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题库

2024-04-17

神题库(精选3篇)

篇1:神题库

神山歌,神山歌陆游,神山歌的意思,神山歌赏析 -诗词大全

神山歌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吾闻海中五神山,其根戴以十五鳌。

一朝六鳌被钓去,岱舆员峤沉洪涛。

尚余三山岿然在,当时不没争秋毫。

如何蓬莱又已浅,忽见平地生藜蒿。

伏羲迨今几万岁,世事如火煎油膏。

娶妻不敢待翁命,治水无暇怜儿号。

避谗奔楚仅得免,历聘返鲁终不遭。

老聃关尹亦又死,人实危脆无坚牢。

有口惟可饮醇醪,有手惟可持霜螯,勿令他人复笑汝,後有万世来滔滔。

篇2:重播神剧“神”在何处

关键词:重播神剧,核心人物,重构故事,专业团队

岁岁年年人不同, 年年岁岁“剧”常在。2012年《甄嬛传》在各大卫视和地方台究竟播过多少遍, 恐怕没有观众能数得清楚。仅2012年上半年, 《甄嬛传》就被71个频道播出, 由此可见《甄嬛传》重播得有多频繁。它直接带动了戏说演绎题材的电视剧的播出比重由2011年的3.5%激增到8.1%。一时间, 重播神剧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86版《西游记》至今已被重播2000次、《亮剑》5年重播了3000次, 87版的《红楼梦》、《还珠格格》这些剧都是每逢佳节必重播, 播出纪录还在不断被刷新。那么, 重播神剧, 究竟神在何处?

一、重播神剧人物神

在重播率极高的电视剧中, 必有一个神级的核心人物存在。跌宕起伏的命运、特立独行的个性是他们的标配。《亮剑》里的李云龙, 痞子英雄走天涯;《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 古灵精怪混江湖;《甄嬛传》里的甄嬛, 大起大落弄权术……一个神级人物形象的确立, 是一部电视剧成功的关键所在, 然后通过编剧导演对人物弧线、台词的精加工, 人物的命运走向最终成为牵引观众不断看下去的理由。

以单一人物命运为主线的电视剧更容易被观众牢记。如今的电视剧不是家庭剧就是抗战剧, 题材上过于跟风扎堆儿, 人物形象上呈现出杂、乱、多的现象, 难得哪部剧能够出现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经典形象。“电视剧作为饭后主要娱乐消遣, 应该提倡复杂的简单, 而摈弃简单的复杂。”[1]一部电视剧以刻画一个人物为主线, 更容易达到让人牢记的效果。“如果观众不为你的主要人物叫好, 如果他们对主要人物每周如何较量、相爱或搏杀不感兴趣, 那么你就怎么也不成功。”[2]《甄嬛传》中, 甄嬛和皇上以及果郡王允礼之间的感情, 甄嬛和华妃、皇后等人之间步步升级的斗争, 一直深深地吸引着观众。

因为主线人物的相对单一, 在反复播放的过程中就更容易被人牢记。在心理学研究中, 有人曾根据记忆的次数、时间间隔、淡忘速度三者关系画了一条记忆曲线。这条曲线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重复的次数越多, 忘得越慢;二是遗忘的速度并不简单地与时间间隔成正比, 而是先快后慢。关于后一点, 德国著名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用记无意义音节的方法进行过研究。他发现, 熟记之后仅过一个小时, 就忘记了56%, 两天后又在记住部分的基础上忘记了16%, 此后遗忘的速度就大幅度放慢, 6天后虽然还有遗忘, 但仅继续遗忘4%, 这就是我们俗称的遗忘周期。观众因为喜欢一部剧而反复观看, 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又不断加深记忆, 如此循环往复, 观众心中的经典形象便被塑造了出来。

二、重播神剧剧本神

好的剧本必然要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反复的推敲才能打磨出来。流潋紫, 这个大学毕业没几年的网络写手, 凭借《甄嬛传》名声大振, 小说最终被翻拍成同名电视剧, 《甄嬛传》的出品方仅通过出售版权的方式便获得了接近2亿元的收入, 该剧的投资回报率高达100%。据不完全统计, 已经向韩国、日本、美国3个海外国家售出版权。据权威视频营销机构Vlinkage提供的监控数字显示, 《甄嬛传》的点击量近70亿次, 堪称“剧王之王”。

电视剧市场目前有种相当盲目跟风、急功近利的态势。“许多大公司不经过创作沉淀盲目上马项目, 拼命圈钱占项目, 借着成功的余威和影响多做快做, 赚快钱, 策划不彰, 剧本不磨, 演员不挑, 其实电视剧创作队伍就那么大, 就跟我们的环境与资源一样, 过度以及不按照规律开发没好结果。”[3]最近两年, 不少质量成色不错的作品都并非大投入, 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于电影市场, 去年年初的《失恋33天》, 年末的《泰囧》无疑都是低成本的诚意之作, 他们创造的票房神话其实特别能说明问题。这些项目上马谨慎, 对剧本研磨透彻, 对市场分析到位, 取得好的效果是必然的。

“技术会在短期内产生变化。但是我们仍然在干乔叟几百年前干的事, 我们仍然在写故事。我们将会这样地重构故事, 亦即更加关注人物, 更加倾听他们的故事, 还有对我们生活的比喻说法和精神净化的经历更加感兴趣, 这些都是不会改变的。”[4]所以好的本子是一部剧的灵魂, 是能够让人照镜子般看到自己内心的。“一旦你弄明白观众如何同他们喜爱的电视剧发生共鸣, 你就会琢磨到各种感染观众的故事, 并熟知如何驾驭其巨大的力量。”[5]我们还是以《甄嬛传》为例, 无疑其中涉及到的诸多话题都是吸引观众的理由, 这部剧很好地涵盖了文艺作品永恒不变的主题:亲情、友情、爱情。另外, 喜欢服饰的人从中看到了精美的服饰文化、喜欢研究职场的人把它看做了现代版《杜拉拉升职记》……76集的容量之中, 蕴含了太多可供观众反复收看的“点”。

三、重播神剧制作团队神

现在各个电视台购剧, 有个重要参考项目, 那就是电视剧的制作团队。这个团队自然是包括编剧、导演、摄像甚至灯光舞美服化道。纵观这些年的重播神剧, 他们不可避免地有一个共性, 那就是制作团队相当精良, 并且极具诚意。

1987版的《红楼梦》对于原著的忠实度是日后如何再翻拍都无法超越和创新的, 这也是它的艺术价值所在。当年的拍摄条件简陋, 投入更是与今天无法比肩, 但这部剧不管是服饰还是台词都相当地考究。87版《红楼梦》选择的演员: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等主角甚至刘姥姥这样的配角, 每个人物形象都在观众心中定格, 再难超越。86版《西游记》自82年开拍至今, 已经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在拍摄技术和经费依然匮乏的80年代, 要拍摄一部魔幻题材的电视剧可谓是天方夜谭, 可是导演杨洁依然勇挑重担, 迎难而上, 克服了诸多难题, 将古典巨著经典呈现。而作为一部永恒的经典, 86版《西游记》也创下许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纪录, 堪称一个时代的荣耀:它是唯一一部两次获得金鹰奖的电视剧, 它是拍摄时间最长、拍摄外景最多的一部电视剧, 全国除了西藏、青海、宁夏、湖北、台湾, 全都留下了剧组的足迹, 堪称中国最艰苦的“驴友团队”。

反观如今的很多电视剧制作团队, 赚快钱, 投机取巧的现象比比皆是, 一部剧个把月就拍完的多如牛毛, 质量怎样自然不必多言。2012年初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电视剧产量为30000多集, 其中获准发行的为469部14942集, 而每年电视剧播出的需求量大约在7000集左右。这意味着有很大一部分垃圾剧根本无缘与观众见面, 即使是能够播出的电视剧中, 粗制滥造、恶评不断的剧也占了相当的分量, 产量和质量不协调的现象非常严重。今天, 电视剧制作在技术手段上早已发生了质的飞跃, 观众对于电视剧的审美品位也在不断提升, 所以电视剧制作团队既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也必然需要相当的专业水准。

综上, 重播神剧的“神”绝非一蹴而就, 经典电视剧的创造不仅仅为电视台提供了性价比超高的播出素材, 也满足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期待。如何能多拍出重播率极高的经典神剧, 业界也有很多讨论, 比如:1.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在电视剧的投资上设定一个比较高的标准, 从源头上规避掉小公司小制作;2.按照播出次数分成, 让好剧的制作团队、投资方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从而促进精品创作;3.电视台搞试播频道, 为好的电视剧试水;4.让制播双方建立对等沟通平台, 加大电视剧生产方面长线投入。由于以上不在本文论述范畴, 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杨洁《敢问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游路》[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

篇3:抗日神剧“神”在哪

朋友说:如果替换一下,把希特勒换成东条英机,法国女老板换成上海女老板,犹太游击队换成八路军武工队,那不就成了抗日神剧吗?大家都笑,说这个可以叫做“抗德神剧”。然后开始扳着指头数,结果发现抗德神剧还真不少,远的有《虎口脱险》、《加里森敢死队》,近的有《兵临城下》、《美国队长》(严格来说,这个只能算半部)。网上一搜,原来“抗德神剧”居然早已经成了一个关键词——美国人、法国人、英国人、俄国人,原来各国人民都拍过类似的题 材。

这样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同样是情节夸张,为什么手撕鬼子看了觉得荒唐可笑,看《无耻混蛋》就没这感觉;为什么《举起手来》、《追击阿波丸》之类的抗日喜剧电影被吐槽,《虎口脱险》之类的抗德喜剧却成了经典?

有人给了个解释,美国人毕竟打败了德国,是胜利者,稍微夸张一点也没什么大碍。和真实战场上的情况一对比,抗日神剧里的杀鬼如麻就变成了一种意淫,自然看起来不舒服。

这个解释言之成理,但我总觉得哪儿不对。《虎口脱险》多精彩多机智啊,可那是一部法国片子。法国人在二战的表现和处境,比中国人还惨,可这并不影响这片子的经典程度。

再说回中国。我小时候看过《地雷战》、《地道战》,现在回过头想,这些也可以算作是抗日神剧的范畴,但好看得很。我唯恐这种评价带有怀旧的主观情绪,特意把这两部片子找出来重看了一遍,重在技术分析。结果发现,抛开硬件素质和意识形态不谈,这两部电影的情节编排和细节设置并不输给好莱坞大片。尤其是地道战里的高家庄战斗,小细节层出不穷,极富想象力,恍惚在看《小鬼当家》。

跟那些经典相比,现在的神剧简直被爆成渣。比如在《永不磨灭的番号》中,被子弹射到的孙成海营长还没倒在地下就向天上扔了一颗手榴弹,竟把一架日本飞机打了下来;再比如《箭在弦上》里,抗日女侠一开始遭到日本兵的围攻,寡不敌众惨遭轮奸,三个日本兵轮奸过后,女侠突然小宇宙爆发!翻身而起,抓起了地上的弓和箭,箭无虚发,一众日本兵和汉奸纷纷被射倒,看完这些片段,网友只有一句话:我读书少你别骗我!

于是事情就变得很清楚了。

抗日神剧之所以“神”,和题材没关系,跟夸张风格没关系,甚至跟过度丑化敌人什么的也没关系,这些都不是必然成雷的因素,说一千,道一万,就三个字儿:不好看。

你可以手撕鬼子,只要撕得好看。

你可以扔个手榴弹干掉日军飞机,只要扔得漂 亮。

你可以让尼姑、和尚、江湖奇侠走在抗战第一线,只要故事足够精彩。

你可以让一位刺客去刺杀日本大将,只要手段足够高。

甚至你可以搞出一队中国的超级英雄,民国队长、红巨人、雷神震子、青铜侠、军统局特工什么的,只要拍得够炫够酷。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神题库】相关文章:

安全知识竞赛题库题库10-06

心理题库0205章题库06-04

安全知识竞赛题库题库05-18

电大心理学题库试题库10-29

300题库04-29

锅炉题库05-10

保险题库05-16

工会题库05-19

题库党章05-19

针灸题库05-19

上一篇:春优秀教案设计下一篇:摔跤吧爸爸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