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老区教育事业 关爱贫困留守儿童

2024-05-17

心系老区教育事业 关爱贫困留守儿童(共6篇)

篇1:心系老区教育事业 关爱贫困留守儿童

心系老区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

共和国将军、书画家、企业家迎新年慈善书画会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认真贯彻落实,并特别指出对贫困地区的革命老区县要给予重点扶持。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是中央统战部主管、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公募基金会,在基金会原理事长、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以及现任理事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的相继领导下,在救灾、扶贫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2008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扶贫号召,认真贯彻落实陈昌智理事长的指示精神,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定于2011年12月27日在湖北武汉隆重举行“心系老区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 共和国将军、书画家、企业家迎新年慈善书画会”,为湖北革命老区红安县的贫困留守儿童捐赠100万元善款。

一、活动主题

凝聚每份爱 温暖每颗心

二、活动时间

2012年12月27日

三、活动地点

酒店会议厅

四、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

湖北省委宣传部 湖北省教育厅 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

2、承办单位

思源博爱基金 武汉鑫海盛置业有限公司 红安县教育局

3、支持单位

爱心企业若干

五、

篇2:心系老区教育事业 关爱贫困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需留守在家,并需要其它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到同龄孩子的花季、雨季,生理和心理都面临着问题。怎样才能使这些孩子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快乐的成长,已成为一个越来越受关注而且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袁冲小学地处鄂西北部袁冲革命老区,在校学生800余人,主要来自于袁冲乡及其附近乡镇,大多数家长长期外出务工,因此也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我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做好有效教育的基础工作

学校由校长室牵头,工会、政教处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以班主任工作为第一抓手,建立留守儿童档案。(1)由班主任到班跟学生个别谈心、交流,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掌握留守儿童的第一手资料。将父母外出打工地址、联系电话纪录在案。(2)利用家访的机会,与村委会联系,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社区状况,丰富留守儿童档案的主要内容,形成社会学校共管的教育合力。(3)各班主任在以班为单位的广泛调查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等,对学生进行梳理、分析归类,弄清各类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如“厌学逃学型”、“自由散漫型”、“个性孤僻型”、“心理自卑型”等等,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4)在校长室的指导下,各职能部门发动全校教职

员工认真讨论如何帮助这些留守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成人成才,解决其外出务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并制定出详细的《关注留守学生,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

二、细化关爱过程,构建“心”的桥梁

为了让“留守儿童”向正常学生那样生活、学习、健康成长,我们细化关爱过程,通过零距离接触,奉献爱心,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感到学校这个“家”的温暖。

(一)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贫困的现状,学校政教处、团委牵头举行了“牵手贫困生”活动,要求全校50多名教职员工每人牵手帮扶一名留守儿童,直至小学毕业。从买衣服、文具用品、伙食费用等物质资助到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确立他们的人生目标,让老师真正成为他们的亲人,使他们不再孤独。还有一些老师将这些孩子住宿在自己家里,负责他们的吃、住,督促他们完成功课,代理家长的职责。牵手贫困生工作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组织“共享蓝天,快乐成长”的主题教育。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经常感到孤独,有的学生两三年都没见到父母一面,加之又在学校寄宿,更让他们感到失落。因此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优秀作文展示、讲故事、“一帮一”结对子等,尽可能让这些孩子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此外,在周末、节假日,分别组织他们进社区,在街道、工厂、乡镇敬老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去苏维埃公园参观、缅怀革命先辈的业绩,陶冶情操。这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在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快乐,不再有孤独与失落。

(三)利用网络平台,弥补亲情缺陷。学校开通了家校通网络交流平台,开通了8部亲情电话,孩子们人手一张亲情电话卡。班主任利用“校信通”平台将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反馈给其远方的父母,孩子也可以通过亲情电话及时与父母交流联系,此举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父母与孩子的距离,让孩子与父母的心贴得更近,情感的交流更易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学校配备了心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心里障碍及时疏导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咨询,邀请心理专家对孩子进行心理讲座,排除心理障碍;同时对班主任进行心理辅导培训,从深层次解决了部分留守儿童的思想根源,从而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起来。

三、强化学校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但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责任更大。因为从一般孩子具有从众心理的性格特点说明,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教育功效远比家庭教育更强,效果更好。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学科渗透教育。采取学科渗透,融会贯通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孩子们树立信心。对打工族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学科互相渗透的方式,抓住一切时机,把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作为首要任务。要求教师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除学习之外的心理状况,灵活地

对他们进行教育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引导他们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学中及时搜集有针对性的事例,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作为培养留守儿童的活素材,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他们,避免空洞的说教,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树立正面典型。典型引路,以榜样带动全体,以个体促进整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农村学校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自觉性高,自主生活、学习能力强,在道德品德和学业上出类拔萃,我们把这些学生树为标兵,让留守儿童学习身边的榜样。如张峰、付想、周苗等同学都是我校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些身边的榜样最有说服力,他们的事迹激发了相当部分留守儿童的自信心。

3.加强个案研究。留守学生中,存在许多特殊情况,特别是父母关系不好造成家庭不和,或父母单方面离家出走,对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甚至导致孩子出现怪异行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班主任按照学困生和情困生分类,根据不同表现跟踪观察,采取个别谈心、辅导帮困等方法,以解学困、解情困为教育目的,做好个案记载,各个击破,整体提高,从正面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部分留守儿童的生活方式、礼仪交往偏离了方向,表现出厌学散漫、言行不恭和我行我素。学校教育就要对学生的行为偏差予以修正,这就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不同的家庭教育采取不同的方式。首先,以正面引导为主,鼓励是最好的引导,对孩子学习的进步要鼓励,思想上的进步要鼓励,美好的理想要鼓励,健康的爱好要鼓励,让他们感

受到老师很在乎自己的进步,进而激发出前进的动力;其次进行恰当的行为控制。对行为偏差的学生决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用心去管,要用心与心的交流去感化他们,使他们的感知由老师“很在乎我”上升到“老师很关心我”;再次,组织他们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明白应该怎么做。如竞聘值日班长,参加护旗队升国旗等实践活动,让他们获得真实的生活感受与成功喜悦,从而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提高文明行为素养。

篇3:心系老区教育事业 关爱贫困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有资料显示, 目前在我国农村, 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 有些地方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60%, 以我校 (陕西省城固县宝山初级中学) 二年级收集的数据为例, 现有学生31人, 其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13人, 约占40%, 单亲在家的9人, 约占30%, 双亲在家的9人, 约占30%。这些情况给孩子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带来许多困难,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留守儿童在心理、性格、人格、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缺失, 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如性格孤僻、内向、忧郁、不善言谈、不愿与其他孩子交流、行为怪异、人格不健全等。有些孩子平时沉默寡言, 暮气沉沉, 丝毫没有少年儿童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他们很少出去玩耍, 别人叫他拉他, 他都畏缩不前, 而是独自跑到没人的角落里。

(2) 养成许多不良的日常习惯, 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弱。由于隔代年长者的娇惯、溺爱, 使孩子任性、贪玩、娇气。例如, 不能与其他孩子友好相处, 稍有不如意就又哭又闹, 甚至叫来家长撑腰护帮;平时零食不断, 却又不好好在家吃饭;平时老师批评, 都会哭鼻子、抹眼泪。

(3) 平时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像父母在家能被照顾得那么精心, 容貌衣着很随便。有的女孩不梳头、披头散发;有的孩子不注意个人卫生, 弄得衣服、身体很脏, 像花猫一样;有的在地上摸爬滚打, 随意丢撒垃圾纸屑, 环境卫生打扫也不彻底等。

(4) 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较差, 缺少必要的陪读和辅导。隔代年长者大多是文盲, 又缺乏耐心去管教孩子, 约束孩子学习, 使他们贪玩, 学习主动性、自制力差, 对学习中的困难也无法及时解决, 久而久之, 使成绩下降, 丧失学习兴趣。

二、多方位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 从德育入手, 更新观念, 调整思路, 运用新的教育理念, 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从小事做起, 从身边做起。学习《中小学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 平时在班里树立榜样, 开展“红花好少年”“模范小公民”等活动,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2) 在智育上, 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学习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成果,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当好导演。学生能做的事, 教师不去包办代替, 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探讨, 培养口头表达和思维习惯, 纠正性格中的缺陷;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 要耐心指导, 细心帮助, 要善于夸奖和鼓励孩子, 使他们树立自信等。

(3) 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的教学, 从而美化心灵、陶冶情操, 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积极锻炼身体, 培养良好兴趣、爱好和特长, 使人格健全, 个性张扬, 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4)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比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 既开发了智力, 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遇到节日如“六一”“元旦”“国庆”等可以开展一些联欢活动。这样, 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又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5) 要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 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付出责任心;多与家长联系沟通, 交流情况, 探讨对策, 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6) 发扬团结友爱、扶危济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 组织更多的志愿者、服务队、爱心妈妈、留守家园等, 走到孩子们中去, 开展爱心拥抱、心理疏导、快乐游戏、赠送物品等活动, 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更好地融入到家庭和社会中去。

篇4: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关爱;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这已经给社会带来许多隐患和问题。据统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人数由1978年的2827万人上升为2000年的17078万人,而农民向城市转移的数量自改革开放以来累计约在6000多万到1亿之间。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使进城农民工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却尚未能改善的户籍管理制度又使这批人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等同的待遇和福利,于是,留守在农村的这批农民工的子女数量随之激增。继而产生了现在越来越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越来越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将对我国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在我们的西部地区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更令人担忧。

二、關爱留守儿童

1.加强家校联系,共同管理。老师要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与他们一道共同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留守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并不是天生的,往往都可以从他们的父母那里找到“根源”。所以,单单在学生身上下功夫,是难以产生效果的。只有帮助学生家长及临时监护人提高教育素质,提高责任心,改进教育方法,让留守学生的父母与孩子加强联系和沟通,改善留守学生与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关系,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让留守学生得到家庭的温暖,并让留守学生的父母及临时监护人切实解决孩子渴望亲情等心理及物质上的合理需求,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在学校和家庭这两方面同时下功夫,双管齐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治标治本”。

教师在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方面,尤其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留守学生的心灵大多受到过伤害,他们往往情感脆弱,抵触性强。教师应尽力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真情打动他们,而尽量避免训斥他们。在关心、理解、呵护留守学生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父母在外打拼挣钱的不易,让父母理解留守学生的同时,留守学生也要理解他们的父母。同时,让留守学生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毛病,鼓足勇气,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2.关爱留守儿童,正确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就要对留守儿童负责,也要对家长负责,更要对教育负责。教师有责任引领留守儿童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关爱留守儿童更要理智的爱,这就要求老师要严格要求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留守儿童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

3.利用活动,多鼓励。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如“体谅父母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教育;同时,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以此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即切实加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老师要因材施教,并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后,课余时间不但过得充实,而且还富有意义。大部分留守学生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教师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应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 “打字”比赛、留守孩子的生日p a r t y ,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 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 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 留守儿童”们变成了“ 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 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 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对留守儿童物质上的关爱,主要由他们的家长、政府和学校负责。而对于教师,呵护、教育、管理好留守儿童,让他们快乐、平安、健康的成长,就是对留守儿童最大的关爱。

三、自然、顺利成长,从而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3.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4.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我们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袁江鸿 -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对策》.决策探索.2006年(6).

[2]张文斌《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甘肃教育.2011年(9).

篇5:关爱“留守儿童” 构建和谐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农村大批青壮年纷纷涌向发达地区务工谋生,造成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大量增加。把这些孩子管理好、教育好,不仅是留守儿童自己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良好校风、学风形成的需要,更是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需要。为此,从2004年起,我区就开始了对这项工作进行认真地探索和实践。

一、成立机构,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

1.成立机构,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网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工作,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政府办,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妇联等15个部门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各乡镇、街道、村委(社区)和中小学校都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组织机构,组建了一支以在校教师、在职干部、离退休老同志、党员义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队伍。

2.制订工作方案,确保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青原区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实施方案》《关爱留守儿童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另外,每年都将制订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

二、稳步推进,扎扎实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1.建立台账资料,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 “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

2.加大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一是在电视台、报刊、宣传栏设立专栏,在全区群众、教师、儿童中发放宣传资料,依托“农家书屋”在社区、村委会设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书屋”,使留守儿童工作知晓率大大提升。二是全区各中学、中心小学都建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制订了《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制度》《谈心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等制度,并将教育成效纳入班级、教师等各项考评工作中。

3.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从2007年开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投入资金近千万元,为全区10所中学、8个中心小学全部改建了旱厕;为所有中学和中心小学都建起了新的学生食堂、澡堂和学生公寓;同时,还高标准建设了“留守儿童之家”。

4.开展各种活动,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问题。一是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回家探亲的机会,在全区中小学中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实现学校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努力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二是针对留守学生普遍存在性格内向,情感淡薄、行为习惯有较多偏差等心理问题,教体局要求各中小学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并将活动开展情况列入年度综合考评内容。三是学校少先队和团总支积极动员学生班干部和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主动与留守学生结对交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爱他们。

三、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模式

1.“代理家长”模式,重点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感情缺失的问题。区委常委主动带头,每人挂点一所学校。党员干部齐上阵,他们采取“1+1”结对帮扶的形式,每名党员帮助一名留守儿童。另外,还大力组建“爱心妈妈”“代理家长”志愿者队伍。

2.“活动献爱心”模式,重点解决留守儿童与社会的心灵隔阂问题。我区中小学校每年都将广泛开展“自尊、自爱、自护、自强”、“给远方父母一封信”优秀书信征文、“关注未来,关爱孩子,关心母亲”、手拉手、一帮一、城乡帮扶等系列主题活动。

3.“集体托管”模式,重点解决留守儿童课余教育问题。全区建设了各类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家长学校近百家。

4.“学校关爱”模式,重点解决留守儿童人格管理问题。各中小学校组织 “读正气书、唱正气歌、做正气人”的读书参观活动,举办书信、作文、演讲、讲故事等比赛活动,引导留守学生学英雄、做好人、自强自立。

5.“部门联动”模式,统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综治、公安、文化、工商、卫生等部门联手,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查处、取缔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违法经营场所;妇联、团委大力推动实施“春蕾计划”“希望工程”,资助贫困留守儿童。学校还通过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对留守儿童开展法制安全和学习教育,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公益劳动,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困难。这种方式有力遏制了针对农村在校学生和留守儿童的案件发生。

篇6:关爱留守儿童 开展情感教育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感教育;家园共育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涌现出大量的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到城市或国外务工,促使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照顾,只能将子女交由配偶或上辈亲人,甚至与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體“留守儿童”。他们“亲情饥渴”,在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就出现了偏差,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现象,根本源头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是情感教育的根基

良好的环境能使儿童保持优良的情绪状态,促进高级情感的发展,留守儿童的子女恰好就缺少这样良好的环境。幼儿园是情感教育良好环境的基础,师幼之间,同伴之间关系融洽,老师尊重、平等对待幼儿,幼儿尊敬并热爱老师,同伴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让留守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体验到温暖、信任、愉快,从而激发起他们的求知热情,获得广泛知识,爱心也会自然流露,自卑感也会自然消失,使留守儿童在平等、宽松、活泼的情境之中,在教师和同伴的关怀与鼓励之中,不断获得人格上的尊重,體验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二、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应该从关注和体察细节开始做起,教师时刻关注孩子心灵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点滴进步由衷喜悦,倾己之力提供帮助。对留守儿童来说,教师的细微感情投资尤为重要。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要尊重和爱护,要多讲些鼓励的话,对他们所取得的成功与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的评价与鼓励,以此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用关心、爱心、耐心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家访,定期不定期与他们的监护人沟通;适时与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沟通。通过沟通,能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的情况,并针对情况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鼓励支持留守儿童与外出家长之间通过书信、电话、节假日团聚等方式,增强相互间的沟通与感情交流,弥补因长期分离造成的交流缺失和情感缺失。

三、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体验感悟

让留守儿童在关爱中成长,在责任中体验。在假期去投奔父母的留守儿童,应该在父母的陪同下,去父母工作的地方体验生活并说、画出感受,以此为亲子沟通搭起桥梁,使子女在感受到亲情温暖的同时也要体会到长辈养育子女的艰辛。有许多留守儿童们尽管孤独尽管渴望享受亲情,但他们心里还是装了好多对家人的关心、体贴以及责任感,他们会告诉在外的爸爸妈妈自己在家很乖很努力,他们会关心在外的爸爸妈妈有多辛苦有多累,这是一种很好的情感教育的资源。我们要让拥有它的孩子看重它,让缺乏它的孩子拥有它。

四、教师的以身作则,同伴的榜样作用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做到处处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树立良好榜样,指引正确的情感方向。为填补他们的情感缺失,还要不断的给于这些孩子关心、尊重,付出更多的爱,促使他们也会主动予以他人关爱和尊重。随之他们会尊老爱幼,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助人为乐。在日常活动中,利用身边的同伴事例以及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事例,鼓励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五、尊重孩子,平等对待,给予更多的爱

尊重、平等是实现与留守儿童的情感沟通的重要方法。留守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老师要对留守儿童与其他的孩子平等对待,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在园的认知掌握情况,而忽视生活上的困难和情感上的困惑。教师要用父母一样的爱心、热心和恒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关心孩子的情感变化,实现心灵沟通。孩子能够体会到老师像父母一样的亲情,那么亲情的缺失会得到补偿。在对待留守儿童中的一些问题孩子时,要深入了解他们内心,情感上的变化,及时准确地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从情感上关心他们。

六、因材施教,促进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他们的生长环境、家庭背景等情况都有所不同,因而留守儿童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情感问题,有的表现的情感问题相对比较少,而有的则表现突出,老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找到每个孩子存在的根本原因,采取最合适的教育方法,解决问题所在,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例如:期初我针对对这些留守儿童建立个人小档案,走访家长,联系直接监护人,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平时经常与他们交流、观察、游戏等,做好观察记录,总结工作,不断调整教育方法,真正走进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情感问题。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幼儿园、家庭等多方面共同配合与支持,我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给予更多的关注,用强化的幼儿园教育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让这些孩子不再被忽略,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心系老区教育事业 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相关文章:

老区农村义务教育论文04-20

老区农村义务教育论文提纲11-15

心系教育情系学生07-22

心系桑梓情倾教育07-22

心系桑梓情系教育07-22

心系教育情系学生06-04

川东革命老区童谣的教育传承研究09-11

老区精神04-18

老区小学05-04

石溪革命老区04-21

上一篇:医师考试报名须知下一篇:农业信息化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