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祭奠母亲文章

2024-04-23

清明节祭奠母亲文章(精选7篇)

篇1:清明节祭奠母亲文章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祭奠外祖母

摘要: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一大早妈妈就带我去外婆那儿拜山。妈妈告诉我听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间还有个故事: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一大早妈妈就带我去外婆那儿拜山。妈妈告诉我听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间还有个故事: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有一次,重耳累得不行了,走不了路,跟随他的介子椎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后来,重耳回到晋国,作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然后封赏所有跟随他的随从,却忘了介子椎。一位大臣提到他后,重耳突然想起介子椎为他充饥一事,便亲自去找他。谁知他宁死也不从山上的屋子里出来。为了让介子椎出来,他下令放火烧山,这样,介子椎一定会带他的母亲下来的。等重耳上山去看介子椎时,他和母亲已经死在一棵柳树旁边了。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椎,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只能吃凉的食品。

来到目的地,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我们走到妈妈的祖母的坟墓前拜祭她。我很伤心,因为三年级的时后,妈妈的祖母悄然离开了我„„

妈妈的祖母的去世,是我这两年的痛苦。我和妈妈的祖母感情很深,她很爱我。我不愿想意讲太多我和她回忆,因为我知道回忆往往只会让我陷入无限的怀念,只会让我沉浸在漫长的痛苦之中。我太想念她了,我一定会永远深爱着我妈妈的祖母!

拜祭完妈妈的祖母,我们回家了。我回头望着妈妈的外祖母,不禁伤地哭了„„篇二:祭清明 忆母亲

祭清明 忆母亲

又是清明节,那怕工作再忙,身体不好,只要能动,也要到我母亲坟上烧香扫墓,以追忆作古五十多年的母亲。

断魂残泪又清明,携儿带女祭母亲;天地怜儿啼血尽,霏霏细雨净亲茔。

我母亲是旧社会出生的小脚女人,忠厚善良是她的秉性。有几件事,我终身难忘。一,我是捡来的一条命

我父亲长年在外,全靠母亲操劳家务。生有五男二女,我是幺儿(最小的)。我刚生下后,父亲就提桶水进房,对我母亲说:“人口多,养不活,把他处理掉”,意思是淹死。母亲急忙用衣物把我包好,瞒着父亲唤来邻居的杨婶娘悄悄的抱走了。自己哭着对我父亲说:“已处理掉了,要松儿(大儿)埋了”。尔后,杨婶蔽着我父亲偷偷地要我母亲喂奶,事隔十多天,杨婶抱来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给我父亲看,父亲这才恍然大悟,露出喜色默认了。杨婶笑着说:“这是我和你老婆捡来的一条命,你可要爱惜啊”。

二,帶我去当“奶娘”

为了维持生计,除大哥被国民党抓去当兵和姐姐已出嫁外,只好要二哥到常德城里挑河水卖,要三哥去学机匠(学织布),另一个哥哥抱给了叔叔。母亲生下我后,生活更加困难,可母亲生我后奶水足,被一家无奶吃的幼儿父母看中,顾她去做奶妈,但母亲有个先决条件,就是必须带幺儿(我)一起去。母亲当奶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除喂帶幼儿外,还要做家务,因我时常与顾主家的儿子争奶吃,我母亲只好忍气吞声,受尽了欺凌,有时只偷偷地流泪。后因奶水少了,满足不了两个幼儿的食用,仅两个月就被辞掉了。

三,支持我读点书

因无钱读书,我十岁时还在看牛,后来我要求,边放牛边读书,我母亲非常支持我,她打草鞋买,要我打柴火买,把学费筹齐后,才实现了去上学读书的愿望。我天未亮就放牛,到八点多钟,我母亲就送来书包和一个锅巴饭团,换我去上学。下午我尽力早回,再把牛放一会,在放牛中做完作业后,还要打一担柴,才能收牛回家吃晚饭。一个学期结束后,母亲表扬说:“毛儿(乳名),既上学读了书,又放了牛,家里还有柴烧,是一举三得,明年我继续支持你读书,学费我打草鞋已给你筹齐了”。

四,香喷喷的鸡肉,母亲的爱子之心

为了有饭吃,1954年我刚满16岁时,便主动申请去修洞庭湖,我想总算可填饱了我的肚子,54年春,湖南境内下罕见的大雪,绞大凌,可想而知劳动的艰苦性,我还是坚持到第二年三月,为不影响春耕生产,我第一批回到家。当晚我母亲特地为我弄了一碗香喷喷的鸡肉给我一人吃。我奇怪地问母亲:“没见你们杀鸡,怎么有鸡肉吃?”,母亲解释说:“这是过年杀的一只独鸡婆,只吃了半只,另外半只舍不得吃,专门给你留的。我将鸡肉弄熟后,用熟茶油浸泡,装在坛子里封好口,冬季是不会变坏的”。我听着母亲的介绍,嘴里吃着香喷喷的鸡肉,心里却感到疼痛,眼泪不觉流了出来。母亲呀!你的良苦爱子之心,是多么伟大啊!

最使我痛心的是,我母亲不满60岁,我才18岁,因胃病死亡。当时1956年农村普遍饿饭,我家没粮食吃,有点米都省给儿女吃了,母亲就找野菜充饥,久而久之得了胃病,又无钱医治,只觉心口疼,吃不得东西,就那样活活的疼死丶饿死了。

注:是应贵报征文所写。内容是我真实写照,决无虚构。请不吝指导!常德市柳叶路新世纪花园 李长乐(75岁)0731—7708551 幺篇三: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清明拜祭宠物墓地 网络墓地风行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清明拜祭宠物墓地 网络墓地风行

清明时节,北京满城思悼凄情,有人在先祖亡亲墓前垂泪,也有人在爱宠坟前掩泣。

在京郊昌平一家小规模宠物公墓,数十只曾与主人厮磨终身的爱宠长眠树下。从碑文看,它们皆被主人以子女弟妹等相称。

在一个长方形墓碑旁,一袭深色衣裙的女主人正俯身以手帕擦拭墓碑。碑前精致花篮内盛有鲜花和食物,一条白丝带轻垂碑侧。

据了解,照片中神态顽皮的雪纳瑞犬是在从姑娘成为母亲时死于难产的,主人冯女士抹去墨镜下的潮湿说,“从此我就不再养动物,我不想再经历这样的伤心了。”

据了解,宠物公墓内,以树葬形式为多,认捐两百元人民币的一株松柏后,便可让爱宠长眠于此。此外,也有价位高端的墓园形式,从标准型到豪华型,价格在八百元到三千元人民币不等。最好的宠物墓园是选用上等入殓棺木、石雕墓碑和墓座建造,并有独立围栏,环有多株松柏果树。

不仅是人间爱宠,在网络墓地中,一些因人力或自然力而在地球上永远消失的物种也有专门的祭堂,以示人们对大自然所诞一切生命的平等尊重。据了解,北京市现有宠物猫、犬共一百三十万养万只左右,平均每天约有二百五十只猫狗“离去”。但因为宠物供安葬服务的机构少、费用高,且市民对宠物殡葬认知度较低,九成九以上宠物死去时未经专业安葬,民间呼吁普及包括宠物墓地等环保安葬体系的声音日高。

篇2:清明节祭奠母亲文章

父亲去逝一年了,他老人家走时,我不在身边。现在,第一个清明节来临,我也无法回去为他敬一杯洒,叩几个头。遥望家乡,感觉漂泊无依,身不由已。伤。

也没有什么送他的,就写一篇文章,记录他在世的事,以为怀念。父亲,愿你在天堂平安!跪!

《有一种父爱,我们不知道》——佛伤

那时电视机还不普及,当大哥突然从城里抱回一台黑白电视机时,全家人都非常欣喜,几兄妹围着已经衰老的父亲,高兴地对他说:“爸,以后您可以看最喜欢的京剧了。”

父亲工作一生,靠微薄的工资养活全家,他退休后不久,母亲就生病离开了,父亲没有打牌泡茶馆的爱好,成天抱着收音机听京剧。

大哥把电视机放在父亲的房间,每天提前看节目预告,然后全家人挤在一起看京剧,说实话,我对京剧一点兴趣都没有,大哥大姐也一样,只是为了让父亲高兴才这么做。

父亲老了,听力不太好,眼睛也看不分明,但他显然很欣慰儿女们的孝心,每次都努力睁大眼睛看,有时候乏了,就靠着床头躺一会,一直到京剧演完,我们兄妹离开。

五年过去了,大哥、大姐先后结婚搬了出去,家里就剩下我与父亲。我也有自己的事,常常把电视机调好台,让父亲一个人看。但渐渐地,我发觉每次再去看父亲的时候,电视机要么关了,要么换了台,我问父亲您不想看京剧了吗?他含混地回答说:“电视机自己关的。”以为是电视机出了问题,不久我们凑钱为父亲买了台彩色大电视,但不到一星期,又出现同样的情况。

我觉得不是电视机的问题了,一次我又给父亲调好京剧,在外屋听动静,果然听到父亲调台的声音,然后“啪”的一声关了。我走进去,父亲的神情有些惊慌。

我说:“爸,如果您不喜欢看京剧,可以对我说,我帮您关。”父亲睁着浑浊的眼睛看了我半天,微微点点头。

想起这五年来,父亲是不是一直不喜欢看京剧?我问他:“爸,才买电视机时,您看不看得清?听不听得见?”他先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有些吃力说:“看不清楚。”我的心突然一痛,问:“那您为什么不说呢?你看不清我们可以把电视机放近一点,听不见可以把声音开大一点啊。”

父亲望着我,没有回答,但眼睛却变得有神起来,嘴角也露出一丝笑意。

我现在才明白,五年来父亲一直看不清楚画面,也听不清声音,他硬撑着假装看,只为不想拂儿女们的好意,而我们也一直以为自己尽了孝心,并为此沾沾自喜。

篇3:祭奠母亲

母亲身上那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孝顺

母亲是个孝顺的女人。

母亲身材矮小, 16岁就嫁给了家住狮子山旁万陈村的父亲。父亲是长子, 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他是个大孝子。因此, 他们结婚后一直和我爷爷奶奶叔叔姑姑们一起生活。母亲每天很早就起床做一大家人的早饭, 然后洗一大家子人的衣服, 还要帮奶奶照顾我的姑姑们, 稍做得不好, 就会被我奶奶骂甚至打。母亲从不反抗。父亲看到母亲受辱也不敢说我奶奶, 母亲就这样默默地忍受到解放后分家。

父亲的大姨父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曾在成都任职, 由于父亲是那时的文化人, 1947年初他帮父亲在成都的一个银行找了份差事。父亲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 母亲一个人在家既要带我大姐, 还要给我奶奶他们做饭洗衣。然而, 父亲回来时, 首先是到我爷爷奶奶的房间, 把自己辛苦一年的钱 (听说是4块金砖, 我姑姑也证实过确实是的) 和买给我母亲的锦缎被面、布料等全部给了我奶奶。他以为奶奶会给我母亲一部分, 自己就空手回到自己房间, 一分钱也没有给母亲。然而, 让父亲没有想到的是奶奶把东西都分给了我的姑姑们, 母亲只有看的份。即使这样, 母亲也没有抱怨父亲。奶奶还拿我父亲赚的钱做了栋杉木结构的架房子给我叔叔他们结婚。那房子我小时候见过, 在我懂事时算是很豪华的, 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奶奶对母亲这么苛刻, 母亲不但没有记恨她, 反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奶奶得肺结核住院, 别人都不愿意照顾她, 怕传染自己, 母亲毅然撇下年幼的我去武汉市三医院照顾奶奶, 直到奶奶病逝。奶奶去世后, 母亲过了几年安静的日子。1970年我爷爷要我母亲把他的一个叔伯的婶婶 (一个孤寡老太, 爷爷曾过继给她做儿子) 从鄂州接过来赡养, 母亲又毫无怨言地把那个老太接到我们家养老送终。

把这位老人送走后, 外公又病了。外公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 他只生了两个女儿, 却抱养了个儿子, 但是舅舅在全省的一次水利大会战中不幸因公殉职。外公又含辛茹苦地把他的孙子们抚养成人, 并把全部财产给了舅舅的儿子们。他为那个家耗尽了生命, 只到他再也走不动躺在床上时, 却没有人照顾他。母亲回娘家看着病中的外公, 又默默地把他接到我家, 照顾了一年多, 让外公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不知疲倦、孝顺长辈的中国传统女人。

贤惠

父亲是中学老师, 那时, 他不能天天回家, 母亲就一个人在家既要做农活挣工分养我们几姊妹, 又要照顾我们吃喝拉撒, 还要照顾一个老人。

在如此辛苦的情况下, 从我记事时起, 每星期日父亲回来时, 母亲总是做好可口的饭菜等父亲回来吃, 晚上把洗脚水给父亲打好, 几十年如一日, 无怨无悔。有时父亲生气骂她, 我也没有见她还过嘴, 只是过后偷偷流泪而已。

文化大革命时, 父亲因为那个国民党姨父的关系, 加上他曾加入过三青团, 学生们对他边批判边殴打, 还要母亲批判他。母亲不但没有批判父亲, 还和那些造反派们据理力争, 让造反派把我们家里凡是他们看得中的东西都拿走了, 才换回了父亲。

超级保姆

母亲一共生了八个儿女, 三男五女, 其中二哥在三岁的时候夭折了, 其余的七个都让母亲操碎了心。

大姐九岁时, 出去放牛, 不小心掉到井里去了, 碰巧我本家的一个爷爷去挑水, 看到后把她救了起来。从此, 大姐患了癫痫。母亲对此一直很愧疚, 所以一直把大姐留在身边照顾她。姐夫是文革时的大学生, 因为说了不该说的话, 被强迫下放劳动。当时因为他在和我大姐谈恋爱, 大姐就找关系让他下放到我们村。母亲怕大姐因病被姐夫家人看不起, 就一直要她住在我家, 后来姐夫的大姐找关系把他调到通山一个机械厂上班, 大姐一个人在家既要做农活又要照顾孩子。母亲怕大姐累了犯病, 就帮大姐照顾四个孩子。

大哥20岁时, 母亲就安排他结了婚, 大嫂为人还算不错, 但是脾气很不好, 每次和大哥吵架就骂母亲。母亲每次都当没有听见, 还管着大哥, 不准大哥和嫂子吵。我有时看不过眼, 就说母亲。母亲却说:“我以前受婆婆的虐待时, 我就在心里告诉我自己, 我以后一定要做个好婆婆, 绝不让媳妇受我那样的气。”我当时不理解她, 总觉得她太软弱, 现在想起来才理解到母亲那是太爱我们了。

也是因为大嫂性格的急躁, 1986年秋天的一天, 大嫂回娘家时, 看到弟媳对她母亲不好, 于是和她弟媳争吵, 直到打起来, 据说是大嫂打输了。一气之下就在娘家喝了一大瓶农药, 还没有来得及送医院抢救就死在了娘家, 留下三个年幼的儿女。大哥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情绪很低落, 基本不管他的孩子们, 于是母亲又默默地帮大哥把他的孩子们抚养成人。

母亲刚轻松一点, 1988年四姐夫单位要派他到安徽做工程, 四姐要一起去, 但他们的儿子没有人带。母亲又毫不犹豫地到青山工人村四姐家帮四姐带儿子, 为了能让四姐他们安心在外工作, 母亲带着大哥的两个儿子在四姐住的工人村开了个小餐馆, 一边培养大哥的孩子们自食其力的能力, 一边照顾四姐的儿子, 直到四姐夫他们工程做完才回家。

对于我, 母亲更是倾注了全部的爱。

我在6岁时得了很严重的支气管炎, 每天不停地咳嗽, 而且还大汗淋漓地喘气, 特别是晚上喘得不能睡觉。母亲背着我走遍了武汉市的大小医院, 看遍了武汉市的名老中医, 让我吃遍了她听别人说的所有土方子。在她的不懈努力下, 我的病在两年后终于给治好了。和我一起看病的孩子大多都死了, 因此很多年长的人都说我的命是我母亲用心血换来的, 不然肯定死了。也因为我是母亲从死神那里把我拉回来的, 所以全家人都对我特别疼爱。在那个没有饭吃的年代, 全家人都只有吃面糊度日时, 母亲无论如何是要保证蒸一碗饭给我吃的。家里有一点好吃的东西也一定是只有我吃的, 我就是这样在全家人的宠爱下长大成人的。

当我结婚生子后, 母亲那时刚帮四姐带完孩子, 看我儿子没有人带, 她又把我儿子接到家里, 无微不至地照看我的儿子, 直到现在儿子还记得外婆对他的疼爱。有一次他突然说好想外婆了, 还抱怨我们无能, 没有把外婆抢救过来。等我儿子回到我身边时, 大哥又添了孙子。母亲又帮他带孙子。

母亲就是这样一位不知疲倦的超级保姆, 对儿女们无所求, 毫无保留地把她的爱撒向她的每个孩子。

纺线做衣的能手

母亲于1928年生于黄冈县团风, 听母亲说她6岁时外公和外婆把她和小姨用箩筐挑着沿路乞讨了好多天, 最后到南湖机场旁的邢家湾搭了间茅草房安了家。因为家在武昌郊区, 她会经常进城卖菜。这使母亲开了眼界, 她开始知道要做怎样的女人才会受人尊敬。因此她从小就学会了很多淑女该掌握的技能, 如纺线织布、裁衣做鞋她都是能手。

记得我小的时候, 每年秋天, 她总是先把生产队分的棉花晒好, 然后分成几等。好的就留着弹棉絮, 给姐姐们留做嫁妆;次点的就在晚上纺成线, 然后找人帮忙到鄂州那里去织成棉布, 做成被里。母亲还会裁剪衣服, 我们姊妹几个的衣服都是母亲自己裁剪, 然后用手一针一线缝起来的。她不但给我们做, 左邻右舍大人小孩的衣服基本也是母亲做的。就因为她会做衣服, 所以她总是忙啊忙。那时我不懂事, 有一次大年三十晚上我的新衣服还没有做好, 我就哭着埋怨她, 她为了让我高兴, 三十一晚上都没有睡觉, 赶着把我的衣服做好了, 让我穿着新花衣过年。母亲还把最次的棉花纺成线, 然后把几股放在大门锁环上套着搓成索线教姐姐们纳鞋底, 然后用裁衣服的边角余料给我们做鞋子。那时穿着她给我们做的衣服和鞋子是多么骄傲啊!

我爱好文学的启蒙老师

母亲没有读过书, 但是她记忆力超好。只要她看过的戏剧, 她都能记得, 并能完整的讲给我们听。我们小的时候, 最喜欢过冬天的夜晚。因为父亲平时很少回家, 我们姊妹几个就和母亲挤在一张大宁波床上, 听母亲讲《薛仁贵东征》《牛郎织女》《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花为媒》《孔雀东南飞》《天仙配》等故事。有时还给我们讲女孩子要讲卫生, 不然会怀上动物的神话故事。现在想起来那就是母亲给我们的文学熏陶, 为我以后喜爱文学奠定了基础, 致使我考上大学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借米待客

母亲对待亲戚朋友更是热情大方。父亲是典型的旧知识份子, 大男子主义思想很严重, 他从来不管家里的事。我记得他常把同事带到家里来吃饭, 母亲从不说什么。只要看到他带人回来, 总是想办法做好吃的给他们吃。有几次家里没有米了, 我亲眼见母亲从后门出去借米做给他们吃。他们吃喝完了都说母亲是个能干的女人, 父亲每次都很满足地笑了。母亲就是这样无时不在维护着父亲的形象, 母亲就是这样对别人慷慨大方的人。那时, 尽管家里不富裕, 有时自己都吃不饱, 但是只要有讨饭的到我家门口, 母亲宁愿自己不吃也要把仅有的一碗饭送给讨饭的人吃。

篇4:清明节祭奠母亲文章

大连百胜数码冲印店在清明节前一个月就推出老照片翻新的业务,根据客户的需要,他们可以对老照片进行扫描、翻拍;对老照片修边、去污迹,调整亮度、色彩、对比度等:去掉老照片中多余的景物,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总之,利用电脑可以做出许多用传统工艺难以达到的效果,使老照片重放光彩。

不同的业务,价格也不同。老照片翻新的价格与照片的破损、陈旧程度有关,一般最低价一张要8元,如果照片上破损、霉变等问题比较严重的,就需另外加收费用,最高的收费超过50元。即便是这样,仍有不少顾客要求冲印店提供此项服务。(辽宁郭成海)

“菜园里吃饭”别有情调

篇5:清明节怀念母亲的文章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母亲,我最爱的妈妈;又到了一年的清明节,您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可您的音容笑貌还时时浮此刻我的脑海里,在这漫长的两年中,我每时每刻都在思念着您,多少次在梦中见到您老人家;您还是那样慈祥地微笑,还是那般不知疲倦地忙碌,还在做着您永远也忙不完的家务活——我们的衣食起居、饥寒冷暖,都在您的心上,都在您的每日每时中。梦中,我依然和您欢乐的生活在一齐,可醒来,竟是一场空。此时不禁泪湿枕巾,妈妈:我真的好想好想您呀。

此刻想起来,我要为母亲做的事其实很多,只是平时忽视了而已。而我的母亲,却为我们这些儿女默默地付出所有,鼓励我们、关注我们。在我们开心时,您会与我们一同分享欢乐;在我们悲痛时,您会送上温暖的安慰;在我们成功时,您会悄悄地在一旁替我们高兴;在我们失败时,您会敞开温暖的怀抱接纳我们,并且会耐心地开导我们,而您却不要我们一丝一毫的回报!有这样一种爱,能让你肆意索取、任意享用,却不要你付出任何回报,这种爱是世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它就是母爱!

多少次耐不住思念想写一些怀念母亲的文字,可是一坐在电脑前,却又不知从那里开始。母亲为我们这个家倾注了毕生心血,母爱深深,又岂是短短的几句话所能描述得清的母爱深深,又岂是区区几个文字就能概括得尽的母爱深深,又岂是几个华丽的词藻所能形容的,这种博大精深的母爱,充盈在天地之间,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今日是清明节,当我伫立于母亲的遗像前,心潮起伏,泪如泉湧,往事一幕又一幕地浮此刻眼前,又勾起了我对母亲绵绵的思念!使我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愧疚!此时,阴阳两隔,一种无以言状的思绪和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悲怆缓缓涌上我的心头。此刻我只能以最虔诚的祭奠方式来告慰天国里的母亲,真诚的期望我最亲爱的母亲在天国里健康、幸福、欢乐。

篇6:清明节怀念母亲的文章

世上仅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是个宝,妈在,家在……可这一切,都被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打破了……

妈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尽管我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尽管每一个人都会死,尽管妈妈真的去世了,但我还是相当相当的十分难过,十分痛苦,感觉有一种心被掏空似的,撕心裂肺的难受~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过。

日子一天一天如水般静静走过,滑过心底的十三个春夏秋冬,似乎也只是在一瞬间就又迎来了新的春天,这个定格与母亲永别的日子,似乎也从未在十三年的记忆里被沉淀,被忘记,妈妈做的每一道菜时刻都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妈妈每说的一句话都刻骨铭心的铭记在我的记忆里,妈妈的音容笑貌都牢记在我的心底。母亲,一生值得我感激的人,怎样能忘记和放下!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想我会乞求上天给你一次再生的机会,那怕用我短暂的生命去成就你生命的延续,我也无怨无悔。

母亲,她一生勤劳,善良,心地清楚,但生活路途艰辛坎坷,多灾多难,但她异常刚强,她通情达理,不与人计较小事,母亲虽然一生简朴,没有什么物质财富,没有什么显赫地位,但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与世无争,还经常救济别人~是我学习的榜样!妈妈是我最尊敬的人,也是我最爱的人,她不但给予我生命,还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妈妈是一个平凡的人民教师,也是我的教师。她把她的爱如春雨般撒给更多的孩子,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了三十余载,默默无闻,无私地奉献,不求索取。~这就是我平凡的母亲

回忆童年,在我的生活里,每一处都留下了母亲~妈妈的身影,她是多么的维护我,每当我哭时,她安慰我,每当我失落时,她也给我一个温暖的港湾,为我遮风,为我挡雨!妈妈啊,你就象那春天的微风,吹拂着我的心,妈妈啊!当岁月过去时,我欠你一句~妈妈,我爱你,我十分想你。

如今,我身在异地,但无情的岁月把母亲与我们隔离在两个不一样的世界里,把海一样深情的思念留给了你的儿女。人们常说时间似流水,会无情地冲淡一切,但直至今日,每当看着别人在母女欢声笑语中共享天伦的时候,我的心总是会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常常一个人静静地思念母亲,在心中诉说着对母亲无尽的思念。

无情病魔让您过早走进了黑色的泥土,来到了孤寂的天国,不能天天陪伴在您身边的女儿,此刻,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有无边的思绪在脑海里丝丝蔓延。

很久以来我的心里早就萌生了为母亲写点文字的想法,但一向都没有一篇单独抒写母亲的文章。虽然在日记和其它文章里零碎地提到过母亲,也充满着感恩,充满着爱和思念,可是和我心中日益挚烈的感情相比,总觉得愧疚。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深情回顾母亲那平凡,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母亲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感激母亲赋予我生命,感恩母亲教会我做人!母亲您永远活在我心中!母亲走后十三年之际,我无以回报,谨以比文献给在天堂里的母亲,纪念她,感激她一辈子对我的养育之恩和浓浓的爱,同时献上一束鲜花,默默地祝福天堂里的妈妈,不要再被病魔折磨,再也没有痛苦。祝愿我的妈妈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幸福,平安!

感激母亲赋予给我的一切,感激母亲给了我健康的身体,感激母亲给了我坚强的性格,感激母亲让我读书,让我有出息,感激母亲教会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刻,我也成为了一个母亲,请母亲放心。我会经营起自我的家,我会以你为榜样。

篇7:清明节怀念母亲的文章

家境贫寒初识文字

母亲徐淑珍,生于197月28日,属马。她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祖父叫徐蓝青,念过私塾,能识文断字,在村里小学当校工,村里人叫他徐先生。外祖父有六个女儿一个儿子,我母亲排行第二,舅舅最小,叫徐万玺。

我姥姥家在吉林省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响水乡王家烧锅村顺山堡屯。我最终回到那里是我十岁时,距今有55年了,只记得那里土地黑黑的,很粘,雨天很泥泞。姥姥中年时已经双目失明,但仍能做一些家务活,甚至能摸着切酸菜还能赶鸡上窝。给我吃酸菜芯蘸蜂蜜,又甜又酸,这是她能招待外孙的最好食品,我至今没忘。

母亲中等身材,不胖不瘦,长得很好看,脸很白净。受外祖父的影响,母亲上过四年学,能识一些常见字,也能写简单的书信。

嫁到黄家苦苦支撑

母亲17岁那年嫁给我父亲黄宝兴。我的老家在黄家围子,也属怀德县。我奶奶去世很早,死时还不到40岁。当时家有八口人,有我的曾祖父曾祖母、祖父、我姑奶、父亲母亲、叔父和姑姑。那时叔父和姑姑都年幼,家务活主要先由姑奶承担,之后姑奶回自我家了,家务活做饭、喂猪养鸡、缝制全家人的衣服鞋袜,就落在母亲一人身上,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自家有一垧地,两间半土房,还有一匹瞎马,仅有祖父和父亲两个劳动力,种完自我的地,有时还要给人打短工。连年欠收,生活十分艰难。

迁居依安艰难度日

靠种地难以养活全家。1940年经亲戚介绍,父亲到黑龙江省依安县(当时叫泰安县,解放后因与山东的泰安重名而改),在车站当临时工,之后改为“常役方”(伪满时期日本的语言,意为正式工),在货物处当小职员。我3岁那年,家里把土地、房屋和那匹瞎马典当给别人,全家迁往依安。又用典当得到的钱在依安买了两匹马,向别人借了一辆铁轱辘大车,祖父赶大车“拉脚”(运货),起早贪晚地干。由于父亲比较善于筹划,母亲很会勤俭持家,省吃简用,能够勉强度日,还能供叔叔念小学。俗话说“老嫂比母”,我妈对年幼的我叔我姑关爱备致。生活虽然艰难,家庭却十分和睦。

辗转南移,父亲病故

1944年1月25日维生在依安出生。1945年8月东北光复,解放军解放了依安、齐齐哈尔,铁路员工奉命随部队南移,接管新解放的铁路沿线火车站,我家1945年末搬到齐齐哈尔,1947年2月10日维周在齐齐哈尔出生。1947年冬搬到木里图,几个月后又搬到新立屯。在新立屯车站工作时,从1949年起,父亲就常常咳嗽,之后痰里带血,最终确诊为肺结核,那时称为唠病,属于不治之症。

为了便于照顾,叔叔把我们全家接到他工作的彰武县。在县城北边的华家窝铺村一块麦田旁边租了一间房,以便让病人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利于恢复。妈妈日夜守护在爸爸身边,喂水喂饭,精心伺候。但爸的病仍迅速发展,大口大口地吐血。我从车站卫生所取来盘尼西林(青霉素),由大夫给打针。其实,青霉素并不能治结核病,但当时还没有特效药,只能看着病情加重。

1950年农历10月18日午时,爸爸走完人生路程离开人世,时年仅有38虚岁。(父亲生于19)

犹如青天霹雳降临,妈妈带着我们年幼的三个儿子(我11岁,二弟维生6岁,三弟维周3岁),娘肚里还怀着个几个月的孩子(维红),怎样活呀我妈想去车站找个工作,比如在站台上卖食品,但我爷脾气很坏,说什么也不肯帮忙看孩子。实在没办法,带着维生维周回到我姥姥家。我叔叔婶婶按我爸的嘱托把我留下,继续供我读书。

女儿出生含泪送人

我姥姥家也很穷,我舅也没本事照顾这三口人,更无法照顾快要临产的二姐。实在没法,妈妈去了我三姨家。她家住在长春市内,照顾产妇比在农村条件好些。1951年农历正月二十七,妈的小女儿降生了,这个没见过生父的可怜孩子,生下来就没奶吃。那年月,哪有婴儿奶粉眼看着孩子饿得哇哇叫,却没钱买任何代用食品。我三姨说:“为了救孩子一命,把她送人吧”。我妈只能含泪同意。

我三姨有个邻居胡恒祖,没有小孩。女孩出生第七天,胡家把孩子抱走了,取名胡雅琴。胡家待雅琴十分好,买了一头奶羊,用羊奶喂养。雅琴的姥姥对她更是十分疼爱。之后姥姥去世了,由于文化大革命中的阴差阳错,雅琴回到生母身边。

改嫁刘家又添二子

把女儿送给胡家,身体稍恢复后,妈就带着4岁的小三外出做临时工。在吉林市,靠给安装公司干零活挣点饭钱,晚上妈领着孩子住在工棚里。听妈之后说那时小三很乖,从不哭闹,在大食堂排队,拿粗粮饭票买大饼子,有的好心人把自我的馒头票换给他,他很有礼貌地多谢人家。

大概是缘分吧,在极其困苦的时候,由于结识了我的继父刘义忠,境遇发生了根本改变。1954年妈妈改嫁给当时是安装公司基层工会主席的刘义忠。

据自传记载,继父原籍河北省昌黎县,生于197月17日,家里很穷,小时候断断续续念过5年书,15岁前跟父亲给人做零工,1935年他的父亲因生活所迫上吊自杀了,此后他在昌黎海岸打过鱼,在城里报社当过报差,1938年跟伪满招华工的来到东北吉林小丰满水电局当工人,在吉林江北化学工厂当装卸工,又几家营造厂做工。1848至1950年在国营吉林化工厂做瓦工期间,曾在吉林省党群干部学校受训两个多月。此后,当过监工员,工会委员,1954年跟我妈结婚时任吉林第二机电安装公司工程处工会主席。

1955年9月5日维国在吉林出生。1956年,继父随单位到北京,在第一机电安装公司加工厂及四工地当工会主席。1956-1957年随所在单位到洛阳,在化工部技工学校做职员,1957-1958年到天津,在化工部建筑局第四安装工程处做工地工会主席。1958年6月24日维军在天津出生。从这以后,我家就定居在天津。(继父随单位在重庆、纳溪、长寿、泸洲等地工作,直到在四川纳溪去世,终年77岁)。

晚年生病撒手人寰

妈妈多年患胃病,常常听见她打嗝的声音。由于多年营养不良,从来就没胖过。1976年从内蒙古集宁维周部队回来就感觉不适,经检查患子宫癌,之后在北京日坛医院做了切除手术,但已发现转移到淋巴。在住院期间,又暴发青光眼,及时做了眼部手术治愈。此后比较平稳地过了一年,1979年初起,病情日渐加重,癌细胞大面积迅速扩散,疼痛难忍,维周和我设法寻找止痛药,我岳父帮忙买了很有效的针剂,维周给妈妈打针。由于这些措施比较得力,妈的疼痛大为减轻。

妈病重期间,想念所有的亲人。最小的儿子在青海当兵,请假赶回来探望,妈已不能说话。假期满了要归队时,妈让他躺在身边,从头摸到脚。

1979年6月14日午时6点多钟,妈突然昏迷休克,维国事先已准备好担架,请邻居小伙子帮忙抬,全家人立刻送她去河东医院。医院采取最终的抢救措施,包括输入血浆,但无力回天,晚上9点多钟,妈妈最终停止了呼吸。我和继父给妈穿好寿衣,送到太平间。第三天,在殡仪馆举行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将遗体火化。

妈去世那年是61周岁。

安葬骨灰维军情深

三年后,将骨灰从殡仪馆取出,维军找了一块地方,把骨灰盒用缸装好,并用铁板和水泥封闭,挖了一个坑埋入地下。又做了一块水泥墓碑,上刻《母亲徐淑珍之墓》。

墓地位于天津市区南部,在郁江道和洞庭路交叉处附近,在城防河北岸,铁路专运线南边。,天津市修整城防河两岸环境,墓地所在处修成河边绿地,绿地中间有一条人行小道,母亲的幕就在道边半米处,被保存下来,虽然墓碑不在了,但砖砌的碑座仍在,葬骨灰的墓穴完好无损。从洞庭路西侧沿小道走约七百米,很容易找到。维军家离那里很近,他每一天开车走在郁江道上,都遥望墓地,承担着守护的职责。

高尚品德子孙永志

母亲命苦,一辈子历尽艰辛磨难。她不善言辞,但却潜移默化地把许多好的品德留给了我们。

母亲勤劳节俭,由于孩子多,不能都穿新衣服,弟弟拣哥哥衣服穿已成定律,妈妈总是把旧衣服洗净补好,孩子们当新衣服穿。家里人口多,光靠继父工资不够,妈妈就去天津新仓库和圆珠笔厂做活。在妈妈影响下,每个孩子都养成节省的习惯,并且尽可能帮妈一把。我十岁以前就学会从锅炉房的煤渣中拣煤核,在新立屯住时,我上小学二年级,春天时,每一天放学回来,先写完作业,就拿个大筐和铁铲到野地挖苣荬菜,回家后往菜上喷洒一些水,第二天早晨,野菜都很新鲜,然后挎着筐沿街叫卖,邻居们买一大碗我收东北币200元(核人民币2分钱)。之后在彰武县时我还贩卖过香瓜。当然,因年纪小体力不够,也只能小买小荬,挣不了几个钱。把拣来的煤核和挣的钱交给妈妈,妈妈夸我懂事,我感到很自豪,为家里减轻负担,是男子汉的职责。维生维周小时候也都拣过煤核。煤核就是没烧透的半焦,用它烧火做饭,火力强,又没烟。这在当时还是很解决问题的,能省不少买煤的钱。此刻看来,我们对家庭的职责感就是这么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

妈妈疼爱每个孩子,孩子有错骂两句,但从不打孩子。她记着每个孩子的生日,每到生日,都给煮鸡蛋。我的生日是农历7月29,妈给我买几个毛桃吃,这时候真是感到幸福。1963年春节,我从大连回家过年。妈妈异常高兴,特意买了一幅五福临门的年画,表达自我的五个儿子都长大了的高兴心境。送我到大光明码头上船时,别人问送的是谁,妈说送我大儿子回大连上大学,那个高兴劲儿,真是溢于言表。

女儿回到自我身边是妈简直不敢想的事。雅琴念小学四年级时,妈曾去胡家看她一次,但并无把她要回的念头。文化大革命初期,十分重视家庭出身。我的表弟刘香宝在长春,听他妈也就是我的六姨说过我妈把女孩送给胡家的事。作为红卫兵的他,去街道造反组织那里去查,听说雅琴的养父是国民党的连长,按当时划线标准,属于历史反革命分子,是专政对象,这肯定影响她的一生。必须紧急抢救。于是香宝维周和我就采取行动,最终我去胡家把她接回天津。起初,我妈觉得这么办对不起胡家,人家毕竟救了孩子一命,但又怕女儿这辈子受罪,只好默认。雅琴回来后,改名黄维红,这是十分贴合当时历史潮流的事,一路绿灯,手续很顺利。(之后搞清,胡只当过国民党军队的排长,不属于专政对象。)

妈妈有五个儿子,又有一个女儿,心里自然高兴。但时常跟维红说千万不能忘记养父养母的救命之恩。维红照妈的话做了,与养父母坚持联系,为二位老人养老送终。

妈妈很善良,在家里对小叔、小姑十分疼爱。妈与我婶更是亲如姐妹,我爸临终前,我叔叔在外地疗养,爸爸对我婶说;“你嫂嫂和几个孩子就靠宝峰和你照顾了。”我妈常常教育我:“没有你叔婶对你的培养,你哪能念那么多书你婶这样的好人难找啊。可不能忘恩。”妈与邻居和睦相处,彼此互相照顾,在天津,与邻居夏巽贤阿姨、胡婶、姜婶、孔婶等老邻居都处得很亲热。她处事的原则是忍为安,乐助人,小事不计较,从来不跟邻里发生矛盾。这种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子女,维周从小就乐于助人,常常帮左邻右舍干活,受到邻居大叔大婶的夸奖。此刻我们兄弟姐妹六人,黄刘两姓,一母所生,互相关心照顾,和和睦睦,能够说是继承了母亲的做人品格。

每当想起《世上仅有妈妈好》这首歌,我就禁不住流泪,妈一辈子吃苦受累,没享过一天福,把全部爱给了我们。此刻,子女都长大成人,过着比较舒适的生活,有本事孝敬老人家,孙子辈的孩子们也个个都有出息,她却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母爱!

上一篇:生产安全制度下一篇:高三晨会班主任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