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退休年龄辩论赛

2024-04-10

推迟退休年龄辩论赛(通用6篇)

篇1:推迟退休年龄辩论赛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制度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提出:“退休年龄不提高,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肯定不可持续。”

根据人社部的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已增至28391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8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了521万人。

郑秉文算了一笔账,一个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是50岁,之前缴养老保险费15年,退休后的生活还有至少二十四五年。个人和雇主一年缴费是其工资的28%,在基金投资收益率为5%的情况下,仅能勉强维持15年的40%工资。

“除了改革投资体制和提高收益率之外,长期看,要想维持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就必须提高最低缴费年限和提高退休年龄。”郑秉文坦言,但这个事情牵涉的群体大、利益复杂,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

郑秉文说,把矛盾推向未来终究不是办法,但这些风险隐患不出20年就都会显现。现行退休年龄的规定导致个人工作时间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也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构成挑战。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退休年龄政策方面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寿命延长的矛盾。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5岁。二是女职工按不同身份执行两种退休年龄,引发诸多纠纷。

“从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看,退休年龄逐渐延长,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但绝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一刀切。

也有观点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高级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拓展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特别是对于女性,55岁正是一生事业的黄金期。这时强行让她们退休,不仅是对女性的歧视,也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然而,希望尽早退休的也大有人在。曾经在北京一家毛纺厂工作的女工张桂双今年48岁,下岗多年的她恨不得早点拿到退休金,尽早有稳定的收入。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两会上指出,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的退休年龄是比较早的,延迟退休年龄这个问题还需要研究。

郑功成认为,小步渐进地延长退休年龄再加上弹性退休制恐怕是比较理性的解决方案。“一定要兼顾好就业与退休的关系、不同群体的利益。”郑功成说,“这样不仅跟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保持适应,而且也对未来解决劳动需求、延长个人工作周期是适宜的。”

他同时强调,立足于这样的公共政策,绝不可以大起大伏。绝大多数人能接受的方案可能是每年延长一定的时间,到时再实现这样的目标。渐进改革体现的是一种公平。

“我国还需要建立弹性退休制,就是能使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人能够多工作,能使缺乏劳动能力非常愿意按时退休的人及时退休。”郑功成说。

人社部在书面答复中称,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随着社会共识逐步增多,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综合新华社、《京华时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前天在答复网友提问时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这一表态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人社部正在对退休及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基础上,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

【规定: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源于20世纪50年代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当时,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

【案例: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弹性退休制进行探索。从去年10月起,上海实施弹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规定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退休年龄怎么调整?

为何提高退休年龄?

退休年龄多少为宜?

【数据:老龄化已日益严重。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26%增加到16%;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占总人口的17.8%。】

工作前,我们好好学习。

上班了,我们拼命赚钱。

日本 加拿大 墨西哥 法国

已有167个国家和地区规定了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在60岁以下的有102个国家和地区,60岁以上的有65个,占38.92%。规定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的国家和地区最多,有64个;其次是65岁,有44个。

各国退休年龄

美国 新加坡 芬兰

德国

智利

英国

澳大利亚

退休后,我们盼望晚年幸福。

我国法定

退休年龄

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

63岁

62岁

60岁

65岁

老人不退新人没位

代表人群:待业者

“现在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员工不退休,新员工名额必然会缩水。”刚大学毕业的小刘说,他很想进国家机关或是事业单位工作,可是老人不退下来,就没有空缺的编制,新人想进也没法进。

小刘的想法代表了很多待就业者。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国企,在现有人力能够完成相应工作的情况下,老人不退,这些单位就很难添置新的岗位来给需要就业的“后备军”。一些私营企业经营者也反对“延退”。一家私营单位的负责人表示,老员工的工资比新员工高,高龄员工准时退休可以减少支出,还可以腾出费用招人。

等着退休享受养老

代表人群:下岗人员

“我前两年就已经失业了,现在每个月还要缴430元的养老和医疗参保费,本来再熬个几年就可以领退休金了,但如果延迟退休,那岂不是还要再苦等下去?”现年54岁的南京下岗职工林先生表示,他们大龄下岗人员找份工作不容易,就盼着退休拿养老金过日子。

“过了65岁,人的寿命都差不多结束了,还能享受几年的退休生活?”赵先生说,现在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负担重,老了以后主要依靠退休金生活。

延退缓解不了老龄化

代表人群:部分民政官员

网上有人总结,同意延长退休年龄的是:恋其高位者、工资福利优厚者、养尊处优者、专家。反对的是:被就业者、被工资增长者、自我缴纳养老保险者。

“也许这些说法不尽全面,甚至有偏颇之处,但这些都是民意的呈现。”民政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延长退休年龄,可能减轻政府支付养老保险金的压力,却改变不了老年人口的社会结构。不管怎么划线,到了60岁,就开始迈入老年阶段了,因此以推迟退休的办法来缓解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是不切实际的。综合观点激辩>

有些职业越老越吃香

代表人群:技术人员、医生

“我们现在的退休年龄和其它国家比起来算早的呢,延迟退休年龄应是必然趋势。”有网友在网上罗列出多个国家的退休年龄。其中美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国家,退休年龄普遍为65岁。

现实中,有些专业人士确实不服“老”。曾在南京某大型企业任职的王女士去年6月就退休了,已找了份新工作。她说:“我有高级会计师职称,当过厂长、公司老总、财务总监。像我这样的人越老越吃香。”事实上,对技术类或管理层人士来说,“姜越老越辣”。例如医生,患者到医院都希望看“专家门诊”、“主任医师”,但这些主任医师一般年龄都在五六十岁。遗憾的是,当他们的经验和资历达到这个水平时,退休也如期而至。

弥补亏空缓解压力

代表人群:部分专家

延迟退休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有专家测算,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本该拿养老金的人不仅不用拿,还会继续缴纳养老金,从全国来看,这样做可以使我国养老统筹基金一年增加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

目前,有些地方挪用个人账户资金用于基础养老金的发放,从而导致个人账户“有账没钱”,是在“空账”运行。南京市人社局有关人士介绍说,每年南京至少3万人办理新退休手续,“假设退休年龄往后推迟一年,那么全市养老统筹基金至少可多增加3亿元。”

延退养老金总量不少

代表人群:部分在职者

即使不是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职业经理人等管理者,一些在职人员也会明白,“延迟退休”多工作几年,不仅将来的养老金总量不会少拿,相比而言,在职时工资拿得还更多一点。养老保险专家表示,晚退休并不意味着少拿退休金。就目前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你缴费多,基数就高,缴费时间多一年,就多一个点的系数。而且40岁退休和65岁退休的计发月数是不同的,比如你40岁退休,计发月数就是233个月;65岁退休,你的计发月数就是101个月。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本人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确定,这意味着分母越小,每月的养老金拿得就越多。

篇2:推迟退休年龄辩论赛

柴兰蒂

【摘要】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始于1951年,几十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变化、初始劳动年龄的上移、寿命的延长、健康状况的改善等,这些都使推迟我国现行退休年龄具有了可行性。目前,在我国关于“是否推迟退休年龄”的争议颇多,本文主要从我国目前法定退休年龄现状、推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因素及推迟退休年龄与就业压力相关性三个方面对推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推迟退休年龄 可行性 就业压力

2012年6月27日,《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十二五”期间中国将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此政策一出,再度引发公众对“推迟退休年龄”的热议。反对者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势必挤压年轻人的就业机会;而在拥护者看来,推迟退休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且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给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带来巨大压力,不少老龄化国家普遍采取了逐年推迟退休年龄或者弹性推迟领取养老金的做法。面对这些争议,对我国目前退休年龄现状以及推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

一、我国目前法定退休年龄现状分析

1、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的演变

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50周岁。1953年修改后的《劳动保险条例》对退休年龄的规定未做变动。195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把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提高到55周岁。这一法定退休年龄一直沿用至今。

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仍然使用《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9〕10号)重申了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规定。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10号文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9年3月9日发布了《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8号)。

通知规定全民所有制食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第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第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第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第四,因工致残,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论文网]

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前退休的范围仅限定为国务院确定的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国有破产工业企业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和3年内有压锭任务的国有纺织企业中符合规定条件的纺纱、织布工种的挡车工。但此项规定与前款规定不能同时用于同一名职工。对国家关于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和条件的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及职工必须认真执行,不得随意降低,严禁扩大适用范围。今后,凡是违反国家规定办理提前退休、退职的企业,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已办理提前退休、退职的职工要清退回企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稀缺,国家根据当时的情况对部分高级人才的退休年龄进行适当的放宽。在《国务院关于延长部分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退休年龄的通知》及《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规定在教育、卫生、科技技术事业这类行业工作的讲师、主治医师、工程师、农艺师、助理研究员以及具有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含中等师范学校)和高中毕业学历或经严格考核取得同等学历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延长工作年龄,但是女同志最长不得超过六十周岁,男同志最长不得超过六十五周岁。副教授、副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高级专家的离退休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六十五周岁;教授、研究员以及相当于这一级职称的高级专家的离退休年龄最长不超过七十周岁。

2、现行退休政策存在的一些弊端

一方面,提前退休操作不规范导致退休低龄化。近几年来,由于管理不够规范,制度不够严密,一些企业为减员增效纷纷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使社会的稳步发展及养老保险改革受到严重冲击。根据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一份最新调查,湖南省2002—2004年办理的企业各类退休的25万余人中,提前退休人员有9.4万多人,占退休总数的37%以上。全省平均职工退休年龄只有52.3岁。提前退休人员已超出了正常范围,既违背了国家的退休政策,也严重扰乱了养老保险工作的正常秩序,成为养老保险金严重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企业缴费率上升空间有限。我国企业20%的缴费率大大超过了美国的7.65%、德国的6.2%和日本的6.2%。高缴费率已经使企业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障负担过重,继续提高企业缴费率无疑会使企业的负担更重,提高费率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二、推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

1、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及健康状况改善

我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始于1951年。当时人均寿命大约为50岁,所以,当时的退休年龄高于平均预期寿命。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各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000年全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1.40岁,比1990年增加了2.85岁。预计2050年中国人口预期寿命将达到80岁。因此,现行退休年龄明显偏低,应当在法律上推迟退休年龄。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的发展趋势,为我国适当推迟退休年龄提供了毋庸置疑的可能性。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了长足的提高,平均健康寿命越来越长。所以,退休年龄只要是在健康期内做出调整不会对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2、初始劳动年龄的上移 我国规定初始劳动年龄为16岁。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对知识的实际需求,使得越来越多已经到达法定劳动年龄的青年选择继续就学,而不是工作,那初始劳动年龄相应地推后。如本科应届毕业生开始工作的年龄为24周岁,可以工作36年,研究生为26周岁,可以工作34年,博士为29周岁甚至更晚,最多能工作31年,如果为女性,那么工作的时间就更为短暂了。如果仍然执行现行的退休年龄制度,将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难以实现经济学中所说的帕累托最优化资源配置,影响经济效率。同时,也对我国社会统筹基金的收支平衡也形成不小的冲击。因此,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客观需要。

3、社会养老压力和自我养老压力的增大

从老年人口抚养比角度看,随着老年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及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我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逐步增大,社会养老压力也随之逐步增大。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2.71%。杜鹏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一书中预测:2030—2045年我国老年抚养比急剧上升,2050年将达到48.49%。这意味着如果劳动力人口仍然按照现行退休年龄退休,到了2050年一个劳动力至少要承担两个老年人的抚养费用。这种负担是国家、社会和个人都无法承受的。推迟退休年龄,可以将老年抚养人口的一部分转变为劳动力人口,以增加劳动力人口,同时减少老年抚养人口来降低老年抚养比,减轻社会养老压力。

就自我养老来说,自我养老主要依靠个人的劳动收入和财产作为自己的养老支持,这就要求劳动者个人在工作期内为自己今后的养老进行如储蓄等必要的准备。根据之前的分析,生命期限中工作年限缩短,这也就意味着储蓄期的缩短,进而导致老年人消费能力的降低,自我养老压力的加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推迟退休年龄成为必然。

三、推迟退休年龄与就业问题之间相关性的分析

短期来看,推迟退休年龄使我国目前就已经存在的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尖锐。我国现阶段,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至少在未来30年内还不可能出现劳动力人口不足的情况。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00年我国15—60岁劳动力人口规模达到了8.16亿。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与就业司的统计与预测,20l0—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仍将保持在7—8亿之间,在2020年之前一直在不断的增加,到2020年时达到峰值,之后才出现缓慢下降,但直到2050年仍多于7亿。所以,就业形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十分严峻,在这种压力下,现行的退休政策都难以维持,社会上普遍存在提前退休现象,作为一项为年轻劳动力让出就业岗位的缓冲措施,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的默认。如若推迟退休年龄,企业内部的自然减员肯定会减少,也就造成了吸纳新劳动力的能力不足,年轻人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如前所述,这似乎给我们推迟退休年龄带来十分不利的制约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从现在起不考虑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一味推迟退休年龄,将引发劳动力供给的大规模增加,造成更大的就业压力,养老保险的负担似乎可以减轻,然而却加大了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的开支,政府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而且还有可能加大,引发社会矛盾,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但从长远看,郑功成指出“退休年龄的延长是小步渐进的,对年轻人的就业影响非常有限”。从宏观上来看,就业供求关系的变化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就业岗位的多少。事实上,退休人员所占据的工作岗位往往不是新增劳动力可以替代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脑力劳动者及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的劳动者来讲,退休后发挥他们的余热,对于创造社会效益、创造就业岗位还可以起到一些作用。在我国,有些人提前退休但并没有真正退出劳动力队伍,“退休返聘”的现象比较普遍。正是因为社会上对这种人才有需求所以才能找到工作岗位。因此,推迟退休年龄与就业问题并没有直接联系,缓解就业问题关键在于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尽可能创造新的岗位。

总之,虽然短期内推迟退休年龄会给就业问题带来在一定程度上的负面效应,但从长远来看,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而且适时、恰当地推迟退休年龄还可以对于创造社会效益、创造就业岗位起到一些促进作用。因此,就业压力问题不能构成拒绝推迟退休年龄的理由。

四、结语

推迟退休年龄与就业问题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因此,从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健康状况的改善、初始劳动年龄上移、社会养老能力与自我养老能力增大和男女就业年龄平等权利的要求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即推迟我国退休年龄具有可行性。这些现实状况都呼吁中国调整退休政策的出台。推迟退休年龄利大于弊,它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参考文献

[1] 世界银行《2002年世界发展指标》编写组:2002年世界发展指标[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篇3:推迟退休年龄辩论赛

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 我们参考了全国妇联、人社部等国家部委对“弹性退休制”的调查结论, 从不同职业的人对推迟退休年龄的态度进行精细化分析。

在样本城市的选择上, 我们兼顾中东西部地区与南北地区, 选取北京、西宁、南通、烟台、张家口、盘锦、沭阳等七地作为调研城市, 其中, 北京发放问卷500份, 其他6个城市各发放问卷200份, 共发放问卷17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645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96.8%。

调查发现:

1、在1645人的有效样本中, 222人赞成推迟退休年龄, 1284人反对延迟推迟退休年龄, 139人持中立态度。

2、公职人员赞成推迟退休年龄的比率最高, 为91.2%, 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70.8%, 最后是生产、销售人员, 仅为3.2%。

3、生产、销售人员、待业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反对推迟退休年龄的比率均超过80%, 期中生产、销售人员达到89.

5%, 而公职人员反对比率均仅为5.3%。

4、待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持中立态度的比率较高, 分别为13.5%和12.5%。

二、调研结论

通过对以上调研数据的分析, 我们找到一系列影响不同职业劳动者对推迟退休年龄持不同态度的因素:

1、公职人员

公职人员赞成推迟退休年龄的比率已经达到了九成多, 而反对和中立不到一成。收入高、待遇好、工作轻松, 决定了公职人员群体是不想退休的。而且他们多数人到了法定退休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在我国, 目前仅有少数地区试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将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其他大部分地区, 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还未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统筹之中, 在职时不必支付养老保险费用, 退休金则由财政负担, 且待遇一般高于企业职工。与此同时, 这些工作往往与体能无关, 且“越老越吃香”, 不少老干部临近退休时参与工作的意愿依旧强烈。

2、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中赞成推迟退休年龄的人员也达到了70%以上。不少高级知识分子、科学家、高层管理人士以及专业技术人才普遍认为, 现在的退休年龄正是他们在岗位上出成绩的年龄, 因为正处在事业的顶峰不愿意退休。一位专家级妇产科医生表示, 现在患者到医院都希望找专家、主任医师, 但一般来说, 要成为主任医师、专家, 年龄都在五六十岁左右。可遗憾的是, 当他们的经验和资历达到这个水平的时候, 却也到了退休年龄。以正常的读书年限计算, 博士生走上工作岗位时已近30岁, 如果55岁退休, 在岗时间只有25年左右, 而55岁正是一个人经验成熟、工作得心应手的阶段。如果在贡献期就让他们退休, 不再为社会产生直接效益, 等于浪费了巨额国家资产。

3、生产、销售人员

作为劳动强度最大的生产、销售人员反对推迟退休年龄的比例高达89.5%。一方面, 他们的工作强度大, 工资低, 到了55岁他们的身体已经很难再超负荷的工作了, 更不要说再多工作几年了。另一方面, 这与中国的养老金双轨制有关, 他们每多工作一年就要多缴纳一年的养老金, 同时也意味着未来少领一年的养老金。而且, 随着年龄的增加, 他们面临的失业风险也就越大, 再就业的压力也大大增加。

4、待业人员

待业人员中反对推迟退休年龄的比例也达到了80%。调查中的许多本科或者硕士毕业生表示, 老员工不退休, 新员工名额必然会缩水。许多毕业生想进国家机关或是事业单位工作, 可很多单位根本没有空缺的编制, 根本进不去国企或者事业机关, 如果再实行“晚退”,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会更加严峻。同时, 很多下岗、失业人员下岗职工没有退休金, 相当的没有固定工作, 收入低下, 而且, 他们每年还要缴纳四五千元的保险金。

三、创新对策

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 要使目前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障体系得以维持和运转, 一个基本的人口条件是劳动年龄人口占社会的总人口比重要大, 即社会要年轻化。但养老金缺口的存在本身说明这个条件已不具备, 且未来会进一步恶化。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即所谓人口红利减少的主要因素, 是因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而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造成社会生育率的大幅下降。所以, 从解决养老金的巨大缺口角度考虑, 需要提高全社会的生育率水平。

另外, 养老制度的双轨制是导致养老金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这一点说, 需要尽快使制度并轨, 但从长远看, 人口年轻化, 在一定程度上拯救养老制度, 从而解决养老资金的缺口问题。

首先, 可以将“面包”做大, 就是说, 我们可以让社保基金充分参与资本市场, 从中获取相关收益, 并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其次, 相关部门要大力打击挪用社保基金的问题, 以充分保障普通民众的利益;再次, 如果需要延退, 可以先让国有企业进行试行, 这也是其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部分;最后, 相关部门或可考虑, 其中的一部分社保资金由国有企业来分担, 以缓解越来越庞大的社保金压力。

要做的第一步恰恰是健全我国的养老金制度, 同时要尽量涵盖我国城乡所有的地区, 且要解决部分历史遗留下的养老金问题, 如在当年没有养老金的时候, 部分员工的相关保障是“存”于国有资产中的, 这部分人的利益不能忽略。第二步, 面对越来越大的社保金压力, 我国的国有企业应该主动承担其中的责任, 甚至可通过分红来解决相关问题, 这也是比较公正的解决方法。解决了这两个步骤, 或许才可以考虑我国延迟退休该不该实行的问题。

一旦真正在全国实施延迟退休的政策,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首先, 要坚持政策的差异化, 不能“一刀切”地将所有人都划归到延退范围。具体来说, 可以以产业或行业来划分, 从不同的岗位着手, 制定不同的方法。比如, 一位专攻尖端科技的教授, 60岁正是他工作的“黄金阶段”, 如果规定他退休, 可能就是在浪费人才。其实, 大部分科研工作者都是如此, 他们大多拥有博士以上学历, 毕业时就已经接近或超过30岁了, 所以可以让这些科研工作者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继续发挥作用。如果是在一线的劳动者, 超过60岁就已经无法在从事大量体力工作了, 所以不应再延长他们的退休年龄。尤其是, 相关办法要细化到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 应将其划分到延退范围之外, 以避免出现更大的争议。其次, 就是建立在现行体制之外的相关独立机制, 完善养老保障, 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再次, 相关部门或可考虑建立“夕阳产业”或适合老年人的岗位, 继续发挥可用劳动力资源的效用。

本文另外三位作者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马婷、樊遇之、宋林泽, 本文指导老师:姜颖

摘要:人均寿命的长短是影响退休年龄高低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前, 我国的人均寿命已提高到2007年的75.3岁。基于这一基本国情的认识, 我们有理由认为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偏低, 较低的退休年龄与继续延长的人均寿命必然会加剧国家对养老保险费用的负担程度。同时有些职业越老越吃香, 如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等, 如果此类型的劳动者推后退休年龄, 将创造更大的价值, 释放更多的能量。

关键词:劳动者,退休年龄,职业,对策

参考文献

[1]劳动保障部法制司社会保险研究所博时基金管理限公司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Z].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篇4:推迟退休年龄影响几何

对许多在职场打拼的中年人来说,想到再过几年,到自己50岁或者60岁以后就可以安安稳稳地领取国家发放的退休金,一定是件非常让人期待的事情。但当有一天,国家告诉你说,你的退休年龄可能将被推迟到65岁的话,你会做何感想呢?

“小步渐进”推迟退休年龄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对外界表示:“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

据了解,我国目前实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为: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在企业工作的男性60岁退休,女性50岁。一旦新方案实施,我国绝大部分男性的退休时间将延后5年,而女性的退休时间则将延长10-15年,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尽管退休年龄改革方案目前还在酝酿阶段,退休年龄究竟何时推迟,怎样推迟,其实还是一个远没有敲定的事情。但不管我们个人是否愿意接受,我国推迟法定退休年龄已经被公开提上了议事日程,推迟的时间和方案还有待探讨和完善,但法定退休年龄必将推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未富先老”引发养老危机

为什么国家一定要推迟退休年龄呢?直接原因是目前我国的社保养老金缺口过大,社保基金账户已入不敷出,政府无力继续维持。而其背后的根源则在于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未富先老”的窘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实施,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由此而来的是新生婴儿和年轻人在人口中的比例逐年降低,而老年人口的数量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则不断升高,人口构成呈现出迅速老龄化的趋势。2007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1%,说明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国际社会通例,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的社会被称为老龄化社会)。更严重的是,由于我国目前人口总量巨大,计划生育政策依然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实施,出生率依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同时建国后的第一批“婴儿潮”(“50后”)则即将进入老年,因此我国的老龄化进程还在不断加剧中。据人口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65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4岁以下少儿人口的比重。而到了2050年则将接近少儿人口的一倍。

除了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增长。以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上海为例,2000年,上海80岁以上老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的12.6%,但到2006年这一数字则达到了17%,2015年将上升到20%以上。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退休生活可能将占到我们一生的1/3时间,是我们一生中最漫长的人生阶段。

现行社保体系难以为继

无论是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还是老年人寿命的增加,都对我国现行的社保体系构成了巨大的负担。据了解,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一般在5000美元到1万美元之间,但我国目前才只有2000美元,老龄及高龄老年人增加所带来的养老、医疗和照料的负担,已经让国家财政无法负担。

事实上,在1997年以前,我国采取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金管理模式,即以现在在职人群所缴纳的养老金来支付已退休人群每月的养老金,然而这种缴费模式不利于调动在职人群缴纳养老金的积极性,并且随着退休人员的迅速增加,“现收现付”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退休金发放需要,据统计,1978年到1997年间,我国退休人员增长了约11倍,但我国政府用于退休职工养老金和各项福利费用支出总额却增长了近120倍。

因此1997年开始,我国实行了全新-的“统账结合”的养老金管理模式,即退休人员获得的养老金数额是由国家统筹发放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在工作期间形成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这是由“现收现付”模式向“个人缴费账户”模式过渡的中间模式。然而为了保障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作的中老年人的利益,这种模式又将缴费对象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三类,对其中的“中人”(即1997年前参加工作,1997年后退休的人群)采用了发放过渡养老金的政策,但由于在新的退休养老制度下已没有相应的筹资途径,因此便构成了社保基金的隐形债务。

另一方面,对于许多原本收入较低的职工来说,由于退休后可以获得国家的“补贴”,退休金可能反而比工作时的收入高,因此往往愿意采用各种方式提前退休。同时,对许多历史负担较重的国有企业来说,也愿意让职工早些退休,从而将企业的负担转嫁给政府和社会。这就导致中国目前实际上的平均退休年龄还不到52岁,比国外的平均数字年轻了10岁。

这样的结果一方面造成了社会劳动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增加了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事实上,由于统筹养老基金入不敷出,国家不得不向在职人员的个人养老金账户“透支”,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用未来的支付风险为代价,如不妥善处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将面临严重的危机。

为了解决潜在的养老金支付危机,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延长退休年龄。这样一方面减少了支付养老金的人数(节流),另一方面则增加了缴纳养老金的人数(开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社保基金的收支状况。因此法定退休年龄的逐步推迟,将是我国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

对退休生活有何影响

那么法定退休年龄的逐步推迟将对我们的退休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最明显的影响是:职工获取法定退休金的时间将变晚,但总量将变多。

2006年,我国实施了养老金计发的新办法。新办法最大的变化是基础养老金不再“一刀切”(居住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0%),而是缴费满15年后,每增加1年,多发放居住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例如,王女士20岁参加工作并开始连续缴纳社保金,原本如50岁退休,则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将是居住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0%,但如果她在65岁退休,这个数字则将变成45%。如果按照上海2007年社会平均工资2892元计算,原来王女士只能拿到867元的基础养老金,但现在可以拿到1301元,多了433元。

而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的发放同样与缴费年限息息相关。月支付标准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余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时间确定,退休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小,相应的收入就越多。还是以王女士为例,若她在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0个月,若在65岁退休,则为101个月。假如王女士每年有1万元打入其个人退休金账户(忽略投资复利因素),则50岁退休时共缴纳了30万元,相应的每月能获得1579元个人账户养老金,65岁退休时共缴纳45万元,相应的每月能获得4456元,比原先多了2877元。

从王女士的案例可以看出,如果她的退休年龄从50岁延迟到65岁的话,虽然其基础养老金增长幅度较大,达到50%,但实际上每月养老金增加总额并不多;同时,尽管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增长较为明显,但考虑到王女士多缴纳了15万元以及推迟退休的15年间的通货膨胀因素,王女士的实际获益也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推迟15年退休,将对王女士中老年时期的生活状态造成巨大影响,这15年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上的成本,又该如何计算呢?

事实上,对许多有提前退休意愿的职场人士来说,法定退休年龄推迟对他们来说则无异于是一个重大打击。由于他们将在退休后更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获得国家的养老金,例如王女士若想45岁提前退休,原本只需要等待5年就能获得国家养老金,但现在这笔钱将要推迟20年发放,在这漫长的20年中,王女士只能依靠自己积累的养老金来维持退休生活的支出。

篇5:退休年龄应该被推迟吗

前于退休年龄是否应该被推迟的话题,不同人群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观点,但抛开这些个性化的利益诉求,还有两个普遍存在共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如果退休年龄不推迟,目前的养老金缺口怎么弥补?如果退休年龄推迟,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怎么解决?

延迟退休难填养老金缺口

客观地说,国家有意推迟退休年龄的一个最根本的动机,在于缓解正日益严重的养老金缺口。然而推迟退休年龄真的能够填补养老金缺口吗?

2006年,我国实施了养老金计发的新办法。新办法最大的变化是基础养老金不再“一刀切”(居住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20%),而是缴费满15年后,每增加1年,多发放居住地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1%。其目的就是鼓励参保人员增加投保时间从而获取更多的退休金。由此可见,从政府支出角度看,推迟退休年龄只是将业已存在的养老金空账危机向后延迟了若干年,短期内会使得养老金支出减少、收入增加,但延迟退休的几年到了以后,就会出现支出大幅增加的情况。而且只有在人均寿命较短的情况下,政府因推迟退休而在若干年后增加的养老金支出才不会超过不推迟退休所增加的养老金支出。

由此可见,推迟退休年龄并不一定能真正缓解养老金危机。

解决空账可有其他途径

更重要的是,眼下的养老金空账其实是历史遗留问题。在1997年养老保险制度确立前的职工,向他们支付的养老金由后来缴费者负担(即所谓的过渡性养老金部分)。这种模式本身对后来者是不公平的,所以国家才要求逐渐做实个人账户,从根本上解决“下代人给上代人养老”的问题。

而养老金空账本就应该由政府通过财政的转移支付来解决,因为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为职工提供的养老金本身已经包含在企业利润中被统一拿走了,只不过当时政府没有形成一笔独立的保险基金,而是投入建设事业了。因此从理论上说,眼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尽早用国有资产来填补亏空(如国有股转让、国有企业分红等),因为国有资产中本来就包含了当时被拿走的这部分资金。

除此之外,提高养老金管理效率,适当开拓养老金投资范围,提高养老金投资效率,严控“早退”以减少不必要的养老金支出等方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金危机,不一定非得通过延长退休年龄的办法来解决。

就业问题同样棘手

除了养老金缺口问题,更棘手的问题在于“老有所养”和“壮有所用”之间,究竟应该优先考虑哪边的利益。

近年来,就业不足是我国社会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在内各种层次的无数劳动力在寻找就业机会。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车伟副所长指出,从总量上看,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30万人,初、高中毕业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有600万人,再加上大量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军队退伍人员,全年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有2400万人左右,而目前每年大约只能安排1000万人左右就业,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另外,目前我国城镇职工每年大约有300万左右的人退休,如果提高退休年龄,就占去机会的30%。这个比例相当惊人。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副教授刘钧还做过一个粗略的计算,如果从现在起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那么因此而导致的劳动人口将增加3000万到4000万人,对劳动力市场将形成巨大冲击。

此外,我国还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如此背景下提高退休年龄,必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就业,使社会整体就业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倒挂”之势,即老人就业比年轻人就业相对充分,进而加剧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矛盾。

更重要的是,就业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所谓的“安居乐业”指的就是住房问题和就业问题是社会和谐安定的关键所在。眼下住房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而就业问题同样十分严峻,尤其是我国刚刚走出金融危机阴影,许多中小企业元气尚未恢复,不少大学生面对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从社会学角度看,此时老年人再进一步挤占青年人的就业岗位,将会对社会安定造成极大的冲击。比如某些找不到工作又无老可“啃”的年轻人,面对生活压力可能会铤而走险。

在目前的国情和人口结构下,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不短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老年人口过多,而是青壮年劳动力、尤其是“农转非”劳动力大量富余,摆在中国目前最严峻也最急迫的是就业问题,而不是养老问题。恐怕这也是政府迟迟无法出台推迟退休年龄计划的关键所在。

发展经济是根本之道

面对这样的两难困境,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周光复教授对记者表示:“社会上担心延迟退休年龄带来的就业压力问题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就业压力的形成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岗位不足问题。”经济不景气,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供求关系失衡才是导致目前年轻人就业压力大的关键。要缓解就业压力,从根本上要发展经济,鼓励创业、就业和再就业,通过创造新的更多的就业岗位来化解推迟退休给就业市场造成的冲击。

篇6:推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

关键词:退休年龄制度;养老保险;就业

关于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的讨论早已经开始,直到2013年11月,中共召开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才从国家层面上给出了回应,提出要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至此,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未有变动,一直沿用至今。

一、我国退休年龄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比较低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渐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由20世纪50年代的49岁延长到现在的73岁,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85岁。[1]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急剧增加,人口老龄化直接使养老保险制度面临入不敷出的赤字局面。

(二)我国提前退休问题非常严重

首先,养老金水平低,对个人而言,提前退休不仅可以领取养老金,而且可以通过再次就业来增加收入。同时可以避免面临下岗,裁员等待遇损失。其次,一些地方和企业为了减轻养老金的缴费压力,也鼓励职工提前退休,来减少企业用工成本,接纳新的劳动力,增强企业活力,增加企业的收入。再者,有些地方又将放宽提前退休作为解决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三)我国女性退休年龄偏低

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中规定:女工人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分别是50周岁和55周岁。这与男职工60周岁退休分别相差10岁和5岁。而现实中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明显大于男性,过早的退休年龄使女性的工作年限少于男性,领取养老金的水平低于男性,造成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收率低。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普遍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职场上有着骄人的成绩,和男性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区别男女不同的退休年龄制度在今天已不合时宜,有歧视女性的嫌疑。

(四)刚性的退休年龄制度缺乏合理性

退休年龄制度涉及到每一位公民的未来利益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具体规划。首先,退休年龄的调整涉及到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有很多差异。由于各行业劳动条件、劳动强度和知识技能的要求不同,简单的体力劳动者参加工作年龄较早,工作年限相对较长,劳动强度大,随着年龄增长体力下降,考虑到其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允许其早些退休;而对于教育、科研、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领域的人才,他们早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受教育年限比一般的体力劳动者长,投资大,因此可以考虑延迟这些行业劳动者的退休年龄,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其次,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老龄化的差异也比较大,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老龄化的现象最为明显,同龄退休对于这些用工需求大的地区来说,可能会使劳动力资源极大流失,更严重的可能造成用工荒。最后,对所有个体采取“一刀切”式的制度,可能有利于解决青年人的就业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对劳动成本、经济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解决都是不利的。

二、推迟我国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适当推迟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原因如下:

(一)我国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偏低

目前,我国实行的法定退休年龄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较低。根据1999年的世界各国退休年龄分布表显示,我国属于低退休年龄国家,男性和女性法定退休年龄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上有一些国家已经逐步提高了退休年龄或正在准备提高退休年龄,提高退休年龄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二)人均预期寿命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造成了人口出生率低,老年人死亡率低,加剧了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而且随着教育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中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后仍具有旺盛的工作精力,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因此若能加以利用,定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也能充分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三)有利于缓解我国沉重的养老金压力负担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退休人数不断增多,使养老保险金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养老保险金收支严重的不平衡,入不敷出的赤字压力巨大。当前我国养老保险金的缴费率已经居高不下,如果上调缴费率,则将极大地加重企业和个人的负担;如果增加财政的补贴,则政府将压力更大。而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不仅可以使缴纳养老保险金的人数和时间增加,而且相应推迟了养老金的支付时间,有利于养老保险金的积累和增加,缓解巨大的养老金“空账”问题。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缓解基金缺口200亿元。同时对退休年龄的敏感性分析得知,退休年龄每提高一年,基金缺口将缩小1.949%,如果退休年龄提高5年,那么基金缺口将缩小22.69%。[2]因此,推迟退休年龄,不失为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的一个重要措施。

(四)推迟退休年龄对就业的影响是有限的

一些反对推迟退休的人认为推迟退休年龄会加剧我国的就业压力问题,使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将通过劳动力供给增加而对就业产生压力,但是增加的供给规模并不很大且比较稳定。如果采取小步渐进的退休改革方式,可以将提高退休年龄的就业影响降至非常低的程度。而且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来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并与男性拉齐,对就业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3]从中国未来劳动力供给看,延长退休年龄也可以使我国在一定程度上继续维持劳动力数量上的优势,避免出现劳动力不足。从长远看,推迟退休年龄对就业没有直接的影响,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老年劳动力和青年劳动力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特别是对一些技术要求较高和经验丰富的岗位来说,特别需要年长的劳动者担任,因为他们经验丰富,熟悉技能。当他们退休后留出的空缺岗位年轻人并不能马上胜任。事实上,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着退休人员返聘,而众多待业青年工作没有着落的现象。

(五)从法律层面来说,能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

实行劳动者的退休年龄制度是基于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不能再继续参加劳动为基础的。如果劳动者到了退休年龄,但仍然身体健康能够继续劳动,而且他本人也愿意继续劳动,强制退休就是对其劳动权的一种限制和剥夺。相反我国的退休年龄制度应该尊重个人的选择,充分保护和实现他的劳动权利。首先,劳动者很早退休,这不仅增加了社会的消费负担,而且是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更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其次,老年劳动者具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是一些知识技能型的劳动人才,有必要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老年劳动者继续参加劳动,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也可以满足其精神方面的需要。缓解因退休可能会产生不适应和空虚感,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结论

推迟退休年龄政策不是一项孤立的社会制度改革,而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因此必须做到推迟退休年龄要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就业目标相适应,选择最佳的改革退休年龄制度的时机,做到有利于保险基金的积累和就业压力的缓解,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国退休年龄制度的优势,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解梅娟,刘晓玲.对我国老龄化趋势下退休政策调整问题的探讨[J].劳动保障世界,2011-1

[2]都博亭.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理性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3)

[3]李涌平.退休年龄延长的是与否[J].人口与发展,2011,(4)

作者简介:

王欢(1988~),女,汉族,河南南阳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冀教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 认识除法(平均分)下一篇:双十一工作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