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执纪监督四种形态

2022-10-12

第一篇:把握执纪监督四种形态

如何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9月下旬,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在福建调研期间着重强调: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要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四种形态”的新提法,既接续了十八大以来监督执纪“抓早抓小”的方法论,又紧跟正风反腐当前形势,在执纪具体“攻略”上作出战术规划,彰显了高明的政治技艺。如何从思想认识、行动举措上将“四种形态”运用至炉火纯青,为全面从严治党供给核心动力,这将是纪检监察机关当前和今后工作的主打方向。

一、“四种形态”显明科学执纪的要义,提升党内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种形态”,其本质是从操作层面织密执纪监督的笼子,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操作手册,主要目的是对破纪与违法现象进行全方位、综合辩证诊疗。具体而言:第一种形态解决的是党员干部破纪之初的思想意识问题。党内关系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经常开展,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就能改变庸俗、“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式的党内关系,使党员干部未触线先警醒,把坏思想、坏想法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小毛小病在事前就能得到监测并医治,护佑整片“森林”繁茂茁壮。第二种形态最为重要。当一些干部行为已然破纪,尚未铸成大错之时,这时该处分该处理就绝不要手软。如此,一方面能使轻违纪党员干部及时知止收手,切断由“好同志”陡跌至“阶下囚”的通道,起到惩戒警示作用;另一方面,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正表明党委、纪委正积极有效履行“两个责任”,让纪律通电并得到严格执行,没有使之处于“睡美人”状态。严重处分和重大职务调整的“第三形态”,体现了组织对干部的“最后挽救”,用类似“资格刑”的重处罚方式,让违纪情节严重的干部停职反思、悬崖勒马,防止其贻误终生。第四种形态的使用强调是“极极少数”,描绘出监督执纪的“理想型”,如果前三种形态得到最佳落实,那么第四种形态的运用一定是极极少数。

总之,“四种形态”深刻切中了违纪现象的共性规律,从违纪“起意”、违纪行为露头等各个节点,设置稳固的防火墙;同时予以分类诊疗、分层治理,为“纪律治本”构造基础,全面提升了党内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科学化、现代化。

二、“四种形态”侧重惩防一体,凸显“爱护干部”的本意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的一贯方针,多年来在管理干部上我们也一直有“严管就是厚爱”的认识,但往往缺乏具体的标准,对“严”没有一套精细化的落实流程,日常化提醒教育监督干部上力度薄弱。“四种形态”的提出,凸显了组织保护干部的“初心本意”。仔细分析前三种形态,其实是在给党员干部违法犯罪设置三重“带电的高压线”,只有冲破了这三道障碍,党员干部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把握运用好“四种形态”,可以有效阻断违纪进程,并以常态化严管干部的方式,做到“防病于未萌、治病于初起”。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知道,全面从严治党绝不仅仅是事后式的重典治腐,不能仅仅停留于对贪污腐败问题的“末端打击”。强调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就是要把监督执纪的关口前移,在惩防并举的同时更加注重预防,用最多的办法、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和挽救,使踏上不归路、最终身陷囹圄的党员干部成为极极少数,从而在预防腐败上构建立体防治体系。在这个意义上,“四种形态”真正体现与落实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三、“四种形态”的提出绝不意味着要放缓反腐节奏

有论者认为“四种形态”的提出意味着反腐败工作将要“转段”、进入“淡季”,中央要放缓反腐节奏。这些思想认识是极其错误与荒谬的。思想观念如果没有实践实证作为支撑,没有放宽“历史视野”,就是一种“虚假意识”。反腐放缓这种“虚假意识”,一是对我们党反腐败的认识欠缺“历史”纵深,没有看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腐败决心坚定、意志顽强,将其上升到“亡党亡国”的高度来认识,一以贯之地强调反腐败是输不起的斗争、永远在路上的战斗,重点强调要“不设指标、上不封顶”。最近总书记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再次重申:“我说过,反腐没有休止符。”反腐败不是一场战役、一次运动,它直接关涉党的人心向背,是基于公权私用、人性贪欲这一“生物学”特征所采取的永恒战斗。只要丑陋的腐败存在一天,党就会坚定不移反对一天。二是“四种形态”的提出其实就是要从“治本”层面反腐败。“四种形态”强调执行纪律要更为精细严格,通过层层设卡,让8700万党员筑牢纪律底线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应对腐败更注重从高压严惩到常态严管,在“不能”和“不想”上做足文章,将腐败行为表象和思想根源“一网打尽”,更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进而助力反腐取得压倒性胜利,帮助我们从“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中快步走出。(十堰市张湾区纪委

田富莲

张磊)

第二篇:创新监督执纪理念 把握运用"四种形态"

2015年,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3.69万余起,处理4.95万多人。通过从“小节”抓起,有效防止党员干部带病往前走,防止“好同志”变成“阶下囚”,这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是对党员干部的关心爱护,也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实践“四种形态”的一个有力注脚。

王岐山同志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长期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又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纪检监察工作所面临形势和任务的科学判断,还是推动纪律审查工作转型的方向指引。

执纪理念进一步转变 责任担当意识更加坚定

“假如八项规定、反‘四风’、‘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重大举措早出台三至五年,我可能不至于痴迷上疯狂的石头,犯下如此重罪……党中央对领导干部从严要求和严格管理是对党员干部的最大关心和爱护。”这段话是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在法庭上的最后陈述。

“从‘好同志’到‘阶下囚’并非自由落体运动,不少人都有过彷徨、纠结、后怕的心路历程。”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重要的是,每一个紧要关头都要有关键的“大喝一声”“猛击一掌”。

过去有一种倾向,纪委往往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只要领导干部不违法,违反纪律就是“小节”,就没人管、不追究。长期对小问题视而不见,一处理就只能“算总账”。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三转”、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以往查办大案要案为主向全面监督执纪问责转型,紧紧扭住纪律不放,抓早抓小,动辄则咎。

“‘四种形态’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认识到,其目的是恢复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保护整片“森林”的健康;其要害在于抓早抓小,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其重点是违纪必究,治病救人,把全面从严体现在破纪之初直至立案审查之后的全过程;关键是明确责任、强化担当,形成统筹推进、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良好局面,扎紧党规党纪的篱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治未病”难于“治已病”。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更能考验纪检监察干部能力素质和责任担当。只有切实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才能善于用理想信念宗旨的高标准和党章党规党纪开展纪律审查工作。

把“四种形态”运用到纪律审查等各个环节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线索处置、纪律审查、执纪审理各个环节,都以纪律为尺子衡量违纪行为,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线索处置是纪律审查的源头和基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六大纪律,按照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暂存和了结等五种方式,规范、科学处置问题线索。

同时,强化对问题线索处置的监督,加大对谈话函询的再核查力度。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已查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潘逸阳,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乐大克等人在组织谈话函询中对党不忠诚、不老实,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的行为,并作为严重违反组织纪律问题予以严肃处理。

过去,纪律审查工作以抓大案要案为主,“吃干榨尽”,追求把所有违纪和违法问题都查清楚,没有力量投入监督执纪和抓早抓小工作。对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守住依“纪”进行监督执纪问责这个定位,抓住审查重点,对违反“六大纪律”特别是对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加大审查力度;改变审查方式,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实现监督执纪问责经常化;把握处理方式,恰当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等方式处理各类违纪行为。

执纪审理是纪律审查的最后关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改进审理方式,由以往重点审理违法犯罪问题,转变为聚焦审理违纪问题,用党章党规党纪衡量违纪行为。在审核事实、证据的基础上,加强对纪律条规适用和处理方式的审核。

今年以来审核处理了多起省部级干部违规收受礼品、出入私人会所、打高尔夫球、接受公款宴请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经中央纪委审议并报中央批准,都作了严肃处理。

把握运用“四种形态”成为管党治党共识

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是管党治党到边到底的重要体现,是防止“好同志”变“阶下囚”的重要手段。

“四种形态”的具体内容中,无论是党内关系正常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是组织处理、党纪处分,乃至立案审查,都是管党治党的日常工作,都要由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委来领导决定和组织实施。

一年来各级党组织运用“四种形态”,把管党治党落到日常工作中。

“中央提出要准确把握和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这既是对监督责任的要求,也是对主体责任的要求,既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更是各级党委的重要任务。”辽宁省委书记李希在专题领导干部会议上强调。

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针对巡视发现和信访反映的问题,对各市市委书记、纪委书记进行集体约谈,明确要求各市市委书记、纪委书记扛牢扛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

浙江省建立了约谈提醒制度,针对反映省管干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省委主要领导带头进行约谈提醒。全省共对213件反映省管领导干部的信访问题进行了约谈和提醒,其中省委书记夏宝龙约谈了近20件。

湖北省2015年1至10月,共谈话函询2004人。2015年以来党纪政纪处分3595人,轻处分占比约8成。

辽宁省以“四种形态”为抓手,2015年1至9月,全省共问责党委(党组)59个,责任人688人,有力促进“两个责任”严起来、落下去、细到位。

贵州由全省各级党委“五人小组”层层对部分有问题线索的干部进行约谈,并按照督促整改一批、约谈警示一批、组织调整一批、立案查处一批进行处理,开展3个月来,就有4842名干部主动报告自身违纪问题。

……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各级党组织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治“病树”、拔“烂树”、护“森林”,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第三篇: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四种形态”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层层设置防线,而且处理措施越来越严厉,凸显对违纪行为的“零容忍”,折射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理念。

一是: “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就是要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对出现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及时提醒,避免触及纪律高压线。

二是“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就是要抓早抓小,充分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防止小错变成大错。

三是:“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是党中央、中央纪委立足于对当前反腐败形势的科学判断,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做出的重大决策。

四是: “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少数”,体现在惩治腐败问题上,党中央的态度十分坚决,始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通过“拔烂树”,清除党内蛀虫,让腐败分子受到党纪国法严惩,持续释放从严执纪的强烈信号,达到惩治一个、惊醒一片的效果,才能真正实现保护“森林”、纯洁党的队伍的根本目的。

第四篇: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呙中安

2017年02月17日07:55

来源:解放军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四种形态”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面对正风反腐肃贪新形势,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无论是在方式方法上,还是实现路径上,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

常态规诫要有方。运用第一种形态,方法手段很多,关键是因事而治、对症下药,做到抓早抓小,立改快改,常态常用,把问题解决在始发阶段、萌芽状态。一是咬耳扯袖旁敲侧击。咬耳扯袖重在防患未然,方式方法要恰当贴切,既不必大动干戈,也不能含糊其辞。发现党员干部有违规违纪苗头时,采取约谈方式开展批评教育,指出存在问题,明确整改事项。对群众反映的工作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的一般性问题,用书面方式进行函询,督促被反映的党员干部作出情况说明,起到提醒告诫作用。二是当头棒喝直戳痛处。对问题有可能发展成为违纪的,及时亮明态度,猛击一掌,使其悬崖勒马,迷途知返。问题发展到轻微违纪时,可以实施诫勉谈话,督促犯错误的党员干部提出改正措施,限期作出改正。三是集体交锋敦促悔改。对咬耳扯袖、当头棒喝作用不大、成效不明显的,要及时组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严肃的思想斗争,运用组织的力量深挖根源、总结教训、触及灵魂,通过思想交锋让犯错误的同志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

处理守底要有力。纪律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守住底线,关键是从严执纪,让铁纪生威。一是紧扣事实不抬“准星”。坚持实事求是,是运用“四种形态”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对触犯党纪的行为,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既看事实发生的主观因素又看客观因素,既看事实的性质又看危害程度,切实做到客观公正、不枉不纵。二是紧扎笼子不开“后门”。选择性执纪是监督执纪的大忌。在实践“四种形态”过程中,要坚守公平正义,铁面无私执纪,对违规违纪行为,不管是什么人都要严格按纪律查办,决不能以感情代替政策、以关系代替原则,让违规违纪行为逃脱纪律约束。三是紧盯关键不留“禁区”。领导干部是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关键少数”,也是监督执纪的重点。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党员,违反了纪律都要不分“铜铡”“铁铡”,做到严下与严上、严部队与严机关相统一,切实维护纪律的权威性、严肃性。

惩戒震慑要有威。运用“四种形态”绝不是高压惩腐的拐点,而是标志关口前移、越往后越严的起点。对敢于挑战党纪权威的人和事,必须按照中央“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要求,坚决查处,绝不放过,让“不敢”始终成为党员心中最后的防线。一是减遏两手都要硬。对违纪和腐败问题,无论部队改革调整如何变化,都要认真搞好交接,紧盯不放,一查到底。特别是对于十八大以后顶风违纪违法的,要坚决克服“违纪是小节,违法才处理”的惯性思想,露头就打,毫不手软,持续释放对违纪违法问题“零容忍”的强烈信号,巩固“不敢腐”的态势成果。二是典型案件要快办。对于严重违纪或违纪违法问题交织的极少数,要集中力量,严办快结,果断拔烂树、清毒瘤,做到查处一案震慑一方。尤其对于已经查明违纪事实情节较重的,应严格按程序进行组织处理,该移送司法机关的移送司法机关,组织搞好警示教育,持续保持最大的政治、社会和法治震慑效果。三是追责问责要彻底。对造成重大损失、影响恶劣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要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既严肃追究当事人的法纪责任,又追究有关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不管职级多高,不管调离转岗、提拔或退休,都要严格按规定追究责任,切实把压力传导到位,逐步形成“不能腐、不想腐”的法治氛围。

容错纠错要有据。运用“四种形态”,要始终贯彻“治病救人”的工作指导,把从严执纪问责与容错、纠错有机统一起来,让受规诫和受处理的同志心服口服。一是公正对待同志。要容许党员干部犯错误、改正错误。对于犯轻微错误和轻微违纪的党员,运用“四种形态”实施处理后,确实改正的,组织上不能因其犯过错误就“一棍子”打死,在成长进步上另眼看待,使这些同志背上思想包袱。对犯严重错误运用“四种形态”实施重处理后,要明确有关单位加强教育管理,使之悔过自新。二是精准定性量纪。在认定问题性质上,要特别注重全面分析,防止以偏概全、主观臆断。在量纪处理上,要严格执行党纪条规,根据错误性质和情节,以及量纪标准实施处分。三是规范方法程序。运用“四种形态”,要进一步规范方式方法、权限标准、程序手续,防止不负责任的删繁就简留下后遗症,确保实践运用“四种形态”的严谨性、规范性和长效性。

(作者单位:军委纪委驻南部战区纪检组)

第五篇:探索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摘要

20160308《中国纪检监察》2016第4期 实践“四种形态”,把纪律挺在前面

宋娟认为,没有这次的深刻教训,还不会违规使用会议经费“当回事儿”,下一个“出大问题”的人恐怕就是自己了。

像这样受到处理、处分还感谢组织的现象,在人社部最近开展的会议经费专项治理和纪律审查中经常出现。

人社部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治理。而给这项看起来平常的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是对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探索实践。

不仅挖出了“极极少数”蛀虫,挽救了已经触碰纪律红线的“极少数”和少数,而且成为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有力强化了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

为什么要拿会议费问题开刀

抓住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用纪律管住大多数的切入点

没有实行责任追究,有此类问题的单位负责人没有收到任何纪律惩戒而轻松过关,从而使侥幸心理滋生膨胀,制度、纪律在一些人眼里成为稻草人、软约束。于是,几年来违规使用会议费问题年年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在严肃查处左春文等人严重违纪案的同时,11月3日,部党组下发通知,各单位必须在10个工作日时间内,对近三年的会议费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并形成报告报送驻部纪检组。

大家都把自查当作向组织说清楚,让这件事彻底“翻篇”的一个机会,态度积极认真,有的司“把5年上百次会议记录翻了出来,一笔一笔地核对、查实”。

如何确保对问题的处理都产生“正效应”

实践“四种形态”要体现“惩是为了治”的目的

当53个单位自查报告摆在桌上,耿文清仍然“吃了一惊”:存在违规使用经费问题的部属单位竟达46个,涉及会议481个。

在这些问题中,大问题不多,小问题不少。 问题摆出来了,但如何处理成为一道难题。 对于“大问题”,他们不犯难。 真正让人头疼的是这些“小问题”。处理时如果不能把纪律、制度立起来、严起来,就会造成雨过地皮湿,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使专项治理效果大打折扣,不能起到警醒、教育的目的。

但如果“一刀切”,则又过于粗糙简单,会产生负效应。

如何拿捏好度,精准处理这些同类却不同程度的问题,的确让人费心思。 踌躇不定时,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提出为他们打开了思路。

“四种形态”覆盖了所有的违纪情况,且各种形态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违纪轻重和处置层次之分,体现了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即是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创新,也是指导实践的方法论。

根据“四种形态”的要求,人社部对问题的认定处理上,按照问题的性质、情节提出四个“不一样”,即十八大前后不一样,“群众”“领导”不一样,违规数额大小不一样,违规次数多少不一样。 在问题通报中,记者发现一个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本应”,惩是为了治,专项治理的目的是推动加强对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尤其是唤醒、增强党员干部的党规党纪意识,使其能坚守底线,自觉远离红线。

归根结底,是为了教育、保护干部。

因此,除了严格依据纪律规定和基本事实,认错态度也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对“本应”按相关纪律规定处理的问题,只要能主动全面自查并如实报告、积极整改的,都会在党纪政纪和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从轻处理。

“好干部”被处分,冤不冤? 以纪律的严管体现组织的厚爱

小问题拖不得,“四种形态”就是通过运用纪律处分和问责措施,加强事前防范、小事纠正,通过抓早抓小适时敲打,将那些尚未发病和病情尚不严重的患者医治在成病之初。就如同为防备好干部坠落深渊而设立的四道关卡、四道防护网,是以纪律的严管体现组织的厚爱。

阶段性的专项治理何以具有了长远意义

推动各级党组织把“四种形态”运用到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中

截止目前,对在会议费使用存在的管理漏洞,46个单位已全部整改到位,追回上交留存在宾馆、酒店的会议费尾款

专项治理为运用“四种形态”提供了契机和切入点。在这次活动中,党员干部尤其是各单位一把手的纪律意识得到强化,有力推动了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的落实,使实践“四种形态”渗透、贯穿到干部的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中,从“结果惩治”迈向“过程监管”,这才是一篇大文章。

许多司局都主动邀请纪检组的同志去为他们做解读、上廉政党课,和他们一起研究如何将纪律和业务打捆部署,如何将“四种形态”运用到日常工作中,针对具体问题、突出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20160308《中国纪检监察》2016第3期P20

实践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各级党组织特别是纪委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实践好“四种形态”,纪委要把“四种形态”运用情况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把监督执纪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进一步深化对“四种形态”的认识

(对当前反腐败的形势的判断)

“四种形态”看似平实,却含义深远,体现了我们党对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它通过层层设防,把全面从严体现在破纪之初直至立案审查之后的全过程,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真正体现对党员的严管厚爱。

总书记在六次全会上就当前反腐败斗形势,提出两个“没有变”:“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王岐山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没有变,旗帜立场不会变,我们的目标任务就不能变。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全会对当前形势任务的分析,进一步深化对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实践好“四种形态”的认识,特别要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仅仅是开了个头,任重而道远。实践好“四种形态”,纪委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执纪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必须踩着不变的步伐,保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步步引向深入。

树立与“四种形态”相适应的政绩观

实际上,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的并非只有党委和党员干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纪检干部能否认清“四种形态”的内涵,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政绩观,对于能否实践好“四种形态”尤为重要。

《党风廉政建设》2015年第10期

全面从严治党 严明党的纪律

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

2015年9月24日至26日在福建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

他强调,要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关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只有党的建设全面从严,发挥先锋队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应对“四大考验”、战胜“四种危险”,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组织的日常工作,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都是党章规定的主体责任。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面,但绝不是全部,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等同于反腐败。

从严治党要靠纪律管全党,把纪律挺在前面要靠坚强的党性和责任担当。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要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

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要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这“四种形态”都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必须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的状况,真正体现对党员的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

把纪律挺在前面是“三转”的又一次深化。 纪委要聚焦聚焦再聚焦,围绕“四种形态”,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 要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检查党组织和党员是不是尊崇和执行党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

要适应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险,切实转变政绩观,在线索处置、纪律审查、执纪审理各个环节,都要以纪律为尺子。

要加快信息化步伐,建设从中央纪委贯通道县级纪委的监督执纪信息管理系统,为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

践行“四种形态”要求

四种形态,四个层级,四种执纪尺度。纪检机关要从政策、业务层面去找准定位,对照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以及相关党规党纪,调校“瞄准镜”,始终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

定位要精准。回归党章的原教旨,一切向着“纪律”发力。一是要从“盯违法”向“盯违纪”转变。对破坏纪律的行为零容忍,把涉及法律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二是分层次突出落实责任。党员干部处于各单位党组织的“最短半径”之内。要层层传导责任,落实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等党章规定的主体责任,与组织部门互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扫好“门前雪”。纪委要深化“三转”成果,加强对主责部门的“再监督、再检查”,聚焦主业不走神。

三是要定位靶心。优先处置“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切实放大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

研判要精准。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将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突出并具体化,针对六大纪律开出负面清单,便于纪检机关“对照检查”、“精准断案”。对此,各级纪检机关,一是要注重从信访举报、作风督查、执法监察、纠风治理、网络舆情等途径发现问题,形成问题线索的“大数据”库。

二是要对进入视线的线索予以甄别,初步判断属于六大纪律的哪一类,按照“拟立案、初核、谈话函询、暂存、了解”五类标准分类处置,对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不查清楚绝不“放过”。

三是要按照“规范、合法、有效”的要求及时提取和核查违纪证据,当事人或相关组织是什么态度、是否已启动“纠错”机制,在量纪中给予一定考虑。

从四种形态的梯级描述中,分析线索的违纪行为属于初病、小病,还是大病。 处罚要精准。冲着纪律去,严格按法规和制度要求把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 一是要用纪律的语言描述违纪行为,线索处置、纪律审查、执纪审理等环节都必须以纪律为尺子,对情节相对简单的案件,及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二是对社会关切度、群众期望值高的违纪案件从快、从重处罚。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关键岗位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和发生在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

三是要依纪依法监督执纪,运用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等知识和原理开展纪律审查工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受理、分流、处理等一体化管理,提高处罚精准度。

四是要综合运用多种形态,对牵涉多人的违纪案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最轻的进行约谈、教育,稍轻一点的给予轻处分,较严重的给予重处分,特别严重、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

提升“精准执纪”力度 实力、合力、压力是精确打击的三个重要保障。 纪检监察机关不仅要自己练好内功,精准监督执纪,还要从面上担负起教育和处理党员干部的先导、统筹角色。

提高专业水准。“四种形态”对问题审查、处理处置、处分追究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专业性要求。要主动把关口前移到盯纪违纪上来,以零容忍、零漏网、零闪失的态度执纪,真正管住绝大多数,做到纪律审查无盲区、全覆盖。

要涵养执纪内力,消除纪检干部的知识盲区,弥补操作运行的技能短板,确保准确到位、精准适度、合纪合规,提高对党规党纪处理违纪问题的把握能力。

要完善精细化制度和流程,畅通问题反映、线索处置、调查核实、纪律执行之间的渠道,在谈话、处分手续、格式等方面,建立一套易把握、易操作的规范格式。

形成联动机制。善于和相关部门联动执纪。加强与组织部门联动,推动领导干部常态化监督管理,对涉嫌违法党纪的党员干部,及时采取批评教育、诫勉谈话、通报曝光、职务调整、责令免职等组织措施。

加强与审计、事后监督中心等部门的合作,整合各种渠道和技术资源,共享相关信息,及时捕捉问题线索,形成践行“四种形态”的默契和合力。

落实“两个责任”。无论是党内关系正常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还是组织处理、党纪处分,都是管党治党的日常工作。对此,党委主体责任要切实担当,纪委监督责任必须履行到位。要把“四种形态”的要求融入到责任分解,具体到“第一责任”、“一岗双责”和问责追究等清单中,靠实、落实主体责任。对苗头性、轻微违纪的处理,主渠道是各地各部门党组织的日常教育和管理。

要收集、研判“蛛丝马迹”问题线索,通过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书面提醒告诫等方式抓早抓小,动辄则咎。

在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下,没有普遍实现“常态”和“大多数”,“极极少数”的蔓延就有可能发生。

近来一批“老虎”密集被调查、被严惩的事实表明,“四种形态”不是要在数量和力度上放缓反腐节奏,不是对严重违纪轻处分,更不是把涉嫌违法问题当作违纪来处理。

要在思想认识上、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现在,“四种形态”可说是全党皆知————党内关系要正常化,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经常开展,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应当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能是极极少数。

从破纪到破法,往往仅有一线之隔、一步之遥。中国共产党对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分为五种,从轻到重依次是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出党籍。

组织及时出手拉了他一把,依然把他留在“我们的队伍”,“体现了党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宽严相济的执纪政策”。

全面从严治党要靠纪律管全党、治全党。 “四种形态”说的就是严是爱、松是害的道理,就是层层设防、级级把关,每一种“形态”都是从严治党的利器,都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改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中间曾经的“三不管”地带(组织不管、纪律不管、法律不管)改造成带电的缓冲区,把门人一寸不让,底线上严防死守,越界者动辄则咎。

只要存在违纪问题,无论情节多么轻微、涉及金额多么小,党组织都要以“眼里揉不进沙子”的态度,捍卫党纪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

“四种形态”

上一篇:博士生入党转正申请书下一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