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云经典话语

2024-04-10

黄碧云经典话语(精选6篇)

篇1:黄碧云经典话语

黄碧云经典话语大全

1、生命中有许多事,沉重哀婉至不可说。

2、不见得你比别人更痛些,只不过你表达得精彩些。

3、我不介意被离弃,本来吧不是你离弃人便是人离弃你,不是那么复杂的一回事。

4、你没想这么多吧。事情过后只有我一个人,冬蚕一样吐着细细的记忆,织成思念。

5、如果我们没有接近过,我会不会不会陷得那么深?

6、岁月多忧,何苦相熬?

7、楚楚好远还是看到了米记,一阵眼热,也不是甚么只是因为熟悉,毕竟同床共被那么多年了,生影影的时候他也曾不睡不吃的陪着她,在浮动的人影之中楚楚还是认出了他,只有他的影子是实在的。

8、我只是觉得倦,以为睡著了便没事。

9、呵,要经过这许多不幸,我才意识我作为我,独立地存在。我的存在原来与他人无关的,连爱人也不例外。忽然我眼前一片黑暗,而我的灵魂却非常清醒。我掩着脸,从此除了黑暗,一无所有。

10、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11、雪却密密地下着,夹着风,都是灰与黑。那是埋葬死人与活人的雪。

12、此窗不同彼窗,日子过去她已经成为一个不哭泣的女子;她就伏在窗前,无声地笑了,笑得凄凄凉凉满地都是没流的眼泪,化成光。

13、当时觉得很大的事情,过后就轻若雪,转眼成云雾,不复记忆了。连他多了李红这件事好象也不是甚么事,都可以可有可无。

14、如同在裂空之下,我遇到了你。无所依傍:此生无所依傍。

15、忽然记起你的脸,还是那年死去的模样,而我就已经老了。如果真有天堂,你一定认不得我,因为我一直在长老,你的脸容,在人们的记忆中,直至人们将你忘怀。

16、不要跟我谈话,请不要,理解我,不要靠近。

17、生命里面很多事情,沉重婉转至不可说。我想你明白。正如我想我明白你。

18、从今我会学得愚拙一些,因而得智慧;不爱之慧。

19、成年人的眼泪,从来不是恳求。

20、我知道千万人的命运,亦不过如此。在这时候,我与我的`舞台,及一切暂时的生,从来没有如此接近。在这一条随意的阿姆斯特丹街道上,我的绝望得以完成。这个城市,也完成它要在我生命里要完成的幻灭、启悟——生命如骗局。

21、垂落至脚前的所有重量,那么轻,这样我必然可以,在一个忘记时间的目光所及的无窗的位置。

22、睡着就忘记那磨人的、朦朦胧胧的、似有还无的、希望。心之罪最大为希望。死灰岂能复燃。复燃会是怎么一个比烟花焚城更大的灾难。

23、热情往往在过去以后一发不可收拾。

24、老实说,要谋一个什么知识分子的职业也不需要什么大智大勇,像我一块无聊的料子包装包装也行了,于是我埋首做西方现代哲学的课,这最容易混,老师不懂我也不懂,我那篇论文大家可以看得相视而笑,好歹做出来了,大家真的如释重负,皆大欢喜。

25、我很想,有光。

26、太阳菊在黑暗中静静枯萎,我闭上眼,忽然明白什么叫“身外物”。从今事事都是身外物。

27、我对生命要求很简朴。

28、原该如是,太平盛世,个人经历最大的兵荒马乱不外是幻灭。

29、如果成长不过是长久痛楚,愈合之后的顿悟,陈路远忽然明白,成长以后,代之以痛楚,愈合的不过是更为长久的疲倦。

30、我会发觉我原来是一只蝴蝶,很偶然地,经过了生。

31、如果我们的人生一无所获,那是因为我们以为的爱将我们虚耗殆尽。

32、如果有一天,你湮没在人潮之中,那是因为你没有努力活的丰盛。

33、其实她生命的灯,从没有亮过,一切不过是她摸索中的幻觉,我们叫做“希望”的幻觉。

34、绛绿是个理解雪的温柔的女子。温柔事物,轻若不存在但想必长久坚定。

35、生命里面很多事情,沉重婉转至不可说。

36、我们守望时间,如同在黑暗里守不明来历的光。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殊途同归的。

37、我曾经想像蝴蝶飞行的方向,必然美丽多样。有阳光的地方必然有土地。

38、也曾想过忘怀。可否以意志来忘怀?我会忘记你吗?或者忘怀不是忘记,而是记起想起你的时候,已经无关重要了。再见到你也不会惊动,不见也不挂念。

39、或许我曾经令她快乐,期望我,静如美玉,健康而愉快,正如所有的小孩子,给予成人虚假的、一闪而过的、完美的希望。她很快便失了望,对于我,还是对于她的人生,我到现在还不清楚。

40、我们经历那样多的暴烈,然而我们追求的,不过是温柔的生。

41、在这难以安身的年代,岂敢奢言爱。

42、世界之大,我却不知其折或远。

43、我怀疑我心底什么地方,失去记忆与热情,正绵绵地下着雪。

44、我记忆中的她总是在煮茶,茶香扑鼻,玄关外是飞扬的雪。她煮茶总是长长的、缓缓的,了无边际。她从来不说话,从黄昏到入夜,她仍在黑夜中煮茶。所以我了解关于生命的哀伤,总是静默的,漫长的,夹着一点茶香。

45、请为我的灵魂点一支蜡烛。

46、在这弱肉强食的生存游戏里,我是幸存者,我为什么要伤心。

47、头上是天,脚下是维多利亚港,书静一步一步,却知无路可走。她沿着第三街,第二街,第一街,斜斜的走下去……或许会走到零点,自此尘尘土土,各安其份。说什么,何尝有战争炮火,只是太平盛世,人一样灰飞烟灭。

48、一个人有时吃有时不吃,吃一个方便面就可以,生活仿佛就从容了许多,时间都过得慢了,手表的指针缓缓转动,日头缓缓落下,深蓝的地球缓缓在太空转动,地缓缓沉落,浮岛缓缓长出水面。

49、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

50、在疲乏之中,慢慢沉没。

51、就算天空离我那么远,我还是充满欢喜。

52、没有甚么事情是长久的。我们说爱,但我们自己的命运都不能够把握,细弱的生命独自飘摇,每个人拼尽全力都不过保着自己不致毁灭。我们从来不可能照亮其他人。

53、我爱你,如鲸向海,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

54、温柔是:包容并静默,不问不怨,不哀伤。

55、爱之所以为爱,或许在乎缺失。——从不可得,因此思念终生。

56、你不会忘记我,你根本不用忘记,我对于你来说是那么轻,就像周末下午游乐场里的棉花糖。

57、你以为人生存可以怎样怎样,到头来,打回原形。

58、然而,日渐惆怅,如冬日之手,温柔地抚到胸前,心一点一点的冷下来。玛莉是对的:愤怒对她来说,比较好。惆怅之伤害,缓慢,安静,不流血,非常深。

59、我突然记起她的脸,这样我就老了。

60、有时我想,爱不过是小恩小惠。我以为我可以独自过一生,我还是被打动了。

61、其实你并不比别人更痛些,只是你表达的更精彩。

62、世界是何等新鲜有希望,而我已日渐厌世。

63、我只是一个安份的女人,想与一个人,发展一段单纯的感情关系。何以世皆不容我。

64、念你细如冰裂,我只是无法惊动,惜你心密如尘,隔世岂能对镜相照,犹想你静默羞怯,我还是听到了你,并且心动而且离开。

65、人为甚么要有感情,而感情又是那么的纠缠不清。在这无法开解的夹缠当中,每个人都不由自主。

66、如今始知,生命所得……不外如是,种种种种的偶然。

67、她忽然觉得做丧和做喜原来差不多,都是一门绝望的热闹。

68、命运的意思是,是处境选择你而不是其他。

69、我心中如兰花突然被揉烂般痛楚。

70、她心里总是若有所失,或许是因为失的不够多。毕竟这是个不完全的世界,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完全全真真正正的,连破裂都不曾完全。

篇2:黄碧云经典话语

2、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

3、如果追寻的结果就是,死亡,宗教,疯狂,遗忘,长久的哀伤,永远不睡,放逐――但请相信我,我很想,活下去,并且安稳,宁静,温柔――一手创造自己的命运,又用生命去对抗这自己一手创造的命运――自然也是,意志的悲剧。

4、如同在裂空之下,我遇到了你。无所依傍:此生无所依傍。你将逝亡,我亦摇摇欲坠。但我还是缓慢而小心地接近你,一定因为相互怜惜。

5、但你不会忘记我。你不需要忘记我。我对于你来说是那么轻,你可以将我当做星期日下午的棉花糖一样不时吃一下,调调生活的味儿。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想念我,想念我对你的执恋,想:我遇到过一个热烈的女子。

6、生命是:你期待莲花,长出的却是肥大而香气扑鼻的芒果。我只想很微小的,纵使也是微微放任的,但我又不会骚扰任何人的生活着,没有人要逼害我,也没有人要孤立我,我不那么重要,但就这样莫名其妙无法以我愿意的生活方式生存下来。

7、如果我们的人生一无所获,那是因为我们以为的爱将我们虚耗殆尽。

8、在夜尽之前曾有圆舞、密语、低眉、浅笑、静默、秋凉直至地尽将我们风干……人潮卷没谁也不曾埋葬谁……无所谓杀……然而我们隔土静听犹记得细弱之身有所承诺有所欠缺。

9、你在我生命留下的痕迹,你看不到,我也看不到。但我知道,紫色蝉大,在某一个宁静时刻倒影就会浮现,从血里生长是我生命中的毒,并与此肉身同腐。那时如果有人纪念,就会说:这里埋葬了一个女子和她紫黑色的隐痕。

10、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11、我只是一个安份的.女人,想与一个人,发展一段单纯的感情关系。何以世皆不容我。

12、太阳仍然爬上,夜幕一样垂,夜央三时,一样有人熟睡有人清醒。

13、传说宝石与爱情及眼泪相关,不知是否如此。

14、我们需要信心、希望、爱。世上种种却无法给我们这些。所以我总可以在教堂安身立命的,无论俗世有多聪明多复杂。

15、人人都说年轻好,大概是因为年轻无知,容易受骗。而且怪不得谁,幻象是自己一手炮制的。

16、只有在黑暗里才可以感觉空间。我以为世界有多大,总想一直的走下去;但原来一个人的脚步只有脚步那么大;无论我走得有多远,我带着的还是我自己的脚步。

17、还没有认清楚日的隐约,夜就盛大的来临,其间一刻,明与暗,爱与不爱,希望与绝望,一念之间,就是黄昏。

18、有时我想,爱不过是小恩小惠。我以为我可以独自过一生,我还是被打动了。

19、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篇3:黄碧云经典话语

一、黄碧云的后殖民观与《末日酒店》

《末日酒店》并不是黄碧云的首次后殖民书写。早在黄碧云创作之初, 她就在自己的散文中坦诚地表露过对殖民地风情的私人情感:“我想我爱的是一回事, 我明白的又是一回事, 正如我明白殖民地建筑是强权的遗腹子, 然而我还是极内疚地眷恋着, 这没落的殖民地风情。” (1) 这表现了她在对待殖民问题时理性与情感之间的矛盾。此外, 她还曾在2003年出版的《后殖民志》中借助在英国、中东欧的游历经历, 用多种形式呈现了自己对殖民—被殖民, 主体—他者, 帝国—第三世界等诸多问题的理性思索, 并在书中多处阐明了自己对后殖民主义的认识。如“后殖民主义是论述权力的转移”、“‘后’殖民地的‘后’, 不只是时间上的‘后’……更重要的是论述空间的‘后’, 这个空间, 使软弱者有力量, 使被欺侮者强壮” (2) ;“‘后’是一种异变:她承担但她暗胎怪生。‘后’不那么赤裸裸地去对抗、控诉, 不那么容易去定义。‘后’是犹犹疑疑的, 这样不情愿、那样不情愿, 反复思虑的” (3) 。黄碧云的此般阐释带着文学式的感性, 但其要义是容易理解的, 即:后殖民主义论述的既是殖民地政权的转移, 又是殖民权力从政治到文化领域的转移;被殖民者被动接受事实, 但立场游移, 左右摇摆, 它不是旗帜鲜明的二元对立, 而具有某种模糊性。

《末日酒店》是黄碧云后殖民主义观的集中体现。小说选取酒店这样一个幽闭又流动性极大的空间, 书写了它在葡国殖民末期几十年中的命运起伏。在这里, 酒店是政权的一个缩影, 酒店的命运也恰恰暗合了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权势的变化。这部小说可称之为是一部关于澳门———这座在近代历史上与香港同病相怜的城市———的“时间简史” (4) 。在《末日酒店》之后, 黄碧云的两部小说《烈佬传》与《微喜重行》在内容上虽回归了她的故城香港, 但其中涉及殖民话题的文字却并不多见, 故《末日酒店》的文本对研究黄碧云的后殖民书写具有较为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二、后殖民书写的第三种立场

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 成长于英殖民末期香港的黄碧云, 对“我城”的没落气象有着敏感的体认。她在散文处女集中第一篇即开宗明义, 点出香港的繁华下“隐着衰亡势” (5) 。在殖民地文化环境中生活多年的经验, 再加上黄碧云对殖民者所代表的强权文化的深入了解, 使得她能打破“殖民—被殖民”这对传统二元对立的概念, 从而采取一个独特又暧昧的立场———不偏向任何一方的“第三立场” (6) 。

小说以一场洋人酒会开篇, 作者用白描式的笔法勾勒了一幅人物群像, 他们种族构成复杂, 出身各异, 职业不同, 来自世界各地, 却在这一刻, 齐聚在澳门这间酒店的开张典礼上。这场开张酒会看似热闹, 但风光之下则是掩盖不住的没落气象。我们通过作者的只言片语即可发现, 出现在开篇中的这些西洋人并非读者预设的那样高贵得体, 恰恰相反, 每个人的身世都充满曲折, 甚至是不堪。

酒店经理嘉比奥年方27岁, 但已对生命感到疲倦, “我觉得已经一生了” (7) , 父亲是混血梅毒病人, 母亲则是修女。加路殊·阿尔梅达来自葡萄牙的另一处殖民地莫桑比克, 战争时断了一条腿, 同是屈服于帝国主义的被殖民者, 但他在澳门这片东方的土地上摇身一变, 成为强权集团的一员, 代表了宗主国的权威。来自印度的约西举止粗鲁, 当众对情人小娜拉动手动脚, 大放厥词称“女人都不过是奴隶”, 表面上他是从事香料贸易的家族第三代, “但所有澳门的葡人都知道, 他祖父是个杀人犯, 放逐到果阿去, 就这样做起生意扮起望族来” (7) 5。而小娜拉则是土生葡人, 葡萄牙人父亲与巴西舞女的私生女, 年幼离家不读书也不工作, 便靠出卖肉体维持表面光鲜的生活。驼背阿方索是个地道的葡萄牙人, 因为生理缺陷饱受冷漠与欺侮, 他带着一颗缺失痛感全然麻木的心逃离家乡, 来到东方以期新生, 他说“一个陌生的地方就是天堂” (7) 6, 但在澳门他依旧活得卑微低下。

在以往由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主导的二元对立的话语体系中, 西方一贯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西方人 (白种人) 都衣冠楚楚、正直诚信、优雅高贵、文明开化、温柔善良, 而与之对立的被殖民者, 不是被简化为故弄玄虚、神秘莫测的东方人, 就是被异化成野蛮残暴、原始、未经开化的非洲人形象, 直至今天, 这种定型化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仍未完全绝迹。霍米·巴巴将这种对被殖民者的定型看成是一种拜物教, “即将整个民族的特征性情简化为一个丑陋怪异的表征符号” (8) 。这种殖民定型和欧洲中心主义思想的表现在世界文学文本中俯首皆是, 而在《末日酒店》中, 黄碧云塑造了这样一群齐聚在殖民地的西洋人, 他们或来自宗主国的社会底层, 抑或是身份尴尬的混血, 又或是来自其他的第三世界国家, 各有各的酸楚, 但同时又卑琐苟且, 不得不说是一种有意为之的颠覆。黄碧云在小说中借山多殊之口表述了殖民地西洋人群体中势利又冷漠的人际关系:“在这个流放地, 没有谁比谁高尚, 但没有一个不向下看另一个。” (7) 13

小说的第二部分除了书写酒店这一公共空间以外, 更进一步, 深入了家族内部, 展现了这个在澳门生活的葡人家庭的构成与状态。尽管《末日酒店》这部小说集中描写的是生活在东方的西洋人群体, 但他们的生活、社交空间毕竟不是真空, 还是会在某些领域与当地华人, 也就是被殖民者产生接触。而且与以往这类题材的华文小说喜揭露殖民双方斗争激烈、被殖民者生活水深火热、殖民者狡诈傲慢的倾向不同, 小说通篇并未出现殖民权力双方的激烈斗争, 恰恰相反, 在家庭层面, 我们看到更多的则是东西文明沟通互融的“混杂”状态。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奠基人萨义德曾经指出:“各个文化彼此之间太过混合, 其内容和历史互相依赖、掺杂, 无法像外科手术般分割为东方和西方这样巨大的、大都为意识形态的对立情况。” (9)

另一位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K·巴巴也有类似的观点, “混杂性”与“第三空间”是其理论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巴巴强调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殖民与被殖民的情境彼此杂糅, 形成了一种超脱于二元对立以外的“第三空间”, “因而发展出存在于语言认同和心理机制之间、既矛盾又模糊的新型过渡空间” (10) 。

美路家族的状态正是这种文化“第三空间”的具体呈现。无论是祖父辈还是父辈, 他们都先娶葡人女子为妻, 再选择华人女性作为家庭的补充。罗美清原为祖母罗莎里亚的亲仆, 出身卑微, 她“行中国式的入门礼, 给罗莎里亚跪下奉茶” (7) 13, 按照祖父的要求称罗莎里亚为姐姐, 即使生了“我”的父亲之后, 在家中扮演的仍是仆人角色, 地位等同于中国封建家庭中的妾;阿来本是家中找来照料“我”的保姆, 因为母亲的不告而别, 她承担起了家中女主人的责任, 后来与父亲正式结合感情甚笃, 但仍敬称“我”为“小主人”, 如果与中国封建家庭进行类比, 那么阿来大约可算是填房夫人。显而易见的是, 华人女性在葡萄牙人的家族中相较于原配葡国女子处于弱势, 地位也低人一等, 但作为西洋文明的他者, 她们在家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且融入了西方家庭。

这并不只是第三世界文化对帝国文化的臣服, 古中国的文化习俗同样渗透进这个葡萄牙家庭, 其中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这个家庭中实际存在的一夫多妻制。祖父作为一个接受了西方文明教育的葡萄牙人, 在来到澳门后, 自然而然地接受并效仿起了中式家庭中一夫多妻的建制, 即使这时已经是二战之后,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而这种做法亦延续到了父亲。“我”的父亲从生理到观念都是一个“混血儿”, 他的身上既携带了来自西方的浪漫主义与颓废精神, 又感染了些许实用主义与超脱的东方色彩。他们这种“入乡随俗”从侧面反映了殖民地文化对殖民者的反向影响, 表现了处于权力对立面的两种文化的“混杂”过程。

在充足资料与经验的基础上, 黄碧云的这份“他者想象”没有生硬地将殖民者所代表的西方与被殖民者所代表的东方对立起来。她呈现的西方世界并非完全“西方”, 它有“东方”的影子, 也有自身的弱势;小说未涉及权力对立面的两者之间激烈的对抗关系, 在酒店公共空间和家庭私人空间中呈现出的都是中葡文化的杂糅状态。小说通过彰显殖民地殖民事实与个体情感之间矛盾又胶着的张力, 印证了她的后殖民书写中的暧昧意味。

三、后殖民时代的殖民叙事

小说整体采用了一个环形结构, 以空间始, 描写酒店的开业酒会, “他们都已经忘记我了, 和那间一零七号房”;小说以时间终, 作者介绍了酒店开办、兴建的历史, “这个小银钟, 一直放在玛依无玷修女的校长室桌面, 忠心行走”。酒店从世纪之初成立, 直到小说末尾的重装开业, 繁荣, 战乱, 饥荒, 发展, 抗争, 半个多世纪的澳门殖民史被浓缩在这间位于山顶的小小酒店中。二十世纪发生在华夏大地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可以在文中找到影子, 它们直接对酒店的运营产生影响。

1898年, 英国人克拉克夫妇“决定在此建一间酒店”, “两年后酒店还没有建好, 在中国的欧洲人仓皇逃走”。在历史上, 末日酒店的原型峰景酒店确是被克拉克夫妇所购买, 但时间比小说中早了8年, 乃是1890年。黄碧云在这里做了一个细微但巧妙的推迟, “两年后”的1900年正值八国联军侵华, 清朝统治下的局势动荡, 后又有“庚子国变”, 当时在华洋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才出现了小说中提到的“欧洲人仓皇逃走”。

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 也开始有日军出现在澳门, 小说中写“从香港来的葡国难民涌进了酒店”。二战初期, 酒店挤满难民, 环境设施遭到极大破坏, 酒店变得肮脏污糟。但战争带来的远不止此。1942年, 澳门出现通货膨胀。这在小说中也有反映, 小娜拉后来嫁给了一位犹太人, 开一间面包店, 战时澳门食物紧缺, 发生了饥荒, “你不知道饿死的人身体有多发胀, 饿得紧一个人肿得像两个人, 到处都在吃人肉包” (7) 16。

时局愈发紧张, “欧洲人离开了, 酒店再也没有面粉与罐头”。酒店门可罗雀, 徒留驼背阿方索一人忠心守候。直到有一天“有车子停在大门楼梯之下……其实他已经知道, 停战了, 酒店又有了新的主人” (7) 18。二战结束, 酒店的新主人叫史密夫, 是英国人, 说英语, 在这片葡萄牙殖民地上, 他算是不折不扣的“外人”, “殖民地管治者原本已具过客性质, 而一个英国管理人在葡国殖民地的短暂停留更属过客中的过客” (11) 。

“我祖父的老板从英国人手里买到这间酒店”, 小说叙事者“我”的家族从葡萄牙来到殖民地, 接管这间已经初显颓势的酒店。“我”的家族中祖孙三代都叫同一个名字:约西安东尼奥, “我祖父以为我可以一直保留, 名字, 对象, 字, 一支坏笔, 以记下所有。我记下, 但已经是粉末浮沙, 一写便吹走” (7) 24。经过战争的消耗, 葡萄牙人在这片土地上变得愈发飘摇无根, 早已不复往日风光。

祖父在澳门一待就是二十年, 没有再回里斯本, 这时大约已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酒店重修以后, 长廊有风, 吹得银餐具微微作响, 好像满了一室不存在的客人, 暴乱以后酒店很静” (7) 44。根据时间推测, 文中的“暴乱”是指爆发于1966年的“一二·三事件”。1966年11月15日, 澳门警民双方因老建筑拆除与否的问题发生冲突, 12月3日和4日澳门爆发了流血骚乱。《澳门史》的作者杰弗里·C·冈恩对此事的结论是, “总之, ‘一二·三事件’在1960年代给澳门留下了一个从根本上得到削弱的葡萄牙当局” (12) , 殖民政权的影响力来到了一个历史的拐点。

酒店生意越来越差, 一个客人都没有, 自家周围的葡人邻居都搬走了, “圣拿撒路街很静” (7) 55, 这是因为“革命以后军队走了”。黄碧云此处轻描淡写的寥寥八字, 其实涉及的是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国内爆发的“康乃馨革命”, 革命军推翻了萨拉查政权, 其后葡萄牙声称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 包括澳门, 并撤军。此后尽管葡萄牙政府仍承担澳门行政管理的职责, 也有最后几届总督走马上任, 但无可争议的是, 宗主国政权的强力在澳门已是急转直下。

“我”的父亲本就是怯懦自私之人, 所以在阿来病逝后以自杀逃避现实困境, 他清楚地知道“这不是我们的地方了” (7) 57。才12岁的“我”只能被遣送回葡萄牙, 寄居在叔叔家。数年后, 酒店重装开业, “我”尽管没有收到邀请, 但还是回到澳门目睹了这一“盛事”。这时殖民政权日薄西山, 总督尽管也出席了开业酒会, 但他“已经不再穿军装, 但他还是军人, 只能是军人, 站得很直” (7) 68。酒店经过了重整装修, “二十间客房改为七间”, 但气势已不如往昔。时代早变了, 这是一个“没有事情金钱不能解决”的时代, 而有无赌场也成了衡量一间酒店品质的标准。小说中没有具体交代这一次改造的时间, 但峰景酒店进行过类似的改建, 将40间客房变成8间, 这是1990年的事。

一座只有二十间客房的酒店, 串联起七代经理人, 一个家庭, 承载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在这里, 酒店, 亦可理解为葡萄牙殖民政权, 它曾繁荣光鲜, 但盛极必衰,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民主思潮的兴起让它无法自外于历史趋势, 即使修修补补也绝无可能改变历史的方向, 势必一步步走向衰微、乃至终结。黄碧云见微知著, 看似轻描淡写, 实则深刻锋利, 在极其有限的篇幅中兼顾微观与宏观, 举重若轻地完成了殖民叙事。

四、多元的语言文化思维

黄碧云在《鸡碎语》中表达过用英语创作一部后殖民时期小说的愿望, 她是明白英语在后殖民时代文化里所代表“霸权”意义的。她说:“鸭巴甸, 维多利亚, 新英伦, 但也可能根本就是, 帝国语言。香港有个鸭巴甸, 澳洲有维多利亚, 美国有新英伦。” (13) 英国多用本土地名来命名新殖民地, 例如当今全球至少有六个名为纽卡斯尔 (Newcastle) 的城市, 就连国际大都市纽约 (New York) 之名, 也源自英格兰的约克郡 (York) 。鸭巴甸是Aberdeen的粤语记音, 又称“香港仔”, 是香港南部一个港口, 用来纪念当时英国外交大臣鸭巴甸勋爵。同时, Aberdeen也是地名, 是一座位于苏格兰东北部的城市。黄碧云用这个例子指出:语言有时也可以是执行殖民强权的工具与力量, 被殖民者就连地名也是靠强权语言赋予意义, 经过数十年的潜移默化, 渗透进本地文化的血液, 香港许多殖民时期的地名沿用至今便是一个例证。

《末日酒店》是目前为止黄碧云唯一一本全文译为英语并结集出版的小说。通过中英双语的比照阅读, 我们一来可以借助另一种语言文本理解汉语叙事中的隐晦不解之处, 二来能从中捕捉到作者隐藏在小说语言背后的文化思维。这篇小说虽然是黄碧云对于葡萄牙殖民者的“殖民想象”, 来来去去的西洋人是小说的主人公, 但这毕竟是一篇用现代白话写就的小说, 她让自己笔下的葡萄牙人说中文, 但有些细节处还是泄露了作者的西语思维。

如“客人不肯回到房间, 嘉比奥就着人替客人拿他的一套睡衣, 一双拖鞋, ‘任何令你舒服的’……” (7) 9, 这里一句“任何令你舒服的”显然不是符合一个中文语言习惯的表达, 而是英文口语“Anything to make you comfortable”的直译;还有祖母罗莎里亚面对她父亲蹦出来的一句没头没脑的“我爱上了” (7) 80出自英文“I am in love”的习惯表达。

不仅仅是英语思维, 为了贴近小说中葡萄牙殖民者的民族身份, 黄碧云还有意让小说语言沾染了一丝南欧色彩。如她在人物命名方面, 大量采用葡萄牙语中的本土人名, 如Ribeiro (理贝尔神父) 、Paco (吉他手柏高) 、Marcelo (厨子马西路) 等。除此以外, 黄念欣教授还指出文中“如foda-se (葡语骂人话’干’) , suinos (猪猡) , Borbo-leta (蝴蝶) ”等葡萄牙语词汇的使用, “似乎是逆反了殖民书写中‘接触区域’所指外来与本土的交接场境和混杂性, 而反过来更沉湎于一个古老的梦中南欧” (14) 。

又如后文中“我”的一句粗鲁咒骂:“日安, 我说。妓女之子, 我骂。” (61页) “妓女之子”即是英语粗话sonofabitch的直译, 在中文语境中, 这个不雅的说法往往会被意译成“混蛋, 王八蛋”之类, 这里作者却罕见地直接采用了半文半白的中文。但通过双语文本的对照, 笔者却发现英文译者M.Klim将该句译成了葡萄牙语, 而非英语, 但句式、意义完全与中文文本如出一辙, 从这个细节处我们可以一窥译者与小说作者之间的默契。

篇4:黄碧云的温柔与暴烈

在香港及内地的文学圈,黄碧云始终是一个剽悍而另类的存在。她是一个谜。

要姿势好看,哪怕一生都无法抵达

7岁那年,黄碧云的母亲去世了,大家要她亲吻已经停止呼吸的妈妈。“她的脸好冰冷啊。”那是她对死亡最初的印象。20岁,厌世的她尝试各种方式的死亡,每天在脑海里策划告别这个世界的方式。

她最终活了下来。既然无法结束它,那么就让它辉煌。她先是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毕业,在香港《英文虎报》做记者,去过彼时战火纷飞的越南和柬埔寨。后又攻读香港大学犯罪学硕士,当过议员助理,还开过服饰店。直到碰到了写作,她似乎才发现这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可以对抗时间与命运,可以发现这世界上有一个隐秘的存在。

她一头扎进了文字圈里。《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媚行者》《烈女传》《无爱纪》……她笔下的人物打动了无数读者。她不由分说地爱上了写作,也有热情为自己的作品做宣传——2000年左右的时候,“我还做着作家梦。为了推销小说,立心不良地做了一个读书小剧场《媚行者》。做完以后更加懊恼:小说没推销成功,时间金钱赔了一大堆,更可怜的是诱发了一场品位低劣的姿势竞赛。”“《媚行者》讲的是一个脚伤的故事,因此我上台跳了一段舞。舞技拙劣,有一个观众非常沉闷无聊地转过脸去。我到现在还经常想起那张别过去的脸。”

随后,黄碧云特意到西班牙塞尔维亚,学了六个月舞蹈:“后来想真是一个浩大的姿势。”她对姿势的解释是,当时你不觉得是一个姿势,还很认真严肃地去营造低劣品位。

此后,她开始厌恶那些激烈的姿势、厌恶自己的虚假造作。“我想我的人生也从此进入了省俭时期:真的不需要那么多。我甚至不再需要一个姿势。”但她已不打算像20岁时那样,用一场根本没有勇气去死的自杀了断,她要尝试一种新的活法。

母亲离世,七个兄弟姐妹,父亲时而温柔,时而暴跳如雷,曾经把她打得一个月都下不了床。这让在惊吓中长大的她非常渴望靠着示弱或逞强来获得关注与认可,而破碎的家庭容易让孩子对自己做有罪推论,认为一定是自己不够出色,才导致家庭如此。幸运的是,在小剧场里,那个扭头的人,让她及时地抓拍到了自己的无聊,甚至是病态。

2000年,黄碧云隐退,半年时间在香港的家里写作、在海边跑步,另半年住在西班牙塞尔维亚,除了写作,每天学两个小时的弗拉门戈舞。她是班上年纪最大的一个,却比专业演员还刻苦。她要姿势好看。因为她看过很多跟自己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不管他们后来多么出人头地,可骨子里生长着过去在心中腐烂的味道,再好的行头与谈吐及地位都无法遮掩那份难看。她要做一个好看的人,或许用一生的时间,也无法抵达。

我的旧伤作痛,一生从此,无法下跪

在黄碧云众多的经典语录中,流传最广的是:“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出自《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

事实上她最爱的,是那句:“你期待莲花,长出的却是肥大而香气扑鼻的芒果。”(出自《温柔与暴烈》)

黄碧云擅写生活的不可信和人性的灰暗,常有暴力的细节和血腥场面出现。她正视性、死亡与暴力、边缘的颓废、暴烈的温柔,认为所有的爱情都不得善终,无真爱是人自身的不圆满,认为人生所有的底色都是暗淡的,把被我们忽略的那些悲凉冷漠一一放大。

是的,她作品中有着下坠的快感。只是掩卷之际,会有不由分说的温暖,那温暖是冰敷,而不是热贴。就像她的编辑说的那样:“碧云写人生写得如此悲凉,活生生的日子之上,都像有死亡的黑翼在盘旋……而小说本身是好小说,才气横溢的,笔底有魔力,叫人感染一些陌生的凄迷情怀,知道有人如此这般地活着,而我们,尽可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去活。”

在她的《烈佬传》里,黄碧云所感喟的,是“烈佬”与“烈女”一样,以一息尚存之“烈”,飞蛾扑火般卑微而顽强的生命力。

文学于黄碧云而言,与其说是事业,不如说是修行,让她可以旁观别人的生活,撕开人生绝望的面纱,观看自己的伤口,并疼痛着别人的疼痛。她曾在欧洲的地铁站,见到流浪汉手捧萨特的书,顿时泪雨滂沱。“希望我的读者,是失败的人,有缺陷的人,而书本,给这些人安慰和力量。”这是她对自己说的,也是对自己书中的人物说的。因此,她说:我的旧伤作痛,一生从此,无法下跪。

作品是安静,读的人多了就吵了

黄碧云的书以难读著称,充斥着方言。她始终觉得唯有方言才有母舌的功能,不必字斟句酌地换算。在方言里,所有思念都抵达了,所有的奔波都停下来了,所有的慌张都消失了。她亦不高产,平均五到七年出一本书。更让人抓狂的是,她的书不出简体版,这对大陆读者来说着实有几分障碍。多年来,她一直被问何时有出简体版的计划,她的答案始终如一:作品是安静,读的人多了就吵了。她说:“写作者最好也是静默者,与社会保持距离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当沉默饱满的时候,就成了话,变成了文学。”

她,依然一身素黑,一份静默,不在圈子里生存,与现世保持着一段无法缩短的距离,由人评说。在香港,她的名字常常与张晓娴、亦舒放在一起,被称之为给这座都会立传的作家。常有人拿黄碧云与张爱玲作比,这令她十分不爽:“我特别气,张爱玲有张爱玲,我有我,她关我什么事。人有人,鬼有鬼,老婆婆阴魂不散,千万不要拿我跟她比,我怕鬼。”

这话,不近人情。诚实,在当下的语境之下,是伤人的,也容易被伤。但生于1961年的她,已经不想再矫饰,不管是为人,还是写作。有人前来向她讨要对将近同龄的许鞍华的看法。她说:“我对她的喜好很多是基于尊敬。这不是对所谓成功人士的尊敬,在我心目中,无所谓成功不成功,在生之严峻考验之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失败者。她是艺术家。艺术是一种处境和态度,并非职业,也不一定有成果。是那种矢志不渝,那种在不完美与缺陷之中,寻求和谐与完整的挣扎。她的作品逐一看都会有缺点,整体看,就可以看到她的求索。求索是一个美丽的姿势。手扬起,一脸期盼,灵魂不安……”

在时间面前,每个人都是失败者。不是她要惜时,而是她在母亲去世的那一刻,便触摸到了死亡,并用一生与其时而抗争、时而妥协,最后,终于明白,时间无多了。她的小说《其后》中有一个场景:哥哥送癌症晚期的弟弟上火车,嘱咐道:“平岗,要戒烟,早睡,要好好地死!”当年,她那句“好好地死”令人心头一凛,时至今日,看到她说“破解生活,以热情承接生活的破碎,祝好活”,还是觉得其實误读了她。她对生活的爱,其实一直都那么温柔,甚至暴烈。

她曾说,我的青春期太长了,比别人长得多,以致一回神,直接就老了。这是她对自己的真实总结。那个比别人长得多的青春期,其实一直在反抗,在愤怒,在辗转,在不知所措,也在不事声张地修复。“我家七个兄弟姐妹,其实都像父亲。我哥我姐都好赌。我哥在美国,照样买香港的马,他临死前一晚还在看《马经》。我的一个姐姐在癌细胞扩散时跟我说,医院给她放假了,让她跟雀友打了十二圈麻将,她好开心。我虽不赌,但我能明白这种对数字、机会的迷恋和快乐。大概是因为人生这场战斗我们已一定是输家了吧,赌博却有赢的可能。我以前一直恨父亲恨哥哥,直到他们都离世后,我好像才开始再一次生活,重新理解爱和生命欲。”可以看出,她使出了怎样的气力,与所谓的命运斗争,然后理性和解。其中的痛苦与快乐,只有她知道,只有透过她的作品,才能恍然。

文学带黄碧云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她随情随性地写着,前所未有的畅快。随后有了读者,有了自省,建立起外在与内在对自我的要求,才发现自己是那样支离破碎。于是,苦来了,常常七八年才能完成一部作品,常常边写边觉得,这有可能是自己最后一部作品了。于是,更加苛刻。

在2014的新作《微喜重行》中,暴烈的黄碧云变得心平气和。尽管也是一段没有结果、压抑的感情,可文字轻柔而宁静。她最爱结尾的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她改写了好几遍,是整本书的总结,也是整个人生的总结——“有大洋船,远行出航,庄严回归,生锈拆毁。”

这十六字里,她安顿了生,也瞭望了死——温柔地,有尊严地,无论生死。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

篇5:黄碧云经典语录

黄碧云香港作家。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毕业,亦为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犯罪学硕士。生活经验丰富,曾任香港英文虎报记者、议员助理、开过服饰店等。屡获港台两地各大文学奖,文字风格强烈,极力描写人性阴暗面,令读者触目惊心。

黄碧云经典语录

1、一定会有那么一天。记忆与想念,不会比我们的生命更长;但我与那一天之间,到底要隔多长的时候,多远的空间,有几多他人的、我的、你的事情,开了几多班列车,有几多人离开又有几多人回来。那一天是否就掺在众多事情、人、时刻、距离之间,无法记认?那一天来了我都不会知道?我不会说,譬如一九七六年四月五日在天安门广场,我忘记了你。当时我想起你但我已无法记得事情的感觉。所以说忘记也没有意思,正如用言语去说静默。

2、我却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

3、如果追寻的结果就是,死亡,宗教,疯狂,遗忘,长久的哀伤,永远不睡,放逐——但请相信我,我很想,活下去,并且安稳,宁静,温柔——一手创造自己的命运,又用生命去对抗这自己一手创造的命运——自然也是,意志的悲剧。

4、如同在裂空之下,我遇到了你。无所依傍:此生无所依傍。你将逝亡,我亦摇摇欲坠。但我还是缓慢而小心地接近你,一定因为相互怜惜。

5、但你不会忘记我。你不需要忘记我。我对于你来说是那么轻,你可以将我当做星期日下午的棉花糖一样不时吃一下,调调生活的味儿。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想念我,想念我对你的执恋,想:我遇到过一个热烈的女子。

6、生命是:你期待莲花,长出的却是肥大而香气扑鼻的芒果。我只想很微小的,纵使也是微微放任的,但我又不会骚扰任何人的生活着,没有人要逼害我,也没有人要孤立我,我不那么重要,但就这样莫名其妙无法以我愿意的生活方式生存下来。

7、如果我们的人生一无所获,那是因为我们以为的爱将我们虚耗殆尽。

8、在夜尽之前曾有圆舞、密语、低眉、浅笑、静默、秋凉直至地尽将我们风干……人潮卷没谁也不曾埋葬谁……无所谓杀……然而我们隔土静听犹记得细弱之身有所承诺有所欠缺。

9、你在我生命留下的痕迹,你看不到,我也看不到。但我知道,紫色蝉大,在某一个宁静时刻倒影就会浮现,从血里生长是我生命中的毒,并与此肉身同腐。那时如果有人纪念,就会说:这里埋葬了一个女子和她紫黑色的隐痕。

10、之行,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11、我只是一个安份的女人,想与一个人,发展一段单纯的感情关系。何以世皆不容我。

12、太阳仍然爬上,夜幕一样垂,夜央三时,一样有人熟睡有人清醒。

13、传说宝石与爱情及眼泪相关,不知是否如此。

14、我们需要信心、希望、爱。世上种种却无法给我们这些。所以我总可以在教堂安身立命的,无论俗世有多聪明多复杂。

15、人人都说年轻好,大概是因为年轻无知,容易受骗。而且怪不得谁,幻象是自己一手炮制的。

16、只有在黑暗里才可以感觉空间。我以为世界有多大,总想一直的走下去;但原来一个人的脚步只有脚步那么大;无论我走得有多远,我带着的还是我自己的脚步。

17、还没有认清楚日的隐约,夜就盛大的来临,其间一刻,明与暗,爱与不爱,希望与绝望,一念之间,就是黄昏。

18、有时我想,爱不过是小恩小惠。我以为我可以独自过一生,我还是被打动了。

19、如果有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之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要活得丰盛。

篇6:黄碧云作品经典语录

2. 我只想很微小的,纵使也是微微放任的, 但我又不会骚扰任何人的生活着,没有人要逼害我,也没有人要孤立我, 我不那么重要,但就这样莫名其妙无法以我愿意的生活方式生存下来。 ——黄碧云

3. 如果我们的人生一无所获,那是因为我们以为的爱将我们虚耗殆尽。 ——黄碧云

4. 爱之所以为爱,或许在乎缺失。——从不可得,因此思念终生。 ——黄碧云 《无爱纪》

5. 如果伸手碰一碰他,多么好。只是碰一碰,圣徒渴望吻一吻圣骨一样,亲近不可碰之物,碰了就会有火烧无花果树,有烈焰焚城,她还是要碰上一碰。 ——黄碧云 《无爱纪》

6. 愤怒很短暂。蜷伏的姿势,我何其熟悉。 ——黄碧云 《沉默.暗哑.微小》

7. 成年人的眼泪,从来不是恳求。 ——黄碧云 《捕蝶者》

8. 但你不会忘记我,你不需要忘记我,我对于你来说是那么轻,你可以将我当做是星期日下午的棉花糖一样不时吃一下,调调生活的味儿,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会想念我,想念我对你的执念,想,我遇到一个热烈的女子。我却要花一生的精 力去忘记,去与想念与希望斗争,事情从来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场必输的赌局,赔上一生的情动。 ——黄碧云《无爱纪》

9. 世界之大,我却不知其折或远。 ——黄碧云

10. 就这样,生活那么大,可以挤掉任何言语,任何任何伟大而虚假的事物。 我只是觉得倦,以为睡着了便没事。 ——黄碧云

11. 如同在裂空之下,我遇到了你。无所依傍:此生无所依傍。 你将逝亡,我亦摇摇欲坠。 但我还是缓慢而小心地接近你,一定因为相互怜惜。 ——黄碧云

12. 他们都说我是个聪明女子。我后来才明白聪明误的意思。只有自恃聪明灵敏的人才斗牛似的往狂牛的双角冲,还可以力斗几个回合,但毕竟不是斗牛士,终给撞个肚破肠流。聪明人轻率,自取灭亡。只有愚拙人小心翼翼,唯恐害人害己 ,时常不敢,心存敬惧,因而终得着安稳。 ——黄碧云 《无爱纪》

13. 原该如是,太平盛世,个人经历最大的兵荒马乱不外是幻灭。 ——黄碧云《盛事》

14. 我爱你,如鲸向海,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 ——黄碧云

15. 我们守望时间,如同在黑暗里守不明来历的光。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总是殊途同归的。 ——黄碧云

16. 有时我想,爱不过是小恩小惠。我以为我可以独自过一生,我还是被打动了。 ——黄碧云

17. 你没想这么多吧。事情过后只有我一个人,冬蚕一样吐着细细的记忆,织成思念。 ——黄碧云 《无爱纪》

18. 此窗不同彼窗,日子过去她已经成为一个不哭泣的女子;她就伏在窗前,无声地笑了,笑得凄凄凉凉满地都是没流的眼泪,化成光。 ——黄碧云 《无爱纪》

19. 从今我会学得愚拙一些,因而得智慧;不爱之慧。 ——黄碧云 《无爱纪》

上一篇:南京理工大学非贸易非经营性外汇财务暂行规定下一篇:未说出口的对不起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