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法院管辖范围

2024-05-24

中级法院管辖范围(共14篇)

篇1:中级法院管辖范围

中级法院行政诉讼管辖范围

各级海关证交所

省级单位港澳窝

重大涉外台国贸

部分补贴反倾销

县级政府不好管

基层法院权力交

注解:①被告为各级海关、证交所;②被告为省部级单位,涉港、澳案件;③重大涉外案件、涉台案件、国际贸易案件;④部分反倾销反补贴案件;⑤被告为县级以上政府且基层法院不宜管辖的案件。

篇2:中级法院管辖范围

管辖范围

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南开区人民法院、河北区人民法院、红桥区人民法院、西青区人民法院、北辰区人民法院、宝坻区人民法院、武清区人民法院、静海县人民法院、蓟县人民法院。

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篇3:中级法院管辖范围

各级人民法院有其固定的管辖权范围, 在一般情况下各级人民法院应在其管辖权范围内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 不得随意扩大自己的管辖权范围, 影响司法秩序。但在实践中, 经常会存在上级法院指定下级法院管辖上级法院审理的案件, 下的现象, 在法律中对这种司法现象有无具体规定, 这种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 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 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即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制定下级人民法院管辖案件, 但是指定的案件范围有两点:一是案件的地区管辖不明, 而地区管辖是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二是原来有管辖权的法院出于某种原因不适宜或者不能审判该案, 而根据最高法《解释》第十八条: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长需要回避等原因, 不宜行使管辖权的, 可以请求上一级人民法院管辖;上一级人民法院也可以指定与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同级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辖, 也就是只能是上级人民法院指定两个下级同级人民法院之间进行管辖权变动。以上两点所指出的管辖问题都是发生在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不包括不同级人民法院, 且人民法院做出的指定管辖只能是针对自己的下级人民法院。同时, 根据最高法《解释》第二十二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 可以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管辖也表明上级法院在指定下级法院管辖案件时, 应该是针对同级法院之间的管辖权调动。因此, 上级人民法院是无权指定下级人民法院管辖黎某一案的本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

那下面再让我们探讨一下究竟下级人民法院在何种情况下有权管辖本应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导致管辖权变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 移送管辖。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 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 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明显根据该条法律, 下级法院也无法获得上级法院审理案件的管辖权。

(二) 指定管辖。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六条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 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这一点上文中我一进行了阐述, 也不适用。

(三) 上级人民法院提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 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 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同时根据最高法《解释》第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而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普通刑事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后, 认为不需要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 可以依法审理, 不再交基层人民法院审理。可见, 在不同级人民法院进行管辖权变动时只能是下级向上级变动, 无法从上级向下级变动。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是在何种情况下, 上级人民法院的管辖权都无法变动到下级人民法院。而上级人民法院无权指定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由其管辖的案件, 而小下级人民法院在收到上级人民法院管辖本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案件的指定时, 也应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此, 法院在审核其对具体某一案件是否有管辖权时应更严谨认真, 对那些不应归本法院管辖的案件也应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分析, 哪些法院对其具有管辖权, 再按照法律的规定对案件的管辖权进行转移。案件管辖是案件审理的第一步,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果第一步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那么很有可能导致整个案件审理都在朝错误的方向发展。只有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管辖权时能严格依照法律, 保障司法程序的公正严明, 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浩.论级别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完善, 法学评论, 2009.

[2]龙宗智.刑事诉讼指定管辖制度之完善, 法学研究, 2012.

篇4:中级法院管辖范围

由于订单中未约定仲裁条款,而美国B公司在中国没有可供扣押财产,也未注册代表机构,因此上海A公司以“合同履行地在上海”为由向上海市某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然而,法院却认为其对本案没有管辖权,其理由是:“只有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履行地或交货地,才能依履行地确定案件管辖。”本案中FOB上海只是价格约定,并没有约定合同履行地或交货地,因此不能以上海为合同履行地而管辖本案。

如果上海市某中级人民法院不受理本案,上海A公司将面临在中国诉讼无门,不得不承担巨额诉讼费用到美国起诉的尴尬境地。本案中双方约定的“FOB上海”到底能否确定诉讼管辖法院成为焦点。

案例分析:FOB术语无法确定合同履行地

FOB即船上交货(装运港),是当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卖方即完成交货。这意味着买方必须从该点起承当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其中“A.4交货”明确规定:卖方必须在约定的日期或期限内,在指定的装运港,按照该港习惯方式,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只上。

FOB从价格构成角度,是指价格仅包含陆运费而不包含装船后的一切费用(运费与保险费),这是其作为价格术语的一面;而从交货角度,其是指在指定装运港的船上交货,且以货物越过船舷为完成交货的标志。如FOB青岛,即指在青岛港将货物越过船舷完成交货。

国际货物贸易当事人在合同约定了价格条件为FOB时,其实质上设定的是双方对交货、风险与费用的约定与划分。这种条件是双向的,例如“FOB上海”,意味着买方只能要求卖方在上海装船交货,并负有将船舶及其停靠信息通知卖方的义务,而不能要求卖方到宁波或大连装船交货。任何一方对交货地的变更,将视为对合同的单方变更,如未得到对方同意将构成违约行为。

实际上,类似于“FOB上海”这样的表述,是国际贸易合同实践中对交货地最为常见的规定。合同中约定了FOB上海,就是十分明确地约定了合同交货地是上海港口。但这种表述在确定管辖法院时是有一定问题的,因为 “上海港口”到底是上海宝山、上海外高桥还是上海金区的洋山港口呢?这几个不同的港口对于国际贸易来说可能不会有影响,但在法律上对应的却是上海不同的基层法院及中级法院。

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原则性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其第241条关于涉及管轄的规定中,也明确规定将合同履行地作为合同纠纷的法院管辖依据之一。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及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管辖权如何确定问题的复函》规定:确定合同履行地应以实际履行地点为准,包括交货地、送货地、提货地、发货地等实际履行地点。口头购销合同管辖权的确认,亦应当依据该规定处理。

然而,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确定经济纠纷案件管辖中如何确定购销合同履行地问题的规定》废止了前述2个司法解释,并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当事人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地点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合同中约定的货物到达地、到站地、验收地、安装调试地等,均不应视为合同履行地。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或者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案件,均不依履行地确定案件管辖”。

以上分析可知,“FOB上海”本身难以视为对合同履行地、交货地有了明确约定,而且也不能用“实际履行地”在上海外高桥来确定诉讼管辖中的“合同履行地”。因此,上海某中级法院不受理此案还确实是有明确法律依据的。

吸取教训

此案未被法院受理的原因其实十分简单,即:“无明确约定的交货地”。但这并非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本意,而是高级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与司法实践让此案起诉无门。在如此司法实践的指导下,中国所有做出口贸易的企业即使交货地在中国也将不能依合同履行地在中国法院起诉,无数的国际贸易外商欠款案件将不得不远赴重洋到异国他乡起诉,诉讼费用必将使这些企业不堪重负。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条及241条并没有规定合同履行地是明确约定的履行地,还是根据法律或合同实际履行情况确定的履行地。然而,高院1996年关于合同履行地问题的规定却因减少管辖争议的需要而不顾我国宪法及立法法关于立法权限的设置,将诉讼管辖中的合同履行地范围缩小到“明确约定的履行地或交货地”。

尤其在1999年《合同法》颁布后,关于合同履行地的法律已经有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作为位阶更高的颁布更晚的法律,《合同法》对于合同履行地的规定理应优先适用。

高院1996年关于合同履行地问题的规定并非不破金身,其可以废止以前的司法解释,但并不能阻止后法对其取代的效果。如本案适用《合同法》来确定其法定履行地,则可以根据《合同法》第62条第(三)款,确定由履行交货义务一方的中国出口企业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进而根据《民事诉讼法》享有诉讼管辖权。

对于在我国目前司法环境中正在从事国际贸易的出口企业来说,最为明智的作法是在合同中约定FOB或其它国际贸易术语的同时,将交货地具体明确出来,或干脆像国内买卖合同那样增加一个交货地(中国XXX口岸或港口)条款。

当然,也要注意这个交货地条款不要与国际贸易术语条款起冲突。如D组的术语,就不宜将中国口岸与港口作为交货地。比起管辖权条款来说,这种对交货地的约定一般不致于引起外商的反感而影响交易的达成。由于实践中经常采用的EXW、FOB、CIF、CNF等价格术语都是在出口方或出口方口岸交货,因此一旦在合同中有了具体的交货地约定,万一与外商发生纠纷,就可以十分明确地套用中国法院目前所依据的司法解释而由中国法院立案管辖,企业就可以“足不出国”在中国法院状告外国企业。

待判决生效后,不仅可以申请中国法院执行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出现的财产,还可以向那些与中国相互承认执行判决的国家直接申请执行。

熊志坚

篇5:中级法院管辖范围

(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篇6:中级法院管辖范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7年1月5日印发的《关于同意南京市、苏州市、武汉市、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内设专门审判机构并跨区域管辖部分知识产权案件的批复》(法[2017]2号)精神,调整全省法院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范围。

一、南京中院管辖以下知识产权案件

1、发生在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辖区内的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涉及驰名商标认定及垄断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2、发生在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辖区内,诉讼标的额为300万元以上的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技术合同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3、发生在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宿迁市、徐州市、连云港市辖区内,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著作权、商标、专利、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第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

4、应当由南京中院管辖的第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5、不服南京市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上诉案件。

二、苏州中院管辖以下知识产权案件

1、发生在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辖区内的专利、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涉及驰名商标认定及垄断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2、发生在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辖区内,诉讼标的额为300万元以上的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技术合同纠纷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3、发生在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辖区内,对国务院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著作权、商标、专利、不正当竞争等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第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

4、应当由苏州中院管辖的第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5、不服苏州市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的上诉案件。

三、其他中院及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知识产权案件

除上述第一、二条确定由南京中院、苏州中院管辖的知识产权案件之外,其他中院及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原有案件管辖范围不变。

四、其他

1、涉及的知识产权案件管辖调整自2017年1月19日起实施。各中院及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原有管辖案件受理截止时间为2017年1月18日。

篇7:中级法院管辖范围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上海市肇嘉浜路308号

邮编:200031 电话:63080000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下辖: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虹桥路1200号

邮编:200336 电话:62751200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中山北路567号

邮编:200070 电话:56700000

上海市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武进路527号

邮编:200085

电话:63648355

上海市铁路运输法院

中华新路60号

邮编:200072

电话:51235588

上海市海事法院

浦东新区迎春路567号

邮编:200135

电话:68567567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下辖: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丁香路611号

邮编:200135 电话:38794518

闵行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雅致路99号

邮编:201100 电话:64120000

卢湾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合肥路213号

邮编:200025 电话:63856666

徐汇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宜山路188号

邮编:200030 电话:64680966

长宁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虹桥路1133号

邮编:200051 电话:52574999

金山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金山大道2288号

邮编:200540 电话:57968100

南汇区人民法院

惠南镇城西路55号

邮编:201300

电话:58024700

奉贤区人民法院

南桥镇南奉公路9501号

邮编:201400 电话:57417490

松江区人民法院

松江区文诚路80号

邮编:201600

电话:67735279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陆家嘴法庭

源深路161号 邮编:200135 电话:58214483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六里法庭

浦东新区德州路111号

邮编:200126 电话:58741454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金桥法庭

金桥路1490弄4号

邮编:200136 电话:50701257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外高桥法庭 高桥镇学前街80号

邮编:200137 电话:58670582

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川沙法庭

川沙镇华夏东路1458号 邮编:201200

电话:50922990

闵行人民法院民一庭

闵行区水清路800号

邮编:201100 电话:64120000

闵行区人民法院颛桥法庭

闵行区颛桥颛盛路333号 邮编:201108 电话:64890333

闵行区人民法院七宝法庭

闵行区沪松公路460号

邮编:201101

电话:64780088

闵行区人民法院浦江法庭

闵行区浦锦路15号

邮编:201112

电话:64110027

金山区人民法院朱泾法庭

金山区朱泾镇人民路

邮编:201500 电话:57311051

南汇区法院周浦法庭

周浦镇繁荣路沪南公路口 邮编:201318 电话:68131971

南汇区人民法院芦潮港法庭 南汇区芦潮港镇果园桥车站东首 邮编:201308 电话:68281063

奉贤区法院奉城法庭

城中心镇城协路北侧、政苑路东侧 邮编:201411 电话:57520275

松江区法院泗泾法庭

松江区泗泾镇江达南路4号 邮编:201601 电话: 57610943

松江区浦南人民法庭

松江区泖港镇中南路

邮编:201607 电话:57861795

松江区仓桥人民法庭

松江区松蒸公路12号

邮编:201600 电话:57823848

松江区茸城人民法庭

松江区松江县松汇路47号 邮编:201600 电话:57814106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下辖:

黄浦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延安东路1234号

邮编:200003 电话:53584777

杨浦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河间路29号

邮编:200090 电话:35124588

虹口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北宝兴路531号

邮编:200083 电话:56333300

静安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康定路1097号

邮编:200042 电话:62718212

闸北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共和新路3009号 邮编:200072 电话:36034666

普陀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铜川路1433号

邮编:200333 电话:52564588

宝山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15号

邮编:201900 电话:56604808

嘉定区人民法院

嘉定区嘉定镇博乐路73号

邮编:201800 电话:59521000

青浦区人民法院

青浦区城中北路55号

邮编:201700 电话:69201478

崇明县人民法院

崇明县城内人民路25号

邮编:202150 电话:59611568

宝山区大场人民法庭

大场镇少年村路55号

邮编:200436 电话:56680796

宝山区人民法院泗塘法庭

宝山区淞南路302号 邮编:200441 电话: 56739728

嘉定区法院南翔法庭

南翔镇沪宜公路15号

邮编:201802 电话:59122550

嘉定区人民法院安亭人民法庭 嘉定区安亭镇墨玉路66号 邮编:201805 电话:59564307

嘉定区外冈人民法庭 东外冈镇外青松公路165号 邮编:201806 电话:59588317

嘉定区人民法院徐行人民法庭 嘉定区徐行镇

邮编:201808 电话:59558790

青浦区朱家角人民法庭

青浦区朱家角镇新镇区

邮编:201713 电话:59240757

崇明县法院海岛法庭

崇明县横沙乡新民镇

篇8:中级法院管辖范围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文号]法释[2002]1号

[发布日期]2002-01-09

[生效日期]2002-01-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已于2001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1月21日起施行。

二○○二年一月九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问题的解释

(2001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3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2〕1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商标法修改决定)已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为了正确审理商标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现就人民法院审理商标案件有关管辖和法律适用范围等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以下商标案件:

1、不服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复审决定或者裁定的案件;

2、不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有关商标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

3、商标专用权权属纠纷案件;

4、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案件;

5、商标专用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

6、商标许可使用合同纠纷案件;

7、申请诉前停止侵犯商标专用权案件;

8、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案件;

9、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案件;

10、其他商标案件。

第二条 本解释第一条所列第1项第一审案件,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确定其辖区内有关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本解释第一条所列第2项第一审案件,根据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确定管辖。

商标民事纠纷第一审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

各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在较大城市确定1-2个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审商标民事纠纷案件。

第三条 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就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请求处理,又向人民法院提起侵犯商标专用权诉讼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四条 商标评审委员会在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受理的案件,于该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裁定,当事人对复审决定或裁定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第五条 除本解释另行规定外,对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发生,属于修改后商标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八条、第九条第一款、第十条第一款第(二)、(三)、(四)项、第十条

第二款、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三十一条所列举的情形,商标评审委员会于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作出复审决定或者裁定,当事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行政案件,适用修改后商标法的相应规定进行审查;属于其他情形的,适用修改前商标法的相应规定进行审查。

第六条 当事人就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时已满一年的注册商标发生争议,不服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裁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适用修改前商标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提出申请的期限处理;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时商标注册不满一年的,适用修改后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提出申请的期限处理。

第七条 对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发生的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于该决定施行后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采取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或者保全证据措施的,适用修改后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的规定。

第八条 对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前发生的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起诉的案件,人民法院于该决定施行时尚未作出生效判决的,参照修改后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 除本解释另行规定外,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人民法院受理的商标民事纠纷案件,涉及该决定施行前发生的民事行为的,适用修改前商标法的规定;涉及该决定施行后发生的民事行为的,适用修改后商标法的规定;涉及该决定施行前发生,持续到该决定施行后的民事行为的,分别适用修改前、后商标法的规定。

篇9:中级法院管辖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为确定铁路法院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案件管辖范围,最高人民法院于7月30日发布《关于铁路运输法院案件管辖范围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确定铁路法院的案件管辖范围,是铁路法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一环,也是管理体制改革后铁路法院开展审判工作的基础。为帮助有关人员准确把握和理解《规定》的起草背景、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记者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有关负责人。

确定铁路法院管辖范围是铁路法院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规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负责人:根据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铁路公、检、法机关通过管理体制改革,纳入国家司法管理体系,其中,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与铁路运输企业全部分离,一次性移交给驻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高级人民法院,实行属地管理。

自1982年重新筹建铁路法院以来,铁路法院的案件管辖范围经多年演变,目前以涉及铁路运输的刑事和民事合同、侵权案件为主,基本不涉及驻在地的普通民事案件。转为属地管理后,应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重新确定铁路法院的案件管辖范围,充分发挥铁路法院这支重要的司法力量的积极作用,实现管理体制改革的预定目标。为此,中央编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铁道部于2010年12月7日会签的《关于铁路法院检察院管理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铁政法(2010)238号〕第四条明确规定:“铁路法院和检察院的业务管辖范围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另行规定。新规定出台前按原规定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底即着手对铁路法院管理体制改革后的管辖问题进行调研,在总结铁路法院20余年审判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征求了中央有关部门、各高级人民法院、全国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修改,最终出台《规定》。《规定》体现了铁路法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考虑了管理体制改革中各地的不同情况,兼顾铁路法院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发展,对管理体制改革后确定铁路法院案件管辖范围、充分发挥铁路法院这支审判力量的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管理体制改革后铁路法院案件管辖的总体情况。

负责人:此次铁路法院管理体制改革,是将铁路法院与铁路运输企业全部分离,一次性整体纳入国家司法管理体系。从全国的情况看,管理体制改革前,17家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和58家铁路运输基层法院分布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与铁路局形成一套完整的对应关系,其中,12个省、区、市内的铁路运输基层法院与其驻在地的人民法院并无工作关系。因此,确定铁路法院的案件管辖问题,既要考虑一次性整体改革的政策背景和移交后属地管理的基本要求,又要考虑原辖有铁路法院的17家和未辖有铁路法院的12家高级人民法院的不同情况。

此次铁路法院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是整体纳入、属地管理、平稳过渡。因此,《规定》对管理体制改革后铁路法院案件管辖范围所确定的原则是:

第一,尊重历史,对现行有效的各项制度继续加以执行。例如,铁路法院管辖刑事案件的范围符合实际,也有利于与铁路公安、检察机关进行协调;铁路法院此前受理的民事案件均与铁路运输、铁路安全、铁路财产等密切相关,这些案件专业性较强,铁路法院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他们继续受理这些案件,有利于发挥其专业特长,取得良好效果。这些好的制度在《规定》中都得到体现。

第二,尊重现实,充分发挥铁路法院的重要作用。铁路法院基本上都设置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较大的市,其驻在地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当地人民法院大多长期苦于案多人少的问题,而铁路法院移交地方管理,可以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及时雨。指定铁路法院受理驻在地的民事案件,充分发挥铁路法院这支重要的司法力量的积极作用,帮助地方人民法院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实现管理体制改革的预定目标。

第三,坚持司法为民,方便群众诉讼。铁路运输两级法院之间大多相距较远,因此对铁路运输基层法院受理的驻在地的民事案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原则,由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其上诉,方便群众就地诉讼。总之,此次确定的铁路法院的案件管辖范围,既注意继续发挥铁路法院的重要作用,又注意促进铁路法院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发挥铁路法院专业特点,保障铁路运输大动脉安全、畅通

记者:管理体制改革后,铁路法院在刑事案件管辖方面有无变化?

负责人:《规定》对铁路法院现有刑事案件管辖范围只是进行了规范和归纳,仍然以涉及铁路运输的犯罪为主。《规定》从场所、对象、主体三个方面定义铁路法院对刑事公诉案件的管辖范围,同时拓展了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列车上犯罪管辖问题规定的适用范围。此外,《规定》还明确了铁路法院有权受理刑事自诉案件。

记者:管理体制改革后,铁路法院管辖哪些与铁路运输相关的民事案件?

负责人:199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铁路运输法院对经济纠纷案件管辖范围的规定》中,确定若干与铁路运输密切相关的民事案件由铁路法院管辖,从二十多年的实践看,整体效果是好的,只是随着时代发展,其中若干内容需要调整、规范,并增加一些适应现实需要的新规定。因此,《规定》以此为基础,围绕铁路运输、铁路安全、铁路财产等与铁路密切相关的领域作了一定扩展,也进行了一定的规范,并以此作为铁路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基本来源。

记者:铁路法院受理与铁路有关的刑事、民事案件有哪些优势?对铁路运输基层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裁定提起上诉,《规定》第四条为什么规定由相应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受理?

负责人:铁路运输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但铁路运输又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为了协调这一矛盾,就要求铁路运输的管理必须通盘考虑、统筹兼顾。此次管理体制改革中,铁路法院整体纳入国家司法管理体系,正是为了满足铁路运输的实际需要,也有利于发挥铁路法院长期以来积累的专业经验。因此《规定》中将与铁路运输有关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确定为铁路法院受理案件的基本来源。

基于上述原因,加之刑事案件中需要与铁路公安、检察机关协调等问题,因此铁路运输基层法院受理的这两类案件,都应上诉至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但是,部分铁路运输基层法院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没有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为适应管理体制改革后的变化,《规定》明确各铁路运输基层法院对这两类案件作出的一审判决、裁定,均按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原先的对应关系,上诉至相应的铁路运输中级法院。

授权各高级人民法院指定铁路法院受理若干民事和执行案件,落实铁路法院属地管理,推动铁路法院科学发展

记者:授权各高级人民法院指定铁路法院受理若干民事和执行案件的意义何在?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负责人:《规定》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在与铁路运输相关的民事案件之外,指定本辖区内的铁路运输基层法院受理其他一审民事案件,还可以将辖区内的执行案件指定铁路法院执行。

上述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充分尊重各地实际,体现方便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审理的两便原则。第二,有利于缓解地方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有利于调动铁路运输法院的积极性。第三,拓展铁路法院案件受理范围,充实铁路法院的工作量,为铁路法院今后继续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0:合同纠纷管辖法院

一、首先要明确买卖合同双方是否有选择管辖的书面协议?

若有选择管辖的书面协议,且符合《民事诉讼法》第34条、《民诉意见》第24条的规定,则以该协议确定管辖法院。

二、若买卖合同双方没有选择管辖的协议,或选择管辖的协议无效,则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的规定,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若合同双方没有关于合同履行地或交货地的明确约定,则根据《购销合同履行地规定》第1条、第3条的规定,只能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二)若买卖合同双方有明确的合同履行地或交货地的约定,则应该区分合同是否实际履行:

1.合同未实际履行的,根据《民诉意见》第18条及《购销合同履行地规定》第1条、第3条的规定,如果当事人双方住所地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应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合同实际履行的,根据《民诉意见》第19条及《购销合同履行地规定》第2条的规定,当事人实际履行中以书面方式或双方当事人一致认可的其他方式变更约定的,以变更后的约定确定合同履行地。当事人未以上述方式变更原约定,或者变更原合同而未涉及履行地问题的,仍以原合同的约定确定履行地。

篇11:工商局登记管辖范围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公司以及该公司投资设立的控股50%以上的公司;

(二)注册资本3000万元(含)人民币以上的有限责任公司;

(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授权登记的其他公司;

(四)专业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典当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从事旧机动车经纪业务的经纪公司、因私出入境中介公司、境外就业中介公司、人才中介服务公司、征信公司、商标代理公司。

(五)西客站地区、首都机场地区、天安门地区、机动车交易市场、古玩城市场、潘家园旧货市场内设立的公司。

区县工商分局登记管辖范围:

(一)市工商局受理范围以外的有限责任公司,由企业注册地所在分局负责登记注册;

篇12:国内仲裁裁决执行管辖法院

一、管辖法院应该是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

1.《民事诉讼法》

第201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256条: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包括仲裁裁决书、公证债权文书。

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人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当事人分别向上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的,由最先接受申请的人民法院执行。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10条 仲裁机构作出的国内仲裁裁决、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二、级别管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29条: 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案件,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篇13:诉前财产保全管辖法院

一、诉前财产保全的条件

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诉前财产保全应具备的条件:

1、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2、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这与诉讼财产保全不同,诉讼财产保全不是必须提供担保,只有在法院责令提供担保的时候,提供担保才成为必要条件,而且这种担保必须与所保全的财产相适应,不能小于所保全的财产。

3、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4、申请人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内不起诉的,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二、诉前财产保全管辖法院

1、保全财产数额不超过1000元或者不涉及财产数额的,每件交纳30元;

2、超过1000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3、当事人申请保全措施交纳的费用最多不超过5000元。

4、申请人提起诉讼时,可以将申请费列入诉讼请求。

5、诉前财产保全与案件管辖

三、诉前财产保全的条件

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诉前财产保全应具备的条件:

1、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2、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

这与诉讼财产保全不同,诉讼财产保全不是必须提供担保,只有在法院责令提供担保的时候,提供担保才成为必要条件,而且这种担保必须与所保全的财产相适应,不能小于所保全的财产。

3、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4、申请人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15日内不起诉的,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

四、诉前财产保全管辖法院

1、保全财产数额不超过1000元或者不涉及财产数额的,每件交纳30元;

2、超过1000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3、当事人申请保全措施交纳的费用最多不超过5000元。

4、申请人提起诉讼时,可以将申请费列入诉讼请求。

篇14:合同纠纷管辖法院(本站推荐)

1、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当事人已经约定管辖的,以约定为准。

2、当事人没有约定管辖的,通常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3、民事诉讼法第24条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4、民事诉讼法第25条

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5、民事诉讼法第38条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

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6、民事诉讼法第241条

因合同纠纷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对在我国领域内没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在我国领域内签订或者履行,或者诉讼标的物在我国领域内,或者被告在我国领域内有可供扣押的财产,或者被告在我国领域内设有代表机构,可以由合同签订地、合同履行地、诉讼标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财产所在地、侵权行为地或者代表机构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深圳律师:黄华(12年律师经验)

律师咨询:132,4296,6417(免费)

执业律所:广东蛇口律师事务所(中国首家律所)

上一篇:关于物流运输对企业成本影响问题分析与对策下一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