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儒宗

2024-05-06

《一代儒宗(精选5篇)

篇1:《一代儒宗

《一代儒宗---钱穆传》读后感

钱穆是一位典型的儒家;“古来大伟人,其身虽死,其骨虽朽,其魂气当已散失於天壤之间,不再能搏聚凝结,《一代儒宗---钱穆传》读后感。然其生前之志气德行、事业文章,依然在此世间发莫大之作用。则其人虽死如未死,其魂虽散如未散,故亦谓之神。”这段话出自钱穆,当然拿来评价他也是很恰当的,此书是一位专门研究钱穆先生的博士所作,与一般传记比起来,此书更像是学术论文,大量引用钱穆先生的作品,其中有几段让我们非常受益,也很值得我们思考。

1、比如钱穆关于文明与文化的论述。“大体文明文化,皆指人类群体生活言。文明偏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偏在内,属精神方面,读后感《《一代儒宗---钱穆传》读后感》。故文明可以向外传播与接受,文化则必由其群体内部精神累积而产生。。。文化可以产出文明来,文明却不一定能产出文化来”也就是说,中国能够学习的只是西方偏向外在的,物质层面的“文明”,而无法学习西方的文化。

2、钱穆对自己的学生鼓励和对他们的自信,他对严耕望说:“你将来必然要成名,只是时间问题,希望你成名后,要自己把持得住,不要失去重心;如能埋头苦读,迟些成名最好!”这是何等一种自信!还有一点钱穆特别讲究读书的方法,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触,他仿效古人刚日诵经,柔日读史之道,早晨读经、子,晚上读史,午间读闲书,课余时间则阅览杂书。他还遵照曾国藩倡导的读书,必须通读全书的方法,戒除自己随意翻阅的坏毛病,读完一书,再读他书等等。本书是一本人物传记,当然要用很大的篇幅来记录,钱穆先生的事迹,我不愿重述一遍,那还不如自己再重读一遍更好,我只愿写己比较有感触的几个小点。我觉得钱穆先生就像一个书虫,在中国的经子史集中,翻来覆去,窥见了中国文化的真谛。

篇2:《一代儒宗

笔者更为《国史大纲》一书中手绘的各朝各代疆域地图所震撼,所见各类地图说明一点:大师钱穆是花了很大精力才著成《国史大纲》此等伟业文章的,实为良心之作。敬佩之余,越发想了解大师钱穆其生平,故有此书评。

《一代儒宗—钱穆传》以钱穆生平先后经历为脉络,从钱穆的生平、学术发展轨迹、教育事业三个方面展开叙述。钱穆生于1895年,生平坎坷,他历经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等国难以及与家人分离的家难,却矢志不渝坚持研究中国史和教育事业。钱穆既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史学大师,又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

在史学研究上,钱穆是一位典型的中华文化保守主义者,他主张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为其治史的核心观点,阐明了一国之文化的生机决定一国之民族命运,决定了国家的形成。钱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历史研究极深,一生致力于在中国传统历史中寻找中华民族之前途与希望,在一生八十余年的史学研究中,他得出结论:中华民族不会灭亡,前途光明。

民族文化生命史观主张民族与文化的统一性,强调民族在历史文化生命成长和演进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一是阐明了文化与民族的关系及中国的民族观和文化观。即民族创造的文化,但民族已有文化而熔成,中国的民族观视为一种文化观,以文化来统摄和儒林民族国家的民族文化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特质,也是最契合民族与文化本质的;二是民族文化是国家的本质,国家的本质及其存在和发展,必须依赖于民族文化。钱穆提出“我民族国家之前途,仍将于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得其生机。”

钱穆从事教育事业75载,他主张学与教,注重自学与教人精神相结合,要求教育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对如今部分老师丧尽师德、师风的行为敲响了警钟。例如:西安交大的导师指挥博士生干一些无关于学术的“陪吃陪喝陪逛街”的杂活,终究酿成悲剧。

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名是因钱穆提议而得名的。钱穆为避战乱,逃难至香港,为了避居香港的大陆青年不受无教育的苦,钱穆带领同事呕心沥血十几载,两手空空创办驰名海内外的新亚学院,终使之成为港台和海外研究和培养中国学术文化人才的中心之一,造就了许多著名学者。后新亚学院与其他两个学院合并而为香港中文大学。

钱穆虽一生坎坷,然而他一生坚持研究史学,他一生的学术成就彪炳史册,著作等身,被誉为国史大师;作为一名教育家,他从事教育事业七十五载,他门下的学者名满天下,他创办的新亚学院驰名海内外;作为一名中国人,他始终坚定信念要为苦难的国家民族努力奋斗,期待全中国和平统一,认为大一统是大有前途大有希望的。钱穆虽然已经逝去,但其德行、事业文章永垂不朽,其曾说:“古来大伟人,其身虽死,其骨虽朽,其魂气当已散失于天壤之间,不能再困聚凝结,然其生前之志气德行、事业文章,依然在此世间发生莫大之作用,则其人虽死如未死,其魂虽散如未散,故亦为之神。”

作者:贰h

篇3:《一代儒宗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母本斑鳜、父本鳜均来源于长江干流池州江段和长江支流秋浦河水域,经安徽省池州市秋浦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多年养殖驯化、繁育与选育后代。

杂交一代(F1),2010年4月下旬,挑选性腺成熟的雌性斑鳜0.5~1.0 kg/尾、雄性鳜2.0~3.0 kg/尾,注射鱼用促排卵素(LHRH-A2)+地欧酮(DOM)混合剂进行催产,人工授精,受精卵于四大家鱼孵化环道内流水孵化,孵化水温20~25℃。出膜后4 d,投喂团头鲂、草鱼鱼苗开口,培育1周后,鱼苗全长达1 cm,转入4.0 m×3.0 m×1.4 m水泥池中培育,配备增氧设备。转入水泥池时,投放密度4 000尾/m2。鱼苗达2~3 cm后,进行分稀,放养密度为1 000尾/m2,直至培育到5~6 cm鱼苗。培育期间,保持水质清新、饵料鱼适口、投放充足。

选育一代(G1):杂交子一代(F1)经人工养殖后,雌、雄鱼性腺发育正常。在杂交一代中挑选偏长体型、体色斑块相近、规格一致的2龄雌、雄鱼作为亲本,配组后自然交配产卵。人工催产、受精卵孵化和鱼苗培育过程、培育条件同杂交一代。

1.2 试验方法

养殖网箱设置在池州市白洋河圩区50 000 m2的大型池塘内,网箱设置水域水深5.0~7.0 m。网箱规格为4 m×3 m×2 m,为敞口、框架浮动式网箱。网箱于鱼种放养前10 d投入,以利水生生物附着。试验期间水温10~28℃,水体透明度0.9~1.5 cm,p H值6.7~8.0,溶氧量5.8~11.2 mg/L。

网箱放养时,分别筛选规格整齐、相近的杂交一代、选育一代鱼苗(体长5~6 cm),按1 000尾/箱密度放养。试验期间,每隔2~3 d补饵1次,保证饵料鱼规格适口、数量充足,经常观察鱼体吃食情况变化等。同时,注意水质、水位变化。

试验自2011年7月10日开始,12月20日结束,养殖163 d。测量初始放养时鱼苗体重,每月定期抽样测量,试验结束后,统计成活率、投饵量,计算日均增重率、饵料系数。

2 结果

斑鳜(♀)×鳜(♂)杂交一代(F1)与选育一代(G1)当年鱼苗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1)。在相同放养规格和放养密度的条件下,杂交一代(F1)1龄鱼平均成活率91.8%,日均增重率为1.34 g/d,平均饵料系数为5.6。选育一代(G1)1龄鱼平均成活率92.7%,日均增重率为1.42 g/d,平均饵料系数为5.7。杂交一代(F1)与选育一代(G1)在成活率、日均增重率、饵料系数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

斑鳜(♀)×鳜(♂)杂交一代(F1)与选育一代(G1)当年鱼苗网箱养殖逐月抽样生长情况(图1)。试验期间,自8月开始,选育一代(G1)生长略快于杂交一代(F1),但两者间的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3.1 杂交一代与选育一代网箱生长性能

研究报道,斑鳜当年鱼苗池塘养殖平均体重仅为40~60 g[14]。斑鳜成鱼网箱养殖中一般投放大规格鱼种或1龄鱼种,因气候、养殖、管理水平不同,生长性能也表现有一定的差异。在辽宁丹东网箱养殖条件下,投放50~60 g斑鳜鱼种,养殖6个月,平均体重213 g[15]。在湖北宜昌,投放50 g斑鳜鱼种,放养密度25尾/m2,养殖260 d,平均体重420 g,成活率92%[16]。在福建永定,投放100~150 g斑鳜鱼种,放养密度28~32尾/m2,养殖10个月,平均体重415~485 g,成活率89.3%~93.9%[17]。在广西梧州,投放25~30 g斑鳜鱼种,放养密度25尾/m2,养殖500d,平均体重453 g,成活率93.9%,饵料系数5.2[18]。本试验中,斑鳜(♀)×鳜(♂)杂交一代、选育一代当年鱼苗经6个月饲养,平均成活率91.8%~92.7%,平均体重即可达到220~230 g,已达到斑鳜养殖2年的效果。这表明经种间杂交、后代选育,杂交一代、选育一代的生长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可明显缩短养殖周期、实现2年内上市。

斑鳜(♀)×鳜(♂)为同属种间杂交,不能自然交配繁殖。生产中,杂交一代(F1)需通过人工授精获得,规模化苗种生产存在一定技术难度。此外,杂交一代(F1)在体型、体色、生长性能上还存在一定的变异,这可能与本试验中父本鳜经过多年繁殖、选育,种质较纯;而母本斑鳜驯化、选育时间相对较短,遗传变异大,致使杂交一代表型产生明显变异。目前,杂交一代(F1)尚难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

由于杂交一代(F1)可自行繁殖产生(F2)。为避免(F2)因随机交配而出现明显的性状分离,我们对杂交一代(F1)个体进行了个体选择,从中筛选了216尾体型偏斑鳜、体色一致、具有明显生长优势个体留种;改变随机交配方式,进行同型个体交配(非自由交配)。本试验中,选育一代(G1)体型、体色变异程度也较F1明显降低,生长速度比杂交一代(F1)提高5.9%,生长性能得到了一定改良,持续选育可望获得性能更稳定的新品系。

3.2 摄食习性与饵料系数

与鳜终生以鲜活饵料鱼为食相比,斑鳜经适当驯食后,可摄食鲜死饵料鱼、或冰鲜鱼块。本养殖试验中,斑鳜(♀)×鳜(♂)杂交一代、选育一代均具有与斑鳜相似的摄食习性,在鱼苗、当年鱼种养殖中容易驯食鲜死饵料鱼,这为鳜鱼养殖中食性改良提供了良好的育种材料。

篇4:一代青春一代使命

1936年暑假,我从一间私立初中毕业考上省公立女子高中。读公立高中是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安心读书,将来自食其力,做个独立女性。

但实际上我和一些追求进步与正义的同学心里还有件大事:不满国民党腐败无能,仇恨日本侵略者,为处在风雨飘摇中的祖国忧虑不安。一考完高中我就参加了一个常举办宣传抗日演讲的歌咏团。歌咏团的活动有严密组织,是党的进步外围团体。从此,我一步步靠近党组织,明白了许多中国为什么落后的道理。

“一二·九”学生运动极大地推动了广东的学生运动,也给了我很大教育。转年5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向党宣誓:我要把青春和毕生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这时期,我和其他党员到缫丝厂教女工识字,宣传革命道理。广州沦陷后,我接受党的安排离开学校,到了东江纵队。

香港沦陷后,我三次作为“东纵特派员”、“省委特派员”,在日本、国民党、伪政府多方严密控制下只身回广州执行重要任务。那种艰险,虽然在不少小说、电影中有过不少表现,实际严峻的程度,不身临其境难以体会。当时我很年轻,凭着勇敢坚强还有信念,大胆而又谨慎地较好完成任务。只身往返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广州与香港之间,对我的锻炼和考验十分大,这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这里我也要说:我的青春无怨无悔。

余慧简介

1920年5月生于广东省东莞县。1936年初中毕业,考入省立女子中学读高中,同年暑假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高中期间,在学校进行抗日救亡工作,任女中党支部书记。高三时离校,从事专职党的工作。后历任广东东江特委妇女组副组长、广东东区前方特委妇委书记。1942年6月后至新中国成立先后在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政训室负责组织工作;东江纵队广州特派员;省临委广州特派员;负责建立东江纵队香港联络站;任香港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组组长;香港工委群众工作委员会委员,负责组织工作和妇女工作;中共华南分局青妇组负责人等。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广州市妇联副主任、主任、市委委员。1964年任广东省妇联主任。“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4年9月到1983年6月任省卫生厅副厅长,1979年任厅党组副书记。1983年3月到1993年当选为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93年离休。2013年9月10日病逝于广州,终年93岁。

篇5:年轻一代,富一代?

另一个共同点是,他们的收入水平均在所在单位中排名中上。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已是所在团体的骨干,有些是中层领导人员,不乏个别高级职位。

卓政两年前在北京的东四环买了一套二手房,购买时总价105万。现在已绍升值了20%左右。他2006年硕士毕业后进入一家央企工作,税后薪金5千元,存款刚刚突破六位数大关。他笑称所以愿意接受采访,是想知道有没有哪种金融产品的收益高过存款,安全性又高,至少是不能亏损的”。

按照他工作的年限和收入看,每月扣除生活开支和房屋贷款还能有如此数额的现金积累,应该是名副其实的“存钱王”。在多次逼问存钱秘诀何在后,卓政终于坦诚:房子是全款现金购入,虽然在他名下,但房款来源全是父母。这笔高额房款虽然仍要偿还,但无需利息,没有特定偿还年限更不用按月转账——让你体会不到什么压力,某些时候甚至给他个人成就的认同。因为有房没贷款,相亲时会有很多条件高出卓政的女孩子愿意与之见面,认为他工作靛、家境殷实、未来生活有品质保障。卓政说,在媒体E曝光,可能有助于他的婚姻大事。

笔者莞尔,至少本刊是有两项功能被认可的:推荐金融产品和征婚。

与卓政资产结构不同的家辉夫妇,生活也很具有代表性。家辉1977年人,在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2009年经历了人生三部曲:买房、结婚和降薪。他笑言,自己是纯负债,多年积蓄付了房款首期,15年公积金贷款每月要还4000多元,扣除交通等必要开支外,每月零花钱“跟中学生差不多”。家辉介绍,夫人是“典型80后”,有份看起来相当体面的工作,月薪和他差不多但维持形象上的花费却是他的十数倍;婚前岳父母支持在近郊买了套小户型,贷款每月要还近2000元,小女人追求生活品质,总想买辆车,代步之余档次也略有要求。

家辉盘算,如果明年内房子、车子、孩子的梦想全部满足,工资涨得不如物价快。“中学生零花钱”怕也保不住。此外,夫人郊区的房产于值慢,因为相邻小区都是投资房因此租金也不高,他们现在的房子小、五年内还需要换一套才有利于孩子成长,学区房的升值速度又太快,卖掉两套房也许只是刚刚够。

还有小堂,她是典型“城市大龄未婚优秀女青年”。直辖市A出生长到18岁,在首都上了大学并找到第—份工作。三年后被“猎”到另一直辖市B的一家促销品公司,做了三年仍是最低的中级职位,她没买房,因为公司有房租补贴,有辆便宜的大众车,计划明年去欧洲读书,正在存学费,预算是30~40万。她笑称,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白领的收入,却时时刻刻顶着金领的光环,被人误认为是“女三高”。她的另—个女同学读完MBA进了外资金融机构儆部门主管,就被人称作是“高管”,其实同样有副总裁头衔的还有十人左右,每个部门都设副总裁。

小堂说,她们都只是看起来光鲜的一群人,年薪20万在这个城市里只能算是中等收入水平,远没到走进倒可一家商场都敢随便买东西的程度,生活也要精打细算,不断充电为自己升级,另一方面,又要维持一定的生活品质,不能过得“像没见过世面”,这些软性的社会要求其实是她最大的生活压力。

《中国消费金融调研报告(2009)》显示,即便是以户为单位调查,25-34岁的被访者仍占据最高比例32%,除了这—年龄阶层自身所处人生阶段和自我寻求等社会性因素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对家庭经济、消费状况的关注和了解。与上一辈不同,这个年龄段的人成长过程中面对的机会和选择更加多样性,这也客观加强了他们对自身职业、生活及社会发展和财富的关注及思考。

根据数字显示,从价值加权家庭比例来看,家庭含有25-34这一年龄阶层的年度税后总收入最高,超过7万元人民币,此外-在现金持有、保值商品、汽车和自有房产、商业资产等多项调查中,这一年龄段的持有量均高出平均值。可见,在创造收入方面,年轻一代不论是在劲头上还是在实际效果上,均体现明显优势。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一代在支付意愿上体现的信心也是惊人的,他们比家庭净财富高于他们16个百分点的35-40岁这一层被访者多了1.58%汽车、2.28%保值商品、4.17%商业资产和5.43%房贷参与率。而且,在金融资产方面,这一年龄段以现金为主,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定期存款、股票、基金、国债等等)均值低于所有家庭的均值。卓政、家辉和小堂的生活展现给我们年轻一代生活感性的一面,不妨用具体的调查数据来看理性的另一面:

不难看出,25~34岁的年龄段是买屋,买车的高峰期,收入偏高+消费大胆+品质追求让这一层级的消费者家庭尚未有足够的积累时,就已经过上了下一个屡级十年后的人生,代价是承担了更高额的负债。

上一篇:关于入党申请书800字范文下一篇:作者对红楼梦结局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