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散文欣赏

2024-05-09

桃花源散文欣赏(精选10篇)

篇1:桃花源散文欣赏

桃花源散文欣赏

你忘不掉过去,便永远没有新的开始。过去的就该让它过去,是喜是悲都要让它随风而去,放空了自己的去迎接新的一天。你沉淀在过去,回忆以前的美好安逸,总是要回到那来的地方,总是认为那方热土有自己丢失的东西,而真的会去了,却是扑了场空,那美好的地方只该在梦里,梦里的他们才无忧无虑,才不被现实所打败,那片桃花源,只该在梦里,或许那些住在桃花源里的人也有数不尽的忧愁。

岁月如梭,并没有减掉任何部分,都是自己的经历,如今回忆,还是少年好,终日不解愁滋味,如果时空交叉,好想回到过去,去看看十多岁的自己,是如何快乐的。如果时间定格,那就让我永远呆在少年时代,憨憨傻傻打打闹闹无忧无虑的过。

梦里的桃花源,那并不是个好山好水的地方,偏僻落后,整个农耕生活,老一辈子,小一辈子,总是呆在那里,一代一代的过活。要在南京坐火车,然后两个小时的汽车到县里再到镇上再到村里,眼瞧着大都会的精致被乡土气息浓郁的村庄覆盖,就确切知道自己是回来了。依然是那样弯弯曲曲的泥巴路,那样新的旧的楼房瓦房,那些男男女女都依旧是旧日模样,难道时间世事只改变了自己,而没有改变这群可爱的庄户人吗。当然这是如今回去的感觉,用外面人的眼光看的,而当时自己并不如此认为。罗岗村多好呀,婆呀爷呀的心疼自己,天天有馍吃,还有小俊丽罗莉罗帅玩,没事还能去地里浇浇水摘辣子吃番茄。上学一起去,放学一起回,还能一起在稻谷场上玩,村里那么多的小伙伴,和谁都能玩到一起,简直开心。春天了,陪着爷和婆去地里撒肥料,去种豆子,东半辄,南半辄,西坑,都有我劳动的痕迹,哪怕是锄地,丢化肥,埋坷垃都是极大的趣味,然后去浇水盖地膜,觉得土地都是亲切的`。夏天到了,听见路边有换西瓜的就领着一大袋子麦去换西瓜,兴冲冲的去然后兴 冲冲的回,把西瓜在水里胡乱一洗就杀开等吃。中午睡完觉老婆老太婆们就领着筐掰着蒜辫和花,几个人凑一起说说庄家的任务,说说在外上班的娃们,说说一天的见闻。秋天,割麦,收包谷,种大棚蔬菜,好多活干,冬日里总有那么一位老头,穿着老式的棉衣棉裤,嘴里叼着旱眼袋,独自蹲在村子东的大树下,袅袅的青烟从烟杆飘出,有说不出的味道。

篇2:桃花源散文欣赏

软软的雪花轻轻地粘附在桃花刚刚绽开的粉红色花瓣上,白里透红,红白相映,在料峭的春风中微微抖动着,这就是春三月的桃花雪。

那是多年前一个初春,我独立在植物园数百株碧桃园中,目睹这缓缓飘落在桃花上的雪片,恍然觉得似有一群“圣洁美女”正在纷纷从天而降,那娇美的容颜,那婀娜的身姿,顿时摇动了我的心魂。转而手扶花枝侧耳细听, 似有一种细细的声音在万朵桃花之间传递着,犹如一位高超的小提琴手在悠悠地弹奏着一支意韵深远的春之曲,美妙的乐声中流动着一种纯净的美,一种冷峻的美,一种远离世俗、超脱凡尘的美。我的心不禁赞叹:“美之极致,美之极致也!”

多年以来,我一直陶醉着这一动人心魂的意境。在纷繁复杂的自然和社会中,我无数次的遇到过与此相似的情境,桃花雪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也在不断升华,它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经过高度净化了的美的化身。想起了她,我就会想起我所经见过的那些极具美的特质的人以及他们的遭遇来。

桃花雪的动人之处,首先在于纯洁。初春来自于隆冬,苍蝇、蚊子等害虫经过严寒的肃杀尽皆死亡或潜伏,那些衰败的、疲弱的生命均已逝去,留下的是一片纯净的大地。此时晶莹的雪花,在妖冶桃花的映照下,更显出她的洁白与纯净来。而纯洁之美往往是让人经久难忘的。记得上世纪有一年三四月间,我在哈尔滨市松花江畔的太阳岛参观,恰遇一场春雪,纷飞的雪花中一对新人正在拍摄结婚照。新娘子二十五六岁,身材高挑,身着一袭纯白的婚纱,乌黑头发上饰一朵白绸绾成的素花,皓齿丹唇,在漫天雪花明灭闪烁中做着各种造型,宛如一尊雪铸冰雕的`绝尘神女。我霎时感到无与伦比的美,一种不掺有任何杂质的纯洁的美。时间过去了多年,这个形象依然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回想起这一幕,我就会联想起三月的桃花雪来,桃花雪所以动人心魂,不就是因为她那人间少有的洁白与纯净吗?可是此时我又想起了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话:“女要俏,一身孝”。霎时,一种不祥的预感萦回在心头。孝衣乃丧衣也,“峣嶢者易折,皎皎者易污”,太过于纯洁的东西,能够持久吗?

冷峻也可以称之为美吗?我曾经不以为然。可是细细想来,许多事都是相反相成的:红可以成为美,白也可以成为美;雄壮是美,凄宛也是美;长相靓丽、威风凛凛的武旦穆桂英是美,长相不雅、高度近视的丑角七品芝麻官不也是美吗!既然热烈、红火是美,为什么冷僻、严肃不可以是美呢!我曾经的一个女同学,名叫翠兰,当时十六七岁,在全校是以冷峻出名的。她为人冷僻,不苟言笑,只在重要关头需要表态时,才微微点头或静静摇头。无论同学们怎样开怀大笑或热烈争吵,她都在静静地听着、看着,纹丝不动。她肤色白皙,衣着整洁,身姿亭亭,静如女神,同学们送她一个“寒冰女郎”的绰号,成为全校一号校花,一时成了不少男生追逐的对象。她学习成绩优秀,后来升入一个名牌学校。可惜“天于绝代偏多妒”(鲁迅诗句),不知是何原因,在工作岗位上遭人诬陷,患了癔病,抑郁终生。不过她“静如女神”的极美形象,让我至今难忘。这也倒真像三月的桃花雪,虽然极美却只昙花一现,经暖暖的春阳一照,她短暂的生命即告结束,给人留下无尽的遗憾。

超凡脱俗作为美的形容词,它应该是纯洁和冷峻的外延与升华,是春花散发出来的艳丽色彩,是罩在金佛爷头顶上的灵光圈。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有位叫韵曼的姑娘,与我同在一个学校读书。她不但长相靓丽,而且学业优异,又是一个杰出的篮球队员。她为人清高孤傲,很少与人搭讪。可是全系学生都认为她是最美的,一个同学还写诗曰:“啊,美!美如阳春白雪,美得超凡脱俗。”于是人们暗里就不叫她的名字,而叫她“白雪”。大家选她做系上的体育委员,不少人围绕在她的身边,就像众星捧月一般。可是正当她鲜花着锦,众人仰慕之时,她原单位突然发来信函,将她划为“右派”,勒令退学回单位接受批判。据说是单位一位领导馋涎其美貌,求之不得而有意陷害所致。一朵超凡脱俗的鲜花从此夭折,直到二十多年之后,这一冤案才得以昭雪。这就是“超凡脱俗”的代价。看来,“盛极而衰”、“ 蛾眉曾有人妒”真的成了人世间屡试不爽的谶语了。于是我又想起了“桃花雪”那超凡脱俗的美,美且美也,但不必美到极致,更不必美在早春之初的大地上,美的不得其时、不得其地啊!哀哉,哀哉!

篇3:略谈散文语言的欣赏

散文的语言必须写得精炼优美, 朴素自然。精炼, 就是用恰当的词语准确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 传达人物的神情特点;精炼, 就是要做到言少意丰, “寥寥数语, 就能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勾勒出动人的场景, 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语言精炼的典范, 比如其中的第四部分:

“我在十八日早晨, 才知道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噩耗, ……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 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 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 简直是虐杀, 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 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 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 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 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一段文字记述了“三·一八”惨案的概略经过, 勾画出请愿者惨遭虐杀的情景, 揭露了反动政府凶残的面目和御用文人卑劣的嘴脸。不仅如此, 而且还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事件的认识、感情和态度。文字之简短、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感情之强烈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警句的运用是语言精炼的一个突出表现, 它易记、易诵, 精辟、深刻, 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沉默呵, 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真的猛士,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真的猛士, 将更奋然而前行。”这些语句是议论, 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因而使整篇散文的抒情性更强烈。读着这些警句, 谁都为这些语句所感动, 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优美, 是指语言清新明快, 生动活泼, 富于形象、感情和音乐美, 读起来能给人以美感。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 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 送来缕缕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 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真正的语言要自然、朴素、纯真。杨雄在《法言·词神》中说:“大文弥朴, 质有余也。”说的是好文章以朴素的语言为贵。朴素、自然、纯真的语言, 是一种语言艺术, 是语言技巧娴熟的标志。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语言极为朴素自然, 犹如忠厚的长者对孩儿叙说往事, 侃侃而谈, 娓娓动听: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 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这样的开头, 明白如话, 富有情味, 引人入胜。接着写百草园里“碧绿的菜畦, 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 树叶里长吟的鸣蝉, 菜花上肥胖的黄蜂, 泥墙根低唱的油蛉、弹琴的蟋蟀、以及蜈蚣、斑鸠……这些语言朴实纯真, 亲切感人。

阅读散文, 要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要深入地体会散文的思想感情。欣赏, 是高层次的带有综合性的阅读, 要求我们从整体着眼, 边读边全面地体会文章的美。也就是说, 先求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深入。

篇4:去桃花涧(散文诗四章)

山野沉默,道路茂盛。

穿过草地、麦田、石块和溪流,进山。清风像个任性的孩子,掀动山的花衣裳,还有我的青春,忧伤和寂寞的爱情。

进山呵,人迹罕至,草木葱茏。鲜花与绿植相爱,生出披霓裳的蝴蝶。

我要以此为据,铺排白云清虚,尘世安宁。

一树熟透的樱桃,如诱人的妖妇,眼波汹涌,

闪着红宝石的光,抛洒若干相思的红豆。

那些被压下去的欲望被一一撩起。我看到满山的花盛开,流水的声音隐约传来。

我一点点地温润透亮起来,像一粒种子逐渐饱满,萌发,悄悄抽出翅膀。

所有的花飞上枝头,它们绝不辜负这个季节的期望。

我想与他们,一起飞;我还想用简单的诗歌畅谈理想,用更多的沉默证实我的沧海桑田。

然后诳语:看啊,我与红衣的妖一起,开花结果,或者夭折。

下放到人间的天使

因为灵魂醒着,所以身体也不想睡去。

风明亮地吹过屋顶,我听到一种声音,越来越响。

这样的夜晚,我在自己对面坐下,舒泰,安静。我的名字咳嗽着从灰尘里抽出新芽来。

很多年了,我总是错读了天气预报,把雨雪读成花开,把台风读成多云转晴。我也被误读了若干年。

从此以后,我打算不再理会误解和质问,我要像远山一样沉默,不再与世界争辩。

从明天开始,我要爱上白玉兰,这些下放到人间的天使。

爱上那些红宝石光芒的酒,让我面若桃红;爱上那些长翅膀的歌雀,与它们一样用华丽的高音唱歌。

我还想告诉那些天一黑就瞌睡的人,我彻夜不眠,真的没什么,只是因为灵魂醒着,身体也不愿睡去。

银瓜内质

一种瓜,赋之以金属的名字,闪着金属的光泽。它偏偏有着少女的模样,通体透白散发乳香,一层细细的绒毛诱你禁不住想轻抚一下,想深吸一口。

银瓜,带着金属的清与醒,带着少女的纯与美。带着乡间的清露和泥土,经一双温柔手,送与我手中。

我该以怎样的方式打开你,抑或拥有你。

置于案头,清冷的光和清冷的温度。香气馥郁。

案头的诗,被银瓜所点燃。这些小兽一样的文字啊,它们一会儿排列整齐,一会儿又解散,踉踉跄跄有些醉意。

慌乱是可以的。

恍惚是必须的。

慌乱使一个女人柔情似水。

恍惚让一个女人脉脉娇羞。

通体素洁,芳香四溢,这一切只是表象

银瓜,一种与金属无关的水果,却让我看到与金属有关的内质。

沙田里一颗苦涩的种子,跋山涉水

流着泪长出金属的模样。

而我,在一种水果里更接近纯粹与甜美。

玉簟秋

衰草寒烟,把酒东篱。

是谁,独立黄昏,眉若远山,紧缩雾霭流岚;

樱桃或桑葚的唇,弥散出蓝烟的惆怅与寥落;

素袖皓腕,弱袂扶风,想握住飘落的花瓣;

三杯两杯淡酒,怎暖的心底薄凉的思念。

起风了,珠帘玎珰,是无人诉说的心事。

与你一起植下的菊又开了,而你,已在天涯。

西风卷过,花已损,心亦碎。

人不如菊,瘦比黄花。

你是我尘世间千回百转的梦呵,是我落笔成花的因,是我一梦千寻的果。

有暗香盈袖,是菊花和少年的味道。

天色猛地亮了一下,

是你吗,带着青草的香和晕眩的光,

让一颗心在云朵上,再也不想下来。

一抬头一低眉间,花都落了。

一年一年,衣带渐宽,不悔的是等待,在等待中体味,令人憔悴销魂的暗疾里,

那一点迷人的香。

浊世里一个清绝的女子,以爱的姿势流盼,孜孜一生。

篇5:母亲,今夜梦里桃花开散文欣赏

母亲微低着头,坐在屋檐下缝一件碎花棉袄。一缕阳光柔柔地照着花白的头发,布满皱纹的脸上是一抹浅浅的笑,一枚银针,上下穿梭,那样专注,那样安详。我静静地注视着母亲,她没有抬头,没有停住飞针走线的手,只轻声说:英,我给你缝的袄马上就好,穿上它,你就不冷了!……

我有点吃惊,抬头看一眼院子里含苞欲放的桃花,走到母亲身边,抱住她的手摇了摇,笑着说:您看啊,桃花都开了,您怎么还给我做棉袄啊?!我又不冷,暖和着哩!……母亲抬起头有点疑惑地看着我说:北京冷得很,你要多穿件衣服,不要感冒了;我知道你身体差,一感冒就发烧。你小时候一发烧就说胡话,可吓人了!来,赶快试试!母亲边说边起身给我穿她缝好的花棉袄。我大叫,妈妈,您看啊,桃花开了,她们正在开着哩!刚刚还是含苞的一树桃花,现在就在我的眼前徐徐舒展绯红的花瓣,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我听见花开的声音,我闻到芬芳的花香…… 我惊醒了,我是在做梦!……

摸摸暖暖的被子,确认我是在柔软的席梦思床上躺着。窗外是清冷冷的月光,北风呼呼敲着窗玻璃,我的小屋温暖、安静,我睁大眼睛,睡意全无……

昨晚,我下班打着寒颤从冷风里回来,开了暖气,煮了热汤面,给母亲打电话。几天前母亲出院回家了,我问她恢复的好不好!母亲就说她好得很,一点问题都没有,放心吧,你安心在外面工作,注意身体,我和你爸都好,你们不要为我们操心!……母亲突然说:听你说话的声音不对,是感冒了吧?多穿点啊,把大棉袄穿上啊!吃药了没有啊?!……我立刻心酸,有泪涌出眼眶……我就是有一点点流鼻涕,远在千里的母亲一下子就听出来了!……母亲的心都是在儿女的身上啊,一点点的异样,他们都那么敏感!…… 父母亲都七十多岁了,我还在天涯飘着,不能在身边照顾他们,只有每周一个电话问候;这一次母亲冠心病更重了,不得不住院治疗,母亲还是不让父亲告诉我们,两位老人自己去医院安顿住下治疗。我打电话的时候父亲才说母亲在住院……

母亲出院,医生一再嘱咐,多加小心,稍有不适赶快就医。我知道年迈地父母心里有多么盼望儿女们回家一起吃顿饭,一起围着炉火话家常;在他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端杯茶,送碗水;可是,我们却不在,一个也不在他们身边!……

这俗世,有太多的.无奈。岁月沧桑,淡漠了多少亲情,凄苦了多少留守的孤独;

一根银针,穿透我的寒冷,温暖流浪的心 犹记得去年此时,接了母亲和我同住一月,那才是一段温暖难忘的日子。每天下班,心是满满的欢喜,我的小屋里有母亲等我,一想就幸福的偷乐!急急回家,轻敲房门,兴冲冲大叫:妈!妈!我回来啦!……放下包,欢喜地握紧母亲的手,问她中午吃了什么饭,有没有吃水果,有没有喝牛奶,剥根香蕉喂给母亲吃,然后快乐的去做晚饭……

一小段相守的日子,快乐着母女两颗心。周日,我们一起去小公园晒太阳,我嘻嘻哈哈用手机给您拍照片,尽管那手机照的效果一点都不好,您还是很开心地一遍一遍让我打开给您看;您的生日,我给您买了檀木梳子,轻轻给您梳理满头银发;想起您曾经也这样用细嫩的双手给我扎起小辫子……时光飞逝,岁月蹉跎,女儿如今还在远方漂泊,不能陪伴您左右,还让您心中牵挂,把思念的目光望穿!……

母亲,愿您安好,愿女儿还有长长的好日子可以与您相陪相守。我还要给您梳头洗脚,我还要给您做可口的饭菜,煲您爱喝的莲藕老鸭汤……

母亲,今夜温暖如春

篇6:丁玲散文《记游桃花坪》欣赏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1月22日,萧红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去世于香港。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要是有更大的风雨也好,要是有更汹涌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似的那么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水声也是那么不断地哗啦哗啦在耳旁响,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这会使人有遐想,想到随风而倒的桃李,在风雨中更迅速迸出的苞芽。即使是很小的风雨或浪潮,都更能显出百物的凋谢和生长,丑陋或美丽。

世界上什么是最可怕的呢,决不是艰难险阻,决不是洪水猛兽,也决不是荒凉寂寞。而难于忍耐的却是阴沉和絮聒;人的伟大也不是能乘风而起,青云直上,也不只是能抵抗横逆之来,而是能在阴霾的气压下,打开局面,指示光明。

时代已经非复少年时代了,谁还有悠闲的心情在闷人的风雨中煮酒烹茶与琴诗为侣呢?或者是温习着一些细腻的情致,重读着那些曾经被迷醉过被感动过的小说,或者低徊冥思那些天涯的故人?流着一点温柔的泪,那些天真、那些纯洁、那些无疵的赤子之心,那些轻微的感伤,那些精神上的享受都飞逝了,早已飞逝得找不到影子了。这个飞逝得很好,但现在是什么呢?是听着不断的水的絮聒,看着脏布也似的云块,痛感着阴霾,连寂寞的宁静也没有,然而却需要阿底拉斯的力背负着宇宙的时代所给予的创伤,毫不动摇的存在着,存在便是一种大声疾呼,便是一种骄傲,便是给絮聒以回答。

然而我决不会麻木的,我的头成天膨胀着要爆炸,它装得太多,需要呕吐。于是我写着,在白天,在夜晚,有关节炎的手臂因为放在桌子上太久而疼痛,患砂眼的眼睛因为在微小的灯光下而模糊。但幸好并没有激动,也没有感慨,我不缺乏冷静,而且很富有宽恕,我很愉快,因为我感到我身体内有东西在冲撞;它支持了我的疲倦,它使我会看到将来,它使我跨过现在,它会使我更冷静,它包括了真理和智慧,它是我生命中的力量,比少年时代的那种无愁的青春更可爱啊!

但我仍会想起天涯的故人的,那些死去的或是正受着难的。前天我想起了雪峰,在我的知友中他是最没有自己的了。他工作着,他一切为了党,他受埋怨过,然而他没有感伤,他对名誉和地位是那样地无睹,那样不会趋炎附势,培植党羽,装腔作势,投机取巧。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秋白,在政治生活中过了那么久,却还不能彻底地变更自己,他那种二重的生活使他在临死时还不能免于有所申诉。我常常责怪他申诉的“多余”,然而当我去体味他内心的战斗历史时,却也不能不感动,哪怕那在整体中,是很渺小的。今天我想起了刚逝世不久的萧红,明天,我也许会想到更多的谁,人人都与这社会关系,因为这社会,我更不能忘怀于一切了。

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那时山西还很冷,很久生活在军旅之中,习惯于粗犷的我。骤睹着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时显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缘故吧。但我们都很亲切,彼此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孤僻的性格。我们尽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晚才睡觉。当然我们之中在思想上,在感情上,在性格上都不是没有差异,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会因为不同意见或不同嗜好而争吵,而揶揄。接着是她随同我们一道去西安,我们在西安住完了一个春天。我们痛饮过,我们也同度过风雨之夕,我们也互相倾诉。然而现在想来,我们谈得是多么地少啊!我们似乎从没有一次谈到过自己,尤其是我。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一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神,因为我们又实在觉得是很亲近的。但我仍会觉得我们是谈得太少的,因为,像这样的能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着谈话的对手是太少了啊!

那时候我很希望她能来延安,平静地住一时期之后而致全力于著作。抗战开始后,短时期的劳累奔波似乎使她感到不知在什么地方能安排生活。她或许比我适于幽美平静。延安虽不够作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的确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而策划于较远大的。并且这里有一种朝气,或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但萧红却南去了。至今我还很后悔那时我对于她生活方式所参预的意见是太少了,这或许由于我们相交太浅,和我的生活方式离她太远的缘故,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香港失陷约一星期前收到)告诉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东西会来似的。有一次我同白朗说:“萧红决不会长寿的。”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其寥寥啊!

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个真实的同伴,便多一分力量,我们的责任还不只于打于局面,指示光明,而还是创造光明和美丽;人的灵魂假如只能拘泥于个体的褊狭之中,便只能陶醉于自我的小小成就。我们要使所有的人都能有崇高的享受,和为这享受而做出伟大牺牲。

生在现在的这世界上,活着固然能给整个事业添一分力量,而死对于自己也是莫大的损失。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鲁迅先生的“阿Q”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地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免于这种灾难。在活着的时候,你不能不被逼走到香港;死去,却还有各种污蔑在等着,而你还不会知道;那些与你一起的脱险回国的朋友们还将有被监视和被处分的前途。我完全不懂得到底要把这批人逼到什么地步才算够?猫在吃老鼠之前,必先玩弄它以娱乐自己的得意。这种残酷是比一切屠戮都更恶毒,更需要毁灭的。

只要我活着,朋友的死耗一定将陆续地压住我沉闷的呼吸。尤其是在这风雨的日子里,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我的工作已经够消磨我的一生,何况再加上你们的屈死,和你们未完的事业,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我要借这风雨,寄语你们,死去的,末死的朋友们,我将压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那怕就仅仅为着你们也好,因为你们是受苦难的劳动者,你们的理想就是真理。

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

篇7:桃花源散文欣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赋的问题特征和本文的文言语法现象

2.文本的艺术分析、言语的精神分析 , 3.体味李白的生命观和精神气象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把握节奏和语气,领会思想和情感 2.圈点:疏通文意,发现问题,交流心得

3.细读:由语言分析导入精神分析 4.探究:联系相关文本,联系当下社会,探讨时代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浮生”的夭折范畴和诗意范畴 , 2.“为欢”的尺度和限度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赋的问题特征和本文的文言语法现象

2.文本的艺术分析、言语的精神分析 , 3.体味李白的生命观和精神气象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此文约作于733年。727年,28岁的李白只身云游至安陆,娶高宗时宰相许圄师孙女为妻,生女平阳、子伯禽;广结道友,优游山水,李白自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安陆在今湖北,为古代楚文化发祥地。楚文化属于巫文化(庄子、屈原),长于宏富的想象,具有通灵的特性,类似于古希腊的酒神精神:非理性、狂欢、迷醉、艺术的生命状态。

二、诵读

1.试读:请一名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评价、修正。2.诵读提示①基调:慷慨、俊爽。

②节奏:骈体文,以四、六言为主,兼五、七、八、九、十言;中速,长句稍慢,短句稍快。

本文前两句共有如下两个版本,你认为哪个版本最好?为什么?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夫,也;破空而来,不可羁勒。试读)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无“也”字,喟叹不足。试读)新建版本: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无“夫”字,喟叹不足,试读)③节奏:节奏→节奏→语气。④语气:“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宜悠长、慷慨而苍凉;至于“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则短促而低沉;继而上承古人,下接群季,复归慷慨。3.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三、疏通文意

(夫)天地„„„„万物散„„„„空间(宇)光阴„„„„百代„„„„整/时间(宙)(而)浮生„„„„为欢整„„„„人间古人„„„„良有散„„„„古人(况)阳春„„„„大块整„„„„今人整中散

会„„„„序整„„„„群„„„„皆„„„„吾„„„„独整„„„ 幽„„„高整„„„开„„„„飞整„„„„整

不„„„„何整„„„„如„„„„罚散„„„„整散结合

为方便学习讲解,兹将文章分为六小节层,每一节层的教学目标和步骤相同:先要求学生当堂背诵,理解词义、诗赋节奏、结构层次等。逆旅:逆,迎;旅,客。旅店。

一般为文者写宴会,常以美景和人事起笔。李白却以宇宙、人间起笔,有“万古愁”,笔力劲健。//节奏:整中有散。

浮生:浮泛不踏实的人生,如贫病交加、盛衰之变、漂泊不定。秉烛夜游:《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由宇宙而人间,由人间而古今。//节奏:整散结合。

烟景:许是阳春回暖,地气上升;许是万树新绿如轻烟。烟花五月下扬州,烟,花也。文章:文,纹,错杂的花纹;章,彰,明,鲜艳的色彩。物我合一,源于造化之神力。//节奏:整。

天伦:此指诗人与诸从弟。唐时,从弟并非有血缘关系者,同姓、同好即可为兄弟,结伴交游。

俊秀:俊,杰;秀,麦苗,才。杰出的人才。

独惭康乐:自谦也。注意与“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的心理作比。物我合一,源于俊秀之凝视、寄托。//节奏:整。幽赏:幽,深、隐,此指情怀幽雅。高谈:应是魏晋三玄之谈——《老》《庄》《易》,崇尚自然,放浪形骸,启发人的自觉。琼筵:琼,美玉。为何不是金筵银筵?屈原,比德传统(香草、美人、美玉)。坐花:花。《论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羽觞:又名羽杯、耳杯,酒器,一般为玉质,浅腹,平底,两侧有双耳,状如鸟羽。羽觞出现于战国,延续至魏晋,其后逐渐消失。羽觞有古风,令人遥想魏晋风骨。仙风道骨。//节奏:整。佳咏:《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金谷园:又称梓泽,西晋富豪石崇所建私家园林,一时繁华,至唐已为废墟。罚:试问李白与诸弟诗才孰高孰下?不言自明。不醉焉得出此戏笑、狂放之言? 酒数:一作“酒斗数”,典出石崇《金谷诗序》:“罚酒三斗。”足见狂放风度。君子狂放。//节奏:整散结合。

三、细读

请圈出有疑问的词句、最能打动你的词句,与同学交流。以下是学生可能涉及的词句。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人生如寄)①存在与虚无。西哲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知须以通过语言来传达,未被感知、传达的事物,就无法证明其存在。因此,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 ②写宴会,却由宇宙起笔,四方、古今,纵横捭阖,极为潇洒。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物我同一)

①我:请联系《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的转换。有我之境。突出主体人格的张扬。②大块:大地、自然。古人尝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李白《日出入行》:“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滓同科。”与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接通。3.飞羽觞而醉月(仙风道骨)

①羽觞:酒神精神:非理性、狂欢、迷醉、艺术的状态。

②飞:能否改为“传”?不可。一,羽觞状如鸟羽而飞,言传杯之速;二,传达出精神飞动、潇洒之势。

③醉月:醉对明月,醉于明月之下,恍乎惚乎,不知其身之所存。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同趣。

四、探究

(一)古人但逢宴会,必赋诗,必嘱才俊为序。我们学过的有《兰亭集序》《腾王阁序》等。1.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2.王勃《腾王阁序》:遥吟甫畅,逸兴遄飞„„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邱墟。

试与《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比较,三人的生命观有何不同之处? 参考:

王羲之:乐——悲,表达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生命观。王勃:乐——悲,表达了“命途多舛,胜地不常”的生命观。

李白:悲——乐,表达了“大块假我以文章,飞羽觞而醉月”的生命观。

(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请谈谈你的理解和体验。

参考:

1.“浮生”的夭折范畴。“夭折范畴”是中国当代学者提出的哲学命题,意即人的存在往往陷入夭折的困境,生命易逝,精神不能自主。鲍照《行路难》、杜甫《登高》皆此类。2.“浮生”的诗意范畴。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黑暗的是肉体和大地,明亮的是眼睛和灵魂。人通过寻找诗意获得生命的意志和尊严。

3.“为欢”的尺度。始皇阿房,石崇金谷,沉迷声色,皆为患。若李白桃园醉酒、苏子赤壁泛舟,皆为欢。《古文观止》:“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

五、作业

篇8:略析散文诗的欣赏

虽然它具有散文行文的特点, 但他的精髓依旧需要用诗歌的语言和思维来完成情感的表达, 很多人说我总是分不清什么是散文, 什么是散文诗?什么又是现代诗, 我该怎样去欣赏等问题, 因此就很难真正去领悟散文诗的魅力和意境, 而现代诗就显得抽象模糊, 甚者搞不清写的什么, 要表达什么, 这也许是目前很多读者感到很困惑的事情。

而散文诗恰恰兼顾了现代诗的自由和开放, 又具备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缜密不拘一格的风格, 因此散文诗比散文“内容表达更精辟, 诗情更炙烈, 篇幅也不大, 语言常以形传神御形, 语言更显韵味十足, 意境更深远;它比诗歌“表现手法更自由, 思维更富有跳跃活泼性, 联想更丰富, 语言更有色调感, 情感更和谐统一”。这样会一下子读者抓住迫切体会身受的冲动, 散文诗的表达传递, 初步感知读者语言的特点, 思想特点, 他在写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等, 有的散文诗结构疏密有致, 错落有致, 在感情上都存在内在的情感宣泄, 抑或令人扼腕长叹, 或者愁肠百转。这样让读者欣赏就更容易步入文章的情景中去。

不管欣赏那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都应该是一种心情舒展和清净平和的心态才能达到欣赏的效果, 如果是抱着浅显而浮躁的心情, 那是欣赏不了作品的, 欣赏是一种文学充沛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及高超审美的技巧的完美结合。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本身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 它能缓解来自工作和生活的重重压力, 使身心得到美的享受, 并使人在欣赏中认识生活、理解人生、陶冶性情、涵养德性, 使欣赏者拥有一颗健康和高雅的心灵。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最美的眼睛点燃了最美的一切, 而散文诗作为文学一种心灵感悟艺术, 自身有构成艺术美的基本形式要素, 而对散文诗欣赏正是鉴赏者和散文诗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作品的成功包含了诸多方面的合理运用, 而对作品的鉴赏则要求鉴赏者具备一定的条件。欣赏散文诗作品可以采取以下三法:

一、文字感染法

是否敏锐的发现散文诗作品的文字优美是鉴赏者对散文诗进行鉴赏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必备条件。有了较好的词美, 在首先进入审美鉴赏时, 是关键的第一印象而紧紧吸引读者的目光, 鉴赏者通过感官对文字形式和散文诗情感表达形式把握的敏锐程度。这种把握是对形式的一种直觉体验, 对形式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或生命的运动形式的直接把握和领悟。

是鉴赏作品的第一步, 直接影响鉴赏的正确性。它是感性的, 文字美审美感受力是可以培养的。自然界中存在着数不清的美的形式与生命的律动, 我们可以在自然中去感受和体验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这样就不断的积累了对文言美的准确把握, 自然界中的种种生命的运动形式与人类复杂的内在感情体验之间相互作用, 最终会变为稳定、巩固而持久的审美语言美的感受力。

此外, 对散文诗文学作品广泛的、经常性的接触, 有意识地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种种形式所包含的情感和生命力的句子和华丽不虚的辞藻, 也是培养审美感受力必要的方法。我们在反复欣赏散文诗的作品时, 能够逐步认识各种艺术语言, 并从中获得广泛的情感体验。值得注意的是, 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决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 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需要长时间的不断训练, 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起到对文字美的吸引来铺垫对热情平和的欣赏。

二、音乐溶入法

林语堂说过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月下听萧声山中听松声, 如果欣赏一篇美的散文诗, 配上适合意境的音乐, 那简直是相得益彰和起到美仑美幻的效果, 这样的结合无非是获得情感思维和穿越灵魂最深部分的触动和震撼, 既然有了美的文字语言, 又有了富有生命的律动益笃, 那么欣赏起散文诗作品时就更容易地把握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和抒情的意味, 字与音符的交融, 语言与阶韵的对话, 节奏与灵感的互动, 形式多样多变的表达和谐的统一。

就像在溪水潺潺, 四周静谧的山涧, 青苔幽谷之中, 缝隙野百合的绽放, 一把古筝, 一本散文诗集, 悠扬的琴声……

这样就完全可以溶入散文诗作品的所涉及到每一个角落, 一览无余。每个人的情感方式表达不一样, 但情感绝对是相通的, 我们可以尝试用妙语、妙哉、来引发调动意象来形成兴奋点。包括对不同阶层不同经历的人, 因为情感是平等的。

三、画面切入法

不难看出, 每一件散文诗作品都离不开实物和画面的背景, 有青山碧水构成秀美的和谐统一, 有峭壁急流构成的俊美和谐统一, 有奇松诡异苍劲的高贵所构成的统一, 有黄昏后田野沟壑中金黄油菜花, 有安静中袅袅炊烟的农舍之美, 有幸福之家茶余饭后的闲情和谐统一之美, 有爱情浪漫盛夏林荫漫步之美, 有秋的榕树片片落叶之下白发苍苍老人仍然搀扶的可贵之美, 有可爱儿女与父母在天地之间某一个角落里安静和蔼之美, 每一件作品, 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每一篇散文诗作品就是一个心灵的故事, 每一个故事也许都发生歌声背后的感情故事, 都是又画面来烘托出它的文字与画面有机的结合, 因此在欣赏散文诗作品时, 把作品所透露出的的情感文字用画面切入来欣赏的话, 那么读者已经完全可以身临其境了, 溶入诗意般的梦境, 忘我在纯净的大自然中陶醉月光柔和之美而无法自拔。

如在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荷花、月色、荷塘、还有青雾, 这都是些多美的意境和画面, 不说亲临漫步, 就是想想都让人熏熏醉, 我们可以索性称为:小情趣、小见解、小题材、小思想、小情愫的画面故事。

再者我们在欣赏散文诗作品时, 需要打破平时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放弃科学和实用的的态度, 从不同的视角和情感转移来支撑对散文诗的理解, 不过散文诗不是凭空想象和编造虚渺的东西, 然而很多人对散文诗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 感觉你那些东西都是假的, 是无病呻吟。或者有的人会认为这些东西不实在, 酸不溜揪的, 没什么意义, 还是读些使用性的工具书实在, 因此要求达到真实的情感真诚的喜爱欣赏诗歌的流露, 那就只有真正建立在喜欢的基础上, 否则, 也是枉然一番。而鉴赏者也无法进入审美状态;距离太近, 把散文诗等同于生活本身, 就会对号入座, 不能很好地欣赏作品, 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只有同审美对象保持合适的距离, 综合鉴赏者各方面的因素, 才可能真正进行欣赏活动。

在整个欣赏活动中, 欣赏者的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只有真正的兴趣, 才会找到敏锐的共鸣的切入点, 针对一个毫无文学气质修养的人强迫他来欣赏诗歌, 那也只是对牛弹琴, 逼鸭子上架, 只有真正的兴趣, 才会发挥主动性, 不断地去追求, 去发现美;只有真正的兴趣, 才会真正浸润在审美的享受和愉悦中, 得到美的陶冶和启迪。当然, 兴趣也是同样可以培养的。散文诗作为文学形式本身的丰富和趣味性, 具有使人喜爱的特性, 容易让人产生兴趣。首先因为它短小简练, 使人一口气把他欣赏读完, 审美兴趣和鉴赏水平是相互促进的。只有通过这些方法才能真正领略到散文诗的美和意境。当然, 能真正把握这些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多读各路名家的散文诗才和文学作品才能做到这点

摘要: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文学体裁, 她的写作和欣赏都有着自己的规律。散文诗的欣赏具有风韵美、画面美和音韵美等特点。

关键词:丰韵美,画面美,音韵美

参考文献

[1]2008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王剑冰主编.

篇9:散文《散步》欣赏

散步,这是一个极普通的题目,也是一件极平凡的小事,但《散步》的作者却抓住了生活中这一件易为人们忽视的小事,开掘出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读后令人神驰遐想,余味不尽。

作品中散步的是一家人,祖孙三代,成员虽极简单,但安排却可谓匠心独运。散步时小家伙象发现新大陆似的一声喊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点出了这种安排的深刻寓意。妈妈和儿子,这是两代人。前面的两代人是老的一代和壮年的一代;后面的两代人是壮年的一代和幼小一代。他们在田野上散步,但也可以看做是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跋涉。老的一代,壮年的一代,幼小的一代,代代相承,连接起生命长河的链条。生命的长河是无限向前延伸的,但每一生命个体的存在又是有限的。“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轻轻地点出了这一浅显而又深奥的道理。有些老人要死去,但春天还是照常来。“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是《散步》中主人公的感受,也是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文中散步的三代人不也令人想到生命吗,三代人,这是生命所必然经历的三种不同存在的阶段。

三代人,年龄不同,境遇各异,思想不一,于是在散步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喜欢平顺和追求有意思,这正是生活中老小两代人之间常见的分歧,这一情节的安排于平淡自然中见深刻,足见作者之功力。这一分歧的解决颇耐人寻味。因为“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的强壮的儿子,”儿子还小,他还习惯着听从他高大的父亲,所以在歧路前如何举步取决于“我”。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各得其所又不愿意,“我”在这种情况上决定委屈儿子,但这时母亲变了主意。小路不平顺,但毕竟有吸引人之处,那里有金黄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母亲的改变主意,也许有疼孙儿的心理,但也许更主要是因为被小路绚丽的风光所吸引。一家人终于走在有意思但又不平顺的小路上,这是代表未来的儿子所选择的道路。散步中这一小小插曲可以令我们想到生活中无数类似的事件,这里展示的是一滴水珠,但它包含着世界上所有的水包含的一切元素。

《散步》的结尾也是意味深长的。“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走得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似乎也的确是整个世界,老的代表过去,小的代表未来,这过去和未来都在现在的肩上。

篇10:桃花源散文欣赏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六单元

第26课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项中,字形及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天伦 逆旅 琼筵(yàn)百代过客 B.烟景 阳春 羽觞(chāng)浮生若梦 C.俊秀 雅怀 幽赏 秉烛夜游(bǐng)D.群季 嘉咏 醉月 假我文章(jiǎ)【答案】C 【解析】A项,“筵”读yán;B项,“觞”读shāng;D项,“嘉”应为“佳”。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良有以也 良:确实 B.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逆:迎 C.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大面积 D.古人秉烛夜游 秉:拿着 【答案】C 【解析】大块:大自然。

3.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大块假我以文章 【答案】B 1

4.下列对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以:介词,拿,用 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以:介词,凭借 C.大块假我以文章 以:介词,把 D.开琼筵以坐花 以:连词,表承接 【答案】B 【解析】以:名词,原因。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B.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C.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答案】B 【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6.下列对“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中“独惭康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唯独使石崇感到羞愧 B.谢朓独自感到羞愧

C.只有我因不能和谢灵运相比而感到羞愧 D.唯独使谢灵运感到羞愧 【答案】C

7.下列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A.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B.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C.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D.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答案】D 【解析】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它要求文字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D项,上下两句并不对仗,不是骈句。

8.下列各项,全都是李白的作品的一项是()A.《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题西林壁》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送友人》 C.《梦游天姥吟留别》 《月下独酌》 D.《登高》 《蜀道难》 【答案】C 【解析】A项,《题西林壁》是苏轼的作品;B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作品;D项,《登高》是杜甫的作品。

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7月17日,北京人艺历史大戏《李白》在首都剧场上演,演出将持续至7月26日。这部首演于1991年的作品,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演绎,如今已成为北京人艺的当家大戏之一。二十多年间,每逢《李白》上演,便一票难求。有人开玩笑称:“《李白》这部‘人气之作’也有‘气人之处’,那就是——买票难。”

《李白》的导演之一唐烨认为,《李白》二十多年久演不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李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知名度和感召力,是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的首要原因。除此之外,话剧剧本赋予历史人物的独特魅力,也深深吸引和感染着观众。“郭启宏先生的本子,不只是在说历史。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历史中融入了很多现代的东西,看似讲历史人物,实际也在讨论现代人的心理状态,让观众特别有共鸣。”唐烨说。濮存昕饰演李白,从三十多岁演李白开始,每年演出都会融入自己的人生阅历,今天的濮存昕已经到了剧中李白的年龄,他的人生阅历和对戏剧的体悟都融入了他对角色的塑造中。

根据所给材料,概括历史大戏《李白》久演不衰的原因。要求:不超过40字。【答案】李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很强的感召力;剧本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演员表演到位。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天地就是空间,①,这是我们把握现实的两大坐标。西方人也常常说,所谓人是在生死之间的一个旅客。旅行是有不同动机的,②。3 中国以前的读书人赴考是要到京城去,这就是教育的旅行。孔子去拜见老子,司马迁为了他的史学大业,去访问名山大川,这些也都是为了教育。《徐霞客游记》是一本非常生动的记游之作,值得一看。徐霞客不仅文笔好,而且是地理学家、科学家。他认为长江的上游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所以他从杭州一路往西旅行,一直到昆明,到金沙江。旅行的另一个动机是政治,是不得已的,③。唐朝韩愈被贬到潮州,宋朝苏轼被贬到最南边的海南岛,这都是政治的旅行。还有一种旅行的动机是宗教,宗教的旅行也叫“朝圣”。你到罗马,到普陀山,到宗教圣地去,都要跋山涉水。【答案】①光阴就是时间 ②其中的一个动机是教育 ③也就是贬官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1.对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万物之逆旅 ②百代之过客 ③会桃花之芳园 ④序天伦之乐事 A.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全都相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①②③④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2.下列对“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夜里拿着蜡烛行游,真是有所凭借的 B.古人夜里依靠蜡烛行游,真是有原因的 C.古人夜里依靠蜡烛行游,确是有所凭借的 D.古人夜里拿着蜡烛行游,确是有原因的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句中的关键词。秉:拿着。良:确实。以:名词,原因。考生了解了这些,便 不难得出答案。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心态的一组是()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③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④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⑤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①②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句流露出的是人生如梦而应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考生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同《兰亭集序》一样,属于宴集序。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了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花园)、干什么(宴饮)等问题。

B.李白与堂弟们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序中写出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但不足以掩盖其豪情逸兴。

C.本文重点写景,辅以叙事、抒情。作者以诗笔行文,充满诗情画意。虽然是文,却和诗一样飘逸俊爽。D.本文引用了不少典故,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答案】C 【解析】“本文重点写景”错,本文主要是写“夜宴桃花园”。

5.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说明了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

6.本文和《兰亭集序》同是记叙宴饮之乐的序文,但表达的生命观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王羲之感慨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为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然会“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更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展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答本题,学生首先要明确《兰亭集序》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然后与本文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进行对比分析即可。

三、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不读非圣之书,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称,言多讽兴。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卢黄门云:“陈拾遗(子昂)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可谓力敌造化欤。”

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

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余为序。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

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李阳冰《草堂集序》,有删改)安禄山反,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二》,有删改)【注】①珪组:玉圭与印绶,引申指爵位、官职。②条支:西亚古国名。③穷蝉:颛顼之子,舜的五世祖。④绮皓:商山四皓之一,即绮里季,在这指有德行的长者。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言多讽兴 讽:劝谏

④③

②B.横被六合 被:覆盖 C.害能成谤 害:害怕 D.手集未修 修:编纂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害:祸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公乃浪迹纵酒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B.御手调羹以饭之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俾余为序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今所存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远祖显赫。先人曾为凉武昭王,累世为官,中世无辜被贬,其后五代均为平民,令人叹惜。B.李白才华卓著。有人说,陈子昂改变了当时的文风,李白改变了诗坛自梁、陈以来的绮靡之风。C.李白仕途不济。也曾深得皇上宠信,一度出入翰林,终因谗言被疏远,后位列八仙,被誉为谪仙。D.李白晚景落魄。因卷入“永王之乱”,被流放夜郎,后辗转依附于当涂李阳冰,文稿得以整理。【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其后五代均为平民”理解不当,文中所言五代是指祖先从穷蝉到舜期间的五代。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2)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

(3)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

【答案】(1)你(只)是个平民,名声(竟)被我知道了,(假若)不是平日里积累道义,凭什么会这样呢?(2)皇帝知道李白不能够留下来了,就赏赐他金银让他归乡了。

(3)皇帝下令,(把李白)长期流放到夜郎,后又恰逢天下大赦,回到寻阳,又因事犯罪而被关进监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如(1)中的“素”“何以”,(2)中的“归”“之”,(3)中的“流”“会”“坐”。【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是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家族累世为官,家世非常显赫。中世由于无辜的罪名,被贬谪到了条支,改名换姓隐居下来。不过祖先从穷蝉到舜的时代,五代人都是老百姓,名声没有多显赫,真是令人叹惜。唐代神龙年初,从条支逃回四川,又对着李树生下了伯阳,名为“白”,用“太白”来做字。世人都称这孩子是太白星的精灵,的确如此。

(这孩子生下来后,)不读那些不是圣贤写的书,耻于写那些淫词滥调,所以他说的话大多像是神仙说的话。凡是所写的文章,言语之中多含寄寓之意。从夏、商、周以来,《国风》《离骚》之后,雄视千载,无人抗衡。所以王公贵族纷纷倾倒于他,名流也纷纷与他交游;学子们纷纷向他学习,就像鸟儿拥戴凤凰一般。卢黄门说:“陈子昂提倡改变颓靡的文风,天下的文章忽然就变了风格,可到如今诗歌还是有梁、陈时代宫廷的靡靡之风,到了李白才真正有了本质变化,靡靡之风如同扫地一样被扫得干干净净。古人今人的文集,都没人看了,只有李白的文章,流行于天下,真说得上是他的能力可与大自然相抗衡啊。”

天宝年间,祖皇帝下诏,征招李白到宫廷中,皇帝亲自下阶迎接,如同见了绮皓。用七宝床来赐食,皇帝亲手调制羹汤来给李白吃,对李白说:“你(只)是个平民,名声(竟)被我知道了,(假若)不是平日里积累道义,凭什么会这样呢?”把李白安置在金銮殿,可以自由出入翰林院,并向他征询治国方略,暗中让他撰写宫廷诏书,别人并不知道这事。心术不正的人与优秀的人同朝为官,危害优秀人的诽谤就会产生,忠言不被采纳,于是皇帝疏远了他。李白于是就放浪形迹饮酒无度,以此使自己神昏形秽。撰写的诗歌,多次声称要隐居。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人一并自称为“饮中八仙”,(贺知章等)称李白是谪仙人。朝中官员赋谪仙之类的诗歌多至数百首,大多是写李白不得意的事。皇帝知道李白不能够留下来了,就赏赐他金银让他归乡了。于是到叔公时任陈留采访大使的李彦允那儿,请北海高天师在齐州紫极宫给李白授道箓。

我李阳冰在当涂任职,当官不是我内心所喜欢的,李白不嫌弃我,来与我同舟欢游。正准备卸任时,李白却患了重病。他写有书稿上万卷,还没有好好编辑。在病榻上把书稿给我,让我给他写篇序言。自从中原发生战事,李白逃避战乱达八年之久,当时所写的文章,十分之九都遗失了,现在保留下来的,都是从别人那儿收集来的。

序文写于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日。

安禄山造反,永王李璘征用李白为幕府僚佐。李璘起兵,李白逃还彭泽;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起初,李白游并州,曾见到郭子仪,认为他是个奇才。郭子仪曾犯法,李白出面解救了郭子仪。这时郭子仪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来给李白赎罪。皇帝下令,(把李白)长期流放到夜郎,后又恰逢天下大赦,回到寻阳,又因事犯罪而被关进监牢。当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前往河南,路过寻阳,释放他并任用他为参谋,不久李白辞去参谋职。李阳冰任当涂令,李白投靠他。代宗即位,召李白入朝任左拾遗,而李白已去世,终年六十多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赵宏序 曾 巩

荆民与蛮合为寇,潭旁数州被其害。天子、宰相以潭重镇,守臣不胜任,为改用人。又不胜,复改之。守至,上书乞益兵。诏与抚兵三百,殿直天水赵君希道实护以往。

希道雅与予接,间过予道潭之事。予曰:潭山川甲兵如何,食几何,贼众寡强弱如何,予不能知。能知书耳,书之载,若潭事多矣。或合数道之兵以数万,绝山谷而进,其势非不众且健也,然而卒歼焉者多矣。或单车独行,然而以克者相踵焉。顾其义信如何耳。致吾义信,虽单车独行,寇可以为无事,龚遂、张纲、祝良之类是也。义信不足以致之,虽合数道之兵以数万,卒歼焉,适重寇耳,况致平邪?阳旻、裴行立之类是也。则兵不能致平,致平者,在太守身也明矣。前之守者果能此,天子、宰相乌用易之?必易之,为前之守者不能此也。今往者复曰“乞益兵”,何其与书之云者异邪?

予忧潭民之重困也,寇之益张也。往时潭吏与旁近郡蕲力胜贼者,暴骸者、戮降者有之。今之往者将特不为是而已邪?抑犹不免乎为是也?天子、宰相任之之意其然邪?潭守近侍臣,使抚觇潭者,郎吏、御史、博士相望。为我谂其贤者曰:今之言古书往往曰迂,然书之事乃已试者也。事已试而施诸治,与时人之自用,孰为得失耶?愚言倘可以乎?潭之患今虽细,然大中、咸通之间,南方之忧常剧矣,夫岂阶于大哉?为近臣、郎吏、御史、博士者,独得而不思也?希道固喜事者,因其行,遂次第其语以送之。

(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以克者相踵焉 踵:跟随 B.天子、宰相乌用易之 易:轻视 C.天子、宰相任之之意其然邪 任:任命 D.为我谂其贤者曰 谂:规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易:更换。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州及周边几个州县发生寇乱,百姓遭受危害,天子、宰相同意了潭州太守的请求,增派三百兵力前往平定叛乱。

B.赵希道曾经与作者谈过潭州的事情,两人对潭州山川、军队、粮食情况以及贼人的多少、势力的强 弱都不了解。

C.潭州是荆湖南路的重镇,皇帝多次派郎吏、御史、博士等安抚观察潭州,这次又派赵希道护送军队前往。

D.本文的作者认为潭州的寇乱虽然微小但不容忽视,他希望近臣、郎吏、御史等能够好好思考此事,用恰当的方法解决。【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两人对潭州山川……不了解”错误,由原文“予曰”“予不能知”可知,是作者不了解潭州的山川、军队、粮食情况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绝山谷而进,其势非不众且健也,然而卒歼焉者多矣。(2)事已试而施诸治,与时人之自用,孰为得失耶?

【答案】(1)翻山越岭前进,声势浩大,士卒众多且矫健勇猛,然而最终多是被歼灭。(2)治事的方法已经经过检验,将它运用到治政中,与今人刚愎自用,谁优谁劣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1)中的“绝”“健”“歼”,(2)中的“试”“诸”“孰”等。

4.作者是否认同太守“上书乞益兵”的做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不认同。能否平定叛乱在于太守自身是否贤明,太守如果能够做到仁义诚信,就能够平定叛乱,这些前人已有验证。

【参考译文】

荆湖南路的百姓与蛮人联合作乱,潭州周围好几个州县都遭受了他们的危害。天子、宰相认为潭州是荆湖南路的重镇,太守不能胜任此职,于是将其撤职改派他人。然而又不能胜任,于是又改换人选。太守到任之后,上书请求增派兵力。诏书下达,拨派抚州守兵三百人,由殿直天水赵希道护送前往。

希道平日与我有来往,曾经来我这儿与我谈过潭州的事情。我说:潭州山川、军队情况,粮食有多少,贼人多少强弱如何,这些我都不知道。可是我会读书,书中所记载的,像潭州这样的事情很多啊。有的聚集多路兵马数万人,翻山越岭前进,声势浩大,士卒众多且矫健勇猛,然而最终多是被歼灭。有的乘车独自前往,然而捷报一个接一个传来。这主要是看有无仁义诚信。怀有仁义与诚信,即使是乘车独自前往,寇乱也可以平息,龚遂、张纲、祝良等就是这样的人。仁义诚信不足以招抚百姓,即使聚集了多路兵马数 万人,最终也是被歼灭,这恰恰增强了贼寇的嚣张气焰,又怎么能平定叛乱呢?阳旻、裴行立等就是这样的人。可见军队能否平定叛乱,就在于太守自身是否贤明。前任太守若果真能够做到仁义诚信,天子、宰相哪里还用更换人呢?一定要将他换掉,因为前任太守不能做到这一点。如今新任太守又说“请求增派兵力”,这与书上所记载的是多么不同啊!

上一篇: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汇总下一篇:民事调解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