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宝塔教案反思

2024-04-12

幼儿园中班宝塔教案反思(共5篇)

篇1:幼儿园中班宝塔教案反思

《中班宝塔教案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宝塔教案反思!

(1)中班教案《宝塔尖尖》含反思

活动目的:

1、体验与同伴一起利用黄豆叶柄制作宝塔的方法。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萌生幼儿爱大自然的情感。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选择好一块黄豆地,把制作好的若干座宝塔放在地里。

2、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到公园等处观察宝塔的外形。

3、橡皮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外面散散步,看看我们的植物园里有什么变化?

2、幼儿来到黄豆地里自由观察,教师提问:

(1)你在地里发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秋天叶儿变黄了、叶儿落了下来,只剩下光秃秃叶柄的同时发现自制宝塔)

(2)教师出示幼儿发现的宝塔提问:说说这像什么?

(3)师幼共同给宝塔取名字。

二、讨论制作材料

1、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幼儿观察后自由回答)

2、幼儿讨论怎么样做成的?

3、请几个幼儿试着用一些现成的叶柄制作宝塔。

4、教师总结:这是用黄豆叶柄制作成的宝塔,它是由一根根叶柄编织而成的。今天我们也来动动我们的小手制作一座宝塔好吗?

三、幼儿制作宝塔

1、你想和谁一起合作就和谁一起合作。

2、幼儿采摘粗细差不多的叶柄开始制作。

(1)、将两根叶柄直角交叉放好;

(2)、把上面的叶柄两端向下对折(成“T”字形);

(3)、再取一根叶柄紧靠对折叶柄与横着的叶柄成直角交叉折下一端,另一边相同;

(4)、依次两边往下加织叶柄;

(5)、最后把折下来多余的叶柄用橡皮筋扎好,即成宝塔。

3、引导幼儿用橡皮筋作为辅助,教师适当予以帮助。

四、送我们的宝塔回活动室,开个宝塔展览会。

教学反思:

1、活动充分利用了幼儿园的自然资源,扩展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既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教育的目的。

2、幼儿是活动的真正主人。从活动内容看:形式新颖,贴近幼儿生活;从活动过程看:改变以往“老师教我们学”的状况,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制作;从活动结果看:幼儿不仅明白了宝塔的制作方法,而且还知道怎样做才能编织出结实的宝塔。

3、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而且再次让幼儿体验了成功感。幼儿通过发现宝塔——→讨论宝塔制作方法——→采摘叶柄——→制作宝塔,无疑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丰富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性经验。

4、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幼儿在编织时没有紧扣叶柄折下,使编出的宝塔比较松;幼儿在加织叶柄时两端的距离没有把握好(距离应该差不多)等。

中班宝塔教案反思这篇文章共3150字。

篇2:幼儿园中班宝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看图示折双三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出亭子、宝塔、人等等,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系统化折纸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方形纸,折纸示意图,亭子、娃娃脸、帽子等范例作品。

活动过程

一、会变的亭子。

1、出示亭子、娃娃脸、帽子、坦克:小朋友看,这些都是什么?好玩吗?你会折这些东西吗?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么折出来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亭子:

它会变,变成了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从亭子变出其它形象的方法:娃娃脸、帽子、坦克都是从亭子变来的。只要折出亭子,倒过来看就是戴帽子的娃娃脸,多折几个亭子组合起来就是宝塔,亭子撑开折出帽沿就成了帽子或坦克的顶部。因此,我们只要学会看图折亭子,就能变出许多别的东西。

二、看图折亭子。

1、出示折纸示意图:

这就是折亭子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示意图。引导幼儿一步一步看图意。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折:

先折成双三角,将双三角的两锐角向直角折,反面折法相同。

将手指伸进中间折缝,向下折成图七状,反面折法相同。

将下部的小正方形一角向上翻折成图8状,反面折法相同。左右翻转成图9状。左右边向中心线对折成图10状,反面折法相同。左右翻转成图11状。

把手指插进按箭头方向拉成图12状,亭子就折好了。

三、我也来折宝塔。

1、讲解折纸常规。保持安静。

2、分法折纸材料,幼儿根据示意图折纸。

四、巡回指导。

1、幼儿按画面上图示来折纸,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对大部分幼儿折的不好的地方,进行集体讲解。

2、提醒幼儿注意折叠要注意方向。

3、指导幼儿折好后,可以和好朋友组合起来组成宝塔。也可以添画出戴帽娃娃的脸。

五、讲评。

1、小结本次活动,表扬幼儿的进步。

2、展示幼儿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欣赏、评价,看谁折的好,变出的东西多。

活动反思:

篇3:幼儿园中班宝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营养宝塔的结构及其每层食物的组成。

2.学习合理搭配饮食,可以尝试为自己设计营养食谱。

3.培养幼儿不偏食、挑食的好习惯。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营养宝塔的及其每层食物的组成。

难点:学习合理搭配饮食,可以尝试为自己设计营养食谱。

活动准备

1.《营养宝塔》多媒体课件

2.画纸,画笔

3.带有金字塔的画纸,各种食物贴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老师昨天碰到了小兔子,它说他有一个难题想让小朋友们帮它解决,你们想帮它吗?(想)小兔子呀想开一家营养餐厅,但是它不知道餐厅里应该做些什么食物,小朋友们帮它想一想营养餐厅可以放些什么食物?

幼儿;薯片,可乐,炸鸡……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食物,这些都是你们最喜欢吃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但是小兔子想开的是营养餐厅,你们说的这些食物是富含营养的吗?

幼儿思考……

教师;小兔子说要送给小朋友们一座宝塔,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这座宝塔来帮助小兔子设计食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座宝塔吧!

二、基本部分

(一)了解营养宝塔图

1.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观察营养宝塔结构图。

教师;营养宝塔一共有几层?

幼儿;五层。

教师;对,营养宝塔一共有五层,小朋友们看一下哪一层最大,哪一层最小。

幼儿;第一层最大,第五层最小。

教师;对,在营养宝塔中,第一层是谷类和薯类,比如米饭,馒头,玉米,小米等,它占的面积最大,说明我们每天要多吃米饭,馒头,玉米等粗粮;第二层是蔬菜水果类,比如我们常吃的苹果,草莓,西红柿,土豆等,只比第一层小一点,说明蔬菜水果中含有很多营养,我们也要多吃;第三层是鱼,蛋,肉,也占了较大的空间,说明鱼肉类食品为我们身体提供了很重要的营养成分,但是我们要适量的吃,不能吃的太多;第四层的是水和牛奶,说明我们每天都要喝适量的水和牛奶;第五层是烧菜用的油和调味品,它们占的空间是最小的,所以小朋友们不要吃太多的油炸食品。

(二)知识经验迁移

1.教师提问幼儿常吃的食物。

2.让幼儿把喜欢吃的食物对应的放进营养宝塔中。

(三)游戏:拼搭营养宝塔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教师:我们看完了小兔子带给我们的营养宝塔,现在我们一起来拼搭自己的营养宝塔吧!

2.幼儿自己动手将各种食物贴纸贴到金字塔上。

3.教师与幼儿共同验证。

(四)自己设计营养食谱。

1.教师:小朋友们都认识了营养宝塔,那我们来试试为小兔子的营养餐厅设计食谱吧,看看哪个小朋友设计的食谱又好吃又有营养。

2.教师发放图纸和画笔。

3.幼儿设计完营养食谱后与同伴交流。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兔子收到了小朋友们设计的营养食谱,它说这些食谱看起来又有营养又好吃,一定会有很多人来我的餐厅吃饭的。现在小兔子的难题解决了,咱们的手工区也准备好了,小朋友们可以去手工区把你设计的食谱做成真的食物,小朋友们快去试试吧!

教学反思:

到活动结束时,幼儿们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有得幼儿能够折七到九层,多数幼儿能够折三到五层,慢的幼儿也能折完整两层宝塔,基本上人人都会折了,就是速度与熟练性的不同,我想这样的不同存在也有好处,能够增加表现棒的幼儿的自信心,同时也能鞭策速度慢的幼儿进行再学习、练习。正好我班开设了手工区,这样的活动还能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去,让幼儿将活动带入课程。

篇4:幼儿园中班洗手教案反思

(1)中班主题教案《洗手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幼儿亲自动手洗手帕的基础上,学习舞蹈《洗手帕》;

2、在洗手帕的过程中,启发幼儿体会洗、搓、拧、晒及卷袖子等动作,使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迅速掌握动作要领,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从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锻炼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良好行为习惯。

4、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自带一块手帕

2、每组一只脸盆及肥皂

3、录音机、磁带,事先欣赏过《洗手帕》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劳动最光荣》进场

2、猜谜语:一个东西四方方(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天天带在我身上。有了鼻涕用它擦,出汗也要去找它。

二、进行部分

1、了解手帕作用 提问:

(1)、小手帕有什么作用?

(2)、小手帕脏了怎么办呢?

(3)、谁来洗呢?

小结:小朋友都长大了,在幼儿园是小哥哥、小姐姐了,所以我们要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洗手帕,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

2、动手洗手帕

(1)教师: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盆水,一块小肥皂,(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请大家学习洗手帕。要求: 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不要把水弄在地上,洗时想想,你是怎样洗手帕的?

(2)幼儿分组洗手帕

重点:在幼儿洗手帕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幼儿体会搓、洗、拧、晒等动作。

3、学习舞蹈《洗手帕》

(1)、分解学动作 ﹡提问:洗手帕以前做什么?(卷袖子)

教师示范:翻手腕动作,幼儿模仿 ﹡提问:你们怎么洗手帕的?用了身么?

教师示范:浸水、搓肥皂、洗手帕动作,幼儿模仿 重点:学习洗手帕动作 ﹡提问:手帕洗好了做什么?

教师示范:拧手帕、左看看,右看看、晒起来动作,幼儿模仿

提问:手帕洗的真干净,你们高兴吗?

教师示范,幼儿模仿

(2)、完整听音乐作动作

教师完整示范一遍

幼儿集体学一遍

纠正个别幼儿动作,加强重点动作指导

幼儿完整跳两遍

三、结束部分 复习歌曲《丢手帕》

全体幼儿出活动室做丢手帕的游戏。

教学反思:

过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手帕,加上搓、洗、漂等动作和音乐的结合来表现。通过让幼儿模仿表演洗手帕、扫地、擦桌子等一些幼儿生活中很熟悉的事情来感受并表现劳动的快乐,表达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爱劳动爱学习这样的愿望;创编歌词,让幼儿觉得音乐就在身边,我们自己也能创造音乐,音乐不是高深莫测的。

(2)中班健康活动教案《大家一起来洗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的许多东西是不干净的,许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吃东西之前知道洗手。

2、引导幼儿讲究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肥皂或洗手液、白色湿毛巾、水龙头(脸盆);苹果及果盘。

2、分组坐在桌旁,看图书、玩玩具、聊天。

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一起吃苹果老师:小朋友们好,看看盘子里放的是什么?

幼儿:又大又红的苹果。

老师:小朋友想不想吃?激发幼儿想吃的愿望。

幼儿:想吃老师:检查一下自己的小手看看脏不脏,能不能直接拿着吃?要不要先洗一洗小手?

谁不愿意去洗手?为什么?(手不脏,在家洗干净后来园的,手没摸脏东西,周围的物品不脏。)

2、小实验:它们干净吗用白色湿毛巾擦拭幼儿认为干净的物品如:图书、桌椅和玩具、幼儿自认为干净的小手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毛巾颜色的变化。

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不干净的,许多东西脏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来,(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脏东西还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呢。干净的小手,摸了这些东西就不干净了。

提问:

1)毛巾为什么变脏了?脏东西是哪儿来的?(图书、桌椅和玩具是脏的,毛巾一 擦,脏东西就跑到毛巾上。

2)刚才小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干净的?(看不见)

3)小手洗干净后,再摸图书、玩具、桌椅和衣服等东西,还干净吗?

4)小朋友现在你们该做什么?(幼儿:去洗手)现在我们先去洗手,把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脏东西洗掉,再回来吃苹果?(排队去洗手)

3、怎样洗手最干净?

1)示范讲解洗手的步骤:

洗手前先挽起袖子,以防衣服湿水

1、开水龙头淋湿双手。

2、加入洗液或抹肥皂,用手搓出泡沫。

3、小心地双手相互擦手心、手背、指甲内外和四周、指尖、虎口位置,最少揉搓10秒钟才冲水。

4、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5、在关水龙头时,请记得冲洗水龙头,以避免双手洗净之后,又因为触碰水龙头而受到污染。

6、用干毛巾或手纸彻底擦干双手,或自动“风干”也不错。

提醒:擦手一定要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毛巾、手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并勤换毛巾。

2)请2--3个幼儿演练,并及时表扬鼓励。

4、品尝苹果:

小朋友洗手后,大家一起品尝一下甜甜的苹果。

请小朋友把果皮、果籽扔到垃圾桶内,把果盘收拾一下,再去洗洗手。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中班健康教案《洗手》含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4、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小毛巾,洗手液或香皂若干。

2、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3、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哥、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

二、听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1、老师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

“小熊豆豆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

2、老师边做手势表演边讲故事,小熊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呢?它应该怎样做呀?(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会疼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设计问题,引导孩子们观看相关图片,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

(引导孩子们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卷袖子——冲手——搓香皂——搓手心、手背、手指——冲水搓洗——擦手。

(老师根据画面内容边做动作边讲解)。

4、引导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一步学习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5、老师和孩子们谈话交流:“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

(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四、让孩子们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引导:“现在已经是否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得最干净。”

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引导孩子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反思

勤洗手爱清洁讲卫生确实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护伞,而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对幼儿用语言或儿歌进行提示或指导,使幼儿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健康认知水平,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中班教案《洗手》五篇

【篇一】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责任感。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洗手程序图卡。

2、视频短片“洗手的正确程序”。

3、轻快的音乐。

4、清洁宝宝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洗手程序图卡,或播放《洗手的正确程序》视频短片,和幼儿共同描述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2、将洗手程序图卡打乱,请小组长协助老师将图卡排好。

3、其他幼儿做出在活动2设计的动作,感谢小组长。

4、播放轻快的《洗手歌》音乐,幼儿随着音乐模仿图卡的步骤洗手。

5、小组长带领小朋友到卫生间洗手,老师加以引导。

6、洗完手后,小组长检查小朋友的手是否干净,并发给小贴画作奖励

活动评价:

1、懂得洗手的正确方法。

2、乐于担任小组长。

活动建议:

程序卡有助于幼儿建立基本的时间概念,知道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

【篇二】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2、培养幼儿勤洗手的好习惯,让幼儿懂得洗手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1个小手娃娃。

2、洗手分布图。

3、保温桶、脸盆、毛巾、肥皂。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手娃娃”,引出课题:

1、教师问:小朋友,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看它是谁?

2、出示“小手娃娃”,引导幼儿有礼貌的打招呼。

3、引导幼儿认识手的基本特征。

二、讲述故事《不爱洗手的娃娃》:

提问幼儿:1)妞妞为什么会肚子疼?妞妞做完什么事情不洗手?

2)你要告诉妞妞什么?

3)在什么时候你还要洗手?(饭后、大小便后……)

三、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1、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洗手的方法与步骤。

2、师幼小结:洗手方法与步骤。

挽袖子——淋湿手——打肥皂——冲干净——甩一甩——擦一擦

3、教师出示洗手分布图讲解、示范洗手过程。

4、请1——2名幼儿演示洗手。

四、根据图片,创编儿歌。

五、教师引导幼儿到盥洗室洗手。

小结: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洗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孩子在幼儿园必须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篇三】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并理解儿歌的基本内容。

2、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

3、培养幼儿爱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了解儿歌的含义。

重点难点

学习朗读儿歌,并能边做动作边读。

活动准备

挂图、香皂、毛巾、自来水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小手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洗。

老师:你们会不会洗?

幼儿:会。

老师:那你都是怎样洗手的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幼儿回答各自各的洗手方法。

2、老师:(出示挂图)

老师:图上有谁?在做什么?

幼儿:小朋友,在洗手。

老师: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幼儿:吃饭前、上厕所后、玩耍后、从外面回到家里或教室里,等等。。

老师小结:宝贝们说得都很好,先搓手心,再搓手背,然后关水,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小手,现在让我们来把这些步骤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吧。

3、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读儿歌,边读边做动作。

儿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背搓搓。

冲冲水,冲冲水,小手干净了。

(2)幼儿配合动作跟读。

实践练习洗手一次

1、幼儿洗手,教师指导个别幼儿,提醒幼儿不玩水,并能按一定的步骤边读边做洗手的动作。

2、表扬正确洗手的幼儿。

教学反思

洗手是幼儿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来示范如何正确洗手,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做到先卷起袖子,然后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并告诉老师不能玩水。结合动作,幼儿较容易地学会了儿歌,而且能边唱念边表演,效果很不错。但在之后的实践环节中,有的幼儿没有老师的提醒就又开始了玩水,可见,不玩水的行为个别幼儿还是不能控制好自己,需要老师的随时提醒。当然,在一次活动中就想改变幼儿玩水的坏习惯,确实不可能,这需要老师在平时对引导多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使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篇四】

设计背景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小毛巾,洗手液或香皂若干。

2、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3、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哥、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

二、听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1、老师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

“小熊豆豆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

2、老师边做手势表演边讲故事,小熊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呢?它应该怎样做呀?(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会疼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设计问题,引导孩子们观看相关图片,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

(引导孩子们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卷袖子——冲手——搓香皂——搓手心、手背、手指——冲水搓洗——擦手。

(老师根据画面内容边做动作边讲解)。

4、引导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一步学习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5、老师和孩子们谈话交流:“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

(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四、让孩子们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引导:“现在已经是否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得最干净。”

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引导孩子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反思

勤洗手爱清洁讲卫生确实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护伞,而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对幼儿用语言或儿歌进行提示或指导,使幼儿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健康认知水平,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篇五】

设计背景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小毛巾,洗手液或香皂若干。

2、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3、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哥、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

二、听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1、老师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

“小熊豆豆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

2、老师边做手势表演边讲故事,小熊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呢?它应该怎样做呀?(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会疼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设计问题,引导孩子们观看相关图片,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

(引导孩子们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卷袖子——冲手——搓香皂——搓手心、手背、手指——冲水搓洗——擦手。

(老师根据画面内容边做动作边讲解)。

4、引导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一步学习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5、老师和孩子们谈话交流:“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

(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四、让孩子们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引导:“现在已经是否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得最干净。”

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引导孩子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反思

勤洗手爱清洁讲卫生确实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护伞,而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对幼儿用语言或儿歌进行提示或指导,使幼儿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健康认知水平,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中班教案《洗洗手好健康》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3、有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责任感。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洗手程序图卡。

2、视频短片“洗手的正确程序”。

3、轻快的音乐。

4、清洁宝宝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洗手程序图卡,或播放《洗手的正确程序》视频短片,和幼儿共同描述并练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2、将洗手程序图卡打乱,请小组长协助老师将图卡排好。

3、其他幼儿做出在活动2设计的动作,感谢小组长。

4、播放轻快的《洗手歌》音乐,幼儿随着音乐模仿图卡的步骤洗手。

5、小组长带领小朋友到卫生间洗手,老师加以引导。

6、洗完手后,小组长检查小朋友的手是否干净,并发给小贴画作奖励

活动评价:

1、懂得洗手的正确方法。

2、乐于担任小组长。

活动建议:

程序卡有助于幼儿建立基本的时间概念,知道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

(6)中班教案《洗手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并理解儿歌的基本内容。

2、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

3、培养幼儿爱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了解儿歌的含义。

重点难点

学习朗读儿歌,并能边做动作边读。

活动准备

挂图、香皂、毛巾、自来水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小手脏了怎么办?

幼儿:用水洗。

老师:你们会不会洗?

幼儿:会。

老师:那你都是怎样洗手的呢?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幼儿回答各自各的洗手方法。

2、老师:(出示挂图)

老师:图上有谁?在做什么?

幼儿:小朋友,在洗手。

老师: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幼儿:吃饭前、上厕所后、玩耍后、从外面回到家里或教室里,等等。。

老师小结:宝贝们说得都很好,先搓手心,再搓手背,然后关水,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小手,现在让我们来把这些步骤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吧。

3、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读儿歌,边读边做动作。

儿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背搓搓。

冲冲水,冲冲水,小手干净了。

(2)幼儿配合动作跟读。

实践练习洗手一次

1、幼儿洗手,教师指导个别幼儿,提醒幼儿不玩水,并能按一定的步骤边读边做洗手的动作。

2、表扬正确洗手的幼儿。

教学反思

洗手是幼儿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来示范如何正确洗手,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做到先卷起袖子,然后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并告诉老师不能玩水。结合动作,幼儿较容易地学会了儿歌,而且能边唱念边表演,效果很不错。但在之后的实践环节中,有的幼儿没有老师的提醒就又开始了玩水,可见,不玩水的行为个别幼儿还是不能控制好自己,需要老师的随时提醒。当然,在一次活动中就想改变幼儿玩水的坏习惯,确实不可能,这需要老师在平时对引导多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使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7)中班教案《洗手》含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小毛巾,洗手液或香皂若干。

2、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3、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哥、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

二、听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1、老师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

“小熊豆豆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

2、老师边做手势表演边讲故事,小熊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呢?它应该怎样做呀?(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会疼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设计问题,引导孩子们观看相关图片,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

(引导孩子们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卷袖子——冲手——搓香皂——搓手心、手背、手指——冲水搓洗——擦手。

(老师根据画面内容边做动作边讲解)。

4、引导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一步学习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5、老师和孩子们谈话交流:“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

(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四、让孩子们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引导:“现在已经是否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得最干净。”

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引导孩子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反思

勤洗手爱清洁讲卫生确实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护伞,而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对幼儿用语言或儿歌进行提示或指导,使幼儿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健康认知水平,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中班教案《洗手》

设计背景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饭前、便后或手脏时要洗手。

2、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育孩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孩子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难点是养成洗手习惯。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块小毛巾,洗手液或香皂若干。

2、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3、正确洗手方法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哥、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

二、听故事《小熊豆豆生病了》。

1、老师引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

“小熊豆豆可顽皮了,整天爬上爬下,弄得小手可脏了!……”

2、老师边做手势表演边讲故事,小熊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呢?它应该怎样做呀?(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会疼呢?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三、设计问题,引导孩子们观看相关图片,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来学一学吧!

(引导孩子们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卷袖子——冲手——搓香皂——搓手心、手背、手指——冲水搓洗——擦手。

(老师根据画面内容边做动作边讲解)。

4、引导孩子们边说儿歌边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一步学习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5、老师和孩子们谈话交流:“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

(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四、让孩子们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老师引导:“现在已经是否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得最干净。”

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引导孩子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反思

勤洗手爱清洁讲卫生确实是我们健康成长的保护伞,而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对幼儿用语言或儿歌进行提示或指导,使幼儿在实践体验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幼儿的健康认知水平,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9)中班健康教案《我会洗手》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2、培养幼儿勤洗手的好习惯,让幼儿懂得洗手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1个小手娃娃。

2、洗手分布图。

3、保温桶、脸盆、毛巾、肥皂。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手娃娃”,引出课题:

1、教师问:小朋友,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看它是谁?

2、出示“小手娃娃”,引导幼儿有礼貌的打招呼。

3、引导幼儿认识手的基本特征。

二、讲述故事《不爱洗手的娃娃》:

提问幼儿:1)妞妞为什么会肚子疼?妞妞做完什么事情不洗手?

2)你要告诉妞妞什么?

3)在什么时候你还要洗手?(饭后、大小便后……)

三、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1、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洗手的方法与步骤。

2、师幼小结:洗手方法与步骤。

挽袖子——淋湿手——打肥皂——冲干净——甩一甩——擦一擦

3、教师出示洗手分布图讲解、示范洗手过程。

4、请1——2名幼儿演示洗手。

四、根据图片,创编儿歌。

五、教师引导幼儿到盥洗室洗手。

小结: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洗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孩子在幼儿园必须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篇5:幼儿园中班橘子教案反思

(1)中班主题教案《苹果和橘子》11篇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

苹果和橘子

一、主题背景: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果园是一派美丽的景象,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橘子,甜甜的柿子……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秋天的水果真是丰富多彩,而水果又是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每个人对水果都有自己的喜爱。水果的色彩、外形、味道、营养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水果,我们和孩子一起装饰了可爱的水果娃娃,孩子们很喜欢,一有空就会跑过去看看、摸摸,还会和同伴互相讨论呢!由于小班的孩子活泼好动,把游戏融入其中,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经验,提升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养成喜欢吃水果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一)内容安排:

活动一:苹果

活动二:香香的水果

活动三:小乌龟去看爷爷

活动四:橘子船

活动五:猜一猜

活动六:奇怪的汽车

活动七:丰收的水果

活动八:好吃的橘子

活动九:好吃的苹果

活动十:水果全家福

活动十一:一个苹果许多梨

(二)活动方案:

活动一:苹果

活动目标:

1、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尝试用常见的几种水果替换原歌词并演唱。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学唱歌曲

——出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2、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请个别幼儿摘“苹果”,其余幼儿拍手念歌词。

——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3、尝试创编新歌词

——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唱给大家听。

4、复习游戏:小兔和狼

教学反思:

上过托班的孩子对歌曲已经熟悉了,所以重点引导孩子在节奏、动作方面的练习。很多孩子随着音乐能边念歌词边做动作,但动作与接奏似乎不太协调,在创编新歌词时,我们先引导孩子观察水果特征,孩子们能简单说出水果的外形、颜色,于是引导幼儿替换歌词,个别孩子能简单编唱,并能做做动作,而大多数孩子的声音比较轻,歌词替换不完整。

活动二:香香的水果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能大胆的说出水果的名称和特征。

2、能以愉快地情绪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苹果树、梨树、桔子树各一棵。

2、已学会歌曲《红苹果》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今天,我们去水果宝宝的家——果园参观,你们高兴吗?

2、那我们一起开着小汽车出发吧!

(放背景音乐,师带领幼儿开汽车出发)

二、认一认,说一说,大胆表达

(一)、认识苹果:

1、(出示苹果树)看看是谁呀?

2、幼儿自由说说苹果的特征。

(二)、认识梨

1、幼儿猜猜果园里还有什么水果?

师:这回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一头大,一头小脸儿黄黄香又香,水份多多脆又脆。

2、引导幼儿摸摸、闻闻说说梨的特征。

(三)、认识桔子

1、听,谁在说话?

录音:小朋友,你们不喜欢我吗?怎么不来看我呀?

(出示桔子树)和桔子宝宝打招呼

2、幼儿自由说说、摸摸桔子宝宝。

三、摘水果,感受丰收的喜悦。

1、师: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

2、师:水果好吃又有营养,我们今天也来摘水果好吗?不过,在摘水果之前,水果宝宝要和我们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猜对就可以摘它了。

3、游戏:摘水果(幼儿边唱边做摘水果的动作)

4、品尝香香的水果。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给孩子们提供的水果是他们认识和熟悉的。活动中又运用孩子喜爱的游戏形式开展,他们兴趣很高,能跟随老师看看说说,个别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还是较丰富,有一定的想象力。活动形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由此,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孩子们认认、说说中积累了有关水果的知识,通过摘水果这一环节,幼儿更体验到了秋天果园丰收的美好景象。

而活动中如果给孩子提供每人一个水果,那么可以充分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并表达水果特征,这样更能比较三种水果之间的明显特征,使孩子有话可说。最后环节可让孩子们听音乐自由表现摘水果,由此更能体现这一活动的宽松氛围。

活动三:小乌龟去看爷爷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苹果开花结果的过程。

2、尝试学说简短的语句。

活动准备:flash

活动过程:

一、完整欣赏flash

出示小乌龟:猜猜小乌龟去哪里?

二、理解故事

提问:

1、小乌龟给谁送苹果树?

2、小乌龟用什么方法把苹果树送给爷爷的?

3、讨论:苹果树有什么变化?

三、说说学学

鼓励幼儿边做动作边大胆表达——“走啊、走啊……”。

教学反思:

这个故事很简单,在完整欣赏flash后,很多孩子都已理解了故事内容,了解了苹果树先开花后结果的过程。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还会用动作表现,学说了简单的语句。最后环节如加以情感方面的讨论,那么活动就更丰富了。

活动四:橘子船

活动目标: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旋律。

2、愿意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参与表现。

活动准备:歌曲磁带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儿歌导入

1、念儿歌“橘子”。

2、告诉幼儿有一首关于橘子的好听的歌。

二、欣赏歌曲

1、完整欣赏第一遍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听了以后,你感到怎样?

2、完整欣赏第二遍

提问:你觉得什么地方很好听?(根据幼儿所讲之处加以重复欣赏)

3、幼儿听歌曲自由表现。

三、游戏:“开橘子船”

幼儿每人拿着“橘子船”自由表现,到最后“开到谁的嘴里边”,让幼儿自

由发挥,并把“橘子船”开到同伴的嘴里。

教学反思:

在看看说说中引出了橘子船,由此,我们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活动主题。在欣赏第一遍时,孩子们也似乎没感受到什么,在第二次欣赏中,老师以语言、动作给予引导,使得孩子们也跟着老师一起做起了动作,个别孩子表现很投入。最后环节以游戏开展,兴趣很高,孩子们自由结伴随着音乐表现了起来,有的孩子边开“橘子船”边送进了同伴的嘴里。

活动中,如果音乐更完美的话,孩子们欣赏会更投入。

活动五:猜一猜

活动目标:

1、喜欢念猜谜儿歌并愿意与同伴对答。

2、巩固对某些水果特征的感知。

活动准备:

1、水果图片:香蕉、苹果、桔子、葡萄、西瓜等各种水果。

2、自编儿歌《猜一猜》

活动过程;

一、幼儿说说自己知道的水果

二、猜谜游戏:

1、用儿歌的形式请幼儿猜谜,如:什么弯弯像小船?

幼儿猜出后出示香蕉图片,请幼儿说说为什么会猜到是香蕉,引导幼儿从水果的特征上回答。

2、用同样的方法猜谜,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形式回答。

如:什么个儿大又圆?西瓜个儿大又圆。

什么脸庞红同同、红彤彤?苹果脸庞红彤彤。……

三、仿编猜谜儿歌

1、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尝试仿编。

2、集体念念仿编的儿歌。

教学反思:大多数的孩子基本已熟悉了常见水果的特征,所以,当老师随便念谜面时,他们都能很快应答,只是在回答过程很简单,老师及时引导孩子以完整的话回答,在仿编过程中,孩子们还是需要老师帮助才会仿编,仿编后我们又以儿歌形式回答,孩子们念起来朗朗上口。

活动中如果提供更多的水果,那么,可以引导孩子先认识水果特征,然后进行简单的仿编。

活动六:奇怪的汽车

活动目标:

1、在听听、看看的基础上,了解故事的有关情节。

2、能大胆想象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做汽车。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看到过哪些汽车?

“嘀嘀”奇怪的汽车开来了,为什么这些汽车很奇怪呢?

二、理解故事

1、小老鼠在草地上发现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老鼠把大皮鞋搬回家?小老鼠想了什么办法搬回家的?

2、小猴子是怎么把西瓜搬回家的?

3、小兔子是怎么把萝卜搬回家的?

三、完整欣赏

为什么说这些是奇怪的汽车?

四、延伸

想想还有哪些东西也能做汽车?

教学反思:

活动中,这些怪汽车都吸引了孩子,个别孩子说出了怪汽车的特征。在听听、看看中,很多孩子都乐意一起参与讨论怪汽车是如何开动的?有的说,用绳子拉回家,有的说,用大吊车吊回家,还有的说,滚回家。在延伸想象中,只有个别孩子能大胆想象,很多孩子都比较局限。

活动七:丰收的水果

活动目标:

1、尝试按水果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苹果树和梨树若干棵,已涂色的红、黄苹果及黄梨若干个,托盘。

2、音乐、泡沫板、切好的苹果梨若干盆、餐巾纸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乐乐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果园里的叔叔阿姨打来了电话,请你们去帮忙我们摘果子,我们一起开小汽车去吧。开车出发。

二、摘果子

1、到果园引导幼儿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苹果和梨长在哪儿?苹果多不多?梨多不多?

2、第一次摘果子

请每位幼儿摘1个水果宝宝。说说自己摘了怎样的水果宝宝?出示两个篮子,幼儿商量手中的水果该怎么分?

3、第二次摘果子

(1)树上还有许多许多果子,你会怎么分?

(2)幼儿尝试分果子,分在自己的两个盆里,教师指导。

(3)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分的方法。

4、送果子

三、延伸:尝水果

吃水果前我们应该干什么呢?幼洗手后尝水果。

教学反思:

活动中将数学分类的知识融入到开汽车去果园摘果子、尝水果的游戏情景中,非常吸引幼儿,抓住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也丰富了其他知识点,如:果子的数量的多少、吃东西前的准备等。活动后还可以进行延伸活动,如:将分类的东西放在区角中进行;将分类的难度逐步提高等等。

活动八:好吃的橘子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初步了解橘子的基本特征。

2、体验和大家一起吃橘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盘子一只。

2、一人一个橘子(大小、颜色不同)、盆子、湿纸巾等。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这盘子里有什么?

2.哪个水果最多?

二、感知橘子

1.每人从盘子中拿一个橘子。

2.启发幼儿看看、讲讲、摸摸:有几个橘子,那些地方不一样?

3.老师归纳小结。

三、品尝橘子

1.从哪个部位剥开橘子最方便?

2.剥好的橘子放那里,怎样变小?

3.一边念儿歌,一边品尝橘子。

4.有什么味道?

5.收拾与整理。

教学反思:

平时在家中也一直吃橘子,但今天放在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中,是为了让家长看到我们的孩子都是很行的,都会自己做事情的,而且是很讲究卫生习惯的。活动中,不仅从颜色、形状、数量、味道等方面认识了橘子的一些基本特征,还培养了孩子与人分享物品的品质。活动结束时,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剥的橘子分给爸爸妈妈、好朋友吃。家长们看到了他们在幼儿园中的点滴进步。

活动九:好吃的苹果

活动目标:

1.尝试圆与短线组合画苹果,分辨上下。

2.进一步认识苹果,了解苹果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水彩笔、范例。

活动过程:

一、操作讨论:

1.观察苹果的外形。苹果长得什么样子的?

2.边示范,边讨论:幼儿添画,教师组织大家分辨方向。

二、联想操作:

1.画了一种颜色的苹果,再换一种颜色。

2.注意小柄向上,鼓励变化、不同的画法。

三、引导评价:

看看苹果有没有小柄,有没有落下来?说说苹果给谁吃?

教学反思:

孩子们很喜欢画苹果,特别是涛涛、怡怡等几个孩子画得很好,而且画得很多,能变换颜色画。但还有一些孩子画的小柄方向不对,因此,要提醒孩子分辨方向,画得又多又好。

活动十:水果全家福

活动目标:

1、学习3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并所出总数。

2、能区分明显的大小差异,有初步的大小概念。

活动准备:每三人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同种水果(苹果、桔子、香蕉、梨等)。

记号笔、剪成五官的即时贴和彩色绉纸若干、打扮好的部分水果宝宝。

活动过程:

一、认识苹果一家三口。

1.一起演唱歌曲《我家有几口》。

2.苹果一家一共有几个?(鼓励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3.它们分别是谁?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二、装扮水果一家。

1.请幼儿说说自己拿来的水果一家中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孩子。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怎样装扮水果一家。

3.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装扮苹果,如用记号笔画出眼睛、鼻子和嘴巴,或粘上眼睛、鼻子、嘴巴,最后再用彩色绉纸给苹果娃娃扎一个蝴蝶结。

4.幼儿选择自己想要装扮的水果和工具、材料,进行装扮。

5.引导幼儿互相介绍:自己装扮的水果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妈妈,哪个是孩子。

教学反思:

给水果娃娃装扮其实是最有兴趣的。在进行装扮的同时,我们学会了3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辨别了它们的大小。为了使装扮有层次感,提供了多种工具。如,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通过画的形式进行装扮,能力弱的孩子直接进行粘贴等。活动中,个别孩子遇到了困难,旁边的孩子就帮助他。活动结束后,我们把自己装扮的水果娃娃布置在教室中,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还互相交流着。清清贴的娃娃的嘴巴歪了,蛟蛟就说“它在生气”等等。

活动十一:一个苹果许多梨

活动目标:

1、通过视觉、听觉、触摸觉等感官初步感知1和许多。

2、在操作活动中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激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棵大树、许多果子;布袋一个、木珠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画有水果篮的操作纸人手一份,纸剪水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感知1和许多

1、说说自己看到的什么东西有一个?

2、说说什么东西有很多,数也数不清?

二、摸口袋,理解和学说“许多”

1、摸摸口袋里有什么?有多少?

2、我们小朋友有多少?

现在我把木珠假装是苹果分给你们,(幼儿每人在口袋摸一个苹果)

3、看看老师的口袋里还有没有苹果?(没有)

4、小结:许多苹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一个……

5、思考:如果每人在口袋里放一个苹果,口袋里会有多少苹果?

三、送水果,巩固对1和许多的认识

在水果篮里送许多个一样名字的水果,送一个和它们不一样的水果。

四、交流分享:

说说我送的是一个什么水果许多个什么水果?

教学反思:

通过视觉、听觉、触摸觉等多种感官,孩子们感知1和许多,并在操作过程中初步了解了1和许多的关系。活动中,老师注重给予每个孩子回答的机会,使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样的活动也可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知识点更自然地传授给孩子。

主题反思:

在开展《苹果和橘子》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会在有趣的、生活化的情境中,去研究水果的外形、品尝水果的味道,尝试自己动手剥剥水果,欣赏用水果做的水果娃娃。有的孩子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水果。于是,我们预设了《香香的水果》、《剥橘子》、《猜一猜》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从闻一闻、摸一摸、猜一猜、尝一尝活动中区分了常见水果的明显特征,他们把自己感受的味道用语言进行了表达。有的孩子说,弯弯的橘子像小船、弯弯的橘子像眉毛……有的孩子说,黄黄的生梨甜又脆。活动中我们又与孩子们一起装饰了水果娃娃,布置了水果园,孩子们看到了自己的作品,都非常的欣喜。活动可看出,日常经验丰富的孩子往往能与老师互动,反之,还有部分孩子很少参与表现。由此,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对于小班的幼儿我们还是要加强孩子参与更多的表现与表达,充分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并表达水果特征,活动中提升孩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

(2)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橘子园》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橘子园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认识数字1-3的。

2、学习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橘子园背景图;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31、出示果园图:今天我们去参观橘子园。

问:你看到了什么?有几棵橘子树?幼儿随意观察图片,(互相交流讨论。)

2、用点数的方法得出图片上有3棵橘子树(出示3让幼儿认识)

3、哦,这就是3,你们说说看:这3象什么?

(二)找数字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了小果树,请你们数数你的果树上有几个橘子,并去找一个与橘子数量相同的数字朋友贴上去。和旁边的小朋友比比谁的橘子多。

(三)装橘子:

1、师:你们想不想去摘橘子?(幼儿自由摘橘子)

2、你摘了几个橘子?现在请你根据篮子上的数量把橘子装进去。

(引导幼儿边装边数)

教学反思:

1、活动中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运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来感受桔子的外形特征及颜色,能够更积极的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更直观的帮助了孩子们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

2、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3)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橘子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瓤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式。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的橘子、塑料筐、笔、餐盘、毛巾、黑板、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引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并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不同。

小结:原来橘子是有大有小的。

二、比较大小橘子的数量1、老师出示两筐不同大小的橘子,引导幼儿猜测橘子数量。

老师:猜猜看筐子里有几个大橘子?(幼儿猜测)那有几个小橘子呢?(幼儿猜测)

2、一起数数大橘子装了几个?小橘子装了几个?并记录

3、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老师提问1:这两个框子一样大么?

老师提问2:为什么一样大的筐子里,装的橘子确实不一样多的呢?

4、得出结论:因为大橘子的个头大,所以装的少;小橘子的个头小,所以装的多。

三、猜测并记录大小橘子里瓤的数量

1、老师:橘子皮里躲着什么?(幼儿回答)大橘子的瓤和小橘子的瓤,谁的会比较多?(幼儿回答)猜猜看大橘子里面有几片瓤?(幼儿猜测)猜猜看小橘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测)

2、老师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四、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1、每人选择一个橘子,自己动手剥开。

(提醒幼儿剥桔子之前用毛巾擦手,并强调一人选择一个橘子)

2、数一数橘子瓤的数量(可用的方法:一片一片分开数、分成两部分数、整个围着数、吃一片数一片)

五、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介绍自己剥的橘子有几片瓤,并描述自己数的方法,老师做记录老师:告诉我你剥的是什么橘子?有几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的?(验证幼儿的猜测)

2、观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大小橘子里最多的有几片瓤?

3、讨论橘子瓤数量与橘子大小的关系。

老师:大橘子里最多有几片瓤?小橘子里面最多有几片瓤?它们的数量一样多么?哪一种橘子的瓤比较多?

小结:橘子瓤的数量和橘子大小没有关系。

活动延伸

1、教师演示数橘子瓤的方法:数一半的橘子瓤,然后猜测整个橘子瓤的数量

2、延伸:回家后,找一个橘子试一试,先数半个橘子的数量,然后猜一猜整个橘子有几片瓤,把这个答案当做秘密一样藏心里,再数一数整个橘子有几片瓤,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4)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大小橘子,数一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桔子,盘子、笔、毛巾、统计表、一次性餐盘。

【活动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出示大小两个桔子。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是什么?

师:这两个桔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小结:这两个桔子的大小、高矮不一样?

2、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盘桔子。

师:这两盘桔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师:你来猜猜大橘子有多少个?

师:小橘子有多少个?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数桔子。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两盘桔子的数量呢?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数好后,教师记录在统计表上)

师:谁来数数这盘小桔子有多少个?(请一名幼儿上前来数)

师:你用的什么方法数的?(一个一个)有没有谁有更快的方法?

师:你用的是两个两个数的方法数出来的,我们一起来数数。我们数了几次数好的,(6次)有没有谁能更快数好?

师:你用的是几个几个数?(3个)我们也来数数。输了几次数好的?(4次)比刚才快了?还有更快的吗?(4个4个数)

师:老师还有更快的方法(6,12)我数了几次就数好了啊?(2次)比你们都快吧。

师:刚才我们用2个2个,3个3个,4个4个,还有6个6个数的方法数出小桔子有12个,可能还有其他数的方法,回去我们再试试。

4、讨论:为什么大小相同的两个盘子,小桔子装的多,大桔子装的少?

师小结:同样大小的盘子,大桔子装的少,(快思)小桔子装的多。

二、猜测大小橘子的瓤数。

师:桔子皮里有什么?(桔瓤)那大桔子和小桔子的桔瓤一样多吗?请你猜一猜?(记录在统计表上)

三、验证大小桔子的瓤数。

师:想不想来试一试,喜欢大桔子的就拿大桔子,喜欢小桔子的就拿小桔子,桔子老师洗干净了,小手用小毛巾擦干净,剥下来的皮放哪儿?(中间的空盘子里)

师:你剥的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有几片桔瓤?你是怎么数的?(教室记录在统计表上)

(1、一片一片数;2、围圈数:先找好第一片一个手指固定好,然后围圈一片一片数,数过的要数吗?3、分成两半数4、边吃边数)

师:老师还有一个方法肯定是你们喜欢的?(教师边吃边数)什么方法?边吃边数,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大桔子的桔瓤最多有几片,最少有几片?小桔子的桔瓤最多有几片,最少呢?

师小结:桔子里桔瓤的数量与桔子的大小没有关系,有可能大桔子里的桔瓤少,也有可能小桔子的桔瓤多。

师:现在,我们和班级里其他朋友一起去边吃边数吧。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5)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大小橘子的数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的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橘子若干,塑料筐,笔,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橘子的数量。

1、观察比较橘子的大小不同。

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那么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幼儿讲述﹚哦,说得真好,是吗,我也喜欢吃xx水果。今天呀老师也带来一种水果,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水果﹙橘子﹚是几个﹖它们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呀,不用问你们都知道了。

2、利用两筐大小不同的橘子比较

老师不止带来了两个橘子,还带来了两筐橘子。看看这两个筐一样吗﹖(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看看筐里的橘子有什么不同﹖你们觉得是大橘子装得多,还是小橘子装得多,﹙幼儿讲述﹚那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

3、数数,验证大小橘子的数量。

我们先数什么大的,你们来数﹙老师一边拿,幼儿一边数﹚会不会数错呢﹖我们再来数一遍,好不好,现在我们换一种方法数,两个两个数,开始数,记住是8个。

现在换小橘子来数,我来请小朋友上来数,然后再请小朋友接着往下数,最后再默数,什么叫默数呀,小橘子一共有几个。

4、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现在小朋友知道了,是大橘子多还是小橘子多,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小橘子装得多,大橘子装得少﹖﹙幼儿讲述﹚因为小橘子个儿小占的空间少,所以可以装得多。

二、猜测记录大小橘子的瓤数。

1、猜测大小橘子皮里的瓤是一样多吗﹖可能各有多少片﹖

又要考考大家了,你们说这橘子皮剥开,里面是什么﹖你们真聪明,那么这瓤长得是什么样的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一片一片的像月亮等﹚,我还想问问大家,这大小橘子的瓤谁多﹖是吗﹖那大橘子的会有几片,小橘子会有几片﹖

2、记录猜测结果。

这样我们猜一猜。然后老师把你们猜的记下来。我们先猜什么橘子,大的还是小的,在猜之前,老师先偷偷地撕一片,看看一片瓤的大小究竟有多大,这样我们就可以准确估算整个橘子有多少片瓤了,看好了,老师开始剥了,剥开一点点。好,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可能有几片瓤,﹙然后观察小橘子﹚

三、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那么大小橘子究竟有几片瓤,你们想不想剥开来数一数,剥的皮放在篓子里,剥好后,想一想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有几片瓤。现在就开始吧每个人选一个橘子。

四、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小朋友都数好了吗﹖现在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说说、数数,你的橘子有几片瓤,是大的还是小的,我们来验证一下。真的是12片,快点把它记下来,是大的还是小的﹖

2、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先把橘子扳成两半,还有围着数,数不来怎么办,找个点数。

小结;现在我们来看看记录表上记录的数字是大橘子多还是小橘子多,看得出来吗,哦没有规律。原来橘子瓤的多少和橘子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五、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水果也有瓤。老师这儿有一个釉子,它是大大的,你们想一想它可能有几片瓤呢,好,下课后我们剥开数数。

【反思】

在活动中给予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很认真投入。

(6)中班教案《有趣的橘子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猜测、证实橘子瓤数量,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式。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不同大小的橘子、塑料筐、笔、餐盘、毛巾、黑板、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引入老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橘子,并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不同。

小结:原来橘子是有大有小的。

二、比较大小橘子的数量1、老师出示两筐不同大小的橘子,引导幼儿猜测橘子数量。

老师:猜猜看筐子里有几个大橘子?(幼儿猜测)那有几个小橘子呢?(幼儿猜测)

2、一起数数大橘子装了几个?小橘子装了几个?并记录

3、讨论: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筐子,装的橘子数量却不一样?

老师提问1:这两个框子一样大么?

老师提问2:为什么一样大的筐子里,装的橘子确实不一样多的呢?

4、得出结论:因为大橘子的个头大,所以装的少;小橘子的个头小,所以装的多。

三、猜测并记录大小橘子里瓤的数量

1、老师:橘子皮里躲着什么?(幼儿回答)大橘子的瓤和小橘子的瓤,谁的会比较多?(幼儿回答)猜猜看大橘子里面有几片瓤?(幼儿猜测)猜猜看小橘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测)

2、老师记录幼儿的猜测结果

四、验证大小橘子里的瓤数

1、每人选择一个橘子,自己动手剥开。

(提醒幼儿剥桔子之前用毛巾擦手,并强调一人选择一个橘子)

2、数一数橘子瓤的数量(可用的方法:一片一片分开数、分成两部分数、整个围着数、吃一片数一片)

五、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1、介绍自己剥的橘子有几片瓤,并描述自己数的方法,老师做记录老师:告诉我你剥的是什么橘子?有几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的?(验证幼儿的猜测)

2、观察比较统计表中的数据:大小橘子里最多的有几片瓤?

3、讨论橘子瓤数量与橘子大小的关系。

老师:大橘子里最多有几片瓤?小橘子里面最多有几片瓤?它们的数量一样多么?哪一种橘子的瓤比较多?

小结:橘子瓤的数量和橘子大小没有关系。

活动延伸

1、教师演示数橘子瓤的方法:数一半的橘子瓤,然后猜测整个橘子瓤的数量

2、延伸:回家后,找一个橘子试一试,先数半个橘子的数量,然后猜一猜整个橘子有几片瓤,把这个答案当做秘密一样藏心里,再数一数整个橘子有几片瓤,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7)中班教案《橘子》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猜测、证实橘子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和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能手口一直的点数,了解橘子大小与数量的关系。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准备:

1、大小不同的桔子、盘子、小碗、毛巾。

2、记录表、笔。

教学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很冷,小朋友都吃早饭了吗?吃的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还可以请旁边的幼儿说刚才同伴说的答案,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2、你能把喜欢吃的东西用动作表示出来吗?(一幼儿做动作,其余孩子来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幼儿猜测)

看看,我最喜欢吃什么呀(出示大小两个桔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提示孩子把话说长了,我们就会听的更清楚)

教师小结:原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4、出示大小两盘桔子

小朋友来猜一猜,两盘桔子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

你猜大桔子有几个?小桔子有几个?(引导孩子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判断)

怎样就知道盘子里究竟有几个桔子了?(数一数)教师带领孩子一边数一边排成一排,然后进行记录(大桔子有X,小桔子有X)。

5、刚才一个一个数,数了几次(12次)。

(1)还可以怎么数,就能快一点(两个两个数,2、4、6、8、10、12,带领孩子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快一点?)

(2)还可以怎么数?再快一点?(3、6、9、12、)

(3)还有没有更快的呢?(6、12)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了比一个一个数快的方法,可以两个一数或3个一数,其实还有更多办法,以后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

6、刚才我们这个盘子里的大桔子多少个,小桔子呢?看看这两个盘子一样大吗?为什么一样大的盘子,装的桔子数量不一样呢?那我们把它装满,看谁装的多谁装的少(教师演示操作)

咦,同样大的盘子为什么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呢?(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原来大桔子长的大,占的位置比较多,几个就把盘子装满了,而小桔子长的小占得位置比较少,所以就能多装一些。

二、猜测记录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你们吃过桔子了吗?桔子里有什么?(肉、汁、籽)

2、桔子里面那一片一片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瓤,你来猜猜大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3、小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4、教师:你们猜的好像都是大桔子里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想不想知道答案?那我们怎样来找答案?(剥开来)

三、验证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桔子老师已经洗干净了,小朋友先把小手擦一擦,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桔子剥开来,把桔子皮放在中间的篓子里,保持桌面干净才像中班的哥哥姐姐哦!

2、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

3、剥好的小朋友先数一数,有多少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四、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请你回答我三个问题:1、你剥得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2、有多少片瓤?是怎么数出来的?请你用一句长长的话一起告诉我。

(1)请若干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以一片为中心开始数、一片一片数)

谁剥大桔子的,有几片瓤?是怎么数的?还有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你是几片?(教师记录结果)

剥小桔子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有几片瓤?怎么数出来的?(记录结果)

(2)我是怎样数的呢?(教师演示分成两半,先数一半,再数一半)

(3)我还有一种数桔子的好办法,你们肯定会喜欢。(一片一片吃,边吃边数)

(4)你们想这样做吗?请小朋友用这个办法再数一次,边吃边数记在心里。

5、教师:桔子吃完了,刚才我们都猜大桔子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记录结果。

大桔子最多多少片?(12)最少多少片?(9)

小桔子最多多少片?(11)最少多少片?(9)

那是不是桔子大瓤就多,桔子小瓤就少呀?对了,桔子瓤的多少和桔子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小朋友还不相信的话,回家后还可以再来试一试,看看我们今天找到的答案对不对。

五、看谁猜得准

1、拿出一个橘子,剥开后猜测里面的瓤数。

提问:现在我来剥一个橘子,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这个橘子里面有几瓤橘肉?

2、验证,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3、说出我是用什么方法数的,橘子就送给他们。

4、幼儿两两结伴,猜猜、吃吃橘子。

教学反思:

1、活动中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运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来感受桔子的外形特征及颜色,能够更积极的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更直观的帮助了孩子们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

2、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3、最后分桔子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和同伴互相分享,让孩子们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步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做中学的活动给与了孩子们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让孩子们更积极的参与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

上一篇:让我们的青春在拼搏中闪光演讲稿下一篇:昆虫的优秀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