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修试卷

2024-05-08

课例研修试卷(精选6篇)

篇1:课例研修试卷

大地基中学《怎样做课例研修》理论测试题

姓名:得分:

(本次考试实行开卷考,总分100分)

回答下列问题(1-8题每小题5分,9-14题每小题10分)。

1、确定课例研修主题的步骤有哪些?

2、从那些角度确定课例研修的主题?

3、确定课例研修主题的原则有哪些?

4、课例研修报告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5、课堂观察与日常听课观察的区别有哪些?

6、有效组织课例研修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7、为什么要倡导“三课两反思”模式?

8、整理课例研修成果应注意哪些问题?

9、例研修的基本流程是怎样的?

10、什么是课例研修?课例研修的特点是什么?

11、课前会议与共同备课一样吗?任务有哪些?

12、课例研修中对第一轮集体反思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3、课堂观察标的设计涉及哪些观察项目?

14、什么是文献研究?课例研修中为什么要做文献研究?

14、举例说明课例研修成果的种类有哪些。

篇2:课例研修试卷

2013-04-08 09:06:40|分类: |字号 订阅

从佐藤学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始,再到这本《怎样做课例研修》始,在学习有关课例研修内容的同时,我开始关注我的课堂。做了这么几年的老师,虽然也在努力上好自己的课,努力听课,从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习,可是现在想来,也从来没有用过什么科学的方法来听课、评课,来改进自己的教学。真的是我的老师如何教我,我就如何教我的学生。听课、评课是完全凭借经验和感觉来。虽然也在不断的学习、反思,可是发现自己这三年半的教书生涯,自己的课堂并没有很大的改进,依然是传统的不能在传统。直到上学期听周卫教授的讲座,然后看这本《课例研究与课例报告》,才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无知。所以从今天开始决定,努力、认真地对待我的工作、我的课堂、我的学生,从今天起,做个努力、积极的人。

还记得读《教师阅读地图》里面也有说到教师的三种知识:原理知识、案例知识和经验知识。原理知识是关于所教学科的原理、规则,一般的教学方法的知识。从心理学专业跨到数学课堂,貌似所教的那些知识自己也都会,也是涉及到的数学思维还有具体的细节,很多很多是我所不了解的;而关于案例知识和策略知识,自己更是欠缺。所以说,听专家的讲座,在获取新知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离专业的数学教师有多远的距离。《小学有余数的除法》课例给我们这样一种理念:数学就是生活,所以要特别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如分豆子的经验。数学是在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中间的铺排,是穿梭于实物与算式之间所做形式

化的过渡。对于聋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来说,生活经验是他们数学学习的基础,如何从具体的实物到抽象的算式是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得以完成的。

一、课例研究的内涵:课例是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是对课堂教学中含有问题或关键性事件的教学过程的叙述及诠释。“课例研究”试图让教师学会有目标、有方法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改进。所以课例研修是在说课备课、上课观课、说课评课三个环节中不断循环,直至达到满意的课堂教学效果。它很像以往公开课、赛课前的磨课过程,但是课例研修的目的不是教学水平的“亮相”,教学技能的“示范”与教学成果的“展示”,……而是为不断解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教师依靠群体在自己教学岗位上更快成长,更好发展。所以教师在做课例研修,也是在不断的自我成长。

二、如何听课、评课:针对如何听课,那就是要做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关注关键事件;对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就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观察的目的也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针对如何评课,如何评估教和学的有效性,首先要评估老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然后看学生怎么学,最后看作业,看学生学的如何。课堂观察有四个维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性质、课堂文化。而针对自己以往一直以直觉和经验为主的听课、评课,还有更多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而针对周教授提供的课堂观察记录表,给我们听课老师也提供了几个不同的观察维度,让原本以为无法量化的听课进一步量化,也让上课的教师意识到自己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自己的教学课堂、改进自己的教学课堂。

三、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修:关注主题的选择,一定要切口小,必要可行。这个和论文的题目的选择方法是一致的,忌大而空的课题。课例研修的主题应该

来自真实的课堂,来自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因此,课例研修的主题可以来自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可以来自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可以来自对教学内容的研究。课例研修的主题应具有普适性,研修主题一定是参与教师共同面临的教学难题或是共同感兴趣的教学问题。

结合我目前的课堂以及我所关注的问题,以及我们中学组老师感兴趣的问题,以及我们聋生学习的特点,我想我们的课例研修的主题可以是有关学生学习方面的,比如小组学习对聋生学习能力的作用探讨这个方面的,究竟课题定为什么,需要我们再进一步探讨。

四、而关于文献的参阅、引用是我们一线教师所欠缺的,不过自己这个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课例研修的基本框架:研修的背景、研修的过程、问题的讨论、结果、鸣谢与文献。

篇3:课例研修试卷

《中考说明》P7的“物质的形态及变化”, 顺带复习“温度计”的知识。

【教学目的】

1.知识的查缺补漏。2.综合应用知识解题。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探究《中考说明》一书与课本知识在编排上的差异。用时2分钟。

探究过程:让学生回忆, 课本上的知识是按声、光、热、电、力的顺序出现。问:《中考说明》是不是也按这个顺序?让大家翻看《中考说明》一书目录的第二部分, 提示目录上有三部分内容, 是哪三部分?生答: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得出:《中考说明》与课本相比, 其内容顺序被打乱了。师:要求我们能快速回忆知识、重组知识和应用知识去解题。再以“物质”为例, 说明它包含第四章“物态变化”与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申明该课只复习第四章。又叫学生翻看课本第四章目录, 该章内容可简单分为“温度计”和6种物态变化, 说明本课只复习“物态变化”。

观察:学生能跟上教师思维, 且能力较强。

判断:下一步可多“放”些内容给学生“悟”。

2.让学生看《中考说明》P11页上的第12题 (学生手中有书, 题没板书也没念;该课练的题均为该书上的, 教案中只指出页码) 。用时8分钟。

如下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 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结成小水滴或凝结成小冰晶, 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 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 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 就形成了雨。

(1) 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蒸发、液化或凝华、熔化。

(2) 上面几种物态变化中, 属于吸热的是蒸发、熔化。

(3) 我国属于缺水国家, 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 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1) 淘米水洗菜后浇花。 (2) 洗手时水龙头开小点。

提示:让学生把题目上水循环过程中的关键词划杠, 教师随后板书———水、水蒸气, 小水滴、小冰晶 (云) , 雨, 引导和组织学生讨论物态变化。

分析:该题有4种物态变化, 题上只写3种, 补上。在小组合作学习和自学的基础上, 就题中一、二问相互对答案。题中第三问涉及节约用水, 针对学生少有体验, 师述山区缺水地方建小水窖取水用的故事, 树立节水意识, 激励学生说出几种在家里节水的方法。

让学生归纳6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图, 有3生自愿上台板写, 并要求全体学生同步练习。

巡视观察:大部分学生能归纳。临时决定:指出“熔点”、“凝固点”和“沸点”对应哪种物态变化?讨论一番, 教师转身在学生板书上加注。

问:熔点是个点还是温度?大部分生答:温度———晶体熔化时的温度。追问: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同时满足哪些条件?

3.让学生看P7“能力提升”第3条:“晶体熔化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同时要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液体的沸腾。”并要求用这个知识看懂P8的例3。用时15分钟。

如图所示, 一个烧杯中盛有0℃的碎冰, 把装有0℃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的碎冰中 (试管底部不接触烧杯底) , 对烧杯缓缓加热, 当烧杯中冰有一半熔化时, 试管中的冰将 ()

A.不会熔化

B.全部熔化

C.熔化一半

D.可熔化一半或更少一些

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看题及题中的“解析”, 看懂并同意例题答案后举手:大约2分钟学生都举手了。师:注意题眼“当烧杯中有一半冰熔化时”的意思, 此时表明处于冰水混合物状态, 温度为0℃, 跟试管中冰的温度一样, 无温度差, 不会发生热传递, 试管中的冰当然不会熔化。

通过举手调查, 学生全部搞懂。决定改编题目:

A.把题目中括号内的条件“试管底部不接触烧杯底”中的“不”字去掉, 其它条件不变, 则结论又如何?讨论后得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试管中的冰跟烧杯中的冰一样, 也是“有一半熔化”。

B.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不停地加热, 当烧杯中冰熔化后水变沸腾, 问:试管中的冰也全部化为水, 且温度不断升高, 试管中的水会不会沸腾?讨论得出:不会。

让学生在“能力提升”中第3条旁补写沸腾的两个条件, 教师巡视, 观察到学生书写不一, 有详有简。

师:出示小黑板, 展示题目中的图, 引导学生说出石棉网、铁架台和试管夹, 回忆实验仪器的组装。

提示:学物理要学会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像语言和图形语言间转换。让学生找这部分内容涉及图像语言的题, 学生找出3道题。

4.让学生讨论P9的第2题。用时15分钟。

如下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从t1到t2, 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 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提示:该题选择的是不正确答案, 因为1、2、3条正确, 所以应选D, 为什么?板书:从t1到t2, 冰处于熔化过程中, 即冰在不断熔化、变小, 其质量不断减小。

活动:让学生画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 有3生自动上台板演, 其余学生在下面用课堂练习本画。巡视中发现, 画错的人多, 约占35%, 且状况不一, 评价时注重出错学生的思维, 发现有的学生思维发散、没有框框套套, 给予肯定。让学生对照课本上册第83页的图, 自我纠正, 并相互讨论出错原因。

观察: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时值下午第3节, 天又热, 有些累了, 让学生深呼吸, 稍微休息一下。尔后, 让大家闭目, 用脑袋再画一次图像。

点拨:熔点是个温度, 又是个点———在图像中它就是个点。

让学生画非晶体图像并对照课本检查。

观察:学生很投入, 查缺补漏能自我落实, 且已熟悉新教法。让学生鼓掌, 自我表扬一下, 增加自信心。练习:P9的第5题, 注意图像语言和表格语言的转换训练。

根据下列两个表中的资料, 利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 判断下列说法, 其中正确的是 ()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而沙漠地区昼夜气温差异不大

B.南极的最低气温达-89.2℃, 要测南极的气温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C.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散热

D.水达到0℃一定会结冰

练后叫学生找中考说明后附的答案, 自己找出错误并相互讨论。教师巡视督促, 加强个别指导。

5.让学生看P8的例题2。

冬天, 教室里的玻璃窗上往往会“出汗”或结冰花, 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

B.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

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玻璃窗上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引导学生讨论人呼出的水蒸气变“汗”、“冰花”的条件。示范:吹气到窗玻璃上看“汗”, 让临窗的学生也来试试。用时约5分钟。

【课后反思】“先学后讲”在复习课中好用, 学生喜爱且能力提升快!通过解题, 发现学生知识有漏洞, 引导他们自我修复而不是教师代办, 这一方法值得坚持。

篇4:课例研修的意义及其实施

一、关于课例研修的分析

1、什么是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是几人或多人为团队,以某一人或某几人的教学实践为例,扎进课堂,依托学科教学,反复实践,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课例研修的意义在于课例研修既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又重视教师的理论提升;既重视教师的技能训练,又重视教师的能力提高;既重视教师的个体的自我反思,又重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2、课例研修的意义

首先,通过课例研讨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所以说,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课例研修是一种新的专业成长渠道。

其次,课例研究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评论,实践反思是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进步。而课例研修的过程正是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试想,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

二、课例研修的解决方法

1、围绕课例课以课堂观测问诊的形式,采用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进行研讨,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

这也是大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课例研究的方式,课例研究课一般采用的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确立上课的教师,然后由上课的教师确定上课的内容,并设计出本节课的教案,本组教师围绕授课内容,针对教案的每个环节,进行最优化的修改。上课之初,我们可以是以课堂观测问诊的形式进行,每次的课例课,把本组的教师分成几个组,围绕几个观测点对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参与的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过后的评课,则是观测小组的教师围绕自己的观测点进行细致的点评,并对初次确立的最优教案提出建议,进行二次研讨,授课教师通过实践,集结大家的智慧形成二次的教案,并再一次进行上课,二次上课仍然采用课堂观测问诊的形式进行。二次上完课后,再次围绕这几个观测点对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参与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进行对比,总结出不足的地方形成第三份教案,也就是大家认为比较满意的一堂课。如此循环,上课教师反思整个过程并写成教学课例。这种“磨课”方式对培养年轻教师,迅速提高教师分析教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的技能和水平,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效果十分显著。

2、面对本组教师,采取一课多人同教的方式进行研讨。

课例研讨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如果说基于问题而展开的主题型和个案型的课例研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那么,基于教师而展开的课例研讨也许显得更为重要。选择同样的课题,让不同的老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然后再相互听课观摩,说长论短,研讨切磋,让参与者既能明晰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优点,以便扬长而为,又能清楚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弊端。每期我们都可以倡导同年级的老师上同样的内容,从课堂中就可以看出老师的功底,水平,这样的形式会带来更多的思考,从教师自身出发反思。

课例研修是以深刻的反思带动有效的行为跟进,每一个教师个体都能在群体互助中增长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获得群体研究中的快乐和成长中的喜悦。课例研修发挥教师集体研究的优势,借助观察、记录、分析等手段,解决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

篇5:课例研修心得

一.经过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清楚地知道了课例研修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对一辈子学做忠诚勤修;谦虚好学;热爱学生;完善人格的老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后,我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学习研修,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

二.经过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关院长的讲座非常切合我们工作的实际,给了我们一个专业成长的指引,我收获良多。做课例是为了教师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关院长还引用了王洁说的话说明做课例的感悟:“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一种‘情境理性’。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唯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才能被激活;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在基于教学现场的领悟、知觉和体验中,不断‘重塑’,成为一种超越技巧的实践智慧。”

要做好课例研修,会撰写一个优秀课例很有必要。优秀课例是教师教学经验的凝练。我对撰写课例的认识如下:

(1)第一阶段:琢磨典型的课例

如果从来没有写过课例,在前期准备阶段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典型的课例,对其内容、结构进行分析。可以重点领会如下几个方面:课例作者如何陈述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如何突出研究的主题和产生的主要问题?如何处理课例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提炼的主题如何与选择的课堂教学情境或内容相关联的?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体会课例的几个要素。

(2)第二阶段:回溯教学实例的产生过程

可以回想自己头脑中认为精彩的教学实例是如何产生的,包括如下方面:当时有哪些人参与教学研究过程,哪些人在哪个阶段的观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该教学实例产生前后上过几轮课?教研活动是如何展开的?在不同阶段授课老师的心理感受、遇到的问题是怎样的?不同阶段的每个参与者的观点是如何发生改变或逐步深入的?这些问题的回溯性思考是为了引发当时的经历和感受,目的是抓住精彩教学实例产生的前因后果和重要细节。

(3)第三阶段:撰写课例初稿

如果对于该教学实例的整个前后过程非常清晰,而且当时研究的主题和问题也很清楚,包括它的背景、价值、意义都很清楚,那么可以立即从课例的几个要素着手开始写作。很多情况下,教师面临的问题是,教学实例觉得很精彩,但对研究过程和主要观点、主题及主要问题感觉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首先回想整个教学实例研究过程中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具有冲突性的事件片段,而这往往是课例中最重要的关键事件。然后对这个关键事件如何产生的回想下去、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这个关键事件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如何处理的、后来得到什么结论?这个办法其实是从最重要的事件入手,追因索果,是个比较有效的技巧,教师容易着手写作。

(4)第四阶段:斟酌和修改课例

写好初稿后,首先可以用课例的几个要素来衡量,看看是否具备课例的基本条件,缺什么补什么,累赘的可以删去。自己感觉基本满意后,可以请没有参与过这个课例研究的人阅读,听听他们看后是否读到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因为写作课例的人头脑中有很多潜在的细节,很多时候自以为都交代清楚了、明白无误,可是没有参与过的人一无所知,就不一定理解。所以听取“局外人”的意见,进行反思、斟酌,甚至重写,也是一个有效的技巧。

(5)第五阶段:凸显课例的价值和意义

在课例基本完成后,考虑一下所写课例的类型,也就是整体考虑课例的价值和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个阶段可以重新考虑修改标题、用比较贴切的主题词汇突出该课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三.提高专业水平发展计划。

在关老师的指引下,我做出了以下的计划。

1.与本校教学骨干协力成立学校的教师工作室,5人为一个工作室,每个老师都制定学期计划。

2.与学校领导层面沟通好,争取学校支持工作室的成立。

3.认真做好课例研修计划,选好研修课题。

4.每个星期三固定时间相约集体备课教研,平时多与外校交流学习,邀请名师指导。

5.多学、多练,指引团队老师多看书,多动笔,多写随笔记录,丰富自己的成长经历,不断积累经验。

篇6:课例研修总结

李家完小马志莲

课例研修给每一位亲历其中的教师带来了从观念到行为的冲击和震撼。研究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的研修主题是“如何是语文课堂的提问跟有效”通过此次研修活动,我也有一些收获,先总结如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新课改要求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来进行参与的,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和方法来家于课堂,那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既充满生气,又能有效的展开教学活动呢?我认为课堂问题的设置是一个突破口。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保障教学任务完成的核心。

一、教师改变旧观念

新课改倡导的倡导是学生的学。以往很多的课堂呈现出无序性,满堂灌。过度的放手常常会出现教学目标无法完成的情况。以为有经验的教师,以往的教学方法已经得心应手,是不会轻易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的。满堂灌,设计出很多的问题来巩固新知识,问题设置重复,缺少针对性强的提问,禁锢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与新课改理念背道而驰。

二、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一节课的质量高低与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分不开的问题的有效设置对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交流和师生双边互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潜心钻研教材、熟悉教材,从而更好的充分运用教材,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问题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度,要有针对性,多角度,多层次。

2、问题设置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充分钻研教材,设置由浅入深的,便于学生理解接受的问题,为下一个难题做好铺垫。

3、设置有悬念的问题,有阅读课文的欲望,主动去合作学习。

4、问题设置的要有连贯性,一节课设计的知识点很多,也很杂。有时还会遇到课堂以外的问题状况。就需要语文教师有充分的准备。

5、问题设置的语言要简练、严谨。

上一篇:描写马的小学三年级作文下一篇:劳动节微信发给朋友的励志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