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的好处

2024-05-24

看书的好处(共20篇)

篇1:看书的好处

读书能够陶冶情操。当我们生活失意或者需要帮忙的时候,读书会使我们的心境豁然开朗,使我们感到欢乐。

读书能够提高写作水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为作文而发愁的经历。读书过程中,让你欣赏到了许多优美的词句,在写作时,就能够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

读书能够改变气质。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与一位智者对话,对人的言行举止,处世方式都有益处。久而久之,人的气质自然就会提升。

篇2:看书的好处

书籍是人类提高的阶梯,其实,读书就是将人类浓缩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习得的最佳方式,读书能够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很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摆脱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个空白的人,而是经过读书赋予了自我丰富的知识色彩。

二、增长见识

读书能帮你树立正确的三观,经过阅读,你能够与先贤们博古烁今,你能够与文人骚客们煮酒论歌,你能够从无数正反面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去粗取精,构成具有正面导向性的三观。

三、结交朋友

读书能帮你结识朋友,扩大社交圈子,经过读书,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你们能够在一齐谈天论地,开怀舒心,那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好处。

四、减轻压力

无论孩子学习、个人交际中又或者日常生活其他无尽的事情中承受多大的压力,当他沉浸于一个好的故事时,所有的压力都会消失不见。一本好的小说能够带你进入另一个境界,而一篇迷人的文章将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享受现有的时刻,忘记压力,享受放松。

五、提高记忆力

阅读是一种脑力刺激练习,能够让你的大脑坚持活跃。它还能减缓你脑力的衰退。阅读让你能够在年老时保存你的记忆。也就意味着像这样的脑力活动能够预防老年痴呆症,一种会导致记忆问题的痴呆症。如果你想提高记忆力,那么每月至少读上一本书。

六、培养良好的分析本事

如果你在读小说,你就会评论作者的作品。这在文学课上很常见。但不要把这个练习局限在你的文学课上,因为这是一种在生活中也可能有用的技能。你能够把一些故事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读书还能够开阔你的眼界,让你更好地了解人类和生活。如果你需要一项活动来提高你的批判性思维本事,那么阅读就是答案。

七、提高注意力

当你在公共汽车上看书时,你就无法控制周围人的喋喋不休,也无法控制邻居家传来的震耳欲聋的音乐。如果你想认真看你的小说,就必须继续读下去。这需要集中注意力。这意味着阅读能够增强你的注意力。尽管有许多干扰,你仍旧能够专注于你的主要任务。

八、明辨是非

读书使人明辨是非,胸有主见,不断完善自我,给人一种成熟和值得信赖的印象。书籍给我们描绘了自然界的奇观壮景,千姿万态;书籍指引我们度过难关,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能够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日,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的脑海充满崇高欢乐的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九、清洗心灵

读书,是在剥除心灵中的障碍,使人的心胸变得空旷,加法慢慢变成了减法。读书使人心灵优雅。行为的优雅是表面的优雅,真正的优雅是灵魂的优雅,优雅的生命源于优雅的灵魂,优雅的灵魂源于优雅的书籍。

十、提高你的语言技能

篇3:从朱赢椿的作品看书籍开本设计

书籍开本即为一本书幅面的大小, 是书籍形态研究的一个方面。合理及合适的书籍开本是书籍设计的关键, 一本书过大、过小、过厚, 不仅影响书籍的美观, 还影响书籍的成本、阅读是否便利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印刷出版的书籍来说, 书籍开本大小是建立在纸张大小的基础上的, 是以整张纸裁开的张数作为标准, 来表明书的幅面的大小的。纸张是书籍的基础材料, 研究书籍开本就不得不研究纸张, 不同尺寸的纸张运用不同的裁切方法, 所得到的的开本是不一样的。目前我国常用的全开纸有787*1092mm, 889*1194mm, 因此也称787*1092mm的纸为正度纸, 称889*1194mm的纸为大度纸。我们常说的开本指的是正度纸切成的小张有多少就是多少开, 例如, 正度纸切成16小张, 就为16K, 切成32小张为32K, 而大度纸则称为大16K或大32K。随着技术的发展, 我国目前现有的全开纸尺寸也有更多的变化, 有890*1240mm, 900*1280mm, 850*1168mm等等。不同规格的纸张, 裁切出来的16K, 32K大小不一, 也就有了各式各样同是16K、32K, 但是尺寸大小不同的书籍, 再加之在印刷过程中咬口和切口都是要算入尺寸, 所以各类书籍成品尺寸不等也就很常见了。

国际上对于纸张的开切方法不同, 得到的纸张开本也不同。常见的开切方法有几何开切法:经济、合理、正规, 纸张利用率高, 可机器折页、印刷、装订方便;直线开切法;纵横开切法等。不同的开切法得到的开切张数不同, 纸张的利用程度不同, 合理的开切方法可以大大的提高纸张的利用率。

书籍的开本是有比例和美丑之分的, 书籍的比例即是书籍的宽和高的比例, 书籍的比例确定了, 美丑也就确定了, 书籍也便有了性格。书籍设计师吴勇曾说:“开本的宽窄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窄开本的书显得俏, 宽的开本给人驰骋纵横之感, 标准化的开本则显得四平八稳。”因此, 在书籍设计时, 不同类别书籍采用不同的开本设计, 从内到外体现书籍的需要, 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书籍开本。

二、朱赢椿作品的书籍开本分析

朱赢椿设计的书籍曾多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 他和他的书籍被广大艺术和设计爱好者们所熟知, 像《不裁》《蜗牛慢吞吞》《设计诗》等等。但是, 大家所熟知的更多的是他的装帧艺术, 设计手法等, 而今天我要分析的是:从朱赢椿的作品看书籍开本设计。下面我从以下几个作品来分析。

1.《不裁》

《不裁》是由古十九编著, 朱赢椿设计, 并荣获2006年“中国最美的书”和2007年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委员会是这样评价这本书的:“红线, 毛边, 内文版式, 纸张的手感和颜色:所有这一切都精妙的传达了细腻的内容和敏感的文风。环衬上用卡纸做的模压小刀, 可用于裁开书页, 也可用作书签。设计师的匠心见于每个细节, 而且得到技术上的完美体现。”这些评价几乎涵盖了本书的设计特点, 但却对本书的开本没有提及。这本书采用的是787*960mm的纸张, 16k的书籍开本, 书籍成品尺寸为164*240mm, 长宽比例约为0.683, 比黄金分割比例 (如图1) 宽了一些, 因为是毛边本, 成品尺寸会稍大一下, 版面上的留白增多了, 也为书口的一侧的页码设计, 每个插页处小插图的设计留有创作空间和余地。书籍版面留白多了, 看起来宽松了, 阅读的呼吸空间也多了, 这种留白设计, 还可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 随手写下感想感悟。

2.《设计诗》

《设计诗》是朱赢椿自己编著, 和皇甫珊珊共同设计的一本自作诗集。这本书选材大胆, 采用瓦楞纸作为书籍的封面, 将数十首诗歌以画面形式进行传达, 将诗歌用设计的手法制作展现, 呈现画面上的诗意感觉, 力图在设计的克制与约束中实现创意, 用廉价的纸, 单纯的字, 得以最大限度的展现生活中的会心一笑。这本书采用的是889*1194mm的纸张, 24k的书籍开本, 书籍成品尺寸为:140*230mm, 长宽比例约为0.608, 已经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例。全书共3768个字, 3.5个印张, 采用非常普通的纸张, 大小适合的开本, 瓦楞纸的封面又使得书籍封面非常硬挺, 拿在手里非常轻便、舒适。

3.《蜗牛慢吞吞》

《蜗牛慢吞吞》是由周宗伟撰文, 朱赢椿绘制, 朱赢椿和皇甫珊珊设计的历时两年的一本文学绘本。本书采用水墨绘本的形式, 借助蜗牛意在传达一种“慢生活”的生活理念。“慢下来, 你会活的不一样, 起码你会活的更长久”。本书采用的是889*1440mm的纸张, 大16k的书籍开本, 书籍成品尺寸为173*210mm, 长宽比例约为0.824, 比常规绘本的方形开本略长一点。书籍采用精装锁线装的装订方式, 锁线装订可以实现完全展开, 书籍内页手绘水墨插图才能采用跨页形式, 也弥补了方形开本展示空间的局限。

4.《语录杜尚》

《语录杜尚》是由杜尚文, 王瑞芸译, 朱赢椿编著, 朱赢椿和艺冉设计的一本书, 本书采用的是787*1092mm的纸张, 32k的书籍开本, 书籍成品尺寸为131*185mm, 长宽比约为0.708, 这本书小巧轻便, 封面采用专色印刷, 整本书都是在正常的开本下采用诙谐、戏剧的手法进行设计, 很有趣味性, 与书籍内容相契合。

以上几本书籍开本有16k、24k、32k, 由于选用的纸张尺寸不同, 所得到的书籍成品尺寸也相差很远, 不同大小的书籍契合不同性质的书籍, 展现不同的书籍魅力和特点。有些书籍会最大限度的利用纸张而选择常规开本, 像《语录杜尚》, 有些书籍会最大限度的在书籍开本上体现书籍的美, 像《设计诗》。为了使大家对开本比例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借助以上四个例子的数据, 我列出图表进行说明展现 (如图2) 。

三、书籍开本设计对书籍设计的影响

书籍开本设计对书籍设计的影响是首要的。书籍开本是书籍设计中首先遇到的问题, 只有确定了开本, 才能根据书籍的内容来确定书籍的版心、版面设计、插图的安排、封面的设计等。书籍的比例和美丑是由书籍开本决定的, 书籍的比例即是宽和高的比例, 书籍的比例决定了书籍的美丑。

书籍开本设计对书籍设计的影响是直接的。在书籍设计中, 无论设计什么书籍, 常规书也好, 概念书也好, 在设计之初, 都会考虑到书籍开本设计, 书籍开本设计一定是建立在充分考虑读者阅读的方便性, 美观性, 艺术性的基础上的, 好的书籍开本设计能够为读者提供便利, 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书籍开本设计是书籍设计过程中的一个点, 但也是书籍形态设计的重要环节。无论什么书籍, 都会考虑书籍开本设计, 但是大多数书籍设计者, 特别是学生, 在设计书籍时, 对于书籍开本设计的认知不足, 考虑的不够, 都是草率的决定书籍开本, 到后期设计过程中才发现书籍开本并不适合他所设计的书籍, 或者在印刷成品时造成成本的提高和材料的浪费, 但为时已晚。

四、结语

书籍开本设计作为书籍设计的一个环节, 是非常重要也特别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广大书籍设计设计者, 特别是设计类在校学生, 在关注书籍设计的各种设计手法, 装帧手段的时候, 更应该将书籍开本设计作为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来对待, 才不会在后期的设计中产生问题, 影响书籍设计的整体效果, 浪费设计材料等, 也才能够为做出一本好书, 一本被大家认可, 喜爱, 乐读的书籍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吕敬人.《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设计, 2009.

[2]黄大信, 开本的选择和设计[J].出版与印刷, 1999.

[3]邵胜春, 贾军.图书开本的演变及现状调查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4) .

[4]古十九.不裁[M].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

[5]朱赢椿.设计诗[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6]周宗伟, 朱赢椿.蜗牛慢吞吞[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篇4:爱看书的“小偷”

“我又有一本好书啦!”我面露喜色地高声说道。“借我看一下吧,求求你了。”朋友央求着。“不行,我自己都没有看完,等我看完了再借你。”我一下子拒绝了她,她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放学后,我一回到家便急忙开始翻找那本好看的书。“哎呀,呜呜呜……”我大哭了起来。“怎么了?”妈妈关切地问。“我新买的书不见了。”我大叫。“没事的,妈妈明天再给你买一本不就行了。”妈妈安慰我道。“我不要,我就要原来的那本书。”我钻牛角尖似的继续翻找,结果还是没能找到。

第二天,我跟朋友说:“我的那本书不见了,肯定是被人偷了。要是让我抓住那个偷书的小偷,我一定不会放过她。”“这……我有点事先走了。”朋友急忙跑开,好像在躲避着什么。我心里不禁冒出小问号:“咦?难道是她偷了我的书?她很喜欢那本书,说不定真是她偷走了,现在又不好意思告诉我。肯定是这样。”我气愤极了,但又平静下来:她喜欢看书,这也不是她的错,我要等她自己主动把书还回来。于是,我耐心地等待着。

“咦,我的书又回来了?”我兴奋地看着桌子上的那本书。打开书,我发现了一张小纸条:

韩灵琛:

对不起,前几天我偷偷拿了你的书,现在还给你。请你原谅我吧。

你的朋友

我很高兴朋友把书还回来了。我又买了一本同样的书,送给了她,并在里面附了一张纸条:“我知道你特别爱看书,不过这种看书的方式需要改进哟。这本书请笑纳。”朋友看了之后,不好意思地笑了。

篇5:多看书的好处

书山有路勤为径

书到用时方恨少

书是通往智慧的阶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要记住密糖是总苦罐子里出来的书是人类的苦罐子读懂读透了书才能苦尽甘来

一种很好的消遣方式!

在这个越来越空虚、越来越孤独的社会,要想充实自己,除了读书还能有什么办法!

篇6:看书的好处作文200字

今天,我从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上知道了植物的相克和相生现象。如果你不知道的话,我就给你说来听听:

植物的相生现象─有时候,长在一起的`植物由于种类不同,习性互补,叶片或根系的分泌物可互为利用,从而能更好的生长。它们互惠互利,这就是植物的相生现象。

植物的相克现象―有些植物,由于种类不同,习性各异,为了争夺营养空间,它们会从叶面或根系分泌出对其植物有杀伤作用的毒物质,它们结仇结怨,难以相处。

篇7:我发现了看书的好处优秀日记

听小唐说,书城里有一种引人入胜的书,是《语文快乐园地》。我有点怀疑:这本书真的那么吸引读者吗?里面究竟有什么魔力?我一定要寻根究底!

我来到书架前,找这本《语文快乐园地》,一下子,我把它找到了。啊!里面的内容多不胜数:曹植只走七步就吟出了一首关于“兄弟”的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于谦不怕艰险,敢于献身高尚品质“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叶公好龙》讽刺了叶公那种表里不一的气概。《红岩》这一小节表现了革命前辈那种乐观主义精神: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已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小萝卜头”年龄虽小,但为党做了许多事;刘思扬出身于豪门,却投靠于共产党。渣滓洞难友团结,勇往直前;白公馆志土奋勇,迎来黎明。这是多么的令人深受感动啊!

从这本书里,我发现了看书的好处:看书可以令人增长知识,可以带人穿越时空,再现远古时代,让人多了解恐龙时代的生活。

篇8:我看书法标准

由此可见,标准是逐渐形成的,标准是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标准是相对而存在的,标准是会变化的。字体与书体,都有标准问题,篆、隶、草、行、楷,有它的标准,而二王、智永、颜、欧、褚、薛也有自家的标准。标准是一种公约和共识,俗称规矩。规矩是事物之常态要遵依的,万物有常,循环往复,于是道成。书法从无法趋于有法,从无序进入有序,从缺少标准到确立标准,极于唐代,因以法名,是谓楷法成,故唐楷乃法度森然,矩镬严明。而其同时,草法有“颠张醉素”出,与其说张旭、怀素标榜了一种书体,勿宁说是张扬了一种心理,一种挣脱成法、突破标准的精神价值。

法的标准化与意的自由化,肯定是对应存在的。但是,中国文化有其特殊性,有其历史哲学形成的中庸之道。也就是说,中国文心是执中用中,不尚极端,在严法与自由之意间要求得一种平衡和谐,乃为理想境界,于是乎,书法与书意,不即不离,入规矩出规矩,离规矩守规矩,中国书家能“戴着脚镣跳舞”,在限制中显身手,于自由中合规矩。如此,对应的法与变便相反相成了,书法也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自成一道。标准之建立乃是社会上下之互动,不过,它的形成,总是一种群体文化理念的公共性认同使然。我是想强调一点:书法标准有其文化的层次性和艺术的层次性。就书法艺术本身言,它有许多规约。如草法中《草诀百韵歌》的诀要,是必须遵守的,“长短分知去,微茫识每安”,因为每、安两字的草书只是每字比安字多了一“点”,很微妙的。然而更微妙的却是知字和去字的草法,即去字的草法收笔处要短,而知字的收笔处要长,如果此处草法长短有误,则容易让人误认其字。这种规定性是千百年来书写者的共识,习书者必须认真遵守,然后才能进入草书的书写程序,否则你的草书将无人辨认无法阅读和欣赏——成为“天书”或“自己的呓语”。无论颠张还是醉素,他们都恪守了这一公约,因而成其杰出。雅俗高下,艺术泾渭判然,不同层次理解的标准也不同。有技术上的标准,有美学上的标准,有文化视野的标准,当然更有艺术与实用上的不同标准。过去商家题匾额,不喜欢歪斜和寒俭之字,认为不“发”,不利于经营,老北京的“同升和”与“同仁堂”、天津的“劝业场”等匾额皆是敦厚方正,有“福”相的字。这就是一种标准,商业经营的标准,实际利益的标准。但是,如果是用于书信尺牍或用于文人雅士的书斋欣赏,则未必以此为标准了。宋徽宗的瘦金书如果做成牌匾,至少实用效果的远视觉就打折扣,不合于商业标准。所以说,书法的标准有多种层次和立场,所谓功能指向不同标准也有异。如古代的文诰与奏折,必有馆阁之书,其理不言自明。实用的层次也大不同。至于文人艺术家抒怀遣兴,写意风骚,则极尽个性风雅,奇、怪、颠、狂,尽性致命,“帝力于我何有哉”,完全可以“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甚至“之外”,谁云不可?这又是另一意义的文化心理表现标准和立场,可以蔑视法度,也因之有了徐渭、郑燮之流的书法。

具体而严格说来,文化行为的“法”的标准,依靠的是有文化的人在此艺术游戏行为领域的践约。书法有为自我的,有为少数文人的,有为朝廷的,有为市井的,有为大众的,没有一个非如此不可的标准。但是,除了书者的心理文化属性的差异,书写功能的差异,还有书写工具材料的差异与共性,其共性部分,人人必如此,差异性则往往无法控制。其间妙在自律与公律、自性与共性间的合度!

当年于右任希望让草书“标准”一下,从本质上言,是非艺术立场的。艺术的本质不在于大家都守什么“标准”。但是,中国传统艺术史告诉我们,任何艺术都有其公约性的标准,比如书法,要用尖锥型的柔软而有弹性的毛笔而不是用排刷扁笔去写——这也是最基本的物性标准,如果连这个标准也打破,可以另起炉灶,但不是传统意义的书法。某次学术研讨会上,某位著名美术理论家称“徐冰是当代最好的书法家之一”,我当即质疑,那么请您说明您对书法的定义与标准,然而再下此断语。我认为徐冰可以称为当代最好的“文字”媒体装置或行为艺术家,而不能称为书法艺术家。话题也就到了当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拿“书法”说事的“艺术”日渐增多,边界混乱,“法”已不存,标准多样,故我才有前所说的“后书法时期”之说。后书法时期没有下限,就像“前书法时期”的上限不明确一样。我想确认一点:书法时期大致结束,因为书法标准已经日渐沦丧。为此,《美术观察》提出书法标准的问题进行讨论,对书法时弊而言,利于书法界再度认识书法之所以为书法的本质所在与价值所在,实在是一件学术性的举措,有利于将来,有补于实际,值得探讨。

篇9:《爱看书的广告》

鲁迅办出版社、编刊物,参与书刊的出版发行,经常撰写书刊广告,堪称大家。1933年2月,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到上海访问。由于萧的进步倾向,在中国受到当局的限制。各种流派的文学家,对萧显示了不同的政治态度。鲁迅和瞿秋白(用“乐雯”署名)将当时中外报刊上关于萧的文字分类汇编,并加上引言和按语,成《萧伯纳在上海》一书。鲁迅写的新书预告就像一篇犀利的杂感:

萧伯纳一到上海,就给了中国一个冲击。定期出版物上几乎都有记载或批评,称赞的也有,嘲骂的也有。编者用了剪刀和笔墨,将这些择要汇集起来,又一一加以解剖和比较,说明了萧是一面平面镜子,而一向在凹凸镜里见得平正的脸相的人物,这一回却露出了他们的歪脸来。是一部未曾有过的书籍。编者乐雯,鲁迅作序。

叶圣陶也是写书刊广告的高手。他的广告厚积薄发,要言不烦。如《背影》(朱自清散文集)的广告:

谁都认识朱先生是新诗坛中的一位健将,但他近年来却很少做诗,因为他对于自己的诗并不觉得满足。他所最得意的还是散文,所以近来做的散文已特别多。这是他最近选辑的散文集,共含散文十五篇,叙情则悱恻缠绵,述事则熨帖细腻,记人则活泼如生,写景则清丽似画,以致嘲骂之冷酷,讥刺之深刻,真似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以诗人之笔做散文,使我们读时感到诗的趣味。全书百五十余页,上等道林纸精印,实价伍角伍分。

评价切中肯綮,行文朴实无华,完全可以当微型书评来读。

《泥土的梦》(杜谷)是一本诗集。评论家胡风以诗人的炽热情感写下这一段文字:

深深地没入了土地的呼吸、气息、希望、欢喜,以及忧伤与痛苦,诗人才能够唱出了这样深沉的大地的歌。这样的诗,只有深爱祖国的诗人,善良到像土地一样善良的诗人,坦白到像土地一样坦白的诗人才能够唱出来。

这是诗的广告,也是广告的诗。

老舍为自己作品写的广告,别开生面:

《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并不是去赶集。

《二马》又是本小说,而且没有马。

《末一块钱》写都市的晚间,少年的末路。

《邻居们》写不打不相识。

幽默风趣,读来令人莞尔。

新文学书刊广告与一般商业广告的不同之处,应是多一点书卷气,既要准确地定位书刊内容,又要以文学的笔调介绍。上引的几篇就是明证。言之有物又文采斐然,片言只语之间显现出文学家的鉴赏力与编辑家的眼光。但既是广告,也就有广告的商业目的,目的自然是卖书。如鲁迅为《木刻纪程》写的广告:“人物风景静物具备,共二十四幅。用原刻木板,中国纸精印,订成一册。只有八十本发售。爱好木刻者,以速购为佳。实价大洋一元,邮购加寄费一角四分。上海北四川路底内山书店代售。”说明周到,突出“用原刻木板,中国纸精印”的特点,提醒读者欲购从速。虽有商业气,但戒绝吹嘘,不作空言,坦诚实在,精炼简洁。

《爱看书的广告》除了主体部分的“广告文学”一辑外,还有“广告式样”与“书籍广告谈”二、三两辑。二辑让我们看到图书广告设计的多样和实用,也说明了当时出版人对图书广告的重视;三辑主要介绍中国现代图书广告的史实掌故及对图书广告的见解。王建辉《图书广告谈屑》总结撰写图书广告的三个要件:“实事求是之心,妙文生花之笔,广告艺术之眼”,强调“断不可缺”。而“广告文字是很需要功力的。一则是需要点商品推销眼光,熟谙市场和读者对象;二则要有别出心裁的文字表达,不是公式化的老一套;三是要学术上内行,抓得住内容”。确属经验之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家写的书刊广告精彩之作为数不少,尚需进一步发掘和整理。闲暇翻书,见一篇原刊于《现代》杂志的广告,介绍女作家洛依的《湖风》,篇幅短小,不妨照录如下:

女性的纤柔的感觉:适宜于写美丽的小诗。你愿意在吟了洛依女士底短歌后,从《湖风》中欣赏如下的小诗吗?

深秋时,

想找些残枯的黄叶,

篇10:看书的小学生作文:我爱看书

这些书会让我忘记吃饭。

有一次,我正在看《我们爱科学》,有一个问题难倒了我,怎么想也想不出来。我只好去找妈妈。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解开了难题,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小学生作文大全《小学生作文我爱看书》。

还有一次,爸爸妈妈打架了。我灵机一动,照搬《轻松作文》上看来的那个妙计。别说,还真有用。我们家里又充满了欢乐。

篇11:看书的好处

以前我不爱读书,自从我读了那本《绿野仙踪》后,就像被什么魔力吸引过去了似的,从此便对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学会用心去感受每一本好书。下面就听我给你讲讲这一趣事吧!

做完作业,觉得很无聊,想去上qq来聊天,恰好爸爸在下围棋。想看看电视,外公又在专注地看新闻。我在无聊之时,妈妈从房间里走了出来用手拍了拍我的肩膀,亲切地对我说:“去看书吧!它对你很有帮助的。”我不好意思拒绝,摆弄慢悠悠地向我的房间走去,随意地挑了一本书《绿野仙踪》。看了看目录我对它产生了好感,翻开第一章《旋风来了》。慢慢看,慢慢看,我竟然被它吸引多去了,我急切地欲了解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居然连妈妈拿了削好的苹果推门近来也没发觉。当妈妈靠近我时,我正在看到其中的一句话:女主角拿着铲子打着女巫,我查点就把妈妈当成女主角把苹果当成铲子了。

妈妈愣了一下,再看看书,随后大声笑起来,我这才发觉妈妈在我身旁。看见妈妈大笑,我奇怪的问:“妈妈你笑什么?”妈妈边笑边走了出去。看到第十五章,我更是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把书读完。这时,听见一个人的声音,往下看原来是我的.好朋友,她说:“陈俊,下来玩一会吧?”要是以前我保证毫不犹豫地冲出家门,可是今天似乎是吃了定心丸,我一点儿也不为所动,笑呵呵地说:“明天在玩吧!”他又央求道:“今天怎么了你?就玩一会儿。?”我向她挥了挥书说:“你也去看书呀,真的很好看呀!”他没办法只好走了。

篇12:看书的好处

我大部分时间全都在书海里畅游,为书中精彩的故事而陶醉。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讲一个我最近看过的故事吧,内容是这样的:

故事的题目叫做《奔跑的女孩》。主角有五位,她们分别叫司同,大猫,邵佳慧,大鱼和虎子。这五个女孩之间发生了很多故事,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跑步比赛。

有一天,司同和大猫一起参加跑步比赛。两个人约定,都要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终点。刚开始,两个女孩都跑得挺顺利的,渐渐的就到了靠前的位置,眼看就快要跑到终点了,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大猫在加速的时候没有站稳,不小心摔了一跤,看样子可疼了。而这时候,司同的状态一直很稳,还在继续奔跑。摔倒的大猫觉得,这次不能遵守和司同的约定,一起跑到终点了,可是司同却在这时候停下了脚步,不再继续往前跑,而是转过身来奔向大猫。因为大猫摔倒之后,在司同的脑海里浮现的再也不是比赛的终点,而是与大猫一起玩耍的美好时光,和大猫待在一起的感觉,远远比拿到比赛的第一名要重要得多。看到这样的情景,现场的观众沸腾了,正在一旁为她们加油的另外三个女孩儿也激动地鼓起了掌来。

故事的结局让人非常感动,司同反过来拉起了大猫,拖着大猫一起奔向终点,两个女孩儿同心协力,一起获得了比赛的冠军。

看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在大猫摔倒的时候,司同一定是这样想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无论怎么说,大猫都是我的好朋友,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而不能抛弃不管。同样我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和好朋友相处的时候,也应该秉持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这个理念,让友谊在相互帮助中继续绵延,继续温暖我们彼此的心田。

篇13:为什么吃饭时看书不好

一边吃饭一边看书不好,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为什么不好呢?我们知道,在吃饭的时候,口中会分泌出消化液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如果一边吃饭一边看书,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书上,消化液就会因此减少分泌。而且一边吃饭一边看书,食物往往咀嚼得不细。人体内血液的分配也是遵循“多劳多得”的原则,当看书学习时,大脑处于劳动的状态,所以血液要多分配给大脑一些,以保证大脑能够正常工作。在吃饭的时候,为了使胃肠道更好、更充分地消化吸收食物,流经胃肠系统的血液相对其他时候会多一些。边吃饭边看书,既学习不好,也会由于看书学习而使得胃肠道的供血不足。

篇14:会看书的鱼

不久前的一天,六岁的女儿在家中捧着一本童话书在读,这时她看到鱼缸中的金鱼正对着她,于是突发奇想地对我说:“妈妈,金鱼也喜欢看书。”

当时我正忙着赶写一篇稿子,没有时间理会女儿,就随意地对女儿说:“鱼怎么会看书呢?只有人才会看书。”

“妈妈,不信你来看嘛,金鱼盯着我的书一动不动地,它肯定喜欢看书。”女儿有些不服气地说。

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鱼缸边,只见一只金鱼悬浮在水中,两只眼睛紧紧地盯着女儿手中的书本。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巧合,并不是鱼儿喜欢看书。我本来想把这个事实告诉女儿,但看到女儿那充满幻想的眼神,我将到嘴边的话止住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这是一个美好的童话,我怎能残忍地将它打破呢?于是我肯定地点点头说:“金鱼的确喜欢看书,而且还想和你成为好朋友呢!”

“是吗?金鱼想和我做朋友。”女儿听后,非常高兴。

“是的,但你得天天陪它读书,你想你喜欢看书,它也喜欢看书,日久天长,你们不就成为好朋友了吗?”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从引导女儿的这个小插曲中,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学生年龄越大,想象力却越差。其实,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是一个天才,都具有特别丰富的想象力,只是后来在成长过程中,被家长或老师无形中扼杀’

记得曾经有一位母亲给孩子出了一道题:1+1=?母亲满以为孩子会写上2,哪知孩子竟在等号后面写了一个“王”字,这位母亲非常生气,狠狠地给了孩子一个耳光,还抛下一句话,比猪还笨:有一个孩子看到一片树叶从空中掉下来,他高兴地说,树叶回家睡觉了,而一旁的父亲则说,不对,树叶不是睡觉,而是枯萎了;还有一个学校出了一道考题,题目是雪化了是什么?有一个学生回

答说是春天,而这个创意的回答,却被老师打了一个叉。

篇15:看书作文500字 看书

有个有趣的现象,每次到了放学时间,班级书架上的书多的都快放不下了,可是每天早上730,书架上就所剩无几了,这些书都到哪儿去了呢?原来,这个班的孩子们都非常爱看书,而且他们为了担心自己心仪的书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就早早的来到学校“先下手为强”!但他们爱阅读的同时也爱分享,短短半个学期,人均捐书量已经多达10本,这也是书架为什么总是排的满满的,这不,旁边的矮柜上还多了一排书!

万一(三)班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每到周末,同学们不是出现在书店或图书馆,就是在去往书店或图书馆的路上,上周六下午两点,天空中还飘洒着细雨,文二路上的博库书城三楼已是一片欢乐的景象,同学们相互打着招呼,或者在书架间穿梭,选着自己喜欢的书,就像一条条游在书海里的小鱼,班主任季老师拿着一本小本子,记录着同学们各自喜欢的书名,一边与他们交流着,很快,同学们选了自己心爱的书,或坐在窗前,或席地而坐,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那专注的神情让旁边的人都不自觉的放轻了脚步,生怕打搅了他们,同学们还收到了来自季老师的一份礼物,每人一本书,季老师说“时至今日,一(三)班每个孩子都收到我送的一本书,新接班的送书工程完成。宝贝们,老师由衷希望你们能觉得不仅仅只是收到一本书,但愿老师能点燃你阅读的激情,能充满兴趣地阅读,愉悦地阅读,能在“不经意”间收获。宝贝们,愿你们有浓厚兴趣和良好习惯,愿你们成为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小学者!”

现在谜底揭晓,这就是为什么万一(三)班的同学们这么爱看书,班级阅读氛围那么浓郁的原因!相信孩子们可以在季老师的带领下喜欢看书,爱上阅读,养成让他们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

篇16:看书作文500字 看书

今天中午,周老师带领我们全班同学到学校综合楼四楼的图书馆里去借书。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既高兴又激动,真渴望书能自己长出翅膀,一下子飞到我的手里。

我们全班同学在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阅览室,只见阅览室里摆放着6张宽大、洁白的桌子,每1张桌子四周都摆着整洁、蓝色的椅子。我们又跟随管理图书的老师走进藏书室,只见藏书室的墙角下摆放着一圈书架,上面摆的全是整整齐齐的书,有漫画类、童话类、教科书类、科幻类、科技类、作文类、历史类……我想找《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可在藏书室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真令人失望啊!

接着,我们返回到了阅览室,周老师让我们按大组顺序坐好。就在这时,管理图书的李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漫画书,我便津津有味的看起了这本书。我贪婪地读着书,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入芳菲嫩绿的草地,我翻阅着书,聚精会神的看着书,当我看到“铃儿响叮当”这一节时,我简直要笑出声来了,可我又想起在阅览室读书时,不应该高声喧哗,要安静的阅读,我又以最快的速度制止住了自己。我每读完一页,我都要用手轻轻的挑起书的边角,再轻轻的翻过来,生怕把书弄脏了,压皱了。突然,一阵“铃铃铃――”的声音打断了我的阅读,噢,原来是下课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图书馆,回到了教室。

篇17:关于看书的句子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4、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教材的兴趣。

5、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6、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7、书到用时方恨少。

8、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10、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11、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12、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13、读书是学习,使用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5、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16、读书贵在坚持,一曝而十寒。

17、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

1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9、会当凌绝顶,一揽众山小。

20、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21、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

23、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24、积少成多,集腋成裘。

2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6、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篇18:看书的好处

“那你喜欢干什么?”

“我喜欢发呆, 玩玩具, 就是不喜欢看书!”

相信在幼儿园里, 这样的对话已不足为奇, 甚至有些“熟悉”, 面对班里那些不爱看书的幼儿, 作为教师, 我们不仅要思考这样的教育现象, 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 从而找到适合他们的, 能够培养他们阅读兴趣的一点方法。

一、案例介绍

1. 案例一

大班下学期的一天早上, 幼儿们都背着小书包来上学。由于来得早, 班上几个幼儿开始坐在小椅子上拿出图书, 享受“早读”的美好时光。这时一名小朋友来到教室, 只见他坐在小椅子上, 摆放好书包, 就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一动不动。教师观察几分钟后, 走到小金的身边, 问道:“小金, 你怎么不看看书呢?”小金毫不客气地回答道:“老师, 我不喜欢看书!”于是又接着发呆。教师从图书角拿出三五本图书供他选择, 他依然拒绝阅读。

2. 案例二

一天一位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海洋探秘》的图书, 来到教室就给了教师。教师带领大家一起阅读《海洋探秘》。“海豚有多少种?为什么说海豚是一种救苦救难的动物?谁知道海上小霸王是什么?……”顿时, 不爱看书的小金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海上小霸王是杀人鲸, 因为这种鲸鱼性格凶暴, 还会吃人呢!”“虎鲸也会袭击海豚、海狮……”一向对书本提不起兴趣的小金怎么像突然变了个人似的, 不仅很积极的回答着有关书本的问题, 对教师的解读也很认真地倾听着, 还争先恐后地来到教师面前欣赏书本上的图片呢!

二、案例分析

同样是阅读图书, 一种是幼儿自主阅读, 另一种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间接阅读图书, 小金小朋友选择了后者。其实面对“老师, 我不喜欢看书!”这样的情景, 教师已然不觉得新鲜, 但作为教师绝不能忽视这样的教育现象, 忽视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1. 选择合适的阅读时段进行阅读

如:早晨来园、早点后、午餐前后、下午区域活动等。晨间, 幼儿来园较早, 除去自我服务的时间、区角游戏开放的阅读区是很受幼儿欢迎的, 尤其对于大班幼儿来说, 他们对于图书的种类、图片以及成语故事的需求很大。安静的、学习氛围浓的环境会让幼儿不自觉地加入阅读的行列。午餐前后, 可以鼓励幼儿相互交换图书。因为这个时段不仅可以自主阅读, 更加可以共同阅读, 这样多样的阅读方式不仅促进幼儿间互动、交流, 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还会对他们不断积累书本中的知识经验有很大帮助的。

2. 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方式阅读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幼儿, 都有他自己的阅读方式。对于大班幼儿来说, 逐步培养幼儿自主阅读是主要目标, 然而总有特殊的对象。对于这些不愿自主阅读的幼儿, 教师不能强行干扰, 而需要讲究方法。比如吊足他们的“胃口”, 和他们大玩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教师时而当“猫”, 时而换做“老鼠”, 将阅读的互动性充分调动, 深深挖掘幼儿求知欲好奇心, 除了鼓励、引导幼儿阅读外, 还应该注意适时“放手”, 让幼儿有逐步适应“自主阅读”过渡期, 而不应该突兀的“放手”, 让幼儿无所适从。

3.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图书进行阅读

阅读图书时, 幼儿们大多对于图画内容感兴趣, 因为他们不认识汉字。教师在选择图书时应充分考虑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对故事情节单一、故事角色鲜明的图书感兴趣;中班幼儿不太喜欢过长的故事, 但对贴近生活, 情感类的故事则很敏感;大班幼儿以科普和成语故事为主, 重在看图说故事, 注重知识经验的积累。阅读兴趣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幼儿园, 更应该发展到家庭中。

4. 选择家园合作进行阅读

通常家长看到幼儿在幼儿园阅读时会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 但往往回到家中由于琐事繁多, 没时间或者没精力陪孩子而忽视了和幼儿之间的亲子阅读机会, 其实亲子阅读的效率往往超越幼儿在园的阅读效率, 培养家长的亲子阅读习惯则需要从小班抓起。教师可以向家长们提出“亲子阅读X准X不准”或在与家长交流时就亲子阅读方面做“温馨提示”。在阅读什么样的图书上给家长们一些建议, 会让那些茫然的家长顿时有了安全感。在阅读的同时要提醒家长注重培养幼儿敢说、敢想的阅读品质, 相信家园合作式的培养会大大促进幼儿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三、思考与建议

篇19:看书的教训

自从上了小学,我的书橱里就堆满了许多书。只要有时间,我就立刻陪它们“玩耍”。每天晚上我都要先看半个小时的书才肯睡觉。有时书中的故事太精彩了,我一看就是大半本,直到妈妈催促我赶紧睡觉,我才放下书本。

记得有一次看《狼王梦》这本书,主人公的事迹太吸引人了,虽然睡觉的时间到了,但我仍舍不得放下书。妈妈进卧室命令我关灯上床,我便躺下假装睡着了。等妈妈关上门去做事情后,我又连忙打开灯,津津有味地看着。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绝不放过任何美味的“食物”。要是半夜里我听到妈妈准备进来检查我盖被子的脚步声,我就迅速关灯,把书藏在枕头底下。我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骗过妈妈的眼睛。

有时我在上厕所时看书,在吃饭时看书,偷偷地躲在被窝里看书,享受着书给我带来的乐趣。渐渐地,我发现上课时黑板上的字变得模糊了。一查,我成了近视眼,戴上了眼镜。唉,都是我没有正确看书引起的,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呀!

知道了我看书看成“小眼镜”的故事,大家可一定要保护好眼睛,千万不要追悔莫及哇!

篇20:喜欢看书的我

我喜欢读很多书,例如《带字的汉字》,《三子经》,《成语故事》,《小小日记》等。其中,《十万个为什么》让我受益匪浅。了解知识,当然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小孩子的日记”,这本书是关于一个初中的美国男孩,他的母亲要他每天写一本日记。还有一个不会因为欺负他而被责骂的弟弟,一个热爱音乐的兄弟,一个冗长的母亲和一个安静的父亲。在学校里有他的朋友,他喜欢的女孩,等等。这些角色都写在他的日记里。

有一次,我完成了作业,在房间里读书。我看着它,在桌子上睡着了。我什至不知道妈妈要我吃饭。突然,我在睡眠中大声喊道:“别死,你还有机会。”妈妈听到一声“砰”的一声后,门开了,她慌张地问:“怎么了?”看到妈妈惊慌失措,我忍不住大声笑了。我笑着向她解释。听的时候,妈妈把我拖到饭厅吃晚饭。当我吃饭时,我不禁想到书中的情节。我想到的时候笑了。我的家人看着它并嘲笑我,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书迷”。

饭前读书,因为如果不读书,就不会吃得好;睡觉前先读书,因为如果不读书,就无法入睡。你为什么喜欢读书?因为这本书是我的导师和乐于助人的朋友,所以我可以学习很多知识。

上一篇:县政府法制办公室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提倡节俭公益宣传的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