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执纪监督四种形态

2024-05-05

把握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共8篇)

篇1:把握执纪监督四种形态

阿克苏地委委员、阿克苏市委书记刘洪俊“四种形态”是指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

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四种形态”的新提法既接续了十八大以来监督执纪“抓早抓小”的方法论,又符合反腐败斗争的形势,是新形势下对全面从严治党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落实“两个责任”的具体化,全面从严治党要靠纪律管全党,把纪律挺在前面要靠坚强的党性和责任担当。

准确把握“四种形态”的内涵“四种形态”彰显了从严治党的政治智慧。第一种形态解决了党员干部思想出轨的问题。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能有效解决各级领导班子“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提高班子内部监督的自觉,防止问题发生。党委、纪委经常咬耳朵、扯袖子,甚至大喊一声,把监督提醒做扎实,做细致,能够让一些思想意识上有不良打算的同志及时得到提醒教育,防止党员干部的思想“出轨“。第二种形态发挥轻处分的惩戒功能。一些党员干部的行为虽然触犯了纪律红线,但情节轻微,问题不严重,尚未造成不良影响,这时该处分该处理就绝不能心慈手软。运用轻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手段,让违纪的同志感受到纪律的惩戒作用,增强对党纪的敬畏感,达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效果,防止“好同志”变成“阶下囚”。第三种形态体现对党员干部的最后挽救。让违纪情节严重的干部停职反思、悬崖勒马,防止其贻误终生。第四种形态描绘出监督执纪的“理想型”。如果前三种形态都能得到贯彻落实,那么第四种形态一定能够实现极极少数。

“四种形态”充分体现了组织关心爱护干部的意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的一贯方针,“四种形态”的提出,凸显了组织关心爱护党员干部的意愿。仔细分析前三种形态,其实是在给党员干部违法犯罪设置三重“带电的高压线”,只有冲破了这三条高压线,党员干部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可以有效阻断违纪进程,并以常态化严管干部的方式,做到“防患于未然”。全面从严治党绝不仅仅是事后式的重典治腐,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贪污腐败问题的“终端处理”。强调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就是要把监督执纪的关口前移,在惩防并举的同时更加注重预防,用最多的办法、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和挽救,使踏上不归路的党员干部成为极极少数,从而在预防腐败上构建立体防治体系。

“四种形态”并非放缓反腐节奏

有的人认为“四种形态”的提出意味着中央反腐败工作要调整思路,放缓节奏,其实这是断章取义的错误理解。中央一再明确要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最近总书记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再次重申:“我说过,反腐没有休止符。”反腐败不是一场战役、一次运动,它直接关涉党的人心向背。“四种形态”是对腐败更注重从高压严惩到常态严管,在“不能”和“不想”上多下功夫,将腐败现象的“病根“彻底铲除,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尽快扭转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

激发“四种形态”动力,找准党委、纪委工作重心“四种形态”正是“两责”在纪律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既是问题清单,也是责任清单,既需党委在净化党内关系等方面主动担当,也需纪委在纪律审查等方面积极作为。各级党委在履行主体责任中要把“四种形态”落到教育提醒、监督管理等日常工作中去,发现苗头马上去管,触犯纪律及时处理,增强履责主动性,增加工作提前量。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解、责任检查、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党委抓主体、纪委抓监督、班子成员人人肩上有责任”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

以准确把握“四种形态”为载体,增强纪律审查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严格履行纪委工作职责。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严格执纪问责。在案件审查过程中,坚持纪律导向,小问题不放过,大问题要细查,绝不养案、不

压案、不瞒案。二是强强联手突破疑难复杂案件。紧密联合司法、审计、财政、组织、人事等部门,整合案件审查的资源,充分发挥纪委执纪“领头羊”的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措施,增强突破案件的能力。三是提高基层纪委的办案能力。全面开展以案代培的工作,从基础性受理举报件直至移送审理的程序开始,逐步进行指导,引导他们进行独立开展案件审查工作。

以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为目标,继续加大监督问责力度。一是在乡(镇)场、市直单位全面推行高风险岗位轮岗交流工作,进一步提升廉政风险防控成效。二是启用“党风政风监管系统平台”,健全、修订、完善包括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谈话函询、廉洁指数评价、结果运用等在内的配套运行机制,力争把监管平台打造成评价单位和个人党风政风建设成效的“晴雨表”,初步构建全市廉情监管“大数据”。三是聚焦“六大纪律”,开展经常性的纪律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意识。四是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最前沿,把查处和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核心内容,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以“三转改革”为契机,全力做好换届工作。“四种形态”如同监测“三转”进程的“路标”,指引纪委回归党章规定,进入到纪律审查方式和执纪绩效评价的新的“改革窗口期”。一是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乡镇党委、政府、纪委换届工作的监督,确保换届风清气正。二是借纪委换届的机会,选优配强市、乡两级纪委领导班子。三是根据“三转”要求,对市纪委机关内设科室进行重新设置,促进职能作用发挥。

篇2:把握执纪监督四种形态

9月下旬,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调研期间着重强调: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要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四种形态”的新提法,既接续了十八大以来监督执纪“抓早抓小”的方法论,又紧跟正风反腐当前形势,在执纪具体“攻略”上作出战术规划,彰显了高明的政治技艺。如何从思想认识、行动举措上将“四种形态”运用至炉火纯青,为全面从严治党供给核心动力,这将是纪检监察机关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主打方向。

一、“四种形态”显明科学执纪的要义,提升党内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种形态”,其本质是从操作层面织密执纪监督的笼子,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操作手册,主要目的是对破纪与违法现象进行全方位、综合辩证诊疗。具体而言:第一种形态解决的是党员干部破纪之初的思想意识问题。党内关系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经常开展,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就能改变庸俗、“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式的党内关系,使党员干部未触线先警醒,把坏思想、坏想法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小毛小病在事前就能得到监测并医治,护佑整片“森林”繁茂茁壮。第二种形态最为重要。当一些干部行为已然破纪,尚未铸成大错之时,这时该处分该处理就绝不要手软。如此,一方面能使轻违纪党员干部及时知止收手,切断由“好同志”陡跌至“阶下囚”的通道,起到惩戒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正表明党委、纪委正积极有效履行“两个责任”,让纪律通电并得到严格执行,没有使之处于“睡美人”状态。严重处分和重大职务调整的“第三形态”,体现了组织对干部的“最后挽救”,用类似“资格刑”的重处罚方式,让违纪情节严重的干部停职反思、悬崖勒马,防止其贻误终生。第四种形态的使用强调是“极极少数”,描绘出监督执纪的“理想型”,如果前三种形态得到最佳落实,那么第四种形态的运用一定是极极少数。

总之,“四种形态”深刻切中了违纪现象的共性规律,从违纪“起意”、违纪行为露头等各个节点,设置稳固的防火墙;同时予以分类诊疗、分层治理,为“纪律治本”构造基础,全面提升了党内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科学化、现代化。

二、“四种形态”侧重惩防一体,凸显“爱护干部”的本意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的一贯方针,多年来在管理干部上我们也一直有“严管就是厚爱”的认识,但往往缺乏具体的标准,对“严”没有一套精细化的落实流程,日常化提醒教育监督干部上力度薄弱。“四种形态”的提出,凸显了组织保护干部的“初心本意”。仔细分析前三种形态,其实是在给党员干部违法犯罪设置三重“带电的高压线”,只有冲破了这三道障碍,党员干部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可以有效阻断违纪进程,并以常态化严管干部的方式,做到“防病于未萌、治病于初起”。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知道,全面从严治党绝不仅仅是事后式的重典治腐,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贪污腐败问题的“末端打击”。强调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就是要把监督执纪的关口前移,在惩防并举的同时更加注重预防,用最多的办法、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和挽救,使踏上不归路、最终身陷囹圄的党员干部成为极极少数,从而在预防腐败上构建立体防治体系。在这个意义上,“四种形态”真正体现与落实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三、“四种形态”的提出绝不意味着要放缓反腐节奏

有论者认为“四种形态”的提出意味着反腐败工作将要“转段”、进入“淡季”,中央要放缓反腐节奏。这些思想认识是极其错误与荒谬的。思想观念如果没有实践实证作为支撑,没有放宽“历史视野”,就是一种“虚假意识”。反腐放缓这种“虚假意识”,一是对我们党反腐败的认识欠缺“历史”纵深,没有看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反腐败决心坚定、意志顽强,将其上升到“亡党亡国”的高度来认识,一以贯之地强调反腐败是输不起的斗争、永远在路上的战斗,重点强调要“不设指标、上不封顶”。最近总书记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再次重申:“我说过,反腐没有休止符。”反腐败不是一场战役、一次运动,它直接关涉党的人心向背,是基于公权私用、人性贪欲这一“生物学”特征所采取的永恒战斗。只要丑陋的腐败存在一天,党就会坚定不移反对一天。二是“四种形态”的提出其实就是要从“治本”层面反腐败。“四种形态”强调执行纪律要更为精细严格,通过层层设卡,让8700万党员筑牢纪律底线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应对腐败更注重从高压严惩到常态严管,在“不能”和“不想”上做足文章,将腐败行为表象和思想根源“一网打尽”,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进而助力反腐取得压倒性胜利,帮助我们从“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快步走出。(十堰市张湾区纪委

田富莲

篇3:把握执纪监督四种形态

一、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逻辑关系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指: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内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做出重大职务调整的应当是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刻哲学内涵,蕴涵着以下五大逻辑关系。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四种形态”的第一种,问题形态小,但总体数量大,是主要矛盾;后三种情形,问题形态大,但总体数量小,是次要矛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要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坚持用纪律管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带动全国8 700万党员这个“最大多数”,体现管党治党“全面”和“从严”的统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第一种形态”上,通过有效预防和控制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一般性问题、小矛盾的发展,实现遏制后三种形态中矛盾问题数量增长的目的。

(二)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决定部分,部分也制约整体[1]。按照这一原理,把握运用“四种形态”,要理顺党委和同级纪委、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的关系,通过党委的坚强领导,促进纪委的监督责任的发挥;通过强化纪委监督责任,保障党委主体责任的履行。要强化党委主责,在党组织领导下组织实施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立案审查等从严治党各项措施,坚决防止各级党委当“甩手掌柜”,用监督责任代替主体责任不落实情况的发生。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各级纪委要坚守职责定位,深入推进“三转”,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最大限度发挥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功能。要认清形势,在坚持两个“没有变”(即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和树立四个“足够自信”(即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基础上,对全党情况进行整体认识和科学评价,认清主流和支流,不能用对“少数”问题干部处理方式代替对“大多数”党员干部日常的教育、监督、管理。

(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总先从量变开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2]。党员领导干部“破法”,无不始于“破纪”,从“小错”到“大错”、从轻微到严重,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四种形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围绕违纪到违法的演变路径,连续设立四道防线,是严明纪律的具体化。再有,就是实施抓早抓小,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在工作摆布上,关键在用好“第一种形态”[3],但并不意味着放松后三种形态的运用,而是要坚持执纪审查力度不减,继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推动政治生态环境持续向善向好。在作风建设方面,紧盯关键节点步步推进,逐一整治群众身边“看得见的腐败”和“四风”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性好转。

(四)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这也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这一逻辑关系对于把握运用“四种形态”,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要针对矛盾的特殊性,对大多数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的小事、小节与极少数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区别开来,实行分类处置、对症下药。二是把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统一起来。坚持普遍性思维,研究确立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目标和实践标准,层层筑牢防线,体现纪律审查常态、大多数、少数、极少数等各类事物的均衡发展和合理分布;因各地区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特点问题各不相同,或者对于党员干部教育监督不力,也可能发生个别地区、个别时期运用“四种形态”指标反常的情况。经过对其存在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其特殊性问题又可以逐渐转化为共性问题,这属于特殊性思维和处理方式。在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过程中,只有正确处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依据实际制定政策,才会避免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

(五)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摆布工作,保持持续性和广延性。“四种形态”要立足当前,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要任务开展监督执纪,着力查处各种顶风违纪问题,体现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四种形态”要着眼长远,各级党组织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行统筹谋划和组织实施,突出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去年以来,中纪委的工作呈现两大变化,一方面,是在注重整体谋划同时,要求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不等不靠、立行立改,抓紧推进,务求取得实效;另一方面,就是对要逐步实施的工作做出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上述变化,是基于对当前和长远关系的把握,也为我们把握运用“四种形态”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南。

二、把握运用“四种形态”的实践路径

“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实现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的科学方法和实践路径。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用改革创新的思维有效践行“四种形态”。

(一)推进党内生活正常化

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坚持“四个服从”,营造生动活泼的政治氛围,提高民主集中制运用效果。二是开好民主生活会。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的规定,保证会议规格、频次和质量。组织党员干部发扬民主,针对有关问题,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加强对所属党组织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监督和检查考核,确保问题整改落实。三是开好组织生活会。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一课三会”制度,定期开好组织生活会,积极听取党员的意见、建议,避免把组织生活会开成简单的“工作汇报会”或“自我小结会”。四是经常开展谈心谈话。党组织要建立正常的同志关系,经常性开展谈话,了解党员干部的思想情况,排解负面情绪,浓化干事创业氛围[4]。

(二)推进监督管理常态化

践行“四种形态”的主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把对干部的严管厚爱体现在日常管理上,最大限度教育挽救和保护关爱党员领导干部。一是加大谈话函询力度,落实国家关于函询和诫勉等制度规定。由党组织和纪检监察组织实施提醒谈话、问题核实谈话、诫勉谈话和领导干部任职谈话等。围绕某一主题,策划开展集中廉政谈话活动。二是开展巡视(巡察)监督。落实《巡视条例》,实现巡视(巡察)监督全覆盖。紧盯重点部门和岗位,对被巡视(巡察)单位的“两个责任”落实、权力运行、作风建设、纪律规矩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体检”,通过巡视(巡察),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促进整改。三是落实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信访处理、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党内监督制度,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和实效性。

(三)推进载体设计实效化

一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基层单位运用“四种形态”的制度办法,提出把宣传教育延伸到基层、作风建设延伸到基层、纪律审查延伸到基层、监督检查推进到基层、制度效能体现在基层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打通正风反腐“最后一公里”。二是抓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把反腐倡廉宣传教纳入党委宣传和干部培训规划。加强载体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宣传;抓好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组建党风廉政建设宣讲团,深入基层单位进行巡回宣讲;持续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政文化“六进”活动。三是推进抓早抓小。坚持未雨绸缪、防微杜渐。要紧紧围绕元旦等重大节日或其他特定节假日等领导干部腐败行为高发期和不正之风易行期;党员干部个人新提任或转任重要岗位,以及发生婚丧喜庆事宜或其他重大家庭变故等廉政敏感时期;党委政府换届、重大政策调整、体制机构改革、干部选拔任用等廉政特殊时期;利益输送易发多发,在土地房屋征收、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部门和领域重要工作实施阶段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抓早抓小工作,探索建立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工作机制。

(四)推进纪律审查规范化

一是规范线索处置程序。建立问题线索规范管理和处置机制,严格按照拟立案、初核、暂存、谈话函询、了结五种处置方式和标准执行,实现案源管理全覆盖,线索处置零积压;建立信访举报问题和案件线索收集和分析研判制度,提炼并科学运用信访举报信息,为党组织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明确纪律审查标准。聚焦违反“六项纪律”问题,坚决查处三类“重点人”,切实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严格区分党员干部违纪的不同情形、性质类别和轻重缓急,保证运用监督执纪方式和措施与违纪人员的错责程度相适应、相匹配,实现精准执纪。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实现纪法分开。建立违纪案件快查快结机制,提高办案效率。落实查办案件各项制度。三是落实有关惩戒规定。坚持抓大不放小,对各类违纪问题“零容忍”;对查处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做到惩戒一个、震慑一片、教育一方。严格执行党政纪处分决定及组织任用、年度考核、工资发放等配套制度,坚决杜绝向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打白条”现象发生。

(五)推进责任落实具体化

一是完善责任体系。制定完善全面从严治党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体系。实行目标管理,逐级传导压力,确保各项任务在基层得到落实。坚持以上率下,由党委班子成员带队,到基层单位开展调研督导、检查考核等工作,并带头运用谈话提醒、廉政约谈等措施,实现工作推进的制度化、长效化。二是强化过程管理。落实党委和纪委“两个责任”清单制度,建立落实“两个责任”工作纪实或台帐,实现“照单履职,全程留痕”。实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机制,实行“签字背书”制度。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全面从严治党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和实时考核,体现考核实效性。三是落实责任追究。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力,管党治党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理范围发生严重违纪行为的,实施“一案双查”,倒逼“两个责任”落实。

摘要:“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指出了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重要性,从哲学角度对“四种形态”蕴涵的逻辑关系进行深入剖析。从推进党内生活正常化、监督管理常态化、载体设计实效化、纪律审查规范化、责任落实具体化五个方面提出“四种形态”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两个责任”,从严治党

参考文献

[1]张力.“四种形态”体现对党员干部严管厚爱[EB/OL].http://fanfu.people.com.cn/n1/2016/0504/c64371-28324561.htm

[2]崔利民.运用“四种形态”把握“五个关系”[EB/OL].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5/04/content_33479.htm

[3]季宇轩.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入学习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五条体会”认识之四[EB/OL].http://csr.mos.gov.cn/content/2016-05/31/content_34646.htm

篇4:把握执纪监督四种形态

关键词: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践探索

2015年,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王岐山同志在工作报告中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再次强调要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长期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纪检监察工作所面临形势和任务的科学判断;既是对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理论创新,又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转型的方向指引。在实践中,基层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和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准确把握、善加运用,不断增强监督执纪实效,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深刻内涵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指“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

“四种形态”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每种形态背后都有理论的支撑、制度的支撑和纪律的支撑,都是从严治党的利器。“四种形态”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凸显的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全覆盖。“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强调的是“治未病”理念,要求全体党员既要勇于自我批评,加强自我监督,又要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远离纪律和规矩底线,防范于未然,拉起了防止犯错误的“第一道防线”;“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强调的是“正歪树”理念,对自律不严、常态化监督不力而触碰纪律和规矩底线的党员,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防止小错变成大错、小祸酿成大祸,是守住防止犯大错误的“第二道防线”;“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强调的是“治病树”理念,对严重违纪但不足以沦为“阶下囚”的党员,出重拳、下猛药,当头棒喝、治病救人,筑牢防止犯罪的“第三道防线”,以免干部陷入违法犯罪深渊;“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强调的是“拔烂树”理念,对那些纪律处分已达不到惩戒目的的党员,坚决追究法律责任,及时清除党内毒瘤,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严格依据纪律的尺子进行划分的,深刻理解“四种形态”要通过从轻到重、从普遍到个别、从常态预警到非常态严厉惩治的层次之分,使党规党纪的提醒、劝诫和制裁覆盖到全体党员,彰显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新理念,传承了党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一贯方针,充分体现了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让党员的思想行为能时刻得以匡正和校准,最大限度保证大多数党员干部不出轨、不越界,避免滑向腐败深渊。

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重要意义

首先,“四种形态”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本质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提出是纪律建设的重大创新,其意义就在于通过有效管用的方式,贯彻落实“全面”和“从严”两个方面的要求。“四种形态”的核心在于用纪律管住大多数,维护整片“森林”;要求在于纪严于法、纪先于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通过防病于未萌、治病于初起,建立更嚴密的“防御阵地”。

其次,“四种形态”是实现标本兼治的有效路径。从违纪违法问题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党员干部出问题,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行为一步一步失范,小错终成大祸。“破法”必先“破纪”,“破纪”必有苗头,所以第一种形态非常关键,抓早抓小,让有问题苗头的党员干部红脸出汗,及时警醒,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眼于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通过设置层层防线,一级一级地进行阻挡和处理,而且处理措施越来越严厉。这体现了标本兼治,也体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延伸和拓展。

再次,“四种形态”是开展监督执纪问责的行动指南。“四种形态”的重要论述,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实践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操作性,为纪检监察部门更好地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明晰了纪检监察部门深化“三转”的方向,找准了监督执纪问责的切入点,对纪检监察工作重心的调整、工作方式的选择、工作效果的体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运用实践

咬耳扯袖常态化。监督执纪只有真正做到了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真的成为了常态,就管住了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严重违纪的问题自然就少了。因此,基层单位用好“第一种形态”是关键。一方面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强化党员干部的组织观念,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等制度,积极参加民主生活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征求意见、自我剖析、谈心谈话、相互批评、整改落实等环节工作,达到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改进党员作风,防“腐”于未然。另一方面强化廉政谈话提醒,“四种形态”体现和诠释了纪严于法、纪先于法的要求,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要通过谈心谈话、廉政约谈、诫勉谈话等方式,对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小过即问、及时纠正;对有轻微违纪行为的,要严抓严管、及时处理,防止小问题养成大问题。对于新上任的干部,要进行任前谈话,针对在考察过程中征集到的个人优缺点进行反馈,提升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风险防控体系化。监督执纪要遵循反腐倡廉工作规律和基层单位发展规律,坚持廉情预控、突出重点、聚焦关键,抓好廉政风险防范。一要强化重点防控,聚焦“关键领域”。围绕规范权利运行,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的监督,自下而上排查并梳理廉政风险点,制定廉政风险防控措施,及时解决存在的隐患。在工作实践中可通过召开廉情分析会、廉政短信提醒等措施,杜绝不良现象,促进廉洁从业。尤其针对管人、管钱、管物等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的关键领域,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以建章立制为根本,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从源头上加以防范。二要强化作风建设,聚焦“关键问题”。从作风建设“小切口”做细做长“大文章”,开启监督“探照灯”,坚持节假集中查,节点重点查,日常随机查,保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震撼常在,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公务接待及公车使用专项检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等,进一步加强监督执纪力度。

廉政教育重点化。监督执纪的目的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而加强廉政教育则是重要前提。一是学习内容要有重点,廉政教育要加强党纪党规学习教育,重点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纪党规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促使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廉政教育重点要加强党性修养教育,把榜样示范与警示教育结合起来。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等给党员干部提供“见贤思齐”的对象,坚持理想信念和职责坚守;通过观看廉政教育片、参加廉政专题讲座、分析反面典型案例等进行长鸣警钟,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学习对象要有重点。廉政教育对象在确保单位职工全覆盖的基础上,重点要对领导干部、党员、重点岗位人员实施针对性的廉政教育。通过定期学习、专题学习、分析讨论等形式,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腐败现象的侵蚀。

纪检干部专业化。“四种形态”对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责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四种形态”要真正落到实处,监督执纪要做深做细,必须要提高纪检监察干部专业化水平,即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的履职能力。一要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纪政纪的執行者、维护者和监督者,要始终牢记正人先正己,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纪检监察干部手握戒尺,一言一行都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必须带头尊崇党章、信守纪律,用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防止“灯下黑”,把执纪的“手电筒”经常照一照自己,强化自我监督,加强党内监督,接受社会监督,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二要努力提升履职能力水平。纪检监察干部要运用好、操作好“四种形态”,需要很强的政策把握能力,对政策、纪法要非常熟悉,真正能融会贯通,要以纪律为尺子,严格依纪依法办事,不断提高执纪水平。同时,要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要敢于碰硬,敢于较真,坚持原则,把监督执纪的责任担当起来。此外,还要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全面履行监督执纪职责。

篇5: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四种形态”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层层设置防线,而且处理措施越来越严厉,凸显对违纪行为的“零容忍”,折射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念。

一是: “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就是要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对出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提醒,避免触及纪律高压线。

二是“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就是要抓早抓小,充分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防止小错变成大错。

三是:“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是党中央、中央纪委立足于对当前反腐败形势的科学判断,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做出的重大决策。

篇6: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心得体会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它既是工作要求,更是责任担当;既是实践过程,也是工作目标,为新形势下深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聚焦聚焦再聚焦,围绕“四种形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

必须发挥党委作用,落实“两个责任”

把握和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是纪委一家的事,而是各级党组织的共同责任,而且首先是对党委落实主体责任的要求。

压力传导经常化。瞄准基层责任逐级递减、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弱化等薄弱环节,层层制定出台“两个责任”清单,推进责任细化、具体化。

谈话提醒规范化。通过制度建设,确保谈有依据、做有遵循,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责任追究常态化。建立问责追责、容错免责“一体两面”的问责体系,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形成常态化的倒逼机制。

必须转变思想理念,把握“三对关系”

准确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必须破除“拐点论”等错误观念,适应形势任务,跟进对标看齐,在具体实践中正确处理好三对关系。

正确处理惩治和预防的关系。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四种形态”一起抓、“四个轮子”一起转,坚决把存量减下来、把增量遏制住。

正确处理全党和党员的关系。牢固树立抓纪律、纠小错同样是政绩的意识,发扬“啄木鸟精神”,用纪律管好每一个党员,全面从严治党。

正确处理治标和治本的关系。在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同时,以“永远在路上”的信念,踩着不变的步伐,强化制度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寻求行之有效的治本之策。

必须优化监督模式,实践“四种形态”

监督到位,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有效阻断违纪进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成为极极少数。

健全巡察监督。发挥市委巡视工作联络组办公室作用,抓好省委巡视整改工作,着眼长效完善防止利益冲突系列制度。

强化派驻监督。派驻监督是固定探头,在日常监督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制定派驻机构工作办法,对工作职责和监督权限、工作内容和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

完善社会监督。拓宽涉纪信访渠道,实行重点涉纪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度,开展涉纪信访“听证”试点。加强问题线索分类处置,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问题线索管理。深化科技监督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探索新形势下反腐败协调体系,发挥好各级党委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形成覆盖更广、触角更灵、监督更深、协作更畅的网络。

必须提升执纪能力,打造“五个纪检”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纪检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方式方法,增强业务能力,打造“五个纪检”,确保执纪审查、纪检队伍绝对安全。

忠诚纪检。要讲政治,增强看齐意识,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始终从全局上把握纪检工作。

责任纪检。要敢担当,聚精会神抓好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不怕得罪人。

能力纪检。要善执纪,找准定位、练好本领、改进方法,当好“全科医生”,不断增强执纪的“真本领”。

阳光纪检。要抓宣传,提高透明度、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让群众更多参与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来。

篇7:王雁飞谈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处置干部数呈“金字塔”状态

实践运用“四种形态”要认识清楚、抓住本质。

首先,“四种形态”是管党治党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它不仅是针对违纪党员提出来的工作措施,还是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违纪必究,执纪必严,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落地生根的措施。

第二,它是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了标本兼治的要求。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从治标开始为治本赢得时间,并且随着工作深入,逐步转入标本兼治。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落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法律前面,注重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层层设置防线,逐级监督处置,防止形态升级,体现了治标和治本的有机统一。

第三,它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有力武器,体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要求。我们党对违纪干部不是不教而诛,不是一棍子打死。“四种形态”对党员干部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综合考虑性质情节、觉悟态度、整改实效等因素,坚持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宽严相济,这是党组织霹雳手段、菩萨心肠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实践运用“四种形态”作为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取得了比较明显成效。

举个例子,中央纪委查办四川省级领导干部案件当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线索,涉及到共163人的处理。我们实践运用“四种形态”核查处理这些人员,既实事求是,又严格依纪依规,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和法纪效果。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这里有几组数字。一是运用“四种形态”处置干部的数量呈现出一个“金字塔”状态。2016年,全省谈话函询或者要求在民主生活会上作说明的23216人,其中党纪轻处分或组织调整14369人,党纪重处分或重大职务调整4057人,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419人,这419人只占所有处理人数的1%。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占到55.2%,轻处分、职务调整占到34.2%,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占9.6%。

第二组数字,线索存量下降,腐败增量得到有效遏制。2015年问题线索同比增长94%,2016年同比又增长15.9%。与此同时,全省接受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数,在2015年首次下降,下降幅度是32.5%。2016年在此基础上又下降14.5%。

第三组数字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持续上升。四川从2011年下半年启动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群众满意指数逐年递增。

“三用”“三必须”抓早抓小

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是恢复和发展党内政治生活本来面目、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各级党组织加强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

为规范、推动谈话提醒工作的开展,2016年9月底,四川出台《关于在省一级开展谈话提醒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省领导结合各自工作分工,对省管干部谈话提醒全覆盖。

《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政策从严、程序从简、便于操作、务求实效的原则,分别对谈话提醒的主体和范围、谈话提醒的主要内容和启动条件、谈话提醒的实施程序、谈话提醒的监督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另外,省纪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根据工作需要,可对所有省管干部进行谈话提醒。

抓早抓小也体现在问题线索处置上。四川制定了《对省管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谈话函询的工作办法(试行)》,强调“早用”“多用”“严用”,做到一般性问题都要与党员干部本人见面,让党员干部相信组织、忠诚组织,主动向组织讲清问题;对反映问题具体且涉嫌违纪的,集中力量开展初核,在执纪审查中还要提高审查谈话的质量。对经过谈话函询予以了结的,及时通报他本人所在党组织和本人;调查核实以后情况不属实的,及时予以澄清。

《办法》还要求做到“三必须”,即要求谈话函询对象在向组织提交书面说明前,承担主体责任的领导,就是他单位一把手必须签字,谈话函询情况必须在民主生活会上作说明,同时还必须按不少于10%的比例进行抽查核实。2016年省纪委?话函询了701件,抽查核实了75件。

“六个转变”让“四种形态”落地生根

实践运用“四种形态”,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立足纪律审查的需要,2016年5月,四川省纪委探索制定了《关于在纪律审查中准确适用“四种形态”的指导意见(试行)》,强调整体把握、综合运用,环环相扣、层层设防。《指导意见》既明确了每种形态的适用情形和处置方式,防止重此轻彼、畸轻畸重;又特别强调严把程序关,防止自由裁量权滥用。

同时,四川在“四种形态”配套机制建设上先行先试,推动建立了批评教育、函询、组织处理、党纪处分实施一共15项制度规定,完善与组织部门、司法机关的通报、协商机制等,变“单打独斗”为“齐抓共管”,共同推动“四种形态”落到实处。

实践运用“四种形态”对各级纪检机关的监督执纪的理念和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推动“四种形态”相关要求落地生根,四川提出来 “六个转变”:执纪对象从“抓关键少数”向“管住全员”转变;执纪依据从“查违法”向“盯违纪”转变;执纪政绩观从“抓大放小”向“抓早抓小”转变;执纪手段从“倚重审查措施”向“注重初核”转变;执纪方式从“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工作组织从“大包大揽”向“牵头协调”转变。

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我们把“四种形态”的要求贯穿于教育监督、信访受理、线索处置、执纪审查、案件审理等各个环节,体现到了监督执纪问责的全过程。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管党治党理论实践一大创新,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四川实践来看,工作中主要遇到过这么几个问题。

一是误判误读“四种形态”。一些同志只记住了“四种形态”的“少数”“极少数”,误以为“反腐降温”“拐点来临”;还有一些人把“四种形态”理解成“抓小放大”,甚至认为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完全误读误判了“四种形态”。

第二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党委负责同志对实践“四种形态”的主体责任认识不充分,加强对党员干部日常监管上的办法不多、措施不实,甚至把谈话提醒、日常监管等工作,认为都是纪委的事,全部交给纪委,混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还有就是把握不准的问题、执纪理念方式转变不到位的问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有几项工作要很好地重视起来。第一,要提高政治能力、提高政策把握能力。“四种形态”源于对党建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目的是恢复良好政治生态。实践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全党的责任。四川有个武侯祠,武侯祠里有副对联,叫“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大家都知道,就是说对地方的政治生态、“树木”和“森林”要有深刻认识和把握,这是对各级党委、纪检监察机关政治能力、政策把握水平的一个考验。

第二,推动各级党组织走到前台,真正担当主责。党委的主体责任,贯穿实践运用“四种形态”全过程,特别是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所以必须继续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各级党组织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同时,还要贯彻好问责条例,用好问责利器,对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的,必须坚决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第三,加大案例指导力度。这个有待于各级纪委来积极探索。实践运用“四种形态”是监督执纪理念方式的重大创新。所以要加强对基层运用“四种形态”探索实践的归纳总结,提炼出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在此基础上复制推广一些好的做法,形成制度成果,着力构建实践运用“四种形态”的长效机制。

篇8:把握执纪监督四种形态

一、把握运用“四种形态”, 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

2015年9月,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福建调研时强调, 要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2016年初, 中央纪委十八届六次全会报告中再次强调, 全面从严治党, 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内关系要正常化, 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 让咬耳朵、扯袖子, 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大多数, 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是少数, 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是极少数。其重要性表现在:第一, “四种形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的重大创新。“四种形态”传承了我们党“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 贯穿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 抓早抓小、严管就是厚爱等理念, 彰显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新理念, 体现了管党治党“全面”和“从严”的辩证统一;第二, “四种形态”是开展监督执纪的实践标准。执纪审查的大量案例表明, 党员领导干部“破法”, 无不始于“破纪”, 从“小错”到“大错”、从轻微到严重, 最终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四种形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连续设立四道防线, 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化, 也为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开展监督执纪问责提供了工作指导和实践遵循;第三, “四种形态”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把握运用“四种形态”着眼于全体党员, 目的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对于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 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把握运用“四种形态”, 前提是夯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把握运用“四种形态”是一项政治任务, 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为此, 一是突出党委主体责任。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包括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 但主责在党委。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将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工作, 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 下大力气抓好抓实。要发挥党组织工作主体作用, 组织实施并带头运用好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立案审查等从严治党各项措施, 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班子成员要落实好“一岗双责”, 坚决防止各级党委当“甩手掌柜”, 用监督责任代替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发生。二是强化纪委监督责任。纪检监察部门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 在践行“四种形态”工作中具有独特作用。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深入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坚守职责定位, 聚焦中心任务, 突出主责主业, 全面做好党章明确的3项主要任务和5项经常性工作, 使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级党委要坚持党委集体研究和组织协调查办案件制度, 及时帮助化解办案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旗帜鲜明地支持执纪执法机关开展执纪监督问责工作。三是构建联动履责机制。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注重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 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组织部门的联动, 完善领导干部常态化监督管理, 对涉嫌违犯党纪的党员干部, 及时采取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曝光、职务调整、责令免职等组织措施。加强纪检监察机关与审计、财政、公安、检察、审判等部门的合作, 整合资源, 共享信息, 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问题线索, 完善协同办案机制, 变职能部门单打独斗为集团作战, 形成工作合力。四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动员千遍, 不如问责一次。在这个问题上, 党中央已经言出纪随。各级党组织也要用好问责利剑, 加大“一案双查”力度,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党的领导作用没有发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样、管党治党不严不实、选人用人失察、发生严重“四风”和腐败问题、巡察整改不力的部门和单位, 坚决予以问责, 既追究直接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 又上追领导责任、党组织的责任, 体现以强力问责推进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

三、把握运用“四种形态”, 重点是把握运用好第一种形态

“四种形态”中第一种形态是重点, 也是难点。落实第一种形态, 抓的看起来抓的都是“细节小事”, 但却是防止党员干部“破纪”走向“违法”的第一道防线, 关系到全面从严治党大局, 各级党组织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把握运用“第一种形态”上[1], 形成工作常态。一是规范党内生活。要坚持民主集中制, 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结合起来, 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坚持“四个服从”, 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 借助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的形式, 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真正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二是开展谈心谈话。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好提醒谈话、任职谈话、诫勉谈话、集中谈话等工作, 发挥谈话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警示作用, 同时也要通过谈话为改革干事的干部卸下思想包袱, 减轻压力, 轻装上阵。本着关心干部、爱护同事的真诚态度, 组织对党员干部开展专题性、经常性谈心谈话, 做到多提醒、多帮助, 合作干事、共同干净。三是推进抓早抓小。做好廉政风险点重点排查, 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和廉政敏感时期, 对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发生的倾向性、潜在性、萌芽式和苗头性问题, 进行提前干预和有效预防, 使党员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特别是不犯严重错误, 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关爱党员领导干部。抓好廉政宣传教育, 构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长效管理机制。第一种形态落实难, 难就难在一些领导干部长期以来在党内生活上奉行好人主义, 不仅自我批评和接受批评难, 批评提醒别人更是难上加难。工作中, 我们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和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惯性, 突出“第一种形态”的运用, 发扬党内民主, 严肃党内生活, 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坚决克服党内生活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 实现党内生活正常化。

四、把握运用“四种形态”, 关键是落实党内监督制度

党内监督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净化政治生态的关键措施之一, 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内监督是全党的任务, 党委监督是全方位的监督, 党委要任命干部, 更要监督干部”, “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了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 其中一项重大议题是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围绕强化党内监督, 一是抓好新颁布《准则》和《监督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文件, 深刻领会精神实质, 并将各项制度和要求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二是落实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信访处理、舆论监督、询问和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党内监督制度, 建立述责述廉报告核查机制, 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和实效性。三是完善监督机制。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 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 发挥同级监督作用, 形成一个完备的监督体系, 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全方位、全天候、全领域监督, 通过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制度约束, 保护全区干部队伍整体健康。

五、把握运用“四种形态”, 核心是提高党员干部实践能力

自2015年以来, 按照中央要求, 全国各地在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也存在瓶颈问题。比如说, 一些党组织和没有认清形势, 全面从严治党还存在说得多、做得少, 上面九级风浪、底下纹丝不动的情况;个别基层单位“两个责任”落实不够, 压力传导逐级弱化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制约“四种形态”作用的有效发挥;一些单位党组织也包括区级领导在内把握运用“四种形态”能力不强, 在主动运用“第一种形态”方面还存在差距, “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效果还不明显等问题。围绕上述问题, 我们一方面是要强化工作指导, 达成思想共识;抓好压力传导, 完善责任体系。同时, 还要把着力点放在提升党员干部把握运用“四种形态”的能力上。具体说:一是提升“防病”能力。按照党要管党的原则, 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勤提醒、勤教育, 抓早抓小, 防微杜渐, 使咬耳扯袖成为常态, 筑牢反腐倡廉的坚固防线。二是提升“诊病”能力。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 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发现问题线索。成立检查组, 盯紧重要时间节点, 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组织开展政治巡察, 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督促整改。三是提升“治病”能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类施策, 对症下药, 管住管好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 实现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摘要: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新时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本文阐述了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重要性, 提出把握运用“四种形态”的前提是夯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 重点是把握运用好第一种形态, 关键是落实党内监督制度, 核心是提高党员干部实践能力。

关键词: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

参考文献

上一篇:社长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粮食搬运工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