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第二次创业

2024-05-14

马云第二次创业(通用6篇)

篇1:马云第二次创业

三星集团

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是李秉哲,它是韩国历史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家族财团之一。集团经营的产品多种多样,无所不包,小到饼干、糕点,大至汽车、飞机,几乎遍及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三星集团的各公司还与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和日本东芝、松下等公司联合,建立了多家股份公司或其他形式的联合企业。1987年李秉哲去世后,由三子李健熙继承大权。之后,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李健熙就开始对三星集团进行大力改革,在短短不到6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三星电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生产存储芯片的一流大公司。1992年,三星集团的德莱姆存储业务剧增35%,达12亿美元(比德莱姆存储器的竞争对手东芝公司还多6900万美元),从而使韩国公司的芯片销售总量增长了29%,达19亿美元。三星集团在质量和交货条件上可与日本公司相媲美,并在价格上压倒他们。三星公司约在1993年跻身于芯片制造的10强之列。在很短的时间内,三星集团的固定资产额增加了25倍,1992年销售总额达100亿美元,被《幸福》杂志列入全球500家大企业排行榜中的第18位。

三星集团的飞速发展,是李健熙进行大胆改革之后出现的现象,可以说,是改革推动了三星集团目前的发展,而这场改革目前仍在进行之中,其最终结果如何,人们拭目以待。

(一)李健熙的管理革命

李健熙早年留学国外,具有与其父严于律己迥然不同的个人风格。

在李秉哲创建并用铁腕经营三星集团达50年的时间内,三星集团建立了一套很类似于日本管理模式的森严的等级管理制度。在三星集团达到下一个水准之前,李健熙认为,必须把公司主管人员从先父的内向遗风中挣脱出来。51岁的李健熙说:“我告诉他们,除了怎样对待家庭不能变,其他一切都要变。”接手父业后,他逐渐开始规劝高级管理人员以身作则,积极发挥决策作用并把更多的权力授予下属。为了迫使手下的主管人员独自决策,他常在自己的宾馆工作,既不接听他们打来的电话,也不接待他们的来访。但多年的说服劝导似乎并未奏效,他说:“他们根本听不进去。”1993年6月,他的失望情绪爆发了出来。那个月在飞往法兰克福的途中,李健熙打开公文箱,发现一份值得依赖的日本顾问起草的报告,报告语气强硬,令人不安。这位顾问说:三星设计中心管理不善,既没有连贯的策略,内部交流也不够。这位顾问补充道:而且,中心没有一个人会听从他的建议。“董事长此时惊愕不已,”一个高级助手说:“他问为什么三星人不听从别人建议?这件事让他非常生气。”从这以后,他发起的管理革命才加速进行。

1.精简机构,权力下放。李健熙近年来采取的几大行动之一,就是要把至今仍高分散的从半导体到轮船乃至香肠样样都有的大杂烩压缩成电子、机械、化工和金融四个核心部门,每一部门由一位副总裁领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分权和提高效率。他说:“我们不得不在质量方面进行世界范围的竞争。除了质量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为了精简机构,他削减了某些食品处理、造纸和零售业务。三星集团目前的50家公司将在1998年以前减少至24家。准备精简的部门总销售额为25亿美元,大都是食品、纺织和服务行业。也许最令人瞩目的是三星集团管理方法的改变。就像李健熙的高级助手池胜林所说的:“我们对三星所属的公司都曾使用一个标准。但这样做是荒唐的,因为我们知道,一家化学公司和一家电子公司是大不相同的,需要有不同的管理策略。”所以,现在各位新的副总裁每个人都将有完全的管理和经营自主权,包括任命高级主管人。池胜林说:“这是三星公司管理工作的里程碑。”直到现在为止,哪怕是低级主管的任命都是总裁办公室所控制,而根据新的举措,李健熙只须检查副总裁们的表现即可。他也可凭兴趣为三星集团开发新的业务领域。

副总裁们现在有事可干了。例如,三星集团的电子产品能否在世界市场具有竞争力,现在完全由金光浩来负责。他说:“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是一位广播工程师,20年前是他建立了三星集团的第一家半导体工厂。三星集团虽然是生产存储芯片的第一流厂家,但它的家用电器却失去了竞争力。1993年,三星公司4年来第一次在国内份额方面让位于它的老对手金星公司而退居第3位。为了挽回损失,金光浩需要迅速将三星集团从生产简单的电视机和录像机转向生产高新技术领域的多媒体产品。至于三星集团的其他核心部门,池胜林认为化工和机械两个部门是有前途的,但要想成为世界级的竞争者,仍需要新的投资。

2.放眼全球,培训员工。像三星集团这种规模巨大的家族企业,多年来已成为当局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获得了随心所欲地打入工商业各个领域的权力,它们这种无所不在的垄断实力招致了各界日益强烈的反对。由于在国内受到激烈的抨击,同时也由于高劳动力价格、无法控制的利率以及来自东南亚国家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韩国的企业巨头越来越注重将生产扩展到海外。海外竞争力的状况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李健熙在改革中始终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如果不理解那些对高丽文化来说被认为是异域他乡的东西,“三星就绝对没有力量参与竞争”。他引述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家孙子的话说:“知己知彼乃是成为武士的先决条件。我的第一步就是要让我的手下人明白这一点。”

为达到这个目的,“培训”便成了三星公司的口号,最突出的就是所谓“CEO(高级行政官)学校”。这所学校创办于1993年9月,旨在让所有850名集团经理们接受6个月的重新教育,3个月在韩国,3个月在海外,后者主要针对外语学习。李健熙禁止CEO学校的学生在国外时乘坐飞机,他们必须乘小汽车、公共汽车或列车旅行,为的是让他们对所到国有更深切的体验。

李健熙强调国际经验的另一个体现是他实行3年的“地区专家计划”。三星集团每年给400名在公司呆满3年以上工龄者的手上塞满钱,然后把他们送出国去。在国外12个月,爱干什么干什么,没人过问。不过,李健熙期望他们回国时能对驻在国的语言和文化有相对详实的了解。回到韩国呆上几年后,他们就可以返回他们专攻的国家,推销三星集团的产品。这个五年计划一结束,三星集团将花费1亿美元培养2000名年轻的管理人员。

李健熙下达的命令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他的“七比四计划”。自从1993年7月以来,这位董事长要求三星集团每个部门的雇员凌晨7时上岗,4时下班。这对于一个白领工人上班时间一般为上午7时至傍晚8时,接着就是深宵赛酒的国度来说,真是不太合拍。不过,李健熙这样做是为了突出他所要求的变化,提高生产力,给自修课程留出时间。在新制度实施的最初几个月,他随意给各营业部门打电话,下午4时后要是还有谁回电话,就会受到严厉训斥。

最后,李健熙力图创造一种气氛,即让那些虽说有些捣蛋却不乏好点子的人去冲破公司统一的框框。跟竞争对手“乐喜金星”集团的随随便便的管理人员以及现代公司同行的粗犷朴实的形象相比,三星人以往一直显得有板有眼,没有半句废话。要和这些公司以及整个世界的对手竞争,黄经理说:“他需要‘捣蛋鬼’。”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三星集团放手让雇员们自由组合成“技术谷”。这是专为那些允许研究任何课题的小组取的名字。一个成果是一本由4个年轻职员合著的畅销书,名为“个人电脑是我的朋友”。另一个成果是在墨西哥销售电视机的新概念。设计一台电视机,在屏幕上方连续不断地播放由诸如可口可乐公司这样的赞助厂家提供的广告,三星集团以此为手段就可以比竞争对手低30%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这种“嵌入商业广告”的电视节目由赞助者提供补贴。身为三星集团最高首脑,致力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李健熙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是科学的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将来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激烈竞争,三星集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的挑战。除了上述的国际化培训外,平均每位雇员每年都要到三星集团开设的学校里学习16天,学习内容主要是技术培训,另外还学习高效谈判术和中国、日本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等课程。三星集团在汉城附近开办了“三星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要目的是培养职员的基本经营技术和对三星集团的奉献与忠诚。除培训外,三星集团还以优厚的报酬保证工人能有较高的生活水平,不使他们有被剥削之感。在三星集团内,工人全年工资收入有1.45万美元,各种福利津贴约有1.15万美元,相对于人均年收入6500美元的韩国来说,三星集团的劳动报酬不可谓不丰厚。正是由于“三星精神”和优厚的报酬双管齐下,保证了公司20万员工的团结,凝聚了人才,大大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二)三星集团的产业转变

李健熙1987年接手三星集团后,对集团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他毫不客气地将一些不重要的公司,如百货公司和造纸厂等,转卖给他人,将简单消费用电器的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他集中资金发展未来行情看好的业务,重点在本国生产制造高新技术产品,如计算机和航空工业。在生产领域,三星集团目前正全力以赴在技术创新和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夺得新的优势,占领国外市场的更大份额,为此甚至不惜人力、资金。李健熙提出“超过日本”的口号,奋力与日本一决雌雄。但他也十分明白,凭三星集团和韩国企业界现有的人力和技术,要在电器生产领域全面超过日本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某几项尖端产品方面与日本展开竞争尚比较现实。三星集团以全年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究与开发基金,用重金聘请了十几名俄罗斯科学家,重点开发了几项前景看好的电器产品。

在过去的5年中,三星集团每年为新的设施投资5亿美元甚至更多——与规模比它大一倍的那些公司一样多甚至更多。1993年,三星集团投资9.8亿美元,仅次于世界最富有的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公司而在其他任何公司之上。

1993年大部分的支出被指定用于能生产16兆比特德莱姆存储器的设施。这些能存储1600万比特以上的数据的存储量相当于700页纸的打字机。三星公司还预算将7亿美元用于可存储256兆比特的未来型芯片的研究和开发。当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东芝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看到256兆比特芯片的设计后,估计需6亿美元,便有意与其合作以分担费用。但由于有500亿美元的母公司三星集团的支持,三星电子公司将独立单干。

为了获取最新技术,取得对美、日竞争对手的优势,三星集团甚至不惜重金买下了美国一些小型的风险资本公司。它的雄心勃勃的目标是,要在1988—1991年间使年销售额增长1倍,达到120亿美元。

这些咄咄逼人的投资已创下了一些惊人的里程碑。一个是在1990年,三星集团通过展示一块能全面运作的16兆比特芯片(这是第一个能全面工作的芯片之一)而博得了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数据设备公司和其他客户的热烈赞赏。从1992年开始它发运这些芯片的样品——首次跟日本同步推出了最新一代的德莱姆存储器。三星公司成为世界上半导体工业中最畅销产品——德莱姆存储器的供应巨头,在这项产品上三星公司获得了巨额利润。

(三)主要发展趋向

李健熙在加强三星集团的现有业务的同时,仍然向往着开拓新的事业。排在第一位的是汽车业。三星集团已和日本的日产汽车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准备在韩国生产客车。而韩国早已有了三家汽车制造商,其中现代集团占支配地位,大宇和起亚(Kia)无力与之竞争。汉城的Bwring证券公司分析人士金忠等人认为,三星集团有能力成为汽车业的主要挑战者。李健熙的出售资产的战略很可能促成他进入汽车生产领域。从一方面看,出售公司可以筹得现金,进入汽车业估计需要投入30亿美元;从另一方面看,他采取的加强三星集团的措施正好是政府对韩国一些最大企业集团的改革要求。李健熙这种顺从改革的做法,很可能使韩国政府批准三星集团兴办汽车产业。

(四)对李健熙改革的评价

对于许多三星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来说,李健熙的革命并未结束,还仅仅是个开始。“他们中大约5%的人根本没法转变,所以我将解雇他们。”李健熙说这话时显得冷酷而坦率,“另外25%~30%的人可能感到转变有困难,那么我就让他们少担些责任”,这意味着降级。他估计改组后的高层管理人员只有5%~10%的人留下来肩负重任。李健熙本人并不是一副“爱炒鱿鱼的人”的形象。他对客人和和气气,彬彬有礼,说话轻声细语,若有所思。他老是说:“我生性反感革命。”尽管他事实上正在推动着一场革命的进行。

在产业转变方面,李健熙也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改革的道路很长,三星公司75%的收入来自利润较低的芯片,因此三星公司的芯片生意比其他产品更容易受到时时打击本行业的价格波动的干扰。反之,美国和日本公司已经发展了多样化的、通常能获取稳定利润的微处理机和其他特种芯片。另外,韩国芯片生产工厂的设备有80%是进口的,其中大部分来自日本供应商。东芝公司存储器部门总经理汉人聪夫说:“这意味着三星公司依赖于日本技术来提高生产率。”与此同时,韩国同样面临着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正在崛起的现代化芯片工厂的日益增强的竞争——有些工厂有日本的投资。

李健熙在前期改革中,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他的产业和管理革命的政策、方法,人们的评价仍褒贬不一。

他的一些本国竞争者说,他的个人风格和管理技巧是非常危险的。“他干吗这样做?”大宇电子公司总裁裴顺勋说,“这是在冒很大的风险,你不能一天之内就让一个很大的组织面貌一新。”他认为李健熙给三星带来了“不稳定”局面,是在蛮干。

日本竞争者和三星在日本的联手公司却认真看待李健熙革命,尤其是由于他在半导体方面取得的成功。“我非常欣赏他的管理才能,”与三星公司在芯片方面有战略联盟关系的东芝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川西次良说,“特别是在电子显微领域,特别尊重他的领导时效和远见卓识。”

美国专家也相信三星集团的人事大改组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带来红利。“分散权力后他们的力量正在日益增强,而且公司内部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团结精神,因为人们感到自己就是参与决策过程的成员。”说这番话的是李健熙的导师、1994年1月访问过这家韩国公司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商业教授菲利普·格拉博。格拉博说,他的弟子正在进行人事改组的一个明显效果是三星集团更加善于瞄准具体的技术地位,如液晶显示屏,而不指望全方位参与竞争。三星集团的同行还看好数字录像机、尖端化学药品、高度计算机控制的机器等。如果李健熙能在这些21世纪的技术领域迅速取得长足进步,那么,批评他的革命的人只好收回前言了。

《第二次创业的难题》读后感

看完本篇文章我才知道“三星”这韩国历史上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家族财团也有过这样的企业“通病”——浪费、非计划、不能精益求精,还有具体性也不足,微观和宏观层次不能区分。

三星创始人李秉哲用铁腕经营三星集团达50年的时间内,三星已经建立了一套很类似于日本管理模式的等级管理制度。看似森严的日式管理在长时间的未整改的情况下却让部分管理层的思想变得滞后,即使下级有重要的事情汇报也不放在心上,对上级总是以太平盛世的态度总结工作。

1987年李秉哲去世后其三子李健熙继承大权,他与其父迥然不同的处事风格让“三星”刮起了改革之风,他宣布要进行第二次创业,意味着“三星”管理层的一大变动及管理革命的真正开始。从李健熙指示下级收集三星的日本技术顾问在公司工作的6点感受可以看出:

1、每个职员都很优秀,但研究成果不能得到传播。说明“三星”人才挤挤可惜层层都有屏障以致于好的研究成果不能流动起来。或者说公司没有行之有效的作业流程方案,所以每个员工的智慧都发挥不了,就像索尼公司的普通职员说的那样进入索尼时怀着很大的热情,工作一阵子后他意识到自己选择的公司并不是索尼而是自己的上级。所以管理层就是最大的屏障。

2、现在仍不能克服自以为是第一的骄傲自满情绪,不能迎接创造性的挑战。由于“三星”发展50年,公司内部确实也有不少的“功臣”认为自己的贡献如何如何!就对于新的制度新的方法就很难接受,按李健熙的话说,“他们中大约有5%的人根本无法改变,所以我将解雇他们。另外25%-30%的人可能感到转变有困难,那么我就让他们少担些责任,只有5%-10%的人留下来肩负重任。”我也非常赞同李会长的想法,因为他们的不改变只会把企业拖垮甚至拖死,改革必会淘汰一部分人,这是绝对的。

3、韩国企业不能未雨绸缪,一旦问题出现后只好用资金去补救。很多企业都是这样,事先不控制事后只好用钱去弥补去解决,就像一些工作特别是带有危险的操作性工种,事先没有岗前培训或没有作业指导书,员工一来就上操作台,碰运气过日子,没事还好,出个差错就得让工人吃上皮肉之苦给企业带来了损失,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很多人还是很难做到。

4、三星的管理者目光短浅,只看到业绩和成果。其实业绩和成果虽然重要,但业绩和成果背后的支撑---过程,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在过程中找到失败的原因、或是成功的因素,只有这样积累过程中的经验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能行之有效的进行,为以后能创造更好的业绩提供导航标。

5、身处富裕国家的日本职员也要为了生存,忘我的工作,经常在研究所挑灯夜战,都是工作狂,可三星的职员却并非如此。我也很敬佩日本大和民族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这小小的日本岛国成为经济强国。可惜中国人多地广,资源丰富就是缺少这种团队拼搏的精神。

6、幸运的是,韩国年轻一代充满活力,经营者的责任就在于让这些年轻人正常发展。就像李健熙说的那样,“除了家庭不能变,其他一切都要变”,经营者有责任让自己的员工正常发展,员工也有责任为公司的新目标作出改变!

针对上述6点及“三星”内部的各种滞流因素,李健熙推出了以下2大管理革命:

1)精简机构,权力下放。缩短了各项工作环节,每个部门由一位副总裁领导,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分权和提高效率,他说:“我们不得不在质量方面进行世界范围的竞争。除了质量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2)2)放眼全球,培训员工。身为“三星”的最高首脑,致力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李健熙清楚的认识到,21世纪是科学的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将来的竞争是科技与人才的激烈竞争,三星集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才的挑战。所以培训员工是凝聚人才、带动团队、推动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我想,我们企业也一样,有“三星病”,其实发现有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病却找不到良药又无从下手,这样的话只能看着病痛纠缠着整个团队,而且愈趋繁多,后果不可想象。所以我们管理团队首先要从实际出发,从源头入手,才能把工作做好,把企业推上新的起点。

撰稿人:

2005年11月21日晚

篇2:马云第二次创业

十年前经历过一次“创业失败”的李虹,经过了八年的准备,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又开启了第二次创业历程,他希望自己创办的“小呆丫”,能够为他人带来价值

2015年5月17日,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末,临近下午两点,生活在北京不同区域的数十名青年男女,陆陆续续地汇聚到了东四环与东五环之间的一个小区里,在面积约为30多平米的一个房屋的客厅内,这些年轻的男士和女士们,在一个同样年轻的女主持人的带领下,做起了各种既有趣又有意义的小游戏。

第一轮“暖场”游戏,所有的男士站成一排,所有的女士则另外站成一排,一排男士和一排女士相向而立,男士和女士的人数必须相等,每个人的编号则有所不同,男士按照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顺序编号,女士按照英文字母从A开始顺序编号,站在对应位置的男士和女士要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和编号,游戏开始后,主持人说出一个编号后,被叫到编号的人要说出自己对面的人的名字,对面的人则需要用手指一下对方。谁的速度慢了,谁就输了。

输了就要接受惩罚。但这里的“游戏规则”与其他很多地方的游戏规则都不一样,不需要唱歌、跳舞,或者学猫叫、学狗叫,而是需要认真地回答主持人的提问。“游戏设计者”将问题设计得“别出心裁”,或是通过“工作和生活哪个更重要?”这样的问题,温情地请受罚者道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或是通过“你相信一见钟情吗?”这样的问题,“八卦”受罚者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随着游戏的展开,陌生的青年男女们渐渐熟识起来,屋子里笑声不断。此时,还有一个看起来比大部分人年龄稍大一点的男士,独自坐在一张椅子上,关注着屋子里正在发生的一切……

他,就是李虹。那些熟悉他的人,以及不熟悉却愿意相信他并上门找到他的人,都称他为“李老师”。曾经,他真的是学校里很多年轻学生的“精神导师”,获得过“北京大学优秀班主任一等奖”;现在,他不当老师了,但却成为了社会上更多青年人的“生活导师”,在全国各地,“李老师”和他的“小呆丫”,已经拥有了近30万的粉丝。

10年前经历的“创业必修课”

1977年出生的李虹是安徽人,在安徽的一所大学学习医学管理专业,2002年本科毕业后,他从老家来到北京,成为了北京大学的一家医学院的老师,负责本科学生们的教育管理工作。

在大多数人看来,高校教师的工作,既稳定又体面,让人羡慕不已,但拥有这样一份好工作的李虹却并不甘心――“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创业者。”李虹说,“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我不喜欢平庸的生活。”

转眼间,李虹在高校里度过了三年。从2002年初到2004年底的这三年间,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平稳、高速增长的三年,政府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当时光步入2005年,一个“创业之年”在中国开启了。

“全球创业观察(GEM)2005中国报告”显示,中国的创业活动在2005年处于活跃的状态,“2005年,中国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为13.7%,即每100位年龄在18-64岁的成年人中,有13.7人参与创业活动。在2005年的全球创业观察成员中处于前列,排名第五位。”

这一年,心怀梦想、不甘平庸的李虹,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与理想,辞职创业了。

然而,辞职容易、创业难。在“创业界”,公认的说法是“失败,是创业者的‘必修课’”。被誉为“创业教科书”的《创业小败局》中,学大教育CEO金鑫说,成功是偶然的,有不可复制性。创业有N个环节,包括创业的时机、选择的方向、团队的组建、营销的手法、融资的节奏等,“只有所有环节都‘对’了,企业才具备成功的可能。”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初创企业在经营前五年内失败倒闭的几率高达50%。对于创业者,尤其是第一次创业的人来说,失败的几率甚至比成功的几率还更高一些。

知道“创业有风险”的李虹当时还“留了个心眼”,他并没有把自己准备创业的事情告诉远在家乡的父母和家人。“我是偷偷出来创业的。”李虹告诉《小康》记者。

少了家人的支持与帮助,首次创业的李虹便只能依靠自己和周围一些朋友的“判断”来选择创业的方向。

当年,比尔?盖茨、张朝阳、丁磊等人的成功,创造了“IT业速成富翁”的神话。从2003年下半年起,度过了几年“低迷期”的IT业开始出现复苏迹象,重新成为风险投资的“头号阵地”。IT业自然成为备受“创业大军”们瞩目的创业金矿。与此同时,“WEB2.0”的概念被提出后迅即深入人心,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激动不已,认定WEB2.0正是自己找到的下一个互联网金矿。然而,在这个公认的“互联网创业的春天”,李虹却选择另辟蹊径,他将目光投向了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新兴领域。

循着这样的思路和方向,李虹没有“跟风拥抱”互联网,而是成为了较早的一批关注室内微环境的人。

在李虹还未走出“象牙塔”的2001年,建设部于11月26日颁布了GB 50325-200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分别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在建筑和装修材料的选择、工程勘查设计、工程施工中有害物质的限量值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提出验收时必须进行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转年的11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又联合发布了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微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李虹看好了这个时机,便在这一领域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他开了一家公司,专注于做室内环境的检测与处理。

但在当时的中国,室内空气检测与处理还算是新兴事物,人们对于甲醛、苯等污染物危害的了解程度远不及现在,而且大部分人也并不知道还有一种叫做“光触媒”的技术,能够与室内空气污染相“对抗”。

最终,因产品质量问题等原因,注重诚信的李虹觉得不能再坚持下去了,便主动关掉了公司。他的第一次创业,以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必修课”而告终。

准备八年,二度创业

2006年,创业失败的李虹又重新回到了“体制内”,在北京大学的另一家医学院,他重拾“老本行”,负责学生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只不过这一次,他负责的是研究生教育。

李虹是一个做事情非常认真的人,总想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到极致。在学校里,他既是学生们的老师,更是学生们的朋友,工作开展得非常出色,学生们很喜欢这位亲切、随和,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他们,甚至还会帮着他们“张罗对象”的李老师。

经历过创业磨练的李虹,重回高校教师岗位后,工作干得愈加如鱼得水,在“北京大学2008―2009年度优秀班主任”评选中,既有“成绩”、又有“人缘”的他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干出了一些“名堂”的李虹却仍然没有忘记心中的梦想――创业。“说真的,我一直在做准备。”李虹坦言,2006年回到高校以后,他一直在从思想上为第二次创业做着准备。

这一准备,就是八年。

这八年间,李虹在和年轻的学生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年轻人都面临着择偶困难的问题,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所谓的“剩男剩女”现象甚至都成了社会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出现?同样也算是个“大龄未婚青年”的李虹开始关注、思考、研究这个问题,他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单身人士缺少互相认识的机会和平台。“为单身服务的机构太少了,少数几家婚恋交友网站,还都比较‘虚拟’,缺乏‘实体’机构。”李虹觉得,除了缺少机会和平台之外,大部分中国人都比较腼腆,“对于找另一半,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会有期望,单身的人憧憬着自己在公交、地铁上,或是在出差、旅行的路途上,邂逅自己的‘另一半’,但问题来了,这种想法往往只能装在心里,单身的人身上又没贴着标签,即便是有一天真的看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大部分人也不敢直接过去和对方说,因为自己根本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单身。”李虹想,要是能够给单身的人们创造一个在时间、空间上相遇的机会就好了。

直到2013年11月11日,李虹终于找到了灵感。那天被称为“双十一”,在不少商场和购物网站上,都掀起了“狂欢购物节”活动,看着满城疯狂购物的人们,李虹突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前几年还无比火热的“光棍节”这几年摇身变成了无比疯狂的“购物节”――李虹暗自发誓:一定要把购物节给夺回来!不仅每年11月11日要做“单身节”,而且每个月的11日也都要做“单身节”。

有了“灵感”的李虹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往前想,他觉得,与其只做每月11日的“单身节”,不如每天每时每刻都能为单身们服务。“我要为单身的年轻人服务!”李虹决定了――第二次创业,就干这个!

诚信+价值,挖掘“线下”空间

说干就干。2014年6月,李虹再一次将稳定的工作辞去,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9月24日,李虹创办了“小呆丫”,当日,“小呆丫”微信公众账号正式推送了第一篇文章,在只有196个字的短文《小呆丫刚刚起航,信任让我们彼此连接!》中,“小呆丫”两次提到了“信任”,并承诺要为大家“创造好的服务和更高的价值”。

取名“小呆丫”,李虹颇费了一番心思,他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呆”一些,“呆萌”象征着诚信,“我们要诚信,同时我们也告诉别人要讲诚信。”李虹还为“小呆丫”设计了特别“呆萌”的形象,让人一看就觉得“小呆丫”憨憨的、很可靠。

“小呆丫”的形象和微信公众账号正式发布后,很快便受到了单身青年的关注和喜欢,上线第一天,4000多名单身男生和女生加入到“小呆丫”之中;第二天晚上10点,关注人数超越了1万人;现在,“小呆丫”已经拥有了近30万的粉丝。

除了强调诚信外,“小呆丫”还强调价值。“诚信和价值共同构成了‘小呆丫’的公司文化,诚信文化强调的是做事情要讲诚信,价值文化弘扬的是给他人带来价值的服务理念。” 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创业者的李虹,也同样一直坚信自己的人生“就是要给他人带来价值”。

不得不承认,李虹的第二次创业,又赶上了好时候。

去年3月,全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消了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只要花一元钱就能开公司,在中国创业已经接近“零门槛”;此外,政府还给出了税收、贷款、贴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此后,中国出现创业热潮,平均每天就有1万多户新登记注册企业诞生。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时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并提出要为创业当中的失败者提供保障。

和李虹一样,无数心怀梦想、不甘平庸的中国人,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结束后不久便投身到了创业的浪潮中,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在中国开启。来自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登记企业84.4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8.4%,注册资本(金)4.8万亿元,增长90.6%。今年3月20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国家工商总局时表示,要让新登记企业“活下来、活得好”,这无疑又进一步提振了创业者们的信心。

对于自己的第二次创业,李虹感到很有信心,也很满意,他欣喜地看到很多很多的年轻人都非常喜欢“小呆丫”,粉丝日益增长的微信公众账号上,不时会有刚刚“找上门来”的新朋友询问,在自己所工作、生活的城市里,能不能找到“小呆丫”。

现在几乎每周,“小呆丫”都会举办数场活动,5月17日那天下午举办的是“高学历专场”活动,前一天下午是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分别举办了“男生土著专场”和“男生国企事业单位专场”活动。与其他大部分交友活动不同的是,“小呆丫”更加注重“线下”的活动空间,而“线上”基本上只是一个传播、推广的平台,“小呆丫”坚持打造“没有歧视、积极向上的单身联谊环境”,让具有同等文化背景的单身青年一起联谊,注重“轻松”、“眼缘”和“匹配度”,李虹充分发挥了自身从事过教育行业的优势,在“小呆丫”的很多游戏和活动的设计之中,加入了心理学的设计、测评手段,让大家更容易相互了解。每每看到单身青年们在“小呆丫”搭建的平台上有所收获,李虹都会很有成就感,因为自己给他人带来了价值。

篇3:马云第二次创业

李丽晶 (营口港务集团)

摘要:作为营口港的一名党员承载着光荣与重大的责任, 让我们用抗震救灾的精神, 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智慧来谱写营口港二次创业的新篇章。

关键词:党员模范作用发展观

0 引言

营口港位于沈阳大连之间, 是东北地区对外开埠最早的港口, 也是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最近的出海口岸。进入“十一五”, 营口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港口吞吐量突飞猛进, 2007年超过1亿吨, 成为共和国沿海第十个亿吨大港。面对亿吨辉煌, 面对骄人的成绩, 营口港人并没有满足, 又提出了新的目标:到2010年营口港要实现2亿吨。并提出全港员工要进行“二次创业”的口号。

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担负起二次创业的重任, 我认为作为港口的每个党员首先要做到四个结合。

1 二次创业, 科学发展, 必须把多年创业实践与科学谋划生产结合起来

多年的创业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是新的形势要有新的理念,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集团公司现已将集中揽货转变为自主揽货, 科学分工, 借东北振兴的有利契机, 充分发挥竞争优势, 大力揽取潜在货源。广大员工要处理好效率与成本的关系, 找到成本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要制定标准台时效率, 明确经常性货种标准工艺下的目标成本;要协调处理好与各口岸单位的业务, 争取最大支持, 促进外贸集装箱发展;进一步确立在东北口岸内贸集装箱枢纽港的优势地位, 完善内陆集疏运系统, 争取开辟新的直达营口港的集装箱班列。

2 二次创业, 必须把提高管理水平与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2009年, 港口的管理重心下移, 这就要求干部队伍的素质要跟上;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努力成为学以致用的表率, 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二次创业、科学发展的思想和能力;各级党员干部要有战略意识、大局意识、优患意识, 向港口内部职业经理人的方向发展。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 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就成为事业成败的关键。

3 二次创业, 科学发展, 必须把发展与环保结合起来

要把环境建设作为提升港口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之一;要进一步加大绿化美化力度, 增加绿化面积;要进一步提高对水、电、土地、能源的节约利用和综合开发, 大力推广“油改电”节能技术, 加强进口配件的国产化替代, 加强修旧利废, 千方百计建设和谐绿色港口, 保持营口港的可持续发展。。

4 二次创业, 科学发展, 必须把外部发展与内部服务结合起来

港口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 其空间将会变小, 港口间的竞争将转宁中部城市群的开发与开放, 以达到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需求, 与环渤海地区、内蒙、蒙古国经济发展相配套, 这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考验, 也是对我们政治的考验。

5 明确二次创业科学发展的重任和内涵

我们应在港口的生产建设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5.1 要加强思想修养,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港口利益和关系。

广大党员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实践者, 共产党加强思想修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要通过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行动表现出来,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就是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港口利益的关系。要带头服从营口港务集团公司整体利益, 爱岗敬业, 勇于创新, 甘于奉献, 多为港口, 为国家做贡献。

5.2 要有提升的精神, 要树立高业绩理念。

提升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提高, 营口港在亿吨实现之后把目标提升到二亿吨, 作为港口的党员首先就要把自己思想任务定位在二亿吨, 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工作中我们就不能墨守成规, 要勇于发现, 大胆尝试这样才能创新, 而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才能实现我们二亿吨的目标。总体说来就要我们创新观念, 创新思维, 创新思路, 创新服务意识, 以港口二亿吨目标的实现, 提升我们创新的高度。

同时要把港口二次创业的理念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 在创造高业绩上做模范。要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工作标准要比群众更高, 工作能力要比群众更突出, 才能体现出表率作用。集团公司提倡的做人、做事的理念, 首先要在党员身上得到充分体现。每一个共产党员在二次创业中都要立足本职工作, 埋头苦干, 奋发进取, 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5.3 要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们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代, 科技在进步, 市场在变化, 公司在进行更高的二次创业, 在这样的形势下, 我们广大党员就应该像集团公司高宝玉总裁说过的那样:“要在第一时间占有最新的信息和知识, 随时把握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态势, 明确发展的方向, 明确不学习就会落伍, 不学习就会被淘汰的理念。”在学习中, 我们要注重政治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相结合, 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大局的眼光、未来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分析问题, 处理问题, 解决问题。要学习其它港口的先进管理经验, 超前的岗位技术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追赶上港口间发展的速度, 才能实现我们的二亿吨目标。

营口港的第二次创业, 激发着奋进的热情, 科学的发展, 展示着美好的前景, 作为营口港的一名党员承载着光荣与重大的责任, 让我们用抗震救灾的精神, 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智慧来谱写营口港二次

变成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竞争。我们要全方位提升服务水平, 以适应辽创业的新篇章。

摘要:作为营口港的一名党员承载着光荣与重大的责任, 让我们用抗震救灾的精神, 辛勤的汗水和聪明的智慧来谱写营口港二次创业的新篇章。

篇4:创新带动第二次创业

集团未来的新天地就要不断拼搏劲取,将创新作为企业二次创业的助跑器。

谈起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唐山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彦庆有说不完的话题,松下是他最推崇的企业家,“只受过4年小学教育,23岁开始涉足电器产业,艰苦创业,用7年的时间成为日本收入最高的人。松下的经历让我知道成功并不遥远,松下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作为唐山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刚过知天命之年的王彦庆,对事业,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期待。虽然历经近30年的发展,惠达陶瓷已经成为全国卫生陶瓷的龙头老大,但王彦庆认为卫生陶瓷行业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而自己的任务就是带领惠达陶瓷不断开疆扩土,同时不断延续和给予惠达新的生命力。“惠达在改革中创业,在创新中立业,从小到大发展起来,曾连续多年在全国同行业里保持着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出口创汇等多项指标第一。但这都是过去,要开创惠达集团未来的新天地就要不断拼搏劲取,将创新作为企业二次创业的助跑器。”

企业文化提升创新力

截至今年,唐山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走过27个年头。王彦庆坦言,近几年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科勒、TOTO等国际品牌的高调进入,国内各陶瓷卫浴企业也都相继发力,惠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态势。”有句话叫做对手越强,自己才会变得更强。面对竞争,惠达稳居中国中高端卫浴市场份额第一,同时,继之前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2009年,“惠达”品牌以34.81亿元的品牌价值评估位居世界品牌实验室在北京发布了2009(第六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的第241位,连续6年蝉联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的同时,再次荣登陶瓷行业品牌价值榜首。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肆虐,惠达利润不降反升,“以创新经营节约成本,2009年,我们通过创新消减的成本大约3000万,而利润却比上一增长了15%。”王彦庆告诉记者。

王彦庆认为,惠达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并维持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创造了很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等等的总和,惠达在管理和产品上始终坚持惠达的企业文化。具体说来,管理方面,惠达的主旨就是以人为本。从惠达产品方面说,也正是由于惠达人的积极奋进向上这种的精神,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纳米自洁釉。这可以说是我们新的突破和亮点。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进一步扩大市场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王彦庆认为,这也是惠达能够成为同行业龙头最重要的原因,是竞争对手无法效仿的核心竞争力。他同时也深知,铸造企业文化绝对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要突出和保持惠达的特色,必须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生产更多的优质产品和以更好的服务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更要不断提升企业形象,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和经营理念,加大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尽绵薄之力。”

重拳打造品牌形象

除了建立优质的企业文化,在产品和销售领域,王彦庆更是不遗余力,大展拳脚。“惠达最早制造出卫生瓷,将瓷器的美很好的与现代生活结合在一起,为生活平添一种诗意的装饰,陶瓷美如人生”,王彦庆对惠达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凭借惠达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工艺,会制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越好的东西就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在销售推广上,王彦庆也有颇为有效的策略。就拿金融危机严峻的2009年来说,在其它项目削减资金的情况下,王彦庆大手笔策划形象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积极启动地级以上市场“一店、一形象、一名片、一特色”项目,并在各地新闻媒体刊登广告和宣传文章积极推介惠达。在2009年春季第105届广交会上,用以往一半的成本,再次包下了会场二分之一的广告,同时,凭借一流的展位设计,加上具有最新创意老产品和意大利风格的新产品,惠达陶瓷在所有卫浴参展商中再次脱颖而出,就连平时挑剔的客户也感到由衷的自豪,都说这次真正展出了惠达的实力,完全可以和国际上的大品牌相媲美。

多元化开拓新市场

居安思危,王彦庆认为惠达目前的发展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现在惠达的产品主导的是大中型城市,而在一些相对较小的城市还没能享受惠达产品带来的舒适感享受感,正因此我们也在不断完善我们的市场走向,比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建材下乡啊等等措施,来满足更多的消费需求、让更所的消费人群来享受惠达产品。”同时他也认识到,“当然根据消费层次消费水平的的不同,在一些较小的城市 可能还没有能力来购买产品,也就是说前景不是很乐观,但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一些措施,比如做一些产品的无偿赠送来带动消费者的消费热情等等一些措施。”

一直以来,惠达就着眼于全国市场,这就必然面临区域发展的问题。“对于区域发展这个问题 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市场定位,先规划好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就产品的销售场所,规划好消费的目标群体。对于管理而言,个人感觉应该更好的授权给管理人,让他们更好的发挥自身潜能和的自身的主动性来解决问题。”战略上,王彦庆始终坚持多元化发展,“这样可以更多地占领市场和开拓新市场,也可以避免单一经营的风险。”

不遗余力培养领导层

谈到企业发展的另一关键——人才培养,王彦庆认为,“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没有能力为自己培养领导阶层的机构是没有生命力的。组织生存和正常运作要求它能够在最高领导之下培养一批独当一面的领导者;也就是说使领导者在尽可能低的职位上享有尽可能多的独立领导权。然后建立一套评价其表现的客观标准。”王彦庆介绍,惠达始终重视人才的培养。“我们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人才储备管理作为重点工作,以让每一位员工清晰并量化自己在惠达的短、中、长期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惠达确定企业希望员工达到的目标并量化,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实行科学的收入与考核挂钩指标,奖优罚劣。惠达把企业的发展目标与员工发展相结合,从员工自我实现、受人尊重等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有效地激发员工无限的工作热忱和绩效潜能。员工靠能力来获得晋升,公司以发展来留人。”王彦庆相信,惠达强大的人力资源及人才开发管理运作体系会让惠达变得越来越强。

篇5:马云创业经典语录与创业忠告

,我犯了一个错误,我告诉我的18位共同创业同仁,他们只能做小组经理,而所有的副总裁都得从外面聘请。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从外面聘请的人才都走了,而我之前曾怀疑过其能力的人都成了副总或董事。我相信两个信条:态度比能力重要,选择同样也比能力重要!

马云:不能统一人的思想,但可以统一人的目标

千万不要相信你能统一人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30%的人永远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让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干活,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要比团结在一个人周围容易的多。

马云:细节好的人格局一般都差

1、有人觉得我牛,6分钟说服了孙正义,其实是他说服了我。见孙正义之前,我在硅谷至少被拒绝了40次。

2、做企业赢在细节,输在格局。

3、格局,“格”是人格,“局”是胸怀,细节好的人格局一般都差,格局好的人从来不重细节,两个都干好,那叫太有才!

马云:领导比员工多什么?

领导永远不要跟下属比技能,下属肯定比你强;如果不比你强,说明你请错人了。

1、要比眼光:比他看得远;

2、要比胸怀:领导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要能容人所不容;

3、要比实力:抗失败的能力比他强;一个优秀的领导人的素质就是眼光、胸怀和实力。

马云:年轻人必须思考的4大问题

1、什么是失败?放弃就是最大的失败。

2、什么叫坚强?经历许多磨难、委屈、不爽,你才知道什么叫坚强。

3、你的职责是什么?比别人多勤奋一点、多努力一点、多一点理想,这就是你的职责。

4、傻瓜用嘴讲话,聪明人用脑袋讲话,智者用心讲话。

马云:人生在世在做人,不是做事

我跟自己讲我们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工作的,我们是来享受人生的,我们是来做人不是做事。如果一辈子都做事的话,忘了做人,将来一定会后悔。不管事业多成功、多伟大、多了不起,记住我们到这个世界就是享受经历这个人生的体验。忙着做事一定会后悔。

马云:别把抱怨当习惯

人是退化最严重的动物。跟兽比人很“弱肢”,和狗比人很“闻盲”,但人类“进化”了抱怨。偶尔为之无大碍,但当抱怨成习惯,就如喝海水,喝的越多渴得越厉害。最后发现,走在成功路上的都是些不抱怨的“傻子们”。世界不会记得你说了什么,但一定不会忘记你做了什么!

马云给初创企业者的忠告

1、大家看不清的机会,才是真正的机会。

2、让员工笑着干活。

3、抢在变化之前先变。

4、小聪明不如傻坚持。

5、心态决定姿态,姿态决定状态。

马云谈创业

1、一个好的东西往往是说不清楚的,说得清楚的往往不是好东西!

2、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

3、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

4、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

马云谈机会

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因为这么多人说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机会肯定不会是我们的了。

马云:当你决定要创业时

便意味着:①没有了稳定的收入;②没有了请假的权利;③没有了得红包的机会。

然而更意味着:①收入不再受限制;②时间运用更有效;③手心向下不求人

篇6:马云励志创业语录

2. 领导者是孤独的。

3. 蚂蚁走的好,大象也搞不死他。

4. 没有一个良好的过程,任何一次成功都不可能被复制。

5. 每个人都应学会认真做事,大度做人。

6. 每一笔生意必须挣钱,免费不是一个好策略,它付出的代价会非常大。

7. 蒙牛不是策划出来的,而是踏踏实实的产品服务和体系做出来的。

8. 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多一点委屈,少一些脾气你会更快乐。

9. 男人的长相和智商是成反比的

10. 男人的长相往往和他的的才华成反比

11. 你的项目感觉是一个生意,不是一个独特的企业。

12. 你最大的风险是缺少我们对你的信任。

13. 年代的人不要跟 年代,跟 年代的人竞争,而是要跟未来,跟 年代的人竞争,这样你才有赢的可能。

14. 年代的人还需要摔打,不管做任何事,要检查主观原因。

15. 您能用一句话概括您认为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吗?今天阿里巴巴的员工我们要求诚信,学习能力,乐观精神,和拥抱变化的态度!

16. 碰到灾难第一个想到的是你的客户,第二想到你的员工,其他才是想对手。

17. 碰上一个强大的对手,我觉得你应该做的是,不去挑战它,而是去弥补它。做它做不到的,去服务好它,先求生存再求战,这是所有商场的基本规律

18. 品质不仅仅是团队,它还是文化,是制度,是一整套东西。

19. 其实很多人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回答的全是对的。

20. 其实最聪明的人永远相信别人比自己聪明,聪明的人是智慧的天敌,你自认为很聪明的人,很难成为智者。

21. 企业家商人和生意人有什么样的区别?生意人唯利是图有钱就赚;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企业家必须承担社会的责任创造价值完善社会。

22. 企业家是在现在的环境,改善这个环境,光投诉,光抱怨有什么用呢?国家现在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失败只能怪你自己,要么大家都失败,现在有人成功了,而你失败了,就只能怪自己。就是一句话,哪怕你运气不好,也是你不对。

23. 权威是你把权给别人的时候,你才能有真正的权利,你懂得倾听懂得尊重,承担责任的时候,别人一定会听你,你才会有权威。

24. 人的善良,你的决心,你的项目都可以,但是把这些看得太大,走的越大,想的越大,掉得越快。

25. 人要成功一定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但你学会放弃的时候,你才开始进步。

26. 人要一定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当你学会放弃的时候,你才开始进步。

27. 人要有专注的东西,人一辈子走下去挑战会更多,你天天换,我就怕了你。

28. 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第一天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帮助别人成功。

29. 如果你看了很多书,千万别告诉别人,告诉别人别人就会不断考你。

30. 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

31. 如果有两种选择:一是一流的团队,三流的执行能力;二是三流的团队,一流的执行能力。我情愿选择后者。

32. 如果早起的那只鸟没有吃到虫子,那就会被别的鸟吃掉。

33. 如何把每一个人的才华真正地发挥作用,我们这就像拉车,如果有的人往这儿拉,有的人往那儿拉,互相之间自己给自己先乱掉了。当你有一个傻瓜时,很傻的,你很会很痛苦;你有个傻瓜是最幸福的,吃饭睡觉上厕所排着队去的;你有一个聪明人时很带劲,你有个聪明人实际上是最痛苦的,谁都不服谁。我在公司里的作用就象水泥,把许多优秀的人才粘合起来,使他们力气往一个地方使。

34. 三年以前我送一个同事去读MBA,我跟他说,如果毕业以后你忘了所学的东西,那你已经毕业了。如果你天天还想着所学的东西,那你就还没有毕业。学习MBA的知识,但要跳出MBA的局限。

35. 商业过程是一门艺术。只有向竞争者学习的人才会进步。

36. 商业计划绝对不是一个销售计划,里面有无数细节,无数人才的运营。

37. 商业社会其实是个很复杂的社会,能够让自己把握起来就是诚信。因为诚信所以简单。越复杂的东西,越要讲究诚信。

38. 上当不是别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贪,是因为自己才会上当。

39. 上世纪年代挣钱靠勇气,年代靠关系,现在必须靠知识能力!

40. 什么都想自己干,这个世界上你干不完。

41. 什么是团队呢?团队就是不要让另外一个人失败,不要让团队任何一个人失败。

42. 生存下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做好,而不是做大。

43. 孙正义跟我有同一个观点,一个方案是一流的Idea加三流的实施;另外一个方案,一流的实施,三流的Idea,哪个好?我们俩同时选择一流的实施,三流的Idea

44. 所以我给所有的创业者,包括你一个建议,少做就是多做,不要贪多,把它做精做透很重要。

45. 所有的创业者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别人是怎么失败的。

46. 淘宝网的主业决不该放在与对手的竞争上,而是把眼睛盯在提升客户体验上。

47. 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

48. 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醒来走原路。

49. 网络公司将来要判断两个:第一它的team;第二,它有technology;第三它的concept,拥有这些东西,才是存在的必要。

50. 网络上面就一句话,光脚的永远不怕穿鞋的。

51. 伟人的巨大魅力来自他的平凡

52. 我不太相信那些策划的大仙们,我认为蒙牛小肥羊不是策划出来的,是踏踏实实的产品服务和体系。 没有产品质量服务这些东西一切策划都是空的,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53. 我不希望熊晓鸽来赚你的钱。CEO要把自己的产品用最简单的话告诉全国人民。

54. 我不要一流的创意三流的执行,我宁可要一流的执行三流的创意。

上一篇:水电厂实施干部公选竞聘工作具体做法下一篇:试论问题式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