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村扶贫互助社工作计划

2024-04-28

XXX村扶贫互助社工作计划(共11篇)

篇1:XXX村扶贫互助社工作计划

2012年YYYZZZ村扶贫互助社工作计划

为了帮助贫困农户解决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难题,以促进贫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XXX农办、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4月正式成立了XXXYYYZZZ村扶贫互助社。XXXYYYZZZ村扶贫互助社是由常年居住在ZZZ村的农村居民自愿结成的专业性、非赢利性的社团组织。具有规范的章程和运作机构。

一、ZZZ村基本情况

XXXYYYZZZ村,距镇区21公里,幅员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公顷,其中旱田15公顷,水田10公顷。支柱产业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主产作物主要以大豆、水稻为主。全村总户数36户,总人口160人,劳动力110人。ZZZ村具有优良的自然优势,发展潜力大,然而因我村属于贫困区,资金匮乏一直是制约我村生产发展的瓶颈。而扶贫互助社的成立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我村贫困农户解决生产发展资金短缺的困难起到一定的帮扶作用。

二、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XXXYYYZZZ村扶贫互助社的发展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也应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仍有许多村民对扶贫互助社成立的意义认识不高,同时扶贫互助社的发展与目前金融部门短周期、高利率的金融产品难以衔接,使得扶贫互助社的发展后劲不强;二是扶贫互助社整体人员文化素质不高,出纳会计人员对专业知识的熟悉度不够,难以规范做好账务;三是当前尚无金融政策给予扶贫互助社基准利率支持,扶贫互助社资金紧张,运行缓慢。

三、今后的工作思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互助社将立足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不足,明确工作方向,以促进互助社的发展及其作用的从分发挥。

1、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加深村民对扶贫互助社的认识,积极吸纳村民参社,促进互助社的发展壮大。

2、加强互助社工作人员学习、培训,学习借鉴类似互助社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同时为互助社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互助社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3、继续完善运作机制,着重向贫困人员的发放贷款,切实缓解贫困人员身缠生活困难,促进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XXXYYYZZZ村扶贫互助社

2012年1月5日

篇2:XXX村扶贫互助社工作计划

一、村基本情况

石窑子村位于石窑子乡中部,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全乡最大的行政村。交通便利,坝场线贯穿于整个石窑子村,但村内道路均为土路、60%的房屋为土坯房,路灯年久失修,村容村貌较落后。全村共465户、1210人(其中贫困户386户、贫困人口1073人)、耕地面积2551亩,林地面积9854亩。石窑子村是一个典型的宗教聚居村,全村89户、265人信奉天主教。村民以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要的收入来源,2011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20亩,大田作物1831亩;现有大牲畜503头、柴鸡38000只,2011年人均纯收入2340元。

二、石窑子村扶贫攻坚开展情况

紧紧抓住“新民居、基层建设年、扶贫开发”的有力时机,全力打造“设施农业、生态养殖”两大支柱产业,以建设有机农业示范村为目标,大力实施 “一村一品”战略,以产业扶贫带动农民增收,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架豆种植,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的蔬菜产业园区。

主导产业方面:2012年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注:每个新建大棚补贴2900元,每亩架豆补贴500元)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到目前为止:我村新增蔬菜面积800亩,其中大棚120亩、种植架豆500亩、露地蔬菜180亩,预计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320万元,人均可增收1900元。到2012年底,力争通过“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帮扶规划,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540元。

生态养殖方面:绿色田园禽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崇盛牧业有限公司

是我村养殖业发展的两大龙头产业,现年出栏鸡3.8万只,存栏肉牛120头。到今年年底,力争绿色田园年出栏柴鸡、种鸡达到5万只,由崇盛牧业带动农户养殖肉牛达到300头。

村庄建设方面:通过对村容村貌的改建及“四清四化”活动的大力开展,力求将我村建成环境优美、村容整洁、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需省直帮扶单位帮助解决问题。

(一)产业项目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虽经过多年改革,但因为前期投资较大村民主动性不高,产业规模较小,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该村现仍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全村共计耕地2551亩,其中旱平地1351亩,比较适宜发展设施农业种植,以每个大棚需占地0.8亩计算可大约发展大棚1500个。需前期投资900多万元,除去县扶贫资金外,农户自筹能力低,希望帮扶部门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二是产业发展越来越大,需省直帮扶部门为农户拓宽销售渠道。三是为延伸产业发展链条,需省帮扶部门招商引资一处集销售,储藏为一体的蔬菜市场。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该村平地居多且气候温和,较适合发展大规模蔬菜种植,但因基础设施建设较差,落后的水利设施配备一直制约着蔬菜种植的发展。今年该村对水利设施建设经行了总体规划,计划投资174万元,新打机井4眼,管道4900米,完善水泵、井房等配套设施;进行水源维修,新建水塔一座,主管道4000米,支管道8000米,安装滴灌500亩。在县、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的水利建设已完成大半,现还

有21万元的资金缺口。

(三)村容村貌改造工程。

1、为了提升对外形象,我们对村委会进行全面修缮,改善办公条件,争创五星级(市级)基础党组织。该村计划修缮了13间村委会、配套办公桌椅12套、新建澡堂1处,修缮红白理事房屋12间,建成村民活动、为民服务的综合性场所。现还需硬化街道2600米,总投资46.75万元,利用2012年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4.5万元,还有资金缺口32.25万元。

篇3:XXX村扶贫互助社工作计划

一、资金运行有章程,扶贫攻坚谋发展

扶贫互助协会成立之初就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深入实地调研,省、市、县扶贫部门大力支持,镇党委、政府指导筹办,村两委班子具体实施,制定了严格的工作方案和运行章程,选举出了乐于为民办实事的村干部管理互助社。协会结合村情实际,提出了“1231”工作思路,即倡导“1个认识”,充分认识互助资金对帮扶困难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性;保证“2个安全”,互助资金准确投放到困难户并安全回收,互助资金健康安全运行;发挥“3个效益”,在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特色产业上有效益;促进“1个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效益改善、提高农民收入上实现大发展。扶贫互助协会围绕这一思路,严格遵照章程,坚持“民有、民管、民用、民收益”的基本原则,采取小额、短期、快速运转的借款方式,运用“农户申请、五户联保、管理机构审批、签订合同、放款”的运作程序,严肃借款手续和程序,强化财务管理,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各负其责,分片包干,小组长大力协助,全体成员积极配合,保证了互助资金安全正常运转,无不良借款和呆坏账,两年来协会未出现一例逾期不还现象。

二、突出特色显实效,人民群众得实惠

扶贫互助协会自开展工作以来,通过项目实施,有效缓解了我村贫困户资金短缺的问题,充分调动了贫困农民致富的积极性,为我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一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扶贫到户。目前资金短缺问题是农户在生产生活中主要问题之一,扶贫互助资金的建立,使农户有了离自己最近的“银行”发展缺资金,会员直接向互助协会申请,协会严格按照程序审核,直接将资金贷给农户,保证了有限的资金用在了扶贫的第一线。同时扶贫互助协会以本村洋葱协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去年,洋葱种植面积发展到800亩,瓜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00多亩,发展订单南瓜制种110亩,扶持舍饲养羊20户,暖棚养猪16户,使扶贫互助协会在全村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中发挥了助推、带动作用。

二是缓解了贫困农户借款难题。扶贫互助资金以互助共济的全新理念,通过信誉约束、内部成员监督、多户联保等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短期小额有偿借款,帮助扶贫互助组织成员发展生产经营项目,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春耕时期,为贫困户解决化肥、农药、籽种、地膜、水费等问题,让他们不误农时。互助协会会员种植西红柿,大部分群众没有资金购买支杆,互助协会理事会研究拿出3万元为他们购买了支杆。我村五组村民张奉云在猪肉价格下跌的情况下,由于资金短缺无法购买仔猪来扩大养殖,向互助协会申请借款5000元,购买仔猪40头,出栏后,纯收入3万多元。

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扶贫互助协会负责人由村两委成员担任,以互助协会为平台,积极帮助贫困户谋思路、上项目,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增强了衬级组织的凝聚力,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协会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共同决事议事,相互传递信息,进一步增强了农户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融洽了邻里关系,形成了互助共济的浓厚氛围,促进了农村和谐。

三、产业链上建支部,发挥作用搭平台

大桥村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协会发展的新要求,构建了以村党组织为主体、产业党支部为骨干、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组织构架,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扶贫开发工作。

一是“支部+协会”交叉联建。村党支部成员按照协会章程进入协会并与协会负责人按规定程序“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优配强负责人,使支部与协会结合更加紧密。

二是“党员+会员”双向培养。优先将党员种养能手接收为会员,并将种养能手发展为党员,使党员与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发挥更为明显。

三是“党员会员+农户”双联双定。每名党员会员与10户群众结成帮带对子,对帮扶对象实行分类定责和包户定责,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连锁效应,为各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篇4:一位驻西藏帮村扶贫工作

1卡龙村由三个自然村落组成,坐落在峡谷之中,其中两个村落是十年前建成的,村民全是流浪乞讨的异乡人,政府为了帮他们改善生活将他们安置在这里,所以这个村也叫乞丐村。县里派来的村支书顿珠今年26岁,他说他的朋友们都开玩笑叫他丐帮帮主。可是常年的流浪生活使很多村民并不会过生活,国家发的救济粮款他们常常用来换酒买醉,真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没粮卖立柜”。

村里有十几户人家没户口,这意味着连国家的救济粮款他们也拿不到;没有身份证,也不能迈出这个小村庄一步。小孩不能去上学,年轻人也不能出去打工。村里最穷的一个老头有时候来村委会要钱,见到人就乞讨,有一次我们给了他100块钱,他也不认识这是多大面额的,后来支书说,这是钱里面最大的,买东西都要找给钱就对了。

隔壁还有一个村也是我们的驻村扶贫点,上一批驻村的同事知道我要来,给了我200块钱,托我转交给该村给驻村工作队送水的姑娘卓玛。卓玛家是那个村子里最穷的,家里只有一个眼睛看不见的老妈妈,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本来卓玛还有一个姐姐,可是姐姐嫁到更偏远的村子去了,所以只有18岁的卓玛一个人在家守着妈妈。

村里的木匠要打一个放水桶的架子,他问我们城市的家里有没有,我们说城市里都用自来水,一开水龙头就有水流出来。他很不解,问,那脏水流到哪里去啊?外面的世界对他们来说,太陌生了!他们似乎被现代文明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2村里的小孩子从会走路就跟着大孩子漫山遍野跑,七八岁的孩子看起来只有五六岁那么大。脏兮兮的衣服,黑黢黢的脸蛋,永远挂着两条大鼻涕,但是他们的眼睛是亮的,牙齿也很白。吃完早饭,村里的小孩子成群结队地来村委会,刚开始他们只在院子里腼腆地站着笑,后来有一个叫康珠的女孩子,大概五六岁,叫了我们一声阿佳啦(对藏族妇女的尊称),转头就跑。我们把带来的小零食分给他们,拿到吃的他们就像小兔子一样跑开了。

有一次我给一个叫丹增的小男孩彩色巧克力豆吃,并问他这些巧克力豆是什么颜色的,他一个都说不出来,只会到处找相同颜色的东西。丹增今年8岁了,父母很放心地让他在外面玩,只有饿了的时候他才回家吃饭,没有人教他数数,也没有人教他认字,但是附近山上哪里有兔子洞、哪里有狼他却一清二楚。

有一天在村里看见康珠,小小的她背了一个小竹篓,不知道为什么一脸的不高兴,我叫她她也不理我,她的奶奶抱歉地对我笑,我看见康珠的竹篓里有半筐碎牛粪,原来她去捡牛粪了。我们每天都要烧牛粪生活,村民们轮流给我们送,一麻袋五块钱。我们经常抱怨那些牛粪太碎,原来,那样的牛粪是小小的孩子一点一点捡回来的啊。

村里没有学校没有幼儿园,要上学只能到38公里外的差那乡,可是这38公里全是土路,有一段还是悬崖,悬崖底下是雅鲁藏布江,泥石流和路面坍塌是常有的事,开车都要近2小时。所以村里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住校,比起连书包都由家长背的城市孩子,他们就像山上的野草一样。

3三四月份的卡龙村非常寒冷,春天的和煦不知道要翻越几座山才能到达这里。站在院子里,向四周望去全是光秃秃的山,山上枯萎的芨芨草和嶙峋的山石一清二楚。不刮风的时候日子还好过一点,可是每天下午两点以后就开始刮大风,风沙漫天,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这比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还大,不到两天就能被吹成高原红。

我们的生活用水全靠一条从雪山上流下来的小河,山上的积雪还没有化,河水还结着冰,取水的时候不得不用石头把冰面砸开。有时候我在河边洗衣服,牛羊就在旁边喝水,谁也不打扰谁。

就是这样一个环境艰苦的村子,生命在这里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每天早上起床,打开屋门就会看见我们的老朋友——几只倔强的母牛,安安静静地站在院子里,温柔的大眼睛充满期待。可是我们的蔬菜很珍贵,半个月才能到附近的县城采购一次,而牛的胃口又那么大,有时候攒一些剩菜叶子、剩饭喂给它们也不解渴。有一天早上,我和阿佳啦(另一驻村工作人员,藏族妇女)被门口奇怪的声响吵醒,起初以为是村民在门口翻东西,起来一看,原来是牛饿得受不了在吃放在门口的纸箱子!

跟牛一起来“上早班”的还有一群流浪狗,狗妈妈带着六七只小狗安安静静地等在院子里,我跟阿佳啦给它们揉糌粑吃,后来来的小狗越来越少,有一天村里的小孩跑来告诉我们,羊圈那边死了三只小狗,我们跑过去一看,前段经常喂的三只小狗像睡着了一样躺在那里,支书说可能是饿死的或者冻死的。再想起吃纸箱子的牛,我们心里都很难过。好在活下来的几只小狗通过了自然法则的考验,越来越强壮。

还有一回,一个牧民抱着刚出生的小羊向我们求助,说母羊和五只刚出生的小羊被狼咬死了,只剩了这一只没奶喝,要我们帮忙拍下死掉的羊的照片,发给农牧局,可以申请一点赔偿,还要我们给点奶粉喂小羊。过了几天,他专程跑来告诉我们,小羊救活了!我们都很高兴。

或许在我们看来,他们生活得很难很不幸,但是我们看似富裕的生活就没有烦恼吗?真正内心的平和原本就与物质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小山村仿佛被现代生活方式遗忘,但是这里的人们与大自然为伴,懂得满足与感恩,每天晚上伴着满天的繁星、皎洁的月亮入睡,都是甜甜的梦。那也是一种幸福呀!

捐助地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差那乡卡龙村。第一书记顿珠收。

篇5:XXX村扶贫互助社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宁陕县位于秦岭南麓中段,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是省会西安南枕的绿色屏障和“后花园”,安康的北大门,是关中通往川渝的交通要塞。东接柞水、镇安,南连石泉、汉阴、汉滨,西邻佛坪,北靠长安、周至、户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山地占96.41%,耕地占2.73%,水域占0.86%,地貌特点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全县辖14乡镇9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万余人)。有森林44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2%,分别是全省、全国的3倍和6倍。“版图大县,人口小县,资源富县,经济穷县”的基本县情。2009年开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16%。试点村总户数1715户,占全县总户数的10.23%,总人口618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25%。截止9月底,八个试点村吸收会员1032户,占试点村总户数1715户的60.2%,其中:贫困户会员522户。收取基准互助金51.6万元,省级安排专项扶持资金64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56万元,社会捐赠资金21万元,互助资金总量为192.6万元,平均每个村24.08万元;组建互助联保小组206个,村级互助协会监事会管理人员48名;8个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共配股206户,占入会总户数的20%;赠股49户,占入会总数的5%。已投放资金115.56万元,占资金总额的60%。平均每村投放资金14.45万元,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的运行,保证了畜禽养殖、水产养殖、食用菌、野生猪苓种植等项目的顺利实施,有效解决了8个贫困村385户贫困农户缺乏生产资金问题,促进了村级协会农户树立互助合作的意识,推进了诚信社会氛围的健康形成,初步实现了扶贫资金的可持续使用,为开发式扶贫探索出了新的发展路子。

二、主要做法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宣传发动。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开始,县、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搞好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及时召开全县扶贫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制定下发《宁陕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宁陕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安排意见》,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和工作措施。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扶贫、财政、民政、审计、信用联社等部门及有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相关乡镇也分别成立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指导组,各村还成立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筹备领导小组,确保试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为了促进扶贫互助资金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让广大群众了解扶贫互助资金的有关政策,县扶贫、民政、财政、宣传、广电和金融机构等部门之间加强协作配合,采取印发宣传资料、刷写

标语、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大会、举办宣传培训班等形式,从政策依据、运作程序、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互助资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为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二、抓住关键环节,配强协会班子。开展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是探索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基于这种认识,为了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工作中坚持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保障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有效开展。一是立足县情定村子。在试点村的确定上,立足于有示范性、带动性、典型性的要求,把县委、政府确定的野生猪苓种植、食用菌种植、白山羊养殖、冷水鱼养殖、大鲵养殖等五大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把镇、村两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实际执行能力结合起来,根据各村的资源状况,采取优先选择的原则,确定了8个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试点村。为全面推动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严把条件配班子。在组建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组织上,他们对各村推荐的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组织和监事会组织成员认真进行审查,严格按照互不交叉任职的原则审核把关,对不符合条件,标准的一律不准进入协会组织。尤其是协会会长、会计、出纳和监事会主任的配备上,坚持把责任心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村民“信得过、有能力、会办事、懂经营、群众公认”的村民作为候选人。经逐级按程序审定后,由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筹备领导小组召开协会成员第一次大会,采取票选制,选举产生协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并将选举结果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县扶贫办、县民政局、财政局,由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领导小组审核后批复。三是典型示范引路子。在工作方法上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切实把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引向深入。首先选择在江口回族镇高桥村开展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中的试点,扎实搞好组织发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认真做好各项工作。通过一个月的试点,基本达到了组织机构、宣传培训、配套资金、工作经费、工作措施“五个到位”,实现了有固定办公地点、有协会牌子、有协会管理人员、有协会规章制度、有协会档案、有扶持发展项目等“六有目标”,通过试点探讨摸索了一些经验,为全县其他7个村起到了典型引路作用。其次,组织人员深入到江口回族镇新铺村对该村运行比较成功的妇女发展基金的管理模式、运作程序、资金管理、妇女发展基金的效益等进行调研,形成专题调查报告下发各村,指导各村开展工作。同时,还邀请新铺村妇女发展基金管委会主任在全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培训会上介绍经验,确保了全县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三、科学建章立制,规范操作运行。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一项新的扶贫模式,也是支持贫困农户调整产业、发展项目、保障增收的一个重要举措。为规范互助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确保资金的安全、健康、有序运行。一是广开言路,健全制度。根据中、省、市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了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章程》,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监事会《职责》,村级互助资金《借款、还款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十不准制度》、《十不贷制度》,村级互助资金《操作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办法》、《入会管理办法》、《监督管理办法》、《信用等级评定办法》、《项目评估办法》和村级互助资金贷款安全协议等规章制度,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各项职责和制度贴近群众,使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和办法更加具有操作性、科学性、实用性。二是有章可循,依章办事。协会章程、各项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形成后,在村级扶贫互助协会第一次大会上交协会会员讨论表决通过,按制度抓好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的实施,确保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安全、健康、有序的运行。三是事前监督,规范运行。由县村级扶

贫互助资金领导小组组织扶贫、财政、信用联社等相关部门深入各村,按照《宁陕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验收办法》对8个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实行资金投放运行前的验收,本着“合格一个、验收一个、投放一个”的要求,严格验收把关,验收合格方可投放互助资金。四是把好入口,确保安全。严把协会“会员”入会关,保持会员队伍的“纯洁”性。还明确规定有社会不良表现,明知有骗取、套取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现象的村民不准入会。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建章立制,规范操作,有效地促进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的安全运行,达到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制度化、规范化的目的。

三、主要特点

千村扶贫互助资金是一种在政府主导下,由贫困户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滚动使用、长期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小额信贷,是一个带有金融特点操作方法的惠民项目,它与过去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和项目操作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为管好用活这笔资金,在项目管理上下功夫。第一、坚持“四权”分离的原则。按照资金安全,永续利用、到期归还、有偿使用的原则,制定下发了《宁陕县村级互助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和《宁陕县村级互助资金“十不贷”制度》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共同监督管理的职责,加强协会会员信用等级评定,优化农村诚信环境。同时,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委托乡(镇)财政所管理,严格执行管理权、投放权、使用权、监督权“四权”分离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各乡镇财政所只有资金管理权,没有审批权;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只有资金的审批、投放权,没有资金使用权;村监事会只有监督权,没有资金投放权;协会会员有资金使用权。坚持做到管理权与监督权分离,起到防范风险和规范运作的效果。第二、规范财务及档案管理。实行财务及档案管理“四统一”。县扶贫办统一印制农户借款审批表、借款合同、资金投放借、收票据等财务凭证;借款、收款票据实行统一领用登记签字制;统一购买财务帐薄及设置会计科目;统一财务及档案规范化管理。第三、实行资金借款担保。县扶贫办制定了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借款安全协议书,实行乡镇政府、财政所责任担保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借款程序,确保资金安全使用。第四、加强村务公开制度。实行公示公告制度,从试点工作开始,就把会员入会、基准互助金收取的额度、收取的标准、互助资金占用费率、互助资金使用情况和原则等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完善提高,保证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第五、强化检查指导。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刚刚起步,没有成功经验和模式,都是在探索中总结,摸索中完善,他们始终坚持每月到村检查指导一次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限期整改,尤其是在指导财务工作上,实行现场指导,对财务会计、出纳手把手的教,8个村会计、出纳基本上掌握了记帐方法。财务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迈进。

四、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为帮助各村选准产业项目,解决生产投入不足的困难,充分发挥互助资金带动贫困农户增产增收的作用。明确规定互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及营销等生产性项目,不得用于非生产性项目(如修路、架桥、起房盖屋、看病、上学等),体现扶贫的宗旨。一是互助资金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结合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江口回族镇高桥村、双河村,旬阳坝镇大寺沟村,广货街镇沙沟村等实施特色民居改建,村容村貌极大改观。二是互助资金促进了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互助资金协会依法登记注册,机构合法,证件齐备,协会章程、财务会计制度和配套制度健全,为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中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也使互助资金协会成为农户和个体户、种养业协会联系的桥梁纽带,把协会建在产业链上,产业链联在农户上,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互助资金成为中介服务组织建设的平台。三是互助资金促进了农户发展项目的主动性。始终坚持在投放村级互助资金前期,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发展有保障”的原则,由村项目评估小组按照《宁陕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评估实施办法》对贷款农户进行项目评估,对有项目的贫困农户优先投放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贷款,签订产业扶持协议。截止9月底,向385户贫困户借款115.56万元,四是互助资金促进了 “一村一业”的产业发展。如:江口回族镇高桥村、双河村的白山羊养殖专业村及大户养殖;旬阳坝镇大寺沟村野生猪苓栽培项目村及能人大户;广货街镇沙沟村冷水鱼养殖;城关镇龙泉村大鲵养殖项目;龙王镇东沟村猪、牛养殖专业村及大户养殖;江口回族镇新铺村养殖项目等。互助资金扶持野生猪苓栽培60户,发展12000窝;天麻30户400窝;扶持养羊项目户60户,建标准圈舍4800平方米,养羊3000只;扶持养猪项目户70户,其中:大户12户,建正大圈舍8500平方米,共养猪1100头;扶持养牛项目户20户,养牛60

头;扶持养鸡项目户70户,养鸡10500只;养鱼25户7500尾;扶持袋料食用菌栽培50户,发展香菇34000袋,从而使这些村在我县成为比较知名的“一村一品”示范村,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贫困农户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是互助资金试点促进了整村推进项目后续管理工作。对历年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进行科学的后续管理,是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扩大扶持覆盖面,实现扶贫资源效益最大化。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将农户“闲置资金”以入股的方式纳入互助资金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投资的规模效应。带动农户可持续发展和增收。六是互助资金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级互助资金的投入和民主化管理,解决了基层组织有心办事但无钱为民办事的实际困难,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坚定了群众自觉跟着党组织走,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积极性,使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目前,群众的精力都放在了发展生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有效预防了“三股势力”对群众的拉拢,促进了试点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进程。

实践证明,在贫困村建立村级“互助资金”,是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更加符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一种有益探索,是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直接在农村和农户中落实的一次革命性尝试。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以金融操作的方式,打破了过去传统的资金配置方式和项目运作方式,使扶贫资金从无偿使用变为有偿使用,从短期使用变为长期使用,并将政府投入与群众自有资金科学合理地捆绑在一起,建立起“人人有钱、人人管钱、人人用钱、人人诚信”的信用机制和项目运作机制。进而,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优化了农村的信用环境,充分调动了农户自主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在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中探索出以下基本经验:

一是精心组织是前提。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加强扶贫开发的新尝试、新探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把好事做好,让群众得到实惠,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妥善安排,把各项基础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真正选出会员信任的协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才能让广大会员放心和满意,试点工作才能稳步推进。

二是广泛宣传是关键。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对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来讲,是一项新生事物。要想让干部群众真正了解互助组织的性质,明白互助组织的操作规程,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加入合作组织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才能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凡是宣传引导工作扎实,组织发动工作得力的地方,群众的入股参与率就高,资金使用效益也最好。反之,群众入股参与率就低,资金使用效益也差。

三是建章立制是核心。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的东西。开展互助资金组织建设,搞好扶贫开发,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健全运行机制,使各项规章制度既有约束性又有操作性,真正从源头上堵塞工作中的各种漏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发生资金运行的风险。否则,试点工作很难长期有效运转。

四是加强监管是保障。执行制度靠自觉性,但仅仅有自觉性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靠外部力量进行监督。由于各试点村协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如何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是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这就需要扶贫、财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单位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定期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隐患。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他们业务能力和水平,督促他们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真正把基础工作做好,让互助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是农民增收是目的。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是国家为有效缓解贫困村群众发展生产所需资金短缺问题而进行的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其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只有牢牢把握住促进农民增收这个关键,我们的工作才不会偏离轨道,才能体现扶贫的宗旨,也才能被更多贫困群众接纳和拥护。

五、存在问题

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级有关部门、乡镇的大力配合支持下,摸索了一点经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赢得了贫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但是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难度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在管理上没有成功经验。第二、管理困难多。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大多数村是贫困村,居住分散,村集体无积累,办公无经费,村财务人员素质低,达到规范管理有一定过程。第三、村协会工作人员第一年的报酬难以解决。第四、资金投入到项目后的风险规避机制不够健全。第五、资金与户规模大小有差异。大村小村农户使用互助资金平均率上存在着不平

衡等问题。第六、县级财政资金配套十分困难。这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作出坚持不懈的探索努力。在今后工作中解决思路是:第一、理清思路,总结经验。结合本县的工作实际,理清工作思路,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使之达到规范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健全制度,强化管理。把资金的投放、回收管理与报酬挂钩,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考核、考勤、实绩、能力相结合,建立《村协会报酬管理办法》,用激励机制调动村协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第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加强村协会管理人员的培训,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把培训作为一种制度,坚持每半年举办一次,真正提高村协会管理人员素质问题。努力把我县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抓出成效,真正成为贫困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长期使用的扶贫项目,为全县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作出积极贡献。

六、几点建议

一是对千村扶贫上级专项互助资金额度适度加大。大小村应有所区别。(100户以下村15万元,100-150户的村20万元,150-200户的村25万元,200户以上的村30万元)。

二是村级协会管理人员报酬拿入财政管理。大村(200户以上)年经费1万元,小村(100户以下)年经费不低于7000元。(含管理人员报酬)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村级互助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

四是加大扶贫互助资金扶持力度,每年可按全县村总数的30%安排。

五是适度延长农户贷款使用年限,(适宜1-3年),降低占用费率。(控制在千分之四以内)。六是增加县扶贫办专项工作经费。用于办公、培训、旅差等费用。

篇6:XXX村扶贫互助社工作计划

洛南县保安镇文峪村是2010年互助资金试点村。在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和镇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省扶贫办文件精神和县扶贫办具体安排,抓住机遇,提高认识,规范操作,使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很快走上了正常运转轨道。2010年 10 月建社伊始,便有205人入社,吸收村民互助资金10.5 万元,国家扶持互助资金15万元,现在社互助资金总额达到 25.5 万元。当年有47人从互助社借款,个人借款为5000元不等,共23.5万元。

一、深入研究,提高对互助资金试点项目重要性的认识。参加全县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动员和培训会后,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了领导组织。选举建立了互助资金筹备小组,落实了责任分工;二是吃透精神。互助资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利用两天时间,集中学习互助资金文件,经过认真学习、讨论交流,基本吃透精神,通晓互助资金项目实施程序和运作方式。

二、精心组织,完善对互助资金项目实施的措施。

经过近一个月的宣传动员,全体村民已经知晓,大多村民认识到该项目的好处。经过召开村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全体村民会、筹备小组会和入社社员全体大会等6次会议,分别研究制定通过《文峪村互助资金运作方案》、《互助社理事会、监事会选举办法》、《文峪村互助资金章程》和《文峪村2011年扶贫互助社

1经营计划》等等。在此期间,接收村民交纳互助金,颁发《扶贫互助社社员证》,成为扶贫互助社社员。三是抓紧登记注册。入社人数达到民政部门法定人数后,我们立即携带《文峪村扶贫互助社章程草案》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入社村民名单、银行进账单和县扶贫办出具的《审查意见函》,组织到会计师事务所办理验资事宜;起草《文峪村扶贫互助社登记申请报告》、填写《民办非企业登记申请表》及《法定代表人登记表》等材料,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注册。

篇7:XXX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驻村第一书记 xxxx

为打好扶贫攻坚战,因地制宜制定特补乃吾村扶贫计划,按时完成脱贫任务,第一书记带队对特补乃吾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XX村基本概况

特补乃吾村系全县重点贫困村,平均海拔2200米,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辖6个小组、227户、1021人。耕地面积825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荞麦、烤烟等,养殖猪、牛、养、鸡等牲畜,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彝族聚居村。2014年全村地区生产总值416万元,人均纯收入4638元。2014年,在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精准识别出54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78人。XX村生产、生活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落后。一是交通难。辖区6个村民小组至今还有1个组没有通路,有2个组还是泥土路,没有实施道路硬化,道路狭长陡峭,雨天路滑,只允许摩托车通过,给村民运输农副产品和出行带来不便。二是饮水难。全村还是100户,450人饮水难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水质差,没能够用得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人居环境条件差。村里大部分贫困户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抗震能力差,家中缺乏基本的生活物品,村中卫生条件差,垃圾乱丢,居住环境不容乐观。

(二)经济发展滞后。产业机构单一,生产技术落后,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部分村民发展养殖业,但形成不了规模。引入了核桃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缺乏技术指导,没有致富带头人。

(三)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产生、生活方式落后,一定程度上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文化生活贫乏,生活只限于填饱肚子,生活质量不高。

(四)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欠缺,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难。村上没有村卫生室,村医生集中在乡卫生院看病,乡卫生院设备简陋,药品不足,人手不够,缺乏技术,只能看一些小病,难以满足村民的需求。

二、导致贫困村贫困的原因

(一)自然环境原因。XX村属于高二半山,海拔高,人均耕地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通讯缺乏,信息闭塞,生产和生活条件差。

(二)自身原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素质还偏低,思想保守,对新思想、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慢,生活要求低,局限在吃饱阶段,存在“等、靠、要”思想。

(三)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产业机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仅靠烤烟产业支撑经济。新培育的核桃产业还未形成规模,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

三、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

(一)产业扶贫。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壮大烤烟产业、培育核桃产业、开发劳务产业、巩固畜牧产业,通过五大产业支撑,实现产村相融,壮大村民实体经济。

(二)基础设施扶贫。突破交通制约瓶颈,大力发展交通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村民住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信息网络工程。

(三)教育扶贫。落实“三免一补”政策、控辍保学“六长”,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

(四)卫生扶贫。提升乡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功能,加大重点疾病预防和艾滋病防治工作,解决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篇8:XXX村扶贫互助社工作计划

一、扶贫互助社运行现状

建始县是从2008年开始实施扶贫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截至2013年底,全县累计建立扶贫互助社14个,扶贫互助社入社户数1380户,占总户数的35%。其中,入社贫困户数1246户,占总户数31%,占入社户数90%;扶贫互助资金总额269.15万元,其中,社员入社资金55.15万元,财政扶贫资金210万元,党费帮扶资金4万元;扶贫互助社累计借款214.51万元。

从调查情况看,2008年成立的两个扶贫互助社中,擦擦坡村运行状况平稳,发展态势良好,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杨柳村因借款对象不准,借款金额过大,一直在整改过程中,要求只收不借,基本上处于没有运行状态。2011年和2013年成立的12个扶贫互助社,10个运行状况良好;1个大多数农户退社,目前处于只收不借状态;1个因工作不力,处于没有运转状态。

二、扶贫互助社运行机制及成效

建始县扶贫互助社成立以来,有力地支持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缓解了农户短期生产资金困难,有效地化解了贫困农户融资渠道缺乏的难题。同时放大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果,拉动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作用日益显现。

(一)组织机构依法成立。14个贫困村扶贫互助社均已正式挂牌成立,并在民政、质监部门登记注册。经过入社社员的民主推荐和选举,14个村的扶贫互助社理事会和监事会全部产生,社员将自己信得过、公道正派、有责任心、会管理的社员选进了扶贫互助社的管理机构。目前,14个扶贫互助社每个社有3名理事会成员(其中村干部担任职数2人)、3名监事会成员(全部从社员中选举产生)。并相应建立了扶贫互助社组织章程和规章制度。

(二)扶贫互助社正常运转。按照《建始县贫困村扶贫互助社实施方案》和章程的要求,贫困村村民加入扶贫互助社需交纳互助金(每份1000元,村民交纳500元,财政扶贫资金配套500元),对最为困难的贫困户实行免交互助金入社(1000元互助金全部由财政扶贫资金出资),同时采取少交互助金的方法(村民交纳200元,财政扶贫资金配套800元),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入社。制定印发了《建始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财务及会计核算(试行)管理办法》,会计由扶贫互助社召开社员大会决定或者聘请财政所村级财务代理会计担任,出纳在社员中选举产生。同时,社员借款时必须有其他入社成员等额入社金额作为担保,方可取得借款,填写借款申请书、担保书、借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清本金及足额支付占用费。出纳按规定库存现金备用。扶贫互助社日常事务管理,由理事会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公布财务收支状况,吸纳新社员,共同决定处理社内相关重大事项等。

(三)社员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在互助资金的借用上,由于采取了担保方式,担保户会主动监督借款户的还款行为,借款户为了个人的信誉也会积极还款。扶贫互助社还在资金互助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如擦擦坡村扶贫互助社与县老促会联系,为社员开展了甜柿嫁接、猕猴桃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杨柳村扶贫互助社开展了一次良种统购活动,统一购玉米种子600斤,谷种220斤,统购的种子价格每斤比市场价便宜2元左右。

(四)缓解了农民生产生活资金短缺、助农增收成效初显。如擦擦坡村四组养羊大户崔显进,在2008年冬由于资金周转出现困难,100多只山羊面临无料可饲的困境,该村扶贫互助社迅速为其借款4000元,帮助其度过难关,27天出售山羊后就全部归还借款,相比之前出售山羊(27天后价格上涨)增加收入960元。再如擦擦坡村7组周学春,一家4口人,夫妻双方智残,两个孩子一个初中、一个小学,房屋破旧。从2009年起,他家每年向扶贫互助社借款3000元,用于种植5亩白肋烟产前投入,每年烟叶收入2万元左右,烟叶销售后归还借款。目前,周学春已建10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新房,无外债。

(五)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壮大扶贫互助社经济实力。擦擦坡村扶贫互助社自2008年成立以来,以烟叶产业发展为支撑,鼓励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种植烟叶,从扶贫互助社借款用于产前投入,烟叶销售后归还借款。累计借款达到49.37万元,借款回收率100%,收取占用费2.8万元,无1户农户退社,无1笔呆账发生。因为有产业发展为支撑,保证了扶贫互助社正常运转,增强了扶贫互助社的经济实力。像擦擦坡村一样,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一品一业”发展模式,红岩村、店子坪村以发展猕猴桃产业为主,火龙村以发展白柚等精品水果为主,煤炭沟村以发展漆树、蔬菜为主,产业发展与扶贫互助社运转相辅相成,互助发展。

三、扶贫互助社存在的问题

一是贫困村村民投入能力差,农户入社比例偏低。建始县扶贫互助社采取交纳互助金入社的方式,要求只有交纳了互助金的村民才能参加扶贫互助社。由于贫困村的经济发展落后,贫困农户普遍收入较低,投入能力非常低下。目前14个村加入扶贫互助社的社员占总户数35%,虽然采取了免交和少交的方式让贫困户加入到扶贫互助社,但仍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不能加入。而为了完成项目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尽快登记注册,拨回财政扶贫资金,少部分村村干部垫付入社资金占社员入社资金的50%,致使扶贫互助社运行迟缓,运行质量不高。

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户入社热情不高。由于扶贫互助社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反复多次进行了宣传发动,但是部分村民受多年财政扶贫资金无偿投入的影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对入社使用互助资金兴趣不浓,热情不高,对扶贫互助社能否稳步顺利推进仍持怀疑观望态度。

三是扶贫互助社资金效益发挥有限。大部分社员借款在发展产业方面起到了一定拉动作用,少数社员借款只是临时解决生产生活之急需,致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nlc202309042316

四是缺乏主导产业支撑,资金借出收回难度大。部分贫困村底子薄、基础差,没有主导产业作为支撑点,农户现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农户不需借入资金,同时不以发展产业为目的借款,理事会不敢借,借了以后也难收回。部分贫困户身残智残,靠低保过日子,需要资金,但既没有发展能力,也没有偿还能力。

五是等额担保降低回收风险,但资金需求量大的社员被拒之门外。如擦擦坡村有许多烟叶种植大户,按种植10亩白肋烟计算,前期投入仅肥料投资就在5000元左右,加上晾房建设总需求资金在10000元左右,一次性找到如此大额的等额担保户非常困难,无形中为这部分需要资金发展产业的社员提高了借款门槛。

六是运转经费不足。为保障试点工作的正常开展,2009年县人民政府专门给试点村各安排了3000元的试点工作经费,保障了试点村扶贫互助社成立之初的正常运转。但2011年和2013年成立的12个扶贫互助社,目前没有占用费收入,扶贫互助社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办公经费无法保障。按章程规定,扶贫互助社每月需要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办理借贷业务,在办理借贷业务的过程中,需多次往返乡集镇,这些费用给扶贫互助社运转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七是缺乏激励机制支撑,扶贫互助社难以持续运行和壮大。如2008年成立的杨柳村扶贫互助社,因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目前处于只收不借状态。2011年和2013年成立的扶贫互助社,有6个村运行状况一般。主要是理事会、监事会、担保成员权责利不明确,风险责任意识不强,扶贫互助社章程一直沿用2008年模式,没有建立激励淘汰绩效考核机制,持续发展壮大难。

八是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调研中发现部分扶贫互助社都出现过回收社员借款未及时到信用社缴款入账,而直接又借给社员的情况。14个扶贫互助社中,只有5个由财政所专管员或者村级财务会计代理做账,9个由村主任或者村书记既管钱又管账,所谓的账也就是在材料纸或者笔记本上记的流水账,需要数据还得对照借据一户户汇总相加。扶贫互助社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政策要求高,群众期望高,实际操作繁杂,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和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求管理人员为人诚信、公道正派。但从调研情况来看,14个村都缺少这方面的人才,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目前扶贫互助社的工作人员属于义工性质,没有相应的报酬,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九是基础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全县14个贫困村扶贫互助社基本上沿用2008年试点时设计的文书、章程及运行模式,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已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如社员证上农户基本信息不完整,社员证不便于保管;没有认真执行已经印发的财务和会计核算管理办法,没有认真完整填写扶贫互助社相关表格。各个扶贫互助社财务管理模式不一样,5个由财政所代理记账,财务会计核算比较规范,档案资料比较完整;7个由村书记或者村主任管理,记的流水账,档案包包装,会计挂个名,数字到处查,报表凭估计。

四、加快扶贫互助社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以培植壮大村级主导产业为载体,做大做强贫困村扶贫互助社。通过发展培植种植、养殖大户,带动村级主导产业的形成,这样互助资金才能达到“放得出、能回收、贫困农民能致富”的目的,充分放大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只有产业发展壮大了,社员有了自己的产业,才会积极利用扶贫互助社资金搞好发展,创利增收,从而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平台,实行贫困村扶贫互助社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效对接。普通参社成员受经济实力限制,不可能一次性拿出太多资金入社,而专业合作社则可一次性拿出较多的资金入社,这样也更有利于大多数贫困社员借用资金进行发展,充分体现互助合作功能。

(三)以政府部门引导为契机,广泛宣传发动,加强社员的诚信教育。要对社员进行正确引导,多做群众工作,宣传教育社员讲信誉、守诚信,在社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信用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等额担保借款制度,只有入社社员相互约束,都来关注自己的钱,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保障互助资金安全,发展壮大扶贫互助社。

(四)以加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为突破口,提升扶贫互助社民主理财、自我管理的能力。贫困村扶贫互助社作为一个民间组织,又在贫困村,管理人员匮乏,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政府部门特别是县扶贫、财政部门对扶贫互助社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辅导和集中培训,主要是金融和会计方面的培训,使他们熟知互助资金运行、操作程序,提高他们为群众服务、管好用好互助资金的能力。

(五)以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为着力点,促进扶贫互助社持续、良性发展。一是建立扶贫互助社遴选机制,在整村推进贫困村中,选择地域偏远、民风淳朴、村领导班子团结、村民和村支两委班子有强烈意愿的村建立扶贫互助社。对于条件不成熟的村,不考虑建立扶贫互助社。二是创新运行模式,扩大扶贫互助社资金规模。通过增加社员入社资金额度,扩大股本金的规模,提高社员借款额度。实行差别占用费率,即借款大户实行略高一点的占用费率,贫困户实行更低的占用费率;或者经过社员大会讨论通过,在实行高的占用费率的基础上,贫困户的占用费从扶贫互助社收取的占用费中实行补贴,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三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明确理事会、监事会、担保人的权利和责任,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进一步规范扶贫互助社业务文本,健全信息档案。四是建立绩效评价机制,设置扶贫互助社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按年度对其运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引入激励奖惩机制,与所在乡镇扶贫目标责任、扶贫项目资金安排挂钩。对于运行良好的扶贫互助社给予财政扶贫资金和运转工作经费奖励。

(课题组组长:姚代松

课题组成员:何平、王德玉、肖桥、刘开坤、万海燕)

责任编辑:欣闻

篇9:XXX村扶贫互助社工作计划

社扶贫带动事例

一.主体简介

凤阳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7月8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合作社社员由20多户发展为现在的326户,社员入股资金由8.9万元变为136万元,固定资产总值200万元。现在已流转土地800多亩,用于规模化种植果树、草莓、蔬菜、花卉苗木等高效农作物。目前建成钢架大棚50个,温室大棚1座,连栋大棚6000平方米;花卉苗木100亩,耐寒梨30亩,葡萄50亩,水蜜桃110亩,大油桃和大白桃100亩,蔬菜、草莓50亩,高效农作物310亩,初步形成了一个现代新型农业产业园。

二.带动措施

东陵村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2014年7月底,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合作社+残疾人+贫困户”模式的扶贫基地,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和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利用现有资源,打好旅游脱贫攻坚战,是合作社采用的又一举措,合作社把瓜果采摘、大棚蔬菜和花卉苗木等种植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积极朝着农业旅游、创汇和生态农业方向发展,并以桃花为媒,努力打造东陵村“赏桃花、交好运、结好缘”的帝乡桃花节休闲农业品牌。合作社始终坚持自愿、平等和透明的原则,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村民都可以每股500元的价格,认购1到20份股权。

东陵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017年东陵村获得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称号,并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社长陈冠玉在2017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并获得“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称号

三.带动成效

陈如芬曾经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她独自带着3个未成年的孩子上学,生活非常困难,甚至连住房都没有,眼看3个小孩就要辍学,村委会和合作社帮助她解决了住房,并安排她在合作社打工。2009年,她租了8个钢架大棚,今天,陈如芬已经有16个蔬果大棚,一年能有十几万的收入。2016年还在县城买了一套123平米的房子。大女儿也考入凤阳县最好的高中,全家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陈冠玉说,我们合作社从成立时的24人发展到今天,主要是充分发挥生产、技术、销售等各环节的优势,以合作聚发展之力,以互助带动农民致富。

篇10:扶贫互助协会工作计划

坚持开展预防缺陷婴儿出生,优化婚、孕、产、节育和保健全程服务,对新婚夫妇进行“优生、优育、优教”宣传,组织开展了0~2岁婴儿潜能开发讲座,本社区组织育龄妇女参加。通过大力宣传生殖保健知识、政策法规、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着力转变群众落后的生育观念,增强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推动两个文明的建设的协调发展。并认真开展计划生育活动纪念日的各项大型宣传和做好独生子女困难户的节日慰问工作。

二、加强计生宣传服务

计生协会积极协调社区辖区单位,开展宣传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人口学校宣传阵地作用,一年开展四次人口学校培训,组织育龄群众、中心户长和流动人口学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优教、“五期”教育,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增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自我保健知识。

三、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倡导男女平等,今年5月份,出专刊宣传《母婴保障法》,反对歧视妇女和女孩的社会偏见,鼓励女子多自立、自强、自尊,努力学习成材。

四、提供计划生育的“三生”服务和生殖健康服务

组织育龄妇女进行孕情普查和妇女病体检,积极稳妥地开展以“知情选择”为重点的避孕节育措施,实行药具随访卡制度,搞好节育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上门为流动人口服务、免费上门送避孕药具、发放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等服务。

五、做好“幸福工程”活动

落实好新发展的救助对象,为社区贫困母亲送温暖,帮助社区贫困母亲办理“幸福工程”无息小额贷款,用于发展第三产业,使其家庭经济有了明显提高。

六、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

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三生”、“三优”、和实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项目服务。

篇11:xxx医院扶贫工作总结

扶贫工作总结

按照《关于调整脱贫攻坚县级领导联系贫困乡镇和县级部门定点挂钩帮扶贫困村工作》的通知x办通【2017】45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增强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把脱贫任务明确到广大党员、中层干部,实行不脱贫不脱钩的责任机制,切实做到帮扶精准、任务精准、脱贫精准,打好精准脱贫百日攻坚战,现将我院2017年8月—12月扎实开展扶贫联系工作总结如下。

一、动员部署。按照县政府“挂包帮、转走访”部署、安排,扶贫联系点2017年8月调整在塔甸村委会,院党总支部委员会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小组、挂钩联系制度,制定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宣传“大走访、大调研、大督查、大解困”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扎实做好“挂包帮”、“转走访”联系工作部署、安排,将扶贫联系点塔甸村委会(35)户贫困对象明确责任人、明确工作任务,积极推进扶贫脱贫攻坚工作。

二、明确干部帮户的职责

1.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负直接责任,按照“五查五看”工作要求,摸清贫情、贫因,认真填写明白卡和联系卡,发现识别、退出不精准的情况要及时向县扶贫办反馈。

- 1 -

2.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项目,并帮助实施,确保如期脱贫。.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惠民政策及脱贫成效宣传工作,让贫困群众知晓党委政府的扶贫政策,明白脱贫攻坚的工作帐、投入帐、成效帐。

4.对照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六项标准”进行自查,重点补缺医保和社会养老保险等短板。

5.每月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少于1次。

三、认真落实扶贫联系各项工作

1.加强对扶贫政策的学习把握。党总支部委员会积极组织挂包干部认真学习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贫困对象识别的“1+N”条件和十种剔出或退出的情形,把握政策界线,做到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向建档立卡户宣传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和脱贫成效。

2.及时开展“转走访”工作。提供干部职工名册,将建档立卡户分配给帮户干部,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领导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于8月25日医院党总支部委员会组织干部职工到联系贫困挂钩扶贫村xx村委会开展动态管理后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转走访”工作,及时完成“明白卡”“联系卡”填写,指导帮助未缴纳养老保险的建档立卡户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做到全县建档立卡户全覆盖、不漏户、信息准。

3.压实工作责任。党办严格履行“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职责,并实行月报制度,于次月5日前将上月工作情况报送县

- 2 -

卫计局、县扶贫办;按规定每月定期上报2次《xx县精准脱贫存在 的困难问题清单》,提出解决意见和整改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医院监察室察对挂包帮工作进行纪律检查,对弄虚作假、工作作风不实、挂包工作履行不到位的进行责任追究。

四、村委会基本情况

xx会有12个村民小组,814户,共有3169人,下设一个党总支1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06名,精准扶贫共有35户141人,其中:2014年脱贫12户,2017年已脱贫19户126人,未脱贫4户15人。

五、脱贫工作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实施精准扶贫工作规划要求,xx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2013年末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5户141人,经过4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2017年末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xx户xx人,其中:已脱贫31户126人,未脱贫xx户xx人,贫困发生率4.29%,贫困发生率降至88.57%。村内生产生活设施

- 3 -

进一步得到改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一)2014—2017年来享受的脱贫攻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情况,精准扶贫以来积极协调采取国家投资发动群众集体集资建设解决吃水问题和喝干净水问题。修建自来水管道45000m,共投资74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受益人814户316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5户141人。

2.农村电网改造工程。12个村民小组,814户316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41人,全部国家投资保证10千伏电线线路保证满足。

3.美丽乡村道路硬化工程协调国家投资群众投工投劳到2017年,全部村村通水泥路。共计6500米,共计投资1300万元,属于国家投资。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畅通问题,受益人814户3169人。

4.美丽乡村整村推进街道硬化工程。积极协调国家投资,群众投工投劳。12个村民小组16615米,共投资157万元,解决村容亮化工程,受益户814户,xx人。

- 4 -

5.集体公房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协调国家投入,群众集体自筹,12个村民小组公房都已建好,有活动阵地。共计:6600平方米,共投资1200万元。

6.美丽乡村建设垃圾房建设。12个村民小组,建7个垃圾房,共投资:3.5万元,国家投资解决了卫生村建设问题。

7.美丽乡村建设污水处理建设工程。6个村民小组,26640平方,共计投资90万元,国家投资,解决污水乱排问题。

8.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河道治理建设工程。共计500米,投资85万元,国家投资85万元,解决防洪防汛问题。

9.美丽乡村建设亮化工程建设。12个村民小组,295盏节能灯,共计投资:xx万元。国家投资102.5万元。解决了农户晚上出行困难的问题。

10.机耕路建设工程。12个村民小组,完成18000米。共计投资23.4万元,解决田间公路问题,方便群众。

11.待完成基础建设工程:亮化工程建设差60盏灯没有安装完;机耕路建设工程xx、xx两组没有建设到位。

(二)2014—2017年来享受的精准到户政策,“四类对象”C、D级危房改造推进情况。

- 5 -

1.精准扶贫35户,其中:C级危房改造6户,D级一户,已改造完成,共投资:156785元,国家投资,现已入住。

2.精准扶贫35户,其中:D级危房改造,预计投资10万元,正在施工中,12月底计划入驻。

(三)扶贫产业推进情况。积极宣传发动扶贫户种植烤烟、豌豆、蔬菜等农产品,共种植4000亩,产量56.5万公斤。

(四)村委会饮水情况

到2017年止,自来水工程管道共投资740万元,45000米,全部喝上自来水,水质良好、安全。

(五)xx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贫困户都通电视信号。

六、扎实推进扶贫脱贫攻坚工作

1.扶贫联系贫困户35户,党员干部每月2次到xx村委会如xx、xx、xx、等12个村民组走访联系、摸民情、认真落实贫困户实际困难情况,填写《联系卡》、《明白卡》,积极完成贫困户入户信息对照采集、核对、录入精准扶贫信息平台,12月31日前按时完善《明白卡》、《扶贫手册》信息核对、基本信息填写;做好贫困户、街道环境整治,开展大型义诊、健康扶贫等活动8次。根据困难的轻重来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解决实际困难,每月按时上报扶贫工作情况总结、问题清单。

- 6 -

2.2017年8月—12月支持建档立卡、健康扶贫活动资金xxx元;针对扶贫贫困户的实际困难组织参加扶贫联系党员干部(26)人捐款共计xxxx元,开展“中秋节”慰问、“关爱民生、寒冬送暖”、健康扶贫等走访慰问活动。

xxx医院党总支部委员会2017年1月4日

上一篇:国风·王风·中谷有蓷注释鉴赏及译文下一篇:布布叽叽历险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