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个人试题总结

2024-04-29

岩石力学个人试题总结(精选6篇)

篇1:岩石力学个人试题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绝大多数得岩浆岩是由下列组成()A、结晶矿物B、非结晶矿物 C、母岩 D、岩石块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等围三轴试验得实用性弱

B、地下工程是三围的,所以做三轴力学实验很重要 C、岩体强度不是岩体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 D、节理结构面不是影响岩体强度得重要因素

3、关于围岩得说法错误的是()

A、围岩愈好洞室逾稳定

B、围岩压力大小与洞室跨度成反比

C、围岩逾差压力值相应就大

D、围岩压力大小与洞室跨度成正比

4、下面关于平面滑动得一般条件错误的是()

A、滑动面的走向必须与坡面平行或接近平行

B、滑动面得倾角必须大于坡面倾角

C、滑动面的倾角必须大于该平面的摩擦角

D、岩体中必须存在对于滑动阻力很小的分离面

5、岩浆岩体产生的裂隙一般是张开的,从冷却表面向深处一般为数米到多少米?()A、10-20m B、5-10m C、10-15m D、20-25m6、岩体力学性质的改变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错误的()

A、坡体岩体风化越深,稳定坡脚越小

B、风化作用使坡体强度减小,坡体稳定性大大降低 C、坡体岩体风化越深,稳定坡脚越大 D、坡体岩体风化越深,斜坡稳定性越差

7、对片麻岩渗透系数与应力关系得试验表明当应力变化范围为5MPa时,岩体渗透系数相差---倍。()

A、20B、70C、100D、508、世界上测定原岩应力最深测点已达()

A、2000m B、3000mC、4000mD、5000m9、对于山岭地下工程,一般埋深超过多少米基本上都可以划分为深埋地下工程()

A、10B、50C、30 D、4010、地下开挖体得变形和破坏,除于岩体内得初始应力状态和洞形有关外,主要取决。()

A、围岩的岩性B、围岩的结构C、围岩的岩性及结构 D、围岩的大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岩石按照成因分()、()、()三种类型。2.地质构造有()、()、()。3.土的三个实测指标是()、()及()。

4.岩石的吸水性常用()、()与()表示。

5.建筑物建造之前土中应力是(),建筑物建造之后由荷载产生的应力为(),两者之和是土中某一点的()。

6.土的压缩指标有()、()和()三种。

7.岩石(体)的力学性质包括的岩石()、()、变形性质及岩石的破坏准则。

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10分)

1、岩石得抗冻系数是指岩样在+-25度的的温度区间内,反复降温、冻结、升温、融解,其抗压强度有所下降,岩样抗压强度得下降值与冻融前得抗压强度得比值。()

2、边坡变形与破坏得首要原因,在于边坡中存在得各种形式得结构体。()

3、在岩溶地基处理中,当洞穴较大且周围岩体质量较好时,通常可以采用增大基础底面积和增强基础强度等措施跨越洞穴。()

4、当围岩内部的最大地应力与围岩强度得比值达到某一水平,才能称为高地应力或极高地应力。()

5、在外载和环境得作用下,由于细观结构得缺陷引起得材料或结构得劣化工程,称为损伤。()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孔隙比

2、切割度

3、工程岩体

4、结构面的张开度 5.蠕变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岩石在反复加、卸载下的变形特征

2、简述岩石地基加固常用得方法有哪些?

3、地下工程围岩体破坏机理

4、简述岩体强度的确定方法主要哪些?

5.简述影响岩石风化的因素?

七、计算题(共10分)

.某原状土样,试验测得容重=1.72g/cm3,比重G=2.65,含水量=13.1%。求:干容重,孔隙

比,饱和度。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

3、B

4、B

5、A

6、C

7、C

8、D

9、B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CD

4、AbCD

5、ACD

6、ABD

7、ABC

8、BCd

9、AC

10、BCD

三、判断题1 +2-3-4+5+

三、填空题

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水平构造和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3.密度、比重、含水量。

4.吸水率、饱和吸水率、饱和系数。5.自重应力,附加应力、竖向总应力。6.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7.破坏形式、强度、变形性质。

四、名词解释题

1、孔隙比 :是指孔隙得体积与固体体积得比值公式为e=Vv/Va2、切割度 :假设有以平直得断面,它与考虑得结构面重叠而且完全地横贯所考虑得岩体,另面积为A,则结构面得面积a与它之间得比率,即为切割度。Xe=a/A3、工程岩体 指各类岩石工程周围得岩体,这些岩石工程包括地下工程、边坡工程及与岩石有关的地面工程,即为工程建筑物地基、围岩或材料岩体。

4、结构面的张开度是指结构面裂口开口处张开的程度。

5、蠕变是指在应力为恒定得情况下岩石变形随时间发展的现象。

六、简答题

1、简述岩石在反复加、卸载下的变形特征

对于弹塑性岩石,在反复多次加载与卸载循环时,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将具有以下特点:(1)卸载应力水平一定时,每次循环中的塑性应变增量逐渐减小,加、卸载循环次数足够

多后,塑性应变增量将趋于零。因此,可以认为所经历得加、卸载玄幻次数愈多,岩石则愈接近弹行变形。

(2)加卸载循环次数足够多时,卸载曲线与其后一次再加载曲线之间所形成得滞回环得面

积将愈变愈小,且愈靠拢而又愈趋于平行。

(3)如果多次反复加载、卸载循环,每次施加得最大荷载比前一次循环得最大荷载为大。

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塑性滞回环的面积也有所扩大,卸载曲线得斜率也逐次略有增加。这个现象称为强化。此外,每次卸载后再加载,在荷载超过的上一次循环的最大荷载以后,变形曲线仍沿着原来的单调加载曲线上升,好像不曾受到反复加卸荷载得影响似的,这就是所谓的岩石具有记忆效应。

2、简述岩石地基加固常用得方法有哪些?

(1)当岩基内有断层或软弱或局部破碎带时,则需要破碎或软弱部分,采用挖、掏、填得处理。

(2)改善岩基得强度和变形,进行固结灌浆以加强岩体得整体性,提高岩基得承载能力,达到防止或减少不均匀沉降得目的。固结灌浆是处理岩基表层裂隙得最好办法,它可以使基岩得整体弹性模量提高1-2倍,对加固岩基有显著的作用。

(3)增加基础开挖深度或采用锚杆与插筋等方法提高岩体的力学强度

(4)如为坝基,由于蓄水后会造成坝底扬压力和坝基渗漏,为此,需在坝基上游灌浆,做一道密实的防渗帷幕,并在帷幕上加设排水孔或排水廊道使坝基的渗漏量减少,扬压力降低,排除管涌等现象。帷幕灌浆一般用水泥浆或粘土浆灌注,有时也用沥青灌注。

(5)开挖和回填是处理岩基得最好办法,对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带状风化等较为有效。3简述地工程围岩体破坏机理

地下开挖体的变形与破坏,除与岩体内得初始应力状态和洞形有关外,主要取决与围岩得岩性和结构。有拉伸机理破坏和剪切机理破坏

4、简述岩体强度得确定方法主要哪些?(1)试验确定法(2)经验估算法

5.答案:主要有气候、地形、地下水、岩石性质的影响、断层裂隙的影响。它们主要影响岩石的风化速度、深度、程度及分布规律。

七、计算题

G1

2.6510.131

1.72

干容重d=

G1e

2.6510.742

=1.52g/cm

饱和度Sr=

Ge

2.650.131

0.742

=46.8%

1答案:孔隙比e=

-1=1=0.742

篇2:岩石力学个人试题总结

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 试题编号:860试题名称:岩石力学(共1页)适用专业:工程力学、土木工程说明: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计54分)零应力轴比; 2 岩石扩容; 3 横观各向同性体; 4 岩石的黏性; 5 岩石流变性; 6 边坡崩塌; 7 结构面的切割度; 8 弹性的岩石; 9 岩体龟裂系数。

二、问答题(共计76分)

1.深埋轴对称(1)圆形隧道弹塑性围岩二次应力分布状态及其围岩状态是什么?画图说明。(16分)

2.浅部地壳(<3000m)地应力分布规律是什么?(14分)

3.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分哪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岩石应力和变形特征是什么?(16分)

4.岩体边坡沿地质软弱结构面发生平面剪切滑动,必须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12分)

5.莫尔强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是什么?(18分)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做完整岩石试件等围压三轴实验时,已知完整岩石的强度指标c=10MPa,=28,试按库仑强度准则求试件在试验围压为10MPa时的最大三轴抗压强度和试件破坏方位?

篇3: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地质工程 姓名:曾敏

学号:

2006201071 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外界因素(如荷载、水流、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破坏、稳定性及加固的学科。又称岩体力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水利、土木工程等建设中的岩石工程问题。它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对于岩石力学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这里推荐一种较广义、较严格的定义:“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状的一门理论科学,同时也是应用科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岩石对于各种物理环境的力场所产生的效应。”这个定义既概括了岩石力学所研究的破碎与稳定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也概括了岩石受到一切力场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力学效应。岩石力学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数学、弹塑性理论、工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岩石力学主要理论基础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岩石力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它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到很多基础及应用学科。岩石力学的力学分支基础

1、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在采矿工程中用到的固体力学主要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如把采场上覆岩层看作是梁或板结构用的就是结构力学理论;采用弹性力学研究巷道周围的应力分布。

2、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对于地下采矿工程来说,其研究对象就是地下水与瓦斯等矿井气体。

3、爆炸力学

爆炸力学主要研究爆炸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爆炸的力学效应的利用和防护。它从力学角度研究爆炸能量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冲击波(又称激波)、高速流动、大变形和破坏、抛掷等效应。同时爆炸力学是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物理学、化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地下开采中的巷道掘进,露天开采中的采剥都要进行爆破。

4、计算力学

计算力学是综合力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研究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方法,以及编制软件的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在力学的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工程技术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它已成为力学除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外的第3种手段。常见的计算力学方法并已广泛用到数值模拟计算中的有: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法、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热传导和热应力有限元法、弹性动力学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无网格法、有限差分法、非连续变形分析等。以计算力学为基础的数值模拟方法在采矿工程中的研究应用也正广泛地开展起来。岩石力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上述力学分支构成了岩石力学的基础,同时,岩石力学的发展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在岩石力学的发展过程中,岩石力学十分关注其他学科的最新进展,并不断地吸收、借鉴它们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丰富了岩石力学自身的研究应用手段。

岩石工程中所研究的岩块和岩体,作为一种地质体,其形成受地质作用支配,地质系统与工程岩体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对岩石的成岩和蜕变过程,构造应力和构造变形,岩石所赋存的构造部位及地质环境等因素的研究构成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

岩石工程的状态参数大多是随机变量,甚至可能是时间或空间的随机过程。由于这种状态参数的随机分布特性,其破坏模式及破坏过程也具有随机性。因此,对岩石工程进行参数的概率统计、破坏的随机过程分析和系统的可靠度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统计学研究从观测数据(样本)出发寻找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对未来数据或无法观测的数据进行预测。现有机器学习方法共同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统计学,传统统计学研究的是样本数目趋于无穷大时的渐进理论,现有学习方法也多是基于此假设。与传统统计学相比,统计学习理论(StatisticalLearning Theory或SLM)是一种专门研究小样本情况下机器学习规律的理论。V.Vapnik等人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致力于此方面研究。目前该理论又成为研究热点,我国冯夏庭、赵洪波等人已将其应用到了岩石工程中。

近年来,随着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遗传进化算法、数据挖掘、灰色理论、非线性力学以及系统科学等新兴学科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这些都为突破岩石力学的确定性研究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一种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并行实时计算技术、人工智能、仿真技术等多种学科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它运用计算机表达现实世界的各种过程,通过它可以运用数学力学方法如数值模拟呈现开挖过程,在施工过程中描述尚未进行的工程,结合工程实践预测岩体变形及稳定。岩石力学的分支

岩石力学以上述这些力学分支为基础并跟其他学科融合,逐步发展出以下分支:岩石工程地质力学;岩体结构力学;统计岩体力学;岩石流变力学;分形岩石力学;岩石水力学;强动载作用下的岩石动力学;非线性岩石力学;卸荷岩石力学;软岩工程力学;岩石力学智能分析方法。这些分支目前在采矿工程各个领域中都有具体应用。岩石力学的研究内容

岩石力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两个方面。但是这些方面只是主要方面,随着建设的发展,还会有新的问题不断的提出。2.1

基础理论

1、岩石应力,包括岩体内应力的来源、初始应力(构造应力、自重应力等)、二次应力、附加应力等。初始应力由现场量测决定,常用钻孔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有时也用应力恢复法。二次应力和附加应力的计算常用固体力学经典公式,复杂情况下采用数值方法。

2、岩石强度,包括抗压、抗拉、抗剪(断)强度及岩石破坏、断裂的机理和强度准则。室内用压力机、直剪仪、扭转仪及三轴仪,现场做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以确定强度参数(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强度准则大多采用库伦-纳维准则。这个准则假定对破坏面起作用的正应力会增加岩石的抗剪强度,其增加量与正(压)应力的大小成正比。其次采用莫尔准则,也可采用格里菲思准则和修正的格里菲思准则。

3、岩石变形,包括单向和三向条件下的变形曲线特性、弹性和塑性变形、流变(应力-应变-时间关系)和扩容。岩石流变主要包括蠕变和松弛。在应力不等时岩石的变形随时间不断增长的现象称为蠕变。在应变不变时岩石中的应力随时间减少的现象称为松弛。岩石扩容是指在偏应力作用下,当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岩石的体积随偏应力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研究岩石变形在室内常用单轴或三轴压缩方法、流变试验和动力试验等,多数试验往往结合强度研究进行。为了测定岩石应力达到峰值后的应力与应变关系,必须应用伺服控制刚性压力机。野外试验有承压板法、水压法、钻孔膨胀计法和动力法等。根据室内外试验可获得应力与应变关系和应力-应变-时间关系以及相应的变形参数,如弹性模量、变形模量、泊松比、弹性抗力系数、流变常数等。

4、岩石渗流,包括渗透性、渗流理论、渗流应力状态和渗流控制等。对大多数岩石假定岩石中的水流为层流,流速与水力梯度呈线性关系,遵循达西定律。岩石渗透性用渗透系数表示,该系数在室内用渗透仪测定,在野外用压水和抽水试验测定。渗流理论借流体力学原理进行研究。稳定渗流满足拉普拉斯方程。多数岩石内的孔隙(裂隙)水压力可用K.泰尔扎吉有效应力定律计算。为了减小大坝底面渗透压力、提高大坝的稳定性,应当采取渗流控制措施,如抽水、排水、设置灌浆帷幕以延长渗流途径等。

5、岩石动力性状,研究爆炸、爆破、地震、冲击等动力作用下岩石的力学特性、应力波在岩石内的传播规律、地面振动与损害等。动力特性在室内用动三轴试验研究,野外用地球物理性、爆炸冲击波试验等技术进行研究,波的传播规律借固体力学的理论进行研究。2.2

工程应用方面主要研究五个方面

1、地上工程建筑物的岩石地基,例如研究高坝、高层建筑、核电站以及输电线路塔等地基的稳定、变形及处理的问题;

2、地表挖掘的岩石工程问题,如水库边坡、高坝岸坡、渠道、运河、路堑、露天开采坑等天然和人工边坡的稳定、变形及加固问题;

3、地下洞室,如研究地下电站、水工隧洞、交通隧道、采矿巷道、战备地道、石油产品库等的围岩的稳定和变形问题,地下开挖施工以及围岩的加固(如固结灌浆、锚喷、预应力锚固等)问题;

4、岩石破碎,如将岩石破碎成各种所要求的规格,以作为有关建筑材料(建筑物面石、土坝护石、堆石坝和防波堤石料、混凝土骨料等);

5、岩石爆破,如用定向爆破筑坝,巷道掘进和采矿等。此外,岩石力学还应用于某些地质问题的研究,如分析因开采地下矿体和液体而地表下陷、解释地球构造理论、预估地震和控制地震等。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

岩石力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为了能用力学观点对自然存在的岩体进行性质测定和理论计算,为工程建设服务,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科学实验、理论分析及工程验证等几个环节,三者是紧密结合并且相互促进的。

岩石力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工程学科,因此在应用岩石力学知识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时候,必须与工程设计与施工保持密切联系、相互配合。

按学科的领域区分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有以下四个方面: 地质研究方法

着重于研究与岩石的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有关的岩体。如:

岩层特征的研究。如软弱成份、可溶盐类、含水蚀变矿物、不抗风化以及原生结构。岩体结构研究。软弱结构面、软弱面的起伏度结构面的充填物等。环境因素研究。如地应力成因和展布地下水性态,水平地质条件等。物理测试方法

结构探测。采用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来探查各种结构面的力学行为。环境物理量测。如地应力机制,渗透水系量测等。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如室内岩块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原位岩体的力学性质,钻孔测试,变形监测以及位移反分析确定岩体和岩性参数等。力学分析方法

力学模型研究。包括弹塑性模型、流变模型、断裂模型、损伤力学模型、渗透网络模型、拓扑模型等。

数值分析方法。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系统分析法和设计施工风险决策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

模糊聚类和概率分析。如随机分析、灵敏度分析、趁势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灰箱问题等。模抑分析。如光弹应力分析,相似材料模型实验、离心模型实验等。整体综合分析方法

就整个工程进行多种方法并以系统工程为基线的综合分析。

岩石力学在采矿工程中的发展趋势

岩石力学的发生与发展与其它学科一样,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岩石力学已经广泛应用到了采矿工程中的各个领域,而且其研究理论正不断创新,研究手段也日新月异。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在采矿工程中将会遇到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岩石力学问题,因此,岩石力学与工程学科的理论水平和工程能力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地下开采现代技术理论与矿山岩石力学和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及渗透是这一学科领域带全局性的发展趋势之一。岩石力学由研究单一的固体不连续材料向多场耦合和多相运动研究发展。灾害与公共安全的力学问题是目前需要特别给予考虑资助的重大科学问题。由此,岩石力学在采矿工程中应用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如下:

1、多学科相互交叉和多种手段的综合集成

岩体工程的不确定性导致来自任何一种来源的知识都难以支持可靠的决策。因此,综合地质、物探、测量、力学试验、数学、物理和化学分析等学科知识和手段是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最好途径。

2、多场耦合、多相运动和多尺度的综合集成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日益加大,采矿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出现了热、流、固、化多场并存以及固、气、水、微粒多相复合运动的状况。因此,对多场耦合以及多相运动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同时,随着采矿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大,力学上均一体的尺寸效应进化为大尺度和多尺度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面临多尺度模型及其耦合,即:宏观一细观一微观的研究及其相互耦合。

3、灾害的非线性动力过程的预测和防治研究目前采矿工程中还有如下主要灾害急需深入、系统地研究:冲击矿压;煤与瓦斯突出;煤层顶、底板水防治;大型矿山的坍塌;采动引起的巨型坡体失稳和山体滑坡。

过去,工程中遇到的岩石工程问题,多凭经验解决,但工程实践证明:单凭经验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工程规模及工程的复杂性。如采深近400m的大型露天矿边坡角增减1°将影响投资变化可达数千万乃至亿万元,而且一旦边坡出现失稳将造成难以估计的经济和资源损失。这些都对岩石力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此外,各类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要求对群硐围岩稳定深入分析研究;在能源建设中如天然气和石油的开发,核电站和核工业建设中的核废料处理等等,也都是难度极大的科研问题。对这些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要求系统地的对岩石的变形性状、破坏机制以及力学模型,从而在工程设计中预测岩石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使工程具有尽可能的经济性。这些巨大的工程建设问题,为岩石力学提出了日益繁重复杂的任务,将大大的促进岩石力学的发展。参考文献

[1] 高等岩石力学,周维垣,水利电力出版社 [2] 岩石力学简明教程,李世平,吴振业等,煤炭工业出版社

篇4:岩石力学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论文

[摘要]针对岩石力学中三大基础实验,利用Flash软件及其编程技术开发的岩石虚拟实验系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习者的思考及操作有机融合为一体,探索了岩石力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关键词]岩石力学 虚拟系统 Flash

近年来,随着国内各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给高校实验教学造成了一定压力,学生人均实验次数明显减少。为解决上述问题,支持我校岩石力学精品多媒体课程建设,本着创新和探索精神开发了此实验系统。从当前国内外教学方式来看,多媒体教学势必成为以后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精品多媒体课程处于大量紧缺之中,虚拟实验系统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系统利用Flash软件及其编程技术作为主要工具开发了此实验系统。Flash软件是美国Macromedia公司开发研制的一种矢量动画制作软件,矢量动画的优点是:文件体积小,图像清晰,任意放大和缩小图像不矢真,便于网络传输,Flash集成的ActionScript(动作脚本语言)使动画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同时,Flash软件对图形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在动画中图形可根据鼠标的操作和程序设定作出相应的变化,如移动、鼠标响应、鼠标拖动等。

一、系统开发目标

岩石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由于受教学的课时限制,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操作,造成教师和学生在讲授、学习本课程实验时都有一定的困难。加之目前实验设备和资源的不足,因此开发网络虚拟实验系统事在必行,同时网络虚拟实验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便于远程学习与交流。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使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影响进行学习与交流。

开发该系统的目标是:尽可能采用最新的计算机多煤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动画等相结合,使岩石力学的大部分章节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等课堂上不易讲授的内容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使之成为岩石力学与工程课程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以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二、开发设计过程

该虚拟实验系统包括四个部分:岩石单轴压缩虚拟实验、岩石单轴抗拉强度虚拟实验、岩石点载荷虚拟实验和岩石三轴压缩虚拟实验。其中每个实验又分为六个部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及设备、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内容详细分明,严格按照实验过程进行阅读和操作。能够真正使实验者在网上学习到实验的`操作规程和步骤,并能亲自在网上模拟实验室中的各种现场操作。

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数据分析都属于文字与图表的说明性板块。在制作中将相关文字与图表逐桢添加,然后有控制地逐桢显示。

实验设备与仪器中要添加仪器图片,并能使用户有选择性地查看相关仪器图片说明。这里我们运用了Flash中的ActionScript编程语言,实现了鼠标响应事件,使用户通过鼠标操作就能够有选择行地查看图片,正确的认识和使用实验仪器。实验演示的制作用到了Flash中的动画编制功能。首先,依照真实仪器设备创建简单的虚拟实验模拟设备模型;然后,按照实验操作规程,一步一步地将实验过程以动画的方式完整地演示出来,并加入文字注解说明,将操作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同步显示出来。在动画演示的时候留有足够的时间间隔,使用户能够了解实验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实验操作用了鼠标响应功能来控制实验进程。同时,为了确保用户在提示下能正确的操作,我们用影片剪辑和按钮剪辑相互封套的方式实现模块间的对话。这样,系统就可以自己检查用户的操作,只有操作正确才能进行下一步,使用户能够真正掌握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关键技术与编程实现

实验操作板块的开发是整个虚拟实验系统重点和难点。在这个板块里,需要用户自己亲自操作虚拟实验设备,并且关键是要能够实现系统的自检核对功能,保证用户实现正确操作。这里用到了较多的ActionScript编程语言,鼠标响应,拖动,按钮控制,模块内部和模块之间对话等操作。例如,在虚拟岩石单轴压缩实验中,需要实验者将岩石试件放入实验用的液压设备中,在此过程中用到的动作脚本语言为:

岩石试件的拖放:

on(press)

{startDrag(“试件”);}

on(release)

{stopDrag;

if(_root.试件._x>490&&_root.试件._x<580&&_root.试件._y>370

&&_root.试件._y<510)

gotoAndPlay(483);}

压力杆的拖动:

on(press)

{startDrag(“”,false,93,99.7,93,111.2);}

on(release)

{stopDrag();

if(_y>100) v=1;}

四、开发设计结果

按照预期的目标,将每个虚拟实验系统分为六个模块: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及设备、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其中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数据分析,经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内容详尽分明。确保了使用者在网上能够真正学习到实验的操作规程和步骤,并能亲自在网上模拟实验室中的各种现场操作。在开发制作过程中,实现了文字和图形的动态变化和显示,图形和文字的模块化,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对话控制,还实现了响应鼠标,自动控制,判断和传递信息等交互功能。

五、结语

此系统开创了岩石力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为岩石力学实验改革提供了有力工具,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达到了进行开放性教学模式的目的,实现了远程教育的功能;解决了我校扩招后给岩石力学实验教学带来的压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胡丰等.利用Flash技术开发理论力学网络作业.力学与实践,,(1).

[2]蔡美峰等.岩石力学与工程.北京:科学出版社,.

篇5:岩石力学个人试题总结

中国及相邻区域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意义

中国大陆及邻近陆域海域是晚古生代以来由多个较小的板块或地块汇聚形成的.中生代亚洲东部岩石圈拉张解体和减薄.古新世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引起地壳缩短隆升,形成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造山带.根据中国大陆及相邻区域天然地震、人工地震及其他地学资料,采用多学科多手段进行反演.对沉积层、地壳、岩石圈特性及厚度变化进行研究,探讨中国大陆及相邻陆域海域岩石圈结构特征及深部动力学问题.

作 者:朱介寿 蔡学林 曹家敏 严忠琼 ZHU Jie-shou CAI Xue-lin CAO Jia-min YAN Zhong-qiong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系,四川,成都,610059刊 名:中国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LOGY IN CHINA年,卷(期):33(4)分类号:P5关键词:中国大陆及相邻陆域海域 岩石圈结构模型 地球深部动力学

篇6:岩石力学个人试题总结

开幕式由青岛理工大学王在泉教授主持,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健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冯夏庭出席并致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子新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词。闭幕式上颁发了大会优秀论文奖,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谢雄耀教授致闭幕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冯夏庭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山东大学李术才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郑宏研究员以及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佘诗刚研究员,南京大学地质工程学科李晓昭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分别做了“岩爆孕育机制与动态调控方法”、“隧道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和灾害治理理论和方法新进展”、“不连续变形分析的互补方法”、“岩土类三大学术期刊历年论文被引用分析”、“岩石裂隙系统的识别与建模”的特邀报告。青委会姚爱军教授、王成教授、张子新教授、薛强研究员、谢雄耀教授、陈益峰教授、周辉

研究员、高玮教授、梁卫国教授、刘新荣教授、朱万成教授等48位代表分别作了大会报告。专家们精彩的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提问讨论气氛非常活跃。

本次会议共收到投稿论文265篇,录用论文126篇,论文集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正刊及增刊形式出版。大会评选出李攀等10位青年代表获得优秀论文奖。

上一篇:厂商最低报价承诺书下一篇:守诚信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