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风湿科题目

2024-05-20

内分泌风湿科题目(通用2篇)

篇1:内分泌风湿科题目

内分泌风湿科题目

1、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美国风湿病学院1987年分类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6周以上);

(2)3个获3个以上关节肿(持续6周以上);

(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持续6周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持续6周以上);

(5)皮下结节;

(6)手x线片改变;

(7)类风湿因子阳性。

共七条,有四条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临床表现:

(1)发热、乏力;(2)脱发;(3)皮肤红斑;(4)光过敏;(5)口腔溃疡;(6)关节炎,浆膜炎;(7)肾脏损害;(8)神经系统异常;(9)血液学异常;(10)肺间质病变;(11)心肌炎等。

3、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是什么?

答: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主要有:(1)撤药危象;(2)加重感染;(3)骨质疏松;(4)无菌性骨坏死;(5)诱发或加重消化性溃疡;(6)Cushing 征;(7)对生殖功能的影响;(8)升高血糖;(9)升高血压。

4、简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三种治疗方法及适应证?

答:(1)、抗甲状腺药物:为甲亢的首选治疗方法。常用的为硫脲类中的甲基硫氧嘧啶和丙基硫氧基嘧啶;咪唑类中的地巴唑与甲亢平等。适应证①病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患者;②20岁以下青少年及儿童、老年患者;③妊娠妇女;④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又不适宜于放射性131碘治疗者;⑤手术治疗前准备;⑥辅助放射性131碘治疗;⑦伴突眼症;

(2)、放射性131碘治疗:适应证①年龄在25岁以上;②甲状腺次全切除后又复发的甲亢患

者;③对抗甲腺药物过敏者,或患者不能坚持长期服药者;④同时患有其它疾病,如肝、心、肾等疾病,不宜手术治疗者;⑤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3)、手术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亢的有效方法之一,多数患者可得以根治,且可使自身免疫反应减弱,复发率较低。适应证①中重度甲亢,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尤其是用药时间长达2年以上而无效的患者;②甲状腺肿大明显,特别是有结节性的或有压迫症状的;③药物治疗后又复发的甲亢;④有药物毒性反应,不能坚持用药的患者。

5、简述口服抗甲亢药物的副作用及停药指征?

答:口服抗甲亢药物为甲亢的首选治疗方法。副作用:(1)一般不良反应有头痛、关节痛、唾液腺肿大、淋巴结肿大及胃肠道症状。可对症处理或适当减少用量。过量应用可赞成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畏寒、乏力、粘液性水肿,停药后大多可以自愈;(2)粒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常见于初用药后1~3月内或再次用药后1~2周,一般情况下,应定期检查白细胞,如白细胞低至3×109/L(3000/mm3)或粒细胞低于15×109/L(1500/mm3)时应停药治疗,回升后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3)药疹,多为轻型,极少出现严重的剥脱性皮炎。一般药疹可用抗组织胺药治疗,必要时停药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若发生剥脱性皮炎,应立即停药并作相应处理;(4)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肝损害,如中毒性肝炎,肝坏死应立即停药。

6、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原则

答:输液、胰岛素治疗、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处理诱发病和防治并发症。胰岛素治疗适应证:(1)1型糖尿病;(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3)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4)因存在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5)妊娠和分娩;(6)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及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7)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7、糖尿病诊断标准

答:(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2)空服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3)OGTT试验中2hPG水平≥11.1mmol/L。

8、糖尿病分型

答:(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4)妊娠期糖尿病。

9、代谢综合征定义

答:葡萄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和(或)胰岛素抵抗,并伴有另外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成分,例如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微量白蛋白尿。

10、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主要区别

答:1型糖尿病多是青少年起病,体型多消瘦,症状明显,发病可缓可急,有酮症酸中毒倾向,可为此疾病的首发表现,体液中存在胰岛素B细胞抗体、胰岛素自身抗体和GAD抗体,可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最终需要胰岛素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多为成年起病,尤其40岁以上,提醒多肥胖,症状较轻,发病较缓,很少有自发性DKA,一些患者常因慢性并发病或体检时发现,发病机理为胰岛素分泌不足伴胰岛素抵抗,多数不需要以来胰岛素维持生命。

篇2:内分泌风湿科题目

为此本研究采用灭活RA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干预非灭活RA滑膜液单个核细胞,观察非灭活RA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分泌IL-10水平的变化。以探讨T细胞疫苗治疗RA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活动性RA患者20例,均为2007年1月至2007年5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诊治患者,全部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的RA分类标准,并选择活动期病例,即符合下例5项中4项者:①休息时有中等疼痛;②晨僵>1h;③有3个以上关节肿胀;④关节触痛>8个关节;⑤血沉(Westerge法)>28mm·h-1。此外,患者在受试前1月内未用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20例中女15例,男5例,年龄23~61岁,病程2~7年不等。

1.2 方法

1.2.1 关节滑膜液单个核细胞(synovial fluid mononuclear cell SFMC)的制备

无菌条件下抽取RA患者膝关节液5ml,Hanks液对倍稀释,用Ficoll分离液(TBD公司)按常规密度梯度离心法2000r/min,15min,获得SFMC.将制备的SFMC用PBS液洗涤3次(1500r/min,5min),细胞计数,用10%FCS-RPMI1640培养液制备成细胞浓度为2×106/ml的悬液,台盼兰拒染法鉴定活细胞数>95%。

1.2.2 关节滑膜液灭活单个核细胞的制备

取0.5ml2×105/ml SFMC离心去上清,加0.3%甲醛溶液1ml混匀,4℃冰箱避光固定15分钟[5]。固定后的细胞悬液离心弃上清,加PBS液离心(1500r/min,5min)洗涤4次,用10%FCS-RPMI1640培养液制备成细胞浓度为2×105/mL的细胞悬液。

1.2.3 细胞分组与培养

将浓度为2×106/mL的SFMC悬液1ml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分为对照组:2×106的非灭活SFMC,实验组:2×106个非灭活SFMC与2×105个灭活SFMC混合培养。将培养板置于37℃,5%CO2孵育箱培养48h,分离上清,-20℃冻存待测。

1.2.4 细胞因子IL-10的测定

取冻存的培养液上清,常温融化,采用武汉博士德公司人IL-10试剂盒,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根据试剂盒提供说明书进行操作,每个样品和标准品均设复孔。

1.2.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4.0软件作统计分析,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分析。

2 结果

细胞因子IL-10水平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见下表及下图:

实验组及对照组IL-10水平(pg/m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图: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分泌IL-10水平(pg/ml)的比较

3 讨论

3.1 实验取材部位的选择

在各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中可以产生体内激活和克隆扩增的自身免疫性细胞,它们移动致病灶处并在该处聚集成为炎症的中心。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其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滑膜衬里增生及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10]。外周血及滑膜液细胞的对比研究发现在滑膜中发现的致病性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检测不到[11,12]。由于自身反应性T细胞及致病性炎细胞具有向关节滑膜聚集的特性,关节滑膜组织及滑膜液细胞已成为寻找及发现与RA病因有关的致病性细胞及因子的理想之地。类风湿关节炎TCR疫苗的研究即取材于RA的滑膜细胞。故本实验以RA膝关节滑膜液为取材对象。

3.2 观察指标的选择

新近研究表明,RA患者关节滑液中单个核细胞Th1/Th2比例失衡,分泌IFN-γ等细胞因子的促炎性Thl细胞明显占优势,而抗炎性Th2细胞分泌IL-4。IL-10等细胞因子相对减少[13],此为RA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实验和临床观察证实,纠正RA局部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失调状态,可以缓解或阻止滑膜炎症的发生和发展[14]。IL-10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由Th2细胞分泌,在体内可表现出较强的针对IFN-γ等Th1型细胞因子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15,16]。并可拮抗巨噬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APC)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1、IL-6、IL-8、IL-12和TNF-α等[17]。MARITA研究发现,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中,用重组人类白介素10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明显减轻关节红肿症状,对骨质破坏有保护作用[18,19]。Cuzzocrea等认为内源性的IL-10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中有抗炎作用,并有免疫调控作用测。T细胞疫苗及TCR多肽疫苗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均证实:T细胞疫苗及TCR多肽疫苗可诱导分泌IL-10的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通过增加分泌IL-10的调节性T细胞的数目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21,22]。

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灭活的RA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可以诱导非灭活RA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分泌IL-10.与对照组相比,灭活的RA滑膜液单个核细胞诱导的IL-10分泌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一结果提示:未经克隆筛选的RA滑膜液混合细胞可能具有诱导分泌IL-10的CD4+调节性T细胞生成的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对非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分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分离关节液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2×106的非灭活单个核细胞,培养条件为37℃,5%CO2孵育箱培养48h;实验组:细胞数为2×106个非灭活单个核细胞与甲醛灭活后的单个核细胞按1:10混合培养.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对非灭活滑膜液单个核细胞IL-10分泌有促进作用,提示未经克隆选择的RA滑膜液混合细胞可能具有诱导分泌IL-10CD4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作用.

上一篇:政企客户支撑中心职责下一篇:传统文化端午节演讲稿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