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案件代理词

2024-05-05

劳动争议案件代理词(精选10篇)

篇1:劳动争议案件代理词

代理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律师事务所接受***的委托,指派***律师代理其与原告********一案一审诉讼代理人。在开庭前代理人对本案情况做了详细的了解,通过庭审,特发表以下代理意见:

一、原被告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劳动仲裁裁决书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

经劳动仲裁委庭审已调查清楚并认定被告是在原告工地干活,原告是承包了***有限公司的工程,而后分包给了***,但***属于没有安装资质的个人,被告在干活时不慎摔伤,原被告及第三人都承认上述事实。经过庭审中证人****也证实他们都是为原告工作,负责安装彩钢板,**年**月**日,因雪大影响施工,故原告指挥被告到彩钢板上面扫雪,导致摔伤,原告对已被告受伤事实没有提出异议,即表示认可,且事后医药费也是原告所承担。因原告未为被告提供工作服,发放工作证,故被告只能提供相关的证人证言证实双方的劳动关系。根据被告提供的以上证据可以证明原被告之间的劳动关系已存在。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第四条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故原被告之间形成劳动关系,劳动仲裁裁决书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

二、本案劳动合同履行地为***,故***劳动争议仲裁委有管辖权。

被告是在原告承包的****有限公司工地工作,合同履行地为***,且被告已参加***市劳动争议仲裁委的庭审,未向***市劳 1

动争议仲裁委提出管辖异议,原告已认可***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审理本案,故其作出的仲裁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

综上所述,代理律师认为:本案中,劳动仲裁委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四条之规定,要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维持仲裁裁决。

以上代理意见,敬请贵法庭考虑并予以采纳为盼。

*******

****

律师事务所 年***月**日 2

篇2:劳动争议案件代理词

审判长:

我受原告XX的委托,参加原告与北京恒润世嘉科技有限公司未续签劳动合同一案诉讼,通过庭审调查,结合本案事实,本案的焦点在于《培训协议》能不能规定劳动合同期限问题。我的观点是不能,《培训协议》只能规定培训协议的内容,不能超出范围使用,超出范围的部分应属无效条款,其二,《培训协议》根本不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劳动者在这期间发生工伤,单位不配合做工伤鉴定,自己做的话,工伤部门肯定会让你先确认劳动关系,从而耽误工伤鉴定时机,浪费劳动者的钱财和时机,这根本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初衷。其三,从《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来看,法律之所以要强调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就是为了规范用工,更好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该法律也强调续订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北京市也有统一劳动合同范本,并不是任何书面形式的文件都能代替劳动合同的。其四,法院的每一项判决都对用人单位起导向作用,如果任何书面文件都能代替劳动合同,或者视为劳动合同的话,那么用人单位还会像往常一样不签劳动合同,等发生纠纷,随便找个书面文件顶替,这就失去了立法的初衷,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培训协议》规定的条款无效,它不

篇3: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模式初探

一、现行“一裁两审”模式的弊端

(一) 限制了当事人的诉权, 削弱了仲裁裁决结果的公信力。

劳动仲裁的强制前置, 规定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只有在劳动仲裁机构受理并做出实体裁决后才能实现, 损害了当事人追求诉权的权利, 限制了当事人选择解决途径的自由, 这也违背了劳动仲裁制度设立的初衷, 难以体现这一制度崇尚便捷、减轻法院诉讼压力的价值取向。同时, 这也削弱了仲裁裁决结果的公信力, 使劳动仲裁的效力受到质疑, 对仲裁的公正性缺乏信任。仲裁前置程序的存在, 让当事人把仲裁当作“走过场”来敷衍, 把希望寄托在上诉审中, 甚至为了“留一手”而隐藏证据, 更加造成法院改判率的增加, 反过来进一步降低仲裁裁决的严肃性。

(二) 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 浪费了社会司法资源。

劳动争议由于涉及劳动者安身立命的切身利益, 所以劳动仲裁制度的本身是追求“成本最小化, 效益最大化”的。但现行的“一裁两审”的模式, 仅能分流部分案件, 案情复杂、当事人争议较大的案件实际是“三审终局”, 甚至有的当事人为了拖时间, 穷尽了一切司法程序, 因此延长了案件的处理周期, 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 所以说“牺牲了程序利益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实体正义”。有鉴于此, 2008年5月实施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部分案件可以“一裁终局”, 但比照民商仲裁的“一裁终局”来说, 这仅是一种过渡措施, 更有甚者为了避免“一裁终局”案件导致的矛盾聚集, 想方设法降低一裁终局率, 因此就是这部分案件的“一裁终局”也没有落到实处, 这无疑是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

另一方面, 若当事人上诉至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则仲裁裁决完全失效, 案件回复至初始状态, 所有的证据材料要在诉讼阶段全部重新提交, 这也就是戏说的“仲裁无错案”, 有的法院甚至连劳动仲裁阶段的案卷都不调取, 而仲裁系统也不将上诉率、改判率作为自己的考核目标, 这一方面是不利于仲裁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 另一方面极大的浪费了社会司法资源。

(三) 程序重复设置, 审限无限延长。

劳动仲裁中的当事人不一定就是劳动诉讼环节的当事人, 仲裁前置就有可能剥夺了当事人进入诉讼的诉权, 这样的案件要么撤案, 重新申请劳动仲裁;要么追加当事人, 审限中止, 等待恢复审理。无论那一种形式, 都把案件的期限延长了, 许多劳动者不能等待漫长的诉讼, 只能选择放弃较大利益与企业和解。

另外, 劳动者可能在立案初期没有穷尽劳动仲裁主张, 但在诉讼阶段追加新的诉讼请求, 如果不能并入本案审理, 则必须另行申请仲裁, 但由于前后两案存在内部联系, 因此劳动仲裁部门一般会将后案中止审理, 等待先案的终局审理结果后, 才恢复后案的审理, 而后案将继续“一裁两审”, 这就造成审限无限延长的现实问题。

以上弊端的存在, 不利于劳动者劳动权利的实现, 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 亟待解决。

二、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初步探讨

为消除现有模式的弊端, 在借鉴国外经验, 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模式可供我国选择。

(一) 只审不裁型

这是指劳动争议案件由专门的劳动法院或者法院内部的劳动争议庭来处理, 不存在仲裁程序, 只适用诉讼程序, 且两审终局。

这种模式借鉴了澳大利亚的经验, 它的好处是可以保障劳动者的诉权, 提高司法效率, 实现劳动争议的司法独立, 提供当事人对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公信力, 同时也符合人们倾向于选择诉讼途径解决重大问题的偏好。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2008年以来全国劳动争议案件都呈大幅上升的态势, 仅依靠诉讼的手段不能达到高效解决劳动争议的目的, 而且这种模式限制了仲裁的职能, 使劳动仲裁部门形同虚设。

(二) 只裁不审型

这种模式指劳动争议案件统归劳动仲裁机构处理, 在审级上也为两审终审制。这种模式借鉴了美国的经验。在美国,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民间性质的组织, 裁决以仲裁员的独立身份做出, 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效力, 其仲裁裁决具有准司法性, 争议双方都必须遵守。它的好处是强化了劳动仲裁的地位, 增加了权威性, 减轻了法院的负担, 实现了案件分流, 且法律适用统一。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非常突出, 因为这样将剥夺当事人的诉讼救济权, 而这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我国的劳动仲裁部门仍属于行政机关, 遗留了很多行政权行使的痕迹, 这样不利于司法独立目的的实现, 且劳动仲裁部门没有执行的权力, 当事人追求的案件结果的实现最终还要由法院进行, 这无疑也会出现仲裁系统和法院的衔接问题。

(三) 或裁或审, 各自终局

这种模式可以简称是双轨制, 即仲裁与诉讼并存, 但劳动仲裁不需要前置, 劳动争议发生后可由劳动者选择, 或由仲裁机构处理, 或由法院处理, 但一旦选择了仲裁方式就丧失了诉讼的权利, 而选择了诉讼的方式后, 也不得再申请仲裁, 类似德国的处理模式。诉讼程序可由双方中的任一方提起而开启程序, 无须当事人合意, 但劳动仲裁的提出需要以双方当事人在集体合同、劳动合同或劳动争议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为前提。劳动仲裁协议可以解决劳动仲裁与法院对案件的主管问题, 避免发生对案件的争抢或推诿扯皮现象。在以当事人的意志选择完成模式后, 按照各自的程序及实体要求完成审理, 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均是终局处理。

这种模式既做到了充分尊重当事人在选择劳动纠纷处理方式上的意思自治, 又可高效、快捷的解决劳动争议, 避免了诉裁衔接中产生的弊端, 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又使案件合理分流, 减轻了法院的负担, 增强了劳动仲裁机构的权威, 促进了仲裁队伍的建设, 强化可劳动争议仲裁员的责任心, 提高了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效果和质量。

三、或裁或审各自终局模式的配套措施

或裁或审各自终局的模式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现状, 但这种模式要想发挥最大的作用, 还要继续完善, 笔者有如下的建议:

(一) 在基层人民法院设立专门的劳动审判庭

目前劳动争议案件只是人民法院审理的众多民事纠纷中的一种, 因此大部分的劳动争议案件归法院民一庭处理, 而没有专门的劳动争议审判庭, 并且案件的审理仍按照大民事程序进行, 以民事法律代替劳动法律审理案件。而劳动案件与一般的民事案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争议双方的主体法律地位, 举证责任上有明显的不同, 因此“今天, 专门设立劳动仲裁或劳动法庭已成为世界通行的解决劳动纠纷的主要手段。”建立专门的劳动争议审判庭, 能够克服仲裁和法院对同一劳动纠纷的认定不同, 从而维护了司法的严肃性, 促进劳动纠纷公平及时的解决, 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 建立劳动仲裁两审终审制

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七条的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那么如果当事人选择劳动仲裁审理劳动纠纷, 就应该给予其两审的制度保障, 这样才能纠正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上的偏差, 也能起到监督案件审理的作用。

(三) 强化工会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参与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条和十九条中规定, 劳动纠纷的解决无论是在调解环节还是在裁判环节都要建立三方机制, 特别是明确了工会在劳动仲裁中的地位和职责, 但现实情况是劳动仲裁处理中鲜有工会的身影, 劳动者单打独斗, 虽然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 但这只能解决个案, 不能起到对劳动仲裁过程进行监督、维护职工权益的作用, 也不利于建立行业惯例和地区标准, 扩大办案的社会基础。

篇4:劳动争议案件代理词

【关键词】法律援助;申诉;代理;初探

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必要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201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意见中指出,探索建立法律援助参与申诉案件代理制度,开展试点,逐步将不服司法机关生效民事和行政裁判、决定,聘不起律师的申诉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下一步相关试点和推行工作将会提上日程。本文试图对法律援助参与申诉案件代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我国开展申诉法律援助工作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目前,在我国由于立案难、申诉法律援助程序不明确等原因,大多数地区法律援助机构没有明确将申诉案件代理纳入法律援助范围,更多得是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或明确将司法机关已经立案的申诉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但也有少量地区法律援助机构已经探索将申诉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开始办理各类申诉案件。

二、开展申诉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申诉案件立案难。申诉案件一般很难立案,即使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指派了律师,但往往因为不能立案而使案件没有结果。在实践中很多法律援助申诉案件因不予立案而最终中止法律援助,检查机关的民事抗诉权力并未充分发挥,导致法律援助参与申诉案件始终处在被动地位。

(二)申诉案件与信访案件经常混淆。各地法律援助机构从部分的咨询案件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申诉案件都是长期的信访案件,且有一部分根本不能进入法律程序,在目前大部分地区没有统一明确的法律援助参与申诉代理具体制度、程序的情况下,如何对法律援助机构代理申诉案件进行定位,在法律援助机构人员、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不让法律援助工作变成接访工作,不让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造成工作中的越位,是开展申诉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律师代理申诉案件积极性受影响。申诉案件不易操作,申诉时间长,有的申诉案件需要几年、甚至更长,这几年出现的冤假错案,申诉时间长达十几年,久拖不决,导致律师不愿意耗费精力来办理。即使申诉不成,申请人往往将矛盾转移,认为法律援助可以通过非法律手段处理问题,拒不承担诉讼风险,或将法律援助看成是包打赢官司的部门,往往引发新的矛盾。

(四)法律援助参与申诉代理补贴发放标准难以确定。

由于申诉案件存在立案难、案情复杂、办理时间长且无法确定等现实因素,如何计算办案成本,如何为承办申诉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发放办案补贴也是法律援助参与申诉代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规范法律援助参与申诉案件代理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对申诉法律援助案件的受理条件、办理程序、补贴发放等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使法律援助机构在受理、指派、办理申诉法律援助案件时有法可依,补贴发放等工作有据可查。

(二)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推荐参与代理申诉案件的律师人选,并建立律师人才库和名录。参与代理申诉案件的律师应当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热心公益事业,善于做群众工作。重视发挥党员律师、优秀律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加强对法律援助参与申诉代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为律师参与代理申诉案件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施,加强安全防范,保障律师人身安全;对律师阅卷、咨询了解案情等合理要求提供支持,对律师提出的处理建议认真研究,及时反馈意见。

(四)检察机关应加大民事行政申诉案抗诉力度。实现公正司法是检察监督的根本目的,在涉及重大信访申诉案件的敏感问题上,运用律师代理申诉,是进一步促进公权干预私权诉讼的顺利成功,检察机关面对私权诉讼的不公,就要敢于依法运用检察权界入私权诉讼中去,进行公正抗诉,在抗诉中,要更好把握运用律师代理申诉案件的度和量。

(五)明确人民法院申监庭、人民检察院民刑抗诉科、法律援助机构为负责申诉案件法律援助的职能部门。要保障申诉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通过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加强交流沟通,数据共享,就提供法律援助的申诉案件处理、审理情况,以及处理、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共同促进申诉案件的及时化解。

(六)司法行政机关要联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出台类似《关于推行申诉案件法律援助工作机制的意见》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对申诉法律援助工作的操作流程、部门协作、相关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做好与公检法等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为律师承办申诉法律援助案件提供必要的便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2015.06.

[2]赵妮,张建涛.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智富时代,2015.06.

[3]杜桂兰.浅析法律援助制度及其完善.华侨大学,2013:9-13.

作者简介

篇5:劳动争议案件代理词

尊敬的仲裁员:

湖南云天律师事务所接受当事人委托,指派我担任申请人田显新诉被申请人长沙XX科技有限公司劳动争议一案的代理人。经过查阅案卷、会见当事人,现提出如下代理意见,供仲裁庭参考:

一、被申请人无视法律规定,未与申请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严重侵犯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请求裁决被申请人同申请人立即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2004年10月1日,申请人应聘至被申请人长沙XX科技有限公司出处任设备工程师工作,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0月11日期间被申请人分别与申请人签订过两份劳动合同,2011年10月11日以后申请人多次提出要求被申请人与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被申请人一直拒绝与申请人签订任何合同,也未与申请人姐解除合同,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的做法于法无据,应依法立即与申请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二、请求裁决被申请人向申请人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24750元。2011年10月11日至今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然而被申请人一直无视法律的明确规定,不与申请人签订劳动合同。根据该法第八十二条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申请人的平均月工资为4500元,现申请人依法要求被申请人支付从2011年10月11日至起诉日止的双倍工资共计24750元(暂计算 至2011年3月26日),起诉日至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双倍工资请仲裁庭予以支持。

三、请仲裁庭裁决被申请人支付申请人2006年3月起至今的周一至周五每天2小时的加班费共计79802.61元。

申请人工作期间除了周六加班外,每天8小时工作外也额外加班两小时,根据《劳动法》第三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休息休假的权利。第二十六条规定,劳动者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因此,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支付加班费共计79802.61元。

综上所述,被申请人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新的《劳动法实施条例》的法律规定,也严重侵犯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现申请人迫于无奈希望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希望仲裁庭查明事实,判如所请。

湖南云天律师事务所 杨文律师 2012年4月25日

篇6:离婚案件 代理词

代理词

江苏旭昊律师事务所接受原告的委托,指派我们所作为原告诉被告离婚纠纷一案的代理人,参加了今天的庭审活动。通过刚才的法庭调查,代理人现根据本案的事实和我国现行法律,阐述如下代理意见,恳请审判庭能够予以采纳。

一 原被告夫妻感情现已破裂,没有和好可能性,人民法院应判决解除双方婚姻关系

1.原告与被告无婚姻基础,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

原告与被告经人介绍后,经过短暂的恋爱后(半年左右),登记结婚,原被告在结婚前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双方性格,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随着原被告双方共同生活时间的推移,夫妻间的矛盾就越来越激烈。2.被告从未尽过为人妻,为人母的义务

原告和被告结婚十年,女儿今年已经十岁了,婚后原告将在外打工的收入全部交给了被告,但是被告却没有承担家庭责任,常常不顾女儿在外面玩到深夜,这严重影响了夫妻的婚姻稳定,对女儿疏于照顾,也影响了女儿的健康成长

3.原被告没有和好的可能性

被告经常不顾女儿深更半夜才归家,为此,原告已经多次请双方的亲朋做调解工作,被告却始终未予改过。今年初,被告已发展成夜不归宿,对于原告的规劝,被告亦不予理睬。在原告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现在原告提出离婚的诉请,证明经过努力仍无法维持原被告双方之间的感情。

二、婚生女由原告抚养,被告支付合理的抚养费。

1.婚后原告将在外打工的收入全部交给被告,以供被告和他们的女儿生活使用,充分说明了原告有经济能力抚养他们的女儿,而被告在婚后一直是没有正式工作的,不能保证抚养女儿正常的经济来源 2.婚后被告时常不顾女儿在外面玩到深更半夜才归家,双方亲朋好友多次调解未果,今年初,被告已经发展成夜不归宿,对女儿疏于管理,完全没有尽到一个做母亲的义务,被告的种种行为不仅给原告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还严重地伤害了女儿那颗幼小的心灵,严重地破坏了作为母亲应有的形象,被告这样的母亲,难道会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吗?

综上所述,由于婚前缺乏足够的了解,婚后两人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加上被告缺乏家庭责任心,无心家庭经营,最终导致原告和被告的婚姻关系名存实亡。为了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请人民法院判决准予原被告双方离婚,并判决女儿由原告抚养。

代理人:江苏旭昊律师事务所

律师:

篇7:物业案件代理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本人受北京申亚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委托,担任与北京中北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物业服务纠纷一案的诉讼代理人。依法出庭,参与本案的诉讼活动。

本人在北京申亚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任职,参与了物业服务的基本过程,对事件的全过程较了解。开庭前,搜集了有关的证据材料,参与了一、二审庭审调查和质证。下面根据庭审质证和认证的证据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发表如下代理意见,请合议庭采纳。

代理人认为,北京中北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诉求不成立,应当依法驳回,其主要事实和理由如下:

一、关于物业服务合同的相关问题:

1、物业合同的性质定位:本案的物业管理区域“亿隆商厦”没有

法律概念的“业主”,也未成立“业主委员会”。北京中北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是本楼的开发建设单位(开发商)。按照我国现行的物业法律法规及行业规则,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物业服务方式主要有委托管理和自行管理两种形式,委托管理又分为前期物业服务和委托物业服务,两者的区别主要为委托的主体不同,前期物业服务的委托主体为房屋的开发建设单位,而委托物业服务的委托主体为业主委员会。所以说,北京中北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申亚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署的物业服务应当为“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参考法规:《物业管理条例》第6条、15条、21条、35条)

2、前期物业服务的一般内容:开发建设单位在房屋开发完毕至成立业主委员之前,可以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并签订《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开发建设单位应当在销售房屋时,向业主说明物业服务的有关问题(包括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或则是向业主进行公示。开发建设单位经过与物业服务企业协商,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向物业服务企业支付“启动经费”,物业服务企业按照与开发建设单位签署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内容提供物业服务,并按时收取物业费。如果物业管理区域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则业主委员会可以重新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包括现物业企业)并签订新的《物业服务合同》,《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即终止,新旧物业企业进行交接手续。所以说,中北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法律意义的“业主”说明前期物业服务是一项法律应尽义务,支付“启动经费”也存在法律依据,而要想与北京申亚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解除《前期物业服务合同》需要具备法定条件和履行法定程序或则按照双方签署《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解除合同。(参考法规《物业管理条例》第21条、22条、23条、25条、26条,《北京市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办法》第14条)

二、本案庭审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

1、诉讼主体异议:一审中,北京中北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

原告身份起诉被告北京申亚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庭审时,原告未明确表示诉讼主体的身份是开发建设单位还是业主身份,如果以开发建设单位身份提起诉讼,则应当按照双方签署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内容处理纠纷;如果是业主身份,首先应当证明其属于本物业管理区域法律概念的业主,并且是唯一的业主,否则不能以单独业主的身份提起诉讼。

2、本案证据材料:

①、一审时北京中北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没有提交其他业主的产权证明,只提交的是一份与国清个人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一审法院由于合同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没有采纳。

②、二审时上诉人提交的证据一(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法院(2010)延民初字第03490号民事判决书)、证据二(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法院010)延民初字第03489号民事判决书)均未发生法律效力,案件正处于上诉阶段。

③、证据三上诉人与北京金宝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的《物业服

务合同》日期为2010年8月20日,而北京中北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诉的时间为2010年7月5日,从时间上讲不能作为本案争议的新证据。另外,北京中北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也未将签订新合同事宜告知北京申亚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并未按照法定程序履行终止手续,如果二审法院以此证据裁定物业服务终止,则剥夺了北京申亚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对物业服务合同是否履行及终止问题的上诉权。况且,北京中北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诉讼中也未提出此项诉讼请求,二审法院应当围绕上诉人的诉讼请求开展调查,所以此合同所要证明的内容应当属于新的诉讼请求,需另案处理。

④、关于上诉人与北京金宝联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的《物业服务

合同》第35条“本合同生效后,乙方于2009年1月22日与北京中北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解除。”其表述的意思不明确,被上诉人对合同的真实性、合法

性、关联性存在异议。

3、关于本案法律适用的问题:

本案涉及的法律法规应当按照,上位法有规定的适用上位法,上位法未规定或规定不明的,下位法有规定的仍按照下位法的规定执行。关于“前期物业服务”的规定,在《物权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均散见于各法规中,所以应当按照具体法规的要求处理前期物业服务纠纷。

三、关于返还30万启动经费的问题:

北京中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申亚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签署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是否终止尚不能确定,故对30万元启动资金的性质及用途和合法性等问题,不属于本案认定的范畴。

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本人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为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是否终止,而非30万启动资金返还的问题。而按照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北京中北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北京申亚菲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署的《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并未在北京中北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提起诉讼时终止,故此,二审法院应当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以上本人的代理意见,望能得到合议庭的重视和采纳。

此致

敬礼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代理人:董瑞峰

篇8:工伤案件成功维权代理词

致:合肥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仲裁员:

安徽王良其律师事务所接受王**的委托,指派本律师担任其仲裁代理人。现根据刚才的仲裁庭调查,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本案事实清楚,被申请人违反法律没有为申请人办理社会保险,理应承担此次工伤的全部责任;由于被申请人未缴纳社会保险,申请人请求解除劳动合同,被申请人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申请人2009年2月在被申请人承建的高新技术经济开发区“枫丹白鹤”二期工地从事木工工作,双方未订立劳动合同。2009年3月2日9时30分,申请人在工地维修意见活动板房时,不慎从房顶摔下,后被送往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同年3月8日被申请人拒绝支付医药费,导致申请人无钱救治,不得已出院。因病情需要,申请人于2009年3月27日在当地媒体的帮助下前往合肥东南骨科医院治疗后转入安徽省立医院,并最终于同年4月23日出院,经诊断造成闭合性颅脑损伤(轻度)、蛛网膜下腔出血,胸12椎体压缩性骨折。申请人受伤后住院33天,被申请人承担了全部医疗费。2009年8月6日,申请人向合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该局于同年8月27日作出合劳社工伤认定04[2009]1229号《工伤认定决定书》认定为工伤。同年9月,申请人向合肥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等级鉴定,10月16日该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出具合劳鉴(2009)第1039号《职工因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通知书》评定申请人的劳动功能障碍等级为九级。

被申请人作为一个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性的大公司,违反法律规定,没有给申请人办理工伤保险,发生事故后不仅未依法给予申请人赔偿,而是采取种种措施刁难申请人,其目的明显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工伤保险条例》第60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因此,根据以上事实及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申请人的赔偿请求理应得到支持。

另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46条之规定,因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故本代理人认为,申请人在被申请人处工作了9个月,被申请人应向申请人支付经济补偿金2845.25元。

二、申请人主张的赔偿要求完全符合法律规定,并有充足证据,应予以支持。

(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20402元

《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根据以上规定,申请人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九级为22762元(2845.25×8个月)。

(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共计40804元

《工伤保险条例》第35条第2款,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24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的标准:九级伤残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标准:九级伤残为1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根据以上规定,被申请人应当赔偿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为45524元(2845.25×6个月+2845.25×10个月)。

(三)停工留薪工资20402元

《工伤保险条例》第31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2009年3月申请人受伤直至2009年10月伤残等级评定结果确定为九级伤残的这8个月时间,申请人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工资,也没有获得一分钱的赔偿。根据上述规定,被申请人应当向申请人支付停工留薪期间的工资为22762元(2845.25×8个月)。

(四)护理费16321.6元

《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第38条职工住院治疗工伤期间需要护理的,凭医疗机构证明,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80%。申请人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一段时间,其翻身、穿衣及自我移动均在妻子的协助下完成。根据上述规定,申请人的护理费是18209.6元(2845.25元×80%×8个月)。

(五)住院伙食补助费462元 《工伤保险条例》第29条第4款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省直机关差旅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九条规定,工作人员出差的伙食补助费,实行限额内凭据报销:省内每人每天20元,省外每人每天30元。由于被申请人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规定职工因公出差伙食补助和差旅费标准,只能依据安徽省财政部门规定的省直机关差旅费标准及规定的比例来计算伙食补助。根据以上规定,申请人的伙食补助费是462元(20元×70%×33天)。

(六)交通费、住宿费以及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费共计1014元

综上所述,申请人王**检修工棚并受伤是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到的事故伤害,属于工伤。被申请人违反法律没有为申请人办理社会保险,理应承担此次工伤的全部责任;由于被申请人未缴纳社会保险,申请人请求解除劳动合同,被申请人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申请人主张的赔偿要求完全符合法律规定,并有充足证据,应予以支持。

以上代理意见,望请仲裁庭采纳。谢谢!

篇9:一起离婚案件的代理词

时间:2007年04月03日 | 作者:陶长喜律师 | 关键词:离婚 | 浏览:12643

在离婚案件中,大量的涉及婚姻关系的一方或双方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况,律师接受这类案件,应该深入的了解案情,仔细辨别有关借据的真伪,详细的询问“借款人”借款的细节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揭露虚假债务的矛盾,使虚假性其充分的暴露于法庭。

代 理 词

尊敬的审判员:

湖北普明律师事务所接受李某某的委托,指派我们作为原告李某某诉被告张某某离婚纠纷一案的代理人,参加了今天的庭审活动,通过刚才的法庭调查,代理人现根据本案的事实和我国现行法律,阐述如下代理意见,恳请审判庭能够予以采纳。

一、原被告夫妻感情现已破裂,人民法院应判决解除双方婚姻关系

1、原告李某某与被告张某某无婚姻基础,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

原被告双方虽领取有结婚证,但这并不能掩盖和解决双方在性格、年龄、爱好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双方的矛盾始终存在。这些矛盾有的来自于年龄上的原因,(双方的年龄相差近10岁,可以说一个出生、成长于文革时期,另一个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双方对事物的看法、见解不同之处很多,这样的代沟不利于夫妻感情的建立。)有的则来自于个人爱好的不同(例如被告喜好扎金花这样的赌博游戏,而原告对此深恶痛绝)。正是因为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本性、长期性的存在,随着原被告双方共同生活时间的推移,夫妻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终于导致李某某在结婚后的第八个月——2003年10月向某某县人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于2004年4月向人民法院撤回了起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二条的规定,针对原被告这类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婚后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难以共同生活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判决双方解除婚姻关系。

2、原告李某某与被告张某某因夫妻感情不和,现已分居两年有余

原告李某某为摆脱不幸婚姻的巨大重负和被告张某某的纠缠,于2003年10月底偷偷离开了被告,前往广东省独自打工。时至今日双方因感情不和而分居的时间已超过了两年。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因双方无法共同生活、感情不和而两地分居满两年的情况,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夫妻双方的感情确已破裂,判决准予双方离婚。

3、被告张某某存有赌博恶习,且屡教不改,夫妻间难以共同生活

原被告之间无法建立起夫妻感情的原因之一就是被告张某某有赌博的恶习。被告在结婚后的第三个月,即2003年5月,就向原告出具了借条,借条载明的内容竟然是被告借原告的钱用于赌博,如果到期未归还,被告同意协议离婚,协议离婚的条件是在离婚时原告再给被告4000元钱。婚姻、赌博、钱财,在被告的心目中,哪个最重要?被告沉迷于赌博的心智和被告对原告毫无夫妻感情、视婚姻如交易的事实在这张借条中暴露得淋漓尽致。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被告存有赌博的恶习,经多次、长期的规劝、教导,被告无任何改正,造成夫妻无法共同生活、夫妻感情完全破裂的,原告因不堪忍受而提出的离婚请求,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二、被告与本案证人间无真实的借贷法律关系,被告出具的借条系虚假捏造,其真实性不应得到法庭的认可。

1、借条数额较大,证人对借条未能妥善保管甚至认为毁损,不合常理

本案中债权人(证人)的借款动辄上万元,其借条理应得到妥善的保管,但法庭上四位债权人出具的四张不同年代的借条中,竟有三张使用格式、质地相同的纸张,这说明该批借条是同一时间伪造的借条。除此之外,各张借条不仅被人为地搓揉,而且有的借条沾有的泥土都未擦干净,很显然证人欲盖弥彰地出示这种借条是企图让法庭相信其借款年代的久远,借条的陈旧。数额这么大的几张借条,却未能得到符合情理的妥善保管甚至人为的搓揉和沾满泥土,能不令人对其真实性疑窦百生吗?

2、债权人与被告的关系不密切,其陈述借款经过不合事实和情理

债权人在法庭上纷纷表示其与被告没有关系,是看在被告哥哥面子上才将大额借款由其哥哥作担保出借予被告。既然证人是信赖被告哥哥才借款,为什么借条不是由他们信任的被告哥哥来出具,而是由他们并不熟悉、更谈不上信任的被告来出具呢?既然借款是由被告哥哥作担保,为什么证人没有要求被告的哥哥在借条上书写担保并签字呢?这样的借条原告又怎能认可?

3、被告声称自己借钱用于了寻妻,但其未能证实这种说法的真实性

根据原告曾起诉离婚、被告有赌博恶习、夫妻长期分居、无往来。被告“借款”之时,其夫妻二人已处于感情破裂、无和好可能的分居状态。原告是在无法忍受被告的恶习和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主动出走的,不是消极地失踪。被告明知与原告无和好可能、原告逃离被告的事实,并对原告毫无感情可言(婚后仅三个月就借款用于赌博、不还钱就离婚的借条可以证明)的情况下,花巨大代价寻妻符合常理吗?

此外,被告坚持认为自己所举的债务用于了寻妻,要求原告承担返还责任。那么,既然被告在借款之时就知道这笔款项在往后原告有返还义务,为什么被告就没有细心留存相关的交通费、住宿费、登载寻人启事等所发生相关费用呢?被告未向法庭出具足以证明其连续地从事寻妻行为的证据,其一人口述的借款用途难道不是虚假的吗?

因此,我们对借条的真实性不予认可。

4、债权人之一未在庭审笔录上签字,借条显属虚造

债权人汪某某在出庭作证后,未按法庭的要求在庭审笔录上签字。这不仅说明其因害怕承担出具伪证的法律责任而不敢签字,其在法庭上所述的证言无法律效力。也同时证明数位证人(债权人)所列举的借条的真实性是虚构的,是不可靠的。

三、除被告出具的借条不具备真实性,原告不予认可之外,该“借款”亦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1、借条书写的时间都在2003年11月以后,当时夫妻业已分居,所举“债务”未用于共同生活,原告无返还义务

《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 共同偿还。但是,债权人出具的借条皆表明,“借款”的期限都在2003年11月之后。而在庭审中查明的事实是在2003年10月底,原告李某某就外出打工,未再于被告张某某有过任何的联系。可见,被告对外所举的“债务”,均未用于夫妻间的共同生活,这些“债务”皆属于被告个人的“债务”。(另外,证人作证说明“借款”是借给被告个人用于经营或急事,表明证人是与被告个人形成的“债务”,是被告个人的“债务”)

原告李某某因感情不和逃离了被告,其不愿被告找到自己。被告明知这一点,却借取巨额“债务”来寻找原告,既未用于夫妻的共同生活,其用途也是原告没有接受的,故不能算作是夫妻共同“债务”。

2、被告无法证实其所“借款”项的真实用途

被告未向法庭出具足以证明其连续地从事寻妻行为的证据(上已论述)。其主张“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理由不应获得法庭的支持。

四、债权人的“债权”应另行起诉主张

本案审理的是原被告间的离婚诉讼,在被告所举出“债务”的真实性存在重大疑虑,且原告不予认可的情况下,证人的“债权”是否真实合法的存在不是本案审理的对象和范围,人民法院在审理本离婚案时不应对证人的“债务”予以审理,而应当告知各位证人另案提起民事诉讼。综上所述,原被告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双方分居已满两年、原告曾诉请过离婚、被告有赌博恶习,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解除原被告双方的婚姻关系。由于被告所举“债务”系捏造、不能证明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且原告未予认可,人民法院应当判决债权人的“债权”由债权人另案起诉。

湖北普明律师事务所 律师

陶长喜 韩飞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十七日

篇10:劳动争议案件代理词

广东省律师代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业务操作指引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律师提供法律咨询 第三章 案件受理

第四章 仲裁前的工作 第五章 仲裁阶段 第六章 诉讼阶段 第七章 调解 第八章 执行

第九章 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 第十章 结案后的工作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实现广东省执业律师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规范化,依法履行职责,防范执业风险,提高律师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办案质量和效率,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广东省律师协会特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指的办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主体是指已取得律师执业证且未受到停止执业处罚的执业律师,未取得律师执业证的实习律师不得单独办理劳动争议案件,但可协助执业律师工作。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的劳动争议案件,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所规定范围的案件。

第四条 律师办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严格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正确适用地方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参照当地有关政策。

第五条 律师办理劳动争议尤其是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应当严守执业纪律和职业道德,严禁激化社会矛盾,严禁教唆、策划、挑动 当事人采取上访或示威等行为,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劳资关系的和谐。

第六条

律师办理劳动争议案件,应注重并加强和解及调解工作。

第七条

律师办理劳动争议案件,应注意加强自我保护,尽量降 低执业风险。

第八条

律师在引用本指引办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应充分认识到 劳动争议案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注意到不同层级的规定与新旧法律之间的衔接,注意到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争议,并结合个案的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二章 律师提供法律咨询

第九条

律师接待劳动者咨询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了解案情概 况,并要求提供相关书面材料,需要收取咨询费用的,应提前告知相关收费的规定及收费标准。

第十条

律师接待劳动者咨询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在了解案情的 前提下结合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定性,所发表的意见应客观,对可能出现的仲裁或诉讼风险应进行提示,不得作出不实承诺。

第十一条 律师接待劳动者咨询案件中涉及群体性劳动争议的,应 慎重对待,正确引导,避免出现激化矛盾的言行,并应对咨询过程制作谈话笔录。

第十二条

律师提供劳动争议案件的咨询时,可结合当事人的诉 求,从以下各方面了解相关案件情况:

1、用人单位的概况(包括但不限于性质、所处地域、规模、员工人数、所属行业等)

2、用工性质;

3、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4、薪酬福利制度及发放情况;

5、工时制度及休息休假情况;

6、加班及加班工资的发放情况;

7、社会保险缴纳情况;

8、劳动保护的有关情况;

9、商业秘密保护及竞业限制的情况;

10、劳动合同解除、终止及经济补偿金、赔偿金的支付情况;

11、向有关部门反映、投诉、申诉等情况;

12、是否存在工伤及工伤发生、认定、伤残鉴定、赔偿等情况;

13、其它与当事人诉求有关的情况。

第十三条 律师提供劳动争议案件的咨询时,应当了解涉及仲裁时效或诉讼时效的相关事实,对超过时效的案件,可建议当事人通过仲裁或诉讼以外的其他合法途径解决。

第三章 案件受理 第一节 律师接受委托

第十四条 律师接受当事人委托是指律师事务所经过初步审查,同意接受劳动者、用人单位或用工单位的委托,并办理签署委托合同书和授权委托书以及指定经办律师等有关委托手续的过程。

第十五条 律师应有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对带有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群体性案件及有可能出现过激行为的当事人应加强法制教育和疏导工作,并通报有关部门,以便求得协助和指导。对代理群体性纠纷案件,应当按《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关于律师办理群体性案件指导意见》的要求向司法行政部门报告备案。

第十六条 律师事务所在接受劳动争议案件委托时,应当依法 审查以下事项:

1、审查委托人是否符合《劳动合同法》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 例》所规定的主体资格;

2、审查委托事项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案件受理的范围;

3、审查委托人的各项仲裁请求是否超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时效;

4、审查委托人是否能够提供其仲裁请求以及陈述事实的证据;

5、审查委托人劳动争议案件受理的管辖级别和管辖范围;

6、委托人如为劳动者时,审查是否有需要申请部分先予裁决或 预先支付的情形,或是否需要申请医疗鉴定或丧失劳动能力鉴定;

7、委托人要求支付工伤待遇时,审查是否有已生效的工伤认定 结论或用人单位对构成工伤无异议的证明,但非法用工造成的伤亡除 外。

律师应当清楚认识到,在目前状况下,劳动者申请仲裁直接要求 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请求可能不被受理,对委托人提出的这一方面的诉求,应当建议其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

第十七条 决定接受当事人委托时,律师应当向委托人详细告知以下情况:

1、劳动争议的受理和审理程序、审理期限及仲裁诉讼过程中可能发生收费的情况;

2、律师事务所的收费标准和方式;

3、若需要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要提供相应的担保;

4、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可要求其签署风险告知书;

5、委托人和被委托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八条 律师事务所应根据委托人的委托,指派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业律师为其担任仲裁或诉讼代理人。如果委托人指明律师要求为其代理的,律师事务所应尽量满足其要求。

第十九条 律师事务所决定接受委托办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后,应当立即与委托人办理委托手续。委托手续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的约定:

1、有特别代理权限的,委托代理合同及授权委托书中应当明确 具体地约定权限范围;

2、应在与委托人签署的委托代理合同中对办案发生的交通费、住 宿费、鉴定费、翻译费和其他必要办案费用的承担予以明确。

第二十条 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时,应当要求委托人如实告知案件的全部事实,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或证据线索。律师事务所在接受委托后,律师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代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律师事务所可以单方解除委托代理合同:

1、委托人隐瞒案件重要事实;

2、委托人提供伪证、假证或要求律师提供伪证、假证;

3、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

4、委托事项违法;

5、委托人有严重违反委托代理合同约定的情形符合解除条件的。

第二十一条 律师事务所接受劳动争议案件的委托时,应遵守《广东省律师协会律师执业利益冲突认定和处理规范》的规定,如发现委托人或委托事项与本所或承办律师有利益冲突,应立即终止委托并向委托人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律师在委托手续办妥后,应当要求委托人提供证据复印件,同时提供原件核对,核对原件后当即交还委托人妥善保管;若向委托人收取原件,应当制作证据或证物清单,由承办律师向委托人签收,并在质证完毕后及时交还给委托人,并将委托人签收的证据原件清单附卷。

第二节 律师收费

第二十三条 律师办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政府指导价,律师服务收费可以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采取计件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和计时收费等方式。

第二十四条 律师收费应当遵守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物价局共同制定的《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对以下类型的劳动争议案件,律师事务所不得实行风险收费:

1、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2、请求给付抚恤金、救济金、工伤赔偿的;

3、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4、群体性诉讼案件;

5、其他按规定不得采取风险收费的非民商事案件。

律师办理除上述类型之外的劳动争议案件时,在委托人被告知政府指导价后仍要求实行风险代理的,律师事务所可以实行风险代理收费,但最高收费金额不得高于收费合同约定标的额的30%。

第二十五条 律师收费应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收取,律师个人不得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章 仲裁前的工作 第一节 调查取证

第二十六条 办理劳动争议案件,一般情况下通常需要对以下证据进行举证:

1、劳动合同或聘(录)用协议;

2、争议发生前十二个月经劳动者签收的工资单或银行进账凭证;

3、劳动手册及入职证明;

4、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通知书;

5、辞职申请或辞职信;

6、违纪处分通知书或处罚公告;

7、退(辞)工单、人事档案转移证明;

8、医院诊断证明;

9、医院病假休息建议书;

10、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书;

11、工伤认定书及劳动能力鉴定材料;

12、下岗或转岗通知;

13、员工手册或劳动纪律、规章制度;

14、考勤记录资料;

15、用人单位月平均工资资料;

16、涉及仲裁时效和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等事实;

17、其他与案件相关的资料。

第二十七条 根据劳动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等相关 内容,在以下类型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1、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2、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

3、劳动者主张加班工资,用人单位否认有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未加班的事实负举证责任;

4、因工资支付发生争议的。

第二十八条 律师在调查取证时不得伪造、变造证据,不得威胁、利诱或欺骗他人提供虚假证据,不得无理妨碍对方当事人合法取证,不得诱导或帮助当事人伪造、变造证据。

第二十九条

律师调查取证时,须持律师事务所专用介绍信,并出示律师执业证。调查以两人以上共同进行为宜。如被调查人是未成年人的,必须有其教师或法定监护人在场。

第三十条 律师在代理用人单位办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对于将用人单位所属员工所陈述的对用人单位有利的证言作为主要证据使用的,应客观看待其效力,并提示用人单位注意该类证人证言有可能不被仲裁机关或法院采纳,且可能因此导致其主张得不到仲裁或法院支持。

第二节 其他诉前工作

第三十一条 律师可以受当事人的委托,在诉前向对方发出律 师函,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达到节省仲裁或诉讼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第三十二条 律师起草律师函,应当避免对案件事实作详细描述,尽量高度概括,对于不确定的事实或明显对委托人不利的事实,不应在律师函中进行披露,以免在日后仲裁或诉讼中产生对当事人不利的法律风险。

第三十三条 律师发出律师函前,应尽量在律师函的律师签名后加盖委托人的签章。

第三十四条 律师代理委托人提出仲裁申请前,可以应委托人的要求参与和解。

第三十五条 律师代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时,委托人是用人单位的,应当告知委托人该案根据法律规定是否属于一裁终局案件。

第五章 仲裁阶段 第一节 立案

第三十六条 律师代理仲裁申请人的,应制作仲裁申请书,并 在仲裁时效内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第三十七条 仲裁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劳动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律师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仲裁申请书的副本。

第三十八条 律师代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应当遵守当地有关劳动仲裁地域管辖与级别管辖的相关规定。

第三十九条 律师代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应当在法定仲裁时效内提交仲裁申请,对于因客观原因导致可能超过仲裁时效的,应当向委托人事先进行风险提示。

第四十条 律师代为起草仲裁申请书后,应当交由委托人签字盖章再递交仲裁委立案,律师应尽量避免代替委托人签署包括申请书、起诉状等法律文书,授权委托书必须由委托人亲自签署。

第四十一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律师可代理申请人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节 举证

第四十二条 律师代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应全面搜集与该案有关、对委托人有利的证据材料,并列好证据清单,注明证据要证明的内容,及时向仲裁委员会提交。

第四十三条 律师代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应在仲裁委员会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确有客观原因不能提供的,应当提前向仲裁委员会说明并申请延期。

第四十四条 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 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法律法规或地方政策另有规定除外。

第四十五条 律师代理劳动者提出仲裁的,涉及经济补偿金、赔偿金、加班工资等请求事项的,应当分项列出详细的计算清单,与证据材料一并提交,以便于仲裁员的审理。

第四十六条 律师代理劳动者追索加班工资的,用人单位否认有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未加班的事实负举证责任。但两年以前加班事实由劳动者承担举证责任。

第三节 开庭

第四十七条 律师代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在开庭前做好充分准备,起草答辩状,列出质证意见,研究庭审可能的辩论焦点,查找本案涉及的法律法规。

第四十八条 律师在收到仲裁员名单后,发现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代理委托人以书面方式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四)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第四十九条 律师收到案件开庭通知后,如与其他案件已经安排在先的开庭日期冲突的,应当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延期,如延期不成的,应与委托人协商更换代理人或解除合同。

第五十条 律师在开庭前发现尚有请求事项未能主张的,应当在开庭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增加请求,仲裁委员会未能准许增加的,如与原请求事项上具有不可分性的,可在一审起诉时增加,如与原请求事项上具有可分性的,应另行提出仲裁申请。

第五十一条 律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委托人参加或不参加 庭审,如委托人参加庭审的,律师应在开庭前提醒委托人携带身份证件并准时到庭。

第五十二条 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开庭审理前,律师应与委托人充分交换意见,分析案情,核对证据,说明举证责任,明确请求事项,以便双方在庭审时相互配合。

第五十三条 律师在开庭前应征求委托人是否调解的意见,如同意调解应商讨可以接受的调解方案。

第五十四条 如需要申请证人到庭作证,律师应在开庭以前将证人的姓名、身份、工作单位或住所、联系电话以及与本案的关系等情况写成书面申请告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并联系好证人,明确要作证的内容,告知开庭时间和场所,提醒携带身份证件。

第五十五条 律师在庭审质证时,应当结合证据是否超过举证期限及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发表意见,律师应注意:即使认为对方所举证据超过举证期限,律师仍应对证据发表看法并声明不视为同意质证。

第五十六条 律师在庭审时,如涉及案件对委托人有利的事实而庭审没有查明的,可以通过向对方发问或补充陈述的方式向仲裁庭进行阐明。

第五十七条 律师在庭审过程中,应尊重仲裁员,并仅针对证据及案情进行陈述,并尽量保持专业的姿态与语速,切忌哗众取庞,夸夸其谈,不得使用过激语言,更不得对对方当事人、代理人甚至仲裁员进行人身攻击。

第五十八条 律师对庭审笔录应当仔细核对,对记录错误或少记、漏记时,应提出补正并在旁边签名,同时在笔录后面签署日期和留下联系电话。

第五十九条 律师收到仲裁委员会的裁决文书后,应当及时当面或按约定的地址及方式向委托人送达,对于委托人享有起诉权的仲裁 裁决,应征询委托人是否起诉并提醒起诉的期限,送达回证应妥善保管并在结案后归档。

第六章 诉讼阶段

第六十条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广东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下列劳动争议中,对用人单位实行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其仲裁请求涉及数项,分项计算数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前述第(二)项所称“社会保险”争议是指以下劳动争议:(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发生的争议;(2)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其损失为由,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失业、生育、医疗待遇和赔偿金的;(3)劳动者以用人单位降低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标准导致其损失为由,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待遇损失的。

劳动者对上述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十一条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均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同一裁决,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并案审理,双方当事人互为原告和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撤诉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另一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继续审理。

第六十二条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委托人申请仲裁的,如果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规定,律师代理委托人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为由起诉的,应当分别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出具的已接受其申请材料的凭证及尚未受理的证明;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逾期未作出决 定为由起诉的,应出具的《受理通知书》及尚未裁决的证明,且不存在鉴定、延误送达、移送管辖、案件排期及等待工伤复议、诉讼、评残结论等中止事由的,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

第六十三条 律师办理劳动争议一审案件,应当重新编制证据清单,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在仲裁阶段时未提交的证据,无论是否属于新证据,均可在一审阶段重新提交。

第六十四条 律师应于一审判决后认真研究、分析原审判决,并公正、客观地向委托人做好解释或说明工作,仔细了解委托人上诉的目的等。

第六十五条 若律师认为原审法院的事实认定清楚、法律适用正确且程序合法等,但委托人仍坚持提起二审诉讼的,律师应当慎重考虑是否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承办二审诉讼业务。

第六十六条 律师接受二审委托后应将上诉状交由委托人签章确认,并告知其二审诉讼风险及证据规则等,并制作谈话笔录以附卷备查。

第六十七条 律师办理完毕上诉手续后应当告知委托人受托事务的进展情况。

第六十八条 律师接到二审法院的开庭通知后应当及时通知委托人并征询其是否出庭参加诉讼的意见,并依时参加诉讼。

第六十九条 在二审庭审过程中,律师应当尊重事实以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避免使用过激或不实之语激化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并争取在法官主持下努力斡旋促成调解。

第七十条 律师于二审判决前应经常与委托人沟通并通报二审案件的进展情况。二审判决后,律师应将判决书及时送达给委托人并就判决书所确定的义务的履行方法等向委托人进行说明,同时注重与委托人沟通、解释工作,努力做好委托人的服判工作,以维护法律的 尊严等。

若二审判决确有不妥之处,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依法申请再审或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第七十一条 本章未规定的其他事项,可参照第五章的相关规定。

第七章 调解

第七十二条 律师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时应当坚持如下原则:

1、恪守律师执业道德及执业纪律;

2、尊重历史和现实,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3、及时迅速处理,防止久拖不决导致事态恶化;

4、注意双方的动向及情绪变化等,对涉及社会稳定事件,应 当及时向事务所或相关部门通报情况。

第七十三条 发生劳动争议,律师可以于受托后建议委托人向 下列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1、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2、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3、用人单位所在地或劳动合同履行地的乡镇、街道设立的具 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第七十四条 律师代理委托人参与调解的,应当要求委托人签 署特别授权书,注明委托事项、受托权限等,对最终达成的调解方案,在律师在代为签署前仍应要求委托人书面确认。

第七十五条 律师接受委托后申请劳动争议调解的,应当以书 面申请,并于调解申请书中说明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第七十六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调解组织应当制作调解协议 书。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第七十七条 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 履行调解协议的,律师应及时或告知当事人依法申请仲裁。

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项达 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律师应告知当事人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同告知支付令的法律后果。

第七十八条 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 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律师应告知委托人可以直接依法申请仲裁,或接受委托后代为办理仲裁申请手续。

第八章 执行

第七十九条 劳动争议案件作出生效裁判后,义务人未依法履行裁判的,律师可以接受权利人的委托,代为申请强制执行,并积极向执行机构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或配合其开展调查、执行工作。

律师应当及时将执行案件的立案及执行工作进展情况告知委托人。

第八十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其终案裁决做出前裁决用人 单位预先支付劳动者工资、医疗费的,则用人单位不得就该部分裁决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若用人单位拒不执行该裁决的,则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第八十一条 律师不得从应付给劳动者的执行款项中直接扣除委托人欠付的律师报酬或其他费用,但双方于委托合同中明确约定的除外。

第八十二条 在劳动争议案件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可能存在不允许律师代为领取执行款的做法,除非律师能提供经公证的特别授权手续。

第八十三条 律师转交其代为领取的执行款时应当保留委托人出具的代为收款委托书、收款收据或邮寄执行款的汇款凭证等,以附卷备查。

第九章 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 第八十四条

根据《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暂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律师每年应当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指派,办理一定数量的法律援助案件,以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第八十五条 律师办理劳动争议案案件的法律援助业务时应当注意如下事项:

1、充分考虑劳动争议案件于我国现阶段的特殊性、紧迫性和 重要性;

2、律师应当及时、迅速、有效地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

3、律师应积极地与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以及相关部门沟通、汇报案件处理的时展等情况;

4、律师应积极向劳动争议双方宣传法律、法规等,要求各方 循法律途径维权;

5、律师在办案过程中始终坚持并注重调解的原则。

第八十六条 律师在日常处理劳动争议法律业务中发现当事人 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时,可以将当事人的有关案件材料转交其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进行审查,或者告知当事人可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其接到事务所转交的有关案件材料后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作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

第八十七条 律师在承办劳动争议之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发现受援人有《法律援助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列举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由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审查核实,决定是否终止该项法律援助。

第八十八条 若律师在办案过程中发觉受援人可能采取上访、游行、罢工等行为的,则律师应当予以归劝、阻止,并及时通报事务所和法律援助机构,劝阻无效的,律师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及双方签订委托代理合同的约定解除委托。若律师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其所承办的劳动争议在用人单位内部普遍存在且可能引发其他较大规模的纠纷或威胁社会稳定的,则律师应当及时将此情形反馈到法律援助机构。

第八十九条 律师应当于法律援助案件办结后15日内办理归档手续。

第十章 结案后的工作

第九十条 律师完成当事人的委托事务后应当及时按规定完成归档工作。

第九十一条 根据《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关于律师办理群体性案件指导意见》的规定,律师承办的群体性案件结案后,应向律师事务所出具结案报告,由律师事务所及时将情况报告所属律师协会。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九十二条 本指引由广东省律师协会制订,由广东省律师协会劳动法律专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九十三条

上一篇:课堂教学管理-当前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篇:职业高中计算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