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漂亮的礼物

2024-05-23

中班数学漂亮的礼物(共16篇)

篇1:中班数学漂亮的礼物

中班数学漂亮的窗帘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感受序列的规律美;

2、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项链的样板若干;一个大窗帘、各种装饰图片、几何图形等不同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观赏情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春天来了,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吧。”发现了项链,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项链。

二、基本部分

1、请幼儿观察并发现项链上图案的排列规律。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规律。

我发现这条项链是按照一个大一个小的规律排列的;――我发现这条项链是按照两个紫红色一个粉红色的花来排列的;

我发现这条项链是按照……

3、请幼儿向一想还可以怎样来排列?

4、幼儿自己操作:

(1)介绍材料。引导语:现在,小朋友就要自己来进行排序的练习了,老师已经准备了一些不同的图案,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排序;

(2)提出要求:a.想要按什么顺序来装饰;b.装饰完,请跟组里的`同伴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装饰。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是否懂得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来装饰材料。

5、交流分享。

(1)引导幼儿互相说一说是怎么进行装饰的;

(2)教师进行归纳小结。

6、引导幼儿发现新的排序方式。

师:“小熊听说我们中一班的小朋友排序特别棒,所以想请你们去帮助它编一个漂亮的窗帘,你们愿意吗?”

(1)教师通过示范讲解,引导按规律接着往下排序;

(2)展示按规律排序的作品,引导幼儿感知排序的规律,尽量想出跟别人不同的排序方法;

(3)交流分享: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互相介绍自己的排序方法。

结束部分:

展示幼儿的排序作品,教师予以小结。

篇2:中班数学漂亮的礼物

1.尝试跟随教师同伴有序观察图意,学习相应的词句,并积极表述。

2.感受小熊家的亲情,知道要像小熊一样记住父母的生日,懂得关爱父母。

活动准备:

1.挂图4号

2.《小朋友的书—过春节》。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二、幼儿自主阅读

请幼儿讲讲你看到了什么?这个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

三、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

1.图1:熊宝宝为什么要送妈妈礼物?波比要送妈妈礼物?

2.图2:熊哥哥们要送妈妈什么礼物,它从波比这里要了什么?波比心里是怎么想的?

波比的花环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妈妈会喜欢波比的花环吗?为什么呢?

3.图3:波比带着一个没有花的花环回到家,为什么他吓得躲进了墙角。他听到妈妈问起他,哥哥们是怎么回答的?为什么每个哥哥描述波比花环的样子都不一样?

妈妈喜欢波比的花环吗?

四、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为什么妈妈说这是最美丽的花环?

篇3:漂亮的结婚礼物(英文)

We attended the wedding of a friend's son.Because we did not know theyoung man or his bride,we decided to send them a practical household gift,a fire extinguisher(灭火器).

Apparently,the couple (大批量制作) their thank-you notes be-cause we received a card saying:“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nice wedding gift.We look forward to using it soon.”

篇4:中班数学游戏:找礼物

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幼儿数数时存在多数、漏数的现象,并且有时对数字认识不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的事物,都能提供诸多的数学信息。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资源,切实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是我选择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找礼物”,让幼儿在数一数、讲一讲、拼一拼、找一找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

2.愿意用语言与同伴交流,学习与同伴合作拼图寻找礼物。

3.分享合作寻找礼物的经验,体验合作寻找礼物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把若干张关于藏礼物的图片(剪开的数字卡片)分别装在纸袋里(点卡袋),挂或贴在墙上,每张图片的颜色各不相同(有红、黄、绿、蓝色)。

2.把礼物用盒子装好,分别放在持藏礼物图的老师处。

3.1~7的数字卡片及白纸、胶棒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引入活动。(猜礼物)

(1)师:今天李老师给每个小朋友身上都贴了个数字,我们小朋友都成了数字宝宝,开心吗?

(2)请小朋友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

师:请小朋友告诉客人老师你是几号数字宝宝、喜欢什么……

(3)幼儿猜礼物。

我们教室来了很多客人老师,有几位客人老师还准备了礼物送给我们每个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她们会送你什么礼物呢?我们来猜一猜。

2.取礼物图。

(1)寻找藏礼物宝图。

师:客人老师把她们要送给我们小朋友的礼物藏了起来,我们只有找到藏礼物的图片,才能知道她们到底送给我们的是什么礼物,才能知道礼物藏在哪。现在这些图片都放在纸袋里贴在墙上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与幼儿一起观察墙面。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纸袋上有什么秘密吗?(纸带外面有点点)

(2)取点卡袋。

师:客人老师说我们每个数字宝宝只可以取一个纸袋,但他们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们取的纸袋上的点子数一定要和自己身上的数字是一样的才行。

(3)集中幼儿,检查他们取的点卡袋对不对,同时师幼共同分享:你是怎么取到纸袋的?

3.合作拼礼物图。

(1)观察藏礼物图。

师:宝宝们你们取出礼物图后发现了什么?老师告诉你们藏礼物图还有一个秘密,就是藏礼物图被分开了,你们只有找到相同颜色的图纸拼起来,才能知道礼物在哪里。

(2)合作拼图。

幼儿寻找同伴合作拼图,教师引导幼儿按图纸的颜色寻找好朋友。

4.一起寻找礼物。

师:数字宝宝们都已拼出了藏礼物图,你们拼出的礼物图是什么,告诉我们大家。

师:现在请每组数字宝宝手拉着手,拿着拼好的数字一起去找礼物,礼物就在拿着和你们拼出的数字一样的客人老师那。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数字宝宝先找到礼物。

集中分享:请每组数字宝宝说说都找到了什么礼物,数一数有多少个。

四、活动延伸:

篇5:中班数学:送给小猫的礼物

活动目标: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并能遵守活动常规。2、认识红绿标记,学习把相同颜色的花片按标记摆放。活动准备:教具:红绿标记及贴有红绿标记的筐子个一个。玩具猫一只。红色、绿色物体的贴绒实物若干。2、学具:红绿花片人手各一个。活动过程:一.认识颜色标记:1、出示红标记:看,老师卡片上画的是什么颜色?这张画有红色的卡片有一个名字叫红标记(幼儿学说)红色的东西可以用红标记表示,象红苹果我们可以用红标记表示。看一看,老师桌子上哪些东西也可以用红标记表示? 3.出示绿标记:这是什么颜色的标记?(幼儿学说绿标记)绿标记可以表示什么颜色的东西?老师桌上上哪些东西也可以用绿标记表示?二、熟悉游戏材料1.小朋友你们看:桌上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2.师说一种颜色,请幼儿举起相应颜色花片三.游戏:礼物送给小猫1.以“为小猫送礼物”吸引幼儿。2、(出示贴有红、绿标记的筐子)小猫请小朋友把花片放到篮子里,应该怎么放呢?(引导幼儿观察篮子上的标记)师示范放一次。提问:绿标记篮子里放什么颜色的花片,红标记筐子里放什么颜色花片?强调:红花片放在红标记筐子里,绿花片放在绿标记筐子里。3.幼儿游戏:自由上前把花片放入相应的筐子里4、出示玩具小猫,以小猫的口吻检查幼儿是否放准确。如有错误,请个别或集体纠正。四、以小猫的口吻进行检查,如有错误请幼儿纠正。五、以小猫感谢小朋友,和小朋友道别愉快结束。

篇6:中班数学《生日礼物》

教学目标:

1、感知7以内的数量。

2、能按数量6、7做等量集合和匹配等量物群,初步学会按物体数量分类。

3、感受过生日的快乐氛围,学会正确使用学具,为成功的独立操作感到开心。

教学准备

1、每人底纸《生日快乐》1张、每人磁铁花伞和小丑帽各7个、每人小筐组合4个

2、每人底纸《分礼物》1张、每人汽车群卡、日用品物群卡和家电物群卡各3张、每人标记点卡3张

3、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操作示范

——今天是小刺猬派派和麦麦的生日,你们知道派派过几岁生日,麦麦几岁生日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仔细看看蛋糕上有什么?(蜡烛)几岁生日我们就会插上几根蜡烛。看看派派的蛋糕上有几根蜡烛?我们来数一数(引导幼儿从左往右数,或者从上往下数。一个个手口一致的点数。一共6根蜡烛,也就说派派要过6岁生日了)

——再看看麦麦的蛋糕上有几根蜡烛?我们也来数一数(一共7根蜡烛,也就说麦麦要过7岁生日了)

——派派过6岁生日,想得到和蜡烛一样多的玩具;麦麦过7岁生日也想得到和蜡烛一样多的玩具。(展示磁铁花伞和小丑帽)老师准备了两个礼物要分别送给他们。——老师准备送花伞和小丑帽给派派和麦麦。可是只送一个对吗?(不对)——想一想,要送和派派和生日蜡烛一样多的礼物,应该拿几个啊?为什么? ——那该给麦麦几个生日礼物呢?要放在哪里啊?

——派派和麦麦收了很多的生日礼物,可是礼物太多了,派派和麦麦希望小朋友可以帮帮他们分类,你们愿意吗?

——原来派派和麦麦有三只大袜子,他们希望小朋友能按照礼物的数量来分一分,放好到他们的大袜子里。

——我们看看在袜子的最上面系着一个牌子,我们将点卡放在那里。提醒袜子里面的礼物和点卡的数量是一样的。

——这张点卡是数量几?如果五个礼物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放在五号袜子里。(来回三次,放好三张点卡)

——派派和麦麦收了很多的生日礼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展示课件)

——这是什么礼物?有多少个啊?要放在哪个袜子里?(例如:这是剪刀,有5个,放在点卡5的袜子里。重复三次分部示范5、6、7三个袜子的礼物。)

环节二:再次强调操作注意事项

1、先操作“送生日礼物”部分!首先数蜡烛,然后放和蜡烛一样数目的生日礼物。

2、完成了安静地举手告诉老师。老师检查完毕,把材料放回原位。不需要移动材料,只是人换位置到另外一组进行操作。换位置到另外一边进行“礼物分类”部分的操作。

3、操作“礼物分类”,首先放点卡,数礼物数量,把数量和点卡一样的礼物放在对应的袜子里。

4、完成了安静地举手告诉老师。老师检查完毕,把材料放回原位,结束操作。

环节三:幼儿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操作

教师巡视观察,帮助幼儿理解操作规则并做个别指导

环节四:交流总结

——今天的活动叫“生日礼物”。(要求幼儿重复)

——我们给派派和麦麦送了花伞和小丑帽,还给他们送了贺卡。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送他们什么礼物啊?可以送6岁的派派几个啊?送7岁的麦麦几个啊? ——总结问题:有的将所有物品先分类再放点卡,对吗?为什么?

——总结优点:点卡按顺序排列

——今天派派和麦麦课高兴了,他们十分感谢你们的生日礼物。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教师语速还是比较快。幼儿与成人不一样,他们的反应和接受能力不一定可以跟上,所以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尽量把自己的语速放慢。特别是材料操作的注意事项部分,一定要放慢速度,否则小朋友容易出现听不清要求而出现操作错误的现象。

其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要点数的事物应示范并准确指着事物一个个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的点数,让小朋友明白点数的顺序,引导其手口一致的正确点数。这一点在之后的教学中也应该注意。

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我也明白到了:如果幼儿的操作材料比较多时,可以将幼儿分组,材料也分成两个部分,让幼儿互换位置,分开两次完成。从而达到减少材料在同一位置的放置,令幼儿更加清晰自己应该操作的任务。

篇7:中班数学活动《分礼物》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将零散的物体按数量的要求圈在一起。2.探索多种组合的方法。活动准备:

学具:幼儿用书第26页

彩色水笔。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幼儿活动的兴趣。1.教师:“六.一”儿童节就到了,幼儿园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好吃的糖果,让我看看都有哪些什么样的糖果?(5种不同包装的糖果)

2.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有个任务,帮助小班的弟弟妹妹把这些糖果分一分,每个袋子里装5颗糖果,装完一个袋子再装另一个袋子,但是每次选糖果要不一样(如:第一个装5个棒棒糖,第二次就不能再重复。)

(二)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正确点数5的数量。

(三)交流与验证。

1.教师:谁来说说你一共装了几个袋子?每个袋子里有几颗糖果?你装了几种糖果? 2.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并引导幼儿验证每个袋子里是否为5颗糖果,每个袋子装的糖果是否都不一样。

3.教师启发幼儿想出多种的分糖果的方法。4.教师:还有谁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

5.教师引导幼儿用多种的方法装糖果,幼儿再次操作。

(四)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

1.教师:小象也有礼物要送给它的朋友,它想送什么呢? 2.教师出示幼儿操作单,引导幼儿观察。

3.教师:这个是什么?有什么不同?(有单独的一根的香蕉,也有2根一串的、-----四根一串的。)小象要在里面选10根送给它的朋友,你有几种好办法呢?请你在香蕉上圈出来。每种方法用不同的颜色的笔圈,看谁的办法多。4.幼儿操作。

(五)相互交流与验证。

1.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单,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2.教师:他有几种方法?他每次圈的香蕉是不是都是10根?谁还有和他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六)教师带幼儿将分好的糖果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活动延伸:

篇8:中班趣味剪纸活动:漂亮的凉帽

1.学习看示意图, 尝试用折、画、剪的方法制作凉帽, 感受凉帽的镂空美。

2.在试试、剪剪中掌握翻转、轮换剪、不剪断的方法, 体验趣味剪纸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供幼儿欣赏的凉帽若干。

2.凉帽制作图示 (附后) , 剪刀人手一把 , 铅笔、废纸、彩色广告纸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不同的凉帽, 初步感受凉帽的镂空美, 激发制作的兴趣

1.以“小牛帽子店”的情景导入。

师:夏天到了, 小牛的帽子店新进了一批凉帽, 特别漂亮,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展示凉帽, 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师:有请帽子店的小模特闪亮登场!多漂亮的凉帽呀, 谁来说说这些凉帽漂亮在哪里呢? (两名幼儿戴着不同的凉帽在音乐声中上场, 引导幼儿讲出凉帽漂亮的地方: (1) 用废旧广告纸做的花花绿绿的凉帽很漂亮。 (2) 凉帽上面都是镂空的, 很漂亮。 (3) 凉帽的帽檐各式各样的, 很美)

二、在看一看、做一做、讲一讲中, 探索凉帽的制作方法

1.鼓励幼儿分组合作探索凉帽的制作方法。

(1) 引导幼儿看图示, 初步了解凉帽的制作过程。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凉帽? (折、画、剪)

师:这是制作凉帽的步骤图, 请你们按顺序仔细地看一看, 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问。

师:请你们边看步骤图边试着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2) 幼儿第一次尝试折、画、剪, 教师分组指导。

2.师幼互动, 掌握用翻转、轮换剪、不剪断的方法来制作凉帽, 感受凉帽的镂空美。

(1) 师:谁愿意上来把凉帽的折法告诉小朋友? (理解凉帽的折法, 并正确示范:角对角, 对对齐, 用点力, 压压平, 见图1~图3)

(2) 师:谁来画一画小剪刀的路线? (了解趣味剪纸的剪法)

(3) 师:哪个孩子愿意上来剪一剪? (介绍成功的剪纸方法:小剪刀剪个弧形变帽檐。小剪刀走山路, 留个空做帽檐。走走走, 没路了, 掉个头继续走, 走走走, 没路了, 掉个头继续走。到了山顶, 剪个口, “咔嚓”, 歇一歇。慢慢打开, 成功啦! 见图4~图6)

三、幼儿制作, 教师指导

1.创设情境, 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师:小牛想要开个凉帽展销会, 需要好多漂亮的凉帽和小模特, 那我们现在就来做个漂亮的凉帽去参加表演好吗?

2.提出要求, 幼儿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

(1) 在做凉帽时要注意, 多留点做帽檐, 不要剪断。

(2) 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把剪下的垃圾丢到中间的篮子里。

四、展示作品, 欣赏评价

1.放音乐, 请小朋友做模特戴上自制的凉帽表演。

2.幼儿欣赏, 相互评价。

五、延伸活动

展示由凉帽演变而成的拉花, 再次激发幼儿进行趣味剪纸的欲望。

附制作图示:

篇9:漂亮的路(中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脚下的路也越修越美。于是我设计了“漂亮的路”的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路,欣赏路面上铺设的图案,丰富幼儿的审美感受。然后组织幼儿自主为小动物“铺路”,启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

目标:

1.观察各种各样的路,欣赏路面上铺设的图案,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

2.积极参与铺路游戏,自主表达对漂亮的路的感受。

准备:

1.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幼儿到广场、公园、小区观察各种各样的路,重点观察路面上铺设的图案。

2.各种颜色的色卡纸,用色卡纸裁成的长条形的路,利用各种各样的路的照片或网络素材制作成三块展板,白乳胶,剪刀,大背景图3张(上面可插幼儿设计、制作的路)。

过程:

一、发现路的美

1.欣赏展板①。

师: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找

过漂亮的路,老师把你们拍来的照片做成了展板。现在请你们说说:你找的路漂亮吗?为什么?上面的图案是什么形状的?

2.欣赏展板②③。

师:老师也找了许多漂亮的路,并把它们拍成了照片,请你们欣赏一下。

师(出示展板②):你喜欢哪一条路?它好看吗?为什么?上面有些什么形状的图案?

师(出示展板③):比较一下展板③中的路与展板②中的路,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师:一条路除了图案美,还要色彩美。

二、萌发铺路兴趣

1.师(出示背景图):森林里的许多动物都盖起了漂亮的新房,但路还没有铺。今天请你们当设计师,帮助铺一条漂亮的路。请你们自己选材料,自己决定铺什么样的图案、怎样配色,铺完之后可以把它放到背景图上试试好不好看。

2.教师交代剪贴注意事项:把剪下来的图形放在小筐里保管好,用小手绢擦干净手指上多余的糨糊。

三、帮小动物铺路

幼儿操作,教师主要观察、帮助个别条理性差的幼儿合理摆放自己的物品、有条理地剪贴,并提醒个别不够大胆的幼儿把图形剪得大些,以使画面显得丰满。

四、欣赏作品

1.让幼儿将作品插在背景图上,集体欣赏。

师:你用了什么颜色的卡纸?剪了什么形状的图案?

篇10:中班数学漂亮的礼物

活动目标:

1、在为小老鼠们选礼物避开猫的故事情境中,运用分类、计数等方法,尝试统计。

2、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活动重点:

阅读老鼠们投票的有关画面,运用数数、比较、说出总数等方法,尝试统计。活动准备:

PPT、幼儿操作材料(统计表、数字卡片、贴纸若干)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述故事,引出话题(讨论在猫的脖子上挂什么?)

二、感知统计

1、继续讲述故事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在猫脖子上挂重的东西还是轻的东西呢?出示锁(代表重)和羽毛(代表轻)的图片,幼儿举手表决。

2、小朋友们认为挂轻的多,那我们来看看小老鼠们是怎么选的?

小结:选择挂重东西的一队有5只老鼠,选择挂轻东西的一队有10只老鼠,10比5多,所以,老鼠们决定挂轻的东西。

三、尝试统计。

1、幼儿投票:

重点提问:

(1)轻的东西选什么挂上呢?(幼儿讨论)

(2)(出示有味道的、会发光的、有声音的物体)老鼠们选了哪几样物体?为什么选这些? 小结:袜子、香水能发出臭味,给猫带上就能闻到味道;电筒、灯笼有光亮,给猫带上远远地能闻到味;哨子、铃铛等有声音,如果哨子响就知道猫来了。

(3)小朋友们,如果是你们,你们会送什么给猫?

(出示表格)请幼儿将自己的贴纸贴在表格里,数一数我们选择了什么?

2、统计记录:

(1)重点提问:看看小老鼠选择了有味道的、会发光的,还是有声音的物体?

(2)尝试统计

这一次小老鼠是以什么来投票的?(栗子)数一数有几只老鼠选了有声音的?几只老鼠选了有味道的?几只老鼠选了会发光的?哪个最多?

(3)集体验证幼儿的统计表。

小结:选择挂有声音的东西的老鼠有9只最多,老鼠们决定给猫挂上有声音的东西,那就是铃铛。

四、经验迁移。

1、谁能把铃铛送给猫呢?什么时候送?(幼儿选择并讲述理由)

2、小老鼠们有的选择清晨去送、有的选择大半夜,还有的选择中午,分别有几只?(幼儿自主讨论并说明选择理由)

3、结束故事 活动延伸:

篇11:中班数学漂亮的礼物

1.能够用完整的语句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运用分类、计数等方法,尝试统计。

3.体验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十五只老鼠就住在仓库里,仓库里很温暖舒适,每个袋子里都装满了食物。有一天,老鼠们发现仓库里乱七八糟,还留了一张纸条(胆小鬼,你们好啊,我是农场主的猫。今天就算我的自我介绍了,下次见面时,我会饱餐一顿。明白吗?)

师:谁来过了?老鼠们看到猫要吃了它们,可害怕了。你们能想个办法帮助老鼠们吗?老鼠们也聚在一起商量,最后它们商量的结果是在猫脖子上挂点东西。

(二)初步感知统计

1.礼物的轻重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在脖子上挂什么好呢?有的老鼠说:“挂重的东西,让猫动弹不得。”有的老鼠说:“东西太重的话,我们怎么搬呢?”“不行,挂重的。”“不行,挂轻的”就这样,小老鼠们闹腾开了。

教师出示锁和羽毛的图片,你们觉得哪张图片代表轻的东西,哪张图片代表重的东西。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应该在猫脖子上挂重的东西还是轻的东西呢?

幼儿各抒已见。

2.老鼠的决定我们来看看小老鼠们是怎么选的?我们一起数数,选挂重的东西的老鼠们有几只?选挂轻的东西的老鼠们有几只?哪一队多?

小结:选择挂重东西的一队有5只老鼠,选择挂轻东西的一队有10只老鼠,10比5多,所以,老鼠们决定挂轻的东西。

(三)逐层深入,再次感知统计

1.提问:

(1)轻的东西选什么挂上呢?(幼儿讨论)

(2)(出示有味道的、会发光的、有声音的物体)老鼠们选了哪几样物体?为什么选这些?

小结:袜子能发出臭味,猫闻着臭味,可能会被熏晕过去;电筒有光亮,会刺得猫的眼睛睁不开;铃铛有声音,挂在猫脖子上,猫靠近的时候,老鼠可以听到铃铛的声音。

2.统计记录到底选择什么礼物给猫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老鼠是怎么选择的。(松果)数一数有几只老鼠选了有声音的?几只老鼠选了有味道的?几只老鼠选了会发光的?哪个最多?

小结:当有两种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们用排队来比一比数一数的方法;当有三种意见和选择不统一的时候,他们用松果来表示自己的想法,再来数一数,比一比。少的听多的,最后决定送出一个轻的并且能发出声音的礼物送给猫。

(四)尝试统计

1.集体选择可是什么时候去送铃铛呢?是早晨去送、中午去送,还是晚上去送呢?

老鼠们意见无法统一,可是时间不等人啊,那只猫马上就来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老鼠吧。

教师出示表格,请幼儿用笔在表格上表示自己的选择。

2.集体验证小结:选择晚上送铃铛的人最多,少的听多的,最后老鼠决定在晚上送礼物。

15只老鼠把礼物精心包装了一番,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把礼盒放在猫家的门口。第二天早上,当主人醒来的时候,他们看到礼盒,还以为是别人送给猫的生日礼物呢,就乐滋滋地拆开礼盒,把那个又轻又有声音的铃铛挂在猫脖子上。从此以后,15只老鼠仍然在那个仓库里吃吃喝喝,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篇12:中班数学漂亮的礼物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

2、能看懂礼物单的图标并按图标拿取相应数量的物品。

活动准备

教具:每组4个篓子,实物标记(与提供的礼物一致)。

学具:人手1个小篮子;礼物提货单人手1张;4种礼物,如铅笔、橡、贴画、小玩具;篓子若干。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名称进行分类。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组中摆放的材料并提问。

教师:要过节了,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礼物,都有些什么呢?这些礼物都混在一起了,你们能不能把同样的礼物放在一起?

幼儿按礼物的名称分别归类并摆放在同一个盒子里。

师幼集体验证分类的结果是否正确。屈,老师.教案.网出处。

引导幼儿认识礼物清单。

教师:这里有许多礼物,我们每个人会拿到什么礼物?每样礼物可以拿几个呢?

教师出示礼物清单,并帮助幼儿理解清单上图标和数字所表达的含义。

教师:这里有一张礼物单,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数字又表示什么?这张礼物单告诉我们什么呢?(可以拿几个什么样的礼物)请幼儿按礼物单拿取相应数量的物品。

教师:请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单子,先仔细看看礼物单上有什么,表示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再按照上面的要求拿礼物。拿完后,要对照礼物单检查一遍,不能多拿也不能少拿。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能否按照标记与数字拿取相应的礼物。

集体检查与验证。

幼儿操作后,教师清幼儿相互检查是否按照礼物清单的要求拿相应的礼物。

请个别幼儿先介绍自己拿的礼物,然后再根据礼物单集体进行检查验证。

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所拿的礼物及其数量是否与记录单上的要求一致,如有错误,师幼一起想出解决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篇13:中班数学漂亮的礼物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物体的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表达。

2、在理解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彩色的大、小脚丫印若干个,有规律地贴于地面;彩色项链图片、饼 干图片、鲜花图片各一张;彩色的小石子若干;小纸条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去参加生日宴会,用动作初步感受排列规律。

1.教师:“今天是美羊羊的生日,美羊羊收到了许多漂亮的礼物!我们一块去看一看 并给她送去祝福,好吗?可是要去美羊羊家要走过一座特别的小桥,哪一个小朋友先来过小桥?”

2.带领幼儿来到小桥前,组织幼儿过桥。并提问:你是怎样过的桥?

3.小结:刚才我们过桥的时候脚是按分开、并拢,再分开、并拢,再分开再并拢……的规律过来的。

二、观察图片进一步感知物体的排列规律。

1.观察彩色项链图片,发现其排列规律。(颜色规律)

2.观察鲜花图片,发现其排列规律。(大小规律)

3.观察饼干图片,发现其排列规律。(形状、颜色规律)

在观察的过程积极鼓励幼儿能用合适的语言大胆表述。

三、操作活动,与幼儿一起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

1、教师:“美羊羊最大的敌人就等在房子外面,它想等我们都走后吃掉美羊羊!它是谁呀?”

“要想躲过灰太狼,就必须为美羊羊设计一条安全的小路。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这条小路必须是用石子铺出来的有规律的彩色小路。小朋友愿意帮助美羊羊吗?”

2、幼儿在纸条上铺小路,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讲一讲自己的小路是按怎样的规律来铺的。

4、教师小结幼儿操作情况。

活动延伸:

小朋友为美羊羊设计美丽的花墙。

教学反思:

结合时下热播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整个活动融在故事情节里面,可以说幼儿的参与性、积极性都非常高,教学效果非常的好。从一开始幼儿用动作来感知排列规律,幼儿的注意力便完全集中了,而且通过做动作再用语言进行描述,小朋友几乎毫不费力的便说出了这是分开、并“拢、分开、并拢的规律。那么接下来的观察描述便很顺理成章了。再到后来的为美羊羊设计安全的小路,小朋友几乎是一起呵成,完全地进入了角色。教学效果自然不错。

在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是由于幼儿情绪高涨 思考积极、,所以上课的节奏较快,这样相对于个别节奏慢的幼儿来说显得有点慌张,以后我会在课堂中注意张弛有度、兼顾全体。

篇14:折纸漂亮的礼物盒

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有关礼物盒折纸,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先我们准备好一张正方形彩纸,我们先把正方形彩纸的两边对折。

然后我们继续把两侧的边向着中线分别对折,接着把彩纸倒过来放置,把底边向着第一道折痕对齐。如图二的样子。

我们再把另一条边同样操作,如图一。然后打开,接下来再把四个角分别向内折。

把彩纸翻过来后,我们把底上两条边向着中间对折。如下图所示。

我们然后再把内侧的边分别向外折,接着我们把刚折过的一侧的角角平分。如下图所示。

全部折好后,我们把另一侧按照上边的步骤同样操作。如下图。

然后再把彩纸翻过来,我们把上下两条边再向内对折如图二的样子。

接下来,按照折痕我们把两头的边分别向内折,要折痕。

然后我们把中间的边竖起来,把有折痕的地方向内折如下图所示。另一侧我们也是同样操作。如图所示。

然后把上面的折过来,再把下边的折过去。把底下的插进上面的底部就折好了。

篇15:中班数学漂亮的礼物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排序活动,感受排序的活动美。

2、能用语言讲述排序规律。

3、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乐趣。

重点:

让幼儿在观察游戏操作的基础上了解排序活动,并体验排序的活动形式美。

难点:

引导幼儿自选某种规律排序物体。

二、活动准备:

1、三列长火车,每节可坐三个小动物。

2、小动物卡片若干,葫芦卡片若干。

3、进入森林的小脚丫线路图。

4、幼儿操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教师与幼儿谈话,进入角色教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打森林里去看一看,听说那的小动物今天要去旅行,我们去看一看有哪些小动物,好吗?"

2、出示小脚丫线路图,教师示范走,并引导幼儿观察其中规律。

(二)分别出示三列火车,引导幼儿观察。

1、出示第一辆火车头,及第一节车厢(ABB)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车厢小动物的位置。

(2)教师出示第二节车厢,让幼儿观察并了解规律。

(3)出示第三节车厢方法同上。

(4)出示第四节车厢,让幼儿猜是那些小动物。

教师小结:原来小动物们是按一定顺序坐火车的,你们觉得这样漂亮吗?这种排列的顺序叫有规律的排序,你们知道了吧!

2、出示第二列火车头及第一节车厢(ABB)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座位。

(2)教师出示第2、3、4节车厢让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及时指导。

3、出示第三列火车头及第一节车厢(AAB)

(1)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位置。

(2)教师出示第2、3节车厢,让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及时指导。

(三)出示葫芦卡片,让幼儿接着排列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操作。

2、提问:这些葫芦哪些不一样(颜色、大小)教师小结:其实生活中的规律很多,他们可以按大小来分,也可以按颜色来分。(教案出自:banzhuren)还可以按高矮来分等等;这要我们认真观察,就能看出其中规律。

(四)游戏:送礼物

1、教师:小朋友,今天表现的很棒,老师想送礼物给孩子们,如果谁把你们手中的图形宝宝,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好队,这些图形宝宝就是你们的了。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

教师:其实在我们幼儿园里还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序,我们一起出去找一找吧。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中增加了社会领域的内容:培养幼儿的分享、合作意识。这主要针对我班部分幼儿缺乏合作意识的问题而提出。另外,知识的难度有所提高,表现在:让幼儿不仅发现规律并按规律延伸序列,不仅尝试自己设计规律,还要用“多种方式”表现规律。“多种方式”,其实是把艺术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渗透到数学活动中。结果表明,这样的目标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所有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除个别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稍滞后及少数幼儿合作意识弱以外,其余幼儿均能达到目标。

篇16:中班绘画:漂亮的羽毛

2、鼓励幼儿用相近色和对比色进行涂色。 环境创设 范画 重点与

难点 表现不同花纹的羽毛 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画

1、你们看看画上有什么呀?

2、你们觉得孔雀哪里最漂亮?为什么?

二、师幼共同示范

1、你们觉得先画什么?为什么?(孔雀头和身体)

2、再画什么?(羽毛)

3、你们看看老师的画上孔雀的羽毛是什么样的?

4、你们想画什么样花纹的羽毛?(请个别幼儿讲述)

三、幼儿操作

1、鼓励幼儿画的大

2、鼓励幼儿表现不一样的花纹

3、涂色用相近色和对比色

价值分析:

通过欣赏范画让幼儿整体感知画的美,并说出孔雀花纹的美为下一个环节铺垫。

上一篇:“119消防宣传日”主题班会设计方案下一篇:雷锋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