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写作指导

2024-04-12

动作描写写作指导(精选8篇)

篇1:动作描写写作指导

小学写作指导教案人物动作描

有这样一个故事,,己的产品。于是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分为两截,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是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令顾客信服。”

出人物具体

作描写。

三动作描写范围

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服务。

则往往更能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四、怎样写好动作描写。

有位同学写了“猪八戒到河边喝水

”这里的“跑到、趴下、撅起屁股、喝起来” 等一系列动词把猪八戒“渴不择水”的喝水动作具体描绘

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写出连贯的动作

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 1 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例如

3二、准确运用词语描写人物行动

例如

精选动词,真地写出来。

——

,在1要表现人物的品质

2写人叙事中穿插写

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习作训练

例如1

例如2写

例如3:两只脚小心地向前挪动着。

已鸦雀无声了。

并体会为什么用得确切生动。

篇2:动作描写写作指导

动作描写

一、技法

写人,免不了要描写人的动作,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性格和作风,往往能通过行为动作来表现。如同学们学过的《金色的鱼钩》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老红军的话:“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

这段话描写了红军老班长连续五个动作。用“坐、捧、嚼、皱、咽”五个准确的动词,写出了老班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为照料小战友、日夜操劳、精神疲乏的神态。“捧”字,突出了老班长对那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的珍惜;“嚼”、“皱”、“咽”三个动词,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咽下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通过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红军老班长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抗争的坚毅性格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

(一)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1、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2、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性格、身份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1、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2、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3、老人的双手很灵巧。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且不重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他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顶、弯、蹲、插、倾、飞等”6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四)与语言、外貌、心理等结合起来写。

二、心法

人物动作有先后,一步一步我来表。

巧用动词不重复,恰如其分最为高。

根据主题写动作,一字千金妙妙妙,妙妙妙!

三、荐文

和老妈在一起

(上海市中考)

和你在一起,我的世界五彩缤纷。——题记

童年——保姆

“哇,好香呀!”我放学回家,一进家门就闻到了一股炸鸡的味道,果不其然,桌子上摆着一碗黄澄澄、脆香香的炸鸡翅!我不由得奔过去,伸开五指山,捏起一个鸡翅就啃。从厨房里走出来的老妈看到我这副馋嘴的模样,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急忙叫我去洗手,当她看到我的手指甲长得老长老长的,不禁嗔怪到:“十岁了还不讲卫生,赶紧把指甲剪掉呀!”饭后,我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坐在沙发上,伸出手来请求道:“老妈,你给我剪指甲呀。”老妈嘴上很不情愿地数落着我,而行动上却早已坐下来开始给我这个“小少爷”剪指甲。“老妈,快给我的指甲再磨一磨呀。”刚刚解决了“手上工程”,我又把脚翘到她的腿上。没办法,一并解决了这双臭脚吧,这小子!我心里偷偷笑刀子嘴,豆腐心的老妈在心里肯定嘀咕着。哎呀,老妈——我亲爱的保姆,和你在一起,真的很舒服!

在人间——朋友

“大姐呀,不许动!要钱还是要命?”我头扎毛巾,身披浴巾,肩挎冲锋枪,手持“AK-47”步枪“挟持”着老妈。哪知道我老妈要钱不要命,宁可往我的枪口上顶,也不愿掏出一分钱来!我哪下得了手呀,只好败下阵来,郁闷!一日,我将留了多日的.头发抹上点啫喱、发胶什么的,来一个爆炸头。在老妈面前,眯着小眼睛满屋子哼着“菊花残,满地伤-----”自我感觉很“周杰伦”呀!可我老妈冷眼瞧了半天,赏了我一拳,扔了一句:“小兄弟,你走错了门吧,这儿不是周府,我可不是周杰伦的妈!”我不禁喷饭!唉,唉,唉,老妈——我可爱的朋友,和你在一起,真是快乐无比!

我的大学——老师

“A,快来看开心辞典!”我在房间里琢磨着魔方的六面玩法,老妈在客厅里叫我。她要考考我这“读书人”。电视上,王小丫出的题目还真是千奇百怪的,比如“长江发源于哪里——昆仑山、唐古拉山?”我抢得先机,唐古拉山!老妈面无表情;“下面那种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水能、风能、石油?”我轻描淡写地说道:“石油!”老妈眼角有了些笑意,我愈加得意了,可是这道题:“‘历览前贤国与家,盛由节俭败由奢’这句话是谁说的?——张骞、张謇、司马迁、司马光”我就不会了,我用眼角的余光瞅瞅老妈,她早就胸有成竹地抛出了答案:“司马光”。电视上的老先生选择了司马迁,可把我老妈急得要命,好在王小丫放了水,老先生才过了关,我老妈才送了口气!啊呀,啊呀,老妈——我敬爱的老师,和你在一起,还真能学到知识!

老妈,我真的喜欢和你在一起,今生今世你陪伴我,我陪伴你。

仅以此文献给我可亲、可爱、可敬的老妈。——后记

推荐理由:本篇考场佳作的小作者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写出了这篇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挚而又幽默风趣的佳作来,令人赞赏。

一、刻画人物形象可亲可感。一般同学的作文如果表现妈妈的,选材不外乎雨天送伞、生病半夜送去医院、失败了鼓励自己等等,耳熟能详、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本文的小作者既刻画了温柔的妈妈形象,又表现妈妈知识渊博、顽皮幽默的形象,为我们呈现出一个新型的、别具个性的新时代的妈妈典范。

二、母子关系新颖独特。文章不仅刻画了老妈的形象,其实小作者的顽皮、可爱以及和妈妈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文章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崭新的母子关系,既是母亲,又是老师,还是朋友。正是有这样一个另类的老妈,才会有这样一个调皮的儿子。

三、文章巧妙借鉴,构思独特。小作者先用题记点题,并统领全文。接着分三个段落,借用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标题,表示时间的推移,成长的历程,全方位表现老妈的不同角色,叙写和老妈在一起的独特感受,每段结尾自然点题,层次分明。最后的后记则呼应题记,并表达对老妈无尽的挚爱之情,深化中心。

另外,文章的语言诙谐风趣、蕴含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捧腹。

四、游戏

“反拍手背”--两人为一组,一个人手在上方,另一个人的手放在那个人的手下方。同桌间“锤子、剪子、布”,赢者先拍上面的手,连拍三次,上面的手要及时躲闪,击中为赢。然后另一人主动拍三次。击中次数多者为胜。

先是预赛:同桌间比赛;然后是擂台赛:自告奋勇当擂主,别人挑战,每人拍三次,输者下……记者采访总冠军。

五、练笔

题目:反拍手背擂台赛

篇3:动作描写写作指导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人物动作描写”的课堂环节:

●人物动作描写”的概念

人物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就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个性特征的一种描写手段。

●“人物动作描写”的技法

(一)观察细致,生动描摹

【片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赏析】这段话中,作者善于细腻观察,通过“穿”“蹒跚”“攀”等动词将父亲过铁道的艰难情形生动地展现出来。

【训练】请结合下文段所营造出的情境,选用合适的动词填入下空。

妈妈送来了几个糖块,我也非常想吃,但妈妈说妹妹最近病了,让我不要和妹妹抢,看着妹妹狼吞虎咽的样子,我的眼睛____,嘴____,喉结____,手____。

(二)掌握顺序,巧用修辞

【片段】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像修理钟表的样子。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子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赏析】这段话中,作者将主人公吃瓜子的失败与成功的过程按照恰当的顺序非常生动地展示了出来,引人入胜。

【训练】请在空格中补充一个比喻句。

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好像____,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

(三)动词锤炼,精妙展现

【片段】经过一天紧张的军训生活之后,小王拖着精疲力尽的身影,扎进床铺上,将一生的倦意平整地铺在了床上,安静地睡着了。

【赏析】这一段话中,最精妙的词语在于“拖”“扎”以及“铺”等。这些词语凸显了一个经过一天军训之后的“小王”身上浓浓的倦意。

【训练】请选用合适的动词填入下列的空格中。

老马来找我要钱,我____几张钞票给了他。(如果我喜欢老马用什么动词?厌恶用什么动词?)

●教师总结

人物动作描写须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内容是:注重观察,描写要讲究顺序,同时合理运用修辞与经过锤炼后的动词。

为了便于论说相关问题。我们先把上述的课例搁于一旁,来从语文教学的一些常识入手论说。众所周知,写作与阅读之间存在差异。写作强调输出,阅读侧重输入。写作强调的是语言文字的创造性运用,阅读侧重于对语言文字的审美鉴赏。因而,在实际的一线教学中,我们要牢牢秉持二者如上的差异,从知识本身的特性上将阅读课与写作课甄别对待,莫将两种课型混为一谈。从刚刚呈现的课例来看,笔者以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将阅读赏析作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进而轻视甚至是忽视了作文教学的本质特点。那么,究竟,中学语文阶段的作文教学有何本质性特性呢?笔者以为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写作知识的特殊性

我们每天教学所依赖的知识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分类标准不一,所得出的分类结果亦是不同。当下,影响较大的是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所提出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论说。在他看来,陈述性知识是能够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陈述某些事实或现象,描述某些事件及客体,也就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常回答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相对的程序性知识,就不是仅仅停留在我们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而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就是要回答“怎么办”的知识。

有了上述关于“知识”的分类认知之后,我们便不难对“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分类。显然,“作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知道“哪篇文章写得好”“为什么这篇文章好”以及“这篇文章好在哪里”等“陈述性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明晓“这篇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等“程序性知识”。

二、写作教学的过程性

著名特级教师郑桂华老师曾说:“要较好地实施写作过程的教学指导,依赖两个条件,一是明确哪些知识对学生的写作有重要的训练价值,可以称之为‘公共知识’,二是围绕这些‘公共知识’,设计出若干个可以操作的、相对程式化的训练步骤。譬如关于描写,重点就不能只是让学生知道‘描写很重要’‘描写要具体、生动’的道理和写作要求,而是帮助他们做到如何具体生动地描写;再如记叙性文章的选材,不能只是让学生懂得‘材料应该具体典型新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出‘具体典型新颖的材料’,等等。”

这段话里,透露出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其中,“写作过程的教学指导”是核心关键词。实际上,正是因为“作文教学知识”属于“程序性知识”范畴,也就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办”的问题,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竭力创设一些环节来让学生感受到“这篇文章是怎么来的”,微观来讲,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个词语是怎么来的”。而微观层面的这种“写作过程”观为我们教授“人物动作描写”会带来极大的启发意义。

通过认真审阅上面的课例并结合关于“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之后,我们会发现“人物动作描写”的特质与“一般细节描写”的特质几乎保持了相当的吻合度。也即是说:一般意义上的细节描写,我们强调“细腻”“顺序得当”“突出特点”等特质,然而“人物动作描写”如果我们仍旧强调这些特质的话,“人物描写”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换言之,如果我们在“人物动作描写”中讲“细腻”,讲“突出特点”,那么“人物语言描写”呢?“人物外貌描写”呢?显然,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会发现,除了上面提到的“作文教学知识”的归属不清,常与“阅读教学知识”混淆、“作文教学过程”被忽视之外,“人物动作描写”的独特性的教学价值点也未得到有效显现。下面,笔者拟从“作文教学过程”“人物动作描写的特质”两个重要教学基点出发,以“程序性知识”的特点作为教学框架,对上述课例中的一个例子进行分析与完善。

在上述所呈现的课例“动词锤炼,精妙展现”部分中,教者引述了一句话:“经过一天紧张的军训生活之后,小王拖着精疲力尽的身影,扎进床铺上,将一生的倦意平整地铺在了床上,安静地睡着了。”并进行了相关“阅读教学式”的分析,我们自然是对这种分析持否定态度,但是从建构的意义上而言,我们应该着重讲解什么内容呢?我们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去呈现呢?

篇4:动作描写写作指导

《韩非子·显学》中说:“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这里的“参验”就是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表明作文是文字化的生活,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就很难写出具有生动曲折、感受独特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在作文指导课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心体验呢?张萍老师的“举手投足间,个性魅力现——人物动作描写””的写作指导课给我们做了较好的示范。

一、角度:教学活动设计要明确指向学生的自我体验

写作行为的发生,是将“外在的生活”转换为学生心中“内在的生活”,在这个转换过程中,作者的主观体验和心理感受、思维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赏析经典,感知特色——探究材料,归纳方法——设置情境,运用方法”的三步分解式教学活动。

张老师首先用“哑女卖刀”的故事激趣导入,接着通过赏析经典范例初步感知体验,了解动作描写对凸显人物个性的作用,然后探究材料,让学生发现并体验作者的写作技法,最后学以致用,设置情境,运用方法进行写作。张老师设计了“你们一家三口吃饭的动作一样吗?”“同学聚餐的时候,环境比较随意轻松,你会怎么吃?”“一大早没吃饭就来学校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好不容易等到放学回家了,你又会怎么吃饭?”等这样的问题,相继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下面的探究写作方法作了很好的铺垫。这两种体验,一是属于对于写作话题所涉及的生活的唤醒式体验,二是属于写作此类文章所需要的写作知识、方法、表达技巧的明示性或探究性体验。无论哪种体验,最终都要落在学生的自我体验上。

二、深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体验

写作教学中的体验,仅仅是“粗略地感觉到”是不够的,而要有一定的深度。写作内容其实是生活经验的发酵、长大或变形,要对作者的心理造成足够的震撼才行。

在上述案例中,张老师精选了《背影》《故乡》《走一步,再走一步》《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阿长与〈山海经〉》和《药》等几个文质兼美的片断,分别设计了三个自主探究活动,从动作的细化分解、动词的选择、修辞的运用等三方面引导学生悟出动作描写的技巧。

三个活动设计循序渐进,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堂展示有机结合,环环相扣,学生在辨析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共鸣,从而激发起积淀在心底的生活积累,对动作描写的技巧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然后又运用吃饭众生相的图片、刘翔夺冠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来引导学生感受动作描写的妙处。

这些文本体验、自我体验以及学生们之间的合作体验,因其不断地激发、碰撞,会形成一个“体验场”,使大家的经验彼此激发并共同分享。

三、态度:体验活动要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张老师精心设计了“赏”、“悟”、“练”三个活动板块,力求让学生在品读中赏,在辨析中悟,在情境中练,层层深入,步步分解,由易到难。让作文指导不再是笼统而空泛的说教,而是变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生个性体验的过程,课堂因学生个性体验的差异而显得精彩纷呈。

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说:“生命体验在所有个体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写作作为生命存在的一种独特方式,我们理应用手中的笔,来勾描多彩的人生,用敏锐的眼光来洞悉现实世界,用灵动的文字来表达生命的体验。

目前学生作文千文一面、毫无生机的写作局面,既与学生自身个性化写作习惯的缺失和个性感受与思考能力低下有关,也与教师对学生的限制和捆绑过多有关。要克服以上弊端,教师则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学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个性化写作,从而促进学生人格个性的和谐发展。

篇5:作文指导动作描写

导语:小朋友,我们夸奖一个人文章写得好,有时会说:“看,他把人物都写活了。”这里的“写活了”,可是一种真功夫。文章中的人物正是在动作和语言描写中鲜活生动起来的,而其中的动作描写是写人记事文章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成功的动作描写能突出人物特点或者体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离不开对动作的传神描写。这次,我们就来练练把人物写活的功夫——描写人物动作。

一、积少成多

捎 掏 数 攥 凑 塞 点 擦 扎 推 拔 念叨 娴熟 转交 推辞 推搡 小心翼翼 蹦蹦跳跳 昂首阔步 目不转睛 东张西望 手舞足蹈 张牙舞爪 眼疾手快 声泪俱下 抓耳挠腮 挤眉弄眼 嬉皮笑脸

胖胖无可奈何地把手比作手枪,对着鸽子,“叭叭”地打了两枪,然后蹦蹦跳跳地走了。

只见女护士用酒精棉球擦擦张毅的胳膊,然后迅速地把细长的针头扎进他的肌肉,接着缓缓地把药水推进去,最后有敏捷地把针头拔出,动作十分的娴熟。

她总是笑眯眯的,一会儿清晰地报站名,一会儿眼疾手快地点钞票、售票,一会儿离开座位、从车头走到车尾、耐心地回答外地乘客的问题。

二、帮你读中学写

我们读过的文章中有许多动作描写的成功范例。请欣赏一下吧!

1.《槐乡的孩子》一文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的情景,表现了槐乡孩子的纯朴勤俭的品质。文章重点段有这样一处描写: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这这些精彩的动作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槐乡孩子采摘槐米时敏捷地动作和勤劳快乐的身影。同学们,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是不是感觉像看电影一样?要相信:我们也能写出这样的动作细节。

2.《绝招》这篇文章写的是小伙伴们在一起比赛绝招,说明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出有用的绝招这个道理。文章有这样的描写: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得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憋了气,惟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夸道:“绝招!绝招!”

……

他俩表演完,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小柱子。小柱子的鼻尖出了汗。他想了一会,站起身,面向大树,两只胳臂往地上一撑,脚掌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二福立刻还他个不靠树的倒立。

以上动作细节描写,让我们眼前想象出现了小伙伴使出浑身解数比试绝招的劲头,正是因为有了动作细节,事情叙述得才具体、生动,小伙伴互不服输的心理表达得惟妙惟肖。

三、为你分析学情

同学们习作时也经常会写到人物动作,但是大家进行动作描写时总是很单调,不够生动形象,如,写伙伴在一起游戏,总是写我们玩儿啊玩儿啊,玩得可高兴啦,最后恋恋不舍地回家了;写自己在家里做家务擦桌子,总是“擦呀擦呀,擦得满头大汗,最后终于把桌子擦干净了”;写拖地,也写“拖呀拖呀,累得我满头大汗,终于把地拖得干干净净”;写摘苹果,也就是“我摘呀摘呀,我累得腰都酸了,终于摘了满满一大筐”等等„„大家看,这样的文章是不是像流水账?读者读起来干巴巴的,怎么会喜欢呢?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动作描写写得生动想象呢?

四、给你写作小窍门

1.亲自体验,用心观察

生活中的我们,每天都在会完成一串串丰富的动作,你要注意体验、用心观察哦!如:做值日的时候,如果你的人物是扫地,你在体验扫地过程的时候每一个细节。尤其是遇到困难的时候,有的地方不容易扫干净,比如,地上有谁吐的泡泡糖扫不下来,角落里桌子下的废纸不容易扫出来,用灰斗搓垃圾时垃圾总会冒出来等等,你要用巧妙的办法和动作克服困难,这就会为你写好动作细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分解动作,用好动词

同学们,你们都爱上体育课吧?体育课上老师教我们学习某个体育动作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要给我们分解动作呢?老师交分解动作,是为了让体育动作在我们脑子里更加清晰、准确。同样,我们写作时能够分解动作,用好一系列的动词,也是为了让读者清楚、准确地想象出人物做这件事时的具体情景。比如三八节有的孩子要给妈妈“擦皮鞋”,要想把皮鞋擦干净,绝对不能只是简单地说“我擦呀擦呀擦呀擦呀”,从取鞋油到用擦鞋布把鞋擦亮,这中间有很多的细微动作。今天就试试吧!“拿、拧开、挤、抹、放、涂、转动、蹭、打、拍、晾”等等,这些动词都会派得上用场呢!

我们祖国的语言十分丰富,例如:表示手拿物品的动词有:拿、提、拎、握、攥、捏等等,具体到一处描写应该运用哪些词语呢?这就要看文章的具体环境了。因此,在描写人物动作时,要准确使用词语,精选动词,力求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形象,逼真地写出来。

3.关注细节,写出趣味。干任何一件事都会有很多意外、有趣的事情发生,比如说擦皮鞋吧,鞋油挤多了挤少了,一小心蹭手上了等等,这些有趣的事情写出来,一定很有意思的!

四、请你欣赏佳作

特别的作业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为辛苦的妈妈擦一次皮鞋给父母擦皮鞋。听到老师布置这个作业,我心里一下子沸腾起来,我恨不得现在就大显身手。

回到家,妈妈像往常一样不紧不慢地问:“今天是什么作业啊?”

“保密!”我冲妈妈做了个鬼脸,“今天的作业你不许管!”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哇?还不让管!”妈妈纳闷地说。

我从鞋柜里取出妈妈的皮鞋,找到一管鞋油、一块抹布、一个鞋刷,就开始擦皮鞋了。我先抓起抹布,把皮鞋上的尘土给擦去。我又拿起鞋油挤呀挤,怎么也挤不出来,嗯,可能鞋油好久不用了。我找了根牙签,轻轻捅了捅,然后用力一挤,只听“扑哧”一声,鞋油从里面喷出来了,溅得我满手都是,我急忙去洗手间洗了洗手接着干。【小作者把擦皮鞋的动作分解开了,还准确选用了动词“取”、“找”、“抓”、“擦”、“挤”、“捅”、“喷”、“溅”,使得擦皮鞋的情景活灵活现,尤其是使用牙签捅鞋油,最后溅手上鞋油的意外情景,更是给文章增添了趣味】

这次我可不乱挤了。我先把鞋油挤到鞋油口处,感觉鞋油快出来了,就慢慢地挤,让鞋油一点一点地出来,再抹到皮鞋上,再学着妈妈的样子,先用小的刷子把鞋油平均的抹开,用大的刷子在鞋面上来回的刷来刷去,鞋子一点一点地变黑变亮。我再用抹布把两只鞋上的鞋油给擦去,一双做过美容的鞋就显得明亮、美丽了!

原来擦皮鞋这么不简单,以后我就是爸爸妈妈芙的擦鞋匠了!

下面这篇文章写的小作者“摘苹果”的经历,请你关注其中的动作细节的描写。摘苹果

今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妈妈提议说:“咱们去南乐摘苹果吧,那里的苹果可是远近闻名的好吃。

说去就去,吃过早饭,我们约上表哥就马不停蹄地来到果园,“快看,苹果园到了”哥哥大声地叫着,我透过车窗一看,马路两边到处是成片成片的果园。真是一眼望不到边。

一下车,我和哥哥就迫不及待地跑进果园,我抬头一看,啊!苹果真多啊!一棵棵苹果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好像一个个小灯笼,把树枝都压弯了腰。在阳光下一晃一晃的,真是美丽极了。

我小心翼翼地爬上弯弯的果树,踮起脚,轻轻地伸开胳膊,左手抓住树干,右手握住苹果,使劲一拧,苹果就乖乖地落到了我手里,我使劲咬了一口,啊!苹果的汁就飞花四溅,喷了我一脸,嘴里立刻感觉甜丝丝的,脆脆的,好吃极了。【你发现了吧?“爬”、“踮起”“伸开”、“握住”、“一拧”等等,怎么样?小作者很会分解动作,动词也使用得很准确,苹果汁飞溅的细节也很有趣。】

不一会儿,我们就摘了几袋子的苹果,通过这次摘苹果,我知道了,自己摘的苹果,才是最甜的。

五、阅读 穷人的风骨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我扭过头看去,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你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装交给他。唉,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可是迟迟不肯给我,他不断地数着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一张是100元,里边有2张20元,还有一张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来覆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我问:“少了多呢?” “5块。”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呢?这怎么办?”这位父亲显然有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着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5元钱。

在搭上自己的5元钱后,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点头便走了。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我,他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掏出5元钱递给我,并说:“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这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事情的原委,并且想到肯定是你垫进去了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了。” 我百般推辞,说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突然好像生气了,一把把那5元钱塞到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以后吧,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着自己的把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失去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模 数 塞

()——--()——()——

2、辨字组词。

钞()凑()魂()即()

抄()揍()魄()既()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文中写这位父亲第一次送钱时数的遍数之多,用了一个“————”来形容,表明钱的珍贵和来之不易;第二次给“我”还钱时用了动词————、——-,充分升华了文章中心:人穷志不穷。

4、从简短的对话和不多的动作中,说一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5、“我”为什么觉得那位学生“可爱”,又更喜欢那位父亲呢?

五、帮你拓宽思路

我们每天都在做各种各样的事情,除了在学校搞活动、做值日,有时候还在家里帮助妈妈做家务,有时候还和父母一起去野外游玩,如钓鱼,采摘,去老家体验田间劳动,节假日还会和小伙伴捉蛐蛐,放风筝,踢足球,没事了在家里翻跟头,做手工,收拾房间等等。以上活动,哪一项离得开人的动作呢? 怎么样?不愁没啥写吧?

六、温馨写作提示

同学们,你打算写什么内容呢?提示你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一定选择真实的生活片段,要注意观察、体验一下每一个动作细节。

2.一件事往往有一系列的动作完成,别忘了分解动作,用一连串的动词去描写过程中的重点。

3.要学会选择动词,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不同的动词去描写,但最准确的往往只有一个。习作时一定用反复琢磨,把动词用得准确、生动。

篇6:写作方法:描写动作刻画心理

俄国作家阿•托尔斯泰说:“描写人物时,您千方百计去发现能代表他的内心状态的动作”,“有时,只要一个这样的动作,就足以描绘出那人物的特点了。”要把人物写活,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具体行动来描写。任何作品中的人物,总是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中活动的,行动描写是构成事件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没有行动描写,人物就会静止不动。好像放幻灯,画面上的人虽然有手有脚,就是活动不起来,没有生命力。如果你写的人物是这样的假人,怎么能使文章产生感染力呢?任何人物的活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支配的,因此,我们的作品应该通过对人物一连串行为、动作的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中心思想。

描写人物的动作,第一应该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有代表性的动作、细节,作具体的刻画,把人物的思想融于动作的细节描写之中。

如歌手那英在舞台上演唱时,常常紧闭双眼,像是沉浸在音乐中不能自拔,又像是在独自享受唱歌的感觉。如果描写那英,就可以抓住她这个动作细节。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服饰及心理活动等细小环节做得的细致、具体的描写。它对刻画人物,尤其是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必不可少。一个真实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塑造能够起到両龙点睛的作用,使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加详细生动。细节描写在行动描写当中是最常见的,这些对行动的细节描写,仅用寥寥数笔,一下子就抓住人物最本质的特征,通过对人物、动作的勾勒,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洱以契诃夫的《变色龙》为例,文中有两次对奥楚蔑洛夫的细节刻画:

“曰加洛夫将军家的?嗯!……你,叶尔德林,把我身上的大衣脱下来。”

“嗯!……叶尔德林,给我穿上大衣吧。……好橡起风了。……怪冷的。”

脱大衣、穿大衣的细节刻岡,揭示了人物内心的紧张和尴尬。

还有的作者描写动作细节时,为了充分发掘细节的意义,多次反复描写,起到重笔渲染的效果。

描写人物的动作,第二要注意锤炼刻画动作的词语,使之准确、精当,只有选好了动词,才能生动、传神地把人物性格准确地勾则出来。

《范进中举》一文中,这样写胡屠户的贪婪像: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说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一攥一舒,动词选用准确,形象的刻刚出胡屠户爱财如命的形象特点。

每个人物的动作,哪怕是一个细小的动作,都能体现出鲜明的人物个性特征。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抓住人物扱富有特征的行动来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另外,要想把人物的动作写好、写活,丰富自己的词汇知识十分重要,一个动作往往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动词来表达,用词不同表达效果也就不同。同学们,我们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多读一些优秀作品,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把人物行动描写成功,使人物性格得到充分展示。

此外,要写好人物,还要细致的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能够直接表现人物在想什么或想要做什么,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心理描写,实际上也是动态描写,是人物内在的动态描写,即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表述,通过心理刻画,反映出人物内在的感情的形成、发展及转化过程,再加上与人物的外部形态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从里到外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好的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起很大的作用。在不少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深刻细致,即使不写外部面貌,也可以展示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我们要求人物形象的外部风貌(容貌、仪表、姿态、举止、风度的美丑)和内在的灵魂(心灵、品格的美丑)的统一、和谐,就必须借助于心理描写这种写作方法。

不少同学对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到困难,因为它不像人物的肖像、语言和行动,是直观的,一眼就能够看出来。俗话说,“人心隔肚皮”,别人的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写起来无从下笔。其实,想了解别人的心理活动也不难,除了直接向他本人询问,向他人间接了解之外,很重要的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去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往往表现在外在的表情神态上,从一个人的神态表情上可以了解他的内心活动。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就是通过对人物表情的刻画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他的性格特点:“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脸色十分苍白、神色张皇”等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由此可见,留心观察人物的这些外在神态,有助于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

了解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内心独白。

这种方法常用于人物第一人称,以人物自己的口吻表述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

第二,直接刻画、交代和说明。

这种方法常用第三人称,对人物的心理活动作细致人微的描述,这种方法在描写心理活动中是最常用的。

第三,梦想、幻觉与梦境。

梦幻的描写是一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心理描写,是人物心理的一种曲折、集中而形象的反映。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强烈感情时,常常借助于梦幻描写反映心理活动,反映思想感情。

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运用上述三种方法的同时,还应该借助人物的神情、姿态、动作、语言来描写。因为它们直接受人的思想的支配,而又最能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篇7:作文指导之动作描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2、能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重点: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难点:综合运用动作描写技巧刻画人物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人物动作描写已经有了学习及运用,但不知道人物动作描写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怎样进行描写。而这恰恰是学生以后进行写人记事习作时必须要掌握的。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小试牛刀,写作片段练习。

难点:1﹑指导学生掌握动作描写的技巧,并运用到习作中

一、激趣导入

1、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哑女卖刀,她不能说话,无法用富有诱惑力的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于是 她就在大庭广众中当场演示刀的锋利。她把刀搁在铁丝上,一瞬间,细铁丝分为两截,而刀刃无损;她又手起刀落,面前的粗铁丝转眼间被分割成数截,但刀刃锋利如初。哑女虽未说一句话,但她的摊位前排起长龙,人们争相购买她的菜刀。顾客们众口一词:“好就好在她用动作来说话,令顾客信服。”

过渡语:哑女卖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举动细致描写,写出人物的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二、读下面一组句子,看其在描写人物动作上有什么不同?那一个效果更好?

1、他放爆竹。

2、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离的老远,伸长胳膊,一点一点地往凑,他手打着哆嗦,还没等点着爆竹芯,吓得扭头就跑。

过渡语:可见恰当地动作描写,能够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把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能够再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动作描写有哪些技巧呢?

三、动作描写小技巧

1.动作拆分法

以“敲门”动作为例

“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

①走到门前

②停下

③举起(右)手

④弯曲手指

⑤敲门

⑥等待

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他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他举起了右手,弯曲食指,轻轻地在门上敲了三下,等了一会儿,侧耳听听,里面没有反应,他又轻轻地敲了敲,不一会儿,脚步声由远而近,门开了。

这样采用分解法把一闪而过的动作慢慢呈现,把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进行描写,就能把整个个动作写得具体、生动。

练一练:

描写爸爸刮胡子的动作.小组合作:一名同学做刮胡子的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后分解动作。

学生展示、交流、点评。

2准确的运用词语

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她停住了脚步,死死地盯住前面,大喊一声:“妈!”发疯般冲了过去,抱住.....母亲,摇,亲。继而大哭起来…… ....

练习:描写捉蝴蝶动作

注:一名同学表演捉蝴蝶,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后进行描写

学生展示、交流、点评。

3.巧用修饰语

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

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

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

他慢慢地站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

四、总结

怎样进行动作描写?

动作拆分法

准确运用词语

巧用修饰语

五、小试牛刀:

描写运动会上赛跑同学的动作

六、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点评。

七、作业:自选内容进行动作描写

自选内容进行动作描写

1.运动员跳远的动作

2.食堂师傅卖饭的动作

3.妈妈炒菜的动作

篇8:动作描写写作指导

范进不看便罢, 看了一遍, 又念一遍, 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 笑了一声, 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 往后一跤跌倒, 牙关咬紧, 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 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 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 不由分说, 就往门外飞跑, 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 一脚踹在塘里, 挣起来, 头发都跌散了, 两手黄泥, 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 拍着笑着, 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摹拟价值」

这是《范进中举》中描写范进的一个片段, 选段通

过范进看、念、拍、笑、道、跌倒、爬、拍着手大笑、飞跑、踹、挣、拍着笑着、走等一系列动词, 刻画了一个痴迷功名、因中举而疯癫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丑态, 讽刺意味十足, 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刻画人物的时候, 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给人物贴性格标签, 比如直接说“他是个爽朗的人”“她是个温和的人”, 这很难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高明的写作者, 可以让动作“说话”。通过一系列传神的动作描写, 人物的性格不言自明, 这样的文字才是耐人回味的, 鲜活生动的。

「范本分析」

这段文字, 是人物在特殊情境中的特殊表现。范进是个老书生, 一辈子追求功名未果, 生活上贫困得揭不开锅, 尝尽了人情冷暖。而正当此际, 他忽然中举了, 于是就欢喜疯了。怎么表现这种疯呢?作者让范进“看了一遍”, 又“念一遍”, 写出了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的心理;“拍手”和“笑”是这段文字中范进的主打动作, 他的那种欢天喜地的内在情绪就是通过这两个动作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跌倒”“飞跑”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 把这种疯态表现得穷形尽相。所以仿写的时候, 我们也要注意, 要给人物一个特定的情境, 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动作, 要捕捉细节, 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

「摹拟要求」

通过一个特定情境描写一个人物, 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

家庭聚会, 大宝小宝自告奋勇要表演。音乐响起来了, 大宝小宝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大叫着蹦跳出来。他们拣了个人多的地方继续大叫, 直到所有人都注意到他俩, 才开始跳舞。不想忘记了动作, 呀呀呀地乱叫起来;又忽然像是想起来了, 于是忙乱地摆动手和脚。我正看得高兴, 两人又不知怎的打起架来。大宝骑着小宝, 小宝呜呜地哭着, 双手拍打着大宝的腰, 双脚乱蹬大宝;大宝紧紧揪着小宝的头发, 张开嘴试图咬上小宝一口。大人们连忙赶过来解围, 一场舞蹈表演变成了“情境表演”…… (蒋声)

点评小作者观察得很认真, 把两个孩子的一场“滑稽表演”描写得很生动。但在人物的刻画上, 手法还是显得稚嫩了些。

片段二摹拟指数:★★★

公交车经过一个站台。有个人在车子启动时才向站台跑来。透过车窗看, 那人一手提着一个塑料袋, 另一只手不停地挥舞着, 大跨步地飞奔, 嘴里大吼着“等等, 等等”。他终于跑到了公交车的自动门边, 用力拍打着玻璃。司机拗不过他, 最后只得打开了车

门。 (李潇龙)

点评追公交车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 被李潇龙同学关注到了。他通过对那个人腿、手、嘴等的描写, 表现了其急切的样子。不过描写还不够细。

片段三摹拟指数:★★★★

阿婆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包那种小脚粽, 小巧可爱。她戴上老花眼镜, 双眼低垂, 一只手熟练地从身旁抽出一张沾了水的粽叶, 卷一个尖尖的小卷, 再抽出一张, 卷成宽宽松松的大卷, 套在小卷上, 然后灌入一把白花花的糯米, 左拍一下, 右拍一下。她举起半成型的粽子, 转了几个角度, 确定没有瑕疵了, 才放下来。接着, 她一手托粽, 一手将一根铜色的长针从粽叶末端穿过粽身, 系好后, 把粽子摆在一旁的篮子中。包好一个后, 她马上又拿起新的粽叶, 继续包制…… (高书涵)

点评这段文字, 把阿婆包粽子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腻传神。阿婆动作熟练, 神情专注。更重要的是, 这段描写饱含生活的温馨感。

片段四摹拟指数:★★★★

傍晚, 外婆缓缓地扛起锄头, 迈着蹒跚的步履走上田埂, 走到那片花生地。她吃力地提起重重的锄头, 就这么一下一下地翻着土, 将花生挖出来。汗珠随着时间的推移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她拿出随身携带的手巾擦了又擦。花生挖得差不多了, 她将手巾小心翼翼地折好后塞回口袋, 又把锄头横放在田坎里。她颤颤巍巍地蹲下身, 仔细地采摘着花生, 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明天他们回来, 我得好好挑些大的, 给他们带到城里吃。”过了许久, 她依旧忙个不停。夕阳西下, 落日的余晖将外婆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杜沙芸)

上一篇:路队纪律下一篇:爸爸, 我爱您生活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