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范文

2024-05-08

时评范文(精选8篇)

篇1:时评范文

人民时评:福喜违法数年,捍卫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共治”要改变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的现状,需要强调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形成对违法违规者的多元威慑

日前,美国独资企业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被媒体曝出大量使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生产加工食品,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品牌“中招”。继三聚氰胺事件、双汇瘦肉精事件之后,这一事件再次促使人们追问:在食品安全法律相对完备的情形下,如何更好促进法律的有效实施?

如果把执法看作是一场战争,那这是一场力量极不对称的战争。多年来,在保障食品安全的路径上,我们过于依赖公权主导的法律实施。然而,与其它法律的执行不同,在食品安全执法中,执法机构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违法者使用非法添加物的过程瞬间可以完成,且成本极低,其它种类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也不易被发现;而执法机构发现问题则必须依赖高科技,同时会产生巨额资源耗费。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改变这一不对称的模式,需要强调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通过多种渠道形成对违法违规者的多元威慑。

食品安全法律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执法机构单方的事。对劣质产品予以淘汰,这首先是公权的责任,同时也是市场的责任。正因如此,近年来,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被充分强调,这正是当下保障食品安全所迫切需要的。在福喜事件中,无论下游企业是否知情,他们都有义务采用安全的原料生产食品,因此,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市场选择,必然使下游企业对供货商的食品安全形成强大的倒逼,这有利于食品安全秩序的形成。同时,民众的执法参与、法律诉讼,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功能的发挥等,也是社会共治的重要路径。食品领域的民众维权、公益诉讼,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促使经营者自律;而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法律实施中也具有独特功能。政府应从更广的视野去看待这些力量,对他们给予充分的支持和更大的生存空间。民众的执法参与,可以增加执法机构的执法能力,政府有必要合理引导,发挥其积极作用。

例如,近年来,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出台了专门针对食品领域的有奖举报制度,对食品安全法律的实施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这些制度在奖金设定、保密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制度应有功能的发挥。在这次事件中,福喜方面承认违法行为已经存在数年。这种长期的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必然会涉及很多人,通过有奖举报制度,本应能争取到这些人对违法事实的举报。因此,通过这一事件,也应促使我们对有奖举报制度进行完善,摒弃立法过程中过度重视执法部门单方需求的做法。

社会力量的参与,最终都是直接或间接促进公权对法律的实施。要形成两种不同机制的最佳合力,必须进一步加强公权监管,以形成足够的威慑力。福喜事件表明,使潜在的违法者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威慑力,一方面有赖于我们常说的“使违法者倾家荡产”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更在于执法者应该有较强的发现违法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首先有赖于对食品企业抽检执法的安排严格保密,何时抽检、如何抽检应该成为执法机密。只有这样,才能时刻维持公权的威慑力。其次,应尽可能提高对食品企业的年度抽检率。抽检率越高,威慑力就越强,食品安全的法律也越会受到尊重和敬畏。

篇2:时评范文

释放互助共济的制度红利,不让沉淀的公积金躺在银行里睡大觉,需要见招拆招的破题,更呼唤改革价值观的恒定

改革新风阵阵。7月1日起,武汉市月收入在1900元以下且从未使用过公积金贷款的职工,可定期提取公积金。北京公积金提取条件放宽,由一年一次放松为三个月一次,手续有所简化。而此前,上海也降低了提取门槛,提高了提取额度,广州还推出了网上提取的新举措,三亚更将公积金用途拓宽至物业费、看病、交学费等。

各地的公积金新政,收获了众多点赞。与过去的公积金提取困难,门槛高、费时又费力相比,这些措施凸显了便民、惠民的取向。更难得的是,对饱受诟病的重“锦上添花”、不重“雪中送炭”的问题,开出了回归公益属性的药方。这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的具体方法,亦为未来公积金改革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取向。

“公”字当头,乃公积金制度的本意。然而,时过境迁,有的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住房价格一路上扬,政策性支持新居梦的初衷渐离渐远。一方面“天价公积金”屡见不鲜,吉林烟草5名高管月缴1.4万元,累计超缴233.83万元,而不少民企职工仅有区区数百元,甚至干脆不予缴纳。另一方面,公积金的提取又大抵以购房为限,少数高收入者缴存多、提取多,还可享受低息贷款,广大中低收入者无力购房、取不出钱,被动接受低利率存款,只能对日益缩水的账户“望金兴叹”。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释放互助共济的制度红利,不让沉淀的资金躺在银行里睡大觉,需要见招拆招的破题,更呼唤改革价值观的恒定。比如,公积金热线半个小时打不进去,改进服务确可改善体验,但比体验更重要的,是符合条件的申请尽快满足。然而,纵使加快审批流程,面对动辄数以百万计的购房款,80万元的贷款仍旧捉襟见肘,超2.1万亿元的闲置公积金缘何难以撼动封顶限额?种种掣肘,拷问改革者的责任与魄力。

破除私心,成全公义,改革就是要在肥瘦不均之处开刀。可是,改革走到今天,动了谁的奶酪都会遭到阻碍。公积金修法,阻力重重,僵持多年,个中缘由众说纷纭,但利益博弈显而易见。不为一些单位的私利左右,不为某些群体的微词干扰,寻求最大公约数,改革才能跃过藩篱,力促公积金制度践行“高收入者不补贴,中低收入者较少补贴,最低收入者较多补贴”的公平之道。

由此思考公平与效率的老问题,教改与医改面临的资源不均衡之弊,养老金的“双轨制”,要害不都在一个“公”字吗?改革啃硬骨头,割谁的肉谁不疼?而不动刀子割肉,又如何刮骨疗伤、破除顽瘴痼疾?中国梦说到底,是个共同富裕的梦。不任由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在社会主义的土地上泛滥,就必须坚持市场的归市场、公益的归公益,让有形之手成为守护公平正义的坚强防线。当然,分好蛋糕决不能搞一刀切,不等于简单的“削峰填谷”。合理合法的高收入、高消费能力,应受保护。需要关注的是起点的公平,需要改变的是制度性歧视,比如公积金的“缴得少用不起,缴得多有富余”。而一些伪造合同、骗提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积金的伎俩,不仅违法,还将造成有“金”无“积”的尴尬,背离了“公”字本意,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篇3:从《人民时评》看时评的传播效果

法律和政策效果

权力需要制衡, 公民权利需要保障, 这就需要民主和法制。时评可以推进民主和法制的进程, 可以促使有关部门完善和健全相关的法规和政策。2009年4月6日颁布的“新医改方案”, 从开始发酵到最终定稿, 时评功不可没。在“新医改方案”的酝酿中, 时评作者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用独特的视角, 对“新医改方案”提出很多中肯的建议, 终于使“新医改方案”得到完善。

另外, 时评正确地解读有关法律和政策, 可以对广大民众进行普法教育。在2009年“两会”召开时, 一些法律或政策,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 难以理解。因此, 时评就对所研讨的法规和政策详细解读, 使公众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能够清晰、全面、深刻的理解。《从吴邦国报告里读懂政党制度信息》一文针对部分人对我国政治制度认识模糊这个问题, 把吴邦国委员长着重提出的制度要点阐释清楚, 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个重要信息传递出去, 这对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传递中国信心让世界倍感振奋》一文中,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篇幅很长, 普通民众很难抓住重要信息, 因此, 该文就从中抽取要点, 把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政策传递出来, 使全世界人民看到, 中国不但积极自救, 而且勇于参与全球大救援, 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对于我国及世界的经济重振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化效果

“文化, 从广义来说, 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 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2) 无论广义还是狭义, 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毋庸讳言的。时评对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它传递的文化价值是一种思想价值。这一方面是民众的思想诉求, 另一方面是时评对民众的思想启蒙。但由于时评作者的综合素质不同, 会导致其产生积极和消极两种效果。

积极效果指时评对文化事业或是对国民的文化程度产生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作用能够促使文化事业发展, 能使国民的文化程度和整体素质提高。在2009年经济危机严峻的时刻, 《人民时评》文章《大学生就业呼唤“治本之策”》中肯地指出了就业的状况和危机, 并传递出这种信号:治疗大学生就业这个病需要找到病根才能治本。从而使人们明白大学生就业不是一个简单和孤立的问题, 而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放大文化产业的“口红效应”》中指出, 在经济萧条时期, 正是文化产业兴旺的时期, 并指出文化产业属于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产业, 因此, 在当前阶段应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篇文章对拉动内需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消极效果指时评在对某个事件进行评析时, 有意或是无意地传递出庸俗甚至低俗的效果。这些文章为了刺激读者眼球, 语言上粗俗, 内容上媚俗, 迎合社会上的不良倾向, 在民众间产生了不良后果。如《网络热词背后的那些故事……》这篇文章, 作者提出了一些热词, 这些词语是由一些社会热点引发, 如打酱油、很黄很暴力、范跑跑、郭跳跳等。这些词语从语法角度而言, 有些属于贬义词, 甚至是侮辱性的词语, 如“范跑跑”这样的绰号。然而, 作者却把这些词语的“提炼”作为网友聪明智慧的表现, 并且进行毫无专业性的评论:“网友不单纯是当年那些只会聊天、玩游戏的少年, 他们关注现实, 介入现实, 不吝于表达, 而且有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怀。”这就完全误导了读者, 使民众认为给别人取绰号和爆粗口是件光荣的事情, 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

民生效果

时评要准确地传递民生效果, 就要做到“三贴近”原则, 从平民视角考虑问题, 关注民生、民权、民意、民情, 传递人文关怀思想。本文所指的民生效果有两类:大民生效果和小民生效果。

大民生效果是指时评从宏观角度解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民情、民意和民权, 从而把来自民间的价值观再正确地传递给民间。如《户籍制度改革不应该裹足不前》、《从北京户籍改革新举措说起》、《户籍制度改革会走多远》等文章, 在户籍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就业、医疗、养老等一系列问题瓶颈的情况下, 它们从各个角度分析论证户籍改革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促使户籍改革被尽早地提上议事日程, 终于在2009年4月份, 辽宁省颁布了《辽宁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若干规定》, 该规定中明确表示打破城乡户籍“二元制”, 统一实行“居民户口”。还有对教育和科技的时评, 不但推进了教育公平和公众对科技的重视, 而且推动国计民生的良性发展。

小民生效果是指时评针对百姓的衣食住行, 从微观角度诠释民生、民情、民意和民权, 从而为百姓提供具体的思想指南。《“取消公祭”背后的民生关怀》一文, 针对灾后重建的困难, 该文指出取消公祭的益处, 并精辟地点出公祭取消后中华文化的传承、情感的延续更能铭记在国民心中。而《农民工返乡也有作为》一文则具体点出农民工在金融危机下, 不是非到外地打工才能挣到钱, 在家乡这个自己特别熟悉的环境中, 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更能发挥作用, 这篇文章对陷入迷茫的农民工指明了去路。特别是对“三鹿奶粉事件”的一系列评论, 直接使民众的利益得到了维护, 同时, 也使民众能理智地对待政府采取的措施。

服务效果

大多数情况下, 时评对社会不良现象和恶俗风气进行抨击, 这非常容易使公众忽略时评对社会和公众的服务效果。时评正是在这些看似尖锐但却理性辩证的文章中体现出服务效果。其效果主要是提供信息, 化解矛盾, 诚信参考。

提供信息。“评论有提供信息的作用, 因为:第一, 评论有时会夹带从未透露过的新闻;第二, 有些评论传达政党或政府的新观点、新精神;第三, 评论的措辞、语调显示出一个政党或政府对某个事件的态度变化, 这可能是有意的, 也可能是不由自主的。” (3) 那么, 作为评论新样式的时评, 也同样具有这种作用。《为温总理“积极准备官员财产收入公开”叫好》一文, 透露出几个关键的信息——温总理反腐的决心, 有关反腐制度的制定, 公众对腐败的态度——这对震慑腐败和凝聚民众信心具有积极的作用。

化解矛盾。当社会上出现一种社会现象或问题后, 各个群体都会把利于自己的版本通过小道消息传播出去, 它无论是“谣言”还是“流言”形式, 都会对原事件进行歪曲或夸大, 这就隐含着矛盾。这时, 时评就要引导社会舆论, 化解一触即发的矛盾。在《春运包车易疏不易堵》一文中, 针对乘车难的问题, 作者指出春运期间的包车现象, 有关部门要疏导, 不能一味地堵漏, 否则就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这对乘客和相关部门之间的矛盾化解起到了促进作用。

诚信参考。诚信是立人之本, 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转的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时评, 能重塑良好的诚信社会风尚。如《“华南虎事件”能否成为一个契机?》、《华南虎事件从“真伪之辩”到“意义之争”》、《华南虎事件, 怎样才是对全国人民负责?》等文章对“华南虎事件”中出现的诚信一次又一次的追问, 并拷问社会诚信, 最终, 再次确立“人无信不立, 国无信不强”的信念。

时评,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 要时刻体现出人文精神, 把普通大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位。时评, 还要构建平民空间。构建平民空间就是要为社会提供一个话语平台。这样, 时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效用, 才能增大言论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才能推进民主化进程。

注释

1 卢新宁:《手里握着明天绽放的花》, 《人民网---观点频道》, 2008年3月26日。

2 陈建宪:《文化学教程》,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篇4:时事时评九则

人类制造了可以数次摧毁地球的核弹头,却无力摧毁人身上的一块小核斑。两者比较,哪一个更有“核”打击力?

●评日本通过文部省歪曲历史的教科书。

这,是给孩子的教材,还是给孩子准备的棺材?

●评春天成了全球计算机病毒高发期。

春天动物发情,连电脑也来模仿秀。真是:

春虫不觉晓,电脑遭虫咬。

夜来风雨声,叹息知多少?

——四川 李晓丹

●评美国3月28日退出《京都议定书》。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出国,却拒绝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

自己放的“屁”,却要全世界一起“闻”,真闻所未闻。

——江苏 倪 嘉

这就叫“只管自己‘放屁’(Pass a wind,口语:放气、放屁)不准他人出一口气”!

——四川 夏一步

●评米洛舍维奇被南联盟特种部队逮捕。

一粒“米”,换一亿美元,南联盟的如意算盘真是打得“响”。

——广东 李国良

典型的一桩“大米”换“美元”交易案!只是谁从中受益更多,还是让历史告诉未来吧。

——四川 冰人

●评世界著名的珍稀动物保护地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海域受污染严重,对该海域的生物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1835年,达尔文在此地考察,为其著作《物种起源》一书积累了丰富的材料。若污染不止,则X年后,可能有著名的生物学家Y先生又在此考察,为其著作《物种灭绝》一书积累丰富的材料。

——福建 余祚翌

●评近日美国有线电视网评出了美国2000年“政治奥斯卡奖”,希拉里荣膺“最佳女主角”。

两大“奥斯卡影后”得奖原因之比较:

茱丽娅·罗伯茨:戏如人生

希拉里:人生如戏

篇5:时评类文章例文

在商品经济思想深入人心的今天,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商家追逐的目标。为了树立品牌,企业不惜重金,把橄榄枝纷纷抛向了明星。随之而来的是明星广告代言的是是非非,这些值得人们深入地思考。

商家:利益与信誉,孰重孰轻

如今,品牌成了人们购物的导向。明星代言是商家提升品牌知名度的重要途径。通过明星代言,商家获得了滚滚财源。但商家是否扪心自问一下:“明星代言真的能掩盖产品的质量问题吗?”当年晋商富甲天下,靠的是一个“信”字。如今,企业要做大做强,靠明星代言是不行的,靠的应是以“信”为中心的文化底蕴,是以“信”为保证的产品质量,是以“信”为光荣的良心。否则,像“三鹿”这样的大企业,以靠明星代言为手段打开市场,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以获取金钱为目的,忽略了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坑害了消费者,夺取了无数婴幼儿的生命,终将害人害己,自取灭亡。可见,信誉重于泰山。

明星:身家是百姓给的,回馈给社会的是什么

明星靠代言获得豪宅、名车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明星,就是生活在百姓的信任中。诚然,有很多明星本着自己的良心,给消费者一个正确的导向。但在其中,也不乏利欲熏心而不落马者。当年的蚁力神集团叱咤风云,产品品牌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赵本山等人。但明星代言在法律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在集团欺骗饲养户被曝光的同时,赵本山等人也公开道歉,承诺退还所有代言费。但消费者要的仅仅是返款吗?业户上当受骗谁人负责?那“良心何在”的疑问,将永远横亘在明星心里,成为永远的道德拷问和良心的鞭挞。明星,你的代言,需要慎之又慎啊!

政府:让百姓用得舒心,吃得放心

在明星代言问题越来越多的今天,有更多的人声讨政府监督不力,惩罚力度不够。的确,我们的法规制度存在很多漏洞,但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新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不正体现政府保一方平安的魄力与决心吗?问责制的深入进行,不正展现了人民公仆的风采吗?只要我们给政府以希望与信心,政府一定会还给我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企业讲诚信和公信,明星讲良心和责任,政府讲监管和法律。给百姓以诚信和责任,看到的将不仅仅是财源滚滚,更是会心的微笑,民众的安康,社会的和谐;给公众以良心,听到的不仅仅是粉丝们山呼海啸的呐喊,更是心灵的沟通与公信;给人民以一个讲责任、讲法律和有作为的形象,将拥有更加宽广的胸怀。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是和谐的社会,人民将会幸福地生活,国家将是永远祥和与富裕,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会早日实现。

【阅卷感言】本文文体鲜明,符合规矩,讲究章法。

1.结构独具匠心。开篇直切主题,结合材料抛出问题。三个分论点直接对应明星代言问题的三个主要方面,思路严谨,层次分明,布局合理。

2.富有辩证色彩。在对分论点的论证过程中,态度鲜明,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叙述简洁,分析深刻,或正面说理,或反面警示,叙议结合,析理辩证,很有说服力。

3.语言朴实流畅。文章的语言在平实中见出理性思考的力量,中肯里透露思辨的深邃,行文气韵连贯,详略得当。【档次评分】一类上。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57分。【提升点】文章的题目虽然扣住了材料主旨,但是观点不够鲜明,最好在开篇时就表明立场,或赞成,或反对。文章尾段收束略显缓慢,不够自然,略有“喊口号”的嫌疑。1号文: 让报刊亭点缀城市 报刊亭,夹着多少市民甜蜜的回忆。他是下班路上的休憩站,是上学途中的注社会的一方静地。然而,不过几月,421间报刊亭便消失在郑州的街头巷尾,刊亭是城市的负累。然而,为何不让报刊亭点缀城市,成为新的风景线呢? 报刊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它是部分市民工作的小窝,是他们留恋并无年轻人的朝气与力量,也无文化人的思维与能力,他们有的只是让报刊传递愿。报刊亭拆除后,他们的心,他们的工作,又将何去何从?况且,报刊亭可谓可谓是城市的一份事业。拆除报刊亭,这种事业便若涸辙之鱼,奄奄一息。城市拼图,显得残缺。当然,光临报刊亭亦是一些常年奔波忙碌的白领人士了解社会之,便若失去心的一方皈依。故此,报刊亭之于城市,确然不可或缺。然而,拆除报刊亭同样有其苦衷。正因经营者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及管理不建设的严重问题。各种交通要道旁,总可见到报刊亭,如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不入。也正因这样一个个的报刊亭仿佛“城市补丁”般接连不断,郑州及某些城的极端措施。所以,报刊亭应成为鲜花,点缀城市;而并非补丁,影响城市。让报刊亭成经营者的素质,应选择让拥有一定城市建设意识的人担任经营者,并限制经营人对报刊亭做好规范管理,拆除部分不合规定的报刊亭,而非用极端手法拆除所有落一古典报刊亭,典雅端庄,若一秀丽美人,点缀这座老城;上海大道尽头,坐落若一现代青年,映射出这座新城的蓬勃朝气。真正成熟的城市,即便是简单的报愿在清幽的小道旁,再见精致的小报刊亭,手捧纸页,眼前心中便是大千世看见有半分熟稔又有半分新鲜的小报刊亭,轻嗅纸香,秀耳旁,灵魂间,不断的的故事。让报刊亭点缀城市,让报刊亭回归城市,这是你我的愿望,也是我们身为城小事。

报刊亭,夹着多少市民甜蜜的回忆。他是下班路上的休憩站,是上学途中的加油站,是你我共享时事,关注社会的一方静地。然而,不过几月,421间报刊亭便消失在郑州的街头巷尾,徒留议论与叹息。有人言,报刊亭是城市的负累。然而,为何不让报刊亭点缀城市,成为新的风景线呢?

报刊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它是部分市民工作的小窝,是他们留恋并赖以生存的“圣地”。他们并无年轻人的朝气与力量,也无文化人的思维与能力,他们有的只是让报刊传递社会的心以及他们挣钱养家的愿。报刊亭拆除后,他们的心,他们的工作,又将何去何从?况且,报刊亭可谓城市文化的驿站,报刊零售也可谓是城市的一份事业。拆除报刊亭,这种事业便若涸辙之鱼,奄奄一息。城市的文化也便失去了一块重要的拼图,显得残缺。当然,光临报刊亭亦是一些常年奔波忙碌的白领人士了解社会,体验人世的惯用渠道,若失之,便若失去心的一方皈依。故此,报刊亭之于城市,确然不可或缺。

然而,拆除报刊亭同样有其苦衷。正因经营者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及管理不善,报刊亭滥建成为影响城市建设的严重问题。各种交通要道旁,总可见到报刊亭,如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站立在那,与城市的繁华格格不入。也正因这样一个个的报刊亭仿佛“城市补丁”般接连不断,郑州及某些城市也才选择了拆除报刊亭这样的极端措施。

所以,报刊亭应成为鲜花,点缀城市;而并非补丁,影响城市。让报刊亭成为鲜花,首先便是提高报刊亭经营者的素质,应选择让拥有一定城市建设意识的人担任经营者,并限制经营人群。其次,城市管理人员也应对报刊亭做好规范管理,拆除部分不合规定的报刊亭,而非用极端手法拆除所有报刊亭。北京的古巷尽头,坐落一古典报刊亭,典雅端庄,若一秀丽美人,点缀这座老城;上海大道尽头,坐落一流线型报刊亭,大方简约,若一现代青年,映射出这座新城的蓬勃朝气。真正成熟的城市,即便是简单的报刊亭,也自有其独特的味道。

愿在清幽的小道旁,再见精致的小报刊亭,手捧纸页,眼前心中便是大千世界;愿不只在遥远的回忆里,看见有半分熟稔又有半分新鲜的小报刊亭,轻嗅纸香,秀耳旁,灵魂间,不断的,是那娓娓道来的,我和城市的故事。

让报刊亭点缀城市,让报刊亭回归城市,这是你我的愿望,也是我们身为城市中人,应当为城市做的一点小事。

信手涂鸦几时休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许亚丽

不管是平时出门逛街、散步,还是偶有兴致到各地旅游胜地游览,到处都可见到乱涂乱画乱张贴的文字或图画。看到干净漂亮的墙壁被画得惨不忍睹,看到历经沧桑的文物宝器被刻得不成样子,不知你是否会对这样的行为扼腕振叹,问一句:信手涂鸦几时休? 还记得一中学生去国外旅游时在埃及文明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结果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影响甚大。我想说的是:这样的无知行为,影响的不仅是个人,丢的更是中国人的脸。如果人人都这样不懂文明,随手乱画,被污染的就不只是那棵树,那堵墙。这一巴掌狠狠地打在了所有中国人的脸上,作为文明古国公民,连爱护公物这最简单的文明都忘了吗?

再回到中学生的身份。都说“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可某报社记者发现中学生校服上的涂画现象却尤为严重。原本整洁的校服彰显的是一个学校的特色文化,可如今却成了他们试笔的草稿或歌星签名炫耀的资本。真是可悲可叹。可悲的是,校服作为一个学校的象征,本是该校学生的另一张脸,乱涂乱画之后,这好比天真纯朴的一张婴儿脸被五颜六色的颜料涂抹得犹如妖怪,他们仍未发觉。可叹的是,在他们眼中画上各种喜欢的图画就成了时尚个性,殊不知真正的时尚个性绝不仅仅是一张图一幅画就能证明的,它应该是独特的情怀底蕴,那是富有内涵的显现,而不是表面功夫。

除了校服上的涂画现象,我们再看看学校的课桌,还有图书馆里的公共图书等公物,乱涂乱画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学校明文规定要爱护公物,不能乱涂乱画,学生守则也有相同的规定。为什么读了十多年的书,连这些最基本的规则都无法遵守呢?有些同学觉得这是小事,学校哪管得那么多呢?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无伤大雅的小事,实际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再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是明文规定,不遵守就是违反规则,理应受到处罚。因为,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需要漫长的时间,同样,要改掉不好的习惯也需要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现在在自己的课桌、校服上乱涂乱画,将来破坏的就可能不仅仅是自己,就如那在国外留下姓名的中学生,丢的是所有中国人的脸,影响的是国家的形象了。

信手涂鸦,逞的是一时之兴,可毁的是你个人的形象,更是全体国人的形象。就让我们勇敢地举起手,理智地对它说再见!

1.校服涂画中的个性与审美

一考生

校服作为一间学校的统一服饰,被画上憨厚可爱的机器猫,被潇洒飘逸的明星签名,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感慨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但同时也引发我们深思:各式校服涂画的背后藏着中学生何种诉求?

依我之见,学生在整齐统一的校服上涂画,实则表达了他们张扬个性的强烈渴望。他们对个人独特性的需求在服饰里寻得了突破口。

学校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为了杜绝学生间的穿戴攀比,二是为了保证整齐划一的笑容,熟不知这“整齐划一”的理念触动了学生的敏感神经。

在如今讲求个性化的时代,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整齐和谐”已不能满足中学生多元化的个性需要。他们拒绝千篇一律的校园模式,拒绝千篇一律的教室构造,拒绝千篇一律的校服校鞋。某种程度上来说,大班教学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沦为几十个学生中平庸的一员。当教育使个人独特性丢失,学生们欲图寻找方式挣脱“整齐划一”,防止自己成为教育流水线上疑似“克隆”的商品,避免“相同的短发,相同的校服,相同的校鞋”复制出“相同的人”的尴尬场景出现。究其根源,校服涂画不过是中学生想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独特位置的方式罢了。

罗素曾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确实,整齐划一的校服难以满足中学生个性审美的需要,不符合现今时代多样化的审美标准。康德曾写道:“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某种程度上来说,统一的校服遏制了学生自由审美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追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审美时代,学校却要求学生重拾“千人一面”的审美标准,未免有忽视学生审美教育,限制学生审美自由之嫌。当西方国家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地点时,中国学生依然在为整齐划一的校服发愁,这不得不引起人深思。

诚然,校服涂画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和审美需求,学生的涂画现象可以被理解,无可厚非。但是,机器猫和明星签名等等涂画内容必须使我们警惕。虽然学生具备了审美能力,但似乎学生们的心理尚未成熟,尚未对美和个性有恰当合适的理解,倘若学生对个性的理解仅限于喜爱动漫和歌手明星,这种审美认识难免有些肤浅鄙陋。

因此,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张扬个性,教育者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会学生欣赏美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为“发现美”才是学生“活得好”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审美教育和个性张扬,绝不能仅限于解决校服涂画一事。清人赵之谦梦见自己进入了鹤山,仰头一看,空中有一千二百只鹤。梦醒恍然,鹤即是书。一千二百七十九只鹤的激越之美,亦是智慧的聚舞。

审美的教育,亦是智慧的教育。

〖评分〗24+25+10=59

〖简评〗

篇6:高考优秀时评作文

5月3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因只买到达州到营山的座票,老人在南充站被所坐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想挤着坐被拒,之后一中年男子为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回道:“坐自己位置错了吗?”

网友们就此掀起了一场大讨论,并针对新闻中座位主人的疑惑给出了评判,给出了多种答案,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与“公交让座”的老话题略有不同的是,公交上的座位使用权没有专属性,奉行先占先得的原则,乘客对座位有公平占有使用的心态,“独占欲”弱一些。而在动车上,持有有座车票的乘客享有对号入座的权利,在旅途中对座位享有专属使用权,持有站票的乘客在理论上则没有“坐着”的权利,也不能对有座乘客的权利进行挤占和妨碍,因此,动车上的有座乘客对座位的“独占欲”要更强一些。有了这些不同,我们在讨论“动车让座”的话题时便有了新的角度,新的内容,新的价值,这种讨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权利的边界,把握道德责任的尺度。(比较分析法。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概念的界限)

其实,动车座位既有“权利靠背”,也有“道德坐垫”,持有有座车票的乘客拥有“对号入座”的权利,按照乘车的规则和惯例,乘客“对号入座”的权利受到保障,乘客坚守自己的权利,不愿让座,甚或不愿让出一些空间与他人分享,不可勉强。但同时,尊老爱幼、扶助弱者又是一项道德义务,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即便有了动车座位的“权利靠背”,但如果旁边站着耄耋老人、残疾人、孕妇、幼儿,腾出一点座位空间给他们就是人之常情,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选择。有座的乘客让出一点空间,虽然自己少了一点舒适,但却给他人带来了极大便利,虽然自己受了一点苦,却让更需要座位的人得到了帮助,可以说,“道德坐垫”更宽大了,更温暖了。(辩证说理。“权利靠背”与“道德坐垫”的关系)

篇7:作文素材:时评

我们常用“外行”来形容对某一专业一窍不通的人。然而,历史和现实中,一些重大发明和发现,却恰恰出自“外行”之手。

“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被认为是20世纪生物科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可谁能想到,这一解开“生命之谜”的重大发现,出自沃森、克里克、维金斯和富兰克林这4位生物科学的“门外汉”。当时,沃森是研究动物学的,克里克在伦敦大学学物理和数学,维金斯和富兰克林常年研究晶体物理学,与生物科学更是不沾边。

必须承认,某一领域的重大发明和发现,绝大多数是由本领域的行家完成的。但是,精通自己专业的内行,有时好比攀上一棵大树,左右纵横的枝枝叶叶,常常挡住了自己前进的视线。而外行的好处在于,他站在“树”下或远处,反而能看清主干和树枝的生长趋势,从而可能有惊喜之见。

野生动物园现在在不少城市都有,可它也是“外行”的杰作。当年,非洲想建世界上第一个野生动物园时,管理者就如何避免动物伤人邀请来不少动物专家献计献策。讨论会上,专家们就如何把笼子建得更好、更大、更结实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可管理者还是觉得这样体现不出“野生”“天然”。这时,一个“外行”提出,把动物从笼子里放出来,把人关进“笼子”的建议。管理者听后拍案叫绝,立即选用了这一方案。野生动物园的建立,使动物能在自然环境里自由自在地生活,人们能坐着汽车欣赏猛禽野兽。

“沉锚效应”表明,人们在研究某一问题时,第一信息和专业知识就像沉在水底的铁锚,会把当事人的思维固定在某处。毫无疑问,重大发明必须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做支撑,但这并不代表要把“外行”拒之门外。有时候,“圈外人”的一句提醒,“门外汉”的一个灵感,很可能让“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研究,开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起点。

识得“庐山真面目”,需得走出“此山中”。一名科学家曾说,“奇思妙想有时是科学的钥匙,它可能稀里糊涂地让某一领域‘芝麻开门’。”那些“外行”者的卓著贡献启示我们,跳出专业的框框,突破专业的束缚,用好“外行”的智慧,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就有望取得重大的成就。

诗人说:“功夫在诗外”;棋手说:“棋外寻胜着”。隔行如隔山,隔山不隔理。多听听“外行”的意见,或许会有让人脑洞大开的灼见。正所谓,“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序赏花开”。

(摘编自7月4日《解放军报》,原题为《不妨从“棋外寻胜着”》)

重视创新信心的激发效应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坚定创新信心,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倍感振奋。

谈到创新信心,笔者想到了两个故事:一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开始带领团队自主研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LAMOST,并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方案。当时,国内外专家都认为这不可能完成。但团队并未因此退缩,而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努力攻关,最终完美实现了构想,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赞誉。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今年年初,中国的科学家分析了一项在国外被广泛支持的“电磁引擎”技术后认为,该技术违反基本物理定律,并进一步发现其理论推导存在错误。此后,德国研究团队的试验也验证了中国科学家的质疑是正确的。

这两个故事反映出信心在创新中的重要性。“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创新信心对于科技创新事业具有重要的激发效应。因为信心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创新行为和结果,也能够通过影响创新动机和创新能力来改善和提升创新绩效。科技人员充分相信自己的创新能力,就能更主动、更大胆地开展自主创新,为自己设立更高的创新目标;充分相信自己的创新能力,还能更好地激发创新热情,在迎战困难和挑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

坚定创新信心在当前尤为重要。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就应当不断增强创新信心,既承认发达国家的领先优势,但也不能因此一味跟从甚至迷信,要胸怀自信,自主创新,奋力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

只有自信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准确把握我国科技发展的实际,不断增强创新信心,矢志不移自主创新,我们的科技创新必将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

大力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但仍存在大而不强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尤其需要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工匠精神不仅表现为注重细节、精雕细琢、追求完美,而且包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从工业化历史进程看,几乎每一次引起产业变革的创新创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催生着各行各业的探索者和发明家,推动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融合发展。在我国,工匠精神源远流长,创造了世界文明史上的众多奇迹。可以说,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急功近利心理,忽视了工匠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

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关键在于树立匠心。树立匠心,既要弘扬优良传统,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引导全社会深刻认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价值观,尊重一线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形成推崇工匠精神的良好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完善制度机制。比如,可以建立健全评价机制,设立与工匠精神有关的奖项,评选奖励优秀一线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引导人们在工作中精益求精。

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基础在于培育技能人才。广大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实践者、创新者。近年来,随着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快速发展,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有待优化等问题。培养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一方面要转变社会观念,提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发展高水平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育方式。企业应建立标准化、系统化的培训体系,为一线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切实提高其职业技能;将工匠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激发员工钻研生产技艺、不断创新创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大国工匠脱颖而出。

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目的在于打造精品。只有打造更多优质产品、塑造更多中国品牌,中国制造业才能实现品质革命、跻身世界前列。打造精品不是简单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而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应当认识到,一切物质产品归根结底都是由人的双手创造的,任何一件精品的诞生都蕴含着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打造精品,需要注重改进制造工艺、提升管理水平,更需要一线员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强化责任意识和职业操守,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应引导鼓励员工树立成为“中国工匠”的职业理想,将工匠精神体现到一件件精品上,在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捡手机不能要赎金, 看孔子是怎么说的

乘客遗落手机,滴滴司机要乘客拿钱赎回。此事又在网络上招来一大波道德口水。此前,大妈捡手机索取酬金未果而怒摔手机,更是招致众人口诛笔伐,几乎是将“见利忘义”的大妈视为十恶不赦之人。

是的,当今之世,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道德水准确实不怎么样,可是在网络上,却有众多非常非常讲道德的人。这些网络上的道德“键盘侠”,看似有强烈的道德感,实则是蠢人出来讲道德,这些蠢人讲的道德,是打着道德的旗号反道德,实际上是反道德的耍流氓。看到一大波看似讲道德的反道德叫嚣,不能不感慨,当今之中国,道德危矣。

捡到手机,怎么就不能收取赎金呢?捡到手机收取赎金,怎么就成了十恶不赦呢? 我们且看中国道德的祖师爷孔子对类似问题的真知灼见。《吕氏春秋》记载: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子贡有钱,属于土豪级别的人,因此子贡赎人之后,就不到鲁国政府去报销赎金。如果按现在网上那些蠢货的看法,子贡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先进典型,是应该让子贡作巡回报告的,至少孔子应该大大的表扬一番才对。

可是,孔子的做法恰好相反,对子贡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孔子看到了子贡赎人不到政府报销赎金的恶劣后果:以后就没人愿意去赎人了。

是呀,子贡赎人不报销赎金,一旦成为先进典型,立为道德标杆。那别人如果遇到有赎人的机会,是赎还是不赎呢?如果赎人后政府报销赎金,那些道德装逼犯就会说,人家子贡赎人可是不报销赎金的,你怎么好意思去报销赎金呢?如果赎人不报销赎金,那做个好事,还要白白损失一大笔钱,有多少人愿意去当这个活雷锋干傻事?对一般人来说,肯定是假装没看到,结果就是没有人去做赎人的好事。

子路救了个溺水的人,被救的人送了一头牛作为酬谢,子路欣然接受了。一头牛,放到现在也值不少钱,在孔子那个年代,牛是重要而稀缺的农耕工具,就相当于现在的一台大型收割机。子路救个人,竟然就敢收人家的一头牛。这要放到现在的网络上,肯定会成为新闻热点,人们要骂子路为十足的小人。奇怪的是,孔子竟然表扬了子路的行为。在孔子看来,以后有人落水就会有人勇于出手相救。

现在的“道德舆论”,热衷于鼓吹子贡式的“无私道德”,对子路式的“救人收牛”则是唾口大骂,这样的道德要求,最终结果,只会让所谓的道德,成为光说不做的唱高调。如果道德只是成为一个高调,而不能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道德就已经被杀死了,让网上那帮愚蠢的道德装逼犯给杀死的。

庄子有言: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仪而陋于知人心。这种君子,就是伪君子,就是空谈道德的装逼犯。

道德的社会基础,不外乎人情物理。违反常情、悖逆人心的所谓道德,是邪恶之源。正如苏洵在《辨奸论》中所言: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网上那帮道德装逼犯,看似讲道德,实际上是在不遗余力地反道德。当前,道德装逼犯盛行,伪道德大行其道,正是道德滑坡的重要表现。

篇8:漫画时评

“这是不把我们当人看,让我们像狗一样天天钻小洞进出,严重侵犯了我们的人权!”2011年12月20日,山东青岛市民谭女士反映,自2011年9月起,上海惠幸服装整理有限公司青岛开发区分公司让百余名员工每天钻1米高的“小门”进出。由于怀孕六个多月,所以她钻了几天后自行决定每天和公司领导一样走正门,结果于10月份因“偷窃未遂”被辞退。

又见折腾员工新“招式”——供员工进出的小洞敞开着,供公司领导进出的正门敞开着,当员工弯腰俯身时,公司领导却可以昂首挺胸。该公司人事负责人称,因为车间门锁坏了,所以才让员工钻“洞”。笔者不禁要问,车间门坏了,为何不让员工走公司领导可以走的正门?即便不让员工走正门,也该把车间的临时通道设计得人性化、便捷化。种种迹象显示,现实中的门并没坏,卡住员工的是管理者心中的那扇门。

可以肯定,让员工钻“洞”上下班没有任何积极意义,所能够带来的只有员工的屈辱、不便以及公司管理者变态的快感。这种阴暗的、不健全的企业人格不仅伤害了员工,也最终会矮化企业的自身形象。

120,请不要玩“呼叫转移”了

设置120急救电话的目的,就是使患者得到快速救助。但最近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120拨通之后,还要根据语音提示选择具体医院,记下7位数的号码后,自己再重新打给医院。

面对质疑,歙县卫生局赵副局长称这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连接医院的光缆被挖坏了”,“市场上买不到小型交换机”,“人口少建不起120急救中心”。对此,有人认为:“我没从这三大条里读到‘无奈’情状,反而看到了一副不注重公共设施保护且惯于推诿塞责的‘懒衙门’嘴脸。”明明是懒散怠慢,偏偏还要先声夺人地大喊三声“无奈”,这就有些让人愤怒了。最该无奈的其实是百姓,救命电话打得不痛快不说,还要拿钱供养只会说“无奈”的有关部门。面对120玩“呼叫转移”的现状,歙县卫生局是不是该扪心自问一番,你们是否做到把职责摆在首位,把公款花在刀刃上了?

教师能否穿“破洞丝袜”

2011年11月29日,广州教育局发布《广州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本》,从多个方面解读师德规范。该读本要求教师“办公室不放亲属照片”、“不穿带洞的毛边牛仔裤及破洞丝袜”。有教师觉得管得过细,会扼杀个性。对此,广州市教育局官员认为,该读本仅是行动建议,并非必须遵守。

当下,价值观多元化,如果单单要求教师以古板的形象示人,显然是苛求。另外,在越来越强调尊重学生个性的今天,我们能奢望一个呆板、无个性、缺乏时代感的教师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吗?

我们之所以一贯强调教师的正式着装,显然是出自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考虑,把学生当成了整齐划一的“流水线产品”。隐藏的逻辑是限制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限制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进一步说,课堂教学效果、师德高低与教师着装很难说有什么必然关系。因此,片面要求教师正式着装甚至脱节于时代,实在有失公允。笔者建议,教师能否穿“破洞丝袜”,不妨先征求教师、学生的意见。

上一篇:2022春季除四害工作计划活动安排下一篇:系统开发工程师工作职责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