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

2024-04-10

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精选8篇)

篇1: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

距离2014年大学生正式毕业离校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727万名应届生就业之路已经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经济参考报》记者多地调研发现,在传说中的“更难就业季”中,应届生就业形势整体保持稳定,就业压力甚至低于往届。此外,在优惠政策等因素刺激下,创业正成为应届生“新宠”。

形势 整体向好压力降低

“今年还可以吧,我们班20多个找工作的,除了几个考公务员的还没定,现在就剩两三个人还没签约,而且他们不是找不到,是眼界太高。”已经和一家外企签约的南京大学2014年应届毕业生缪彤(化名)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这仅是今年应届生就业形势的一个缩影。从咨询机构的调研结果看,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在目前经济继续增长与新增劳动力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可以消化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整体稳定,且在毕业半年后还会略有上升。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4%,比2012届略有上升。其中,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高职高专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2届(90.4%)略有上升。

这一数据与官方统计相差无几。据新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计,自治区在11所本科院校中,2013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87.36%,其中石河子大学达到92.68%、塔里木大学达到91.33%。

2014年应届毕业生数量逾700万,在实体经济面临诸多困难情况下,相对于2013年的“最难就业季”,这一年被称为“更难就业季”,公众普遍对毕业生就业前景感到担忧。不过,从目前的就业情况看,整体向好趋势明显。

“大家不必过度渲染其‘困难’程度。”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表示:“事实上,在我国三个主要就业群体‘40、50再就业’、‘农民工’以及‘毕业大学生’中,大学生是最强势的。”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胡瑞文也认为,大学生就业总体还是乐观的,“首先,适龄人口已从原来的2300万、2400万下降到1600万,而且从2005年开始,每年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是大于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其次,进入大学深造的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具有就业优势的;目前的就业质量还是不错的。”胡瑞文说。

分化 不同院校薪酬差距仍大

尽管就业形势稳定,但不同学校和专业之间,在就业方向和薪酬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对于毕业于“211”院校的缪彤来说,薪酬基本上能满足期望值。“签约的月薪是6000元,不包括奖金,其实对我来说,我更看重在这家企业的锻炼机会,有了真本事,月薪以后

肯定会有提升。”他透露说,6000元在自己同学中基本上属于“起步价”,“除非是去考公务员,去企业的话至少得这个数才会签。”

而对于另外一些大学生来说,“能找到工作就行”是最符合实际的想法。南京一所二本院校毕业生刘鑫鑫告诉记者,他和南京一家文创企业签了约,“刚进去每个月2000多块钱,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说实话和我的心理预期有差距,但只能先干着再说了,马上毕业了,总不能毕业了还全靠家里。”

南京某高校学生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每年都差不多,好学校的学生不愁找不到工作,差一点的学校就比较难了。“这是常态,但现在很多孩子眼高手低,定位不准,就容易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不过,对所有应届生而言,未来薪酬上涨都是可期待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连续增长,2010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收入翻番。虽然大学毕业生起薪涨幅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同期涨幅,但大学毕业生工作3年后的薪资与起薪相比上涨114%。

适应 人才管理模式渐变

而对于企业而言,近几年“90后”毕业生呈现出的新特点也倒逼他们在人力资源培养和管理模式上作出改变。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应届生的求职方式和手段正日趋多元化。目前的应届生求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招聘网站、校园宣讲会、招聘会“三大件”,微博招聘、社交网站招聘和手机招聘等逐渐兴起。

比如,中智“外企进名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上,除了在现场向求职者介绍岗位、接受简历,不少企业和机构还在微博全程同步展开招聘,校园招聘的线上线下结合趋势明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络因素。

不过,整体来看,对于“90后”自由、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企业仍欠缺了解,未能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仍然沿用对于“70后”、“80后”传统的集体管理模式,忽视个性化管理。

一位企业人士表示,“80后”的父母大多为60年代出生人群,这部分父母集体主义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艰苦奋斗。被他们教育出来的“80后”人才,大多继承通过自己奋斗提高生活品质的精神。而作为“90后”父母的70年代生人,享受过经济改革的各种红利,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不为金钱工作,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企业传统的“高薪留人”、“高压管理”思路遭到新生代职场人反感和抵抗,出现频繁的跳槽和裸辞的现象,也让企业大为头疼。

趋势 创业意向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届执著于追求“铁饭碗”不同,“90后”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发生较大转变,创业正成为他们的就业新选择。

毕业于浙江某高校计算机专业的“90后”迪力如今自己当上了餐饮店的个体户老板。“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干脆自己做点什么。”虽然目前餐饮店生意还不错,但迪力还想再开一家售卖干果的淘宝店,“一方面是自己学计算机,也算学以致用。另外还是想尝试多一点的可能性。”

兰州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大四学生乌斯满江正准备与几位同学合伙,借助新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举措,成立一家小型牙模制作公司,解决家乡喀什地区制作牙模需从内地定制的问题。“以前,人们总是喜欢从劳动强度、工作性质、体面程度、稳定性来评判什么是‘好’的职业。但事实上,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的价值,只要‘90后’能把工作干好,在劳动中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他说。

对此,很多应届生都有着十分直观的感受。“就业观念方面,可能最大的变化就是有创业念头的人变多了。”刘鑫鑫说,“工作不好找,我有些同学都动了创业的念头,毕竟政府也出了很多政策扶持,如果项目可以的话,应该比在小公司强多了,而且比较有成就感。”这一趋势在数据上也得到了证实。《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届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高0.3个百分点。近3年的趋势显示,本科毕业生创业略有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明显上升。其中八成创业大学生资金靠自筹。“我们的调查显示,就业困难并不是创业的最重要原因。”麦可思总裁王伯庆表示,“创业理想是这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最重要的动力。”

对于应届生的创业需求,各地政府也纷纷推出了鼓励刺激政策,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江苏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54.1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江苏省政府办公厅6月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江苏将开展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从2014年至2017年,在全省引领不少于5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其中今年不少于1万人。此外,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的额度申请期限不超过2年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对从事非微利项目的,给予50%的贴息。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按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规定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补助。

近年来,湖北省多次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留鄂创业。从2013年起,武汉陆续打造“青桐计划”、“青桐汇”等大学生创业平台,市人社局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

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去年武汉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团队)467个,参与创业大学生近万人。记者 李唐宁 阿依努尔 刘巍巍 周蕊 徐海波

篇2: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

1、你参加此次大赛的原因,或者说你想从此次大赛中获得什么?

2、此次大赛对你而言具有什么意义

3、总结一下自身的优缺点

4、请举例说明你是如何让应对压力

5、请讲述一个你成功说明吸引他人的一个经历

6、请讲述你成功演讲的一次经历

7、请描述一次当众演讲失败的经历

8、请讲述如何让应对他人误解的一件事

9、假期打工的经验

10、在学校组织过哪些活动

11、你对于长期出差的工作怎么看

12、请用实例讲述一下自己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经历

13、谈谈你在大学里学到最好的一堂课所取得优异成绩

14、请讲述你在大学最能够提成自己组织的一件事情

15、你在大学期间做过最大给予的是哪件事

16、请讲述你在大学期间感觉自己所经历压力的事情

17、在校期间,你所独立做出一个可能会影响你将来生活的一项决定是什么

18、为完成论文你所遇到最大技术难题是什么?你是如何来解决的19、在社会实践中,你主动去要求承担更多工作的事例对于你来说有什么看法

篇3: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调查内容、对象及方法

1. 调查内容

应届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就业前景、就业影响因素和就业指导四个方面。

2. 调查对象

选取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应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 包括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发放调查问卷243份, 回收问卷239份, 回收率98.4%。调查时间为2014年12月。

3. 调查方法

利用自制的就业意愿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首先对被调查者讲解本次问卷调查的意义, 然后发放问卷调查表, 最后要求当场完成并收回。

4.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就业前景和形势

很多人认为, 有了好的就业前景及个人发展空间, 在今后的工作中才有好的前途, 也更容易成就事业。调查结果显示, 关于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认为“很好”的占15.1%, “一般”的占59.8%, “不好”的占22.6%, 选择“不清楚”的占2.5%。结果表明, 大部分毕业生对当前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少部分毕业生表现比较消极, 有的还是茫然无措。

大学生就业由原来的“统包统分”到现在的“双向选择”, 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在此形势下, 真实体现了应届毕业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 毕业生认为目前就业形势“非常乐观”的占7.5%, “还可以”的占60.3%, “形势不好、非常担忧”的占29.3%, 还有2.9%的觉得“无所谓”。由此我们可看出, 大部分毕业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 有部分学生比较消极、担忧, 表现出面对社会竞争的恐惧, 特别少部分的“无所谓”态度的毕业生, 在今后就业指导中需对其了解情况, 对症下药, 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观念。

2. 就业意向

第一, 就业去向的选择。在被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 有79.1%的选择“就业”, 10.9%的选择继续“深造”, 还有10%的“不确定”毕业之后要做什么。从调查可以看出, 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首选“就业”。少部分毕业生选择深造, 笔者对选择深造的毕业生进行深入调查, 有各种原因:其中大多数毕业生选择深造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想增强专业技能知识;部分毕业生继续深造是为了个人理想;还有部分毕业生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有少数是迫于家庭方面的压力而选择继续深造。笔者认为, 对于就业还是深造这一问题, 毕业生应根据自身实际与意愿进行全面评估, 做好选择。

第二, 工作地点的选择。笔者对毕业生们普遍中意的理想工作地进行调查, 让其在众多选项中选择最想去的三个并排序, 结果如图1所示:七成左右的毕业生都认为理想工作地是生源所在地;半数毕业生认为是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城市和大中城市;少数毕业生认为是那些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或农村地区。从调查结果可看出, 这一结果其实挺符合当今整个社会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加大了就业竞争力。笔者认为, 毕业生们可以向边远地区进发, 那些地方竞争相对较小, 就业形势不是那么严峻, 到那些地方可以有更多机会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 工作单位的选择。对毕业生们普遍认为的理想工作单位进行调查, 让他们在众多理想工作单位中选择最想去的三个并排序, 结果如图2所示。64.9%的毕业生选择毕业后去国有企业工作, 30%的毕业生青睐于党政机关, 13.8%选择去基层工作。从简单的调查中也折射出毕业生的普遍思想, 大家还是喜欢到机关、事业单位、大企业等“体制内”的单位。笔者认为, 学院应加强就业引导, 鼓励学生重视外出就业;同时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 为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3. 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对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 让毕业生选出认为影响自己最大的三个因素, 统计结果见图3。毕业生考虑最多的三个因素分别为“薪酬高低与福利”“工作地点”“个人发展空间”, 其比例依次为74.5%、61.5%、54.4%, 而对于“专业是否对口”“公司规模或名气”“岗位级别”考虑得比较少。结合前文中毕业生对工作地点和工作岗位选择的结果可看出, 毕业生最在意的还是舒心的工作环境、优越的物质条件、较高的社会地位, 但笔者还是认为, 刚出校门的毕业生, 应避免盲目自信, 清醒评估自己的能力再做出选择。

4. 毕业生需要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对毕业生需学院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做了调查, 结果显示:76.6%、53.6%、46.9%的毕业生分别认为“求职方法与技巧”“职场中为人处世原则的指导”“职业礼仪与形象指导”, 这是毕业前所需的三个重要的职业指导;部分毕业生认为“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是比较重要的;少部分毕业生认为“简历制作技巧”更重要。从调查结果中可看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但大都又是集中统一的。因此, 学院在今后的就业指导中应增强针对性, 提高实用性, 为他们的求职助力。

三结论

通过调查可知: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015届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就业形势大都比较乐观, 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不强, 但相信通过他们自身努力和学校学院的帮助, 一定会成功就业。从调查中也看出, 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和心理同现今社会大部分毕业生就业意愿和心理很像, 在择业时考虑的重点一般都为薪酬待遇、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体制”内岗位等这些非常实际的因素。笔者认为, 应届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 通过不断的锻炼和积累经验, 最后向更好的岗位过渡, 实现人生的追求。

四建议与对策

1. 毕业生应端正就业观, 认清形势, 全面评估自己, 做出正确选择

第一, 端正就业观念和认清就业形势。在当今大环境下, 就业人数居高不下与“名优”岗位稀缺的矛盾一直存在。在尖锐的矛盾下, 必须端正就业观念。“体制内”又在发达地区、工资待遇不错的如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外企等提供给毕业生的岗位非常有限,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不如暂时退一步, 进行自主创业, 或是到基层去, 那里人才需求正盛, 国家出台很多优惠政策进行帮扶和支持, 在那里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通过历练, 等待时机, 厚积薄发。

第二, 全面客观地评估自己, 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正确选择。刚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没有娴熟的技能, 一心想着进好单位, 拿过万薪资, 这些想法都是不现实的。首先, 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性格特征进行客观的评估, 评估自己目前所具备的技能是什么, 能为单位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其次, 评估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 能干什么。综合多方面考虑, 通过客观评估发现自己的优势, 获取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

2. 学院应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第一, 学院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院结合用人单位和本专业学生的特点,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 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增加实操课程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最终适应就业市场需要。

第二, 学院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学院一方面多开展就业指导讲座。邀请专业人员为毕业生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咨询、面试方法与技巧、职业礼仪、简历制作或求职分享等的培训;另一方面, 提供高质量就业信息和举办高质量招聘会。通过多渠道联系用人单位, 及时地为毕业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信息, 创造实习机会, 让毕业生离校前就可进入用人单位考察和体验, 通过桥梁作用为双方搭建更直接的双向选择平台, 最终实现共赢。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 就业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以及当前就业形势对他们的影响, 最终得出真实数据为学院就业指导提供依据。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就业意愿,云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恩川、简志鹏、蔡新颖等.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 (1)

篇4: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

关键词:就业质量 应届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衡量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一切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都会制约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从微观角度审视,大学生就业质量包括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就业率)和大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从宏观层次上探析,大学生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不只是个体奋斗的结果,更是政府和社会努力的目标。通过刺激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相关劳动立法提高劳动标准、规范企业行为;通过发展社会事业、提供优良的医疗保健服务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这些为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

基于对我校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究心理,笔者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且针对特定人群发放。通过回收及筛选,收到有效问卷为15份,占发放问卷总量的50%。

一、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1.调查人群

本次问卷仅针对我校2014级应届毕业生中男生、具有本地户口且在本地就业的特定人群发放,指在了解他们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这是由于我校情况决定的,我校本地生占比大,且毕业后多在本地就业。同时,长时间以来,由于我校属文科院校,女多男少,对男生的关注度不够,故此,我选择他们为调查人群进行调查

2.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涉及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就业质量衡量指标重要性程度、就业后第一份工作的基本情况、专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重要性、方法能力对就业质量的重要性。

二、 调查分析

1. 对就业衡量指标重要性程度的调查分析

(1)被调查者认为就业率、就业地域选择、就业满意度、工作稳定性、获得培训的机会、职业晋升和就业单位的性质、规模、行业影响力较重要或非常重要,两项加总均达80%以上,可见这些指标是应届毕业生在首次就业时最看中的指标。

(2)与大家的想象有所不同,应届毕业生对收入水平的重视程度比上面提到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获得培训的机会等指标要低。由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应届毕业生更加看中职业前景和未来发展,将目光着眼于整个职业生涯。

(3)在自主创业上,被调查者大多选择一般,达66.7%。可见应届毕业生对当前国家鼓励创业的政策并不感冒。虽然有相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但应届毕业生似乎更加理智,考虑到自己经验和能力的问题,很多人选择在有一定的资本、经验与人脉会再考虑创业。

(4)参考麦可思对2012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的调查,全国本科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相关度最高的专业(税务,药学)为86%,相关度最低的专业(社会学)仅为23%。本调查调查对象对于专业对口这一题大多选择较重要和一般(33.3%),可见应届毕业生对于当前就业形势有一定的了解和心理准备,做好在工作中面临新的挑战的准备。

(5)和以往的应届毕业生或和其他低学历就业者相比,我们所调查的2014届应届毕业生认为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非常重要和较重要的占到93.3%,大家对于就业的权益与保护非常重视。这是当前就业者素质整体提高的一大表现。

2. 对专业能力重要性程度的调查分析

(1) “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三项的选择都分布得比较集中,均是60%及以上的应届毕业生选择了“非常重要”,剩下的均选择“重要”。可见在受访者看来,工作中的适应能力、效率、表达能力均对就业质量的影响非常大。

笔者认为,这三项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均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

a) 应届毕业生刚步入职场,工作经验的不足容易使得其在工作中表现不理想。因而在新岗位、工作上的适应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适应能力越强,越能使其尽快的胜任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就业质量。

b) 工作效率指标,可以较为直观的体现应届毕业生作为职场新人的工作表现。

c) 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是受访者们在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因为沟通在职场中格外重要,而职场新人由于格外需要学习工作中的技能、流程等,使得表达能力格外重要。

(2) 其他专业能力方面,受访者的选择均比较分散。不过,其中“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有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均有近80%的受访者选择“重要”,即专业技能和工作中的创新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也比较重要。

(3) “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拥有多个专业技能证书、具备多种业务能力”,受访者均有60%及以上选择“一般”,甚至有7%的人认为拥有多个专业技能证书、具备多种业务能力对于就业质量的影响不重要。可见,大多数人认为学校学到的专业理论与考下的证书对于就业质量没什么影响。

多数大学生考证、学习理论,主要为了应付考试、方便找工作、为防止找不到专业对口工作留后路,并不是为了在工作中有很好表现,而数据正体现了这一情况。

3. 对方法能力重要性程度的调查分析

(1) 对于“学习能力”的描述,有高达80%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重要”,剩余20%均认为其重要,并无以下选项。可见在社会上,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受大家广泛认可。

(2) 对于“判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三个内容,均有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其非常重要,可见对问题或突发状况的处理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们非常重要。

(3) 用来表彰团队性与合作能力的“协调与整合能力”的重要性从问卷分析结果来看却不如想象中高。受访者们认为其对就业质量影响相对较小。猜测原因可能是因为受访者们初入职场,团队意识仍待加强,在工作中尚没有发挥其重要性。

(4) “安全意识与防控能力”在所有内容中的重要程度相比之下略低,可见在校生与就业人员均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应着重加以培训。且另一方面我校学生专业与安全方面相差较远,“安全意识和防控能力”对其职业的影响并不重要。

三、 结论

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量的失业人口与大量的岗位空缺并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能以自身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素质能力,做到人岗匹配,使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既发挥自身的能力,又能发挥该岗位的作用。

通过笔者此次調查,我们可以发现应届毕业生对当前的形势已经有了清楚的认识和适度的期望。同时,笔者认为当前的应届毕业生应全面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让自己有更大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此次我们所调查的范围较小,所以本调查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中国青年研究,2007,(3).

[2]赖德胜,苏丽锋,孟大虎,李长安.中国各地区就业质量测算与评价.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11).

[3]刘素华.就业质量:概念、内容及其对就业数量的影响.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7).

篇5:应届毕业生面试问题

1、对你来说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2、为什么愿意为我单位工作?

3、你认为公司为什么要聘用你?

4、如果我们聘用你,你会为公司服务多久?

5、在你看来,我们会为你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个怎样的环境?

6、你的优点是什么?

7、什么是你最大的弱点?

温馨提示:不妨借自我批评来自我表扬。

8、你如何评价你的前任老板?

9、你的业余时间喜欢做什么?

10、你觉得5年后你会是什么样?

11、你对薪水的期望是多少?

12、如果……的话,你怎么办?

温馨提示:面对这类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问题,宜多提供几套解决方案,以体现思维的敏捷与多元。

13、你对什么职位感兴趣?

14、你对自己进行自我介绍。

友情提示:宜把回答控制在5分钟以内,并能有实例说明问题。

15、你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想法?

篇6:应届毕业生面试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

第一个原则是:客 观。我们会发现 一些求职者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显然是提前做过准备了,他们会提前做一些预设,然后编出一个听上去很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个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不是你亲身经历的事情,面试官一定会从中找到逻辑上的漏洞,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要选取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过非常记忆深刻的困难,说明你是如何找到解决方案的。

第二呢回答的时候要条理,不要把回答一个问题变成了讲一个故事。面试官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听你慢慢讲这个故事。需要直接的有逻辑回答,如:什么时间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经历过了什么,通过了什么样的一些帮助的渠道,找到了一套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如何在过程中调试了自己的心理,最后怎么样解决了这个问题。

着重描述解决困难的过程,特别要请大家注意,一定要跟面试官介绍在困难中汲取的经验和收获。

总而言之,这个问题的提出,面试官想要测试的:

第一 抗压能力

第二 自我的认知

第三 在解决问题之后是不是有一个回顾和总结的过程

2. 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在面试时可能会被问,为什么成绩差强人意?

在这个问题背后,测试的是在突发压力的抗压能力及应激反应,这是一种压迫式的面试方法。所以首次不要紧张,更不要去否认事实或给自己辩解。

面试你之前,已经对你的简历做了严格的筛选,学习成绩是有预判的,既然约你面试,就说明基本条件是满足的。

有些同学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反复去解释、辩白,因为我失恋啊,或者遇到了什么客观问题,这是所有的面试官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当你这样回答的时候,面试官会预判你是一个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不断再给自己找借口的人。

比较好的方式是先承认这一事实,不在这个问题上过多解释,用规避方式,更多说明自己未来的计划和打算。

例如:我承认在大学的时候,一些课程的成绩不是非常的理想,确实是我没有做好。这个工作岗位需要的是更好的沟通能力,这方面我是非常有信心的,未来我也希望透过努力为公司做出贡献。

另外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要特别强调自己的学习能力,你可以说虽然到大四毕业的时候我这个成绩依然不理想,但是大一的时候其实更差。像三个小板凳的故事,面试官不是要你最后这个成绩非常优良,而是要听到你是如何展现自己的学习能力,在逆境下克服困难的。

3. 你如何看待自己缺少经验? 或讲讲你的实行经历吧。

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面试官正在斟酌你的经历、能力与职位的匹配度。重点应该在展示实习经历中,自己的学习能力方面及所获得的提升和成绩。

4. 如果你的工作出现失误给公司造成了损失。你认为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先来看看这个问题,面试官想了解的信息:

1)你是否有敢于承担的态度和能力

2)你是否能够在压力下,客观的去分析问题

3)你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什么样的

回答此类问题时,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先表明自己的一个态度,如我首先要积极的去解决问题来弥补损失。

这是一个态度,在第一时间不要去急于区分责任,积极的去解决问题和弥补失误,亡羊补牢才是最重要的。

2)公司利益和团队利益才是对于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个人的一点点得失把它隐忍下来,作为一个职场的人,我们只有在团队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的时候,每一个人的利益才能随之达到一个最大化。走向职场的人切记,团队的精神和团队的利益是第一位的。

3)展现自己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总结一下,当我们面对面试官压力测试的时候,想要回答好这些问题要切记:

1)透析面试官在问这个问题背后,深层次的一些目的、意图及想要测试的能力是哪些?

2)始终要记住,保持一个坦诚、客观的态度,不要刻意的修饰

篇7:应届大学毕业生先就业

(一)新

1、先就业为择业奠定基础;

2、先就业可提高个人综合能力;

3、先就业适应社会的发展。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我方观点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先就业。就业指劳动力为获取报酬或收入而进行的活动。择业指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各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过程。应届大学毕业生大多是有知识而无经验、自我定位模糊等问题。国家教育部调查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而2014年将增加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就业压力大,但所谓“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先生存后发展。

因此,我方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先就业,理由有三:

1、先就业为择业奠定基础。阿诺得说过:“经验,制造一切未来;经验,是所有过去的成果”。《中国教育报》就“大学生就业、创业”问卷调查,51%的毕业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25%的人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毕业生已意识到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必须要有深厚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基础。只有先就业才能获得更多的经验,从而更好地拼搏自己的事业。

2、先就业可提高个人综合能力。《2006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基本能力要求依次为环境适应能

力占65.9%;人际交往能力占56.8%;自我表达能力占54.5%;专业能力占47.7%;外语能力占47.7%。能力因素成为大学生成功就业最基本、最直接的因素。先就业可以让你在这个舞台上接受学校没有的知识技能培训、人际关系锻炼、业务水平提升等。

3、先就业适应社会的发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大会上表示,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创业的财税金融扶持和服务力度。先就业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业不等于盲目就业,人生规划不等于择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从实际出发,踏上就业征程,才能发挥大学毕业生的更大作用。

篇8: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研究样本描述

本次抽样调查随机发放问卷540份, 回收有效问卷511份, 问卷回收率94.6%。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访谈对象30名) , 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研样本基本情况如下:

从总样本来看, 本次所调查的511名2015届毕业生, 其中男生246人 (48.1%) , 女生265人 (51.9%) , 性别构成基本保持1:1水平。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上述结果中, 可以看出, 我校毕业生在毕业选择上,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较大, 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等“铁饭碗”仍然成为超过70%的被调查者求职时的首要选择。

二、调查结果

结果表明, 我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基本现状如下:

(一) 基本特征

从上述结果可知, 我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呈现的基本特征如下:

1. 自我意识感较强, 基本能够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己。

5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能力尚可,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4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能力不行, 66.8%的被调查者能够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气质, 但是不到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已做好求职准备。可见, 有较大一部分学生缺乏求职方面的知识积累, 在求职准备上没有足够的自信。

2.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严重, 择业方向单一且存在偏见。

据表1可知, 有70.6%的被调查者择业方向为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 从“工作定否”这一指标也可以看出, 到目前为止, 仅有15.5的被调查者工作已定, 大多数毕业生仍然死守“铁饭碗”。在对30名应届毕业生进行的访谈中显示, 70%的人期望在省内工作, 以便于照顾家里。可见, 公务员、事业单位等仍然成为我校毕业生的“香饽饽”。

3. 就业方式多元化, 创业意识进一步增强。

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放开和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视, 考研、创业、留学等多途径、多选择就业成为主流, 大部分学生能够客观进行自我定位。调查显示:61.8%的人对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为2000元-4000元之间, 只有24.1%的人期望的薪酬为4000元以上, 当然, 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表现出我校毕业生没有足够的信息能够找到高薪工作。在对30名学生进行访谈中发现, 对于毕业后, 如果暂时没有找到合适工作, 21名应届毕业生表示考虑自谋出路, 如果条件具备, 他们愿意自己去创业。可见, 我校毕业生的创业意识逐步增强。

4. 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心理问题广泛存在。

调查显示, 76.1%的人感到就业压力, 但绝大多数学生 (73.4%) 能够积极应对就业压力。反映出我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严峻。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 77.5%的人有焦虑感, 30.1%的人抑郁低迷, 40%的学生有自卑心理, 毕业生依赖心理较严重, 达43.2%, 只有19.8的被调查者表示有社会支持感。可见, 应届毕业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和勇气, 在求职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依赖等不良心理。

(二) 差异性表现

以性别、学科类型、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贫困生、毕业选择、工作是否落实为自变量, 研究其与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的差异情况。[2]p34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上结果显示:

1. 性别与就业心理差异性。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体验到就业压力感以及焦虑困惑、抑郁低迷、自卑、恐惧等心理问题。但是, 女生远远比男生有社会支持感。在应对就业压力时, 男女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2. 学科类型、生源地与就业心理差异性。

在学科类型上, 文史类的学生比理工类学生更有就业压力感。同时, 文史类的学生在焦虑困惑、自卑、恐惧等负面心理问题上明显高于理工类学生。可见, 在求职中, 文史类的学生求职压力较理工学生更大。从生源地来看, 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跟你体验到就业压力以及焦虑等负面心理。由于农村学生缺乏社会资源, 无资源可“依赖”, 在依赖心理方面, 城镇学生远远高于农村学生。

3. 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贫困生与就业心理差异性。

结果显示, 非独生子女和贫困生会比独生子女、非贫困生体验到更多的消极负面情绪, 但是在应对就业压力时, 非独生子女和贫困生会更多地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4. 毕业选择、就业单位是否落实与就业心理差异性。

结果表明, 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学生和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比其他就业选择、已经落实单位的学生体验到更多的就业压力和消极负面情绪。而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更多地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但面对就业压力, 没有落实单位的学生的社会支持利用程度高于已经落实的同学。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应届毕业生产生不良就业心理的原因,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重视和加强应届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培养大学生有理想、用于创新、善于交往的品质,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能够积极面对困难和挫折, 使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 尤其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心理, 实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

2.上好就业指导课程,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指导的中心任务是使大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就业观念, 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问题并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将其列入教学计划中, 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此外, 还要加强创业教育, 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

3.合理调整专业设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合理调整专业设置, 取消一些不合理的专业, 适时调整教学大纲, 淘汰一些过时的课程,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课程建设, 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5.应届毕业生应加强学习, 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并做好求职准备。俗话说, “打铁须自身硬”, 应届毕业生平时应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 加强社会实践;做好求职准备, 及时关注就业信息, 积累求职经验, 为求职“练好内功”。

摘要:如今,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民族高校大学应届毕业生——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由于种种原因, 更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本文以贵州民族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为研究样本, 了解民族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 为做好民族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民族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心理,贵州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人口学刊, 2011 (6) .

[2]陈宇红.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3]周平, 沈建芬.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调查与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6) .

[4]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 2009 (4) .

[5]曾恒.当前西部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及优化途径探析[D],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06.

上一篇:坐井观天部编版下一篇:保监局材料学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