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2024-04-24

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共8篇)

篇1: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2014】28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提升监管能力和综合保障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求,以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为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为重点,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减少监管环节,明确部门责任,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技术支撑,充实加强基层监管力量,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构建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全市食品药品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为加快科学发展,打造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提供有力支撑。

二、改革目标

通过改革,全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得到增强,执法效能明显提高,资源配置趋向合理,部门职责更加明晰,监管责任有效落实,构建和完善统一、高效、权威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建立起权责一致、监管到位的食品药品监管责任体系,监管严格、质量可控的安全保障体系,动态监测、有效监管的风险预警体系,反应灵敏、高效运转的应急处置体系,依法行政、注重实效的长效监管体系,公正有力、科学权威的技术支撑体系,将南阳打造成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市。

三、基本原则

—— 理顺体制,分级管理。落实地方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实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统一管理机构,合理划分事权,实现权责一致。

—— 整合职能,落实责任。落实体制改革“整合、统一、加强”的核心要求,整合监管职能和机构,明确和强化监管责任,着力解决各监管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推诿扯皮等现实问题,最大提升监管效能。

—— 强化基础,提升能力。落实治标与治本并举、整治与建制并重的要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基础建设,整合监管技术资源,充实基层监管力量,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建立覆盖各环节的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体系。

—— 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结合本地区地域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市场监管任务和行政管理现状,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确保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市、县分级管理体制

按照省政府关于将现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由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工作要求,市、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其行政编制分别纳入市、县行政编制总额,审批权限分别由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分别行使;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所属技术机构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由市、县两级机构编制部门管理。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发【2013】22号)关于“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市、县各级工商部门及其基层派出机构要划转相应的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相关经费,市、县各级质监部门要划转相应的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涉及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装备及相关经费。市、县政府根据机构、职责调整情况,核减职能减少、工作任务不饱满部门的人员编制,充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编制规模,确保新机构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源有效履行职责,市、县新增和调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编制数要达到本地总人口的万分之三左右。食品药品监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二)组建统一、权威的监管机构

市、县级政府要参照国务院、省政府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的模式,将原食品安全办、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对食品药品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同时,加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承担同级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按照食品、药品分设的原则,组建成立市、县级执法和检验检测机构。建立健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的新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领导班子由同级地方党委管理,班子成员的任免须事先征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意,业务上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

1、新组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整合原市政府食品安全办、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的食品安全监管和药品管理职能,组建的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市政府直属部门。新机构加挂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承担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2、整合组建县、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各县和卧龙区、宛城区原则上按照市级整合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的模式,组建本地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在南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区管委会直属机构。各县区要在各产业集聚区、开发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派出机构。

3、整合组建市、县(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设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副处级规格,作为市农业局直属执法机构,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工作。整合加强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设立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队,作为市畜牧局直属执法机构,副处级规格,负责全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

4、设立打击食品药品犯罪专项机构。市公安局增设食品药品安全侦查大队,正科级规格,各县区公安局增设食品药品安全侦查中队,主要负责侦查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防范、打击食品药品恐怖活动。

(三)健全基层管理体系。各县区要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作为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派出机构,副科级规格,编制数要达到辖区人口的万分之二点五左右。加强基层监管执法和技术力量,改善办公条件,配备现场快速检测和调查取证等必要的技术装备,满足监管执法需要。乡镇政府要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为重要职责,切实负起责任。在农村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承担协助执法、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宣传教育等职责,所需人员津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构建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形成食品药品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

(四)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和基础监管能力建设

按照统一、精简、效能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整合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监管能力,形成事前科学审评、事中严格监管、事后依法行政的监管模式,构建全过程、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提升监管科技支撑能力。统筹整合市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的食品检测资源,建设市级区域性食品检测中心。同时,积极谋划和向上申报食品检测建设项目,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办发【2012】36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规划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食药监财【2013】254号)、《河南省食品药品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13—2016)》(豫政办【2013】105号)规定的标准,规范配备食品检验场所、仪器装备,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使其具有承担全市乃至豫西南地区的食品检验检测的能力,为行政机关的全过程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有效避免地区性、行业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

1、组建南阳市食品检验中心。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级事业单位,副处级规格。负责全市的食品、化妆品检验工作。开展食品、化妆品检验方法、质量标准以及与食品、化妆品质量有关的安全性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组织实施全市食品、化妆品抽验计划,指导县级食品检验机构及食品、化妆品生产单位质量检验机构的业务技术工作。

2、保留原南阳市药品检验所。原南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更名为南阳市药品检验所,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级事业单位,正科级规格。负责全市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药品检验、复验工作。开展药品检验方法、质量标准以及与药品质量有关的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等有关方面的科研工作。组织实施全市药品抽验计划,指导县级药品检验机构及药品生产单位质检机构的业务工作。

3、组建南阳市医疗器械检验所。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级事业单位,正科级规格。负责全市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承担全市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检验工作。组织实施全市医疗器械抽验计划,指导医疗器械生产单位质检机构的业务工作。

4、组建南阳市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中心。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级事业单位,正科级规格。承担全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药品不良反应、药物滥用监测和医疗器械产品不良事件、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技术工作,评估和预防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

5、整合组建县级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各县区要加快检测机构整合力度,以快速检测和基础项目为主,参考市级检测机构设置,结合本地实际,组建县级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加强装备和人员配置,满足基层监管和执法需要。保留县级药品检验所,承担其原有的药品检验职能。

二是加强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食品药品监管财政投入力度,足额保障设备购置、检验检测、风险评估、应急处置、事故救援、有奖举报、监督检查、信息工程、追溯体系、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示范创建、诚信机制、评审评定、反应试验、以奖代补等监管经费,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明确人员配备要求,严格监管人员准入和退出,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保障食品药品监管执法机构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强化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增强监管执法能力。

1、组建南阳市食品稽查局。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二级事业单位,副处级规格。负责全市食品、化妆品稽查工作,开展跨区域食品、化妆品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组织全市食品、化妆品安全的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

2、组建南阳市药品稽查局。将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稽查支队改名为南阳市药品稽查局,其原有规格、职能、编制保持不变。负责全市药品、医疗器械稽查工作,开展全市跨区域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组织全市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的专项执法监督检查活动。

3、组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认证中心。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二级事业单位,正科级规格。承担全市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评价工作。负责对食品注册品种进行技术初审。开展I、Ⅱ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审评。负责建立南阳市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审评专家库,组织专家开展食品药品相关评定工作。

4、组建南阳市食品药品安全举报投诉信息中心。为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二级事业单位,正科级规格。设置12331举报投诉热线,负责全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线索的受理、转办、督办,组织实施举报奖励工作。负责信息化建设和食品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工作。

(五)明确各监管部门职责分工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与有关部门的职责界定,各级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做好相关工作,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成密切联动机制。将商务部门负责的生猪屠宰监管职责调整到同级畜牧部门,确保职能、机构、队伍、装备等及时划转到位,各项工作有序衔接。农业部门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加强有关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强化源头治理;畜牧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屠宰环节和生鲜乳收购环节的监管。按照无缝衔接原则,准确划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农业畜牧部门的监管边界,做好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与批发市场准入管理的衔接。卫生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标准、风险评估等相关工作。工商部门做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活动的监督检查工作。质监部门要加强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生产经营工具等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的监管。城管部门要主动配合相关监管部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监管执法工作。公安机关要建立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的侦查机构,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管执法,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预警,严密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

(六)强化食品安全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

市、县政府要继续加强食品安全委员会及食品安全办公室的职能作用,确保各级食品安全办的统筹协调、监督指导作用有效发挥。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及时分析研判食品安全形势,提出解决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的重大方针和政策建议,推进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市、县府食品安全办要切实履行协调、监督、指导职能,建立健全地区间、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要加强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完善政府、企业、社会齐抓共管的综合监管措施,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地方政府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情况,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重大整顿治理和联合检查行动,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及责任调查处理工作。要在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设立专门的内设机构,具体承担本级政府食品安全办的日常工作。

(七)切实转变监管职能

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下放有关行政审批事项;梳理行政职权,公布权责清单,规范行政裁量权。加强监管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稳妥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切实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市场监管实行属地管理,执法重心下移,由县级政府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的规范管理和监督指导,组织查处跨县区案件和大案要案。加强监管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完善食品药品有奖举报制度,建立新闻舆论引导和监督机制。积极培育新型行业协会组织。建立食品可追溯制度、企业首负责任制、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民事赔偿制度等,推进食品药品法规实施,加快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快食品药品行业诚信系统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格局。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市、县两级分别制定改革方案,召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动员大会,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0月)。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对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人员、资产进行划转,按新体制、新机制运行。

(三)完善提高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全面检查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巩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成果。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市、县政府要充分认识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履行对本地区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抓紧抓好本地区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工作。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出台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统筹推进全市体制改革工作。各县区政府要成立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负责。食品药品日常监管任务繁重,各地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尽可能缩短改革过渡期,确保如期实现改革目标。

(二)明确责任,扎实推进。按照改革工作部署,市编办要及时制定出台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及其所属事业单位的“三定方案”,科学配置职责、设置内设机构、核定人员编制;组建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可采取先备案,后再机构改革批复的方式办理。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清理和调整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事项;市发展、财政、人社部门要抓紧制定出台体制改革相关政策和人员、编制、经费划转的具体措施;市编办、食品安全办和市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部门在做好本级机构改革工作的同时,要支持和指导县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

(三)统筹兼顾,平稳过渡。市、县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要坚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监管,毫不松懈地抓好各项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工作。改革过渡期间,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责任和药品监管责任仍由原系统承担,并按既定部署做好相关工作。各监管部门要顾全大局,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扎实做好人、财、物的划转工作;要扎实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人事财物调配、干部进退留转、工资待遇调整等解决办法,切实解决改革涉及的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确保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确保各项工作上下贯通、运转顺畅,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实现与新建机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平稳过渡。

(四)加强督导,严肃纪律。市、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编制、人事、财政纪律,严禁在体制改革过程中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突击提拔干部,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市、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市编办、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管局要及时掌握和研究解决市、县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加大支持力度,为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市、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和政策,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改革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重大措施,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舆论环境。

食品药品安全责任重大,监管体制改革影响深远。各级各监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和监管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着力提高食品药品产业整体素质,创造公平法治诚信的市场环境,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的食品药品安全水平

篇2: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关于研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有关问题专题会议纪要》([2011]第15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鄂政办发[2011]59号)等文件要求和襄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调整内容

(一)成立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由市政府市长任主任,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省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管理,作为市政府的工作部门。核定编制18名(行政编制17名、工勤编制1名)。领导职数配备为4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纪检组长1名。

(三)将市卫生局负责的餐饮服务环节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能划转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组建市食品药品综合执法大队。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副科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由市食品 1

药品监督管理局部分药品监督执法人员和卫生监督局划转的食品监管岗位工作人员组成。核定事业编制25名。其中大队长1名、副大队长3名,中层干部按职能需求配备。

二、组织领导

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工作在市政府领导下进行,由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组成市政府食品药品机构改革工作专班。在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机构改革工作。

三、工作部署

(一)拟定“三定”方案。市编办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拟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三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划转职能。将市卫生局负责的餐饮服务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能划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交接工作由市政府统一组织进行,以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签字确认的交接手续为准。

(三)划转编制人员。按照市编办确定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三定”方案,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筹兼顾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等情况,从市卫生监督局从事食品监管工作的在编人员中公开招考,择优录用,进入食品药品综合执法

大队。

(四)划转资产。市卫生监督局将本单位资产清单,交市财政局审核。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的有关规定,将相关资产、经费划转到市食品药品综合执法大队。

(五)办理手续。市编办、市财政、市人社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根据确定的人员、资产等情况,办理人员编制划转、经费预算和资产移交等相关手续。

(六)成立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起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等有关文件,召开第一次成员单位会议,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责任意识。

四、工作保障

(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垂直管理后,按省财政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达的财政体制基数划转文件精神,根据上级所拨经费及2011年各项实际支出175万元测算,2012应按175万元纳入市财政预算。

(二)市食品药品综合执法大队所需工作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根据近三年食品监管工作实际支出测算,2012年所需各项经费约为120万元。

(三)新组建的市食品药品综合执法大队,无经费、无办公

场所、无执法交通工具及办公设施,为保障食品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参照襄阳市的作法,由财政部门拨付工作启动资金80万元。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相关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襄阳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安排,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部门协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涉及有关部门职责分工的调整及“三定”工作的若干具体问题。编办、财政、人社、卫生、药监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互相协作。要高度重视体制转换时期的监管职责衔接和落实工作,防止出现监管空档,切实做好体制调整和管理变化的相关事项的调研、对接工作,任何单位不得借职能调整之机推诿、弱化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三)严明组织纪律。要严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严禁在体制调整过程中超编进人、超职能配备领导干部,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对在体制转换时期推诿扯

皮、放松食品药品监管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以确保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到位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落实到实处。

篇3: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 深化机构改革 健全监管体制机制

一是省级层面改革已经完成。在健全和完善省局机关工作机制的基础上, 研究划分省、市、县三级监管事权, 理顺行政层级关系。以完善机构、增编扩员、职能整合为重点, 推进省局直属单位改革, 新增全供事业编制167名、处级职数21 名。设立了省口岸食品检验检测所, 核定事业编制60 名, 目前已基本组建到位;省食品安全监督局加挂省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牌子, 实行参公管理, 编制增至64 名;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更名为省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 编制增至60 名;省局培训中心更名为省食品药品宣传教育中心, 编制增至30 名;河南省食品安全监督举报中心更名为省食品药品安全信息中心, 加挂省食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河南省食品药品征信中心牌子, 编制增至15 名, 省级监督执法和技术支撑能力大幅提升。二是市县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加快市、县监管机构组建和职能整合, 18 个省辖市、166 个县 (市、区) 均独立设置了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协调省编办印发了《关于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 明确乡镇或区域设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 规格为副科级, 每所人员编制5-7 名。目前已有1525 个乡镇完成了机构设置工作。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局被省政府列为省直3 个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单位之一, 省编办批准省食药监局设立了行政审批办公室, 除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外, 省级层面的全部行政许可事项实行集中办理, 规范行政审批“权力要素、审批流程、裁量准则、服务方式”标准化。梳理行政职权323 项, 编制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 切实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简政放权, 下放了8 个食品种类的生产许可和1 个药品检查事项。

■ 强化基层基础 建设安全保障体系

深化实施省政府与国家总局《共建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合作协议》和河南省保障体系建设三年规划。一是推进检验检测专业化。总投资6.3亿元、建设规模12.4 万m2的省口岸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项目被列为省政府重大项目, 年底前将开建桩基工程。投资2.6 亿元、建设规模5.2 万m2的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技术中心已竣工启用。投入8300 余万元, 为各级监管机构配发了299台 (套) 检验仪器设备和4098 套制式服装。二是推进监管手段信息化。省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平台项目被国家总局列为省级试点, 并列入省政府“政务云”建设首个项目。出台了全省系统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投资9583 万元的省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工程项目 (一期) , 已编制完成可研报告并报省发改委审批;总投资999 万元的“12331”投诉举报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和信息数据中心等项目, 即将建设完成。三是推进应急处置科学化。起草完成了国家总局委托的《食品药品安全重大信息直报系统工作规范》。争取中央专项资金400 万元, 加强省局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应急执法装备配备。妥善处置了各类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舆情信息31 起, 及时消除负面影响, 维护了河南形象。

■ 创新监管模式 加强食品药品监管

一是加强日常监管,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河南省食药局对全省12.2 万家持证餐饮单位进行量化分级管理, 评定率达到82.6%。对高风险药品企业、中药材专业市场实施责任约谈;加大认证检查、跟踪检查、飞行检查、专项检查力度, 监督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深入实施药品GMP、GSP, 提升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健全并落实医疗器械注册审查会商制度, 促进医疗器械注册规范化、标准化。受国家总局委托, 编制了一次性使用手术衣等5 个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建立医疗器械安全分析例会制度, 推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二是坚持问题导向, 开展专项治理。加强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 全省抽检食品7.9 万批次、药品1.58 万批次、化妆品3000 批次、医疗器械2000 批次。针对日常监管和监督抽检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 省局组织开展全省食品市场大清查、学校及其周边食品、调味面制品、配制酒、农村餐饮食品、节庆期间食品、中药生产提取、中药材专业市场、银杏叶药品、贴敷类、无菌和植入类医疗器械等专项检查和治理行动, 消除了一批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三是严肃查办案件, 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行刑衔接, 加大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协查核查、追踪查源力度, 保持严惩重处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今年以来, 全省共立案查处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12 万起, 捣毁制假售假窝点68 个, 移送司法机关252 起, 依法严惩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

■ 加强综合协调 凝聚监管整体合力

一是加强各级食安委、食安办建设。制定出台了《省政府食安委工作规则》;市、县政府均成立了食安委、同级食品药品监管局局长兼任食安办主任, 市、县局均内设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办事机构;省编办明确要求各乡镇设立食安委, 由乡镇长担任食安委主任, 常务副乡镇长兼任食安办主任, 办公室设在乡镇监管派出机构, 全省建立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集中监管“两结合”的组织体系。二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考核评价。推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纳入“省十项重点民生工程”, 并列入省政府目标考核、社会综合治理考核、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评、省直部门目标考评体系。充分发挥食安办统筹协调、督查指导作用, 积极配合省人大做好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联动监督、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相关工作。组成9 个考核督查组, 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参与, 对全省各级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 落实政府和监管部门责任。三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县创建。制定出台了创建实施方案和评价标准体系, 召开了全省食品安全县创建现场会, 在汤阴县等5 个县 (市、区) 开展创建试点, 带动38 个县级政府主动申报创建。各试点县 ( 市、区) 制定工作方案, 对照考核标准, 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 推进协同治理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篇4: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基层,基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食品药品监管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的保障,就当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来看,存在着许多问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没有全面地落实下去,对食品药品监管不严格、不到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一项食管社会稳定的“民生工程”,在现代社会里,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药品食品监管工作,要全面抓好食品药品监管。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监管体制不完善。就当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来看,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监管体制还没有形成,各部门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现象较严重,有些监管职能边缘的问题无人管,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另外,现阶段的处罚机制与社会发展不相符,许多处罚不够严厉,难以发挥有效惩戒作用,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对执法工作人员要求较高,然而就当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来看,现阶段的工作人员难以满足食品药品监管实际工作的需要。许多执法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对食品药品不认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比较随意。另外,许多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还可有待于提高,许多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会被那些不法商贩给出的利益所迷惑,没有发挥执法人员应有的作用。

基层食品药品相关设备落后。食品药品安全与否不能单凭眼睛去看,需要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来进行质量检测。然而基层食品药品相关设备还比较落后,执法人员在食品药品监管中大多是对产品的外观、包装、有限期限等信息进行查看,而对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药品质量是否达标等指标需要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来完成,而基层相关设备存在较大的缺陷,使得那些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药品难以及时的被检测出来。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存在问题的对策

完善监管体制。食品药品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完全的监管体系是该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为此,政府部门应当针对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完善相关监管体制。首先,要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要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全面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其次,建立和完善企业合作机制,完善公、检、法等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办案的协作机制,全面落实责任制,对损害民众利益的一些不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处。另外,应当健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以法律为依据,对那些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执法工作人员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执行的主体,要想全面抓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应当加强执法工作人员的教育。要加强执法人员对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认识,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同时要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执法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培养一直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工作队伍。

加大投入。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依靠相关的设备来提供保障。作为政府,应当要加大相关投入,既要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费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大对检测设备、执法车辆、视频设备等方面资金的投入,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保障,从而更好地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加强执法监管。首先,对强化抽检监测,要对基层食品药品进行抽检,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基层食品药品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要立即停止该类食品药品的生产和输送,要追本溯源,从源头上切断货源;其次,要深入市场,全面展开市场调查和管理,对市场进行整顿加大对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大要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基层食品药品监督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工程,在现代社会里,相关部门必须持续关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加大投入,全面抓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从而杜绝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药品被民众食用,从而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滨州市邹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篇5: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属地管理职责,切实将监管重心下移,进一步提升我街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依据有关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结合我街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实际,特制定XX街道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部署,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工作实际,建立分片划区、包干负责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网,积极创新食品药品安全区域监管网格化工作模式,完善监管工作机制,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坚持定期巡查,切实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积极预防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

二、组织领导

街道成立以办事处主任吴南沼为组长,办事处副主任XX、XX派出所所长XX、XX市管所所长XX为副组长,相关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食安办),办事处食品安全协管员XX,具体负责对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各社区、成员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本辖区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

三、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进一步明确街道、社区及其他有关站所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责任和工作内容,全面落实社会单位的食品药品安全主体责任,健全街道、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体系,有效预防和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四、工作措施

(一)建立网格体系。

以社区为独立单元格,作为最基层的一级网格(即一个社区为一个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区);街道辖区域为独立的二级网格。通过实施网格化监管,切实建立“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络到底、责任到人”的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

(二)健全监管机构。

街道、社区建立健全各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形成监管网络。以社区作为最基层的一级网格监管机构;街道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作为二级网格监管机构。

(三)明确人员任务。

一级网格中,确定各社区主任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负责人,两委成员为协管员兼信息员。承担本社区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协管任务,负责收集、上报食品药品安全相关信息,劝阻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协助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和执法等工作。二级网格中,成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和专职工作人员。承担本网格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属地管理任务,完善属地管理制度,建立本网格内食品药品安全基础数据库;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检查及宣传等属地管理工作;组织、协调本网格内执法人员开展日常监管和受理群众投诉举报等执法检查工作;收集、上报食品药品安全相关信息;落实上级政府和监管部门部署的具体工作;监督、指导所属社区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四)落实管理责任。

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各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环节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分管负责人为本部门监管责任人,各监管区负责任对本监管区食品安全负总责。

五、运行管理

一级网格:全面落实上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部署;协助开展食品安全药品监管等相关工作,及时上报食品药品安全相关信息。

二级网格:全面落实上级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部署;建立健全辖区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本底资料,全面掌握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巡查、检查制度,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日常检查、巡查及专项整治等工作;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公布举报电话,受理有关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报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信息。

六、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8年8月--9月)街道根据上级食品安全工作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食品药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

明确相关职责,制定相关制度,设立工作机构,规范工作流程;各社区要按照统一部署,结合监管区域实际,制定各自工作方案,全面进行安排落实。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9月—10月)1、完善相关组织架构,确定纳入网格化监管的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做到网络成型,人员到位。

2、以一级网格为基础,全面开展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单位摸底、登记、造册,分监管区、分环节建立食品药品安全台账。3、全面启动一级、二级网格运行,组织重点检查,增加检查频次,检验运行效果,并及时补充完善,使之迅速进入常态化。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8年11月)各社区认真总结网格化监管实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经常性运用网格化监管的手段来检验和评估实际运行状况,提出进一步加强与完善的具体措施,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各监管区要深刻认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监管负责人负总责,协管员、信息员具体负责,精心部署,狠抓落实,确保专项检查取得实效。

(二)分工负责,密切配合。

各监管区要在本辖区范围内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各有关站所要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各监管区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各监管区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引导群众积极举报、投诉发现的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

(四)加强沟通、报送信息。

专项检查工作实行定期报送信息制度,以便相互交流,掌握工作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篇6: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总结和2012年打算

2011年药监改革工作总结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编办精心指导下,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进展顺利,新的三定方案得到较好落实,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促进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现将三定方案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去年9月23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连云港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我局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召开局党组会议,研究部署“三定”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计划和时间推进表。确定由人事教育处牵头,会同各处室讨论研究职责调整具体方案,使各处室的职能更加明确,责任更加清晰。二是强化宣传发动。迅速向全局干部职工传达,就如何贯彻落实“三定”规定,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转变机关作风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效率意识得到普遍加强。三是做好与市编办汇报沟通工作。无论“三定”方案制定还是实施,市编办都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市编办同志多次到我局进行现场指导,我们也及时向市编办汇报进展情况,大家

共同调研商讨有关事项,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三定方案落实工作。

二、及时调整,全面履职。一是做好职能交接和调整工作。去年11月9日,市政府举行了职能交接仪式,正式将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由我局移交市卫生局,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实现“无缝对接”。同时,在系统内部我们对相关职责进行了调整理顺,对部门、处室职责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减少职能交叉,理顺职责关系,提升行政效能。各处室又将具体职责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位同志,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减少扯皮,提高效率。二是组织竞争上岗,组建新浦、海州分局。为尽快将机构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切实肩负起保化品和药品监管服务的职责,今年3月,我们组织开展了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工作。严格按照三定方案要求,撤销调整了部分处室,调整了连云分局领导班子,配齐配强新成立新浦、海州分局人员,加大经费支持,解决办公用房、设备等,两个分局已于4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市局出台了市区两级事权划分规定,明确了各分局职责。三是落实责任,全面履职。职能调整后,党组要求各处室、各单位要对照市政府和省局各项目标,确定今年工作重点,2月份召开了全系统工作会议,3月份以来又相继召开了各条线会议,出台了药品流通、稽查打假等条线工作要点,市局与各处室、各分局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四是积极探索监管服务新机制,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药监部门职能包括监管和服务两个方面,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树立“监管和服务两手都要硬”的理念,要保障安全,促进发展。要求各处室、各单位要适应新情况、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如为了履行好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这一新职能,我局在做好与卫生部门交接的同时,多次组织人员到深圳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组织人员到省局进行培训,启动全市保化品调查摸底,为履行新职能打牢了基础。为了服务中小药企发展,要求安监处、注册处(新成立,服务发展处)做好与江苏高投的对接工作,召开了中小药企座谈会,积极为中小药企引资引智等,受到了与会企业家们高度评价。在全省成立了首家市级药品不良反应中心,通过招考和选调充实人员力量。

三、积极构建新机制,提高公众用药保障水平。一是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初步构建。大力推进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开展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综合评价试点工作(全省仅有5个城市参加)。在市县(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县(区)均成立了药品安全委员会,明确了药安委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市政府已将药品安全纳入全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并作为今年对县区政府考核的内容之一,层层落实目标责任。根据市政府要求,我局牵头编制了《连云港市“十二五”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规划》,明确了今后五 3

年全市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框架,进一步推动了“政府牵头、条块结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的形成。在县区政府的支持下,东海县、赣榆县、连云区顺利启动了药品安全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基层药品安全监管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二是保化品监管工作履新有为。认真学习保化品监管法律法规,在各县区开展模拟检查,熟悉工作程序。按照事权划分和“属地原则,分级管理”的要求,逐级落实县区监管责任。加强调查摸底,初步建立了市区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单位和各县区生产经营单位监管档案。在各县区开展了保化品监管信息库、绘制监管网络图、经营(使用)单位日常监管格式化、美容美发行业专项检查、行政处罚、标签标识检查等试点。加强案件查处,今年全市立案查处了违法保化品案件10余起,为保健食品、化妆品市场整治和行政执法积累了经验。

四、践行新理念,落实新举措,医药产业发展更加强劲有力。今年以来,我局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沿海开发和创新型城市建设号召,主动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固树立“在监管与服务的道路上双脚踩的都是油门,要双给力”、“一流的药企要有超一流的服务跟进”等工作理念,主动将监管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监管,助推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1至10月份,全市医药工业实现产值153.4亿元,同比增长34.2%。预计今年底,全市医药工业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发展态势良好。一是切实加强投资发展软环

境建设。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加强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建设,在全系统集中开展了“三治三提升”和“百名处长进百企”、“满意处室(干部)创建”等活动,深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三解三促”。局职能处室先后与20余家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和保健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建立联系点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服务。先后为企业举办业务培训16场次,完成335项行政审批事项,联系合作资金3000万元。二是加快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规范认证步伐。目前全市共有4家药品生产企业10个剂型通过新版GMP认证,184家药品经营企业通过GSP认证,GSP跟踪检查234家。特别是今年3月1日在全国实施的药品新版GMP,为药品生产企业准入设立了更高的门槛。为促使我市药企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我局加快推进认证步伐,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在全省做到四个率先:率先进行宣传贯彻。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新版GMP新闻发布会,广泛宣传相关政策;率先制定实施方案。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订了全市18家药品生产企业认证计划和时间进度表;率先组织认证培训,在全省地级市中第一个为企业举办了新版GMP认证培训班,邀请全程参与新版GMP起草、修订的两位专家为全市230多名药品生产企业管理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作讲座;率先通过认证,正大天晴小容量注射剂和恒瑞大容量注射剂分别获得全国首批新版GMP认证第1号、第2号证书,在全国同行业引起较大反响。

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是“十二五 规划目标实施的关键一年。根据全市十二五规划和省市党代会要求以及李强书记关于“进一步提高医药产业集聚度,提升医药企业创新力,做大做强医药产业”的指示精神,我们将继续完善体制、机制,巩固提高所取得的成绩,促进药品监管和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围绕一个中心”:就是紧紧围绕“保安全促发展”这个中心,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促进医药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两个目标”:就是监管好药品生产企业,对全国消费者负责;监管好药品流通市场,对全市人民负责。

“坚持三个到位”:就是坚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到位;坚持围绕公众用药安全履职尽职到位;坚持围绕医药企业做大做强优化服务到位。

做好四项工作:

(一)推进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促进全市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构建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在做好市级权限范围内行政审批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与省局、国家局的联系沟通,为我市医药企业争取更大的关注和支持,建立和畅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二是加强认证检查服务。成立连云港市新版GMP认证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根据药企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进一步落实局领导和处室定点帮扶企业制度,推动5家企业9个剂型按计划进度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三是强化

协调服务。根据“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思路,以推行新版GMP为抓手,促进中小药企资源优化配置。突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现有企业改造升级,新上医药项目高端切入,拉长产业链。明年,争取江省高投新投资2个医药企业,并为各园区新招引医药项目提供政策咨询,做好全程跟踪服务。引导企业加强交流合作,特别是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合作交流,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互利共赢。四是着力做大医疗器械产业。相对药品生产企业而言,我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2012年,我们将加大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引进项目的帮扶力度,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发展,力争在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和质量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二)完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一是完善药品安全协调和考核机制。将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建立政府药品安全例会、药品安全部门联席会议、相关部门的定期沟通制度,完善药品安全协调机制。二是加强对县区药品安全工作的业务指导。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设的支持,加大经费物资和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力争各县区通过省局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考核验收。三是强化药品生产企业的风险责任意识。通过完善药品工艺处方核查、GMP跟踪检查、药品生产质量专项检查等措施,帮助企业有效掌控和化解药品安全风险,使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责任得到全面落实。同时我局将对违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推

行约谈制度和警示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生产经营和诚信经营意识。

(三)全力做好口岸所创建工作。创建连云港国家口岸药检所对于我市医药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促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我市港口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该项工作已纳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省局十二五规划。2012年,我局将进一步加大创建工作力度。一是争取市政府支持药检所人员编制20名(目前全国药品口岸药检所人员都在60名以上,我局还有较大差距)。二是自筹200万元(请求市财政配套200万元)资金用于购置液质联用、气质联用、ICP-MS、原子吸收、薄层扫描等重要设备。三是加强药检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计划引进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人员5名以上),组织业务骨干到中检所、上海所、广东所等先进口岸药检所学习深造;积极参与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拓展保化品检验业务。

篇7: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后

这种把食品、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划归药监系统的做法,整合了资源,构建了药品食品综合检测的新格局,减少了资源浪费,为打造技术面广、技术力量强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创造了条件。整合后,成都市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了9000万元的财政经费支持,另址重建了检测中心,在仪器设备方面每年也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经过机构整合,当地政府更加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同时,也消除了部门间利益保护主义,使决策、监督和执行能有效地开展,促进检测机构能力的提高。成都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极力寻求通过多种研究工作来扩展思路,提高检验技术,提高检测手段。中心开展的鱼腥草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研究,为国家制定鱼腥草注射液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过敏试验方法研究和溶血与凝聚试验方法研究,为注射剂生物安全性试验方法提供了新思路。整合资源迎接新挑战

□成都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主任 蒲旭峰

为充分发挥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行政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近年来,武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全面加强能力建设,加强食品检测标准的研究,充分发挥在监管过程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为武汉市民的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早在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时,我所就开始着手筹建食品(保健食品)检测参数扩项的准备工作,先后于2004年、2008年获得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2项食品(保健食品)检测参数批准,同时部分食品(保健食品)参数于2007年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实验室认可。我所还多次积极参加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各项食品检测能力验证,均获得满意的检测结果。此外,我所有关技术人员结合食品检验工作开展食品检验方法的研究工作,在《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等国家食品检测核心期刊上发表有关食品检验的科研论文。

近几年,我所根据食品检测工作的需要,陆续招聘食品检测和微生物检测博士2名、硕士多名,充实加强食品检验技术力量。目前,我所的食品检测能力建设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已达到食品检测的技术要求和检测能力。

全面加强能力建设

□武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所长林幸华

药品检验是实施药品质量监督、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副省级城市药品检验所如何在药检机构中提升自身地位和作用,是当前比较严峻的现实。对此,我希望能通过食品药品检验技术协作交流会的形式,使大家在信息、技术、人才、培训等方面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的检验工作格局,切实为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药检系统优质资源共享,能有效实现药检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的作用,是提高检验资源利用效率和检验效益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和一项有效措施。

近年来,通过与各副省级城市检验所和本省各地检验所交流学习,查找不足,我所添置了进口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大型精密仪器,检验检测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检验检测能力明显提高,能够承担起辖区内药品质量监督所需的大部分检验任务,全项检验能力达到70%以上。随着药品监管工作的深入发展,我所检验检测任务量逐年增加,每年都开展一些新的检验项目,使评价抽验、监督抽验工作齐头并进。自2002年以来,我所每年的检验量均达到4000批次,在省内药检所一直位居前列。构建药检系统资源共享格局

□南京市药品检验所所长 崔福春

为配合监管部门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能,哈尔滨市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积极探索适合食品检验规律的食品业务管理模式,以适应食品、药品检验的不同需求。

我中心确定了食品检验能力规划方案,在起步阶段将餐饮环节卫生学内容列为重点,成立了食品参数认证组,用了两个月左右时间,完成了所有申报参数的检验工作。

结合食品检验起步阶段样本内容多、总量较少的特点,我中心提出了利用“一个检验平台,实现多种检验”的思路,实现了食品等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建立食品检验运行体系文件,及时修改《质量手册》,经过专家组的考核,通过食品检验参数1131项。

在通过食品参数认证工作后,我所及时开展针对食堂等单位的餐具及凉拌菜的微生物项目(总大肠菌群、致病菌等)检验工作,在锻炼技术队伍检验能力的同时,初步考核了食品检验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

通过开展食品检验试运行,提高了食品检验水平及能力,为今后的食品监管工作积累了的经验。

探索食品业务管理模式

□哈尔滨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主任 何志一

近年来,长春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按照ISO/IEC17025认可准则的要求,建立了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注重内部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科学、准确、公正。

自成立以来,所领导班子就非常重视检验能力和科研能力建设,加大软硬件投入,目前,全所拥有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进口大型精密仪器55台套,能够开展药品检验参数153项、食品/保健食品115项、化妆品20项。

在做好监督检验工作的同时,我所积极鼓励业务人员开展科学研究,开发非标检验方法,起草国家药品标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目前,我所正在从纯粹的检验型机构向科研型检验机构转变。

打造科研型检验机构

□长春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所长 魏广英

近年来,杭州市药品检验所以“为民服务、科学监管、和谐药检”为宗旨,以“提升技术监督有效性、争当全省药检排头兵”为目标,提升服务水平,使杭州的药检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取得了较好成绩。

“十一五”期间,杭州市药品检验所共接受并通过了三次省计量认证,接受并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首次现场评审,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成为浙江省第一家通过实验室认可的地市级药检所,从而取得在药品、食品及保健食品、生活饮用水及饮用天然矿泉水、化妆品、药品包装材料、医疗器械、洁净区室环境等7个类别376项检测资质,检验检测能力名列全国市级药检所中前列。

随着承检范围的扩展,我所业务量增长迅速,每年的检测量增长超过20%以上。我所根据需要,及时开辟检验检测绿色通道,在应对汶川地震、打击假冒伪劣产品、节假日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突出了技术监督的作用。

充分发挥技术监督作用

□杭州市药品检验所所长郭怡飚

近年来,大连市药品检验所大力推进药品检验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开拓和利用网络资源,成功实施了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促进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进一步提升了检验工作效能。

我所在LIMS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管理规范,在受理检品之前,均建立一个样品模板,对检品的检验项目、方法、检验依据进行详细的设置,并把模板分为检验方法模板和样品模板两个层次。检验方法模板的建立,引入了Starlims 10.3的ELN(电子化实验室记录本)功能在ELN里进行仪器采集、自动计算、编写公式等功能,在审核时,把一个检品的每个ELN合成一份PDF文档并可以打印,提高了审核的效率。另外,我所把仪器管理、标准物质管理、标准管理、偏离流程控制以及质量控制等与检验流程融合在一起,使大部分的仪器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

经过近两年的运行,目前LIMS系统运行已比较稳定,满足了检验和质量控制的要求,并于2009年11月顺利通过了国家认可委和省计量的现场评审,基本实现了无纸化检验。信息化提升检验工作效能

□大连市药品检验所所长 门启鸣

近年来,宁波市药品检验所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总体能力,扎实推进药品及医疗器械安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履行药品技术监督职能,努力践行科学监管理念。

在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方面,我所积极参与国家药品标准提高工作,今年首次承担了国家药品评价性抽验任务,以进一步完善药品标准。目前已初步摸索了薄荷和荆芥中薄荷脑和胡

薄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探索研究测定细辛中马兜铃酸A成分。我所今年还承担了国家药典委布置的21个化学药品标准提高工作。同时,我所积极开展验证比对工作,完成了国家认可委组织的水质总硬度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水分测定和冻干鱼粉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残留量测定等工作。

通过开展这些工作,我所充分发挥了药品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保障了公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切实提升科学检测能力

□宁波市药品检验所所长 马静芬

为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及工作效率,努力构建国内一流、与国际接轨的检测实验室,近年来,深圳市药品检验所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确立了“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改进和创新工作手段及工作理念,利用5年时间打造涵盖检验业务流程、行政办公、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即大OA),提高对外服务、对内管理、沟通和监督的工作效能”的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所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管理和维护工作,先后投入430多万元用于添置、更新设备、改造网络建设,为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保证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以管理现代化促进信息化,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统筹协调,全面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能力”的思想指导下,我所成功打造了业务、行政、对外服务、内部交流、数据查询5个网络信息平台,使信息化工作迈上新台阶。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深圳市药品检验所信息化发展迅速,检验工作也得到科学发展。

信息化助推检验科学发展

□深圳市药品检验所所长 鲁艺

近年来,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严抓质量体系维护工作,使检验工作的质量体系能够平稳正常地运行,为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依法实施药品安全监管职能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同时,针对前两年检验记录过于简单、缺少必要的检验信息以及检验科室记录格式不统一等缺陷,加强检验记录的规范书写,建立电子版检验记录格式工作,基本满足了药品监督抽验的需要。

从2007年起,我所主动申请参加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单位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考核和实验室比对实验,均获得了满意结果,为开展新增检验职能储备了技术保障。

篇8: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监管机制不完善

监管机制不完善是现阶段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的监管工作由于涉及部门众多,而各部门之间又不能相互协调,导致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各部门之间工作目的和相关职责不同,导致各部门不重视和其他部门的合作、信息共享。虽然按现行规定食品安全检测的相关职能从质监局、工商总局等合并到食药监局,但短期内仍不能形成合力,从而造成监管实际工作中的不足。

监管力度不强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人员配置较少,而任务量繁重。如乡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几人负责全乡村庄,就导致每个工作人员监管负担承重,降低了监管效率和质量。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仅人员配置较少,并且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工作素质都不高。有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没有着重考察工作人员的监管能力,或是从其他部门调转过来,监管专业水平过低。我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大多属于县级或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虽然部分乡镇有食药监管机构,由于乡镇食药监管部门还要经常参与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如麦茬防火、环境整治、秸杆禁烧等),从而造成乡镇食品药品监管人员不能全力以赴做好监管工作、监管力度不强。手段落后,市场秩序不能得到有效规范,农村监管难度大,空白盲区多,信息不灵等也影响有效监管。

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1)相关法律不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所依靠的相关法律涉及面太窄,在食品药品监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环节都有法所依,从而对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限制。(2)食品药品监管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法律规定之间产生冲突。(3)食品药品监管涉及的一部分法律法规不够具体,处罚条款规定粗放,不切合农村基层实际,因而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

基层经营者食药安全意识淡薄

县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管而言,监管对象近三分之二在农村,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产业规模化程度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食品安全;学校、集体食堂存在问题突出,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管理欠规范;农村餐饮单位问题较多,无证经营现象严重。加之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道德底线下降,法律意识淡薄。

技术检测水平有限

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技术程度不高,一些检测单位专业人才配置不足,并且相关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没有科学的检测机器,检测工作质量有待提高。基层食品安全检测部门起步晚,从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微生物性危害、食品掺假和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等方面分类不系统,技术更新速度较慢。

改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对策

提高干部素质

(1)加强基层监管人员食品药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相关职责,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程度。强调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使命,激发工作人员的激情。(2)加强干部培训力度,适时开展相关食品药品监管知识的培训,要保证监管人员和时代发展所接轨,培养监管人员学习、创新意识。(3)明确监管人员招收标准,严格把控新进干部的自身素质,要求干部掌握食品药品监管方面的专业知识。(4)努力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风气,要以促进食品药品安全为己任。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端正的工作态度,不贪污腐败,保证执政的清廉。

完善监管机制

规范食品安全检查的内容,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使地区内部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协调一致。各地方要根据自身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从而不断完善地方监管机制。在乡镇建立监管机构,把监管工作落实到各个区域,避免不法人员向农村转移。完善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促进药品安全监管中各环节部门的相互协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分享监管信息。

加强监管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

(1)合理配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2)加强网络化建设。建立完善的食品药品监管平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并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农村也要完善网络设施建设,城市和农村通过网络连接来加强管理。(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引进先进的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仪器等。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依据

(1)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涉及法律的覆盖率,争取在食品药品监管的全环节都有法可依。(2)解决各法律之间的冲突。(3)具体化食品药品监管涉及的法律,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总结

上一篇:霸气的团队队名和口号下一篇:太原教师资格证教育理论考试开始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