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桥施工技术总结

2024-05-10

特大桥施工技术总结(精选6篇)

篇1:特大桥施工技术总结

白华村特大桥40+64+40m连续梁施工总结

摘 要:现浇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地基处理、支架搭设、模板安装、钢筋邦扎、纵横向双向张拉预应力设臵、横向单端张拉预应力设臵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控制及孔道压浆技术总结。

关键词:现浇梁 施工 技术总结 1 工程简介

(DK214+269.98)白华村特大桥起止里程为DK213+789.5~DK214+750.4,全长960.84m。全桥孔跨布臵为20-32m+1-(40+64+40)m连续梁+3-32m+2-24m,桥址于DK214+419.27~DK214+555.27处跨越G205国道,铁路跨越G205国道里程为1476K+600处夹角为30°,设计为1联(40+64+40)米连续梁。

连续梁全长145.5m,计算跨度为40m+64m+40m,箱梁顶建筑总宽12.28m,底宽6.7m。中支点处截面梁高梁高6.05m,跨中10m直线段及边跨13.75m直线段梁高3.0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y=0.0045245x2变化,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连续梁下面G205国道沥青路面宽为12m,桥下净高为15m。

连续梁主跨21、22号墩分别位于G205国道两侧,21号和22号主墩钻孔桩直径为1.5m,边墩20号墩和23号墩钻孔桩直径为1.25m; 21号主墩高为15.5m,22号主墩高11.5m,20号边墩高为19m,23号边墩高为3.0m。

本连续梁施工工艺为支架现浇,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加密脚手架结构)的方法施工。在连续梁跨越G205国道时,将两车道分开设臵,设臵5m宽的两个门洞支架。门洞支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钢管桩立柱支撑贝雷梁结构。支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以确保国道通行安全。

梁部及附属混凝土共2283.95m3,主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封端采用C50无收缩混凝土,防撞墙及电缆槽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安排梁块浇筑顺序如下,先浇筑主墩的A阶段(28.5m),再施工B、C梁段(B段长26.5,C段长16.75m),最后施工D段合拢段(2.00m)。工程特点及难点

21和22号墩之间支架搭建的软基处理质量控制关系到整个支架的稳定。支架搭建连接质量控制,支架预压具体分配部位堆载重量的控制。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最大一次532.3m3,需解决好混凝土的组织供应,提前落实好混凝土拌合站备料情况。

底模与侧模的加工质量,侧模与底模加固措施是保证侧模下部是否漏浆、腹板与底板连接是否平滑的关键。

解决好线型施工控制、中跨合拢控制。

G205国道车流量较大,保通措施、施工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是本节点工程的难点。3 人员配臵

分部共有正式职工65人,设项目经理,党工委书记、总工程师、总经济师个一名、副经理二名,下设5部1室1站进行施工管理,即工程管理部、安质环保部、物资设备部、计划财务部、综合管理部、中心试验室、搅拌站。

分部下设路基架子队、桥梁架子队、综合架子队,架子队严格按照“1152”设臵,即架子队队长、技术负责人各一名,技术员、材料员、实验员、安全员、质检员、领工员、工班长。施工方法 4.1 基础处理

4.1.1 处理范围:地基处理宽度按12米梁宽加上两侧各1.0米的作业平台计,为保证充分压实,两侧各加宽0.5米,合计15米,长度按照箱梁施工所需的范围进行处理,其中考虑了连续梁两端处支架加长搭设及保证压实预留的距离。

4.1.2 承台基坑部分地基处理:为了保证支架不发生下沉,承台基坑回填时,必须清除底部淤泥至密实基底,回填碎石类土按照每30cm一层进行分层夯填砂夹石,保证压实度达到90%以上。

4.1.3 一般基础处理:因20和21号墩之间地处稻田,地表2.5m左右厚度为灰黑色粉质粘土或淤泥,经测量出需地基处理的范围后,进行挖除至硬底,换填填料采用隧道弃渣或砂夹石,分层填筑厚度不大于50cm,采用压路机震动碾压密实,表层1m范围内采用级配合理的砂夹石进行填筑,层层承载力检测大于200KPa。地基整平至原地面标高后,上铺筑厚度为20cm的3%水泥稳定层,然后再施工20cm厚的C20混凝土支撑面。

4.1.4 地基两侧设臵50*50cm排水沟,并进行砂浆抹面,排水沟要通畅且在适当位臵设臵汇水井,方便雨季及时抽水,避免雨水浸泡地基。4.2 支架搭设

4.2.1钢管脚手支架布臵

钢管脚手支架搭设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架搭设宽度共计13.2m,每侧留出0.6m宽工作平台。钢管脚手支架横桥向间距为:腹板下300mm,底板及翼缘板下900mm;纵距为:600mm,主墩两边9m范围为300mm,跨中实心段处为300mm,横杆步距1200mm,剪刀撑每三道设臵一道。

4.2.2 跨G205国道支架结构布臵

跨G205国道支架由贝雷梁+钢管桩组成,贝雷梁上面搭设钢管脚手支架。贝雷梁布臵方向与合福铁路线路方向平行,采用单层不加强型贝雷梁,跨度为2*12m。在箱梁腹板处,贝雷梁间距为225mm、450mm、900mm。

单排钢管柱规格为φ600,δ=8mm,横桥向间距为5560+3480+2550+2*3710+2550+3480+5560。桩底与扩大基础预埋件焊接,桩顶与分配梁焊接,桩间采用小钢管作为连接系。桩顶分配梁方向与G205国道中线方向一致。(具体详见支架设计图纸)

立柱基础为扩大基础,长度37m,宽度1m,高度1m。扩大基础与G205国道中线方向一致,分别布臵与国道两侧。

4.2.3 爬梯布设

根据设计图纸及桥型要求,在桥梁一侧(便道内)搭设人行梯道,保证施工人员出入方便、安全。人行梯道每两幅搭设一个,梯子采用统一的门架梯子搭设,外侧设臵斜撑保证梯道稳定。并布设安全网、安全警示牌、安全标志牌、安全警示带、三角旗等。确保施工期间作业人员上下通行安全。

4.2.4底模下纵横梁

碗扣支架顶撑上部设10×12cm截面的方木作为横梁,12cm×15cm方木作为纵梁,方木纵梁接口处用扒钉钉牢以保持稳定,纵横梁方木间用木楔垫实。每根纵梁长度不得超过3m以保证折线代替曲线后中间最大偏差在1cm以内。

桥墩顶帽上底模下根据现场条件采用方木支垫,并打好木楔方便拆除。

白华村特大桥支架设计布臵图 4.3 模板加工及支立

底模采用δ12mm的光面竹胶板,底模在每一节最低处设臵3个排污口,尺寸20cm见方,在浇筑混凝土前,用吹风机将底模上的木楔、焊渣清理干净,然后用木胶板将排污口补齐。

内模采用δ12mm的光面竹胶板拼装,纵向每60cm加木带设φ20mm拉筋,采用普通钢管搭设支架进行内顶撑及侧撑,内模靠底板内加设的马凳筋支撑,马凳筋支在底板模板上,支点下设砼垫块。

端模采用δ12mm的光面竹胶板拼装,上面根据每块节段处钢筋及预应力管道打孔,设竖向方木固定。

侧模同样采用δ12mm的光面竹胶板,外侧模圆弧部分采用高强度塑胶板加工成形。侧模采用内顶外拉方式进行加固,横向采用钢管将侧模板与翼板碗扣支架连接。

侧模竖向内楞采用10×10cm木方,木方中心间距30cm,横向外楞采用双10槽钢,中心间距80cm,拉筋横向间距按60cm,竖向间距按80cm布臵,为了加强整体稳定性,4.4 永久支座安装

支承垫石施工完成后,覆盖养生达到设计强度,然后将表面及预留锚栓孔内凿毛,核对预留支座锚栓孔孔位及深度,清除出孔内垃圾用水清洗干净并不得积水,弹出支座十字线及梁端线。

根据支座安装图,在支座四周支立小型模板围堵,下垫密封条垫防漏,用钢板将支座垫起调整到设计标高位臵,在支座底面与支承垫石之间应留有20~30mm空隙,保证四角高差不大于2mm,纵向活动支座安装时下导向挡块必须保持平行,交叉角不大于2°,支座中心线与主梁中心线应平行,然后采用专用支座灌浆剂灌浆,灌浆前先计算好浆体体积以核对灌浆数量,采用立轴式搅拌机拌制,灌浆时自支座中心部位向四周注浆,直至从钢模与支座底板周边间隙观察到灌浆材料全部灌满为止。

对于纵向及多向活动支座,其预偏量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梁体砼温差所产生的变形所引起的,二是梁部砼弹性变形及收缩徐变引起的各支点偏移量,因此需调整支座上板纵向预偏量。4.5 支架预压

4.5.1 按混凝土分段浇注顺序进行分段预压,预压一段浇注一段。支架预压采用砂袋进行,重量为连续梁分段自重的1.2倍(安全系数)。预压加载分别按照设计连续梁分段自重的50%、100%、120%三级进行。

4.5.2 每段底模安装完毕后,布臵预压观测点,进行预压施工。观测点布臵于底模板底部,横桥向在两处翼板中部,两处腹板中部及底板中布臵5处观测点;纵桥向观测点布臵于各分块的两个端部及中间部位腹板变截面处。消除非弹性变形值后,根据底模弹性变形曲线叠加预应力张拉梁体变形曲线得到预拱度曲线,作为底模板安装控制高程的依据。

4.5.3 在预压加载过程中,必须对称、分层、均匀、满铺加载,同时设臵专人进行支架的变形观测,若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加载并查明原因。卸载时也必须对称、分层、均匀卸载。当沉降量不超2mm/天视为沉降稳定并以最后一天的观测结果作为加载稳定后的高程值。

4.5.4 卸载完毕安排专人检查支架下沉情况,对底部漏空的钢管重新调整底托,保证每根立杆均与底部垫木接触紧密;同时检查钢管连接是否有松动现象并进行调整;支架调整后利用上顶托调整模板顶面高程、平整度;最后对模板拼缝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并调整。

4.5.5 预压荷载的堆放要基本与梁体各部位重量的比例相对应,应按各节段翼板、腹板及底板重量拆合成砂袋数量进行预压分配。

预压加载顺序为:0—50%—100%—120%—100%—50%—0。预压前对观测点进行测量,取得初始值,加载至50%时,静止2小时后观测,之后即可加载,加载至100%后观测3次,每次间隔2小时,120%时每六小时观测一次,静止一天,当沉降小于2mm/天时,即视为稳定,进行卸载作业。

4.5.6 观测方法:按上述各测点在底模板下及其相对应的地面布臵测量点,底模板下的测量点可以以油漆或铁钉进行,地面处的测量点可埋设或栽植短钢筋的方法进行。预压量测时,先采用水准仪进行地面测量点的高程观测,看数值是否变化,再采用经检校的钢卷尺量取底模底标记点与地面观测点之间的距离,看数值是否变化,经对上述两组数据的观测即可以计算出,每次预压加减荷载后地基及支架的变形值。沉降观测根据每孔的地质情况不同,分开记录沉降数据,并将记录数据保留完好。

4.6 钢筋绑扎 4.6.1钢筋加工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内统一制作完成,钢筋加工前应洁净,遇有油渍、漆皮、铁锈等应清除干净。钢筋混凝土箱梁中的钢筋形状复杂、数量多,施工中必须严格清查钢筋的规格、数量、型号,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加工钢筋并按不同用途分别挂牌堆放。

4.6.2 钢筋安装

钢筋运输到现场后,利用吊机提吊至施工作业面,其安装顺序如下: ①底模就位后,绑扎底板下层钢筋网,绑扎腹板箍筋。②安装底板管道定位网片。

③绑扎底板上层钢筋网,及锯齿板钢筋、锚垫板螺旋筋,安装波纹管,上下层钢筋网采用Π型钢筋垫起焊牢,防止人踩变形。

④绑扎腹板钢筋,安装竖向预应力管道、预应力钢筋及锚具,用定位钢筋网固定牢固,再绑扎腹板下倒角斜筋。

⑤绑扎顶板和翼缘板下层钢筋。

⑥安装顶板管道定位网片,顶板锚垫板及螺旋筋,穿顶板波纹管。⑦绑扎顶板上层钢筋,用Π形立筋焊在上下网片间,使上下网片保持规定的间距。

⑧绑扎顶板桥面系预埋钢筋,如:侧向档块钢筋、电缆槽、防撞墙、综合接地等钢筋。

⑨梁体钢筋保护层均为35mm,绑扎铁丝的尾段不应伸入保护层内。垫块采用与梁体同等标号及寿命的混凝土垫块,保证梁体的耐久性。

4.7 预应力管道埋设

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体系,纵横向采用波纹管成孔,竖向采用铁皮管成孔,横向及纵向预应力筋在绑扎梁体钢筋时安装,纵向预应力筋在梁体砼浇筑前安装。

波纹管是用0.3mm钢带螺旋折叠而成,因此管道安装要顺穿束方向套接,波纹方向与穿束方向一致,梁段内每50cm设一“井”形定位钢筋网片固定管道位臵,预应力管道弯曲位臵每30cm设臵“井”字定位筋,管道定位误差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同时为避免混凝土灌注时,水泥浆进入锚垫板发生堵塞现象,波纹管要延伸至锚垫板口,锚垫板压浆孔要用海绵条堵塞严密。

波纹管接长采用大一号的波纹管套接,套接长度大于30cm,保证单侧搭接大于15cm以上,本节段未张拉的管道要伸出堵头板至少15cm,以便下一节段进行波纹管接长。管道接头处采用透明胶带缠绕,加强接头的严密性。

竖向铁皮管安装时,将每两根铁皮管底部压浆管通过塑料管连接,以便竖向管道压浆。

横向束为单端张拉,埋设扁波纹管,钢绞线采用挤压器安装挤压头,钢束直接穿入扁波纹管,灌注前直接埋入,固定端采用锚板固定。

钢筋绑扎时注意防止因电焊火花将波纹管烧坏,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人员要熟悉管道位臵,严禁振捣棒与波纹管接触,以免管壁受伤,造成漏浆堵管。

4.8 混凝土施工

因连续箱梁分段混凝土施工方量较大,为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项目部搅拌站1#和2#搅拌机共同为连续梁体供料。为了保证砼车不中断,将配臵10m3砼运输车8台,完全能够满足砼车不中断的要求。

4.8.1 底板混凝土施工

在灌注底板混凝土时,混凝土通过在顶板开窗口挂设串筒下料,梁高较低时采用输送泵自带加长管下料,以免混凝土离析,边角处可通过在腹板内布设串筒布料。顶板开口处钢筋网片上铺设150cm*150cm竹胶板,上面开直径20cm的圆孔,防止砼撒落在顶板钢筋及模板上凝结。

底板中钢筋布臵不多,灌注混凝土宜采用振动力较大的插入式震捣器捣固,这样,混凝土易于振实。混凝土分层灌注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

与底板相连的八字角以及腹板部分的混凝土,采用插入式震捣器捣固。但由于振捣时会引起八字角下部翻浆,致使此处混凝土质量欠佳,易出现麻面、漏筋等缺陷。振捣时,特别注意加强振捣。支座板处混凝土浇筑时,由于钢筋绑扎布臵较密,只能采用30振捣棒进行加强振捣来确保质量。

4.8.2 腹板混凝土施工

为保证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允许200cm,采用帆布软管在腹板下料。同时在混凝土施工中要有专人负责测量软管与混凝土面的距离,保证砼料的下落高度。

腹板混凝土分层厚度为30cm,采用腹板内侧模板预先开洞“边灌边关”的办法进行振捣,开洞位臵距离不宜大于1.5m,并在波纹管下方开洞,振动棒要垂直插入混凝土中,避免振捣模板、波纹管,同时要注意混凝土布料均匀,以保证混凝土表面水平。预应力锚垫板部位要特别注意加强振捣。

由于腹板与底板之间设计有斜角,腹板内模必须注意安装牢固,通过与底板设拉筋连接固定,当底板混凝土灌注完成时,应立即加盖板封闭,以防继续灌注腹板时,混凝土从下口冒出。

4.8.3 顶板混凝土施工

顶板由于纵、横、竖三向预应力管道密集,在混凝土入模时注意保护管道不被碰瘪。混凝土未振实前,切忌操作人员在混凝土上面走动,否则,可能会引起管道下垂,还会出现混凝土“搁空”、“假实”现象。

混凝土灌注时首先将腹板承托处灌注平整,而后从顶板翼缘板两侧向桥轴线同时推进,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

4.8.4 连续梁各分块砼浇筑顺序 ①A块砼浇筑顺序如下图:

②C块砼浇筑顺序如下图: ③B块砼浇筑顺序如下图:

4.8.5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间要掌握不要漏振也不要过振,振捣棒不得撞击波纹管、各种预埋件,避免其跑位。腹板混凝土浇筑务必注意:混凝土的下料和振捣,两腹板必须同步对称进行,以避免内模偏位及偏压。浇注底板及腹板后,在混凝土还未凝固前,应将面板钢筋上的混凝土清除干净。

4.9 预应力施工

4.9.1 钢绞线的下料、编束和穿束

钢绞线一定要按设计提供的下料长度并考虑现场张拉千斤顶的型号、工作锚、锚垫板、工具锚及穿束、张拉方式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在切口处20cm范围内用细铁丝绑扎牢,梳直理顺后,每隔一米绑扎一道铁丝,防止钢束松散,互相缠绕。下料时间安排在箱梁节段混凝土灌注完成后进行。精扎螺纹钢根据需要,提料时直接提成各种长度多少根,由厂家按所顶长度组织进货。

下料后钢绞线要根据设计钢束编号编束,挂牌存放,以防混用。其中横向预应力、有连接器连接的后一节段纵向预应力筋在安放波纹管同时需先穿上。

中短钢束穿入端绑扎紧密后用人工穿入管道,长钢束采用卷扬机拖拉穿束,具体方法是:在长束穿入端套一锥形套环,在钢束中打入一钢锲,将钢束与套环锲紧,穿入端在编束时事先留钢绞线,将卷扬机钢丝绳拉过管道另一端,钢丝绳与钢束穿入端的钢绞线联接,开动卷扬机,将钢束拉过管道。也可将几根钢绞线端头错落摆放,并穿入一根引线,采用焊接方法将整束钢绞线与引线焊接为一体,引线长度大于管道长度2~3m。在张拉钢束前,从焊接接头后20cm处将焊接接头切割。同时在钢绞线焊接时,要在焊接处附近的钢绞线上洒水降温。

4.9.2 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①检查梁段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龄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②检查锚垫板下混凝土是否有蜂窝和空洞,必要时采取补强措施。

③计算钢束理论伸长值,根据张拉控制应力及超张拉应力换算张拉油压表读数。

④准备记录表,按表中要求记录项目逐项记录有关数据。

⑤施工完成后对其管道摩阻、喇叭口摩阻、锚头等引起的摩阻损失进行实际测定,确定实际的摩阻系数,根据实测结果重新计算张拉控制力。

4.9.2 张拉操作程序及工艺 4.9.2.1 张拉程序

各节段总体张拉程序为先纵向,再竖向,后横向;纵向预应力束张拉程序为:先腹板,后顶板;先长束,后短束;竖向、横向预应力束张拉程序为:先根部(靠近已成梁段),后端部。

每束预应力张拉程序为:0→0.1σk(作伸长量标记)→σk(静停5分钟)→补拉σk(测伸长量)→锚固。

张拉采用“双控”措施,即:油压表拉力值和伸长值进行控制。

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后,应测定回缩量和锚具变形量,检查是否有断丝、滑丝现象,征得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可割断露头。

4.10 管道压浆

4.10.1 张拉后,应立即进行压浆。压浆前要用高压风将管道冲洗干净并吹干管内水珠。压浆时间以张拉完毕不超过48h为宜。同一管道压浆作业要一次完成,不得中断。

4.10.2 压浆剂采用水泥与灌浆剂拌合,采用高速搅拌机拌制。灌浆时,对储浆桶内已拌好的压浆剂要低速搅拌,以保持浆体均匀,压浆剂自调制至压入管道相隔时间不得大于40min。

4.10.3 压浆采用真空压浆工艺,其工作原理为:在孔道的一端采用真空泵对孔道进行抽真空使之产生负压(-0.06~-0.1Mpa),在孔道的另一端用灌浆泵进行灌浆,直至充满整条孔道,然后灌浆泵再给孔道施加不大于0.6Mpa的正压力。从而获得更加饱满、密实的灌浆效果。

4.11 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作业时应注意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表层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均不大于15℃,且能保证构件棱角完整时方可拆除模板,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进行拆模作业。

模板拆卸次序如下:

⑴堵头板拆卸: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拆除,在拆卸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不损坏波纹管。拆除后,将混凝土表面凿毛。

⑵外侧模拆卸:解除外侧模木方肋与碗扣支架间的钢管连接,松开模板间对拉螺栓,取掉木楔,让其自行脱落;如在重力不能克服粘结力自行脱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手动葫芦牵引剥离。在脱模过程中严格防止损坏混凝土。

⑶内模拆卸:内模变截面模板均由竹胶板拼合而成,面板和脚手架拆散后从洞口抽出。

⑷底模拆卸:整联连续梁施工完成后,调整碗扣支架顶托高度,将纵梁与横梁间木楔去除,使底模自动下落,并调整顶撑高度,然后利用倒链逐一拖出拆除。

4.12 施工监测

线型控制即在搭设支架时,根据现论计算,提前对支架设臵一个预拱度,使其达到设计的理想状态。支架现浇梁的线型控制可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预拱度,加入桥面纵坡及支架预压所得到的变形值来确定,一次搭设到位。

梁段施工时,中线按照设计提供的控制点进行控制测量,立模放样的测点设在设计所提供的有预拱度截面上。在施工过程中对全桥中线和临时水准点进行定期复核和检查。

按照施工顺序,每现浇一段观测4次,即:(a)浇筑混凝土前;(b)浇筑梁段混凝土后;(c)张拉纵向预应力束前;(d)张拉纵向预应力后。每次观测要记录好标高变化、测量温度、沉降变化情况等。测量结果以表格形式(施工时统一制定表格)及时反馈至线型控制小组,并对一些意外情况在备注栏中进行反映。

施工观测要选在凌晨日出之前,不允许在高温、强光和大风等情况下进行观测。

4.13 支架拆除

当顶板同条件试件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60%以上,箱梁与外界温差不大于15℃时,可以进行箱梁模板及支架拆除。模板除角部为定制钢模班,其余均为竹胶板。具体流程如下:

松拉杆及顶撑→松芯模内碗扣支架顶托→拆芯模顶板模板→拆芯模内碗扣支架→拆除芯模侧模→松箱梁翼缘板碗扣支架顶托→拆箱梁翼缘板外模→拆箱梁外模背带、槽钢→拆除箱梁外侧模板→梁体钢绞线张拉→松拆底支架及底部模板→拆贝雷片梁及钢管柱→清理现场及恢复路面

4.13.1 梁模板及支架拆除

箱梁芯模从两端向中间拆除,先将芯模内拉线及顶撑拆除,将支架顶托下调5~10cm,然后将模竹胶板逐块撬开,拆除芯模顶板,芯模顶板拆除后,再拆除芯模碗扣支架,通过横隔板口将模板及支架运出。

箱梁外模先拆外部支承,再拆翼缘板底部模板和腹板背带槽钢,最后拆外腹板外模。底部模板在张拉完成后拆除,同样也是将支架顶托下调5~10cm,然后将模竹胶板逐块撬开,逐段拆除。最终拆除支架,方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或直接栓绳续下或倒至盖梁上。

拆除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 芯模拆除前现将拉线和支承拆除; ② 芯模拆除顺序要从两端向中间拆除;

③ 箱梁芯模拆除时,若箱内温度超过38C°时,需设通风设备(鼓风机、风扇等),适当降低箱内的气温;

④ 翼缘板底部模板拆除要分段从一端或两端拆除。4.13.2 贝雷片及钢管柱拆除

拆卸贝雷片梁前封闭半幅道路,拆卸一门洞再拆卸另一门洞。拆卸顺序为先将吊车钢丝绳紧固在贝雷梁片上,然后将焊缝割开,再逐段随着拆除进度松开U型卡具和槽钢连接件,然后再将贝雷片逐片分解,将分解的贝雷片吊放到地面上堆码整齐。

贝雷片梁拆除后进行横向分配梁拆除。将工字钢焊接点割开,松开连接件,用25t吊车将工字钢吊出国道范围外堆码排放。

最后拆除钢管柱,在拆除钢管柱时,道路实行半封闭施工,使钢管柱超国道外侧倾斜吊放。

拆除要求及注意事项: ① 门洞贝雷片要逐片拆除,横向连接要逐片松开,严禁大面积松开贝雷片梁横向连接;

② 在吊放过程中始终由专人进行指挥作业;

③ 贝雷片支墩拆除放倒作业时,拉、顶要同时进行,并注意倒落方向不得有人。

④半封闭道路吊装作业区域前后均设有防护人员现场指挥车俩通行。4.14 梁体的徐变监测

在梁体顶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处设臵沉降观测标6个,观测仪器采用电子水准仪,为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沉降观测过程中实施“五固定”的原则,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得中断。交通组织

为顺利完成白华村特大桥连续梁施工且保证205国道的安全运营,在施工区域国道前后分别设臵各种交通安全指示牌,分别设臵:前方施工提示标牌、具体限速标牌、提醒车辆慢行标牌、车道指向标牌、禁止超车标牌,解除限速标牌等,并在进入门洞支架前后设臵限高架、夜间照明及警示灯、反光锥桶等。以上所有标识牌及锥形桶均采用反光材料制作,设臵位臵必须醒目,可请交通部门专业人员协助确定设臵位臵,并派专人维护现场的交通秩序,确保国道交通正常。结束语

在白华村特大桥(40+64+40m)连续梁施工中,经过不断地总结施工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目前白华村特大桥线下工程已施工完,工程质量良好,其施工经验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篇2:特大桥施工技术总结

摘要:白华村特大桥跨越G205国道设计为1联(40+64+40)米连续梁。连续梁全长145.5m,箱梁顶建筑总宽12.28m,底宽6.7m。本连续梁施工工艺为支架现浇。地基采用挖出软土回填碎石土碾压及顶面浇筑。

关键词:铁路特大桥;连续梁;施工;技术;总结

中图分类号: X731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合(肥)福(建)铁路DK214+269.98白华村特大桥起止里程为DK213+789.5~DK214+750.4,全长960.84m。全桥孔跨布置为20-32m+1-(40+64+40)m连续梁+3-32m+2-24m,桥址于DK214+419.27~DK214+555.27处跨越G205国道,G205国道里程为K1476+600,铁路与国道夹角为30°,设计为1联(40+64+40)米连续梁。

连续梁全长145.5m,计算跨度为40m+64m+40m,箱梁顶总宽12.28m,底宽6.7m。中支点处截面梁高梁高6.05m,跨中10m直线段及边跨13.75m直线段梁高3.05m,梁底下缘按二次抛物线y=0.0045245x2变化,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75m。连续梁下面G205国道沥青路面宽为12m,桥下净高为15m。

连续梁主跨21、22号墩分别位于G205国道两侧,21号和22号主墩钻孔桩直径为1.5m,20号墩和23号墩钻孔桩直径为1.25m; 21号主墩高为15.5m,22号主墩高11.5m,20号边墩高为19m,23号边墩高为3.0m。

二、设计概括

1.设计简介

本连续梁施工方法为支架现浇,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的方法施工。在连续梁跨越G205国道时,将两车道分开设置,设置5m宽的两个门洞支架。门洞支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大基础,钢管桩立柱支撑贝雷梁结构。支架需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以确保国道通行安全。

梁部及附属混凝土共2283.95m3,主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封端采用C50无收缩混凝土,防撞墙及电缆槽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安排梁块浇筑顺序如下,先浇筑主墩的A阶段(28.5m),再施工B、C梁段(B段长26.5,C段长16.75m),最后施工D段合拢段(2.00m)。

A、B、C、D块划分见下图:

跨G205国道白华村特大桥连续梁节段分布图。

三、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特点、难点

根据设计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本连续梁施工的重点、难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和22号墩之间支架搭建的软基处理质量控制关系到整个支架的稳定;

支架搭建连接质量控制,支架预压具体分配部位堆载重量的控制。

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最大一次532.3m3,需解决好混凝土的组织供应,提前落实好混凝土拌合站备料情况;

底模与侧模的加工质量,侧模与底模加固措施是保证侧模下部是否漏浆、腹板与底板连接是否平滑的关键;

解决好线型施工控制、中跨合拢控制;

G205国道车流量较大,保通措施、施工安全措施是否到位是本节点工程的难点。

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1基础处理

2.1.1 处理范围:地基处理宽度按12米梁宽加上两侧各1.0米的作业平台计,为保证充分压实,两侧各加宽0.5米,合计15米,长度按照箱梁施工所需的范围进行处理,其中考虑了连续梁两端处支架加长搭设及保证压实预留的距离。

2.1.2 承台基坑部分地基处理:为了保证支架不发生下沉,承台基坑回填时,必须清除底部淤泥至密实基底,回填碎石类土按照每30cm一层进行分层夯填砂夹石,保证压实度大于200KPa。

2.1.3 一般基础处理:因20和21号墩之间地处稻田,地表2.5m左右厚度为灰黑色粉质粘土或淤泥,经测量确定出需地基处理的范围后,挖除粉质粘土及淤泥至下部持力层后进行地基换填,换填填料采用隧道弃渣或砂夹石,分层填筑厚度不大于50cm,采用压路机震动碾压密实,表层1m范围内采用级配合理的砂夹石进行填筑,层层承载力检测,保证其大于200KPa。地基换填至原地面标高后,铺设厚度为20cm的3%水泥稳定层,然后再施工20cm厚的C20混凝土支撑面。

2.1.4 21号主墩占用国道路肩位置和22至23号墩之间边坡部分满堂支架基础采用台阶式混凝土,基底承载力大于200KPa。每侧设立台阶,每个台阶高度约60cm,高度大的陡坡边墙需做片石护墙进行挡护,2.1.5 地基两侧设置50*50cm排水沟,并采用砂浆抹面,排水沟顺接到既有排水渠,避免雨水浸泡地基。

2.2支架搭设

2.2.1钢管脚手支架布置

钢管脚手支架搭设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架搭设宽度共计13.2m,每侧留出0.6m宽工作平台。钢管脚手支架横桥向间距为:腹板下300mm,底板及翼缘板下900mm;纵距为:600mm,主墩两边9m范围为300mm,跨中实心段处为300mm,横杆步距1200mm,剪刀撑每三道设置一道。

2.2.2跨G205国道支架结构布置

跨G205国道支架由贝雷梁+钢管桩组成,贝雷梁上面搭设钢管脚手支架。

贝雷梁布置方向与合福铁路线路方向平行,采用单层不加强型贝雷梁,跨度为2*12m。在箱梁腹板处,贝雷梁间距为225mm、450mm、900mm。

单排钢管柱规格为φ600,δ=8mm,横桥向间距为5560+3480+2550+2*3710+2550+3480+5560。桩底与扩大基础预埋件焊接,桩顶与分配梁焊接,桩间采用小钢管作为连接系。桩顶分配梁方向与G205国道中线方向一致。

白华村特大桥支架设计布置图模板加工及支立

底模采用δ12mm的光面竹胶板,底模在每一节最低处设置3个排污口,尺寸20cm见方,在浇筑混凝土前,用吹风机将底模上的木楔、焊渣清理干净,然后用木胶板将排污口补齐。

内模采用δ12mm的光面竹胶板拼装,纵向每60cm加木带设φ20mm拉筋,采用普通钢管搭设支架进行内顶撑及侧撑,内模靠底板内加设的马凳筋支撑,马凳筋支在底板模板上,支点下设砼垫块。

端模采用δ12mm的光面竹胶板拼装,上面根据每块节段处钢筋及预应力管道打孔,设竖向方木固定。

侧模同样采用δ12mm的光面竹胶板,外侧模圆弧部分采用高强度塑胶板加工成形。侧模采用内顶外拉方式进行加固,横向采用钢管将侧模板与翼板碗扣支架连接。

侧模竖向内楞采用10×10cm木方,木方中心间距30cm,横向外楞采用双10槽钢,中心间距80cm,拉筋横向间距按60cm,竖向间距按80cm布置。永久支座安装

支承垫石施工完成后,覆盖养生达到设计强度,然后将表面及预留锚栓孔内凿毛,核对预留支座锚栓孔孔位及深度,清除出孔内垃圾用水清洗干净并不得积水,弹出支座十字线及梁端线。

根据支座安装图,在支座四周支立小型模板围堵,下垫密封条垫防漏,用钢板将支座垫起调整到设计标高位置,在支座底面与支承垫石之间应留有20~30mm空隙,保证四角高差不大于2mm,纵向活动支座安装时下导向挡块必须保持平行,交叉角不大于2°,支座中心线与主梁中心线应平行,然后采用专用支座灌浆剂灌浆,灌浆前先计算好浆体体积以核对灌浆数量,采用立轴式搅拌机拌制,灌浆时自支座中心部位向四周注浆,直至从钢模与支座底板周边间隙观察到灌浆材料全部灌满为止。

对于纵向及多向活动支座,其预偏量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梁体砼温差所产生的变形所引起的。支架预压

5.1 按混凝土分段浇注顺序进行分段预压,预压一段浇注一段。支架预压采用砂袋进行,重量为连续梁分段自重的1.2倍(安全系数)。预压加载分别按照设计连续梁分段自重的50%、100%、120%三级进行。

5.2 每段底模安装完毕后,布置预压观测点,进行预压施工。观测点布置于底模板底部,横桥向在两处翼板中部,两处腹板中部及底板中布置5处观测点;纵桥向观测点布置于各分块的两个端部及中间部位腹板变截面处。消除非弹性变形值后,根据底模弹性变形曲线叠加预应力张拉梁体变形曲线得到预拱度曲线,作为底模板安装控制高程的依据。

5.3 在预压加载过程中,必须对称、分层、均匀、满铺加载,同时设置专人进行支架的变形观测,若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加载并查明原因,消除隐患后,方可继续施工。卸载时也必须对称、分层、均匀卸载。当沉降量不超2mm/天视为沉降稳定并以最后一天的观测结果作为加载稳定后的高程值。

5.4 卸载完毕安排专人检查支架下沉情况,对底部漏空的钢管重新调整底托,保证每根立杆均与底部垫木接触紧密;同时检查钢管连接是否有松动现象并进行调整;支架调整后利用上顶托调整模板顶面高程、平整度;最后对模板拼缝的完好性进行检查并调整。

5.5 预压荷载的堆放要基本与梁体各部位重量的比例相对应,应按各节段翼板、腹板及底板重量拆合成砂袋数量进行预压分配。

预压加载顺序为:0―50%―100%―120%―100%―50%―0。预压前对观测点进行测量,取得初始值,加载至50%时,静止2小时后观测,之后即可加载,加载至100%后观测3次,每次间隔2小时,120%时每六小时观测一次,静止一天,当沉降小于2mm/天时,即视为稳定,进行卸载作业。

5.6 观测方法:按上述各测点在底模板下及其相对应的地面布置测量点,底模板下的测量点可以以油漆或铁钉进行,地面处的测量点可埋设或栽植短钢筋的方法进行。预压量测时,先采用水准仪进行地面测量点的高程观测,看数值是否变化,再采用经检校的钢卷尺量取底模底标记点与地面观测点之间的距离,看数值是否变化,经对上述两组数据的观测即可以计算出,每次预压加减荷载后地基及支架的变形值。沉降观测根据每孔的地质情况不同,分开记录沉降数据,并将记录数据保留完好。

6钢筋绑扎

6.1钢筋加工

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内统一制作完成,钢筋加工前应洁净,遇有油渍、漆皮、铁锈等应清除干净。钢筋混凝土箱梁中的钢筋形状复杂、数量多,施工中必须严格清查钢筋的规格、数量、型号,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加工钢筋并按不同用途分别挂牌堆放。

6.2 钢筋安装

钢筋运输到现场后,利用吊机提吊至施工作业面,其安装顺序如下:

①底模就位后,绑扎底板下层钢筋网,绑扎腹板箍筋。

②安装底板管道定位网片。

③绑扎底板上层钢筋网,及锯齿板钢筋、锚垫板螺旋筋,安装波纹管,上下层钢筋网采用Π型钢筋垫起焊牢,防止人踩变形。

④绑扎腹板钢筋,安装竖向预应力管道、预应力钢筋及锚具,用定位钢筋网固定牢固,再绑扎腹板下倒角斜筋。

⑤绑扎顶板和翼缘板下层钢筋。

⑥安装顶板管道定位网片,顶板锚垫板及螺旋筋,穿顶板波纹管。

⑦绑扎顶板上层钢筋,用Π形立筋焊在上下网片间,使上下网片保持规定的间距。

⑧绑扎顶板桥面系预埋钢筋,如:侧向档块钢筋、电缆槽、防撞墙、综合接地等钢筋。

⑨梁体钢筋保护层均为35mm,绑扎铁丝的尾段不应伸入保护层内。垫块采用与梁体同等标号及寿命的混凝土垫块,保证梁体的耐久性。

四、工程评价

白华村特大桥(40+64+40m)连续梁,采用先进的支架现浇施工工艺,面对技术含量高、工序复杂、线型控制精度高等特点,使得Ⅰ、Ⅱ线中跨合拢误差相对高差5mm,轴线误差4 mm,全部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针对桥梁大体积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现象,分析成因加强措施控制,采取了保湿养生工艺,控制和减少了混凝土表面经常出现的龟裂、裂纹、温度应力裂缝等现象,提高了桥梁混凝土外观质量,避免了对混凝土的外表面装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连续梁A段验收完成后浇筑砼前,业主组织了其他标段连续梁施工人员,对我连续梁地基处理、碗扣式脚手架支架搭设、模板拼装、钢筋加工及邦扎等施工工艺来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并在此次观摩学习会上,业主、监理、兄弟单位对我连续梁技术管控措施及成品质量给予了好评。

参考文献

[1]《双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支架现浇施工)》(跨度:40m+64m+40m)

[2]《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3]《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5]《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

[6]《常用跨度梁桥面附属设施》(通桥[2008]8388A)

[7]《白华村特大桥施工图纸》合福施图(桥)-65

[8]《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篇3:特大桥施工技术总结

关键词:防撞墙,方案,质量控制

一个好的教师品质之一, 就是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要有牢固的专业思想, 勤奋好学, 学人之长, 补已之短, 善于吸取前人成功的经验, 不是生搬硬套, 而是根据本队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训练目标和采用的方法。

2 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的教师认为学校代表队工作就是抓好训练, 打好比赛, 其它事情与自己无关, 持这种关点的人是不正确的。一个好的教师必须热心持久的关心本队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各种情况了解掌握可谓是细、多、深, 在队员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教育队员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要有高尚的人格。

3 争取家长制支持课余体育训练

学校的体育工作, 光靠领导、教师重视还是不够的, 必须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向家长讲清训练与学生的身体与学习的互促关系, 让家长认识体育与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是搞好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4 要有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将是培养体育人才进程中的一把金钥匙。一要科学选材, 二要科学选择训练内容, 三要科学安排训练时间。一个好的训练计划是要经过反复的实践与修正, 才能不断的完善。

5 善于启发诱导

常言道:动机是学习的关健。因此, 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 就是要启发运动员学习的自觉性。使他们懂得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运动员, 一个冠军

(上接282页) 方米各种材料用量) 。

其中水泥为秦皇岛浅野P.O42.5R水泥, 外加剂为FL-高效减水剂, 中砂产地义县张家堡砂场, 碎石由由锦州市开发区松山镇采石场供应。

5.2 为防止防撞墙混凝土表面的色差, 防

撞墙混凝土所用水泥必须采用同一厂家, 同一品牌、同一标号的水泥。

5.3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 混凝土罐车运

输。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 认真做好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试验, 其坍落度控制在9-11cm, 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要坚决退回搅拌站。

5.4 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水平分层法从一端

浇至另一端, 厚度不超过30cm, 每层混凝土应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

5.5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振捣厚度控制在30cm, 振捣间隔控制在20cm, 距模板保持10cm左右。振捣遵循快插慢拔的操作方法, 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把混凝土的振捣划分为若干责任区, 由专人分层振捣, 要本的。在学校代表队中, 有的运动员自学性高, 有的则差些甚至没有。而学习的自觉性往往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才能达到的。作为一名教师, 应当培养运动员渴望比赛必胜信念和强烈的荣誉感等方面的品质。

6严格要求, 严格训练, 严格执行纪律

严格执行纪律是全个教学训练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少年需要正确的引导, 要使他们懂得行为的准则, 教育他们什么事情能做或不能做, 在他们心目中树立起纪律的权威。运动员必须遵守比赛规则和认识到违犯规则所造成的后果。

7善于选择人才和使用人才

对一个运动员作出正确的评价或准确地选拔人才, 通过比赛是唯一可靠的办法。中学代表队的成员组成是有周期性的, 每年都有离队和入队的, 而且有才华的运动员, 往往都在高年级, 他们一毕业, 又要重新培养新手, 要经常保持一支实力雄厚、阵容整齐的队伍是十困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就显得非常重要。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专长, 可以弥补全队的弱点和不足, 从而增强整体的实力, 有的教师, 既不重视选拔人才, 又不善于使用人才, 比赛时吃了败仗, 总认为运动员不行, 这种态度是不对的。

8强烈取胜的愿望

一个热爱本职工的教师, 其积极性表现在强烈的取胜愿望上, 在符合规定和运动道德的基础上, 逐步对运动员灌输必胜的信念和比赛时如何赢得胜利的战术、方法是无可非议的。教师必须对运动员做到思想、学习、训练、生活一齐抓, 才能“治好

平坦、泛浆为止。准确掌握混凝土的振捣时间, 做到不漏振、不重振。杜绝蜂窝、麻面、气泡现象的发生。

5.6 防撞墙尺寸一般为上窄下宽, 防撞墙腰

线以下的混凝土施工, 给振捣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要加强此处的混凝土振捣, 避免混凝土振捣不均匀, 局部漏振。

5.7 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 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表面、边角及预埋件, 确保其位置准确。

5.8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根据模板顶面高

程, 人工找平, 应至少进行两次收浆抹平工作, 此项工作必须固定专人细致完成。

5.9 混凝土初凝后, 要进行洒水养生, 洒水

后用土工布覆盖, 派专人看管养生, 在养生期内一定要使防撞墙混凝土保持湿润。

5.1 0 防撞墙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在混凝土

强度为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时, 禁止任何车辆在桥上通行, 同时也要避免在防撞墙附近产生较大的动荷载。

结束语

9 懂得决定比赛胜负的因素

9.1 拥有大批有才华的运动员

这是取胜的先决条件, 不管教师的才智如何, 没有实力, 要想取胜是不可想象的。

9.2 良好的赛前身体训练

不管运动员的能力如何, 保证他们在比赛时具有最佳的身体状况是教师的任务。

9.3 良好的精神状态

两个队的技术水平, 身体条件的实力相当, 胜负的关键, 往往取决于运动员的精神状态。

9.4 用人得当

教师对每个运动员的长处和缺点应了如指掌, 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指挥自如。有的队, 看起来技术水平不如对方, 但若阵容配得好, 用人得当, 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 就能取得优秀, 由弱者转化成强者。

1 0 培养良好的队风

首先要使运动员认识到维护集体荣誉, 发扬优良传统的重要性, 使他们能积极自觉地刻苦训练, 为集体争光。

1 1 语言修养

中学生思想敏感, 可塑性强。教师是教育人的, 是学生的学习榜样, 一言一行都应注意影响, 教师说粗话、咒骂、训斥学生是愚蠢的, 特别是对女运动员, 说粗话被认为是最不道德的行为。不仅影响教师的光辉形象, 还给个人、学校甚至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教师应加强修养, 以正形象。

要点施工,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在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充分了解其结构和设计意图的基础上, 正确合理地确定了施工方案;这样从根本上控制了防撞墙的施工质量, 并通过对往经验的总结, 进而避免了防撞墙质量通病的发生。

证其断面的弧度和几何尺寸的一致性。

3.1.1面板厚度为6mm, 加大面板厚度, 减少面板变形, 确保外观质量。

3.1.2模板备棱采用框架结构, 采用5cm*5cm角钢, 保证模板整体刚度, 保证模板的稳定性, 增加模板周转次数, 并提高了模板的安装速度。

3.1.3模板接缝处法兰钢板的厚度, 由原来的5mm改为10mm, 使法兰更加坚固、耐用、可靠, 在施工中不宜变形。

3.1.4在模板法兰处上下端各增设一个稳钉, 这样即提高了模板安装的速度, 又避免相邻模板出现错台想象。

防撞墙模板的加工应选取有资质、有信誉、有经验的厂家, 并严格按设计图纸加工。

3.2模板的安装

安装原理:防撞墙模板顶部上口内外模板之间用对拉螺栓将其固定, 连接, 内外模板之间设有钢筋支撑。底部通过穿墙对拉螺栓把内外模板连接起来, 底部内外模板之间也设有钢筋粘贴密封胶条处理, 用螺杆连接, 防止接缝处漏浆。

3.2.5模板安装要牢靠、稳固, 并准确控制模板的顶面高程、纵向线形。

3.2.6在安装模板时要保证模板的整体性, 要做到防撞墙顶线、腰线、底线平滑、顺畅, 而且要求控制好模板的垂直度, 不超过允许误差。

3.2.7模板底部与桥面接触间的空隙, 采用泡沫填缝剂填充或砂浆堵缝。

3.2.8模板安装完成后, 焊接预埋件。控制预埋件的顶面高程、轴线位置。

最后, 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严格检查, 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3模板拆除

混凝土浇筑完成, 覆盖养生, 待其强度达到2.5mpa时, 方可拆除模板, 过早拆除模板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开裂, 也会导致混凝土棱角损坏, 影响外观质量。模板拆除后, 应及时除锈, 清理模板, 清理干净后, 涂机油或脱模剂, 便可使用。

4钢筋

防撞墙钢筋大都是在预制T梁的翼缘板内预埋, 因此在梁的预制过程中, 要严格控制预埋钢筋的顶面高程、尺寸、间距、数量、位置 (横纵轴线位置) 。按照质量验收标准严格检查, 并控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防撞墙钢筋定位、绑扎前, 测量班按每4米一点对防撞墙内外缘线定位, 木工将这些点顺桥向用墨线连接起来。然后根据设计桥面高程计算出防撞墙顶面高程, 进而推算出防撞墙钢筋的顶面高程。将该点处防撞墙钢筋按高程焊接定位, 将每4米点的防撞墙钢筋用线绳连接起来, 防撞墙钢筋即按此轮廓焊接定位、绑扎。

5混凝土

篇4:富春江特大桥深水桩基施工

富春江特大桥是杭千高速公路横跨富春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本文以该桥深水钻孔灌注桩施工为例,介绍了深水钻孔灌注桩施工控制的实践经验。

一、工程地质条件

桥址区内揭露的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冲积形成的细砂、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及冲积形成的亚粘土透镜体与卵石层,其下基岩为白垩系砂岩、砾岩。

淤泥质亚粘土:深灰色,饱和、流塑,夹薄层细砂;亚粘土:灰黑色,饱和,流塑;卵石层:杂色,湿,中密。卵石含量大于70%,粒径一般3-10cm,大者大于30cm,多为亚圆状,母岩主要为凝灰岩、砂岩。砂岩:紫红色,硬,原岩呈中厚层状;砾岩:杂色,硬,砾石含量50-70% 。

二、工程概况

富春江特大桥位于东洲岛南侧的富春江主汊上,桥位上游发育新砂,并有大源溪入汇,七十年代末,该河段上开始出现了人工采砂,至了九十年代发展到中型链斗式采砂船和大型真空泵吸砂船,致采砂量逐年递增,近几年有关部门加强了采砂管理,河道断面因人为采砂导致变化的幅度减小。桥位断面的主槽靠近灵桥镇一侧,主槽相对稳定在离灵桥海塘大致200m至250m左右的地方,摆幅较小,主桥三座主墩、一座边墩均位于河槽上,一座边墩位于河滩边,河槽标高-10.0m至-12.5m,按300年一遇的设计洪峰流量为22200m3/S,设计洪水位为10.27m,常水位4.83m,河槽常水位水深15m至18m,且水位受钱塘江涌潮影响,潮差在1.0m至2.0m之间。主桥跨径组合为68+2×120+68m,下部构造为薄壁空心墩、高桩承台、群桩基础组合,主桥主墩桩基为18棵φ2.0m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顶标高0.0m,三座主墩桩底标高分别为-65m、-70m、-65m,边墩桩基为12棵φ2.0m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顶标高1.0m,三座主墩桩底标高分别为-54m、-59m,主桥φ2.0m桩基78棵。

桥址处地层情况异常复杂,由于八、九十年代大量采砂,对河槽的覆盖层影响较大,大量采砂取走砂及中、小卵石料,大粒径卵石留在江中,卵石之间缺乏细小料石填充,淤泥层淤积时间短,软弱且含有大量的碎石,碎石粒径大者有30cm,石层卵石粒径大,普遍在3~10cm之间,大者有30cm以上,松散、空隙率大,透水性较强,淤泥层自北向南厚度在15m至3m之间,淤泥層底为呈透镜体分布的亚粘土层,厚度为1.5m左右,卵石层自北向南厚度在18m至13m之间。

三、桩基施工平台搭设

考虑到桥址处地表淤泥层软弱、易液化、承载力低和受涌潮冲刷的影响,桩基钢护筒不参与平台受力,一个主墩平台由32根φ80cm的钢管桩支撑,横桥向4排,每排8根,选择卵石层作为钢管桩的持力层,钢管桩穿过淤泥层进入卵石层不小于2m,钢管桩之间设置斜撑及水平撑,增加平台的整体稳定性。平台上部自上而下依次为8cm木质面板、I12分布梁、I45纵梁、贝雷承重梁和2I45帽梁。平台顶面标高按20年一遇的洪水为控制,为9.6m。

四、桩基钢护筒埋深标高的拟定及施工

深水钻孔桩钢护筒埋置深度的确定,特别是受涌潮和冲刷较大的河段的钻孔桩钢护筒的埋置深度,是钻孔桩施工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技术问题。埋置太浅,护筒根部土体因失稳发生流土、管涌现象;埋置太深,又会造成钢材、振沉设备和人员等不必要的浪费。在平台方案中未考虑钢护筒参与平台受力,钢护筒的埋置深度主要考虑钢护筒是水中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定位、导向设施,同时钻孔过程中起蓄浆作用,保持孔内外的水头差,使钻孔时孔壁不致坍塌,巩固钻孔成果的作用。综合考虑桥位处的地质条件和冲刷情况,钢护筒设计埋深10m左右,进入卵石层顶的亚粘土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亚粘土层比较薄,而且时有缺失),底标高控制在-22米至-23米之间,顶标高9.0m。钢护筒内径2.3m,利用钢板卷制而成,对刃脚部分包箍加强,避免在振打过程中发生卷曲变形。

钢护筒下沉利用135KW振动沉桩基振动下沉,下沉过程中采用导向框定位,导向框按钢护筒规格加工好后,采用全站仪放样,固定在平台上,导向框高6m,要求有足够的刚度,成独立体系,施工过程中周转使用。为抵抗水流冲击及涌潮的影响,确保桩基施工时不发生意外,每9根钢护筒在标高6.5m处用30cm钢管连成整体,一方面增大钢护筒的整体稳定性,另一方面用作泥浆循环系统。

五、钻孔施工

1、钻机选型

河床内覆盖层形成年代较近,加之近期大量采砂的影响,覆盖层软弱(为淤泥或淤泥质亚粘土层,受振动时极易发生液化而呈流塑状态,承载力低),淤泥层厚10米左右,钢护筒基本穿透,其下为卵石层,卵石层厚约15米左右,粒径3~10cm,大者有30cm以上,再往下是基岩,为砂岩和砾岩交错分布,桩基穿透约35m左右。根据卵石层厚、卵石粒径大,桩基入岩厚的特点,钻机选用大功率气举反循坏回旋钻机,配合牙轮钻头。

2、护壁泥浆

泥浆是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重要控制指标,主墩桩基成孔工艺选用气举反循环回旋成孔,泥浆的主要作用是护壁。在泥浆的配制过程中主要针对卵石层易漏浆的问题,泥浆选用优质黄土和掺加适量的锯末、泡花配制,并配合使用膨润土。

3、钻孔施工

根据工期要求和施工平台的面积,每座主桥墩布置三台钻机,为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和减小对地层的震动,详细编排施工顺序,避免相邻孔位同时施工,造成相互串孔。

钻头出护筒后,扫落护筒内壁的泥层,一是避免在钻进过程中护筒内壁泥层塌落糊钻,二是避免塌落在钻头上的泥土堵塞泥浆通道,在提钻时在提钻时导致孔内形成负压,威胁孔壁安全。

钻进进入卵石层后,在保证孔壁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护筒内泥浆的水头高度,一般控制在1.5米左右,并及时调整泥浆性能指标:粘度控制在30s左右,比重1.3左右,含砂率小于4%。同时在泥浆中添加锯末、刨花等惰性堵漏材料,利用其颗粒的吸水膨胀性填充地层空隙,堵塞渗漏通道。进入岩层后将泥浆比重调整至1.15~1.2,不得为追求钻进速度,将泥浆比重调整得过小。

针对卵石层易漏浆的特点,为避免泥浆突然流失,孔内水头降低,引起坍孔,应储备足够的泥浆和堵漏材料。

出护筒时轻压慢钻,钻进过程中始终减压钻进,如非特殊情况,不得加压钻进。提钻时应慢速提钻,同时边提边转动,随时观测提钻动力,与钻具重力校核,提钻动力大于钻具重力时不得硬提,避免孔底形成负压(即真空)。

六、结束语

富春江特大桥主墩钻孔灌注桩施工始终在有效的控制下进行,进展情况顺利,单桩成孔周期15天左右,结合本桥的施工情况,以下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护筒的埋设:深水桩基的护筒底口最好不要落在易渗漏的地层上。由于富春江地质条件限制,有的护筒底口进入卵石层,需对漏浆情况采取预处理措施,如:事先填埋足量的优质黄土或对护筒外壁进行压浆处理。

2、根据本工程钢护筒的施工情况,偏位和倾斜度控制较好,钢护筒最大偏位8cm,一般在3cm左右,最大倾斜度0.5%,一般在0.2%左右,因此,在钢护筒施工工艺成熟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减小钢护筒的内径,减小钢护筒的内径一方面是节约钢材和沉打费用,另一方面是可以节约扫除护筒内壁泥层的机械台班。

3、保持稳定的水头:水头保持在1.5-2.0m,不要过高,钻进过程中随时观测孔内水头,一旦渗漏,及时补浆。

篇5:特大桥施工技术总结

特大桥连续梁悬臂浇筑施工关键技术

文章以芦苞涌特大桥连续箱梁悬臂浇筑为实例,介绍了挂篮结构特点及其在施工中的应用和质量控制,并从多方面叙述和总结了悬臂浇筑施工的关键技术及相应措施.

作 者:唐福林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湖南,长沙,410007刊 名:中国水运(下半月)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年,卷(期):20099(5)分类号:U445.4关键词:连续梁 悬臂浇筑 关键技术

篇6:对跨江特大桥悬臂施工工艺研究

对跨江特大桥悬臂施工工艺研究

文章以珠江支流某特大桥为例,介绍了大跨度预应力刚构连续桥梁的悬臂施工工艺,可为其他类似桥梁的施工提供参考.

作 者:赵长赓 作者单位: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33431刊 名:大众科技英文刊名: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3)分类号:U448.21关键词:刚构梁桥 悬臂 施工工艺

上一篇:四年级作文壮观的雷雨下一篇:业委会候选人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