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2024-05-17

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精选6篇)

篇1: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5〕33号

(《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已于2005年9月29日经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管理,规范勘察、设计市场,保证勘察、设计质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

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做

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第四条 市、区县(自治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

动实施监督管理。

市、区县(自治县、市)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关专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资质管理

第五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由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其他任何单位和个

人不得承接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标准、资质审批和承接工程业务的范围,按国务院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申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应当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资质申报表;

(二)营业执照;

(三)技术负责人聘任文件以及其他技术人员的劳动合同;

(四)技术人员的职称证、身份证;

(五)注册执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书;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晋升资质等级、增加其他勘察、设计资质或临时资质转正的,还应提供原资质证书正、副本和勘察、设计业绩证明等材料。

申请人应当对上述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七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予受理;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自接到申请之日起

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材料。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决定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符合条件的,核发资质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许可,退回全部材料并书面说明理由。

依法应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资质,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决定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按有关规定转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告知

申请人。

第八条 禁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超越资质许可范围或以其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名义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

禁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

业务。

第九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资质实行监督检查,发现资

质条件达不到资质标准的,重新核定资质。

第三章资格管理

第十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应受聘于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并经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注册后,方可以注册执业人员的名义,在执业资格范围内从事勘察、设

计活动。

注册执业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只能受聘于一个勘察、设计单位。

第十一条 在本市申请执业资格注册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向市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注册申请表;

(二)执业资格证;

(三)劳动合同;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变更注册的,还应提供原注册执业专用章;注册期满继续注册的,还应提供注册期内工

作业绩情况和达到继续教育标准的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注册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予受理;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自收到申请之

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材料。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决定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符合条件的,核发注册证书、注册执业印章;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注册,退回全部材料并书面说明理

由。

依法应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注册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决定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按有关规定转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告知申请

人。

第四章发包与承包

第十三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依法实行招标发包或者直接发包。

招标发包分为公开招标发包和邀请招标发包。

第十四条 下列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应当实行招标发包:

(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

第十五条应当实行招标发包的下列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应当实行公开招标发包:

(一)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控股或占主导地位的建设工程;

(二)市重点建设工程。

第十六条应当实行公开招标发包的下列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可以

实行邀请招标发包:

(一)技术性、专业性较强,或者环境资源条件特殊的;

(二)建设条件受自然因素限制,若采用公开招标发包,将影响建设工程实施时机的。采用邀请招标发包的,应当保证有三个及以上符合条件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投标单位。

第十七条 下列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可以直接发包:

(一)本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

(二)应当招标发包,但单项勘察、设计合同估算价在五十万元以下,且项目总投资额

在三千万元以下的建设工程。

(三)应当招标发包,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的:

1.采用特定专利技术或者专有技术的;

2.建筑艺术造型有特殊要求的;

3.涉及国家安全、秘密、应急、抢险救灾等建设工程的;

4.技术特别复杂或专业性特别强,符合条件的勘察、设计单位少于三家,不能形成有效竞

争的;

5.改建、扩建工程由其他单位承担设计,影响项目功能配套性的。

第十八条 应当招标发包申请直接发包,或者应当公开招标发包申请邀请招标发包的,应当

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和发包前,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下列材料:

(一)发包方式核准申请表或招标方式核准申请书;

(二)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及附件;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九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招标方式和发包方式核准申报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予受理;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

形式的,应当场或自收到申请之日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全部材料。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核发

核准通知书;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核准,退回全部材料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 发包方应当在发出招标文件之前将招标文件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并在确定中标人之日起十五日内,将招标情况书面报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中的专家成员应当由招

标人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专家库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交通、水利、发展改革等部门按有关

规定组建并予以公示。

第二十二条 发包方应当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发包给具有相应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依法应当实行招标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应当在有形建筑市场公开进行。第二十三条 承包方不得转包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经发包方书面同意,可以将主体工程以外的勘察、设计业务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分包方不得再行分包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业务。

承包方对勘察、设计质量负责;分包方对分包范围内的勘察、设计质量负责,承包方负连带

责任。

第二十四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收费应当符合国家的规定;国家没有规定的,由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同发包方协商确定。

第五章文件编制

第二十五条 编制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应当以下列规定为依据:

(一)项目审批文件;

(二)经批准的城市规划;

(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四)国家及本市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规定;

(五)经批准的上一阶段勘察、设计文件;

(六)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交通、水利等专业建设工程,还应当以批准的专业规划为依据。

编制勘察、设计文件应当准确、真实。

第二十六条 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的编制,一般按选址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进

行,地质情况、工程结构简单的,可以适当合并。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编制,一般按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进行。国家另

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七条 设计文件中选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不得选用国家和本市禁止或淘汰使用的产品。设计单位不得指定生产厂家或供应商,但建筑材料、专用设备、工艺生产线等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第二十八条鼓励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中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新型

材料和现代管理方法。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或采用国际、国外标准,按国务院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

本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地方标准和标准设计,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商交通、水利等主

管部门制定并发布。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重大市政公用建设工程的初步设计,应当在其方案设计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会同市建设行政等有关部门依法审查合格后,方可开展。

第三十条 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工程以及非国有资金投资的大、中型建设工程和技术复杂的小型建设工程的初步设计,应当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

开展施工图设计。

大、中型建设工程和技术复杂的小型建设工程的范围按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执行。

城镇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市政工程的初步设计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交通、水利等

专业工程的初步设计由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审批。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审批初步设计之前,应当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或

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技术评审。

第三十一条 申请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的单位,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

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初步设计审批申报表;

(二)方案设计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及附图;

(三)工程勘察报告及其质量审查合格意见;

(四)初步设计文件;

(五)勘察、设计合同;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涉及高切坡、深开挖的项目,还应提交可行性评估报告。

第三十二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初步设计审批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予受理;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材

料。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含并联审

批时间)内完成审查工作。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退回全部材

料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三十三条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设计,应当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委员

会评审。

第三十四条 申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设计专项审查的单位,应当向市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表;

(二)工程勘察报告;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技术依据、可行性论证及主要抗震措施;

(四)结构设计计算的主要结果;

(五)结构抗震薄弱部位的分析和相应措施;

(六)初步设计文件;

(七)设计时参照采用的国外抗震设计标准、工程和震害资料及计算机程序;

应当进行模型抗震性能实验研究的,还应提供抗震实验研究报告。

第三十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设计专项审查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予受理;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材

料。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并将申请材料送交评审委员会评审。评审委员会认为合格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十日内核发核准通知书;评审委员会认为不合格的,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十日内作出不予核准的决

定,退回全部材料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三十六条 城镇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按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建设单位应将施工图审查合格报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

案。

交通、水利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经审查批准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确需修改的,应当由原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修改,或经其书面同意,由建设单位委托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修改;重大修改后的勘察、设计文件应当按

原审批程序重新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三十八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应当按规定时间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季度和年度

报表,并对报表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十九条 市外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来本市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到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

监督管理机构实施具体的技术管理职能。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法律、法规未规

定的,依照本条例规定处罚。

第四十二条 建设工程设计单位不依据经审查合格的勘察、设计文件进行设计并交付使用的,责令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有以下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令停业整顿,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

降低资质等级或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造成损失的,还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选用国家和本市禁止、淘汰的技术或产品的;

(二)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未按规定备案的;

(三)伪造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

第四十四条建设单位伪造、涂改勘察、设计文件并交付使用的,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

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资格证书的处罚,由发证部门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决定。

第四十六条 依法作出对单位处十万元以上、对个人处一万元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前,建设

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四十七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申请不予受理或不予许可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许可申请予以许可的;

(三)未在规定时间内作出许可决定,或未依法说明不受理许可申请或不予许可的理由的;

(四)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五)徇私枉法、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的;

(六)其他违法行政行为。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军事建设工程、抢险救灾及其它临时性建筑和农民自建两层以下住宅的建设工

程勘察、设计活动,不适用本条例。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勘察、设计管理,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篇2: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市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管理,保障建设工程项目依法建设、有序实施。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重庆市建筑管理条例》、《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均应执行本办法。第三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全市初步设计审批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区县(自治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管理工作。

第二章 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

第四条 初步设计文件须由取得相应设计资质证书的设计单位编制。

第五条 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内容和深度须达到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等规定的要求,简述如下:

(一)初步设计文件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编制,由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和各专业的设计说明)、设计图纸、主要设备及材料表和工程概算四部分文件组成。

在初步设计阶段,各专业应对本专业内容的设计方案或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技术上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并将其主要内容写进本专业初步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负责人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在设计总说明书中予于论述。不能以方案设计说明替代初步设计说明。

(二)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应达到以下要求:

1、符合已审定的设计方案;

2、能据以进行施工图设计;

3、能据以进行施工准备;

4、能据以准备主要设备及材料;

5、能据以作为审批确定项目投资的依据。第六条 设计人员签字要求:

1、勘察报告、初步设计文件均须具备扉页即工程勘察设计人员签字页(设计说明书和概算说明书分别装订时,须分别具有);

2、初步设计文件扉页须包括总建筑师、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各专业审定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名字、职称、注册情况,名字须同时打印和手签(设计说明书和概算说明书分别装订时,须分别具有)。

3、初步设计图纸均须具备图角,图角须包括设计单位名称、工程名称、建筑单体名称、图纸名称、设计号、图别、图号、日期、项目负责人、审定(人)、审核(人)、校对(人)、设计(人)、制图(人)、工种负责人等栏目,人员名字须同时打印和手签。

4、勘察报告的扉页和钻孔布置图等图纸的图角参照初步设计图说执行。第三章 初步设计审批程序

第七条 申请审批建设工程初步设计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取得计划部门立项批文;

(二)已取得规划部门核发的规划用地红线图,规划设计条件、要求;

(三)已取得土地部门核发的用地红线图;

(四)已取得规划部门核发的规划方案审查意见和综合管网规划审查意见(建设规模超过10万平方米的项目,规划方案须取得市政府批文);

(五)已取得消防部门核发的方案设计消防审核意见;

(六)已经完成工程勘察(初步勘察深度以上),并取得具有相应勘察质量审查资质的审查机构出具的勘察质量审查合格意见;

(七)工程项目涉及到高切坡、深开挖、高填方的,已取得合格的项目技术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

(八)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已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九)市外来渝设计单位,已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第八条 初步设计审批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设项目业主持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要件和,初步设计文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批初步设计的书面申请,并填报初步设计审批登记表;

(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初步设计审查申请及报件之日起,对于一般项目3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于超限高层,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特别重要的项目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对报件达到审查要求的,正式受理;对未能达到审查要求的,发出初审意见,发回建设项目业主,补充完善后重新申报。

(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正式受理初步设计报件之日起,一般项目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设计审查;超限高层,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或特别重要的项目2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设计审查,对审查合格的,在5个工作日内发出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批文;对审查不合格的,发出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发回建设项目业主,修改完善后重新申报。

(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初步设计审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审查采用行政审查与专家审查相结合,会议审查与书面征求意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有关部门在收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征询单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回复,逾期不回复的,视为认同。

项目总设计师、注册师和各专业负责人均须到场参加初步设计审查会。第四章 初步设计审批管理权限

第九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以下建设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批工作:

(一)一般公共建筑:建筑高度50米以上(含50米),或立项投资4000万元以上(含4000万),或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含2万平方米)的项目;

(二)住宅、宿舍:20层以上(含20层)的项目;

(三)住宅小区、工厂生活区:5万平方米以上(含 5万平方米)的项目;

(四)市政公用等行业:设计规模为大、中型的建设项目;

(五)特殊公共建筑;

(六)重庆市计委立项的项目; 分期建设项目按总规模控制。

第十条 万州、涪陵、合川、永川、江津等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计委立项的以下建设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批工作:

(一)一般公共建筑:建筑高度100米以下,或立项投资8000万元以下,或单体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下的项目;

(二)住宅、宿舍:建筑高度100米以下的项目;

(三)住宅小区、工厂生活区:10万平方米以下的项目;

(四)市政公用等其它项目立项投资10000万元以下的建设项目; 分期建设项目按总规模控制。

第十一条 其他区县(自治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办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工作。

各区县(自治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须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工作,越权审批为无效审批。第十二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区县(自治县、市)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工作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并可根据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对初步设计审批管理权限作出调整规定。

第五章 后期管理

第十三条 实行初步设计统计报表制度,各区县(自治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须将初步设计统计作为初步设计审查、审批的例行工作,按填报要求及时上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初步设计批文须抄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一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更改。确须更改的,须由建设单位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 未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初步设计,不得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第十六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加强对全市初步设计审批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本办法的,按规定予以纠正和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建设委员会负责解释。

篇3: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大多数车站及区间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部分覆土较浅的车站及区间隧道采用明挖法施工。工程所处场地出露地层自上而下一般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和砂质泥岩,局部夹泥质砂岩,但岩层的产状各异。重庆轨道交通工程岩土参数如表1所示。

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基本无地下水。由于工程所处地段市政排水设施完备,因此,仅少量地表水沿着破裂的地下管道渗透于砂岩中,形成基岩裂隙水。部分地段所处区域商业发达,居住人口密集,自来水用水量大,若隧道在开挖过程中伤及或震坏了地下排水系统,将造成地表废水的泄漏渗透,其渗透水量将显著增加。

工程地下水状态为Ⅰ级,涌水量小于10 L/(min·10 m),为干燥或湿润状。沿线地下水水质好,矿化度低(小于0.1 g/L),水中含有的化学成分为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钠型,对混凝土无侵蚀性、溶蚀性。

2 防水设计

1)防水设计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2)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体系,即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重点处理好变形缝、施工缝(包括后浇带)、穿墙管、桩头等细部节点防水。

3)应根据不同的结构型式、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及施工环境等,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只有当渗漏水小于设计要求,且疏排水不会引起地层下沉和影响结构耐久性时,才可对进入主体结构内的渗水进行疏排。

4)结构的迎水面应设置一道柔性防水层进行全包防水,只有出渣支洞或有自重流排水条件的区间暗挖隧道仰拱(底板)可不设柔性防水层,即采用防、排结合的半包防水。

3 防水措施

3.1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1)采用抗渗等级P8以上防水混凝土。

2)结构迎水面裂缝宽度不大于0.2 mm,且不得出现贯通裂缝,迎水面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3)严格控制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满足强度、密实性、耐久性、抗渗等级和泵送混凝土和易性(即坍落度及其损失)要求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控制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并选用低水化热水泥。

4)防水混凝土掺入优质粉煤灰(不低于二级)或磨细矿渣粉,以及性能稳定的抗裂密实剂,其掺量要求经严格试配后方可规模使用。所有外加剂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以上的质量要求,并满足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要求》相关规定及要求。

5)每m3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O当量)不得大于3 kg;氯离子含量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

6)采用预拌混凝土,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 mm,入泵前混凝土坍落度每h损失值不应大于20 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 mm。

7)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8)防水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养护,保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 d;明挖车站、区间隧道的顶板有条件时在防水混凝土终凝后的前3天采用蓄水养护。

9)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尽量减少施工缝;应振捣密实,防止漏振、欠振、过振,不得使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仰拱和拱顶混凝土浇筑完毕收水,刮平后立即严密覆盖防止失水。

3.2 防水材料

目前,重庆市轨道交通各条线采用的主要防水材料如表2所示。

3.3 接缝防水

3.3.1 变形缝

变形缝均采用中埋式中孔型钢边橡胶止水带(或中埋式中孔型塑料注浆止水带)、中孔型外贴式止水带及背水面嵌缝组成3道防线加强防水,其中钢边橡胶止水带的宽度为35 cm,采用合成树脂类止水带时,宽度为30 cm(兼作分区止水带)。

3.3.2 施工缝

结构环向施工缝设置间距一般为6~12 m,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凿毛并清理干净,涂刷界面剂。

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和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 mm的墙体上。

车站结构环向施工缝采用设置双道遇水膨胀止水条(15 mm×8 mm)加一道预埋注浆管的防水做法;纵向施工缝采用钢边橡胶止水带,无法设置钢边橡胶止水带时也可采用双道遇水膨胀止水条(15 mm×8mm)加一道预埋注浆管的防水做法。

3.4 全包防水层

暗挖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全包防水,防水材料一般采用2.0 mm或1.5 mm厚的ECB塑料防水板,复合衬垫采用300 g/m2的短纤无纺布。在初衬与防水板之间适当布置排水管。

明挖车站底板采用单层4 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顶板、侧墙采用双层3 mm厚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纵向施工缝采用镀锌钢板止水带。

3.5 细部节点防水

图1为暗挖车站防排水设计示意图,图2为明挖车站防排水设计示意图,图3为桩头防水构造示意图,图4为后设穿墙管防水构造示意图,图5为接地电极防水设计示意图。地下车站在穿墙管、桩接头、接地电极等部位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因此,需按图1—5所示做好这些部位的防水施工。

4 防水设计与施工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防水设计要有针对性

根据地勘报告,重庆地区大部分地段无地下水,但在放坡明挖回填地段,当坡面采用喷射混凝土进行护面、回填后地面有雨水补给积集、且排水不畅时,设计中应按有地下水进行计算,裂缝宽度在此工况下应当小于0.2 mm。

4.2 处理好明、暗挖交接处防水

明、暗挖交接处一般设置变形缝,明挖段延长整体施作一段暗挖段后,设置变形缝;应避免在暗挖段与明挖段交接,此位置接缝防水处理困难。

4.3 控制爆破施工

重庆地区岩层开挖一般采用爆破施工,施工过程中对围岩及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在设计与施工中一般要求将爆破震速控制在1.5 cm/s以下,特殊地段采用机械开挖。应避免由于施工造成地下管网渗漏及裂缝开展后地表水下渗,而引起隧道渗漏水。特别是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完成后,在其上部进行管网铺设、道路施工时,更应当严格控制爆破施工。

4.4 控制好防、排水系统施工质量

应当特别重视对全包防水层的保护,对排水盲管的接头部位要重点检查,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堵塞而影响排水效果。

4.5 处理好明挖回填段的防水

重庆地区部分地段采用放坡开挖进行回填处理,回填过程中应当控制好回填土的质量、压实效果,注意保护好防水层,同时要重点做好排水。

4.6 其他注意事项

1)避免设计中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足的问题。

2)避免防水层长期暴露而未覆盖,自防水混凝土施工养护、振捣等要到位。

3)慎重选择混凝土外加剂。

4)对于新近填土,由于沉降未稳定,一般要通过注浆或设置钢管桩,来减小后期因沉降而造成的结构开裂。

5 有效减少渗漏水的措施

针对地下工程防水薄弱环节,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对渗漏水进行控制,以提高防水效果:

1)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使其真正达到自防水的目的;

2)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养护时间、养护方法等;

3)侧墙部位可考虑将水平分布筋布置在外侧,以增强侧墙的抗裂性;

4)重视接缝及细部节点防水设计与施工;

5)内衬施工前务必做好接缝等处的渗漏水处理;

6)重视防水材料耐久性的研究,合理选择防水材料。

摘要:结合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车站及区间隧道防水设计与施工实践,对山地城市地下工程防水设计与施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山地城市中地下工程防水易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防水措施,为类似工程防水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

篇4: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关键词: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原理;设计;工程量;土方量;测量

中图分类号: S2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3-0341-05

耕作田块一般指条田或梯田,是田间耕作、生产管理和土地平整工程的基本单元[1]。条田以水平方田为建设对象,可以改善农田环境,消除对作物生长的限制因素,提高土地利用率[2];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可以使水土流失相比于坡地减少80%左右[3],保障农田肥力。合理地设计耕作田块有助于田间耕作、作物生长及灌排系统的规划布局,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因此,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设计作为土地平整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受到广泛关注。

我国土地平整工程开展10年多来,许多学者对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进行研究并取得了成果。黄琪等运用数字高程模型划分耕作田块并计算最优设计高程[4];鲍海君等建立了耕作田块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5];郝光研究了农用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原理[6];蒋悦悦针对如何设计优质精细型耕作田块做了分析[7]。这些研究多为针对某一专项内容的理论分析,注重工程实施后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研究,缺乏对某一地形条件下耕作田块设计的整体研究和深层分析,尤其是对丘陵区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实施关系到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升降、耕地质量的好坏,其设计模式不是固定的,要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因此,在人多地少的重庆丘陵区,其研究必不可少。本研究以重庆市忠县复兴镇天子村为研究对象,分析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设计,以期为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提供依据,便于实践工作的开展,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重庆市忠县县城南岸,海拔180~473.5 m,幅员3.5 km2,处于108°03′25″~108°05′46″E、30°16′26″~30°18′06″N之间(图1),涉及复兴镇天子村一社至五社共5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研究区属于忠县忠州向斜区,微地貌表现为丘陵。

2 研究思路及方法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设计首先要了解设计原则,其次再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相关图件、软件及数据资料因地制宜地进行设计。本研究先介绍了设计原理,然后以研究区 1 ∶2000 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主要数据源,用 AutoCAD 矢量化后转换格式,利用ArcGIS中的3D analysis功能,生成数字高程模型,以0°~<2°、2°~<6°、6°~<15°、15°~25° 为坡度分级体系,提取坡度图,接着将研究区分为水田区和旱地区,结合地形、土壤、排灌、机耕等因素分别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田块设计、土层管理、田坎设计及土方工程量的计算等。

3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设计原理

3.1 耕作田块方向

耕作田块方向是指耕作田块长边的方向,往往是播种与耕作管理的方向,也是末级固定渠道、田间道和护田林带的方向。耕作田块方向应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保证作物尽可能多的吸收光热。试验结果显示,南北行较东西行增产,作物品质也有所提高[8]。但在丘陵区,耕作田块方向直接影响到机械作业效率和灌排体系。因此,为降低机械作业功率损失,减少土壤侵蚀度,有利于截排地下水,耕作田块方向应先根据地形条件确定,其方向宜平行于等高线。在地形条件允许时,再尽量将耕作田块方向设计为南北方向或尽可能接近南北方向。

3.2 耕作田块规模

3.2.1 耕作田块长度

相同条件下,从机械作业上看,耕作田块越长,机组转变次数就越少,机械作业效率也就越高;从土地平整工程上看,耕作田块越长,耕作田块的面积也越大,得到比较均匀一致的地形难度增加,土地平整工程量也随之增加;从灌溉角度来看,耕作田块越长,沿着长边配置的灌溉渠道的流量和流速就会越大,就会造成上段水多下段干旱;从排水角度来看,耕作田块越长,农沟就越长,就不能将水尽快送入集水沟或输水沟中去。由此可见,耕作田块变长,虽然提高了机械作业效率,但会给土地平整和灌排工作带来麻烦,因此研究区耕作田块长度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根据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不同地形不同坡度区耕作田块长度如表1所示。

3.2.2 耕作田块宽度

在地形较平坦地区,为便于机组作业,常把耕作田块划分为若干小区,耕作田块宽度宜为小区宽度的整数倍,同时也应考虑机组行程率;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为避免挖填土方工程量过大,耕作田块不宜过宽。在灌溉区或者排水区,耕作田块宽度要结合田间临时渠道(灌水畦田、灌水沟等)最佳长宽度或者排水沟间距来确定。根据重庆市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不同地形不同坡度区耕作田塊宽度如表2所示。

3.3 耕作田块形状

不整齐的田块外形不仅降低机械作业质量,破坏土壤结构,甚至直接影响作物生长 [9]。耕作田块形状应尽量规整,长边与短边交角宜为直角或接近直角, 形状选择尽量为长方形、正方形、下拉梯形,要减少三角形、锐角梯形等对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不利的形状。在地形较复杂地段,可以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尽量保持长边的平行,以降低机械化耕作空行行程比率。耕作田块形状的规划不能仅追求外形规整,还要考虑实际情况做出合理设计。

nlc202309031501

3.4 耕作田块对土壤的要求

土层厚度直接反映土壤的发育程度,是野外土壤肥力鉴别的重要指标[10]。它既是土壤养分的补源,又是土壤矿质元素的储存库[11]。耕作田块土层厚度应在15 cm以上,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一般不能低于2%。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结构也应满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要求。一般情况下,耕作田块pH值要求在5.5~7.5之间,耕作层含盐量≤0.3%,不宜为极端的沙土或重黏土,特殊情况下,可放宽标准,但不能影响作物出苗。

3.5 耕作田块细部规划

地形平坦区以种植水稻为主,一般对田块内部划分格田,以便较好地控制田间作业。格田设计应满足排灌畅通,保证作物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其田面高差应在3 cm以内。但在低山丘陵地区,多根据地形、坡度、土层厚度等具体情况修筑成梯田,并尽量集中。梯田田面长边应沿等高线布设,梯田的形状一般呈长条形或带形。梯田田坎的设计要遵循占地少,用料少,安全可靠的原则。

4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设计

研究区的微地貌表现为丘陵,地势北高南低,旱地多成坡状,水田以塝田为主。25°是土壤侵蚀方式的一个转折点[12],也是国家退耕还林临界点,因此本研究不考虑25°以上的坡地。以1 ∶2 000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并以0°~<2°、2°~<6°、6°~<15°、15°~25° 为坡度分级体系,通过ArcGIS软件Spatial Analyst工具中的Surface Analysis命令提取研究区坡度图[13](图2)。由图可知,研究区的坡度集中在6°~25°之间,有利于条田整治和坡改梯工程的实施。

研究区旱地和水田各坡度级毛面积统计如表3所示,水田田坎面积占水田总面积的17.85%,旱地田坎面积占旱地总面积17.38%。由于受传统土地承包制影响,现有地块大多面积较小,且形状不规则,不利于开展机械化作业和规模经营,整治潜力较大,可通过整治建设标准的耕作田块。

将研究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设计分为水田区和旱地区分别进行设计,水田区集中在2°~<15°,主要进行条田整治;旱地均在6°~25°,主要进行坡改梯,具体设计过程如下。

4.1 水田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设计

4.1.1 水田田坎归并

根据地形图和现状图并结合实际得知,灌溉水田已经是水平梯田,大都有成形田坎,但由于田坎系数高,耕地的使用率受到影响,应挖除相邻同一高程两田面间多余的子埂,对同一台面相邻田块进行归并,以减少田坎占地。

4.1.2 条田整治

选择土壤条件良好的二社大屋沟及生井湾水田未来产业发展为大棚蔬菜基地的水田,四社夏家山未来产业发展为露地标准化蔬菜基地的水田,进行条田整治,在原有田块台面和田坎基础上设计,对不规则田块进行平整。同时,为满足蔬菜排水与道路要求,纵向布设路带沟,沿田坎布设生产路,排水与道路成网,使得田块规整且配套设施完善便于集中排灌和规模化高效生产,以有利于未来蔬菜基地的发展。

4.1.2.1 田块设计

依据上述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原理,结合标准蔬菜大棚跨度8m,长度根据地形一般处于25~ 35 m的规格要求,以及机械作业效率,土地平整工程量及灌排工作等需要,适当调整条田田块的规格。田块宽度一般取决于末级固定排渠(农排)的间距[14],但土壤状况不同的地区排渠间距也不同。因此,综合以上因素设计田块宽度不小于8 m,长度不小于30 m,条田整理区内以田坎为界,原有条田田块方向符合要求故不再更改。

4.1.2.2 土层管理

研究区土壤主要为棕紫泥土和紫色水稻土,土壤pH值6.0~8.5,有机质为0.8%~1.4%,耕作层平均厚度为30 cm左右,土层较贫瘠。在同一条田区域内,尽量使土壤类型一致,避免给田间作业带来不便[15]。为保护耕作层,条田挖填工作前,先将表层土壤进行剥离,待挖填工作完成后,再将其回填至原来地方,以保证原有土壤肥力。

4.1.2.3 田坎设计

已有研究表明,无论哪种田坎,坡度和田坎占地都成正相关,即坡面越陡,田坎占地面积越大[16]。在地面坡度一定的情况下,块石坎由于存在外坡边坡率,占地面积明显大于条石坎。为节约用地,保持水土,采用路坎合一形式的条石坎,根据平整后田块台面高差决定条石坎高度,田坎采用浆砌条石坎。为提高石坎的稳定性,条石坎高超过10 m时增设“丁”字石。石坎基础必须置于坚硬的基岩或土质上,条石之间互相嵌实,保证不垮塌。

4.1.2.4 土方工程量计算

将条田整治区单独提取出来,并将地形图中未勾绘出的原田坎在条田整治区中勾绘出来,并实地勾绘出每个田块的位置和大小。以补充田坎后圖中的高程点为基础数据,通过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每个设计田块的设计高程和挖填放量。

4.2.2.3 坡改梯工程

旱地耕作层平均厚度为20 cm左右,坡改梯工程的实施会降低土壤养分,如自然恢复到平整前的土壤养分环境,约需要5~8年时间[17]。为保护耕作层,坡改梯工作前,先将表土剥离再回填至原位置。

4.2.2.4 田坎设计

5 结论与讨论

耕作田块的设计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与地形、土壤、机耕、排灌等因素均有关系。本研究以重庆市忠县复兴镇天子村土地平整工程为例,建立数字高程模型,以0°~<2°、2°~<6°、6°~<15°、15°~25°为坡度分级体系导出坡度图,对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重庆丘陵区耕作田块修筑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便于实践工作的开展。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水田集中在2°~<15°,主要进行条田整治,田块设计宽度不小于8 m,长度不小于30 m;旱地均在6°~25°,主要进行坡改梯,在坡度为6°~<15°的中坡地,田面设计宽度在8~10 m左右为最佳;在坡度为15°~25°的陡坡区域,田面设计宽度在5~10 m左右为最佳。(2)为节约用地,条田和坡改梯田坎设计均采用条石坎。为保证其坚固稳定,条石坎高超过1.0 m时,下部起第二轮条石增设“丁”字石。(3)条田土方工程量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较精确,但计算量大,对地形图的要求也较高;坡改梯土方工程量采用断面法计算,过程较简单,但精度不够高。由此可见,土方工程量的计算需要一种能够利用现有资料,便于操作,且计算精度高的方法。

nlc202309031501

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要明确整理区的优劣势,考虑当前和长远的需要。项目区部分水田将来要发展蔬菜基地,田块修筑工程就应按蔬菜种植的要求,针对蔬菜需水量比一般农作物大及重庆低山丘陵区实际情况,需要考虑泵站建设保证蔬菜需水。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还要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考虑到项目区水土流失,部分田块土层较薄,应修筑石坎而不是土坎;为保护耕作层,应先将表土剥离再回填,不再直接通过爆破把平整地段的高出部分全部铲除移填他处。

本研究虽对耕作田块修筑工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分析,但对相关的灌溉与排水工程及田间道路工程未做深入分析,故所得结论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还需依据具体实践情况进行大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次芳,叶艳妹.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45.

[2]余 端,魏朝富,殷 帅. 四川盆地丘陵区条田规划与工程设计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2,34(2):1-9.

[3]于宏濱. 浅谈朝阳市水平梯田的修筑及其效益[J]. 农业与技术,2011,31(5):57-58.

[4]黄 琪,刘友兆,班春峰,等.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学规划的土地平整工程设计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1):313-318.

[5]鲍海君,吴次芳,叶艳妹,等. 土地整理中田块设计和“3S”技术应用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2,18(1):169-172.

[6]郝 光. 农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理论与实施研究—以岳阳汩罗白塘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

[7]蒋悦悦. 优质精细型基本农田整理田块规划设计研究—以福建市建阳县小湖镇基本农田为例[D]. 杭州:浙江大学,20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9]邵明安,王全九,黄明斌. 土壤物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范玉芳. 重庆丘陵区梯田规划与工程设计分析[D]. 重庆:西南大学,2010.

[11]刘创民,李昌哲,史敏华,等. 多元统计分析在森林土壤肥力类型分辨中的应用[J]. 生态学报,1996,16(4):444-447.

[12]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13]李志林,朱 庆. 数字高程模型[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14]阚兴华.条田规划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7):425-426.

[15]蒋小健,谢绍红,王 琼. 对条田规划问题的探讨[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3,31(1):10-11.

[16]田 蜜,高 明,鲍金星,等. 地形地貌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数量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11):98-103.

[17]郑财贵,朱玉碧.浅析南方丘陵地区土地平整中的表土问题及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512-515.

[18]GB/T 16453.1—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篇5:重庆市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发文单位: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号:渝文审〔2006〕21号 发布日期:2006-9-15 执行日期:2006-9-15

(五)大中桥的数量或结构型式发生变化的;

(六)隧道的数量发生变化的;

(七)互通式立交的位置或型式发生变化的;

(八)分离式立交的数量发生变化的;

(九)监控、通讯系统总体方案发生变化的;

(十)管理、养护和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规模发生变化的;

(十一)其他单项设计变更工程费用变化超过500万元的;

(十二)超过施工图设计批准预算的。

一般设计变更是指除特别重大设计变更和重大设计变更以外的其它设计变更。

重庆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初步设计的高速公路项目向重庆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属大型公路投资主体和收费公路项目向重庆市公路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其他项目向当地区县(自治县、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设计变更申请材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设计变更申请书。包括拟变更设计的公路工程名称、公路工程的基本情况、原设计单位、设计变更的类别、变更的主要内容、变更的主要理由、拟委托的变更勘察设计单位、预估的造价变更等内容;

(二)设计变更建议的调查核实情况、合理性论证情况;

(三)原设计单位的书面意见;

(四)申请人认为应当说明的其他事项。

(一)报审设计变更文件的请示文件;

(二)设计变更说明;

(三)设计变更的勘察资料、设计图纸及原设计相应图纸;

(四)工程量、投资变化对照清单和分项概、预算文件。

篇6: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一、行政许可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二条、十三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七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八条。

二、行政许可条件

建设工程设计企业资质核准的具体条件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0号)、《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建市[2007]86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建市[2007]202号)等。

三、申请材料目录

(一)首次申请工程设计资质,需提交以下材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1);

2、《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2);

3、企业法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企业章程或合伙人协议文本复印件(附股东签字或盖章);

5、企业法定代表人、合伙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6、企业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的身份证明、任职文件、毕业证书、职称证书等复印件,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7、《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加盖执业印章的注册证书复印件或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初始注册)、申请变更注册的人员,还应提供原注册单位和申请资质单位以及原省级注册管理部门盖章的注册变更申请表。初始注册人员,还应提供企业注册地省级注册管理部门盖章的初始注册申请表;

8、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毕业证书等复印件,主导专业的非注册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9、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注册、非注册人员)与企业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主要页(包括合同双方名称、聘用起止时间、签字盖章、生效日期,下同)、与原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的证明或近一个月的社保证明复印件;其中,对军队或高校从事工程设计的事业编制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不需提供社保证明,但需提供所在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的人事证明材料;

10、固定办公场所证明(自有的:需提供产权证复印件;租用的:需提供出租方产权证及租用合同〈协议〉复印件,下同)。

(二)申请工程设计资质升级,需提交以下材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1);

2、《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2);

3、企业法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原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正、副本复印件;

5、企业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的身份证明、任职文件、毕业证书、职称证书等复印件,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6、《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的身份证明复印件、加盖执业印章的注册证书复印件;

7、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毕业证书等复印件,主导专业的非注册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8、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与企业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主要页及近一个月的社保证明复印件;其中,对军队或高校从事工程设计的事业编制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不需提供社保证明,但需提供所在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的人事证明材料;

9、满足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企业业绩证明材料,包括:工程设计合同主要页的复印件;建设单位(业主)出具的工程竣工、移交、试运行证明文件,或工程竣工验收文件的复印件。

(三)申请工程设计资质增项,需提交以下材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1);

2、《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2);

3、企业法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原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

5、企业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的身份证明、任职文件、毕业证书、职称证书等复印件,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6、《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的身份证明复印件、加盖执业印章的注册证书复印件;

7、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毕业证书等复印件,主导专业的非注册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8、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与企业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主要页及近一个月的社保证明复印件;其中,对军队或高校从事工程设计的事业编制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不需提供社保证明,但需提供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人事部门的人事证明材料。

(四)申请设计综合资质的,需提交以下材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1);

2、《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2);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企业法定代表人基本情况表、任职文件、身份证明复印件;

5、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的任职文件、毕业证书、职称证书或注册执业证书、身份证明等复印件及“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6、甲级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正、副本复印件;

7、大型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合同,试运行或竣工验收证明复印件;

8、企业相应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审计报告复印件;

9、注册执业人员的注册执业证书(加盖执业印章)、身份证明复印件;

10、专业技术人员初级以上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复印件;

1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科技进步奖证书复印件;

12、国家、行业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发布批准文件及出版物主要页(包括出版物名称、批准部门、主编或参编单位名称、出版社名称)复印件;

13、专利证书、专有技术发布(批准)文件或工艺包认可、认定、鉴定证书复印件;

14、ISO9001标准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复印件;

15、办公场所证明,属于自有产权的出具产权证复印件;属于租用或借用的,出具出租(借)方产权证和双方租赁合同或借用协议的复印件。

(五)延续工程设计资质,需提交以下材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1);

2、《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2);

3、企业法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原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

5、《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的身份证明复印件、加盖执业印章的注册证书复印件;

6、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毕业证书等复印件,主导专业的非注册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7、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近一个月的社保证明复印件;其中,对军队或高校从事工程设计的事业编制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不需提供社保证明,但需提供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人事部门的人事证明材料。

四、申请材料形式要求

1、申请设计综合资质的,申请表一式二份,附件材料一份;申请一个行业的设计资质,申请表一式二份,附件材料一份,每增加一个行业的设计资质,增加一份申请表和一份附件材料;涉及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行业的,需另增加一份申请表和一份附件材料。专项设计资质申请表及附件材料份数要求同上。

2、附件材料采用A4纸装订成册,并有目录和分类编号;技术人员证明材料应按人整理并依照申请表所列技术人员顺序装订。所有复印件均须提供原件核验。其中资质证书正、副本须全部复印,不得有缺页。复印件应加盖企业公章,注册执业人员应加盖个人执业印章(非注册人员除外)。材料中要求加盖公章或印鉴的,复印无效。

3、企业申请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要如实填报《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企业法定代表人须在申请表上签名,对其真实性负责。申报材料要清楚、齐全,出现数据不全、字迹潦草、印鉴不清、难以辨认的,资质受理部门可不予受理。

五、行政许可办理时限

(一)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受理、审批的,自受理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专家评审及公示时间除外)作出行政许可决定。15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人批准,可延长5个工作日。

(二)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受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的,自受理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专家评审时间除外)完成审查,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

六、行政许可办理地址、联系电话

接件窗口: 重庆市城乡建委政务办理中心4楼8号窗口(地址:渝中区长江一路58号)联系电话:63672112 承办机构: 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勘察设计处 联系电话:63671212

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资质审批办事指南

一、行政许可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二条、十三条、《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七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八条。

二、行政许可条件

建设工程企业勘察资质核准的具体条件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0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建市[2007]202号)、《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建设[2001]22号)、《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分级标准补充规定》(建设[2001]178号)、海洋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建设[2001]217号)等。

三、申请材料目录

(一)首次申请工程勘察资质,需提交以下材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1);

2、《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2);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公司章程复印件(需附股东签字或盖章);

5、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的简历及任命(聘任)文件复印件;

6、《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毕业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及“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标准规定有个人业绩要求的提供此表,下同);

7、有关专业在国家实行执业注册制度后,应提供《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加盖执业印章的注册证书复印件或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初始注册)、申请变更注册的人员,还应提供原注册单位和申请资质单位以及原省级注册管理部门盖章的注册变更申请表。初始注册人员,还应提供企业注册地省级注册管理部门盖章的初始注册申请表;

8、《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技术人员及注册执业人员原聘用单位的解聘证明或地方人才代理机构(或有关人事管理部门)出具的人事关系证明复印件,现申报单位的聘用合同复印件;

9、主要勘察设备发票复印件;

10、固定办公场所证明(自有的:需提供产权证复印件;租用的:需提供出租方产权证及租用合同〈协议〉复印件)。

(二)申请工程勘察资质升级,需提交以下材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1);

2、《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2);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企业原资质证书正、副本复印件;

5、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的简历及任命(聘任)文件复印件,资质标准中对主要技术负责人有业绩要求的应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6、《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毕业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及“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7、有关专业在国家实行执业注册制度后,应提供《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加盖执业印章的注册证书复印件或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初始注册)、申请变更注册的人员,还应提供原注册单位和申请资质单位以及原省级注册管理部门盖章的注册变更申请表。初始注册人员,还应提供企业注册地省级注册管理部门盖章的初始注册申请表;

8、《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技术人员及注册执业人员原聘用单位的解聘证明或地方人才代理机构(或有关人事管理部门)出具的人事关系证明)复印件,现申报单位的聘用合同复印件;

9、固定办公场所证明(自有的:需提供产权证复印件;租用的:需提供出租方产权证及租用合同〈协议〉复印件);

10、《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的企业工程项目业绩证明材料(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业绩基本情况表);

11、企业经审计的近三年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12、主要勘察设备发票复印件。

(三)申请工程勘察资质由暂定资质转为正式资质等级,需提交以下材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1);

2、《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2);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企业原资质证书正、副本复印件;

5、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的简历及任命(聘任)文件复印件,资质标准中对主要技术负责人有业绩要求的应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6、《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毕业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及“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7、在国家实行有关执业注册制度后,应提供《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加盖执业印章的注册证书复印件或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初始注册)、申请变更注册的人员,还应提供原注册单位和申请资质单位以及原省级注册管理部门盖章的注册变更申请表。初始注册人员还应提供企业注册地省级注册管理部门盖章的初始注册申请表;

8、《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技术人员及注册执业人员的聘用合同复印件;

9、固定办公场所证明(自有的:需提供产权证复印件;租用的:需提供出租方产权证及租用合同〈协议〉复印件);

10、《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的企业工程项目业绩证明材料(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业绩基本情况表)。

(四)企业申请工程勘察资质延续的,需提供以下资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1);

2、《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2);

3、企业法人营业照副本复印件;

4、原工程勘察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

5、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毕业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及“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和业绩表”;

6、在国家实行有关执业注册制度后,应提供《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加盖执业印章的注册证书复印件或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初始注册)、申请变更注册的人员,还应提供原注册单位和申请资质单位以及原省级注册管理部门盖章的注册变更申请表。初始注册人员,还应提供企业注册地省级注册管理部门盖章的初始注册申请表;

7、《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技术人员与企业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及近一个月社保证明复印件,其中,对军队或高校从事工程勘察的事业编制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不需提供社保证明,但需提供所在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的人事证明材料。

(五)企业申请工程勘察资质增项的,需提供以下资料: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1);

2、《工程勘察、工程设计企业基本信息表》及电子文档(见附件2);

3、企业法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4、原资质证书正、副本复印件;

5、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的简历及任命(聘任)文件、身份证明、毕业证书、职称证书复印件,资质标准中对主要技术负责人有业绩要求的应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6、《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毕业证书、身份证复印件及“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

7、在国家实行有关执业注册制度后,应提供《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加盖执业印章的注册证书复印件或执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初始注册)、申请变更注册的人员,还应提供原注册单位和申请资质单位以及原省级注册管理部门盖章的注册变更申请表。初始注册人员,还应提供企业注册地省级注册管理部门盖章的初始注册申请表;

8、《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专业技术人员与企业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及近一个月社保证明复印件,其中,对军队或高校从事工程勘察的事业编制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不需提供社保证明,但需提供所在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的人事证明材料;

9、固定办公场所证明(自有的:需提供产权证复印件;租用的:需提供出租方产权证及租用合同〈协议〉复印件);

10、主要勘察设备发票复印件。

四、申请材料形式要求

1、申请勘察资质的,申请表一式二份,附件材料一份;

2、附件材料采用A4纸装订成册,并有目录和分类编号;技术人员证明材料应按人整理并依照申请表所列技术人员顺序装订。所有复印件均须提供原件核验。其中资质证书正、副本须全部复印,不得有缺页。复印件应加盖企业公章,注册执业人员应加盖个人执业印章(非注册人员除外)。材料中要求加盖公章或印鉴的,复印无效。

3、企业申请工程勘察资质要如实填报《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企业法定代表人须在申请表上签名,对其真实性负责。申报材料要清楚、齐全,出现数据不全、字迹潦草、印鉴不清、难以辨认的,资质受理部门可不予受理。

五、行政许可办理时限

(一)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受理、审批的,自受理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专家评审及公示时间除外)作出行政许可决定。15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人批准,可延长5个工作日。

(二)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受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的,自受理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专家评审时间除外)完成审查,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

六、行政许可办理地址、联系电话

上一篇:单位企业文化管治反思下一篇:一年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