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刘建生讲话

2024-04-16

中宣部刘建生讲话(精选4篇)

篇1:中宣部刘建生讲话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

出席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并讲话

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强调: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 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7月25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学习、深入宣传、全面贯彻讲话精神,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

刘云山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科学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团结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满怀信心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刻把握讲话的总要求,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把握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部署,切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各项工 1

作。

刘云山强调,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集中深入地进行宣传。要大力宣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重大意义,宣传讲话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及时报道全党全社会的热烈反响,报道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的实际行动。要推出一批有深度、有说服力的文章、评论、言论,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信心。

刘云山指出,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要求,切实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兴起迎接党的十八大宣传教育热潮。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教育,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力量,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继续深化“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主题宣传,全方位展示辉煌成就,更透彻地揭示内在原因,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引导,把讲怎么看与讲怎么办结合起来,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集中展示文化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迎接十八大、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着力营造喜庆热烈、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要精心组织对外宣传,大力宣传介绍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宣传我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主张,努力形成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主持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长,中央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新华网记者李菲)

篇2:中宣部刘建生讲话

——在全县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建生

(2014年2月27日)

同志们:

在春播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召开全县农业工作会议,目的在于分析当前农业形势,科学谋划今年农业工作,凝聚农委系统和各乡镇的智慧和力量,开拓奋进,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全县农业工作转型跨越发展。

年前,我们召开了2013年度目标责任书考核总结会议,对年初农委和直属各单位、各乡镇农综中心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全面总结了2013年的农业工作,对各单位的工作给予客观评价。前面,我们书面传达学习了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通报了2013年度农业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情况,表彰奖励了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对在2013年度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中发挥了重要示范作用的11个农业科技示范点进行了通报表彰,为农业新闻宣传报道、农情信息调度工作做出成绩的通讯员、信息员兑现了奖励,与各直属单位和乡镇农综中心签订了今年的目标管理责任书。最后,周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主要围绕当前农业工作形

势、2014年农业工作的思路和工作重点、春耕备耕工作、加强作风建设讲四个方面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加快推广关键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农业发展亮点纷呈,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平稳,总体上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8.24万吨,同比增长7.55%,油料达到1.55万吨,同比增长6.6%。完成工程造林2.12万亩,封山(滩)育林2.3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266.5万头(匹、只),同比增长3.5%;出栏达到149.8万头(只),同比增长12.1%;肉类总产量达到1.96万吨,同比增长3.2%。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5万千瓦,同比增长2.3%,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4%。按照统计部门的数据,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15.9%;农业增加值7.41亿元,同比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69.36元,同比增长13.03%。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乡镇和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农委系统干部职工求实创新、艰辛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农委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分析农业形势,把握发展走势,是我们做好今年农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县正处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纵观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三农”工作面临着诸多有利条件和潜在优势。中央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将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省委、省政府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增强政策稳定性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了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都要优先支持农业和农村,积极支持推进现代农业,增加农业补贴力度,发展农村金融。省上制定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颁布了富有含金量的“六大增收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重农抓粮的力度持续加大、支农强农的保障不断强化、惠农富农的政策更加完善,将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市委市政府现代农业大市、农产品安全大市建设意见相继出台,更为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用力方向。总体上看,国家和省、市“三农”的投入总量要持续增加,比例要稳步提高,重视农业、支持农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有利于我们借助政策扶持,依靠项目支撑做好农业农村工作。

从我们自身来看,我县自然资源独特,特色农业发展的潜力很大,我县被列为全省肉羊生产大县、全省商品粮油生产基地示范县、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全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强县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农业科技推广、机械化作业和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水平处于全

省领先水平,省、市支持我县农业发展的力度逐步加大,对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转型,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目前我县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大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并初见成效。已经建成的肉羊、脱毒马铃薯和双孢菇产业,区位优势显著、市场优势突出、竞争优势强劲、发展潜力巨大;探索形成的土地流转模式、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农业连续多年的丰收和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强,使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产质量全面改善,农业科技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今年,我县继续出台设施农业补助办法,继续扶持发展以双孢菇、红提葡萄、规模养羊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总体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广大干部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发展产业致富的愿望更加强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势头良好。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推进农业大县向强县迈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客观分析我县农业发展有力形势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我县仍处在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提升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加快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

一是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灾害性气象天气频发,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十分脆弱。去年秋冬以来,我县经历了可与1957年相比的历时8个月的长期干旱,县内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持续偏少,河流来水量和水库蓄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加剧,耕地土壤墒情很差,给春耕春播生产造成十分不利的局面。

同时,由于持续干旱,有利于农作物、畜禽、林木病虫害存活越冬,有害生物发生范围增广,机率提高,对今年的农业生产将会造成潜在影响。二是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人力、生产资料要素价格不断攀升,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产品市场波动较大,将导致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资金投入增加困难,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三是富民产业发育不足,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不快。受观念、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农民参与设施农业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横向比较设施农业建设仍显缓慢,现代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实力薄弱,带动能力非常有限,农产品精深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农产品流通市场功能单一,大多为简单的代收代购,难以发挥市场在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调节功能。农村专业合作社虽然数量比较多,但实际参与农户较少,多数为单户经营,甚至部分为空壳组织,带领农户发展规模经营和调整结构的能力较弱,难以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服务。同时农民工大量外出,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备,科技普及到户依然困难。五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经营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各级市场准入制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药、化肥、农膜以及畜禽污染较重,涉及种子、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涉农案件频发,执法监管难度加大。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高度重视,创造条件,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持续推进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县农业工作要以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抓重点、攻难点,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总体思路是:以确保粮油稳定增产、农业稳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围绕节水高效,顺应市场需求,多种经营并举,合理优化布局,坚持“一个主导”(羊产业),主攻“三个特色”(马铃薯、食用菌、高原夏菜),重点扶持发展中药材、葵花等新型产业。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发展机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提升山丹现代特色农业。

预期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5%以上;全县播种面积达到58万亩,粮食总产增长5%,达到19.2万吨;畜禽饲养量增长4.8%,达到274.2万头(匹、只);完成重点生态工程造林9367亩,义务植树45万株,四旁植树30万株;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2.8%,达到36万千瓦。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结构调整,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1.坚持发展肉羊第一主导产业。以羊产业为主导,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养殖企业、能人大户建设标准化肉羊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打造河西地区集繁育、收购、育肥、销售为一体的商品肉羊生产基地。新建肉羊养殖小区(场)10个,羊

饲养量达到138万只,规模户养羊达到82万只以上。

2.主攻马铃薯、食用菌、高原夏菜三个特色产业。以马铃薯种薯企业和营销种植大户为龙头,建成1500万粒微型薯、3万亩良种繁育、10万亩商品薯生产基地,打造中国西部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以爱福公司为龙头,加快爱福农业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爱福模式”带动和“润丰模式”联动,将工厂化现代生产模式与产业化农村生产模式相结合,扶持食用菌产业由传统季节性生产向周年性生产转型,完成食用菌精品生产基地建设5000亩,努力打造全省食用菌产业核心基地;引进省内蔬菜营销组织,以蔬菜种销企业为龙头,联合蔬菜合作社、种植大户,通过建点示范,重点扶持建设连片高原夏菜种植基地5000亩,三年后发展到5万亩以上,打造山丹新的支柱产业。

3.扶持发展以中药材、葵花等为主的新型产业。顺应市场需求,合理布局结构,以合作社、种植大户为龙头,加大宣传动员、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建成中药材生产基地3万亩、葵花生产基地3万亩。

(二)围绕项目建设,着力强化农业发展后劲 1.全力实施在建续建项目。继续实施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高效农田节水、农作物良种补贴、退耕还林、重点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造林、中央财政造林补贴试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退牧还草、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肉羊产业大县建设等重点项目工程,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保障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2.加大国家投资项目争取力度。高度关注国家投资政策、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变化,加大项目特别是有牵动力、管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的策划和推进力度,力争一部分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计划库,着重在现代农业、种子工程、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生态工程、草畜产业、农机具购臵补贴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成功争取国家投资项目,力争争取国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目前,农业部已确定2014年重点投资建设项目包括良种工程、动植物保护工程、农业科技创新设施建设、农业资源与生态建设等方面,各单位要重点围绕这几个方面编制项目、争取项目,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方面的项目争取力度,最大限度地支持经营性组织参与土地流转、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防灾、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等农业生产性服务。

3.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开展赴外招商活动,力争引进更多的省内外大公司入驻我县。进一步加大以食用菌为主循环农业示范园、钢架大棚标准化设施小区、万晟公司养殖场、草原恒发养殖小区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落实力度,力争全县争取和引进各项农业重点项目达到10个以上,总投资超2亿元,努力实现农业投入和开放型农业新突破。

(三)围绕土地流转,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和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之后不久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对其作出了强调。这是对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指明了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我们在推进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要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这一重大决策,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逐步建立起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保障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

1.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新模式,以扩大流转面积、延长流转时限、稳定流转主体和完善流转服务为重点,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大力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加快推进整村、整社连片集中流转,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力争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培育千亩以上的规模经营户达到50户。经管局要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担保抵押融资机制,促进承包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为下半年全省现场会做好准备。

2.着力提升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工程建设,引导合作社扩大产业规模、拓展发展空间、创新经营机制,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逐步探索合作社重组整合或成立联合社,实现合作社在更大规模

和更高层次上的合作经营。力争年内争创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示范合作社5家。

3.切实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培育和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年内培育和引入1-2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县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突破10家,涌现一批效益十万、经营百万、服务千亩的农业龙头企业。

(四)围绕安全生产,提升农业综合执法能力 1.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着力点,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活动。争取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达到9个,绿色食品达到13个,完成“山丹羊肉”地理标志的申报注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三品一标”种植面积达到全县总播面积的65%以上,“三品一标”养殖规模达到养殖总规模的50%以上。

2.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监管。加大农业执法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工作职责,依法查处和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全年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检查和整治活动6次以上,突出抓好种子、农药、农膜、兽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农产品、农资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严防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征滥占、乱围滥垦以及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强化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和应急处臵机制,确保森林生态资源的安全。以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为重点,强化以基层建设和基础建设为主要

内容的“双基”工作,重大动植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保护率达到国家规定70%以上。

3.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运行机制,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全年开展农产品安全例行监测不少于6次,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进一步加大废旧农膜环境污染专项治理,争取奖补政策支持,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力度,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五)围绕提质增效,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1.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以增产增效并重、抗旱节水为主、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为主攻方向,加快高效农田节水、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制种、机械化种收等实用技术推广,计划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8万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25万亩,农作物良种推广面积55万亩,繁制种7万亩,建成4个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带动农业高新实用技术推广应用。

2.积极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引试攻关。加强重大农业关键技术创新,加大双孢菇工厂化层架栽培、隧道发酵,马铃薯、蔬菜、葵花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宽幅精播,油菜地膜穴播、微垄沟播,经济作物施肥体系攻关,机械化种收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农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引进各类新品种20个以上,新技术、新成果示范10项以上,开展试验示范65项(次),试验示范面积4万亩以上。

3.全力建设科技示范点(区)。围绕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建设各类高标准科技示范点(区)30个,推进十大科技示范园区改造升级,着力抓好寒旱区食用菌为主循环农业示范园,瞭高山高效畜牧业养殖示范园区,现代农业试验示范中心精品农业示范园、山丹农场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园,北部滩生态屏障示范园区,位奇镇孙家营滩生态林示范园,位奇镇高寨养殖示范园,李桥乡东沟草原恒发养殖示范园,大马营乡马营高效农业示范园,大马营乡花寨循环产业示范园建设。通过扎实开展科技示范点和园区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三、强化责任,迅速行动,切实抓好当前以防寒抗旱为中心的春耕备耕生产工作

去年秋天以来,全县气温持续偏高,蒸发量大,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近5个月无有效降水(≥5毫米降水为有效降水)。从气象部门提供的气候趋势预测看,今年降水仍将较正常年份偏少5-10%,气温较正常年份偏高,5月以前降雨偏少,加之春季多风,旱情将呈现持续加重之势,明显对今年的春耕生产构成威胁。同时,由于持续干旱,农作物、畜禽、林木病虫害发病范围增广,机率提高,对今年的农业生产造成潜在影响。针对旱情持续发生的实际情况,各乡镇、各单位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抓好当前以防旱抗旱为中心的春耕备耕生产工作。

一是认真抓好生产计划的落实。春播即将开始,各单位和各乡镇要紧密配合,加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和信息

引导服务力度,积极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全力推进春耕生产计划、科技推广、试验示范点建设和设施农业、养殖小区建设、规模种养等方面工作的衔接落实,并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及早联系合作,引进各类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扩大抗旱高效作物面积,大力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生产计划和科技推广任务。切实做好农机具购机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二是努力抓好备耕春耕工作。近期要根据农户和种植大户的农资准备情况,认真做好种子、化肥、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储备、调运和调剂工作,要及时引导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人,积极采取多种经营方式,组织多渠道进货,满足今年农资供应,做到数量要保证,质量要可靠,价格要稳定。要全力以赴开展抗旱减灾,全面普及推广抗旱节水技术,加大旱作农业推广力度,对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要及时采取镇压,提墒保墒,视土壤解冻及底墒情况,抓住有利时机,抢墒早播。农机部门要切实抓好农机作业,提前检修机具,开展机手培训,组织好跨区作业保证春播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是全力抓好当前科技服务工作。近期,由农委领导带队,已组成4个抗旱春耕生产服务组,深入春耕生产一线开展服务工作。当前各单位要全力以赴深入一线,以查墒情、查旱情、查病虫情为主要工作方向,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送科技信息下乡等形式,全力落实春耕生产计划,及时指导农民搞好抗旱春管和春耕生产,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

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种子、农技、经作中心等单位要联合相关部门,继续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各类生产、销售假劣种子、农药、兽药、肥料、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违法行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净化农资市场。

四是突出春季动物防疫,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由于持续干旱,畜禽病害发病机率提高,畜牧部门要高度重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春季防疫工作,实行全覆盖强制免疫,落实畜禽疫病防治的各项措施,防止动物疫情发生。特别是对小反刍疫病的防控。小反刍兽疫是一种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羊,特别是山羊,发病率可达60%以上,病死率达50%以上。2013年12月以来,新疆连续发生4起小反刍兽疫疫情。2014年1月22日,甘肃古浪县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此次疫情传播线路十分清晰,基本沿312国道,自西向东从新疆传播到我省。我县羊交易十分频繁,疫情随时可能传入我县,防控形势十分严峻。畜牧部门要高度重视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做好疫情排查、边卡堵疫、控制活羊交易和屠宰、加强应急准备等工作,严防死守,确保及时防控到位。

五是加强护林防火,全面完成春季造林任务。今年春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空气干燥,森林火险等级较高。林业部门要切实加强森林管护,要严密监视林区火险情况,加大宣传力度,做好各种应急管理工作;加强火种管理,特别要

加强各主要林区及农村野外用火的管理,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按照既定造林规划,分解任务、落实地块,尽早做好苗木准备、整地、挖坑等前期工作和群众发动工作,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一部署,统一栽植,确保完成春季造林任务。

四、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前段时间,中央和省市县有关农业农村的会议相继召开,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各级农业农村会议精神,切实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抓好贯彻落实。今天,在这个会上,基本确定了今年我们的重点工作任务,现在,关键是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抓好落实。

一要创新方式抓落实。我们要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放在首位,以思想的不断解放促进工作发展,以观念的不断更新激活发展的潜力和活力。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建议,找出新办法,努力研究好富民增收的新路子、新举措,指引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用科技推广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从而达到增产、增效、增收的目的。

二要提升服务抓落实。坚持在推进产业发展服务上更加有效。切实做到“出主意、出政策、出项目、出办法、出新招、出实效”,建立和完善单位和领导干部联系乡镇、龙头企业、招商引资、项目等联系制度,实行单位领导包乡、技

术干部蹲点的工作责任制,把各项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人,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在农业行政执法上更加规范。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程序、处罚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着力拓展“三农”工作水平,实现由产中为主向产业两端拓展、由服务农业向服务农民和农村拓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拓展,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要善于整合各种组织资源,营造合力兴农的工作氛围,对上善于争取省、市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对外善于与其他有关部门合作共事;对内处理好乡镇之间、下属单位之间的关系,不扯皮、不推诿、不争论,使干部职工始终把力量用在想干事上,把勇气用在敢干事上,把本领用在会干事上,把作风体现在善干事上,把目标定在干成事上,把底线守在不出事上。

三是强化责任抓落实。今年的目标措施、工作责任已明确,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关键是要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每个单位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知难而进,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下大力气克服各种等靠要思想,深刻领会自己担负的工作职责,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各单位、各乡镇都要围绕今年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对照责任书,认真研究思考,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靠实工作责任,立即行动,逐项抓紧落实。各单位、各乡镇确定的科技示范点必须落实到人头、地块,要抓一件成一件,要把示范点建成全县的亮点和样板工程。要切实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规范操作、加强监管,不折不扣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基层、送到农户。全系统干部职工都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工作劲头调整到最大,切实做到用心谋事、用心干事,身体力行,尽力而为。

同志们,3月6号就到“惊蛰”节气了。目前春耕在即,县、乡两级都要扬帆进发,迅速掀起春耕备耕生产高潮。会后,各单位、各乡镇要尽快做出安排部署,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要走出单位,深入一线,贴近群众,切实打好春耕备耕生产第一仗,为实现全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良好开局做好各项工作。同时,希望全系统干部职工,切实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开拓创新,创先争优,提能善政,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本领,蓬勃向上的朝气、敢闯求进的锐气、开拓创新的勇气,圆满完成今年农业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篇3:中宣部刘建生讲话

——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 刘云山

(2012年5月18日)

文化与科技历来如影随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发展样式、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又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孕育和催生着新的重大突破,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科技的影响和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巨大。当代中国,正在深入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上科技创新驱动的轨道,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抓住科技发展进步的难得机遇,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高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应有之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从促进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看,高新科技的发展,以独特的方式不断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内涵、新的动力,越来越成为撬动文化发展的强大杠杆。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有助于打造文化发展的新平台、拓展文化发展的广阔空间,有助于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升文化发展的质量效益。只有加快科技应用步伐,才能提升文化发展的层次,优化文化发展的结构,增强文化发展的后劲,让文化借助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看,现代科 技的发展和应用,打通了通讯、传媒、娱乐等多个领域,推动了影视动漫、网络视频、电子图书等文化样式的兴起,增加了人们的文化选择和文化享受,也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文化创造活力。只有把握捕捉文化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以科技的应用来创新文化业态,增强文化的表现力、感染力,才能不断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从掌握国际文化竞争主动权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带来全球文化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各国都在谋求借助高新技术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科技已成为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谁拥有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谁的融合步伐快,谁就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掌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现在我们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所面临的压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只有加快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才能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培育我们的文化优势,拓展我们的文化利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工作,始终把文化科技创新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还就加强公共 文化服务、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科技工程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文化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猛;数字化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利用水平不断提升;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兴传播媒体、传播形态加快发展;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立,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科技企业和文化品牌。同时也要看到,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信息传播技术进入发展应用的裂变期,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频率不断加快。与之相比,我们运用现代科技发展文化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文化领域核心技术和装备的自给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不高,文化科技人才还比较缺乏,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已经成为事关文化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科技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着力提高我国文化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更好地用先进技术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加快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不断拓展文化与科技融合 的广度深度。现代科学技术使文化生产从相对封闭、分散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开放的社会化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效率。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文化产业形态演进发展的催化剂。提升我国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必须增强科技意识,把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渗透到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每一个环节,贯穿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只有提高科技含量,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要适应广播电视发展的新趋势,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数字化转换和双向改造,跨部门集成文化资源、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拓展广播电视的服务业务。要进一步提高数字电影制作生产能力,加快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发展数字院线,实现电影产业的升级换代。要鼓励出版企业开发和制作数字图书、数字报刊,发展电子阅读、有声阅读,鼓励印刷复制企业加快生产流程和设备更新改造,逐步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要加快高新技术在演艺业中的应用,加强舞台艺术的数字化采集和传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文化生产模式的转变。二是更加注重用高新技术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新兴文化业态是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最新产物,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潜力的部分,也是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断衍生出各种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新兴文化业态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要及时掌握高新科技发 展最新成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网络电视、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拓展文化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提升新兴文化业态的比重。要加快发展文化装备制造业,提高我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增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更加注重用高新技术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科技进步不仅大大提高了文化生产的效率,而且可以大大拓展艺术想象的表现空间。比如,舞台艺术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和影视特效,可以呈现出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精彩纷呈的舞美效果。数码电影技术极大丰富了电影的表现手段,球幕电影、交互电影等,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增加现代科技元素,为文化创意的实现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增强文化产品的思想表现力、艺术冲击力,使内容与形式、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二、做大做强一批文化科技企业和基地,努力提高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集约化水平。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企业是主体,产业基地是平台,必须集成资源、集聚优势,切实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提升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效率。一是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的文化科技企业和企业集团。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一大批出版、发行、影视、演艺等经营性国有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一大批民营文化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为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动力。要通过产业规划、政策支持,推动科技创新要素向文化企业聚集,引导文化企业加大技术投入,主动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创 新平台建设,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机制,使文化企业真正成为创新项目实施的主体、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要鼓励有条件的文化科技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相互联姻、加强合作,大力培育创新能力强的国有大型文化科技企业,使之在文化科技创新领域发挥骨干作用。二是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链完备的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提升文化科技产业孵化能力的重要举措。要紧紧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深入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坚持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战略定位,突出文化科技创新的鲜明特色,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作为国家级的示范基地,要广泛集聚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推动文化科技产业实现集群发展、集约发展。要着力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建设,为相关文化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科技品牌。文化企业也好,产业基地也好,要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必须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上有所作为,拥有自己的响亮品牌。要强化品牌意识,树立内容为王的观念,立足于专、精、特、新,努力打造更多技术含量、思想含量高的文化产品。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加强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提高文化科技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企业产品还是产业布局,都要注意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真正把宝贵资源用在刀刃上。

三、更加注重核心技术研发,积极抢占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制高点。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归根到底要看拥有多少自己的核心技术。要说优势,这是最根本的优势;要说不足,我们在这方面还有明显不足。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必须紧紧扭住加强技术攻关、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这个关键环节,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加强文化科技基础技术研发。要抓住影响和制约文化发展的技术瓶颈,列出一批战略性、基础性课题,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集中开展技术攻关,努力在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技术标准的确定对文化科技发展至关重要,文化科技竞争往往也伴随着标准之争。要加强文化技术标准的研发制定,促进标准制定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同时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动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二是加强高新技术引进、吸收、再创新。作为文化科技发展的后发国家,要重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充分吸纳世界文化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是引进而不注重消化吸收,就会削弱自主研发能力,容易受制于人。尤其是那些核心技术,买也是买不来的。要瞄准世界文化科技发展的前沿,在加快技术引进的同时,积极进行二次开发、集成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成果。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原创和研发中心出现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引进国外研发机构和研发项目,支持我国文化企业与国外机构开展技术合作,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 化应用。研发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只有加快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才能形成现实的文化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总体转化率还不高,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过程中,必须坚持高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运用并重,牢固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方向,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文化技术中介服务,积极培育技术产权和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架设技术与市场、技术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提高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四、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中提升文化传播能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而传播力往往取决于传播技术的先进程度。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面对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必须把构建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作为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重要突破口,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传播能力。一是提升文化传播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数字、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可以大量快捷地复制与传输,大大提升了文化传播的效率,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渠道。要统筹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发展,充分运用先进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传播模式,实施好重点文化传播工程,大力发展新兴媒体,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促进报、台、网融合互动,建立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新闻信息采集、传输与播发系统,推动优秀文化的网络化传播。二是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融合发展,是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在要求,也是丰富文化传播渠道、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大举措。2010年以 来,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广播电视有线网络的资源整合与数字化转换取得积极进展。下一步,要在继续抓好试点的基础上,推动“三网融合”逐步在全国推开,努力实现三网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切实提高网络设施的利用水平。要逐步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努力将广电网络打造成一个以广播电视节目为主、提供多种信息服务、可管可控的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平台。同时,要积极推动电信网向宽带通信网、广电网向数字电视网、互联网向下一代互联网转换升级,紧紧跟上全球通讯技术的发展步伐。三是用新技术确保传播安全。现代传播方式在为传播先进文化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不良和有害信息传播提供了渠道,给宣传文化领域管理增加了难度、带来了挑战。传播技术发展越快,传播安全的要求就越高。高新技术领域的问题,必须靠高新技术手段来解决。要注意统筹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监管系统,切实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相关服务业健康发展。要加强网络管理、安全播出、数字版权保护等管理技术研发运用,积极推进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平台、国家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建设,依靠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五、加大文化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强化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人才支撑。文化与科技都属于知识密集型领域,也都是最需要创新创造的领域,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做支撑。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文化科技人才培养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创新培养方式、拓宽选拔渠道、优化创业平台,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汇聚智力资源。一 是抓好专门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当前最需要也最紧缺的,主要是专门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立足文化改革发展实践,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领域,加快培养一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能够引领文化科技创新的专门人才,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和科技素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之成为推动文化与科技有效对接的领军力量。要鼓励文化单位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共建培训基地,设置文化科技相关专业课程,汇集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建立文化科技人才的长效培养机制。要充分发挥“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文化科技人才教育培训、扶持激励力度,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现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速发展,对文化科技人才的需求急剧提升。要在注重培养的基础上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视野、拓宽渠道,吸引其他领域的科技人才进入文化领域。要大力引进海外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高端人才,把直接引进和间接借用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合作、客座兼职以及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多种方式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三是为文化科技人才创业提供平台。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最终目的是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念,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广大文化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力和工作热情。要用事业凝聚人、用环境吸引人、用待遇激励人,多为文化科技人才创造发展机会、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于非公有制文化单位的人才,要在职称评定、培 训进修、奖励资助等方面一视同仁,使文化科技人才创造有广阔空间、才华有展示舞台。

六、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扶持,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正处在深入探索阶段,面临的课题很多,要做的工作很多,尤其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扶持,保证各项任务顺利推进。一是摆上突出位置。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开辟文化发展新途径、赢得文化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改革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创新型城市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强力推进,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深入地展开。二是健全工作机制。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指导下,由科技部牵头,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建立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联席会议机制,具体负责指导推动工程实施、有关重大政策制定等工作。各地也要参照中央的做法,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相应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调动好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完善配套政策。这些年,中央和各地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新的形势发展相比,与加快融合工作的要求相比还不适应,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结合我国文化发展实际,借鉴国外有益做法,制定和完善税收、金融、土地、工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各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基金等,要 向文化科技企业、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倾斜。各地要在用足用好中央有关政策的同时,从本地实际出发,研究出台一批更有针对性、更具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形成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良好政策环境。

篇4:中宣部刘建生讲话

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

(2012年7月9日)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中国国家博物馆在这里隆重纪念建馆100周年,这是国家博物馆的一件盛事,也是我国文化界、文博界的一件盛事。胡锦涛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高度评价国家博物馆的巨大成就和历史贡献,并对国家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殷切希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出席今天的纪念活动,共贺国博百年华诞,并为获得“国家博物馆学术成就与突出贡献奖”的4位老专家颁奖。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国家博物馆的亲切关怀,对文博事业的高度重视。刚才,几位同志和外国友人作了发言,回顾国博百年历程,展望未来美好前景,充满感情、充满期待。在此,我谨向国家博物馆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向为我国文博事业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问候,向长期关心支持中国文博事业的各界人士和外国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伴随近代中国深刻变革应运而生的,也是伴随新中国发展进步而不断壮大的。100年前,蔡元培先生倡议成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鲁迅先生建议勘选“国子监”为馆址,并捐

1献了第一批文物藏品,标志着国家博物馆的诞生。100年来,从国立历史博物馆到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再到两馆合并为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经变迁、历经沧桑,规模不断扩大,馆藏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拓展,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很好地发挥了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博物馆抓住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步伐,无论是展馆建设还是馆藏陈列,无论是社会功能还是对外影响,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跨越,进入世界大博物馆之列,为促进我国文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素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几代国博人以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以对文博事业的热爱,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辛劳、智慧和汗水谱写了国博百年华章。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文博事业,对文博事业的发展定位、目标任务等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我国文博事业繁荣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作出新的部署,也为我国文博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博物馆作为我国文博事业的重要阵地,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出的要求,坚持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努力

把国家博物馆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用、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地作用、引领文博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示范作用。借此机会,对国家博物馆和文博界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始终牢记传承历史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博物馆是荟萃人类历史文化的神圣殿堂,记录着一个民族成长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气势磅礴的先进文化,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生命力的不竭源泉,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把优秀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赓续民族血脉、弘扬民族精神,是国家博物馆的光荣使命,也应当是整个文博界的责任担当。要始终坚守民族文化立场,珍视我们无比丰厚的优秀文化传统,珍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要着力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认真梳理各种文化遗产遗存,对于那些最能反映中华灿烂文化、最能反映中国独特国情、最能反映我国考古水平的文物,要千方百计地加以抢救、加以保护、加以收藏。要着力研究好我们的历史文化,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物典籍,利用考古发掘的最新发现,不断深化学术研究、推出有分量的文博成果,使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价值不断得以传扬,成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滋养。要着力展示好我们的历史文化,继续办好“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和若干专题陈列,生动反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生动反

映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创业史和改革开放史,引导人们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走向,进一步焕发爱国主义精神,满怀信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第二,要切实履行好服务人民大众、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基本职责。为人民大众服务,是文博事业的根本宗旨。建立博物馆的初衷和源起,就是要使民族文化瑰宝为更多的人所共享。在新形势下,各种类型的博物馆以其特有的辐射力、影响力,越来越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平台。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穿到博物馆建设管理、运营服务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作用。要健全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规范,拓展延伸服务功能,从展陈改进、观众引导、内容讲解、资料查询等方面,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努力实现博物馆服务的优质化、便利化。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文博沙龙、知识竞赛等,把专业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普及历史知识、传播优秀文化,让人们在参与中丰富参观体验、提高审美情趣。一个博物馆,就是一定区域内文化教育、文化传播的中心,覆盖范围越广,参观的人越多,社会效果就越好。要继续做好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加强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动博物馆开展流动展示服务,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人们共有共享的文化家园,更好地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作用。

第三,要大力弘扬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接受习惯也在发生新的变化,新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对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文博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借鉴国外博物馆建设的有益做法,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增活力,使我国文博事业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积极推进展示内容的创新,开阔展览思路、丰富展览内容,既办好重大主题展览、又办好相关专题展览,既办好历史类展览、又办好当代类展览,既办好时政性展览、又办好学术性展览,更好地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要积极推进展陈方式的创新,树立现代展陈理念,借助先进科技手段,多运用形象化、具象化的展示方式,多开展互动式、体验式的活动项目,不断增强文博展示的吸引力、感染力。要积极推进管理运营方式的创新,深化内部各项制度改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广大文博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现代管理模式,促进文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要充分发挥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走出去的独特作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带入同一个展示平台,合作交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各个国家的博物馆,既是本国文化记忆、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外展示自身文化、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感知中国,让中国更好地了

解世界、走向世界。要抓住国际上“中国文化热”的有利契机,加大走出去的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博物馆间的合作机制,针对不同国家公众的兴趣和需求,开展更多的赴外展览活动,把中华文化的精华呈现给世界。要配合重要的双边和多边国际活动,结合“文化周”、“文化年”、“文化中国”、“感知中国”等文化交流活动,精心设计交流项目,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我博物馆和文物藏品的知名度。现在,世界各国来华公务、商务、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要加强与外事、外宣、旅游、传媒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广泛宣传推介,提供周到服务,让更多的外国客人走进我们的博物馆、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上一篇:私营企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下一篇:可惜没有如果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