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名词解释中国教育史

2024-05-14

51名词解释中国教育史(精选4篇)

篇1:51名词解释中国教育史

51个关于刻的成语及解释

以“刻”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刻足适屦] 屦:麻制的单底鞋。按照鞋的大小来削自己的脚。比喻主次颠倒。

[刻舟求剑]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xx琢句] 修饰琢磨文章的细节。

[刻意求工] 工:精致、完好。用尽心思使文章或工艺品更精巧。

[刻意经营] 刻意:用尽心思;经营:计划管理。指用心筹画。

[刻雾裁风] 比喻擅长山水风光描写。

[刻木为吏]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刻木为鹄] 比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刻苦耐劳] 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刻肌刻骨] 形容感受极深刻。

[刻画无盐] 无盐:传说中的`古代丑女。精细地描摹丑女无盐。比喻以丑比美,引喻比拟得不恰当。

[刻画入微] 微:细小。精心细致地描摹,连极小之处也不大意。形容认真细致,一丝不苟。

[刻鹄类鹜] 刻:刻画;鹄:天鹅;类:似,象;鹜:鸭子。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刻鹄成鹜] 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同“刻鹄类鹜”。

[刻骨相思]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刻骨铭心]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刻骨镂心]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刻骨仇恨] 永记心头的深仇大恨。

[刻骨崩心] 指仇恨极深。

[刻翠裁红] 比喻极力修饰词藻。

[刻不容松] 片刻也不能松懈。

[刻不容缓] 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刻不待时] 谓时间紧迫。

[刻薄寡思] 寡:少。待人说话冷酷无情,不厚道。

“刻”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一刻千金] 一刻时光,价值千金。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鬼刻神劖] 犹言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刻”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引商刻羽] 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染神刻骨] 犹铭心刻骨。指感受深切。

[磨砥刻厉] 磨练砥砺。形容刻苦钻研。

[铭心刻骨] 刻写在心上骨上,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记。

[镂心刻骨] 形容感念深切,难以忘怀。

[刊心刻骨] 指印象深刻,令人难忘。

[尖酸刻薄] 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画龙刻鹄] 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同“画虎刻鹄”。

[画虎刻鹄] 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画地刻木]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丰取刻与] 丰:多;刻:刻薄;与:给予。取之于民的多,用之于民的少。多形容残酷地剥削。

[雕心刻肾] 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同“雕肝琢肾”。

[雕文刻镂] 指在器物上刻镂花纹图案,以为文饰。

[雕虫刻篆] 比喻词章小技。同“雕虫篆刻”。

[刁钻刻薄] 刁钻:狡猾奸诈。形容人狡猾奸诈,待人苛刻薄情。

[丹楹刻桷] 楹:房屋的柱子;桷:方形的椽子。柱子漆成红色,椽子雕着花纹。形容建筑精巧华丽。

[刺心刻骨] ①犹刻骨铭心。指感念至深。②亦作“刺心切骨”。内心极其悲愤。

“刻”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一时三刻] 指很短的时间。

[一时半刻] 指很短的时间。

[无时无刻] 时时刻刻。表示毫不间断。

[千金一刻] 形容时间非常宝贵。

[立时三刻] 立刻、马上。

[精雕细刻] 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雕虫篆刻] 比喻词章小技。

[春宵一刻] 欢娱难忘的美好时刻。

★ 包含刁字的成语及解释

★ 包含荣字的成语及解释

★ 包含遇字的成语及解释

★ 包含“山”字的成语

★ 包含负义的成语及其解释

★ 包含笔墨的成语及解释

★ 包含倒戈的成语及解释

★ 包含鲸吞的成语及解释

★ 包含含和忍的成语及解释

★ 包含死字和无字的成语

篇2:51名词解释中国教育史

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9月份PMI指数继续回升, 但幅度明显缩小, 表明经济上升动力不强, 未来经济增长总体将呈现平稳走势。订单类指数、购进价格指数继续提高, 采购量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也提高, 表明企业生产经营仍处于恢复状态;产成品库存指数、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下降, 则表明企业对未来市场前景仍比较谨慎。”

1 2个分项指数中, 同上月相比, 只有产成品库存、从业人员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小幅下降, 其余各主要指数均保持不同程度回升。具体如下:

新订单指数为52.8%, 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型和中型企业的新订单指数高于50%, 指数分别为54.3%和50.9%;小型企业低于50%, 为48.8%。

生产指数为52.9%, 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生产指数高于50%, 指数分别为54.6%和50.5%;小型企业低于50%, 为48.7%。

新出口订单指数50.7%, 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型和中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高于50%, 指数分别50.6%和51.3%;小型企业低于50%, 为49.7%。

积压订单指数为46.2%, 比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中、小型企业的积压订单指数均低于50%, 指数在44.6%~47%之间。

采购量指数为52.5%, 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型和中型企业的采购量指数高于50%, 指数分别为53.4%和51.2%;小型企业位于50%。

进口指数为50.4%, 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型和中型企业的进口指数高于50%, 指数分别为50.1%和51.7%;小型企业低于50%, 为48.2%。

购进价格指数为54.5%, 比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购进价格指数均高于50%;指数在53.2%~55.4%之间。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5%, 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中、小型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指数均低于50%, 指数在47.2%~49.4%之间。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8%, 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50%, 指数分别为50.8%、51%和50.3%。

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4%, 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中、小型企业的产成品库存指数均低于50%, 指数在46%~47.9%之间。

从业人员指数为49.1%, 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中、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50%, 指数在48.1%~49.4%之间。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8.4%, 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 大、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高于50%, 指数在54.8%~60%之间。

篇3: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51-100

陈文骥在2011年仍然在艺术上实践着“一种静悄悄的革命”,于Aye画廊举办个展,呈现了与以往黑白灰风格极为不同的色彩抢眼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突破了一贯的风格,还尝试多种新方式。身处学院和体制而仍能保持对艺术创作的敏感,陈文骥不断用优秀的作品令人为其艺术探索精神折服。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是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在中国成立的首个以当代艺术展示、研究、教育、出版和收藏等为主要功能的学术机构。今年通过展览“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世纪—高世强个展”、“飞越对流层—新一代绘画备忘录”以及“植物的欲望-屠宏涛个展”等重要展览,将带有独特个人风格的作品连贯的呈现。此外,中心设置的影像档案馆已成为中国独立影像和纪录片的收藏、展映和交流的独特平台。

展望Zhan Wang

当代雕塑整体成为市场热点尚需时日,雕塑艺术家也青黄不接。这种状况下,2011年展望依旧是其中学术与市场双丰收的代表,他经典作品“假山石”由于兼具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文化的视觉精髓,成为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第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更是近年时尚界追逐的目标。2011年5月,在国家博物馆举行 “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即是以展望新作品“初始”为起点,11月,同样由路易威登赞助的“我的宇宙”个展则集合了雕塑、影像、装置和纪录片,是展望迄今为止最具有野心的项目。

萧昱Xiao Yu

萧昱的早期作品以凶狠、残酷的艺术语言猛烈冲击了人们对生命、道德和艺术的认知,他在2011年亮相的作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展览众多。7月在aye画廊举办的个展“风景”以国际领先的360度全景方式制作了现场全景漫游。参加的群展有沪申画廊的“我们是政纯办”、品画廊的四人展“各行其是”和在广东美术馆和今日美术馆巡展的“关系:中国当代艺术展”。

丁乙Ding Yi

丁乙不仅是中国最早投入抽象艺术的艺术家,也是最早与顶级时尚品牌合作的艺术家。2011年,丁乙分别在布鲁塞尔WALDBURGER 画廊和上海民生美术馆举办了个展“十字”和“抽象的·概括的”,展现了他对“十字”系列绘画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更是对他另辟蹊径,独创一种集“极简”与“极多”为一体画风的肯定。

站台中国PLATFROM CHINA

2011年,站台中国在三月份完成了首个群展项目“关于绘画的十九个个展”,十九位艺术家个展构成的展览给观众带来了不小的震撼。此外,在六月的巴塞尔站台中国作为唯一一家亚洲艺术机构,应邀参加了一年一度的瑞士巴塞尔Liste青年艺术博览会。2011年站台中国继续推动着中国当代艺术与国际间的对话与交流。

王兴伟Wang Xingwei

王兴伟属于最早代表中国当代艺术走出国门的那一批人,备受东、西方收藏家的关注,因为他在国际、国内艺术领域都不曾停歇。2011年他在北京的麦勒画廊举办个展,同年也参加了西班牙卡斯特罗当代艺术中心 (EACC)的“5×5Castelló 2011”联展。而作为代表性艺术家,他的作品在泰康15周年艺术品收藏展上出现也是理所当然。

麦勒画廊GALERIE URS MEILE

一直以来麦勒画廊都以学术性见长,2011年麦勒画廊卢森部与北京部同时有条不紊地推出一个个高质量的展览。2011年,画廊的艺术家旅居项目卓有成效,旅居麦勒画廊北京部的艺术家威姆·德尔瓦(Wim Delvoye)在旅居结束后留给国内观众一个高质量的展览;麦勒北京部的年底压轴展所带来的王兴伟个展与年轻艺术家程然的个展,也博得一片好评。

程昕东Cheng Xindong

程昕东在2011年继续发挥他国际策展人、艺术经纪人和出版人的角色。其艺术经纪人的身份在今年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通过将商业于艺术的专业性充分结合,成为北京画廊协会第一任会长,并通过程新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在今年推出了墨西哥艺术家马努埃·罗恰·伊图尔毕特(Manuel Rocha Iturbide)的个展“节点—中国当代艺术新景象“,“文秋作品展”和 “在风景线上的第一生命居住项目”等重要展览。

夏小万Xia Xiaowan

当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夏小万却逆势而行,2011年的作品拍卖成交额仅次于2010年,高达1,143万元。他9月在aye画廊个展“自语”展出的作品从之前由平面重叠虚拟的立体作品又一次回归到平面。画中扭曲的躯体不再是对主体或社会内容的叙述工具,而是艺术家喃喃自语的内心独白。

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

作为国内首个专门以研究国内外艺术市场动态为主要目标的学术机构,AMRC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陆续出版《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专业化的数据参照。同时,该中心还非常重视学术性展览的策划,尤其关注年轻艺术家的成长,由该中心负责人赵力担任艺术总监的“青年艺术100”项目便是突出的代表。

毛旭辉Mao Xuhui

2010年年末,毛旭辉在炎黄美术馆举办了回顾展《川逝:大毛的艺术》,展出了他自1982年以来不同风格阶段的八十多件作品。经过了个展的回顾性梳理,他在2011年借由 “艺术长沙”展出了名为《折射的永远》系列新作三十多件。作者通过画作向观众传达出了对无常人生哲学性的思考和探究。而那幅 “倒在地上的靠背椅”则真切表达了毛旭辉对于死亡的思考。

宗峰Zong Feng

宗峰自2008年开始正式进入收藏领域,他以自1990年代以来重要艺术家的作品以及1970年代出生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为收藏线索,目前共有藏品100多件。虽然介入艺术市场比较晚,但他对作品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判断独具慧眼,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成为画廊、艺术家和媒体关注的对象。

前波画廊CHAMBERS FINE ART

作为一家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的中国画廊,前波画廊2011年在纽约分部的展览份额超过了国内,成功推出了苏志光、谢晓泽等一批艺术家的展览,且不同程度得到诸多国际知名艺术杂志的报道,足以说明前波画廊的创始人茅为清国际影响力的非凡,他对本土当代艺术的推广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张恩利Zhang Enli

张恩利在展览在中国国内并不多见,因此,今年在上海美术馆展出的个展更吸引了各界的关注与探讨。这次展览由上海美术馆与香格纳画廊共同协办,集中呈现了张恩利始终坚持的画风,展出近两年来创作的“静物”及“空间”系列的作品,通过纯现实主义画风来传递画面平静的表面下强大的力量。

喻红Yu Hong

喻红9月在上海美术馆的个展“黄金界”是她2009年广东美术馆个展“时间内外”和2010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个展“金色天景”展出的重要作品,与新作—大型祭坛画《沉睡百年》的集中呈现。喻红近年来把中国古代绘画、壁画、西方宗教祭坛画的形式结构与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相结合,创造出古今中西融为一体的奇特观景。

汪建伟Wang Jianwei

先锋影像及多媒体艺术家汪建伟在2011年推出了在UCCA的首次个展“黄灯”,展览通过四个连贯且独立的章节吸引观众一次又一次来到现场,展现了艺术家对艺术和哲学全新的思考。此外,汪建伟还参加了“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之—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典藏历史—中国新艺术展”、“第四届莫斯科双年展”等重要的群展。

李津Li Jin

市井生活、家长里短是李津一直关注的绘画主题,通过“饮食男女”等系列作品,他独创了一种“家常主义”的才情表达,使得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在了他的笔墨趣味之下。而作为中国“新文人画”的代表,李津也一直在努力突破水墨画的传统模式,2011年,他参加的群展“与水墨有关—一次当代艺术家的对话”便是最新的尝试。

何多苓He Duoling

何多苓是“川派”美术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以诗意、青春、浪漫等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011年,他创作了一批新作,并在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士者如斯”个展,以一种顽童式的游戏心态与自己的“青春”告别。9月在上海徐汇艺术馆举行的“我们·青春—2011何多苓师生新作展”,则讲述了他们关于生命、成长、友情,特别是自己关于青春的思考和记忆。何多苓不流连于过去的成绩,而是在对艺术的各种反思中不断向前走,正是这种积极的态度促成了他每年的进步。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1年是上海外滩美术馆蓄势待发的一年,该馆10月之前一直在整修,随后即推出了张洹的大型个展。自建馆以来,外滩美术馆的艺术教育项目一直是一大特色,“艺术夜生活”项目在2011全年举办了百余场,吸引了近2万人次的参与,取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国内艺术机构的公众参与版块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

雅昌艺术网ARTRON.NET

自2000年成立以来,雅昌艺术网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艺术门户网,是获取艺术资讯的首选媒体平台和艺术投资与爱好者的重要工具。由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定期发布的雅昌艺术市场指数(AAMI)是中国艺术市场的定向标和指标体系。而由雅昌艺术网发起的“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奖项通过公证的评选过程以及高品味的发布成为华人艺术界重要评选活动之一。

品画廊PIN GALLERY

从韩国阿拉里奥画廊离职的原艺术总监金秀花摇身一变成了2011年4月开幕的品画廊的负责人,这家新晋画廊虽然到年底才举办了三场展览,但展览品质都有目共睹,可谓“量少而精”。其充分利用了在798艺术区占地约1800平方米的空间优势,先后邀请中日韩印9位知名艺术家(“孬画展”)、4位亦师亦友的国内艺术家方力钧、王音、萧昱、杨茂源(“各行其是”)和2011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代表艺术家李庸白(“李庸白:新天使”)的高水准之作在品画廊惊艳亮相。品画廊还作为“走进大学—方力钧艺术文献展”项目的主办方,在国内4所高校巡回举办了该展览。

杨少斌Yang Shaobin

从“玩世现实主义”到“红色暴力”,再从“国际政治”到“煤矿”系列,最终又回归更具绘画性的“蓝屋”,杨少斌一直在突破让自己成名的既成模式,一意孤行地探索着全新的艺术形式,这份执着为他赢得了尊重和认可。而2011年,在UCCA“由……策划”系列项目中,杨少斌还策划了孔令楠的展览“只有她的身体”,也体现出他对培养艺术新秀的重视。

王音Wang Yin

除了参加第三届艺术长沙之外,王音在2011年与方力钧、萧昱、杨茂源一起在北京品画廊举办了名为“各行其是”的四人个展。此外,他还于2011年9月在西班牙马德里的玛吉画廊举办了名为“苏联人和加油站”的重要个展。展览呈现了王音一系列关于苏联主题的作品和一件名为《加油站》的油画。在展览中王音将苏式绘画传统视为构成个人经验的重要因素,并试图以自己的绘画与之对话,此次展览在国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杨茂源Yang Maoyuan

相信所有人都还对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内满地的陶罐记忆犹新,这是杨茂源根据“弥漫”这一主题特意创作的。在大卫头、动物等形象之后,杨茂源的作品还是离不开球体这个原型。继威尼斯双年展之后,杨茂源在热那亚举办了“楼兰公民”个展,这也是他2011年唯一的个展。这一年杨茂源先后参加了北京和首尔的4个群展。无论在欧洲还是亚洲,杨茂源都有其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国内最重要的摄影机构之一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在2011年仍然继续展开常规大展——“三影堂摄影奖”和“草场地摄影季——阿尔勒在北京”,并把森山大道和细江英公等大师的作品带到国人面前。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家艺术机构,三影堂还担当起社会责任,参与组织了为日本3.11地震而筹款的义卖活动,将百余万款项捐给日本儿童基金会。

星空间STAR GALLERY

星空间自2005年成立以来和青年艺术家一起成长,积极为年轻而有潜力的新锐艺术家提供宣传与展览的机会,为艺术界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今年,画廊与代理的新锐艺术家推出了5个展览,包括王一凡的个展 “塞翁持火”、韦嘉的个展“幽明微岸”与烟囱和温凌的联展“大暑” 并参与了上海艺术博览会,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等4个博览会。

林天苗Lin Tianmiao

林天苗继三年前长征空间个展“妈的!”之后,年末在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的“一样”是她从艺以来最大规模的个展。17件作品将她标志性的手工技艺推向极致,大胆尝试将平面作品进行立体化处理;运用包裹、分割、悬吊、重组等手法使几百件被各色棉线缠绕或被金箔包贴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骨骼、金属工具惊艳亮相。

刘韡Liu Wei

作为中国最有国际面貌和典型性的艺术家,刘韡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当是他极具社会讽刺意味和醒目视觉的大型装置。2011年,他在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了个展“三部曲:刘韡个展”,通过装置、雕塑以及绘画作品,直指我们所处的现实境遇。随后,这批作品又移师今日美术馆,但经过他机智的处理,已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显示出刘韡对题材、媒介日益强大的把握能力。

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基金会

收藏家朱迪威尔逊(Judith Neilson)女士是澳大利亚“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基金会”的创始人。自2000年以来,“白兔基金”共收藏了一百六十多位中国艺术家的五百多件作品,成为继乌里·希克、尤伦斯之后世界第三大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机构。而与其他藏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白兔基金”只收藏2000年以后创作的作品,朱迪威尔逊女士认为,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变化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转折点。2011年,“白兔十年—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展”在悉尼的白兔美术馆隆重开幕。

中国油画院

作为集油画创作、研究、教学为一体的国家级艺术机构,中国油画院在推进艺术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11年,油画院共举办不下11次展览,其中包括“黑土大地——山艺术文教基金会收藏俄罗斯油画巡回展”“叶列梅耶夫九十年回顾展”“林旭东、陈丹青、韩辛——四十年的故事”等具有深远历史基础的大型展览。为配合展览,2011年油画院共举办了几十次学术交流,搭建了油画院全新、开放的平台。

朱青生Zhu Qingsheng

一个学院派批评家和策展人的一年有多忙碌?朱青生的2011年是最佳答案。在主编中国当代艺术档案的同时,在诸多重要的大型展览中都能见到他的参与身影,如 “萧淑芳百年诞辰纪念展”、“中国当代艺术实验第一回展”、“素描基础—新中国画的革命”以及国家博物馆的“艺术与启蒙中德对话”,此外,朱青生的个人艺术创作项目“漆山”也在继续进行中。

史金淞Shi Jinsong

今年对史金淞来说是忙碌且多产的一年,展览包括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个展“过去”和多个群展。“过去”中线和绳索的纠结联络影射了现代中国的过度消耗。他的作品《悬丝偶计之启子》在广东美术馆的“关系:中国当代艺术展”上展出;《圣诞快乐》被收集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日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成立暨当代艺术邀请展》上。

文轩美术馆

文轩美术馆是2011年3月开幕的公益性美术馆,凭借其依靠的新华文轩强大的资金和文化背景,美术馆还未开幕就首批购藏了价值5000万元左右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代表性作品。阵容庞大的开幕展“无法缺席”和其后作为2011成都双年展首场特别邀请展的“看望未来—四川美术学院文轩艺术奖学金获奖作品展”、朱青生策展的“形态与意识—中国当代艺术实验第一回展”、“收藏天下—文轩当代艺术联展”,以及文轩陆续将触角伸向艺术拍卖、艺术担保融资、艺术品代藏等领域的动向,都表明了其打造西部艺术产业平台的野心。

国投信托有限公司

2009年,国投信托与北京保利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发行了第一支艺术品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信托”,开启了国内艺术品基金井喷式的爆发。截止2011年,国投信托发行管理的基金已经达到12支,加之其他投资公司的进场,使得艺术品金融化已经成为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显著特征。

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

作为首家中国专业的艺术品财富管理公司,在得到银监会的认证许可后,邦文在金融创新领域成功的管理了民生银行“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2号”基金,这支首创的艺术品投资基金不仅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更以为客户赢取了25%净利润的佳绩,成为业内一时无两的理财产品。2011年4月,邦文与华西集团以有限合伙的形式组建了1亿的私募基金,主投近现代和当代中国书画。这是国内第一支有限合伙制的艺术品私募基金。

刘建华Liu Jianhua

2011年9月,刘建华准备了3个展览:上海浦江华侨城的公共艺术计划“无所遁形”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个人项目“啸墙”;9月末,他将自己的作品带出国门,参加了西班牙的“当代艺术的超现实与超现实主义”群展。可以观察到,刘建华的作品逐渐在向传统审美回归,除了对社会和文化问题发言外,他正在力图以新的观念展现陶瓷这种手工工艺的内在魅力和它与当代真实生活的意象关系,这也是很多早年观念性极强的艺术家发展的整体趋势。如此看来,刘建华的实验可以算十分成功了。

向京Xiang Jing

作为国内最活跃的女艺术家之一,向京在2011年多点开花。首先是出版了两部著作《我看到了幸福》和《这个世界会好吗》,前一本书与两组有突破性的小型概念雕塑同时推出,后者则对应于同名个展,该个展也是向京三年来的第一个大型个展,在创作上进行了新的尝试。此外,2011年向京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就是与瞿广慈的自创品牌“稀奇”在北京银泰百货的第一家店开幕,成为艺术家自创品牌的开拓者。

比利安娜Biljana Ciric

2011年,比利安娜发挥了她独立策展人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旺盛的精力将崭新的艺术形式和精彩的作品带入中国。她与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合作的“未来机构”由曼彻斯特亚洲三年展赞助举办,继续推动关于当前艺术体系中的对话与交流。在广州时代美术馆举办的“提诺·赛格尔”个展将独特的“情景”形式引向中国。而与外滩18号十八空间联袂呈现的“占领舞台”则通过舞蹈作品中的各种规则建构了一种新的情境。

尹朝阳Yin Zhaoyang

2008年当代艺术遇冷,曾被过度热炒的尹朝阳市场一蹶不振,从千万俱乐部最年轻的代表者一度成为“市场毒药”。沉寂的四年,让尹朝阳得以潜心创作,2011年全面重出江湖。在台北的林舍画廊展览“空山夕照”,尹朝阳新作 “大风景系列”全新亮相,吸引来多位台湾资深藏家抢购;12月1日在家乡河南博物馆的回顾展性质的“尹朝阳1992-2011”也引起业内极大关注。

卢迎华Lu Yinghua

卢迎华已然成为青年策展人和评论人的代表。在2011年她主导策划发起的展览活动中, “小运动”堪称一个亮点。这个关于当代艺术和理论的调查、研讨、出版和展览计划,打破了当下“凑展览、卖作品”的策划路数,深入考察了观念性和实验性的艺术实践,对于探讨曾经发生过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艺术和理论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耿画廊TINA KENG GALLERY

大未来画廊这块金字招牌分家后,原合伙人耿桂英单飞成立了耿画廊,不仅延续了大未来的原有定位,更在此基础上有了新拓展。“第二代”吴悦宇也开始担任艺术总监接手历练。继2009年10月位于台北内湖的空间启动后,2011年5月耿画廊北京空间也重新开展。2011年,耿画廊出现在了国内和港台几乎每一场大型艺博会上。

梁铨Liang Quan

2011年4月,梁铨在偏锋新艺术空间举办了“祖先的海—梁铨新作展”。作为新中国第一代进行抽象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梁铨的新作探讨了细节的实在性,在对细节反复的琢磨和揣摩过程中,唤醒了对过去的记忆和情感。他在探索一种建构在细节趣味性上的综合精神。作为中国抽象艺术和实验水墨两个领域中极其重要的探索者,梁铨是中国当代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位艺术家。

王光乐Wang Guangle

2011年。王光乐除了参加第三届艺术长沙之外,还在北京公社举办了自己的第二个个展,相较于他在北京公社的第一次个展(2009),此次呈现在形式上更趋于单纯和极致,将刷新观众对于王光乐的创作的已有解读,发现蕴于其中新的活力。王光乐的绘画实践从《水磨石》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其后的《寿漆》则加深了人们对他的印象。

冯梦波Feng Mengbo

作为中国最早拥有和运用电脑设备与技术的艺术家,冯梦波总是快人一步,在媒体艺术成为主流以前,他就已经完成和展出了许多重要的作品。2011年,他的最新个展“梦波2012”在今日美术馆举办。梅赛德斯-奔驰也以冯梦波的作品为灵感启发,与他联手创作了新一期艺术角,融入了他从未放弃的版画创作中“复制”的理念。冯梦波还用三维技术破解并重构中国古代艺术传统,从不同角度探索书法艺术的可能性,并创作了两款字体(点阵冯和矢量冯),开放对个人用途的免费下载。可以说,冯梦波对艺术领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苏新平 Su Xinping

苏新平的版画创作无论在商业还是学术上都获得了巨大成功,但他一直习惯于打破自己的局限,带着个人独特的绘画风格,开始语言方式与媒介材料之间相互转换的实验和探索。2011年,在完成占据大量精力的教学工作和行政事务之余仍持续创作,参加了香港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画廊举办的“版画系—中国版画大师作品展” 和红门画廊的“和谐—2012年当代版画年历展第八届”两个群展。

魔金石空间MAGICIAN SPACE

魔金石空间在2011年成功举办了5个展览,将具有严肃的艺术态度和具备敢于突破创造实验精神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展现给观众。贝斯特·维瓦斯(Bestue-Vives)的个展“现实,行动”通过行为表演创新了理念。何岸的个展“乳房上各有一颗痣,肩头还有一颗”通过改变空间原有结构并建构一条狭窄的通道来刺激观众的感官。画廊还陆续展出了陈劭雄、刘鼎、胡柳、潘泓钢和胡有辰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A4当代艺术中心

位于成都的A4画廊是西南地区为数不多的画廊中能在商业之外兼顾学术活动的画廊。2011年共举办了“青年策展人系列展览及学术研讨会”、“2011青年艺术家实验季计划”、“2011独立动画研究项目”3个项目,共9场展览。其中,“青年艺术家实验季计划”每年集中呈现10—15位优秀青年艺术家的实验艺术现场;“2011独立动画研究项目”分为独立动画展览、特邀动画电影展映、学术讲座和艺术家导演工作坊四个单元。

hi小店hi ART STORE

相对于门槛较高的画廊,由艺术经纪人伍劲创办的hi小店索性走下艺术崇高的神坛,不耻于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画店。hi小店采用“以线上为主,线下并行”的运营方式,以10万元以下的单价向平时对艺术品不敢问津的普通公众推荐45岁以下年轻艺术家的原创作品。此外,还提供艺术品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hi小店丰富了艺术进入生活的方式,真正做到了“艺术品服务于生活”。

HADRIEN DE MONTFERRAND

篇4: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51—100

收藏家

Collector

宗峰的收藏线索是自“85’新潮”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架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眼光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学术性:他认为“85’新潮”所产生的新价值观是一场波及全社会的新观念、新文化运动,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是能够准确涵盖、佐证、代表这一历史时代特征的艺术品。

这条收藏线索也伴随着风险。宗峰的谨慎之处在于,在藏品保值方面,他更青睐选择画廊和艺术家,看重藏品的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2012年,他继续收藏周春芽、曾梵志、何工等重要艺术家作品,同时兼顾青年艺术家如陈彧君、魏言、藏坤坤等。此外他还资助青年艺术家举办个展及群展,并资助大型展览,如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式书写”等活动。

52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2012年,站台中国的推出重点还是集中于年轻艺术家,在扶植新人的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2012年北京的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举办了马轲、金闪、裴丽、毕建业、高伟刚、周轶伦、亓文章、肖江、孙逊等艺术家个展,以及站台中国驻留艺术家Ben Hart“在他处”个展和“再绘画”群展。这对于刷新艺术圈的生态而言,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站台中国2012年开设了香港分部,并被列为香港十佳画廊之一,成功举办了包括“哈利路亚—贾蔼力个展、”“D For Drawing群展”等一系列画展。各大艺博会上均有站台中国的亮相,而且还作为唯一一家中国本土画廊参加了“Art Dubai 2012国际博览会”。

53 王光乐

艺术家

Artist

2012年农历新年之后,王光乐参加了民生现代美术馆“开放的肖像”群展,并在夏天迎来自己在美国的首次个展。在纽约佩斯画廊推出的这次展览中,王光乐聚焦于“无题”系列的7件新作品,并延伸了从2004年开始创作的“寿漆”作品概念。随后,他参加了“首届新疆当代艺术双年展”和今日美术馆的“自旋—新世纪的十年”群展。作为“70后”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王光乐的创作手法颇费精力和耐心,他的抽象创作影响了不少后起的年轻人,为他们埋下了踏实苦干的种子。王光乐不仅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也开始把触角伸向海外,这意味着一股新的力量将备受海外瞩目,昭示了前进中的中青年艺术家们开拓进取的趋势。

54 刘韡

艺术家

Artist

刘韡2011年在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的“三部曲:刘韡个展”还在人们的脑海中留有深刻印象,2012年他又在东家长征空间的主场举办了大型个展。这个准备了一年、拒绝被描述的展览,占据了长征空间左右两个大厅,令观者更进一步理解他所坚持的“形式是最政治的”观念。相较于早期作品对文化差异、社会及政治元素的指涉及利用,他的近期创作专注于材料和构成世界的客体之间的关系,试图“摆脱单纯的材料,感受物质自身的内在价值”。在19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中,刘韡这种纯粹形式化的创作深得国外藏家的喜爱,这也使得他在同代人中最先挺立于国际市场,因此他的作品最近几年在不少国际艺博会上都非常抢手。

55 鲁虹

策展人、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

Curator / Art Director of Shenzhen Art Museum

2012年鲁虹主要致力于当代艺术史的写作,其新作《中国当代艺术30年1978-2008》也将于2013年出版。此外他还继续推动着当代水墨的发展,策划了“墨变: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再水墨: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等展览,而由他担任策展人在湖北美术馆举办的“再水墨: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则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对当代艺术的热烈讨论。

56 苏新平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

Artist / Principal of School of Fine Art School,CAFA / Director of Printmaking Department,CAFA

苏新平在中国的版画界具有代表性的地位,作品很早即被国际艺术市场认可,也被视为中国版画走入当代艺术转折点的人物。2012年,版画交易回暖,苏新平作为学院派版画的代表人物,作品依旧备受市场青睐,他的石版画也进入版权银行。2012年在教学教务之余苏新平依旧坚持创作,参加了匈牙利国家美术馆举办的“开放与共融—中国当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筹办的“在当代·2012中国油画双年展”、“纸·非纸:中日纸艺术展第一回”以及“视象:中央美术学院当代造型艺术展”等7个展览。

57 诚品画廊

成立于1989年的诚品画廊,如今已经走到第24个年头。在创办人吴清友先生的坚持之下,诚品画廊始终以华人当代艺术的扶植与推动为职志。在众多艺术品中,诚品画廊选择了当代先锋艺术这一方充满了不可预期与风险的领域,将眼光投向未来,并佐以高度专业与质量的自我要求,打造出兼受艺术创作与艺术收藏领域所肯定的品牌。2012年诚品画廊继续以当代艺术家展览为主要内容,举办“苏旺伸个展”、“越度|归元—洪艺真作品个展”、“陈道明个展”,并参加了香港国际艺术展,在推进当代艺术的道路上继续行走。

58 向京

艺术家

Artist

运用古典朴素的艺术手法雕塑女性本真之美,向京自成名伊始便被广泛贴上了“女性主义”的标签。而近年来在“通过身体说话”的同时,向京也开始关注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继2011年推出个展“这个世界会好吗?”之后,向京在2012年与瞿广慈再次联手举办同名双个展,同时还参加了“时尚之巅—首届当代女性艺术邀请展”、“未来通行证全球巡回展—今日北京站”等群展,因为参与的艺术家人数有限,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向京之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力。加之她获评“2012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以及担纲“青年100”评委,也印证了她正在将个人的影响力发挥到更广阔的层面。

59 乔志兵

收藏家

Collector

2012年,乔志兵继续光顾艺术家工作室,游走于世界各大画廊、艺博会和美术馆,搜罗自己喜爱的艺术品。去年他在张晓刚和张恩利举办大型个展时都有出手,尽管有时候买名家作品会超支,但遇到喜欢的作品时他也不吝挪用下一年的预算。即使已经参与收藏多年,乔志兵认为自己还未到形成特定方向和线索的时候,收藏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机缘巧合,碰到了就买,没碰到、没那么迫切想要或者与艺术家本人没什么交流,可能就会缓一缓。乔志兵早年偏好立体作品,后来不再刻意选择媒介,近年也开始关注和大量购买国际艺术家的作品。

60 李小山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Director of The Art Museum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2012年,时值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李小山成为了新成立的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的馆长。开馆以来,美术馆已经举办了“乔治·布拉克:立体派创始人中国首展”、“第三届全国漆画展”、“闳约深美:南京艺术学院百年校庆师生美术作品展”等一系列展览、学术论坛和艺术教育活动。在馆长李小山看来,美术馆举办高质量的展览和学术活动也为学校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61 上海外滩美术馆

2012年度,上海外滩美术馆作为外滩地区唯一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依托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潮流汇聚优势,免费艺术文教活动“艺术夜生活”项目继续举行,为艺术机构的人文关照、艺术推广做下良好的示范。同年开展3个大展:“样板屋:2012林明弘”个展以跨界合作模式呈现的最新观念性创作;意大利艺术家波拉·彼薇(Paola Pivi)在中国的首场个展“分享,但不公平”, 波拉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当今世界;群展“时光旅行者”中,当代艺术家用他们虚构的历史和地理帮助参观者重新建构人们的文化身份和存在方式。

62 前波画廊

前波画廊是由茅为清先生于2000年在纽约创办的一家致力于推广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性画廊,自2007年起在北京草场地艺术区设立分点。经历了艺术市场起起落落,在2012年间,前波画廊依然秉承其一贯的经营理念,将国内外艺术交流项目进行得有声有色,在中美两地举办多场个展或群展,向世人展示中国知名艺术家让人耳目一新的新作品,例如 “迷楼:洪磊近作”和“不太晚:冯梦波近作”等,同时也在不断发掘极具潜力的新锐艺术家。

63 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

自2005年成立以来,上海泓盛拍卖有限公司迅速成为国内最让藏家信赖的几大拍卖公司之一,同时也在积极适应艺术品拍卖行业自身的发展变化。早在公司成立之前,其创始股东赵涌在线便率先引入了在线竞价模式,挑战传统拍卖行业;而在艺术精品日益稀缺的情况下,上海泓盛在2012年主动调整经营方向、拓宽拍卖门类,先是在春拍中隆重推出“虚拟艺术品”—徐冰的《地书项目》以及中国第一代先驱水彩经典,后又在秋拍中力推“纸杂文献”专场,为挖掘艺术收藏新领域、拓展新时代的收藏体系提供了范本。

64 空白空间

2004年成立的空白空间原是德国亚历山大画廊的支部,是最早一批将徐冰、杨少斌、方力钧等中国当代重要艺术家推广到德国的画廊之一。2008年空白空间转型,开始了田原独当一面的时代,重新确立了以年轻艺术家为方向的画廊定位,扩大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力和认知度。坚持至2012年,空白空间为王海洋、简策、Yangzi、杨宏伟、何翔宇、杨健、石至莹、刘辛夷、李姝睿、谢帆、刘文涛、尚一心等青年艺术家推出展览。田原曾说,“看一个画廊至少要5年”,2012年,我们看到全新的空白空间对本土艺术家的期许,也看到一个画廊的专业和坚持。

65 艺·凯旋艺术空间

2012年,艺·凯旋艺术空间迎来了第5个年头,一路走来,身为画廊掌门人的李兰芳功不可没。作为一位经常走访各画廊、和业内同行互通有无的经纪人,李兰芳的努力付出为她积累了良好的人脉,也成就了艺·凯旋的今天。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艺·凯旋艺术空间着力打造的集结20世纪早期艺术先辈经典之作的大型展览“西臻艺幕:二十世纪早期油画展”,呈现了李铁夫、徐悲鸿、林风眠、朱德群等大师级佳作。除此之外,2012年画廊还举办了“新坐标:当代名家作品展”、“静物练习:贾涤非作品展”等9场高品质的展览。

66 林明珠

艺术赞助人、收藏家、画廊主、中国艺术基金会创立人

Patron / Collector / Gallerist / Founder of China Art Foundation

林明珠出生于香港著名的豪门望族,典型的富家千金,却不安于锦衣玉食的生活,不知疲倦地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虽从未进入任何艺术院校深造,却对艺术有着天生的敏锐度和独特的想象力。财富和智慧成全了她的建筑梦,艺术门画廊(原对比窗艺廊)是她又一个实践艺术的领地。

2012年,艺术门画廊举办了中国5位女摄影家崔岫闻、蔡锦、何成瑶 、孙钧钧 、肖鲁在香港的“心尘”展览。艺术门画廊也是第一批专注于当代艺术水墨文化之一的画廊。将中国当代艺术家推向国际,让国际上最好的博物馆永久收藏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是林明珠的理想。

67 武汉美术馆

作为一家位于中部地区的地方性公立美术馆,开馆已有4年的武汉美术馆充分发挥了它的公共职能,即大力支持本土艺术、将艺术带入寻常百姓家。自2008年年末开馆到2012年底,武汉美术馆已经举办了共计116场中外艺术家的作品展,其中2012年年度展览就有18场之多,作品形式从水墨、油画、新媒体、装置、雕塑到漫画都有涉及。闹市深处有艺苑,武汉市民已渐渐习惯把逛美术馆作为日常生活方式之一。

68 耿画廊

一个画廊经营得如何,往往能从其举办的艺术家个展数量和质量上判断。2012年,耿画廊大张旗鼓地在台北和北京两地举办了11个个展,涵盖了水墨、油画、摄影、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王怀庆和姚瑞中的个展均是首次在台北和北京的空间展出。除此之外,耿画廊还在2012年相继参加了新加坡、中艺博、艺术北京、上海、台北、阿布扎比等地的艺博会,在立足本土的同时,也更为注重亚洲地区之间的推广和交流。

69 林天苗

艺术家

Artist

2012年,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为林天苗举办了回顾展“缠了,再剪开”。这个展览是早在2008年就敲定的,是林天苗个人事业生涯中的首次回顾展,也是亚洲协会继蔡国强、张洹之后举办的第三个中国艺术家的展览。展出的29件作品涵盖了林天苗自1995年以来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包括有“聚焦”系列、“这里?哪里?”等等。此外林天苗还为这次展览特别创作了新作品,并对骨头这种材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70 梁铨

艺术家

Artist

多年来粱铨一直在抽象艺术和实验水墨的实践中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其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核。2012年粱铨的作品出现在各个抽象艺术大展中,比如台湾大象艺术空间馆举办的“墨界无限”展览、偏锋新艺术空间举办的“平心:中国抽象艺术第五回展”等,而由杭春晓策划的“非媒介:张羽、梁铨作品展”则带来了一场关于抽象水墨和实验水墨的深层次思考。

71 星空间

随着“75后”艺术家的的成长与成熟,星空间作为这一艺术群体最早的发现者与培育者无疑要肩负更重要的使命。2012年星空间为代理的新锐艺术家推出多个展览,包括欧阳春的个展“孩童”、高瑀个展“不现实”、陈可个展“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实验性群展“无处藏身”系列展,“自旋—新世纪的十年”、“我们都爱大坏蛋—陈飞和他的坏蛋朋友们”、群展“新一代的性与爱”。星空间的“造星之术”向来被人们称道,成立7年以来其代理的艺术家已经成为新生代中公认的市场弄潮儿。

72 尹朝阳

艺术家

Artist

尹朝阳的绘画开启了“70后”艺术家关于青春感伤的主题探讨,并真正开始塑造这一代人的自我形象和情感特征。他的绘画始终把宏大叙事置于人性反省的关照之中,进而对时代性的青春境遇进行了感性的概括。在1990年代,以尹朝阳等人为代表的“青春残酷绘画”,重新使绘画在叙事性、图像概念以及美学趣味上,具有一种不同以往的实验性和思想深度,并构成1990年代前卫绘画的一个重要倾向。这样的影响力也使得尹朝阳在2012年成功入围“龙美术馆开馆邀请展”、“开放的肖像”以及“传神写照—凯旋人物系列收藏展”等重要的群展和活动。

73 宋琨

艺术家

Artist

继“这就是我的生活”、“ 昔珈·忘川”、“羽化”、“ 垃圾宝石”等系列作品之后,宋琨在2012年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个展“千吻之深”。作为中国目前最受关注的“70后”女艺术家之一,宋琨的绘画一直关注自我和身边日常之物,但与其说她是用画笔描绘自身的世界,莫如说她在用情感触摸个人的精神与欲望,并逐渐消磨掉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赋之与独特的梦幻色彩。遵从自己的内心,敢于直面世界,这使得宋琨的创作拥有了难得的自信,也“刷新”和推进着年轻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地位。

74 亚洲艺术文献库

亚洲艺术文献库并不是一个静态被动的资料库。在过去的一年里,文献库除了一如既往地记录亚洲当代艺术史各方面的进展,整理、汇编艺术史资料,不断丰富实物和数码资料馆藏,还举办了20多个展览、讲座、沙龙、在线活动等项目。在这个有系统的研究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和馆藏一起与日俱增的,还有公众的热情参与和对文献库更进一步的认识。

75 西安美术馆

历经3年的发展,西安美术馆策展路线逐步成熟,在完善一个综合性美术馆的同时,有侧重地强调当下,一套属于美术馆自己的运营思路已经形成。2012 年西安美术馆展览总数33 场,学术研讨会7次,公共教育活动20余次。西安美术馆还举办了“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等重要活动,为美术馆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76 录像局

2012年,3位艺术家“局长”朱加、陈侗、方璐成立了一个名为“录像局”的机构。“录像局”是专门针对录像艺术的非营利机构,主要工作是收集和整理录像艺术家的作品、资料,并建立便于检索的档案。“录像局”选择艺术家的标准没有太多的个人意向,主要靠机缘(包括关系、介绍、影响力)。作为艺术家组织的机构,“录像局”的出现丰富了多种艺术生态的共生、共存。

77 东大名艺术中心

东大名艺术中心是一个独立空间,多年致力于另类与实验艺术活动的拓展。2010年后受动迁影响再没有开展线下展览活动。但是2009年开始,其负责人郑为民发现了跨行业的沟通可以产生出乎预料的新方向,从DDM到ARTLINKART,他开始尝试用网络更完整的接近真实的艺术世界。到2012年为止,ARTLINKART作为一个中英文双语版的中国当代艺术数据库,收录了29万位艺术相关人士、31万展览、10万篇文章、58万张现场图片,为当代艺术圈提供了多维度、多视角的信息服务,称得上是目前中国最完整的的当代艺术数据库。

78 奥沙画廊

隶属于奥沙集团的奥沙画廊成立于2004年,先后在香港、上海、新加坡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展示空间。而奥沙集团所属的各类商业公司实体,也为旗下的奥沙基金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堪称以商业模式资助非盈利艺术组织的典范。2012年,奥沙画廊先后举办了石家豪、吕振光的个展,以及“Regional Perspectives: Thailand”和“炼银术—从炼金到炼胶”等群展,践行着画廊为本地区值得关注的艺术家构架商业平台的宗旨,并为其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同时也将自身的视野拓展到了更为广阔的亚洲地区。

79 曹晖

艺术家

Artist

曹晖的作品以深入、直接而毫无顾忌著称,表达血淋淋与赤裸裸的残酷美学,用最本真的静态写实手法营造视觉上的“温度”,以达到触目惊心的现实呈现。2012年他在偏锋新艺术空间的个展中,从最形式化的硬标准中汲取灵感,并将其成为雕塑语言中感性的一部分,将写实语言的运用到达极致,并赋予作品一种几乎无法让人理解的荒诞的超现实感。曹晖在以科研的姿态把逼真的写实手法推向极致的同时,是将作品的内涵普世化。

80 侯瀚如

策展人

Curator

侯瀚如是将中国当代艺术引介到西方世界的重要人物之一。2012年,他最重要的工作是策划、实施了“刘小东在和田”的展览项目。为了使计划及其涉及的题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得以充分显示,侯瀚如启动了一个与绘画项目平行的复杂项目,其中包括现场研究、历史研究和巡展、电影放映、研讨会和在线出版物等,不仅超越了常规性的展览,也进一步突破了刘小东逐渐建立起的现场绘画方式。这也贯彻了侯瀚如一贯的策展原则,即展览必须具备现实和历史的针对性方向,并借由艺术完成他个人的社会学表达。

81 杨茂源

艺术家

Artist

2012年杨茂源在品画廊举办了个展“光温”,展出了13件最新绘画作品,呈现出不同于杨茂源之前作品全新的表现手法。此次杨茂源从1990年代的工作经历汲取灵感,用几年的时间测量光的温度,再用对照色谱画出时间的颜色来进行创作。与以往惯用的表现时空的艺术手法不同,杨茂源将时间、空间、温度这些元素融入到平面绘画中,用鲜明的色彩和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新风格。

82 杨少斌

艺术家

Aritist

从“玩世现实主义”到“红色暴力”,从“国际政治”到“煤矿”系列,坚持模糊压抑的画面让杨少斌被称为“暴力美学”创始人,以及技法最出色的当代艺术家。直到近几年,他回归了更具有绘画性的“蓝屋”,开始突破早年创作,显示出阶段性的巨变。2012年,他在“对话”、“依于仁,游于艺”、“再编码”3个群展中展示的作品依然保留着敬畏生存的残酷性,但继续探索全新的表达方式的执着为他赢得了认同。

83 季大纯

艺术家

Artist

作为“文革”后的首批大学生,在其他人还沉浸苏俄传统艺术或者批判现实主义情节中时,季大纯已经感受到西方现代艺术在强调绘画语言方面的独立性,画作流露出游戏状态的自然流露。2012年他在aye画廊举办“灰色时刻”个展,在纽约Fred Torres Collaborations画廊举办“与世隔绝”个展,在韩国参加了“非线性实践”2012光州双年展特展。季大纯近期的画作中,除了惯常画面那种善意的冷幽默,增加了更加复杂难懂的画面,吸取了传统文人画的气质,在一些小的情绪气质中,体会到绘画中的个人乐趣,从而也刷新了他个人独特的创作视界。

84 东站画廊

东站画廊经过多年深耕,2012年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画廊与有成就的艺术家同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并行。值得一提的是4月,东站画廊成功进军香港,并以一个阵容豪华的联展“表述”开启了东站·香港空间的帷幕。开幕展“表述”呈现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汇聚了中国传统艺术在当代艺术语境下传承发扬的优秀继承者们,以及一线艺术家与新锐艺术家强档联合,以盛大的规模和丰富的多样性体现了东站画廊的经营宗旨与实力。这正是东站画廊不断国际化迈出的第一步。

85 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

作为摄影领域的高端学术性峰会,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暨齐鲁国际摄影周在2012年迎来了第四届展会。本次双年展以“回顾与展望—从影响本体出发”为主题,汇聚了约瑟夫·寇德卡、詹姆斯·纳切威和杰瑞·尤斯曼等多位国际知名摄影大师,同时将作品展示、学术交流与研究成果汇集成为彼此关联的“三位一体”,充分体现了本届双年展理念的全面创新。

86 Hadrien de Montferrand

Hadrien de Montferrand画廊在2012年开年之初提出了“无框”项目,这是一个全新的以纸为媒介的概念,将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以一个固定的价格陈列出,并向游客提供来自中国顶级艺术院校学生的5,000多幅作品。随后相继举办了凌健、ENKI BILAL等中外艺术家的个展以及经典绘画群展。自2009年开幕以来,该凭借自身的专业性,放大了绘画手稿的魅力,也对纸上技术如水墨、水粉、色粉、铅笔、粉蜡等进行了推广。

87 林大艺术中心

林大艺术中心一直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去年林大艺术中心北京分部举办了“游戏之后:黄木个展”、“母题与个案:隋建国、王友身、徐冰、张大力作品展”等展览。2012年新加坡MOCA美术馆举办的隋建国、方力钧、夏小万、蔡志松、孙良等中国艺术家的个展,都与林大艺术中心的推动和协助密不可分。不仅如此,在艺术北京、台北艺博会和艺术登陆新加坡等艺博会上,都能见到林大艺术中心活跃的身影。

88 魔金石空间

魔金石空间一直没打算走商业画廊的道路,作为一个实验性很强的学术性空间,市场的起伏不会对它造成太大影响。魔金石空间关注年轻艺术家和被市场忽视的重要青年艺术家,因为暂时还看不到盈利点,画廊每年至少投入100多万运营成本。善于“省钱”的曲科杰说,“开画廊靠的是理想,培养艺术家拒绝不择手段,只要对资金的压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个行业还是很精彩和刺激的。”2012年魔金石成功举办了6个展览,包括凯伦·塞特(Keren Cytter)个人展“焦虑为艺术家的工具”、蒋志个展“窄门”,以及李然、王卫、王忠杰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展。

上一篇:龙门石窟学生导游词下一篇:风雨中的等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