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组 教研活动记录

2024-05-13

高中数学组 教研活动记录(精选14篇)

篇1:高中数学组 教研活动记录

高中数学组 教研活动记录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一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2月2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517教室,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

1、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结分析,2、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3、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2月2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楼3教室,召开高二数学教师会,内容:本学期教学安排及教材分析,主讲人:许云尧,请高二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2月2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南楼二层东教室,召开高三数学教师会,内容:本学期计划安排,《三角与向量》,《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建议,由五中杨学东老师和东直门中学李伟峰老师主讲,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二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3月7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4教室,召开高一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由22中学李红老师主讲必修四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3月7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楼3教室,召开高二数学教师会,内容:《推理与证明》,《复数》教材分析,主讲人:许云尧老师,请高二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3月7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8教室,召开高三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由北京二中特级教师庄肃钦老师作《函数与导数专题复习建议》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三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3月14日

(四)下午1:35,在宏志中学,召开高一数学青年教师会,内容:

1、由聂茹山老师做公开课《函数y=Asin(wx+4)的图像》;

2、由黄湘宏老师做公开课《函数y=Asin(wx+4)的图像(二)》,请高一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3月14日

(四)下午1:05,在北京二十二中,召开青年教师公开课,内容:《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主讲人:22中陆静老师,请高二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3月14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南楼二层东教室,召开高三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由景山学校刘兴华老师做《立体几何专题复习建议》,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四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3月21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楼2 教室,召开高二数学教师会,内容:《计数原理》教材分析及文科复习安排,主讲人:北京五中张欣之,刘淼老师,请高二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3月21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8教室,召开高三数学教师研修活动,内容:《解析几何专题复习》由宏志中学王芝平老师主讲,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五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3月2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4教室,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由景山学校吴鹏老师做必修四第二章《平面向量》教材分析,请高一数学全体教师准时参加。3月2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北楼2教室,召开高二数学教师会,内容:《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材分析,文科复习建议,主讲人:景山学校王宾辉老师,二中赵蒙老师,请高二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3月2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8教室,召开高三全体数学教师会议,由171中学特级教师陈星春老师主讲《数列、代数综合》专题复习建议,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七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4月11日

(四)下午1:05,在22中学,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

1、由王俊英老师做公开课:三角恒等变换

(一);

2、由李红老师做示范课:三角恒等变换

(二),请高一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八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4月18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8教室,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由一中王志伟老师做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的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4月18日

(四)下午1:20,在北京五中,召开高三数学教师会,内容:由孟洁、王琦老师主讲《试卷讲评课》,采用同课异构方式,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九周教研活动安排

4月25日

(四)下午1:30,在二十二中学(六院往西路北),召开高三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

1、由吴迪老师上《选择题与填空题解题策略》复习课,2、由特级教师田名凤老师主讲《选择题与填空题专题》复习建议,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十一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5月9日

(四)下午1:15,在北京五中,召开高一数学青年教师会,内容:5月9日

(四)下午1:15,在北京五中,召开高二数学青年教师会,内容:由五中礼东老师做公开课《余弦定理》,请高一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公开课《基本不等式复习》,主讲人:五中袁野老师,请高二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十二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5月16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楼418教室,召开高一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由北京二中唐绍友老师主讲必修5第二章《数列》的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十三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5月23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南楼二层东教室,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由65中刘更臣老师做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十四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5月30日

(四)下午1:50,在北京25中学,召开高一数学青年教师会,内容:由25中刘奕杰做公开课《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请高一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

2012-2013年第二学期第十七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6月20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阶梯,召开高中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中科院心理所施建农教授讲《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成长的翱翔工程——学习的动力》,请高

一、高

二、高三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篇2:高中数学组 教研活动记录

2015-2016年第一学期第一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9月3日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

1、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总结分析,2、第二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必修1,2第一章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9月12日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二数学教师会,内容:本学期教学安排及教材分析,主讲人:牛老师,请高二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9月16日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三数学教师会,内容:本学期计划安排,《三角与向量》,《概率与统计》专题复习建议,由刘老师主讲,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5-2016年第一学期第二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10月9日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一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由张合法老师主讲必修1第三章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10月10日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二数学教师会,内容:正余弦定理教材分析,主讲人:张老师,请高二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10月11日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三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由洪老师老师作《函数与导数专题复习建议》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5-2016年第一学期第三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10月月12日下午2:35,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一数学青年教师会,内容:

1、由张老师老师做公开课《函数y=Asin(wx+4)的图像》;

2、由夏老师老师做公开课《函数y=Asin(wx+4)的图像(二)》,请高一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

10月13日、下午2:05,在数学办公室中,召开青年教师公开课,内容:《函10月14日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三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数的单调性与导数》,主讲人:老师,请夏老师高二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由刘老师做《立体几何专题复习建议》,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2015-2016年第一学期第四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10月21日

(四)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二数学教师会,内容:《计数原理》教材分析及文科复习安排,主讲人:北京五中张欣之,刘淼老师,请高二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10月21日

(四)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室,召开高三数学教师研修活动,内容:《解析几何专题复习》由刘老师老师主讲,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5-2016年第一学期第五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10月28日

(四)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10月28日

(四)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二数学教师会,内容:由必修2第二章教材分析,请高一数学全体教师准时参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教材分析,文科复习建议,主讲人:牛老师,请高二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月28日

(四)下午2:30,在,召开高三全体数学教师会议,由洪老师主讲《数列、代数综合》专题复习建议,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5-2016年第一学期第七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11月11日

(四)下午2:05,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

1、由张老师做公开课:三角恒等变换

(一);

2、由夏老师示范课:三角恒等变换

(二),请高一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

2015-20136年第一学期第八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11月18日

(四)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由张老师做必修2第一章的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11月18日

(四)下午2:2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三数学教师会,内容:由刘老师老师主讲《试卷讲评课》,采用同课异构方式,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5-2016年第一学期第九周教研活动安排

11月25日

(四)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三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

1、由刘老师上《选择题与填空题解题策略》复习课,2、由老师主讲《选择题与填空题专题》复习建议,请有关教师准时参加。

2015-2016年第一学期第十一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12月9日

(四)下午2:15,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一数学青年教师会,内12月9日

(四)下午1:15,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二数学青年教师会,内容:由夏老师做公开课,请高一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

容:公开课《基本不等式复习》,主讲人:牛老师,请高二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

2015-2016年第一学期第十二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11月16日

(四)下午2:3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一全体数学教师会,内容:由张老师主讲必修2第二章的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2015-2016年第一学期第十三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11月23日

(四)下午1:30,在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南楼二层东教室,召开高一数学教师会,内容:由65中刘更臣老师做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教材分析,请高一全体数学教师准时参加。

2015-2016年第一学期第十四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11月23日

(四)下午2:50,在数学办公室,召开高一数学青年教师会,内容:由张老师做公开课,请高一数学青年教师准时参加。2015-2016年第一学期第十五周教研活动安排

数学学科: 12月20日

(四)下午2:30,在召开高中全体数学 办公室教师会,内容:中科院心理所施建农教授讲《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成长的翱翔工程——学习的动力》,请高

一、高

篇3:高中数学组 教研活动记录

一、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美国教育家Ellis曾说过:“教育如果不以合作学习为主,那么也应把其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强调: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新课改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被众多教育工作者所接纳,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实践这一学习方法,获得了初步的成功.笔者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取得了学生的积极配合,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希望能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1.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科学、合理的分组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发言与倾听的习惯,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团队精神,实现以优带差.因此,科学、合理的分组十分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分组主要应遵循“异质搭配”和“男女搭配”的原则,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维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便于后期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估,也能有效促进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从而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的组织引导、监控调节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任务

小组活动前,教师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案例1】教学:学习“函数”一课时,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每人各负责一个问题,然后小组内部探讨,成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问题如下:

(1)判定某个函数具有奇偶性,那该函数的定义域满足怎样的条件?

(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与各段定义域和值域是什么关系?

(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若一个函数为奇函数,则一定有f(0)=0吗?

根据小组成员探讨的结果,也可以让每两个小组进行合作,增强结果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小组合作学习就应该从日常的教学活动做起,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2)监控合作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师并没有因此沦为“旁观者”,对于某些需要运用技巧性的知识点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让小组成员互相探讨交流.

【案例2】教学:“△ABC中,sinA+cos A=1/2,求cos2A的值.”解题时,有的学生想不到解题方法,而有的学生由于无法准确把握角的范围解出了不止一个答案.基于此,笔者没有立即给予指导,而是设计了如下环节,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1)每位学生按自己的思路独立解题.

(2)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答案,讨论正确性.

(3)解题错误的,小组间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4)小组总结三角函数解题的注意点,锻炼学生挖掘隐含条件.

由于学生水平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采用以优带差的形式,督促水平较低的学生努力学习赶上小组进度,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对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发现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具体如下.

1.教师经验不足,教师在课前不能充分全面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只能参考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成功经验尝试摸索,这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绕回传统教学方式,把学生赶回到传统教学框架中.

2.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上课初始,教师给出问题后,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足,小组成员可以畅所欲言,后半段发现时间不足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草草了之.时间久了会养成学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怠于配合.

篇4:高中数学组 教研活动记录

一、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美国教育家Ellis曾说过:“教育如果不以合作学习为主,那么也应把其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强调: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新课改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被众多教育工作者所接纳,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去实践这一学习方法,获得了初步的成功.笔者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取得了学生的积极配合,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希望能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二、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1.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科学、合理的分组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发言与倾听的习惯,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团队精神,实现以优带差.因此,科学、合理的分组十分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科学、合理的分组主要应遵循“异质搭配”和“男女搭配”的原则,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维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便于后期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估,也能有效促进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从而促使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2.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的组织引导、监控调节

(1)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与任务

小组活动前,教师必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案例1】 教学:学习“函数”一课时,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每人各负责一个问题,然后小组内部探讨,成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问题如下:

①判定某个函数具有奇偶性,那该函数的定义域满足怎样的条件?

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与各段定义域和值域是什么关系?

③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④若一个函数为奇函数,则一定有f(0)=0吗?

根据小组成员探讨的结果,也可以让每两个小组进行合作,增强结果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小组合作学习就应该从日常的教学活动做起,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2)监控合作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教师并没有因此沦为“旁观者”,对于某些需要运用技巧性的知识点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让小组成员互相探讨交流.

【案例2】 教学:“△ABC中,sinA+cosA=1/2,求cos2A的值.”解题时,有的学生想不到解题方法,而有的学生由于无法准确把握角的范围解出了不止一个答案.基于此,笔者没有立即给予指导,而是设计了如下环节,让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①每位学生按自己的思路独立解题.

②小组内部相互交流答案,讨论正确性.

③解题错误的,小组间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④小组总结三角函数解题的注意点,锻炼学生挖掘隐含条件.

由于学生水平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采用以优带差的形式,督促水平较低的学生努力学习赶上小组进度,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

三、对高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发现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具体如下.

1.教师经验不足,教师在课前不能充分全面地设计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和过程,只能参考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成功经验尝试摸索,这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绕回传统教学方式,把学生赶回到传统教学框架中.

2.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上课初始,教师给出问题后,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足,小组成员可以畅所欲言,后半段发现时间不足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后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草草了之.时间久了会养成学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怠于配合.

篇5: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

数学组教研活动

博尔通古牧场寄宿制学校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17年9月12日 地点:会议室

主题:常规工作检查及总结、解读《如何做到精心备课》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活动内容:

一、常规工作检查及总结

首先检查开学初的各种教学工作计划及教案、学生作业等。对认真完成的教师进行表扬,对没有及时完成的提出限期整改。

二、如何做到精心备课

备课要确定好教学目标,除了“双基”以外,还要注重:(1)每节课都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目标。(2)每一节课都要重视数学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教学目标。在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一定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跳出“双基”目标的框框,注意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备课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一般来说,重点内容的主要特征一是应用广泛,二是与以后学习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比如,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它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最直接的基础,又是解答应用题组成判断的重要概念。无疑,它在全册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和作用,是全册教材中的重点。

在确定重点以后,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我认为:其一,就课堂教学的总体而言,讲解上抓重点,作业上练重点,时间上保重点。其二,就数学知识而言,一般中有重点,重点中有关键。讲解时要善于抓住重点中起决定和支配作用的关键,讲时以此切入,以此引路,重点内容就可相对突出。其三,就课堂教学的节奏而言,讲解重点内容时教师的语调要放慢些,教学节奏宜缓。在这种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余地的教学节奏下,学生才可能听清重点,想明白重点、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有的体现了新观点和新方法;有的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差距等等。这种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心理特征来确定,才能达到有效备课的最佳效果。

篇6:数学组教研记录

地点:会议室

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资料:

一、何会平教师执教《分数的意义》。

二、主持人孙娟讲话

大家结合何教师上的这节课,谈谈自我教学中的经验,以期共同提高。

三、教师们讨论发言

孙娟:我认为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很重要。资料生动,富趣味味性的引入,会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动力亦在不断地增强。

罗芳霞: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同时也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领悟数学的价值。

马冲:何教师上的这节课很淳朴,教学流程比较清晰,这样不仅仅让学生弄懂教师此刻引导我们在学习什么,也让听课教师检测你在教这部分知识时表现的怎样。所以我们在上课时也要注意教学流程是否清晰。

张妮:我认为教师们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你的问题也就不会提的过难,或是你的教学语言学生不易理解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话,你就会关注学生的已有基础,学生的兴趣在哪你的课学生也就会更喜欢了。

刘辉:这节课上得较成功,教师做到了学生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邱红亮:听了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课程设计合理,条理清晰,课堂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索,从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篇7:数学组教研记录

学科:数学

时间:20XX、3、29

教研组长:XXX

主备人:XXX

参加人员:二年级数学全组教师

教研主题:认识长度单位的教学研讨

教研资料: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讨论要点:

XXX: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及简单的换算。经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XXX:教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神化情境(孙悟空的金箍棒变化),来认识常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在情景教学中让孩子们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有助于加深印象,灵活运用。

XXX: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动手,认真测量身边的物体的长度和厚度,如硬币、课本、桌子等,在操作过程中体会1分米、1厘米、1毫米、1千米的有多长。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目的是加深对分米、毫米的认识。

XXX: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常用长度单位后,经过多次实际测量,对物体的长度和厚度有了一个大约的估测,正确运用估测方法是进行估测的前提,让学生实际估一估,如一步的长度、学生的身高、桌子的高度、课本的厚度等,然后再量一量,反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估测本事。

教研总结:

1、经过教研,使我们对本单元的教学资料、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明白了本单元在整个小学数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2、教研中教师们进取发言,把自我对长度单位的的教学中应当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明确、细致的的阐述,异常是一些动手操作过程,进行了实物演示,把测量和估算的方法尽可能及灵活又到位,为年轻教师更顺利的进行课堂教学服好务。

3、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

(1)认识1分米、1毫米的长度时应采取不一样的角度,不只是从0刻度到1是1分米,还能够是任何相邻两个数间的一段也是1分米,如刻度6到刻度7也是1分米。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有许多学生不明白怎样用直尺进行测量,教师在这时应先示范,然后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确正确的测量方法。在实际操作时,教师要对个别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帮忙学生今后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我们周围的物体高矮、厚薄不一样,学生的生活经验贫乏,选择适宜的单位名称是一个难点,教学中反复训练、反复比较,从合理与不合理中选择适宜的单位名称,在实践中巩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篇8:高中数学组 教研活动记录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的作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个性等, 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行教学, 并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形式,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 可以使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讨论。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 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自我意识, 思维也较为活跃。但是, 由于学生受到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 相对来说都比较封闭, 不善于和别人沟通, 甚至有一些学生出现了自闭的现象。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的优势, 这样才能使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配合, 使学生和老师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 既培养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主动性,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了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加强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的措施

(一) 问题分层设计

由于高中生接受过小学、初中的教学, 在数学知识上都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每一个学生掌握的程度又有很大的不同, 自身的特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 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问题的提问要进行一定的设计, 针对不同的学生要进行分层提问, 这样可以保证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会吃力,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 在讲函数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将函数的问题和理论罗列出来。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 这样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 老师要提出一些相对较为简单的问题,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理解函数的过程中没有那么吃力。通过分层设计问题,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 利用小组模式进行高中数学分组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模式进行高中数学教学, 将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划分, 并针对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数学任务, 并且老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同时也要参与到学生讨论中, 这样可以随时帮助学生解答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继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例如, 在教学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 老师可以在黑板上针对该节内容中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的解答, 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所学的定理、定义来分析和解答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然后, 将学生按照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成绩好坏进行合理的划分, 并针对小组的学习情况布置学习任务。对于成绩较好的小组,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较难的几何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小组, 老师应当布置一些稍微简单、基础性的几何题, 使学生在讨论和解答的过程中对高中立体几何的基础性知识进行巩固。但是, 老师也要在学生讨论和解答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引导, 对学生在解答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解答, 并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 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组分层教学对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也是老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本文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组分层教学实施的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在教学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基础, 对问题的提问进行设计, 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模式进行分组教学, 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信心, 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着更好的掌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摘要:高中数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理论性。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教学方法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可实施性, 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采用高效的教学措施完成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分组分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并对如何有效地实施和组织高中数学分组分层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组分层教学,组织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利宁.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05) .

[2]谢成斌.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制定教学计划——浅谈高中数学的分层教学实施[J].亚太教育, 2015 (18) .

篇9:高中数学组 教研活动记录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问题;对策;改进

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并不是随意的,只有将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其成为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发合理的应用策略,全面提升数学教学品质,才能使数学教育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

一、小组合作手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1.分组不尽科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会按照班级的总人数平均分组,这就使得组与组之间的数学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搭配的个性化不足。毫无依据的平均分组,影响了小组之间实力的公平性,使小组之间的竞争活动无法开展。也有高中数学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进行分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入同一小组,虽保证了学习实力的均衡,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这就使得一些小组在合作学习中格外活跃,一些小组格外安静。

2.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高中数学课时紧张,但为了突出教学活动的创新性,一些教师为了创新而创新,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视为教学创新的一种手段。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为学生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将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小组开始针对学习任务分工与讨论,而教师则变成无事可做之人,静等学生的学习成果。等学生讨论完毕,一组接一组进行汇报,教师的主导地位被驾空,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3.合作学习参与不全面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解决问题与交流数学思想的手段。只有小组内的全体成员都参与到讨论中,才能使合作学习服务每一位学生。但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存在一个普遍问题,數学成绩优秀与性格外向的学生会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翁,而学困生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成为局外之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不能惠及每一位学生,这不是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手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建立科学的合作小组

首先,从合作学习小组的规模来讲,人数控制在四到六个人,可以保障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学习中讨论参与。人数再多,就会有爱说的多说,不爱说的少说,甚至不说的情况出现。其次,从合作学习小组的结构来讲,一个优秀的小组,其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思维方式、个人品质都应当是互补的。只有互补的小组,才能在合作学习中达到智慧提升、思维碰撞的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处于不同学习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与性格的学生安排到一个小组。最后,合作学习小组的桌椅最好呈马蹄型或者半圆形,这不仅会使高中数学课堂更加活跃,也有利于学生交流。

2.丰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

高中数学知识较为丰富,难度较大,但数学题目的形式变化十分灵活。高中生的思维虽然逐渐成熟,但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维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形式组织学生探究数学问题,能够完善学生的思维。丰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举措。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重难点进行讨论。比如,在讲解函数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总结函数的性质,并在函数图象上找到这些性质的表现。用小组合作学习去攻破数学学习重点,用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参与,有利于合作学习目标的实现。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在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会给学生无限的合作学习动力。小组成员因为小组间的竞争而有了共同的学习目标,为了集体荣誉而努力思考与表达,合作学习的效率会直线上升。

3.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数学课堂开讲之前,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实施的必要性,找到最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部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宜过难,更不能过于简单。教师的认真思考才能换来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全面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行为,发现学生的合作学习漏洞,给学生提供具体建议。当学生在讨论集合类型时,一些学困生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教师要在小组中引导他人给学困生表现的机会,也鼓励学困生分享自己掌握的知识,为小组合作学习做贡献,促进合作学习面向全体学生。

综上所述,要高效利用小组合作方法实施高中数学教学,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开动脑筋,考虑到数学教育发展的需求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在一起。从教学经验出发,利用最合适的教学手段,才能使小组合作活动发挥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宁嫒嫒.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3):191-193.

[2]王志霞.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及对策探析[J].电子制作,2013(24):167.

[3]王和卫.高中数学小组合作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4(8):109.

[4]杨晓.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5(2):76-77.

篇10:数学组教研组活动记录

时间:3月15日

研究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中应树立的七种意识 熊老师: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实施和深入推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的呼唤,迫使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考虑,数学应该怎么教?又应该怎么学?我想,教师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应该在数学教学中确立以下几种意识。

李老师:

一、创设问题载体,树立情景意识

良好的问题情景容易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探究欲望,以问题为载体创设学习契机,点燃学生的思维激情,让学生共同参与这种学习体验,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例如:以“你今年几岁了”这个课题教学为例,先了解到学生喜欢做游戏,我课前安排了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请班上的同学把自己的年龄乘以4,再减去7,然后把所得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就能依次“猜出”学生的年龄。这个游戏对初一的学生在教师“猜”对几个学生的年龄后,他们对教师就非常佩服,认为教师太神奇了,真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正当他们对教师的“神奇之功”赞叹不绝时,教师进一步的进行引导,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学生答:想。教师紧接着回答,等你们学习了这个问题后,你们也能“猜”出我的年龄。再如:在教“日历中的方程”时,课前安排了一个“猜日历”的游戏,请班上的同学将一个月日历中竖列相邻三天的和告诉教师,教师就能“猜”出这三天是几号,这个游戏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在教师“猜”对日期后,他们对教师就非常佩服,认为教师是不是会“神算”,正当他们对教师的“神算”惊叹时,教师进一步的进行引导,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通过一个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的知识,同时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蔡老师:

二、营造和谐氛围,树立以人为本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学生“学”的研究力度,通过加强对学生“学”的方面的探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获取,变学会为会学,变苦学为乐学,也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积极转变角色,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分层推进,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真情和信心感染学生,以赞许肯定激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给每位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利,留有充分思维、提问、质疑的空间,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发表不同的见解,寻求不同的答案,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万老师:

三、关注过程体验,树立动态生成意识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教学的艺术有时可以简化为教师把握预设与生成的艺术。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例如:以“圆柱的认识”为例,我课前预设第一课时教学圆柱的认识,但上课伊始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当时的情景实录如下:

四、激发学生潜能,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创新过程。探究性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浅处深问,无中生有,不畏权威,不推上,不推书,突破思维定式,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批判精神和质疑品质,敢于批判、善于质疑,实现思维的创新。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出示一个圆,然后以圆半径作为正方形的边长,以圆心为顶点画一个小正方形,让学生猜测一下,圆的面积大概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几倍?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学生众说纷纭。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说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有的学生把这个小正方形来量已知圆,得不到结果失败了。有的学生把圆平均剪成4块,再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还是不行,有的学生想出剪的份数多一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就更接近,减少了重合与空隙部分。教师给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创设这样一个质疑猜想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适当采用质疑的形式来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平时“不屑一顾”的问题的研究兴趣,产生异想不到的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

五、充分地挖掘教材,树立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㈠教材内容生活化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备感亲切、生动、真实,也容易激发兴趣。现代数学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新理念,就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㈡静态知识动态化

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即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思路的分析过程等,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㈢教学内容弹性化

一般来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当然,这些调整与变动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研究与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之上的。

篇11:七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1

活动内容1:

1、第一阶段:教导处安排老师为有效教学支招的讲座,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切身感受和经验介绍。

2、第二阶段:特邀教研员对教研活动及今后数学组的发展进行指导,并解答老师们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苦恼。

3、按计划进行期中测试,做好考试的安排和准备,阅卷、分析工作

活动内容2:

1、第一阶段:陈老师进行《整式的乘法》说课,老师们进行评课

2、第二阶段:期中测试经验交流会。

3、第三阶段:年级组内细化研究本次试卷,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更好的指导下半学期教学。

4、根据计划安排:七年级数学同课异构

5、有效教学研讨进入第三个阶段“有效听课”的学习、研讨、经验交流;

6、请老师们提前通过各种途径对“听课”:听什么?怎么听?查阅资料和结合自己进行思考。第十二周周五下午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有效听课”

活动内容3:

1、第一阶段:教研会议之前,每位老师思考三个问题:(1)、听什么?(2)、怎么听?(3)如何听课对自己才最有帮助。

2、第二阶段:会上老师们畅谈自己对三个问题的看法、想法,交流研讨

3、第三阶段:科组长进行“有效听课”的总结汇报

4、第11周未完成七年级数学同课异构活动

5、周五抽查一位数学教师的教学常规(听课、备课本、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活动内容4:

1、深入研讨“有效听课”,并阅读相关“有效听课”的文章、日志,学习别人优秀的经验

2、年轻数学教师:每人结合上周教研发言的内容写一篇有效听课的文章(A4纸一张);另外请下载两篇有效听课的文章供学习用。

3、周四抽查一位数学教师的教学常规(听课、备课本、课堂作业、补充习题)

活动内容5:

1、研讨七年级教研课《平方差公式》,任课教师说课、评课

篇12:数学组经验交流活动记录

参加人员:本校所有数学老师,孔德君校长 经验交流活动内容:

1、张妲老师谈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评价,她认为作业的评价就要突破传统、立意精确、引导得法、设计新颖。对孩子的点评也要针对不同孩子的差异特点写评语。

2、金娟老师对六年级的学生如何学好数学进行讨论,她认为要对基本的概念要熟记,在熟练的基础上能独立把书本上的习题独自做完,还要学会举一反三。

3、张习英老师认为作为老师我们上课要精讲、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的练习题,课堂的作业也要及时批改,学生练习的量也要充分,同时也要做好家访工作。

4、王英老师认为在六年级的教学中首先要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习惯。其次、让学生贴近生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帮学生将知识形成网络,便于学生复习。

5、肖杰老师对所教六年级学生的心得做总结。第一、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第二,深挖教材,把课本由薄变厚。第三,搞好备课。第四,优化教学,注重质量。第五,课后作业少而精。第六,狠抓班风、培养学风。

6、吴维华老师对数学教学与生活情景做了一下几点的分析;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景。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7、彭杨老师认为第一、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判断、理解力、提高学生的层次。第二、做好强化练习。第三、及时复习。

8、喻涛老师认为要上好课必须有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

9、肖朝敏老师决觉得首先注重课前教材的认真分析、其次、及早出示课件,提出教学目标,再次、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第四、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10、兰彩云老师认为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第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第二、积极提问。第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朱应亮老师就前期的工作做了一下交流他认为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注重养成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

12、郑璇老师认为第一、我们上课课前要认真备课。第二、教学中注意师生的交往互动。第三、激励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认真批改作业。

13、谌丽竹老师觉得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及课余时间上。

14、程娅老师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对他们就要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5、陈瑶老师认为在教学工作中要上好课必须要打好基础。

16、吴维君老师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

17、杨宇老师认为在小学中练习时间占了一半多时间所以我们应该注重练习的过程。

2012年春季学期数学组

经 验 交 流 记 录

篇13:高中数学组 教研活动记录

现象一:我常见到一些老师之间有类似的谈话.

青年教师希望能借阅老教师的备课笔记, 学习备课.

师1:××老师, 你的教案能否借我学习学习?

师2: (传承式) :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只是以前的教案抄抄应付而已.

师3: (拿来式) :现在网络上教案很多的, 下载一个不就行了.

师4: (参考式) :到教案集上去看看, 比我的更有用.

师5: (轻松式) :放着现成的优秀教案不用, 自己再费尽周折、千辛万苦地去写, 岂不是“没事找事”?

……

以上的种种现象, 谓之教师的“常规备课”研讨.

现象二:在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上, 备课组长将教材每章中的内容分配给教师.各个教师分头撰写教案、编辑课件, 完成后上交.教研 (备课) 组长将教师的备课材料加以组合, 成为集体备课的成果.

更有甚者, 教研组长甚至对教案的质量未加审核, 未组织集体的研讨与评价, 采用简单的教案叠加就算完成学校里布置的任务了.

此之谓集体备课的“为教师减负”.

现象三:学校要求备课组每两周活动一次, 备课组长主持, 但由于组内成员在一起已经多年, 原先的许多想法都已用过, 备课组活动缺乏创新动力, 于是备课组长就规定全体教师对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分头备课, 完成后交给某个承担教师, 由该教师完成集体备课活动.

此之谓备课组活动的“骨干先行”.

现象四:经集体备课之后, 每个章节内容的教案和课件都可在整个年级组内推行, 整个年级都采用同一教案和课件进行教学 (有的教师甚至不加任何修改就开展了教学——他们把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 , 这样, 学生不同, 学情不同, 却采用同一手法开展.

此之谓备课组活动的“成果运用”.

以上种种, 都是我们在自己学校或其他学校同行的研讨中出现的情况.在初中阶段, 教师的教学压力明显增大, 尤其是新课程还处于起始阶段的时候, 教师们对新教材的钻研还不是很深, 而新教材对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较高, 这就大大提高了备课的难度.由于学校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人不多, 教师能得到直接而有效的支持很弱, 加上独立进行教学的创新设计的基础比较薄弱, 以及教师自身存在的惰性, 教师的专业发展通常不尽如人意.

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是具体的、过程性的、经常化的, 是一种即时性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同学科教师之间经常交流, 或者进行专题的探讨, 也就是说教研活动要经常化、即时化.年级备课组活动以其解决问题时效性强、获得效果佳而有效地架起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能满足教师这方面的需要.

二、理性透析

从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备课组活动的实际来看, 往往不尽如人意:学校层面尽管明确“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对象、定专题内容, 但也只是限于提供一个平台, 追求形式上的统一而已.在内容上却逐渐趋向于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有些教师为了贪图省事, 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教案, 不加修改就直接交给其他教师, 导致教案的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教师不经过认真审核也不看它是否适合自己的风格和学生, 直接拿来就用, 反而制约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1. 整合上述现象, 分析存在问题

(1) 徒有其名——由于人际关系、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原因, 有组无活动;

(2) 偏离活动主旨——集中备课演变为“互抄备课笔记”;

(3) 功能定位单一——只偏重对预设的探究, 忽视对生成的反思;

(4) 重系统性、统一性, 轻多样性、差异性——即使是同一学校同一年级, 学情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2. 追问以上问题, 透视其中原因

(1) 团体凝聚力不足.备课组内教师各自为政, 工作没有系统性, 提出的措施没有很好的实施下去, 半途而废.久之, 组内教师对任何备课组活动, 不积极、不主动、不追求质量.

(2) 缺乏学术研究氛围.教师单凭经验从事教研活动, 很少进行学术方面的学习、研究, 缺乏创新理念, 形成整个备课组理论知识的停顿不前.

(3) 教研组活动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和体系, 基本上是想起什么做什么, 缺乏对工作的总结和反思, 工作细致程度不够.

3. 本课题主体的研究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 对于本课题, 我们的研究思路是:

(1) 步入研究, 积累资料, 将经验得失总结并反馈给总课题组, 总课题组修订研究方案, 调整实际操作, 并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研组活动方面的新思路.

(2) 备课组研究活动, 成员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 每月进行一次研讨活动, 并形成书面材料.

(3) 总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 定期反馈与交流分析、研讨和交流经验, 强化目标落实.

(4) 请名校数学教研组组长来校做指导性报告.

三、促使备课组活动有效性的措施和实效

1. 完善备课组管理制度

(1) 建立校学科首席教师制度.

(1) 评选校首席教师, 形成评选首席教师的条件和程序.

要求:从教五年以上;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深厚, 熟练把握本学科的知识理论, 在学科内具有权威地位;教书育人经验丰富, 已形成教学特色;有指导同学科教师的能力, 并有突出个案;教学理念先进, 创新能力强, 有一定的教研科研成果.

程序:报名→工作设想演讲→投票→评出.

(2) 建立校首席教师工作要点.

要承担教育教学科研课题, 起带头作用.首席教师指导的青年教师每年至少要有一篇论文获区级以上奖次

每学年举行一次教研讲座.

每学年举行一次以上示范课.

每学年至少要带一名徒弟.每月听两节课, 并给出详细的听课意见.

(2) 将备课内容与课堂展示进行整合.

备课是课堂展示的前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备课时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 课堂展示就成功了一半.而有时虽然我们进行了充分备课, 但课堂展示却是失败的,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备课和课堂展示很好的整合在一起.如我们采取的与执教教师一起研磨的方式就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 构建备课团队

(1) 打磨活动细节.

在新教师的培养上力争做细, ×老师刚从事工作时, 听课教师的评价是:程序不连贯, 没有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堂教学内容过于粗糙等.为促进新教师尽快成长, 教研组安排了一位优秀教师实行以老带新, 通过让她在组内进行说课→讨论→模拟课→再讨论→汇报课→评课→课堂展示反思的一系列活动, 促使她的课堂教学具有系统性, 重点突出, 关注学生的活动.

如今, 教研组在每一项教研活动上都力争做细, 组内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着, 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促进了教研组内所有教师的整体进步.

(2) 突出活动主题.

每次备课活动要尽可能的有主题, 有具体的活动程序, 让每位教师在活动后有所收获, 教研活动才能体现它的有效性.下面是我们在以“学生活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主要安排的几个活动流程:

(1) 理论学习:由首席教师说明

备“学生活动”在备课中的重要性——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备“学生活动”主要包括的内容——课前学生活动安排、课中学生活动调节、课后学生活动反思

备“学生活动”应注意的方面——不能太笼统, 如学生听、学生读等;不能无价值, 整节课都由学生主宰, 缺乏教师的讲解等.

(2) 实际操练:首席教师当场节选内容, 给教师10分钟的时间来准备:说明这一节的例题和作业第二题如何安排学生活动.

(3) 交流研讨:每位教师交流自己的做法, 再研究讨论优劣, 记录员记录研讨内容.

(4) 教研小节:教研组组长进行小结 (活动过程的总结、活动内容的反思、活动结果的评价、教师参与的程度) .

3. 完善活动模式

(1) 打磨备课组集体活动的流程.

(1) 实施备课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教师负担, 提高备课质量, 如果放松个人自备和个人修订的要求, 必然导致备课质量的降低, 从而课堂教学效率不能保证, 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是一句空话.

(2) 教师应该提高两种意识:一是自觉主动备课的意识, 不将备课作为检查应付的一种负担, 而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二是集体的合作意识, 没有良好的合作氛围很难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3) 备课组组长落实集体备课的主要负责人, 主持落实好每一次集体备课, 把关要求严格, 杜绝应付现象, 保证备课质量.

(4) 主备教师备课一定要按时完成, 否则会影响其他教师的个人修订, 备课质量得不到保证.

(2) 构建有效的集体备课模式.

宗旨:发挥集体智慧, 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方式:

第一步:年级备课组组长主讲每一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该单元的教学主旨, 其他成员相互补充, 若出现较大的分歧, 在讨论的基础上来进行取舍.

第二步:单元教学后进行专题研讨, 提出本单元每一节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研究解决的方案, 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

第三步:确定一份主备教案, 由于主备教案代表主备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而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习惯、能力和情感态度有所不同, 因此主备教案不应成为所有教师的教案, 执教者需要在主备教案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

第四步:确定主课件制作人员, 同年级的数学教师对所做课件进行优劣评定和适当补充, 不同班级的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本班情况做适当的改变, 从而形成资源共享, 个体差异.

第五步:单元教学结束后, 备课组将进行教后反思, 反思教学状态、学生掌握情况、备课情况和课件制作情况.反思内容由组长记录整理.这一记录将作为下一年级教师备课前的参考资料.

四、课题的实践反思

在研究过程中, 该课题始终坚持整体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选取了适宜农村课题研究的一些方法.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1. 学科教研 (备课) 组组长负责和首席教师的引领, 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教研 (备课) 组组长必须事先做好准备, 从选题到材料的准备等环节, 都需要经历一定的学习和研究, 首席教师要发挥指导的作用, 势必带动一部分教师参与学习, 有效提高了教研 (备课) 组的整体层次.

2. 将集体备课与教学实践结合, 显然提高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虽然组织一个备课活动需要经过多个环节, 不可能每课时都开展这样的活动, 但我们发现, 通过一个学期对几个课时的研磨活动, 促使教师更多地学习相关的理论, 更好地实现理论 (经验) 与实践的结合, 活动的效果更为明显.此外, 还可以把对本组成员常规教学的检查、指导作为一个常备内容和常规程序, 促进教师下工夫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3. 有助于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 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这样的集体备课基于具体的教学实践, 通过角色的轮换, 使得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承担起某课程内容的中心发言人, 去积极地构件教学理念、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使自己不断充实与完善学科知识与结构体系, 教师之间在对话交流中产生智慧的碰撞, 从而产生新的教学思路与思想, 这样集体备课可以加快年轻老师的迅速成长.

篇14:浅议记录在幼教数学活动中的运用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数学。数学活动中的记录是指幼儿把自己的发现、测量的过程和结果,用图画、表格、文字、符号等来表示,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

记录对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培养幼儿认真观察、思考,独立操作、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帮助幼儿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将零散的数学知识系统规范化。

教师可将记录的方法运用于数学活动中,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记录表,让幼儿在探索中不断感知数概念,真正发挥记录功能。为此,我在数学活动中尝试着引导幼儿运用记录的方法学习数学。

一、形式多样的记录法,让幼儿在探索中感知

“瑞吉欧教育体系”主张:“孩子有100种语言。学龄前儿童能够广泛运用各种不同的图像和媒介来表达,以及与他人沟通彼此的认知。”而记录则是幼儿运用图形、数字、符号等媒介与人沟通的一种有效方法。幼儿通过记录能有效地学习数学教育的内容,记录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形式多样的记录有利于幼儿学习点数、统计、分类等数概念,对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幼儿喜欢新鲜事物,对图案颜色有特别的兴趣,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引领幼儿采用了数字、图形、表格、绘画等灵活多样方式进行记录。

1.数字符号记录式

通过书写数字来表示的一种记录方式。比如:在大班“动物园”活动中,教师出示动物园的挂图引导幼儿先观察图上有什么动物,再用数字记录各种动物的数量;在“五彩项链”活动中,教师出示一串五颜六色的项链,幼儿观察完后用数字记录红、黄、蓝、绿的珠子各有几个;在“图形宝宝”活动中,教师出示用图形拼成的机器人,引导幼儿观察机器人是用几个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梯形组成的。幼儿在运用数字符号的记录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而且加强了点数的学习,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

2.图形记录式

图形记录式是幼儿观察后运用已掌握的图形来记录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够弥补幼儿不会写字的不足,还能更好地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测量”中,测量一桶米可以量出几杯米,有的幼儿每次测量一杯就画一个杯子,最后画了五个杯子,表示一桶米用杯子可以量出5杯;还有的幼儿用碗测量,就画三个碗;在“投球”活动中,幼儿分成了四组,每组都提供十个球,每组有一名幼儿来投球,四组幼儿在记录单上分别画一个“圆形、球、三角形、小红旗”,谁的图形数量多,谁就为胜利一方。这种图形式记录法增加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表格记录式

表格记录式是在记录单上设置表格,表格中的内容均用幼儿易懂的图示或符号表示,每格内都有具体的记录要求。它的记录的条理性较强,有助于幼儿明确记录的内容要求,在已有的经验上通过进一步的操作提升对物体及数的感知。在大班数学活动“糖果店”中,我设计了一个四行四列的表格引导幼儿统计花、糖果、笔分别放在几号柜子。幼儿从列中找到了花的标记,在行中找到了红色的标记,发现红花放在7号柜子,就在相应的表格上记录7。在“比较型减法”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三行的表格,让幼儿通过比较第一行的苹果比第二行苹多多少,并一一对应连线进行比较,孩子们马上就列出了减法算式题。我发现在数学活动中运用表格记录式,能追随幼儿整个活动过程,更能体现整个活动的层次性、操作性,幼儿在操作中得到了多层面的发展。

二、多层次的记录功能,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

幼儿通过操作所获得的知识是零碎的、肤浅的。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也决定了幼儿缺乏从大量操作活动中归纳比较完整、正确的数概念的能力。在数学区操作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孩子拿到材料后不知道应该如何玩或者进行一些与数学无关的操作的现象,有的幼儿知道了玩法,可玩法也比较单一,如垒高搭房子、数字多米诺等游戏。为充分发挥数学操作材料的作用,提高材料的操作性和多层次性,体现一物多玩的功能,我在实践中尝试提供各种多变的记录表,帮助幼儿进行多层次操作练习。

1.发挥记录表的娱乐功能

大班幼儿喜欢参与一些竞争性、合作性的操作游戏,他们往往会因为一次获胜而再次参与到游戏中。为此我在数学区中经常提供一些娱乐性较强的操作材料和记录表,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成功。例如在“数字翻翻乐”游戏中,我提供了两种不同颜色的瓶盖,分别为红队、蓝队,瓶盖里标上算式或数字,幼儿在翻瓶盖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加减法的练习,还可将最后等式的结果与同伴比较大小。我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提供“爬楼梯”的记录表让幼儿比赛,结果“大”的那队的小人可以向上爬一格,比赛谁先爬到顶峰,谁就是胜利者。孩子们在一次次比赛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不仅直观地感受了记录带来的快乐,而且将原来的加减练习变成了有趣的玩具,提高了对游戏的参与性,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2、发挥记录表的分类功能

在活动中针对幼儿年龄特点不同,引导幼儿对图形、物体进行分类时应采用不同的记录表。引导小班幼儿分类时,可以用实物、玩具、贴画等做记录,也可以选择集体记录的方式。针对中班幼儿,可以让他们多运用表格进行分类记录,逐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大班幼儿可以逐步增加难度,要求幼儿理解层级分类记录表的作用。例如:教师提供各种不同颜色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分类,在小班教师只要引导幼儿进行单一的按颜色进行分类;在中班引导幼儿不仅可以按颜色进行分类,还可以按形状进行分类;在大班教师可以提供多层的分类,第一层按大小分类、第二层按形状进行分类、第三层按颜色进行分类。孩子们在已有的分类经验基础上,将同一集合的物品按不同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进一步体验了“类”包含的关系。

3、发挥记录表的统计功能

一种操作材料提供不同的记录表,可以使操作材料更富多样性、层次性。而通过发挥记录表的统计功能,可以使幼儿在原有的操作基础上,将知识经验进一步提升。例如:在“图形宝宝排队”的操作中,教师提供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幼儿进行按规律排序,在记录表上添上三角形有( )个、圆形有( )个 、长方形有()个。孩子们在边排序中边练习点数,提高了幼儿对画面的观察能力。在操作“神奇的数字宝宝”中,教师提供( )+()=(),括号中的数字可以分成( )和( )的记录表,幼儿不仅可以进行算式加法练习,还可以进行数的分解练习。为此,教师在指导中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制作不同的记录,使操作材料体现其多样化的特点。

三、灵活多变的记录手段,让幼儿在学习中成长

幼儿记录包括个人记录、自主合作记录、集体记录等,各有不同的作用,应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特征、不同的活动内容、不同环节的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记录,将其有机整合,使记录发挥最大的功效,使幼儿在学习中成长。

个人记录是以个人的学习为基础的个体记录,合作记录是以几个人共同讨论为基础的合作记录,集体记录是由许多个人记录或几个小组记录汇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记录。由个人记录到集体记录的过程,是经过多个个体实验最终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

例如:小班幼儿合作意识较差,适合于集体记录。中班幼儿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适用于个别、集体记录。大班的幼儿已经形成了一定合作意识,他们喜欢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可以三种记录手段有机整合。在大班数学活动“小鬼当家”中,为了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尝试以计划书的形式给主人公豆豆安排10元钱怎么花,我把全班幼儿分成了7组,每组5名幼儿,分组给豆豆设计计划书。在设计前要求:参加的项目可以从图中选,但不能超过10元钱;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把你们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字、写数字、画图都可以。孩子们在分组记录中,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组用①②③来表示项目,用数字来表示每个项目的价钱;有的组用画图表示项目,用数字和三角形表示价格;有的小朋友会写字,就直接用文字表示项目,用数字表示价格。最后我们看到7组幼儿用了7种不同的记录方式,可真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通过记录,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潜力,还发现幼儿集体合作的智慧。

四、注重互动的记录表设置,让幼儿在生活中提升

1.墙面上的记录表

为了让幼儿学习记录的方法,我们不仅着眼于在数学活动中学习,还将记录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时刻懂记录、用记录、不忘记录。我将墙面充分利用起来,将记录藏在班级教室的每个墙面、每个角落。变单一为多种,变平面为立体,变视觉刺激为多种刺激。主要是充分利用活动室的墙面和角落,让幼儿通过记录,学会更多学习方法。例如,在大班主题墙上,布置有组成、加减、时间、空间、分类、守恒、排序等方面的数学内容,下方留一块空间,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记录验证;又如在孩子们即将毕业离园时,创设一块“离园倒计时,还剩几天了”的墙面记录表,让每天的值日生倒数离毕业的天数,巩固了孩子们倒数的知识点。

2.玩具上的记录表

通过在玩具上设置记录表,能增加玩具的趣味性,让幼儿有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到操作中来。例如,在“高楼大厦”玩具中增加记录表,并标明“小狗住1101、小猫住1001、小兔住302”。幼儿马上能根据记录表上的要求帮助小动物们找家。又如在“今天是几月几号”操作玩具中,幼儿可以根据转盘上指针指到的日期,从记录表中寻找出来并画上圆圈。

3.纸张上的记录表

这是一种最常用的记录表。纸张是我们随手就可以拿到的,纸张上的记录表,既方便简单又易于设计。例如我创设了“我是今天的统计员”,这是值日生每日早操前的一项报告与记录活动,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幼儿对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的认识、运用、迁移。这项活动的做法是由值日生在早操前记录好当天本班小朋友们的出勤人数,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同时在天气卡上指出今天的天气。幼儿在记录班出勤人数的时候,发现某个小朋友没有来幼儿园,就会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这项活动使幼儿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养成关心他人的良好品格。

4.架子上的记录表

在架子上贴上记录表有利于幼儿对架子上的玩具进行分类、归位和整理,便于幼儿的取放。例如在数学区的架子上设计记录表并贴上每筐材料的图案,幼儿在取放玩具时就会根据一一对应的要求把玩具归位放好。通过在架子上贴上记录表,还从小培养了幼儿分类整理的意识。

上一篇:有关老年人用品市场的相关调研调查下一篇:英语考试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