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XX同志在全市“两化”动员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2024-05-03

市委书记XX同志在全市“两化”动员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精选4篇)

篇1:市委书记XX同志在全市“两化”动员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在全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去年下半年,我们在XX区召开了城乡一体化工作现场会,今天又召开一次规模比较大、规格比较高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这表明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两化”的坚定决心。推进“两化”既是一项重要战略,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部署。刚才万市长就“两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作了一个很好的主题报告,我完全赞同,请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领会市长的讲话,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围绕当前我市城镇化建设中要着力解决的信心、切入点、理念和执行力等“四个问题”强调一下,供同志们参考:

一、统一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信心问题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事关重大,不是小问题,而是大战略,不是一般工作,而是重中之重,也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抓城镇化,就是抓结构调整,就是抓财源培植,就是抓发展后劲,就是抓招商环境,就是抓民生改善。这不仅是国外的发展经验,也是我国发达地区对实践的总结。XX市要扩总量、转方式最大的、最强的动力就在城镇化,差异发展、错位竞争最

现实的路径也在城镇化,破解“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也在城镇化,实现“三大计划”、“五大目标”最关键的举措也在城镇化,发展态势、精神面貌和文化氛围都会直观的反映在城镇化。所以我想,抓住了城镇化,就抓住了点、抓住了纲,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抓住了“牛鼻子”。正因为如此重要,所以,在春耕大忙时节,在大家走村入户、发展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候,召开这个会议。所以,市委、市政府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循环经济发展并列为今后全市发展的“三大战略任务”,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推进。

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通过集思广益,我们确立了“1331”的城镇发展体系,现在来看,广大干部群众对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地位和发展思路有广泛共识,思想统一。同时,我们提出了城镇化率60%的目标任务。据统计局统计,截止2010年人口普查时,全市总人口(户籍人口)299.86万人,城镇人口136.44万人,城镇化率为45.5%,按照2015年达到60%的目标来算,未来5年需要将43万多农民转变为市民,城镇化率提高14.5个百分点,平均下来,年均要转移农民8.7万人,提高城镇化率2.9个百分点。大家对这个事都比较关心、也有些担心,觉得这个数字太高了、实现不了。坦诚地讲,如果我们用常规的思路、静态的观点来看这个数字,确实比较高,好像高的有点离谱,或者说完成的压力较大。但是,如果我们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发展方式,用超乎寻常 的措施,是完全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的。全省定的目标是52%,但全省包含了神龙架、恩施、十堰,这些贫困地区。除了“一主两副”以外,看看周边各地的指标都与我们差不多,第三梯队当中,有的比我们还高。在确定这个目标的时候,市委、市政府是经过了理性的分析、反复的思考和充分的论证的。一方面体现了自我加压的精神状态,体现了“跳起来摘桃子”的要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充分考虑了面临的形势和现有的基础,充分考虑了现实可能性,充分考虑了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诸多机遇,这些机遇可以用六个“前所未有”来概括。

第一,中央和省里的重视支持力度前所未有

在中国城镇化作为一个战略提出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来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一部分地方先发展起来了,各级对城镇化建设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应当说时机比较成熟。从国家层面看,中央已经将城镇化建设摆上了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央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要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以加快城镇化为依托,调整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稳步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国内需求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随后又在去年初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

部研讨班上,把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四大任务之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了“三化同步”的重大决策,把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推进城镇化,作为“十二五”时期亟待解决的重大体制问题,把加快城镇化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6月,中组部根据中央的安排就“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在中央党校干部学院举办了市委书记、市长专题培训班。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又将城镇化作为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进行了专门部署。围绕加快推进城镇化,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指导意见,国家促进中部崛起规划及其实施意见也将加快中部城镇化进程作为重要任务和目标。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从省里层面来看,省委、省政府已经将新型城镇化作为湖北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大战略举措。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召开城乡一体化现场会、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全省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鸿忠书记明确要求,要把城镇化作为全局性举措来实施、紧迫性工作来推动、历史性任务来完成。去年县域经济会议上,鸿忠书记也对新型城镇化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新一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城镇化,多次把加快城镇化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进行安排和部署。去年底,省里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就优化布局、强化功能、财力保

障、组织领导等多个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意见》明确规定各地可以“在中小城市和中心城镇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加快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与户籍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推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流转”,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壁垒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也是有非常高的含金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省里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推进鄂西圈建设的同时,已经着手就推动“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建设采取实质性动作。以前是在务虚运动中,现在要采取实际行动。根据有关情况通报,预计4月中旬,鸿忠书记将亲自在宜昌召开“宜荆荆”城市群建设座谈会。据了解,“宜荆荆”城市群已被列入全国城市群发展规划。元月14日,鸿忠书记对XX的工作提出了“三句话”的要求:一是高度关注产业的升级;二是高度重视城镇化的推进;三是XX的工作要加大推进力度,看得出来省委领导对城镇化的关注和重视。最近几天,省委主要领导密集在“一主两副”城市召开现场办公会,这也是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重要举措。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如此密集地强调城镇化,如此大力度地推动城镇化,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第二,多重利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前所未有

当前的宏观环境虽然很紧,但是对城镇化而言,起码有这几个方面利好:一是宏观经济形势的利好。就全球而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缓解,世界经济开始回暖的态势基本确立;就全国而言,用中央的判断来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全省而言,自省委提出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来,一系列推进跨越发展的战略举措正密集出台和深入实施,湖北的发展将迈入“高铁时代”。湖北各地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一浪高过一浪,一地胜过一地。昨天,看了一组数字,工业增长23.7%确实不容易,我们是连续几次列入全省前列,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工业增加值的总量冲到了前5名,去年我们实现赶超排到了第6名,但同比的增速后退了两位,说明其他地方比我们发展更快,形式特别紧迫。湖北在中部来讲,还不是最好的,昨天习近平同志到安徽,安徽现在是刮目相看,城镇发展特别快。这些必将为城镇化提供坚强的后盾。二是转方式、扩内需的利好。国家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国家今年首次出现了贸易的逆差,这是我们调结构、转方式的一个标志、一个风向标,国家要扩大内需,就要加快城镇化步伐,为城镇建设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在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为主的前提下,必然要转变发展方式。对城镇化金融部门也是“网开一面”的,特别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一体化建设,是国家鼓励支持的,还有优惠政策。三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利好。其它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多,特别是XX这个地方产业结构怕冷怕热,调控对我们来说,比金融危机时期压力更大。但国家的调控政策

不是说一刀切,是有保有压,我们要顺大势,多朝保的方面走。城镇化是国家保的方面,我们可以在这种背景下,利用城镇化争取更多的政策、争取更多的项目、争取更多的投资。比方说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农村建设,这都是国家支持的。四是产业资本加快转移的利好。当前,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教训等因素,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进程进一步加速,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市各类园区加快建设、加速扩张,实现工业园区和城镇化相融合。现在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特别是一线城市打压房地产市场以后,大中小产业都在纷纷转移战场,向三线城市、向县城、向中小城镇转移。企业寻求投资机会的越来越多,过去是我们托领导帮忙找老板,现在是老板托领导找我们,问有没有好项目,而且开口都很大。比如实德公司正在考虑进军小城镇,高标准的建设小城镇。外资也好、发达地区内资也好,都是如此。像我们一些项目,碧桂园小区、天然气管网、上海商贸城、电销中心等城建项目,建设资金都来源于外资。

第三,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前所未有 美国经济学家讲,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两件事,一是美国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中国的城镇化。这就预示着,中国的城镇化将给力世界经济发展。不仅影响中国,还影响世界。关于城镇化发展有这么两条规律,一条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之后,居民的消费类型、消费行为会发生重大转变,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会明显加快,在基层感觉的到,过去是解决温饱,现在不仅温饱问题解决了,而且消费在升级,过去是买电视、电冰箱等,现在是买房、买汽车;另一条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率突破45%,处于45%-55%的区间时,就进入了城镇化最为快速的发展时期,这是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规律。2010年,我市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45.5%,两项指标都符合上述特征。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市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将更大、速度更快、后劲更强。因此,城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第四,我市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条件前所未有

一方面,我们有较为坚实的经济和产业支撑。从经济总量上看,去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30亿元,为城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产业发展来看,不管是市域还是县域,特别是“十一五” 坚持做大产业、做实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有实力的市场主体,培植了一批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建起了一批有前景的工业园区,这样的产业基础与前些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跟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农民的“造房运动”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回想“十一五”,XX每年的工业投资占到总投资50%以上。还有我市主导产业中,水泥、森工、玻璃、石膏板等建材企业众多,这是我们开展城镇建设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不仅有这些资源可以利

用,还可以通过城镇化带动这些产业快速发展,支撑经济长期向好。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去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有重大变化,一产业比重降到了20个百分点以下,二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了5.2个百分点,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我市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带动城乡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加快调整。另一方面,我们有扎实的城镇基础。近年来,为了改善民生,中心城区和县市城区的建设一直没有放松,特别是在“八艺节”、“十三运会”和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等大型活动的推动下,各级城区的骨架不断伸展,功能日益齐全,环境显著改观;同时,小城镇的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尤其是一批工业重镇和旅游三产重镇得到蓬勃发展,城镇对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增强。此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农村面貌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户籍管理等体制壁垒正在逐步打破,这些都为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条件。再一方面,我们有雄厚的民间资本。有的地方经济总量是我们的一倍,但农民比较穷。长期以来,XX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全省都比较靠前,特别是农民收入水平一直位居全省前列,仅次于武汉,群众经济上总体比较殷实,这也是其他许多地方所不具备的一个优势,也是一直追不上的。只要我们组织得力,就可以转化为城镇化建设的强大力量。同时,我们有科学务实的工作思路。全市上下认识统一,加快城镇化已成为各级干部的共识。特别是“1331”城镇发展战略,符合XX实情,是干

部群众的共同智慧,也得到了全市上下的普遍认同,只要按照这个思路矢志不渝地干下去,XX的城镇化就一定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第五,各方参与的热情前所未有

一是广大农民群众越来越向往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享受城镇文明的愿望十分强烈。人民群众对房子等高档消费品需求越来越旺盛,现在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要求改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二是一些有识之士逐渐发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商机,参与迁宅腾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三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中小城镇房地产在升温,各房地产企业甚至非房地产企业投资开发房产的积极性有增无减。四是随着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新36条”的实施,各类“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像我市彭墩村、王坪村等地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就是各方面热情的共同结晶。可以说,城镇建设领域现在既是政府投资的重点,也是社会投资的热点,并且,这个热度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断升温。

第六,城镇化的放大作用将前所未有。恩格斯曾经说过,城市是个放大器,城镇化将放大工业化、放大城乡一体化、放大消费、放大就业、放大城乡居民增收、放大人民幸福指数。如果说工业化是推动城镇化的根本动力,那么城镇化则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城镇化要素的合理流动、产品顺利流通、资源优化配臵、信息有效传播等形式,推动工业化进程。

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没有工业化支撑,城镇化走不远,我们镇里做不大就是这个原因。但有了工业化基础,没有城镇化支撑,工业就缺乏配套产业和服务业支撑,要么舍近求远到外地寻求配套,要么自我配套,形成企业办社会,最终是企业竞争力下降,特别是集约发展,企业、产业集群培植不起来。城镇化过程就是集约发展的过程,相对于农村来讲,城镇对于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更加集约、更加高效,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更加明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城镇化是跳出“三农”抓“三农”的最好的抓手。大家在农村工作,最难的是无钱解决民生问题,尽管中央、省里政策好,水、电、路、教育、卫生等方面有补助,但是自筹部分仍难解决,新农村也只能是盆景。如果城镇化,就能变“输血”为“造血”。真正通自来水、通户、组公路得花多少钱?但放在城镇则大不相同,我们的国情支撑不了逆城镇。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推进城镇化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时机已经来临,机遇千载难逢。古人说,“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面对如此天赐良机,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当错失机遇的罪人。各级领导干部都有抱负、想干一番事业,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这也将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希望同志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乘势而

上、顺势而为,锁定目标、自加压力,推动城镇化建设跨越发展

二、突出“两转”,着力解决工作切入点问题

推进新型城镇化,不仅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还要求我们找准推进城镇化的关键和难点,克难攻坚。我们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调研,我想主要是“两转”,即农民转移和土地流转。这是由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XX的市情所决定的。抓住了“两转”就会推动“三化同步”,促进经济的发展。首先,我们要看到,“两转”是城镇化的要素保障。从国内外城镇化过程来看,城镇的发展都是始于人口的聚集,特别是农民的转移。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的打工者南下淘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深圳、珠三角、长三角;没有轰轰烈烈的“农民造城”运动,龙港镇也不会建成全国第一座“农民城”。建设关键靠工业,服务业必定要以工业化为基础,必定要有人的聚集,产业的跨越、经济的腾飞,人是城镇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同时,没有土地,再雄伟的建设蓝图都只是“空中楼阁”,再美好的发展规划都只是“纸上谈兵”,所以说土地是城镇化发展的另一决定性因素。同时,“两转”的力度决定了城镇化的速度和程度。“两转”工作搞得好,农民转移越快,提升城镇承载力的需要就越迫切,城镇建设的动力就越强大;土地流转越彻底,转移出来的建设用地就越多,土地对城镇化的制约就越小,推进城镇化的基础就越扎实。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进城镇化,为什么

山东、重庆等地城镇化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农民转移和土地流转的力度很大,“农民上楼”、土地规模经营等如火如荼。所以,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对“两转”工作要在思想认识上重视重视再重视,在工作方法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综合施策地做好农民转移文章

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变市民,这也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农民转移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受多种因素制约的过程,必须多管齐下,在制度创新、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创业就业等方面下功夫,花气力。

一要着眼于让农民“进得来”,在户籍改革上有新突破。户籍制度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一个核心问题,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壁垒,让非城镇户口尤其是新一代农民工进城落户,势在必行。当前,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力度,实行户口以实有人口、实有住所为依据,按居住地登记,剥离依附在户口制度上的身份、职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附属功能,还原户口本来的社会管理功能。同时,要借鉴浙江经验,探索“户产分开”的办法,使农民在农村所享有的各项权益不因户口转换而改变。在运作中,让户口和产权没有必然联系,产权与居住地之间也没有必然联系。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经济权益,这些权益不能因农民户口转换、居住地变化而改变,是农民个人的权益,可以由农民自由处臵。农民到

城镇居住生活并转换户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真正让他们“两头赚”。

二要着眼于让农民“留得住”,在创业就业上有新办法。农民进城的前提条件是就业和生计问题。由于劳动力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匮乏,导致目前我市“招工难”和“求职难”两难并存。要破解这两难格局,更好的推动农民转移,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积极创造公益性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农民在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就业解决社会问题。一手抓农民转移培训和创业就业,增强就业本领,让农民有留在城市体面生活的资本。狠抓农民工的转移培训,大力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建设一批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的培训机构;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对不同对象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农村40、50人员专门培训,;突出抓好小乡镇、偏远山区农民的培训转移工作,通过培训转移,引导农民向产业密集的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集中。抓紧制定培训规划,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优势。坚持以创业带就业,各地要大力建设农民创业园区,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民自主创业,在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创业提供有力支持,相关部门要找准切入点、搞好服务。

三要着眼于让农民“住得安”,在住房保障上有新思路。

“居者有其屋”,住房是农民在城市稳定生活的基本要求。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允许具备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租赁公租房,鼓励招用进城务工人员数量较多的企业和工业园建设农民工集体公寓,让农民工灵活选择可住、可租、可买,为进城转移过渡创造条件。积极探索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建立农民工公寓。扩大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到包括在城市中有固定工作的农民工群体。特别是要将住房保障与提高农民工进城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完善“三换”制度上有所突破,降低农民进城成本。

四要着眼于让农民“过得好”,在社会保障上有新举措。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各地要按照城乡一体、逐步提高、全面覆盖的思路,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子女就学、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确实使城镇成为他们的安身之处、安居之地、安心之所。对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市居民的,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农房的收益权或使用权,允许其在一定时期内自愿选择城市社保或农村社保,解除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鼓励进城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通过“城中村”改造实现身份转换的农民继续享有附着在土地上的集体财产收益权。对进城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应加快实施全覆盖,降低其在城市的生活成本。特别

是要探索将农民工最需要解决的工伤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作为重点保障。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创造条件,发展老龄事业。

(二)积极稳妥地做好土地流转文章

农村土地流转,对XX来说十分重要,不仅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更是推进千亿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搞好土地流转工作。

一是要把利益协调好。土地流转关键是保障农民的利益,农民才有积极性、才愿意流转。比如彭墩村流转土地2000亩,给企业种植太空莲,农民土地入股每年亩收入1400元,打工每月工资不少于1800元,这就很划算。因此,要充分维护好农民的利益,在确保农民的收益权的同时,建立流转价格随土地增值上涨机制,确保土地增值留在农村,惠及农民。

二是要把主体培育好。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土地流转,重点是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大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城市资本等进入农村成为流转主体。市、县两级要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项目扶持、财政扶持、信贷扶持和风险扶持,引导农业项目资金、财政支农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农业信贷资金向规模经营倾斜,建立以政策性保险为主的农业保险体系,充分调动各类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要把政策运用好。加强对土地综合整治的规划和引

导,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建立市域内“地票” 流转交易制度,对新增耕地能用于占补平衡的指标可以有偿转让,优先保障城市新区、工业园区等重点用地需求。同时,探索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定居规模相挂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当地土地开发和整理数量相挂钩的机制。探索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允许城市规划范围内的集体土地进入土地市场交易。积极探索宅基地流转机制,宅基地的用益物权可以变现,也允许农民跨行政村(镇)异地臵换城镇房产或异地建房,用来帮助农民进镇入城。同时,还要进一步研究用活国家、省出台支持国土整治、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等各类政策,加快我市土地流转步伐。

三、科学站位,着力解决发展理念问题

一个城市的领先,取决于思想的领先。思想有多远,城市就会发展多快。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行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关键就是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与“解放思想,跨越崛起”主体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思想观点的大解放,思维方式的大转变,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大跨越。

1、“登高而望远”,要坚持用前瞻性的规划引领城镇发展。规划就是财富,是发展的前提。一部好的规划,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纲领,也是城市建设的依据,更是城市竞争的资本。规划的过程,就是提升我们理念的过程。要坚持市、县长管规划,规划管市、县长,坚持“规划先行,谋定后动” 的原则,同时制定规划起点一定要高、定位一定要准、谋划一定要远,不能只针对现状、就事论事,要有想象力、前瞻性。当前,在制定规划时,要注意做到“三个相适应”,一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相适应。我们所讲的是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它是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的城镇化,是转变发展方式要求下的城镇化,是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镇化,因此在新的起点推进城镇化,更加强调的是建设低碳城镇,讲究资源集约节约,强调的是城镇功能、公共服务、生活品质、环境保障、文化内涵和城镇特色,强调的是城乡统筹,注重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城乡共建共享。一定要强化“新型”的特征,突出“转变”的要求,顺应“一体”的趋势,以开阔的视野谋划和建设城镇。二是与我市“十二五”规划相适应。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凝聚了方方面面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在城市规模上,中心城区的规模已定,关键是要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包括综合交通、土地利用、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关键性规划,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少拆房子甚至是不拆房子,减少资源的浪费。在产业发展上,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没有经济基础和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要围绕建设“三地一区”的目标,咬住工业化这个目标不动摇,坚持错位发展,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提升城镇的产业水平,形成以产业集聚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格局。在城市定位上,我们提出加快建成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循环经济示范市的目标,因此城市规划要与循

环经济发展规划和节水型城市建设规划相衔接,积极探索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模式,确保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充分体现节水、节能、节地、节材、清洁、环保、循环利用的要求。三是与我市地域特色相适应。特色就是吸引力,品位就是竞争力。XX山水灵秀,文化底蕴深厚,为我们建设特色城市创造了无限的空间。规划的制定必须符合XX的特质,彰显XX的山水特色、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各地都要细致研究城镇规划,我们的规划不能千城一面,必须反映自己的特征。市本级要有市本级的特色,各县(市)区要有各县(市)区的特色。要开门搞规划,舍得投入,力争一个规划就成为一个精品。要实现规划的全覆盖,做到应有尽有,保证高质量,绝对不能让“新区”变成“新村”。

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要坚持把以人为本贯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寄予了人们对城市的无限期待。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归根到底是使生活在城镇的居民幸福、和谐,有安全感、认同感、归属感。所以,在这方面要做到“四个提升”,一是要高度重视提升群众参与度。要坚持尊重群众意愿,走群众路线,请群众参与,注重与群众商量,把群众喜不喜欢、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防止好心办坏事,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凝聚群众的力量、满足群众需求、维护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能共享城镇化带来的成果。二是高度重视提

升人居环境。当前除了扎实搞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危旧房改造外,还要把“三村”改造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作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市“三村”有96个,是城镇化的难点也是重点,必须大力度、快速地全面推进。建成区现有城中村,要纳入城市发展框架,加快转变为城市社区,全面实现城镇化,村民全部变为市民,这项工作争取在二年内全部完成;城郊村与城市开发同步推进,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在三年内完成全部改造;园中村改造要坚持以安臵促拆迁、以拆迁促招商、以招商促开发;旧城区改造结合优化城市商业业态,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综合性功能区。要坚持“规划先行、就业为本、群众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城郊、邻近中心镇及交通要道的农村,积极稳妥推进新社区建设,以城镇化来引领新农村建设。三是高度重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坚持产业发展先行、基础设施先行、文化事业先行、社会保障先行,加快完善的水、电、路、通讯等方面的城镇基础设施,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体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没有均衡的公共服务资源配臵,一个城市就谈不上承载力和吸引力,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就会大大降低。四是高度重视提升城镇品质。要成为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不仅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发达的产业支撑,还要有宜人的生态环境,这也是品质城市的基本元素。这几年,市委、市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投入大,成绩明显,但作为一个重化工业城市,高耗能、高污染、高排

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局部地区河流和生态破坏严重,影响了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我们必须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努力在建设宜居宜业的一流城市上取得新成效。比城市形态,但比环境生态”的城市发展策略,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下决心进一步做好“绿文章”和“水文章”,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前不久召开了全市现代林业推进会,各地都要按照部署要求,抓好落实,增加绿荫绿量,真正做到“有空就栽树,见缝就增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水环境治理工作按照“全截污、全收集、全处理”的要求,完善治污设施,加大漳河保护力度,推进竹皮河、长湖等综合整治工作,创新管理模式,有效利用水资源,营造一个“碧水穿城”的良好环境。在城镇建设中要合理布局城镇空间和产业门类,充分考虑市民生活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搬迁或改造提升城区污染企业,发展生态经济,培植生态产业,建设绿色城镇,走绿色城镇化发展之路。

3、“城市非城堡,开放即发展”,要坚持用市场的手段、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现代城市不是旧式的城堡,必须把对外开放、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善于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途径和新方法来推进。创新的力度越大,开放的程度越高,城镇化发展就越快。现在,不论是中心城区,还是县城,都面临扩张规模的任务,而这种规模扩张是在我们

工业化程度不高,自身财力有限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心城区的发展还是依托过去的县城格局,我们自身没有多少存量可以利用。因此,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以吸引增量为主要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开放是发展XX、造福人民的“生命工程”,是城市繁荣的“芯片”。我们要始终坚持目光向外,敢开放、真开放、全开放,面向国内外市场,着力吸引各类要素,更好地借梯上楼,借船出海,借力发展。在这方面,我们过去有一些实践,比如生态运动公园建设,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周边土地增值、环境改善、人气兴旺的景象。如果当初我们不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走盘活存量吸引增量的城建之路,也很难做到。当前,我们需要解决两个最现实的问题。一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如果用计划经济的观点建设城市,有多少钱才能干多少事,那我们是寸步难行;如果用市场经济的观念经营管理城市,则是干多少事就能来多少钱。在金融环境宽松的情况下,走借贷的道路,对我们比较划算,但是在当前紧缩的情况下,我们就要让利资本,绝对不能等靠要,等也等不到、靠也靠不住、要也要不到,只能靠自己,把土地盘活,把政策用活,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二是解决“活力如何增”的问题。激发城镇的内在发展活力和能力,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镇化要进一步深化改革,除了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城镇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之外,这里,重点强调一下镇级市建设。所谓镇级市,核心是“扩权强镇”,是为了增加重点

镇的发展活力、支持他们加快发展而实行的一种扁平化管理模式。刚才,胡集镇的表态发言,很有雄心壮志,但是我担心机制不活,管理难度很大,但这关键不在镇里,各地要解放思想,下放权力,扩权强镇。镇级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以城市的标准建设重镇,不是新设立县级市,更不是行政体制调整和变更,就是要双轮驱动、多点支撑。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就是简政放权、加快镇级市的建设,成效明显,带来了试点镇的跨越式发展,但至今也没有哪个镇发生了行政区划的调整,也没有说多设几个领导,这只会增加机构、增加人员,带来行政成本的负担。关键是扩权简政,让城镇得到充分发展,同时,通过城镇的发展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应该看到,镇级市建设是大势所趋,是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消除思想顾虑,放心、放手、放胆地去干,不能有任何犹豫和懈怠。要按照“责权一致、重心下移、减少层次、能放则放”的原则,抓紧制定试点方案,切实下放一批综合执法和行政审批权限。通过试点早出经验、出成果、见成效,真正把镇级市建设成为县域副中心。

4、“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精”,要坚持在城镇建设的项目化、精细化、分类化上下功夫。所谓项目化,就是要把重点项目的实施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战场,把加快城镇化的各项工作细化分解成一个个具体项目,通过项目抓落实,通过项目求突破。相关部门对在建重点城镇项目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倒排工期,加快推进。部门要抓住国家支持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大跑部进京、跑省进厅力度,在重大交通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园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谋划一批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落户XX。所谓精细化,就是按照精品管理的要求,实现城镇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市场化、人性化,做到“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彩”。鸿忠书记在省委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他指出,细节可以看出一个地方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执政能力,如果一个城市到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连环境卫生都搞不好,很难说这个地方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城市环境问题我们抓了一下,但是力度不大,眼皮底下都是垃圾,特别是乡镇,这里面也有体制机制问题,我们要下决心克服。目前,我市在城镇化的顶层设计已经明确,“1331”城镇发展战略形成广泛共识,但是,影响城市形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尤其是城乡环境面貌和违建问题。这次会议后,要开展一次以整治环境卫生和违建为主要内容的大战役。城镇卫生综合整治,要善于运用十三运会期间城市管理的办法,建立防反弹的常态机制,实现网格式管理法,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仅要搞好面上的工作,也要做好背街小巷的保洁;不仅要关注中心城区,也要关注远城区、城乡结合部,以良好的城市形象迎接全省文明城市的检查验收。要加大对违建房的打击力度,该拆的坚决拆除,要

组织联合执法专班,对突击“种房”的要发现一起,拆除一起。这个问题上党员干部要带头、职能部门要带头,如果发现党员干部顶风违纪,一定要严肃问责。精细化管理服务还体现在拆迁工作中。拆迁量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大,我们要高度重视,做到补偿、安臵、资金和工作“四个到位”,特别是要把工作做到位、做到家,既要做好,又不能出问题。所谓分类化,就是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 “一律化”、“一刀切”,针对各个地区的差异,确定不同的发展重点,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探索不同的发展途径,注意抓好试点示范,及时总结经验。

四、加强领导,着力解决执行力问题

第一,强化责任抓领导。市“两化”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市城镇化和一体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两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各级各部门要将城镇化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要用工业化的力度来抓好城镇化,党政一把手要拿着军令状出征,带着责任书干事,亲自抓城建规划、抓重大项目、抓重要工程;分管领导要一心一意的抓、重点抓。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任务,明确牵头领导、牵头单位和协同单位,定期进行调度,确保有序推进。

第二,强化督办抓考核。最近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进“两化”工作考核办法,将城镇化建设成果和考核结果作为相关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最近,中央提出乡镇要以社

会管理创新为重点,城镇化是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概念,这也是我们考核乡镇党委书记的重要内容。关键要结硬账,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工作主动干的好的要表彰,成效不大的要批评。

第三,强化合力抓协调。各级领导、领导班子要高度统一思想。市直各部门要与市委保持高度一致,齐心协力,履职尽责,尽快做出安排,见到成效。各县市区要做好工作方案。要加大宣传力度,研究宣传办法,做到声势越大合力越大,形成良好氛围。

第四,强化能力抓培训。光有决心不行,还要有能力。要举办城镇化建设专题培训班,对市直有关部门、县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轮训。同时,要加大对城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充实职能部门,为我们工作提供保障。

同志们,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责任重大,使命崇高!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自我加压,以超常的举措、务实的作风、严格的标准,不断开创我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局面,共同为实现XX跨越崛起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篇2:市委书记XX同志在全市“两化”动员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教育活动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6月9日)

辛 旭 光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纪委书记会议,这是换届以后新选配纪委书记以后的第一次纪委书记会议。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14个县(市、区)纪委书记有13名同志得到了交流使用,新配备的纪委书记是9名。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当前反腐倡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对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开展比学习、比奉献、比廉洁、树形象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刚才,建新同志、彦斌同志分别宣读了有关文件精神,对“三比一树”主题教育的方案进行了学习。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好、领会好、消化好、落实好这几个文件的精神,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当前应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年初召开的市纪委二届六次全会上对今年的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已经作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同志们要按照报告的精神,特别是新上任的同志、新到位的纪委书记要认真地学习二届六次全会上的报告,把报告当中的各项工作尽快地熟悉、尽快地落实,大力地推进。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下面,强调的是根据最近省纪委安排部署的工作,省纪委最近召开了一些专门会议,以及我感觉到应该强调的内容,重点再给同志们点一下,可以说我们也落下步子了。我原来考虑,等到县市纪委书记配齐配强到位以后再召开会议,再安排部署,应该更加有效,更加能抓好落实。所以今天才召开这次会议。下面我强调的有七点重要工作:第一,加强对换届工作的监督检查。这项工作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希望同志们高度重视,这是一项政治任务,要确保忻州的换届风清气正,要认真落实中央纪委、中组部下发的“5个严禁、17个不准和5条禁令”的规定,落实省委、省纪委、市委、市纪委的一系列安排部署,这项工作市委是高度重视的,在董书记的领导下,一个提倡是真正地让有为者有位,论功行赏,鼓励大家干事创业严肃跑官要官,最近中央纪委中组部的督导组来忻州调研以后,对忻州的换届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所以我们在座的责任重大,要把这项工作抓好,不能出任何问题,特别是13个县(市、区)新到位的纪委书记,最近市委组织部要重新公布每一位纪委书记的手机号码和固定电话,所以同志们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有可能一些媒体采访,还有上面抽查检查

高度重视。第三,要创优忻州的发展环境。创优发展环境是忻州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也是年初安排的一项重点工作。重新强调、重点强调这项工作。环境不优是制约忻州发展的最大瓶颈。我们要为重大项目的落地、重大工程的实施保驾护航。我们要在忻州打一场创优发展环境的攻坚战,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的问题,让投资者愿意来、留得住、发展的好,让人家舒心地赚钱,实现企地双赢。特别是在座的有资源的县纪委书记要高度重视,包括民营企业多的县一定要提供良好的环境,让民营企业很好地发展。对基层科所站也是重点,直接面对群众,直接为群众服务,所以这项工作要高度重视。第四,抓好信访举报工作。打好信访稳定攻坚战是市委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五大攻坚战之一。“十二五”时期,是忻州转型跨越高速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上访问题也比较凸显,上访的问题比较多,同志们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最近,省纪委召开信访工作会,李兆前书记亲自参加信访大会,叫了大同、太原、吕梁、忻州四个市的纪委书记参加,参加这样的会议我感觉到很不光彩,点了四个市的纪委书记必须参加省纪委的信访工作会。忻州2010年到中纪委检查部集体上访的是25批331人,在全省排列第三,忻州到省纪委监察厅上访的25批171人,在全省名列第二。所以咱们是不好的典型。尽管市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我们也做了艰苦的努力,但是问题化解得不理想,解决得不彻底,一些骨头

与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办事公开等结合起来,把它抓好。我们要努力做到思想上想公开、内容上敢公开、形式上会公开、制度上确保公开,要按照中央、省委、省纪委的安排部署,年底在基层党组织全面实行党务公开。第七,对公务用车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认真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清车的各项规定,完成清车的各项任务,特别是新任的13个县纪委书记,以及新调整到县136名新上任的县区的主要领导乘车是第一关的考验。同志们要模范地带头执行乘车的各项规定,决不能在乘车问题上犯错误,决不能让抓了典型。这个庆典和研讨会这项工作,中央防止乱搞庆典、乱搞研讨会,但是有必要搞的、鼓舞士气的,该搞的一定要搞,不该搞的一下也不能搞。有利于推动工作的、有利于鼓舞士气的我们一定要搞。但是乱摊派、乱花钱、搞形式主义的要严禁搞,所以同志们要认真地领会,准确地把握,什么该搞什么不该搞,同志们要重视这项工作。

二、认真开展“三比一树"主题教育,全面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开展比学习、比奉献、比廉洁、树形象“三比一树”主题教育,我思考了半年左右时间。我深深感到应该搞这项活动,提请市纪委常委会讨论,并报请市委董洪运书记同意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展主题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坚决贯彻以人本为、养。为什么要开展比学习?一个是咱们写的材料包括市纪委机关写出的报告、写出的材料,通篇没有“三五”工作总要求。为什么要学习“三五”工作总要求的精髓、学习“五个表率”?咱们写出的报告通篇没有“三五”工作总要求的一个字,你如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你如何去履行职责。咱们纪检监察干部与组织部门干部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差距,咱们的干部心比较浮,从理论素质、理论功底、讲话的水平,包括写下的材料咱们有明显的差距。所以开展比学习的原因在于纪检监察机关干部学习不够。不学习,就不能开阔眼界,不能武装头脑,也不能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志们抓好学习,提高我们履职的本领和能力。要认真学习董书记的一系列讲话精神,董书记的讲话讲得非常好。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结合忻州实际学习。

第二,比奉献。就是要同志们苦干实干、埋头苦干。同志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要倍加珍惜市委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市委董洪运书记对纪检监察工作高度重视。董书记讲,支持纪检监察工作就是支持我本人。有非常高的认识,而且在具体工作中,在干部的使用中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同志们要倍加珍惜市委对我们的信任、对我们的重视,特别是董书记对我们的支持。我们没有理由不很好地履行职责,没有理由不去很好地工作。倍加珍惜人民的信任,倍加珍惜组织的重托。一个县无论县的大小,无论资历的长短,无论你的想法实现了没

本的要求。要廉洁从政、廉洁执法、廉洁执纪、廉洁办案。董书记在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上讲到,你们是零成本当官、零成本提拔。所以,要零贪、零腐。在座的要牢记董书记的教导,践行董书记的要求,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带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特别是严禁利用执法权、执纪权、调查权来谋取私利。要做清正廉洁的典范,不但自己要做好,而且要教育、引导你所在部门的纪检监察干部都要做好,认真践行。

通过比学习、比奉献、比廉洁达到树形象的目的。目的是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都应该有良好的形象,让广大干部群众一谈到纪检监察干部就竖起大拇指,是好样的,像个纪检监察机关的干部。要树立勤奋好学的良好形象,吃苦耐劳、苦干实干的良好形象,要树立勇于担当、敢于惩恶、敢于牺牲的良好形象,雷厉风行的良好形象,依法行政、文明执纪的良好形象,勤政为民、廉洁为官的良好形象,维护群众利益、为民办实事的良好形象,真正树立起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可亲、可敬、可爱的良好形象。强调一点,严禁纪检监察机关干部中午饮酒,成为一条禁令,一经发现,从严从重处理。

同志们,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市、县、乡的换届之年,希望同志们以更加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精神状态,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为忻州的转型跨越

篇3:市委书记XX同志在全市“两化”动员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在全市粮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月*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是经过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召开的一个会。为了开好这次会议,会前市领导专门听取了全市粮食工作情况汇报,并且组织力量对全市粮食工作中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为这次会议作了充分准备。尤为可贵的是近年来,我市粮食工作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省有地位,在全国有影响。荣获了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军粮供应先进单位、全国仓储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在全省每年的粮食系统综合目标考评中各项指标排全省第一,粮食收购量、销售量、粮油工业加工销售收入也在全省排第一位。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粮食部门所做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表示祝贺和感谢!下面结合全省的粮食工作会议精神,我就重点工作,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冲刺粮食百亿斤总产,粮食部门要挑重担,当尖兵 粮食产量“百亿斤”工程是今年全市农业工作的重头戏,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实施粮食增产千亿斤工程,中央还将进一步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粮食产量百亿斤这张名片在全国很有分量,含金量很高。这不仅体现在国家对粮食产量百亿斤的产粮大市给予高额度的财政补贴,粮食大市只要搞上了粮食产量百亿斤,国家将给予5000万元的财政补贴。更重要的是会把这个地方纳入全国粮食主产区建设战略体系规划,一旦拿到这个规划,国家投入会更大。这里尤为重要的是,襄阳将成为长江流域第一个粮食产量百亿斤大市,襄阳也会得到中央更多的关注,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所以范书记、别市长反复强调我们抓工作要紧贴实际,要到国家战略层面,这一工作就是在国家战略层面上。2011年度中央及省对襄阳的粮食惠农资金的投入达10.1亿元,其中,襄州区、枣阳市分别获得了1521万元、1562万元的“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这也充分说明国家对粮食生产非常重视,粮食部门通过粮食购销为襄阳财政贡献巨大。实际上,你看襄州区、枣阳市近几年国家、省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都超过了1亿元。

(一)粮食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关注。粮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做好粮食工作,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事关“三农”大局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粮食属于典型的“吉芬商品”,当粮食价格上涨的时候购买量不减少反而是增加的,价格下降的时候购买量不增加反而是减少的。这说明粮食不是普通的商品,其供需不能单纯能够依靠市场来解决的,还需要政府的参与,合理的调控才能保证供需平衡。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粮食安全问题,这一点资本主义国家是这样的,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样的。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确定了必须保证18亿亩耕地的红线,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粮食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商品,而逐渐成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类”。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竞争实际就是一种资源的竞争,而这种资源的竞争,最核心的就是石油和粮食。实际上你看现在叙利亚、利比亚,中东搞得这么热闹,实际上争的是中东的石油。

粮食生产是保证国家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吃饭问题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所以,我们要历史的看待粮食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是一句口号,中国人的饭碗靠外国靠不住,只有靠自己解决,吃饭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吃饱,而是要我们的子子孙孙都能吃饱饭、吃好饭,这一点作为战略性资源是毫无疑问的。比如说电脑中的后门程序,国家在安全战略层面考虑上都是要封杀掉的,何况是关乎吃饭问题的粮食,这个问题怎么认识都不过分。我国粮食产量是呈现阶段性波浪式变化的,不是一直增产丰收的。虽然我们粮食生产连续八年增产,我们襄阳也是“八连增”,今年增产并不意味着明年继续增产,这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的。丰收的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气候的变化,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再者,我们粮食种植一直依靠科技保增产,目前科技水平对单产的提升在没有大的突破下已达极限,工业与农业争地矛盾日趋突出,我们18亿亩的红线,能不能保住,这对我们粮食的生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有这些为我们粮食工作如何继续深入,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襄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粮食产量大市,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襄阳也是一个资源富集市。襄阳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七区二十三带”长江流域小麦主产区。粮食是我们襄阳的自然禀赋,不可复制,是我们的优势。同时,也是建设“产业襄阳”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发展食品加工业的基石,我们搞农业产业化靠什么?靠的是资源,我们之所以招商引资能招来大的农业龙头企业,人家看中的就是我们的粮食产量,要不然你请也请不来。更重要的是抓好粮食生产是国家赋予我们的政治任务。最近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的《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粮食安全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这对我们在座的各位县(市、区)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一定要把这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

(二)要围绕全市大局来做好粮食工作。“十二五”时期,是襄阳厚积薄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加快构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期。省委、省政府对襄阳提出了“四个襄阳”战略决策,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粮食工作的领导,要加大协调相关部门对粮食工作的支持力度。全市粮食部门要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和服务中心的使命感,正确把握大局,积极围绕全市的中心来开展工作。要把粮食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格局中去思考,放在实施“四个襄阳”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大规划中去谋划,放在解决“三农”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大方略中去实施。要跳出粮食来研究粮食工作,在参与和服务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找准粮食部门的位置。只有这样,粮食工作的天地才会越来越宽广,粮食部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才会越来越彰显。

(三)要着力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稳定粮食市场对于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全市粮食部门要加强粮食流通监管、做好保供稳价工作。要准确把握“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分工负责,积极主动地做好粮食市场保供稳价,确保全市粮食市场供求基本稳定。同时,要强化粮油库存监管,积极贯彻在地检查原则,重点抓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政策性粮食出库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违反国家粮食政策、损害种粮农民利益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这个我在这里强调一句话,就是最近大家也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麻城截留种粮补贴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在湖北不是个别,在襄阳也不是没有,下一步将引起中央、省的高度重视,会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要这个问题,绝不能把国家惠农强农的政策装在我们的口袋里,决不能把惠农强农资金装在我们干部的口袋里。要积极承担保障食品安全的职责,加大粮油质量抽检和监测,大力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加快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粮油质量安全体系,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加大粮食统计执法力度,确保应统尽统,保证收购量全面客观真实的反映。这一点我们各县(市、区)要注意粮食购销量是粮食百亿斤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粮食统计工作,抓好落实。所以,今年冲刺粮食产量百亿斤工作,我们粮食部门任重道远,责任重大。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推进粮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实现粮食购销工作新突破。实现粮食产量百亿斤工程,不仅仅是粮食产量,还要考核粮食的收购量。粮食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严格落实国家收购政策,逐步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提高种粮积极性,引导农民扩大粮食生产。今年,国家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粮食部门要认真分析形势,研究市场情况,在符合粮食最低价收购收购预案的情况下,及时做好启动预案工作,落实好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保护农民利益。在这个方面切记任何地方、任何单位不能打白条,这个现象在襄阳绝迹了,绝迹的东西我们要防止它死灰复燃。积极调动多渠道粮食收购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我们只有让农民真真切切地享受到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享受到市场带来的硕果,让农民“双丰收”,不仅仅是满了粮仓,还要口袋鼓起来。我们农民只有吃上定心丸,得实惠,才敢放手大胆的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坚定种粮的信心。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圆满地完成全市粮食百亿斤工程。

(二)实现粮油产业化发展新突破。省委为襄阳制定的“四个襄阳”战略是我们目前所有工作的中心,而“产业襄阳”的建设是“四个襄阳”战略的基础,粮食加工产业是 “产业襄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市“十二五”规划和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规划中,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产值要到达2000亿元,而粮油食品加工占一半,达1000亿元。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措施力度。

一是要“树标杆,找差距,定目标,上水平”。搞产业化发展不能埋头苦干,要放眼全国,寻找差距,发展要上水平、上档次。就要紧盯全国食品加工产业二十强、五十强企业,去招商、上项目。在这方面已安排市粮食局搜集了一份名单,会上发给大家,各县(市、区)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对照自己的龙头企业实际寻找差距,制定发展目标。要敢想敢干,一是发挥“鲶鱼效应”把外地的、国内有影响的大型粮油企业引进来激活本地食品加工产业提档升级;二是粮油加工企业要加大终端成品的生产规模,要直接上餐桌,增加产品附加值。

二是引导企业壮大产业化。我市粮油加工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小而全居多,经不起大风大浪。各地要按照“大而优”的思路,以资本为纽带,牵线搭桥,帮助粮油加工企业进行整合,组建集团公司,做强做大粮油加工业。

三是通过订单农业强化产业化。生产优质的产品就要有优质的原料来源,开展订单粮油生产,既可以保证粮油加工企业优质原料需要,扩大生产,又能够给农民带来稳定的种粮收入。我们要引导粮食企业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引导和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积极开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要确保粮油订单生产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

四是精深加工促进产业化。我市粮油加工产业总量虽大,但档次不高,还处于“剥皮打米”的初级加工阶段,发展后劲不足,资源利用率低,投资重复性强。只有通过精深加工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粮油产品的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我们要指导粮油加工企业搞创新,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速发展粮油精深加工。这里各县(市、区)政府要认识到粮食加工产业不仅能增加就业,也可以增加税收。以襄州区的万宝和从外地引进来的鲁花为例,万宝主要是搞原粮加工,一年的税收是500万元,鲁花主要是食用油脂的精深加工、销售,一年的税收在2000万元以上。所以,粮食产业化必须要走精深加工的路。

要借势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把发展粮油加工列为重点之首,不断加大对粮油加工业的扶持力度,为粮食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级粮食部门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借实施“四个一批”工程之势和国家加大对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投入力度,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扶持壮大粮油加工园区和龙头企业。在产业化发展上,各级粮食部门要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发挥部门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做好粮油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三)确保粮油安全上新突破。进一步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储备粮管理,确保粮食市场和社会稳定。各级储备粮是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基础,要把管好地方储备粮油,作为部门的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按照调控有力、高效灵活、运作规范的原则,建立健全储备粮管理机制,确保储备粮油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中央储备粮及国家临时存储粮的粮权在国务院,省级储备粮的粮权在省政府,市县储备粮的粮权在市县政府,“皇粮国库”一定要管好,不能出问题,这是红线,铁的纪律,必须坚决执行。若哪个地方敢在储备粮上闯红线、越雷池,坚决一查到底,严惩不怠。

(四)在加强粮食物流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十二五”时期,我市粮食经济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逐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取消了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不断加大对主产区粮食生产、流通等环节的奖励和投入力度。尤其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新增一批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如果我们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节点和交通区位的综合优势,争取建设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必将有力带动我市粮食产业乃至整个农业跨越式发展,必将为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提供重大机遇和极大契机。按照国家制定的粮食物流体系建设规划,我市是全省12大粮食物流节点之一,襄阳自古是“七省通衢”,承东启西、通达南北,交通基础条件完备,具有建设大型粮食物流节点的各种有利条件。我市粮食部门要抢抓机遇、借势发展,利用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有利条件,继续抓好襄阳农产品物流园区及襄阳东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同时各县(市、区)粮食部门一定要主动跟进,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项目支持,加快粮食物流园区、中心骨干粮库、骨干收纳库、粮食整理中心及质量监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我市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

三、强力推进,彻底进行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20周年,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改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社会才能够不断进步。

一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国有粮食企业存在的问题,增强粮食购销企业深化改革的紧迫感。我市国有粮食企业经过第一轮的改革,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是,改革的遗留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国有粮食企业过多战线过长、“小、弱、散”、产权不明晰、机制不活等问题比较突出,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粮食流通和宏观调控的需要,近些年便显得越来越明显,已经到了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境地。去年的小麦收购**依然历历在目,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事实是残酷的,这个事情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等、靠、要”救不了国有粮食企业,不走市场化,不搞产权制度改革,国有粮食企业只有死路一条,粮食购销主渠道地位更是无从谈起。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同志要跳出旧思维,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看问题,不要安于现状,要勇于创新,勇于担当。这一点我们的任务确实很重。

二是充分整合资源,全面完成“一县一企”改革。省、市政府明确提出县(市、区)国有粮食企业今年上半年要完成“一县一企”改革。我认为这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产权制度改革涉及部门多,各县(市、区)情况又不一样,需要理清的头绪是千丝万缕,仅靠粮食局一家来进行,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力不从心。我觉得有必要成立了一个由市国资委、市粮食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工商局、市审计局、市农发行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由市粮食局牵头起草一个改革方案,由工作专班会商后呈报市政府审批。改革的关键是要保证稳定,要在政策上大力支持,要科学谋划,让职工满意。该项工作必须保证在5月底夏收前完成改革任务,不能因为改革影响粮食中心工作,影响全市粮食产业化发展。

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现代理念抓好改革。在粮食企业改革中,我们面临许多各种各样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开动脑筋、准确把握市场规律,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以发展的眼光来深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要用开放的办法搞活购销企业,促进优势资源整合;用开放的办法盘活存量资产,招商引资和与央企对接合作,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借风驶船”利用外力开发利用好存量资产;用开放的办法搞活商业,调整资本结构,引进外部投资改造升级。这个办法多的很,条条大路通北京,不管什么形式都可以大胆的尝试,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全面推广。

同志们,做好粮食工作,是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全市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努力营造粮食工作发展的和谐环境。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分级负责制,切实担负起本地区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市场调控工作责任,保证本地粮食市场稳定。全市粮食系统要进一步加强部门自身建设,以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争取在保障全市粮食安全、助推襄阳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中,有更大的作为和担当!

我先讲这么几点,仅供大家参考,下面以王书记讲的为准,大家请按照王书记传达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

篇4:市委书记XX同志在全市“两化”动员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坚定转调决心 主动创新作为 努力开创“城乡一体均衡SG”建设新局面 ——SML同志在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2月18日)

同志们:这次全市三级干部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10年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今年的目标任务,动员全市上下坚定转调决心,主动创新作为,努力开创“城乡一体均衡SG”建设新局面。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2010年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均衡SG”这一总体目标,全力以赴抓发展,千方百计促转型,坚持不懈惠民生,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社会持续和谐稳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业绩。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突出均衡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坚持以均衡理念谋划发展,统筹推进规划、产业、建设、文化、民生、党建“六个一体化”,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0亿元,同比增长14.2%;实现财政总收入56.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和28.6%,地方财政收入跃入全省前三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1亿元,为历年之最,增长2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95元,比上年增长1200多元;各项存款余额394.6亿元,较年初增加68亿元。先后荣获省部级荣誉100多项,成为“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全国“十大生态休闲宜居城市”。在潍坊市年终观摩点评中,以较大优势位列第一。

(二)加快产业提升,转型升级成效显著。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坚持以增量投入促转调,开工建设过千万元工业项目282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04个,完成工业投入207.4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6.7亿元、利税96.5亿元、利润7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2%、32.8%和39.7%,晨鸣纸业、巨能电力及羊口、侯镇、洛城、古城、营里、上口、台头、田柳、化龙等工业投入都超过10亿元,晨鸣纸业、巨能电力、联盟化工、墨龙机械、鲁丽集团、凯马汽车、富康制药、新龙电化、鲁清防水、天成食品、大地盐化、泰丰底盘、蔡伦申兴、华东橡胶、SG青啤实现利税过亿元。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各1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资本运作再创佳绩,成功发行10亿元治污减排债券,博润实业、墨龙A股2支股票成功上市,全年共募集资金73.8亿元。外经外贸保持强劲态势,全市完成招商引资15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占到全潍坊的1/3以上,进出口总额16.1亿美元,同比增长51%。圣城、洛城、文家、侯镇、上口等镇街道和市委办、人大办、市府办、政协办、建设局、财政局、招商局等单位招商引资成绩突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深入实施 “五化”战略,规划建设了总长58公里的西外环生态农业走廊,入驻高端农业项目18个,全市新建500亩以上的绿色有机蔬菜基地47个、标准化畜牧园区64个,新申报认定绿色、有机食品基地6万亩,成为“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培育出4个自主知识产权蔬菜新品种,全市种苗年繁育能力达8亿株,有6个农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增数量居全国县级市首位。羊口、稻田、纪台的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孙家集街道三元朱、化龙镇李家、营里镇北岔河、台头镇北孙的蔬菜园区建设,稻田镇西丹河、文家街道吕家、田柳镇王高

六、纪台镇三官的畜牧园区建设,规模大,效益好,典型示范作用明显。三产服务业持续繁荣。现代物流迅速崛起,农产品物流园二期全面完成,成功发布“中国?SG蔬菜指数”,国际商贸城、渤海物流园全面开工。生态旅游不断提升,弥河生态农业观光园成为国家4A级景区,全市4A级景区达到3处,建成和在建的四星级以上酒店7家,第十一届菜博会参观人数达到186万人次。现代商贸蓬勃发展,全福元商业集团销售额突破30亿元,新增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3处,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6亿元,同比增长19.2%。

(三)坚持统筹协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注重市、镇、村联动发展,不断加大统筹力度,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全面升级,按照“生态、文化、现代”理念,全力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先后开工弥水绿洲、中南世纪星城等重点项目142个,新开工高层建筑153栋,全市建成、在建高层建筑达到321栋。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全面完成东环路景观绿化、东城热源厂等88项市政工程,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七大片区建设指挥部、建设局、财政局、规划局、交通局、城建投、土地储备中心等单位突出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推进,为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小城镇功能日益完善,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供水、交通、绿化、执法一体化延伸,完成小城镇建设投入15.3亿元,城镇承载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各镇街道大力发展镇域经济,羊口、侯镇、古城、洛城、台头、田柳的工业项目建设,圣城、文家的商贸服务业发展,化龙、营里、台头、上口的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为推进北部开发,各镇街道都在寿北落实了一批大项目,孙家集、营里、化龙、田柳、纪台等落实了2个以上的项目。去年,圣城、羊口、侯镇、古城、洛城5个镇街道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圣城、文家增幅超过50%。农村社区建设稳妥推进,编制完成了全市农村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开工500户以上农村社区46个,建设公寓楼500多栋,节约土地7000多亩。孙家集街道三元社区、羊口镇中心社区、古城街道怡尚苑社区、洛城街道浮桥社区、台头镇大坨社区、文家街道文盛家园社区、田柳镇薛家社区、上口镇开元社区、侯镇文苑社区、营里镇西黑社区、稻田镇西刘营社区,建设规模大、推进速度快,在全市发挥了典型带动作用。

(四)注重生态文明,环境承载全面增强。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投资11.5亿元,先后开工建设了羊口、侯镇等镇区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等54项治污减排工程,实现了污水处理全覆盖;全面加大生态修复力度,重点实施了70多项绿化工程,全市完成植树155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17%以上;深入开展环保联合执法和区域河流污染整治,张僧河、小清河全部达到鱼类稳定生长条件,全年完成生态建设投入28.2亿元,是历年来投入最大的一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扎实推进节能攻坚,对全市991家企业实施了分类处置,取缔关停137家,停产治理70家,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9%,COD和SO?削减量全面完成任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坚持“文化兴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部完成,文化产品创作成果丰硕,新建成村级标准文化大院100处,电影大厦等36个重点文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文化软件园已入驻企业83家,完成产值近2亿元,成为山东省唯一的县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民素质提升年”活动扎实有效,涌现出了李善海等先进典型,形成了“文依净”志愿服务品牌,城市更加文明,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

(五)着力改善民生,幸福指数大幅提高。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市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投入达到15.9亿元,年初确定的“八大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开工建设了投资6.2亿元的康复中心、投资4.4亿元的城区供热等40项民生重点工程;城乡教育更加均衡,投资3.1亿元新建、改造学校58处,镇街道中心学校全部达到省级标准,我市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在全国推广;医疗保障更加完善,市财政拿出6000多万元,率先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为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亿多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9%,完成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社会保障不断健全,加快推进社保扩面工作,重点推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达到57.7万人,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1亿元;提高了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全市新增就业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以下。社会形势和谐稳定,投入1900万元在镇街道全部设立综治维稳中心,开展了“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整治”活动,解决各类问题2万多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局、人社局、文广新局、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立足自身职能,积极改进服务,促进了民生事业发展;经信局、商务局、粮食局、公路局、工商局等单位积极参与干部下基层活动,为农村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安监局以及圣城、孙家集、稻田、纪台、化龙等镇街道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安全隐患,维护了全市和谐稳定。

(六)加强党的建设,发展保障坚实有力。强化基层党建创新。采取“部门+村”、“企业+村”、“强村+弱村”等形式,建立了150多个联合党组织,探索实行的党员队伍纯洁机制、乡镇党委书记考核奖惩等做法,得到了中组部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首届中国农村党建论坛和中国镇长论坛在我市举行。扎实开展“千名干部访万户”活动,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依托“弥水大讲堂”,培训干部4000多人次,组织到胶东、广东、浙江等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的发展境界和创业干劲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市“三请三让”的工作机制在全国推广。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创新廉政教育形式,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会;整合各类监督平台,大力拓展“SG民声”的网络监督作用,畅通了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建设局、规划局、发改局、交通局、国土局、经信局、环保局、科技局、海关办事处、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立足自身职能,改进服务手段,全市干部作风、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可以说,去年是SG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一年,是群众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一年,也是我们面对挑战,创新开拓,成效卓著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强烈感受到,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我们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思路目标,引领全市上下争先进位、率先发展。去年,我们顺应发展趋势,在更高层次上谋划SG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 “城乡一体均衡SG”的思路目标。一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以“六个一体化”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创新实干、争创一流,工作境界和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省委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对我市的均衡发展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力推广。一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SG实际的,只要我们始终坚定发展信念,开阔发展思路,提升发展境界,科学务实大干,SG的发展步伐就会更加稳健、更加有力、更加快速。

二是得益于我们有一股重点突破的豪迈气魄,鼓舞全市上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点带面推动整体突破。围绕转调发展,我们果断提出寿北大开发战略,不到半年时间就落实过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20多个,加快了工业转型升级;围绕农业提升,全面启动西外环生态农业走廊建设,推动农业向现代高端跨越;围绕城市建设,全力突破高层,城市现代气息凸显。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抓住重点,就能突破难点,只要我们用活优势,就能变成胜势,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崭新局面。

三是得益于我们有一种勇立潮头的创新意识,促使全市上下追求卓越、永争一流。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始终以创新找出路,以创新求突破,各项工作亮点纷呈。各部门、单位立足职能特点,全力服务均衡发展。财政局、计生局、农业局、发改局、信访局、残联、团市委等部门荣获省部级以上荣誉;海洋渔业局、国土局、畜牧局、统计局、审计局、地税局、物价局、经管局、农机局、质监局、体育局、旅游局、总工会、机关党工委、妇联、文化市场执法局、房管中心等单位在潍坊市同行业考核中位列第一;金融办、人民银行、农商行、农业银行、工行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转调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各项工作就能在竞争中勇立潮头、越位争先、跨越发展。

四是得益于我们有一支无私奉献的干部队伍,带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激情创业。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市委的工作部署,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推动全市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市级班子成员之间密切配合、分工协作,一起包项目、靠片区,特别是人大、政协的同志,在德峰书记、茂兴主席的带领下,人手都有大项目,盯在一线抓落实,为全市党员干部做出了表率。各镇街道、各部门讲政治、顾大局、比贡献,既承担独立任务,又为全市发展搞好服务,确保了政令畅通。各大中型企业积极扩规模、上项目,以实际行动助推转调发展。广大农村干部身处基层,吃苦耐劳,无怨无悔,为农村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锐意进取,团结拼搏,我们就能实现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年来的辛勤努力和倾情奉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2011年的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城乡一体均衡SG”的突破之年,更是我们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抢占“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动权、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不能顺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能不能增创新优势、再创新辉煌,上级领导殷切期望,人民群众拭目以待。全市上下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全力以赴,加压奋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更大跨越。

今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开创城乡一体均衡SG建设新局面“一个目标”,重点实施北部滨海开发、东部新城建设、西部市场物流“三大突破”,全面加快工业转型、农业高端、三产特色、城乡融合、生态文明、群众生活“六大提升”,突出抓好党的建设、改革创新和执行力“三大保障”,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全面发展。主要目标是:力争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0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8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财政总收入67.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亿元以上,同比分别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施“三大突破”,集中精力攻坚,全力打造发展新亮点

(一)全力突破北部滨海开发。围绕“两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目标,把寿北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地推进开发建设,全力做强西部双王城生态经济、中部羊口先进制造业、东部侯镇海洋精细化工“三大园区”,确保尽快大见成效。重点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项目落实攻坚战。羊口要围绕 “五年打造千亿级产业基地”目标,加强项目引进和落实,全面加快中鸿机械、泰丰合金、奥泰机械、东宝钢管等在建项目的推进,争取年内再引进过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30个以上。侯镇要定位“全国海洋精细化工基地”,突出产业链条延伸,加快项目引进,争取再落实过亿元高新高端项目10个以上。今后,新上项目要向寿北地区倾斜,市四大班子、副县级以上单位、市直十大口、各镇街道、特大型企业要继续发挥表率作用,年内至少引进1个过2亿元项目落户寿北,市直各部门、大型企业至少引进1个过亿元项目。二是新区建设攻坚战。坚持基础先行,高标准抓好镇区、园区的设施配套,今年羊口基础设施投入不能低于10亿元。要加快推进羊口新港、防潮大坝、南环路等重点基础工程,高标准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加强土地储备,全面提升项目承载力。要立足打造“环渤海特色工业城市”,提高羊口镇区开发标准,积极推进行政中心南移,抓好行政商务中心建设,配套完善居住、商务、休闲等设施,加快聚集现代化城市要素;整合工贸职专、二职专,在羊口建设高标准的技工学校,为企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争取用3-5年时间,把潜力巨大的滨海新区建成创业之城、财富之城、未来之城。三是生态建设攻坚战。坚持走生态发展之路,注重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并重,一方面要加大生态投入,重点抓好双王城水库、羊田路、西外环、营子沟、新海路、生态林场等六大区域绿化,使寿北的生态面貌有一个大变化、大提升。另一方面,要严把新上项目关,重点引进高新、先进制造业项目,工业领导小组、园区以及发改、经信、审计、环保等单位,要严格开发建设标准,确保把寿北建成高端产业的聚集区、现代繁荣的创业区和生态建设的示范区,依靠寿北的全面崛起,支撑未来发展,实现跨越赶超。

(二)全力突破东部新城建设。SG的城市发展要按照“一河两片、跨河发展”思路,加快弥河两岸的开发,力争到2015年形成东部新城区、西部老城区各25万人口的城市发展布局。今年优先突破东城,着力建设现代都市型新区,突出抓好“三大重点”:一是以都市新区的定位抓规划。要突出“现代宜居、滨水生态”两大特色,高档次规划,高标准开发,全力抓好蔬菜博览、体育休闲、风景旅游、商业中心、总部经济、生态居住“六大功能区”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城市会客厅和中央商务区。规划局负责,对新区的各类规划和专项设计,要舍得投入,大搞签名式设计、大师级作品,以一流规划建设高品位新城。二是以都市新区的标准拉框架。要做好沿河发展文章,加快新城向东、向南扩张步伐,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要优先完善路网、管网、绿化等基础配套,重点抓好金光街东伸、洛兴街东伸、文庙街东伸等主干道路新建改造,加强弥河东西两岸贯通连接,尽快在新城扎起“六纵五横”路网框架,为大发展打好基础。三是以都市新区的要求建精品。要积极吸引大公司,开展“插图式、组团式”开发,全力抓好凯宝皇都、中南世纪星城、威尼斯小镇等重点项目,争取年内新增高层建筑50栋以上。要突出文化生态气息,加强弥河生态开发,原则上弥河两岸3公里内严控工业项目;加快体育馆、游泳馆、博物馆、市民活动中心建设,配套集文化雕塑、精品景观、市民休闲于一体的大型文体公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大企业在东城设立总部大楼和研发中心,打造总部精品建筑群。今年,要调整鼓励建高层的政策,采取评选“城市精品工程”等办法,以奖代补,确保建成一批精品工程、地标建筑,以东城开发的大突破,带动整个城市建设的大提升。

(三)全力突破西部市场物流。以打造半岛乃至环渤海区域性物流中心为定位,把做强西部市场物流作为服务业提升的重要突破口,全力加快“一城三园三带”建设。一城:即,国际商贸城,要在抓好五金建材区、商务办公区建设的基础上,抓紧启动其他功能区建设,尽快扎起框架。三园:即,农产品物流园、渤海物流园和晨鸣物流园。农产品物流园要完善交易配套设施,抓好蔬菜价格指数发布,三期争取尽快建成;渤海物流园要加强路网等基础配套,全面加快建设进度;晨鸣物流园要争取尽快开工。“一城三园”领导小组要加大包靠力度,切实加快项目推进;要充分发挥园区的平台作用,积极吸引一批“航母”级的大型物流企业,全力做大规模,实现物流产业集聚发展。三带:即,以“一城三园”建设为带动,在西部菜都路、潍高路、北环路沿线和周边,高标准布局酒店餐饮、金融信息、商务服务等配套产业,形成三条物流配套产业带,加速西部物流板块的全面崛起。“三带”建设由商务局牵头,一定要规划好、布局好、控制好,提高开发档次,争取2-3年内形成规模、建成特色。同时,在北部,依托羊口新港,尽快启动临港物流园建设,促进临港运输、仓储、配送等产业的发展,争取用5年时间建成西部国家级、北部省级“两大物流城”,通过物流业的大发展,迅速做大现代服务业总量,打造全省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二、推进 “六大提升”,力促转型升级,着力增创发展新优势

(一)强化“三项措施”,着力提升工业转型发展水平。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瞄准高端高质高新方向,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提高全市工业经济的整体质量。

一是加大科学投入。继续把科学投入作为推动转调的主动力,力争年内完成工业投入200亿元以上。要做到三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抓项目建设,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抓好87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经信局负责,对晨鸣高档纸、凯马汽车、泰丰10万辆电动轿车等41个续建项目,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快投产、快见效;对联盟20万吨糖醇、墨龙高端石油装备、万龙40万套摩托车配件、华东橡胶1200万套子午胎等46个拟建项目,加快立项、土地、环评等手续办理,争取上半年全部开工。坚定不移抓招商引资,继续实行招商任务分配制度,既考核招商总量,也考核引进个数,年内镇街道一个过2亿元工业项目、部门一个过亿元工业项目的任务必须完成,确保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60亿元。要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围绕 “八个500亿级产业基地”,大力引进关联度高、质量好的项目,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国家级产业基地。统计局负责,抓好招商项目考核认定,一个项目只允许申报一个单位。对引进的10亿元以上项目,年内车间全面开工、设备进入安装阶段的,可以对引荐单位“一票肯定”。坚定不移抓要素保障,要大力推进企业资本运作,年初金正食品已经上市,要继续抓好康跃增压器、蔬菜产业集团、大地盐化、海慧食品等企业的上市,争取再增加股票2支以上。要继续抓好银企对接活动,畅通使用外汇、社会资金、私募基金等多元化融资渠道,确保年内新引进金融机构2家以上,新增贷款60亿元、力争80亿元,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工业转型的加速器,必须采取强力措施,坚决打好产业转型这场硬仗。主要做好“三篇文章”:做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文章。积极推动造纸、化工等传统产业的高新化改造,加快用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先进工艺改造提升原有生产线,各企业要学习晨鸣、巨能、联盟的做法,连年大投入,不断上项目,确保企业技改投入占新增投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真正以大企业的转型,带动全市产业的转型。做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文章。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五大产业,抓紧布局一批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项目,特别是对康跃增压器、万龙实业、树山集装箱等22家成长型企业,加强引导扶持,促其快速膨胀,真正成为全市转调发展的主力军。今年市里将大幅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力争2011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做好城区企业“腾笼换鸟”文章。抓紧制定城区企业搬迁计划,城区内生产性企业都要“退城进园”,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巨能金玉米、联盟、富康老厂等企业年内要有实质性突破,三年内全部搬迁完毕。三是力促节能降耗。节能降耗是刚性任务,也是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重点开展好三项行动:深入开展“项目达标”行动,新上项目一律进行用能评估审查,重点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项目,对高耗能项目一律拒批。深入开展“对标降耗”行动,突出抓好17家高耗能企业,加强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综合利用环保控制、产业政策等手段,降低重点企业能耗水平。深入开展“综合整治”行动,把节能降耗与淘汰落后产能结合起来,对小化工、小造纸等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对列入计划的落后设备、工艺,尽快淘汰改造,真正以铁的决心和铁的手腕,确保年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二)主攻“一园两端”,着力提升农业高端化发展水平。立足抢占现代农业发展制高点,全力攻坚高端农业,加快推进由分散种植向基地园区、由注重数量向提高质量、由蔬菜生产向种子种苗“三个转变”,始终保持SG农业的领先优势。

一园,即全面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园区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方向。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要大建园区,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绿色有机”原则,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争年内新建绿色有机园区40个,新增高标准蔬菜大棚2万个以上,3-5年内使80万亩蔬菜全部达到绿色有机水平。畜牧业也要借鉴农业园区做法,推进畜牧养殖园区化,重点抓好寿北大型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争取今年新建标准化畜牧园区40个以上,打造国家级肉类养殖基地。二要打造亮点,全力加快西外环生态农业走廊建设,完善规划编制,提高建设标准,重点抓好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今年再引进高产高效高端农业项目50个,全力打造我市现代农业对外展示窗口。三要强化培训,今年要对全市农民免费开展一次大规模、全覆盖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积极推广绿色有机生产新技术、新模式,靠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来助推SG现代农业的大发展。

前端,大力发展种苗产业。这是我市农业保持领先地位的战略选择,必须抓紧抓好,率先突围。要加大蔬菜良种研发和推广力度,积极对接中国蔬菜种子产业基地建设,吸引国内外高等农业院校、国外知名种子企业,来SG设立科研基地,今年争取研发蔬菜新品种4个,种子产业实现产值过亿元,逐步打造中国“蔬菜种子硅谷”。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介入和发展种苗产业,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整合我市现有种苗企业,力争年内新增种苗企业30家,年育苗能力达到10亿株以上。要抓紧启动西外环种苗展览展示大厅建设,培育发展30家大型育苗中心,打造国内最大的种苗示范推广基地。

高端,全力打造品牌产品。坚持走“品牌兴农”之路,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真正让“SG蔬菜”成为高端农产品的代名词。单体品牌,积极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鼓励扶持企业加强商标注册和营销推介,提高知名度,确保年内新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以上,绿色有机产品80个以上。要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同时,积极运用市场的手段,搞好品牌的包装、宣传、推介,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实现农业的高品质、高收益。整体品牌,要学习借鉴菜博会的成功运作经验,争取在SG多举办全国性的农业品牌推介会,通过主流媒体发布广告、大中城市设立品牌专卖柜等多种形式,加大“SG蔬菜”整体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真正以高品质的生产、市场化的运作,实现农民收入的高增长。要精心筹备好菜博会,加大创新力度,在展览展示方面要体现互动性,让采摘园成为新亮点;在科技含量方面要体现前沿性,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成果都要集中体现;在文化内涵方面要体现农圣特色,让展会的文化底蕴更加浓厚,确保办出更大规模、更好效益,把SG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

(三)做强“三大业态”,着力提升三产规模特色发展水平。按照商贸走高端、物流上规模、旅游抓开发、新兴快发展的思路,全面做大服务业总量,力争三产服务业占比增长1-2个百分点。

一是提升商贸流通。主要抓好两点:

1、突出大规模,要适当控制沿街小门店,鼓励发展大型卖场,今年争取在城市东部再建设1-2处大型商贸网点,推进城市商贸圈向东发展。要加大国际知名商贸企业的引进力度,争取沃尔玛、红星美凯龙等落户我市。

2、坚持特色化,要高标准打造特色商业街区,重点规划建设风味美食、茶艺酒吧、健身疗养、美容保健和休闲娱乐 “五大特色街区”,原有老特色街要重新升级布局,以高档次、特色化的消费,集聚人气、凝聚商机。商务局负责,抓紧拿出东城商贸和“五大特色街区”规划,进一步繁荣城市经济。

二是开发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服务业发展重点,必须有大动作、大项目、大突破,全力做靓南部弥河湿地、北部自然生态 “两大旅游板块”,进一步叫响“蔬菜之乡?生态SG”旅游品牌。南部弥河湿地,要以国家5A级景区标准,聘请世界知名公司搞好设计开发,建设高档次的大型游乐设施和蔬菜主题公园,加快晨鸣健康会所等项目进度,打造主题休闲景区。北部自然生态,要以西外环为轴线,进一步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建设区域性知名生态景点。巨淀湖,要突出红色旅游,坚持市场化运作,引进大企业搞开发,今年必须启动,争取建成“北方沙家浜”;双王城水库,要融入旅游要素,今年重点完成绿化和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北方小西湖”;小清河湿地,要做好与滨海旅游结合文章,带动整个寿北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要突出抓好星级酒店创建、旅游产品开发等工作,加大宣传推介,靠特色景点和配套服务,让SG成为江北生态旅游目的地。

三是培强新兴产业。瞄准新兴服务业态,促其快速膨胀规模,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着力发展服务外包,全力推进软件园开发建设,重点发展软件研发、动漫设计、电子商务以及物联网经济,争取再引进企业50家以上,产值突破5亿元。要繁荣发展会展经济,充分利用好现有展馆设施,积极探索市场化办展模式,农业、农机、文化、体育等部门,都要加强与上级部门、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争取每年举办2-3次全国乃至国际性的展会。今年,新举办国家级以上展会的部门单位,年底可以考虑“一票肯定”。

(四)突出“三大节点”,着力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统筹推进城市、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提升建设、管理和服务配套水平,率先构筑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是提升品位档次,打造特色个性城市。按照“生态、文化、现代”城建理念,进一步提升建设标准,彰显城市特色和个性。要突出抓好“建、管、通、靓”四个重点:建,就是高品位建设。要继续推动高层开发,突出抓好正阳花园、巨能嘉苑等40个重点项目推进,力争年内新增高层建筑100栋以上,推动城市继续长“高”;要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把老居住区全部纳入改造计划,全面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管,就是精细化管理。尽快启动数字城管二期工程建设,扎实开展精品街区、精品路段、精品小区等创建活动,全力优化城市环境。特别是要抓好规划的批后管理,严查规划违法行为,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通,就是解决交通拥堵。加快推进铁路搬迁工作,突出抓好学院路南伸、幸福路改造等道路工程,向东打通广场街、新兴街、健康街“三街”,构建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城市道路体系,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方便群众出行。靓,就是做靓城市形象。要以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动力,建精品、上档次、增绿量。加快实施弥河上游、南环路、北环路等“一河三园十一街十七路”绿化工程,多栽植大树、长青树和乔灌木,形成层次分明、四季常绿的绿化景观体系;要高标准提升亮化美化档次,对重要建筑、城市出入口、主干道路、游园绿地等重点区域,进行亮化提升,突出菜乡特色,设置主题雕塑,让我们的城市彰显特色,塑造个性,生态宜居。

二是注重功能完善,建设繁荣生机中心镇。适应城镇化新趋势,全面实施“星城战略”,加快中心镇建设,实现“中心城市带动,群星环绕发展”。抓好两个重点: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即改造一条特色鲜明的街景、开发一片交易活跃的商贸区、建设一处整洁优美的休闲广场,打造一批设施完备的新型社区、实施一批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完善一批城镇基础配套设施、形成一套新型城镇建设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全面提升承载力和吸引力。羊口、侯镇要率先突破,打造标杆。稻田、纪台、化龙、台头等出入口镇,要积极作为,加大投入,进一步做靓SG“门户”。其他镇街道也要因地制宜,提高建设档次,改善镇区环境,争取在城镇面貌上再有一个大提升。二要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根据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加快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着力培植一批工业强镇、农业强镇、商贸强镇、旅游强镇,壮大镇级经济实力,争取三年内,所有镇街地方财政收入超过5000万元,其中一半以上的镇街过亿元。

三是坚持积极稳妥,建设美丽有序新社区。搞好农村社区建设,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是广大农民热切期盼的惠民工程,必须紧抓不放,深入推进。主要把握好四点:一要坚持原则,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村级班子基础好、村集体经济实力强、95%以上群众签字同意“三条原则”缺一不可,市里不下硬指标、不砸硬任务,确保把好事办好。二要完善政策,进一步明确具体收费标准,尽量做到少收或不收,原则上城区以外属于群众宅基地改造的,只收取工本费,切实减轻老百姓负担。三要培养典型,重点抓好市里确定的24个农村社区建设,争取创出经验,建成样板,真正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列入挂钩试点计划的村,一定要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时按质通过考核验收。四要抓好配套,凡新建社区,必须配套完善水、电、暖、汽等基础设施和便民医疗、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抓好社区规范化管理和后续保障等工作,让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城市生活。

(五)优化“两大环境”,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文化强市建设,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一是以建成国家生态市为目标,优化生态环境。坚持不懈抓好环境保护,加大综合整治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的环保问题,真正让老百姓看到环境变化,享受到环保建设成果,年内确保通过国家生态市验收。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1、“清水工程”,要加快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台头、上口、稻田镇区污水处理厂等51项治污减排工程建设,所有排污管网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设备,确保年内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以上。

2、“蓝天工程”,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加快实施晨鸣热电、巨能热电等13处低氮燃烧技术工程,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切实改善全市大气环境质量。

3、“修复工程”,重点抓好丹河、桂河、北洋河等河流生态修复任务,确保境内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恢复鱼类生长标准,切实解决过境河流污染问题。

4、“绿色工程”,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及早行动、及早安排,突出重点、提高质量,争取年内完成植树15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

二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统领,优化人文环境。大力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凝聚力量、激发活力、促进和谐。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健全完善文化设施,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在城市,积极推进老年活动中心、电影大厦、报业大厦、文化园、王高塔等重点文化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农村,继续推进“五大惠民工程”,年内建成100家标准化村级文化大院,城乡阅报栏建设实现全覆盖,切实保障群众公共文化权益。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依托蔬菜博览会等活动,举办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争取每年举办1-2次,全面提高SG知名度。要充分发挥各类协会的作用,搞好文艺精品创作,组织好第二届中华农圣文化节,努力打造一批体现优秀历史文化、反映SG时代精神的艺术、影视精品。要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着力突破中央高端主流媒体,加大SG经济社会发展宣传力度,进一步叫响“城乡一体均衡SG”品牌。扎实开展文明创建,重点抓好“万千百十”工程,深入开展文明村(社区)、文明站所、文明之夏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力争创建成更多的省级、国家级基层文明单位,努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尽快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

(六)践行“十项承诺”,全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水平。民之所需,政之所为。对民生问题,必须舍得投入、加大投入,今年市财政将投入15亿元,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提升全市人民幸福指数。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郑重作出“十项承诺”:

一是让孩子们享受均衡、安全的优质教育。市里拿出3000万元,突出抓好校舍改造和校车接送,年内完成26处校舍建设改造任务,保证5万名中小学生接送安全。

二是让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市里拿出2.06亿元,全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将“新农合”补贴由113元提高到200元,公共卫生服务补贴由15元提高到25元,逐步解决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是让老年居民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出资800万元,重点把4.6万名城镇非从业人员,全部纳入新农保范围,新增各类参保人员1万人以上,基本实现社保全覆盖。四是让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出资4100万元,年内将城市和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330元和每人每年1800元,全面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五是让全市人民享受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市里补助4000万元,对200公里城乡和农村道路进行升级改造。争取利用三年时间,把全市乡村道路全部提升一遍,进一步优化城乡客运布局,加快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六是让北部村民尽快喝上卫生洁净水。投资3000万元,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上口、营里、稻田等镇85个村的供水管道铺设,解决好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七是让农民增收的基础更加牢固。实施农田基础设施“三年修复工程”,今年投资2500万元,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安装低压管道265公里,改善灌溉面积3.8万亩。争取三年内,把全市农林管网全面修复,增强农业抗灾保收能力。

八是让困难家庭不断改善居住条件。进一步扩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受益面,今年再新建100套廉租房、400套经济适用房,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九是让每名SG人都有充分就业机会。面向所有困难群众开展帮扶援助行动,开发公益就业岗位300个,新增就业人员1.2万人,切实消除零就业家庭。

十是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平安和谐的幸福生活。严格落实社会治安责任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突出抓好农村治安管控,严厉打击农村“霸痞”分子,市里投资3000万元,在农村重点部位、重要出入口,全部安装监控摄像头,实现全市视频监控网络全覆盖,真正把SG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安全、最稳定、群众最满意的地区之一。

三、强化 “三大保障”,落实支撑措施,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实现均衡发展新突破,根本在领导,关键靠落实。重点强化“三大保障”。

(一)强化党的建设,提高执政水平。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要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党建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新机制,让党建工作始终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今年的党建工作,必须有实招、有硬招,在全国出经验、创典型,真正叫响我市党建品牌。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抓好“两个关键”:

1、配强村级班子。要结合村级换届选举,选好村级带头人,真正配强一批像三元朱村、东关社区、城里社区、西浊北村这样,有责任心、心里装着群众、能够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村班子,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提高农村干部待遇,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对基层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建立健全农村干部工资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激励保障机制,为农村基层干部解除后顾之忧,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放手干、大胆干,促进农村发展和长治久安。

2、壮大村级经济。发展村级事业,经济基础是前提。要全力实施村级经济振兴工程,组织部牵头,制定鼓励村级发展企业、合作社、农业园区等的政策措施,在土地、税费、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壮大村级经济,实现强村富民。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学习崔效杰活动,让事业至上、勇于开拓、推动发展成为党员干部的基本追求。要继续办好“弥水大讲堂”,定期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每年至少两次到省内、国内最先进的地区学习,开阔干部眼界,提高发展境界。今年要把全市农村干部全面培训一遍,切实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转变用人导向,建立干部“一线培养”机制,优先从重点工作一线、项目建设一线、招商引资一线和艰苦条件一线选拔使用干部,激励干部干事创业。要抓好SG专业人才库建设,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有针对性地引进技术型、创新型、补缺型、领军型人才,力争年内再引进高层次人才300名以上,为均衡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行廉政风险“四步防控”机制,全面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等行为,尽快实现监、管、办“三分离”,所有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审计,接受全社会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员干部要严格自律,认真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各项规定,进一步树立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四是高度重视群众工作。要在办好惠民工程的同时,从改善作风、优化服务入手,切实做好宣传教育、组织引导、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进一步夯实群众基础。要把群众满意作为群众工作的“第一标准”,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群众所需、所盼展开。组织部、政法委、纪委、宣传部负责,扎实开展好“干部包村联户”活动,帮助农村发展,解决群众困难,密切干群关系,真正让和谐、稳定、向上的农村环境,成为全市均衡发展的牢固基石。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在全市开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主题内容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市纪委要扎实搞好“行风万人评”活动,继续办好“SG民声”,创办“聚焦软环境”专题,聘请群众监督员、联络员,充分发挥群众对软环境的监督作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真正使我们的工作让群众理解、让群众接受、让群众支持、让群众满意。

(二)强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没有突破就不能发展。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三点:一要提升工作境界。要跳出山东看SG,从全国范围内找标杆,从更高境界上谋划发展,今年要在全市开展“学先进、比创新、争一流”活动,各单位都要确立全新的工作标杆,跟全国最好的学,跟最好的比,学出动力,比出干劲,全力提升发展层次。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组织部牵头,将学习标杆统一列出单子,制定学习赶超方案,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标准都要从时间上量化,这项工作3月底前要全面对接一次,半年总结一次,年终评比一次,评出先进,对落后单位要进行问责。二要创新体制机制。要以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全方位加大创新力度,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建立加快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有效投入的机制,促进各类要素向产业发展聚集。要综合运用资本、资源手段,引导企业在寿北上大项目、上好项目,加快转调步伐;要敢于打破镇村行政区划,发展大型农业园区,推动农业向高端跨越;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办多大事筹多少钱,以市场手段加快城市发展。各镇街道、各部门,都要对照赶超目标,找准工作的创新点,拿出人无我有的办法,全力寻求工作突破。三要勇于攻克难点。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土地和资金,要全力克服“等靠要”思想,主动出击,破除制约发展的难题。土地方面,要认真研究城市发展和沿海开发土地问题,利用今年土地“省到县”的机遇,加强向上对接,保证发展用地;资金方面,要抓住资本市场相对宽松的机遇,引导企业开辟低成本融资渠道,扩大股权、产权交易,积极对接深港沪融资机构,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扩大融资规模,为大项目建设提供强力资金支持。

(三)强化执行力提升,狠抓工作落实。三分战略,七分执行,科学正确的决策,必须依靠坚强有力的执行来实现。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强化考核督查。考核结果直接体现工作成绩。要着力健全以绩效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今年考核进一步加大对项目投入、财税贡献的考核权重,对镇街道更加突出镇区、园区、社区和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的考核,特别要加大对寿北落户项目的考核权重;对市直部门,更加注重对创新服务、社会事业建设、落实民生政策等重点任务的考核。上级对我市的考核要全力争先进位,SG的各项工作就是要在全国进前列,全省争一流,全省30强考核要上位次,潍坊市各项考核力争第一、确保前三,进不了前三就是失职。二是切实落实责任。要强化工作执行力,对全市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实行一项任务、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确保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市级领导要率先垂范,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带头做好对接,跑资金、跑项目、跑政策,强力推进包靠工作;各镇街道要瞄准全年目标任务,抓好细化分解,层层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实施,确保更大突破;各部门要强化全局意识,主动服务项目,合力攻坚破难,为全市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广大农村干部要带头贯彻市委决策,把主要精力用在发展经济、维护和谐、富裕群众上,加快实现强村富民。三是严格兑现奖惩。要强化奖惩激励机制,把考核结果直接作为干部使用和奖惩的主要依据,全面推行“干事对账”制度,年内在全国拿出首创性做法、在领域内实现大突破的,都可以考虑给予“一票肯定”;对存有“一票否定”的,一律不予奖励;对落实不力、工作没有起色的,坚决采取组织措施,以“硬任务、硬考核、硬兑现”保证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

上一篇:初中必读名著导读(doc)下一篇:杨花落,杨花落杨巨源,杨花落的意思,杨花落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