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行动措施

2024-05-09

绿色行动措施(共6篇)

篇1:绿色行动措施

1.1.1.材料节能措施与绿色环保措施 1.1.1.1.组织管理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制度与目标。

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1.1.1.2.规划管理

1.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2.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工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1.1.1.3.实施管理

1.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1.1.1.4.节能措施

1.1.1.4.1.节材与材料资源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额定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不知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1.1.1.4.2.节水与水资源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3)施工现场建立可在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4)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资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1.1.1.4.3.节能与能源利用

1)定制合理施工耗能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他能源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5)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

1.1.1.4.4.节地与施工用地

1)根据施工规模与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放场,办公生活设施等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篇2:绿色行动措施

8、风电工程施工 8.1植被恢复控制 8.1.1实施原则

(1)以“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生态破坏谁治理”为基本原则,在现场踏勘及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查清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特征,根据工程特点,界定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职责范围,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2)坚持“生态保护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合理安排新增水保措施的实施进度,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把控制水土流失、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保证生态保护工程尽早发挥效益。

(3)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布设充分考虑水土流失易发场所。

(4)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保护、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保护和改善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草、树种选择当地适生品种,利于植被的快速恢复。

(5)坚持“重点突出”原则,在设计中通过对防治区域的划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防治与监督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生态保护综合防治体系,使生态保护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又能达到控制和防治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使项目建设区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6)坚持“保护优先、因害设防”的原则,根据南北方水土、植被差异的特点,生态保护过程中,北方地区减少二次动土,防止损毁植被;南方地区雨水较多,及时种植,防止水土流失。

(7)坚持“经济可行”的原则,各项措施制定做到投资少、效益好、可操作性强。

8.1.2控制方法

工程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开挖扰动地貌、占压土地和损坏植被,使原地表蓄水保土功能下降;另一方面施工中开挖、填筑等动用的土方量较大。在南方一般属于水力侵蚀为主的红壤丘陵区,主要表现为坡面面蚀和浅沟侵蚀,应采取恢复植被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为有效防治道路挖填形成的裸露地表和边坡的水土流失,对具备植物生长的土路肩、边坡等部位撒播灌草。道路挖填后形成的土石渣边坡立地条件差,撒播灌草前需覆盖耕植土,以利于植物生长,覆土厚度30cm,灌草种可根据当地气侯条件选择(如荆条、狗牙根和高羊茅等),种子播深应符合生长要求,播种前施用有机肥,播种后及时镇压,防止风蚀。局部路堑边坡如不具备撒播植草的立地条件(边坡较陡、岩质边坡等)的,可在坡脚栽植爬山虎。

一般可以分为风电场风机区和风电场变电所区及道路区等进行恢复治理。⑴风机基础区

基础占地区域为工程永久占地区域,施工结束进行整平。必要时进行地面硬化或绿化。

基础开挖时,表土堆置在回填土的下层,堆放在基坑一侧,顶部采取苫盖措施。

⑵风机、箱变施工区

该区域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以便于植被恢复。风机、箱变施工区为临时占地,植被恢复采用植草方式。

风机、箱变施工区堆放的砂石料因其质地疏松、孔隙度大,雨后吸水饱和后,破坏了原有平衡,易造成一定程度的流失,因此施工中要注意在预先做好砂料边坡挖填的稳定性防护。同时,在风大的季节,预先采取苫布进行苫盖,防止风蚀。⑶检修道路区及施工便道区

检修道路堆料区坡脚采取临时拦挡措施,顶面采取苫盖措施。检修道路施工结束后,进行土地整治,采取人工整地方式。检修道路施工便道为临时占地,植被恢复采用植草方式。⑷直埋电缆

直埋电缆敷设占地为临时征地,植被恢复采用植草方式。表土及回填土堆土点四周采取临时拦挡措施,顶部采取苫盖措施。⑸施工生产生活区

施工场地边界四周开挖临时排水土沟,并在排水沟出口处设置沉沙池。在砂石料堆场周边采用砖砌挡墙围护。在临时堆土场四周采用填土草包挡护,开挖土料表面铺苫布进行防护。

施工结束后,占用的土地要进行清理,拆除各种因施工而建的各种临时设施,对拆除的废弃物等建筑垃圾清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场进行处理;结合周围自然地势对地面进行平整;及时恢复原有植被。

立地条件、草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等同风机基础区。8.2集电线路直埋电缆施工控制 8.2.1电缆盘放置场地清理

电缆盘放置场地的选择是直接影响施工效率的,确定几个电缆集中的区域作为敷设基准点,以基准点向外辐射敷设,电缆盘架设场地要选择离电缆沟较近宽敞的空地,事先对场地进行回填平整,电缆敷设人员比较多,走动比较频繁,再加上电缆敷设时的拖动,场地清理过程中要提前采取抑制扬尘的措施,措施如下以下:

(1)作业前期,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2)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

(3)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8.2.2电缆直埋沟的开挖

电缆沟开挖主要采用挖机作业,遇到特殊地区可能需要人工或者爆破作业,在施工过程中主要会遇到噪音、粉尘、破坏土壤植被、破坏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问题。

8.2.2.1针对土方开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达到洁净化施工的要求

(1)工程开工前,应对施工场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土壤情况提出对策,采取科学的保护或恢复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造成土壤侵蚀、退化,减少施工活动对土壤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2)电缆敷设路径在最短的基础上尽量考虑利用荒地、劣地、废地或已被污染的土地开挖。严格按照直埋电缆施工规范电缆间距和埋深执行,尽量节约施工用地。(3)施工中开挖的弃土,有场地堆放的应提前进行挖填平衡计算,挖出的弃土暂时无法回填利用的,应堆放在安全的、专用的场地上,同时进行覆盖保护,以免扬尘的发生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由于地表径流或风化引起的场地内水土流失(如保护表层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

(5)对不可再生利用的施工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要求,防止土壤和地下水被污染。

(6)对开挖电缆沟破坏的植被,造成裸土的地块,有意识的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在施工结束后,尽量促使其恢复其原有植被。8.2.2.2对于该工序由于特殊地形(岩石)的爆破等机械作业的噪音、粉尘问题可以由以下措施来减少影响

(1)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的要求,将噪声大的机具合理布局,闹静分开。合理安排噪声作业时间,减轻噪声扰民。

(2)空气压缩机等噪声大的机械,尽可能安排远离周围居民区一侧,从空间布置上减少噪声影响。

(3)施工现场空压机尽量使用电能作为动力,以减少柴油机动力的噪音污染;再者,选用能耗低、性能好、技术含量高、噪声小的电动工具。

(4)本工序凿岩等施工噪音控制在85db以上的工作,且尽量安排在白天施工。(5)爆破作业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6)对于扬尘可以借鉴场地清理的扬尘处理措施。8.2.3电缆敷设

(1)该施工工序最容易产生的最重点处理的就是垃圾,电缆包装物、制作电缆头产生的垃圾,建筑垃圾的控制也是洁净化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直埋电缆敷设大都属于野外作业,对于垃圾的回收要指定专人,当天施工结束,当天回收到指定地点集中填埋。

(2)由于直埋电缆敷设野外施工大都是使用自备发电机针对应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3)本工序应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让洁净化施工的宗旨之一节能得以体现。

(4)在电缆敷设时要使用一些周转材料如道木、滚杠等应尽量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使材料得以重复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5)本工序还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电缆使用部位的安排,安排不好就会导致电缆的浪费,也体现不出洁净化施工的节材,这就要每根电缆敷设长度做测量的登记然后根据每盘电缆长度进行合理编排。8.2.4电缆防护

(1)电缆应敷设在壕沟里,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尽量利用原土回填到电缆沟,避免其他植被的破坏,做到土方量挖填平衡,以避免扬尘,回填必须平整,土堆的越高植被越不容易覆盖。(2)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保护板,保护板宜用混凝土制作,以免其他材料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3)位于城镇道路等开挖较频繁的地方,可在保护板上层铺以醒目的标志。避免电缆被挖破,损坏电缆导致更换,造成材料的浪费和其他不必要的经济损失。(4)直埋敷设于冻土地区时,宜埋入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可在土壤排水性好的干燥冻土层或回填土中埋设,也可采取其他防止电缆受到损伤的措施。(5)直埋敷设的电缆与铁路、公路或街道交叉时,应穿于保护管 且保护范围超出路基、街道路面两边以及排水沟边0.5m以上。(6)直埋敷设电缆在采取特殊换土回填时,回填土的土质应对电 缆外护套无腐蚀性,以免损坏电缆。

(7)位于城郊或空地旷带,沿电缆路径的直线间隔约100m、转弯处接头部位,应竖立明显的方位标志或标桩。使电缆隐蔽后有明显的指示,不至于被其他取土作业破坏。

(8)施工后现场清理平整,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8.3施工、检修道路控制 8.3.1风电场施工、检修道路概述

我国风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一般有“三北”和东部沿海地区,目前我国的风电场主要也是建设在这些地区。风电场施工道路是指施工期需要的道路,主要用于建筑材料、设备运输、大型起重机的转场等,为临时设施;风电场检修道路是指运行期巡视检修需要的道路,主要用于运行期巡视、检修车辆的通行,为永久设施。大多数风电场施工和检修道路采用永临结合的形式,即检修道路兼作施工道路用。

风电场施工、检修道路按地形的不同,可分为平原道路、滩涂道路和山区道路等型式。平原道路指位于戈壁、草原等平旦地区的道路,其地形坡度不大,地质条件较好,一般直接在原始地面上铺设路基、路面后即作为风电场道路;滩涂道路指位于沿海滩涂地区的道路,其地形较为平坦,但上层土为淤泥质或饱和砂土类的软土,需处理后再铺设路基、路面;山区道路是指位于山地的道路,其地形复杂,需要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和回填。8.3.2道路路线及断面控制 8.3.2.1道路路线选择

道路路线走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应遵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予以利用。路线设计应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尽早做出规划,处理好现有道路和新建工程的关系的布局。在进行总体设计过程中,应对多种线路方案进行比较论证,选择经济合理的路线。

平原地区风电场地形较为简单,路线设计主要考虑就近的原则,尽量减少道路长度、减少运输和检修行驶的距离;滩涂地区风电场虽然地形平坦,但地貌复杂,地面各种设施错综复杂,路线设计除考虑减少道路长度外,还需尽量利用现有道路,避开民房、渔塘等设施;山区风电场地形复杂,路线设计应因地制宜,在满足大件运输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坡度和转弯半径,并尽量减少道路土石方工程量,避免大挖大填。另外路线设计还需尽量避免植被破坏、避开文物或军事设施、减少对现有交通设施及附近居民的影响。8.3.2.2道路断面设计

道路断面设计指道路路基、路面、开挖、回填及横向排水的设计,道路断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土石方工程量,减小路面宽度、减小开挖回填、设置挡墙等措施都可以减少道路土石方工程量。

平原地区风电场地形较为平坦,道路断面较为简单,一般在原始地面上直接填筑一定厚度的路基路面即可,但当地气侯较干燥,植被破坏后较难以恢复,所以平原地区道路断面设计需考虑尽量少破坏地表植被,尽量不挖少填。滩涂地区风电场地形较为平坦,原始地面较为低洼,道路断面一般需要大量的土方回填,以抬高路面标高,使路面满足承载力要求,但滩涂地区地貌复杂,河道、渔塘、湿地等水系密布,道路断面设计需考虑尽量少污染和破坏当地水系。山区风电场地形复杂,路线弯曲,断面设计一般为内侧坡开挖、外侧坡回填,土石方开挖和回填工程量往往较大,所以道路断面设计需考虑尽量避免大挖大填的情况,如设置必要的挡墙、支护措施等,并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植被。8.3.2.3筑路材料选择

道路的路基、路面填筑需大量的土石料,土石料的开采、运输、填筑过程中可能带来植被破坏、扬尘、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道路设计需考虑尽量使筑路材料当地化,采用现场开挖料进行回填,以减少土石料的运输。

平原地区风电场一般应做到挖填平衡,现场的开挖料全部用于道路回填;滩涂地区道路由于地形低洼,往往需要外购大量的土石料,筑路材料设计时需尽量利用附近的土石料,以减少土石料的运输;山区风电场道路往往会产生大量弃碴,道路断面设计时需尽量考虑挖填平衡,对弃碴做好保护措施,尽快恢复植被。8.3.3道路施工控制 8.3.3.1边坡安全防护

为预防边坡开挖施工不当而可能造成塌方、滑坡等生产安全事故,要求严格遵守以下安全生产技术规定。

(1)边坡开挖必须严格遵照“自上而下,先岸坡后基础”的原则开展施工,不得采用自下而上的开挖方式,开挖后边坡不允许出现倒坡。(2)施工程序一般应遵守下列规定:

a.严格按照规程规范中建议的土层开挖坡比进行开挖,以利于施工期边坡的稳定。

b.边坡开挖之前应先清除开挖范围坡顶上部的危险源。

c.应严格按照规程对边坡开挖支护的要求进行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坡比开挖,且开挖后立即进行支护,消除边坡不稳定造成的安全隐患。

(3)切实做好施工用水的管理工作,严禁在开挖坡面及以上设置水池。做好开挖坡面周围及坡面上的排水措施,拦截地表水,防止施工用水浸溢。

(4)临近交通、人员住宿及施工工厂等人员、设备密集场地的边坡坡面浮土必须及时清理干净,或设置足够安全的防护设施加以保护,确保边坡底部各类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严禁在坡顶大面积人为地弃渣或者堆载,以免影响边坡的稳定。

(6)在暴雨发生后,应检查边坡稳定情况,在确认边坡稳定后,再行施工作业。(7)高边坡施工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如下安全防护措施:

a.坡高大于5m,坡度大于45º的高边坡开挖作业,应清除设计边线外5m范围内的浮石、杂物。b.修筑坡顶截水沟。

c.坡顶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或防护网,防护栏高度不得低于2m,护栏材料宜采用硬杂圆木或竹跳板,圆木直径不得小于10cm。

d.坡面每下降一层台阶应进行一次清坡,对不良地质构造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高边坡施工要求边挖边支护,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e.为加强对高边坡的防护强度,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采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8.3.3.2扬尘控制

(1)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建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补充:

1、卸车:(塔筒、机舱、叶片、箱变、电缆),绿色卸车、碾压问题,现场补漆,2、存放:风机、塔筒、箱变中的绿色事项(含装卸)

3、安装:吊装,机舱罩处理,油脂油品应急处理,废旧物品处理过程、方式,打胶,油位控制;电缆安装

4、大型机械转运

5、风机调试过程中的绿色施工(垃圾存放、转移、移交)

9、输变电工程施工

9.1 输变电工程策划与控制 9.1.1 目的

输变电工程洁净化施工属于绿色施工的范畴,是绿色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洁净化施工目的主要体现在对环境的保护,它使得建设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和谐协调,从而更好地保障人类生存与健康(包括建设者本身的健康),同时洁净化施工还能带来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和节省建设成本的功效。9.1.2 控制范围与方式

电力建设工程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直到交付运营各阶段,洁净化应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各阶段,应从规划设计就综合考虑洁净化施工的各种因素,为洁净化施工创造良好条件。实践证明已综合考虑了洁净化施工的规划设计能从根本上改善施工条件,为施工单位实施洁净化施工奠定基础,关于规划设计的洁净化施工要素控制参见第二章与第四章有关勘察设计内容,当然施工阶段的洁净化控制显然是更直接的环节。

洁净化施工的控制方式可以从系统性控制与针对性控制两个角度来进行管理。所谓系统性控制是指通过对施工方案或方式的整体优化来达到改善施工洁净化目的,有时也可理解为总体性控制,它也是洁净化施工的重要环节,洁净化系统性控制往往结合施工总平面布置等以及节能、节水、节材的管理方式同时进行;针对性控制是指对工程中出现的主要非洁净危害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如对扬尘、噪声、光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9.1.3 洁净化施工过程管理

洁净化施工过程遵循PDCA过程方法管理。

洁净化施工作为绿色施工的一部分,在输电变建设工程中,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中已制订有《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基建标准化管理规定》以及《电力建设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工作规定》等有所阐述与规定。为简化管理流程,减少过多管理环节和提高工作效率,电力建设过程中的洁净化施工管理控制可作为强化内容纳入上述管理过程。

洁净化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四个方面。

1、组织管理

1)建立洁净化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2)项目经理为洁净化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洁净化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洁净化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

2、规划管理

1)编制洁净化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2)洁净化施工方案中的内容应包括系统性控制与针对性控制两部分内容。

3、实施管理

1)洁净化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洁净化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洁净化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洁净化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洁净化施工意识。

4、评价管理

1)结合工程特点,对洁净化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2)结合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检查、工程达标创优验收等活动,对洁净化施工方案、实施过程直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9.1.4 洁净化施工的系统性控制

9.1.4.1 变电站洁净化施工的系统性控制

1、总体布局施工方案优化

1)建立模块化分区管理。变电站现场施工总平面应按实际功能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分为生活办公区、材料加工场、进所道路及大门、施工现场(变电站围墙内)四大模块。工程各模块区主要由现场环形混凝土道路、塑钢网板、铁艺栏杆、钢管栏杆等分隔而成。按区设置安全标志、标识,以达到现场视觉形象统一、整洁、醒目、美观的整体效果。

2)定置化管理。规划、绘制施工平面定置图,机料堆放实现定置化。3)修筑围墙。工程正式开工前,应先期修筑变电站(换流站)围墙,便于进行封闭式管理。

4)施工场地

a)、施工场地应保持平整。基坑、沟道开挖出的土方应及时清运,运输车辆应做到车轮不带泥上公路,运输途中不遗洒。

b)、混凝土搅拌站、砂石堆放场、库房、机械设备材料堆放、材料加工场以及停车场等场地结实、平整,地面无积水。

5)道路

a)、变电站(换流站)施工应做到先修筑进站硬化路面主干道和站区环形混凝土路面主干道路。站区内混凝土道路既可采用一次性浇筑成形的方案,也可采用先浇筑施工层,工程竣工前再浇筑移交层的方案,道路两侧应形成排水坡度。

b)、根据施工需要修筑的临时道路可采用泥结石硬化路面。办公区、生活区、材料加工场的人行便道路面硬化宽度不宜小于1米。

c)、禁止在路面上拌砂浆(混凝土)或堆放各种材料;禁止漏油车辆或履带式吊车在成品路面上行驶。对路面进行定期清扫,保证路面整洁。

6)修筑排水管沟。道路两侧应先期修筑排水管沟,并定期维护,确保全站排水系统畅通。

2、采用先进施工技术和材料合理管理 1)采用先进施工技术

a)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控制。b)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c)推广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

d)优化钢筋配料和钢构件下料方案。钢筋及钢结构制作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

e)优化钢构架制作和安装方法。大型钢构架宜采用工厂制作,现场拼装、分段吊装等安装方法,减少用材量。

f)门窗、屋面、外墙等围护结构选用耐候性及耐久性良好的材料,施工确保密封性、防水性和保温隔热性。

g)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

2)材料合理管理

a)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工程材料采购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的要求。

b)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c)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3、节水管理与水资源利用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现场滤油机械、抽真空机组、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4)、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

5)、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节能和能源利用 1)、节能措施

a)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b)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c)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2)、机械设备与机具管理

a)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b)合理安排工序,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

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合理布置

a)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

b)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c)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4)、施工用电及照明

a)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b)照明设计以满足工作或生活需要的照度为原则。9.1.4.2 输电线路洁净化施工的系统性控制

1、建立模块化分区管理 1)建立模块化分区管理。输电线路现场施工总平面应按实际功能划分为各个功能模块,分为生活办公区、材料站、施工现场三大模块。再将三大模块分成生活、办公、材料、牵、张场、基础、立塔等区域。做到划分合理,满足各区域的使用功能要求。实行常态化区域维护,做到责任到人。

2、重视输电线路建设沿线的环境保护

1)尽量减少塔位的降基量,减少植被的破坏。工程结束后尽可能恢复植被。2)应按设计要求弃土或将弃土远运,严禁将余土随意堆放而造成水土流失,以避免破坏自然地貌、植被。回填后的余土要妥善处理,不允许就地倾倒,可用编织袋将余土装运至塔位附近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专门堆放场所堆放。

3)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现场临时设置的土坎、水沟等必须按原地形地貌进行填理、夯实,使其恢复原貌。

4)对现场剩余的砂石料应运至其他桩号使用,或者与土掺合后填至坑内。对剩余的水泥必须运回材料站或仓库。

5)现场废弃的编织袋、塑料制品、线绳等杂物,应及时清理、回收,使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6)开挖基础土石方应尽量减少破坏原始地貌和植被,生、熟土分开堆放,回填基础应先生土后熟土。

7)严格按设计及规程规定,砍伐通道林木和拆迁房屋,尽量少砍少拆,以保护生态环境。

8)在施工现场留宿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在工地用餐时,鼓励和提倡不使用一次性餐具,避免白色污染。

9)接地体的降阻剂在人力运输、装卸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剩余材料应回收,严禁乱倒,避免环境污染。

3、成品、半成品防止“二次污染”

1)施工单位必须制订现场成品、半成品保护管理办法及具体保护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2)运输、基础浇制、吊装、架线等工作应采用主动保护原则,防止对其它成品造成污染与损坏。

3)混凝土基础及承台基础完成后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防止场地雨水流淌污染。4)起重用钢丝绳不得与被吊塔材、绝缘子等直接发生摩擦,连接处必须有软垫物或专用夹具。导线不得直接接触地面。9.1.5 洁净化施工的针对性控制

1、扬尘控制

1)运送设备及材料、土方、垃圾等,不污损站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运输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在施工安装阶段,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

3)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2、噪音与振动控制

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施工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4)变电站周围噪声环境质量应满足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T14623-93的要求。

5)城市内变电站施工期间,如遇重大事件、社会性考试等,应停止夜间施工。

6)变电站内导线压接时,使用液压压接方式,避免爆破压接。

3、光污染控制

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施工时户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4、水污染控制 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施工现场泥浆和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和各类天然水域。

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4)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5、土壤保护

1)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

2)变压器、电抗器等充油设备在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绝缘油泄漏污染地面土壤。

3)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

4)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打印机墨盒、油漆等应分类回收后处理,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5)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造成的土壤侵蚀。

6、垃圾控制

施工现场及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办公、生活产生的废料与垃圾应规划分类存放,专人管理,专车负责清运。

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建筑垃圾和各类废弃物。

7、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条件、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9.2 变电站、换流站的噪声控制

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社会各界对环保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超高压交流输电和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的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面分别对变电站和换流站的噪声控制进行分析。9.2.1 变电站的噪声控制

1、噪声的产生和特性

变电站一般有变压器、开关室、控制室等组成。变电站噪声主要是变压器运行时产生的电磁噪声和机械噪声。电磁噪声主要是由硅钢片的磁滞伸缩和绕组线圈间的电磁力引起的,远大于母线的电晕噪声。机械噪声则是设备振动、冷却风扇运转引起的。其中电磁噪声属于低频噪音,其声压级最大值范围在250~500Hz之间。风冷机械噪声属中高频噪声,对噪声值贡献最大的频率为1kHz~2kHz。低频噪音与高频噪音不同,高频噪音随着距离越远或遭遇障碍物,能迅速衰减,如高频噪音的点声源,每10 m距离下降6dB,而低频噪声因波长较长,有很强的绕射和透射能力同时在空气中的衰减也很小,随距离衰减较慢,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属于难治理噪声。

2、变压器噪声治理技术

新建变电站采用低噪声设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现有的高噪声变压器逐步更换为低噪声变压器,也可采取其他治理技术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噪声治理主要分三种情况,即噪声源治理、传播途径治理和个人防护。变电站噪声一般从噪声源和传播途径两方面进行治理,降低变压器本身的噪声是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理途径,但噪声源治理技术难度大,甚至需要设备的技术改进和优化;传播途径治理主要是采取隔声、吸声技术,在变压器外部采取消声或隔声措施,使噪声在传播到受声点的过程中衰减,降低到达受声点的噪声强度。

1)电磁性噪声。对变压器本体噪声的降低,一方面可以用高导磁的硅钢片,采用步进搭接工艺使磁滞伸缩减小,以降低铁芯的工作磁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铁芯和引线的夹持结构,在铁芯表面涂环氧漆和加橡皮垫,采用避开共振区的结构设计、加大油箱箱壁厚度、加固油箱和附件等措施减缓并吸收磁滞伸缩产生的振动能量。一般情况下,通过控制变压器铁芯的振动,能降低变压器本体噪声3~5 dB;通过控制变压器油箱振动并采用隔、吸声措施,能降低噪声5~10dB。但是,控制铁芯振动改造工作量较大,控制油箱振动也会影响变压器的散热能力,对于定型的变压器进行这类对变压器内部结构、材质进行技术处理的改造,需要停运设备,难度较大,而且改造费用高。

2)冷却装置机械性噪声治理。降低冷却装置噪声的手段主要有:选用大流量低扬程的油泵和通风流量大、风压小的低速风扇(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自冷方式),出现风扇有轴偏、振动现象时,应及时更换风扇,降低风扇噪声。

3)壁面吸声、隔声屏治理技术。当声能传到吸声、隔声材料的表面时,吸声材料可以将声能转化为热能和振动能。室内变压器噪声在内壁反射,形成混响声场,在室内墙面涂覆吸声材料或装吸声砖、板,以增加墙面的吸声系数,减小室内噪声,同时安装隔声门、消声百叶窗和消声通风口。室内变电站的变压器紧邻构筑物,变压器声音传至墙壁时发生反射,和直达声混合向外传播,在边界噪声较小,需要降噪量小的情况下,可选择相应吸声材料,在构筑物、隔墙敷设吸声材料,把到达墙面的声音吸收掉,消除反射声,还可以将半封闭的变压器开放的一面封闭起来。

对露天变压器,根据周围环境噪声水平和周围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可采用隔声屏。根据频谱特性、噪声水平和敏感点位置计算隔声墙屏高度、长度、厚度、隔声屏结构,选择适当的吸声材料。隔声屏内层具有噪声透射功能,外层隔声选用隔声性能好的材料,两层之间设骨架和吸声材料。

4)隔声罩治理技术。对于城市市区内距居民住宅较近的变电站,由于变压器发出的低频噪声随距离的增加衰减得较慢,可采用在变压器本体外建隔声间或隔声罩,散热器、套管等置于隔声罩外(隔声罩层面结构和隔声屏相似)。隔声罩采用型钢支架,内层采用穿孔防护板,外层采用隔声性能好的彩钢板,两层护板间为吸声、消声材料。隔声罩固定在变压器基础上,使隔声罩与变压器导管之间没有硬接触。为方便变压器维护和检修,隔声罩采用拼插

市区变电站变压器外封闭图片 组装结构,拆装方便,不影响设备检修。9.2.2 换流站噪声控制

1、换流站噪声源及分析 1)换流变压器

换流变压器噪声包括电磁噪声、冷却风扇噪声和变压器振动引起的结构噪声。因其特殊的结构,换流变压器产生的电磁噪声的基频为工频的2倍(100Hz)。属于低频噪声,同样难以治理。

变压器冷却风扇主要由空气动力性噪声、机壳、管壁及电动机轴承等辐射的机械性噪声和风机振动带动变压器壳体振动辐射的固体声。因风扇转速较高,辐射的噪声主要集中在中高频。

2)平波电抗器。平波电抗器分为油浸式和干式。位于阀厅外直流场中,线圈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电抗器的主要噪声,噪声频谱特征为宽频噪声,其中中低频噪声成分稍强,而高频成分稍弱。两侧的防火墙阻挡了设备后部的高频噪声辐射,因此设备向外部的噪声辐射表现为以中低频为主的噪声频谱。平波电抗器的噪声其发声机理、声级强度、频率范围均与换流变压器相同。

3)滤波器组。电容器噪声也是换流站中噪声来源的主要因素之一。换流站通常设有交流和直流滤波器组,且一般分布在站区角上,露天开阔布置。滤波器组噪声能量分布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在低频段50~300Hz中心频率上出现峰值,在中高频段上趋于平缓。滤波器组中的电抗器和电容器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电磁噪声.只是在声级强度上低于换流变压器和平波电抗器的噪声。

2、换流站降噪措施

近年来,我国三常直流工程的政平换流站、三广直流工程的鹅城换流站、三沪直流工程等都进行了噪声专项治理,并取得较好效果。直流工程的噪声治理工作应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并在初步设计阶段就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选用低噪声的设备,从源头上控制噪声水平;二是位于露天的设备,必须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便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噪声治理控制措施;三是合理、优化设计换流站的设备布置,尽量将噪声的设备布置到换流站中间位置;四是要有效利用换流站的楼房等建筑物,用来阻挡噪声向站外辐射。在换流站工程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1)换流站站址及设备布置优化 在进行换流站站址选择、站内电气总平面布置及路线进出线走向时,结合站址周围地形地貌及构筑物、河道、村庄的分布实况,合理考虑交流滤波器场地及换流变压器、平波点抗器和直流场等主要噪声设备位置,尽量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换流站降噪照片

2)选用低噪声设备结构型式

对于交滤波器组中的电容器组,采用双塔结构布置,降低电容器单塔高度,以降低声源的高度,有效地减小噪声的传播范围。同时将电容器与支撑连接处加装减震胶垫,进一步减少电容器噪声水平。

对于交流滤波组中的电抗器,由于冷却时要求空气能够自由流通,很难完全封闭,并且电抗器辐射的噪声主要是中低频为主的噪声。因此选用低噪声电抗器,在电抗器周围加共振腔式半封闭圆柱状隔声罩,隔声罩上部和下局部敞开,使空气能过自由流通,可降低噪声。

换流阀外冷却系统选用低噪声冷却风扇,并采取屏蔽罩方案,可降低阀冷却塔噪声水平。

3)设置声屏障

受设备设计、制造、造价等客观原因限制,单纯依靠制造和设计方面采取措施对换流站整体噪声水平降低程度有限,因此在换流变、平波电抗器、交流滤波器场等主要噪声源周围或站区围墙上设置声屏障,是降低换流站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之一。

对于降低换流变压器噪声,可以采用两种方案。第一种是在换流变压器前部设置可移动组装式通风降噪装置。装置上部加装面向声源带有一定角度的挑檐吸声隔声屏障,下部为消声通风通道。在两侧防火墙顶部设置吸声隔声遮板,遮板的位置及宽度按设备的安全运行距离和通风散热要求确定。在两侧防火墙上、阀厅厂房墙上安装复合式吸声体。第二种是采用Box-in设计,既要求设备制造商在设计时将换流变压器的散热风扇对本体外移留出安装Box-in的布置,将换流变压器本体采用全封闭包起来(Box-in),并设有散热通风系统,在全封闭箱体上设有小门,便于运行人员的日常巡视。在封闭体的内侧和墙面上设置吸声装置,以吸收声音减少反射。

对于平波电抗器,可采取在平波电抗器前设置声屏障,为减小噪声的反射,在平抗阀厅侧防火墙和两侧防火墙粘贴渐变腔式吸声体达到降噪的效果。

对于滤波器组电容器,设计时在电容器组架中加装降噪设备,且可通过分段设计降低电容器组架高度,从而减小噪声水平。

滤波器电抗器。滤波器电抗器,可在电抗器外部加装隔音罩桶,来吸收电抗器产生的噪声辐射。9.2.3 电晕噪声

1、电晕噪声的特性

变电站和换流站除上述的变压器、换流变等主设备噪声外,还有电晕噪声。电晕现象常发生在不均匀电场中电场强度很高的区域内,如高压导线的周围,带电体的尖端附近,出现与日晕相似的光环。发出嗤嗤声,产生臭氧、氧化氮等。变电站电晕现象最为明显的部分除导线外,主要是各种金具。因此要对导线和金具均采取防电晕措施,以降低电晕噪声。

2、降低电晕技术措施平波电抗器降噪图片

换流站围墙降噪图片 为降低变电站电晕引起的噪声,需从设备、设计、金具制造和包装运输、施工各环节同时进行控制,以改善电场分布,提高起晕电压。

1)设备环节

电气设备生产厂家不仅要对设备接线端子自身防电晕进行合理设计,还应将引线夹金具考虑进去。主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GIS出线套管等设备接线端子采用双均压屏蔽环措施,提高均压屏蔽环表面加工光洁度。

2)设计环节

设计单位必须选择防晕型金具,从均压环的设置数量和几何尺寸上着手,防电晕措施不遗漏任何设备和部位。对于主要电气设备采取双均压屏蔽环设计,适当加大均压屏蔽环管径,使设备接线端子和引线金具线夹完全处于均压屏蔽环保护范围内。

对软母线引起的电晕噪声主要来自间隔棒固定螺栓尖端和导线上的毛刺,可选用防电晕型间隔棒,固定螺栓为埋入式。另外可增加导线直径和分裂子导线数量,改变分裂导线间距,同时在下料、压接、安装过程防止产生变形和毛刺。

3)金具制造环节

金具制造厂家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工,对产品外表面应采用抛光处理,保证金具外观光洁,使金具在正常使用状态不出现电晕。在金具出厂时要进行严格的包装防护,避免产品在装运过程中碰撞、摩擦、挤压变形等。

4)施工阶段环节

施工过程中主要是防止造成导线、金具、均压屏蔽环等自身防电晕性能降低。(1)导线的下料及压接

首先导线外观应完好,凡有断股、松股、扭结、严重腐蚀和明显损伤的不得使用,扩径导线不得有明显的凹陷和变形。导线在展放时地面铺设地毯等防止导线磨损和划伤。导线的压接工艺严格按照SDJl226—1987《架空送电线路导线及避雷线液压施工工艺规程》执行,压接模具规格必须与被压接管配套。压接后耐张线夹外观光滑、无裂纹、无扭曲变形,棱边

导线安装时,铺设地毯防止导线磨损 先用细砂纸打磨光滑后再抛光处理。导线间隔棒采用防电晕型,外观光滑、平整无棱角毛刺。与绝缘子串连接组装后的导线用地毯等包裹来,防止在搬运和架设时受损。

(2)均压屏蔽环的安装

首先均压屏蔽环外观应光滑、无裂纹、无扭曲变形。在安装过程中不得摩擦与碰撞,且安装位置和方向应正确,固定牢靠。金具和设备接线端子之间宜直接连接,确保金具和设备接线端子均处在均压屏蔽环的保护范围内。9.3 森林、草木防火控制 9.3.1 森林、草木防火方针

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防消结合。9.3.2 组织建设、资源配置

按照森林、草原防火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防火组织、防火责任制等制度,划定防火责任区,确定防火责任人。

配备防火设施和设备,设置防火宣传标志,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根据地方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制定火灾应急处置办法。建立火灾扑救队伍,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9.3.3 防火宣传

组织经常性的防火宣传活动,普及防火知识,做好火灾预防工作。设置防火警示宣传标志,并对进入防火区域的人员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宣传扑救火灾的基本知识。9.3.4 防火措施

施工现场配置灭火器、森林灭火剂、铁锹等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森林草原防火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控制野外用火,杜绝野外吸烟。严格火源(种)管理,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携火源(种)进入森林、草原。野外施工用火要做好防火措施,并按程序报告。

高火险期内,进入森林、草原高火险区的,应当经地方人民政府批准,严格按照批准的时间、地点、范围活动,做到不准乱扔烟蒂、火柴梗;不准在燃放爆竹、焰火;不准烧火驱兽;不准烧火取暖、烧烤食物;不准玩火取乐,并接受地方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施工前,清理施工范围内的林区倒木等可燃物。

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进行爆破等活动的,应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防火措施,做好灭火准备工作。

爆破必须用电引爆,杜绝使用导火线。爆炸基坑时,应先将药包下方的树干、杂物、干草等易燃物清楚干净。

动用明火或进行焊接时,必须划定工作范围,消除易燃杂物,并设专人监护。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各种机动车辆按照规定安装防火装置(如防火罩),采取有效措施,严防漏火、喷火和机车甩瓦引起火灾,并配备灭火器材。

不在防火区内的施工现场设置做饭点。严格执行防火值班制度,保持通讯畅通制度。9.3.5 用火控制

防火戒严管制期内,在森林草原防火戒严管制区域严禁一切野外用火。经批准进行生产性用火的,要有专人负责,事先开好防火隔离带或者采取隔火措施,安排扑火人员,准备扑火工具,并将用火时间提前报告当地森林草原防火部门或通知近邻单位。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前提下,有组织地在三级风以下的天气用火,确保用火安全。

用火后必须彻底熄灭余火。用火完毕,必须留下人检查,打灭余火,待余火彻底熄灭后,才能全部离开,做到火灭人离,以防死灰复燃,蔓延成灾。

篇3:粮油绿色增产技术措施

关键词:粮油,绿色,增产技术,保障措施,成效

近年来, 随着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的连续发生流行和化学肥料的滥用, 不仅造成了害虫抗药性大幅提高, 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农药残留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农业部也在2015年印发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为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发展方向。为有效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笔者所在的安徽省霍山县下符桥镇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推广农药化肥减量控害绿色增产技术措施, 截至2015年4月, 累计推广面积达1 166.66 hm2, 涉及农户1 455户, 建立核心示范区133.33 hm2, 该技术措施推广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

1 技术措施

1.1 建立核心示范区

在下符桥镇圣人山等村建设粮油绿色增产核心示范片, 建设面积133.3 hm2, 共涉及18个村民组, 150余个农户, 其中种植面积20.0 hm2以上生产大户3户。示范片内机耕路等交通设施便利, 排灌渠道等农田基础设施良好, 3名20.0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以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生产为主业, 种田水平中等以上, 前3年水稻平均单产为6 750 kg/hm2, 农户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强。

1.2 设定明确的技术目标

计划在3年内示范区粮食单产每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带动全镇水稻单产每年提高1.0~1.5个百分点;农药、化肥使用量每年降低5个百分点以上, 水田化肥和农药利用率逐年提高[1];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通过减量控害绿色增产示范片创建, 推进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并重, 促进粮食单产提高, 品质提升, 质量安全, 环境改善, 实现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1.2.1 开展绿色防控。

在示范区内开展病虫害及苗情定点监测。安装频振式杀虫灯50盏;组建植保专业合作社, 统防统治, 确保水稻生产绿色防控面积达到90%以上, 高效、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使用面积达到100%, 依据准确的病虫情报适时进行病虫草害防治。

1.2.2 改革育秧方式。

示范区内推广软盘旱育秧, 采用无纺布育秧, 减少白色污染。水稻肥床旱育秧无纺布应用面积达到30%以上。由种植大户陈以祥等人牵头在示范区建立一座占地面积1.33 hm2育秧工厂, 有偿为农户提供育秧服务, 开展工厂化育秧模式创新[2]。

1.2.3 推广良种。

在示范片推广高产、优质、高抗良种深两优5814、Ⅱ优7954、Ⅱ优768、新两优6号、Ⅱ优8006等, 应用率达到90%以上;建立准两优608等再生稻百亩示范方。

1.2.4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增施有机肥培肥土壤, 与规模养殖企业合作使大田增施有机肥6 000 kg/hm2, 减少化肥使用量, 提高肥料利用率, 依据县土壤肥料站土样测试结果制定肥料配方和用量, 采取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等方式使示范片内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00%。

1.2.5 开展机械化生产。

示范区内水稻小麦机耕、机收面积达到100%;水稻机播育插秧技术、油菜机播机收技术应用率达50%以上。

2 保障措施

2.1 成立组织, 落实责任

镇成立粮食绿色增产示范模式建设领导组, 分管农业领导任组长, 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业务站长任副组长, 负责日常工作, 各村负责人及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其他人员为成员, 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具体落实实施。

2.2 加强宣传, 开展培训

在示范区内建立固定标牌, 明确技术措施、实施面积、责任人等;结合农时季节, 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示范片, 开展作物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调查;开展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 在病虫草害防治关键适期及时采取措施, 上门入户指导农户田间管理, 减少施药次数, 为其提供技术保障[3]。

2.3 争取资金, 物化补贴

积极争取、整合项目资源。对示范片内农户采取良种良法补贴政策倾斜, 对农户使用无纺布、有机肥、配方肥、生物农药等采取集中统一议价, 分户购买, 按种植面积补贴的方式补助农户[4]。

3 取得的成效

3.1 降低用量, 减少成本

据统计, 项目区内病虫害防治次数由之前的平均4.9次减少至3.1次, 农药用量由之前的1 974.66 g/hm2降低到1 428.75 g/hm2, 农药成本由之前的1 323.00元/hm2降低到目前的1 162.50元/hm2;化学肥料使用量由之前的平均1 410.12 kg/hm2降低到目前的平均1 161.60 kg/hm2, 减少248.52 kg/hm2, 化肥成本由之前的1 621.64元/hm2减少到目前的1 335.89元/hm2, 减少285.75元/hm2。

3.2 提高作物产量

2014年示范片内水稻平均产量为6 972.75 kg/hm2, 较全镇平均单产 (6 702.75 kg/hm2) 增产270 kg/hm2, 按1.38元/kg计算, 增收372.6元/hm2。

3.3 减轻环境污染

通过示范片内化肥、农药的减量使用, 增施有机肥、良种良法配套等技术的使用, 降低了化肥农药使用量和残留量, 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危害。

参考文献

[1]崔伟, 刘桂平.世界粮食形势及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 2005 (11) :17-21.

[2]江贵凡.对维护粮食安全的思考[J].粮食问题研究, 2004 (6) :31-32.

[3]姜志德, 常国庆, 杨立社, 等.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J].中国农学通报, 2004 (6) :355-357.

篇4:水稻绿色防控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结合当地天气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抗病品种。

2.打捞菌核 根据病害后期形成的菌核会掉落在稻田里成为下一年的病原这一特点。在耕沤田时,打捞菌核,并烧毁,对纹枯病等的防治有着重要意義。

3.物理、生物等防控技术 灯光诱杀物理防治技术;性引诱剂诱杀;稻鸭共栖治虫除草防纹枯病;选用系列高效生物农药控制各种病虫技术。

4.稻田超级送嫁药预防分蘖期病虫技术 在秧苗移栽前2—3天,倍量喷施防治螟虫、稻瘟病、稻蓟马以及稻飞虱等对路农药,以预防或减轻大田病虫的发生危害。

5.破口抽穗初期混合用药保穗技术 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将预防稻瘟病的农药,与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的农药混合一次喷施,达到一次施药预防多种病虫的目的。

6.稻田耕沤治螟技术 在螟虫越冬化蛹高峰期,及时耕沤冬闲田和绿肥田,灌深水浸沤,使螟虫不能正常羽化,降低发生基数。

篇5:绿色上网措施

一、指导思想:

在新形势下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绿色上网”的具体实施,引导青少年自觉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服务,加强对青少年上网的监督和引导,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领导小组

组长:朱国民组员:全体教师

三、具体措施

1.硬件方面每台机器安装绿色上网软件

2.软件方面每台机器安装具有“不良网页过滤功能,游戏聊

天限制服务”等功能的绿色上网软件

3.与班主任合作,利用组织班会开展讨论、学习大力开展宣

4.全面组织青少年上网现状的问卷调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

5.组织好学生参加网络知识讲座

篇6:绿色防护措施

1、指导思想

(1)实现“以人为本”、“人-项目-自然”三者和谐统一,共同营造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破坏环境;

(3)以“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集中统筹,整体优化”的原则考虑和组织绿色施工。

2、绿色施工组织体系

(1)根据绿色施工的相关要求,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确保绿色施工目标的实现,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的组织体系。

(2)以各单位实行分片承包,分片管理,并签订责任书。

二、绿色施工管理计划

按现有的设计图纸、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不断引进绿色、营造绿色,在“绿色环境”中创造 “绿色项目”;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建设完整的“绿色通道”,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绿色建材:从材料控制出发,所有材料厂家的确定和进场验收,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等为原则;对进场材料的验收,不仅仅是数量和价格方面的验收,更主要的是对其各项技术参数(尤其是在满足力学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对涉及到环保因素的指标)和材料来源的检查、验收;

2、绿色施工:施工过程控制,一方面是提高工程质量,确保项目物在投入使用后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对于全体建设人员来讲,还包括如何营造现场环境,使建设职工在“绿色”环境中建造“绿色项目”;一是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粉尘、噪声、光、污水等直接对环境或人员的污染;以及尽量减少混凝土、砂浆,砖、砂、石等固体项目垃圾,对已经形成的固体项目垃圾应通过分类加以回收利用和再加工综合利用等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绿色验收:工程验收不仅包含工程整体的验收,还包括对各工艺过程施工质量中涉及环保指标的检查验收,也直接关系到所建造的实体是否成其为“绿色项目”。

4、临建的建设安排计划:(1)本工程劳务作业队临建集中搭设,减少临时占地和减少对环境影响的范围;(2)项目经理部临时办公地采取搭设活动房屋作为临时办公室。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保证制度及措施

1、环境保护制度

积极响应锦宸集团管廊项目开展“绿色标准化工地”的号召,进一步促进文明施工,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特制定以下环境保护制度:

(1)工地成立创建“绿色标准化工地”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制,制定环境保护管理网络;

(2)进行干部培训,组织工人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增强环保意识;(3)做好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加强文明施工;做到“门前三包”,落手轻,项目垃圾及时外运,夜间施工按时早报;

(4)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改善宿舍居住条件,加强各方面卫生管理工作,保持现场整洁、卫生、文明;

(5)对施工现场污水外排、生活垃圾处理、机械噪声及光线、粉尘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减少对环境污染;

(6)加强与周边单位单位、居民联系、沟通、切实把环保工作融入到项目施工全过程。

2、目标管理制度

(1)本工程环保目标:

1)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区域的扬尘。

2)城区施工场界噪声排放达标,固定使用机械设备100%采取降噪措施。

(2)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群体:由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具有技术素质过硬的施工班组进行工程的全面施工;

(3)搞好总体协调:由建设、监理、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领导监督小组,统一协调目标的实现;强化技术质量管理;

(4)按总体目标分阶段抓好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做到事先有措施,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检查;

(5)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规定;对整个工程实行网络化控制,严格按照ISO9002质量体系标准组织施工;

(6)积极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大力推行技术进步,积极开展 QC质量攻关活动,坚持工程样板示范作用,严把材料质量关,做好成品保护工作;(7)大力创建“绿色标准化工地”活动。规范工地环境和文明施工,实施“蓝天、碧水、绿地、洁净”工程,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努力创建 “绿色标准化工地”。

3、创绿色标准化工地管理目标责任制

为进一步加强项目工地文明施工工作,有效控制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特制定项目部绿色工地责任制。

(1)组织落实:项目成立以项目经理挂帅的创建领导小组,其他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设立工地环保监督员,创建绿色工地工作做到有计划、抓落实,定期检查考核、建立“创绿”工地基础台帐,工作做到有记录,有档案备查,需要经费和人力的投入必须做到。

(2)人员落实:做好工程“创绿”宣传工作,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创建工作,项目领导、管理人员更应认真学习有关创绿色工地的文件要求,具备良好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意识和意义,得由提高项目施工管理水平。

3()工地的硬件建设:工地施工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做到无违反有关环保和文明施工的法律法规行为。工地内所有污染源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节水、节电、节能形成风气,可再生资源得到回收利用。参与项目工地“群众环保监督小组”活动。工地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宣传氛围,设立环保宣传橱窗和环保宣传标语。

(4)检查、考核:创建绿色工地工作,随时做到能接受有关上级部门的检查、考核,必须保证各项指标能达到优良水平,争创绿色环保工地、市级绿色工地。

4、创绿色工地管理目标责任书

为创建绿色工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建设行业规定标准及“创绿 色工地文明工地工作要求”特制定本工程绿色工地责任书;(1)责任范围:

1)工地必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创建绿色工地领导小组创建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

2)项目部要确保创建绿色工程的硬件建设投入一定的资金,并有专人进行创绿色工地的管理。

3)加强创建绿色工地的宣传工作,让广大员工接受环境保护文明施工意识,努力开展ISO14000系列标准活动,项目经理、施工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环保和项目管理部门的培训并获取证书。

4)工地节水、节电、节能有措施,施工过程场地做到落手轻,保持整洁卫生,工完场清。按有关标准控制噪声污染,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5)工地道路必须硬化,保持平整、畅通,现场材料分类码放整齐,地堆、料堆易扬尘物有遮盖,有专人清扫、洒水,确保工地车辆人员不带泥土出工地。6)工地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设施和沉淀池,施工过程的泥浆及时外确确保不向水体或城市下水道排放。

7)参与项目工地群众监督小组活动,设立绿色工地监督员、积极与居民代表和环境监理人员沟通。

5、项目经理环保责任制

(1)确定项目经理为环保第一责任,由项目经理总负责;(2)确保各项环保费用的到位融入及人员的调配;

(3)传达上级主管部门的精神并贯彻到每一个管理人员;(4)经常组织人中深入施工现场检查;

(5)确定项目环保监督及环保监督小组名单;(6)输排污许可证与卫生许可证。

6、材料员环保责任制

(1)对所采购的材料进行验证是否环保;

(2)施工过程中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节约要利用材料;(3)严格控制材料的信用制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4)监督好各班组的落手轻工作及时回收可利用材料;(5)严格按施工人员的上报材料数量进行采购;

(6)各种材料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进行堆放,对各周转材料及消耗材料挂设标志牌。

7、环保监督人员责任制

(1)对施工方案内容进行实施;

(2)确保在实施过程中资金应用及材料到位;

(3)经常深入现场对违反及浪费材料人员进行教育;(4)编制针对性强的环保施工组织设计;(5)严格控制对各种材料的浪费;

(6)每半月组织依次环保人员进行检查,并对检查后的问题(7)定时、定人、定措施整改;

(8)收集各种环保许可证及食堂人健康证与上岗证;(9)认真贯彻北京市环保局、公司的管理制度;(10)收集资料并作好宣传。

8、生活管理员的环保责任制

(1)按市卫生环保规定进行实施;

(2)实施对食堂的管理做好防蝇、蚊、鼠、蟑螂等措施;

(3)对宿舍内的被子、衣服、帽等进行管理堆放整齐,每天进行清理;(4)负责对生活区的卫生管理员对垃圾筒内的垃圾及时进行清理;(5)做好职工的防暑降温工作;(6)负责对施工现场的进行整理浇水(7)每天对厕所、浴室,进行冲洗,、保持干净。

9、班组环保责任书

(1)凡进入我公司管辖的各施工项目作业的,必须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书,办理有关务工(即身份证、就业证、计生证、暂住证)手续。

(2)做到人人遵纪守法,遵守陨灭环境保护道德、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牢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接受各项安全教育活动。

(3)积极配合项目协同抓好班组人员的安全法制环保教育,坚持做好出工前及现场作业人员的交底工作,特别是对新进入的人员更应加强各项安全教育、环保教育,不断增强每个施工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4)遵守暂住人口管理规定个住宿规定,服从管理,不发生偷窃、打架、赌博、流氓等违法行为,同时严格遵守各项防火规定,避免发生火警,火灾等事故。(5)管理好自己班组的宿舍清洁卫生工作及包干区卫生工作,爱护公物、爱护绿化。

四、绿色施工的主要控制措施

1、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

(1)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 1)总则:

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2)现场污水的控制

施工现场的污水来源主要是每个竖井夜间进出车辆冲洗后的残留水,因此,在每个竖井出入口设置一个污水排放口,经过沉淀过滤后,排向市政污水管线; 3)生活区、浴室污水控制措施

经过沉淀处理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沉淀后仍不能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的,通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道,沉淀物清运至施工现场封闭式垃圾堆场,定期外运;

4)施工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采取密封运输车运至指定地点;生活垃圾运至市政生活垃圾处理站集中处理;

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相关标准见附表)施工采取电动的、低声空气压缩机,施工现场机械禁止使用燃油作为动力的机械,减少废气的排泄;对然柴油的大型运输车辆,尾气应达标排放,并对车辆的尾气实行监督管理,严各执行汽车尾气排污监管办法;运输车辆严禁超载和使用劣质燃料;

5)现场垃圾采用密封运输车运至指定地点;食堂生火燃料为液化气;

6)对于装运含尘物料的运输车辆应该加盖蓬布,严格控制和规范车辆运输量和方式,容易产生粉尘的物料不能够装得高过车辆两边和尾部的挡板,严格控制物料的洒落,以避免因为道路颠簸和大风天气起尘而对沿途的大气环境造成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修改版中二级标准,见表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污染物 浓度限值(mg/m3)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 TSP 年平均 0.20 日平均 0.30

SO2 年平均 0.06 日平均 0.15 一小时平均 0.50

NO2 年平均 0.08 日平均 0.12 一小时平均 0.24 CO 日平均 4.00 一小时平均 10.00 汽车尾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监控点 浓度(mg/m3)SO2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40 NOX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12 颗粒物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非甲烷总烃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4.0(3)噪声污染控制(噪声控制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应该分别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噪声影响周围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

1)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以及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需夜间施工时,办好夜间“施工许可证”;夜间作业时禁止大声喧哗; 2)严格执行《项目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运行动力机械设备的数量,尽可能使动力机械设备比较均匀地使用; 3)对本项目的施工进行合理布局,尽量使高噪声的机械设备远离环境敏感点; 4)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文明施工,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对周围居民的协调、解释工作;

5)从控制声源和噪声传播以及加强管理等几个不同角度对施工噪声进行控制; 6)控制声源

有意识地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施工现场初衬阶段时,现场采用低声或无声空气压缩机,或采用隔音板搭设空气压缩机隔音棚; 夜间车辆进出时,禁止鸣哨; 夜间禁止拆卸作业; 7)控制噪声传播

将各种噪声比较大的机械设备远离环境敏感点,并进行一定的隔离和防护消声处理;

施工期执行《项目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中各施工阶段的噪声限值。

(4)光污染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有效地防止因施工对周边居民区产生的光污染,项目部根据各个施工阶段的特点,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1)夜间应停止产生强光作业,必须需要施焊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光源污染;

2)施工现场用灯全部朝向工地内部,避免灯光直接射向居民区;夜间作业时的普通照明也需做屏蔽处理;

3)对非夜间作业时,在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用灯的情况下,对部分强光灯予以关闭;

(5)地下管线、文物的保护措施

1)施工准备阶段,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的管线路由,探测地线管线的具体情况,采取如下措施:

及时和设计沟通,采取挪移井位或改移管线的办法,对地下管线加以保护; 编制切实可行的悬吊方案和加固方案,对管线进行保护;

2)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禁止任何人私自挖掘、偷运、藏匿、倒卖等,及时上报项目部及国家相关单位,并安排专人对现场进行保护; 3)施工中应对周边的名树古木加以保护或避让;

2、运行后的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完成后,无新增大气污染源,对周围大气污染基本无影响;本工程完成后,无新增噪声源,对周围声环境基本无影响;本工程完工后,无新增光污染源,对周围居民无光污染;

五、节水措施与用水安全

1、节水措施

(1)建立节水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用水管理,做好施工人员的节水教育工作,做到人离水关;

(2)重复利用生活用水,如洗菜的水可以用作拖地等;

(3)进出车辆冲洗采用高压冲洗设备,可有效地节约用水;每天对施工现场硬化部分洒水以控制扬尘,做到刚好湿润,严禁产生积水;对施工现场进行苫盖、绿化,可有效地减少因控制扬尘用水;

(4)每天对施工现场工业用水管道、生活用水管道、消防用水管道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后及时进行修补更换;对施工现场磨损或损坏的水龙头等及时进行更换;

(5)施工现场划分责任区块,相关责任人各负其责,加强现场用水管理;(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2、用水安全

在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六、节电措施

1、建立节约用电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做好施工人员的用电安全及节约用电的教育工作,做到人离电关;

2、禁止在生活区使用大功率电器;

3、除因维护需要,严禁施工设备空转;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

4、每天对现场施工用电进行检查,严格按照安全用电规范进行;

5、生活用电与工业用电严格区分。

七、节材措施

1、技术措施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项目材料用量占项目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6)民工临时生活用房采用周转式活动房;现场围挡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围墙,或采用装配式可重复使用围挡封闭;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八、节能措施

1、技术措施

(1)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5)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2、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

(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4、施工用电及照明

绿色防治措施

(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的技术要点(1)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2)临时用地保护

1)应对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项目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3)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项目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围墙除了采用蓝色铁皮围挡外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项目垃圾,保护土地;

3)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4)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项目拆迁和场地搬迁。

九、人员安全与职业健康管理

由于施工期间大量施工人员进驻工地,人口密度加大,生活设施均为临时设置,居住条件简陋,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加上劳动强度较大,施工人员的机体抵抗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肝炎、痢疾、伤寒、乙型脑炎、伤寒等传染病的发生和相互感染的可能性也将增大,对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可能带来其它疫源性疾病;因此,施工期必须加强卫生管理,积极宣传卫生防疫常识,控制各类疾病发生;

1、现场针对相应的情况,编制了各种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措施和制度;

2、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3、现场设立了抢救室和培训了相应的应急人员,准备了相应的应急物质,尽量将灾害、病苦疫情发生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合理布置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5、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的生活条件,生活区有专人进行定期消毒和灭“四害”;

6、气温较高时,项目部设有专人负责进行防暑降温工作;

十、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

1、施工方案应建立推广、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发展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鼓励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

2、大力发展现场监测技术、低噪音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项目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上一篇:无人能比的闪光经典个性签名下一篇:律师如何做好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