牲在了战争上,她柔嫩肩膀上深深的紫印是她光荣抗争的标志。“奶奶”生命走到尽头之时,她只是遗憾自己的一生没有活够,但并未抱怨自己生命意外的终结。在不舍与豁达的情感相对比时,方显“奶奶”本性中的纯净与美好,这便是人性最美的港湾。而“爷爷”只是一介草莽之人,不懂大义,但在情与理面前还是站在了理的一边,因为他要为了自己的那支队伍负责。血性之人本应更重情义,但是为了大局他要杀了养育自己的亲叔。在恩情和法理的对决面前,方显“爷爷”本性中的顾全大局和重情重义,这便是人性赤诚的所在。就像一些作家在创作中奉行的“第一是‘人写得好不好的问题,人写好了一切大的问题都解决了。而我的创作目标,就是无限利用‘人和‘人性的分量,无限夸张‘人和‘人性力量,打开人生与心灵世界的皱折,轻轻拂去皱折上的灰尘,看清人性自身的面目,来营造一个小说世界”。[6]这便是战争小说中以“战争中的人”的视角切入的重要性,人性的状态是对战争最有力的批判和控诉。

人性在战争面前的不同状态被赤裸裸地揭示出来,真实的人性直击我们的灵魂,它的冲击力不亚于血淋淋的事实。莫言对于战后场景的描写是直接的,还原了战后惨状,他以图景式的描写,用最大的力量,冲击着人的内心。“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头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地浸泡成稀泥。”[7]越是这么直接地直面鲜血和死亡,越是能解释那种迸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恨情仇。雷达说自己在读《红高粱》时,“我体验着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怵和惊异:震怵于流溢全篇的淋漓的鲜血,那一直渗沥到筋骨里的感觉;惊异于作者莫言想象力的奇诡丰赡,在他笔下战栗着、号叫着的半个世纪前的中华儿女,不仅是活脱脱的生灵,而且是不灭的魂灵”[8]。雷达从残酷现实的描写走进真实内心的描写,从战争实况走向人性原貌,在双重的震撼力下感受战争的别样写法。

“战争文学如果不单独描写战争过程,而能通过这一过程写出其对人的命运、生存状态、精神走向等的深刻影响,让我们从中听到人性的阐述,看到灵魂的历险,它便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的文学。优秀的战争文学,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9]《红高粱》借以高粱的形象揭示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走向:火红的高粱地象征着蓬勃向上的生命。“一颗高粱头颅落地”,便象征了生命的终结。这毫无准备的一幕,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王文义“司令——我没有头啦——”的惨叫,揭示了人们面对无常命运的恐惧。“鲜嫩的高粱在铁蹄下断裂、倒伏,倒伏断裂的高粱又被带棱槽的碌碡和不带棱槽的石滚子反复倾轧。”[10]高粱被倾轧的惨状象征了惨遭蹂躏的人们,战争让人的肉体流血,让人的心千疮百孔。在战争面前,再绚烂的生命也感动不了无情的战争。生命的终结彷如高粱穗坠地那般随意,越是看似不经意的描写越能触动人的内心。在战争的大背景下,人们在火红的高粱地演绎着生命的传奇故事,穿插的每个情节都在揭示人的状态上独具内涵,我们在聆听人性的阐述中,体味着灵魂的历险记。

注释:

[1]莫言:《红高粱家族》,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25页。

[2][3]莫言:《红高粱家族》,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24页。

[4]莫言:《红高粱家族》,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64页。

[5]莫言:《我的文学经验:历史与语言》,名作欣赏,2011年,第10期。

[6]周新民,苏童:《打开人性的褶皱——苏童访谈录》,小说评论,2004,第2期。

[7]莫言:《红高粱家族》,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第4页。

[8]雷达:《游魂的复活——评红高粱》,文艺学习,1986年,第1期。

[9]黄修己:《对“战争文学”的反思》,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

篇5:关于人性光辉的成功名言

2. 走对了路的原因只有一种,走错的的路的原因确有很多种!-古龙

3. 人生的故事,是用生命来写的!

4. 友情是欢乐培增,使痛苦减半。-培根

5. 没有永恒的生命,但有生命的永恒!-

6. 我相信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找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要能够不使我们骄傲,而又能够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放得很高。——居里夫人

7. 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 ——伏尔泰

8. 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纪伯伦

9.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们在世的短暂的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种服务更好的了。——爱迪生

10. 如果我曾经或多或少地激励了一些人的努力,我们的工作,曾经或多或少地扩展了人类的理解范围,因而给这个世界增添了欢乐,那我也就感到满足了。——爱迪生

11. 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 ——尼采

12. 如果你不怀疑自己,你的立足点确实不稳固了。易卜生

13. 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因为俗语说得好,到处在等于无处在,四处为家的人无处为家。——贺拉斯

14. 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巴斯德

15. 理想犹如天上的星星,我们犹如水手,虽不能到达天上,但是我们的航程可凭它指引。舒尔茨

16.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

17. 检验一个人的理想之果如何,不是看他从社会上得到什么,而是看他给了人类什么。——王伯勋

18. 即使我们是一枝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的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艾青

19. 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20. 人生幸福三诀:第一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第二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来惩罚别人;第三是: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了这三条,人生就不会太累了……

21. 位置可以增加人的权力,但增加不了权威;位置可以增加人的力量,但增加不了能力;位置可以增加人的金钱,但增加不了素质;位置可以满足功名的渴望,金钱可以满足物质的欲望,但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22.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郁而愈益温厚。

23.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至于写得好写得坏、写得厚写得薄、写得精彩写得平庸,全看你自己如何下笔,别人没有办法代替。

24. 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人品,正如我们的人品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25. 我想揭示大自然的秘密,用来造福人类。我认为,在我们的短暂一生中,最好的贡献莫过于此了。——爱迪生

篇6:描写人性的高中作文

描写人性的高中作文1

稀薄的大气,腐朽的天梯,落后的村庄。

那是一座村庄,它位于2000多米,且与地面几乎成90°的山上。通过一段如攀岩似的岩壁后,还要攀爬失修的木制天梯才能到达。

那里的人们几乎与世隔绝,他们住的是土堆的房子,且屋内几乎没一丝灯光,吃的是难以下咽的粥,穿的是破旧的衣服,甚至不穿衣服。

一日,一位男教师受命去这所村中的孩子上课。在村民的帮助下,他终于达到了目的地。“所有的男孩,女孩都没穿衣服,并随地大小便。他们不会害羞,或许什么是害羞也不知道。”他描述道。“村里的人看到我很热情,村长还命令人把养了多年的唯一的一只鸡杀了来迎接我。”“看到这些,我就不打算回去了。”

于是,他留在村中做老师。

一段时间过去后,他的妻子来看他。

艰难地爬上2000多米的山后,来到了丈夫的住房中。

当她看到丈夫的住房中揭不开锅,且黑得无一丝光线时,眼泪情不自禁地往下流。丈夫竟是这样度过这段时间的!“很穷,可他还是坚持着。那我也要留下来帮他!”妻子坚定地说。

就这样,夫妻俩在这儿开始了他们的教书生涯。每个星期一,他们到山脚下把孩子一个个接上山——攀山,爬天梯;每个星期五,他们把孩子一个个送回到家长的手中。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在几间光线不充足的教室中,他们尽情地播撒着知识的种子,一呆就过了18年。

这位男教师说:“我对不起我妻子,这儿生活条件不好,那么艰苦,但她一直都陪着我,没能过些好日子。”

这位女教师说:“我对不起我的孩子,他在城里,我们在这儿教书,也没让他得到父母的关爱。”

18年里,他们如一日地教书育人,送走了一批批的孩子,让孩子们走出了大山,融入到外面的世界。

“我的学生说:‘是我让他们了解社会,走上了成功之路。’我很欣慰。”男教师说道。

这两位教师,就是2008年感动中国的获奖者李桂林和陆建芬。

宇宙中,太阳与月亮在一起;地球上,桂林和建芬在一起;月亮和星星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

描写人性的高中作文2

远走他乡的游子,在夕阳中与母亲作别,那是一种留恋,是一种人性的温暖。

赛场上不顾一切,挥汗如雨的运动员,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拼搏,是一种人性的激情。

爱斯基摩人在白茫茫的极地行走,捕食,生存,那是一种人性的纯洁。

人性,很美!

人性之美,是涤荡世俗尘嚣后的透明、纯真。

记得曾经看《安徒生童话》,那是一部阐述人性的巨着,于是,我懂了,原来连街头的妓女曾经也是渴望抱着可爱的布娃娃;那个半夜被父亲从鸟笼里揪出来泣不成声的孩子,其目的只是想亲亲鸡妈妈;还有那个小姑娘,在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新衣服时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要是邻居家的小狗狗能看到我穿得这么漂亮就好了!”一切,无不在体现着纯真的人性。

人性之美,是与自然的和谐,对生命的热爱。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种豁达,顿时穿越了时空;而李白则多了一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忧伤;苏轼在高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渴望报国但壮志难筹;而主席更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人性之美,是对生命的本质理解与自如进退。

每次回家,小区的管理员都会对我微笑,我感觉很温暖;公交车上,和孤独的老人随便寒暄几句,他会感到快乐;朋友的孩子穿了新衣服,就别吝啬你的几句夸赞;火车站里,看到别人大包小包,就别让人先过;中午排队买菜,学会静静地等待,给别人留一份安静;下雨了,即使和陌生人同撑一把伞,有何妨?

人性的美,是能处处为别人着想,带给旁人快乐,让人“舒服”,就让人性的光辉在我们身边闪耀,让我们将自己的心放开,勇敢地去接受别人,也勇敢地接受别人的爱。

用心地去生活,用心一点,再用心一点……

描写人性的高中作文3

一块钢铁是没有感情的,当一个人像一块钢铁时,他还会有感情吗?

我们人类之所以还存在这个世上,并不完全是靠我们聪明的头脑和发达的科学技术,而是人的感情,本质的美。

因为有了人性最本质的东西,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才变得精彩。

他,一个刚生下来就被进行无人性军事化训练的小男孩。他没有自己的姓名,只有编号,在成年时脸上还会刻上他的编号。

他不知道家是什么,女人是什么,妻子是什么,父母亲是什么,孩子是什么,泪水是什么,痛苦是什么,在他眼里只有服从长官的命令去完成任务。

他杀过许多的敌人,平民,小孩,甚至在残酷的魔鬼式训练中还杀过自己的战友。

他可以说完全是一个杀人机器,没有人性,没有感情。

但他最终还是被抛弃了,在一次训练中失误而死,被同垃圾一起丢弃在另一个荒废的星球。

可他还活着。

他获救了,是星球上的一些人类力排众意救的他。可不久他又被委婉的拒绝了,虽然他们都很喜欢他,可他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士兵,他的无情令他们害怕。

那夜,沙尘大作,在偌大的星球上,一片荒芜,他,流泪了。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也许是他想起了那个漂亮又善良的女主人。

无声无息,那泪就流了下来,我们应该惊喜,因为他开始有了人的感情,有了正义感。

他会带着人们走向自由,走向幸福。在面对敌人入侵时,只因为他曾经是一名钢铁般的战士。

他不再听从于谁,他只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的能力只服务于他那颗正义的心以及心灵深处散发出的人性最本质的美。

这是兵人中的故事。

人性虽然有时会被湮没,但不会湮没一辈子。人是有感情的,人性的那种最本质的美终究会流露出来。

描写人性的高中作文4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诗意的,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花一般的天使,彰显出人性的美丽。

洪战辉作为感动中国的最年轻的人物,他说“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民,而是他们自己感动了自己。因为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爱的天使,心存责任之心的天使。”是的,他们用爱之天使感动了人民,彰显出人性的美丽。

用歌声动人,听者有泪;用行者之心动人,行者无疆。徐本禹,是什么驱动着你奔向贫瘠的大山?是你人性的美丽,是一种对社会报恩的责任感,你用软弱的肩膀支撑着倾倒的教室,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那些孩子。这本不是你个人的承担,而你却一心奔向大山。纵然你个人的力量不能让孩子们铺满阳光,但是你那用爱点燃的火把,刺激了人们的眼,同时也苏醒了人们的心扉。如果说眼泪是一种财富。那么你就是一位富有的人,让我们泪流满面,只因你人性的美丽。

是谁走在田垄间行医,是谁一心拯救人民?那透风的竹楼,是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你不是一只迁徙的候鸟,你是苗乡的天使。李春燕,是什么驱动着你奔走在田野间?你无怨无悔地为人民服务,你是一个如花一般美丽,如火一样灵动的女子,人们记住了你的好,你用自己的信念与爱感动了中国。大哉,李春燕!

是谁在舞台上用心灵独舞,是谁在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生活如一杯水,淡淡地,我们没有卑微,没有骄傲。你用爱心去雕琢心中的天使,千手观音,你是我心中的最美。丽华,你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你的心绽放的花儿是那么娇艳动人,你的人性中散发着坚韧的美丽,不是吗?

地承万物,心有爱意天使,方能成就美好人生;寸心载世,心存人性之美,方能书写诗意人生。他们,用他们的人性之美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以责任之心感动了中国,他们托起了中国的明日之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守望者。

风定落花香,永怀信念,用心去雕琢自己心中的天使,绽放人性的美丽,诗意人生在落香飘落之间彰显悸动的神韵。

让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绽放自己美丽的人性,舞出一个美丽多姿的人生。

描写人性的高中作文5

奥尔柯德曾说:“眼因多流泪水而愈清明,心因饱经风霜而愈温厚。”

诚然,眼泪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可眼泪背后蕴藏着许多,我告诉自己——让眼泪流淌的东西,是熠熠发光的人性之美,它像钻石般迷人!

我的眼泪为那些感动过我的人而流,她们都是美丽的女人。

我们常说美丽的女人永不褪色,因为她们身上有着人性的魅力。美丽的女人少年时纯洁,青年时蓬勃,中年时端庄,老年时就如入海的河口,沉稳柔缓。

李清照,历经人间的各种磨难,尝遍人间的百般辛酸,酒入愁肠,总能将千般柔情与万般相思锤炼成金玉之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别有一番韵味!

三毛,梦里花落在荷西死后,刻骨铭心地怀念、追思……泪水无数次侵蚀她的心和灵魂,让她在生死之间徘徊,但她终于在炼狱后重生,走遍千山万水,依然绽放魅力与光彩!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仍微笑地面对世界,虔诚地朝着阳光,“我要把别人看到的阳光当成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到的乐曲当作我的声音,别人嘴角的微笑当成我的快乐!”

我的眼泪流淌在泛黄的书页上,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我似乎明白,原来真正的坚强并非坚硬,并非停留在一刻即可洞察的表面,而是玉蕴珠藏,淡化了生命的“碳“性,增强了生命的“铝”性;摒弃了虚伪了“脆”性,增加了智慧的“韧”性!

香港女子谢雅雯得知未婚夫得白血病,毅然决定与他结婚,无数个日夜精心照顾,不离不弃。可无情的死神还是将他们夺去,仅留下一丝飘渺的轻烟。谢雅雯就像一枝洁荷,从沉淀着污秽的人间底层拔涂泥而出,依然笑傲江湖。她这种爱牺牲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但永远不会消失,上帝会为她再开一扇窗,让爱再回来,尽管这份爱我们无法目睹!

张爱玲曾说:“我流泪,因为我寂寞,孤独的游子,无关风月,一样刻骨。”

艾青也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想,或许我不懂他们眼泪的真谛,但我确切了解自己的眼泪,是为了那些美丽的女人——她们美丽的人性,似一脉脉清泉温润柔缓!

冬日的早上还是一片黑夹着一点晨曦时,早上起来,顺手拉开窗帘,向远方望去,一片迷茫茫的感觉,点点星光在晨雾中酝酿,我想,这大概便是冬日的柔和吧。这柔和更发自我的内心,美丽的女人拥有人性的美丽,像钻石般闪耀!

喜欢收藏钻石般的美丽,愿这美丽永不褪色!

篇7:描写人性的正能量句子

1、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2、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3、“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

4、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5、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6、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生活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7、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8、是英雄表现出来,是人才体现出来,是蠢才显现出来。

9、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10、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爱情。

11、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12、“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男人应当“总经理”。

13、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剑客,必有一强, 三角恋,必有一伤。

14、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坏的习惯,认为一个人好时,就会爱屋及乌,认为一个人不好时,就会全盘否认。

15、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16、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17、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18、婚后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19、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20、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最伤男人的八句话

1.你还不如谁谁呢。(是啊,他就是他,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爱你的!但那个谁谁和你有什么关系?)

2.我用你管我啊!(他不爱你干嘛管你?为什么管你的是他而不是别人?)

3.少碰我。(他不碰你,你想让谁碰你?他碰你并不是想炫耀什么,这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更不是为了满足欲望。他只是介此表达对你的爱。说得难听点发廊的长的不一定比你差,几十元的事,也不用关怀也不用哄。别把人往低俗的方面看。)

4.我有个异性朋友而已,别这么小心眼。(可悲的告诉你,男女朋友都是从普通朋友生级成的而且你和异性朋友交往时他可能都没把你当有夫之妇,甚至你都没告诉他你有老公吧?你只是陶醉这种被几个男人宠爱的感觉吧?你看到了吗?你的老公为了你,别说和女的聊天了,就连多看一眼女的都不可能。难道就因为女的小心眼,男的必须大度,活该戴绿帽子?)

5.我用你啊?(是啊,你可能真的暂时用不到他,但是他为你做这些很简单,因为他爱你!如果你这样对他,等你想用他的时候就晚了!)

6.我讨厌你,离我远点。(你既然讨厌干嘛还在一起?爱是一个相互包容的过程,做不到就别爱,你不讨厌的人,人家还不一定愿意靠近你呢!)

7.再这样我不理你了。(知道为什么管用吗?因为他爱你!你怎么就这么残忍,象威胁一个小孩子一样,要不听话就把他心爱的糖果扔掉,让他担惊受怕。)

8.我用不着你。(是啊,谁也用不着谁,但是,因为他爱你,就这么简单,可以全面的呵护你。当你用的着他的时候才叫他来,他是你的奴才啊?!)

最具魅力就是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及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她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赢得别人的欢喜。

无德禅师告诉她道:‘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问道:‘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音声为微妙的音声,把辱骂的音声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音声,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什么用呢?’

无德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自我的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

篇8:的描写人性的名言

一、现代物质文明是对人性压抑的文明

马尔库塞受弗洛伊德的影响,认为“爱欲”是人的本质。他继承弗洛伊德的观点,认为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因为整个社会文明是在人类追求幸福的“快乐原则”和人类压抑本能需要以提高自身支配能力的“现实原则”的冲突中向前发展的。因为现实原则的存在,人类不得不压抑爱欲。马尔库塞对这种压抑做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基本的压抑”和“额外的压抑”。“基本的压抑”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为满足生存而进行的压抑,“额外的压抑”是统治阶层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而对人类实行的不合理压抑。人类为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基本的压抑是必要的。而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不必承受让人痛苦的工作,人们有能力不再受基本的压抑的困扰,但是现实并非如此,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承受的压力一日胜过一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不合理存在的额外的压抑。面对额外压抑,人类选择了接受,究其原因,在于统治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统治着人的行为,对人性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因而,现代物质文明是对人性压抑的文明。

二、人性的压抑使得人性被异化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虽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却使得人性逐渐被压抑,人性的压抑又导致人性逐渐被异化。人性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劳动者的异化。马尔库塞认为,劳动是必须的,但劳动必须是人的器官的自由消遣,使“爱欲”得到发泄和实现。但随着科技的飞快发展,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致,人类越来越变成机器的一部分,沦为机器的奴隶。人们不用思考,每天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工作。人逐渐没有了思想,人性便开始走向异化,开始为工作而工作,在工作之中体会不到快乐,自我价值不能实现,这样的工作不仅使身体劳累,人们的爱欲也得不到满足,造成人们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

其次,劳动动机的异化。马尔库塞认为,为了满足自身的幸福而劳动,但是,在现代社会,为追求幸福的劳动动机已经异化了。他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两大类:为满足人的生存的真实的需求和为满足特定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于个人的虚假的需求。真实的需求是必须的,因为靠此我们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但虚假的需求让人们去贪婪地追求物质享受,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并没有实际意义。现代社会,人们劳动是为了虚假的需求,这样,劳动动机被异化了,人性在异化的劳动动机的影响下,逐渐走向了异化。

再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由于现代人追求骄奢的物质生活,双眼贪婪地聚焦于金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信任、温情统统不复存在。这使得人性开始异化,开始为物质所驱使,物的存在不再是为我所用,而是我为物而存在。

三、建立非压抑性文明

为了解决人性异化这一问题,马尔库塞提出了建立非压抑性文明的观点。为此,他提出了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开启符合人性的新生活。马尔库塞认为,压抑性文明主要是由于额外的压抑,因而,建立非压抑性文明,就要抛开额外的压抑。为此,一方面人类需要挣脱物对人的束缚,使物回归本位,为人所利用,人应将自己与物的紧密联系解开,不被物所异化。另一方面,人类也需要劳动。这种劳动不是异化了的劳动,而是人的器官的自由消遣。如此,才能开启人性的新生活,才能为建立非压抑性文明提供条件。

其次,进行革命,解放人性。马尔库塞认为,现代物质文明已高度发达,这也意味着压抑性文明发展到了顶峰,对人性的压抑也已经到了极点,人的本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解决这种危机,人类需要以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以新工人阶级为主体,走从科学到乌托邦的道路,对社会进行全方面的变革,解放人性,推动非压抑性文明的建立。

再次,解放爱欲。马尔库塞认为只有在非压抑性的条件之下,人才能将单调乏味的工作变成消遣,才能克服繁重的劳动并在劳动中解放爱欲,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创造出非压抑性文明。

马尔库塞通过分析现代物质文明是对人性压抑的文明,看到了这种压抑性文明对人造成的异化,为把人类从异化中解救出来,他提出了建立非压抑性文明的构想。他以独特的视角剖析和思考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为我们认清现代物质文明对人类的影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参考文献

[1]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2]李红梅,对现代文明的批判——马尔库塞伦理思想述评[D].湖南师范大学,2002.

上一篇:情感散文:同桌的他下一篇:办税服务厅基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