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图书馆有感

2024-04-28

参观图书馆有感(共11篇)

篇1:参观图书馆有感

参观图书馆有感

暑假时,我和姐姐来到了普陀区图书馆借书。首先映入眼帘的事是普陀区图书馆的几个大字,进入正门后,我乘坐电梯来到了青少年文献借阅区,那里有许许多多的适合青少年的书,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津津有味的看书,十分安静。我拿了一本《心灵鸡汤》在那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它里面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的哲理。我又拿了一本《小王子》,它里面讲了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我喜欢普陀区图书馆借书,因为我可以在那里读许许多多的书,懂得许许多多的知识。

篇2:参观图书馆有感

科技幼儿园大班孩子身着整洁的校服,个个精神抖擞,早早地来到幼儿园,原来他们要去参观上师大的图书馆。怀着对哥哥姐姐的崇拜,对读书的喜爱,对图书馆的探求,在上师大图书馆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参观了图书馆。当孩子们走进图书馆一楼,看见熟悉的电脑,虽然没有出声,但是小手忍不住指指点点好像在说“诶,我们教室里也有的!”,当听完老师的介绍后了解了原来图书馆一楼设置的电脑是用来帮助大家查找到书籍存放位置的,方便迅速找到想看的书籍。随后,参观了文科书籍借阅室。听着老师讲解借阅书籍的方法、使用的工具,虽然有些懵懵懂懂,但是孩子们知道了有些书籍通过借阅卡是可以借回家的。最后,来到了现刊阅览室。通过老师的介绍,明白了阅览室和借阅室不一样的地方。在阅览室里,每个书架都摆放着不同种类的书籍,并且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编号,工作人员根据编号井然有序地摆放不同类型的书籍,便于大家迅速查阅想看的书籍。整个参观的过程中,孩子们被图书馆中哥哥姐姐认真、安静的阅读氛围所感染,他们不由自主地放轻自己的脚步,竖起耳朵仔细听讲,瞪大眼睛在一本本书上游走。在回园的车上议论纷纷,有的说:“图书馆里这么多人,但是好安静啊!”有的说:“哥哥姐姐看书很认真的,一页一页仔细看。”还有的孩子说:“我发现,厚厚的书站着放,薄薄的书(杂志)平放着。”……老师们听着孩子们的议论,又在心中策划着后续跟进的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的小幼衔接的活动内容了。相信科技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他们将愉快地、顺利地步入小学生活。

篇3:参观中华农耕文化展有感

进入展厅, 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巨型书卷浮雕上镶嵌着中华农耕文化展6个大字, 在浮雕中间的LED巨型屏幕上则闪耀着“农耕文明之光”的字样, 美轮美奂的立体光影效果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中华农耕古文明的意境, 一丝神秘感和自豪感顿时涌上心头。展厅中央, 金漆宋体的中华农耕文明序言篆刻在竹简形的雕塑上, 代表了中

一、精耕细作的传统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 各个展厅的中间展示着各种农具模型, 真真切切的农耕文化古文物给参观者留下古朴深刻的印象。

1. 北方

在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环境条件中, 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经验摸索中发明了“上田弃亩, 下田弃畎”的“垄作法”。后来, 先民开始使用牲畜进行耕地、耙地等一套作业, 以达到抗旱充分利用地力。这种深耕技术在魏晋壁画中可以反映出, 如:代田法、耧车播种图、中耕除草培土画像石摹本等。 (代田法能够达到连作种植而又局部休闲的效果, 并且具有抗旱保墑功能。) 而当我们看到耧车播种图时, 不由佩服先人的智慧, 这种畜力条播机具——耧车在西汉就已经出现, 而西方播种机最早出现在16世纪, 真正有效的播种机到19世纪才出现。了解到这些, 我的民族自豪感不禁应然而生。

2. 南方

宋代以后, 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以及曲辕犁的发明, 在北方耕、耙、耱配套技术影响下南方水田耕、耙、耖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渐形成。这种先进技术的典型在于:江东犁 (又名曲辕犁) , 比直辕犁更方便灵巧, 同时可以调节耕地的深度, 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狭小面积土地上耕作。

筒车是靠水力转动提水的农具, 通过水力推动木叶轮不停转动, 将竹筒中的水提升到高处沟渠和农田中。看着元代王祯《农书》中筒车作业图, 不得不佩服先人的勤劳智慧, 他们真是已经懂得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来提高农业的有效产出。

值得注意的是, 宋代以后, 南方 (主要是长江下游) 采用水稻和麦类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 形成了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明清以后逐渐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主要反映了先人在漫长的农业劳作实践中, 合理安排农作物生产的时间差, 达到农业土地产出量的最大化。

我们在观赏这些实物的同时, 还能进行智力猜想练习。但值得大家反思的是, 即便我们根据图示知道农具的名字, 却并不知道它的真实用处, 如果没有讲解员, 我甚至看不出它的工作原理和巧妙之处。我在谴责自己孤陋寡闻的同时, 也想起当今许多农民都已经主动或者被迫加入城市化运动中, 中国确确实实面临农业文明如何传承和普及这个问题。

3. 病虫害防治

古代没有农药, 农民是怎样防治病虫害的呢?不用担心, 看了病虫害防治这个专题, 会让你在古人的超然智慧面前自惭形愧。汉初云贵地区的农民就已经懂得在水池内放养鸭、蛙来消灭稻虫, 以利田禾成长。东汉时期, 四川的农民开始在稻田中养鸭消灭蝗虫。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中记载了岭南地区人民在橘子树放养一种黄猄蚁来消灭橘树害虫。北魏时期, 农民已经注意到某些品种的谷子对害虫和雀害具有抗性的特点, 于是注意挑选出加以培育和种植, 良种的概念在《齐民要术·种谷》记载的兔虫、雀暴品种表中有生动的体现。在“哇声”一片中, 我们不禁佩服古人那时已经认识到了生态农业、天人合一的重要性。反思当今我们发展农业, 为求农业产量, 单方面以化学药剂除草灭害, 既不利于人民身体健康, 又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古人利用天敌灭害虫的智慧, 给我们当今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4. 人工技术

说到温室大棚, 大家肯定觉得这是现代农业的产物。其实呢, 中国在汉代就已经有明确的关于人工温室利用的记载。那时候, 古人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温室种植冬生葱、韭。其原理是在密闭的小房中通过日夜不停地烧火加温, 以利于葱、韭的生长。看到画展, 我不禁赞叹原来在2000多年前, 北方古人在寒冷冬日也能吃上大棚蔬菜。

再说到人工控制花期, 我们更得顶礼膜拜。南宋时, 古人已经开始懂得人工控制花开时间, 这种方法在南宋周密《齐东野语》里有详细记载, 如何促花早放, 控制花期。正是古人的这种智慧才使得他们能够随时享受百花齐放的盛景。

5. 粮食加工

农业丰收了, 古人如何加工利用的呢?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古人发明了石磨盘棒。到了新石器时期, 古人进行改造———磨制, 并加以细化。这种谷物加工工具, 一直使用到后来的夏商周时期。为了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 春秋时先民们发明了石磨。秦汉以后, 除了人力推磨外, 还出现了畜力拉转石磨。宋代以前, 一般多是将长木棒绑缚于磨顶, 以之来作杠杆。到了元代杠杆的位置做了调整, 从上扇磨的顶部下移到了该扇磨的侧面位置, 改变了用力点, 石磨运转更平稳。

东汉, 我国就已经有了利用水力驱动的水碓;魏晋南北朝时期, 出现了水力磨和水力碾, 大大扩展了加工能源, 提高了生产效率。南北朝时期出现石碾, 是一种进行脱粒、碾粉的粮食加工器械。

二、古代农业原生态

古人在开发利用土地的时候, 已经认识到农业的肥源可以通过农业系统内部循环“化腐朽为神奇”来解决, 非常注意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相生, 处处体现着天人一体的“三才观”。生态养殖最生动画面莫过于名为“渔猎生态场面”的东汉画像砖。画面上, 人们利用鸬鹚捕鱼, 以鱼养禽。同时, 古人在陡塘养鱼时, 种植水生植物, 并与稻田相连。鱼的粪便可以充当水稻的肥料;鱼类的游动增加了田间通风又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水稻为鱼类遮阳, 提供食物。这种三维一体的模式处处体现了东汉至三国时期, 古人的大田与水体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经济思想。中国其他地区如四川、陕南的水田模型中也有莲、菱等水生植物与鱼、鳖共生的生态农业。可见这种生态农业在全国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性。这种模式发展到明清时期就成了桑基鱼塘的模式。这种模式特点为:在稻田凿池养鱼, 并在池塘上架梁设笼养猪、鸡, 以农养牧, 以牧促农, 以鱼养桑, 以桑养蚕, 以蚕养鱼。通过物质循环方式, 实现农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统一。民国时期, 广东地区又把这种模式扩展为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等。这种基塘模式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 良性循环典范”。

可以看出, 正是古人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创造了水田间套、稻鱼共生、水域立体养殖、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农业生产模式, 从而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实现了中华农业几千年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当今我们发展农业都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中华农业文明的思想结晶, 最好的理论呈现当然是农书理论创作中。我们会自豪地发现, 从春秋战国到近代西方农学传入以前, 中国历代龚刊刻了各种农业典籍600多种, 现存300余种。汉代《氾胜之书》主要论述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经验和耕作技术, 内容涉及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种子选择、处理、作物栽培、收获、留种、储藏等基本农业思想。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该书对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作了系统总结, 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宋陈方甫《农书》总结了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提出了“地利常新壮”的理论, 同时他提出通过育种驯化和耕作技术可以改变作物对环境依赖性。这种思想也恰好印证了海外农作物传入中国后改变农业生产格局, 对于今天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元代初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官修农书——《农桑辑要》。元代王祯《农书》兼论北方农业技术和南方农业技术, 第一次对传统农具作了系统总结, 并且全面系统论述了农业生产知识, 第一次创造性建构了中国传统农学的完整体系。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则是一部涉及农业技术与农业政策的综合性农书。全书渗透着“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泰西水法更是开创了介绍西方农业技术的先河。我们在感慨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 一种保护、传承农业文明的使命感由然而生。

三、传统工艺展示

1. 丝绸

展会现场, 有一名美丽的江南女子向人们展示传统生丝的制作过程, 只见小小的蚕丝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就成了丝线。这真是传说的巧妇啊!丝织品的精彩呈现则应看展馆中的实物, 如战国湖北江陵出土的丝绸、西汉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唐代花鸟纹锦、宋代缂丝花鸟图、元代罗地绣花夹衫。通过图片的介绍, 我们了解到, 新石器中期, 先民就已经可以用简陋的腰机织出原始的粗糙丝帛, 为桑蚕产业的发展打下了根基。战国之后, 丝织品质量普遍提高, 产品初步分为锦、绮、绢等。汉代出现提花织锦技术, 能够织出菱格纹暗花绮。唐代丝绸产品的质量、数量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例如河南道仙的纹绫, 扬州的锦被、锦袍, 浙江绍兴的绫、纱, 成都的蜀锦等都享誉国内外。此外唐朝也发明了丝绸印花、缀锦技术。宋代发展了缂丝技术, 出现了新品种宋锦, 并被誉为“锦绣之冠”。看到这些精美的丝织品, 我们不禁憧憬着自己也能拥有一套锦绣华服。

实体的织布机模型则让我们发自内心佩服古人的高超织布技术。东汉织机线描图生动再现古人织布原理。原始织机为上下开启织口、左右穿引纬纱、前后打紧纬密三个动作。战国出现了带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的斜织机, 秦汉加以改进并普及, 这种先进的织布工艺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中解放出来, 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再说到纺纱技术, 这也是经过从原始的小木棍穿上坠轮进行工作到战国手摇纺车, 汉代、宋代逐渐精细, 元初时期出现织罗纹的绞纱机, 进一步提高了纺纱水平。这些绫罗绸缎不仅满足国内人民需求, 而且远销阿拉伯、欧洲地区。需要说明的是, 中国对外贸易源远流长, 自汉朝起就出现了丝绸之路, 通过对外交流, 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流向中亚和欧洲, 与这些国家地区互通有无, 促进各国民族文化的交流。

2.茶

说到中国的另外一张名片, 不能不谈到茶。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是世界上饮茶、种茶和制茶最早的国家, 发明了丰富多彩的茶饮方式, 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现象。茶叶种类有绿茶、红茶、青茶 (乌龙茶) 、黑茶 (我国特有, 历史上主要销往边疆地区) 、白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州茉莉花茶在展示茶叶制作工艺的同时, 还免费让参观人员品尝, 参观者争相品鉴, 果真是茶香浓郁, 各有千秋。

相传是炎帝最早发现野生茶叶的可用性。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更是悠久。有一照片给我们印象深刻, 云南省勐海县大黑山的古茶树最大的树龄已达2 500多年, 高达30 m, 让人叹为观止。

3. 民间艺术

年画是古人汲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创造的艺术作品, 寄托了人民崇拜先贤、祈福欢庆、热爱劳动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我们从河南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神农氏田祖师》、天津杨柳青《春牛图》、清代山西晋南木板年画、清代苏州《采茶图》、清代云南省丽江《六畜兴旺》、清代木板年画《蚕姑宫》、民国时期的河北年画《祭神农》中能够深刻体会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年画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幸运的是现场有河南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的传人展示年画的制作工艺, 许多人争相抢购这些现做的年画, 虽然这个时间不是过年, 但是感觉还是沾到了许多喜气。

在日常生活中, 农民自己制作出自我欣赏的画作, 用于门面、坑头、墙壁的装饰。而这些画作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思想动态, 具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近些年农民画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 一些优秀的农民画更是连连拍出高价。在参观这些农民画的同时, 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农民在劳作之余发掘真善美的纯真。

古人追求的美的方式同样体现在布艺和剪纸上。民间纺织品印染工艺包括蜡染 (始于秦汉, 风格朴实大方、清新悦目) 。剪纸发明于西汉, 是一种镂空艺术, 主要创作者为民间妇女。题材丰富涉及农林牧副渔的方方面面, 风格淳朴、乡土气息很浓。看到这些民族服饰和剪纸工艺品, 我想起今年国际T台流行的镂空透视服饰无不渗透着中国的剪纸民族风, 顿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有4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分别为浙江省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省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省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贵州省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共同特点都是通过系统内水稻和鱼类共生, 通过内部自然生态协调机制, 实现系统功能的完善。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农业文明的传承载体, 是一座反映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和民族建筑的活化石。例如:山西省临县李家山村、云南省云龙县诺邓村、安徽黟县宏村、福建省南靖县田螺坑村、广东省开平市自力村等。在历史文化名村的宣传片中, 我们了解到, 各个时期的民居、戏台、街巷、城墙、寺庙、祠堂、古桥、古井等建筑的功能演变历程。当我看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目录时, 看到山西的历史文化民村几乎占到了四分之一, 禁不住流露出作为一个山西人的骄傲。当然更重要的是, 通过对历史文化名村知识的了解, 我们认识到进一步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传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当代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要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此外, 我们还参观了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系统、陕西佳县传统枣园系统、浙江绍兴古香榧群落系统、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如花布老虎、花布兔子、孔雀艺术品, 河北广宗柳编技艺、河北大名草编技艺、中药炮制、针灸技艺、河南朱仙镇木板年画。传统工艺展示中,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山西清徐县老陈醋的制作工艺。山西老陈醋始于春秋, 主要原料为当地种植的红高粱, 经过一系列酿制工艺而成。参观了整个制作工艺 (原料间、碾磨间、蒸料间、熏醅间、淋滤间、醋醅间) 后, 我们尝了尝15年的老陈醋, 感觉纸杯里的陈醋黑褐色, 体态清亮, 尝起来酸醇、味烈、味长、香绵、不沉淀。虽然很酸, 但是我尝过之后, 意犹未尽, 遗憾的是, 这些陈年老醋都是非卖品, 不对外销售。

篇4:参观梁赞故居有感

乍进入大院观看,梁赞故居显然是南方古式平房四合院,从整体面积和室内装饰不难看出,梁家在当地肯定属于富裕门第,整座建筑砖木结构,青砖墙七顺一丁错缝垒砌。工艺有木雕、灰雕、彩绘等。宽敞的露天大院在书斋前面,书斋设于大门口右侧的大院之后,大院左右两侧建有数间住房。近看整个大院宅舍仍保持古式古貌,青砖绿瓦依旧扎实,雕梁人物花鸟清晰可见,门墙院地的花岗岩石板虽有些陈旧但是却洁净无尘,大院露天处高低有序,和谐自然。古裕章先生向我们介绍,此粱家大院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乃赞先生年轻时与父携巨资回乡建造,由于历经多年变故,故居内的木人桩、木马桩、棍桩、刀桩,以及刀棍枪等文物已荡然无存。而梁赞的后人很早就移居美国、加拿大等国谋生,开枝散叶。

古金明先生把我们领进书斋大门口,向我们详尽地介绍了梁赞祖师的家世和习武师承(古修玄按:由于本人已在《咏春拳祖师梁赞》一文中介绍过梁赞祖师的情况,在此不再细表)。古劳同门边介绍边把我们带进书斋大堂。书斋呈长方形,足有百余平方米,墙高两丈有余,雕梁壁画、花木人鸟,栩栩如生,生动精妙。大堂内墙正中摆放着一张旧式神台,上方对联是“拳伏深山猛虎,棍打海底蛟龙”,横额是:“咏春派”,对联的中间是一个“武”字。堂联左右两边挂着介绍梁赞祖师生前习武的故事及其传承后人的一些情况,其中也介绍了李小龙随叶问学咏春拳的事情及画像。在大堂的左侧则放着一个兵器架,上面传统的七尺二鼠畏单头棍和与眉齐高的双头棍,地上竖着一个极具咏春拳特色的三手一脚的木人桩。(古修玄按:1999年5月31日,咏春拳第四代弟子梁挺博士率领印度、匈牙利两国的咏春拳徒子徒孙,以及中央电视台、香港亚洲电视台、佛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前往古劳镇墟东便村梁赞故居拜祖,事后叶问之子叶准也率弟子到古劳梁赞故居拜祖,自此每年也有世界各国的咏春拳弟子莅l临梁赞故居认祖归宗。鹤山政府正准备筹备兴建梁赞纪念馆,以方便各地的咏春拳传人和爱好者到梁赞故居拜祖。然而,中国武术源远流长,论起派系不外乎少林、武当、峨嵋、崆峒、昆仑几派,咏春拳实属南少林一脉,就算自立门户也只能称咏春门,而当地却把“牌匾”写成“咏春派”,本人认为不妥。)

古机华师傅见我摸了一下木人桩,马上为我解疑:“古劳咏春拳原无木人桩法,现在的木人桩尺寸是冯根珠(外号“猪头皮”)师傅和叶问的弟子之一古生(古振和)从香港带回来的。除了套路,古劳咏春拳更重视的是单式对拆、散手、混合黏手、步法等的单项训练。况且对拆法是机械固定式的,真正的跟手灵变功夫却完全依赖师承者的领悟与言传身教,并与学者的实践、天赋以及文化修养而自成风格,亦因为古劳咏春理法深奥无穷,又式式好用,虽同出梁赞之古劳咏春,但各师承传人对训练中的技术、用劲、变化也不相同,打法上也有差异。”

劳广诚师傅说:“我习咏春拳三十多年从未打过木人桩,靠木人桩练出来的功夫不是梁赞咏春的最好功夫,而是靠内功心法与精神意识练出来的,与外力练出的功力不相同。”接着他又直言:“2008年梁家后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闻说是梁壁之孙)首次从国外返乡,交谈中我诚言拜教一下梁家真功,前辈亦有此意即允。但见前辈出手快如闪电,一搭手即把我弹出丈外,我顿觉神奇,于是我重新振作精神,全力以赴,又请教前辈试手几次,结果每次还是把我放出丈外,我一败涂地之余又莫名其妙,心想以往我常与人切磋,对各种拳手均能应付自如,为何此次不堪一击呢。后来前辈又亲自试了我的手法说:‘你的手法还算可以,但缺乏结合内功心法的训练。’”

由于时间的关系,古劳的同门又带我们观光了王华三、古兆龙、林德联、冯威廉等生前的住处并拍照留念,而后我们顺路到古修玄家中一叙,又到沙坪由古锦志师傅开办的“志道”会馆一叙,大家彼此派出代表表演了各自训练的对拆和黏手,霎时间将在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篇5: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今天的清晨,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但我们一行人却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在冷风中向着目的地——钱学森图书馆进发。几经辗转,我们终于从抵达位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图书馆。

步入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从天花板垂下的巨大红色锥体,走进细看,才发现它是由许多红色手稿组成,名为“升腾的智慧”。看着手稿上密密麻麻的数字、公式,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钱老日夜操劳进行复杂演算时的身影,从锥体的顶点抬头上望,仿佛无边无际延展开来的手稿,给人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震撼,回头看去,正看见钱老的头像,那坚毅又深邃的眼神,直视远方,好像对中国的美好未来充满着憧憬;而且又那么的宁静而安详,好似正注视面前的参观者,我耳中就像听到他对我们年轻人的谆谆教导。

钱老的身后,一枚导弹顶天立地,将人的目光吸了过去,我一边注视着弹体,一边缓缓地走下圆厅,来到这个大家伙的跟前一探究竟,原来这便是东风二号甲导弹,当年钱老主持的“两弹结合”实验便是使用的此型号。圆厅的壁上是一幅巨大的油画,视线随着墙角下的黄沙延伸进去,当时“两弹结合”实验仿佛就在眼前,在那飞沙走石的戈壁滩上,钱老和聂帅冒着极大的风险亲自坐镇现场,指导着弹头单体的装配。一股对科学工作者无畏精神的敬佩油然而生。

脚步一转,便进入了长长的展廊,第一展厅的展品璘列两旁,从钱老投身于我国航天事业时的的照片、来往书信、报告、新闻报道,到当时用过的计算尺,以及各种发动机模型、飞行器模型,卫星模型等等。这些展品静静的躺在陈列柜里,却又在向世人讲述着:新中国成立时的局势是多么的严峻,钱老及所有其他航天人肩上的担子之重、工作之苦、精神之可贵,更凸显了钱老在我国航天事业的筹划、组建、运行成长和发展中的重大贡献,还有钱老不慕名利,一心投身祖国建设的伟大精神。我认为,钱老“中国航天之父”称号当之无愧!

钱老的贡献,绝不仅仅是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更推动了整个科技体系的发展:从空气动力学到理论力学;从工程控制论到系统科学;甚至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创建综合集成方法等无不蕴含了钱老的心血,他曾说:“做研究就是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攻克学术的前沿阵地。”而在我们心中,钱老就是这样一位战士,带领着一批批科技工作者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步步攀上科学高峰。

然而,钱老不仅仅是天才,更是伟人。自青年时便有报国之心,更有报国之行: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投身实业报国之行列,在此经历了战火的洗礼,目睹了侵略者之暴行,深感国家工业之衰弱,日益发奋。考取了清华的留美公费生,临行前的留言:“现在中国政局混乱,豺狼当道,我到美国去学技术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效力。”更是表露了他的一片丹心。在美国,师投冯·卡门门下的他,做出许多卓越性贡献,而面对优厚的待遇和羸弱的新中国,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冲破美国的重重阻隔,几经波折终回祖**亲的怀抱。他在美国的种种优异表现,毅然回国的坚决,无不彰显了一个优秀中华儿女应有的尊严和民族气节。“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更是展现了钱老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关心,也让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更增添了前进的斗志坚定了决心。钱老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对祖国的深爱之情,淡泊名利的处世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篇6:参观首都图书馆有感[范文模版]

党课提高班已参加了一段时间,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北京精神的深刻含义并体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必要性,今天,我们一行人前往首都图书馆参观了“北京精神”大型主题展览,这次活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北京精神即“爱国 创新 包容 厚德”,展览以北京精神为主线,从这几个方面,为我们进行了逐一的展示。展览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不仅有400多张图片,还有许多历史资料及影像信息,通过讲述北京名人事迹、历史事件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为大家解析了北京精神的深刻含义。比如维新运动时期由、汪康年、梁启超创办的时务报就作为了展览中的一部分向大家展出。这种文字、实物、影像资料相互补充交融的表现形式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了解到了北京精神背后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段展现民国时期以北京城中轴线为主线的小动画,立体的动画效果使我真实的再现了老北京城当时的面貌,再搭配上有京味的背景乐更使我仿佛融入到了当时的老北京气氛中,十分真实生动。

在我看来,北京精神之所以将“爱国”摆在最前面,是为了充分显现爱国的重要性。我们的一切行为准则都应以爱国为基础和核心,北京精神当然也不会例外。

展览从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四个角度展开,以北京名人事迹、历史故事为切入点。展览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包括图片、书籍以及影像资料,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北京精神的视听盛宴。第一部分是“爱国”,通过讲述五四运动、七七事变、北平解放、开国大典、奥运盛会等国家大事对爱国精神作出了诠释,让我们在一系列事件中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当我们看到申奥成功后全国人民热烈庆祝的图片的时候,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也激起了我们心中的爱国情怀。第二部分为“创新”,这一部分向我们展示了元大都的规划蓝图,这无疑是人类规划史上的一项创新大手笔,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上的北京是一座最有创新优势和实力的城市,我们也应该发挥创新精神,为祖国做贡献。最后两部分为“包容”和“厚德”,这两个部分从细节入手,既充满知识性又充满趣味性。元大都的文化融合、京剧的形成、北京小吃的丰富多彩,都体现了“包容”二字;展示的“您”字的由来、同仁堂的“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经营宗旨,则体现了北京精神中的“厚德”。最后我们还观看了一个关于北京城区规划的短片,影片中俯瞰的北京融合了现代美与古典美,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北京的建设以及北京的文化底蕴。

通过此次参观与学习,再结合之前党课所教授的内容,使得自己不仅仅学习到了党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且更深层次的、从各个方面了解到了党的宗旨以及党对后辈们的期待。其中最大的收获便是,自己从中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并且同时也意识到了本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相信经过此次参观以及之前一系列的课程指导,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向党员的基本要求靠近,不仅仅在思想上争取进步,更要在行动作出表率来提高自己的先进性。

也许很多人入党认为要能做更繁重的事情,承担更多的责任。但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首先要从最基本的学习工作与学生工作做起,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为班级做贡献,多与同学相扶持,不论自己是什么职位或是在集体中身为其他角色,都要以高目标高要求来约束自己,激励自己。这样才无愧于受过党组织思想上的提拔,参与过党组织安排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

篇7:参观图书馆有感

第一次来北京是在四年前,那时的国家博物馆正在装修,没能参观。听爸爸说,重新装修的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里面的展品非常多,设施也是世界上一流的好。

今天,爸爸带我参观了国家博物馆。一进大门,我就惊呆了!大厅宽敞明亮,上面是亮晶晶的水晶吊灯,下面是光滑得像镜子似的大理石。我们先来到地下的“古代中国”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背着一头鹿的人,他的力气可真大呀!我想鹿肯定是他打的猎物,这应该是原始社会。我一边走,一边看。忽然,我发现前方有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箱,就走过去看个究竟。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是一个完整的骷髅头,我顿时感到头皮发麻,赶紧绕到前面去。“闰闰,你看,这里的展品是不是比刚才看到的进步多了?”爸爸在后面说道。听了爸爸的话,我仔细地观察这些展品,发现刚才看到的刀是石头做的,现在看到的刀、剑大多是青铜做的;刚才看到的大多是陶器,现在看到的大多是瓷器,还真是进步多了。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复兴之路”展厅。这里有1150多件珍贵文物和980多张历史照片。展出的主题是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以后,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强大起来的。在这里,我还看到了地球卫星、神州飞船返回舱等等。

由于博物馆面积大,展区多,虽然到处有休息的长凳,但丰富精美的展品,让我停不下来,加上博大精深的文物、琳琅满目的艺术品让我总处于兴奋和目不暇接中,一天下来,筋疲力尽。

这次参观,虽然很累,但是让我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真值!

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体会-参观有感2

展览分几个部单元。“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国列强欺负中国人民和人本侵略中国的这两部分。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了,帝国主义国家往我国大量的运送鸦片,使社会变的腐败,使中国人民失去健康。后来林则徐虽然消灭了鸦片,但帝国主义仍不放过中国,跟中国打仗。而中国输了,就跟帝国主义签定了很多不平多条约,让中国的土地不再完整,况且中国每年都要赔钱给帝国主义。中国人变得非常穷,满大街都是饿死的人。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站起来反抗。1939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但国民党并没有站起来反抗。国土大面积沦陷,日本人占了中国的很多部分。随只中国人民也开始受欺凌。日本帝国主义大面积屠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则没有放弃,而是举起武器去打败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日本投降,澳门和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以前一直以为现在的所有都是利索应当的。但是这次观看中过的复兴之路后,我的想法完全变了。中国人民真的很伟大!当帝国主义来欺负中国,人们都没有饱饭吃,但没有人低头!而是掀起革命,让帝国主义知道中国人民是不能欺负的!当日本来临时,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光是政府,人民也没有放弃!日本人大四的屠杀中国人民,想磨灭大家的意志!但是我们的意志不但没有被抹杀,而是变得更坚固!我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赶走了帝国主义。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终于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了!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中国中人民终于能抬起头来面对帝国主义了!那些峥嵘岁月我们并没有白过。中人民可以不再受欺凌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受的耻辱,应该用自己的努力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现在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是以前的人用鲜血和意志还来得!

随着时间的洗礼,中国已经穿越了几千年,那些曾经的事件也早已成为历史。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总让人感到繁华的街区后有一种莫名的空虚。而今天参观了博物馆后让我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

清朝末年,是一个让中国人感到心痛的时期,外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用鸦片这样的毒物来买断中国市场。中国苦难的命运就此上演。我看到了陈列在玻璃柜中的一份份厚厚的不平等条约时,我的心中有着巨大的哀痛,当我看到泥塑的苦难者脸上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睛是,有给予了我无数震撼,我从哪眼神中读出了一种希望的渺茫,生活的苦难,但同时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这是一种怎样的豪迈。在这个展馆里,到处都响着激昂的红色歌曲,看着革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照片,我也觉得热血沸腾了。仿佛看到了星星之火,烧到整个中国。终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祖国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不只是为了不再受屈辱而自豪,更是为了一个个面对亡国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中华儿女骄傲自豪。

在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科技等方面都相对落后。正是有了像钱学森一样的一批爱国人才,不畏艰辛万难,坚持研究,这才成就了中国今天的辉煌。他们的精神让我感动,那种“志在强国,淡泊名利”的献身精神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高尚的品德。

现在21世纪的中国早已不是人人可欺的弱国,曾经那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国耻训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直至如今,我国仍在努力,为了给百姓一个安定快乐的生活。

走出博物馆,几句话涌上心头,只要心中有希望,面对名利坦然对待,就总会有迎来曙光的那一天。而,还是中学生的我们,唯有此刻立志,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也为祖国贡献出一份力量!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祖国能够越来越昌盛。

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体会-参观有感3

11月29日,天气晴好,我们一行人起得很早,相约从**出发去参观国家博物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展览。

到达国家博物馆是九点多,不算晚,不过人已经很多,排了很长的队伍。

我和小伙伴一起按照导览图一个展厅一个展厅全都走了一遍,政治改革、经济飞速发展、神舟系列飞船、交通运输技术的大跨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实现绿色发展,重视生态文化的建设。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交通技术的提升,因为我的家在祖国南方,每回假期,放假回家和开学回校都需要坐很久的火车,我个人也经常往返京津,因此对于火车和城际高铁的发展感受比较深。我国从最开始从苏联引进技术建造铁路,到如今自己研发核心技术,高铁制造已经比较成熟,北京和**之间,之前的和谐号列车一般需要34分钟,现在的复兴号列车只需要30分钟,且每间隔五到十分钟就会发一次车,十分方便了两地人们的出行。

看了这次的展览,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中国在40年的时间里,卧薪尝胆,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次出行让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不仅仅是综合国力的增强,还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各个小的方面。

观改革开放四十年展,骤然发觉,原来“伟大” 并不只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转型阐释。四十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社会和人民不懈奋斗,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以展览的形式具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采用小细节小物什来书写宏大变革,通过视觉冲击而直达心灵。四十年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人民的衣食住行中,更体现在国家科技国防的探索与发展中,展览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可上九天揽月” 的载人航天飞船以及“可下五洋捉鳖” 的蛟龙一号载人深潜器的模型展览,那曾经是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如今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而化为现实,尽显大国气象与浪漫。

从小物件看大变化,在参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中,最大的感受就是科技成为了改革的最强动力,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航天器的高端,还是人工智能的实用,亦或是VR虚拟现实的梦幻,都体现了在科技的巨大推动下,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收音机到智能语音交互系统,从自行车到新能源汽车,所有的变化都是科技的巨大的力量的体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从一个科技实力相对薄弱的国家,到现如今的科技强国,科技推动中国昂首挺胸地前进。

从1978年到20XX年,从春天的故事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次展览不仅记录着祖国的繁荣发展,也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不断继往开来的卓越领导。从蛟龙号、神州火箭到天眼” FAsT、c919大型飞机,体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正在向科技强国更近一步。让我印象深刻还是属封存着**滨海新区109枚公章的透明盒子,这109枚公章是**滨海新区简政放权所留下印章。简政放权这一政策不仅有利于经济高效发展,同时也给予了广大老百姓们办事的便利性,这是改革开放中一次关键的抉择,也是正确选择。在我看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不是摸不着看不见的,而是我们真正生活在这四十周年里,感受得到祖国的发展,家乡的变化。

这次参观活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所陈列出来的一枚枚邮票,它们以生动的画面,以一副小小的身躯承载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和壮大。我家里也有集邮的习惯,它们是时间的印记,也是那份不能忘记的初心。

篇8:参观图书馆有感

星期六的一大早,爸爸带我和同学们去飞机场参观。飞机场可真大呀!好多飞机停在那里,爸爸说这个飞机场有几十平方公里大,相当于好几百个机场路小学呢!瞧!人、树和楼房都是一排排的,连空中的小鸟都排着队在空中飞翔。飞机和飞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远远望去,就像一排展翅待飞的大鸟,一声令下就将直冲云霄。

下车后,我们来到飞机跟前,啊!好大呀!蓝白相间的机身大约有十几米长,机身上有中国空军的机徽,机头像个又圆又大的帽子,头上还插了一根管子。一位飞行员叔叔告诉我们,这是中国自己研制的教练机,主要用来训练年轻飞行学员的。飞机的机头上面有两把椅子和两个盖子,分别是教练和学员坐的。两边的机翼伸展开来,就像妈妈张开的双手,等待着拥我们入怀。飞机的后面还有一个黑黑的洞,飞行员叔叔说那是飞机发动机的尾喷口,从里面往外面喷气,然后推动飞机在空中飞行。我想:造飞机的人可真了不起!

飞行员叔叔让我们依次踏上云梯,进入飞机座舱参观。座舱四周有好多电钮和手柄,有黑的、白的、黄的,还有几个是红色的。这时,飞行员叔叔提醒我们千万不能碰红色的按钮,有危险!

最后,同学们在模拟机上还体验了飞行。爸爸亲自带我飞了好多转来转去的动作,弄得我晕头晕脑的,还照了相,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飞机场。

在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飞机里那么多东西,怎么能记住哇?”爸爸看着我,认真地说:“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就像你背诵一样,一点儿一点儿地背,慢慢就记住了。”是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学习上我要向爸爸学习,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灰心丧气,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积累知识,打好基础。

篇9:参观爱心献血屋有感

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体检区。护士阿姨告诉我们,高血压、高血脂、感冒以及半个月内拔过牙和动过手术的人都不能献血。

接着,我采访了一位叔叔。这位叔叔正坐在沙发上,让护士阿姨将针管扎进他的血管里抽取血液。这时,我注意到了叔叔手里握着一个红色的心形小球。原来这是使人血液流动更快一些的神奇小球。我问叔叔:“你献血难道不疼吗?”叔叔回答说:“刚开始有一点儿疼,后来就不疼了。”

通过采访,我心里的一些疑问终于被解开了,比如你问我:“无偿献血是什么?”现在我就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无偿献血,就是我们同胞以互助的精神,为帮助需要输血的人,献出自己的血液。这是一种爱心奉献,更是我们共创文明的义举!”“国家鼓励哪些人率先献血呢?”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国家鼓励政府工作人员、现役军人、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无偿献血,因为他们普遍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身体条件也很好。他们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无偿献血的基本队伍。”

无偿献血的叔叔阿姨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献出可以再生的血液,拯救不可重来的生命!

指导:黄静华

篇10:参观图书馆有感

大部队来了,我们在图书馆门前合影留念后,就进入了图书馆的大门来到了三楼。这里的书好多呀!这简直就是书的海洋。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书,有的同学还在找。我找了一本书,可是还没等我看完,校长就说:“走!去四楼!”于是我和张心烨手拉手去了四楼。

我们到了四楼,我和张心烨只去了一间屋子,那就是期刊杂志室。我和张心烨在那里看到许多杨红樱写的书,就去找杨雨童,只可惜还没找到,我们就要出发去下一站――博物馆。

下午两点多钟我们在去博物馆的路上,这时的阳光更好,让我们把许多不开心的事忘记了。

我们来到了博物馆,在门前又合了一张影,然后就进入了博物馆。在第一层我们看到了原始人的生活。他们的房子是用稻草做的,用的陶器都是用陶土做的。第二层我看到了勒勒车,它是一个大大的马车轮,只不过我不知道是怎么让它转动的。第三层有假人,工作人员把它做的形象逼真,跟真人似的。还有嫩江县城沙盘。许多同学都在找自己的家。

要走了我依依不舍,因为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家,因此很遗憾。

篇11:参观有感作文

参观有感作文

在“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主题思想的推动下,我校为结合当前素质教育这一教学的模式,于9月29日,组织我们去“长沙市博物馆”参观了“七巧板科普乐园”,想给我们上一堂科普知识课,但因为人多嘴杂,许多项目的科学原理,我未能听清楚,并且也没有去亲身体验,因此我感到十分遗憾。10月3日,我的外公为满足我这求知的愿望,又陪我再次来到“七巧板科普乐园”。这次馆里的工作人员领着我们依次参观了A、B、C、D四个展区,每到一处,阿姨们都非常认真、详细地给我们讲解,这些通过应用,声、光、电、磁、力等科学原理,所产生的各种神奇的现象。同时,还让我们去触摸现实中的科学,领悟科学实境中的奥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A区:旋涡、万有引力、雅格布天梯。B区:波浪发电、无玄琴、无面鼓。C区:隐形飞机、气篮球、足球射门。D区:智能汽车、旋转通道、声音传递等等。通过这次参观,更加激发了我努力学好科学知识的信心和去追寻、去探索无尽的科学世界的决心。参观有感作文400字

 

上一篇:购货合同范本大全免费下一篇:国内郊野露营地的现状及典型案例