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毕业论文

2024-05-19

安徽大学毕业论文(通用9篇)

篇1:安徽大学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感言毕业回忆 大学毕业感言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我们心中时常会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此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感言。应该怎么写感言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毕业感言毕业回忆 大学毕业感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毕业感言毕业回忆 大学毕业感言1

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

毕业前的这些日子,时间过的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毕业答辩,散伙席筵,举手话别,各奔东西……

一切似乎都预想的到,一切又走的`太过无奈。每一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再逛逛校园,看一看它今天的样子,想一想四年前它如何迎来稚气未脱的我们。走了四年,似乎又走回到了起点。突然觉得,四年的同窗、身边的朋友,比想象中要和善、可爱得多!星光下的夜晚,每一个都温柔如风。图书馆的门还开着么,考研时历战过几个月的那间自习室,不知还有多少人再那里继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一直对那段埋头苦读的日子心存感激,不论结果如何,它让我收获了很多……

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烂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往,也见证着我们的友谊。

大学毕业感言毕业回忆 大学毕业感言2

大一的时候,觉得生活是橙色的。太多新生活扑面而来,新鲜而灿烂,热情而紧张。橙色的记忆里,有第一次见到知名教授的激动,第一次加入社团的好奇,第一次考试的紧张……

大二的时候,生活是绿色的,青春拔节生长,旺盛得像正在生长的树,梦想也一点点接近现实。跟老师讨论问题时,看见他脸上满意的微笑;跟老外对话时,给自己打了个满意的分数;开始熟悉校园里任何一处美食,也常常上网聊天呆到很晚……

大三的时候,生活变成蓝色。我们冷静了下来,明白自己离未来究竟有多远,并要为此做出选择:出国,考研,还是工作。所有与这个决定相关联的一切都可能会变化,大四的生活,像有一层薄薄的灰色。在各种选择里彷徨,每一个人都忙忙碌碌,一切仿佛一首没写完的诗,匆匆开始就要匆匆告别。但那灰色里,却有记忆闪闪发亮。那些彩色的岁月,凝成水晶,在忙碌的日子里,它们是我们的资本,也是我们的慰藉。再见了,我亲爱的母校。我终于要走了,但你把花的形象留了下来,你把花的芬芳留了下来,你把我们共同浇灌的希望也留了下来。

今后只要我想起你——我的xx学院,你的岁月就会永远地鲜艳,永远地芳菲,永远辉煌灿烂!

篇2:安徽大学毕业论文

2.毕业只是人生的逗号,不是学习的终点。

3.凤凰花开,离歌响起,请笑着接受我们对你的深深祝福!

4.将我们的祝福化成燃料,乘着梦想的热气球,去寻找另一片天空吧!

5.留恋总在回眸间

6.勇往直前,让我们的事业更辉煌!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

7.情系校园,志在四方

8.昔日建大共生活,今日各自作奉献

9.志当存高远,无愧梦少年。

10.青春就像匹野马,这里有狂奔的舞台

11.兄弟,分别将近,要保持联系啊,因为你还欠我一块橡皮,半支铅笔 1.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 2.祝毕业生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12.毕业了,祝贺你又站在了人生新的起点上!

13.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14..一朝师生情终生缅于怀,学子闯天下母校候佳音

15.走向社会,情系母校,心念同窗

16.祝毕业生鹏程万里,扬帆远航!

17..努力吧,你的未来不是梦!

篇3:大学毕业再出发

考研族

我们从小到大就一直在考试,小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一路考过来。而今,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上升,不少人继续选择了考试——考取研究生。

“决定考研之后,至少我现在不用为找工作而烦恼,只要专心致志复习准备考研就行了。”山西大学化学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任雪佳告诉记者,从9月份开学后,她便为考研的事举棋不定,最后她为了避开就业难的问题,还是选择了考研。“我现在也看开了,没有以前那样抱怨社会、抱怨不公,先充电3年,增加自己的价值筹码,再投入到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教育学院的毕业生马小林说:“他们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报名考研,他们考研的原因有很多,如缓解就业压力、考名校、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为以后找份好工作打好基础等,而一半以上的人都是迫于就业压力才打算考研。”

除了应届毕业生,不少往届毕业生也加入了考研大军。哲学学院的高羽是去年毕业的,当时也参加考研,不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之后也没有打算找工作,而是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专心复习。她说:“不用像有些同学那样需要考虑家庭条件是否允许,和父母商量之后还是决定先不找工作,再搏一搏。”原本在一家沥青公司工作的小左半年前也辞职投入到考研复习中。他说:“因为原来的公司发展空间有限,本来想跳槽的,但是如果找大企业的话又多数都要求研究生学历,好工作实在难找。”

但是也有同学考研是因为自己喜欢本专业,一心想搞学术。“我倒觉得,我考研就是为了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写出优秀的论文,然后再考博,毕业后能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觉得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文学院小刘说,“至于我的生活来源,主要还是家里人接济。所以我很感激我的父母,至少能够让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被采访的已经考过研的大学生中,多数都是因为就业压力所致。据有关学校的调查显示,中文、法学等就业难度较大的专业恰恰是考研率较高的专业。很多考生都希望用3年研究生时间来缓冲就业压力。

研究生毕业的杨方瑜告诉记者,不少人都认为研究生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其实不然,“如果没有做好职业规划,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的难度远远大于本科毕业生。考研并不适合每个人,若是希望继续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但考研并不是找到理想工作的根本保障。”

不管他们是出于就业压力还是出于自己的喜好,他们选择考研也是依据自身的状况作出的选择。他们总相信明天是美好的,明天的太阳可以给他们带来好运。

考碗族

如果用“进入快车道”来形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那用“火箭般蹿升”来形容公务员报考热一点也不为过。种种迹象表明, 公务员报考热度有增无减。

马海鹏是大同大学2010届毕业生。他告诉记者:“我们班有58人,大部分要考公务员。他们说考公务员就像买彩票一样,我们都会试一试的,就当买了一张彩票。”他接着说:“但是,我班大约20人准备一考到底——考完国家考地方,直到考上为止。每天学得昏天黑地,满脑子除了数列就是法律常识,都快走火入魔了。这些人被统称为‘考碗族’。”

对于考碗热的形势,青岛大学学生张伟(已经考上公务员)分析道:“毕业生增加了,可工作机会没有相应增加。再加上美国的金融危机,就业形势更严峻。”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抱着“是个机会就上”的心态纷纷报考公务员,哪怕仅有千分之一的希望,也不肯放过。“再说了, 现在企业的低收入、低保障以及低公平度造成大学生寻求更加稳定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于是, 纵然有三亚“99分行测”事件, 许多毕业生还是选择了挤公务员考试这个独木桥。

除了考公务员, 大学生还选择考事业单位和“村官”。晋中学院的一位毕业生这样看待当“村官”:“我考‘村官’就是想试试自己是不是块当‘官’的料。另外, 虽然我是个大学生, 读了十几年的书, 但根本就不了解社会, 不了解最基层的现状, 能去当几年的‘村官’, 对自己是一种积累和丰富。但是‘村官’不是我的最终目的。”

当“村官”也给大学生提供了一条就业的出路。不管能否顺利当“官”, 起码能解决眼前的困难。山西大学外语学院的苗江说:“我们专业就业不是那么好, 考‘村官’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况且‘村官’收入也比较稳定, 暂时不用家里救济我, 我可以在工作中继续寻出路。不然, 我现在租房子等一系列开支还得求助别人。而且, ‘村官’比在企业打工稳定些。”苗江又补充道:“当然了, 考‘村官’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上, 也有一定的竞争性。只要自己努力了, 还是会有相对好的结果。相信自己, 困难只是暂时的。”

而有的大学生只是把考‘村官’作为考上公务员的跳板。太原师院物理专业的李雄说:“公务员太难考了, 我先考上‘村官’, 然后再考那种乡镇公务员, 以后慢慢发展吧。”而山西大学计算机系的张力鹏却调侃地说:“咱现在毕业了, 也该考虑找对象成家的事了。人家女孩子现在不是热衷于嫁碗族么, 我们男同胞就考吧。先考‘村官’, 再考公务员, 一步步来吧。”

考碗也是一条路, 不管再怎么难, 他们仍然去努力, 去争取。

创业族

走在山西高校的校园内外, 我们会看到不少店面是年轻人开的, 还有摆地摊的。山西大学校门外面就有许多年轻的面孔在摆地摊, 扯开嗓子大声吆喝着, 不用问就知道是马上毕业的大学生。

闫晓飞是大四的一位学生, 他摆的地摊是一些拖鞋、袜子之类的物品。他说:“论文也答辩完了, 就等毕业证和学位证了。工作也不好找, 我先做一些小本生意, 赚点经验。”闫晓飞说他大三的时候就和同学合作摆地摊, 了解进货渠道, “有时候早上五六点的时候就起来进货, 不然就晚了, 进不上货。”问到是否一直摆地摊下去, 闫晓飞说:“摆地摊虽然风险比较小, 但是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悠闲, 每天躲城管, 躲来躲去也不是长久之事, 总想着自己也开个店, 但由于经费原因, 一直没开。”

旁边还有一些卖饰品、手机挂件、衣服、包等的地摊, 也大部分是大学生摆的, 也有一些社会人士。学校里边的不少店面也是大学生开的, 有饭店、洗衣间、零食店、化妆品店, 还有书店等。开化妆品店的大学生小吴说:“家里帮忙投资了些, 和同学几人合资的。以前都是一边上课一边经营, 大家几个轮流看守店, 还请了一位专业的美容师。”她接着说:“校园里消费群还算比较多的。现在也基本毕业了, 也不打算出去找工作了, 我们打算一直做下去。一方面风险小, 一方面积累一些经验, 然后发展成太原市连锁店, 再远一些的话就是在全国发展。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现有的诚信、服务和质量。我们会坚持走好每一步的。”

创业族除了在校园内外开店、摆地摊, 还有就是加盟各种专卖店、开网上商店等。理工大朱红说:“我从正月里开学来了就开始找工作, 零工也做了不少, 但一直觉得自己学到的市场营销知识用不上手。我一直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 比如做销售, 但每次都不尽如意。马上就走出校园了, 我准备自己开店, 一直筹划着加盟稻草人皮具, 这种皮具产品属于中高档消费层, 在太原比较有市场, 但不开在学校。”

朱红的同学高志强在网上开了一家淘宝店,“现在比我上学的时候还卖力。我相信一切的付出会有收获的,现在网购越来越成为趋势。”淘宝与日本雅虎共建的两个网购平台“淘日本”及“中国商城”正式上线。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上述平台的上线意味着淘宝网国际化迈出第一步,这意味着如果淘宝在日本市场取得成功,将向更多海外市场进军。“所以,机会到处都是,看你怎么把握时代的脉搏。”创业,选择了,就走下去。

蚁族

北京大学博士后廉思主编的调查实录《蚁族》出版,将“蚁族”带入公众视野。“蚁族”群体普遍扎根在城中村,那里房租低廉,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聚集在此,他们收入微薄,生活能省则省。

山西大学附近的许西村、北张村聚居着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近些天,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准备离开学校进驻城中村,这些村的房价也居高不下。出山西大学的东门要经过许西村,我们会看到陆陆续续的脚蹬三轮车在运送被子、衣物、生活用品等,这些就是做好“蚁族”准备的大学毕业生的家当。

法学院2010届刘爽已经在许西村租好了房子,20多平米带卫生间的单间,每月除电费水费450元。他说:“先找一份工作,先养活自己再谋发展吧。这里条件虽然简朴,但比起宿舍的4人间来,还是蛮舒服的,也自由,接下来找工作也有个地方住着。”

财经大学的牛晓萌学的是会计。她在去年年后就开始找工作,她没有考研、也没有考公务员,只是一心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4月份时在一家汽车公司做会计工作,一直到现在。她说:“每个月工资1600元左右,仅够养活自己,还来不及报答父母。”但是,她坚信,每个人的生活状态都是自己选择的。“我们是打不死的小强,就这样活着。拼到最后,不管路是怎样。”

理工大附近同样有这样的城中村,也有一些小区。条件好的可以几人租一间三室一厅的房子,平均下来,价钱也可以接受。太原师院2010届化学学院的赵敏,今年考研失败,决定再奋战一年。她就是和别人合租的房子,“三个卧室,一人占用一个,平均一人300多元钱。我们都是来年再考研的,这样也挺好。大家平时可以互帮互助,互相鼓励。”

当然,也有人想,一个普通人家供一个大学生不准备10多万,恐怕读不下来。没有家长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读完大学后(特别是名牌大学),蜗居在城中村,有的甚至找不下工作。对许多普通家庭无论从面子上还是物质上都是难以承受之痛,这当然也和目前社会的大环境有关。

从大学生本身来说,找不到工作还需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一味的抱怨社会不公,企业势利。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现状。当你无法改变这个社会、这些规则时,就要坦然地去面对和适应它,调整好心态,重新认识自我,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成功的人士都是从底层做起的,只要你是金子,总会散发自己的光彩。既然做好了“蚁族”的心理准备,既然选择了从零开始的生活,那就努力吧。

回家族

大学毕业了,有的学生选择回老家就业,考老家的‘村官’,有的选择回家待业啃老。

很多农村大学生背负的是全家人的希望。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有些家庭是倾尽积蓄甚至负债累累。但是毕业后他们面对城市里激烈的竞争和复杂的社会无法很好地就业,于是,他们选择了回老家就业。“工作很难找,很多岗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有时候笔试关过了,因为不善言谈,在面试时被涮下来。”碰了几次壁,山西大学工程学院2010届的小王说:“我之前在几家公司工作过,月薪800元,而且没什么发展前途。”最后,失去了工作信心的小王准备回吕梁老家。“吕梁那边不像太原这么多人才,大学生还是比较吃香的。而且,在自己成长的地方工作,有父母在,还是有一种归属感的。”比起在太原的村子里租房子,四处奔波,小王还是愿意回老家就业。

山西大学历史学院的小宋说得更实在:“马上就离校呀,我就准备回老家临汾应聘老师。当个历史老师,还能照顾我父母,待遇还比太原这边高,我何乐而不为呢。”“回老家并不意味着退缩,主要看你追求什么样子的生活。每个人的追求不同,选择也会不同。”同样想回老家的魏星星想回老家考公务员,“今年的省考快了,回老家考公务员,竞争相对小一点点。考公务员不成,‘村官’也可以,创业也可以。只要咱把心态放好了,不怕没饭吃。”

当然了,还有一些学生毕业后就待业在家,啃老。他们虽然焦虑、困惑,但是肯定不会一辈子都呆在家里等待父母养育他们。

篇4:安徽大学毕业论文

研究显示,英国罗素大学集团的24所高校毕业生在40岁时平均年收入为43745英镑,高出英国其他高校毕业生平均年收入(37025万英镑)18%。罗素大学集团高校毕业生的终生收入也存在差异。分析显示,英国位列《泰晤士高等教育》2015-2016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前20名的院校(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其毕业生在40岁时平均年收入为52295英镑,比其他罗素大学集团大学毕业生高出19%。在55岁时,其平均年收入增至53130英镑,比其他罗素大学集团大学毕业生高出28%。

研究表明,上大学“物有所值”。英国大学毕业生45岁时平均年收入为38415英镑,比非大学毕业生(平均年收入21095英镑)高出82%。研究还反映出大学毕业生的供求关系:在伦敦中心区,具有大学学位的人口占64%,在其他大部分地区则降至25%~30%。

这项研究是首次基于独立数据,因此受到业内人士欢迎,被看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研究。剑桥大学教育学教授安娜·维格诺尔斯(Anna Vignoles)曾于今年4月根据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HMRC)的税收数据,研究大学毕业生和非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情况。尽管毕业生的终生收入会由于就读院校、所学专业、所处地区等因素有所差异,但这两方面的研究都表明,从长远来看,上大学还是值得的。

篇5:安徽大学毕业论文

大学毕业感言文章汇编(一)

三年的时间,不知不觉已走到了尽头,对这个充满欢乐,充满向往,充满激情,也充满苦涩的时代,似乎真的到了应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当执笔之时,尽管以往的故事历历在目,可是我的手,却什么也写不出来了……

曾经是多么的盼望着——

早些离开校园、离开课堂、离开书本……

离开学生的称呼,但到了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刹那,才知道,自己对这片土地是多么的不舍,在这里,有我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记忆!

朋友,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14、再见,老同学,再见,相约在美丽的明天。无论距离多么遥远,思念和祝福不会改变。企盼你的成功,分享喜悦的甘甜。同学情,点点滴滴再现,师生谊,一辈子能够温暖。把别离的泪水擦干,期待着重逢的那一天。我们把酒言欢,让这段情谊永远停留在心间。

15、六月的热浪退不却我们奋斗的激情,六月的征战击不垮我们执着的精神,六月的细雨浇不灭我们青春的热烈,六月的别离拆不散我们深厚的情意,亲爱的朋友们,愿我们伴着六月的祝福,一起快乐前行。

16、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甜美相识;同一个校园里,我们执着进取;同一个操场上,我们追逐嬉戏;同一个教室里,我们泛游书海;同一个六月里,我们彼此祝福。亲爱的朋友们,无须为分别而伤感,青春的脚步刚刚开始,让我们一起追逐青春的梦。

17、六月的雨是离别的泪水,六月的阳是未来的指引;六月的结束意味着新的起点,曾经的点滴,历历在目,是友谊让我们团结,是友谊让我们奋斗,是友谊让我们珍惜彼此;六月的战役,有你陪伴如虎添翼,如若拿下城堡,以后必有你我一番天地。珍重!

18、六月的鲜花已然盛开,毕业的脚步匆匆到来。许多的不舍和无奈,只能深藏在我心间。无论我身在何方,无论分别多久,友情之花定会常开不败。祝你宏图大展,幸福美满!

19、太多的话要说,却不知道怎么说,以为离别很遥远,却不知道转瞬就毕业各奔东西;既然不知怎么说,就不说就让其在心底默默祝福,既然离别不可避免,那就放手前行---天下谁人不识君呢?朋友,前途无限!

篇6:安徽大学毕业论文

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首先让我代表班主任王老师和全班同学对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时光如流水般转瞬即逝,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非常激动!三年来,伴随着恩师的教诲,我们知道了怎样做人、学习;三年来,伴随着朋友的关怀,我们知道了怎样交往、生活。然而此刻我们即将离开这美丽的校园、慈爱的老师和友好的同学。

但是:

我们不会忘记母校,这个曾给予我们知识和能力的殿堂;

我们不会忘记,为了我们的成长而辛勤耕耘的领导和老师;

我们更不会忘记,在校三年我们所结下的深厚情谊。

然而,时光无情。

离别的心是隐痛的,分别的情是伤感的。但有一句话说得好,今天的分离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聚。

一粒种子总要找到一片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因为只有在那里它才能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一滴水总是要回归大海,因为只有在波涛汹涌涌的大海中它才能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学校只是暂时的港湾,前方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去跋涉,去征服。

大学生活的故事与心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而明天又有太多太多的故事需要我们去扮演。但无论我们的角色如何,我想只要我们心中拥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勤奋耕耘终将收获一片翠绿。

今晚时光美好,今晚感情真挚,今晚酒色醇香。此时此刻我提议:让我们共同举杯,为我

们美好的明天而干杯吧!

希望各位今晚都能玩得开心,聊得畅快!

最后祝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都能快乐伴随每一天。谢谢!

大学毕业感言

六月来了,四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已然飞逝。似乎真的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脑海里还清楚地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送别学长学姐们的场景,不曾想这么快我们就成了被送别的对象。正如没有人可以使自己青春永驻一样,也没有人可以阻挡时光的脚步,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

因为大学,因为曾经的梦想,我们从五湖四海相聚在这里,在这里我们努力过,奋斗过,成功过,也失败过。四年中我们有欢笑也有泪水,经历的太多,此时此刻静下心来回首过去的点点滴滴,竟是这样的不舍,曾经是多么的渴望早点离开这个地方,真的到了离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是真的舍不得,以至于当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自己的眼中始终饱含着泪水,我告诉自己不要哭,因为只有离别才可能再次相逢,我相信应该没有谁会对这段时光不留恋吧。

大学四年,我很幸运的遇到了一帮子朋友,就像来这之前他们没想到一样,我也没想到可以遇到这么多能玩到一起的兄弟姐妹。四年时间里,从心里很感激学长学姐们的关心与照顾,你们教会了我这个大胖子很多,同时还有那些我亲爱的同学们,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好,但是是你们的包容与支持,我才可以一步步走下来,真的很感谢你们。未来的日子里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毕业了,我们依然是很好的朋友,因为人生中最美好的四年是你们陪我一起走过的,感谢有你。

四年,想想很长,过起来却是如此短暂,往昔依旧,眼前重复的竟然是四年前的光景,最可怕的是,记忆丝毫没有模糊。这才重新感叹,时光荏苒。

当然,离别也许是必须的,当面对着相濡以沫兄弟般的经历了四年的磨合而形成的真挚友谊之时,自己竟然会无语凝咽,一声再见与珍重都很难出口。希望大家都会记得生命中的这四年,感谢大家的陪伴支持与帮助。虽然不舍,但离别的脚步却不因我们的挚情而停滞。谁能说离别不是一种没呢?它是我们走入社会,走向新环境、新领域的一个开端,希望大家在以后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确定自己的新起点,坚持不懈,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前进,因为人生最美好的东西永远都在最前方!

篇7:大学毕业感言毕业回忆

毕业前的这些日子,时间过的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毕业答辩,散伙席筵,举手话别,各奔东西

一切似乎都预想的到,一切又走的太过无奈。每一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再逛逛校园,看一看它今天的样子,想一想四年前它如何迎来稚气未脱的我们。走了四年,似乎又走回到了起点。突然觉得,四年的同窗、身边的朋友,比想象中要和善、可爱得多!星光下的夜晚,每一个都温柔如风。图书馆的门还开着么,考研时历战过几个月的那间自习室,不知还有多少人再那里继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一直对那段埋头苦读的日子心存感激,不论结果如何,它让我收获了很多

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烂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我们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过往,也见证着我们的友谊。

大一的时候,觉得生活是橙色的。太多新生活扑面而来,新鲜而灿烂,热情而紧张。橙色的记忆里,有第一次见到知名教授的激动,第一次加入社团的好奇,第一次考试的紧张

大二的时候,生活是绿色的,青春拔节生长,旺盛得像正在生长的树,梦想也一点点接近现实。跟老师讨论问题时,看见他脸上满意的微笑;跟老外对话时,给自己打了个满意的分数;开始熟悉校园里任何一处美食,也常常上网聊天呆到很晚

篇8:安徽大学毕业论文

陈威涛是清华大学法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春节之前, 学校通知他要参加一个座谈会, 作为基层代表, 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发表一些看法。陈威涛说, 他的发言持续了10分钟左右。在会议上他提出的两个建议:一, 措施的落实应当尽快和切实, 营造全社会关注就业、关心就业的氛围, 使得更多的同学享受到政策的优惠;二, 国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应当发挥中坚和表率作用, 承担起社会责任, 给同学们更多信心!

◎“中南海挺平常”

3月1日早晨, 在清华大学紫荆公寓宿舍楼前见到了清华大学学生代表陈威涛, 1米七左右的个头, 一张娃娃脸, 热情的从宿舍楼里出来迎接采访。对于媒体的采访他似乎很熟悉, 带我到附近的学生食堂。“从见完总理后, 大概接受了十几家媒体了吧”。“你看上去可不像见过总理的啊, 挺好打交道没什么架子。”他不好意思的说“那当然, 我还是学生呢”。采访这天也正是陈威涛22岁的生日。在清华大学食堂初春温暖的阳光里我们开始了轻松愉快的交谈。

从google地图上看中南海是大片的绿和整个北京城区的灰色调比起来很显眼, 记者开玩笑说, 中南海好像是平房吧。陈威涛笑笑答, “虽然是平房, 但挺整洁。其实中南海没有我们想象的神秘, 挺平常的。”

◎“我是一个幸运儿”

记者:你是如何从全国大学生里被选上参加总理座谈的?

陈威涛:据说过程很复杂, 当时我在老家, 具体到院系、学校、教育部、国办层层的过程我自己了解的也不是很详细, 大概的时间点是在年前, 有一个选拔的过程。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很激动, 但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特别激动、兴奋, 睡不着……。印象中, 总理以前也和来自基层的大学生代表在中南海交流, 去年是南开大学的学生。总理很亲和, 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 我担忧能不能把这些意见说好。提前做了了解对相关政策和身边同学就业的情况, 写了一个大概的发言题纲。

我还真没有想过为什么在清华这么多学生里选我, 或者是全国六百万毕业生里选我。我觉得我是一个幸运儿。以前我在学生会做主席, 现在作党政书记和校团委的一些工作。

记者:去见总理这件事对你的生活有影响吗?

陈威涛:有两点, 一是和总理交流过程中坚定了我原先的想法, 总理也是非常希望在自身想清楚的情况下能够到基层去, 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基层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逐渐的锻炼成长。总理的这番话对我触动很大, 更坚定了我到基层的想法;另一方面就是回来后面对的媒体很多, 每一个问题我都认真回答, 我怎么想就怎么回答。过了这段时间我就不会再接受采访了, 我还是要普普通通的生活, 踏实工作。

◎总理鼓励下基层

记者:创业, 下基层等很多方面, 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 你怎么理解这些政策下达后, 对个体所产生的意义。

陈威涛:总理也在说这些政策的出台能惠及到多少人谁也不敢保证。国家有政策在, 关键取决于自己的定位, 自己愿意选择及能力所及去选择, 要结合各种因素去考虑。

记者:这些政策落实到你们身边了吗?在你去中南海见总理之前你对这些政策了解吗?

陈威涛:落实的还没有这么快。我们讨论的核心是国办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里面有一些是非常新的、突破性的政策, 有些是以前有现在又拿到一起阿做青一/C个F总P结。《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是1月19号发布的, 在这之前有一些政策比较了解, 但一些新的还是要看。

记者:了解到你现在的选择是下基层, 见过总理后会对你的选择有压力吗?

陈威涛:我是从大三开始就下决心要到基层, 和这次见总理是没有关系的。我的状态和同学们比起来,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要毕业了要走入社会去, 需要一份工作。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去做一件事情, 一份事业。究其原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是土身土长的农村人, 农活我都会干, 对乡村的感情非常深厚, 这与从小父母对我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 大学里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事业观成型的时期。毕竟在首都对国家政策接收得会比较快, 逐渐形成的这样一个择业的观念。

记者:下基层的学生遇到的很大的问题是融入农村。不是没有能力做工作, 是无法开展工作。基层和城市的工作背景是不同的, 你有这样的担心吗?

陈威涛:之前媒体对大学生在基层的报道很多, 说的是一些表面性的问题, 但核心问题是带有学生气的接受四年本科教育的大学生从文化认同上不能够融入村庄的整个文化,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也从很多老师的书中去寻求一些解答, 如研究上个世纪农村的陶景新老师, 费孝通老师, 到现在的贺学峰老师, 他们都有很多关于农村发展变化大局上面把握的内容。我自己就是从农村出来, 一直对农村比较关注, 这可能也会帮助我在农村的环境中找到一个更好的切入点去发展。

记者:以后你打算再回北京吗?

陈威涛:我也和同学聊到去基层, 他们会问我, 你想在基层呆多久, 把基层做成什么样。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是我一个人意志所决定的。当我到农村工作, 很多事情不是由我来决定的, 而是整个领导班子, 我自己能做多久上面有一条线, 下面有一个面。面是群众, 线是组织关系。自己能做到哪个层面是和个人能力, 组织的考察, 群众的口碑各个方面相关联的。但作为一个还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 我并不能去判断自己能做到什么样的地步, 我也不能说一到农村立刻一个“大雷”。来了一个清华大学生给农村。没有这样想过, 因为很多困难是现在料想不到的。就是把到基层当做自己的一份工作, 和在律所、在国企是一样的, 认真把工作做好, 一辈子留在农村也可以。

记者:家乡你毕业那年有多少考到清华?

陈威涛:我们村到现在只有我一个。

记者:你的选择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吗?也许会有人说考到了首都的清华, 又回到了农村。

陈威涛:我做这个选择不是受鼓舞一下子热血沸腾。这个问题我想了近一年的时间做出的选择。这期间经历了多次的反复。最初想去西藏, 父母不是很同意, 之后退而求其次, 现在他们也认同我的选择。这个过程中我和学院的老师都有过很多次的交流, 希望从他们那边得到关于尽忠还是尽孝这之间的矛盾的解决。最后决定去江苏基层。每个人做出一个选择不仅仅是自己利益, 背后还有很大的整体, 我的家庭、族人, 往大了说就是整个社会和国家。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社会的需要。

记者:三十年前的上山下乡和今日的下基层你怎么看时代的变化。

陈威涛:三十前的上山下乡确实带来了很多的问题, 如返城的就业等。对其中某些个体而言并不是坏事, 从更大的角度还是有很多的益处。如今的下基层和三十年前的上山下乡不是同一个性质, 现在是自主选择, 国家的鼓励和引导有很多的计划、政策的保障和配套措施, 也让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记者:清华母校对于你的选择, 以及清华前辈的选择对你有影响吗?

陈威涛:不能说一个具体的个人, 是清华整体的校园文化或大学精神。入学的时候讲清华的文化可能意识不到, 什么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当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渐渐形成, 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反过头来再思考的时候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自己能真正的接受这样一种文化融入这个文化就会产生影响。

现在快毕业了有很多感触, 回忆当年入校的每一幕, 四年的时间实在是太快了, 一眨眼过去了。有很多的书还没有读, 有很多事还没有做, 有很多想要认识的人还没有认识, 大四了就会很感伤。

记:你给我的感觉是很冷静和成熟的, 看上去超出你的年龄。

陈威涛:我是穿着看上去成熟, 换套衣服也一样打球, 我在宿舍也玩游戏的, 和同龄人一样。

说成熟, 这和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有关系吧, 我中学就离开家到外面上学, 一直和宿舍的同学相处非常好, 以前我一个人要把宿舍里每个人的水全打回来, 一次拎五瓶水。我觉的人和人相处就是真心, 不用去计较什么。

记者:你下步有什么计划?

陈威涛:从工作上说, 我在复习三月底的考试, 参加回江苏的选调生计划, 同时复习公务员考试;从学业角度上讲, 还有一些课要上, 论文的方向是:“知识产权方面的山寨机。”从学生工作角度, 在校团委做一些工作, 在班里做党支部书记。

我自己就是从农村出来, 一直对农村比较关注, 这可能也会帮助我在农村的环境中找到一个更好的切入点去发展。

篇9:安徽大学毕业论文

近几年,一批批有志青年怀揣梦想、扎根农村,有的当大学生村官,有的是农企职工,有的回乡创业,他们把汗水洒在希望田野,书写无悔青春。

大学生村官

研究生毕业的梁丽娜毅然回乡当起村官

别样人生同样精彩

85后、“村官”、女硕士……这些“标签”一度让梁丽娜压力山大。

2011年7月,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梁丽娜毅然回到家乡——广西陆川县陆河村,小村一下炸锅了:“读了这么多书,又回到村里,没出息!这女娃子干不了3个月。”不光村里人投来异样眼光,就连她妈妈也放出狠话:“以后不管好坏都不理你!”

“我还没干凭什么说我不行?”凭着一股“倔”劲儿,梁丽娜开始了她的村官生活。

“道路差,灌溉难,问题一大堆。”坐在村委会老瓦房里,梁丽娜看着不时从天花板上掉下的虫子,她下定决心:“想改变,总要先有人站出来。”

陆河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不到2 000元。带领乡亲脱贫,梁丽娜反复调研,选择了种橘红。她自己先承包了100亩荒地,从选苗、种植到施肥、除草都自己上手。村民们看到小苗茁壮成长,有了积极性,一块块空置荒地开出来,搞连片种植。“看着大家行动起来,心里特别开心。”她说。

之后,她又因地制宜,在村里推广耐寒花生,在周围的坡地种沉香树。如今,花生榨的油每公斤能卖40多元,每亩旱地产值达2 500元;120多亩沉香林也有了不菲收入。

短短三年,梁丽娜带村民修通了村屯道路,改建了小学校舍,建了一个活动中心和一个农家书屋。现在村里又在建“天网工程”。

“她敢说敢做,说了就做得到,大家越来越信任她了!”村民不禁对这个女娃竖起了大拇指,2012年,梁丽娜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如今,陆河村富了,梁丽娜也变了:从一个羞答答的小姑娘,变成了风风火火的“领头人”……2013年她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广西青年五四奖章。

谈起三年村官经历,梁丽娜觉得不后悔:“每天一早,呼吸着农村的清新空气,看着乡亲们幸福的笑脸,我庆幸选择了村官,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村官政策:任职期满有“五条出路”,10%的公务员计划定向招录村官

大学生村官能享受什么政策?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副处长蒙仕诚介绍,广西健全村官出路保障机制,村官任职期满后有“五条出路”: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

2008年以来,广西累计选聘7 149名大学生村官,覆蓋全区1/2的行政村,目前在岗近4 000人。今年共有8 272名毕业生报名参加广西大学生村官选聘考试,竞争1 500个村官岗位。

在待遇方面,广西大学生村官比照本地乡镇公务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最高3 215元/月,还按人均2 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另外,从2010年起,广西每年拿出10%的公务员考录计划定向招录大学生村官;对到农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条件的大学生村官,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等等。

蒙仕诚介绍,近三年有961名村官通过定向考录进入公务员(选调生)队伍、637人考录入事业单位岗位。

专家支招

■带着感情才能融入农村,调整心态,不轻言放弃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志勇认为,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是成长成才的一种选择。

“农村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们对农村有没有感情,有感情才能融入农村、在农村扎根。”黄志勇说,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一遇到棘手问题就容易打退堂鼓,这是好多大学生村官的“通病”。

黄志勇对想当村官的大学毕业生给出几点建议:

首先,要调整心态。从城市到农村,尤其是到偏远山区,心里也会有较大落差,一定要及时调整好心态,不要轻言放弃,要不在农村待不住。

其次,要做好规划。一定要规划好三年的村官生活应该怎么过,要为群众办哪些事,自己要得到哪些锻炼。不要指望一下子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要从最受农民欢迎、最能带来实惠和最易落实的事做起。

第三,要积极主动。要多走家串户,多与群众打交道,多倾听群众的心声。要学会说群众的语言,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你把群众当亲人,才能从‘外乡人’尽快转变成农民的‘贴心人’,成为致富的‘领头人’。”

农企职工

大学毕业两年的花天文当上农场场长

活出自己的力量

刚进入安徽农垦集团时,花天文想都不敢想,两年后能成为方邱湖农场一分场的场长:管着3 000亩土地,几十号人。“是金子总会发光,不在乎你在500强还是在农村,关键要活出自己的力量。”

2012年,花天文从安徽科技学院毕业时,就想着把所学的知识带到农村去,当看到农垦招聘信息时,眼前陡然一亮。投了简历,参加招聘,他如愿进入农垦,分到位于安徽凤阳的方邱湖农场。

刚到农场,花天文和农场工人一起种蔬菜,边干边交流,诚恳学习老师傅的经验。“过去真不知道灵芝还能嫁接,看老师傅们得心应手,真挺惭愧!”花天文说。

花天文踏实工作让大伙儿看在心里,不到一年,农场领导就把他派到了明西分场,全面管理2 400亩土地,为两季稻麦提供技术支撑。

“当时感觉压力大,但又有种大干一场的过瘾劲儿。”花天文说,刚接到通知时,他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一到明西分场,就一头扎进田里,把学校和农场学的技术全使上,制订详细方案,两季稻麦大丰收。“当时那个欣喜劲儿,怎么说呢,唉,你不懂!”回想一年前的经历,花天文眼睛里闪着亮光。

nlc202309012315

2014年,到农场工作两年后,花天文被任命为方邱湖农场一分场场长,踌躇满志的他又有了新的努力方向。他告诉记者,现在一个月工资3 000多元,加上奖金,一年可以挣到五六万元,在这里生活足够了。

“眼下就想着抓紧学习,把3 000亩土地管好,把30多人的队伍带好,把园艺师、农艺师的证考了。”花天文说,“袁隆平院士是自己的偶像,自己也要在技术上继续钻研,这么大的平台,且行且珍惜!”

企业政策:大学生既能发挥所学,又有待遇保障。先解决住房,再给发展机会

为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农垦?安徽农垦集团董事长田文俊分析,不少学农技的大学生,回到农村种地,手脚受束缚,不可能每个人都去流转上百亩土地,而农垦提供了一个“中间路径”,既能发挥所学,又能保障待遇。

安徽农垦集团副总经理李家堂说,安徽农垦通过多项优惠政策,让大学生喜于进、安于居、乐于业。2013年安徽农垦招收大学生96名,今年计划再招收140名。

方邱湖农场党委书记林传贤说,新进的大学生首先给解决住房问题,每个人只需要交纳几万元的建房成本,就可以入住新房。工资每月可以拿到3 000多元。林传贤说,现在的年轻人不仅看中待遇,更关心成长平台和未来发展。为此,农场也把优先提拔任用、提供事业平台作为招才引智的重要手段。目前农场流转了不少周边农村土地,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年轻人承包种植。

专家支招

■首先看自己能不能扎下根去,工作应有规划,不作权宜之计

安徽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顾辉说,传统观念认为农垦是农业企业,但目前农业企业多栖发展,不仅需要农技人才,更需要管理、新媒体等全方位人才。

“要改变思维定式,只要有适应的岗位,就可以将农业企业作为选择。选择农垦这类企业的首要依据并不是自己所学专业,反倒是要看自己有没有兴趣和热情,能不能扎下根去。”顾辉说。

顾辉认为,到农业企业去,要做好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职业规划,把农业作为事业来做,而不是为了找工作的权宜之计。

“到农业企业工作,是一种选择,与当村官或者自己创业相比,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机会,也面临着不同挑战,关键还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李家堂说,农垦企业稳定的同时待遇有更多保证,也有更多自己决策和发挥的平台。

“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不能总想着一笔生意就挣到高额收入。农业发展有自身的规律性,要看准其发展前景,瞄准市场,找到其规律性,这样才能劳有所获。”顾辉建议,年轻人到农业企业要有吃苦精神,把现代农业既当成事业,又当成陶冶情操的事来做。

大学生创业

放弃公务员面试的姚伟超留在农村创业

试验田绽放青春梦想

过几天就插秧了,江苏句容市戴庄村的秧田又长出希望。“年产100多万斤有机大米,总收入可达1 000多万元。”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姚伟超自豪地说,有机农业让这个贫困村富了。

2010年,姚偉超大学毕业后考取村官,来到戴庄村,看到农民的有机大米卖不出去,他用背包背着大米,硬着头皮走进南京一家大型商场,结果遭拒;商场不行就到小区,却被保安赶了出来。他重新制定策略,终于打通渠道,有机大米销售一空。

2013年5月,迫于家庭的压力,姚伟超参加了句容市公务员考试,笔试考了第一名。然而,他却放弃了面试。“村里的有机农业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800多户村民开始脱贫,我应该留下干一番更有意义的事业。”姚伟超说,自己离不开这片土地了。

姚伟超从村民手中租下了40亩土地作为创业的试验田,专心地研究起现代农业。他试验种植各种有机蔬菜,遇到难题就请教专家,试种成功就将经验分享给村民。

除了合作社日常工作外,姚伟超还联合种植能手杜仲志,办起的有机水蜜桃、草莓种植基地,由2010年的4亩增加到如今的100亩。

弯曲的山路两旁,是一棵棵水蜜桃树。姚伟超指着这片桃林说:“这是我种的日本引进的水蜜桃,口感好,保鲜期长,价格比一般品种高出2倍。”姚伟超说,在专家指导下,他和村民种出了不用农药、不用化肥的有机水蜜桃。

如今,戴庄有机农业合作社注册了野山小村的商标,并取得了有机认证。村民富了,环境美了,田野里白鹭成群,果园里鸡犬相闻,一幅美丽乡村景象。

创业政策:服务“私人订制”,开辟绿色通道,减免税费

镇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孙沛然说,2011年镇江专门出台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意见,通过降低门槛、税费优惠等举措支持村官创业。

开辟绿色通道。对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经济实体,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程序,减免有关收费。

资金扶持给力。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生村官创业。

创业也可以享受“私人订制”服务。镇江在全省率先成立市、县两级 “大学生村官协会”,组织专家、科技人员与村官结对,为每位大学生村官配备一位“成长导师”或“创业导师”。

目前镇江市692名大学生村官中,已有100多名大学生村官领办、创办各类项目,帮带570户农户脱贫致富。

专家支招

■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多“接地气”才能少走弯路

“大学生农村创业最需要的不是政策,而是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认为,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适合深入农村工作和创业,至少应该准备好奉献农村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这可能是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最大的考验。

赵亚夫说,在农村创业,不能只想着自己,而要做农民的带头人。因此,大学生村官创业除了要学习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还要学会如何与农民打成一片,如何与当地农民相处。

他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的情况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一定要“接地气”,才有可能少走弯路。

另外,大学生知识面宽,但没有创业经验,因此要扬知识之“长”补经验之“短”,多学习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知识,选既有发展潜力又能带动群众的项目,选既有较高收益又能规避风险的项目。

(来源:《人民日报》 庞革平 钱 伟 王伟健 吴玲佳∕文)

上一篇:春江花月夜 赏析下一篇:弘扬书法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