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马兰散文

2024-04-24

重遇马兰散文(共2篇)

篇1:重遇马兰散文

重遇马兰散文

端午节假期回家时,是清晨,有细密的小雨。路面被很多拉砂石的大卡车压得到处是坑,泥泞难行。瑶用摩托车载我,我没有想到昨日的雨,会导致道路情况如此恶劣。好在两人一路聊天,注意力不完全在这糟糕的路面上,情绪还没有被破坏掉。

经过大坝的时候,我向下望去,知道靠近水沼的地方,生长着马兰。只是近几年干旱,马兰喜水,总是难见芳踪。纵然是有,也只是星星点点,矮小干枯。

没有想到,东面的草原上,居然是一片蓝紫色花海。我惊喜,忙唤了瑶停车,下坝同看。

只见马兰如此繁茂,紫色延绵到草原深处,远方还有大片花海。

或许是今年冬天雪大,现在又雨水充足。我心心念念的花儿,又这样喜欢生活在水中。真的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即使有心想采来插在花瓶中,带回家亲近。也无法靠前。因为它们都在水中。

“所谓依人,在水一方。”在江水周围较浅处,也围绕着蓝紫色花影。

我们恋恋痴望许久,忙着用手机拍照。只是我知道,又不是专业的摄影师,又没有专业的设备。最美的地方,只能用眼睛捕捉,用心去记取。

瑶终于知道我为何如此记得马兰,为何在前几日,就提议去看马兰的花开。那次没有得见,如今意外重逢。

很多事都是这样,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不会懂得。就象回家的路途,原本有两排杨树相伴。是我小时候就有的高大杨树。现在已经被砍伐。我就是再向瑶形容它们的美,瑶终是无法真切去体会。

杨树林带给我的那些记忆,只有和我一样热爱过它们,一样感受过它们的四季的人,才会明白。

春来的嫩绿枝芽,夏日的荫凉,秋天漫天飞舞的黄叶,冬天的沉默伫立。我又怎能细述杨树林的每一种风情?只能提到轮廓,又怎能细细填充那细致的感受?区别那些不同时空里,细微的美感?

而现在,瑶和我一起望到这样的马兰,象我记忆里童年一样的马兰花海。她终于明白曾经的我为何如此动容,即使那时还小,这份记忆还是如此刻骨铭心。

而她看过一眼,想必也是难忘。

想起,那时的我,以初次体会情意的心意,对一个人讲述我出生的地方。用有限的词汇,去形容那些沿途的景色。

而现在,我的家乡越来越多被人们所破坏,被人为剥夺。比如陪伴我三十多年的杨树被砍掉,只余树桩。田野多变成了耕地,很多心爱的花儿自然消失了影踪。飞鸟在逐渐减少,野生动物也越来越看不到。甚至连人们爱吃的一种野菜柳蒿芽,因为农药的扩散作用,也很难再采摘到。

而我,已经不再年轻,也没有了那种最初的心情。即使爱一个人,也不会再向他细述自己心爱的风景。曾经以欢欣,来希望他也懂得我所有的迷恋和所想。而那样的痴心与投入只有一次,正如青春不重来,美景难再现……连人生,不足一百年,何尝不是稍纵即逝。

我仍旧爱我的故土。只是爱与爱也不同。现在,已经不再期盼着所有曾经拥有过的美景都一直存在。只是知道,每次遇到的每个场景,都有可能变成记忆里不可重现的境遇。散步时感受到的`乡间空气,遮蔽落日的阴云,一直目穷天边的无边无际原野……都随时有可能变成记忆里的珍藏。时间久了,一些东西再也无法在现在的生活中出现,就会疑之是梦吧?

假日里,又和母亲一起去看过马兰。母亲叫它:老姑子花。不论它叫什么也好,都是我的心头好。

只是,静默地凝望那一片马兰花海时,突然觉得哀伤。是人们面对美景时,都会有的心情么?

我知道,马兰还会再度盛开,只是已经不得这一季的马兰了。就象年年春草生,可它们又怎么会是去年的那片青草?

象小时候听过的童话,讲人参娃娃为了救人,化身为参汤。他嘱人将他的根须埋下,明年又可重生。只是,小时候我想,重长出来的人参娃娃,可还记得从前的那些事情?

人如青草。百年,千年之后,我的家乡,这片故土,是否风景依旧?是否还是这样的碧野蓝天?只是那时已经没有了我,这花不是现在的花,天空中飞过的,也不会是现在的这只飞鸟了……

篇2:重遇马兰散文

初中毕业后,兰考上了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一个边远小镇,在一所小学任教。

那个小镇,仅有一条泥泞道路通往县城,没有客车,不通电,打电话只有去乡政府,用一台手摇电话机向外层层转接,才能进行通话,一想到这些,就使人感觉到那儿生活是多么清苦。可是,这个地方充满着神秘感,也具有诗情画意。春天一到,满山遍野开满了浅紫色的马兰花,淡淡的散发着清香,默默的生长在乡村。

兰到那儿,正是马兰花开放的时节,她喜欢养马兰花,看到马兰花不娇不艳,不急不躁,从心底就喜欢马兰花。尤其喜欢马兰花生长在乡村,开放在乡村,和她相似。说实话,兰从小就喜欢马兰花,看到马兰花,好像看到了乡亲,看到了爹娘那慈祥的笑脸,是那样的亲切,淳朴,善良。

兰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就在这个小镇,以后有几次进城的机会都放弃了。她热爱自己的工作,爱这儿的学生,天真、活泼;看到这儿的村民,是那样的憨厚、老实巴交的,如果她走了,感觉有悖于自己当年报考师范的初衷。于此,她在这儿一干就是十多年,说起来长,也不是很长,说起来短,也不是太短。就在这山沟僻壤度过了十多个春秋,一直到现在还在这儿坚守。她教过的学生接近上万人了。许多学生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为人母了,有的已经叫不准姓名,但学生却能清晰得记起她的点点滴滴。学生的孩子也成了她的学生,蓦然一回望,才发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记得一次,班上的一个学生家庭困难,面临要辍学,她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爱心人士,冒着大雪,爬山路,步行20多里,走到学生家中,陪着爱心人士去实地考查。后来这个学生考取了县一中,再后来考上大学,都是这些爱心人士不断的在资助。可以说是兰成就了这个学生,成就了这个学生的家庭,否则,这个学生的人生道路将会是另一种选择。

在乡村,兰收获了学生的成绩带来的喜悦,收获了省级的各种奖励,收获市县级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也收获了多次市省级的课题研究成果奖。可唯独……收获了迟迟的爱情,她是工作狂,加班加点,从不知疲倦,对工作是百分百的热情,个人事情有时就忘记了关顾。时至今日,兰的同学的孩子们都上了初中,而她在个人问题上才刚刚起步。她单薄的身躯,扛起工作和生活的重担,对比是那样的明显,显得很不协调。

“5·12”地震时,兰带头向灾区捐钱捐物,自己也上交数目不小的一笔“特殊党费”,支援灾区。在雨雪冰冻灾害中,同样以各种方式,向灾区捐献自己的爱心。只要哪儿有灾情,虽然不能亲自去现场救灾,可是她都会用捐助这种方式来支援灾区。这个举动,赢得了全校师生刮目相看,打心底竖起大拇指。

其实兰在那个地方工作,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人都是肉长的,那样不累的道理,累了,说给别人有何作用?不如自己慢慢消化,自己的事要自己干。就这样,兰一直在农村小镇教学一线工作,到现在都是单位的中坚力量,与她共事过的教师走了一批,来了一批,走了一批,来了一批,总共有多少批,她都记不清了。她在单位干的工作很多,样样工作都在行,干的`也很出色,被同事们称之为“老黄牛”,默默无闻的干着平凡的事业,用心酿造着良心工作。

兰的丈夫在另一个地方工作,孩子和丈夫在一起,一到周末,学生和教师都回家了。而此时,兰最难心,也是最纠结的时候。作为母亲,哪有不牵挂孩子理由?可是兰回家路途邀远,来去就要两三天,无形中增添了她几许忧愁。特别是夜半山更来电话,说孩子发烧生病,焦急的心如热锅上的蚂蚁。可是这些她又能如何呢?只有把这种焦虑,化为无限的牵挂,遥寄给远方的孩子,希望孩子早日恢复健康,平安无事。不知不觉泪水从两颊流下,打湿了她的心,一夜无眠。她也记不清有多少个这样的夜晚了,只有努力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里面,冲淡这种思念,心里才好受一点。

兰在多少个这样失眠的夜晚,独自在想,人的生命和花一样,尤其觉得她就是马兰花,开放的花朵不娇艳,引不起人们的注意,可是生在乡村,长在乡村,对乡村这片土地情有独钟。

上一篇:数学解直角三角形单元试题下一篇:作汇报黄石市2008年上半年城建城管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