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中医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应急预案

2024-05-09

兴国县中医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应急预案(通用8篇)

篇1:兴国县中医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应急预案

兴国县中医院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应急预案

根据兴国县县级公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3年3月1日起正式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现就门诊就诊患者等制定医院应急预案。

一、成立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组长:黄忠远院长

副组长: 王鑫副院长

成员:医院班子成员,各职能科室主任,收费室负责人。

二、门诊就诊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具体应急预案分别如下。

1、参保人员没有携带合作医疗证或医保卡。由挂号收费室根据

病人提供的家庭住址姓名或身份证进入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检索查询;

2、学生没有医保卡就诊,由挂号收费室根据学生家长提供的家

庭住址姓名进入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检索查询;

3、新生儿就诊,我院于2012年4月起不再设儿科,动员其往

妇保院或人民医院就诊;

4、医保或新农合信息库没有患者信息又没带医保卡或合作医

疗证。由患者或家属提供家庭住址和姓名及身份证等详细信息,挂号收费室为其建立就诊信息卡,并用登记表进行登记;

5、门诊核对窗口出现大量就诊患者。医院已增设公立医院改革

挂号专用窗口,已并组织职能科室人员随时充实到相关挂号窗口协助工作;

6、外县患者来我县就诊。医院决定3月1日到4月1日免收外

县患者诊察费13.00元;、7、下班后急诊病人就诊没带医保卡或合作医疗证。我院已实行

24小时对危急重病人实行先诊疗后结算的抢救制度,待病情稳定后或由家属再到收费窗口办理有关挂号诊疗手续。兴国县中医院2013年2月27日

篇2:兴国县中医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应急预案

(征求意见稿,2011年9月18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精神,指导试点县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解决县域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使县级公立医院成为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互补和中西医协调发展,带动乡、村共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着力解决县域城乡居民看病就医问题。

(二)基本工作要求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在规划、政策、投入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质,并鼓励多元化办医,形成县域医疗市场有序竞争,促进县级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2.突出重点,综合改革。着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完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在管理体制、服务体系、价格体系、监管机制、内部管理和改善服务等方面实施综合改革。

3.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和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矛盾,确保有力有序推进。

4.积极探索,边试边推。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制定具体方案,探索改革的有效形式和办法,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提炼,采取多种形式加以推广。

二、工作目标

统筹有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构建县级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使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有较大提高,“以药补医”机制显著转变,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充分调动,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医疗服务全面改善,医疗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经过努力,尽快形成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具体目标如下:

——改革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加大政府投入,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疗服务价格基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完善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

——所有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均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二级甲等医院,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85%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全面形成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和出院均次医药费用增幅低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

——全面建立以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并体现激励导向的人事分配制度,医务人员工资收入稳步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

——医院内部管理和医疗服务有较大改善,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管理、电子病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和“三好一满意”等专项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患者和群众对县级公立医院服务的综合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

1.实行公立医院管办分开。卫生、发改、财政等部门认真研究确定公立医院规划和发展方向,监督公立医院资产和运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社会公益性目标。卫生局对医院运营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进行监管。

2.探索执行院长公开招聘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公立医院院长聘任医管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出初步意见,报县委同意后,由医管委聘任。探索公开招聘医院院长,通过公推公选,推进公立医院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探索实行公立医院副院长、中层管理干部院长提名制度,院长提名后报医管委研究同意后上报县政府,按干部管理权限任命。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科学设立各项考核指标,通过指标的设臵体现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定期对院长任期内公益性指标、社会责任指标、医疗质量指标、学科发展指标、病人满意

度、员工满意度以及对社会承诺的服务等绩效目标进行考核,对达不到目标的,由医管委按规定程序申报进行罢免。院长在聘期内由于以权谋私、管理不善,致使发生重大事故给国家、单位、群众利益造成损失的,医管委视情节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或者提出解聘意见按相关规定予以解聘。同时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充分放权给院长,设立院长奖励基金,鼓励进取改革。

3.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卫生局依法实行全行业管理,负责制定全县各类公立医院管理评价制度,实行医院报告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将医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收支盈亏、卫生资源有效使用、社会和职工满意度、医药费用控制、政府指令性任务完成情况等公益性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估管理体制、以患者为中心的质量安全评价和公开透明的服务质量监督网络。建立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选拔作用、考核评价、激励约束和问责奖惩等管理办法。根据医院规模、功能,制定目标任务、绩效指标和考核细则。成立公立医院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组织,由县卫生局牵头,人社、物价、审计、财政、监察等部门和熟悉医政管理的专业人员组成。定期对公立医院进行考核,原则上每半年进行一次,并向全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建立与考核结果相匹配的奖惩机制,将考核结果与政府补偿经费的划拨、医院人事任免结合起来,达到既能效监管、又能扩大自主权,既能监督费用上涨、以能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4.加强医药费用的监管控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医

保基金保障能力、医药服务成本变化、医疗技术发展等情况综合确定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增长率、药品费用增长率等控制管理目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加强对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的诊疗行为监管。

(二)逐步加大政府投入,改革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落实并完善政府投入政策。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对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臵、临床重点专科发展、人员培养培训、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医疗救助、履行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救灾、支援基层等公共服务的政府投入政策,贯彻落实医疗救助支付制度。县级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县级公立医院的政策性亏损按规定动用药品收支结余弥补后仍有差额的,由同级政府核定补助。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医疗卫生支出增长幅度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对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在投入上予以倾斜。

公立医院药品收入、财政补助及项目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管理,卫生部门根据目标责任制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要求及考核,财政部门根据卫生部门考核意见及时拨付。公立医院上缴药品收入,审计、监察部门要对专户管理情况进行了有效监督。

县级人民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政府卫生投入承担主体责任,鼓励探索化解县级公立医院债务的有效办法。

2.实行收费方式改革,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改革。积极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

部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674号)精神,选择5个以上病种推进试点医院按病种收费改革,病种收费标准按照国家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管理的标准进行测算。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建立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逐步扩大医疗保障范围,提高支付比例,合理控制医院医药总费用、均次费用。落实大病救助。

3.在县级公立医院探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在县级公立医院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广西增补的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增补一定数量的药品,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目录(简称:县级目录)。考虑各地疾病谱及用药习惯不尽相同,在使用县级目录初期,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不低于县级目录的90%,县级目录药物费用占比不低于药物总费用的60%。县级目录药物配备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严格按照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实行药品、医用耗材、试剂网上集中采购,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发展现代物流,降低配送成本。

4.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物价、卫生、人社等相关部门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部分大型检查项目、高值耗材收费标准。完善各类医用耗材特别是植(介)入类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管理;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所有医疗机构都要采取适当方式公示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价格。

(三)改革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管理。按照核定的县级公立医

院床位规模,参照国家印发的有关医院人员编制配备标准,结合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量、服务人口、财政状况等因素,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管理机制。

卫生系统人员聘用由用人单位根据岗位设臵及任职条件,提出意见,经卫生局审核后报人社局审查,办理工资、社保、档案等手续。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按需设岗,按岗聘人,人员资格与岗位需要相符,不得随意超编进人、用人,不得随意串岗,实现全县卫生人员按岗位聘用,工作按岗位职责考核,工资福利待遇按岗位兑现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聘用人员社会保障制度。

2.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度。公立医院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由医院自主择优聘用,县级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实行总额控制,要合理利用。

3.建立解聘制度。各单位制定适合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特点的考核标准、内容、方案和程序,对聘用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晋级、分配、奖励和解聘的主要依据。副院长以下的所有管理、卫技、工勤人员在聘期内由于不能完全履行岗位职责,贻误工作、医德医风不好,服务质量不高的,院长有权按照有关制度给予处理,或提出解聘意见按程序聘。对不能完全履行合同,不暂不够解聘条件的人员,可以实行诫勉、转岗、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予以解聘。

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工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将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医疗风险、责任大小、成本控制、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绩效考核结果有效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临床一线的关键岗位,以及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坚决取消开单提成、按医疗服务金额提成和下达经济任务指标等做法,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以专业技术能力和医德医风等为主要评价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拉开分配档次,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医务人员工资总额的60%作为岗位工资按照考勤结果发放,40%作为绩效工资按工作实绩和效益考核发放。将医院财务收支相抵后盈余部分的30%纳入绩效工资范畴,确保医务人员待遇稳中有增。

5.改革职称评定办法。探索分级职称管理,完善县级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将病种诊疗能力、分级手术能力和完成工作量、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侧重评价和考核临床技能。对长期在县级公立医院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和在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评定上予以倾斜。

6.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实行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强化医院风险经营意识。按照财务有关规定,加强医院财务监管,严格预算和收支管理。落实和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按照规定提取折旧、公积金、公益金经营风险补偿金等,探索推行县级医院会计委派管理制度。

(四)推进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发展

1.统筹规划县域医疗资源,科学设臵县级公立医院。在自治区卫生资源配臵标准的基础上,摸清行政区划内现有医疗资源总量和配臵情况,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布局,针对县域主要健康问题,人口数量、分布情况和地理交通等因素,研究制定县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发展规划,并将卫生规划纳入该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县级公立医院,重点办好1所县级综合医院、1所县中医医院及县级院前急救机构。合理确定县级公立医院的床位规模,原则上到“十二五”期末,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达到县域内每千人口1.4张床。在坚持公立医院主导的前提下,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充分发展空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严格控制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规模和建设标准,发改、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规模、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的指导与管理。

2.明确医院功能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对县级医院医疗资源及功能进行定位。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患者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接治和转诊、县域内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村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等工作。

以县级公立综合医院为县域内医疗卫生和急救中心。加强重点专科和急诊科建设,提高疑难、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承担县域内的业务指导和人员进修培训。完善农村医疗和急救服务体系,配备必要的救护车和调度管理系统,提升急诊急救保障能力。

以县级中医医院为中心,建立和完善县域内中医民族医药服务体系,加强县级中医民族医优势专科(专病)建设,探索县乡村中医民族医药服务一体化的模式,提升中医民族医药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能力。

县妇幼保健院作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履行相关公共卫生项目的培训指导、监督与考核职能,建立健全县级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承担全县妇女儿童保健和技术指导中心的工作职责,完成国家“两纲”目标任务。

3.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县级公立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使公立医院改革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在明确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发挥价格、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由县级医院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监管医疗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完成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任务,不断提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支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培训基地,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和定期轮训。探索建立向乡镇卫生院选派院长和骨干医师制度。

4.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目标。按照“填平补齐”原则,支持县级公立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配臵,全面完成试点县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按区域卫生规划资源配臵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强,持续改善县级公立医院就医条件和医疗服务能力。

5.加强县级公立医院骨干人才培养。健全医学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支持县级公立医院每年遴选不少于3名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的三级医院进修学习。

制订和实施引进高水平技术人才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城市大医

院在职或退休学科带头人、医疗骨干到县级公立医院全职或兼职工作。招聘优秀卫生技术人才到县级公立医院工作。积极培养县域学科带头人,提高高级职称和高学历技术人员人才比例。

新进入县级公立医院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毕业生,应当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期间通过执业资格考试,获得相应的执业资格。优先聘用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临床医生。

6.深化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城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公立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的临床重点专科和当地需求,有计划的进行帮扶,同时可采取合作、托管、选派院长、团队支援等方式,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建立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公立医院轮换派驻医师和管理人员制度,每个县不低于1所,每所医院不低于5名人员,派驻人员相关信息要进行公示。从城市三级医院选派一批有管理经验的业务骨干到对口支援的县级公立医院担任副院长或科主任。

7.提高县域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县中医民族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和指导,不断完善县、乡、村中医民族医三级服务网络建设,促进中医民族医药进基层、进农村。积极利用中医民族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民族医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提高辩证论治水平。探索中医壮瑶医药在财政补偿、服务价格、按病种收费、临床路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发挥中医壮瑶医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五)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县级公立医院内部运行管理,提升服

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改善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改进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医疗服务的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合理诊断、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肃处理违规检查、违规用药等问题。坚持把深化改革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维护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纠正医疗行业不正之风。不断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管理好手术安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2.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医疗行为。开展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成立医疗诊断中心。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结果与诊断符合率要达到70%。优先配备基本药物,并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合理使用,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比例不低于县级目录的90%,县级目录药物费用占比不低于药物总费用的60%。以上指标纳入院长绩效考核。

3.加强医院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在全面提升医疗技术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病理、传染、急诊、临床药学、预防保健、职业病防治和精神卫生等薄弱科室建设,优先选择近三年县外转诊率排名前4位的临床专业科室进行重点建设,在设备投入、人才引进、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等方面倾斜照顾。在县级公立医院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适当放宽二类相对成熟技术的机构准入条件。

4.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提供预约挂号、预约诊疗服务。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

众等候时间。

提升威胁农村居民大病的服务保障和费用统筹能力。率先开展好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儿童“两病”(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转诊工作。

5.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逐步扩大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试点范围,扩大病种,细化内容,提高入组率。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要与绩效考核制度挂钩,要服务于支付方式改革。原则上,各县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时应当参照卫生部下发的县医院版临床路径实施,有条件的县医院可参照卫生部下发的临床路径(2009年-2011年版)扩大实施范围。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要达到5个以上,其中至少包括骨关节植入治疗的1个病种。

6.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县级公立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稳定和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病房护士数与实际床位数的比例要≥0.4:1,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改革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逐步完善并落实专业护理人员的绩效考评工作。

7.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行动。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处方、医嘱点评和不合理用药预警监测工作,完善日常监督机制。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与医院评审评价工作结合,对于抗菌药物管理和使用存在严重问题的医疗机构,实行一票否决。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情况进行排名和公示,引入社会监督机制,督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8.逐步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做好医院信息系统与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对接,医院对统筹区域内的参保者只收取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部分,其余部分与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直接结算。医疗保障经办机构要及时审核,足额结算医疗保障费用。

9.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建立满足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管理、电子处方、预约诊疗、门急诊挂号、收费管理、财务管理、药房管理、医疗保障结算、医学远程教育和会诊等功能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

(六)建立良好的医疗秩序和氛围

1.营造良好的医疗执业环境。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医闹”行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大力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健全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群众满意度。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社会氛围。

2.弘扬崇高职业操守,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重视医务人员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德医风规范的学习教育,促使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主动为患者着想。进一步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廉洁行医,拒收红包、回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弘扬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四、进度安排(未定)

(一)先行试点启动阶段(2011年4月-9月)。确定县人民医院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成立领导机构,召开试点启动会议并进行部署安排。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1月)。武鸣县作为自治区重点联系的先行试点,月下旬研究出台实施方案,先行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月底总结试点经验。自治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开展试点县(市)政策与管理培训,并组织实施各项改革工作,定期开展试点工作督导检查。各先行试点县研究出台县级实施方案,推进综合改革。

(三)组织实施第二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2月)。根据武鸣县经验,全面推进7个先行试点县的试点工作。2012年2月对先行试点工作进行初步总结,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为将试点工作全面推进作准备。

(四)进一步推进改革阶段(2012年3月起)。针对先行试点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试点工作要求,完善配套政策,进一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将试点工作推进至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钦州市、防城港市、北海市的所有辖县,其他市至少选择一个县作为试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部门协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先行改革试点工作由自治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试点县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建立由自治区医改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及各

试点市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试点县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相关配套方案。实施方案和配套方案应努力细化、实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各级发展改革、编制、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物价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各司其责,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形成改革合力,共同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行试点工作。

(二)强化财力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县级公立医院政府卫生投入政策;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提高资金效益;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完善有关配套政策。

(三)建立目标责任制。定期对试点县改革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监测评估,建立相应考核机制,定期考核,适时通报,总结推广经验。落实责任,明确步骤,确保试点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医改办,负责统筹协调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密切跟踪试点改革推进情况。

编制部门,负责做好公立医院改革涉及的有关机构编制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县医院规范化标准制定和规划的审定,负责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的投入。

财政部门,加大政府卫生投入,按政府卫生投入要求,负责县级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完善县级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规范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资产和资金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监管;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作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自治区医改工作整体部署,负责指导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审核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行试点县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和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步伐,促进我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卫生部门,负责指导各市、县制定县域卫生规划和县医疗机构设臵规划、加强行业监管、临床专科建设、医院信息化建设、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探索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制度,出台加强医药费用的监管控制的管理办法,督导落实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骨干人才到三级医院培养、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便民门诊服务。

篇3:小议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关键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法

一、确定综合改革的原则

对于县级公立医院来说,在改革的过程中,也要坚持公益原则,不以盈利为方向,只以收支平衡为核心进行改革。这也就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在综合改革的过程中以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原则,医疗过程中使用基本药物。杜绝以药补医,不得出现药品加成,对所有医疗服务和医疗药品都实行进价销售。由于县级公立医院可以从中央、省、市、县财政得到补助,所以一切在医疗改革中取消的药品加成,都要纳入到补助中来。取消多少,财政补助多少,以此来保证县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另外,对于药品与医用耗材的采购问题,省级管理部门应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规模优势,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并从物流供应方面进行路线调整,提高药品的配置率,提高物流供应速度,保证县级公立医院的药品及耗材供应。

同时,对于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来说,不仅在公益性和药品采购统一性上有要求。在管理机制上也有统一的改革要求。一方面,要逐步推进现代医院的管理制度,以现代医院管理为蓝本,深入推行法人治理机制。以理事会为核心,建立起一个现代法人治理机制。在这个机制中,要建立起县级医院的院长负责制和监事会制度,配合理事会的监督作用共同维持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转。为了更好地体现运行的公正性,在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过程中,县卫计委应牵头成立医院监事会,监事会对院长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当然,在监督的过程中,法人治理机制还要求县公立医院出具年度财务报告,以此来监督县公立医院运行的效率,保障财政补助的使用效率。

二、细化综合改革的管理措施

以院长负责制为基础,联合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在财务审批权,考核分配权、员工奖惩权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以在绩效管理这方面主推公益性和效率原则,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效率。严格把控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以社会满意度为基础,进行医疗费用控制。时刻坚持县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推行基本药物的制度,在日常医疗工作的管理上,强调医疗收费的管理。而在后勤服务方面,县级公立医院应重点做好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从过去的统管,到现在的外包。把县级中医医院的洗药房,县级公立医院的食堂,绿化卫生,安全保卫等后勤工作内容都外包到社会中来。以此来精简医院的内部人员,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成本。

以提高业务能力为目标,以县级医院的标准化建设为依据,建立起县、镇、村的三级医院信息体系。要从过去的手工台账,手工开单,改革为电子信息化处理,建立起电子病历,实行全院的信息化管理。在改革中,要立足于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建立起一体化的病历管理,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县级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网络建设。作为县级公立医院,应主动承担起,医疗卫生保障,财政药监,和民政各方面的信息交互任务,实现信息共享。改革应从过去的疾病管理模式,转换成健康管理模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县级医院之间的信息沟通,建立起上级与下级,平级和基层间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交流体系。在管理上,要从过去的按经验看病,改革为鼓励沟通,鼓励交流,立足于远程医疗系统来实现县级公立医院的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而作为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部门,在监督控制中,也要利用到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县级公立医院在综合改革中出现的医疗质量,药物使用,医疗费用方面问题进行监督,及时引导。

三、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优势进行改革

作为县级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作为县级公立医院要继续发挥其中医药服务优势,在改革中有意识地利用好当地现有的中医药资源,提高对中医科的建设投入,发挥中医药简便价廉的特点,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同时,立足于县级公立医院原有的医疗资源,对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中医药方面的指导,提高中医药的应用水平和应用范围,改进县级医院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基层优势,在改革中大力推行惠民便民措施,重点改革原有的就医环境,在挂号,就诊和收费取药方面进行流程优化,可以联合区域内的各基层卫生服务平台,建立起统一的县级公立医院挂号平台,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生。

立足于县级公立医院的情况,发挥出医保补偿优势。在医疗保险这一块,县级公立医院应发挥出控费的作用,在改革中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如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要分别开展不少于50个和20个基于临床路径管理的按病种付费。同时,积极发挥县级公立医院的基层优势,在医疗综合改革中,有力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率。立足于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政府补助的优势,提高基本药物的使用率,向患者正确宣传基本药物的疗效,不误导,不引导患者使用无效的高价药物。很多时候,患者在医院逐利的动机下会被引导购买同等药力的高价药物,甚至有医院为了以药养医,会有意识地让患者认为高价药效果更好。在综合改革中,县级公立医院应发挥自身的地位优势,引导患者正确用药,让患者得到性价比更高的医疗服务。

四、县级公立医院在人事方面的改革措施

在人事方面的综合改革,县级公立医院应在当下的人事分配制度上,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工作量,核定合理的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人事管理制度。在人事制度的综合改革中,要体现医务人员技术的价值,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管理特点。在收入分配这一块,应向业务骨干,临床一线的职工倾斜。在人事管理上,要适应拉开各岗级间的差距。当然,县级医院人事和绩效收入考核标准需要由医院理事会制订详细细节后上报县医管委审核才能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改革必然会触动部分人的已得利益,特点是对于一部分中层干部来说,他们既是管理的主要人员,又是被触动利益的人群。所以在综合改革的过程中,要意识到这个层面管理的关键性。

同时,在县级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过程中,要意识到人事管理的改革并不是通过减员来实现的,而且是提高政府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上进行的改革。一方面,要在人事配置方面满足县级公立医院的运转需求,满足医院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对于县级公立医院的人才建设,要加大人事上对于人才的侧重,要重点引进中级职称,硕士和学科带头人,为其人才在县级医院的长期工作创造条件。在人事管理上,以职称晋升,荣誉授予和政策倾斜等福利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填充到县级公立医院人才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在人才管理和人事管理方面,要体现政府的意志,要体现县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创造一个让人才自由成长,重点进行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培养,在县级公立医院建立起住院医师和骨干医师培养的人事管理体制。人事管理中应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管理流程,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壮大人才队伍,在公益性的前提下,发挥出良好的医德与医风,建立起一个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医师队伍。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来说,虽然不断在推进,改革成效依然需要进一步努力。在我国现在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市场化的现象有所抬头,甚至出现了罔顾公立医院公益性原则的改革现象。在整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过程中,要立足全局,发挥政府、医院,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保障改革过程中公益性的坚守。

参考文献

[1]周正哲,应争先,魏晋才.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践与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

[2]赵利宝,于晓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践及完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

篇4: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 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成效;困难

【作者简介】 李莉,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务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6-0048-02

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是江苏省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之一。一年多来,医院结合“十二五”规划目标和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医疗改革政策,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精细化科学管理水平,加快重点科室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严格控制药占比,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提高了医院服务效率、运行活力和社会效益,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达到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预期目标。现结合医院综合改革实践,就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作分析,以提出应对对策,为医院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1. 取得经济指标“一升两降”的初步效果

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改革取得初步成绩,医疗改革后的门诊、急诊、住院、手术、体检人次和业务总收入较医疗改革前均有所增加;而门诊均次费用、出院人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和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都有一定程度下降,初步取得了“业务量上升、均次费用下降、药占比下降”的预期效果。

2. 促进公立医院自身工作价值的实现

医院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的改革政策,制定《关于进一步控制药占比的暂行规定》,加大药占比考核与奖惩力度,通过信息系统来实时监管高值耗材的规范使用。同时医院完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采取精细化管理策略,充分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院员工面对药品零差价、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下降、卫生材料严格控制等医疗改革要求,从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医护水平、增强工作效率着手,使业务总收入增长了5.7%,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院自身工作价值的实现。

3. 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

经过一年来的价格综合改革,医院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切断了医院药品加成收入来源,增加了医疗服务收入,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以药养医”结构模式。全年药占比从改革前的44.90%下降到改革后的36.50%,下降幅度达到8.40%,这也同步促使门诊均次费用和出院人均费用的下降。这反映医院的业务总收入主要依靠医务人员的技术改进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存在的困难

1. 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明显增加

在取消药品加成收入后,为确保全年业务总收入的增加,医院不断改善医疗环境,采取多种挖潜增收措施。例如,医院加快信息化进程,在重点推进电子病历系统更新升级的同时,对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了270多项功能完善和改进。又如,医院与吴江有线合作开发“一院挂号”栏目,实现电视预约挂号;在江苏省内率先开通支付宝服务窗,实现掌上预约挂号、缴费、报告查询、住院清单查询,方便患者就医。再如,医院通过增加专家、专科门诊的出诊人数,增加床位数和提高床位利用率,增加体检人次数等措施,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所有这些使得医院处于超负荷运转,医护人员处于超强度工作状态,在短期内可以坚持,但长此以往缺乏持久动力。

2. 医院生存发展存在很大压力

综合改革后,县级医院收入仅有业务收入和财政补助两条途径。在财政补助不足的情况下,给业务收入增加很大的压力。应该看到,目前医院的收入增长是建立在维持比较高的门急诊和住院数量、控制用工成本、促使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的基础上的。超负荷运转增加了医疗安全隐患、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医务人员的付出与回报不对应,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如果财政补偿政策不明朗、不到位,就会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影响医院的基本建设和持续发展。

3. 医疗保险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医疗保险制度在保障公民基本医疗权利,缓解“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医疗保险政策在有效解决有病不就医、住不起院等情况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医疗消费不合理拉动、医疗资源有所浪费的弊端。例如,有些病人可以门诊解决却选择住院,有些病人可以出院时还选择压床等;又如,医院作为经营性单位,在切断药费收入后必须保持较高的门诊和住院业务量才能维持医院的生存发展,这会促使医院和患者联合起来共同助推医疗保险费用的增长。再如,医生面对医院的奖惩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可能会采取选择性收住病人的对策,这不利于医疗水平的提高、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疑难病人的救治,也会造成医疗保险资源的浪费。

4. 病人费用“零增长”难于坚持

改革第一年的出院人均费用和门诊均次费用虽有所下降,但难于坚持。由于涨价因素会导致材料与用工等成本的增加,加上新技术新项目的应用,病人对健康服务的质量需求在不断增加,所以医疗费用增长在所难免,关键是看能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零增长”不但制约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而且会出现医生选择病人、选择病种的现象。如果政策得不到及时修正,可能还会出现医院业绩“造假”的情况。

5. 县域就诊率难于提高

大医院名医效应及群众固有的“就高不就低”的就医习惯仍然会长期存在。面对市改区后医疗保险政策与苏州市区已经接轨,市民更倾向于到苏州市三甲医院就诊。这使得县级公立医院的吸引力难以增强,要达到“至2015年实现90%左右就诊率在县域内解决”的改革目标,难度极大。

三、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思考

1. 統筹协调,增强医疗改革政策保障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要统筹协调,为医疗改革保驾护航,尤其是要确保财政投入的可持续性增长。因此,要不断完善财政保障、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监管等相关配套政策。

2. 立足本职,加强医院服务能力建设

县级公立医院要立足本职,加强专职队伍和重点学科建设,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按业务量发展配足医务人员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医院要强化单病种质量控制、临床路径管理与处方点评、“医疗服务阳光用药”工程等措施,引导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坚持合理检查、治疗、用药,以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医院还可与临近的大医院协作,求得技术、人才、设备的援助和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同时,县级医院还可依托熟悉区域群体的优势,为大医院输送病人,并为出院病人做后续建档和跟踪治疗服务。

3. 积极探索,促使医务人员“减负增效”

县级公立医院要改变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促进医务人员“减负增效”。医院在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调节基础性和绩效性工资比例,完善体现医务劳动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同时,医院要关心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为医院的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内部环境。

4. 改善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医院可以围绕医疗改革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主题活动,例如,开展降低就医费用、改善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改善就医感受等活动,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通过错峰服务、分时段服务、自动叫号服务以及门诊刷卡付费等便民举措,缩短群众就诊等候时间,努力缓解医患之间就医矛盾。积极推行预约挂号诊疗及双向转诊服务,加强便民简易门诊,方便群众看病就医。通过各种便民惠民措施的实施、流程的优化、医疗服务质量的改进等,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让群众感受到医疗改革带来的变化。同时,医院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改革的成效,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确保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参考文献

[1] 卫生计生委等.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4/08/content_2654774.htm.

篇5:兴国县中医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应急预案

暨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会上的讲话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 孙志刚

(2012年2月16日)

同志们:

陕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充满希望的西部强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动科学发展,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快速增长,三秦百姓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全省各项改革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显成效,有很多突出的亮点,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全国深化医改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天,陕西省专门召开全省医改工作会议,就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行动员和部署。借此机会,我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充分认识医改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有利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生,作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新一轮医改启动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的基本路径,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基层医改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基本药物价格明显下降,破除了基层机构几十年“以药补医”机

制,广大人民群众从这“四提高、一降低”中得到了明显的实惠。与此同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

总体上看,新一轮医改注重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需求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有力地促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实践证明,医改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随着医改实践和认识的不断丰富深化,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基础更加扎实,保障更加有力。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准确把握形势,抢抓历史机遇,就一定能够把医改持续不断地推向深入。

在深化医改进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省、市、县普遍建立了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形成了党委书记经常问、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常务领导亲自管、主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推动各项改革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全民医保覆盖率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97.3%,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覆盖到95.7%。二是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现了全覆盖,并拓展延伸到村卫生室和县级公立医院,基层药价下降了31%,配送率超过90%。三是全面落实绩效工资,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年收入比改革前每人增长了9170元,涨幅为47.4%,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特别是在乡镇卫生院实施“安心工程”,解决了基层医务人员食、宿等生活保障问题,为留住人才、稳定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分别达到了51%和73%,为510多万城乡65岁以上老人进行了体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五是全省已有37个县开展

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46个县(区)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全面启动,汉中、延安、咸阳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形成了子长、神木、府谷等县为代表的多种模式,为下一步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李克强副总理对陕西省的医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两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总结推广陕西省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探索的经验。在此,我代表国务院医改办对陕西省在推进医改中取得的突出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领导推进医改、组织实施医改和参与支持医改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加快推进“十二五”时期深化医改的各项工作

李克强副总理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十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以及监管体制等领域的综合改革,着力在全民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今年是深化医改承前启后、持续推进的关键一年,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围绕三大重点任务,加大改革力度,统筹推进医改各项工作。

第一,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制度。今年要稳定基本医保的覆盖面,把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同时,要改善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即时结算,完善医保关系转移结算政策。大力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增强医保对医疗费用增长的约束作用。积极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第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今年要进一步落实好中央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完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建立长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积

极性。要逐步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增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三,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要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着力做好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三篇文章,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要大力推进便民惠民措施,大力推行临床路径改革,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普遍实行预约诊疗,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在做好三大重点任务的同时,还要推进药品生产流通和医药卫生监管体制改革。继续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三、突出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县级医院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无论是对县医院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是对巩固基层医改成果,乃至推动全国公立医院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陕西省在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勇于创新,亮点纷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县医院改革,这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充分显示了勇于改革、全力攻坚、克难奋进的坚定决心、必胜信心和雄才大略。国务院医改办全力支持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全力帮助陕西省深入推进县医院改革,期盼陕西省为全国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披荆斩棘,开辟道路,再创佳绩。

国务院医改办一直密切关注陕西省的改革。去年以来,我们对子长、神木、府谷等县改革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从中受到深刻的启示,使我们更加坚定地认

识到,推进县医院改革,必须在以下十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一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履行政府办医职责。要破除以药补医,调整服务价格,建立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二是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骨干人员的待遇,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建立新的采购机制,切断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等生产流通领域与医院采购之间的利益链条。四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降低各种费用支出。五是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和引导,切实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六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明确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关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秩序。七是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管,对医院和医生的不良诊疗行为,要坚决治理。八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新风。同时要大力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氛围。九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服务水平,引导更多优秀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十是积极鼓励社会办医,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县医院改革涉及面广,关系到多方面的利益,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必须对改革过程中的各个领域、各个部位、各个环节进行认真梳理,精心谋划。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办共同牵头制定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近期即将下发,陕西省也制定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有关配套文件,各个县也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县域内公立医院改革的实施方案,加强对改革的指导。二要积极稳妥推进。要建立严密的包保责任制,确保改革任务责任到人,改革政策落实到位,坚决避免出现操作不规范、措施不到位、政策不落实而引发社会波动。三要不断完善政策。对实施过程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要认真调研,及时研判,不断总结经验,完

善政策。国务院医改办全力支持陕西省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并将组织专班密切跟踪改革进展情况,及时总结陕西省的好做法、好经验。

篇6: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解读

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意义

是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下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对于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建立运行新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更好地保护群众健康,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

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统筹推进补偿、价格、医保、监管、药品采购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维护公益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加强人才、技术、专科建设,提升群众满意度,力争使居民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市)。

三、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涉及的医院

共3家,分别是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二人民院。

四、我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时间和主要内容 2015年4月1日正式启动,所有药品(中药饮片暂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降低CT、磁共振等大型检查收费,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五、什么是“药品零差价”

是指医疗机构以采购价销售药品(中药饮片暂除外),即实行“原价进、原价出”的“零差价”销售方式。我市公立医院使用的药品均由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采购价全省统一。在药品采购价格整体降低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

六、如何弥补公立医院改革后减少的合理收入

改革前主要靠药品加成、医疗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维持正常运行,改革就是要通过“一减一调一补”来破除以药养医:“一减”即实行药品零差价,降低大型检查费用,减轻群众负担;“一调”即合理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和医保支付政策;“一补”即增加财政投入。

七、既然是减轻群众负担为什么还要提高诊查费收费标准 通过药品零差率销售可以真正切断“以药补医”的链条,促进科学就医、合理用药。而提高诊查费等收费标准,既是对医院的合理补偿,也是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体现,进一步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同时,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医院管理,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

篇7:兴国县中医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应急预案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长期以来奋战在医疗工作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慰问。今天召开这个会议,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市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年医改任务,重点是全面启动我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刚才,**同志就公立医院改革做了安排

部署,县发改局、卫生局、财政局、人社局和物价局组织学习并解读了相关政策,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负责人都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会后要把中省市县相关文件收集编印成简明读本,发给广大医务工作者,帮助大家进一步吃透精神、深化认识、理清思路、把握重点,切实抓好改革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重大意义概括起来有“六个需要”。一是体现医疗服务公益性质的需要。公益性质是县级医疗机构在国家医疗体系中的基本定位。通过改革,政府用充分的保障来解决医院的运作问题和后顾之忧,彻底改变医院过去为了保工资、保运转而突出盈利、弱化服务的企业化运行模式,真正把县级医院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纯公益性医疗机构。二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需要。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这次改革的重点,一方面是通过科学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和设备装备建设,进一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是通过强化政府保障,降低或减少药品加成部分,从而减轻患者负担,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三是防治不正之风和医疗腐败的需要。改革是解决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这次改革,实现医药分离,从源头上切断医药购销中的利益链条,铲除医疗腐败滋生的土壤,树立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患和谐的行业新风。四是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强化医院的人员编制、人才培养和基础装备,加快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步伐,着力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五是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需要。本次改革的核心是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把固定用人转化为合同制用人,把过去靠身份管人转化为靠岗位管人,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同时,结合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多劳多得,干得不好、考核不合格的将被辞退,基本上打破了“铁饭碗”格局,这对于能干事、想干事的医务工作者是激励,给不会干事、干不好事的医务工作者以危机感。六是加强政府对医院监管的需要。改革后,政府将在提供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监管,着力强化政府对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主导权,切实改变医院像过去那样无序发展和恶性竞争的局面。

二、准确把握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原则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六个原则。一是四个分开的原则。即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经营性和公益性分开。政事分开,就是改革后的医院是在理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的一个市场服务主体,减少行政对医院的过分干预,让医院一心一意的搞好医疗服务;管办分开,办就是由人民政府办医,管从医务角度上由理事会管,从行政上由卫生局履行市场主体监管职能;医药分开,就是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制度,直接配送药品,医院不再采购;经营性和公益性分开,三所县级医院都是纯公益性的,经营性的医院要推向市场。二是养事不养人的原则。改革的核心是推行人事聘任聘用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政府保障用于办好医院,不能用来养闲人,要集中体现政府拿钱买公共服务的理念。三是人人有事干的原则。坚持和谐稳定搞改革。先稳定现有的在编和临聘人员,人人都要有岗位,暂不实行下岗或辞退。改革之后干不好、违法乱纪的,可能要下岗,这是改革的基本要求。四是医保、医疗、医药相配套的原则。医疗体系的医保、医疗、医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相配套,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相互协调、相互配套的机制。比如,医保要出台一个与公立医院预付或结算的具体办法。这是从一定程度上检验改革成败的重要内容。五是财政充分保障原则。这次医改突出了政府的责任,政府的责任主要体现在财政保障上,剥离化解债务、离退休人员直接保障,让医院轻装上阵,下一步装备改善,人员培养,都要作为保障的重要内容。六是严格监督考核原则。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院的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要把监督管理和目标责任考核作为重中之重,把社会各界对院长和医务的评议作为重点。要把查处群众的投诉举报作为重要工作之一,对患者举报实行有案必查,查必从严;对目标责任考核不达标的医院院长,要制定问责办法,确保群众满意。

三、切实抓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环节

一是医院治理模式和分配制度改革。医院治理模式重点是建立理事会制度,理事会聘任院长,院长聘任中层,层层聘任。

理事会组建非常关键,理事会成员应包括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医院专业人士、社会服务对象,从监督管理方式上体现医院的公益性。理事会成立以后,由理事会组织实行聘任聘用。理事会是决策机构,院长是执行者,两者的职责界定按照相关文件执行。二是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县财政局要抓紧制定医疗卫生投入方案,迅速出台公立医院债务化解方案和公立医院补助资金方案,并就医院财务收支运行、分配激励制度改革、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等方面拿出具体方案,并实施监督管理。三是药品三统一机制的规范运行。公立医院药品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工作,关系到医药和医院的协调配套。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药品要保障百分之百配送到位,不能出现开了处方没有药品的问题。四是医保与医院的良性互动。县卫生局、医保和合疗经办机构要加强与医院的协调、对接和配合,根据有关规定,在摸透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良性互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让群众真正体会到改革带来的方便和实惠。五是医院的监管考核。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监管、考核、问责工作机制,县卫生、财政、审计、监察、药监、物价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进一步加大监管、考核和问责力度,确保医院规范运行。六是临聘人员的稳定问题。按照“先稳定、再消化”的原则,维持现有临聘人员数量,不得再进临聘人员。等改革相关工作完成后,根据医院缺编情况,启动聘任聘用程序,消化部分临聘人员。有关部门要认真把握,对改革期间违规审批进人的,要实行问责。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今年的医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一是医改工作领导小组要抓好统筹协调。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统筹抓总、协调指导职责,及时出台相关的制度规定。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要亲自抓,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二是督导组要切实负起责任。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督导组已发文明确,各组要迅速行动,立即进驻各医院,全程指导改革工作,直到改革结束。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三是理事会要在督导组的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改革工作由督导组和理事会共同推进,把医院班子调整放在改革的最后,改革期间维持医院现有班子,等聘任聘用程序完成后,再按照聘任聘用规定,组织推荐领导班子,要更加体现医院管理层产生的民主性。四是建立医改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医改政策和纪律,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暗箱操作、曲解政策,随意变通等问题,纪检监察要从速从严从重查处,确保医改工作严肃性和规范性。五是各镇要加强宣传。这次医改受益的是群众,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镇长会后要做好医改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群众了解医改的意义和政策,努力做到家喻户晓,赢得群众广泛支持。

篇8: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之我见

一、政府层面(宏观举办)

(一)简政放权、管办分开(管理体制)

1. 简政放权

多年来,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统得太死,一手按国家机关去要求,另一手按企业去放任,使得县级公立医院左右为难,很多问题不能得以解决。

2. 管办分开

县级公立医院由政府举办毋庸置疑,但管理权一定要分离。要给县级公立医院独立的管理权,这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二)清产核资、划剥债务(关键环节)

1. 清产核资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环节首先是清产核资。因医院的资产是国有的,政府必须组织相关部门对医院的资产进行核查并给予具体的规定和要求。

2. 划拨债务

多年来,一步步形成的负债使得县级公立医院难以翻身和发展。这就需要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通过审计、财政等相关部门对负债进行审计并予以划剥。

(三)统筹规划、能力保障(主要职责)

1. 统筹规划

通过上述两方面的改革,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统筹规划了。政府要组织卫生等相关部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从宏观上保障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

2. 能力保障

政府另一方面的职责就是要有适当的投入。具体来说就是房屋、设备、应急等方面的投入保障。否则县级公立医院自身是难以生存与发展的。

(四)加强监管、政策调控(重要手段)

1. 加强监管

政府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就是加强监督管理。多年来,政府根本没有承担起监督管理的重任,而大多情形是担当着“大院长”的角色。

2. 政策调控

政府的另一管理手段就是政策调控。政府要按照国家的卫生方针政策,本照统筹、惠民等原则,通过政策来调控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规模和走向。

二、医院层面(自主经营)

(一)院务决策、两会监督(决策机制)

1. 院务决策

县级公立医院要成立由院长任主任委员、有医院内部各方面人员组成的院务委员会,医院的各项决策由院长主持召开院务会议研究决定。

2. 两会监督

院务工作必须在院党总支委员会和院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下运行。动用大额资金,涉及职工利益和关乎医院生存发展的重大决策,必须经院党总支委员会并院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二)定岗定编、两级聘任(用人机制)

1. 定岗定编

县级公立医院要按照二级综合医院的标准和规模以及医院实际需要设定不同工作岗位,再根据各个岗位所需人员设定编制,严格控制人数。

2. 两级聘任

在定岗定编的基础上,实行院科两级聘任制。对落聘人员实行待岗下岗制,第一年开基本工资;第二年只负责保险等医院承担部分;第三年按下岗处理。

(三)成本核算、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1. 成本核算

县级公立医院要对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进行全成本核算,严格控制成本。

2. 绩效考核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要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职工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行为进行考核,并将职工的任用、提升、奖惩等与考核结果挂钩。

(四)不劳不得、优劳优酬(分配机制)

1. 不劳不得

与多劳多得同属一个范畴,指通过对职工劳动数量方面的衡量进行分配,是按劳分配数量方面的具体体现,是从量的方面对职工劳动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2. 优劳优酬

指通过对职工劳动质量方面的衡量进行分配,是按劳分配质量方面的具体体现,是从质的方面对职工劳动的充分肯定和鼓励。

上一篇:超市理货员制度下一篇:关于校长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