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口技试题集

2024-04-17

中考文言文阅读:口技试题集(精选8篇)

篇1:中考文言文阅读:口技试题集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试题九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原文呈现

段层精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1层: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和“夜游”的起因。

第2层:写景以抒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同时,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全文中心】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5字,却创建出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宛转;诗风雄浑自如,成就杰出;词的境界阔大豪迈,为豪放派开创者;又工书法,善绘画。著有《东坡全集》。

【现实意义】要有豁达的心态,不能被世俗名利所牵绊,感悟自然,淡然处世。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古义:助词,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月色入户

古义:门户;今义:住户、人家

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一词

多义

遂至承天寺

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

终于

遂至承天寺

寡助之至

极点

寻张怀民

寻找

未果,寻病终

不久

词类

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怀民亦未寝

名词用作动词,睡觉

虚词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步于中庭

介词,跟

念无与为乐者

连词,和,跟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解衣欲睡 欲:__想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欣然起行 欣然:__高兴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无与为乐者 念:__考虑,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__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_形容水的澄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__交织纵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盖竹柏影也 盖:__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__清闲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想到没有人与我一起欣赏,就去承天寺寻找张怀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益阳中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益阳中考)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色入户”运用了拟人写法,将月光写得很有人情味。请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月光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写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情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6舟山中考)本文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的`语句中。

(2016唐山路北区一模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甲】《记承天寺夜游》(略)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②也七岁而能涉③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④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②居:生活。③涉:趟水过河。④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这里指随便、轻易就能掌握。

5.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2分)

南方多没人 , 日与水居也 , 七岁而能涉 , 十岁而能浮 , 十五而能没矣。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则虽壮 虽人有百手(《口技》)

B.以其言试之间 不以疾也(《三峡》)

C.问于没人 相与步于中庭

D.未有不溺者也 念无与为乐者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水中藻、荇交横交横:__交错纵横__

(2)见舟而畏之 畏:__害怕__

(3)未有不溺者也 未:__没有__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__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

__向会潜水的人请教,探求他们潜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乙】文使用的写法是__借事说理(设喻说理)__,从中你悟出的道理是:__功到自然成,学问道义,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__。(3分)

篇2:中考文言文阅读:口技试题集

(一)文言文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朝服衣冠 服: (2)孰视之 孰:

(3)闻寡人之耳者 闻: (4)时时而间进 间: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篇3:例谈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复习

一.梳理知识, 夯实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虽然比较阅读“比较”是重点, 但是如果不进行基础知识的梳理, 学生复习起来就会茫然。教师应该立足教材,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到重点句到每课基础知识要点先做好归纳。

例如对战争篇中的四篇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曹刿论战》《公输》基础知识的梳理, 我就把四文中的注释及翻译的重点先罗列, 然后从四篇文言文看一词多义的现象。比如围绕“之”字, 我就梳理出这几句: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公与之乘、公将驰之、登轼而望之、故克之、忠之属也、亲戚畔之、封疆之界、长跪而谢之、专诸之刺王僚也等句子。“肉食者谋之”“公与之乘”“公将驰之”“登轼而望之”“故克之”。

“亲戚畔之”、“长跪而谢之”这几句中“之”都是代词, 用法是相同的。“小大之狱”“忠之属也”“封疆之界”中的“之”都是助词, 意思是“的”。只有“专诸之刺王僚”是用在主谓之间, 是结构助词。由此可见, 之的用法教师就可以顺势归纳。梳理这些内容, 便于学生系统掌握实词和虚词的有关知识。

二.高屋建瓴, 整体把握。

每一个专题的文言文是一个整体, 又是独立的个体。要想准确把握它们的异同, 教师必须深钻教材和教参。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要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必须有一桶水”。

对战争篇四文我先从主要内容、主题、写法、人物形象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例如在人物形象上,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和《公输》中的墨子两人是面对非正义行为, 但他们做法却有所差异。唐雎是与秦王针锋相对, 寸步不让, 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 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 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 最后, 以死相拼。而墨子是先从道理上说服楚王, 然后从实力上不让楚王小觑。同是外交家, 一个是针锋相对, 外加行动;一个是道义与实力相结合。两个人物形象在比较中更能发现他们的特点。诸如种种高屋建瓴的分析比较,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把握全文。

三.找准基点, 局部探究。

比较阅读有的是全文的比较, 更多的是精彩片段的比较。教师更应具备一双慧眼, 善于发现两文中息息相关的段落。在战争专题中, 可供比较的点有比少:例如对战争胜负因素的比较, 对作者思想的比较和对人物语言的比较等等。先找准一个点, 由此找到相应的段落, 以点带面的分析能够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我就是把《唐雎不辱使命》和《公输》两文从人物语言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与秦王的对话是全篇最精彩的段落, 它充分展现了唐雎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在语言上主要运用排比的修辞, 表明自己要效仿要离等刺客刺杀秦王。而《公输》中墨子与公输的对话就充分展现了墨子的机智, 他采取引君入瓮法让公输哑口无言。语言上多用排比, 重要目的是让公输认识到楚国攻打宋国是不义之举。而在与楚王的对话中, 他又用类比法, 使楚王认识到攻打宋国是与犯偷窃病的人是一样的。两文的语言都是气势磅礴, 但二人在各自目的上是不同的。经过细节的比较, 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丰满了。同时他们又学到了更多写人的技巧。

四.有效拓展, 聚焦热点。

拓展题同样是考点之一, 对这样的题目, 教师应该结合课文并联系实际找到切合点。例如从战争的角度上看, 弱小国家如何强敌的进攻?各篇都有各自的启示。《公输》告诉我们道义要与实力相结合。《唐雎不辱使命》告诉我们要据理力争, 必要时表明自己强硬立场。《曹刿论战》告诉民心所向是先导, 我们要准确把握作战时机。《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启示我们天时地利人和是关键因素, 得道是实质。道义、民心、仁政这都是当今社会大力呼吁的内容。

篇4:中考文言文阅读:口技试题集

2015年文言文阅读命题依然呈现出总体稳定的态势,同时有部分试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命题的新思路。

第一,文言文基础知识依然是考查重点,同时更加重视考查考生的积累情况和运用能力。针对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主要涉及文言词语的释义和句子翻译。词语方面涉及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句子方面一般涉及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和含有重点词语的句子,从题目形式看,除了解释词语、翻译句子,还有断句等。

第二,继续重视对考生理解文言文文意情况的考查,更加重视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和认知情况。例如,河南省试题“……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这是从理解标题的角度,考查考生对文章核心内容及相关内容详略安排的认知情况。又如,四川南充市试题“【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试题要求考生通过对比,找出两段选文主旨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考生须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筛选和整合。辽宁沈阳市试题“《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对一千多年前玄奘西行情况的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这道题考查考生整体把握选文内容的能力。

篇5:中考文言文阅读:口技试题集

第三大题,共三大题,共33分。

(一)文言文阅读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解释加点的词语

(1)朝服衣冠 服:(2)孰视之 孰:

(3)闻寡人之耳者 闻:(4)时时而间进 间: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篇6:中考文言文阅读:口技试题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题。(8分)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九年级上册《隆中对》)

1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谓先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B.将军宜枉驾顾之元芳入门不顾 ..

D.将军岂愿见之乎辍耕之垄上 ..

【答案】C评分标准:3分。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答案】(诸葛亮)经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对此当时没有人认同。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8.为什么徐庶的推荐能引发刘备三顾茅庐之举?细读上面三段文字,用自己的话作答。(答出两点即可)(3分)

【答案】.①刘备处境危急,急需贤人相助;②诸葛亮是“卧龙”(可与管仲、乐毅比肩的贤人);③刘备器重、信任徐庶。

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篇7:中考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7~10题。(18分)

乐羊子妻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何岳得金不昧

何岳尝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岳,中有数百金,曰:“俟②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①封识:封存的标记。②俟:等待。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 羊子尝行路 B.还以与妻

何岳尝夜行 因托以寄去

C. 还以与妻 D.羊子感其言

遂以还之 闻其侄以他事南来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6分)

(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答:

(2)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答:

3.请谈谈乐羊子妻是如何巧妙地劝诫丈夫专心完成学业的。(4分)

答:

4.乐羊子与何岳都有拾金不昧的美行,但他们的做法不同。请你对这两个人的行为作简要评价。(5分)

答:

参考答案:

1.(3分)C

2.(16分)(l)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2)拾到银子却没人知道,那银子就都是我的了,又怎会贪图这几两银子呢?(每句各3分)

3.(4分)乐羊子妻用纺织作比,说明读书应当日积月累,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大意对即可)

篇8:中考文言文阅读:口技试题集

关键词:中考,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复习建议

一、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与特点

文言文阅读是河北省中考语文科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评价建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列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具体内容是: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河北省近五年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内容梳理如表(见下页)所示。

通过观察、比较考题可以发现文言文阅读考查如下特点:

1.内容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紧扣《考试说明》。

2. 涉及的课外内容越来越多,分值越来越高。2010年课内、课外内容分值仅为9: 5,2014年已达5∶10。

3.实词、虚词使用和句子理解为必考项,分值占50%以上。

4.2012年考课内句子断句,2014年考课外句子断句,课外“白文断句”是考试趋势。

5. 从2010年开始考文言虚词,分别考了“于”“与”“而”“之”等,这些词语的意义、用法多样,使用率较高。

6.简答题关于文章“内容”的题目较多,关于“语言和写法”的题目较少。

二、文言文阅读复习教学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复习教学建议:

(一)关于课内、课外篇目

《考试说明》规定文言文阅读的考试范围是:以《语文课程课标》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和3个版本共有的3篇课文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文。

课内文言文考试有“近三年篇目不重复”的惯例,所以2015年有16篇课内文言文在考试范围,一些老师喜欢做预测,其实,做预测的意义不大。比如2014年文言文分值为15分,课内考的《出师表》节选,分值为5分,且虚词考题还有部分出自其它课内篇目(《醉翁亭记》《送东阳马生序》《桃花源记》《邹忌讽齐王纳谏》)。所以即便预测出篇目,也并不能决定什么。但这绝对不是说课内文言文不重要,而是说要重视每一篇课内文言文,按照《考试说明》的题型,认真复习,因为课外文言文考试往往是“材料取自课外,考点源自课内”,比如近五年课外实词、虚词的考查在课内文章都能找到出处。

再说课外文言文的受重视程度随着分值的提高而增强。如何提高复习效果?第一,抓好课内知识掌握,课内是源,课外是流,源远则流长;第二,强化练习一些课外阅读,以增强语感,拓宽视野,总结规律。

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很重要,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文章呢?只要我们摒弃“猜题”的侥幸心理,本着“增加积累、提高能力”的目的,奉行“拿来主义”就行了。

一是从其他版本的教材中拿来。河北省使用的语文教材有三个版本,它们有一些不同的篇目,就可以拿来用。比如,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学生可以练习河大版的文章,看选自《柳宗元集》的“永之氓”: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这篇选文篇幅不长,难度适中,有教育意义,且说理形象,为难得的练习材料。2014年山东滨州中考卷就采用了。

用河大版教材的学生可以练习人教版的文章,如选自《世说新语》的“咏雪”,选自《庄子》的“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等。当然,还可以把目光投向苏教版、湘教版、北师大版。

二是从历年中考试题中拿来。中考试题是各地命题专家智慧的结晶,含金量高,针对性强,是复习练习的不二选择。全国各省市每年中考语文试卷共有181份,即便只有一半考课外阅读,从中选出适合我们练习的20份应该没问题。如2014年,上海卷的“韩生料秦王”、兰州卷的“王顾左右而言他”、扬州卷的“秦兴师临周求九鼎”、德州卷的“项羽”、梅州卷的“年羹尧闻声识贼”、汕尾卷的“郑板桥开仓济民”等,都值得阅读。

三是从经典史书中拿来。《资治通鉴》《战国策》《汉书》《后汉书》《左传》《世说新语》……课内文言文基本上都出自这些典籍,里面也有许多文章可以通过删减、修改拿来一用。当然,前提是老师必须读这些书。自找材料,原创试题,最能锻炼老师的眼力和功力。

(二)关于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

这三者都是考查理解能力,能真正理解文言话语的意思。做这些题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积累”,二是“语境”。

“积累”是打底子,一片空白的脑袋什么也理解不了。以实词为例,应该知道有一词多义,如“既克,公问其故”中,“故”是“原因”,“温故而知新”中,“故”指的则是“旧的知识“;又有古今异义,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恨”是“遗憾”的意思,与现代“仇恨、怨恨”不同;还有词类活用,“斗折蛇行”,“斗、蛇”是名词做状语,“腰白玉之环”,“腰”是名词作动词,“劳其筋骨”,“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术语不需要掌握,但要会正确解读;此外,还有通假字,“说”通“悦”,“反”通“返”等等。

积累没有诀窍,只能通过分类整理、熟记例句、对应练习等不断丰富。

分析“语境”,是准确理解文言文的王道。下面以2014年长沙卷文言文阅读材料“曾巩”为例,看如何依据语境理解文章。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1单弱2之中,宦3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4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5,不减扬雄6,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1[委废]家境衰败。2[单弱]弱小,无所依靠。3[宦]出仕。4[工]擅长。5[行义]行为道义。6[杨雄]人名。

解释实词,往往需要把单音节的文言词语变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如何从众多对应的近义词中选出“贴切、恰当”的那一个确是个难题,这时分析语境就很关键。如“巩性孝友”,“性”解释成什么呢?阅读后面句子知道“孝”是对继母孝顺,“友”是对弟、妹友爱,孝顺与友爱是一个人美好的品德,所以这里的“性”不是“性格、性情”,而是“品性”。在“少与王安石游”一句中,“游”是个多义词,同样根据语境可以判断它不是“游泳”“游览”的意思,再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中“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句,可推测出它是“交往”的意思。

虚词的意义、用法多变,更是要依靠语境来解释。比如“一出其力”中“一”是“全、都”的意思,“一时工作文词者”中,“一时”是“当时”的意思。又如,“之”是个重点词语,基本用法达到8个,幸好汉语古今传承,我们可以根据语境猜测出一句话的大致意思,进而推测出某个“之”的意思。如,“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之中”是“的时候”,“之”就是结构助词,相当与现代汉语助词“的”;“巩导之于欧阳修”的意思是“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之”就是第三人称代词———他,代王安石;“帝然之”的意思是“神宗赞同他的看法”,“之”就是指示代词,这、此,指曾巩对王安石的评价。河北卷大多用选择的题型考查虚词,根据语境猜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鉴于“于、与、而、之”曾经考过,建议重点复习“其、以、于、者”等词。

句子翻译时,“留、换、补、增、删、调、扩”的方法估计大都知道,但涉及具体句子往往仍很迷茫,这时需要语境来帮忙。如“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其中“四弟、九妹”是“第四个弟弟、第九个妹妹”,还是“四个弟弟、九个妹妹”呢?联系后面的“宦学婚嫁,一出其力”就能断定应是第二个解释。

(三)关于归纳要点、概括观点与态度,就内容、语言和写法表达见解

当理解了文言文内容后,其简答题解答与现代文没有多大区别。现将河北省近四年中考文言文简答题归纳如下:

1.理解内容。2012年“乙文中朱詹异于常人的行为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用原文回答)”2013年“‘此皆后学所当取法也’一句中‘法’具体指什么?”

2.分析、概括内容。2011年“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2012年“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013年“这段文字(《满井游记》节选)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3.分析情感。2013 年“(《满井游记》节选)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概括品质。2014 年“乙文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

正如总结考题特点时所说,简答题关于文章“内容”的题目较多,这应该与选择的材料多是写人、记事文章有关;关于“语言和写法”的题目较少,这是因为鉴赏类题目的难度较大,不宜放在文言文,尤其课外文言文中设题。

做文言文简答题要注意几点:

1.看清题目要求。如“用原文回答”“哪两个方面”等。

2.抓住关键词句。如概括鲁宗道的品质,抓住“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句,选择“忠实”一词即可。

3.要有全文意识。在“鲁宗道”选文中,只写了一件事,所以抓住关键句就行,但如果是上文“曾巩”,要求概括曾巩的品质,只抓住“巩性孝友”这一句就不行,因为后面还讲了曾巩与王安石的事。

上一篇:小学备课作业检查制度下一篇:致卫高圆梦基金会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